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69军军长刘森新五军副军长邢

  何微先生的圣名盛绩,早已得之于目、闻之于耳、感之于心、融之于魂。今日重温,编者心潮逐浪,话语井喷,出之于肺腑,聚之于笔端,奉献如下感言:  先生虽然遐升于上世纪之末,然而离世未离身影、未离精神。今天我们纪念先生,源于对先生崇敬仰爱的浓浓情感但又不囿于情感的表肤层面,切入点在于先生的人品、素质、业绩与精神,无论哪一方面均有扛之极沉的价值。细而言之,在先生的灵魂里,几乎可以析离出当今社会极缺而又急需的闪光之金,更可析离出新闻媒体人必备而当今又部分丢失的高层次素质:先生有着难得的人生磨炼、坚强意志与不凡毅力,面对任何艰难险阻不曾辍步、不曾弯腰、不曾趴下;先生作为新闻媒体人对于客观公正原则始终秉持,敢说真话、能说真话、也善于巧说真话;先生有着对事业、职业、专业的执着追求、严谨态度与奉献精神,不仅留下了诸多顶级新闻作品、新闻理论着述等等丰硕成果,也留下令人崇敬的人格魅力;先生有着开阔的思维、前瞻的目光、创新的精神,创建了有特色的新闻院系、研究机构、学术刊物,有的还是全国首秀。新闻界“北甘、南王、西北何”的说法流传广泛,何微先生被公认为我国新闻教育鼎力之势的三足之一,他在新闻界的崇高地位实至名归。站在新闻媒体人面前与留在大家心目中的,是执戈者的何微,领导者的何微,管理者的何微,教育者的何微,新闻从业者的何微……何微是多面的,本刊展示的是何微的多面。  “互动四方”栏目特为先生专辟一档。容量仅十五万字的本刊,欣然接纳了洒洒脱脱近七万五千言,礼让出了近三十多个版面,三分天下,其逾一焉!这在本刊乃至全国期刊,可谓破天荒的一次甚至首次。本刊如此者何也?缘于:大凡从政者、管理者、就学者、执教者、研究者、甚至三教九流者尤其新闻人、新闻教育者,均可从先生身上“各取所需”地汲取适合自己的琼浆玉液。对此,这个“天荒”不能不破也不宜小破!  郁郁乎,巍巍乎,三秦大地,孕才养英。先生及其荫恩的众多门生、部下,包括为本栏奉献笔墨的作者,有的生于斯、长于斯、执业于斯,有的或就学于斯、或钟情于斯,其中尤其是此次栏目内容的策划者、操盘手、重磅之作的捉刀人、先生的嫡传弟子刘荣庆老先生,还是本刊的有力支持者。对于三秦大地滋养的这笔宝贵新闻文化遗产,生于斯、长于斯的本刊敞开了大门拥之抱之顺理成章,否则舍我其谁?“以创新为办刊定位、以求新为选稿标准”的本刊,能于传统中、于往昔中,搜索出依然的新,于万绿丛中能拎出哪怕一点的红。何况,何微先生的精气神中蕴含着那么丰厚的新!  何微,初名何畏,笔名米若、石冷。他日生于山西祁县一个中医家庭。幼年聪颖好学,在故乡读书时就有人称他“祁县小才子”。初中未读完就他考取了师范学校,中途又弃学去祁县建安村小学任教师、校长。由于性喜文学,渴求知识,又有家学渊源,读过“四书”“五经”和家藏的《时务报》《晨报》《京报》及中外名着,受先贤思想精神的影响,渴望更为热烈、更有价值的生活,遂于1937年2月投笔从戎,参加了由共产党人薄一波组织领导的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简称“牺盟会”),并成为其新军军士二团“抗日决死队”的爱国军人。  当时新军内部国共双方围绕抗日问题争论异常激烈。太原沦陷后,该部转移至临汾地区。在临汾,他亲耳聆听了周恩来关于《目前抗战危机与坚持华北抗战的任务》的报告,非常赞同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接受了该军政治部主任李力果(陕甘宁边区民主人士李鼎铭先生长子)的委任,孤身一人为该军编写油印小报--《广播台》,传播抗战信息,对新军的抗日决心产生了积极影响。  1938年10月,何微从一位中学时的同学高敏(时任“抗大”政治部教员)那里知道了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的情况,决定去“抗大”深造。遂谎称“回家探亲”,瞒过阎锡山属下的新军二团团长,拿到一张回乡“通行证”,闯越层层关卡,只身步行过黄河,到了延安,进入“抗大”学习。在“抗大”学习期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9年“抗大”毕业时,组织原拟派何微去平顺县任县长,在征求他的意见时,他向组织表示,更希望去抗日前线做记者。组织上考虑到他的文化基础、志趣、特长后,同意派他去《黄河日报》做编辑,与着名作家赵树理、白浪(后改名白介夫,解放后曾任北京市副市长)、王春(解放后任《工人日报》总编辑)一起经营该报。从此,何微正式与新闻结缘,终生不逾。六十余年,他一直在新闻园地辛勤耕耘,由一名战地记者逐步成长为从事新闻实务的“记者头子”及新闻教育、新闻科学研究的名学者。其硕果累累,谱写了光辉的新闻人生。  抗日前线浴血奋斗的战地记者(1939年-1945年)  1940年,何微奉调到“太南”《人民报》任记者兼《光明》杂志(32开本,发往“国统区”)编委。当年8月至12月,他以记者身份多次深入前沿阵地,参加并采访报道“百团大战”。“百团大战”的主要任务是在敌后破击正太、同浦等铁路,牵制日军对正面战场的进攻。8月20日太行破击战开始,他随八路军潞城独立营参加了破击日寇为掠夺矿产资源而专修的白(圭)晋(城)铁路之黄碾至马厂段军事行动。经过激烈战斗,独立营将日军压缩在碉堡里,苏营长一面指挥战士封锁敌人碉堡出入口,向碉堡高处枪眼射击,一面组织民兵、民工奔向铁路,挖路基、拆铁轨,成功完成了破击任务。何微在这次破击战中既是战斗员又是采访员。9月4日的第二次破击战斗,他仍跟随着独立营行动。在这两次破击战斗中,他根据亲身经历,先后采写了十多篇真实感人的战地报道。  1940年12月,八路军总部警卫二团去洛阳执行重要任务,太岳区党委书记聂真派何微随同采访。因途中要经过国民党友军阵地,为免于发生磨擦,朱德总司令给两友军军长写了两封亲笔信,让何微以八路军总部联络副官的身份带着,沿途相机交涉使用。但在他们从平顺县虹梯关出发经晋城到河南博爱县玄关庙住下观察敌情后,准备于12月20日晚穿越日军长坪封锁线时,由于日军在高处据险设防,我军只能从断崖边的狭窄小道通过时,突遭日军猛列攻击,子弹密集射来,走在队伍前面的司号员倒下了,接着一排“六O”炮弹落下,何微腿上被炸开了一道两寸多长的口子,滚落崖下,鲜血直流。但在他艰难寻路时,发现一位被炸倒地、伤势严重的人向他求救。一问才知对方是国民党新五军军械处派去洛阳办事的军人。这名军人脚部重伤,请求何微给他一枪,以免被日军俘虏。何微劝他坚持住,并搀扶起他,一跳一跳地前行。走了约半个小时,前面有人高声喝问:“哪部分的?”何微答:“九江”。问者高兴地说:“你是何参谋吗?连长派我们找你来了。”就这样他把那个伤员交给战友背上,一同归队,最终完成任务。  1941年3月,何微调任新华社晋豫分社社长,兼《太南导报》社长,9月任《晋豫日报》社长。1942年3月,新华社太岳分社成立,何微任该社军事记者。1943年春奉调到太岳区党委工作,任太岳区文委书记兼新华社太岳分社副社长、总编辑。1944年初,何微被任命为《新华日报》(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周恩来根据第二次国共合作协议在重庆创办的面向全国发行的大型抗战报刊)太岳版通采部部长。这期间他多次随军战地采访,多次穿行于战火硝烟之中,写出了百余篇感人的战场报道。  1945年1月,太岳区党委决定在沁水县郑庄召开群英会和太岳区参议会。事前新华社太岳分社与《新华日报》太岳版组织了一个记者团,分头深入军民,发现和采访英雄模范事迹。何微于1944年秋冬两次深入安泽县上治村采访了山村医生李克让的模范事迹。1945年1月会前,他又再次赶到该村,拿着他写的初稿交李克让补充修改。由于他采访深入,材料翔实,写作精心,把李克让的感人事迹和崇高思想境界活灵活现地展示给读者,在《新华日报》太岳版1月25日以《模范中医李克让》为题发表后,引起读者广泛好评和共鸣,新华社又将此文向解放区各报发了通稿。3月17日新华社为此发了表扬通报,并要求各地分社记者、通讯员认真学习,改进工作。此稿也即将由现在的新华社在《中国名记者》一书中作为何微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代表作收录。  作为记者,何微不仅作风扎实,新闻报道“优质高产”,而且留心全局的动态与发展,善于思考,从整个战局和党的政策高度把握新闻工作的方向和重心。因此,组织上常常把一些特殊任务交给他。如1940年一位记者写了一篇驻守河南淇县新五军士兵劫财扰民的消息,引起该军领导层的强烈不满。该军当时的抗日态度较为积极,对我军的态度也较为友好。为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大局,组织上决定派何微以中国青年记者协会太南分会负责人的身份,前往南阳新五军军部采访和核查处理。由于他平时对太岳地区各种抗日力量的抗战态度及其微妙复杂的相互关系有深入了解和正确认识与把握,所以接受任务后,他化装成乡村教师,孤身前往,一天徒步行走140里,到达该军军部。说明来意后,该军军长孙殿英(土匪出身,史称“东陵大盗”)派其副军长邢肇荣接见何微说:“新五军好也罢,坏也罢;打日本也罢,不打日本也罢,共产党的报纸都不要报道评说。如果你们说新五军好,蒋介石就认为我们投靠共产党,那几十万法币的军饷就不给了。没有这笔钱,我们日子不好过;如果说我们坏,又会引起新五军对共产党的不满,甚至引起双方冲突,影响士兵抗日情绪。”何微对此表示理解,给予慰问,并要求其约束部下,勿再扰民。邢肇荣把交谈情况向孙殿英报告后,孙殿英第二天下午便亲自接见何微,对何微说:“有人说新五军不抗日,那是胡说。明天让他们领你到阵地上看看,就清楚了。我们虽然是老蒋的军队,但抗日是民族大义,我们不含糊。”第三天邢肇荣副军长果然陪何微到阵地参观,见其士兵抗日情绪高昂,前沿确实与日军对峙,何微也对此适时给予赞扬。下午,何微又就抗日话题与邢肇荣谈了两次,谈的融洽深入。第四天何微要启程返回,邢肇荣送给他一匹马,又派两名副官护送。三人骑马跑到了安阳,何微在一个小饭馆请两位副官吃了午饭,饭后他俩又送何微一程说:“前面就是八路军的防区,你可以安全地回去了!”何嘱二位向军长致谢后告别。何微这次新五军之行,不是简单地摆平了我军同友军的偶发事件,而是具体深入地做了统战工作,进一步密切了两军关系,凝聚了抗日力量。
第一页1&&&&
我有话要说……
欢迎,&&&已有0条评论国民革命军第63军来龙去脉_突袭网-提供留学,移民,理财,培训,美容,整形,高考,外汇,印刷,健康,建材等信息
国民革命军第63军来龙去脉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2:57:21
第六十三军&由吉林退至热河的吉林省抗日义勇军改编而成。1932年冯占海率吉林抗日义勇军于12月退至热河开鲁。时冯部辖12个旅:
第—旅旅长王锡山,
第二旅旅长赵维斌,
第三旅旅长宫长海,
第四旅旅长姚秉乾,
第五旅旅长齐凤鸣,
第六旅旅长冯占一,
第七旅旅长郭玉昆,
第八旅旅长韩占德,
第九旅旅长刘万辉,
第十旅旅长冯占武,
第十一旅旅长孙鹤喜,
第十二旅旅长鹄风林。
&&& 1933年1月张学良曾将该部编为第四军团,以冯占海为总指挥,邓如柏为参谋长.&2月改编成第六十三军,全部兵力编为第九十一师,以冯占海为军长,宫长海为副军长;冯占海兼任第九十一师师长,邓如柏兼任副师长,张治邦为参谋长。师辖第二七一旅,宫长海兼旅长;第二七二旅,旅长姚秉乾;第二七三旅,旅长赵维斌;补充旅,旅长王锡山.&&
&& &热河失守后,该军退至察哈尔,同抗日同盟军合作,7月又调至河北蔚县整编。&&&日军事委员会决定取消该军番号,保留第九十—师,仍以冯占海为师长,隶属第五十三军,时该师辖王锡山、赵文质、赵维斌3个旅。&&&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21日东北边防司令部代副司令兼吉林省代主席熙洽叛国投日,吉林省边防军长官公署卫队团团长冯占海不甘投敌,率所部通电抗日。10月中旬,吉林省代省主席诚允任命冯占海为吉林省警备司令,部队改编为吉林警备军。不久卫队团在阿城扩编为旅(旅长冯占海,副旅长邓乃柏,参谋长张纯玺)。1932年1月,该部驻军拉林仓,遭日军围攻,部队与日军展开激烈巷战后突围。2月,东北绿林武装宫长海、姚秉乾二部投入冯占海所部,各编为一旅,称为宫旅、姚旅,冯占海原辖部队称为基本旅,部队合编后共5000余人。整编完成后,该部即开赴哈尔滨参加哈尔滨保卫战,改编为吉林边防军。
司令冯占海,参谋长邓乃柏
第1旅,旅长冯占海
第2旅,旅长王锡山
第3旅,旅长宫长海
第4旅,旅长姚秉乾
第1支队,支队长杨树森
第2支队,支队长杨树藩
不久吉林边防军统一编入吉林自卫军,共2万余人。哈尔滨失守后,该部改称吉林救国军,转战哈东,与敌反复周旋血战。4月,该部据守的依兰县被日军攻陷,部队转至勃利。5月,该部在宾县改编为吉林抗日义勇军,将所辖5万余人改编为12个旅、4个支队,另3个团。序列如下:
总指挥冯占海,参谋长李文光
第1旅,旅长王锡山
第2旅,旅长赵维斌
第3旅,旅长宫长海
第4旅,旅长姚秉乾
第5旅,旅长孙鹤喜(一说齐凤鸣)
第6旅,旅长刘万辉(一说冯占一)
第7旅,旅长郜凤林(一说郭玉昆)
第8旅,旅长杨质斌(一说韩占德)
第9旅,旅长孙登山(一说刘万辉)
第10旅,旅长齐凤鸣(一说冯占武)
第11旅,旅长冯占一(一说孙鹤喜)
第12旅,旅长冯英忱(一说郜凤林)
第1支队,支队长邓乃柏
第2支队,支队长李树棠
第3支队,支队长李辅臣
第4支队,支队长龙剑侠
独立团,团长王化久
骑兵团,团长冯雨田
炮兵团,团长魁恩
特种营,营长冯殿儒
1932年秋,冯占海率所部在与友军联合攻打吉林和长春失败,日军视该部为大患,出动重兵围剿。此时部队已扩充为22个旅、4个支队,但粮弹无着,处境日益困难。经商议,决定西去热河。12月,该部经过近80天时间,沿途作战,行程3000余华里,进抵热河省境开鲁。是月底,该部在蒙古大庙夜袭日军阿部联队,予敌以重创。1933年1月,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63军,隶属第6军团,序列如下:
第63军,军长冯占海,副军长邓乃柏、宫长海,参谋长阎明志
第91师,师长冯占海,副师长邓乃柏,参谋长张治邦
第271旅,旅长宫长海
第272旅,旅长姚秉乾
第273旅,旅长赵维斌
补充旅,旅长王锡山
原各旅旅长和支队长冯占一、齐凤鸣、郭玉昆、韩占德、刘万辉、冯占武、孙贺喜等人分任各团团长。各旅均为三团制。军部直辖特务营、工兵营、辎重营、通讯营、骑兵营,参谋处、副官处、秘书处、军需处、军法处、军械处、军医处、兽医处及修械所、汽车队等。该军编成后参加热河抗战,先后在开鲁、赤峰与敌奋战。热河失守后,该军退至察东,继续与敌缠斗。5月,冯玉祥成立抗日同盟军,63军宣布改编为抗日同盟军第4路军。6月中旬,因粮饷为中央断绝,为保存部队,冯占海率63军转进至河北怀来、新保安地区。何应钦此时以纯洁部队成分为名,迫使63军绿林出身的将领宫长海、姚秉乾离军,否则即停发粮饷,冯占海不得已让宫、姚二人离队。宫长海在“七七事变”后组织游击队在平西地区抗日,但所部军纪欠佳,与当地武装屡次冲突,1938年春在冲突中遇害。姚秉乾离军后不久病故于北平(一说因抗命于1933年4月为冯占海处决,此说似不确)。
7月,63军调至蔚县整编,序列如下:
第63军,军长冯占海,副军长邓乃柏、涂思宗,参谋长阎明志
第91师,师长冯占海,副师长严宽,参谋长严武
第271旅,旅长王锡山
第541团,团长王化久
第542团,团长魁恩
第272旅,旅长赵文质
第543团,团长崔福昌
第544团,团长姜明文
第273旅,旅长赵维斌
第545团,团长李树棠
第546团,团长范广禄
骑兵团,团长冯雨田
骑兵营,营长冯阁臣
炮兵营,营长贾奉山
工兵营,营长李书琴
辎重营,营长张奇峰
副军长涂思宗、副师长严宽等均为中央嫡系将领。部队整编后,奉命至晋冀边区剿匪,收编了邢玉畴部为新编第1师,师长邢玉畴,隶属63军。但邢玉畴为人贪残,进而觊觎军长之职。是年11月,冯占海以贪污军饷之罪,将邢玉畴拿办,部队缩编为一团,以李树棠为团长。邢玉畴逃跑被抓获,12月被冯占海秘密处决。1934年3月,63军调驻高邑,大力练兵。1936年4月,冯占海为应对中央军嫡系的渗透,以兵额不足为由,报请军事委员会取消了第63军番号。91师转隶第53军。
91师在抗战爆发后,参加永定河之战,牺牲惨重,阵亡官兵达6000余人,副师长庞泰峰亦于此役牺牲。其后91师奉命于10月在尉氏县缩编为二旅,由甲种师变为乙种师,全师1.3万余人,序列如下:
第91师,师长冯占海,副师长邓乃柏,参谋长阎明志
第271旅,旅长王锡山
第541团,团长王化久
第542团,团长魁恩
第273旅,旅长赵维斌
第545团,团长李树棠
第546团,团长范广禄
炮兵营、工兵营、辎重营、警卫营
尉氏缩编后,91师调驻开封。546团奉命围剿宛西地方武装别廷芳部失利,团长范广禄为汤恩伯处决,冯虽痛心,然无可奈何。1938年4月,91师援皖,驻于沈丘地区,此时部队因屡受排挤,士气低落,官兵违犯军纪现象增多,冯占海严责之下,引起部下不满,副师长邓乃柏、参谋长阎明志相继离去,嫡系将领王毓文接任副师长,张纯玺接任参谋长。8月,91师转隶85军参加武汉会战。10月,与日军本间师团血战甘木关,271旅旅长王锡山在战斗中殉国,全师伤亡近万名官兵,此战获第九战区通令嘉奖。冯占海于战后离军,王毓文继任师长。91师余部被一分为三,一部仍留91师,一部补入23师,一部补入4师,逐渐演变为中央嫡系部队。273旅旅长赵维斌调任少将高参,不久因遭人诬陷自戕。1940年,91师参加枣宜会战,战后改隶新2军。
日,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近日,在高邑贴吧中,一篇《花园村将军陵园》的帖子引起众网友关注。记者探访发现,“将军坟”正重建保护。
  网帖称高邑有座“将军坟”
  近日,一位网友在高邑贴吧中发帖称,“七十多年前的高邑花园村,驻扎着一支英勇的抗日队伍,他就是抗日名将冯占海将军的国民党第63军。”
  该网友称,村里老人说此军曾在高邑县北的北沙河阻击日伪军。当时的高邑周边各县都是国民党第63军的防区,战争中牺牲的官兵们就葬于花园村村南,乡亲们都称之为“将军坟”。
  村里老人称确有此事
  昨日,记者来到高邑县花园村。在提及“将军坟”时,年纪略小的村民几乎都不知道,而一些年纪稍大的村民都称知道此事。
  “那是冯占海将军给部下修的墓地,就在村东南角,里面有一个特别大的坟堆,还有一些小坟堆。”虽然已经75岁,但花园村的郭占军老人对“将军坟”的印象依旧清晰。
  “当时,花园村谁不知道'将军坟’啊。”66岁的村民李秀荣告诉记者,当时她没嫁到花园村前就听说花园村有一座“将军坟”。但随着墓地逐渐被毁,人们也渐渐忘却此事,而当时村里还有专人看护。
  “将军坟”大名叫“忠魂公墓”
  经过村民指领,记者找到了曾经看守墓地村民的后人郭副海。“印象里,我爷爷、父亲都看护过'将军坟’。”郭副海说,原来村东南只有他家和南侧的'将军坟’,“后来村里盖房子,坟地和墓碑都慢慢没了。”
  郭副海回忆说,他小时候听长辈说,原国民党63军军长冯占海将军修“将军坟”,大名叫“忠魂公墓”,也是为了纪念在东北抗日阵亡的将士。当时墓地大概有4~5亩,并由他的曾祖父、祖父看护。“当时,那里面有3座大坟。”郭副海说,他印象中还有刻着阵亡将士名字的石碑,一些个头略小的坟前都立着一块刻着名字的小石碑。
  有关部门正在重修公墓
  “'忠魂公墓’的事,县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和民政局曾派专人调查过。”负责协调调查此事的高邑县政协主席陈金锁说,1941年日寇占领高邑后,毁坏了“忠魂公墓”。解放后,随着花园村的发展,公墓原址建起了民房,只剩下刻有原国民党63军将士姓名的墓碑和小石碑两块。
  在高邑县政协工作人员带领下,记者在花园村村委会院内见到了“将军坟”中的一块墓碑,上面刻着“陆军第三十六军”111位积劳病故将士的名字,最高级别的将领是一名少将。高邑县政协副主席王惠武向记者透露,在距离原“忠魂公墓”西侧近100米的地方,现在正在修建一座直径达30米,呈16边形的新“忠魂公墓”。“新的墓亭修好后,我们将把保存的墓碑陈列出来。”
冯占海1921年陆军二十七师一零八上尉副官,后晋中校承启官、上校长,“九一八”事变后,举兵讨逆,收编绿林及民众抗日武装,日,得知于琛澄伪军犯哈,毅然率队迎敌,会同李杜等粉碎伪军参哈尔滨的进犯,吉林自卫军成立后,被推为副总令兼左路总指挥,哈尔滨失守后,率部往方正一带。其间,曾组织队伍反攻,歼敌数千人,兵进哈尔滨外围,后撤离方正,转入下江同年4月,吉林自卫军组织反攻,率军进入哈尔滨香坊一带,日军偷袭依兰,使自卫军前后方联系中断,他当即率军南下。后来队伍壮大,发展了万余人,改称吉林救国军,自任总司令,向伪吉林省城吉林市发起了反攻。因孤军作战,反援不济,攻城不果转入热河参加热河保卫战。热河沦陷后,冯部进关,改编成九十一师,隶属万福麟的五十三军。“七七”事变后,九十一师在永定河南岸固守城与日军激战,全师伤亡惨重。1938年7月,九十一师划为汤恩伯的三十一集团军,在武汉会战中,官兵浴血厮杀,伤亡殆半,后痛惜部队减员,更因汤恩伯飞扬跋扈,岐视旁系而心灰意冷,于是率亲信副官二人出走,潜入广西、香港等地,以经商为业脱离了军旅。全国解放后,受周恩来之请返回吉林省任省体委主任。
老兵韩声涛回忆:将军不堪中央军排挤下海经商
[1]有一天我在昆明的一条大街上散步,无意间看见一家大旅馆的门匾上有“冯占海题”几个大字,十分醒目。我心头一惊,停下来仔细观看。字迹我越看越眼熟,很像第91师冯占海师长的手书。我急忙进去打听,一进门就看见冯占海将军的副官坐在柜台旁。他也马上认出了我。原来这家旅馆竟是老师长冯占海开的。他乡遇故知,分外惊喜。我立即随他上楼见冯占海将军。一见到冯占海将军,我即立正敬礼,大声说:“报告师长,第91师273旅第3营营长韩声涛前来候命。”冯占海将军哈哈大笑。我们武汉会战后一别,竟已7年。冯占海将军当时才46岁,看上去已略显苍老。他兴奋地打量着我,拍着我的肩膀说:“你真是越长越精神了。你现在成了中央军的人了。咋到昆明来了?”“在黑林铺美军参谋学校学习,”我回答。“学习好,学习美国军事好。从当兵时你就爱学习。”他说。
我们一起喝酒吃肉,开怀畅谈。席间我问:“师长,您怎么把我们丢下不管了?搞得弟兄们七零八落的。能一直跟着您打日本鬼子该多好啊。” 冯占海将军叹了一口气,说: “你以为我愿意经商?我是军人,我怎么会不想继续带兵打仗。当年我带部队在东北跟日本人拼杀并从东北一直打过来,就是想一直带兵打到把小日本赶出咱中国为止。可人家叫你干不下去啊。哪儿危险把你往哪儿派,这咱不怕,咱就是打鬼子的,可危急时候没有增援,打完仗不给补充又很少休整,一再缩编,看着你拼垮。我从东北带出来的可是两万多人马啊!是跟日本关东军拼出来的人马啊!我对不住跟着我的弟兄们那!最后把你的部队收过去,把你架空,给你个虚职,叫你带不成兵,打不成仗,还有什么意思。明摆着歧视你,明摆着不公平,因为你不是他中央军的人嘛。”我说:“师长说得很对,在中央军打仗和有急事时总想到我,可升官时就没我的份了。从东北抗日到现在已14年了,前7年在91师受到师长您的重用,论功行赏,我从战士逐级升到营长;后7年我在中央军硬仗可一点儿也没少打,但只升了个副团长,还升得晚,还是把我看成东北军的人那。” 冯占海将军微微一笑:“你也算尝到滋味了!” 谈到战死的王锡山旅长和不幸自杀的赵维斌旅长,我们不胜唏嘘。我问:“师长,有什么我可以效劳的?”“不用,你当副团长经济不宽余,这我知道。”他回答说。此后不久,在美军参谋学校的学习结束,我就离开昆明回贵阳团部了。
1938年武汉会战后冯占海将军辞去第91师师长职务,带着副官离开部队。先到了桂林,当时的广西省主席黄旭初对他颇为同情,发给其护照以暂居香港。1939年冯占海将军被任命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中将参议。后来冯占海将军从香港转到昆明经营商业,先后兴办同兴汽车商行和同义大旅社,直到日本投降。
1946年秋,冯占海将军将全家迁往北平,继续经商。大约在1947年,我在东北锦州最后一次见到抗日大英雄冯占海将军。当时我是第13军教育团团长,团部在锦西。那天我到锦州市市长处商量招兵事宜,竟在那里见到了冯占海将军,他是市长的座上客。1950年冯占海将军被选为北京市西城区人民代表会议特邀代表。同年他经龙云(原国民政府云南省主席,抗战胜利后拥共反蒋,49年后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57年被打成右派)等介绍加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1955年周恩来任命冯占海将军为吉林省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冯占海将军回到吉林省。1962年冯占海将军患了癌症,他瞒着家人为自己买了一个骨灰盒,并留下遗嘱:将我的骨灰埋在北大山(在吉林市)我的抗日发起地。日,一代抗日名将冯占海病逝于长春,终年64岁。
国民革命军第91师抗日烈士
王锡山& 旅长 辽宁凤城人,1902年生。东北陆军讲武堂第八期毕业 万家岭战役中牺牲
庞泰峰 上校副官长 91师师部 1937年9月血战固安后,白沟镇、北拒马河右岸一线阵地牺牲
马景芳 中校团附 91师272旅第544团 1937年9月固安县城战死
桑振宇 少校营长 29军91师273团3营 1944年12月黔南独山县率部向敌进攻,将敌击退。师主力乃于卡浦、摆卡之线占领阵地。桑营长阵亡成仁
戴雨川 营长 91师272旅第544团第1营 1937年9月固安县城战死
刘庆雨 连长 91师272旅第544团骑兵连。1937年9月血战固安后,白沟镇、北拒马河右岸一线阵地牺牲
第91师永定河作战
1937年9月冯占海第91师参加的永定河地区作战属保定会战。当时冯占海第91师奉命担任固安县城及其以北永定河沿岸的河津至东西杨村一线阵地的防守。该河段属永定河中游,水流浅缓,是日军强渡永定河的重点河段。冯占海第91师的当面之敌是日军精锐土肥原师团。在那场与气势汹汹的强敌正面交火的硬仗中,冯占海第91师做出了巨大的牺牲,死伤6000余人。当时我是冯占海第91师第273旅第545团第1营第1连连长。我奉命率第1连坚守固安县城北门。长官给我的命令是:“死守北门,与固安城共存亡。”我连140多位弟兄壮烈战死在固安城。固安之战后,冯占海第91师退守白沟镇、北拒马河右岸一线阵地,继续抗敌。保定陷落后冯占海第91师又受命断后掩护各友邻部队撤退。保定会战(又称涿州保定会战,涿县古称涿州)是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在平汉线(北平—汉口)北段组织的一次会战。1937年9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组织10余万国军,以保定为中心,同主攻平汉线的配有大量飞机大炮坦克的日军华北方面军的3个多精锐师团(均为战力和兵力最盛时的师团)展开了激烈顽强的战斗。当时日军企图通过决战迅速歼灭部署在河北省涿县、保定地区的中国军队。国军当时的兵力部署为:以孙连仲第26路军、万福麟第53军(附冯占海第91师)等部为第一线防御部队,防守房山、周口店、琉璃河、码头镇、固安、永清一线,保卫保定前哨涿县;以关麟征第52军、曾万钟第3军等部为第二线防御部队,防守安新、漕河、满城一线,保卫保定城。国军将士以劣势装备在涿县、保定地区与日军精锐展开惨烈拼杀,其中孙连仲第26路军、关麟征第52军和冯占海第91师伤亡尤甚。保定会战历时10余日,最终以9月24日保定陷落而告失败,国军共伤亡3万余人。随后因指挥失控,出现了国军一路溃退的局面。保定会战国军虽然战败,但嚣张的日军也付出了代价。日军自称:涿州保定会战为双方在平汉线上的第一次会战,战况激烈,日军参战兵力为88500人,战死1448人,重伤4000人(日本《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气势汹汹的日军企图歼灭涿县保定地区中国军队的计划未能实现。& & 想到二战太平洋战争美日开战半年间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后勤保障能力强的美军被日军打得节节败退、丧师失地、缴械投降(在菲律宾,近8万美菲联军向日军投降);想到苏德开战半年内同样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后勤保障能力强的苏军被德军打得大败而逃、丧失大片领土并发生数次数以十万计的苏军投降、被俘(例如基辅战役中,在兵力兵器方面苏军占优势的情况下,苏联兵力最强大的西南方面军竟被德军全歼,其中60余万人成了德军的俘虏);再想想保定会战中与火力机动力强大的日军精锐搏杀的国军的相差极为悬殊的装备、训练及后勤补给;想想国军不占绝对优势的兵力(战况紧急时作战指挥官、第2集团军总司令刘峙将军急电南京军事委员会请求火速增派援军,却因国军大部主力当时正在淞沪战场与日军鏖战而无兵可派;保定会战可谓中国抗战中兵力最悬殊的一次会战,敌方为日军精锐,而我敌兵力对比不到二比一);想想开战后国军甚至没有统一协调的指挥(参战部队中有中央军、原西北军、东北军等,各派系各自为战,形成不了协同作战机制,与强敌作战失利后,多为保全实力,不服从命令而撤退);想想国军以劣势装备在以平原为主、几乎无险可守的地区与日军强大的机械化部队作战。对保定会战国军的战败溃退,国人难道不能给予谅解和宽容吗?那些在保定会战中浴血抗击强敌的国军将士们永远值得国人敬仰和怀念。庞泰峰 (?—1937) ,抗日战争中任原国民党陆军91师22旅少将副旅长。忻口、太原会战中奉令于河北宁晋阻敌,日与敌肉搏时负伤自戕殉国。
抗战老兵追忆万家岭大捷:91师仅剩不足2000人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91师是1933年1月在热河省(今分属河北、辽宁和内蒙古)开鲁由冯占海吉林抗日救国军编成的。编成时为第63军第91师,辖4旅12团,共2万余人,冯占海任第63军中将军长兼第91师师长(3年后第63军番号取消)。九一八事变后,时任东北边防军驻吉林副司令长官公署(东北军元老张作相时任东北边防军副司令长官兼吉林省主席)卫队团团长的冯占海即于9月下旬通电起兵抗日,从而揭开了吉林省武装抗日的序幕(当时我是卫队团军士队学员)。冯占海率部转战于吉林、黑龙江省,奋勇杀敌,部队迅速发展壮大,改称吉林抗日救国军。冯占海部在东北各路抗日义勇军中名声很大,时有“马占山,冯占海,一马占山,二马占海,山海关外,排山倒海”之说。武汉会战前,第91师先后参加了热河抗战、察哈尔抗战、河北永定河地区抗战、豫北抗战、山西太行山抗战和豫皖对日游击作战。-sse NEWSADSTART SSE->-sse NEWSADEND SSE->
&&&&1938年秋,冯占海第91师奉命参加武汉会战。当时第91师辖2旅4团,副师长是王毓文少将,师参谋长是张纯玺少将,第271旅旅长是王锡山少将,第273旅旅长是赵维斌少将,刚参战时我是赵维斌旅的连长。记得当时部队由河南确山乘火车开往江西。在江西高安县休息了几天后,即经南昌开到前线投入战斗。
&&&&武汉会战是中国抗战史上规模最大的会战。1938年6月至10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蔣介石亲自坐镇武汉指挥110万国军同大举进攻的35万日军(配有飞机500多架,军舰120多艘)展开激战。战场在武汉外围沿长江两岸展开,遍及安徽、河南、江西、湖北4省广大地区。当时蔣介石在中央广播电台发表讲话:“中国人民和政府已被日本侵略者欺侮压迫到最后限度,中国军队为了民族之生存,决心在武汉地区与日军决一死战。” 当时日皇裕仁的命令是:“此次大战所期待的是使蒋政权降为地方政权。” 中国军队浴血奋战,以40万余人的伤亡,毙伤日军14万余人。10月下旬中国军队撤离武汉。武汉会战达到了中国政府预定的“守武汉而不战于武汉”、消耗日军有生力量的目的。&
&&&&武汉会战是中国抗战最重要的转折点。其重大意义在于:阻止了日军的猖狂攻势,消耗了日军的实力,彻底粉碎了日本在数月内灭亡中国(转而进攻苏联和南洋)的企图;为将中国东南部和中部的大量人员、工业设备、战略物质转移至西南大后方争取了宝贵的时间,为以后的长期抗战奠定了十分重要的基础;使中国抗战由全面抗战初期的被动防御阶段,转入与日相持阶段。
&&&&当时第91师在江西九江以南的德安西、修水河北岸之间抗击日寇,归第九战区第一兵团总司令薛岳指挥(第91师本隶属部署在阳新一带的王仲廉第85军,按照统帅部《武汉会战作战方针及指导要领》的兵力部署,第91师时属薛岳总司令亲自指挥的部署于瑞(昌)武(宁)路方面的部队)。薛岳将军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出身,曾任孙中山警卫团第一营营长。他曾于危难中率兵冒死掩护孙夫人宋庆龄脱险,深得孙中山嘉许。北伐时他任第1军第1师师长,多次受到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的通电表扬。淞沪会战中他任第19集团军总司令。武汉会战前他任第一战区前敌总指挥。
&&&&武汉会战期间薛岳将军负责指挥南浔线(江西南昌至九江铁路沿线)作战。该作战史称南浔会战,又称赣北战役,当时他指挥德(安)星(子)、南浔、瑞武路三方面兵力。赣北战役是武汉会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赣北是武汉会战的防御重点),其作战目的一是保卫南昌,以防止日军由南昌西趋长沙,截断粤汉路,对武汉形成大包围,二是攻击沿瑞武路、瑞通(山)路西进的日军,以牵制其对武汉的进攻。
&&&&第91师先是驰援在瑞武路小坳地区与日军第27师团(师团长本间雅晴中将)激战的国军黄维第18军等部,接着参加在德安万家岭地区对日军第106师团(师团长松浦淳六郎中将)及101师团(师团长伊东政喜中将)一部的围歼战。
&&&&该围歼战史称南浔大捷、德安大捷,又称万家岭大捷,是中国抗战中的著名战役和经典战例之一。是役国军毙敌万余人,几歼敌一个整师团(师团长松浦淳六郎已持枪,几被生擒),对全面抗战初期嚣张的日军不啻最沉重之一击,是继台儿庄战役之后又一次振奋全国的重大胜利。当时蒋介石致薛岳各部的嘉奖电曰:“查此次万家岭之役,各军大举反攻,歼敌逾万,足征各级指挥官指导有方,全体将士忠勇奋斗,曷胜嘉慰,…..” 时任武汉卫戍总司令部总司令兼第九战区司令长官的陈诚将军称该战为“保卫大武汉战争中最辉煌之胜利” 该战当时震惊日本朝野,日本东京大本营按照日皇裕仁的指示下达命令:不惜一切代价,尽全力救出淞浦师团。日军华中派遣军司令官畑俊六大将亲自指挥万家岭解围行动,组织了三路增援部队并极为罕见地向万家岭地区空投了200多名联队长(相当于团长)以下军官以图加强突围的组织指挥。武汉会战时任日军第11军司令官的冈村宁次后来在回忆录中承认:“在万家岭,松浦106师团遭受了中国军队覆灭性的打击。”
&&抗日名将薛岳曾回忆当时情况:“敌第101师团既受挫于东西孤岭,第106师团又被阻于马回岭,.…..敌酋(第11军司令官冈村宁次)焦急,乃以9月6日由九江登陆之第27师团发动瑞武路攻击,企图略箬溪、武宁,遮断修水北岸上下游我军联络,以利全般作战。.…..我第18军陷于苦战。至(9月)24日,令第91师、第142师、第60师、预备第6师、第16师,进占坐牌山、乌沙岭、马塞山、火焰坳、风雨岭,及白水街、麒麟峰、九石隘、昆仑山、覆血山之线,与原据阳扶山、甑盖山、老鼠山线瑞武路正面之第141师围歼之;...25日以来,敌向麒麟峰、覆血山猛攻,我奋勇争夺,得失往复,敌铃木联队全被歼灭。” “麒麟峰、覆血山剧战之日,南浔、瑞武间形成甚大之空隙,……敌意由此空隙侵入,可以避开正面攻击之不利,且可解救第27师团之危。故其第106师团裹6日粮,向西轻装疾进,其钻隙冒险之精神固甚可嘉,而其肆无忌惮之气焰尤甚可恶,” “第106师团经闵家铺于(9月)27日先头窜至面前山、竹坊桂,第4军首挫其锋,迄10月2日全部窜至万家岭、哔叽街、老虎尖、石堡山地区,我为包围聚歼之于万家岭地区计,决抽德星、南浔、瑞武三方面兵力之第66军、第4军、第74军、第187师、第139师之1旅,第91师、新编第13师、新编第15师之1旅、第142师,第60师、预备第6师、第19师,断行围击,激战至7日,敌犹作困兽斗,我军愈发扬蹈厉,逐渐缩小包围圈,至10月10日国庆,将此敌完全歼灭,敌酋松浦(第106师团长)仅以身免,遗尸塞谷,山林溪涧间,虏血几洒遍矣。”
&&&&第91师官兵参加万家岭战役的情况从以下史料中可知大概:
&&&&“……又:我出击部了之九一师及一四二师本晚己进至长冈坪、曾家崖,正向小坳附近之敌袭击……。……另一股窜头口、何家山附近,系敌一四五联队。战至艳未,该敌被我傅(立平)、冯(占海)两师各一部击破,亦己陆续向北溃退。我军急进中计毙敌约七、八百,俘获情形待查。……。……占海师分向冯家铺、山坳间断敌归路……。……敌一0六师于俭日窜至何家山、万家岭一带,我四军一部在闵家铺、戴家岭、桥嘴王,大小金山等处向西截击,九一师在何家山南北之线向东截击。敌伤颇重,行动因之迟滞。……文日(12日)敌己攻对康头尖附近,乃急调一四二师,九一师向西增援。……于文日夜令……七四军、一八七师一旅、一三九师一旅、新一三师、六十师、预六师、一四二师、九一师守备墩上郭、长岭、张古山、杨家山、城门山、杨家洼、猪头咀、康家尖、雷家渡线阵地,并对张古山及猪头尖之敌竭力攻击。(摘自日、10月4日、10月15日陈诚致蒋介石密电)”&&
&“(十月六日)奉总司令薛微午坚代电:规定关于我兵团主力,围歼何家山、万家岭一带之敌之计划,并着本部归吴总司令(万家岭战役前敌总指挥、第九集团军总司令吴奇伟,抗日名将)指挥,同时并奉总司令吴鱼未敏代电。规定关于我集团军围攻该敌之部署计划,当即遵照命令要旨下达如下作战命令:
&&&&军队分区:
&&&&右地区队长:九一师中将师长冯占海,九一师、一三九师孙旅。
&&&&中央地区队长:新十三师中将师长刘若弼,新十三师、新十五师之一旅。
&&&&左地区队长:十八军中将副军长陈沛,预六师、六十师、炮一团第六连、炮五团第八连和第十一连。
&&&&机动部队长:一四二师中将师长傅立平,一四二师(欠一旅)。
&&&&炮兵队长:炮兵少将指挥王若卿,炮二团第三营。
&&&&第二线部队长:一八七师中将师长孔可权,一八七师李旅、十九师周旅、一四二师补充团。
&&&&……为适应战局演进之需要,当奉总司令薛准予按照鱼午坚代电要旨,于(七日)十三时重新部署如下:1、冯师长指挥九一师及一八七师李旅、一三九师孙旅固守张古山(含)、杨家山、城门山、亘洼山东端之线,以死力拒止敌人,不得退后一步,于本(七)日十四时起猛烈佯攻当面之敌,牵制敌人于该方面,随七十四军攻击之进展相机将主力转移于左翼杨家山附近为总预备队,准备追击,至李旅现在长岭之守备部队,应于时机许可时,与现在张古山五八师之守备队部互调。……(九日)奉总司令薛命令合围,各师应挑选奋勇队于十九时向指定目标攻击,围歼盘据万家岭、张古山附近之敌,当遵照规定转令九一师、一四二师各选二百名,九一师由杨家山攻其东北无名村及金村东北高地至松树熊。一四二师由乌童岭攻杨家山北端田心之无名村及其东端高地,至松树熊,其余有攻击任务之各部向奋勇队跟进,努力护张战果。我友军各部亦于是夜挑先奋勇队,向指定目标攻击前进。……(十日命令)九一师王旅由张古山西南向张古山、哔叽街进攻,其余及孙旅应固守原阵地。……(十一日命令)九一师应以一团到长岭南端归一八七师孔师长指挥,其余由张古山西南向张古山东北进攻。……仝夜左翼修武公路方面突告紧张,当即令九一师派兵一团星夜开甘木关归一四二师指挥。(摘自二史馆1938年军委会档案万家岭附近之围攻)”
&&&&“日松浦中将率一0六师团全部,及一0一师团之一四九联队,于九月二十八日窜犯我德安西约五十华里之万家岭、墩上郭、张古山、杨家山、梨山、老虎尖、石堡山、凤凰山、头口、何家山等地区,企图断我德安之后。华军南浔线精忠军,早已准备,日军既至,华军即四面围攻,战十二昼夜,尤以十月七八九三昼夜,战斗最烈。华军将士忠勇异常,与日军作殊死战,将日军全部包围,至国庆日辰刻卒将日军全部歼灭,向西北逃去者仅二三百人,日军遗尸遗械,满山满谷,华军现已清扫战场收缴贼械。此役为本线空前恶战,亦为空前胜利。在庆祝双十节庆中,获此最大胜利,赖以点缀国家,更足振奋人心。(摘自日《申报》)”
&&&&万家岭战役振奋全国,震惊日本朝野,打出了国军的威风,展现了国军积极防御、善于捕捉战机、机动灵活、组织严密的作战能力和勇猛顽强、视死如归的战斗精神。参加万家岭战役的国军共15个师(其中2个师各以1个旅参战)、10万余人。这些原分布于德星、南浔、瑞武路方面的部队在参加万家岭战役前大多经旬逾月与日寇激战,兵力与装备损失严重。参战部队为:欧震第4军张德能第59师和陈荣机第90师、俞济时第74军王耀武第51师和冯圣法第58师、叶肇第66军谭邃第159师和华振中第160师、李汉魂第64军孔可权第187师、商震第32军傅立平第142师和李兆瑛第139师之1旅,王仲廉第85军冯占海第91师、王陵基第72军刘若弼新编第13师、黄维第18军陈沛第60师、张再第78军邓国璋新编第15师之1旅、陈安宝第29军吉章简预备第6师和李觉第70军第19师(李觉兼)。参战各师将士在兵团总司令薛岳、前敌总指挥吴奇伟及各参战军师长官的指挥下,协力合围、浴血杀敌,终获大捷,皆功不可没也。
&&&&第91师参加万家岭战役的情况概述如下:
&9月24日,第91师奉令向小坳地区进攻,以截断瑞武路日军第27师团后方联络线,接着在小坳以南的白水街与预备第6师共同向日军第106师团123联队(该敌企图由白水街西进与日军第27师团会合)发动猛攻,歼其一部,将其阻截于白水街以东。与此同时,第142师、第60师和第58师在麒麟峰与日军第27师团一部激战,歼其大部,夺回麒麟峰。在国军的奋勇攻击下,日军第27师团被迫放弃白水街、麒麟峰一带的作战,弃日军第106师团而西去。麒麟峰、白水街两战的胜利,粉碎了日军第106师团与日军第27师团会合的企图,使日军第106师团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为紧接着的在万家岭地区围歼该师团创造了决定性条件,可说是万家岭战役的序幕。当时日军第106师团已深入万家岭地区,薛岳总司令已获军委会和第九战区司令部电准并开始调动部队拟将其围歼。10月2日,薛岳总司令下令对敌断行围击,第91师属包围万家岭地区日军西半面的6个师之一。3日,第90师、第91师从东西联合夹击南田铺,重创日军,并集中炮火轰击日军第106师团司令部所在地,使敌师团司令部亦“面临危险之状态”。在日军第106师团司令部西南边的走马畈,第91师和新编第13师与日军激战,歼灭日军500余人。3日至5日在城门山(西至麒麟峰,东至张古山,是万家岭战役主战场之一),第91师和新编第13师奉前敌总指挥吴奇伟之令布下口袋阵,经反复激战后歼灭日军第101师团149联队1000余人,击毙联队长津田大佐(在城门山阵地上,射击能手第91师机枪连连长余强斌的一挺机枪就使日军伤亡上百名。在射击中,他见一群日军中有一个身穿校官服的军官在那里指点,即瞄准目标以一连串准确的点射击毙5名日军,其中身穿校官服的即为敌149联队长津田大佐)。6日,日军华中派遣军司令官畑俊六大将亲自组织派出的3支救援部队(实力强于被围的日军第106师团及101师团之一部)的前锋已抵达柘林以北地区,形势紧迫,第91师与其他4个师即奉令南下阻击日军。7日,冯占海师长作为右地区队长奉令指挥第91师及第187师李旅、第139师孙旅固守张古山(含)、杨家山、城门山、亘洼山东端之线(前敌总指挥吴奇伟命令以死力拒止敌人,不得退后一步), 9日,薛岳总司令下达合围命令:各师应挑选奋勇队于十九时向指定目标攻击,围歼盘据万家岭、张古山附近之敌。第91师遵令挑选200名奋勇队并由杨家山攻其东北无名村及金村东北高地至松树熊。10日晨,第91师收复杨家山东北无名村。同日,第91师王旅奉令由张古山西南向张古山、哔叽街进攻,其余固守原阵地。11日,第91师奉令以一团到长岭南端,其余由张古山西南向张古山东北进攻。11日夜,左翼修武公路方面突告紧张,第91师即奉令派兵一团星夜开往甘木关抗敌。13日,鉴于预定作战任务总体完成且国军损失严重,加之敌救援重兵跟进到达,又有敌海军第2联合航空队、陆军第3飞行团及坦克部队的配合参战,薛岳总司令向国军各部下达撤出战斗的命令,17日全军撤出战场。万家岭战役从9月25日日军开始进入万家岭地区到10月17日国军总撤退历时22天。
德安万家岭战役异常惨烈,部队伤亡惨重,既是血战,又是苦战。那是我14年抗战中经历的最惨烈、最艰苦、时间最长之战。日寇每进攻一个山头或村庄,先用飞机、重炮来一个面积轰炸,然后步兵接着攻击。日寇完全掌握制空权。敌机欺我缺乏高射火器,超低空飞行(飞机驾驶员我们都能看得清楚),有时甚至擦树梢而过,我地面目标他看得清清楚楚,恣意对我轰炸扫射,真嚣张也!记得有两次多架敌机竟整日向我狂炸,投弹密集,阵地遂成焦土,官兵牺牲惨烈。我们的武器装备差,作战主要靠短兵相接和夜袭。为争夺一个山头、一个村庄,往往反复拼搏,屡失屡得,形成拉锯,阵地上尸体横陈,血迹遍地。很多弟兄被飞机重炮炸死,血肉模糊,惨不忍睹。很多弟兄拉响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很多弟兄在弹药耗尽后赤手与敌搏斗,力战牺牲。我的一个排长打红了眼,浑身是血,就站在那里用机枪向敌扫射,壮烈殉国。我的年轻的勤务兵就在我身边中弹牺牲。官兵绝大多数是北方人,初至江南,水土不服,加之山地蚊虫肆虐,饮用生水,大多生病(痢疾、疟疾、伤寒等等,到后来我全身都肿了),诚所谓“不习水土,必生疾病。” 然药品奇缺,只能硬撑。因战斗激烈,又缺医护人员、医药和担架,很多重伤病员无法得到及时救护医治,其处境之惨,实不忍言,及今思之,心犹惨然。由于后勤补给线遭到日寇轰炸,加之江西省陡增大批部队且赣北的交通已被破坏,后勤供给难以保障。我们经常吃不上饭喝不上水。饭和水一般都是晚上才能送上来,白天时常饿着肚子战斗。有时好不容易饭送上来了,却已发馊,只得勉强下咽。当时的气候是白天闷热流汗,夜晚却山风阵阵,寒气袭人。我们衣衫单薄破旧,雨后更觉潮湿阴冷。而我们面对的日寇,可由飞机以及其掩护的补给线迅速补充兵力和军需。
&&&&一天,在一阵日军飞机大炮的轰炸后,我指挥部队反击日寇组织的仰攻。我身边的一个班长中弹牺牲,我端过他手中的轻机枪向敌扫射。正在这时,营长过来叫我:“韩连长,师长命你到师指挥所去!” “这时候我能离开!” 我不客气地说。“是急令,师长派了2个卫兵来接你。这里由副连长暂时代替指挥。” 营长又说。我跟卫兵冒着炮火翻山越岭赶到师指挥所。师指挥所设在一破屋内,周围不断响起爆炸声。进门报告时看见师长冯占海和旅长赵维斌正在看地图。一见面,师长冯占海开口就说:“韩声涛,第三营营长阵亡,全营无人指挥,现在战况紧急,命你为该营营长,迅速到位!” 他又指着地图对我说:“韩声涛,这个高地(第三营阵地)你不能给我丢了!” 旅长赵维斌接着强调:“韩声涛,一定要守住!” 我跟第三营来接我的一位连长立即往第三营阵地赶。当时第三营阵地正发生激战,我一到即投入指挥。刚参战时有600多人的第三营只剩400多人。我率弟兄们奋力打退敌多次进攻,守住了该高地。此后,按照长官的命令,我带着第三营的弟兄们,穿行在山岭中,在一个个山头、一个个村庄,或攻或守,奋勇杀敌,其间数次与日寇展开白刃战。我眼看着兄弟们一个个倒下。这些为国捐躯的壮士们,我至今怀念他们。
&&&&在半个多月的山地战中,第 91师官兵协力与日寇浴血厮杀,没有增援,大部分官兵壮烈牺牲。在柘林以北的甘木关阻击日军第27师团(该师团力图驰援接应被围的日军第106师团)的血战中,第271旅少将旅长王锡山(字岳刚)力战殉国(万家岭战役71年后老朽得知:血战中王将军及部下被日军重兵围攻,王将军遭敌机枪扫射牺牲,遗体都未能抢出来)。我的营经多次激战后只剩下40多个伤病员。第91师官兵的英勇壮举获得第九战区传令嘉奖。
王锡山旅长是万家岭战役中牺牲的唯一的将军、军阶最高的国军军官。他是辽宁凤城人,1902年生。他早年投身奉军,东北陆军讲武堂第八期毕业,九一八事变时任东北军第25旅中校团附,国民政府1937年8月明令授予他陆军少将军衔。他是最早跟冯占海将军起兵抗日的将领之一,英勇善战,深得冯占海将军的信任,也深受官兵敬仰。在吉林榆树,他率部奔袭日军司令部,击毙日军支队长大川、副官阿部等数百人,缴获步枪数百支及迫击炮、轻重机枪等,他本人在激战中负伤。我在冯占海抗日救国军总部和第63军军部当警卫和排长时常看到他。他长相英武,个子中等偏高。记得在黑龙江宾县和河北高邑他给我们讲话,很吸引人,鼓舞士气。我是在战后得知他在10月上旬(有说为10月5日)的血战中牺牲的,因为我营属赵维斌旅。在万家岭战役中第91师常奉令以旅、团为单位运动作战。王锡山将军之战死对冯占海将军打击巨大,“股肱或亏,何痛如之!” “王岳刚” 一直印在我脑海中,忘不了的抗日英雄啊!(万家岭战役71年后老朽得知:王锡山将军牺牲后,将军夫人蔡书琴女士收到的王将军的遗物就是一把战刀和一双马靴,此后王夫人携儿艰难辗转,清贫一生,终身未再嫁。王锡山将军为国奋勇征战、舍身忘家,何其壮哉!)
万家岭战役结束后,部队奉命撤往南昌,我营幸存的伤病官兵相互搀扶、艰难跋涉,到达南昌时,我实在撑不住倒下了,处于半昏迷状态。团长迅速把我送到南昌最好的一家法国人办的医院救治,我患的是重伤寒。当时南昌白天经常遭到敌机轰炸。医生护士的敬业及对抗日军人的关怀令人感动。后来医生对我说:“韩营长,晚来一天,你就没命了。”&
&&&&武汉会战结束后,第91师所剩官兵(不足2000人)随汤恩伯第31集团军开往湖南宝庆整训。刚到宝庆时,我吃不下饭,睡不好觉,悲痛万分。想我英勇的第91师,东北奋起抗日,从黑龙江畔到长江畔,纵横9省抗击强敌,先后参加东北抗日、热河抗战、察哈尔抗战、河北永定河地区抗战、豫北抗战、山西太行山抗战、豫皖对日游击作战和武汉会战。由于是独立师且战斗力较强、与日寇作战经验丰富,经常被调动与强敌作战且往往是孤军作战,战后却得不到补充,只得缩编。这支九一八事变后在东北名声颇大 (最多时曾拥有7万余众)的抗日义勇军队伍,为了国家民族的生存,奋勇搏杀,历经7年转战,最终在保卫大武汉的会战中熔入抗战的烈焰,与敌同归于尽。
&&&&时至今日,每当我想起第91师,一幕幕悲壮的与日寇厮杀的场景就浮现在眼前;官兵冲锋陷阵的呐喊、重伤病官兵的呻吟,犹在耳畔,悲从中来,久久不能平静。我怀念冯占海将军,怀念王锡山将军,怀念赵维斌将军,怀念英勇抗日的第91师官兵;怀念那些在战场上为国捐躯的官兵,也怀念幸存下来的官兵。历史不会忘记他们,人民不会忘记他们。
抗日英雄赵维斌将军的遭遇
194243 91273
19382735453
111937534139
316411311891935491
是东北抗日义勇军名将,转战白山黑水后又率部参加热河抗战、察哈尔抗战、河北永定河地区抗战、冀中抗战、豫北抗战、山西太行山抗战、豫皖对日游击作战和武汉会战(瑞武路作战和万家岭战役)。他作战勇敢,有勇有谋,屡立战功。
被调离并受到冷落,其忧愤可想而知。
冤死的范团长
见到汤恩伯,使我想起了第91师的团长范广禄。范广禄是跟着师长冯占海从东北抗日打出来的老团长。1938年夏他奉命(第85军军部下达给第91师的命令)带一个团去围剿河南宛(南阳)西地方武装别廷芳的部队。别廷芳是宛西地方民团武装的首领,在宛西实行地方自治,当时他就拥有武装团丁数万人,还办有造枪厂。别廷芳在豫西赫赫有名,后来李宗仁和汤恩伯都对他很客气。别廷芳后来任宛属十三县联防司令、河南省第六区抗战自卫团司令,曾亲率精锐民团武装配合国军英勇抗日。
强龙难压地头蛇,何况以区区一个团的兵力去围剿别廷芳的部队,本来就是件荒唐的事,结果当然是失败而归。据说有一天汤恩伯突然召见范广禄,总司令召见一个普通的团长,范广禄不敢耽误,急忙赶去,还以为是军务。汤恩伯见到范广禄就说了一句话:你堂堂的国军竟然被土匪打败了,拉出去枪毙!范广禄还未回过神来,就被卫兵拉了出去。抗日多年的范团长竟冤枉地死在自己人手里,实在叫人寒心。这件事汤恩伯做得实在太过分。若是换了他中央军的人,最多是撤差而已。当时师长冯占海十分痛心,却无可奈何。作者:韩声涛)
国民革命军第63军来龙去脉(图1)
&&&&作者简历:韩声涛,1912年生,山东平度人。1931年参加东北军。在14年抗战期间,历任战士、排长、连长、营长、副团长,先后参加东北抗日、热河抗战、察哈尔抗战、河北永定河地区抗战、豫北抗战、山西太行山抗战、豫皖对日游击作战、武汉会战(万家岭战役)、随枣会战、冬季攻势、枣宜会战、豫南会战、豫中会战,所在部队为吉林抗日救国军、国民革命军陆军第91师和第4师。先后毕业于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洛阳分校、西安长安军官训练团和昆明美军参谋学校。1949年1月任四野第45军135师副师长(此前任国民革命军第13军299师团长),参加衡宝战役(所在师对抗敌4个主力师的包围,在该战役中起了关键作用)和广西剿匪。1951年调任设在武汉汉口的第一高级步兵学校(辖商丘、信阳、长沙、南昌、桂林和广州共6所步兵学校)教务处副处长(副师级,主管军事教育)。1955年被转业到湖北省襄阳高中任副校长,后被打成“右派”,“文革”中受迫害。现为湖北襄樊四中离休干部。
1944年9月,中原战役后,二十九军奉命由陕南调川整补。于10月26日在合川集结。喘息未定,又被紧急调征贵州布防。先头部队九十一师于11月28日抵达独山,在黑石关、白腊坡、甲捞河一带布防。11月30日21时,该师搜索部队在下司与沿黔桂公路北犯之敌先头部队步骑三百余人接触,展开激烈战斗。在敌后续部队增援下,搜索部队退回黑石关阵地。
12月1日2时许,日寇先头部队混入难民群中侵入我黑石关警戒阵地,血战展开。战斗直至12月2日拂晓,敌虽以数倍于我之兵力猛攻,仍未能突破黑石关要隘。由于人员不多,防卫战线窄,敌军采取迂回战术,由黑石关两侧突入独山县城,并妄图回头围歼该师。为避免造成更大伤亡,九十一师只得由黑石关经白腊坡、甲捞河阵地向平塘方向突围。在突围战斗中,担任掩护任务的第二七三团第三营少校营长桑拯宇不幸为国捐躯。
之后,九十一师主力续在平塘卡浦、摆卡一带布置阵地,其搜索连则在深河北岸阻击敌军。二十九军之预十一师也在马场坪附近构筑了二线阵地。由于深河桥已被炸断,敌军行动受阻,加之担心我方援军到来,进入独山之敌终未能越过深河桥一步。在我爱国军民的打击下,日军主力终于在12月6日开始溃败逃离独山城。
12月7日,九十一师部队向独山进发,于8日拂晓收复独山,紧接着,该师又收复了上司、下司、麻尾。至十日克复广西六寨,进而收复南丹,向河池攻击前进。其余入侵之敌也相继由丹寨、三都、荔波仓皇败退出境。“黔南事变”终于以中国军民的胜利,日寇的失败载入史册,
六十三军九十一师参谋长刘翔阁的曲折人生
刘翔阁,字集云,1893年出生于辽宁省法库县法库镇人。高小毕业后,到东北军当兵,后晋升为连长并被选送到奉天讲武堂学习。毕业后,他被提升为营长。
“九一八”事变后,刘翔阁随部队移驻锦州。当日本侵略军进犯锦州时,刘翔阁与其部下秘谋参加当地的抗日义勇军,事发后被撤职。
1932年6月,刘翔阁在法库、昌图、康平一带通过串联亲友,招募义勇军数百人.举起抗日大旗,并率部东进。在击退昌图日伪河防军之后,一鼓而下攻取金家屯。此时义勇军的步、骑兵发展到800多人。接着,刘翔阁遂去北平请求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收编。经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军事部决定:任命刘翔阁为东北抗日义勇军第十五军副司令兼第一支队司令。刘翔阁回到昌图县通江口后,即联络当地的抗日组织,正式成立东北抗日义勇军第十五路军。之后,该军向东挺进到辽河左岸,与昌图县日伪警察队200余人激战3个小时,全歼日伪警察队,缴获大批武器。日本守备队闻讯后,纠集了全县日伪警察600余人来犯。刘翔阁指挥义勇军分兵合击,粉碎了日伪军的“进剿”。同年8月下旬,义勇军第十五路军一支队将窜入通江口的日伪军层层包围在广源达烧锅院内。日伪昌图县县长慑于义勇军的强大攻势,接受了一支队提出的通江口划归收复区等四项条件。
1932年9月初,刘翔阁率部围攻法库县城,并向日伪县公署提出要资助义勇军抗日等三项条件。日伪法库县县公署表面接受刘翔阁提出的三项条件,暗中派人到内蒙通辽求援。不久,日伪蒙古骑兵队前来法库增援,刘翔阁部接受辽北专员指令撤到康平县境内活动。后在哈尔沁屯一带遭日伪军围击而失势。由于形势日趋严峻,加上临近冬季和军需物资短缺,该部抗日义勇军化整为零活动,刘翔阁等人化装潜入关内,到北平向东北“救国会”汇报辽北战事。
1933年5月,刘翔阁去张家口参加冯玉祥组织的察哈尔抗日同盟军,在该部三十军任团长。不久,同盟军失败,刘翔阁又加入驻平西的冯占海(原吉林省抗日救国军总司令)国民党暂编六十三军九十一师(原抗日救国军改编的),任师参谋长。1935年,刘翔阁离开冯占海部,继续寻找抗日救国出路,到北平西郊农村以当教师为掩护,与中共地下党联络。
1938年秋,刘翔阁在北平西郊参加了邓华、宋时轮领导的平西八路军挺进军,历任卫生干事、参谋、营长、管理科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刘翔阁在华北军区野战医院任协理员。
1950年,刘翔阁随华北军区医院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2年初,在大同江一次战斗中负伤,回国治疗,伤愈后回北京军区。后来刘翔阁转业到北京电线厂工作。“文化大革命”期间,刘翔阁因抗日时期所领导的抗日义勇军被诬陷为“土匪”,受到残酷迫害而致病。
日,刘翔阁病逝于北京,终年77岁。
1978年,刘翔阁得到落实政策、平反昭雪、恢复名誉。
王毓文() 山西夏县人。国民党陆军中将。早年留学日本士官学校。1927年回国,历任国民党南京中央军校兵学教官、陆军第四师参谋长等。抗战时期,任第四师副师长、第九十一师师长、第十三军副军长、第八十五军副军长、暂编第一军军长等。抗战胜利后,任第九十七军军长、国防部中将部员。1949年赴台湾,任台湾国家安全局中将监察官等。1984年在台北病逝。
()辽宁黑山.陆军少将.东北军将领.1924年从戎,任北洋陆军第二十七师司书,副官.
1926年考入东北讲武堂第六期学习.1927年毕业,同年考入陆军大学正则班第八期学习.
1930年陆大毕业后派任东北边防军独立第三十四团团附.1931年升任吉林省警备第一旅参谋长.
1932年调任吉林抗日义勇军第一支队参谋长,同年代理吉林抗日义勇军总指挥部参谋长.1933年改任第六十三军第九十一师副参谋长兼第六十三军军官教育团大队长.
1938年升任第九十一师参谋长.1939年升任第九十一师副师长.1942年调任第十三军参谋长.
1947年调任松北五省绥靖总司令部参谋长.1948年在沈阳向解放军投诚.1955年当选民革上海市委员.
1962年在北京病逝.
备注:少将为职阶军衔,实为上校,1935年授上校.
抗日战场上的一幕双簧大戏――关于察哈尔抗日同盟军收复多伦 作者:边塞亭栏 提交日期: 21:47:00&&  给自己脸上帖金的事情,人们都愿意干,政党也不例外,有关光荣与功劳总是抢着往自己身上扯,有关耻辱与骂名都拼命往别人身上推。    倘若不是读到被称谓为汉奸的李守信关于察哈尔同盟军于1933年收复多伦的回忆文章,我真的以为抗日同盟军收复多伦那是一场于民族精神有巨大振奋,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战斗,然而现在晓得了真相却感觉到无比的悲哀,在民族存亡的生死关头,竟也有被称谓为民族英雄的与被称谓为汉奸的人为了各自的利益表演一场欺骗国人,欺骗世人的战争秀。纵然实质是欺骗,但是影响无疑是光荣的、伟大的、正确的、便是这场表演赢得了这样一个振奋人心的结局,也算是歪打正着了,这个伟大影响是――收复多伦乃成为“九一八”以来中国军队首次从日伪军手中收复失地的壮举,给全国民众带来了抗日御侮的希望。   不论是国民党的历史还是共×产×党的历史都是这样描述收复多伦这场战斗的。   日,冯玉祥联络组织了各种武装力量,在张家口举行全省民众抗辱救亡大会,正式成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同盟军共有10万人,冯玉祥为总司令,并加强整训军队,随即主动出击,展开了驱逐日寇收复国土的战斗。6月22日到7月1日,同盟军将士长期被积压的抗日怒火蓬勃爆发,向日本侵略军展开积极进攻,相继收复康保、沽源、宝昌,又乘胜发起收复多伦的战斗。多伦为察东的重镇,既是冀、察、蒙之间的交通枢纽,又是塞外商业的中心和军事要地,日本把它视为攻掠察绥两省的战略要点。7月7日23时,同盟军由吉鸿昌指挥分路向多伦发动进攻,经五天激战,收复多伦。多伦之战,同盟军虽牺牲严重,但誓除日寇,猛烈进攻,终获胜利,使骄横的日寇遭受沉重打击。日寇虽力守多伦,但终于失败,侵占的中国国土得而复失,对日军来说是空前的,因此对日本侵略者的精神也是一次重创。多伦之役结束后,察东四县全部收复,成为“九一八”以来中国军队首次从日伪军手中收复失地的壮举,给全国民众带来了抗日御侮的希望。    由于冯玉祥是国民党的人,又由于吉鸿昌是共×产×党的人,自然两党都认为这场功劳应该属于自己,但当我们晓得了历史的真相后,却觉得拿历史粉饰自己的人是多么的可笑。   这场战斗的当事人之一是李守信。1933年日军驻赤峰特务机关头子田中玖委派李守信为“热河游击师司令”,热河游击师下属两个汉族支队共6300多人,一个蒙古兵支队,共计1700多人,还有一个炮兵大队。李守信在投靠日本人以前是个汉化的蒙古人,早年在热河北部做土匪,后被担任热河游击马队统领的张连同收编。1924年张连同投靠奉系,所属马队被改变为东北边防军骑兵独立第九旅,1925年张连同被宋哲元击败,其部大部分归由李守信率领,这是李守信起家的资本。   1933年夏季,日军全部占领热河以后,便开始准备侵犯察哈尔北部的多伦,当时驻防多伦的是日本人不太信任的――刘桂唐的山东土匪军7000多人,李守信于这年五月率领两个汉人支队与炮兵队向多伦开拔,准备攻占多伦。李守信是个善于指挥战斗,又懂得只有掌握住枪杆子才能在日本人与国民党面前两面讨好的的人,他晓得这次日本人派他来进攻多伦,是对他是否对日本人忠心的一个考验。33年端午节这天,刘桂唐偷袭李守信不成,被李守信打死将近两千人后于5月30日撤出多伦,逃往张家口,就这样李守信以很小的代价进占多伦,而此时冯玉祥在张家组织起察哈尔抗日同盟军。   多伦西南的几个县由于只是由日本人扶植的伪军及民团驻守,应而很快被吉鸿昌率领的抗日同盟军击溃并收复,抗日同盟军也很快便对多伦形成了包围之势。在准备进攻多伦之前,吉鸿昌派姚景川去李守信的刘继广支队里,做团长陈景春的策反工作,因为此二人乃是亲戚。关于此事情,李守信在其回忆录中说:“在抗日同盟军围攻多伦以前,我曾和参谋长陈宝泉瞒过日本人招集两个支队长和团长们开会,我说,谁是真抗日,谁是真投敌只有盖棺才能定论,我们已跟日本人拉上线,现在八字没见一撇,绝不能放弃多伦,必须死守几天,看看抗日同盟军的力量究竟如何,瞧瞧日本人对我们的态度怎样,然后再决定下一步的行动……”。   抗日同盟军围攻多伦时的兵力有一万多人,但是装备大部分都是轻武器,当李守信在多伦听到战斗打响时并没有炮声以及不多的几声机关枪声时,更加坚定了其坚守的信心。7月8日这天抗日同盟军的骑兵队500多人,进攻小孤山,此时正赶上日本人的飞机来侦察,日本人的飞机在向抗日同盟军的骑兵队扔了几颗炸弹后,骑兵队便退却了。在这个时候正赶上雨季,连绵的阴雨对抗日同盟军的进攻非常不利,由于接连几昼夜的进攻无果后,再加上后方的给养接济不上,抗日同盟军的气势开始低落。在战斗呈胶着状态时,李守信总是能出现在守城最吃紧的地方,大大鼓舞了下属兵士们的士气,形式向李守信这边逐渐好转。这个时候姚景川又被派去做李守信的策反工作,姚景川对李守信说,现在苏联人已经决定给冯玉祥100万支枪,不久就可以通过外蒙古运过来,你如果归降冯将军,既能得到抗日英雄的美名,又能得到实惠,但是李守信知道冯玉祥的为人,他若投靠,断不会受到什么优待,能保住脑袋便不错了,难道苏联人给他的枪还能给我不成。姚景川又说:冯先生真心抗日,得到全国各方面爱国人士的拥护,如果这次连多伦都收复不了,人们就要大失所望,现在你只要把多伦让出,便可以振奋全国人民抗日的信心,这就是对抗日的最大贡献,冯先生自然会看重你,给你高官厚禄。之后又说,冯先生此次派我来,是想向你暂时借一借多伦。冯先生真有办法,你不成问题会和我们合作在一起,冯先生要是没有办法,我负责把多伦还给你。对于姚景川的劝说,李守信也有些动心了,毕竟得罪冯玉祥也不是什么好事。李守信在其回忆录中说:我因为孤军据守多伦三天三夜,也蛮对得起日本人给的六万发子弹,冯玉祥既然派代表来,我不能把这条路切断,现在正到了两面都能讨好的时候,于是我问姚景川,你们打算借多长时间。姚景川说,借两三个月,我说,两三个月时间太长,一个月我能应付日本人,到期限你们如果不归还,我就要反攻,咱们一言为定,都要对得起朋友。   双方达成这个“借荆州”给冯玉祥脸上帖金、给中国人的抗日注射兴奋剂的口头协定之后,抗日同盟军按照李守信嘱咐,虚张声势的加紧进攻,李守信在日本人的顾问教导连负责人浅田面前说,我们誓死守卫多伦,但是日本人也怕死的很,感觉情势不妙,便给承德的特务机关发电报,要求接济。并把战况描绘的特别惨烈,也是希望上峰能主动提出撤退,驻热河的日军负责人松室孝良害怕把李守信这支忠于日本人的伪军被抗日同盟军消灭或是收编,于是便同意撤退,如果不同意撤退,派日军从承德去解围,也是远水救不了近渴,再说,连日大雨,行军肯定又会耽误时日。   李守信从多伦假装突围撤退的时候仍然好好表演了一番,很好的瞒过了日本人的顾问队,在这慕双簧戏唱完的时候,李守信的部队安全的,毫发无损的撤退到了离多伦280多里的锥子山,而吉鸿昌的抗日同盟军也雄纠纠气昂昂的进占多伦城,于是冯玉祥通电全国说,抗日同盟军一举收复察东重镇多伦,来自全国甚至世界的镁光灯齐聚他面前,更多的是齐聚国民党的发言人面前,于是振奋中华民族抗日精神的兴奋剂就在这样一幕闹剧的基础上注入了全国人民的心。不过这兴奋剂并没有维持多长时间,一个月后,李守信再次攻占多伦,大半个中国也一步一步被日本人占领,期间这样的双簧戏不知有没有再上演过。
1945年“八·一五”,日本宣告无条件投降以后,冬季,蒋介石到北平视察,将李守信找去,面令其速去东北,召集旧部,扩充武装,配合“剿共”。从此他先后担任国民党第十路军总司令,热河省人民自卫军总司令,骑兵第六军军长,国民党政府东北行辕中将军事参议等职。49年4月李守信逃往台湾。6月间,李守信由台湾返回内蒙古,追随德王在阿拉善旗参与组织“蒙古自治政府”的活动。阿拉善旗和平解放后,又出逃至蒙古人民共和国,日被蒙古人民共和国边防军逮捕,于当年9月18日引渡回国,在北京入狱。1964年被人民政府特赦。后任内蒙古自治区文史馆馆员。写下了30万字的回忆录。
涂思宗副军长
历任粤军营长、国民革命军独立第二师第二团团长、第十四师第四十一团团长、国民革命军第三师第七团团长,1926年底任第三师副师长、国民革命军第1军第二十二师师长,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第9军第三师师长,1935年1月授少将军衔。后任国民革命军第63军副军长,国民政府延安视察团团长、国民革命军第100军副军长、福建汀漳师管区司令、广东惠潮梅师管区司令、国民革命军第九集团军参谋长、国民政府军政部桂林办事处主任等。1937年5月,毛泽东等在延安接见国民党中央考察团涂思宗一行。1939年3月晋升中将军衔。抗战胜利后,任闽粤边区“剿匪”总指挥、国防部中将部员。1949年去台湾,1950年移居香港。1981年4月在香港玛嘉烈医院病逝。
涂思宗评毛的军事才能
国共合作后,国民党代表团赴延安考察,领队涂思宗。虽然从中共的历史说涂思宗是一个“屡战屡败”的将军,但这个常败将军在延安与毛的一段口舌交锋却明显略胜一筹!书中说,毛与涂是早年就认识的故人,颇有旧雨重逢之慨,毛很郑重其事地质问涂思宗:“国共既然合作抗日,国民党又何以公然宣布'根绝共匪'的决议案呢?”涂就猜到毛会问这些事,早有准备的说:“共产党在与国民党执政的中央政府为敌时,依国法不得不称之为赤匪,今后共党如成了合法政党,红军成了正式国防军,赤匪不就根绝了吗?过去的事何必介意?”毛只得苦笑,也不好再说什么。以毛如此爱辩善变之人都顿时语塞,看来这个涂还是有点个水平的。
最有意思的是涂思宗对毛军事才能的评价,在大家都公认毛是杰出甚至是天才的当代,看到与毛同辈人的不同观点,很有启发意义。涂是这样说的:
每谈论军事,彼(指毛)自认有天才,常说过去红军行动,在赣时期作战,非出其本人负责,故无若何建树,当十九路军福州树立伪旗时,彼认为中央军主力向建瓯移动,彼即主张红军倾巢入南京,与十九路军合击,已达成其政治目的。余(指涂思宗本人)笑谓当时假如执行阁下战略,恐无今日我等陕北之行矣。彼亦笑说当时南京彼我情形,恐我不甚明了。我说其实我在北平,虽未完全明了,但打仗旨在消灭对方主力,非流窜扰乱所能成功,运用力量,虽有技巧,惟力量不充实,绝不能成事。彼对军事确极自负,行其游击战,先以建立点线,发展到面,然后用裹胁乡村人力物力,包围城市,遂行惨无人道之人海战,以作孤注,至今仍以此道,藉作民族战争之法宝。余回寓私向叶剑英谓,汝我行伍半生,以兄之经验看毛之军事水准如何?叶谓彼确有一手,余只好苦笑点头。
李树棠团长()字惠南,山西中阳人。太原绥署少将谘议。太原沦陷后敌伪威逼利诱其出任伪维持会长,李严词拒绝,誓不附逆。被敌劫持后,仍大义凛然,终不屈服。于二月十四日服毒殉国。年五十三,战后被国民政府授予“忠义可风”匾
二.第六十三军&1937年8月以第一五三、第一五四师编成,张瑞贵为军长。不久,第一五四师改隶第六十六军参加淞沪抗战.10月第一八六师隶属该军。第一五三师,师长张瑞贵(兼);第一八六师,于1937年10月在惠州由前第四路军补充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团改编而成,隶属第八十三军,不久改隶该军。&&该军隶属第十二集团军.辖第一五三、第一五四、第一八六师.先后参加闽粤区作战、1939年冬季攻势作战和湘粤赣边区作战.
第一五三师,师长张瑞贵.1939年1月彭智芳接任师长职.1940年2月欧鸿接彭任师长职.
第一五四师,师长梁世骥.1940年改隶第六十二军.是年2月华振中接任师长,3月张治东又接任师长;1944年转隶第六十五军,12月郭永镳接任师长.
第一六八师,师长李振.1940年李振他调,赵一肩一度代理师长,2月李卓元任师长,1945年4月张泽深接任师长职.&&&&&第六十三军军长林湛,1948年10月林湛调充国防部部员,陈章接任军长。该军辖第一五二师,师长雷秀民,第一八六师,师长张泽深。该军于日淮海战役中被歼,陈章阵亡。第六十三军&军长陈章,副军长刘栋才,参谋长宋建人&&第一五二师&师长雷秀民&&&&&第一八六师&师长张泽琛 1937年8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民党军队进行整编是,以粤军第153、第154师和编组成第63军,隶属第12集团军。张瑞贵任军长,下辖:第153师,张瑞贵兼任师长;第154师,巫剑雄任师长。同年10月,该军第154师改隶第83军,另将第186师改隶第63军,李振任师长。
1938年10月,日军在广东实施大规模登陆作战时该军奉命参加广东方向抗登陆作战。1939年初,第83军被裁减,所属第154师调归第63军。此时,该军下辖:第153师,张瑞贵兼任师长;第154师,梁士骥任师长;第186师,李振任师长。
1940年春,国民党军队进行编制调整时,隶属第12集团军。同时,该军将第154师改隶第62军建制;原第66军第151师改隶该军建制。此时,,该军仍由张瑞贵任军长,梁士骥任副军长。下辖:
第151师,师长林伟俦;
第153师,师长彭智芳;
第186师,师长赵一肩。
&&&& 此次编制调整后,该军奉命粤北战役地区,抵抗日军由广州北犯。1941年,国民党军调整编制时,将原第63军第151师与第62军第152师对调建制后,该军下辖:
第152师,陈见田任师长;
第153师,欧鸿任师长;
第186师,李单之任师长。
担任广东虞南等地守备任务。1945年1月,该军参加了湘粤边区作战后,驻防广东翁源、新斗等地,担任守备任务。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军队进行整编,第63军改编为整编第63师,军长张瑞贵改任师长,伍少武任参谋长。原下辖第152师改编为整编第152旅,陈见田任旅长;原第153师改编为整编第153旅,黄志鸿任旅长;原第186师改编为整编第186旅,张泽琛任旅长。1946年1月,该整编师移防广东的东江,担任守备任务。12月,师长张瑞贵退役,林湛继任师长。1947年6月,该整编师由广东调入华东战场,在参加鲁西南战役中,该师先头部队第153旅在定陶被人民解放军全歼。同年11月,该师主力由鲁西南调往华中地区担任长江沿岸守备任务时,第153旅在广东重新组建,李艾达任旅长,改隶广州绥靖公署直辖。  1948年7月,该整编师开赴徐州,恢复第63军番号,隶属第7军团。林湛(后陈章)任军长,刘栋材任副军长,宋建人任参谋长。下辖:第152师,田秀民任师长;第186师,张泽琛任师长。同年11月,该军在淮海战役第1阶段作战中,被人民解放军全歼于江苏邳县窑湾镇,军长陈章被击毙,一八六师副师长伍少武也同时中弹,参谋长宋建人、代参谋长陈文瑞等被俘
& 日至22日& 第四战区第六十三军一五三师周日光连,以及东莞县集结大队长邓重平、县民众抗日自卫团统率委员谢星衢分别率领地方抗日自卫团队,在企石铁炉坑附近伏击载有800余名日军沿东江而下的7艘帆船,击沉5艘。其余2艘向石龙黄家山和石滩方向退却,先后被集结大队叶铁良部和莞增特务大队袁华照部及增城县境内团队截击。此战共毙伤日军600余人,缴获枪械400余支及物资一批。抗日自卫团牺牲小队长邓阿桂、邓雄、邓升发以下官兵25人,负伤30人。
& 11月2日& 县民众抗日自卫团集结队员30人,连同国军63军一个营,于莞太公路溪头附近伏击由白沙开来的日军,击毙日军36人。
& 11月11日& 国军63军在茶山截击由石龙前来的日军200余人,击毙日军80余人。
&&& 同日&,63军第一五三师一个连在石龙截击乘船沿东江而下的日军,击毙日军50余人,缴获枪支弹药一批
&& 11月19日&&国军63军撤离莞城,县政府迁往樟木头石马圩。
&11月21日& 虎门要塞守备团陈国卿营、县自卫团刘发如大队、莞增特务大队袁华照部,附城屋厦、篁村、杨梅、石边、道滘、大汾、芦村等数十乡自卫团壮丁队,第六十三军一五三师两个营,总共2000余人,四面围攻莞城。经过激战,毙伤日军200余人。抗日武装因受到较大损失而撤退。
&&& 同日& 国军63军第一五三师拆毁广九铁路平湖至樟木头一段路轨,防止日军利用铁路运输。
&&& 11月22日& 东莞抗日自卫团在石龙抗击从莞城进袭的日军,因寡不敌众而撤离。石龙圩再次被日军占领。
&&& 同日& 国军63军守军在民众抗日自卫团队的配合下,击退由莞城出动沿莞樟公路向寮步进犯的日军。
& 11月30日& 国军63军第一五三师一个旅从宝安县公明圩开往东莞大朗,在黄江仙桥与日军发生遭遇战,激战4个多小时后,向宝安境内撤退。此战,中国军队伤亡惨重,日军亦有伤亡。
&12月12日& 国军63军某部与地方自卫团共200余人,在莞太公路篁村附近,夜袭日军运输车辆,击毙日军20余人,击毁军车2辆。
&日& 国军63军克复增城,续攻石龙,与日军在石龙圩内发生巷战,莞龙公路桥被炸断。
&1月15日& 国军63军某部在当地自卫团队协助下,于石碣下南村附近伏击由石龙沿东江而下的10艘日军汽艇,击毙日军30余人,击沉日艇1艘,击伤2艘。其余日艇退返石龙。同月& 国军63军一五三师先在黄旗山向莞城猛烈发炮,然后由步兵在县抗日自卫团配合下,分路向莞城进攻。但由于汉奸事先泄漏消息,致使日军有所防范,攻击未能奏效。
日军于日侵占广州,10月27日侵入从化。此后,日军在太平建机场,在神岗建炮楼及各种工事,封锁了广从公路及流溪河,作为固守广州北面的第一道防线,并经常北犯侵扰。而国民党军亦进驻到江埔的罗洞、锦洞一带,作为固守粤北第一道防线,良口、牛背脊为第二道防线。由于从化地形险要,形成两军对峙之势。战事时有发生,从化成为两次粤北会战的主战场。 第一次粤北会战 1938年冬,日军在湖北惨败后,昌险侵袭南宁,再遭失败,为挽回战局,又增调精锐兵力,进犯粤北,集结兵力3万多人,以一个师团沿粤汉铁路到曲江,一个师团自增城进犯梅坑,以精锐的近卫师团沿从新翁公路进犯良口、牛背脊、吕田、东明、沙田,与进犯梅坑的日军呼应,出翁源,会合曲江以威胁湘桂后方。 同年12月14、15日,神岗、太平、增城的日军各增兵5000多。18日起,日军分两路进犯:一路自神岗沿公路北上与国民党63军在街口、猫儿山、鸡笼岗、米埔等处激战六昼夜。20日晚,日军在良口附近,用飞机大炮掩护,继续向北推进,但被国民党186师狙击,无法再进。剩余1000多人于24日由米埔、石岭向水尾洞进攻,国民党军拼力抵抗,激战两昼夜,日军伤亡惨重。国民党张泽深旅的一营在狗耳脑狙击日军时,坚守阵地,拼命抵抗,在日军炮火猛炸下全营阵亡,遂被日军突破阵线,良口正面大受威胁。但国民党军将士沉着应战,一面固守阵地,一面出击日军。26日全面展开大血战。另一路日军25日由增城经龙潭到地派后,即向吕田、东明、梅坑分途突进。26日,国民党153师由东明截击敌人,激战四昼夜,日军猝不及防,死伤1000多人;62军157师奉命由佛岗出发拦腰截击牛背脊的日军。国民党援军陈烈、甘励初二支队也依时赶到,战局大变。国民党军各部向良口、牛背脊、吕田、梅坑、沙田等处分进合击,将日军截成数段,战五昼夜后,收复原阵地各要点。牛背脊一战战情激烈,除毙日军1000多人外,俘虏日军军官山泽欣一等五人。30日,陈诚率领的大军赶到曲江,即向翁源青塘攻击,对日军构成包围之势,日军见大势已去,于1940年元旦向南溃逃。 第一次粤北会战在从化境内发生的主要战事有:日猫儿山伏击战;日东明狙击战;日牛背脊战斗。 从化国民党陆军第62军157师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在温泉镇森林公园。1943年建于良口镇牛背脊山麓。1987年迁今址。花岗石砌成,方锥形尖顶,高10米。 第二次粤北会战 第一次粤北会战后,日军一度垫伏不动。1940年5月,日军由江门、三水、佛山方面抽调集中3个师团约2万余兵力,战车数十辆,飞机30多架,集结于神岗、太平附近,第二次进犯粤北。第四战区副司令长官余汉谋指挥第62、63、65军等部队3万余兵力,展开第二次粤北会战。主战场在良口,其中激烈一役在石榴花山。日军曾用飞机轰炸,施放毒气,大炮攻击,63军将士顽强作战,重创日军。这次会战经过近一个月拉锯式的激烈战斗,打退日军进攻,取得第二次粤北会战大捷。 第二次粤北会战在从化境内发生的主要战事有: 石榴花顶激战:日,日军进迫石榴花顶等处阵地前沿,22日凌晨,日军全线向石榴花顶阵地攻进。早上,日军集中6架飞机,10多门大炮向阵地猛烈轰炸射击,掩护其步兵1000多人向阵地前进。152师集中火力猛烈抗击,多次击退日军的冲击,战况十分激烈。该师的容瑞廷、李第长两连长负伤不下火线,坚持指挥作战,日军接连不断发起的冲击都被击退。战至9时40分,日军增兵数百,再次以飞机大炮掩护其步兵向山顶冲击。双方激战到中午,国民党军虽多次组织反攻,终因兵力不足,未能守住阵地,战至晚上零时45分退至五指山阵地与日军对峙。 良口之战:日,为歼灭增援日军,国民党63军将日军诱至牛背脊山岳,展开剪形包围阵势分头进击。10时,进犯东面亚姨山的日军,遭到63军的猛烈攻击,下午3时抵挡不住便以飞机轰炸,并放毒气掩护,经百鸟湖、三甲洞向米埔溃窜。63军先后攻克东洞、陈洞、亚姨山、芙蓉岭一带高地,并继续追击日军。2日晨,63军分路向望到底、围脑顶、胃阴、百鸟湖、三甲洞乘胜追击,日军顽抗到中午终无法抵挡,在飞机轰炸掩护下向石岭溃退。63军另一部分人马1日晨向牛背脊西南的酷洞围、分水坳、黄牛山一带猛扑,会合157、187师围攻围脑顶、望到底等阵地,与日军激战一昼夜。2日午,日军伤亡惨重,又派飞机轰炸扫射,掩护残军向良口方向败退。63军另一支军队自1日攻克飞天风顶、三夫田、鸭洞后,2日继续攻克石榴花顶,并将五指山的日军包围。张军连克各据点,日军溃不成军。2日晓反攻良口的张军部队,分两路向南锐进,一路于10时绕出良口东南,将李寨顶攻克,截击败窜米埔的日军;另一路向龙井脑、上江东进攻,激战至3日晨零点,将日军全数击溃,残余日军退至良口顽抗,张军继续追击,冲杀至9时,日军无法立足,竟将良口圩铺户焚烧,乘火焰冲天之际向米埔败窜。此役毙伤日军3000多人,缴获军马1000多匹,夺取其他战利品无数。六十三军阵亡将士1000多人。 日陈围黄围肉搏战; 日下午鸡笼岗追击战; 日上午军民合作在麻村击毁日军电船。 从化陆军第六十三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 战后,第63军军长张瑞贵令各师搜集本军历次战役殉难将士忠骨3000余具葬于石榴山之阳。民国32年秋,余汉谋令张瑞贵在此修建公墓,以“览战争之遗迹,悼逝者之以往”。余汉谋、张瑞贵分别撰书墓碑记,各刻在80ⅹ50厘米的石碑上。 民国35年(1946),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广州行营主任张发奎又令在良口石榴花山麓修建六十三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 “文化大革命”期间,墓碑曾被破坏。1985年冬,从化县人民政府决定拨款重建,于1986年春竣工,并举行了纪念碑落成仪式。 从化陆军第六十三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位于从化良口镇石榴花山上,坐东北向西南。墓分三层,第一层正面宽13.9米、背面宽7.9米、长11.65米,东、南、西三面有石级;第二层长宽均为8.95米;第三层为墓碑,碑座为正方形,长宽均2米、高1.08米。碑为锥形,高9.65米,正面雕刻“陆军六十三军抗日阵亡将士公墓”,两旁刻有“精忠报国,百世流芳”伴联。下刻“端州余汉谋题”字样,在碑后竖有一小块碑石,上刻“钟旅长芳峻 廿七年九月”(时间有误,疑为后人所加,因其时钟旅长尚未牺牲)。纪念碑右后侧为“六十三军抗战阵亡将士公墓之铭”碑,“民国三十五年张发奎敬题”,碑高2.3米、宽0.95米。在第一层石阶两旁还有两方碑石,各为0.95米×0.62米,左边的为“陆军第六十三军抗日阵亡将士墓碑记”,落款“六十三军军长张瑞贵 民国三十二年十月立”。右边的刻“陆军六十三军抗日阵亡碑记”,署“陆军少将前江南兵站统监部中将副监”。 石榴花山位于从化良口镇六三市北面石榴山腰,背靠大山,面临105国道,公路直通山脚,登山200米,即可瞻仰纪念碑。
钟芳峻少将旅长 别字秀峰 少将旅长 63军第153师河源黄村人。1938年10月于从化县良口与敌激战,弹尽援绝,自杀身亡。因此,在国民党陆军第63军抗日阵亡将士公墓的后面,还有一块小小的碑石。碑石上刻“钟旅长芳峻”字样,两旁刻有“精忠报国,百世流芳”对联。
1938年10月初,日本由台湾调来敌军4万余人,军舰30余艘,飞机七八十架,在日寇华南派遣军司令官后藤中将指挥下,进攻广州,于19日进抵罗浮山麓“福田”附近,遭遇到153师459旅的阻击,于是展开剧烈的战斗。
原来防守广东前线的153师(师长张瑞贵)担任由虎门至宝安这一带防线,陈耀枢的457旅分驻宝安、乌石岩、西乡一带。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民党69军军长刘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