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榆林神木县镇神木县哪个镇最富裕

榆林神木市十大旅游景点
您现在的位置:
神木市十大旅游景点
AAAA 推荐1  神木二郎山俗称西山,也称“驼峰山”,位于榆林神木县城西1公里处。二郎山山势蜿蜒,巍峨险峻。窟野河、秃尾河会流于山前,古长城穿行于山后。西边沙石相间,果林成片,东面石壁陡峭,松柏挺立。明代正德十三年(1518年),武宗皇帝曾来此山,他观山状如似笔架,所以将此山御之曰:“笔架山”。后来,文人学士来此,有观其貌似驼峰,故多称“驼峰山”。在二郎山前后相近的山脊上,就地势分布着100多座殿、庙、亭、阁,如八仙洞、地藏洞、三身佛洞、浩然亭、二郎庙、诸神殿、三教殿、玉皇阁、娘娘庙等。这些古建筑疏密相间,布局错落。其中保留有完整的石刻九龙照壁和石刻卷顶,以及部分壁画、碑石、题字等。门票价格:旺季:20淡季:20咨询电话:邮编:719300景区地址:神木县城西一公里处……
AAAA 推荐2  红碱淖风景名胜区位于神木县西北部神府、东胜煤田腹地。1995年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风景名胜区。红碱淖的淖是蒙古族语,意思是水泊、湖泊。景区似三角形,东西最宽处10公里,南北最长处12公里,水面面积67平方公里。属高原性内陆湖,是中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红碱淖四周生态环境良好,东侧有天然牧场尔林兔草原,水草丰盛,牛羊成群。南北两侧以沙丘、滩地为主,滩地上足以沙柳为主的大面积固沙防风林带,沙丘多已固定。红碱淖盛产多种淡水鱼类。红碱淖风景名胜区的自然生态环境为许多候鸟提供了理想的栖息地,共有30余种野生禽类在这里繁衍生息,主要有国家二类保护动物白天鹅以及鸬鹚、海鸥、鱼鹰、野鸭、鸳鸯等。每逢春秋两季,成千上万只鸟类聚集于此,上下翻飞,翩翩起舞,和乐齐鸣,场面非常壮观。红碱淖周围错落起伏的沙丘与大小不等的片状草场相间,雪白的羊群似朵朵白云点缀其间,簇簇沙柳在金黄色的沙丘中格外翠绿,激越的信天游在天空中久……3、
AAA 推荐3  陕北民俗文化大观园景区,位于神木县木瓜梁村,距县城9公里,陕北民俗文化大观园以陕北民俗文化为主题,以发展特色旅游、展示陕北文化特色、反映陕北风情为内容,神木县大观园内建有农耕体验、陕北文化展示、窑洞宾馆接待、水疗健身、拓展训练、文化娱乐和林间休闲等功能区域,游客可通过吃、看、玩、学等方式实地体验和了解地道的陕北饮食、农耕文化、民俗风情等。园区划分为大门景观区、会议中心区、民俗文化区、服务接待区、农耕文化体验区、大棚种植区、林果休闲区、康体游乐区和办公区、员工生活区共10个功能分区。游客可在陕北民俗文化大观园中领略陕北黄土文化的独特魅力,可以感知农耕文化的厚重久远,可以尽享陕北民俗风情的淳朴谦和,可以饱览塞上大漠风光的沧桑壮美。这里基本覆盖了陕北民间生产、生活、祭祀、红白喜事、娱乐等各个方面。正如大观园门上所写的对联一样:观万里风情,传千秋民俗,陕北民俗文化大观园堪称蕴含陕北农耕、民俗文化的……4、
推荐4  高家堡为长城要塞,历代均为军事战略重地,又是汉与匈奴蛮夷交错占领之地,边塞修筑长城也甚为复杂,经史学家考察有下列长城。高家堡城北墩梁烽火台,园形墩一座,旁开洞口,内环通道,竖阶坑道,直达墩顶,环墩十米,侧外墩堑四合,他与明长城不是一线。三里墩,五里墩均系秦长城,奥庄墩台、牛庄则墩台、牛沙焉墩台、七里庙墩台、屈家寨则墩台、李家洞墩台、崔家峁墩台均明长城遗址。秦长城:据史念海教授考证,秦昭襄王时所筑长城确从县境穿过。一九八六年省考古研究所戴应新专家实地考勤,得其路线为,从内蒙准格尔旗的十二连城起至新庙入神木境,经勃牛川与-河西山梁沿河南向穿特麻地沟哈拉寨、杨旺塔、卢硷抵下石拉沟之勃牛川与-河汇处中断,跃-河而攀寨峁山,跨考考乌素河,上陈家沟岔峁,过水磨河与明长城交颈搭背,时合时分,蜿蜒南下,翻二郎山,渡兔毛川,达雷家石畔,逶迤西南行,经解家铺北、高家堡南、绵连西入榆林境。另据《史记?蒙恬列传》……5、
推荐5  神木高家堡石窟是沿山势而开凿的,具体修建的年份不大确定,有人说是北魏时期,这种说法的理由是:北魏时期神木高家堡正好在其统治范围之内,恰好正直西方佛教迅速传播我国北方地区,修建佛洞理所当然,也有人说是最初开凿于北宋时期,北宋时期陕北为北宋和西夏边界,战事频繁,人民经常生活在战争恐怖的阴影之中,为了避免生命财产损失,祈求国泰民安,所以信奉佛教非常流行,因此,当佛教石窟艺术在中原渐趋衰落的时候,在陕北地区就流行起来了,具体的开凿时期没有一个确定说法。无论如何古人开凿这么大规模的佛洞石窟还是另今人感叹的。如今神木县高家堡石窟千佛洞的洞门已经坍塌,佛洞也只留下半截的佛洞,外边的一截已坍塌成了山体,只留下靠里边的半截洞体。但洞内壁上雕刻的佛像依稀可见,千佛洞的左右两侧的墙壁上全是雕刻的石佛,只是因时间的原因风化的比较严重。对着洞口的墙壁上有三座佛像,还比较完好,只是由于风化严重不大能看出是那路神仙,佛……6、
推荐6  訾家河万佛寺位于陕西省神木县中鸡镇訾家河黑圪山山顶,隔-河与煤都大柳塔矿区相望。据传寺庙始建于明代,历代均有重修,现占地45亩,建筑面积达4000平方米,分为北、中、南三院。建有大雄宝殿、天王殿、祖师殿、观音阁等50余座殿宇,另有牌楼、旗杆等80余座附属建筑。寺庙是以佛教为主的佛、道、儒合一的宗教活动场所。供奉有释迦牟尼、菩萨等50余尊塑像。每年农历的正月初八,四月初八,六月十八、十九、二十为传统庙会时间。万佛寺南北长99米、东西宽33米,坐北朝南,分南院、中院、北院,其中中院位置最高,是主体。东为-河,南、西、北被风吹日晒和雨水冲刷,形成沟渠,隔沟群山环绕。大柳塔煤矿开发建设时,该山正对井口,作为制高点,设测量点一个,按山形命名为“乳峰”。抬级而上是山门,汉白玉四柱三门七牌楼,上 书金色大字“万佛寺”,气势宏伟壮观。进了山门是南院。南院最低,比中院低2.7米。相对是结构比较复杂的一处,……7、
推荐7  河津寺又名佛禅寺,约建于明万历年间,迄今已有四百余年。坐落于河道中央一块巨石之上,与神木镇黄石头地村隔河相望。寺院坐北朝南,原有三进十八间殿宇,以及殿后十八余间禅堂客舍。寺中主祀儒释道三教祖师,配祀关圣帝君、眼光菩萨、二郎神杨戬等。山门正对乐楼,两旁石狮护守。门内古柏一株,高丈余,树冠浑圆,主干挺拔,如天神之锤。明清两代,河津寺多次补葺,香火旺盛。上世纪二十年代,尚有僧人二十多位,佛事涉及四十八坛,百里方圆。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八传统庙会,乡民云集、客商盈野,敬神、娱乐、贸易盛况空前。后经战争和文革-,僧众逃散,庙舍尽毁。改革开放以后,在国家宗教政策和文物保护政策感召下,乡民自发恢复文物,重修了正殿和部分廊房。河津寺所踞之石,三面临水,一百着陆,成半岛形。临水石壁虽不甚高,但陡不可攀。北端壁上嵌有一枚硕大铁环,民间传统及神人所遗。说是大禹治水之时,在神木城北山砍了一个壑口,把浊轮川之水引入窟野……8、
推荐8  班禅庙位于神木县大保当镇西北二十公里处的贾明滩村,与榆林市孟家湾乡西营盘壕村接壤,该庙始建年代不详,但据原碑传抄件记载,清光绪二十九年由蒙僧将此庙迁建于内蒙乌审旗,后于光绪三十年,经汉、蒙两地客商与民众商议,进行了重建,民国三十二年又由公民商贾集资再次进行了扩建,“文革”期间受到破坏。一九八二年至一九八七年当地民众集资按原有规模和布局进行了全面整修。该庙群共有庙宇十五处,计八十余间,总占地面积约75000平方米,其中建筑占地45000多平方米,其余均为绿化林带。该庙群共分七个部分,其中主庙建筑群又分四院一剧场,座向为座北向南,后院正殿为班禅佛大殿,殿的两侧分别建有喇嘛庙各一座;后中院上殿为祖师庙,庙之西配殿为大圣庙和山神土地龙王庙;东配殿为牛王、马王、水神庙;前中院正殿为关帝庙,西侧配殿为药王庙;前院东西两侧分别各建五间生活住宅用房,庙的门洞之上建有观音阁一处;庙门外新建木质结构,玻璃瓦顶……9、
推荐9  麟州故城位于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店塔镇杨城村西北部的杨城山上。麟州城始建于唐代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废弃于明代正统八年(公元1443),历时719年。五代麟州刺史杨宏信及其长子杨重勋和其孙杨光,世代守卫着麟州,抵御契丹、西夏守卫国土。而杨宏信的次子杨业和其孙杨延昭均为宋代名将,在山西朔州北距契丹,称雄一方。由于麟州故城与杨家将的渊源关系,后代人们怀着对杨氏英雄的崇敬心情,将此城称为杨家城,延续至今。去年7月到10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与榆林市考古队对麟州故城遗址进行了考古调查、勘探与测绘。麟州城址北邻草地沟,西邻窟野河,东接桃峁梁,南与麻堰沟接壤,高差约200米。城址呈不规则长条形。整个城址由3座小城组成,分别为东城、西城和紫锦城。从考古人员航拍图中可以看到,三座城中,紫锦城位于西城和东城的中间,由东城和西城护卫着,而东城和西城要么临沟壑,要么靠山城墙护卫,倚仗高山、沟壑这些天然屏障,麟州……10、
推荐10  姑姑庵庙群位于神木县万镇西豆峪村黄河岸边一凸出的小山峁上,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后经多次修葺扩建形成庙群,占地约700余平方米,因当时庙内尼姑众多故当地人称为“姑姑庵”。年间,由李含惠、李旺昭、毛凤翔、毛子长、李正亭、李旺淮、李子川等人在该庙组织成立了神府老区第二党支部,他们常在这里秘密活动,是支部不公开的会议室。抗战时期,老一辈革命家贺龙等人曾参观过此庙并称赞其风格独特。1966年破四旧时局部遭破坏,从上世纪九十年始至2007年9月,当地民众自发捐巨资对全庙进行了维修,并在庙殿内成立了革命历史纪念室,举办了大型的庆典活动。姑姑庵庙群由上下两大正殿和戏台三部分组成,上正殿为观音殿,下正殿为关圣殿,两大正殿的上下两侧各建有娘娘庙、送子观音殿及禅堂和尼姑居所,另设有石窑、马王庙、哼哈二神庙、财神庙、山神庙、戏台等。庙内现遗存有明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0)铁钟一口(直径34厘米,……华东地区:
中部西部:
华南地区:
国外热门:
商户没有被收录?
您对搜索结果:
非常感谢对大众点评的支持
请勿重复提交
遇到什么问题?
相关榜单:
&2003-,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发布的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详见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陕西榆林神木地图】-百科知识-词汇网
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
关键词:&& 发表时间: 21:59:14
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
7635平方千米
行政区类型
神木名片  陕西省第1经济强县、陕西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卫生县城全国科普示范县、全国政务公然示范县、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先进县、中国金融生态县、中国第1产煤大县、2011中国百强县第36名、2010中国“全面小康10大示范县”、2010“中国10佳投资创业城市”、2010“中国10大最关爱民生县”、2010“中国民营经济最具潜力县”、2010“中国西部最具投资县”第4名、2009中国新能源产业百强县第17名、2009第4批中国金融生态市(县)、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中国首开“全民免费医疗”县、宋朝名将“杨家将”故里、“陕北民歌”源头简介  县人民政府住所地:神木镇   邮政编码:719300   电话区号:0912   神木也是著名的革命老区,1927年建立了党的组织,1934年创建了红色政权,开辟了陕北神府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的成功做出了重要贡献。在这块英雄的土地上,成长了王瀛、汪铭、张友清、王兆卿、贾拓夫等1批民族英杰。行政区划  神木县辖15个镇、4个乡:神木镇、高家堡镇、店塔镇、孙家岔镇、大柳塔镇、花石崖镇、中鸡镇、贺家川镇、尔林兔镇、万镇镇、大保当镇、马镇镇、栏杆堡镇、沙峁镇、锦界镇、麻家塔乡、乔岔滩乡、太和寨乡、解家堡乡。城乡1体化  新千年以来,神木的城镇化步伐加快。大批农民搬迁到县城或工业发达的乡镇,城乡1体化快速推动。城镇化率已到达70%以上,城乡1体化格局初步构成。神木县政府积极争取列入国家城乡1体化建设试点,依照“1体两翼、1河两川、重点村组”梯次推动的思路,有步骤、有重点地推动“7个1体化”。高出发点建设第12新村等城市新区,加快推动旧城改造,继续完善县城供水、供热、供气、污水处理等设施,加大大柳塔、店塔、锦界、大保当等重点镇的投入,完善服务功能,增强会聚带动能力。到2013年,使县城人口到达25万,全县城镇化水平到达80%。建设秃尾河川和风沙草滩区蔬菜畜牧基地、黄河沿岸红枣基地、中南部丘陵区小杂粮基地,发展优良高效的特点农业,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继续实行双百帮扶工程,通过名誉村官、企业家返乡任职等情势,推动村企联谊,深化帮扶活动。
  相传麟州故城(今名杨家城)东有3株古松,唐朝所植,粗两3人合抱,枝柯相连,人称奇异,便以神木为名。西汉惠帝5年(公元前190年)于县南设言阳、言阴2县,属西河郡;于西北秃尾河上游东岸设白土县,属上郡。东汉末3县废。北魏于县南设石城县,北周保定2年(公元562年)移治石龟镇并更名银城县,隋大业末年废。唐贞观2年(公元628年)复设银城县,8年于今县北黄羊城增设连谷县,属胂州;开元2年(公元714年)于县北增设新秦县,7年分新秦县增设铁麟县,102年新秦兼为麟州治,104年废州和新秦、铁麟2县;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复设新秦县并兼为新秦郡治,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改郡为麟州治。5代后周州、县移治小堡。北宋乾德元年(公元963年)州、县又移治吴儿堡,5年再移治杨家城;政和4年(1114年)省银城、连谷2县入新秦县。金皇统8年(1148年)废州、县,正大3年(1226年)于今县南花石崖北升弥川寨设弥川县,末年于今县南太和寨升太和寨设太和县,属葭州。蒙古初于神木寨(即今址)置云州,蒙古至元6年(1269年)废州始设神木县并省太和县入,属葭州,省弥川县入葭州。神木县故治在今县东巽山。清《神木县志》:“因巽山有神树2株”,故名。明正统8年(1443年)徙今址。清属榆林府。1914年属榆林道。1928年直属省。1937年于今贺家川镇设陕甘宁边区神府县。1949年属榆林分区。1950年省神府县入神木县,属榆林专区。1958年省府谷县入神木县,1961年析出复设府谷县。1969年属榆林地区。1999年属榆林市。建置沿革  县境早在4、5千年之前,已有人类定居。经普查,在窟野河、秃尾河两河流域,有数处仰昭文化、龙山文化遗址。   夏,县境属雍州地,为熏育占据。   商,为龙方地。   西周,族占据。   年龄战国,县境为白狄故地(1说为林胡族地)。   秦,为上郡北境,又改属9原郡,称为新秦。   汉,元朔2年(前127),置5原郡。元狩3年(前120)又置朔方,称新秦中。后又在秃尾河下游置粞簟粢酢⒑杳3县,属西河郡;秃尾河上游置白土县,属上郡。   3国、西晋,为羌胡占据。   东晋106国,前后为后赵、前秦、后秦、夏政权属地。   南北朝,先为北魏地,置石城县(今解家堡1带),后改名为银城县,属上郡;后为西魏地;再后为北周地。置归真郡(今解家堡1带)。   隋,置银城县(今解家堡1带),属雕阴郡。   唐,开元102年(724)置麟州(治所在今杨家城)、天宝元年(742)改成新秦郡,乾元元年(758)复为麟州,领属新秦(今杨家城)、连谷(今黄羊城)、银城(今解家堡1带)3县③。   5代时,县境前后属唐、晋、汉地域,仍置麟州。   周、北汉,仍置麟州,与府州、胜州自立,随情势委依于周汉两大政权之间。   宋,仍置麟州,属于河东路,领新秦、连谷、银城3县。   乾德5年(967)升麟州为建宁军,后又复还旧制。   端拱2年(989)又改麟州为镇西军。   政和4年(1114)废银城、连谷两县,并入新秦县。   辽、金、夏为镇西军,后撤消镇西军,改成神木寨(仍在今杨家城,因城外有松树3株故名),前后被金、夏占有。   元置云州于神木寨。   至元6年(1269),废州为神木县,以葭州领属的太和县(金建,在今太和寨)并入。   明洪武6年(1373),改神木县为神木堡,属榆林卫,洪武104年(1381)复置神木县,属葭州。   隆庆间,置东路神木道于神木,管辖葭州及神木、府谷、吴堡3县。   清雍于正9年(1731)神木道改成延绥府道,移驻绥德,神木县属于葭州,后属榆林府。   民国神木县属于榆林道(后改成榆林专署)。   日,神府特区抗日人民革命委员会成立,统辖神木县城以南及府谷县、佳县、榆林县的部份地区,与国民党统治的神木县并存。   1937年1月,神府特区抗日人民革命委员会改成神府特区苏维埃政府;属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领导。同年10月神府特区苏维埃政府改成神府县政府(属于陕甘宁边区),与国民党统治的神木县并存。   1942年神府县由陕甘宁边区改属晋绥边区代管。   1947年6月高家堡解放后,神府县政府迁至高家堡。   1947年9月神木县城解放,国民党神木县政府瓦解,新的神木县政府成立,与高家堡神府县政府并存。   1950年神府县、神木县合为神木县、治神木城。   1958年神木、府谷两县合并为神木县,县治在神木城,原府谷县城改成府谷镇。   1961年神木县又分为神木、府谷两县,同属榆林专区。
  交通是支持经济发展的大动脉。最近几年来神木把交通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积极实行交通带动战略,投入资金16亿元用于公路建设,完全改变了神木的交通状态,府店、杨陈、榆神、神佳、神盘、新店及陕蒙高速公路等7条出境公路沟通了与周边旗县的联系,全县19个乡镇全部实现了公路“黑色化”,县境内公路通车里程达4340多千米。包神、神朔、神延铁路的相继开通,构成了1.32亿吨的年运输能力,同时也标志着神木成为陕北的铁路交通关键,在日左右开通运营的榆神高速公路,成功建成同时也标志着榆神高速将成为陕北的新1条运煤大动脉建成。   神木交通网络立体多元、畅通便捷,包(头)――西(安)、包(头)――神(木)、神(木)――黄(骅)等干线铁路和红柠等支线铁路在神木交汇,包茂、榆神、府店、杨陈、神盘等高等级公路沟通了与周边的联系,准神铁路、神府高速公路已完成建设并与日正式通车(神府高速是国家级能源重化工基地榆林神府煤田煤炭东运的唯1高速通道,也是陕北地区第1条6车道高速公路)。榆林、鄂尔多斯两个机场距县城不足百千米。城镇、工业园区道路进1步完善,已构成了以县城为中心,辐射各大工业园区和周边县(旗)的310分钟经济圈。
地理  神木县位于陕西省北部,晋、陕、蒙3省(区)接壤地带,是国家级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核心区域。全县总面积7635平方千米,是陕西省面积最大的县,共辖15镇4乡631个行政村,总人口37.8万。气候  神木地理地貌独特。县地步处陕北黄土丘陵向内蒙古草原过渡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貌以明长城为界,北部为风沙草滩区,占全县总面积的51%;中南部为丘陵沟壑区,占全县总面积的49%。全县属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日照2876小时、气温8.5℃、无霜期169天、降水440.8毫米。黄河流经县境98千米,窟野河、秃尾河由西北向东南注入黄河。县境西北部有46个内陆湖泊,其中神湖(红碱淖)总面积54平方千米,储水8亿立方米,是陕西省最大的内陆湖,也是中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矿产资源  神木县地域广阔,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炭、石英砂、天然气、石油、铁矿和石灰石等,其中以煤炭储量为最。   煤炭主要散布在县境西部和北部,储煤面积达4500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59%,已探明储量500多亿吨,且煤质良好,埋藏浅,易开采,为世界少有的优良动力环保煤和蔼化用煤,在国际能源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富煤区每平方千米地下储煤量高达1000多万吨。神木煤田勘探范围内可采和局部可采煤层共8层,单层最大厚度12.02米。煤层近似水平,断层希少,顶底板稳定,瓦斯含量极小,埋藏浅,很多地区的覆盖仅4至5米,部份地区大面积袒露地面,易于露天开采。神木县煤田范围包括大柳塔、孙家岔、店塔、麻家塔、中鸡、尔林兔、锦界、大保当、神木、解家堡、高家堡等11个乡镇。神府东胜煤田成煤于1亿4千万年前的侏罗纪,煤田面积为31172平方千米,探明储量2300亿吨,占全国探明储量的30%以上,相当于70个大同矿区、 160个抚顺矿区,神府东胜煤田称得上是世界最大的煤田之1。   岩盐神木岩盐是榆林盐田的边沿,是榆林盐田的1部份。榆林盐田是距今5亿3千万年,深埋地下两千5百米的奥陶纪岩盐田,探明储量8855亿吨,预测储量6万亿吨,占全国储量的26%。岩盐的潜伏价值就达33.2 万亿元,是青海察尔汗盐湖的2.2倍。   石英砂主要散布在麻家塔、神木镇1带,工业探明储量达436万吨,2氧化硅含量高达97%以上,且水文地质条件简单,适合开采,可制做玻璃、陶瓷及耐火材料等,是本县仅次于煤炭的重要矿产资源。   天然气 神木气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含气区主要散布在尔林兔、大保当及锦界1带,气田北接内蒙古乌审旗的苏里格气田(中国最大的气田),西接榆林含气区,储量可观。   石油 主要散布在尔林兔、大保当1带,与天然气含气辨别布基本1致。   铁矿 全县有66个矿点,多为窝状埋藏,在孙家岔镇刘石畔村有1处为层状埋藏,厚达l米。主要有磷铁矿、褐铁矿和赤铁矿3种,平均含铁量为30%,最高达60%,为本县生铁冶炼业提供了可靠的资源条件。   石灰石 主要散布在栏杆堡、麻家塔等地,储量较大,可制造电石、碱、漂白粉、水泥、石灰、石材等。
概况  “1015”期间,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全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获得历史性成绩。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到达605亿元,年均增长54.8%;财政总收入到达131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达28亿元,年均分别增长45.9%和31.9%;累计完玉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10亿元;城镇居民人都可安排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到达22301元和8672元;3次产业比重为1.34∶68.99∶29.67。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继续位居陕西省各县之首。工业经济  工业发展坚持“集约化、集群化、绿色化”思路,大力发展“煤炭、兰炭、电力、化工、载能、建材”6大支柱产业,县域特点工业体系已构成。2010年,全县煤炭产量到达1.6亿吨,诞生于神木的特点地标产业――兰炭,成功列入国家产业目录,已建成23套60万吨以上大型环保节能兰炭生产线。全国最大的100万吨PVC项目基本建成,天元化工煤焦油轻质化项目被誉为“榆林版”煤制油。以锦界、柠条塔、石窑店为代表的“8区6园”5年累计完成项目投资455.5亿元,成为全省具有区域特点竞争力的循环经济产业聚集区。神华、陕煤、陕投、延长等大型国有企业与地方民营企业合资合作亮点纷呈。神木已成为全国第1产煤大县(亿吨级)、全国最大的兰炭基地(千万吨级)、全国最大的聚氯乙烯基地(百万吨级)、西部最大的火电基地(600万千瓦)、西部最大的浮法玻璃基地(600万重量箱)、西部最大的电石基地(百万吨级)。农牧业  坚持“产业化发展农业、城镇化繁华农村、工业化富裕农民”的思路,全力做大做强“畜牧、红枣、小杂粮”3大主导产业,培养壮大了1批农畜产品加工、特点种养殖等现代农牧业龙头企业,产业发展水平大幅提高。工业反哺农业力度延续加大,实行了860个“双百帮扶”项目,涉农项目5年累计投入财政资金21.5亿元;尔林兔、4卜树等“1区5园10村”现代特点农业基地初具范围;地膜花生和谷子亩产均创全国最高记录;谷子、绿豆等小杂粮深加工项目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全县红枣保存面积达21万亩;羊子存栏87.2万只,居全省第1。民营经济  坚持“政府创造环境、企业创造财富”的“双创”发展理念,前后实行了干部挂职、大学生村官、白领派遣计划、民营经济县长联系员、民营企业家培训等政策,制定出台了《增进民营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意见》(60条),连续5年举行民营经济展览会。设立了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积极发展中小企业信誉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加大国有资产运营公司融资范围,不断从人材、金融、科技和行政服务等方面为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民营经济不断壮大,发展层次加快提升。民营企业集约化、团体化、多元化发展步伐加快,创造了以北元100万吨PVC项目为代表的“混合所有制”发展模式。“1015”时期,民营企业总产值从23.6亿元增长到308亿元,年均递增67%;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数量分别到达2011户和18884户,民营团体公司达13家。民营经济对县财政的贡献率超过70%,吸纳就业人数超过8万。民生社会事业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托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同享。“1015”期间,神木县延续加大民生投入,65%以上的县财政收入用于民生工程,书写出了1份温暖人心的民生答卷。在“教育、医疗、文化、就业、社保、住房、扶贫、交通、人居、安全” 10大领域,初步构建起了“全方位、高标准、广覆盖、可延续”的现代民生体系。在国内率先实行了102年免费教育、全民免费医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建成15.6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困难弱势群体应保尽保,基本实现了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文体事业全面繁华,广播电视各项事业扎实推动。县图书馆、体育馆等1批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相继建成投用,成功举行了央视“欢乐中国行”等大型演唱会及“中巴女子篮球约请赛”等国家级体育赛事。前后建成陕西省文化大县、教育强县、体育强县和双拥模范县。城乡建设  全县城镇人口数量突破25万,城镇化率到达62.2%。以县城为核心,以“1体两翼”城镇带为骨架,城乡兼顾的1体化发展格局基本构成。县城、新村、2村、西沙(铧山)“4大组团”功能互补,各具特点,县城计划控制面积扩大到46平方千米。大柳塔、店塔、锦界、大保当等重点镇建设加速推动,已成为重要的产业集中区和人口会聚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强,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已建成瑶镇水库、采兔沟水库和县城引水工程,黄河引水工程前期工作加快推动。电力、通讯等设施不断优化,现代通讯网络覆盖全县。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封山禁牧、“3北”防护林、“百万亩生态公益林”建设成效显著,矿区生态环境治理有序展开,全县林草覆盖率达50%。新农村建设进入新阶段,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良。前后建成了 “全国文明小城镇示范点”、 “陕西省园林城市”。发展目标  1025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县地区生产总值(GDP)到达1320亿元,年均增长16.8%;财政总收入到达280 亿元, 年均增长16.5%,地方财政收入到达6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年累计到达1500亿元;城镇居民人都可安排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到达38000元和19000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2‰之内;城镇化率超过80%;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进入全国1流县行列。
教育事业  我县在狠抓经济建设的同时,牢固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认真实行“科教兴神”战略,全县构成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学前教育快速发展的格局。目前,全县共有高中4所,职业教育中心1所,低级中学26所,县直小学和乡镇中心小学27所,乡镇完全小学72所,农村低级小学215所。另有民办小学19所。全县在校学生9.5万人,其中高中1.7万人,初中3.3万人,小学4.5万人,教职工4910人。教学设施按普及实验教学标准配备,布点小学到达省颁2类标准,中心小学以上到达省颁1类标准,建成微机室65个,计算机3214台,语音室18个950座,4所学校安装了校长办公系统、8所学校设备了闭路电视双控系统,前后成立了教育电视台、教育中心。中小学入学率分别达100%和99.2%,高中入学率到达85%,高考本科升学人数突破1392人。1998年实现“两基”达标。1996年建成的职教中心,1999年到达国家级重点职业高中标准。目前具有12个常设专业和7个骨干专业,在校生到达36班2460人,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了大批实用人材和技术骨干。2003年,神木县被省教育厅命名为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县和幼儿教育先进县。文化体育事业  神木县以提高全民素质为目标,加大文化建设投入,前后新建了神府革命记念馆、文化广播电视大楼、老年活动中心、体育中心等文化、体育设施,维修了凯歌楼,恢复了乡镇文化站和电影放映队。鼓励创办各类文化协会和社团组织,组建了书法协会、棋院、老年体协等20多个文化社团组织,吸引大众广泛参与。组织展开了多种情势的社区文化、广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村镇文化活动,大大丰富了大众生活。加快实行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广电入网户到达3.5万户。体育事业进1步发展,竟技水安稳步提高。2003年9月我县成功地举行了省第5届农民运动会,同年,建成省级文化先进县。卫生计生事业  神木县经济的腾飞增进了卫生事业的全面发展,全县医疗条件不断改良,医疗技术有了新的提高。全县共有医疗机构33个,县属医疗单位3个,县级医院12所,乡镇卫生院19所,村级卫生室590户,覆盖率到达66.2%。县医院设施完备,装备先进,配有CT、彩色B超、血球计数仪等先进诊断仪器,年住院病人3000多人次,门诊病人8万余人次,初步解决了大众就诊难的问题。2005年开工土迁建的县医院,占地52亩,建筑面积35000平方米,床位350张,总投资6000万元,建成后,将成为周边地区1流的县级医院。计划生育工作在1998年实现“3为主”的基础上,继续提高综合服务工作水平。建立“3结合”利益导向机制,实行“定点分娩”制度,展开“3非”、“5假”专项治理工作。加强活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建立了“凭1证办多证”、“房(业)主负责制”、“流出流入共管制”等项工作制度,近几年累计清查活动人口12万人次,成年活动人口的持证率到达94.7%,验证率到达91.2%。2004年末全县人口诞生率为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6‰。神木县于2000年4月建成计划生育综合服务县,同年,被国家计生委命名为全国县级计划生育先进单位。科技事业  最近几年来,我县加强了传统工业的技术改造,大力推行新技术、新工艺。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剂,建立新的农业技术推行体系,重点推行农林牧良好品种、先进种植养殖技术、农畜产品加工技术和生态建设新技术,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到2004年末,全县共组织实行科研项目两项,推行实用新技术47项,引进农畜良种36种,同时推动科技推行体制改革,逐渐建立适应市场的受益机制的引进、推行。目前,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逐渐增加,经济运行的质量效益显著提高。社会福利事业  神木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增进了社会福利事业的蓬勃发展。县上建立福利院,具有床位300余张,共收养了80位孤寡老人和抛弃儿童。建立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到2004年底,共有17675人享受低保待遇,其中农村8000人,城市8275人,定供1400人,全县共发放低保金672万元。
  神木地形多变,旅游资源独具特点。南部是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窑洞,大枣,陕北民歌是其意味。北部是沙漠草滩地貌,长城横贯其中。境内有黄河,窟野河,秃尾河等河流。主要的旅游胜迹有神湖  神湖又叫红碱淖,位于神木县西北部神府、东胜煤田腹地。1995年被省政府肯定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红碱淖的"淖"是蒙古族语,意思是水泊、湖泊。景区似3角形,东西最宽处10千米,南北最长处12千米,水面面积67平方千米。属高原性内陆湖,是中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红碱淖4周生态环境良好,东侧有天然牧场尔林兔草原,水草丰盛,牛羊成群。红碱淖盛产多种淡水鱼类。红碱淖风景名胜区的自然生态环境为许多候鸟提供了理想的栖息地,共有30余种野生禽类在这里繁衍生息,主要有国家2类保护动物白天鹅和鸬鹚、海鸥、鱼鹰、野鸭、鸳鸯等。每逢年龄两季,不计其数只鸟类聚集于此,上下翻飞,翩翩起舞,和乐齐鸣,场面非常壮观。红碱淖周围错落起伏的沙丘与大小不等的片状草场相间,雪白的羊群似朵朵白云点缀其间,簇簇沙柳在金黄色的沙丘中格外翠绿,激越的信天游在天空中久久回荡。辽阔的湖面、绵软的沙滩、静谧的田野、翠绿的草原、充满生机的植物、翩翩起舞的飞禽、奔腾汹涌的巨浪、随波逐流的小舟、喷薄欲出的朝阳、夕阳西下的霞光、典型的塞外风光与蒙汉两族文化相互融合的地域风情,构成红碱淖风景名胜区完善独特的自然景观。2郎山  2郎山,俗称西山,也称“驼峰山”。位于榆林神木县城西1千米处。2郎山山势蜿蜒跌宕,巍峨险峻。窟野河、秃尾河会流于山前,雄伟的长城穿行于后。西边沙石相间,1片果林,东面石壁峻峭,松柏挺立。明朝正德103年(1518),武宗皇帝支神木时曾来此山,他观山状如似笔架,所以将此山御此日:“笔架山”。后来文人学士来此,有观其貌似驼峰,故多称:“驼峰山”。在2郎山前后相距1千米多的山脊上,因地就势、错落有致地散布着100多座殿、庙、亭、阁,如8仙洞、地藏洞、3身佛洞、浩然亭、2郎庙、诸神殿、3教殿、玉皇阁、娘娘庙等。这些古建筑疏密相间,形体各异,布局公道,虽险若固。其间尚留有完全的石刻9龙照壁和石刻卷顶1处,还有壁画2幅、碑石10余通,和石刻楹联、题字等。这些石刻,都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史料价值。由于2郎山的山势雄奇娟秀,古建筑如串珠般遍及在1千米多宽的山峦上,多姿多彩,所以它闻名于山西、内蒙古、陕西等省(区),1年4季游人络绎不绝,成为1方胜境。龙眼山  龙眼山位于神木县东侧,高峰屹立。从山左看似卧地欲起、引颈长啸的骆驼,从山右看却又像天外游龙汲水后长吟于塞外,长龙舞动,腹部透天。龙头有2石孔如眼,每当凌晨红日从东方升起,光透2洞,直射城头,犹如龙眼放光,甚为壮观,名曰“龙眼透日”,这便是龙眼山得名的由来。沿小径入龙眼登龙脊高处,举目眺望,城川景物一览无余。云川10咏中对龙眼山诗云:“瞳朦晓日上晴空,1统山河两界中,到此神龙主放眼,内看全汉外全蒙。”   山顶有祖师庙、极乐寺、鲁班庙等。祖师庙是道庙,祀真武祖师,主宰北方,建于明万历年间。最近几年几经修复,使其复原。每一年农历正月初8、4月初8、6月初8有庙会。极乐寺在祖师庙后,建于康熙年间,毁于自燃,现残留碑石多块,可供参考。极乐寺是1座10方庙,过去殿堂、僧房、斋院俱备,不但广纳云游释子,而且可举行盛大的佛事活动。鲁班庙在祖师庙东,原址在县城南关,80年代末,由建筑行业集资迁建于此。内祀建筑行业的祖师爷鲁班,西殿有我国“纸圣”蔡伦的塑像。天台山  天台山在神木县境贺家州镇东南方向距县城65千米。山高险峻,巍峨挺立。黄河和窟野河从东西两侧依山流河。山水相映,风景壮观。天台山庙群主要散布在前山与后山两处。前山为崇峰寺,后山为天台诸神殿,两山南北相望,互为呼应,云蒸霞蔚,势若龙腾。崇峰寺开创于北魏元太和年间,天台诸神殿始建于明代成化年间。后经历代增置修缮,渐成宏大范围,是历史悠久享誉塞上1方宗教圣地。天台山不但有美丽的奇异的传说,而且有志士仁人勇敢斗争的革命故事。1963年春,刘志丹率红2108军东渡黄河时,就驻扎在天台山寝宫殿,成功地指挥了攻占山西罗口的战役,给天台山留下不朽的史话。抗日战争时期,抗日名将贺龙、关向应和国际友人白求恩等曾等上天台山驻足观光,缅怀先烈,在天台山流下英雄的足迹。高家堡古城  高家堡古城,唐属丰州地,旧称飞鸦川、弥川。城池始建于明正统4年(1439),原隶属佳州,清末划归神木。该城位于神木县城西南海50千米的秃尾河东岸,西北距明长城约5千米,原为夯筑土城,万历3106年(1608)用砖包砌,清乾隆105年(1750)、3103年(1768)两度重修,后屡次修缮。该城平面呈长方形、东南墙均长311米,南北墙均431米,残高6.5―9.1米,基宽7.52米。城墙上部建有1米高的女墙,间有垛口、t望洞。北城头修有3官楼,东南角建有魁星楼。现除魁性楼、女墙、垛口、t望洞被坏外,其余的均保存完好。另东、南、西墙各辟1卷门,并筑有瓮城,现城门的敌楼、嘹望台和南门已破坏。城内原本的中兴楼(1988年被县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城隍庙、财神庙、5道庙、祖师庙、西门寺、贞节牌坊等古建筑,现仅存中兴楼和财神庙,城内街道以中兴楼为轴心,向东西辐射为东西街,向阳北南北辐射为南街和北巷。明、清到民国初,南街最为繁华,至今大部份铺面保存完好,东、西、南街各通有巷道。居民建筑群为典型的北方构筑风格。既有4合院,如北巷的李家大院;又有前庭大院,如东街的卢家大院、西街的韩家大院;还有楼院,如10字巷的李家楼院,同心巷的刘家楼院等。高家堡古城是神木县乃至全部陕北较为完全的1座城堡,且有独具特点的保护价值,神木县人民政府已拟定将该城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杨家城  杨家城位于榆林市神木县城东北约20千米,即古麟州。该城始建于唐天宝年间(公元742⑺56)。5代至宋,州刺史杨宏信,长子杨重勋(重训)和孙杨光,世守麟州;次子杨业和孙杨延昭,都是宋朝名将,北拒契丹,称雄1方。众人怀着对捍边英雄的崇敬心情,改呼此城为杨家城。城东南约70米处,原有松树3株,年久树老,枝柯相连,须两3人合抱,后人以神松呼之。金以此名曰神木寨,元以后因此命名神木县,城址旧貌犹存。城周景致幽闰,有诗云:“1径开溪畔,孤村仅几家。山花学带雨,野柳隐藏鸦。路曲分樵牧,冰澌咽石沙。相看不倦处,前路暮云遮。”凯歌楼  凯歌楼于明弘治5年(1492年)建成,原名怀德门。正德10年(1505年),明武宗巡查榆林曾住此楼,后改名凯歌楼。此楼台高8米多,南北长30多米,东西宽20多米,楼下门洞南北贯通。楼上中部建2层木楼,4角有钟鼓小楼,东西有配殿。文革时被拆,现依样重建。
上一集:没有了 下一集:
相关文章:&&
最新添加资讯
24小时热门资讯
附近好友搜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榆林神木县锦界 货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