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网络推广是什么?

互联网金融三年都发生了什么?
&任何新事物都会有一个过高的预期阶段,不断的被追捧,然后严重的被高估,最后发现事情并不是那么一回事,于是被说的一无是处,然后又被低估,经过前两个阶段后,才开始陆续回到一个缓步向上的阶段,一般这个阶段才是合理的估值阶段,但是从赚钱的角度来看,宙斯盾分析第一个阶段最好赚钱,泡沫横飞的时代,赚钱最容易,前提是能及时抽身。第二个阶段,如果有勇气杀入,理论上也有不错的收获。
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基本上目前属于高潮结束,然后个人估计会迎来一个低谷期,其实不单中国,全球的互联网金融,都面临很大的挑战,股价上可以看到,绝大部分互联网金融股,最近都有些压抑。
第一个曾经寄托无限期望落空,二级市场本质还是预期主导的市场,当你无法形成高预期的时候,股价自然就下去了,也很正常。我一直说,一个公司一会一千亿市值,一会一百亿市值,本质公司并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变化的其实无非是背后的人心罢了。炒股很大程度是多空之间的博弈,博弈的本质是双方对一个标的物未来的预期的差异,觉得未来会好,我就买入,觉得未来不好,我就卖出。股价大跌的背后代表了资本市场对未来的担忧。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金融很大程度上跟经济周期是正相关,整体全球经济都很迷茫的情况下,你要让金融行业的股票要有很大的气色,本身也不现实,金融实现盈利的很大前提是市场能赚钱,在一个整体盈利性很差的市场里要让金融行业变得很好,基本上就属于扯淡的事情,借出去容易,收回来难的市场里,不可能有高估值。所以,目前陷入低谷也就是很正常的事情了,再加上去年年底的一系列非法集资案件的引爆,更是雪上加霜。陷入低谷也就正常了。
  至于,这个低谷期会有多长时间,我个人感觉还是取决两个因素:
  第一个是政策因素,金融跟别的行业不一样的地方,在于这个是强监管领域,长什么模样,很大程度不取决你自身,而取决于别人想你长什么样子,所谓市场的内在的自发的力量很大程度上是很容易被监管给引导和改变的,这里对错先不说,因为我从来没觉得市场就一定是对的。
  市场容易非理性,但是反过来监管也一样容易非理性或者过于理性,这个其实很大程度在国外是一个相互博弈的过程,在中国可能博弈的空间不大,最终取决监管的理论基础和政治诉求。所以,这个低谷期很难预测,目前市场担心的是矫枉过正,监管则担心,不矫正,可能压力会更大。
  第二个因素,则取决于资本冬天何时结束,总体而言,宙斯盾认为互联网金融的大发展,跟商业模式自身关系有,但是并不是很大,过去的高歌猛进,很大程度上离不开资本推手的身影,一旦资本变冷,市场关注度以及现实的企业自身经营都会收到很大的影响。回想三年前,变天革地的口号,也就不过几年而已,世界变化很快,随时拥抱变化。
  第二,我们谈下过去互联网金融投资和创业过程中,我认为几个比较明显的常识性问题。
  (1)没有正确认识中美的基础性差异,模仿表象,忽视本质。
  中美之间最大的差别,其实是底层环境的不同,美国的市场是一个非常相对比较成熟的市场,市场投资人更多是以B端机构为主,大概70%—80%都是机构、共同基金、家族基金大量的机构投资人到这个市场来是有原因的,因为个人作为投资人有两个很大的问题:
  第一个是不专业。我们在金融市场混了十几年的人都无法有效的辨别风险,如果你一个外行来分析一个产品的标的说一看就看的出来有风险,这是扯淡,我们自己玩了多年都不敢说这里有风险,那里有风险,你让个人来判断的逻辑基础在哪里?即使有,也不可能普遍性。
第二个是不经济。总共就那么几万块钱,努力、辛苦辨别风险,最后收益是年化10%,意味着你们只有几千块的收入,那你还不努力去工作,你没有必要花时间精力去干这个事,不经济。所以为什么个人投资者跟机构投资者永远打不过个人投资者不可能在金融市场里面取胜,除非他把自己机构化了。这里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作为机构是有容错能力的,他可以有违约,可以出风险,因为是通过市场有效配置来获得稳定性的收入,无所谓个别出现风险,靠规模的差异化配置来COVER,从这个角度上有容错可能的机构更容易适合做P2P的投资人。
  中国是什么?中国绝大部分的投资人都是P端,全是个人,中国是一个C2B和C2C的市场,都是个人投资者。这个环境下,导致结果是无法容错,必须要求你刚性兑付,否则我就上街游行,否则我就闹事,这种情况下,现实逼迫我国的P2P公司最终看上去跟美国一样,实际压根就是天壤之别,所以,黄震教授说的是对的,真正的P2P公司有什么好跑路的,但是他这个问题的另外一面是我们有真正意义上的P2P公司么?现实环境就很难有真正意义上的P2P出现,中美差别过大的结果。
  (2)是无法正确认识风险和规模之间的关系。
  这个问题宙斯盾小编讲过很多次,我们很多投资机构,都喜欢从规模、客户数下手,总觉得拥有更多的规模,更多的客户群,现实价值就更大,其实从金融角度看,压根就是被证明是伪命题,这个问题也不单单是金融问题,他的本质其实是现实一个流量的认知问题,我们很多人都认为流量是越多越好,但是现实的情况告诉我们这个逻辑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的,过去在PC端主导的市场里,这个逻辑是对的,为什么呢,因为大流量公司,可以找到流量变现的方式,譬如一个明星,他拥有很多的粉丝,他就可以从广告变现,譬如门户网站,拥有大流量就也可以从广告、游戏入手,最终结果就是我免费讨好我的流量群体,然后从流量以外获得收入,所谓羊毛出在狗身上的逻辑下,不断做大流量的道理是对的。
但是在移动化的情况下,这个逻辑在不断发生改变,当然金融是因为自身特性的原因跟移动化关系不大但是结果是相同的,就是大流量公司越来越少,碎片化越来越多,这个时候真正大流量公司就那么几家,其他公司再也无法实现大流量了,那么他们很难实现羊毛出在狗身上的情况,为什么啊,因为狗他不认账啊?你就那么点破流量,凭啥我要给你付钱?那么这些公司就开始面临很大的流量变现的难题,如果无法从用户身上实现盈利,那么你会发现流量越大,实际上只会亏损越大,不能变现的流量压根就是垃圾啊,没啥用处。所以,移动互联网怎么看流量的价值,很大程度上是看你跟用户之间的变现方式是否够直接有效。
  用户身上无法变现而又在别的地方找不到变现的时候,那么再多的流量其实就变得毫无意义。当然很多人也会说,总归还有点转化率吧,一百个筛一个也是好的,其实宙斯盾不这么看。第一转化成本太高,压根没必要,还不如直接精准定位好了。第二个就是所谓移动化的世界里,碎片化的世界里,产品决定了用户,而不是用户决定产品。什么样子的产品,最终吸引什么样的客户。这点必须清晰认知到,过去PC端追求大流量客户,所以提出人性化体验的角度,是对的。但是相对个性化精准化定位的时候,我们就发现有效辨别精准客户的重要性就凸显了。不能被用户逼着去做所谓人性化的事情,否则就是你忘记了你是谁,你要做什么。
  我们很多所谓人性化的用户体念,其实是很扯淡的逻辑,因为用户的需求是多变的,而且很难被证明是对的,你如果什么都是听用户的,那你永远被带到沟里去,从金融角度看用户需求,无非就是希望贷款不用利息,理财收益一年翻倍,你按照这个逻辑去设计产品,你就直接找死去吧,压根不可能满足的体念体验。
  所以,真正你要做的事情其实是找到适合你的用户群体,定好你的理念,然后设计好你的产品,然后筛选你的用户,让不适合你的用户赶紧离得远点。因为,你不可能被所有的用户喜欢,你唯一能做到就是筛选你的用户。通过设定一系列的门槛,有效筛选。这个是连骗子都知道的基本道理啊。
  很多人接到电话,一听声音就知道是骗子,就会骂,这么傻逼的骗子,一听就知道是骗子了。问题是你不知道骗子就是用这种拙劣的办法在筛选客户啊,你能立刻把他给筛选出来就意味着你不是他的目标客户啊,如果听不出来的人,那么久基本意味着上钩的可能性很大,他都知道简单直接有效的筛选客户,你怎么能不知道呢?
  钱本身并不是什么重要的东西,我也不差这点钱,但是他帮我有效筛选了那些是有价值的朋友,那些是无效的朋友,他是非常有效的门槛设置。碎片化时代的网红,已经压根不需要跟以前的明星一样走广告变现的道路,你做好你自己,总有喜欢你的人。就是如此简单有效直接。据说加入李笑来同学的群,年费好几千。嗯。很好的模式。
  所以,从金融角度看,我们过去的大量的理财类产品最大的问题就是过于满足用户端的需求,最终结果就是违背了金融常识,筛选了一批风险容忍度最差的群体,这个群体无法承受风险,且很难有转化价值,最终使得这个行业没有办法有回旋余地,这个应该是目前互联网金融公司最大的问题。从我个人感觉角度来看,金融还是要去做有钱人的朋友,做时间的朋友,不是嫌贫爱富,而是现实发现,越是没钱的群体,越缺乏可变现的可能,使得付费习惯以及收益要求非常苛刻难以被满足,所以如何筛选有价值的客户,其实是未来互联网金融非常重要的一个命题。
  第三:互联网金融的误区是无法充分理解个体和整体,效率和成本的关系
  有一段时间,我写了几篇余额宝的文章,被一堆屌丝给疯狂围攻,我对此并不介怀,因为事实上我们社会有一个逻辑一定是对的,那就是社会90%的人是非理性且人云亦云的,这个也是,为什么社会大概只有10%的人能赚钱,我一直告诉自己,如果傻逼跟我一样聪明,哪里轮到我赚钱呢?所以每次我打车碰到出租车司机态度不好,碰到别人弄不灵清,我就告诉自己这个道理,如果他们都跟我一样弄的清楚,那就是我去开出租车去了,然后就很开心了,前段时间,在香港跟某民间私募大佬聊天,他极为牛逼的跟我说,我们过去为什么每年有100%以上的收益核心在于中国股市里的交易对手太弱,都是一帮傻逼在玩,我们能不赚钱么?后来想想,这个简直是在是真理。
中国的散户明明是极度缺乏技能,但是却偏偏认为自己无所不知,无所不能,非要自己亲自上场操刀,非要觉得自己什么都懂,什么都能跟你说上几句,非要骂你傻逼,却忘记他们自己是最大的傻逼,最后的结果除了被收割,还能干什么呢?
  所以,我跟很多专业也好非专业也好的人说,要跟我讨论余额宝,那必须先知道什么是货币基金,也必须知道什么叫同业市场,还必须知道这两者跟银行的关系,以及银行是如何运作的。如果脱离这些,只是单独讨论余额宝好,还是不好。有什么意义呢?我们看到很多好的结果,前提很可能就是建立在不好的基础之上的,而很多不好,却恰恰建立在好的基础之上的,我们看问题,不能只看一个点,要看很多方面。另外,还有我们还要看到两个博弈点,一个是个体跟整体是博弈的,另外一个短期跟长期是博弈的。
  许多事情,对短期有利,但是对长期一定有害,哪里有长短期都好的事情呢,前段时间微信收费,一堆屌丝在骂娘,这个就是很明显的例子啊,我对你好好好,很大程度是为了某天能杀杀杀你啊,嘀嘀打车,现在的费用比以前贵上好多,但是你还不得不用。都是案例啊,短期好的事情,往往都是交换了未来的利益,最终来看,甚至可能结果就是被卖了,还帮人数钱,但是这些屌丝不到最后一步是看不到的,也不会去想的,许多人看到互联网金融给了自己更高的收益,但是是否想过你可能本金也回不来,很多人看到了互联网金融给了自己更好的贷款可能,却忘记了,自己是否能还得起贷款,这些都是只满足了需求的一端而忽视另外一端的结果。
  至于,个体和整体的博弈,次贷危机的最核心就是互联网金融一直强调的普惠金融,给大量不合格的贷款人发放了贷款,世界上是没有人会承认自己是不合格的,就跟路上要饭的人也喊着自己也有资格去夜总会一样的道理,所以每个人都在喊要求贷款普惠,这种事情的最后演变结果就是看上去个体有益的事情,最终演变成整体系统性风险,结果就是一堆好人跟着受伤。微观上有益,宏观上有害。我们的互联网金融很大程度上都忽视系统性风险,是大量的不确定的个体性风险堆积的结果,而个体性风险隐藏在个体的时候,他是散乱的,无序的,不容易被集中发现,但是最终集中爆发的时候,就是非常的可怕,许多金融模式,具体到微观层面,都是有合理的成分,但是都堆积到一起的时候,这个合理成本可能就是很可怕的事情,我们最怕的事情其实就在这里,如何在混乱无序的单体性风险里能辨别出系统性风险的存在?需要监管层的智慧。
  总的来说,互联网金融进入低潮期,可能对我们投资人,对创业者来说都是好事情,在狂歌猛击的时候,大家是不会思考问题的,每天沉浸在欢快的意淫之中,只有在问题来临的时候,才能激发思考,才能痛定思痛,才能督促变革,才能让有能力的人沉淀下来,让浑水摸鱼的淘汰出局,我们继续愿意在这个时候,继续投资我们认为真正值得坚守的互联网金融商业模式,我自己依然成立互联网金融投资基金,集中投资在这个冬天能坚持下来,他是前行的创业者们。去年我出国前,我写过一段话,现在依然有效:
  “我们认为冬天是磨砺创业者最好的武器,只有经历冬天,忍受煎熬,你才能真正成长为一个企业家,而不是创业者。”
  第四:最后谈谈宙斯盾对讨论问题的一些看法
  其实,过去几年里,我很少去跟人讨论应该不应该的问题,我一直关注的其实是“事物是什么样子,以及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的”。我基本不关心,“什么样子才最合适。什么样子对不对”。前者其实是个求证题,是相对封闭,且有相对标准答案的。而后者是个论述题,是开放性命题,很难有标准答案。换句话说,就是前者看的明白,说的清楚,而后者是无法看明白的,因为涉及到了社会人群的分化和对立的问题,就会发现永远不会有合适且对的事情。不同的群体看同一个问题必然是不同结论的,这种争论对我来说,毫无意义。
  我们一定要明白理论和实践是有区别的,两者并非是一回事,不能放在一起比较。许多东西理论是对的,实践往往是错的,反之亦然。关键看我们到底是学术讨论还是实证讨论,这是两个事情。另外,在确定讨论的是同一个层面讨论问题了,那么就必须有几个点是要确定的:
  第一是,基本的讨论所需要的基础知识是需要具备的,尤其金融业,在学术讨论范畴,你们会发现,很多我们普遍的理解都是错误的。例如银行业是暴利,这种观点,在专业学者的眼里就是不存在的,无论实践中,还是理论中,银行业都不是暴利行业,中国银行业也是一样的。但是这个观点在非专业人士眼里,包括郭广昌都是这么认为的。没办法,他是学哲学的,不懂金融。
  第二个点是要有基本的推演逻辑的能力,讨论问题,推演的基本逻辑是可以确定的。例如一加一一定是等于二的,虽然很多条件下,一加一可能是等于三,等于四,但是,那些都不是普遍性逻辑,都是属于无法按照固有逻辑判断的小概率事件,属于不可测的变量,我们往往只能在推演的过程中予以剔除,否则毫无意义,没有任何可以讨论的基础。我们现在碰到的问题,很多人其实就是喜欢把个别的事件普遍化,把小概率事件认为是社会普遍性的事件,宙斯盾一直说反驳一个命题的时候,一个反例就够了,但是论证一个问题成立,那就是需要穷尽才行,个案是无法推导普遍性案例的,遇到这种情况就使得压根无法有效对话。
  第三是,要就事论事,宙斯盾论一个问题就是一个问题,不能把一些事情动辄跟事情以外的事情混合起来。例如谈学术问题,有时候就不得不把道德和情感给排斥掉,否则夹杂了情感,许多问题会异化,为什么呢?因为道德和情感是因人而异,也是带有极大的不确定性的,不同的人不同的判断标准,就很难把一个事情给固化下来,我们现在很多人都喜欢因为自身喜好,而改变谈论事物的基础,这种观点很可怕的,我们应该先发现事物本身如何,然后再加道德和情感判断,而不是先有道德判断在去寻求事物本质。
【本文首发:】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互联网+”时代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互联网金融
稿源:王吉伟的网站
这是个&互联网+&的时代,同时也是互联网+金融的时代。总理在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时候,特意强调了互联网+金融,是因为各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资本的推进,全民创业也离不开的资本的助力。金融与互联网结合定能提高效率,从而为更多的产业发展提供动力。所以,互联网+产业升级势在必行,而互联网+金融的升级更要首当其冲。
我们今天所说的互联网金融以及政府希望的互联网金融,不只是产业金融,而是普惠金融,是大众都能参与的金融。因为只有全民参与,才能将社会闲置资金集合之后再重新分配,才能让跟多的创业项目得到民间资本的投资。同时,大众还能将这种投资回报作为理财的手段。所以,在未来,个人理财产品会是互联网金融的主流。但是,面对的越来越多形式各异的个人理财产品,大众应该如何选择?或者,在这个时代,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互联网金融?
首先,互联网金融产品应稳健当先
人无信则不立,商无信则为骗。尤其是基于互联网的金融产品,信用是用户的最大痛点。事实上,诚信就是对用户的负责,对外则表现为稳健。就一款稳健的个人理财金融产品而言,最核心的表现为资产质量。资产质量越高,意味着这个金融平台以及产品越稳健。可以说,互联网金融发展到现在,资产质量已成为衡量平台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但凡是做个人金融理财金融产品的,无不发力寻找优质资产,开始涉足基金、保险、信托的销售,有的已经开始深耕垂直细分领域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甚至还有尝试引入海外优质资产的。
以银客网为例,自2013年12月上线伊始,就将目光锁定在了房产抵押这个垂直细分领域。国家对房产贷款管理严格致使房产一直属于优质资产,最具保值价值。由此,银客网适时推出了优质房产抵押项目&优房宝&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者。今年7月,又与源码资本共同领投租房分期平台&会分期&,对平台未来的发展做了战略布局。显然,这种与房产结合的金融理财项目相对于其他项目更为稳健,同时在信用方面更容易让用户接受,因为它涉及到了房产抵押。伟哥认为,结合房产、汽车、能源等领域的个人理财金融产品,都应该大力推广。
其次,互联网金融应该多重机制保证用户安全
一个好的互联网金融项目,尤其是个人理财理财产品,除了能够保证资产质量的稳健,重点更应该体现在其控制风险的能力上,也就是安全。一个不为用户财产安全考虑或者没有能力做到足够安全的金融平台,是不合格的并且不值得信任的。简单的说,互联网金融就是大众拿钱借给需钱方,大众通过将钱放到金融平台获得一些利息收益,借钱的一方能够借钱做事。如果中间这个担保的平台不能保证财产的安全,其存在的价值也就没什么意义了。那么,互联网金融平台如何才能做到安全?
这里仍以银客网为例,在安全方面,银客网首先建立了由中国金融认证中心、汇付天下、第三方担保公司、众一律师事务所等组成的&银客网安全神盾家族&,以保证企业运营更规范;然后,通过三重审核机制让项目质量更有保证,通过五步风控流程保证借款项目的审查标准与银行等大型金融机构保持一致;第三,应用安全套接层协议和256位加密、全方位主动备份等技术保障在支付体系上的安全;第四,依据《合同法》、《电子签名法》、《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等法律法规使投资者的投资收益受到保护。
通过这些措施,一个多重安全机制的个人金融理财平台就搭建起来了。从这里,我们能看到互联网金融企业的风控能力正在逐步加强,那些致力于推进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企业,已经开始将安全放到首位。希望更多的理财企业能够学习银客网,在安全上多下一些功夫。
第三,互联网金融应该有自己的生态
一个好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应该是一个开放的共享的同时又具备隐私性的低风险高收益的金融生态平台。生态中的各生态链共同作用,保证用户的安全投资与收益。换句话说,再高的风控能力也不能保证绝对的安全,再高质量的资产也会有特殊情况的出现。金融生态一方面可以综合降低用户理财与金融平台的风险,同时也可以保证在特殊情况发生以后能够及时处理,从而可以把各种财产损失降到最低。
我们能看到,银行有自己的一套独立的生态体系,很多金融机构也有其生态体系。包括BAT等后来加入金融大军的互联网平台都构建了自己的生态体系。金融生态体系,既能在适当的时候调配资金到企业发展所需的不同价值链中去,又能降低各种金融风险。因此,伟哥认为这种生态模式,也应该引入到更多的个人理财金融中去。银客网目前正在做这方面的尝试,并已经初步构建了一个&低风险、高收益、易理解、全透明、多样化、高黏度&的互联网理金融财平台。从高质量资产审核到多重安全体系,再到各种渠道及风控模式的引入,这些已经是一个生态型互联网金融平台的雏形。未来,只有这样的平台才能更适合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各方应该共同推进互联网金融生态体系的进一步发展。
总结写一下,在这个&互联网+&以及互联网+金融的时代,政府需要的是通过互联网金融这种形式将社会上的资金重新做一下分配,以让更多的资金得到合理的利用。我们大众需要的则是有信用体系的、具备多重安全措施的生态型互联网金融平台。
今天所举例的银客网只是众多个人理财平台中的其中一个,但其发展情况已经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稳健、安全、生态的标准型互联网金融平台。一句话,大众所需要的,正是这样的互联网金融。
待这样的平台足够多了,又何愁互联网金融不兴呢?
【王吉伟,传统企业走出的自媒体人,专栏作者,评论人。关注电商、O2O、企业转型、互联网+、新媒体、大数据、智能家居、物联网等领域。 微信:mcjave,微信公号:王吉伟】
文章:202篇人气:60697
王吉伟,互联网观察者,专栏作者,自媒体人,新媒体及移动互联网研究者,致力于传统企业转型的研究
本网页浏览已超过3分钟,点击关闭或灰色背景,即可回到网页互联网金融究竟是什么|互联网金融|新金融_凤凰财经
互联网金融究竟是什么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所以,就目前我国的情况而言,无论研究者、市场人士及监管机构,站在不同角度,对互联网金融都有不同的定义。有人认为,互联网金融是一种新金融模式和运行结构,能提高金融运行效率;也有人认为,互联网金融不过是通过互联网运作的金融业务,互联网只是一种技术手段;也有人认为,互联网金融是个谱系概念,涵盖因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精神的影响,从传统银行、证券、保险、交易所等金融中介和市场,到瓦尔拉斯一般均衡对应的无金融中介或市场情形之间的所有金融交易和组织形式。其主要作用是降低交易成本、促使市场信息透明化、交易去中介化及金融产
余额宝2013年横空出世,开启我国互联网的新时代。我国互联网金融的爆炸式增长,有互联网公司进入金融领域的,如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即互联网+金融;也有传统金融机构拓展网上业务的,如部分传统银行发展的电子商务,即金融+互联网;也有一些既非互联网公司,也非金融机构发展起来的P2P网络贷款和众筹融资等,市场一般称这为金融新业态。所以,就目前我国的情况而言,无论研究者、市场人士及监管机构,站在不同角度,对互联网金融都有不同的定义。有人认为,互联网金融是一种新金融模式和运行结构,能提高金融运行效率;也有人认为,互联网金融不过是通过互联网运作的金融业务,互联网只是一种技术手段;也有人认为,互联网金融是个谱系概念,涵盖因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精神的影响,从传统银行、证券、保险、交易所等金融中介和市场,到瓦尔拉斯一般均衡对应的无金融中介或市场情形之间的所有金融交易和组织形式。其主要作用是降低交易成本、促使市场信息透明化、交易去中介化及金融产品的货币化。所有这些对互联网金融的定义或理解,都还停留在第三次工业革命及以前的时代,没有进入智能化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或智能化移动互联网时代。在第三次工业革命及以前的时代,人类社会的文明、经济发展、生产模式、企业经营的、消费方式等更强调从生产的产品端和技术端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规模化生产,详细划分生产流程,以及在生产活动、原料、部件和产品标准化的基础上生产更多价廉物美的产品来满足消费者需求。消费者需求由产品来引致。即使到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信息化和自动化时代,其基本生产模式及消费理念也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只是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自动化和信息化已各自发展到一定的成熟阶段。所以,任何一种生产都仍从产品端来考虑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而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人所界定的互联网金融,或增进金融服务的理念或模式,依然还是这样的思路,所以问题丛生。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是以移动互联网为主体的智能化互联网时代。核心是依靠智能化的技术代替人脑进行复杂流程管理、庞大数据的运算、决策过程的优化,最终的目的就是对丰富多样化的个人提供定制化的产品与服务,从用户价值端寻找潜在需求,给用户提供完全个性化的定制产品与服务。比如,对苹果手机,我们关注的不仅在技术、质量、样式、性能,更关注客户购买苹果手机之后为之所提供的各种服务价值创造。美国的李杰教授把这比喻为煎蛋模型。他把苹果手机的产品比喻为蛋黄,而将由其衍生的服务所创造的价值比喻为蛋白。这就如煎蛋那样,每份煎蛋的蛋黄差不多,蛋白则大异其趣。也就是说,苹果公司通过不断地改善手机外观、芯片运算能力、屏幕清晰度、手机的质量、摄像头的像素、电池延续时间等方式不断地把蛋黄做强,而App Store、iTune、Siri 以及无数App开发者在不断帮助苹果把蛋白做大。因此,每台iPnone都是个性化的,并创造出无限多的个性化需求,由此延伸出规模达到2000亿的App应用产业。由此也可看到,智能化移动互联网的时代不仅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活、行为及思维方式,也在改变人类社会的经济生活、经济增长模式、企业生产和模式、消费模式。这就是互联网金融出现与发展的技术条件与社会基础。因此,把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的互联网理念延伸到金融业,就是可利用互联网技术与观念来改变人类经济生活的时空边界,改变传统市场中的交易成本和信息不对称程度,也改变了投资者进入金融市场准入方式,弱化了投资者进入市场的专业性要求,让金融服务更具有广泛性、民主性、普惠性、便利性、高效性。这不仅将向传统金融业提出了挑战,也给金融市场注入无限活力与生机。正如苹果手机一样,互联网金融的核心也完全颠覆传统金融服务与客户、金融机构与客户的关系。互联网金融是智能化和远程化的个性化、定制化服务。客户不仅购买金融服务及金融产品,而且还会主动参与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设计,根据自己的个性化需求设计各具特色的金融定制化产品。这种金融服务与金融产品不再有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还有,互联网金融也没有改变金融的本质特性。互联网金融同样是对信用的风险定价。但互联网金融的信用既要用国家法律制度框架来界定和保证。因为,互联网金融资金的无形流动本身意味着国家法律的全面担保。同时,互联网金融的信用及担保、信用识别、风险防范也将可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智能化技术通过技术的方式来保证。随着互联网智能化技术的不断提高与改进,通过互联网的智能化技术对信用风险定价可能会更准确,信用识别成本更低更便利,对互联网金融的风险防范能力会更强。有了以上的认识高度,我们才有底气张开手臂拥抱互联网金融时代。(作者系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预期年化利率
凤凰点评:凤凰集团旗下公司,轻松理财。
凤凰点评:业绩长期领先,投资尖端行业。
凤凰点评:进可攻退可守,抗跌性能尤佳。
同系近一年收益
凤凰点评:震荡市场首选,防御性能极佳且收益喜人,老总私人追加百万。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播放数:2396570
播放数:593712
播放数:1839153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金融 互联网是不是传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