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和文化共同发展,反映文化大革命电影了经济和文化建设两者什么关

经济发展与文化建设&|&发布日期:&|&nbsp浏览()人次&|&&|&&]信息中心
●文化与经济是什么关系?我的观点是: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结构。我们发展文化,主要是发挥文化的这种基础性作用,而不是要把它变成产业,创造产值。
●我们之所以强调文化和经济的互动,还因为人类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即文化时代,文化发展应该成为发展的主题。经济发展是主题,但是文化发展可能是更重要的主题,因为人类社会已经进入文化时代。
●文化和经济要互动,发展模式要转型。发展要从单纯的经济过程过渡到文化过程,从脱离人的发展转向以人为本的发展,从脱离文化的发展转向基于文化的发展。
  学者小传
  赵凌云,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包括当代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转轨经济学、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与发展、经济史学理论。主要著作有《市场力论——一个新的理论框架及其在中国经济体制分析中的应用》、《年中国经济增长总体格局的历史分析》、《年中国经济体制中市场因素消亡的历史考察与启示》、《转轨与摩擦:年中国经济发展过程的历史解剖》、《年间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发生与推进过程的历史分析》、《“新经济史革命”的路径、内容与借鉴》等。
  当前文化建设中一些值得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当前文化建设热潮中,有4个问题值得思考:
  1.出现了争相建设文化大省和文化强省的热潮,现在已经有2/3的省份明确提出建设文化大省和文化强省的目标,还有许多城市提出要建设文化大市和文化强市。这是否可行和现实?
  什么叫文化的“大”和“强”呢?我觉得应该至少有这么7个方面:文化生产能力要大要强,文化传播能力要大要强,文化产业优势要强,文化创新能力要强,文化发展能力要强,文化激励、整合、号召力要强,文化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力量要强。如果按照这7个标准衡量,是不是所有已经提出这个目标的省份都具备这样的条件呢?恐怕不是这样。那么,这些省为什么要提出建设文化大省和文化强省呢?主要依据这么几个方面:一是具有考古资源,地下文物多,考古资源丰富;二是拥有某些历史文化资源,有这个名人、那个名人,这个古迹和那个古迹;三是历史和现实生活中曾发生过某些文化事件等。可见,很多省提出这个目标是缺乏可行性支撑的。所以,我认为建文化大省、文化强省的热潮存在脱离实际的问题。再说,文化强国战略主要是从提高国家整体软实力的角度提出来的,也就是提高我国文化的整体竞争力。一个国家的文化是一个整体,我们说国家的文化强并不意味着这个国家的每个地方文化都强。每个地方与其追求文化建设的大和强,模式趋同,还不如追求文化建设的特性和个性。
  2.文化建设是否等同于文化产业发展?
  文化发展包含两个层面的发展:一个是文化本身要全面发展,一个是文化要带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把文化建设和文化发展单纯地理解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是片面的,应该从广义上来把握文化发展和文化建设。根据2004年3月国家统计局制定公布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文化产业的概念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或服务的活动。现有的文化产业主要划分为9个大类:新闻服务、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网络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其他文化服务、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文化用品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可见,我们所说的文化产业只包含了文化中可以产业化、产品化、商品化的部分,没有包括文化中不能够产品化、商品化的部分,所以把文化的发展等同于文化产业的发展毫无疑问是片面的。
  3.加强文化建设和文化发展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目前,存在着强调文化建设的经济功能、相对忽视文化的价值功能,强调文化的物质性、忽视文化的人本性,强调文化建设的战术意义、相对忽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等认识上的偏差。在文化建设中当然要强调文化建设的经济意义、经济性、物质性、战术性,但是更重要的是要基于价值性、人本性和战略性的高度。我认为,文化建设的完整内涵应该包括4个方面:第一,文化生产能力建设,满足人民的文化需求;第二,文化传播能力建设,提升文化氛围和文化形象;第三,建立文化权益的保障机制,保证尊重人民的文化权益;最后,推进文化创新和发展机制建设,提升文化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4.文化建设方式上出现了违反文化发展规律、用行政方法和经济建设方法抓文化建设的现象。
  当前,几乎所有的省市都把文化产业作为“十一五”规划的重点,很多地方一哄而上搞动漫园区、数码园区、游戏园区、创意经济等等。实际效果怎样呢?很多园区效益并不高,研发活力不足,有些园区已经是骑虎难下,靠政府的特殊政策支撑,难以形成国际竞争力。这种情况的发生与我们用行政方法和经济建设方法抓文化产业建设、一哄而上等偏差行为有很直接的关系。
  我们说文化建设是有自身规律的,其中主要有这么几个规律:首先,文化建设的重心应该是价值观的建设;第二,文化建设的关键是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要,而不是赚钱;第三,文化建设的重点是以文化人的机制和环境,文化发展的基础是道德文化、科学文化、人文文化的全面发展,而不是产业化;最后,文化作用于经济社会进步的过程是潜移默化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立竿见影,不能急于求成。
  上述4个方面问题的出现,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功利化地理解了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我们为什么要加强文化建设?如何加强文化建设?我想有很多深层次的问题值得探讨。其中两个关键的问题是:第一,到底如何理解文化与经济的关系?第二,到底如何实现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有机互动?
  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结构
  文化与经济是什么关系?我的观点是: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结构。
  在这里,我们不得不谈马克思的观点。马克思认为,文化属于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文化作为上层建筑是由物质基础决定的。但是马克思也非常强调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积极的、能动的反作用,有时候甚至是巨大的反作用。从社会生产方式来看,毫无疑问,经济是基础,文化是上层建筑。但是具体到文化和经济的关系,我认为,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结构。因为经济活动归根到底是人的活动,而人受自己的精神和文化支配,有什么样的文化就会有什么样的经济行为。所以,在特定的关系背景下,文化可以成为经济发展的基础结构。
  我们来看一下历史事实,会发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历史现象。5000年来,世界的经济重心基本上是在北回归线到北纬60度之间的地带进行一个大的循环,现在这个循环已经快完成了。大家知道,四大文明中的尼罗河流域,恒河、印度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流域,黄河、长江流域都在这个区间。文明重心向西转移到地中海,那就是古希腊、古罗马文明。然后再往西,就到了意大利南部。再往西北,是荷兰。文明重心继续西移,到了英国、美国、日本,直至亚洲四小龙,接下来就又到了中国和印度。文明重心回到了黄河、长江流域和恒河、印度河流域。为什么会发生这个环形转移呢?是什么力量推动世界经济的重心转这么一圈呢?这个里面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文化在发生作用。从对这一历史过程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这么几点结论:
  其一,文化和经济总体上来讲是动态适应的。因此,在文化建设上要把握时代特征,把握时代要求。实际上,到目前为止,没有一种文化普遍适应任何时代的经济发展。农业时代,四大文明的文化是符合农业文明发展的。商业时代,早期的希腊、罗马,中期的意大利,后期的荷兰的文化适合商业时代。工业时代也是如此,有利于工业发展的文化先后有英国、美国和日本的文化。
  其二,有利于现代经济增长的文化具有特定的品质。现代经济增长需要特定的文化作支撑,这种文化应该具备这么几个特点。第一,理性化。那就是尊重人的智慧,对自然界保持理性,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第二,崇尚物质进步。这样就会尊重人的劳动,把物质进步作为社会进步的基础,围绕物质进步,整个社会就要强调节俭,强调财富积累、劳动、开发自然。第三,重视消费。这样就会尊重人的愿望、需求,比较强调现实的享受,而不是沉湎于对未来天国或来世的幻想,这样社会才会有追求,才有创造性。第四,接受创新。这就是尊重人的创造,把创新作为进步的根本途径。
  其三,文化不是以要素的方式参与经济发展的,而是以基础结构的方式参与。首先,文化是道德体系和价值体系,文化解决要不要发展,为什么要发展,为谁而发展的问题。其次,文化以涵养资源、提高发展有机化程度的方式促进发展。第三,文化能够形成低成本的发展环境,那就是信任。文化好的地方,整个社会都有信用,人和人之间有信用,政府和公民之间有信用,人们谈判、签约、交易成本很低。
  其四,有利于现代发展的文化有自身的产生途径。文化建设要注重培育文化的精神来源。有利于现代发展的文化从精神上来源于下述几个方面,即人文主义、宗教精神和科学精神。另外,我们还必须看到,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化建设离不开政府、社会和宗教团体的提炼、培养和建设。
  我们得出的结论是,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结构,它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我们发展文化,主要是发挥文化的这种基础性作用,而不是要把它变成产业,创造产值。
  推进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的有机互动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脱节是一个普遍现象,主要表现在文化的产业化发展和文化内容之间脱节。文化具有内容和表现两种形态,文化的内容包括由传统、价值观、道德、法律等要素承载的价值观,文化的形式即表现这些内容的文化品种。对于一个国家和地区来讲,要避免两者之间出现反向运动。
  计划经济时代,我国的文化和经济发展是脱节的。我们先构建了计划经济,再通过“文革”等手段建设有利于计划经济发展的文化基础,但是这种文化脱离了人的基本需求。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发展模式过于物质化,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也存在脱节的问题。首先,文化发展滞后。从宏观上来看,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解体了,但没有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文化建设滞后于经济建设,文化现代化滞后于经济现代化。其次,经济发展脱离文化发展,形成了无机的发展模式。我们的经济发展非常快,也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模式,但是我们的发展不是以人为本的有机发展模式,是无机的发展模式,也就是脱离了文化,脱离了人的发展的发展模式。为什么说脱离了人的发展呢?我们的发展主要是追求产值和速度,追求规模,一些政策的设计没有充分考虑人的发展。比如我们的发展成果没有公平地为人们所共享,分配不均等,收入差距还在扩大,社会保障不足,人文发展指数滞后于经济发展。我们虽然发展了,但是忧郁症患者多了,有精神疾患的人多了,幸福指数下降了,快乐指数下降了。第三,现有经济与文化的对接是机械的、无机的。有几个提法说明这一点。例如,“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就把文化当做发展经济的手段,这个说法割裂、误解了两者的关系。再如,“文化产业化”,文化不能产业化,可以发展文化产业,但是要以不损害文化精神为前提。文化可以附着在产品上,产品也可以附着文化,但是,文化本身是不能产品化的。比如说光碟、书籍,它们本身不是文化,而是文化的载体。它们已经是商品了,是承载文化的商品,是可以满足人们文化需求的商品,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叫它们“文化产品”。因此,文化是一回事,文化产品是另外一回事;文化发展是一回事,文化产品的生产是另外一回事,不能混同起来。
  我们之所以强调文化和经济的互动,还因为人类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即文化时代,文化发展应该成为发展的主题。我认为,迄今为止,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也就是人类发展空间扩大的过程,这个可能要经历5个时代:一是自然时代,人类自发存在的时代,天人合一。树上有果子,摘下来吃,河里有鱼,捞起来吃。人类没有脱离自然,和自然一体,人类发展空间和自然界提供的空间是一致的。二是军事时代,一部分人通过军事征服扩大自己的发展空间,但是,人类总的发展空间变化不大。我把你的抢夺过来,我的多了,你的少了,我的得是你的失,近乎零和博弈。三是经济时代,人类生产规模外延式发展扩展的时代,主要通过经济建设和经济发展扩大人类的发展空间。四是文化时代,即人类通过内涵式的发展扩大人类生存发展环境的阶段,因笳庖唤锥问且匀宋?镜姆⒄梗?说姆⒄购途?玫姆⒄故且惶寤?模?虼耸俏幕?贝?N迨腔毓樽匀皇贝??死喾⒄乖诟?卟愦紊虾妥匀换肪呈迪忠惶寤??歉鍪焙蛉死嗑徒?胱晕?嬖诘淖刺??嬲?睾妥匀灰煌??ぃ?妥匀幻挥腥魏蚊?堋H死嘞衷诖υ诰?檬贝?蛭幕?贝?缭降墓乜谏稀U飧龉鄣悴恢皇俏矣校?芏嗨枷爰叶际钦庋?衔?模??噬缁嵋苍谙煊φ飧鑫侍狻?/P>
  文化和经济要互动,发展模式要转型。发展要从单纯的经济过程过渡到文化过程,从脱离人的发展转向以人为本的发展,从脱离文化的发展转向基于文化的发展。我们现在提出民族复兴,根据经济学家麦迪森的估计,中国在2015年初步实现经济复兴是可能的,但是文化的复兴可能更加艰难。如何将经济复兴与文化复兴结合起来是我们面临的突出问题。
  如何加快文化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的有机互动?
  首先,文化重在建设。与经济发展不同,文化涉及到价值观,难以自发地健康发展,文化永远需要我们去建设。
  其次,要把握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即推动文化发展;直接目的是提高文化生产力、创新力和竞争力,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而不是经济目的。单纯的经济目的只能导致文化精神的衰落。商品化和产业化的外表会侵蚀文化的内涵。
  第三,文化建设的重点是建设有利于发展的文化,消除不利于发展的文化,包括培育人们的敬业精神、创业精神、精细精神、执行精神、风险精神、企业家精神,消除等级观念、专制观念、权力本位观念等。
  第四,文化建设的着力点是提高经济发展的文化内涵。特别是要通过文化建设建立人本化发展模式、本土化发展模式、涵养资源的发展模式、有机化发展模式,这样的模式才是有文化的发展模式。
  第五,文化建设的关键要注重文化的开放和吐故纳新,避免文化的衰落。我们看到历史上一些国家曾经独领风骚,后来衰落,成亦文化,败亦文化。因此,我们要不断给我们的文化注入新的因素,使之永远具有时代特点,符合时代要求。
  最后,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实现以人为本的发展,实现发展的人民性。什么叫发展?发展是来自多种有利文化因素的勃兴。按照法国学者佛朗索瓦·佩鲁的说法,发展就是将一个国家居民的各种精神和社会变化结合在一起,从而使他们能够日积月累地持续增加其总的实际收入。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这是文化建设一个很重要的思想基础。科学发展强调以人为主,科学发展就是以人为本的发展,就是基于文化的发展。胡锦涛强调,我们要尊重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这是个很重大的变化。尊重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就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胡锦涛总书记还强调,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我想这就是我们实现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真正有机互动的一个根本目标。
  (本文为作者2007年10月在深圳“市民讲堂”的讲演,本报有删节)(编辑:webmaster)[字号:
]前一则: 后一则: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openresty/1.9.7.4(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014386',
container: s,
size: '234,60',
display: 'inlay-fix'
&&|&&0次下载&&|&&总2页&&|
您的计算机尚未安装Flash,点击安装&
阅读已结束,如需下载到电脑,请使用积分()
下载:1积分
0人评价2页
0人评价1页
0人评价1页
20人评价44页
7人评价69页
所需积分:(友情提示:所有文档均可免费全文预览!下载之前请务必先预览阅读,以免误下载造成积分浪费!)
(多个标签用逗号分隔)
文不对题,内容与标题介绍不符
广告内容或内容过于简单
文档乱码或无法正常显示
若此文档涉嫌侵害了您的权利,请参照说明。
评价文档:
下载:1积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欧亚经济共同体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