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文学与政治的关系是什么关系

同济大学图书馆v5.5书目检索系统
把本书分享到
收藏此书的书架
MARC状态:审校 
文献类型:中文图书 浏览次数:17 
题名/责任者:
/王加丰著
出版发行项:
合肥:安&#x5大学&#x51版社,2010
ISBN及定价:
978-7-81110-866-8/CNY28.00
载体形态项:
412页;21cm
个人责任者:
1949- 著
-关&#x7-政&#x6-研究-西欧-16-17世&#x7
中图法分类号:
中图法分类号:
中图法分类号:
有书&#x76和索引
提要文摘附注:
本书分为七章,内容包&#x6215世&#x7末和16世&#x7西欧面临的政&#x6和宗教&#x95题、马丁·&#x8德与宗教改革、共和思潮与专制主义、英&#x56革命中的权利之争与近代&#x5政&#x56家的形成、宗教&#x5容的&#x8程等。
全部MARC细节信息>>
总体评价: (共0人) &&&我的评价:
B928.56/W219
嘉定校区图书馆(中文)
B928.56/W219
总馆社科图书阅览室(中文)
七楼(南)
电子图书:[超星电子图书]
王加丰著 安徽大学出版社 -
电子图书:[超星电子图书]
王加丰著 安徽大学出版社 -
显示全部馆藏信息
您可能感兴趣的图书(点击查看)
同名作者的其他著作(点击查看)
请输入下面显示的内容主办: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协办:
内容与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联系人:霍群英 李文彬 刘玉萍 苏 杭 电子邮箱: zjxsw@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850房间 && 邮编:100732
电话:(010)196407 传真:010-宗教与政治是什么关系?--中国的宗教--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宗教与政治是什么关系?
】【】【】【】
  宗教神学把万物的起源归因于神,自然把政治的起源也归因于神,因而导致以宗教为政治的支柱,用精神现象说明政治现象的唯心主义,也必然把政治权力神圣化。马克思主义否定政治起源于神,认为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作为经济的集中表现和上层建筑组成部分的政治是由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构成的经济基础决定的。政治与宗教一样,在原始社会起源于该社会的经济基础,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几乎浑然一体,表现为宗教与政治高度结合的神权政治。在阶级社会,随着社会分工的扩大,宗教与意识形态的其它形式和上层建筑的其它部门日益分离,与政治的界限也日益明显,逐渐沦为阶级斗争的工具。这是因为,宗教既是观念性上层建筑,又是体制性上层建筑,既可作为思想观念去影响群众,又可作为社会组织去统辖群众,从而容易为社会政治斗争的各方利用。宗教成为政治斗争和阶级斗争的工具,表现在它往往被统治阶级利用作为巩固统治秩序的精神支柱。  统治阶级利用宗教巩固自己的统治秩序,采取的主要形式有:把某一宗教定为全民性信仰的宗教,使其成为国教。国教在封建国家是十分普遍的现象。资产阶级革命后,宗教宽容和信仰自由逐渐被接受为现代政治的思想原则。宗教为统治阶级利用的另一形式是政教合一。政教合一是政权与宗教权合一的政治现象。在封建社会,各封建国家用国教作为统治思想,政教合一现象很普遍。资产阶级革命后,政教合一现象开始减少,但在某些国家和地区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1959年民主改革前的中国西藏地区就是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统治阶级对宗教的利用是把宗教当作使下层阶级就范的统治手段,以巩固统治为目的。  宗教与政治的关系,不但表现为它与统治阶级的关系,而且表现为它与被统治阶级的关系。在宗教是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的社会中,被统治阶级的政治运动往往借用宗教观念,运用宗教语言,使政治运动披上宗教外衣,才能动员和组织民众。同时,一切革命的社会政治理论大体上必然就是宗教异端,所以异端常常与被统治阶级联系在一起,发展为以下层群众为主体的宗教运动。在基督教世界,异端运动往往通过宗教形式,或多或少地反映出奴隶、农民、平民或市民的社会政治要求,成为下层民众反抗统治阶级压迫的重要形式。  人类社会几千年的历史经历了许多政治变革、经济进步和社会变化,一些历史悠久的宗教经历了一切变故依然存在,究其原因,除了宗教作为意识形态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之外,根本原因在于这些宗教为适应社会政治变化而进行了改革。宗教改革一般包括教义理论的改革和组织制度的改革,改革的动因在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是欧洲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的一次决战。这场运动除了造成一大批脱离天主教会的新教宗派外,还促进了欧洲各国的民族独立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  历史上一些伟大的变革常有宗教的变革相伴随。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的社会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中国的宗教也适应新的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变革。天主教、基督教内进行的反帝爱国运动割断了教会同帝国主义的关系,肃清帝国主义的影响,实行中国教会自治、自养、自传,独立自主自办教会。中国的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则废除了宗教中的封建剥削和封建压迫制度。1959年在西藏开展的民主改革,废除了西藏社会的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中国宗教在20世纪50年代所发生的这些变化使各宗教组织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再是帝国主义、封建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控制和利用的工具,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爱国统一战线的组成部分。&
镜像: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许淳熙:唐宋佛教与政治法律的关系比较探析|许淳熙|宗教_凤凰佛教
许淳熙:唐宋佛教与政治法律的关系比较探析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编者按:日,由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宗教与法律研究中心、重庆市华岩文教基金会、凤凰佛教主办的中国的&第三届&宗教&法律&社会
华中科技大学许淳熙(图片为源:凤凰佛教 摄影:李保华) 编者按:日,由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宗教与法律研究中心、重庆市华岩文教基金会、凤凰佛教主办的中国的&第三届&宗教&法律&社会&学术研讨会》&在重庆华岩寺拉开帷幕。本届研讨会一方面致力于促进宗教与法律的跨学科互动,以加深对二者关系的学术探索;另一方面也寻求多元文化间的理性对话,以推动宗教、法律与社会多学科研究在社会发展和国家治理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华中科技大学许淳熙发表题为《唐、宋佛教与政治法律的关系之比较探析》的论文,摘取部分内容如下: 宋代佛教与政治法律 (一)宋代佛教与宋政权的关系 北宋王朝建立后,统治者在总结晚唐以来大规模废佛运动导致社会动荡的教训的基础上,开始重新构建政府与佛教的关系,采取了既大力扶持又严格管理的佛教政策。 为扶持佛教,宋初统治者采取了多方面的措施。如针对其时灭佛拆毁寺庙的行为,宋太祖下诏:&诸路州府寺院,经显德二年停废者勿复置,当废未废者存之&,从而停止了这一行动。同时,还下令修复、扩建与新建了一批寺庙。再如,干德五年(967年)宋太祖下诏令&勿复毁,仍令所在存奉&佛像,开始有意识地保存和修建佛像。为弘扬佛教文化,宋初统治者大力支持翻译佛经,编印佛教典籍的活动,为两宋时期佛教典籍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宋初统治者还通过赐师号、赐紫衣等方式奖励高僧,并支持僧人出国求法。 北宋中后期乃至南宋时期的统治者,均认识到佛教&有裨政治&、&有助世教& 的功能,采取一方面保护,另一方面又禁止可能引发社会动荡的佛教活动的理性做法。如南宋高宗认为:抑佛者&欲非毁其教绝灭其徒&,而崇佛者&崇尚其教信奉其徒&,这&两者旨不得其中,朕于释氏,但不使其大盛耳。& 唯一的例外是北宋王国之君宋徽宗,其笃信道教,重视神仙显灵,对佛教采取排斥压抑的政策。 (二)宋代的僧官制度 宋代中央僧职机构称为左右街僧录司,由僧录、副僧录、首座、鉴义等官职组成。其职责为掌管寺院、僧尼账籍及僧官补授之事,直接隶属于鸿胪寺。但在宋代僧录司的实际权力很小,其职掌几乎被功德使、祠部等机构瓜分殆尽。如,僧录司&账籍&的职能实际由祠部所执行;而僧官的补授则由开封府尹兼任的功德使具体负责,因而僧录司实质上仅仅是徒有虚名的空架子而已,其事务无非是为皇帝举办各种宗教仪式或其它一些纯粹的宗教活动。 宋代实行官、职、差遣分授的制度,也影响到僧官制度。以致于产生了很多带僧录司僧官头衔的僧侣,这些僧官不管理佛教事务,其僧官头衔仅是荣誉性的称号。尤其到了南宋,这类僧官的数量达到了空前绝后的程度,特别是&鉴义&一职,出现了众多的守阙&鉴义&僧。 宋代地方僧官在州、县一级均有设置。一般设有僧正、副僧正、僧判等僧职。在一些寺院众多、佛教事务繁杂的州,还另设有&都僧正&一员。苏轼《海月辩公真赞》道& 钱塘佛者之盛,盖甲天下,道德才智之士,与妄庸巧伪之人,杂处其间,号为难齐,故于僧职正副之外,别补都僧正一员,簿帐案牒奔走将迎之劳,专责正副以下,而都师领略其要,实以行解表众而已,然亦通号为僧官。& (三)宋代的僧籍制度 在宋代,僧籍制度的政治控制功能受到高度重视,故而将该制度设计得相当完备。宋制规定:&几僧、道、童行每三年一造籍。上祠部,以五月三十日至京师。& 僧籍日常入籍与销籍工作十分严格,以保证祠部编制精确的僧帐。僧尼若死亡、逃亡须及时申报,交还度牒,否则以刑罚处之。 为了加强僧籍制度管理,宋代还对僧道徒出游的风气做了种种规定。宋真宗天禧元年诏:&道士童行不由课试而披戴者,自今五年内不得离宫观。特赐师号、紫衣者三年内不得妄托假告,出求省亲者须计程给假。&僧道出游须携带度牒以证明身份,以致云游四方的僧人为了防止遗失,经常在睡觉时将度牒压在枕头下。由于宋代僧籍制度的完备,僧民的数目也就十分清楚。例如宋真宗天禧五年(102年)清理整顿僧籍,得知当时全国僧尼人数合计有三十七万八千四百五十六人。 关于度僧,宋代主要有试经度僧、特恩度僧、进纳度僧三种方法。试经度僧是官府测验童行的经业,合格者准以出家,颁发度牒。特恩度僧在天子诞辰、帝后皇族忌辰等大典日恩准成为僧尼,无需考试而直接发给度碟。进纳度僧是通过纳财而获得度牒。 北宋初期,在宋太祖、太宗、真宗三朝,对剃度环节的控制较为松弛,太宗时曾肆行滥度,致使僧尼人数的激增,寺院多则侵夺民财。宋真宗以后,度僧开始严格限制,陆续颁布许多措施,提升出家门槛。如规定祖父母、父母在,别无子息侍养者;刑责、奸细、恶党、山林亡命贼徒,以及曾在军带瑕痕者,不得出家。并按比例度僧,有一百僧人的地方每年可度一人。度僧既有限数而要求出家为僧者多,于是空白度牒便成为一种有价值的证券在社会上流通。而篡改旧度牒或冒用死亡僧人的度牒,则属于犯罪,予以充军发配。 (四) 宋代的佛教特权 从宋朝伊始,统治者越来越注重通过封建礼教来强化皇权。从宋太祖开始,即改变了前朝君臣&坐而论道&的做法,大臣见皇帝,只能站着。与此相适应,佛教徒也要和世俗之人一样,尊重纲常名教,对皇权顶礼膜拜。明《续寡言》中曾记载:&唐以前,僧见君皆不称臣,至唐,则称臣矣。然安、秀诸师,宫中供养,皆待以师礼;诸师称天子则曰檀越,自称则曰贫道。至宋,绝无此事,然犹有上殿赐坐、入宫升座等事。&反映出在皇权面前佛教的地位日益式微。 虽然在宋代,佛教特权受到了相当的限制,但还是存留了一些足以使俗人向往的特权。宋朝沿用&国有僧以僧法治,国有俗以俗法治&的原则,真宗朝还两度规定僧尼犯罪可减赎。《佛祖统纪》卷四四载真宗大中祥符三年(1010),曾&诏天下州郡,应僧道有犯公罪者,听用赎法;敕品官无故毁辱僧尼,口称秃字者,勒停见任&;天禧五年(1027)又&诏僧尼&&有罪许减赎&。 在宋代,不少寺院拥有大量的田园、山林,经营商业、手工业,还发放高利贷,且享有减免赋税摇役的特权。如南宋两浙路吴兴城南的千金无为寺,就&有房居僧几二百人,良田千余顷&。和尚大多很富裕的情况造成了佛教历史上的怪现象&&和尚娶妻。宋代的和尚娶妻这一现象,尤其在岭南地区较为盛行,《鸡肋编》卷中载:&广南风俗,市井坐估,多僧人为之,率皆致富。又例有室家,故其妇女多嫁于僧&,但有全国化的趋势。 唐宋两朝之教政关系的比较 唐宋两朝的教政关系有不少相似之处,也存在着各自的特点,通过比较可以找出唐宋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 从佛教与封建政权关系的视角看,无论唐、宋虽然总的基调对佛教均是采取利用并加以限制的政策,但唐与宋之间由于时代的差异而存在许多不同。 在唐代佛教与政权的关系之所以一波三折,时而天上、时而地下,与统治者个人的喜好有相当的关系。当统治者认识到佛教的作用时,如高祖和太宗,采取的是扶持、整顿的态度;当统治者一味佞佛时,如武后、中宗、睿宗、肃宗、代宗等,采取的是优待政策,使得佛教成为事实上的国教。当统治者认为佛不如道时,如玄宗。则对佛教采取了整顿和规范的措施。当统治者对佛教有偏见时,如文宗、武宗,则进行抑制乃至激烈地打击。 在宋代,佛教与政权的关系相对平稳,远不像唐代那样起落。究其原委,宋代将佛教只是众多文化或宗教中的一种,未将其上升到统治地位。唐代三百年间,佛教各宗高僧被尊为国师的很多,如禅宗的神秀,历武后、中宗、睿宗、玄宗四朝,皆号为国师。嵩山老僧慧安被称为老安国师,慧忠被称为南阳国师,知玄被称为悟达国师,无业被称为大达国师等,但在宋代,佛教虽盛,却无高僧被封为国师。同时,宋代也未出现一味佞佛的帝王,能够对佛教的膨胀能够有所控制。 作为中国佛教和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结合的产物,僧官制度体现了中国政教关系的基本特色。介于政权和佛教两者之间的僧官机构,一方面要体现僧团优于世俗民众的权益,另一方面,又要反映统治者对佛教的施政意图。古代的僧官制度在隋代前期达到全盛,唐朝的僧官制度开始退化变质,僧官的权力屡被削弱,逐渐成为俗官的附庸,有时甚至被取消。 较之于唐代,宋代的僧官制度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一级,设置都更为完备。同时,政府还通过对僧官颁赐紫衣师号的激励手段进行笼络,其目的在于使僧官机构完全为统治者服务,而失却为佛教团体争取权利的功能。由此观之,宋代所设置的僧官制度,与前代相比,有着更强的欲将佛教置于国家行政的严格控制之下的意图。 从唐宋两朝的僧录制度看,在唐之前,虽已开始建立僧籍管理办法,但较为完备的僧籍制度则始于唐代。其时外邦来华的僧人,?侨居中国长达九??归者,也要登?于籍,由此可见唐代僧籍管?制?的严格性。 宋代在沿袭唐之做法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强化了僧籍管理办法。宋代除三年一造的僧籍册外,宋太宗君又特诏要再立一种一年一报的僧籍册,因而形成两种僧籍册并行的格局。前者名为&全帐&,后者名为&敕帐&。两帐交叉制约,互相补充。宋代还规定&童行&,即出家入寺观尚未取得度牒的少年,也必须系入籍帐,而唐代的童行则无须入籍。 在唐代,公?与私?的冲突十分激?。为?防止、打击私?,唐政府才创???牒,并在中国?史上第一次将私?作为犯法?为而?入国家法典,《唐?疏议》中制订有打击私?的专条?文,规定:&诸私入道及?之者,杖一百,?由家长,家长当罪。已除贯者,徒一?,本贯主司(谓私入道人所属州县官)及观寺三纲知情者,与同罪。?犯法合出观寺,经断?还俗者,从私?法。即监?之官,私辄?人者,一人,杖一百;二人,加一等&。 唐代防止私?的做法为宋代所因袭,并进一步强化了僧尼身份性证件的管理,实行度碟、戒碟、六念三者并用的制约管理办法。 从唐宋两朝佛教特权的视角看,总的来说是由唐而宋佛教特权呈日益萎缩的趋势。唐代的佛教特权虽不及前代,但仍保持了很高的礼遇。有不少高僧被赐以封号、紫袍,被皇帝待以师礼。对于一些高僧大德,给予国葬之礼。有的僧人,如白马寺僧人怀义,可随便出入皇宫。武则天甚至&亲加跪礼& 于神秀。唐代还给高僧以官爵,如代宗,曾赐金刚智为开府仪同三司,还恩赐不空为肃国公,食邑三千户。 唐代的法律也对佛教作出不小的让步,使得佛教拥有&减免课役&、&继承亡僧财产所有权&、&僧尼犯法不受刑讯&等方面额外特权。 宋代,宗教事务僧俗双轨制管理方式已成熟,表面上看僧俗两套班子平起平坐,但是主要权力都掌控在俗官手中。佛教所拥有的特权受到更多的限制。在宋代未见有高僧被封为国师的记载,地位较之于唐代大为下降。在经济方面,寺院田产,一如民田,皆征春、秋两赋。少数寺院免纳二税,须有皇帝特许。在法律方面,通过异常严密的法条管束僧尼。如南宋宁宗时期编定的《庆元条法事类》其中两卷是有关僧尼、道士和寺院、道观的编敕,法条数量众多。到南宋后期,封建政权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无力管束佛教僧尼,佛教拥有田产、减免赋税摇役的特权优势又显现出来。
[责任编辑:闫秀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佛教官方微信
48小时点击排行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宗教与政治关系的几个问题--《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89年02期
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宗教与政治关系的几个问题
【摘要】:宗教与政治的关系,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宗教领域一个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分析建国以来我国宗教状况的根本变化入手,探讨了理论界在这方面有争议的几个问题。文章阐释了宗教与政治的区别和联系,肯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宗教信仰已经成为公民个人的私事。文章强调,共产党的任务不是“消灭宗教”或“利用宗教”,而是实行宗教信仰自由,使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联合起来,共同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文章环绕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联系多来年政教关系的实际状况和存在问题,提出人民政府与宗教团体的关系应是政治上领导、宗教上自理,克服包办代替干预过多、,只依法打击利用宗教进行的犯罪活动。
【作者单位】:
【关键词】:
【正文快照】:
研究宗教与政治的关系,乃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个新课题。当前在宗教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中,对典有若干“热点”问题,本文拟作初步探索。一、宗教与政治关系的根本变化 宗教在我国长期流传,对国家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各方面生活发生过重大的影响。厥来的统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向军;[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程乃胜;[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庞正,张立荣;[J];长白学刊;2005年01期
刘奕;[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陈庆英;[J];中国藏学;2000年03期
谷东燕;[J];当代法学;2002年12期
郑炳林,魏迎春;[J];敦煌研究;2004年02期
徐永康;[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韩大元,王世涛;[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于兴中;[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于语和,施晓薇;[J];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周晓燕;;[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年08期
孟德利;程志碧;张亚辉;任波;;[J];西藏研究;1988年02期
张树华;;[J];前沿;2006年08期
凌文豪;;[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黄铸;;[J];中国民族;1988年06期
林声;;[J];新疆社会科学;1988年05期
姜莉;;[J];唐山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马玉珊;;[J];西藏研究;1989年04期
赵刚;;[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沈桂萍;;[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芳恒;;[A];布依学研究(之五)——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五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5年
王作安;;[A];2006民族宗教问题高层论坛暨甘肃研究基地年会论文集[C];2006年
赵纯光;;[A];2004年度全国世界民族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高梅;;[A];第七次全国民族理论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黎良端;;[A];海南省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理论研讨会入选论文集[C];2006年
杨菲蓉;;[A];宗教与民族(第叁辑)[C];2004年
詹敬鹏;;[A];中国当代秘书群星文选[C];1999年
李利安;;[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一集)[C];2006年
蒲长春;;[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2集)[C];2007年
王作安;;[A];宗教与民族(第壹辑)[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N];锦州日报;2007年
江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长
殷国光;[N];中国工商报;2000年
黄莉;[N];贵州民族报;2006年
吴艳;[N];中国民族报;2008年
江夏;[N];人民日报;2001年
张奇志;[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王文衡;[N];新疆日报(汉);2002年
深圳市民族宗教事务局;[N];深圳特区报;2006年
姚庆云;[N];安阳日报;2008年
罗静雯 通讯员
蒋胜国;[N];重庆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唐鸣;[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凌文豪;[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贺彦凤;[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勇;[D];昆明理工大学;2003年
梁志刚;[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李小伟;[D];山西大学;2005年
邵沁妍;[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蔡江帆;[D];新疆师范大学;2006年
于涛;[D];延边大学;2007年
侯建霞;[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吴保春;[D];华侨大学;2005年
王冬丽;[D];郑州大学;2004年
李占乐;[D];郑州大学;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艺术与政治的关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