河南经济示范村家住河南北部家里南京院子住什么人有七分大想发展庭院经济什么项目较好?

您现在的位置: >>
>> 庭院经济工作总结
庭院经济工作总结
来源: 时间:
【第一篇】:23连自营经济,庭院经济工作作总结 23 连自营经济工作总结2011 年,23 连大力发展自营经济,是我团党委在农业连队经营 体制改革中的一项及其重要的决策, 同时也是农业连队职工增收创收 的有效途径。现将连队自营经济工作总结如下23 连目前有耕地 1 万亩,职工 62 人,干部 7 人,住宅户 92 户, 自营经济方面有养羊户 2,有羊 80 头,养牛户 3 户有牛 12 头,开商 店 2 户,农用机车(60 型机车 8 台、大马力三台) ,庭院种植户 92 户,全年有 40 名职工在创收,占到职工总数的 80%,年户均收入可 达到 1 元以上。近几年 23 连党支部、建立和完善庭院经济组织领导机构。明确任务和责任,建立自营经济发展五年规划和当年运行,建立 主要领导领导负责,工会牵头职工代表参加的“自营经济”工作领导 小组。先从转变职工观念上下功夫, 在指导思想上采取一切实有效 的措施, 增加广大干部职工发展自营经济的自觉性, 主动性和创造性。把职工的管理考核、评优等与自营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引导职工有针 对性地做到因地、因产、因人制宜,充分发挥庭院资源、地域、交通 及劳动力优势等。认真落实发展庭院经济优惠政策,为自营经济的发展在政策、资 金、物资等方面给予优先扶持,鼓励种植其它作物的职工利用闲余时 间,发展庭院种养殖业创收。每年连队干部结合“一助一”扶贫帮困 ,引用科技使职工从发展庭院经济养殖业上,增加了家庭收入。 连工会结合实际,加强,业务,狠抓“三个落实” ,即 责任落实,层层鉴定任务书;目标落实,层层分解到户;建立台帐, 跟踪管理,扩大庭院经济覆盖面。在职工“科技之冬”培训中,为职 工发展庭院经济提供投资少、见效快、规模小、易掌握,符合市场需 求适用新技术,引导广大职工在发展自营经济上增收创收。典型引路。推广发展庭院经济的好经验,总结推广具有本的 特色典型。连队农机大户王念超、吴少勇、付宝莲等户,年收入都在 10 万元以上。通过座谈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把先进典型经验传 授给广大职工学习,为发展庭院经济铺路搭桥。庭院种植户罗建平从 2003 年办理了庭院种植合同,在连队支部、 工会的引导下,逐年扩大规模,在调整种植结构上下功夫,引用新品 种,多种经营,年均收入在 5 万元以上。实践证明,积极引导和扶持自营经济的发展,对促进连队职工增 加收入,实现全面的脱贫致富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发展自营经济已 成为了增加职工收入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们将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断的强化“执政为民、服务发展”的工作 理念, 为实现连队的全面发展和职工增收更上一个新台阶继续增添新 的措施,取得更好效果。今后的工作目标和任务 1、要广泛深入地做好大力发展职工自营经济的再宣传、再发动 工作。2、要正确把握发展职工自营经济的主攻方向。从实际出发,因 地制宜、因人制宜的选准发展项目,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3、要千方百计协调解决职工发展自营经济资金短缺问题。4、要尽心竭力的做好发展职工自营经济的服务工作。5、要切实加强对发展职工自营经济的领导。回顾过去一年职工自营经济取得的成果, 我连在来年将在上级党 委和上级工会的领导下,在连队党支部的大力支持下,振奋精神,扎 实工作,与时俱进,再创佳绩,为胜利实现职工自营经济发展目标再 上新台阶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新发乡农村庭院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庭院经济工作总结院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白玉一、农村庭院经济的基本情况 农村庭院是广大农民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场所之一。近几年来,新发乡从农 村人多地少的实际出发, 积极顺应市场农业发展和广大农民开发庭院、 增收致富、 实现小康的迫切要求, 把发展农村生态庭院经济作为一项战略性措施来抓。由政 府牵头组织,召开经验交流会,学习典型,推广经验,加大开发力度,有力的促 进了庭院经济的发展。尤其是 2001 年以来,全乡把农村庭院经济开发作为农业 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纳入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的总体发展规划并把全乡肉猪舍饲圈养纳入到议事日程。充分发挥和紧紧依靠广 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加大措施,强化 指导,坚持把庭院经济开发与农业结构调整、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依托行 政推动、政策启动、科技拉动、典型带动和服务联动,大力发展庭院精种、精养、 精加工, 走上了专业化、 产业化发展的新路子, 全乡形成了一村一品、 一乡一业, 小规模、大群体,小产品、大产业的庭院经济规模发展格局,取得了长足发展。2007 年,新发乡农村庭院经济规模开发户达到 2000 多户,占农村总户数的 65%左右,涉及到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商业、服务业;庭院经济年总收入 在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占有一定的比例。在特色庭院经济开发户中,年总收入 1-3 万元的农户达 17 户,3-5 万元的 2 户。二、庭院经济开发的主要特点 一是庭院经济户比重大。在全乡已开发的庭院经济户中, 户均纯收入达 2000 元以上的占农村总户数的 65%,庭院经济收入已成为他们增收致富奔小康的重要 支柱产业。这些庭院经济户,既改变了传统的家庭零星饲养、粗放管理的生产经 营方式,又形成了很好的典型带动,带动了周边村、户的发展,使之每年都有新 的好典型涌现,成为推动庭院经济发展的带头兵。二是科技含量高。通过开展科技培训、技术下乡等方式,引导广大农户积极 学习和引进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不仅在传统产业上实现了新发展,而且在 特种、特养、特加工上实现了新突破,使庭院经济开发走上了高产、优质、高效 路子。三是综合效益好。新发乡庭院涌现出一大批千元不出门、万元不出院的致富 户,有的甚至收入几万元。而且生产周期短,投入少回收快,经营风险小,一年 四季不断线,充分利用了庭院的有效空间,利用了大量剩余时间,吸纳了大量剩 余劳动力,而且妇孺老弱都能参与,有效地利用了人力资源,在小庭院作出了大 文章。三、下步搞好农村庭院经济的建议 新发乡农村庭院经济虽然发展较快,但目前仍存在着发展不平衡,资源开发 利用率低,缺乏现代化手,产品开发规模小、科技含量不高等问题。应进一步 加大组织领导力度,通过科学组织、分类指导、梯次推进、以大带小、以点带面、 滚动发展,努力促进全市庭院经济开发工作不断登上新台阶。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发展庭院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受资源条件、经济 基础和市场需求的制约较大, 只有制定切实可行的开发规划,才能实现庭院资源 的有效、有序、合理开发。要本着因地制宜、良性循环,最大限度的利用一切能 够利用的自然资源、环境条件和庭院空间的原则,选准主导产业和支柱产品,实 行分类指导,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加工则加工,高标准、高起点地科学制定 长期、中期、短期庭院经济开发规划,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确保庭院经济的可 持续发展。2.产业化经营,壮大规模。坚持按照一村一品,一乡一业,连片开发,规模 经营,着力引导发展专业户、专业村,逐步形成市场带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 连农户的生产格局,不断推进庭院开发的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积极实施大 户带动战略,壮大农民运销队伍,搞好农副产品贩运,实现以流通促开发。3.科技兴院,提高质量。在采用传统精耕细作方式的基础上,大量采用农业 科技新成果,引进优良品种,提高科技在庭院开发中的贡献率,促进庭院经济向 纵深发展。通过举办培训班、开展科技下乡活动等多种形式,搞好对农民实用技 术培训, 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及时为庭院开发户提供各种新技术、 新产品服务。4.优化环境,加大扶持。要努力加强对农村庭院经济发展的政策扶持,在国 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积极鼓励农户进行种植、养殖、加工、商业、 服务业等多种形式的庭院经济开发。应建立以农户为主体,以贷款、国家援 助相结合的投入渠道体系, 扶贫资金与发展庭院经济结合起来, 帮助贫困户发展, 增强庭院经济发展的后劲和潜力。
【第三篇】:五好家庭,庭院经济工作总结总结“五好家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的基本环节,我村五 好家庭的创建活动在上级的重视支持下,提高家庭成员 素质,家庭文明和生活质量,以建设良好家风为目标和谐家 庭建设活动。现总结为一:加强领导,促进活动的开展。我村把五好家庭创建活动纳入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规划, 统一部署,加强组织以多种方式进行宣传,不断提高广大群 众的认识,组织家庭成员积极参与村内环境清洁和绿化美化 的整治。并提高广大村民的精神面貌。二:围绕经济建设、促进家庭经济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围绕家庭建设,把创建活动与双学 双比、 巾帼建功活动结合起来、 培养一批女科技致富带头人, 同时开展庭院经济和特色经济活动,组织广大家庭发展种、 养、特色经济,共同开展扶贫帮困活动促进家庭增收和文明 程度的提高。三: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推进家庭美德建设 以创建五好家庭为载体,立足提高家庭成员的素质,帮 助广大家庭成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开展 道德实践活动,倡导文明健康,深入开展家庭教育活动。四营造温馨家园,促进社会文明。 深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不让黄赌毒进我家” 活动,让广大群众提高认识,促进社会治安的稳定。五:广泛开展妇女、家园、环境教育。倡导家庭文明新 风。开展环保知识宣传,树立文明进步的生活观念,动员广 大妇女参与美好家园和六改六建活动有效的促进和改善庭 院环境,美好家园、使村容村貌得到改善。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村评选出好媳妇孙岩、好妯娌刘春 艳、刘海霞,并把她们作为典型,让全村的妇女姐妹们向她 们学习,弘扬文明道德。一年来,我村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和广大干群的努力 下,取得了成效,但也存在不足,有希望和信心在以后的工 作中做得更好。滕家房身村委会.7.14
【第四篇】:2013年经济林建设总结会,庭院经济工作总结经济林建设总结会材料成活率低的原因:一是经营机制没落实好,农民没有积极性, 责任机制不到位。二是指导不到位。重点是苗子出问题,假植时间 长、 假植技术没严格执行; 栽植没严格技术标准。三是栽植时间晚。天气因素, 更主要是经营机制没落实的因素, 栽植的晚地温和气温 高,根系没有得到恢复,没扎下根,吸收能力弱,但地上蒸发快, 造成成活率低。一、工作任务 (一)配合乡镇做好宣传发动。1、配合乡镇召开村干部会和居民组全民会议;协调召开果园 现场观摩、参观学习会;宣传承包大户。2、宣传果品产业发展市场与前景;帮助果农算好经济账。只 要把“果树当做庄稼管,山地当做园地种” , 每亩果树收益至少是大 田作物的 3―5 倍, 最低每亩果树收入
元。集约化经 营亩产上万元。例如榆树林子镇沟门村的一户果农, 承包经营苹果 梨 800 余株,采取深扩穴及施肥和精细修剪等一系列技术措施, 前年果品卖了 21 万元,去年果品卖了 24 万元,经济效益十分可 观。3、宣传我们的服务能够帮农民解决后顾之忧。果树没有发展 起来原因之一就是农民不懂技术、管理粗放,不修剪、不施肥、不 灌水、不打药、不管理望天收。为解决广大农民的后顾之忧,在技 术方面上, 由县林业局专门派了一名懂果树技术人员常年负责乡镇 果树技术指导,在果树生长各阶段,就果树修剪、病虫害防治、树 上树下管理等对农民进行实用技术集中培训和指导, 为农民培养出 自己的技术骨干。我们技术员在该乡镇一包三年,直到结果为止。4、宣传栽植果树的目的就是实现早见效、高产量、高收入, 农民依靠栽培果树尽快脱贫致富。栽培果树进行高标准整地、 精细 栽植, 不间作高杆农作物是保证苗木栽植成活率高、 根系扩展迅速, 苗木生长快,实现“当年成树、二年有型、三年成花,四年见果” , 不但早结果、早丰产、早见效,还提高果品质量,让农户尽快见到 可观的效益。(二) 、协助乡镇做好规划 1、规划地块选择重点:废弃果园、不合格的退耕地、丘陵坡 耕地、 土质肥沃的宜林荒山、 配有水利设施用于产业结构调整的耕1 地、已种植中药材的坡耕地。土质肥沃的宜林荒山搞围山转,发展 板栗、山楂、大扁杏等耐旱、耐瘠薄树种。2、树种选择:适地适树,主要树种国光苹果、苹果梨、板栗、 山楂、扁杏为主。水果类首选国光苹果、苹果梨为主,苹果可以选 择红元帅、黄元帅、寒富苹果、红富士、新乔纳金;梨可以选择锦 丰梨、红南国梨、酸梨。时差水果桃、李、食用杏、葡萄等。干果 板栗、大扁杏、核桃、枣。3、规模布局。按一村一品,整村推进;按一条沟或一条川、 一个流域, 综合治理; 集中连片, 规模发展, 有利于集约化经营 (配 水、技术指导、管理、营销) 。打造专业村、经济沟。4、适度发展采摘园和庭院经济。在县城周围或结合乡村游、 农家院规划采摘园; 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环境治理, 在中心村房 前屋后、庭院内发展庭院经济林。(三) 、协助乡镇落实经营机制和经营模式,提高群众参与的 积极性。1、建立合作化经营,分户管理的经营管理机制:鼓励群众在 现有承包地块的基础上, 对本户所有承包地进行整合, 由农民分户 栽植,自行管理经营;成立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协调组织技术培 训和指导,统一安排生产和管理,统一协调果品。建立合作化 经营, 分户管理的经营管理机制可以破解农民缺乏技术, 难于规模 发展,阻碍经济林产业发展的难题,防止经济林建设一哄而上、管 理粗放、大起大落。可确保经济林成为农民的摇钱树。在经营管理 机制方面,成立果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好处:一是可以解决一家 一户解决不了的问题。比如:合作社根据广大社员自己意愿,采取 自愿方式, 可以由合作社组织雇佣勾机集中整地, 价钱由社员共同 商定,合作社可以统一雇佣水车集中供水,每户自己栽植。二是合 作社可以争取政府扶持农民的项目资金。今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规 定:国家对农民扶持政策重点倾斜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 业, 我们成立合作社可以在今后争取果树发展方面的项目资金,用 于每户果树生产。2、 合作社经营模式动员群众通过以土地、 资金等形式入股, 成立果品生产合作社, 由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 群众最终分红分利。3、农场主承包经营模式(大户经营模式) :选择有资金实力 的生产大户对地块进行承包, 成立果园农场, 群众既可以拿到土地2 租金,又可以在农场内打工,成为产业工人。4、农企合作经营模式:联合果品、中药材、小杂粮等生产加 工企业与农户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合作, 采取林药间作等方式提高土 地的利用价值,增加农户的收益。5、 农技合作经营模式:农民与技术服务合作或与技术专 家合作。农民以土地和劳力入股、 技术公司或技术人员以资金和技 术入股,农民缺资金和技术与技术人员缺土地和劳力互补。6、单户经营模式。一家一户单户连片经营,或者是单户单片 经营。7 返租倒包机制:集体统一租地,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 栽植,成活后,再包给经营者分户经营。(富岗、郭杖子菠萝树) (四) 、指导完成整地任务。先定点、高标准施工,等高成行 成垅。荒山按登高线搞围山转,挖1米深、1米宽沟或1米见方大 穴;坡地80-100cm 见方大坑整地,小平大不平,实现畦田 化或梯田化。二、注意事项。1、 适地适树。一般选被风向阳的阳坡, 除梨外一般不选阴坡, 不选风口处建园、不选河滩沙地建园。2、 尽量避免在农田保护区平地内建园。分户经营的最好不在 平地建园,平地易间作高杆农作物,不容易成园,土地流转到到户 的可以建园。3、边规划、边落实机制。一是落实村、乡镇包点、包工程责 任机制,二是落实经营管理机制。落实不了经营管理机制的,干脆 就别栽植。4、进度把握。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现在到九月底为地 块落实阶段。争取9月15日前各乡镇都要拿出规划, 9月底前落 实的地块就是2014年方案地块, 也就是今年秋季需要施工整地 的地块。第二阶段:十月一到十一月中旬为整地阶段。明年方案中 的地块今年上冻前完成整地任务。5、重点抓好示范园谋划。重点发展500亩示范园,突出谋 划双千亩示范园。争取2014年谋划1-2个5000亩园;3 -5个双千亩园; 10个500亩园, 每个重点乡镇至少有个50 0亩以上的园(郭杖子、党坝、道虎沟、小寺沟、南五十家子、七 沟、杨树岭、台头山、黄土梁子、平房、平泉镇) ,其他乡镇有一3 个300亩以上的园。6、加强调度和信息反馈。规划设计结果(包括面积、树种) 、 需苗数量设计、 整地进度等都要及时与总站和乡镇主管乡镇长勾通 和汇报, 每周周一和周四向总站报两次进度。局督考办要一周一调 度,每周情况报高局长、胡局长和我。总站启动经济林信息周刊, 及时向县领导及乡镇通报规划和建设情况。三、工作方法 1、与乡镇、村密切配合、和协调。有分工、有合作,更多的 是合作,我们更侧重参谋、指导、谋划、协调、督导。2、多听群众意见,多争取村组建议。有针对性的加大宣传力 度,千方百计的调动群众积极性。3、统筹规划。按工程理念谋划,水、电、路统筹谋划。4
【第五篇】:大力发展农村庭院经济
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庭院经济工作总结庭院经济 ――调研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根本就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 力,使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建 设农村小康社会,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前提和基础。实践证明,大力开发农村生态庭院经济,使农民在小庭院做 出大文章,可有效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加快农村奔小 康致富步伐,拜城县在这方面走出了一条自己的特色路子。一、农村庭院经济开发的基本情况 农村庭院是广大农民的栖居生活之地,也是从事生产经 营活动的场所之一。近几年来,拜城县从农村人多地少的实 际出发,积极顺应市场农业发展和广大农民开发庭院、增收 致富、实现小康的迫切要求,把发展农村生态庭院经济作为 一项战略性措施来抓。拜城县农村庭院经济规划,为庭院经 济开发户,从场地规划、生态小区建设,品种引进、新技术 开发,典型推广等方面服务。2002 年间,县农村庭院经济办 公室 ,牵头组织,由拜城县人民政府每年召开一次经验交 流现场会,学习典型,推广经验,加大开发力度,有力的促 进了庭院经济的开发。尤其是 2004 年以来,全县把农村庭1 院经济开发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和农村经济发展 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发展规 划。充分发挥和紧紧依靠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 性,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加大措施,强化指导,坚持 把庭院经济开发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专业村建设、小城镇 建设以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民营经济有机结合起来,依托 推动、政策启动、科技拉动、典型带动和服务联动,大 力发展庭院精种、精养、精加工,走上了专业化、集约化、 产业化发展的新路子,全市形成了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或几 乡一业,小规模、大群体,小产品、大产业的庭院经济规模 发展格局,取得了长足发展,已从自发兴起阶段向科学开发 阶段跨越,为全县各乡镇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 了突出贡献。拜城县委、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农村生 态庭院经济的意见》(拜发[2004]16 号)等有关文件 3 个, 对全县农村庭院经济开发的指导思想、任务目标、示范村户 标准、扶持政策、保障措施等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和部署, 在全市形成了开发农村生态庭院经济的良好氛围和合力,为 促进庭院经济开发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基础。2003 年,拜城县 各乡镇农村庭院经济规模开发户达到 32685 户,其中种植业 9090 户,养殖业 15917 户,加工业 935 户,商业 1212 户, 服务业 969 户;庭院经济年总收入达到 18100 元,庭院纯收2 入 2289 元,人均庭院纯收入 405 元,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 入 5809 元的 6.97%。在规模开发户中,县级农村庭院经济示 范村多处,极大的调动了农民开发生态庭院的积极性。畜牧 养殖、 也由庭内走到庭外, 全县已建起了生态养殖小区多处。农村庭院经济的有效开发,已成为拜城县增加农民收入、推 动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加快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 重要途径,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全 县剩余劳力和剩余时间得到较好利用。近年来,我县广大农民从事庭院经济开发的热情普遍提 高,形成了“三分庭院章,千家万户奔小康”的喜人局 面,涌现出了一大批千元不出户,万元不出院的带头致富典 型专业大户。推动了产业发展。在千家万户的基础上,壮大 了规模,形成了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生产格局,并逐步发 展成为较大的地区性群体,形成了一大批庭院经济开发收入 较高的专业村。如葡萄专业村,拜城县克孜尔乡葡萄专业合 作社,全县 8000 户家家种植葡萄,仅葡萄、林果业一项人 均年纯收入 11000 元,成为远近闻名的葡萄种植专业村,实 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高度统一。还有核桃 专业每个乡都有发展,杏子、辣椒、酱番茄、玉米、油桃、 养猪、养牛、综合养殖,上述这些专业大户、专业村都成了 拜城县庭院经济开发的排头兵,发挥了巨大的辐射带动作 用,有力的促进了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步伐。3 二、庭院经济开发的主要特点 一是规模开发户比重大。在全县已开发的 32685 规模户 中,户均纯收入达 405 元以上的占农村总户数的 6.97 %,庭 院经济收入已成为他们增收致富奔小康的重要支柱产业。这 些规模开发户,既改变了传统的家庭零星饲养、副业经营、 粗放管理的生产经营方式,又形成了很好的典型带动,带动 了周边村、户的发展,使之每年都有新的好典型涌现,成为 推动庭院经济开发的带头兵。二是开发行业全。传统的庭院经济大多数局限于家畜、 家禽的零星饲养和部分零星树木种植。现在,庭院经济开发 的领域越来越宽,规模养殖、高标准种植、专业性加工、商 业、服务业脱颖而出,形成了种养加一体化、产供销服务一 条龙、科工贸一齐上等多种行业全面发展的格局。三是科技含量高。通过开展科技培训、技术下乡、引导 广大农户在运用传统技艺开发庭院的基础上,积极学习和引 进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大力开发名优稀特产品,培育 了一批拳头产品、名牌产品,产品档次不断提高,不仅在传 统产业上实现了新发展,而且在特种、特养、特加工上实现 了新突破,使庭院经济开发走上了高产、优质、高效路子。4 四是综合效益好。在三分庭院涌现出一大批千元不出门、 万元不出院的致富户,有的甚至收入十几万元、几十万元。而且生产周期短,投入回收快,经营风险小,一年四季不断 线,充分利用了庭院的有效空间,利用了大量剩余时间,吸 纳了大量剩余劳动力,不仅使 32685 多万农村劳动力成为庭 院经济开发的主力军,而妇孺老弱都能参与,有效地利用了 人力资源,在小庭院作出了大文章。三、主要开发推广模式 在发展庭院经济过程中,拜城县依托资源优势、区位优 势和产品优势,打破传统模式,突出地方特色,坚持市场导 向,提高综合效益,多领域、多形式、多层次开发,积极探 索推广了各种形之有效的庭院经济开发新模式。一是生态高效型。注重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 一,按照种植、养殖,并在养殖中按照食物链的循环要求, 合理确定家禽、家畜以及水产品的养殖规模,做到了秸秆过 腹增值还田和秸秆饲料过腹进池还田,通过合理利用太阳 能、生物能,使生产、生活、生态有机结合,协调发展,实 现能源综合利用、生态良性循环和农民安居乐业,初步探索 了生态家园、生态庭院经济、立体种养、营养互补等几种形 式。逐渐形成生态型发展格局。5 二是加工带动型。主要是根据当地的农产品资源优势, 通过市场需求导向发展各具特色的加工业,以农户为单位, 以乡村服务组织为纽带,逐渐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加 工基地。在发展过程中,做到传统工艺和现代手段相结合, 改变了出售农产品中初级产品比重过大的现象,提高了加工 产品的质量档次,提高了加工增值增效。三是科技带动型。主要是以先进科学技术为手段,提高 庭院开发效益,典型引路,以点带面,辐射带动更多的群体 参与庭院开发。不断引进推广先进的科学技术,用现代化的 手段和技术来武装庭院经济开发,以增强庭院经济开发的可 持续发展能力。四是社会服务型。主要是以各类协会等中介组织为载体, 通过为农户提供产前供应、产中科技、产后销售等全过程服 务,增强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实现千家万户小生产与 千变万化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四、下步搞好农村生态庭院经济开发的 建议 拜城县农村生态庭院经济开发虽然发展较快,但目前仍 存在着发展不平衡,资源开发利用率低,缺乏现代化手段, 产品开发规模小、科技含量不高等问题。应进一步加大组织 领导力度,通过科学组织、分类指导、梯次推进、以大带小、6 以点带面、滚动发展,努力促进全市庭院经济开发工作不断 登上新台阶。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发展庭院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 受资源条件、经济基础和市场需求的制约较大,只有制定切 实可行的开发规划,才能实现庭院资源的有效、有序、合理 开发。要本着因地制宜、合理配置、立体开发、长短结合、 良性循环,最大限度的利用一切能够利用的自然资源、环境 条件和庭院空间的原则,在广泛调查研究、科学论证的基础 上,确定开发的主攻方向,选准主导产业和支柱产品,实行 分类指导,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加工则加工, 高标准、 高起点地科学制定长期、中期、短期庭院经济开发规划,统 筹兼顾,全面安排,确保庭院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制定规 划中,应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发展庭院经济与建设商品生 产基地的关系。一个村开发一至两个产品,甚至发展到几个 专业村,就可发展成为一定规模的生产基地。二是发展庭院 经济与建设流通市场的关系。有计划的在条件较好的农村, 建设综合开发小城镇,市场上联城市,下联农户,成为农村 庭院经济与外界大市场联系的桥梁。2.产业化经营,壮大规模。坚持按照产供销、种养加、 贸工农一体化的要求,一村一品,一乡一业,连片开发,规 模经营,着力引导发展专业户、专业村、专业乡镇和专业批7 发市场,逐步形成市场带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 生产格局,不断推进庭院开发的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加强信息网络建设,逐步完善以计算机为载体的信息服务网 络,积极实施大户带动战略,壮大农民运销队伍,搞好农副 产品贩运, 实现以流通促开发。要大力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 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质量监测体系和质量标准推 广体系,加强对种子、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投入品的管 理,进一步规范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加工过程、包装标识、 市场准入等生产经营环节,大力发展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 和有机食品,不断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3.科技兴院,提高质量。在采用传统精耕细作方式的基 础上,大量采用农业科技新成果,引进优良品种,利用现代 化设施,进一步推广精准作业、节水灌溉、生物饲料饲养、 先进的加工工艺等技术,提高科技在庭院开发中的贡献率, 促进庭院经济向纵深发展。通过举办培训班、实施“农业科 技电波入户工程” 、开展科技下乡活动、“科教兴农年” 活动等多种形式,搞好对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广大农民 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鼓励以乡镇和村为单位,成立科普协 会,创办科技,组办科学试验小组,及时为庭院开发户 提供各种新技术、新产品服务。8 4.优化环境,加大扶持。要努力加强对农村生态庭院经 济开发的政策扶持, 在国家法律、 法规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 积极鼓励农户进行种植、养殖、加工、商业、服务业等多种 形式的生态庭院经济开发。应建立以农户为主体,以集体投 资、银行贷款、国家援助相结合的投入渠道体系, 扶贫资 金与发展庭院经济结合起来,帮助贫困户发展,特别是乡镇 政府和村级集体经济较发达的地方,应拿出一部分收入用于 庭院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庭院经济发展的后劲和潜力。5.加强对庭院经济开发的组织领导。各级党政要充分认 识发展农村生态庭院经济的战略意义,把庭院经济开发作为 爱民、为民、富民、安民,全面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 神重要思想的一项重大举措,切实加强对庭院经济开发工作 的组织领导。实行主管领导亲自抓,有关部门配合抓,组 织一批干部深入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各级领导干 部要经常深入实际,加强开发研究,及时总结典型经验,帮 助基层和农民解决开发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推动生态庭院 经济开发工作再上新水平。拜城农经局 2011 年 5 月 8 日9}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河南农村盖房子带院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