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与文化互动企业文化的发展趋势势,对中国企业发展的影响

范建华中国文化产业十论丨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互动发展
“范建华中国文化产业十论”之七论
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互动发展
范建华先生是我国最早一批研究和实践文化产业的领军人物之一。作为我国文化产业理论研究的先行者和产业推动的操盘手,他著作颇丰,已出版了《中国文化产业通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史》《中国文化产业50问》(合著)《节庆文化与节庆产业》(合著)等学术著作;在《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红旗文稿》《中国行政改革》《思想战线》等权威学术报刊发表学术论文上百篇,多篇被《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刊物全文或论点转载摘编。许多文章提出的思想、观点,具有原创性、创新性、前瞻性。我们从中撷取10篇有代表性的文章发表,必将有助于中国文化产业理论的不断创新发展和指导实践产生积极意义。
当今世界,产业间的融合和互动发展成为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重要趋势。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在我国目前还是相对独立的两大产业门类,特别是在体制上表现出明显的独立性,但在产业发展现实中,两大产业的互动发展甚至融合的趋势已经十分明显。国外如法国、日本等国则明确将旅游业纳入文化产业,国内也有一些专家认为我国文化产业门类应包括文化旅游业。研究文化产业发展,事实上已无法完全绕开旅游业的问题,同样,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和提升,也已无法完全脱离文化产业。因此,对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两大产业的互动发展进行关注和研究,为文化产业发展探索新的发展路径和方式,是我国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实际需要面对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
一、充分认识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互动发展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旅游产业作为我国近20多年来兴起和发展的重要产业,对促进地区和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繁荣、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大作用已得到了全社会的公认,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重要成果,并已经成为我国的重要产业门类。文化产业的发展近年来成为我国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决策研究点和社会舆论的关注点,更成为学术界研究的一大焦点。由于人类长期进化和发展而形成的社会属性,造就了文化与旅游的天然联系。这种天性反映到经济社会发展领域,决定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在现代产业发展中的联动、互动、融合,决定了其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一)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互动发展的关系
从本质上讲,旅游是人类的一种文化活动、文化追求、文化完善行为。文化和旅游之间具有深刻的内在的本质联系,具有天然相通性,二者相互包容、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不但是理论上的共识,也是实践发展的现实。随着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是旅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是旅游产业提质增效、结构升级的必然选择,而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和重要传播渠道,是文化实现产业化发展、文化产品走向市场的重要途径,这一点已成为许多地方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学术界的一个重要共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关联、互动甚至融合,也成为我国许多地区的重要实践。旅游具有很强的文化属性,这是由旅游主体的文化本质,旅游客体的文化含量和旅游活动本身的文化特质决定的。文化具有很强的、突出的旅游属性和功能,符合现代社会人们通过旅游审美、求知、休闲等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这为两大产业的互动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可以说,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在我国许多地方已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不可偏废。二者互动和共同发展,将对两大产业的发展产生重大的意义。
(二)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互动发展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体现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都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消耗自然资源相对较少的重要产业,两大产业的互动发展,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体现了人类本质的重要方面──文化的差异性和人对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不懈追求。两产业的互动发展,也是我国深化改革的重要方面,将会在破除产业发展的壁垒、形成产业良性循环体系、密切产业关联度、促进产业融合方面产生新的发展方式,催生新的产业业态;两大产业的互动发展,将改变体制上和理论上、实践中单独强调旅游要素或文化要素而造成重复建设、产业混乱状况,形成两大产业要素资源共享的整体优势,对于节约资源、循环发展具有现实的推进意义;两大产业的互动发展,将整合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资源优势,集约发展并形成文化旅游合二为一的产业结构,催生大型企业集团,促进中小文化旅游企业的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最佳结合,推动两大产业的共同发展。可以说,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互动、关联和融合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互动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重要选择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都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两大产业的共同特点,是从人的精神文化需要出发而又以实现满足这种需要为目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在强调强有力的政治保障、社会保障,强调提供极其丰富的物质财富、建立雄厚的物质基础的同时,也强调强有力的精神支撑。文化产业本质上是人类发展精神文化成果的产业化发展方式,是通过产业化满足不同层次的、差异性的、个性化的文化需要和精神需求,其对人的精神满足、价值建构、情操陶冶、个性化发展的作用不言而喻。旅游产业本质上是人类自我完善、特别是文化发展、精神完善的文化活动的高级形式,其对于人们舒缓压力、文化享受、对社会繁荣和经济发展的作用也已经得到了社会的公认。两大产业在提高人的素质、塑造健全完善的人格、促进文化发展与政治发展、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方面的齐头并进;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方面,都具有共同的特质,必将对和谐社会构建产生重大的作用。两大产业的互动发展,必将把这种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功能放大,共同实现启迪思想、陶冶情操、传播知识、弘扬文明、凝聚人心等促进和谐的功能,共同为人们追求至善至美的人生、构建和谐宁静的心灵世界、建设和谐美好的家园发挥作用。同时,两大产业的互动发展,还必将对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统一、竞争、开放有序的市场体系的形成产生重大作用,并实现产业特性,体现产业规律,在创造出丰富的精神文化产品的同时,产生新的产业业态,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因此,两大产业的互动发展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
(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互动发展,是推动文化旅游业特别是实现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
旅游产业在我国发展历程较长,其产业形态已经比较完善和成熟。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特别是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素质的提高,传统的以自然观光为主的旅游业面临着产业的转型和结构升级,特别是休闲度假旅游、体验旅游、探险旅游、商务游等新的旅游需求,已成为旅游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和趋势,我国传统旅游业的升级换代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朝代潮流。面对这一问题,从旅游的本质出发,增加旅游的文化内涵、知识要素,以文化提升旅游业的品位和挡次,成为旅游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并已被世界旅游强国和我国一些重要旅游景区景点的实践所证明。文化产业是我国近年来才倡导和重点发展但历程不长的产业,单纯以文化产品的大量生产和推广、销售的传统产业模式对许多地区、许多产业门类并不适应。文化产业的发展应该而且完全可以突破成熟的、传统的产业发展模式,借助其他产业的平台特别是借助旅游业的平台,走出一条新的捷径,这是符合文化传播规律的,也是已经为我国许多地方的实践证明可行的路径选择。文化的开发、文化产品的生产特别是文化产品的销售和文化市场的拓展,在我国许多欠发达地区,是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重大障碍。由于这些地区文化消费能力相对较弱,文化市场空间狭小,文化产品生产要素相对缺乏,谋求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就应该与经济发达地区有不同的选择。而正是因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社会开发相对较晚、交通通讯相对封闭等原因,这些欠发达地区往往具备较为良好的生态、相对较为完整的传统文化和特点突出、特色鲜明的民族文化,也就是具备现代旅游业发展的良好资源因素。这些地区富集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从现实看,目前最可行的还是通过旅游业这一重要载体和市场平台去实现,而包括以现代传媒业为主的内容产业等,现实中还只是为这些地区的文化发展、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一种方向上的选择。因此可以说,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互动发展,将为两大产业快速发展创造最优、最有效的途径,特别是将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有效的实现路径。
二、实现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互动发展的途径和重点
(一)建立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互动发展的体制机制
1、共同制定和完善政策,形成互动发展的政策支撑体系
要对两大产业现有的政策进行汇总并认真分析研究,整合并继续执行有效的政策。在此基础上制定和完善推动两大产业互动发展的产业政策和地方性法规体系。要制定和完善政府投资引导的政策,不断加大对两大产业的财政扶持力度,吸纳社会资本和国外资本,建立有效完善的文化旅游产业互动发展投融资体系。目前,要整合现有的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重点扶持开发一批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投资公司的投融资作用,适时筹建文化旅游产业投资银行,为两大产业的互动发展搭建投融资平台。多渠道筹措文化旅游发展资金,建立财政投入、社会资本以及国外资本等相结合的多元化投资体制。制定和完善鼓励与扶持社会力量参与两个产业互动发展的优惠政策,制定和完善鼓励和吸引各类企业和优秀人才投身两大产业互动发展的优惠政策。
2、共同建设产业集群,推动文化旅游产业上档次上规模
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进一步整合资源,找准结合点,培育一批文化旅游产业重点项目,形成文化旅游产业集群,有效推动两个产业的互动发展。一是要提升老品牌。深入挖掘已有旅游品牌的文化内涵,围绕民族文化、生态文化和历史文化,拓展和丰富原有景点景区的文化内容。二是创造新亮点。结合文化旅游产业规划与布局,从构建全国文化旅游产业、重点片区、重大项目的布局出发,精心策划和重点开发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旅游精品项目。三是开发新产品。适应现代人对文化旅游消费的需求,不断推出新项目、开发新产品,实现文化旅游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建设一批重大产业集群,形成一批重点产业圈、打造一批特色产业、发展一批产业基地、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塑造一批著名品牌,逐步形成布局科学、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产业结构。
3、共同培育市场主体,增强整体竞争实力
要贯彻“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的改革思路,对出版、发行、影视制作、广电网络等经营性文化单位进行转企改制,培育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国有和国有控股的文化企业或企业集团。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名人参与”的模式,积极推动文化企业与旅游企业相互参股与整合,从市场主体上促成两个产业的融合;要在鼓励文化企业向旅游业渗透的同时,发动旅游企业参与文化体制改革,整合文化资源,提升旅游企业的竞争力。
4、推进“两权”分离式改革,培育文化旅游的龙头骨干企业
实施文化旅游资源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改革,鼓励和支持有实力的大企业以集中规划、成片开发的形式取得旅游景区景点、特色文化品牌、经营性演出活动场所等文化旅游生产资源的经营权,壮大文化旅游企业的整体实力。要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面向市场,创新国有或国有控股的大中型文化旅游企业运营机制,改革内部运行机制,使它们真正成长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创造条件,鼓励和帮助一批股份制、民营文化旅游企业做强做大,成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骨干企业。扶持一批有实力的文化旅游产业集团跨行业、跨区域、跨国界发展,形成多元化、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格局。
5、加速资源资本化进程,引进战略合作伙伴
要充分认识和理解文化旅游资源的优势所在,充分发挥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下市场对文化旅游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重点从民族文化、历史文化、人文和自然景观、地缘资源等方面,挖掘和提升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资源概念”和主题,打造优势板块,通过以资源作价入股和以资源招商引资,引进战略合作伙伴,推进文化资源资本化的进程,走依靠资源优势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路子。
6、共同宣传和营销,开拓国内外市场
一是设立文化旅游宣传营销专项资金,推行整体宣传营销战略,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导、部门联合、企业为主、上下联动”的宣传营销机制和奖励机制,树立统一的文化旅游宣传营销新形象。二是充分利用国际电影节、国际文化旅游节、国际旅游交易会和文化产业博览会等国际、国内重大文化旅游节庆会展活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宣传、营销文化旅游产品。三是充分挖掘文化资源,创作一批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优秀影视作品,提升文化旅游资源的影响力。四是注重对文化旅游产品主题和线路的创新、策划、提升和包装,争取每年推出一批文化旅游主题产品和精品线路。五是在利用好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和主流媒体,加大文化旅游资源、形象和产品宣传的同时,注重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传媒手段,广泛宣传和营销文化旅游资源和产品。五是积极发展国际经纪、代理等文化旅游中介机构,积极构建文化旅游市场网络,建立为文化旅游企业服务的网络体系。
7、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共同打造一批文化旅游精品
贯彻“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竞争战略,实行差异化竞争,抓住重点,发挥优势,充分利用我国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突出特色,通过深度策划、推介、包装和营销,努力打造一批全国甚至世界知名的文化旅游品牌,通过品牌效应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要巩固和发展已有的文化旅游品牌,进一步塑造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具有浓郁中国民族文化特色、体现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并能被其他国家、其他民族接受的文化旅游品牌,通过市场化运作,扩大中华文化、中国旅游业在世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增强我国文化旅游业的吸引力,扩大我国文化旅游业的市场份额。
8、共同加强队伍建设,构建人才支撑体系
围绕培养、吸引、使用三个环节,不断探索和建立完善文化旅游产业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奖励新机制,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要培养和引进大批精通文化发展规律和旅游经济,熟练掌握和运用现代经营管理技巧、具备市场运作能力的文化旅游产业优秀人才,基本形成全面的文化旅游产业项目策划、中介经纪、市场营销、资本运营、企业管理、法律咨询等人才体系,为我国文化旅游产业的互动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在重点产业部门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互动发展
1、推动民族传统文化与旅游产业的深度结合
充分开发利用各种有形文化遗产和无形文化遗产资源,发挥文化遗产及其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作用,不断丰富旅游产品的民族文化内涵。对于文化沉淀深厚的古村镇和传统民族文化特色鲜明的民族村寨,要充分发掘民族民间文化和合理开发旅游产业,使其成为具有浓厚民族文化特色的旅游县市、旅游小镇、旅游村寨。在我国重点旅游省区、旅游城市,要积极打造旅游文化功能区,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体活动,如建设城市雕塑群、文化墙、娱乐城、演艺中心、具有民族特色的动漫城、工艺品街区、民族美食街、民族民间手工艺展示和表演中心,大力支持自发的民间歌舞聚会、地方戏曲才艺展示和各种民俗表演,营造浓厚的社会文化氛围,,丰富其文化内涵,形成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品牌形象和文化竞争力。
2、推动生态文化与旅游产业的深度结合
我国生态资源异常丰富,许多地方是世界级的生态资源宝库。要深入挖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民族文化资源,突出生物多样性的特点,创新生态文化发展的内容和形式,在确保生态环境良好的前提下,紧紧依靠科学技术,充分开发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旅游度假区;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充分发挥国家公园的观光、科考、教育功能,努力探索中国式国家公园管理开发模式,建设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国家公园;打造一批世界级的生态文化旅游主题公园,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化旅游发展之路。
3、推动历史文化与旅游产业的深度结合
充分利用各级别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资源优势,加大保护、利用与开发的力度。要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通过提炼和创作,把具有较高艺术价值、游客喜闻乐见的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要在加强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和名村保护的同时,恢复建设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和文化审美价值的老城老街、老建筑群和传统生活场景、生活习俗,进一步挖掘和展示、宣传历史文化资源,不断提升其历史文化内涵。要加大建设博物馆、历史纪念馆的力度,加大对海外和外国展示和宣传我国文物的力度,加大申报世界遗产的力度,将我国更多的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申报纳入世界遗产名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形成新的文化旅游经济增长点,促进文化旅游产业迅速增值。
4、推动文化主导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深度结合。
第一,影视业和文学艺术与旅游产业的结合。要依托现有的影视拍摄基地,充分挖掘文化资源,大力创作反映我国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历史文化、宗教文化的电影、电视、小说、摄影、美术、音乐、雕塑等文学艺术作品,打造一批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优秀影视作品。积极吸引国外投资商和有名的影视摄制公司、制片人、导演等,到我国合作拍摄影视作品。借助大型影视剧的拍摄再建一批有影响力的影视旅游基地,提升中国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形象及市场地位。
第二,演艺业与旅游产业的结合。要根据旅游市场的需要,创作推出一批优秀的演艺节目,形成一批精品节目群,以定点演出和巡回演出的方式,在国内外积极开展文化交流,开拓演出市场,扩大我国文化和旅游的影响。在对重点客源市场“走出去”促销时,积极宣传、推介我国富有特色的演艺剧目。在邀请海外旅行商和媒体记者到我国考察、旅游时,加强对文化精品的宣传。我国演出团体在国外进行演出活动中,要积极宣传中国旅游。
第三,民族民间工艺品与旅游产业的结合。加快以民族民间工艺品为重点的旅游纪念品开发,延伸旅游和文化的产业链。在游客集散中心城市,建设大规模的“民族民间手工艺品销售及技艺展示中心”。在具有制作特色民族手工艺品悠久历史和人才集中、规模较大的村寨或小镇,直接将村镇开发为当地的“民族手工艺品销售及技艺展示中心”,形成新的旅游亮点。在旅游中心城市轮流举办全国性的“民族手工艺品展销会和评奖大会”,推动民族手工艺品研发和制作业的迅速成长。
第四,新闻出版业与旅游产业的结合。充分发挥国家级、省级广播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站的作用,设置或开辟长期、固定的文化旅游专栏节目,全面营销我国文化旅游业。同时,通过改革,鼓励新闻媒体的经营性部分发展文化旅游业。出版和图书发行部门要把文化旅游宣传纳入每年的出版发行工作计划,与旅游部门共同研究、策划和出版发行一系列高质量的文化旅游书籍和音像制品,使我国文化旅游在海外、国外产生长期、深入的营销效果。
第五,文博会展业与旅游产业的结合。在我国众多的民族民间节庆活动的基础上,精心策划打造一批充分展示和宣传中国文化和旅游、重点面向海外市场的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在重点旅游区和休闲度假区开发建设一批中小型会展中心继续办好各种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国际旅游交易会、国际民族民间工艺品暨旅游文化商品博览会等重要国际会展活动,积极引进和举办各种类型的国际性商贸会展活动,深入打造我国商务会展品牌,努力将我国有条件的重要城市建设成为世界级的商务会展文化旅游中心。
第六,康体休闲业与旅游产业的结合。充分发挥奥运会的后续效应,积极申办和承办各类重大的国际体育比赛,进一步开发具有不同地质地貌和气候特征的区域性体育训练基地,构建独有的立体型、多功能、国际化体育训练基地群。积极培育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职业体育俱乐部,不断引进国内外有影响力的体育竞技赛事。大力发展内容丰富的户外运动,发展康体旅游,努力将中国打造成为户外运动的重点地区。
三、实现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互动发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保护与开发并重,始终把保护放在首位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互动发展,将为加大两大产业的资源开发力度创造机会。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发展文化产业的资源基础和发展旅游产业的资源基础,都是相对脆弱的,一旦破坏,将对产业发展造成不可逆转的甚至是毁灭性的打击。因此,在两大产业的互动发展中,一方面要以发展为主题,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资源,用发展的思路进行开发,用发展的成果体现资源的价值,将资源优势真正转变为经济优势,使资源造福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另一方面,也要高度关注资源的保护,特别是在产业发展中对资源的有效保护,体现和推动文化资源、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有机统一,真正做到在保护中开发,以开发促保护,始终把保护放在首位,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这是一些地区在盲目开发中惨痛的教训对我们的重要启示。
(二)重在体制机制创新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虽然在实践中有互动发展的具体操作和发展趋势,但在体制上目前还是两个独立的产业门类,分属不同的管理系统,适用不同的具体政策而独立发展。实现两大产业的互动发展,关键是冲破体制机制上的障碍,特别是管理思路、管理体制上的障碍和具体运作中的机制障碍。为此,要加强两大产业互动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在领导体制、管理职能整合、产业规划、建立共赢的发展模式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三)坚持走差异化发展之路,提倡多形式的互动发展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互动发展,是我国部分地区可行的选择路径,但并不是要在所有文化产业领域或者在全国普遍推行的唯一模式,即便二者的互动和结合,也可以有多种具体的方式和具体模式。对不同地区、不同资源状况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切忌一刀切,一定要立足实际,立足创新,走特色发展之路。
(四)打造品牌,重在务实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互动发展,在具体形态上最后表现为文化旅游业的兴盛和发达。无论从全国范围来讲,还是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讲,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的丰富性,决定了必须注重重点产业门类的培育和重点品牌的打造;产业的特性,决定了发展过程中务必解决好造势与务实的关系,注重产业建设和产业链的打造才是真正的根本,热热闹闹、轰轰烈烈的大型活动是形式,虽然有时是必要的,但不是最终的落脚点,务实和创新才是我们所要追求和倡导的。
版权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文章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删除。】转载请注明:元浦说文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论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论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论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4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和对策研究.pdf 56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5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此缺乏清醒的认识 就有可能陷入西方预先设定的 不易觉察的温柔陷
阱 因此 经济全球化不能被看成是普世福音 但也不能被简单地视为
洪水猛兽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多元文化共生 互动 使各种文化互为 他
者 互相 映照 赢得了一个互相取长补短 共同发展的机遇 经济
全球化是中国文化发展难得的宝贵资源 对于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中国
文化来说 既面临不可回避的挑战 又充满不可多得的机遇 经济全球
化在带给我们沉重的危机感和压抑感的同时 也给我们带来许多希望与
为此 我们必须以开阔的视野 健康的心态 创新的精神和超越的
意识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 既要敞开国门 拥抱世界 又要独立自恃
不丢本色 既要大力弘扬民族文化 保持民族文化的独立性,又要积极融
汇外来文化 使中国文化具有更多的国际品质 从根本上说 就是要运
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分析的方法 对中西文化加以继承 改造和创新 发
展 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 适应现代化需要的民族文化体系
本研究对于纠正理论上对待经济全球化的偏差 防止文化建设中
左 和右的误区 对于构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国情的文化发展战
略 对于光大中国文化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
经济全球化 中国文化 影响 对策
THE INFLUENCE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ON CHINESE
CULTURE AND COUNTERMEASURE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is rolling up the world. With the wave of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in the academic field,
understanding of cultural
globalization exists much difference. One-dimension scholars think it is a
cultural integration in the world. Two-dimension scholars insist that it is an
interactive process of different cultures. we believe, second opinion is in
keeping with objective reality. The cultural globalization is the reflection
about interactive process of different cultures.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globalization, on one hand,
different national cultures have more common points. On the other hand,
different cultures have more and more conflicts and collision. More and more
voice about keeping national cultural characters will be louder. Cultural
homesickness will be more aware. we believe,the cultural globalization does
not mean one culture can melt the other cultures, does not mean various
cultures will give up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and become a single one.
In the process of different cultural communication, depending on the
advantages of economy and technology, the western countries penetrate the
their own cultures to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neglect and disparage the
national cultures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In our country,This appearance
exist also.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网红经济的发展趋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