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甘肃会宁会师师到过会宁的将军和元帅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重走长征路】“会宁,好地名啊,红军会师,中国安宁”
  原标题:【重走长征路】&会宁,好地名啊,红军会师,中国安宁&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油画)蔡亮张自薿
  记者 李保荣 通讯员 王瑞 常琦彪
  会宁,是一片被深深打上红色烙印的黄土地,是一块充满着朝气希望的热土。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成为红军长征规模最大、影响最广、意义最深远的一次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毛泽东曾风趣地说:&会宁,好地名啊,好地名,红军会师,中国安宁。&从此,会宁作为长征的会合点,与出发点瑞金、转折点遵义、落脚点延安一道载入中国革命史册,成为新中国历史上一个历久弥新、永不被世人忘怀的动人音符。
  红军会师,光辉记忆
  1935年10月,毛泽东率中央红军长征到达会宁,在杨崖集、党家岘、青江驿一带战斗、宿营,组织发动群众,补充给养之后经六盘山到达陕北。
  日凌晨,由红一方面军十五军团直属骑兵团组成的特别支队攻占会宁城。
  10月7日,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第4军2个团在政委王宏坤率领下到达会宁县城,与红一方面军一军团1师、2师和十五军团73师会师。9日,朱德、张国焘等率中共中央西北局、红军总司令部、总政治部、总供给部到达会宁县城。同日,徐向前、陈昌浩率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和红四军、红三十一军相继到达会宁县城。
  10月10日黄昏,红一、红四方面军在县城文庙大成殿内举行了隆重的庆祝三军会师联欢会。朱德总司令在会上宣读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来的《中央为庆祝一二四方面军大会合通电》,并在热烈的掌声中讲话。大会向党中央发了致敬电。
  由于连日降雨,渭河河水猛涨,突发山洪,加之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红二方面军延迟了10月10日与红一、红四方面军在会宁县城会师的原定计划。15日,红二方面军总指挥部率红二军团和红三十二军到达会宁县侯家川乡,红六军团在青江驿与红四方面军九军会师。18日,红二方面军六军团到达会宁老君坡,与红一方面军2师5团会师。当晚肖华率红2师政治部宣传队及红5团与红二方面军部队举行了会师联欢会,至此,三大主力红军在会宁实现了全面会师。
  在那段波澜壮阔的峥嵘岁月中,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李先念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纷纷到达会宁,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等9位元帅及8位大将、46位上将、127位中将、1200余位少将都在会宁留下了光辉的足迹。
  曾担任十多年红军会宁会师旧址管委会主任的杜永胜,是一位对红军长征历史颇有研究的文化学者,他告诉记者:&会师期间,红军在会宁境内同敌人多次进行战斗,较大的有6次,有1800多名红军指战员在会宁的土地上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红军长征和会师期间,6万会宁人民积极支援,保证了红军在会宁境内战斗、生活的近7万名红军将士的日常所需,使他们得到了较好的休整补充。据不完全统计,当时仅征集带走的粮食近500万斤,支援生猪、羊达2889头(只),布匹衣物6380件(匹),此外还有大批的银元。有400多名会宁青年参加了红军。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让朱德总司令念念不忘,他在离开会宁这座高原古城时,曾深情地说,会宁人民对革命是有贡献的,我们不会忘记你们对红军的支持,谢谢父老乡亲!红军已把火种播在了这里,你们要让革命的烈火燃起来,烧毁旧世界,建设我们自己的新天地。&
  红军当年在会宁使用过的证券
  红色旅游,红红火火
  悠悠祖厉河,巍巍会师塔。今年十月的甘肃会宁,秋高气爽,满山红遍,景色宜人,来自全国各地参观红军会宁会师旧址的游客,在晨风中汇聚在会师塔前,向红军英烈敬献花篮、鞠躬致敬、重温入党誓词&&
  红军在会宁胜利会师,不仅成就了会宁&红色圣地&的崇高荣誉,也为会宁赋予了新的意义,给会宁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红色旅游资源。这些红色资源,特色突出、内涵深刻、影响广泛,造就了会宁在全国红色旅游中特殊而重要的地位。
  红军会宁会师旧址闻名遐迩,其内有邓小平亲笔题名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纪念塔,有全国最全面反映红军长征历史的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有见证红军当年登城插旗伟大会师的雄伟会师楼,有内容宝贵丰富的将帅碑林,有底蕴深厚、品位极高的历史文物博物馆&&&[1]&&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责任编辑:李秀清
10月28日上午,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特别举办的“长征路上奔小康”网络媒体“走转改”主题宣传活动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会宁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会宁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
新建的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占地一万平方米,由会师陈列馆和会师广场两部分组成。会师陈列馆分上、下两层,主要由序厅、展厅、管理用房三部分构成。
会宁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景区历史
日清晨,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于此,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当时,中央领导曾在西津门楼上开过会,故于1958年将西津楼改建为红军“会师楼”。为了弘扬红军精神,会宁人民修缮了会师楼,扩建了革命文物陈列馆,并于1986年建造了高达28.78米,共11层的纪念塔,正面雕刻着-题写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纪念塔”18个大字。塔内还悬有甘肃楹联学会会长安维翰撰写的对联:“会一二四方面红军,忆井岗举旗,遵义筹策,大渡桥横,金沙水拍,过草地,爬雪山,除腐恶,斩荆棘,长征途中三军明良遇,将相和,肝胆相照,风云际会;宁千万亿倒悬黔首,顾祖厉激浪,香林放彩,关川穗硕,青江风徐,去郭城,穿韩砭,越沟岔,翻坡寨,枝杨镇上全民箪壶迎,袍泽与,诗文传捷,酒看犒师。”会宁县大墩梁和慢牛坡还修建有红军长征纪念碑。
会宁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景区由来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地区胜利会师、是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转折点和里程碑。1996年,国务院将会宁红军会师旧址,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中宣部将会宁红军会师旧址列为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  会师旧址的主要建筑和参观点有:始建于明洪武六年的红军会师楼及古城墙;红军会师联欢会会址——文庙大成殿以及-同志亲笔题名的三军会师纪念塔;-元帅亲笔题名的“会宁红军会师革命文物陈列馆”;红军长征将帅碑林等。
会宁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景区简介
马进林介绍说,从史料记载来看,会宁县下辖的33个乡镇都曾经留有红军的足迹,因此该纪念馆陈列的近千件珍贵的图片和文物中,几乎涵盖了红军长征时期大部分的珍贵资料,其中一些红军用过的物品都是首次向公众展出。马进林自豪地告诉记者,目前该纪念馆已经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陈展项目,同时被国家发改委定为重点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江苏老乡承担布展任务
从纪念馆的大厅走入,首先是序厅,序厅正中央矗立的是一组足有两人多高的人物组雕,所雕刻的人物从左至右依次是任弼时、贺龙、彭德怀、朱德、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刘伯承和徐向前等9位红军领导人。在记者步入第一展厅时,身旁一位装修工人悄悄地走了过来。这位看起来20多岁的小伙子询问记者是否是江苏人,当记者点头称是的时候,小伙子大喊一声:“我们是老乡。”原来小伙子叫陆树春,是南通海门人,现在他们这个施工队里面几乎都是江苏人,以前他在南通的时候就经常看扬子晚报,因此当看到记者衣服上写着“扬子晚报”四个字的时候就感到分外亲切。
小伙子指着记者眼前的这尊人物雕像向记者透露说,现在放在展厅里面的雕塑只是用石泥雕刻的临时替代品,而真正的作品都是用全铜铸成,人物高度将超过3米。不仅如此,在这组雕塑后面目前暂时是用喷绘代替的长征会师图,也将在近期替换为长21米、高4米的巨幅铜制浮雕。
小伙子说,现在他只要一休息,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在纪念馆内看照片和文物,小伙子说,在这里他真正了解了什么是长征,知道了红军在过草地爬雪山是何等的艰苦。接力长征:红军会师 中国安宁
>>>>>>>>本页
接力长征:红军会师 中国安宁
日&&16:03:45&&&&
  6月8日,记者在甘肃省会宁县的红军会宁会师纪念馆陈列室里,看到了一则有趣的故事。1936年9月下旬,中共中央在陕北保安讨论三大主力红军会合地点时,周恩来说,会宁是陇东重镇和交通枢纽,是中原通向西域的必经之路,素有秦陇锁钥”之称。二、四方面军北上,必须经过会宁。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会师,既占领了枢纽地区,又掌握了战略主动权。毛泽东听后兴奋地说,会宁、会宁,红军会师,中国安宁。古人虽然起了个好地名,但人民依旧没有安宁,现在三军一会合,人民就会得安宁。这个地方仿佛是古人为红军会师准备的。
  红军在长征途中先后经历7次会师,会宁会师无疑是最壮观、最重要的一次。它是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中国革命的里程碑。当年,先后有9位元帅、8位大将和上将以下的1000余位将军,经此地迈向了延安。红军会师,也成了会宁县一笔永久的精神财富。
  时间过去近70年了,记者在当地感觉到,“会师”和会宁县的联系不是疏远了,而是越来越紧密了。这里不仅有会师纪念馆,更有会师镇、会师门、会师路、会师宾馆……当然,最壮观的还是纪念馆里的会师纪念塔。该塔为1986年纪念会师50周年所建。塔高33.3米,三塔环抱,至第10层合为一塔,第11层收顶。讲解员说,这里的寓意深刻,三塔象征着三个方面军;至第10层合为一塔,象征着当年10月10日的会师;塔高11层代表红军长征经过的11个省(自治区)。讲解员指着塔身上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纪念塔”这几个大字,说这是邓小平所书,但他没有署名,这在小平同志题字中是绝无仅有的。她说,题字在日,小平同志当时说,字你们拿去,名我就不署了。我仅仅是代表三个方面军近30万红军将士写的,我没有资格署名!
  正如毛泽东所希望的,会宁会师,给中国带来了安宁。会宁县和全国的其他地区一样,也在加快向小康迈进。据县委宣传部的同志介绍,去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13.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50元,比上年增长7.9%,取得了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好成绩。
  (关注“接力长征”,发表感想感言,移动用户发免费短信至)
来源:舟山日报&&&&作者:&&&&编辑:王宁&&&&
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红军会宁会师纪念馆
红军会宁会师纪念馆
晶晶亮滴沙子
日清晨,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于此,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当时,中央领导曾在西津门楼上开过会,故于1958年将西津楼改建为红军“会师楼”。为了弘扬红军精神,会宁人民修缮了会师楼,扩建了革命文物陈列馆,并于1986年建造了高达28.78米,共11层的纪念塔,正面雕刻着-题写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纪念塔”18个大字。塔内还悬有甘肃楹联学会会长安维翰撰写的对联:“会一二四方面红军,忆井岗举旗,遵义筹策,大渡桥横,金沙水拍,过草地,爬雪山,除腐恶,斩荆棘,长征途中三军明良遇,将相和,肝胆相照,风云际会;宁千万亿倒悬黔首,顾祖厉激浪,香林放彩,关川穗硕,青江风徐,去郭城,穿韩砭,越沟岔,翻坡寨,枝杨镇上全民箪壶迎,袍泽与,诗文传捷,酒看犒师。”会宁县大墩梁和慢牛坡还修建有红军长征纪念碑。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地区胜利会师、是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转折点和里程碑。1996年,国务院将会宁红军会师旧址,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中宣部将会宁红军会师旧址列为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  会师旧址的主要建筑和参观点有:始建于明洪武六年的红军会师楼及古城墙;红军会师联欢会会址——文庙大成殿以及-同志亲笔题名的三军会师纪念塔;-元帅亲笔题名的“会宁红军会师革命文物陈列馆”;红军长征将帅碑林等。  这里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绝好课堂。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晶晶亮滴沙子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晶晶亮亮晶晶,一闪一闪放光明!
作者最新文章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巡礼&(2)--中国共产党新闻--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巡礼&(2)
本报记者&郝利平&马志琼
】【】【】【】【】
  (三)桃花山顶上刮南风,刮开了杨柳的芽芽。东面的山沟里队伍过,说是要把鬼子打。满山洼呼啦啦的战旗映彩霞,三路大军到会宁。……展厅久久回荡着这首红军会宁会师期间,当地老百姓唱得最响、最深入人心的山歌。  从展厅展出的图片、文物反映出,会宁大会师,曾经留下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足迹。展厅的电视资料显示,红军老战士刘国保回忆毛泽东主席当年路过会宁时,站在陇西川古乐楼上演讲,向群众宣传红军的主张。  有9位元帅、8位大将、46位上将、127位中将、1000多名少将在这块红土地上浴血奋战过。有1800多名红军将士魂归会宁川塬。  红军在会宁进行过六次大的战斗,最大的两次战斗是大墩梁战斗和慢牛坡战斗。在大墩梁战斗中,7架敌机狂轰滥炸,几乎炸平了山头,800多名红军将士倒在了这里,烈士的鲜血染红了整个山头,红五军副军长罗南辉就长眠在这里,他是在长征时期牺牲的第二位红军最高将领。  红军在会宁,和当地老百姓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展出的物品中,有徐向前送给一位患风湿性关节炎村民的豹皮褥子,有陈昌浩送给枝阳小学的书籍和《康熙字典》,还有红军给老乡抵顶的小马灯、铜壶、铜锅等。展出的图片中,有红军写的遵纪爱民的宣传标语,红军女战士教群众唱歌,红军战士为群众挑水扫院,真实地再现了“军民鱼水一家亲”的情景。  这里有一张稚嫩的红军小战士的画像,它的后面有一段感人的故事:当时会宁县城遭敌机轰炸,两岁多的魏煜眼看就要被敌机投下的炸弹击中,正在刷标语的红军小战士冲过去,用身体护住了魏煜。魏煜得救了,小战士却牺牲了。这位四川籍小战士当时还不满16岁,他被安葬在魏家的祖坟旁。魏煜成家立业后,给他的3个儿子分别取名继征、续征、长征,合起来叫“继续长征”,表达了会宁人民对红军的一片真心,一腔真情。  从一张张图表、一幅幅图片中反映出,会宁人民对中国革命的贡献是巨大的。  红军会宁会师期间,会宁全县人口不足6万,却承担了7万红军先后两年,集中40天革命活动的给养。为了支援西渡黄河的红军造船渡河,沿途几乎所有的家里都卸下了门板,拿出仅有的案板、木箱,有一半的人家拆掉了房子,有的老人甚至捐出了寿材。  有一张图表,详细记录着会宁人民支援红军的钱粮、给养、急需物品等,其中,捐出的粮食就达250多万公斤。  有1000多名会宁儿女跟随红军北上,踏上了漫漫征程。  英雄的会宁人民,为接应红军,也打了几个漂亮的保卫战,给了敌人以有力地回击。  因为他们知道,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  这里还记录着一个感人的故事,河畔乡慢牛坡村一位叫姜启云的村民,为在慢牛坡战斗中牺牲的红31军93师师长柴鸿儒默默守墓22年。  ……  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在一把保存很好的小军号前,我们了解了“红军李”与“小军号”的故事。“红军李”是17岁的司号员李克玉,被安排在中川乡毛牛口村一户无儿无女的老夫妇家里养伤。每晚睡觉,他都把军号抱在怀里,并在被窝里偷偷地吹着老两口谁也听不懂的号声。解放后,“红军李”当了这个村的第一任村长。于是,军号就成了村里上工的号声。  从讲解员的口中,我们知道了曾经有500多名红军在会宁养过伤,不少被打散的西路红军,一路乞讨来到会宁并在这里落户。他们说,会宁,是红军的故乡,是我们的家。  红军与会宁人民结成的骨肉之情,一桩桩、一幕幕,深深地打动着我们。  在展厅的出口,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刻着毛泽东的手书,这是会宁籍红军老战士、毛泽东的勤务兵王世华的遗愿。毛泽东当年问他:“你是哪里人?”他说:“我是会宁人。”毛泽东说:“会宁地名好,地名好啊,红军会师,中国安宁。”  长征,一次人类精神的伟大远程,一部感天动地的英雄史诗。  建在会宁的红军长征纪念馆,也给我们留下了史诗般的永久记忆。&&
(责任编辑:石希)
&相关新闻?
[] &[] &[]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人民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人民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人民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或人民日报网络中心反映。
我要留言: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排行榜
您对“不孝顺父母不能当领导干部,在职的不能提拔重用”这一规定有何看法?
这一规定好!是对道德精神的弘扬。孝顺属于官员的个人私域,这一规定有待商榷。这一规定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执行起来有难度也没有明确的标准来衡量。
镜像: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红军会宁会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