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理可以给员工上班时间私自外出私自定罚款吗

劳动法规定企业能否对员工罚款?
劳动法规定企业能否对员工罚款?
编辑:贵凤
  公司制定的罚款规定既不合法亦不合理,那规定企业能否对员工罚款?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在我国,对公民的财产行使经济处罚权的主体只能是法律法规赋予的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等有授权的主体,且应严格依照法律法规所规定的程序执行。劳动者和企业之间并非完全意义上的平等主体,双方的关系应当受劳动法等社会法来调整。日,《企业职工奖惩条例》因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代替而被废止,企业行使经济处罚权是以剥夺劳动者的经济利益为代价的,无法律依据。工资是用人单位基于劳动关系,按照劳动者提供劳动的数量和质量,以货币形式支付给劳动者本人的全部劳动报酬。商标公司抗辩,企业设置罚款是扣除潘某不履行劳动合同义务的劳动报酬。商标公司将劳动者每周作一次工作汇报进行劳动报酬的量化明显不符合逻辑和常理,商标公司单方面制定的《内部管理制度》中罚款的规定不合法,亦不合理。
  1.企业设立罚款制度无法律依据
  罚款实质上是一方对另一方经济资源的单方剥夺,这种剥夺无论是形式上还是实质上,都必须要有严格的法律依据。根据我国立法法和行政处罚法规定,对财产的处罚只能由法律、法规和规章设定。
  企业罚款的法律渊源是1982年国务院发布的《企业职工奖惩条例》,其中第十二条规定:&对职工的行政处分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留用察看、开除。在给予上述行政处分的同时,可以给予一次性罚款。&该条例适用于全民所有制企业和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的全体职工。日,国务院公布了《关于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国务院令第516号),明确规定《企业职工奖惩条例》已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代替。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在签订劳动合同的时候,&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这个曾经的&必备条款&,现在已经被新法所废弃,故所谓&企业罚款权是契约的一种体现&的依据,就失去了法律支持。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明确规定,劳动者违反本法规定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义务或者竞业限制,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这一条是劳动合同法中仅有的规定劳动者承担赔偿责任的条款。可见,新颁布的劳动法律并未规定企业罚款权,企业作为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无权制定罚款内容的内部规章。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劳动者如有一般性违纪,应主要通过批评教育的方式来解决;若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用人单位可依法解除劳动合同。
  2.承认企业罚款权不利于保持企业用工自主权与劳动者权益保障的平衡
  纵观全球,各国对此问题的法律规定不同,法国是明确禁止企业罚款权的。即使在其他承认企业罚款权的国家,企业行使罚款权也受到严格的法律限制。
  就我国国情来看,劳动力市场长期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就业竞争压力巨大。每年的应届、城镇下岗失业人员、企业分流人员及农村劳动力都向城镇转移,劳动力市场严重饱和。因此很多劳动者为了得到或保住工作岗位,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敢和企业进行正面冲突;再则,劳动者分散在各个领域,力量不集中,更无法和企业进行抗衡。劳动者在合同签订后接受企业工作的安排和内部规章制度的约束,是劳动者的义务,企业由于其用工自主实际上处于主导地位;另外,我国企业工会的现状是大部分企业工会经济上、人事上都受制于企业,致使相对独立性的地位仅仅停留在表面层次,难以发挥维护劳动者权益的作用,也无法运用协调劳动关系的有效机制,如平等协商或职工的民主管理。故在劳动者和企业双方的力量对比上,劳动者处于弱势地位。双方的劳动关系并非平等的社会关系,而是一种力量明显失衡、以财产关系属性为主而以人身关系为辅的社会关系,应当受劳动法等社会法来调整。劳动法等社会法的法学价值在于,通过对劳动者的特别保护,来使形式上平等而实际上并不平等的劳资关系得到相对平衡。
  综上,结合中国国情和劳动法的立法精神来看,在我国立法并未明文规定企业罚款权,并对适用的情形、程序、罚款额幅度进行严格规制的情形下,承认企业罚款权不利于保持企业用工自主权与劳动者权益保障的平衡。企业行使经济处罚权是以剥夺劳动者的经济利益为代价的,对劳动者是不公平的。假如允许,由于劳动者在劳动关系中事实上的弱势地位,企业很容易凭借其优势地位,滥用罚款权,随意处罚劳动者,故司法机关不应支持企业依据内部罚款制度对劳动者克扣工资。
  3.企业罚款制度应被其他合理的制度所替代
  企业设置经济处罚产生于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终身制&的用工形式,是时代的产物,然而,随着新的劳动用工制度的实施,劳动者在企业不再是终身制。现实中一些企业滥罚款、以罚代管的现象往往极大损害了劳动者的切身利益,易引发劳动争议,且这种经济处罚的形式令劳动者怨气较大,比较反感,也难以达到促使劳动者遵守用人单位的劳动规章制度、借此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的管理目的。
  我国劳动合同法实施以后,企业应适应新的要求,完善内部的劳动规章制度。废止前的惩戒措施被现行法律部分替代:开除、除名被法律规定的惩戒性解雇替代;责令赔偿经济损失被赔偿金和赔偿经济损失替代;行政处罚性质的一次性罚款实际上被禁止。因此,企业应当在法律调整的环境下相应的调整劳动用工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采取合法合理的方式来行使用工自主权,对劳动者从压力管理转向激励鼓励,从不平等(从属)管理转向平等(协商)管理,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管理。例如:对于劳动者的严重违纪行为,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合同;或者企业采取复合工资制工资,即多个组成部分的累加,有相对固定的,如岗位、职务、技能工资等,也有相对浮动的,如提成工资、绩效工资、各种奖金等,注重及时考核,强调对员工进行激励;对迟到的员工进行罚款不妥,但可以不发给&全勤奖&,采取扣分、记过、警告等等其他方式,往往更能达到管理的效果。
更多热门文章推荐:
下页更精彩:1
劳动法规定企业能否对员工罚款?相关推荐上司偷窥员工聊天记录后将其劝退 经理仅罚款20元
【导语】:
聊天记录被门店经理偷窥后遭公司劝退,该门店经理仅被处以20元罚款。律师认为劝退做法不妥  张小姐下班忘记关电脑,自己跟别人聊天的记录被门店经理看见,偏偏记录中有侮辱该经理的言辞,经理将她的聊天记录偷偷拍照,发给了总公司。结果,张小姐因“工作不认真、难以相处、上班聊天、迟到”等理由,被宝原地产劝退,而“偷窥员工隐私”的经理仅仅被处以罚款20元。  员工: 隐私被偷窥,公司劝我走  今年11月初,张小姐由宝原地产总公司派遣到顾北路分行做行政助理,主要工作是负责门店里的日常事务。然而,12月的第一个周末,张小姐就被自己的上司通知“周一不用来上班了”。  张小姐说,这一切是因为自己的聊天记录被门店的孙经理偷看了。孙经理将她的聊天记录偷偷拍照,发给总公司。  孙经理拍摄的聊天记录还在公司员工之间广泛转发,张小姐也收到了一份。记者从这份聊天记录上看到,昵称为“兔”的张小姐跟一名姓李的人说:“我说现在Q 房提成满高的,他说过好年打听打听。之前老孟让他招人,招到人了给他当经理。”  张小姐表示,“Q房”是另一家房产中介的简称。”据了解,这件事情出来后,公司给了张小姐“上班聊天,罚款20元;上班迟到,让别人代打卡,罚款200元”的处分。张小姐说:“公司的领导让我主动辞职,要是不辞职的话,上班时孙经理会故意刁难。要是不去上班,公司正好可以有借口给我除名的处分。”  张小姐表示,公司在处理她的同时,也对孙经理进行了处理。“他偷窥员工隐私,只罚款20元,太便宜他了。”张小姐对此忿忿不平。  经理:  工作不认真是劝离原因  孙经理在顾北路宝原地产门店介绍,劝退张小姐,并不是因为她鼓动员工辞职,主要原因是因为张小姐在店内工作期间,做事很不负责,而且不好相处。  孙经理说,那晚他用那台电脑时,一碰鼠标显示器就亮了,上面就是张小姐的飞信聊天记录。“我就扫了一眼,看见她在跟别人聊天时,有侮辱我的言词,我就随手用手机拍下来了。”  至于公司的处分,孙经理说:“张小姐向公司提出诉求,说我偷窥她的隐私,要求处分我,公司就给了我一个处分。这都是按照员工手册上来的。”  [律师观点]  未严重违反规章  劝退做法不妥
  上海创远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资深律师陈如波认为,宝原地产劝退张小姐的做法不妥。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劳动者在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情况下,公司可以解除其劳动合同。而张小姐的行为,不属于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的情形,用人单位无权以此为由辞退该员工。  陈律师还认为,孙经理的确侵犯了张小姐的隐私权。虽然电脑由公众使用,但个人享有的隐私权不因其载体的变化而丧失。员工因使用公用电脑的聊天工具而遗留在公用电脑中的聊天记录,享有隐私权,有权不被他人知悉、收集、使用、公开。孙经理擅自查看员工聊天记录,并利用、公开聊天记录中相关内容的行为,侵犯了该员工的隐私权。陈律师认为,孙经理需要对张小姐赔礼道歉,如果造成了经济损失,还得赔偿。&  【推广宣传商务洽谈,欢迎加上海本地宝小编QQ:】
更多资讯请关注"上海本地宝"微信平台
相关推荐 &&
上海市三甲医院排名,上海三甲医院官网地址,上海市三甲医院专家咨询_地址_电话,颈椎不好去哪看?皮肤过敏怎么办? 上海那么颈椎不好去哪看?皮肤过敏怎么办? 上海那么多三甲医院,去哪儿?看啥? 沿着地图,
2014年节假日已公布,但是2104高速公路免费时间是哪些呢?我们根据2014放假安排为您整理出2014高速公路免费时间表。
2013年上海最低工资上升了吗?2013年上海最低工资标准是多少?
上海首批二代身份证即将到期,那么上海二代身份证到期怎么更换,身份证到期如何办理,更换费用又是多少?小编为您解读上海二代身份证到更换流程。
自日起,上海市非机动车必须上牌上路,否则罚款。本文详解电动自行车上牌登记流程。
1月27号,地铁6号线上,一男子在拥挤车厢当场自慰,并将精液射在女乘客大腿上,该男子因猥亵他人被依法拘留
为解决市民交通卡退卡难的问题,交通部门又在市内20家良友便利店新增退卡点,至此全市交通卡退卡点总数达209个。具体位置请查看。 上一篇文章:下一篇文章:猜你喜欢
广电总局发布通知:坚决防止炒作明星情感纠纷 家庭矛盾
17:38 来源:人民网
王健林称制定”小目标”是先挣一个亿! 被网友热议
17:26 来源:本地宝整理
中国雅思考试报名费用第8次提价 网友一片“奔溃”
17:07 来源:东方网
开学季到来 家长如何应对孩子的“开学综合症”
16:41 来源:东方网
2016上海中秋节去哪儿玩 来个短途旅行吧!
16:26 来源:本地宝
月饼也走互联网+ 新口味频出 想吃直接送到家
16:23 来源:新民网
沪一医疗器材公司通知员工放假 实际工厂已关停
16:02 来源:新民网
我和春天有个约会领衔 2016中秋上海话剧大盘点!
16:00 来源:本地宝
沪上一女子怀抱孩子环球港欲轻生 已被劝下安全带离
15:44 来源:新民网
上海异地办理身份证有那些城市? 9月起扩充至13省份
15:37 来源:新民晚报
本地宝郑重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地宝无关。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本地宝对本文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和承诺,请网友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大家都爱看
汇深网 版权所有总经理发微博员工不评论要罚款是否合法_法律常识-爱微帮
&& &&& 总经理发微博员工不评论要罚款是否合法
【新闻案例】近日,有网友在微博爆料称,山东嘉华文化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对未对总经理微博评论的员工处以“扣一分、罚款50元”的惩罚。该网友同时贴出了被罚员工的名单截图,根据该名单,被罚的员工达到200余人。16日下午,北京青年报记者联系到这位网友。他表示,自己是嘉华文化旅行社的员工,刚入职半年。14日那天因为没有评论老板的微博,被罚了50元,“突然发了这个处罚通知,我之前不知道还有这项规定。”这位员工介绍说,他们不仅要对老总的微博进行评论,每天早晨还要读一遍老总当天更新的微博,“会有一个员工用喇叭领读,每天领读的员工不一样,大家都是轮流的。”该公司多位员工告诉北青报记者,这已经不是公司第一次对不评论老总微博的人实施罚款,曾有人因此在一个月内被罚款150元。此外,该公司还有类似的“奇葩”罚款规定,如要求员工每天携带印有企业标志的环保袋,如果不执行也会被罚款。(来源:中国新闻网 原标题:总经理发微博员工不评论要罚款 称为调动积极性 周丹 见习记者 张帆)【律师点评】李华阳律师:《劳动法》从未有过关于对员工罚款的任何规定,仅在国务院颁布的《企业职工奖惩条例》规定过关于在某些情形下可对员工进行罚款,但该条例已于日被废止。企业对员工进行罚款,于法无据。并且,我国《行政处罚法》中规定,罚款是行政处罚的种类之一,只能由行使国家行政权力的行政管理机关或者法律授权行使行政权力的机构行使。本案中的用人单位不是行政执法机关,无权对职工的违法行为进行罚款。&相关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十五条 行政处罚由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第十七条 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可以在法定授权范围内实施行政处罚。第十八条 行政机关依照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规定,可以在其法定权限内委托符合本法第十九条规定条件的组织实施行政处罚。行政机关不得委托其他组织或者个人实施行政处罚。(律法网特邀律师李华阳)每天更新法律知识,欢迎关注订阅!
点击展开全文
悄悄告诉你
更多同类文章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阅读原文和更多同类文章
可微信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后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汇集法律资讯,提供律师独特观点,每天一条法律知识,打造完美法律达人。
您的【关注和订阅】是作者不断前行的动力
本站文章来自网友的提交收录,如需删除可进入
删除,或发送邮件到 bang@ 联系我们,
(C)2014&&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34订阅最新的管理资讯
热点搜索:
处罚员工策略与处罚员工案例
关注处罚员工领域的实践和动态。在这里,您既可体验鲜活而精彩的处罚员工案例,聆听专家对处罚员工难点问题的解答,又可掌握实用工具,并紧扣前沿,与广大经理人和精英切磋处罚员工之道。
长桶理论害死了多少人,无数人一心想去弥补自己的短处,却从没有想过让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极致,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每周一封,您的管理资讯饕餮大餐!
每日一封,带给您所选频道的精华内容&
成员:1426创建时间:分类:理财最新文章:&[][][][]
管理精华文章
生活精华文章
世界经理人()论坛推荐
经理人论坛热门标签
按企业性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公司私自罚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