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上市公司发起人与股民破产了,股民手持股票怎么办?

上市公司破产股票怎么办
young( 发表于快法务)日
阅读量:1197
&&一、上市公司一般有两种破产情况:
&&1.你开户的证券公司破产: 你所持有的股票是按照个人的 证券账号记录在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有相应的证券交易风险监管制度进行控制,用于买卖股票的资金账户也由商业银行存管。
&&故此在财产的安全性方面,不用担心。但这段时间的股票买卖交易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证监会将尽快做出安排,由接管的证券公司为你提供服务。
&&2.你持有其股票的上市公司破产破产清算时的尝付顺序是:
&&首现是企业的破产费用,然后是企业拖欠的职工工资等,然后是拖欠的国家税金,然后才是对一般债权的清偿。如果破产财产不足以清偿现一个顺序的债务,那么后一个顺序的债权就不能得到清偿。如果不足以清偿同一顺序的债务, 那么按照债权的比例进行清偿。 普通股股东是清偿的最后一个。
&&但是如果公司能够进行重组或者说有其它的公司来接手破产公司,那么你的股票还在,只是改名了。一般的公司会重组,不会让你亏得一无所有的。但是ST类型的股票,就得注意其风险了,它存在退市的可能,风险很大。不过也可以到三板市场进行股份转让。
&&二、上市公司破产后股票怎么办
&&在公司倒闭之前,连续亏损两年的上市公司就会转成 ST 股票(退市风险警示),然后再转为 *ST 股票(三年亏损,严重退市风险警示),到第三年度末,还不能转为盈利的,将暂停上市,到第四年度末,还这样的,转入退市整理期。
&&对于股民来说,真的出现突然出现上市公司倒闭然后血本无归的很少,最多是股价跌到 1 块。而且中国的上市公司壳资源还算是有价值的,当最后实在不行的话,还可以重组挽救壳资源,然后发布退市公告之后,你还可以在场外市场通过转让股份降低自己的损失。
&&三、上市公司倒闭知识知多少
&&第一:金纸变废纸的过程是否反映市场化的自然进程?
&&我国股票市场的设立,一开始便不完全是市场行为的产物。
&&一是它的“先天不足”,股票作为高级形态信用工具,它应该是信用经济充分发展的自然产物;而在我国,股票问世之初的“金贵之身”完全由“超市场力量”赋予。由于信用体系十分薄弱,融资者信用与投资者信用极不对称,故它一开始就被烙上“信用工具缺失信用”的印记。现在要割断历史,将信用风险全部推给市场参与者而与市场组织者无关,似乎说不过去。
&&二是它的“出生畸形”,将股权结构人为“安排”成客观上有利益“转移”职能的两极:一极是国有股法人股等公股,它以超低价认购且因绝对控股而在需要“转移”小股东利益时享有绝对话语权;另一极是社会公众股,虽以高溢价购得但因势单力薄而实际处于即便利益被转移也无力抗争的边缘化状态。由于股市利益“转移职能”的衰弱,金纸变废纸的进程得以加快,这难道就是市场化的自然过程?
&&三是它的“后天失调”,虽然认股价格天然得不平等,但并未影响同股同权同利这种“天然平等”的实施,甚至反过来公股处于“超平等”地位:即管理层将“股市应为国有企业脱困服务”作为政策导向,以“股市必须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作为利益取向。试问,公有资本不能流失,公众资本就能无故流失吗?
&&有人认为,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应该“一视同仁”,既然非上市公司可以破产,为何上市公司就不行?这种论调貌似“铿锵”实则“苍白”,非上市公司的所有者哪个没有充分行使过自己的权力,其破产当然咎由自取;而对上市公司的公众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来说,又有哪个行使过真正意义上的“权力”呢?破产责任若非他莫属,法理的公正性权责性又何在呢?
&&第二:资不抵债能否作为上市公司破产的惟一依据?
&&诚然,发达国家都将公司资不抵债且不能偿付到期债务作为破产依据,但分析其资不抵债的成因,大多源于真正意义上的经营失败,即破产的客观依据与其说是公司资不抵债,不如说是由可以理解的经营不善引起。
&&反观我国上市公司,ST族中为数不少的资不抵债者,少部分确由经营失败引起,大部分则由非经营性因素导致。
&&换言之,同样是资不抵债,西方国家的成因大多是客观的,而我国则以主观原因为主,即上市公司的资不抵债带有浓厚的“中国特色”,经营不善不是它的惟一甚至主要依据。
&&这些“主观”因素包括:一是控股股东先以其他应收款形式大肆侵吞上市公司资金再设法逃之废之(如*ST石化);二是迫使上市公司为控股股东大量担保,最终由其承担连带清偿责任而一夜“打穿”(如ST达尔曼);三是公然挑战法律,让上市公司资金无缘“失踪”(如*ST珠峰);四是先财务造假,虚列利润与资产,然后将真金白银套出转移(如*ST生态)……凡此种种,根本不是经营不善问题而是违规违法问题,对由此而引起的资不抵债,岂容一破了之?
&&第三:先破产后赔偿的保护程序究竟保护了谁?
&&新的企业破产法草案规定,与企业破产相关的三种程序即和解、重整和破产清算均适用于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在破产清算后将申请注销登记,公司经营将终止,公司股票将中止上市并作废,从而失去在股票代办转让系统转让的资格。
&&也就是说,对资不抵债的上市公司而言,只要到期债务无力偿付,理论上都存在立即破产的可能性。只有待破产程序结束后,如果大股东或高管人员有侵害中小股东权益的行为,后者才可以向前者提出赔偿要求,即公司的先行破产是后续赔偿的必要条件。这种“保护”程序究竟保护了谁不一清二楚了么?
&&其一,公司的一切资产属于股东,“零股董事”们用非法手段掏空了公司,其违法责任却由股东先行承担,这种“法理”甚至有点像歹徒抢劫公民,公民应先让其得逞,然后再向其追讨那样荒谬。
&&其二,公司都破产不存在了,账已清掉债已赖掉,之后再重翻“老账”,这账如何算得清楚,这不是给“倒账者”提供“程序便利”又是什么?
&&其三,先破产后赔偿是个漫长的过程,一旦违法人员觉得自己可能被赔得精光时,他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完全可以通过合法或非法的途径将私产从容地隐匿转移。可见,对中小股东真正的保护应该是也只能是走“先赔偿后破产”或“边赔偿边破产”的程序!
&&第四:不规范的破产行为难道能维护法律尊严的完美性?
&&对上市公司急于实施破产,既然法理上不一定说得通,程序上又有明显疏漏,为何有人总想尽早试点?说穿了,惟一“善意”的可能是,这些人想维护企业破产法的“尊严”乃至整个法律尊严的“完美性”。这一初衷无可厚非,但客观效果适得其反。
&&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社会主义法律最终的“完美性”只能体现在保护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上。
&&实际上,我国证券市场与西方市场有着巨大“差异”,我国上市公司与西方上市公司资不抵债的成因各不相同,简单地照搬照套西方的破产法规于我国,导致的“异化”结果只能是破产行为的不规范与法律尊严的蒙尘玷污!
&&第五:公司破产导致券商大面积破产甚至引发市场"破产"谁来买单?
&&退一步讲,即便对资不抵债的上市公司破产“天经地义”,破产的制度安排程序设计“天衣无缝”,也应该适当考虑破产时机的选择与破产效应的冲击。
&&目前,我国股票市场正处于五年来风雨飘摇时期———股价股指节节下滑,人气交投极为低迷,股民券商亏损累累,金融不稳时隐时现,在此背景下贸然打开金纸变废纸的闸门,真令笔者不寒而栗。
&&须知,股票市场本质上是个信心市场,投资者信心充足,市场兴旺向上;投资者预期低落,市场萎靡不振;在目前投资者预期极度紊乱、信心行将崩溃之时,再雪上加霜地开启破产杀戒,要是它演变成压死券商、市场这头“瘦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将由谁来买单,又怎么买得起单?
&&第六:市场炒家借"破产"之名行"骗筹"之实怎么办?
&&规范的破产行为既要包括该破者破、不该破者不留下任何“佯破”的空子,也包括一旦破产程序启动不打无谓的“持久战”以紊乱预期;不规范的破产行为则倒过来,从而客观上为市场炒家提供投机空间或留下敛财缝隙。
&&以上内容为小编整理,如您还有其他有关公司上市和股权方面的问题,请登陆快法务阅读更多!
分享长微博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如果上市公司倒闭了,那股票怎么办-中国学网-中国IT综合门户网站-提供健康,养生,留学,移民,创业,汽车等信息
> 信息中心 >
如果上市公司倒闭了,那股票怎么办
来源:互联网 发表时间: 15:35:59 责任编辑:李志喜字体:
为了帮助网友解决“如果上市公司倒闭了,那股票怎么办”相关的问题,中国学网通过互联网对“如果上市公司倒闭了,那股票怎么办”相关的解决方案进行了整理,用户详细问题包括:RT,我想知道:如果上市公司倒闭了,那股票怎么办,具体解决方案如下:解决方案1:
根据金融风险的规则,如果公司依然不能实现盈利,否则就倒闭清算财产,优先股上市公司连续三年亏损会进入三板市场, *ST的帽子,再看有没有人来重组。(顺序一般是债券,根据公司情况一星交易一次或三次,采用集合竞价的方式来交易,亏损三年期间会戴上ST,用清算后的资产来支付
相关文章:
最新添加资讯
24小时热门资讯
Copyright © 2004-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学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1 京公网安备02号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强制分红将可能导致六成上市公司破产
05:57:00 作者: 来源:
步入2012年,股市在十年轮回中似乎重新看到了希望。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随着郭树清走马上任中国证监会主席,强制性要求上市公司分红成为广大股民共同期待解开的谜底,同时也是龙年股市的一大悬念。不过,1月13日,北京欧典木业有限公司总裁闫培金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对强制分红并不看好。他说,如果强制分红,六成上市公司可能破产。 作为长期从事地板行业的企业老板,闫培金深谙企业运作的各种内幕。闫培金告诉本报记者,企业要想在财务数据方面造假很容易,很多情况下出现的一种状况是,“这样算有利润,而那样算就亏了”。造假这种违法行为在股市相当严重,由于上市公司、承销商、审计监督部门是事实上的利益共同体,仅靠分红并不能医治股市的病根。
闫培金说,目前中国股市存在的问题,不是用一种办法就能解决的,而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上市企业、政府、股民心态都要调整。 “现在上市企业或企业上市的目的基本上都是圈钱,借银行的钱还需要还,而股市圈钱可以不还,有这样的好事,企业岂能不大肆圈钱?从股民来看也不是为了投资,而是炒作,不是靠分红来获取利润。而从政府监管部门来看,哪些企业可以上市,哪些企业不可以上市,外界看不明白。上市公司、承销商、审计机构以及监管部门绑在了一起。”闫培金指出。 闫培金打了一个比方说,“我现在是一家企业,要上市,各家都有利益在里面,都拼命帮助你上市,许多的政策使大家成为利益共同体,甚至连裁判和运动员也站到一起了。”结果可想而知,上市公司、承销商、审计机构乃至监管部门大家都在忽悠股民,这样一来,政府说什么,企业说什么,承销商说什么,等等,老百姓全都不相信了。 闫培金说,上市公司发布信息有水分,大家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钱去了哪里股民也不知道,甚至上市公司也抛售自己的股票,这种情况下,谁还敢买股票?企业出了问题,谁来承担责任,谁来一查到底?最后上市公司、承销商、证券监督机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五六个部门合伙都骗了老百姓。在他看来,不打破这种利益共同体,中国股市就没有希望。 “当前问题是国家几乎任何政策都有,但没有很好地执行,执法者与被执法者共享利益。”闫培金认为,当务之急,中国股市需要做的事情还包括必须清理掉一批不合格的上市公司,把那些不好的企业包括不诚信、做假账、不守法的企业都清理出去。必须重罚那些做假账说假话的企业,严重者迫使其破产,对于那些弄虚作假欺骗投资者的相关责任人包括企业法人,一旦查实,该判刑的判刑,该坐牢的坐牢。通过大幅提高违法成本而淘汰造假企业。 闫培金说,中国股市不行与中国实体经济没有真正做实有很大的关系,企业普遍缺乏技术,没有核心竞争力,因此买壳、装概念大行其道,很多企业主业都没有利润,如果要上市公司承诺分红,即推行所谓的强制分红,可能60%要破产。 闫培金表示,要从根本上使股市恢复信心,必须在体制上、机制上打破原有的利益共同关系,也就是说,股市监督对象、被监督对象和审计监督机构必须分开,不能在利益上再绑在一起。只有让真正的好企业上市,给老百姓分红,而不是像以前许多上市公司那样既没承诺,也不分红,有关系的上市,没关系的上不了市,彻底告别忽悠,把体制机制重新设计好,才能逐渐使股民转变心态,变投机为投资,股市也才能慢慢好起来。
昨日A股呈现窄幅震荡整理走势。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报于3133.33点,涨幅0.26%……
0102030405
新闻直通车
01020304050607080910
证券之星十大名博,直播室全天直播大盘、指导股市操作。……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Copyright & 1996-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股票退市股民怎么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