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bōrě)为什么这些年我看错过很多人人会读错

(图片源自教育)看这里attention﹀﹀﹀沈阳市书画艺术培训学校翰墨谭简历一、品牌优势:1986年建校,30年磨砺,30年发展,30年厚积薄发。辽宁省少儿书画教育第一品牌。二、资质优势: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指定的全国书画定级考试培训基地和考点。辽宁省文联、辽宁省书法家协会指定的辅导基地和兰亭学校。三、教学优势:五步趣味教学法和专业系统教材寓教于乐,让兴趣成为最好的老师,得到中硬协终身名誉主席庞中华先生的亲笔题词。四、师资优势:全校40余位专业教师均为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认证的书画培训师,国家、省、市优秀辅导教师。五、规模优势:全省十家分校,五十家合作校,二万名学员。翰墨谭各部门联系方式少儿部:024-成人部:024-培训部:024-展赛部 :024-合作加盟:024-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翰墨谭(hmt2008)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大不六文章网立场
的最新文章
《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称为重阳。笔法、笔势、笔意是书法的三个基本要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每每说起扇子,总是不禁联想到伏日炎炎,酷热难耐。然而,扇子不仅仅是夏日的纳凉用品,还是一种可供赏玩收藏的工艺书法是世上最神奇的文字艺术恬静、活泼、素雅、灵逸…都在同一支笔下流淌! 有人说,书法是多情的王羲之、王献之父谭校长亲自授课的小南校区将于10月15目正式开课上课时间:10月15日开始每周六上午8:30-10:00;上谭校长亲自授课的小南校区将于10月15目正式开课上课时间:10月15日开始每周六上午8:30-10:00;上一处幽静的、使人纯心静意的空间;置身其中,如自家的书房般温馨舒适,浮躁的心会慢慢安静下来,
翰墨谭 沈阳市书画艺术培训学校书法教师杨广民,自幼学习书法,师承书画名家,教学风格认真严谨,“我家的孩子口拙,让他讲一件事情,他总是不能很好地表述出来。怎么办呢?” 西汉文学家杨雄说:“言者,心声也。书者,心画也。”清代刘熙载也说:“笔墨性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又说:上钩为老,下钩为考,老考童生,童生考到老一人是大,二人是天,天大人情,人情大过天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风送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书法,历代读书人的必修课,而曾几何时这项古老的民族瑰宝似乎离读书人渐行渐远。大学生写不好字,“你说?买东西,为什么不说买南北呢?“书法风格就是书法家在创作中表现出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一旦爱上书法,我们看到的风景会与别人有些不同:别人看山看水,我们看石刻看匾额;别人举起相机拍脸,我们拿起手机拍字。古龙小说里,常常说到:“有人的地方一定有江湖!”身处江湖一定要遵守江湖的规矩,不守规矩者必定与江湖格格不入!很多初学书法者都是从楷书开始入手,这是正确的,但很多人学了很多年甚至一二十年,很难有起色,其中成功者寥寥无几。写不好固然有很多众所周知的原因,但根本原因是认识上有错误,也就是说和学习者本人的思维定势错误或僵化的思想观念有直接关系。attention﹀﹀﹀沈阳市书画艺术培训学校翰墨谭简历一、品牌优势:1986年建校,30年磨砺,30年发展这是一位初一孩子的父亲,同时也是一名高中的优秀班主任。他分享了关于学习兴趣、言传身教、分数等方面的看法。他在谭绯女,字淑凌,号得一堂主人,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学士学位;青年书画家、青少年书画教育家;高级工艺美这是沈阳办学历史最长的书画学校;这是我见过的最传奇的校长;这是我了解的最奇妙的学习书法的方式;几万个孩子因为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已经进入紧张的笔试备考环节,其实2016年公务员考试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在从前,写字是一件大事,在“念背打”教育体系当中占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从描红模子的横平竖直,到写墨卷的黑大圆光,中间不知有多大艰苦。在任何场合中说话,一定要诚实讲信用,这是最重要的人格基础。一个人要想得到信任,首先就要诚实,否则会给别人带来不好的印象,从此在社会中难有立身之地。——出自《弟子规另解》我们都知道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影响不仅仅是学习成绩,在日后的生活上影响也是很大的,所以各位家长们,如果您的孩子还小,那么就请您从小抓起,如果您的孩子已经上小学了,那么也请您耐心的帮助孩子“字内功”与“字外功”是书法学习中常常被强调的一对概念。正如在文学创作中,陆游的“功夫在诗外”一名被强调为箴言一样,在书法中,人们也提出了“功夫在书外”的意见。简经纶《书法漫谈》中说:“盖字本为文人之末技,而书字之本,在能书外求之,乃为上乘(一)姓名章姓名章是题款署名用章。姓名有连在一起的,也有分开的。题款用章,以一名一字为正,一姓一名亦可。款名我们现在学习书法有两个任务:一是去掉不合书法要求的方法和习惯,二是从头学会书法艺术所要求的法则和技巧。要完成这两个任务,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临习前人优秀的碑帖法书。一、形态美
书法以用笔为上,精妙的用笔是一幅作品经得起久看、细看和反复品味摩挲的重要因素。“数画并施,其形各异,众点齐列,为体互乖”。若“平直相似,上下方整,前后平齐”那样机械而单调的排列,就势必破坏字形的结构美。相信很多家长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孩子写作业太慢,磨磨唧唧,哪怕熬夜到很晚,也有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的情况发生,而且作业质量也不高,直接影响了孩子学习成绩。
干着急没有用,你得找出孩子写作业慢的真正原因!快看看你家孩子属于哪一种?在现实中,我们发现,有些孩子学习很轻松,成绩总是名列前茅。有些孩子却一直死记硬背,非常努力的学习,成绩总是不理想。据国内学习教育专家汤老师表示,孩子学习成绩不好的根源就是学习方法,不懂得巧学。如何训练2-10岁孩子的注意力母亲温柔、贤淑、善解人意,她始终默默地为孩子奉献而毫无怨言,母亲坚强、善良、有主见,好像没有什么事情可以难倒母亲的……这些文字是不是很熟悉?就是这样的母亲才可能培养出了那么出色的孩子。书圣王羲之《兰亭序》正文出共现的20个“之”字,加上落款1个“之”字共21个字“之”,各有不同的体态及美感,无一雷同,都用了不同的书法书写而成。中国几千年来的书法到底是什么?它的美学意义何在?古老的书法,在当今艺术思潮的冲击之下,是否应该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这都是现代人一直在争论。在探索的事。翰墨谭中秋节放假通知浑南、铁西分校教师课表保护孩子是一个母亲的本能,但我必须承认:我无力挡住风雨,也不可能为孩子屏蔽所有的危险,我必须让他知道,他要自己学着规避危险,保护自己。临古,是任何一位学书者都无法绕开的课题,无论是学书伊始,还是学书有成,临古无疑是支撑书艺不断发展的重要途径与养料来源。《金刚经》,即《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金刚”,比喻金中之精坚不可摧者;“般若”,意为“智慧”;“波罗蜜”,意为“到彼岸”。经题的意思是说,以金刚不朽之身和超卓智慧之志,渡达彼岸。很多妈妈抱怨,孩子越长越大,跟家人说话却越来越少。有时候大人问一句“今天过得怎么样?”得到的答案往往是“还行、挺好的”,就再也没了下文。孩子表面上看起来挺听话的,但其实他内心里有自己的小九九,就是不跟家长说。尽量远离对自己修行无益之人。否则,听多了他们的花言巧语,你的邪见、偏见会越来越增上,智慧、才能也将全部灭尽。——出自《弟子规另解》看这里attention﹀﹀﹀沈阳市书画艺术培训学校翰墨谭简历一、品牌优势:1986年建校,看这里attention﹀﹀﹀沈阳市书画艺术培训学校翰墨谭简历一、品牌优势:1986年建校,看这里attention﹀﹀﹀沈阳市书画艺术培训学校翰墨谭简历一、品牌优势:1986年建校,如果宝宝在家娇生惯养,对以后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宝宝应该从小就有意识的做家务,父母们可以和宝宝一起来做家务,带他边玩边做,在游戏中培养宝宝的自理能力。“哥德杯”(世界青少年杯)世界青少年足球锦标赛在沈阳举行,日东北育才学校初二英特3名学员热情地接待了来自突尼斯的3名足球选手及其家人,要让一个孩子喜欢上学习,究竟需要什么东西?要让学生喜欢上学习,首先得考虑怎么让他们对自己的学习承担责任,没有责任的学习是走不快的,更不要说走得远了。hmt2008提升沈阳市书画艺术培训学校的服务质量,便于与学员及家长沟通交流。发布亲子教育的相关方法及提供亲子教育的相关咨询服务。促进书画及传统文化的传承。公布中国书法定级考试相关资讯。弘扬国粹,教书育人。热门文章最新文章hmt2008提升沈阳市书画艺术培训学校的服务质量,便于与学员及家长沟通交流。发布亲子教育的相关方法及提供亲子教育的相关咨询服务。促进书画及传统文化的传承。公布中国书法定级考试相关资讯。弘扬国粹,教书育人。字字句句都含无量意!世尊答复须菩提的,须菩提看到;佛的生活是菩萨的榜样,是菩萨的模范,何必还要说呢;「我皆令入无余涅而灭度之」,「度」用现代的话说;末后这一句好!「如是灭度无量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行于布施;你看,释迦牟尼佛每天出去托钵,托钵为什么?他不是;我们起心动念生活行持,都包括在这一句里面;它意思也在音声之外,所谓是弦外之音;佛又说了「若菩萨不住相
字字句句都含无量意!世尊答复须菩提的,须菩提看到了嘛!看穿了嘛!所以,他老人家答复得很简单,就像我这样子就行了。所以世尊就说了「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后面又说「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如是」就是像我这个样子。这个里面,我们没有去看到,佛是用什么方法来护念诸菩萨,嘱咐诸菩萨,我们没有听到他讲一句话,完全是释迦牟尼佛在生活当中表现的,这身教!这不是言教!「就像我这样子。」
佛的生活是菩萨的榜样,是菩萨的模范,何必还要说呢?看看佛怎么生活,照那样学习那就行了嘛!你问那个心怎样降伏、怎样住,像我这样就可以了嘛!这种问答须菩提没有问题,须菩提看出来了嘛!所以佛一点他就明了。他虽然懂得,我们在旁边的人,听他们两个一问一答,莫名其妙!不知道他们在讲什么话,所以尊者很慈悲,说「愿乐欲闻」,这一句话是代我们请法,这一句话是请释迦牟尼佛详细为我们解答。如果须菩提本身,前面那一句,这金刚经就讲完了,就没有了。从这个「愿乐欲闻」以后,这释迦牟尼佛详细来讲解,讲的什么?就是前面的两句话。这个里面含意就很深,说明佛法重在实行!不重在言说,要把它做到!要把佛法变成自己的生活。换一句话,佛法就是教给我们过一个美好、幸福、圆满的生活而已!这一种幸福美满超越世出世间,那才叫真正幸福,真正美满哪!要不能够超越世出世间法,这世间法就是六道轮回!出世间法声闻、缘觉、权教菩萨啦!所谓是我们这个生活行为要超越九法界,那才叫真正的幸福、真正的美满。落在九法界里头有什么幸福可说的?这一部金刚经,就是佛教给我们这样生活,教给我们这样过日子,所以,你说这个经多重要。
须菩提这一启请,佛先说怎样把妄念控制住。金刚般若会上,世尊教给我们的方法,真正是妙绝了!我们在许许多多大小乘经论里头没有见到过的,它这个地方讲得简单扼要。首先教我们把心量扩大,为什么呢?那个我执从哪来的?我执就是心量太小啦!起心动念|我的利益,这个观念要想学佛,那就太难太难!佛是什么?佛就是禅家讲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我们要见性,不可能!所以,一定要把心量扩大,怎么扩大法呢?发心救度众生。所以一开端,就把十二类生摆出来了,「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这就是总说,底下这个分别说出十二类生,一定要这样发心。
「我皆令入无余涅而灭度之」,「度」用现代的话说,就是帮助别人,帮助这些众生,帮助到什么个程度呢?帮助他成佛,「无余涅」就是成佛,这才算是帮助到底!这个众生还没有成佛,你帮助得没有完!你帮助得不彻底!不究竟!要帮助他到成佛。他到成菩萨,成等觉菩萨还不行,你的责任还没有尽到,一定要帮助他圆满成佛。你看这个心量多广,这个心量多大,这是佛的心量。这样的心量,才能够把所有一切的障碍都破除了,这个心量扩张扩张扩到无限大,跟真如本性相应了,这才相应。度众生把他度到等觉菩萨,我成佛了,他是等觉菩萨,有这么一个观念,那不行!你这个心量还是小!
末后这一句好!「如是灭度无量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这一句话要紧,决定不能有帮助众生的那个念头,有这个念头你着相啦!所以般若经上讲的「三轮体空」!修一切善法决定不能着相,一着相呢,着相是凡夫。着是执着,这个住就是执着,执着当然有个我,虽然讲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但是它的根本就是一个我执。我执没有了,其它的当然统统没有了,所以我相是个根本。本经所说的重点就是在破四相,换一句话说,就是在破我执。后半部的经文,则是破我见!更深一层了。但是破我相呢,当然也连着我见在内,因为我见不除,我相怎么能破呢?这决定不能破的嘛!这是教给我们,我们要发心帮助一切众生,决定不要执着我去帮助人,人家接受我帮助,有这个念头就错了,这是凡夫错误的见解,为什么呢?因为清净心中没有这些事情。所以,六祖慧能大师说的好,本来无一物!这些念头,本来没有!你要想见本来面目,你还有一念存在,这一念就是障碍,这一念的根本就是我,就是这一个念头,必须要把我舍掉。所以本经前半部完全这个重点呢,不管它说多少,不管它怎么说法,都是叫我们离念、离相。后半部着重在离念,比前半部这个意思更圆满,更要究竟了。那么在日常生活当中,从哪里下手呢?佛在此地告诉我们「应无所住,
行于布施。」怎样无住?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这个色、声、香、味、触是属于外境,法就包含内心了,就包含这起心动念了。那么换一句话说,他这个里面的含意是外不着相,内不动心,要这样去修布施。布施是生活行为当中的一个代表,大家不要看到,喔!这是布施!那你就错了。布施包括六度!六度包括万行!换一句话说,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全部就用这一个名词代表了。我们穿衣吃饭算不算布施呢?算布施。释迦牟尼佛就是这样布施!穿衣吃饭怎么是布施呢?穿衣有穿衣的样子,吃饭有吃饭的样子,给别人做榜样!教化众生!样样都有规矩!都如法啦!那他怎么不是布施呢?这是从表面上看,更深入一层看呢,穿衣吃饭是养这个身体!为什么养这个身体呢?需要这个身体为一切众生服务!可见得为一切众生服务是布施,没有这个身体,怎么布施法呢?由此上可知,穿衣吃饭都是布施!所以,佛在经里面讲了无量的法门,通常说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都是属于生活里面应当要晓得的一些规矩,在此地就用「布施」两个字作代表。无住的时候,要放得下,一切都要放下。纵然,说到最密切的地方,这是我们凡夫以为的要养这个色身,也不能有这个念头,这个念头不能有。是要讲究卫生,要保养身体,但是不能动这个念头,为什么呢?一动这个念头,就落在四相里面。
你看,释迦牟尼佛每天出去托钵,托钵为什么?他不是养色身吗?他不着相,他比我们高明,我们养这个色身着相。天天想到自己身体,要健康、要保养,他有着相!这着相,给诸位说,那个身体都会衰老,营养再好,那不是治本哪!治本是什么东西呢?佛告诉我们,境随心转,我们这个身体也是境!心清净这个身就清净,身清净就不老!心不清净,用种种方法来保养,那是治标!不是治本!还是要衰老,还是要生病。心清净,身就清净了,清净身怎么会生病呢?不会呀!这一点我们要明了,你明了什么?真的幸福!真的快乐!年岁大,大的时候,健康长寿!年岁大了身体不健康,那个不是幸福!那不是福报!年岁再大,跟年轻人一样,那就是非常幸福了。怎么得来呢?佛教给我们,你能做到,你就得到了。所以,现在这个医生也常讲心理健康,他懂得一点心理,究竟心理健康关系多么大,他还没搞清楚;影响多么深,他也没搞清楚。他要真搞清楚了,那他教人就不是一般的教法了。所以,佛法对于我们有切身的好处,有真实的利益,所以「行于布施」这四个字,我们晓得它的含意是无限的深广。
我们起心动念生活行持,都包括在这一句里面。它的原则就是告诉我们,外不要受环境的影响,也就是说不要受环境的诱惑。它这个用意是在此地,外不受诱惑,内不动心哪!内心如如不动!这个就是佛与大菩萨他们行持高过我们的地方。我们今天要学,学什么?就是这个。释迦牟尼佛一天到晚做出来给我们看,做了榜样给我们看!那么我们晓得,佛出现在这个世间,第一部宣讲的是华严经,华严经当中有没有这个意思呢?有!不但有,比金刚经讲得更详细,更透澈,更圆满。华严经末后的一品「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做样子给我们看!怎么学佛,这五十三位善知识,就代表我们现前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论你在哪一个行业,无论你是什么身份,从事某一个事业,都是菩萨行!都是佛行!确确实实在那个境界里面,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学佛成佛,不一定要出家啦!五十三位善知识里面,以出家身份出现的,五个人而已!所以,佛教导大众!主要还是要叫大家在家成佛!在家成菩萨!我们在无量寿经上看到的,无量寿经上举贤护等十六正士,你看在这个经前面,排列的这些上首大德,在家比出家多,出家只说了五个人!在家说了十六个人!这十六个人都是等觉菩萨,他们的地位跟文殊、普贤、观音、势至没有两样,贤护等十六正士是属于等觉菩萨,在家菩萨。这是在在证明,佛法教人修学,不叫你改变什么身份,无论是什么身份,无论是哪个行业,就你的行业去修行,都成佛道,都能够圆满成佛,只要守住这个原则,外不着相,内不动心。事业一点妨碍都没有,你的日子才过得真正的幸福美满。所以这个经,我们要仔细去看。
古人常说佛经特别是大乘经,意在言外。换一句话说,你听要会听;看要会看。它的意思呢,意思在文字之外,单单看文字看不出它的味道,在文字之外听呢,它听它的说法音声,
它意思也在音声之外,所谓是弦外之音。你要能从这个地方去体会,你才能真正明了,所以这个开经偈讲「愿解如来真实义」!
佛又说了「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刚才讲了布施就是生活,不住相布施,就是不住相生活!就这个意思!那个福德就不可思议了,那是真正的福德。福德用现在的话说|享受!从前方东美先生说,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这一句话很不容易说得出来!很高的境界!实在说,要照金刚经上所讲的原理方法来过日子,那的确是人生至高无上的享受。方东美先生还没有见到!但是他所见到的层次已经就相当不简单了。这一句话,说明佛法有真实的用处,佛法决不落空。
依照佛法修学,一定可以得真实的利益,但是这个「得」也不能着。一着了,这个着相呢,你所得的利益,那就很有限了。那就不是不可思量,那是可以思量的。着了相,你所得到的是可以思量的,为什么呢?你的果报不出六道嘛!这范围很小,并不大啦!不住相布施,为什么说不可思量呢?因为不住相布施,它能见性,见性成佛!真如本性是十法界依正庄严的本源哪!是一切法的理体!见性那真的就不可思量,不但凡夫没有这个能力思量,就是诸佛菩萨也无法思量。我们常常在经上见到那个高的境界,殊胜的境界,所谓唯佛与佛方能究竟就像这个一般净土经论里面,赞叹西方极乐世界,只有如来果地上才完全明了。等觉菩萨以下,如果不得佛力加持,他也搞不清楚。这些话呢,是事实。其实如来在果觉上虽然明了,也说不出来,明了是真的,为什么说不出来呢?太多了!太复杂了!能说出来,所以挂一漏万,这是真的,这个的确是事实真相!那么经上举出十方虚空,来形容不住相布施福德之大,这是从一个比喻上让我们去体会。如果我们真正要想得究竟圆满的受用,一定要依照佛的教诲,依照佛的教训去做。也就是说, 依照佛的教训去生活, 我们才能真正得到,这个得到的利益真正不可思议。
我们无量劫来没有办法超越六道轮回,这一生当中有办法超越,这是太难得太稀有!佛说这些话,这个经上是不少次的重复,但是每一次的重复意思不一样,意思是愈来愈深,愈来愈精纯,这都是读金刚经不可以不知道的。那么佛为什么叫我们这样做?假如,我们没有把这个道理搞清楚,我们很难接受,不会心甘情愿这样去做。佛把这个事实真相告诉我们,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一句话是讲的事实真相!这一切相是虚妄的,你在这个里面起心动念,分别执着,那就错了!六道轮回是虚妄的,决定不是真实的,这个意思前面已经跟诸位报告过了。我们听了佛的话,即使听懂了,肯定佛说的没错,可是事实上我们还是做不到,原因在哪里?我们的习气毛病太重,动不动就犯了,犯了老毛病,老毛病就是分别执着又打妄想,这天天搞这个。所以,如何能把这个习气克服,就是此地讲的「云何降伏其心」,这个的确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个关键的问题。怎样来降服其心?净土宗里面呢,教给我们的方法就妙了,比这个方法还要妙。净土宗教给我们信、愿、行,信是什么?真相信!决定没有一丝毫的怀疑。真信哪,就是要符合金刚经讲那个信的标准,信心清净则生实相,我们的信要达到信心清净,要到这个标准,可见得这个信不是普通泛泛之信,那个是不管事的。愿|恳切的愿望。恳切的愿望从什么地方能看得出来,这个世界,身心世界统统放下了,再不会把它放在心上,再不会有一丝毫牵挂了,那你是真的愿了。一心一意就想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想见阿弥陀佛,心里头起心动念,晚上睡觉作梦都梦到极乐世界,这样才行,这个愿才是真的愿。由此可知,这个世间无论是人事物,还有贪爱,还有留恋,还有放不下,你那个愿是假的!不是真的!彻底放下了|没有这样的愿,你不能舍弃娑婆世界。因此,我们要真修,在事上要真下手,虽然在原理上讲理事无碍,只要心地放下就行了,事不必呀!可是我们功夫不到,这个事相会影响我们心理。那么换一句话说,现在影响我们心理最大的是什么?如果是财,我们对财富看得很重,那你必须把财舍掉。有人喜欢特别是在美国,住的房子又大,环境很幽美,舍不得,那就是障碍!这个地方舍不得,极乐世界你怎么能去得了!总不能说到西方极乐世界,还要把我的房子、地都带去,没有这个道理!你要能舍!能放下啦!放下
呢,自在了,心里没有障碍。那个放下之乐,放下之自在,一般人不容易体会,必须你做到的时候,你才能够知道!这才有几分相应。为什么?经要念的熟,经念的熟,西方极乐世界,那是老家啦!那个家乡一切状况,这记忆都觉得很清楚了,起心动念想什么,一想就是想极乐世界,不想别的地方!专想极乐世界,专想阿弥陀佛。
金刚般若大意z第四卷{
美国旧金山大觉莲社
档名:9-19-04
想阿弥陀佛,给诸位说这叫做念佛。念不是口里念!念是心上有。你看看在中国的字中国的文字,是很了不起,这个我常讲,是全世界任何国家民族,这个文字比不上中国文字。文字是个符号,中国的这个文字充满了智慧。「念」是会意,今心,现在心,心上有,这叫念。口里念佛,心里没有,不叫念。口里念佛,心里还贪恋着这个世间的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还不能够放下,那就是古人所说的,你喊破喉咙也枉然。心上没有!要心上真有,心上真有极乐世界,真有阿弥陀佛,这才行。那么也许有人要问:「你要这样念,你是不是太迷信了?你太傻了!这个现实的生活你都丢掉,你去搞这个虚无飘渺的!不要被释迦牟尼佛骗了,不要被这佛经骗了。」如果你要明白道理,你就晓得,这个事情是真的。佛告诉我们,这一切万法,一切现象,从哪里来的?华严经上告诉我们,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所以西方极乐世界,从理上说,唯心净土,自性弥陀。天天想极乐世界,就是变净土!天天念阿弥陀佛,就是变自性弥陀。这理上讲得通!何况佛在经上常说「一切法从心想生」,这一句话很重要。换一句话说,想什么就变什么境界,十法界依正庄严怎么来的?心想变成的。你想佛,佛境界就现前;想菩萨,菩萨境界就现前。这凡夫天天想什么呢?想贪_痴。凡夫是这个心,想名闻利养。想这个东西,这就搞六道轮回。所以六道轮回哪里来的?你自己想出来的。这是原理。这个道理搞清楚了,我们念佛的信心才真正坚定了。
不但一般人说这些似是而非的话,我们不动心;这个善导大师,你看在这个观经批注里面讲的,阿罗汉来给你说,权教菩萨给你说,法身大士来给你说,等觉菩萨来跟你说,都不理会。为什么呢?我清楚明了这个作法决定是正确的,哪有不往生的道理。这才叫信心清净。金刚经上那个得的结果是则生实相我们是信心清净,必定往生,这个一点都不错。所以是决定不动摇,晓得非这样做不可,我们有这样坚定的信念,依照这个方法修行,那这个金刚经这个开示,对于我们念佛帮助就大了,这是真实的帮助。那么就此经而论,佛说的,须菩提听到,他接受了,他明了,这毫无问题。
后面他说了一句话,他说「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否?」那么,在我们这个本子里面是在第三页第二十四节,就是当中第六行。我们旁边这个数目字,是依照江味农居士科判,注在这个上面的。将来大家要是拿到江居士这个讲义一对照,就很容易查。因为讲义分量太大页数很多,很不便查,它前面虽然有科判,但是没有注明页数。我们这次把这个本子印了三千本,把每一段我们都标上一个数字,而且在科判里面注明页序,所以查的时候很好查。对于研究金刚经的人来说,是方便太多了。那么这个本子现在巳经印出来了,还没有寄到,会有大概是有一千本寄到美国来,那么这是第二十四记。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否?」这个实信,就是真的相信。有没有人听佛这样讲的,会真正相信呢?佛就告诉他「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莫作」是你不能这样讲法。「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师。」众生很多,根性差别很复杂,不能说没有人相信。「后五百岁」就是释迦牟尼佛入灭以
后第五个五百年,所以叫「后五百岁。」那么换一句话说,就是末法时期。世尊法运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这个五五百岁,就是两千五百年以后末法时期,现在正是这个时候。如果照中国古时候那个记载,佛灭后到现在是三千零大概二十一年了,这个跟外国人的算法是有很大的出入,但是我们不必去考证这些东西。不管怎么说呢!都已经超过二千五百年了。所以现在不是后五百岁了,是后六百岁了。
「有持戒修福」这一句话,我们也不能随便把它看过特别是在我们现在这个社会,现在是民主自由开放。民主自由开放我们在台湾看到,台湾是民主自由,世界第一先进的国家,从来没有哪一个国家像台湾那么自由,那么样民主,个个都可以自主,个个喜欢做什么就做什么,无法无天。这是我们看到民主自由发展到最高峰就是无法无天,个个人都是如此,我爱怎么样就怎么样,这民主!在这个社会里面还有肯守法的,还有肯修福的,这不是普通人。这要不是过去是有深厚的善根,他怎么肯做到?诸位想想看,这个小朋友从小他就看到这个社会,小孩有样就学样,国会天天打架,小孩在学校里上课,他怎么不打架?我看到电视上立法院打架,他将来打得一定比他们更厉害。这是一定的道理。所以,从前我们听到全世界哪一个国家国会吵吵闹闹,还没有听说过,现在多了,中国有,听说外国也有不少啦!电视广播上都有。所以中国这个民主传过去,这先进国家呀!所以在这样社会里面,这个人还知道持戒,还懂得修福,这善根深厚之人他听佛所说的他能接受,他能够相信,底下佛说得好,他真的不是普通人。
「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亦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这个我们才晓得,这现在所讲是再来人!这个善根不是学来的,真的是无量劫当中种植的善根。所以天下怎么乱,他不受干扰,他还是能够守得稳,还是能够如理如法去做。这个世间不是没有!有这样的人!无论在哪个地区,在哪个国家,我们都见到,而且见到的很多。到一个地方,我们在那里讲经,在那里跟大家一块研究修学,有许许多多人热烈地来参加。那么这些人就是佛在此地说的,他们过去生中善根非常深厚。所以,佛法的弘扬宣传非常重要,有经上讲的,善根福德他有了,遇到佛法是因缘,要三个条件具足才能成就,佛法给我们帮助,就是因缘。你看往生净土,弥陀经上也说得很清楚,「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那我们善根福德是具足的,多生多劫修的,现在呢?差的就是因缘了。所以有很好的因缘,启发我们的善根,那么这一生就能成就。所以佛在此地把这个事理,都为我们说清楚说明白了。而且下面这一段话,实在讲跟无量寿经上佛所说的一模一样。
「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佛见到了。所以,我们万万不要以为我们修善,积功累德,怕没有人知道。一切诸佛菩萨都知道,可是最好不要叫世间人知道,叫世间人知道,麻烦就大了。古圣先贤常常教人,教我们要积阴德,积阴德做好事。不要张扬,不必让人知道。你做的这些好事,人家一赞叹一表扬,报掉了就没有了,何况很容易堕落在名闻利养里面。换句话说,容易引起贪_痴的烦恼。所以,佛在此地教给我们不着相,做而无做,无做而做,决定不能把它放在心上。所以般若修学之难,这个心上什么都没有,干干净净,这个事情太难太难!净宗的好处在哪里?心里面可以有极乐世界,可以有阿弥陀佛,这凡夫心里头一样没有,不行!他总得有抓一样,这个净土法门方便就在此地,这个比其它法门好修多了。
接着底下说「何以故?」这为什么呢?「是诸众生无佛、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实在讲,以这个标准以这个条件,太难太难。怎么可能找到这样的人?以现在来说,学佛的人很多,但是以这个标准来找呢?恐怕很难找到一个了。这个原因为什么?我们过去生中的那个善根福德还不够深厚。还没达到这个标准。但是虽然没有达到这个标准,我们能够想象得到,像这个无量寿经上讲阿^王子那一批人,大概他那个标准是有的。那个标准是过去生中曾经供养四百亿佛,我想这个标准,我们在座每一个人都差不多,过去生中曾经供养四百亿佛,今天听到念佛法门还不想往生,只动了一个欢喜心,听了很欢
包含各类专业文献、行业资料、高等教育、专业论文、各类资格考试、外语学习资料、文学作品欣赏、金刚般若大意38等内容。 
 根据不同译本,全名略有不同,鸠摩罗什所译全名 为《金刚般若(bōrě)波罗蜜经》 ,唐玄奘译本则为《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 梵文 Vajracchedika-praj&ntilde...  上根者,能依靠经论之名而知义,中根者可以依名 解其大意,下根亦能依名查寻此书。此经全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藏文又名《般若之百 颂》 。般若是梵语...  《金刚经》白话译文 ---圆觉 翻译 第一品 法会因由分 [原文] 如是我闻。...[译文] 须菩提恭敬地向佛祖请教: 稀有m世尊, 您已经教授了这么多开О闳...  净空法师《十善业道经大意》_教育学_高等教育_教育...《金刚经》云: ‘凡所有相, 皆是虚妄。一切有为...其他四个圆满是忍辱、 精进、禅定、般若,都是为...  《金刚经》 ,把“般若”念成“扳懦”, 这个念法是错误的,正确的读音应为“...现简单的把这部经的大意说一下。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  白话金刚经大意(译文) 第一品 法会因由分 我是这样所见所闻的。当时,释迦牟...佛告诉须菩提:“这 部经名叫《金刚般若波罗蜜》 (因为它代表了佛性) 。就...  同时金刚经中还讲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其大意为要想 认识事物本来的面目,就要采取不住,不执着,不取的如实态度,才能认识真相。...  《金刚经》白话译文_---圆觉_翻译_哲学/历史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阿弥陀佛第...多开发般若智慧的理论和方法, 稀有的世尊,您已经教授了这么多开发般若智慧的理论...  斯时予曾复一函,俟秋凉后即入城讲 《金刚经》 大意三日。 及秋七月,予以掩关习禅,乃不果往。昨日梦惺居士及诸仁者入山相访,因雨小住 寺院,今日适逢地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这些年我看错过很多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