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自治的意义参与证券投资的意义何在?要写多一点的

证券投资2014年1学期复习题档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证券投资2014年1学期复习题档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6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最新公告:目前,本站已经取得了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音像制品许可证,协助杂志社进行初步审稿、征稿工作。咨询:400-675-1600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居民对外证券投资研究
定制原创材料,由写作老师24小时内创作完成,仅供客户你一人参考学习,无后顾之忧。发表论文
根据客户的需要,将论文发表在指定类别的期刊,只收50%定金,确定发表通过后再付余款。加入会员
申请成为本站会员,可以享受经理回访等更17项优惠服务,更可以固定你喜欢的写作老师。
按央行定义,对外证券投资资产是指我国居民持有的非居民发行的股票、债券、货币市场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具等有价证券。随着中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在不断扩大,根据统计年鉴,2013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已达1078亿美元,接近该年实际使用外资1175亿美元的水平。不过我国对外证券投资仍然面临管制而且规模不大。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的统计,截至日,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投资额度为820.43亿美元,其中银行类机构134.9亿美元,证券类机构318.5亿美元,保险类机构296.53亿美元,信托类合计70.5亿美元。总额度与直接投资远不可同日而语,而且这些投资额度实际使用的比例并不高。整体上,居民对外证券投资的管制导致我国居民对外证券投资规模远远落后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影响了我国对外投资收益并干扰了央行的货币政策独立性,因此有必要对居民对外证券投资放松管制以推动居民对外证券投资与我国经济发展相适应,本文将对此进行探讨。
资本的本质是获取最大收益,因此从其诞生之日起,资本就开始不断流动以寻取最佳回报,现代通信技术和金融市场的发展使得资本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自由配置,资本越来越全球化,产生了国际资本流动。钱纳里和斯特劳特(1966)在其经典著作《外援与经济发展》中认为,国际资本流动能够填补东道国外汇与储蓄缺口,从而促进经济增长。证券投资是国际资本流动的重要形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外投资特别是证券投资在全球范围内增长日益迅速。事实上,证券投资是分享东道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而且证券投资通常不涉及控股,可以规避直接投资所面临的政府管制。对外证券投资的主要优势是分散投资风险,即投资学中的“不要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面”。研究表明,居民对外证券投资能使投资人获益,DeRoonFA,NijmanTE,WerkerBJM.(2001)指出,在不考虑交易成本的情况下,发达国家投资者对新兴市场的投资能够显著分散风险,提高收益。Driessen,JoostandLucLaeven指出,跨国证券分散化投资能显著提高收益率,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即使考虑到货币波动因素,依然能从对发达国家证券投资中获益。Lagoarde-Segot,Thomas和BrianM.Lucey(2007)使用美元和本币两种方式建立资产组合,对中东和北非部分国家股票市场进行了研究,发现加大对这些国家的证券投资能够使投资组合获得多样化的收益。
不过跨境证券投资对国民经济也有其不利影响。正如Bhagwati(1998)指出的,驱动资本与驱动商品和服务跨越国界流动的动机不同,资本流动的驱动因素正如同经济史学家CharlesKindleberger说过的那样,是恐慌和狂躁,当一国或地区利润率特别高时,猛躁的资本大量涌入,而当金融危机爆发后,投资者在恐慌心理作用下开始大量抛售资产,引起资产市场暴跌。由于证券投资对象主要是可交易的金融资产,流动性高,特别容易受到短期因素波动的干扰,影响金融稳定。以泰国为例,在泰国金融危机爆发前,外部证券投资大规模流入,使泰国经济增长迅速,但在发生金融危机后的年,证券投资方式的资本流入则又大幅度下降,特别是银行贷款类资本大量流出泰国,1997年流出25.17亿美元,1998年流出110.96亿美元,1999年流出112.07亿美元,因为银行贷款变现能力强,在国际金融市场形势发生不利变化时,外国银行纷纷召回发放给泰国银行和企业的贷款,泰国银行和企业为了偿还外债,被迫中止投资,国内总需求下降,从而影响产出。总体上,学术理论证实了跨境对外投资分散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收益的作用,但由于证券投资的特殊性,我们也需要关注对外证券投资的负面影响。
二、国民经济账户的均衡与证券投资开放的意义
对我国来说,由于人口生育率下降带来的人口红利效应,储蓄率长期保持在高位水平,储蓄大于国内的投资就形成了净出口,净出口亦长期保持在正值。由于我国净出口基本保持在正值,为了实现国际收支平衡,资本账户必须为负值,这就需要资本外流,即资本账户K为负值。不过我国要实施独立的货币政策,国内利率高于发达国家,因此,在利差刺激下资本账户亦呈现净流入状态。这使得我国国际收支面临经常、资本两账户双顺差局面。即国际收支无法通过市场平衡,需要政策干预即由政府买入外汇才能实现均衡,这反而又影响了中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其逻辑分析如下。根据表-2国际收支账户平衡方程,在国际收支完全由市场调节的背景下,经常账户顺差意味着资本账户的逆差,因为经常账户顺差意味着国内出口商品或劳务从国外获得金融资源,居民必须以某种方式拥有这种金融资源,无论是以对外直接投资还是证券投资方式,总之这会形成某种均衡。反之,在不均衡状态,以我国现状为例,经常账户是顺差,而直接投资账户方面近几年由于国家实施走出去战略,对外直接投资也快速上升,不过即使在大幅度增长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也仅与外商对我国直接投资相当,因此直接投资不能单独充当经常账户顺差再溢出的主渠道,这意味着需要通过证券投资账户平衡经常账户顺差。但是我国证券投资账户处于管制状态,因此通过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中直接投资积累的国际资本不能通过证券投资宣泄,只能借由储备变动消化。
三、现行对外证券投资政策的弊端
需要指出的是,本文所指的对外证券投资侧重于国内居民(包括金融机构、企业和个人)直接购买境外证券投资的行为。不包括国家外汇管理部门使用外汇购买境外证券资产,因为这属于主权投资的范畴;也不包括商业银行的对外证券投资,因为这与本文所讨论的普通市场主体对国外证券的投资概念不同。目前国内居民对外证券投资主要有两个渠道。一是QDII(QualifiedDomesticInstitutionalInvestor),即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这是在资本账户不放开的情况下允许部分机构先行试行,在国内发行基金产品对海外进行证券投资,与比较火爆的QFII相比,QDII显得比较冷清。根据2014年上半年央行《中国国际收支报告》,境外对我国证券投资(QFII)净流入344亿美元,其中:股本证券166亿美元,债务证券178亿美元;而QDII净汇出资金只有27亿美元。二是港股通,即2014年下半年推行的允许合格投资者购买香港证券的投资安排,截至日,2500亿港股通总额度仅使用了237亿元,尚有余额2263亿元,与沪港通推出前的市场预期大相径庭。从QDII和港股通的冷清可以看出,放松对外证券投资可能出现的资金大量外逃并未出现,显示出目前对外证券投资的管制可能过于严格而且并非必要。另外,对境内居民海外投资的过度限制反而降低了境内居民参与海外投资的热情。总体上,继续执行严格管制的现行对外证券投资政策存在诸多弊端。
(一)资本流动影响央行货币政策独立性当我国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的外商直接投资呈现顺差时,根据国际收支均衡表,过量的外汇只能通过证券资本账户输出国外。如果证券投资账户处于管制状态,那么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央行购买过量外汇。这导致巨额外汇资产在央行的集聚,因为央行并不总能完全冲销吸入的外汇,所以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巨量顺差往往会带来基础货币膨胀、物价上涨、银行资产扩张等一系列问题。鉴于我国的经常账户顺差仍然在源源不断地堆积,例如2013年经常账户顺差达1828亿美元,虽然境内机构可根据经营需要自行保留其经常项目外汇收入,但人民币资产收益较高和缺乏对外投资渠道使得境内机构不愿持有外汇,往往将顺差带来的外汇原封不动地卖给央行,使央行的资产迅速膨胀,仅2013年新增外汇储蓄资产就达4314亿美元。2013年末央行外汇储蓄余额已达38213亿美元。截至2014年底,中国人民银行338248亿元总资产中,外汇资产已达270681亿元,外汇占款已占据超过80%的央行资产份额,巨额外汇储备使中国货币发行受制于外部因素影响,影响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金融稳定。
(二)对外输出资本投资回报率低中国是吸收FDI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同时也是一个资本输出大国,这可能和很多人想象大相径庭。从表-3中国国际投资头寸表可以看出中国拥有巨额对外投资净头寸,2013年末中国对外投资净头寸19716亿美元。不过我国的对外投资收益是低下的,该年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投资收益所得为负值。而日本2013年末3250070亿日元净头寸投资所得盈余为164755亿日元,综合收益率为5.06%,且历年收益相当稳定,2013年平均计算日本每个国民投资收益为13万日元。中国对外输出资本规模非常高,但收益却非常低。其原因在于中国对外投资的结构失衡,以央行储备为主(如表-4所示)。中国对外资产中,央行外汇储备占对外资产比重达到62.75%,外汇储备投资主要以低风险国债为对象,而居民主动性的对外投资,直接投资、股本证券、债务证券投资规模小,三项合计14.7%。相比之下,日本居民持有的直接投资、股本证券、债务证券投资占国际投资头寸的59.8%,外汇储备资产占日本对外资产比重仅为16.75%。另外,从证券投资的分布来看,日本对外证券投资以债券投资为主,私人部门占据主导地位,如日本对外债券投资以中长期债券为主,私人部门和银行部门占据了主导地位。中国对外投资收益率低的原因可能也正是因为中国对外资产以国家持有外汇资产为主,即由央行持有外汇储备,对央行这样的非营利机构而言,用外汇储备投资主要目标在于保持汇率稳定,保持储备安全性,收益性只是附带目的。从实际情况也可以看出,央行大量外汇投资于低收益的发达经济体国债,如根据最新资料,2015年1月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跌破了2%,而据媒体报道中国持有美国国债1万多亿美元。中国想要提高收益率,就必须改变对外投资结构,放开居民对外证券投资限制,扩大普通居民投资者数量。普通居民投资者会在安全性与收益性间进行权衡,按照偏好和风险承受能力优化投资组合,最终会获得高于外汇储备投资的收益。
四、放开居民对外证券投资的前提和路径
现行居民对外证券投资管制存在诸多弊端,放开居民对外证券投资势在必行。从长远来看,放开居民对外证券投资是我国资本账户开放进程的重要步骤,也是资本账户开放的必由之路。不过在操作层面,对外证券投资的开放路径应是渐进的,健康的宏观经济环境、稳健的金融体系、高效率的资本流动监管体系是放松居民对外证券投资管制的前提条件,然后通过谨慎而又稳健的政策分步放松居民对外证券投资管制。
(一)确立最优外汇储蓄规模首先我们需要确定现有外汇储备中有多大部分可以用来进行对外投资。由于人民币在国际经济交易中使用范围较窄,多数国际经济交易仍然要通过美元、欧元等主流货币中介,因此,由国家持有一定数量的外汇储备仍是必要的,超过这一份额的外汇储备则可由居民持有对外投资。这就是经济学中的最优外汇储备规模概念,根据研究目的,在此仅抛砖引玉做初步探讨,我们假设外汇储备仅满足基本需求:交易性需求、预防性需求和应对投机性需要。②交易性需求指用于支付进口和偿付外债的外汇需求。一般来说,一国外汇储备需要满足6个月的货物与服务进口需求和清偿对外债务,但对我国来说这是比较保守的计算方式,因为我国目前仍然是出口大于进口,不可能半年之内不出口只进口,另外举借的外债也不可能完全用于消费,还会用于投资扩大产出创汇能力。因此我们以3个月的进口需求和总外债计算交易性需求。2013年我国货物与服务进口21896亿美元,3个月为5474亿美元,截至2013年末,我国扣除企业间贸易信贷的外债余额为5267亿美元,上述合计为10741亿美元。除了满足交易性需求外,根据我国的特殊情况,我们还要预防外商直接投资利润汇出带来的外汇需求。2013年末外国来华直接投资存量为23475亿美元,以2013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所有者权益利润率为17.5%计,外资企业可实现利润4109亿美元,2013年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投资收益借方为2276亿美元,由于我国对外负债以外商直接投资为主,我们假设投资收益借方主要为外资企业利润汇出,因此在2013年外资企业盈利中尚有近2000亿美元未汇出,这构成了隐性外汇储备的需求。我们假设央行要持有足以应对三年的隐性外资企业利润汇出,即需要储备6000亿美元。外汇储备还有一个重要功能即应对投机性需求稳定汇率,比如在本币被大量投机性卖出时,央行可以向市场投放外汇缓解货币贬值压力。所以在储备16741亿美元满足交易性需求、预防性需求外,还需要额外储备稳定人民币汇率。考虑到国内居民持有的外汇也可满足上述三种需求。由央行持有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足以满足交易性需求、预防性需求、投机性需求。当然,这一数额是动态调整的。超过这一数额的过量外汇,可以通过下文所涉及的资本账户投资外汇交易市场,由民间市场主体持有并用于资本账户投资包括证券投资。
(二)采取更灵活的汇率安排放开居民对外证券投资管制需要更灵活的汇率安排,唯此经济体对各种危机方能应对自如,固定或僵化的汇率制度很难包容各种冲击,如果汇率安排更为灵活,市场就不会有一边倒的汇率预期,居民就会扩大外币资产权重以平衡汇率风险。事实上,更加灵活的汇率政策不仅是放开资本账户的前提,资本账户逐步放开后,国际资本流动的规模会越来越大,此时很难维持相对固定的汇率,决策者必须在固定汇率和资本账户开放两者间做出选择。实施更灵活的汇率安排需要一系列制度安排,我国长期以来实施相对固定的有管理的汇率,猛然实施浮动汇率,进出口商还有投资者都会不适应。因此,首先要建立健全汇率波动风险对冲机制,提供外汇掉期、期货、期权等风险对冲工具,提高交易主体的汇率风险意识。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更完善的以市场为基础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三)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统计和监测工作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2009)认为,目前在国际资本流动监管上,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到目前为止,跨境资本流动的渠道和机制仍未厘清,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资本流入与流出的渠道和机制,另外在东道国经济低迷时,资本流动是如何逆转流出的,其渠道和机制也仍未厘清。因为证券投资流动性特别高,更需要对其异动保持关注,这就需要我们厘清对外证券投资的渠道和机制,建立健全证券投资统计监测体系,做好扎实的基础统计工作。按照《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办法》,国际收支统计申报范围为中国居民与非中国居民之间发生的一切经济交易以及中国居民对外金融资产、负债状况。放松居民对外证券投资后,对居民对外证券投资的增长速度、变动方向等数据监管部门应当保持重视,掌握其变化趋势,以便在对外证券投资达到风险点时,及时启动管制手段。
(四)对非正常的证券投资流动采取必要的管制手段证券资本流动由于其波动性容易造成金融动荡,正如前文所述,泰国金融危机期间证券资本的趋势逆转引发了金融危机。因此,对居民对外证券投资的规模和结构需要保持一定的警惕。当某段时间内对外证券投资数量迅速扩大并引起汇率波动乃至于出现资本外逃时,对证券资本流动就应当采取一定的措施。限于文章主旨和篇幅,在此不进行深入讨论。资本流动管制措施包括数量限制和价格管制措施,数量管制类似国际贸易中的配额。如直接对居民对外证券投资数额进行限制,或者干脆禁止某种方式的对外证券投资,还可以是用许可证的方式对证券投资输出量进行数量管制。价格管制措施包括对流出的资本按交易额征收交易税,或者对证券投资分红或资本利得征税,这些措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提高资本输出的成本,使输出的资本只有预期获得更高的收益才有利可图。如前所述,正常的对外证券投资能够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监管当局只需保持关注。当对外证券投资趋势改变并影响金融稳定时,监管当局应采取必要管制措施,此时应尽量采取征税等价格性管制方式,直接禁止交易及数量限制等刚性数量手段只能在非常时期使用。
(五)放开居民对外证券投资路径从放开证券投资的资金来源上,首先可以考虑允许经常账户顺差进行对外证券投资,今后可允许合法获得外汇的企业进行对外证券投资。推动居民对外证券投资需要完善的市场体系、发达的中介机构和便捷的渠道。首先应建立资本账户投资外汇市场,居民可以通过居民间外汇市场调剂外汇余缺。③其次应当培育国内的证券投资中介,加强对外投资中介机构建设。对外证券投资涉及汇率转化、所在国政治、经济环境分析,个人投资者很难掌握全面知识,应以金融机构对外证券投资为主,个人对外证券投资为辅。
在中介机构建设上,要放松现行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认定标准和投资额度,逐步放宽准入;机构的介入也能培养对外证券投资人才,提高对外证券投资水平。同时,对居民海外投资进一步松绑,允许境内金融机构在境外证券交易所购买交易席位,同时使境内居民能够以较便利的条件实现对外证券投资,也允许国外证券公司在国内开设网点,方便居民开立对外证券投资账户。除了港股通以外,还可以试点建立美股通、日股通、欧股通、金砖股通等多种形式的居民对外证券投资渠道,初期可对居民海外证券投资数额进行限制,比如允许居民每年对外进行证券投资5万美元,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逐步提高限额,放松管制。
作者:郑基超 倪泽强 刘晴 单位:安徽省社会科学院 合肥学院 合肥工业大学居民对外证券投资研究责任编辑:杨雪&&&&阅读:人次
上一篇论文: 下一篇论文: 没有了
按栏目筛选
证券投资论文热门范文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证券投资论文相关文章一种新型扶贫模式:贫困村社区发展基金——以小金县参与式社区基金为例
1、相关定义
1.1、私募股权基金的概念、特征
PE即私募股权投资基金(Private Equaity Fund)的英文简写,指通过对特定的 个人或机构投资者以不公开的方式募集资金设立,由基金管理人管理、主要以集 合投资的方式对具有高增长潜力的未上市企业进行股权或者准股权投资,甚至参 与到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的基金管理公司,这种公司在所投资企业发展成 熟并上市以后通过股权转让实现资本增值。②私募由于其非公开性、秘密性而受到 各国法律的诸多限制,在我国相关主体和法律制度的支持下,私募作为一种融资 方式其合法地位已毋庸置疑。我国日开始实施的新《证券法》规定: "非公开发行证券,不得采用广告、公开劝诱和变相公开方式。"这里的"非公 开发行证券"己然是对以私募方式发行证券的肯定。中国银行业监督委员会和中 ①何先应、吕勇斌著:《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长期绩效研究》,载于《统计与决策》,2010年第24期(总第 324期)。 ②肖金泉著:《国际私募一企业通往国际资本市场的桥梁和跳板》,中信出版社2008年6月版,第7页。 第一章私募股权基金参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基本理论 国人民银行也曾多次发出通知,同意商业银行以私募方式发行债券。可见,这些 对私募融资的规定和举措,为PE提供了长足发展的平台和强有力的支持。 以下是PE和相关概念的比较,通过PE与风险投资、私募证券基金的比较加深 对PE概念的理解。 1.PE与风险投资的概念比较 PE和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区别。从狭义的角度, 风险投资多投资于具有高成长潜力的创业企业,例如遗传工程、计算机、多媒体、 电信等高新技术产业,甚至会投资还没有具体产品和服务的新技术、新发明或者 新思路;而PE的投资重点则主要是拥有一定现金流和规模、发展已经相对成熟的 企业,没有太多对投资行业的限制。从广义的角度来看,根据全美风险投资协会 (NVCA)的定义,"私募股权基金"的概念涵盖了所有风险投资、管理层收购以 及夹层投资。所以,广义上看来风险投资只是PE的一个子概念,是被PE包含其 中的。本文采取广义的的角度,来研究PE参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相关问题。 2.PE与私募证券基金的概念比较 PE和私募证券基金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加以区别:①投资对象,前者投资于 未上市的公司股权,后者则多投资在包括金融衍生工具、股票、债券、货币等证 券市场的产品;②盈利方式,前者通过买卖公司股权的差价,后者盈利通过买卖 证券过程中产生的差价,类似于股票买卖,随时进行变现:③投资比例,前者利 用优先股、认股权或者可转换债券等方式投资,不存在操纵市场的顾虑,大多数 国家对PE投资企业的持股比例除特殊行业外没有严格限制;后者投资存在借助其 自身资金优势操纵市场的隐患,国际上对私募证券基金的投资额度占证券发行数 额有一定比例的限制;④信息披露,前者投资资产保持相对稳定,信息披露不需 频繁;后者投资公开流动的证券,须随时按市场变化计算资产价值并保持高频率 的信息披露;⑤投资参与程度,前者通过与投资对象的谈判协商、深入了解、甚 至共同制定战略合作规划以及经营管理目标进行合作;后者则只是资金投入的被 动投资,对投资企业的经营决策影响很小;⑥投资者构成,前者的投资者限于少 数特定的富有个人和大型机构投资者,一般社会公众很难参与;后者包括金融衍 生工具投资基金、债券投资基金、货币市场投资基金、股票投资基金,且后三种 基金对社会公众的参与没有障碍。① 在对PE概念了解的基础上,PE的特征主要有PE投资主体多为少数特定机构 ①参见:石育斌著:《中国私募股权融资与创业板上市实务操作指南》,法律出版社2009年6月版,第17页。 参见:肖金泉著:《国际私募一企业通往国际资本市场的桥梁和跳板》,中信出版社2008年6月版,第20页。 些醚兰鱼丝丝奋一业燮笙夔燮燮些丝 投资者;PE投资对象多为成长性的的非上市公司股权;PE属于耐性资本①,其所 持有的证券流通性较差;PE投资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属性;PE参与和监管受资企 业的经营管理。 PE的特征是: 第一,PE投资主体多为少数特定机构投资者 PE的主要资金来源是采取非公开募集的方式向有较高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 受能力的机构投资者(如养老基金和保险公司)以及富有的个人进行资金募集。 实践中,也会考虑向PE的母公司或者关联公司筹集资金。两种募集渠道各有利弊, 根据投资者的具体情况有所选择,并被越来越多地同时使用。 第二,PE投资对象多为成长性的非上市公司股权 PE采用优先股(或可转债)入股的方式投资那些具有巨大发展潜力和发展空 间的非上市公司的股权,通过事先约定的固定分红保障最低的投资回报,即使在 企业清算时也可以优先于普通股取得分配权。事实上,PE在特定情况下也可以通 过杠杆收购和管理层收购等手段投资上市公司,这些上市公司往往陷入经营或者 融资困境,力求借助PE获得资金实现重整,实现其相应的经济目的。 第三,PE属于耐性资本②,其所持有的证券流通性较差 PE属于耐性资本是由于,在受资企业得到PE融资之后,需要经过一个中长 期的发展过程才有可能上市,PE也才能至此通过上市实现盈利退出。这个中长期 的期限一般是3到5年甚至更久。同时由于PE投资获得的证券一般都是未登记、 受限制、未上市或者不容许在公共交易所交易的证券,因而难以变现,流通性较 差。 第四,PE投资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属性 据不完全统计,PE每投资10个项目中成功概率是2到3个,加之投资期限较 长,使其具有了天然的高风险性。高风险随之带来的是高回报。2002年9月,摩 根士月一利等3家投资公司向蒙牛乳业投资5亿港元,蒙牛上市后,获得约26亿港 元的回报;2003年,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和中国鼎晖以1 850万美元投资李宁公司, 2004年李宁公司在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目前该部分股权价值达2亿美元,投资 回报率超过10倍。事实上,PE尤其是国际PE正在中国经历一个黄金年代,PE 在中国对并购目标企业的盈利水平比全球其他地区都高,基本数据都在20%一30% 之间。③ 第五,PE参与和监管受资企业的经营管理 PE在购买企业股权进行投资时,还重视对受资企业的改造,帮助其制订发展 ①所谓耐性资本,就是愿意承担风险的一长期商业资本。 ③肖金泉著:《国际私募一企业通往国际资本市场的桥梁和跳板》,中信出版社2008年6月版,第14页。 第一章私墓股权基金参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基本理论 战略、治理结构和法律构架,参与和监管受资企业的经营管理。基于参与和监管 的需要,PE投资者一般不会一次性注入所有投资,而是根据受资企业的发展状况 和经营表现分期投入,采取有效的报告制度和监控制度,参与到受资企业的重大 决策、战略调整中,以及通过发挥协同效应、降低成本等手段帮助企业发展、提 高收益。而PE也会在受资企业的盈利中,获得资本增值,PE的管理人也将从中 获得高比例的管理酬劳。
1.2、证券投资基金的概念、发展过程与现状
源于1868年的英国,兴盛于美国,现在已在全世界范围内 成为重要的金融市场主体。通过发行份额集中投资者资金,交由托管人统一管托, 基金经理人运用资金从事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的投资,并将收益按照投资比例 分配给投资人。证券投资基金是一种重要的投融资工具,丰富了金融市场的内容, 促进了实体经济的发展。 2.2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发展历程 20世纪80年代末,基金作为一种筹资手段,开始受到一些外资金融机构和 中国驻外及金融机构的注意。1991年至1997年是基金早期探索阶段。当时中国 人民银行及各分行是主管基金的部门,进行基金的审批设立和运作监管。1991 年成立的珠信基金是中国最早的投资基金。在基金一级市场起步发展的同时,基 金交易所也开始设立试运行,全国各地的证券交易中心逐步联网,为投资基金交 易拓宽了道路。1994年,证监会和国务院有关部门推出了一系列股市新政策, 包括"发展中国的共同投资基金,培育机构投资人,试办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 逐步吸引国外基金投资国内股票市场"等内容。但由于整顿金融秩序、宏观经济 紧缩等各方面条件限制,年基金发行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截至1997 年,全国共设立75支基金,在沪深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25支基金,市值达100 亿元。 1997年至2001年是封闭式基金的起步发展阶段。该阶段确定中国证监会作 为管理基金业的主要部门。1997年颁布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标 志着我国封闭式基金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证监会对已有投资基金进行规范清 理,同时也批准设立一批新的基金管理公司。南方基金管理公司和国泰基金管理 公司是首批成立的两家公司。1998年发行的开元基金和金泰基金,规模均为20 亿,拉开了中国证券投资基金试点的序幕。随后,基金行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通道。 但由于刚刚起步,证券投资基金运作中存在比较严重的违规操作现象,并不能够 规范的进行基金投资。 2001年中国首支开放式基金华安创新基金成立,首募规模约为50亿份基金 单位。随着10月份颁布的《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试点办法》,证券投资基金管 理的法律框架得到进一步完善,中国证券投资基金进入发展的第四个阶段,监管 得到强化。2005年证监会出台的《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对基金产品定 11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位做了一系列新规定,细化监管要求,使得基金管理公司有法可依。根据证监会 "超常规发展机构投资者"的方针,证券投资基金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 这一阶段特点之一是基金业对外开放取得突破性的成就。2002年,证监会 出台《外资参股基金管理公司设立规则》,为外资进入提供了法律依据,同年 10月份,第一家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国安基金管理公司成立。2003年, QFII正式进入中国,瑞银华宝拿下外资进入中国股票市场第一单。2007年底, QDII产品问世,国内投资者投资境外股票得到批准。"南方全球"、"华夏全球"、 "嘉实海外"、"上投亚太"首批QDII基金批准的规模均为300亿人民币。 另一个特点是以开放式基金为主的基金市场规模迅速扩大,产品类型不断丰 富。从2001年第一只开放式基金成立至今这短短的数十年,中国基金走过了西 方的百年路程。基金一成立便得到了国民储蓄搬家的支持,经历A股市场2001 年到2005年的五年熊市后,2006年到2007年遇到大牛市的支撑,用了不到7 年的时间,基金净值规模便到达了历史峰值3.04万亿元,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2006年资产规模年增长率为81.72%,2007年资产规模增长率更是高达282.52%。 2008年开始因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A股市场暴跌,资产规模负增长,为 -40.82%。随后开始了漫长的震荡调整,伴随着基金资产净值的缩水和投资者的 赎回,截止至2012年8月底,基金净值规模减少到2.51万亿元。公募基金数量 已经由2001年底的44支增至1057支,基金数量增长23.03倍;资产管理规模 增加37倍至2.51万亿元。基金净值与A股流通市值的比重1998年为1.81%, 2008年达到最高点30.22%,2011年末该比例为7.7%,成为我国最大的机构投 资者。除股票型基金外,基金公司还陆续推出了债券型基金、混合型基金、货币 市场基金、保本理财基金等,不过从新基金发行类型看,股票型基金仍是新基金 重头所在,占比超过五成。随着旗下基金产品的丰富,各家基金管理公司逐步构 造并完善自身的产品线,调整细分基金类别,采取差异化的策略。 证券投资基金作为一种新型的投资工具,将众多投资者的小额资金汇集起来 进行组合投资,由专业人员来管理和运作,经营稳定,收益可观,为中小投资者 提供了较为理想的间接投资工具,大大拓宽了中小投资者的投资渠道。自2001 年起到日,我国股票型基金净资产规模达到1.979万亿元,为投 资者获得的绝对收益累计高达4700亿元,除去申购赎回费用,累计收益率为 33%,相对于市场基准约获得7.2%的年化超额收益率。整体来看,证券投资基 金取得了优良的投资业绩,相对于市场走向,为基金投资者谋求了较高的超额收 益。截止至日,我国共有67家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着867支基 金。基金净资产规模合计越2.13万亿元,基金份额规模约为2.45万亿份。 12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3证券投资基金现状 截止到2011年底,我国共有1068只基金,基金总份额为24504.98亿份, 总资产净值为21043.47亿元。其中股票型基金占比接近50%,其次为债券型基 金,约占20%,其余的份额被混合型基金、货币性基金、封闭式基金等占有。具 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表2-1:2011年基金市场概况 基金类型 数量 份额(亿份) 占比(%) 资产净值(亿元) 占比(%) 股票型基金451 .28 .78 混合基金170 .9 .92 债券型基金209 .56 .46 货币性基金77 .2 .01 保本型基金22 423.35 2.05 480.55 2.28 封闭式基金92 .61 .81 QDII基金47 935.52 4.4 575.24 2.73 合计.98 100
数据来源:益普财富 2011年全年共成立275支基金,较2010年增幅达55.36%;参与发行的基金 公司较2010年增加10家至63家。虽然基金数量达到13年来的新高,但是募集 到的资金规模却是近6年来的最低,新成立的275支基金平均每只基金仅募集到 10.61亿元。这是因为受股市的拖累,老基金滞销、投资者不断赎回,基金公司 的资产管理规模不断缩水。为了保持资产管理规模,相比于销售老基金,基金公 司更倾向于发行新基金。全年基金发行高度密集,销售渠道拥挤,基金业绩不佳 导致的投资者需求不旺,共同催生了一大批"迷你基金"。 2011年,投资者对股市信心下降,股票型基金也收到冷落。全年新成立143 只股票型基金,成立个数环比下降近10%,股票型基金净值全年下跌24.22%, 在所有基金类型中跌幅最大。 2.4本章小结 本章给出了证券投资基金的概念,描述了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发展历程以及现 状。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证券投资基金成为一种重要的投融资工具,是金融市场 组成的重要部分。股票型基金是证券投资金的重头所在,占总规模比例约为四成。 13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相对于市场表现,基金为投资者赢得了约7%的超额年化收益率。在美国,有50% 左右的家庭投资于基金,基金占所有家庭资产的40%左右。可以说,基金已进入 寻常百姓家,成为大众化的投资工具。借鉴西方国家的情况,中国的基金发展还 有很大的空间,这就决定了基金作为最重要的机构投资者的角色。 14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3、社区参与旅游的概念
在世界旅游发展史上,最早的旅游开发几乎都并不怎么考虑旅游社区的参 与,旅游行业的发展与社区、与居民并不相统一,并由此而出现了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旅游业的长远发展,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社区参与旅游活动,一方面,是政府及非政府组织引导社区发展的重要手段。 另一方面,是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发展的重要媒介,使居民在社区发展中更好的 参与,有利于旅游社区的健康发展。 目前国内对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存在着多种不同的理解。一些学者认为,社 区参与是以旅游的社区开发为主导,建立社区品牌效应,从而使社区成为旅游 业本身的吸引对象。另一些学者则认为,社区参与旅游活动,是将社区内的文 化资源与自然资源通过有效的模式构建,使之产生社区旅游的内生动力。Murphy 在早期认为,如果管理工具适合社区需要的话,社区作为一种产品体系就能够 10 自动获得可持续的发展9。刘纬华认为,社区参与旅游活动,是把居民社区提升 到旅游发展的主体,进入旅游规划、旅游开发等涉及旅游发展重大事宜的决策、 执行体系中10。此种观点依然偏重于旅游业的发展,从而没有突出社区发展的真 正意义。保继刚、文彤(2002)认为,社区旅游的基本特征就是"旅游与社区 的结合",因为无论是在空间位置、地域范围还是旅游资源、活动内容,社区与 旅游区都存在着较高程度的一致。社区居民应成为社区旅游发展的主体,通过 整合社区资源,促进社区居民自身的发展壮大,使之在保护社区旅游资源的各 个环节做到主动承担。也许正是出于类似考虑,唐顺铁(1998)甚至将社区旅 游的理念提升到超越"生态旅游"的一个层次上11。所以,从更为符合实践需要 的角度,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应被看作一种促进社区获得可持续旅游发展条件的 管理工具体系,是一种旅游发展的模式,而非一类旅游产品。 社区参与的主体。参与主体是指在参与行为中起决定作用的人。社区参与 旅游发展的主体是社区居民,是居民对社区旅游业发展责任的分担和对社区旅 游业发展成果的分享。社区参与旅游开发突破了传统的旅游发展方式,强调社 区居民参与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将社区居民的参与纳入旅游社区管理的每一个 环节,并赋予社区居民相应的决策与受益权。社区参与着力并依托于社区居民 的广泛参与,社区居民成为旅游发展的直接获益者12。这种开发与管理方式,使 社区居民由被动受益向主动受益转变,是旅游开发管理的质的变革。原因主要 体现在旅游决策方面:居民没有也无法参与影响当地旅游开发的一引起决策、 规划上来,也就导致社区居民参与在机制上的缺失,这也是当前旅游发展过程 中,产生的与当地居民矛盾逐渐增大的原因之一。 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客体。社区参与的客体是社区各种与旅游相关的事务。 如旅游决策、旅游开发、旅游规划和旅游管理等,无论从宏观还是从微观其中 主要涉及政治发展、经济发展、文化发展、社会发展和环境发展等几个方面, 这几个方面的发展主要依赖于社区居民主动参与的程度和效应。 社区参与的动力。作为旅游目的地的旅游社区的形成,其发展应是内生动 力的推动结果。在经济利益的带动下,通过社区居民参与模式的构建与完善, 11 充分调动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开发的积极性,从而推动旅游社区的良性发展,使 旅游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与开发,使社区经济社会得到长足的发展是旅游社区 参与的根本目标与落脚点。社区居民的公共参与精神体现在是否关心和支持社 区旅游业的发展、是否有参与旅游开发、规划和管理的意愿、是否愿以"社区 主人"13的身份参与社区旅游事务中,社区居民是否愿意合作取决于他们对旅游 业的态度。社区参与旅游开发应使旅游地的居民在旅游开发过程中,不但能获 得经济利益上的补偿,同时民族文化、区域生态环境等得到应有的保护。在开 发过程中强调人的作用与地位,建立人与旅游开发的良性互动,促进旅游发展 的可持续性。 获得参与社区旅游发展决策的权力和公平获得旅游收益的机在参与旅游发 展过程中,通过经济参与(利益分享)、政治参与(发展决策)可以拥有更多的 经济自由、政治自由和更多的民主14。 本文认为,社区参与旅游活动,应是在旅游发展的各个环节,以社区为主 体,综合考虑社区发展的需要和实际存在的问题等各方面因素,着力提高社区 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要求在旅游开发的决策、开发、规划、管理、监督等过 程中,充分考虑社区的意见和需要,并将其作为开发主体,以保证旅游可持续 发展和社区发展。如果在旅游开发中忽视社区的参与,忽略了地方社区居民的 利益,就无法取得社区的支持。其间,政府作为重要的管理者与参与主体,应 引导旅游社区的发展,制定相应的规则,促进旅游社区的全面发展。 丙中洛小镇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境内少数民族众多,怒族多个少数民 族为 1949 年建国后由原始社会直接步入社会主义社会,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 多为贫困区域。自"十五"以来,丙中洛小镇依托独特的自然资源以及人文资 源禀赋,逐渐形成以旅游为支柱产业的经济格局,但发展水平仍然较低,在目 前社会转型背景下,不断改善民生已经成为丙中洛小镇面临的较大问题,其旅游 社区参与不仅能实现社区价值的整合,还能成为当地社区发展新的驱动力和增 长点。因此,梳理丙中洛小镇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研究的脉络并分析其存在的问 题,构建丙中洛小镇的社区参与旅游模式,对其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长远意义。 12
1.4、社区参与的概念及内容
2.1.1 社区参与的概念2.1.1 社区参与的概念 关于社区参与的概念有很多,不同的学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研究的需要,从 不同角度给社区参与下定义。不过归纳起来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从广义上 理解,社区参与是在社区建设和发展中诸多参与主体的参与行为和参与过程的总 称。社区参与的主体则是社区发展的具体运作过程中,受到有关法律、法规保护, 依法享有参与社区事务决策和管理,自主管理社区公共事务,并承担相应权利和 义务的个体和组织。显然广义的社区参与定义中除了社区居民,还包括社区建设 中其他参与方,如政府、非营利组织、中介组织、社区内企事业单位等等。具体 来说,政府为社区建设和发展提供政策指导和支持,社区居民是社区的构成主体 和建设主要力量,中介组织是联系政府、社区居委会、居民的重要桥梁,而驻区 的企事业单位可以为社区建设和发展提供人力和财力支持。另一方面,社区参与 客体包括社区内的各种公共事务,如社区决策、社区选举、社区服务、社区文化 活动、社区环境改造等方面。 ① 而从狭义上说,社区参与仅指社区居民参与,也就是说社区内的居民作为社 区管理的主体,自发的参与到社区事务的决策、管理、运作和监督的过程中来, 积极的参加社区的各项活动,逐步实现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 过程。参与社区事务是每一位社区居民理应享受的权利,同时也是他们应尽的义 务。这一界定具有四个方面的内涵:社区参与的主体是社区居民,参与的客体是 社区的各种事务,参与的动力是公民自治意识,参与的目标取向是社区发展和人 ①王骥洲.社区参与主客体界说[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的全面发展。 ① 本文采用的是狭义上的社区参与,也就是说参与主体仅限于社区 内的居民。
1.5、外来人口参与城市边缘社区治理的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基本概念界定 1.社区 "社区"一词缘起于德国社会学家斐迪南?膝尼斯,1887年他在《社区与社 会》中首次使用社区的概念,他认为社区是由同质人口组成的关系亲密、守望相 助、疾病相扶、富有人情味的社会团体。尽管滕尼斯提出了社区的概念,但他并 没有对社区的概念进行明确的界定,第一个对社区概念进行明确界定的是美国社 会学家帕克,他认为社区具有以下特点:(1)有一定数量的按地域组成的人口; (2)这些人口不同程度的扎根于他们所生存的土地上;(3)社区中的每个人都生 活在一种彼此依赖的关系中。随着社区研究的兴起,学术界对社区的概念赋予了 各种不同的含义,到1981年,美籍华裔社会学家杨庆壁已检索出140多种社区定 义。?但是其中多数定义都包含三个方面的本质要素:地域、共同的联系和社会互 动。 我国社区的概念最早是1933年由费孝通等一批燕京大学的学生在帕克的社 会学论文中从"communit"y 一词翻译而来的,此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社区研 究逐渐成为我国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学科的重要研究领域,不同学者从不 同的研究视角和不同的学科领域对社区概念进行了不同的界定。费孝通认为"社 区是若干社会群体或社区组织聚集在某一地域里形成的一个在生活上相互关联的 大集体"。王思斌等认为"社区是聚居在一定地域内相互关联的人群形成的生活共 同体,即地域性社会生活共同体"。②雷洁琼认为社区作为一种地域性的社会共同 体,应包含以下几个基本要素(1)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基础组织以来的、进行共 同社会生活的人群;(2) —定的有界限的地域;(3)共同的社会生活;(4)独特 的社区文化;(5)社区居民在情感及心理上对所属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③ 本文借鉴学术界已有研究成果,认为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内的、相互联 系、相互交往的人群形成的具有共同生活特征及地缘感、归属感的相对独立的社 10 领士学位论文 MASTER'S THESIS 会生活共同体。? 2.城市边缘社区 城市边缘社区作为一个区域概念,最初是由城市规划与区域地理学中的"城 市边缘区"发展而来。作为一个与城市中心区相对的概念,所谓城市边缘区又被 称为"城乡交错带"、"城乡边缘带" "城乡结合部"等。20世纪50年代,西方城 市地理学家奎恩(Queen)和汤姆斯(Thomas)从城市地域结构的角度,将大都 市区地域结构分解为内城区(inner city)、城市边缘区(urban firnge)和城市腹地 (urban hinterland)三个部分,明确提出了城市边缘区的概念,认为城市边缘区通常 是指城市建成区的外围地带,或由城市中心区向远郊过渡的地带。我国学者崔功 豪认为"城市边缘区是城市地域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环境向乡村 环境转化的过渡地带,是城乡建设中最复杂、最富变化的地区。" ?通过以上定义 不难看出,城市边缘区的概念发展到现在已经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具有 自然特性和社会特性,一般定义为是城市中具有特色的自然地区;二是城市化对 农村冲击最大、城乡连续统一体最有效地被研究的地区,城市扩展在农业土地上 的反应。"③ 通过以上对"社区"以及"城市边缘区"概念的界定,作者认为城市边缘社 区是指地理位置处于城市边缘区,伴随着现代城市的快速扩张以及城乡一体化进 程的加快,特别是大量农村流动人口的涌入,在城市边缘的农村或城市近郊的城 乡结合部地带上出现的由本地居民和外来流动人口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本文 所要研究的城市边缘社区并不特指地理位置上位于城市周边的城乡结合部社区, 还包括位于市中心聚集着大量外来人口的城中村社区以及其他类似的流动人口聚 居社区等。这类社区是城市化进程的产物,并且具有人口混杂性和文化差异性的 共同特征。 3.社区治理 随着治理理论在全球范围内的兴起和广泛运用,社区管理理论也由传统的侧 重行政管理到侧重治理的转变,社区治理可以看作是治理理论在社区层面的应用, 或者可以简单的认为是对社区内的公共事务进行治理的过程。我国学者魏娜认为 "社区治理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政府与社区组织、社区公民共同管理社区公 11 硕士学位论文 MASTER'S THESIS 共事务的活动。" ?这就要求政府和社会组织、社区公民共担社区建设与发展的责 任,负责任的政府与有责任的公民以及完善的社区组织在社区治理中有着同等重 要的地位,他们共同构成社区治理的参与主体。本文所使用的社区治理概念是指 在一定的社区空间范围中,政府机构、社区自治组织、非营利组织、市场组织、 政党组织及社区公民作为公共事务的参与主体,相互间结成权力依赖和互动关系, 对社区事务共担责任,合作管理,从而实现社区公共利益最大化的过程。 根据社区治理的概念,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内涵进行理解:(1)社 区治理的主体是多元的。参与社区治理的主体不再仅仅局限于政府,还有许多政 府机构、市场组织、社会组织、政党组织和社区公民;(2)社区治理强调各参与 主体之间相互合作和依赖的关系,政府不再在社区事务的管理中占主导地位,而 是要建立起一种多方参与主体相互协商和合作的治理模式;(3)社区治理的目标 是实现社区公共利益的最大化;(4)社区治理的实质是对社区内的公共事务进行 一系列管理活动的过程。 4.外来人口 对于"外来人口 "这个概念,一直以来都存在着诸多解释。根据公安部户籍 管理的解释,所谓的外来人口一般是指现住地与户口登记地不一致的人,具体的 讲就是指那些现居住在本市半年以上,但其户口登记在外省市的人口。目前使用 这一定义的有天津、上海等城市。有些学者认为所谓的外来人口即"外来流动人 口",一般是指从外地流入城市,在城市中就业和居住,但不具备所居住城市户口 的人。?2004年,首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北京市委宣传部要求新闻媒体 在新闻报道中将"外来人口"改称"流动人口",使之更符合实际和顺应民意。国 际学术界中一般不使用"外来人口"这类的称谓,多采用""migrant(移民)一 词,与"流动人口"的含义比较接近。 尽管外来人口大量出现是人口流动的结果,对外来人口概念的解释与流动人 口也基本一致,但外来人口并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流动人口,流动人口更接近于"在 某一地域作短暂停留的差旅过往人口或暂住人口"。本文所要研究的"外来人口" 实际上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离开常住户口所在地,在另一行政区域暂时居住的,以 就业为目的、自发在城市经济部门从事第二、三产业的农民。他们常常以"外来 务工人员"、"农民工"或是"进城农民"的身份和面目出现。 12 硕士学位论文 MASTER S THESIS (二)相关理论基础 1.参与式治理理论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西方国家"治理危机"的出现,"治理理论"逐 渐成为西方学术界日渐_起的显学,"治理"一词迅速成为公共管理领域研究的强 势词汇,治理问题也一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并一直持续至今。尽管不同的研 究者对于治理有着不同的认识和理解,但是大都不会否认,"参与"是"治理"的 前提和内在要求。也正是因此,当前不少有关治理的研究和发展项目都强调参与 的重要性,甚至直接以"参与式发展"、"参与式民主"、"参与式扶贫""参与式管 理"等命名,在此背景下,"参与式治理"理论便应运而生。 作为一个学术上的概念,通常我们所说的"参与"多数情况下被理解为"政 治参与",所谓政治参与是指公民个人或组织通过投票、选举等方式参与制定、通 过或贯彻公共政策的行动。政治参与是政治民主的基本形式,而公民的政治参与 程度则成为衡量政治民主化的重要指标。作为一种理念,参与并不是简单意义上 的参与某项活动或某一事务,而是更深层次的"民主" "赋权" "自治"等等。作 为一种手段,参与是改进公共事务管理的方法和途径,在农村和城市社区的治理 以及环境治理和扶贫幵发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参与式"作为一种模式,常常与"管理""治理"等结合起来使用,其主旨 在于强调对弱势群体的赋权,强调在社会事务管理中的平等参与,使他们能够影 响政策的制定和资源的分配。可以说,"参与式"是利益相关者的主体意识和行为 模式的结合。 作为参与和治理的结合,"参与式治理"核心就是要有居民参与,它强调社会 成员在社会变迁过程中的平等参与,强调政府与公民社会的良性互动,强调权力 主体的多元化。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理模式,相对于传统治理模式权力的过于集中、 资源的过度垄断以及管理的过分封闭,"参与式治理"表现出全然不同的特征。 (1) "参与式治理"的关键是"赋权授能"。要实现"参与式治理",首先必 须保证相关的参与者尤其是边缘群体和弱势群体平等参与的权利,充分尊重他们 参与的意愿。应用到社区层面,就是必须将社区的政治经济权利更多地向弱势群 体调整以促进社区治理;其次必须保证相关的参与者有能力参与决策和治理的过 程,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授能"。应用到社区层面,就是必须赋予社区居民一定的 参与社区治理的能力,如知识、经验、领导和管理能力等。 (2) "参与式治理"的核心是要有"居民参与"。"参与式治理"与其他治理 13 领士学位论文 MAS TER'S THESIS 模式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更加强调居民的参与。在社区事务的决策和执行过程中, 要求社区居民,尤其是弱势群体和边缘群体,能够平等地参与到决策的制定和实 施中来。在"参与式治理"中,参与不仅本身就是目的,而且是在社会成员中分 享权力和资源、承担责任的过程。 (3) "参与式治理"的形式在于"权利的多中心化"。"参与式治理"强调权 力主体的多元化,政府不再是唯一的权力中心,而是要将权利下放给公民、社团 或其他组织部门等利害相关者。通过协商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和公民之间的合 作伙伴关系,使其都成为社会管理的重要主体。 (4) "参与式治理"强调相关参与者的权利和责任。"参与式"治理强调对参 与者赋权授能的同时,还强调参与者的责任。体现在治理过程中,即参与者的参 与必须是有序参与,理性参与,而不是无序参与,甚至是暴力参与。参与行为的 有序性既是参与者必须承担的责任,也是治理追求的一个目标。 2.社区治理理论 "治理" 一词最早出现在市政学中,用来研究如何有效地解决城市和地方上 的种种问题,后来被广泛地应用于与国家管理活动相关的经济社会领域。国际上 对"治理"的定义并没有统一的标准,目前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全球治理委员会在 1995年发表的题为《我们的全球伙伴关系》报告中给出的定义,报告中指出:"治 理是各种公共或私人的机构和个人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它是使不 同的或相互冲突的利益得以调和并且实施联合行动的持续过程。"它包括四个基本 特征:(1)治理是一个过程而非一种活动或一整套规则;(2)治理过程的基础是 协调而非控制;(3)治理的既包括公共部门的治理也包括私人部门的治理;(4) 治理是一种持续的互动而非一种正式制度0。治理理论不仅提出了治理主体的多元 化,强调构建政府与公民间的互助合作关系,倡导公民积极参与社会活动,而且 主张由政府部门、私人部门和第三部门合作,共同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除 此之外,治理理论重视人的价值,人不再仅仅是行政管理中的被动接受者,而是 能够作为治理主体参与经济社会的管理过程,为实现个人利益而表达自己的意见 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治理过程的公民。 在治理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引入社区及社区治理的概念,将社区建设与治理 理论结合起来,从而形成本文的理论基础即社区治理理论。社区治理理论可以看 成是治理理论在社区层面的进一步拓展和应用,是在社会利益多元化时代,社区 14 硕士学位论文 MASTER'S THESIS 公共管理的新理念。首先,社区治理是一个多元治理主体共同参与的社会互动过 程;其次,社区治理需要正式制度的安排和非正式的制度安排的共同作用;再次, 社区治理的核心是社区公民的有效参与。社区公民在参与社区治理的过程中,通 过互助合作、集体协商、对话沟通等形式,公平地分享社区公共利益,以达到改 善自身生活质量、造就公民精神的目的。由此可以看出,将治理理论与公民参与 结合起来思考我国的社会治理问题是可行的。 3.社会资本理论 最早将"社会资本("social capital)这一概念引入社会学研究领域的是法国 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后经过科尔曼、普特南等人对这一概念的进一步研究 和发展,社会资本这一概念逐渐被经济学家、政治学家、社会学家和法学家广泛 运用并用来解释和说明各自研究领域问题的综合性概念和研究方法。布迪厄从工 具性的角度对社会资本的概念进行了界定,认为社会资本是一种以社会关系网络 的形式存在的、个体可以利用的、可以实现个体目标的资源。科尔曼从社会资本 的功能来定义社会资本,他认为社会资本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一样,是一个社 会所拥有的关于资本财产的社会结构性资源。普特南在1993年出版的《使民主运 转起来》一书中,将社会资本概念扩展到更为宏观的民主治理研究中,他指出: "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相比,社会资本指的是社会组织的特征,例如信任、规 范和网络,他们能够通过推动协调和行动来提高社会效率。" (Putnam,) 此后,尽管不同学科从不同角度来使用社会资本概念,对它的争论也从未停止过, 但几乎所有学者都认同,存在于社会结构中的社会资本"以规范、信任和网络等 形式为结构内的行动者提供便利资源,它以互惠规范为内容,以信任为基础,以 关系网络作为载体,它与其它资本形式一样有利于社会的整合和发展"。 20世纪90年代初,国内一些学者敏锐地注意到了社会资本理论的解释力及 其在中国社会的适用性,并尝试运用此理论解释中国的社会现象。社会资本理论 在中国的应用,有助于引起人们对政治、经济以外的非制度性因素的重视,促使 人们从更深的理论层次关注那些隐藏于社会结构之中的社会关系以及公民参与网 络、信任和互惠规范等社会资本形式,从而有助于人们更加全面地认识到表现为 信任、规范、参与等形式的社会资本对个人、家庭、企业、社会的发展,乃至对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政治民主以及社会和睦所起的重要作用。究城市边缘社 区的治理就必然涉及国家与公民社会的合作和信任,而其中的公民意识、公民精 15 领士学位论文 MASTER'S THESIS 神和公民参与等,都是社区治理成功不可或缺的社会资本的维度,可以说,将社 会资本与公民参与和社区治理联系起来,为我们研究社区治理中的居民参与问题 提供了一个薪新的视角。 16 领士学位论文 MASTER'S THESIS
1.6、基金的概念和主要种类
在英语中有两个词代表基金,一个是fund,一个是foundation, fund含义要比 foundation宽泛,fund包括以盈利和非盈利为目的进行投资设立,而foundation —般仅 仅指非盈利目的而设立的情况。中文一般使用"基金"来表达,指"为了创立、发展、 壮大某种事业或项目而专门筹集的资金或者拨款。基金一般专款专用,并且独立进行核 算,如教育基金,福利基金等。"?例如"宋庆龄基金会"(The Song Ching Ling Foundation) 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汉语都是用"基金"表述, 但两者设立实质上有很大区别,一个是慈善性组织,另一个则是国际性金融组织,而英 文则对两者进行了区别。 从创设基金的目的出发,可以将其分为营利性和非营利性。营利性基金在金融学中 一般将其定义为"投资基金"。投资基金是指由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机构对社会上的闲散 资金进行集合,并且运用股票、债券等的专门的证券投资组合工具将基金进行专业的投 资,在资金的保管上,由专门的金融托管机构负责,每个投资者获得的收益和承担的风 险都是按照投资者对资金的投资比例划分的。"非营利性基金的目的在于推动生产技术、 科学发展、教育、文化事业的进步、推动社会公共福利事业的完善以及其他的社会福利 公益事业。"③因此非盈利基金也可称之为公益性基金。社会公益基金都是其中具有代表 性的基金,其中,政府性基金主要来源于政府财政预算拨款,、对于专项用途资金的征收 和社会、个人的捐赠;非营利性基金是指用于由个人、企业组织或者其他组织进行捐赠, 并且专门用于社会公益的基金。 7
1.7、证券投资基金的定义
我国学术界对证券投资基金的定义众说纷纭,至今没有统一的说法。2003 年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法》更是回避了证券投资基金的定义,仅对其适用范围作出 了规定。有学者认为,投资基金是由投资人投资形成而仅负有限责任,而由负有 信赖义务的专业人士以"多权分立、相互制衡"结构管理的,运用投资组合原理投资 于金融资产以获取利润最大化为目的的财产集合或公司[4]。该概念从投资基金的管 理运作以及目的角度对其进行了定义,较为全面,同时包括的范围也较大,包含 了两种基金模式,因此在适用上具有普遍意义。具体落实到我国的证券投资基金 的定义上,有学者认为,我国的证券投资基金是指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 合证券投资方式,即通过发行基金单位,集中投资者的资金,由基金托管人(一 般是信誉卓著的银行)托管,由基金管理人(即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和运用资金, 从事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投资。基金投资人享受证券投资的收益,也承担因投 资亏损而产生的风险[5]。该概念较为详细地描述了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运作以及内 部主体的权利义务,但是略显不简洁。 1997 年原国务院证券委员会颁布的《证券 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第二条对证券投资基金下了定义:"一种利益共享,风险 共担的集合证券投资方式,即通过发行基金单位,集中投资者的资金由基金托管 人托管,由基金管理人管理和运用资金,从事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投资。"结合前 面几种定义,笔者认为,我国的证券投资基金是一种通过发行基金单位,集中投 资者的资金由基金托管人托管,由基金管理人用来从事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投资, 以实现投资者投资利益为目的而采取的集合证券投资方式。
1.8、基金的概念、发展及分类
2.1.1 基金的概念、发展 基金是证券投资基金的简称,是指通过公开或非公开的方式向普通投资大 众和机构投资者发行、销售的基金份额。基金的存在可以将社会上众多投资者 的闲散资金集中起来,形成可以独立运作、自负盈亏的资产。基金运作由基金 托管人托管,基金管理人管理,以投资组合的方式进行的证券投资,并且在约 定的期限内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属于集合投资的一种方式。从基金的含义可 以看出,基金有着集合理财、组合投资、利益共享和风险分担的特点。 基金不是伴随金融市场产生而形成的一种投资方式,它是证券市场发展到 一定水平的产物。在西方发达经济体中,基金的存在已经历时上百年,可以追 溯最早的基金是源于英国的投资信托公司。1868年,在TIMES上刊登了"海外及 殖民地政府信托投资基金"的募集说明书,公开向大众投资者出售、发行凭证, 并将筹集而得的资金用于投资美国、埃及等英国海外殖民地的债券。基金份额 持有人可以持有凭证到期分红,得到利息。虽然基金份额有着许多股票的特性 和运作特点,但是在很多方面都奠定了现代基金业的基石,人们视其为现代证 券投资基金的雏形。随后,以公债为投资对象的封闭式基金在英国得到了长足 的发展,其数量在1890年超过了100只。 日,美国"马萨诸塞投资信托基金"的成立标志着世界基金市 场进入到了开放式基金的时代。这一基金的成立不仅预示着基金运作方式由封 闭式运作为主向开放式运作为主的运作方式的转化,还使得基金收益方式由固 定收益方式变成收益共享,风险分担的现代基金收益模式。此后,证券投资基 金逐渐成为了世界资本市场上最为重要的投资主体之一。尤其是随着经济全球 化的发展,证券投资业有了迅速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后,基金业更是呈现了 全球化扩张的特点。在金融产业最为发达的美国市场,截止至2007年,美国共 同基金市场市值达到了12万亿美元,同时又超过50%的家庭投资于共同基金市 11 场,广泛用于教育、医疗和养老等事业。根据美国投资公司协会(ICI)发布的 报告,截止至2007年,世界上共同基金(开放式基金)的总市值超过了26.2万 亿美元,基金业同保险业和银行业一起,被人们称为金融市场的"三大支柱"。 图2-1给出了ICI关于世界共同基金资产规模在近些年的发展情况。 图2-1 世界基金市场资产规模(单位:万亿美元) 我国的基金业发展的较晚,真正意义上的基金业发展从1998年开始,其标 志性事件是证监会批准发行南方基金管理公司和国泰基金管理公司下的两只基 金——"基金开元"和"基金金泰",此时我国的基金业还处于封闭式基金为主 的时代。2003年,我国第一只开放式基金——"华安创新"成立,标志着我国 开放式基金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之后,开放式基金有了迅猛的发展。其中原 因有三:第一,开放式基金较封闭式基金的申购、赎回方式更为方便,开放式 基金份额持有者只需向基金管理人以基金净值为价格申购、赎回基金份额,无 需像封闭式基金份额持有者那样必须在固定的时间和交易场所同有意向的投资 者交易;第二,开放式基金由于其资产规模不固定,可以在市场向上的情形下 扩张自己的资产规模以达到提高利润的目的,相比之下封闭式基金总规模固定, 这就很难在市场繁荣期扩张自身的盈利能力,也很难在市场萎靡期规避风险; 第三,由于开放式基金可以在交易日随意赎回,所以,投资者将资产投资于开 放式基金,会使其资产流动性强于将资产投资到封闭式基金。图2-2反映了 12 年我国总体基金资产规模和开放式基金资产规模的对比。 图2-2 中国基金规模发展统计(单位:亿元) 从图 2-2 中,可以发现,从 2003 年开始,我国基金业不仅在数量上进入到 了以开放式基金为主的时代,在资产规模上开放式基金也占据了主导的地位。 尤其是在 2007 年,开放式基金资产规模扩张到了 30361 亿元,比 2006 年的 6941 亿元增长了 23420 亿元,增幅到达 337.42%。 2.1.2 基金的分类 基金的一个特点就是种类众多,根据分类标准和投资对象的不同,可以把 基金分成许多种。也正是由于基金的种类众多才能满足投资者多种各异的投资 需求。 在基金各种分类方式中,按投资对象不同分类是最为重要的一种分类方式, 基金可以被分成股票型基金、债券型基金、货币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等。在我 国,证监会对按投资对象分类这样方法做出了严格的规定,股票型基金和债券 型基金、货币性基金有着截然不同的投资比例要求。 我国对三种基金类型做了明确的规定:1.股票型基金,其基金资产要有60% 以上进行股票市场投资运作,基金管理人一般都以长期资本增值为目的,许多 13 投资策略的选择和投资组合的构建都是以基金资产长期增长为目的。因此从这 个意义上看,股票型基金是长期对抗通货膨胀的有效工具。根据基金管理人投 资风格的差异,股票型基金又可以分成:价值型股票基金、成长性股票基金和 平衡性股票基金。2.债券型基金资产的80%必须选择债券作为投资对象,基金份 额的目标市场是追求稳定收入的投资者,这些投资者比起资产的长期增长更加 关注现期稳定的收入。由于债券型基金主要的资产投入了债券市场,相比股票 型基金而言,债券型基金的收益波动率较小,即投资所承担的风险较小。正是 因为这些特点,债券型基金通常会被作为投资组合中分摊风险的重要投资品。 3.货币型基金只能投资于货币市场,以货币市场工具为投资对象,由于证监会 对货币型基金可以投资的领域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因此决定了货币型基金有着 收益率低、流动性强、投资门槛高的特点。在许多投资者的投资组合中,货币 型基金被看作是流动性最强的投资品。混合型基金通常是指基金同时投资于股 票和债券市场,但其投资比例达不到股票型基金和债券型基金的要求。这种基 金的优点在于没有明确的投资比例要求来限制基金管理人的投资行为,投资策 略可以灵活选择。偏股型混合基金表现出更多的股票型基金的特点,偏债型混 合基金表现出更多额债券型基金的特点。 除了按投资对象对基金进行分类,基金的分类还有很多种分类标准。按法 律形式不同可以将基金分成契约型基金和公司型基金;按投资目标不同可以将 基金分为增长型基金、收入型基金和平衡型基金;按投资理念不同可以将基金 分为主动型基金和被动型基金;按募集方式不同可以将基金分为公募基金和私 募基金;按基金的运作方式不同可以将基金分为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基金;按 基金资产来源不同可以将基金分为在岸基金和离岸基金;此外,还有些特殊的 基金,如系类基金或伞型基金、保本基金、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型基金(ETF: Exchange Traded Funds)、上市开放式基金(LOF: Listed Open-ended Funds) 等。 根据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年报披露,我国2009年末基金总数量达到了556 只,其中开放式基金共有525只(占总数量的94.3%),而基金净资产开放式基金 14 更是占到了全部基金净资产的95.4%,可见我国基金业的主要力量已经由过去的 封闭式基金过渡到了开放式基金。截止到2011年8月,根据晨星基金评级统计, 我国的开放式基金数量超过了1000只,这其中有4成以上是股票型基金,可以说 开放式股票型基金是市场上投资品种的主力。 2.1.3 开放式股票基金的特点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众多基金类型中的开放式股票基金,及其风险度量和控 制。开放式股票型基金,是指向社会公开发行、募集资金的基金份额,可以在 交易日内依据基金净值随时赎回,基金资产规模不定的一类基金,同时基金资 产要有60%以上投入到股票投资中。这类基金通常追求长期资本的增长,而其收 入的稳定性往往不如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型基金。但是从长期角度上看,开放式 股票型基金可以有效的规避购买力风险,是投资者除了房地产投资之外又一个 重要的保值增值工具。 开放式股票基金特点主要有:第一,公开募集。基金管理人公开向社会上 的大众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发行基金份额,募集用于投资的资金。一般都是通 过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的营销机构向社会销售,然 后将募集的资金托管于基金托管人处。第二,随时赎回。在公开的交易日里, 基金份额持有人都可以依据持有的凭证向基金管理人赎回基金份额,其赎回的 价格是根据当时基金的每份额净资产扣除相应的赎回费用后计算出来的。第三、 价格形成过程中没有溢价或是折价现象。相比之下封闭式基金最大的弊病就是 基金份额在交易的过程中可能长期处于溢价或是折价的现象,这就妨碍了市场 价格发现的功能,如果市场定价不合理就会导致市场交易的萎缩。而开放式基 金的价格是根据其自身拥有的净值计算出来的,从根本上消除了溢价或是折价 的现象。第四、组合投资、风险分摊、利益共享。基金管理人将社会上闲散资 金集中起来,聘用专业的投资经理进行资产的管理,不仅可以增强单个投资主 体承担投资风险的能力,还可以优化普通投资主体的投资组合,增强其投资组 合的盈利能力。 15 总体来看,开放式股票型基金同时具有开放式基金和股票型基金的特点。 既可以投资于股票市场,追求资本的长期增长,是对抗通货膨胀的有效手段; 还可以保持一定的流动性。
1.9、社区的定义
"社区"这个概念最早是由德国社会学家腾尼斯提出。他用"社区"来专指一 种同另一状态相对立的一种传统精神状态、生活方式和组织形式。 而后几个世纪以来,有许多学者都对这个概念进行重新提炼和补充。例如: 1986 年,道特森从社会学的角度把社区定义为,具有认同感和归属感的人组成 的社会组织的空间或地域单元。 1980 年,英国工党主席巴克雷在其工作报告《社会工作的作用与任务》中指出, "社区是个广泛的词,在某一地区内生活的人,无论其社会地位如何,政治态度怎 ★①于燕燕编著:《社区居委会工作手册》,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 年 5 月北京第 1 版,第 2 页 5 如果"社区"是作为一个类概念来限定报纸,社区报则是指一种定位于人们社 区生活内容的报纸。不论是哪个社区,只要在一个规定的范围内,它都可以发行。 实际上,这种社区报定义是一种宽泛意义上的。我国目前的一些社区报主要就是这 种宽泛意义的社区报。例如长春的《巷报》,它就是要"立足长春、面向东北",为 这个范围的读者提供信息服务,它的范围不是限定于长春的一个区,而是把整个城 市,甚至整个东北的社区居民都作为读者对象。 如果"社区"是作为一个具体的子概念来限定"报"元素,那么"社区报"则 是指以某一个或两个社区范围内的居民为目标读者群的报纸,即指服务于某个特定 社区、强调其归属性和认同感的报纸。这种明确意义上的"社区报"具有更强的针 对性、更清晰的地域界定和更明确的读者聚焦。西方传统的社区报基本上都属于这 类特定型的社区报。 本文认为,这种特定型的社区报是传统的社区报,也是社区报发展的主流。因 此,本文中以这个概念为主要参照标准,来进行下面的分析和论述。 要强调的是,特定型社区报有一个核心特质,即它"对某个特定社区的服务性 和归属感"。美国社区报纸协会,美国全国报业协会(National Newspaper Association)就是把社区报纸定义为"旨在通过提供新闻和资讯的方式服务并建设 本地社区、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打造社区纽带的报纸"。社区报纸的主要特征是 为某一特定社区的居民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信息。在这里,社区指具有共同归属感的 人群,可以是地理的、政治的、社会的或宗教的。 在加拿大,判别是否是社区报的主要标准就是,是否以服务社区为宗旨。 6
1.10、社区及社区服务的概念
社区,在我国是指居住在某一地方的人们结成多种社会关系和社会群体,从事多种 社会活动所构成的社会区域生活共同体。社区既可以是一个街道的社区、一个城镇的乡 村、也可以是一个处在乡村的农场、一个处在社区中企业[6]。社区服务是指学生在课外时 间为社区提供公益性义务服务的活动。它要求学生以服务者的身份参与到服务社区的各 项活动领域中,多方面体验并认知服务对象,应用所学的知识,提供各种对社区具有意 义的服务。 14
1.11、社区概念
所谓社区就是一个小社会。社区概念最早由德国社会学家 Tonnies.F 提出来 的。他认为社区是由亲族血缘关系结合而成的社会联合。美国社会学家 R.E.Park 和 E.W.Burgess 指出:"社"就是人群,"区"就是地区、空间、环境,社区就是 人们及其活动与地区环境的空间组合关系。美国学者 Sanders. I. T 根据不同学 者在研究方法上的不同,将社区的理解归纳为四种类型:(1)定性的方法,把社 区理解为一个居住的地方。(2)生态学的方法:社区为一个空间单位。(3)人类 学的方法:社区是一种生活方式。(4)社会学的方法:社区是一种社会互助。尽 管不同学者对社区概念的理解和表述各不相同,但其主要的意义是相同的:地域、 共同关系和社会互动。这种说法,得到了不同学科领域学者的认同。国内学者也 对社区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2000 年 11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 发的《民政部关于子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中》,将我国的社区定义为: 社区是居住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人们社会生活的共同体。
鄂ICP备号-1 PaperY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证券投资培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