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上,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不清楚所以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感觉自己真笨,,都不敢去见人了

本日志涉及话题:
批评人的75个技巧
1.忌揭别人的伤疤
有一个劳教过的青年当上了部级劳模。这本是一个值得肯定的人,可一位领导同志在这个青年出现了一个一般性错误的时候,很不注意方法,揭了他的短。这几乎断送了这个青年的前程,差一点致使他重新走上犯罪道路。我们过去也搞过“查三代”,谁有了错误总要找阶级根源,陈年老帐一起算,叫人翻不过身。这是打击人的办法,并不利于团结更多的人。旧事就是旧事,如果与现实发生的事情没有必然联系,就不能牵强附会硬去联系。就是确有必然联系,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也不能直接拿来联系,这很容易伤人。这里还有一个思想方法问题。当我们看一个人的毛病、问题时,对其长处、优点就容易视而不见。这种片面性又导致了一种情况,某人一旦犯了错误,历史问题便马上萦回脑际,新老问题缠在一起,新帐老帐便容易一起算了。自然,在一个同志错误比较严重,并已有所认识的时候,适当地从历史角度分析其错误发展过程也是有益的,必要的,但这要十分慎重。在涉及旧事的时候,一定要调查、了解清楚,不能有一丝的差错。而且应该本着探讨的精神,留有余地地帮助分析、提高。否则,一旦出现失实,对方就会得出领导抱有成见的结论;有了这个结论,长时间的关系障碍也就在所难免了。
2.及时关注
批评只是解决思想问题的手段,而不是目的,当一个人受到批评后,在心理上会产生疑虑情绪:是不是领导对我有成见?带着这种情绪,他会特别留心领导的有关言行,从中揣测领导对他的看法。当发现领导不理睬他时.他就会认为领导对他有成见;当你无意中批评到与他相似的问题时,他会神经过敏地认为你又在讲他,又在与他过不去。为了消除这种猜忌心理,我们在批评之后,要细心观察他的变化,对他表示关心和体贴,有了点滴成绩,及时给予肯定,有了困难,及时给予帮助等。这样才能有助于消除猜忌心理,达到批评的目的。
3.点到为止
应该说,不管出现什么情况,我们对待犯了错误的同志,都要有个等待的过程。如果一经指出就认识清楚,很可能就不会犯错误了;就是那些一经指出就承认错误的人,对自己也不都是有清醒认识的。所以,话不可不说,说到为止。一次不行可以再次,逐渐引导,深化教育。最后达不到效果,还可适当等待。其实,一次错误只进行一次教育,就说能达到很好效果了,这种事本身就值得怀疑。
4.不找人对质
有些人很要面子,往往计较错误过程中的具体细节,寻找辩解的理由,甚至找他人对证,似欲澄清某些事实。对此,批评者最好采用模糊处理的办法,不要叫对方扯了进去。可以讲大不讲小,可以讲道理不讲过程,话也是说到为止。对方能意会的则不点明,不能接受的则暂且回避。如果对方情绪能够缓解下来,那么采取一些较为轻松的、似如幽默的方式进行适当的批评,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有些错误者连最基本的错误事实也不承认。对此,领导者自然要掌握事实情况,但还是尽可能避免面对面的对证为好。对证可能达到一时的效果,但从长远看,很可能播下怨愤的种子;嘴上服输并不等于心里服气。
5.就事论事
批评人应尽量准确、具体,对方哪件事做错了,就批评哪件事,不能因为他某件事做错了,就论及这个人如何不好,以一件事来论及整个人,把他说得一无是处,一贯如此。比如用“从来”、&“总是”、&“根本”、“不可救药”,“我算看透你了”等言词来否定人,都是不可取的,应当避免。
6.要注意场合
批评人必须讲场合和范围。有的批评可在大会上进行,而有的只能进行个别批评。若不注意批评的场合和范围,随便把只能找本人谈的问题拿到大会上讲,就会使对方感到无脸见人,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批评人,特别是注意不要随便当着对方的下级的面,或客人的面批评他。否则,对方会认为你是故意。出他的丑,使他难堪,从而会引起对方公开对抗。许多争吵对骂,往往是由于批评的场合不对引起的。
7.不要斤斤计较
批评人是必要的,但并不是事事都要批评。对于那些鸡毛蒜皮的小问题、小毛病,只要无关大局,应当采取宽容态度,切不可斤斤计较、过于挑剔,更不能用显微镜去寻找别人的毛病,从“鸡蛋”里挑出骨头来。这种做法,只能使人无所适从,谨小慎微,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甚至产生离心作用。
8.不刨根问底
一般性的批评应该就事讨事,不要追究错误根源。我们一些领导同志为了帮助错误者尽快改正错误,往往好心地帮助他们分析错误形成的原因、影响、危害等。这里,我们不是笼统地反对这种做法,而是说,在这样做的时候,一定要十分讲究对方条件的成熟程度和外在的环境状况。这是因为,第一,犯错误的同志既已造成错误,就说明他们的认识有扭曲的地方。在错误造成危害、引起反响的时候,一般来说,不可能马上纠正自己的认识,不可能马上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根源。这种时候,硬要追根溯源,就很容易引起思想抵触或对立。第二,批评者对错误者的认识,也不见得因为对方犯了错误而变得清晰可辨。认识人要有过程,在他犯错误之前,他可能还没进入你的思考视线之内。所以领导者对错误根源的认识也就很可能不尽合理。第三,究根必然重提旧事,而这是许多人忌讳的事情。尤其是在错误者刚刚出现错误、心理落差突然出现的时候,提及旧事必然要增大其心理压力,这也常引起抵触或逆向反应。所以在一般情况下,是不应追根究底的。当我们对一个人有了较长时间的接触之后,在错误者对自己的错误有了肯定的认识之后,在错误者的心态比较平和的时候,采用个别谈话,最好是在比较随便的场合,心领神会地点到或分析其错误根源,这往往会收到更好的效果。自然,犯了原则性的或严重的错误,无论采用什么方式进行批评,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应及时指出错误根源,这利于错误者深化认识,及早改正。而且,这个时候究根,对错误者,对群众,都可起到警省作用。不过,对错误根源的认识,就需要集体的讨论了。
9.不讲刺儿话
一个工人干活不经心出了次品,车间主任本来对他印象不好,便拿着他的“活儿”冲他来了一句“真笨!”那个工人气得脸都白了,好不容易把火压下去。事后,他对人说:“我真想给他一榔头。”讥讽是对人格尊严的破坏,最伤人的感情,再老实的人也要产生对立情绪。而且,被讥讽的人常常耿耿于怀,长久不忘,一旦有机会便会表露出怨愤之情,显示出明显的倾向性。这对领导、对工作都十分不利。我们一些领导同志并不注意批评和讽刺的界限,情绪一来,刺儿话便随口而出,这实在是应该避免的。
10.直接批评有益
有的领导喜欢在人家不在场的时候讲人家的问题,对人家进行批评,以为这样做,就避免了当众批评的难堪,免去了可能发生的不愉快的事情。美国中央情报局一位高级官员讲过:&“要想在三人中间保密,除非其中两人死去。”实际上,话很快就会传到被批评者耳朵里。由此相互关系蒙上阴影,隔阂便由此产生。至少他会想,你领导连当面说话的勇气都没有,还当领导!问题是,这种批评达不到批评的目的,只能是一种情绪的渲泻。
应该说,批评是一种心理沟通。如果领导者确实能够体察被批评者的心理状况,又能以真情实感加以沟通,那么以上各种不恰当的批评也就可以避免了。
11.注意保密
批评人不能随处发威,更不能随处传扬。有的领导前脚离开下级,后脚就把这件事说给了别人,或者事隔不久批评另一个人时,又随便举这个作例子,弄得该问题人人皆知,满城风雨,增加了当事人的思想压力和反感情绪。这不是爱护人的做法,而是一种值得批评的自由主义作风。
12.要使对方有所准备
批评人,事先最好打个招呼,使对方先有一定的心理准备,然后再批评,对方不致于感到突然。比如,有的人做错事,但本人并没有意识到。这时应当先通过适当时机,吹吹风,或指定与对方关系较好的人先去提醒他,使其先自行反省,然后再正式批评他,指出其错误所在。这样他不致于感到突然,有了心理准备,他就容易接受批评了。反之,如果当对方尚未认识到自己有错,就突然给予批评,不仅会使人不知所措,还会怀疑你批评人的诚意,从而关闭接受批评的心扉。
13.要有理有据
批评的前提是事实清楚,责任分明,有理有据。但是,在现实中常常见到有人批评他人时,事先不调查,不了解,只凭一些道听途说,或者只凭某个人打的“小报告”,就信以为真,就去胡乱批评人,结果给人留下“蓄意整人”的坏印象。
14.照顾别人的自尊心
人以自尊心、自信心为基础,形成自己特有的心理防卫意识。防卫意识是用自己业已形成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对涉及自身的他人行为进行的一种防御性思维准备。这种意识会带来相应的行为举动。自我批评就是心理防卫意识的一种表现,也是涉及自身对他人行为的一种反应,它有助于维持人的自我印象和自我评价,有勘于完善自我形象。这是一种积极的心理防卫。特别是当他人行为与自我意识抵触的时候,自我批评更有助于正确分析自我,起到强化自身的作用。从另一面说,当人受到批评的时候,警惕、警觉他人进而思考分析他人,产生相应对策的心理过程,也是心理防卫意识的表现。这种心理防卫可能引起对立行为,可能激化矛盾;但另一方面,它却强化了个人的自我意识,增强了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这对一个人来说,特别是对其心理发展来说,是很重要的。这样,我们在进行批评的时候,就应该以不破坏人的心理防卫能力为界限。虽然心理防卫并不是完全合理的,有时甚至与自我理智相对立,在这种时候,我们可以改变人的心理防卫状态,但不能破坏人的心理防卫系统。这里,最重要的是不要伤害人的自尊心、自信心。越过了这个界限,激化了对立的心理防卫意识,就会造成对立情绪或过激行为,或者迫使对方减弱或丧失心理防卫能力,这都是不妥的。人的心理防卫能力减弱,人的自信心也就随之弱化,人的个性力量也就削弱了。
15.不要纠缠不休
对犯有一般性错误的人,对他们的教育,最好一次性完成,即集中一段时间着力去做,不可拖拖拉拉,没完没了。更不能处理之后又不时提及,给人老是算帐的感觉。在思想方法上,联系历史分析现实是十分重要的,但拿历史的尺子量人是没有不失误的。
16.要当面批评
中国有句俗语:“当面批评是君子,背后议论是小人。”这句话反映了人们一种心态:不喜欢背后批评人。当面批评,可以使对方听清楚批评者的意见和态度,也便于双方的意见得到交流,消除误会。如果背后批评,会使对方产生错觉,认为你有话不敢当面讲,一定是心里有鬼。再说,不当面讲,经他人之口转达,很容易把话传走样,造成难以消除的误解。
17.直话直说
在必要的语言铺垫和适宜的环境气氛中,批评人直话直说最好。因为直话直说能够表达人的真情实感。从被批评者的角度说,本来犯了错误心理压力就大,想的事情也多;而且,不管谁挨批评,没有人不想弄清批评他的是什么,甚至对批评者的语言、动作都会十分注意。但领导者明明要批评,又一时半会儿不入正题,绕来绕去。这就难免使人产生戒心,怀疑你的批评动机,批评的效果也就很难保证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真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