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议员闹剧历史这么教,能不出立法会那种闹剧吗

科技、金融观察者
在中国内地互联网和集成电路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中国香港在这些资本、技术密集的领域却少有建树。虽然董建华曾经提出来要建数码港,鼓励互联网企业发展,但是香港的社会精英们却对互联网企业并不热衷;董建华也曾提出要建矽港,但是被一些港人抨击为炒地皮。
南开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台港澳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在本次之前,人大仅对基本法进行过五次释法,从任何一个方面看都不算多。而此次释法之后,在香港社会引起纷杂的议论,也证明确有释法的必要。在“港独”甚嚣尘上的背景下,这次释法是在更高的层次上为香港实现有效管制确定规则,并非只是针对梁游二人的就职宣誓。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宪制性对峙是一种政治游戏规则,也是一种对话方式与合作模式。对峙的本义绝非敌对,在这个结构中只有对手,没有敌人。香港政治中,正常对峙与恶性敌对混杂在一起,有时难以分辨。由于我们不习惯对峙体制,很难按照对峙结构的规律办事,往往找不到着力点。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中央最终选择了直接的主动释法模式,主要是因为考虑到“港独”问题的严重性,以及立法会陷入宪制性危机的特殊情势。如果是其他一般性议题,相信中央仍会等待,但宣誓涉“港独”候任议员问题,不容旷日持久地消耗乃至于最终面临更为被动的管治局面。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用最简单的概念来描述对香港政治的理解,就是“对峙”,它是香港政治精神构造的根本特征。既有恶性对峙的现象,也有合法的和正常的对峙现象。对峙维持在一个合适的限度内是有益的,超出一定限度就转为恶性。恶性对峙,是香港政治之病。这病,是日加严重了。
内地生朱科成功连任港大研究生代表,却被落选的香港学生质疑“用80元微信红包贿选100人”。就现有证据及过往案例来看,朱科是否贿选,大部分人心中应都有判断。争执背后最大的问题,恐怕不是所谓的“贪污文化”,而是部分港人对“微信红包”的陌生。
自由撰稿人,美食观察者
《米其林指南》的评价机制带有传统“法国特色”或“传统欧陆菜色彩”。在法国人眼里什么叫“材料相容性”很好,跟中国人的看法不一样。唯一可确定的是,米其林出版小红书,是为了推广自家核心产品——轮胎!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中央政策组首席顾问
宣誓是一个严肃的法律程序,在一般情况下,只要宣誓者以惯常的语气,读出全部誓词,则无理由质疑宣誓人的诚意。但今次事件显然并非这样,梁游两位不是因为无意而为的错漏,而是因为清楚表达了自己意志。我们凭什么以为给予机会让两人正常地读出誓词,他们对誓词的恶毒意志就已改变了呢?
青年时政评论员
近日,香港立法会新任两位议员在宣誓时所使用的字句,让香港又一次引起关注,尤其是具有严重辱华的“支那”一词。在立法会这样庄重的场所,竟有青年议员拿三千五百万战火中的冤魂来“开玩笑”,我们不禁要问,香港的历史课都教了些什么?
人民日报社主办
香港《成报》这家一直被认为是“亲中”媒体,近日忽然“变脸”,把矛头对准特首、中联办负责人,甚至攻击中央负责香港事务的领导人。一些分析人士把目光投向该报董事局主席、内地商人谷卓恒,他在2015年犯事,因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遭到深圳警方通缉。
香港中文大学政治学硕士
他用粤语向我问路,虽然我听不懂,但看他拿着新生入学须知,猜他在找院办公室。我用普通话说:“不好意思我不懂粤语,不过,你是不是想去院办公室?坐电梯去七楼就好了。”谁成想,他暴跳如雷,转用普通话骂道:“听不懂粤语你来香港干什么?”
香港财经记者
香港楼市在大跌之后,今年夏秋以来,开始转暖,甚至到了市民见盘必抢的地步。连离开香港住宅市场四年的李嘉诚都回港拿地了,这背后是什么资本力量在推动?美联储加息频放鸽子,资金还在全球泛滥推动楼市?或者英国脱欧的影响,还是深港通带动内地资金南下?
香港中文大学政治学硕士
高中在内地住校,大学在美国住校,研究生在香港虽然没有申请到宿舍,也旁观过朋友的住宿经历。在美国,没钱就别想住宿舍。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难搞的舍友哪里都有。而香港,更是寸土寸金,一房难求。再回忆高中时的住校经历,住宿从来不是监狱模式,我们也都没有变成精神屌丝。
香港中文大学政治学硕士
在很多台湾人眼里,台湾可谓是“全球公民社会的模范生”,蔡英文更是将民进党的胜利渲染成“民主”的胜利,声称她的竞选成功是台湾再一次用行动告诉世界,作为一群民主人与自由人,他们捍卫了民主自由的生活方式。于是有人问道:为什么有人喜欢嘲讽台湾的民主制度?
在电影院观看完《寒战2》,总觉得缺了点啥,回去又重温了香港警匪片的经典《英雄本色》,还是30年前的老片更值得回味。这么多年,香港电影几经变迁,如今只有警匪片这个类型还在延续,寒战号称无间道之后最好的警匪片,虽然在题材和内涵上求新求变,但是却没有了老港片的风骨,少了点黄金时代的精气神儿。
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系教师
但是赵薇被自己的执念带着走,成功地让钟汉良发出了信号,忍无可忍的古天乐终于上去,给了赵薇,左一个!右一个!左一个!三个耳光。这三个耳光应该是真打,因为赵薇在那一刻的表情算是真正入戏,甚至,这三个耳光拯救了过长的前戏……
香港贸发局研究总监
我们希望更多香港人能够注意到香港的这次机遇。对于年轻人的改变,每一代都说一代不能和一代比,有的是好,有的是坏,但我相信只要环境是开放的,有竞争的压力在,年轻人必须要跟着时代大势去发展,不能停留在后面。
光大集团高级研究员,曾任职香港中联办
有观点认为:香港是全球少数高度开放的经济体之一,服务业很发达,香港凭借这两个既有优势,能够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独特而重要的作用。然而,香港这两个既有优势存在着明显不足。香港的服务业一直是以内地为主要市场,所积累的经验,固然宝贵,却不足以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新市场。因而,想要抓住一带一路机遇,香港要做的还很多。
光大集团高级研究员,曾任职香港中联办
在香港政治经济形势严峻的重要关头,张德江作为中央主管港澳工作的主要领导人莅临香港,所言所行自然引起香港内外高度重视。综观短短3天行程,对于“一国两制”正面对的空前考验,张德江代表中央在政治上采取新做法,以分化反对派而遏止“港独”,在思想上澄清迷雾以推动“一国两制”迈向新阶段……
我们正经~着~呢~!
香港是高度自治,而不是独立政体,反对派必须认清一个最简单的现实,就是一个中国的原则,这是不在讨论范围内的,除此之外,关于香港的内部事务,反对派都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如今,反对派正走向一条危险的道路,此次委员长视察香港,反对派的种种作为,就是对自己定位错乱的一个缩影。
香港是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夏天受海陆气温差异影响,吹东南风;冬季受西伯利亚寒风影响,吹西北风。理想中的“民主”气候理应更多样而温和,但香港的“民主”天气却有些单调而凛冽……西野:香港历史这么教,能不出立法会那种闹剧吗?(全文)_网易财经
西野:香港历史这么教,能不出立法会那种闹剧吗?(全文)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西野:香港历史这么教,能不出立法会那种闹剧吗?)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西野】
近日,新任几位议员在上任宣誓时所使用的字句,让香港又一次引起了关注。一句“HONG KONG IS NOT CHINA”,一词具有严重辱华的“支那”,让我们不禁唏嘘。不仅如此,立法会主席梁君彦竟然批准这三人再次宣誓、重新成为立法会议员。幸而,在场的建制派议员们集体离场抗议,触发立法会“流会”机制,阻止梁松恒、游惠贞及刘小丽再次宣誓。场外也有民众抗议梁、游等人,以作呼应。
香港作为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在立法会这样一个庄重的场所,竟然会有两位青年议员,以这种侮辱性的字眼来宣誓,拿三千五百万战火冤魂来“开玩笑”,我们不禁要问,这些人在香港中学的课堂上都学了些什么?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曾担任东江纵队港九大队交通员现年81岁的抗日老战士林珍的说:“我们抗日的老战士,经历过被人任意奸淫烧杀的日子,我们是不会忘记那段历史的。 支那 一词就是他们侮辱中国的。”
文化当中,历史是重中之重。清代学者龚自珍曾言:“欲要亡其国,必先亡其史,欲灭其族,必先灭其文化”。龚氏之言之所以让人颌首称是,正因为此言切中要害。知史鉴今,引证认识,历史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否则,为何世界大国、强国都重视修建历史博物馆,重视国史呢?国民教育问题一直是香港“建制派”与“反对派”激烈交锋的战场,历史课也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
当然,笔者相信大部分香港青年不赞同梁、游等人的无耻言行,但不可否认的是,香港现行的历史教育体系中存在一些问题,有必要借此机会剖析一二。
一、 香港历史学什么?
(一)课程内容
先来看看香港地区初一至高三学生的中国历史课程大纲(注:香港地区中学是中一到中六,与内地初中和高中称谓不同)。
可以看到,从课程设置上来说,香港地区对中国史的涵盖可以说是非常不错的,按照朝代的时间变更进行。从这个角度看,香港地区和内地的历史课本基本上是吻合的。
不仅如此,香港地区的课本和内地地区的课本对古代史的描述基本相同。比如对秦和隋的描述都是“大一统”,对大唐都是“大唐盛世”,对南宋都是“偏安一隅”,对大明都是“集权政治”。
虽然香港的历史课本的确对整个中国史进行了全方位的覆盖,但很明显,他们更注重历史中的政治部分,而对古代的经济、文化和科技发展部分大大忽略,几乎不讲。
十年前,内地的历史课本也有这个问题,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家民族的自信,我们对古代经济、文化和科技的发展史越来越重视。
同时,香港地区对新中国成立后的内政外交忽略程度较高。在内地,这个是相对重点的课程,集中记录了我国建国以来获得的发展建设成就、外交成就以及出现的各种问题。然而,由于香港国民教育及德育课程实施受阻,此方面内容依旧缺位。
(二)考核内容
课本内有什么并不一定能够产生巨大的影响,考试考什么才能真正决定大部分香港青少年每天学什么。
下图为香港地区中国历史科高考分数分布权重。
下面是香港地区考卷其中的一道模拟试题。
下面是香港地区关于中国近现代三位重要历史人物的模拟考题及参考答案。
这些模拟考卷均由香港考试及评核局发布。从这些试题中可以看出,香港教育主流观点对我党的态度是比较暧昧的。比如一方面承认毛主席的巨大历史贡献,另一方面把他不适合当时时代背景的政策作为重点考察对象。历史教育当然应该尊重事实,然而,有着复杂背景的特殊事件,是不是应该过早的出现在中学历史阶段呢?后文会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暂且按下不表。
(三)被历史老师们区别对待的教学内容
如果说课本内容过度强调政治、考试内容有引导性这两点勉强能够容忍,那么教学内容被历史老师们区别对待就很难让人释怀。
2015年1月,香港教育专业人员协会做过一份针对“初中中国历史科的现状”问卷调查,调查的对象包含了156间学校。香港9成的学校均有独立开设历史课程,其中一半学校的历史课为每周71分钟,而另外一半学校的历史课时间为每周98分钟。然而,96%的初中历史老师表示,这么点课程时间,根本教不完所有课纲中列出的课题,因此,48%的历史老师表示有一些课题会被略过,而另外48%的老师说某些课题会干脆不教。
那么,问题来了,哪些课题经常被历史老师们无视或者一笔带过呢?看下图。百分比越高,说明越多老师不教这个课题。
可见,尽管课程内容方面香港地区做的很不错,但是授课方面出现了问题。有将近一半的初、高中历史老师压根不教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甚至还有一些老师将新中国建立都无视掉。“港独”和部分激进本土派一直在叫嚣,香港不够重视本地历史。重视本地历史没错,但是过分重视和借此疯狂攻击内地则是带有明显的政治意图。
地区历史绝不可以凌驾于国史之上,对共和国的问题无限扩大,对于成就则含糊其辞,这不仅仅是不公平,更是其心可诛。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西野】
近日,新任几位议员在上任宣誓时所使用的字句,让香港又一次引起了关注。一句“HONG KONG IS NOT CHINA”,一词具有严重辱华的“支那”,让我们不禁唏嘘。不仅如此,立法会主席梁君彦竟然批准这三人再次宣誓、重新成为立法会议员。幸而,在场的建制派议员们集体离场抗议,触发立法会“流会”机制,阻止梁松恒、游惠贞及刘小丽再次宣誓。场外也有民众抗议梁、游等人,以作呼应。
香港作为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在立法会这样一个庄重的场所,竟然会有两位青年议员,以这种侮辱性的字眼来宣誓,拿三千五百万战火冤魂来“开玩笑”,我们不禁要问,这些人在香港中学的课堂上都学了些什么?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曾担任东江纵队港九大队交通员现年81岁的抗日老战士林珍的说:“我们抗日的老战士,经历过被人任意奸淫烧杀的日子,我们是不会忘记那段历史的。 支那 一词就是他们侮辱中国的。”
文化当中,历史是重中之重。清代学者龚自珍曾言:“欲要亡其国,必先亡其史,欲灭其族,必先灭其文化”。龚氏之言之所以让人颌首称是,正因为此言切中要害。知史鉴今,引证认识,历史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否则,为何世界大国、强国都重视修建历史博物馆,重视国史呢?国民教育问题一直是香港“建制派”与“反对派”激烈交锋的战场,历史课也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
当然,笔者相信大部分香港青年不赞同梁、游等人的无耻言行,但不可否认的是,香港现行的历史教育体系中存在一些问题,有必要借此机会剖析一二。
一、 香港历史学什么?
(一)课程内容
先来看看香港地区初一至高三学生的中国历史课程大纲(注:香港地区中学是中一到中六,与内地初中和高中称谓不同)。
可以看到,从课程设置上来说,香港地区对中国史的涵盖可以说是非常不错的,按照朝代的时间变更进行。从这个角度看,香港地区和内地的历史课本基本上是吻合的。
不仅如此,香港地区的课本和内地地区的课本对古代史的描述基本相同。比如对秦和隋的描述都是“大一统”,对大唐都是“大唐盛世”,对南宋都是“偏安一隅”,对大明都是“集权政治”。
虽然香港的历史课本的确对整个中国史进行了全方位的覆盖,但很明显,他们更注重历史中的政治部分,而对古代的经济、文化和科技发展部分大大忽略,几乎不讲。
十年前,内地的历史课本也有这个问题,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家民族的自信,我们对古代经济、文化和科技的发展史越来越重视。
同时,香港地区对新中国成立后的内政外交忽略程度较高。在内地,这个是相对重点的课程,集中记录了我国建国以来获得的发展建设成就、外交成就以及出现的各种问题。然而,由于香港国民教育及德育课程实施受阻,此方面内容依旧缺位。
(二)考核内容
课本内有什么并不一定能够产生巨大的影响,考试考什么才能真正决定大部分香港青少年每天学什么。
下图为香港地区中国历史科高考分数分布权重。
下面是香港地区考卷其中的一道模拟试题。
下面是香港地区关于中国近现代三位重要历史人物的模拟考题及参考答案。
这些模拟考卷均由香港考试及评核局发布。从这些试题中可以看出,香港教育主流观点对我党的态度是比较暧昧的。比如一方面承认毛主席的巨大历史贡献,另一方面把他不适合当时时代背景的政策作为重点考察对象。历史教育当然应该尊重事实,然而,有着复杂背景的特殊事件,是不是应该过早的出现在中学历史阶段呢?后文会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暂且按下不表。
(三)被历史老师们区别对待的教学内容
如果说课本内容过度强调政治、考试内容有引导性这两点勉强能够容忍,那么教学内容被历史老师们区别对待就很难让人释怀。
2015年1月,香港教育专业人员协会做过一份针对“初中中国历史科的现状”问卷调查,调查的对象包含了156间学校。香港9成的学校均有独立开设历史课程,其中一半学校的历史课为每周71分钟,而另外一半学校的历史课时间为每周98分钟。然而,96%的初中历史老师表示,这么点课程时间,根本教不完所有课纲中列出的课题,因此,48%的历史老师表示有一些课题会被略过,而另外48%的老师说某些课题会干脆不教。
那么,问题来了,哪些课题经常被历史老师们无视或者一笔带过呢?看下图。百分比越高,说明越多老师不教这个课题。
可见,尽管课程内容方面香港地区做的很不错,但是授课方面出现了问题。有将近一半的初、高中历史老师压根不教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甚至还有一些老师将新中国建立都无视掉。“港独”和部分激进本土派一直在叫嚣,香港不够重视本地历史。重视本地历史没错,但是过分重视和借此疯狂攻击内地则是带有明显的政治意图。
地区历史绝不可以凌驾于国史之上,对共和国的问题无限扩大,对于成就则含糊其辞,这不仅仅是不公平,更是其心可诛。
二、 香港应该要有什么样的历史?
(一)中央政府应当要求地区教师正视和重视
中央政府给予了香港地区高度的自治。不仅体现在经济制度和行政方面,连文化教育也基本上承袭港英时代。这是我党很大的善意。但是,香港地区非但没有珍惜这充分的自由,反而借着自由不断走向一个我们很不愿意看到的极端。我们应当明确,香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央政府有权要求香港地区教师正视历史和重视历史。
20年的发展,有成就也有问题,香港是中国的领土,即使可以保证香港地区基本制度不变,但是应当在一切可以影响的范围扩大我党的正面影响。
(二)香港地区应当自觉向中央政府靠拢
香港地区自从回归以来很多人都有着一种对内地的格格不入,到了现在这种声音越来越多、越来越高。对此,香港应当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大陆的发展和进步是香港继续繁荣的保证,大陆出现问题,香港也自身难保。
背靠祖国,走向世界,这是香港应当给自己的定位。祖国绝对是香港地区强大的后盾,试图把救命稻草放在距离香港地区一万五千公里以外的美国之上,是愚昧而天真的。
香港地区应当在文化领域迅速和内地接轨。当固步自封的观念抬头,那么没落也就不远了。
(三)敏感历史需要教,但是不适合于中学时代
很多人会说,对于历史我们要开诚布公。这一点,笔者是认同的。历史是已经发生的事情,基本上不会被抹去,尤其是在信息发达的今天。对待历史,我们要公正和客观。但是,什么历史适合什么阶段则是从事历史的人应当高度重视的问题。
中学时代的孩子大都在叛逆期,这个阶段的思想动态是和主流格格不入来凸显自己的特性。任何一个国家,都难免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中国自然不能幸免。问题一定会有,但新中国成立来所取得成就才是主流。然而,叛逆期的学生往往更愿意关注的东西就是和主流不同的意见。热血青年感情用事,往往更容易走极端。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应当尝试正确引导,而绝不是放任自流乃至推波助澜。要知道,中学时代的历史认知是人对自己国家和民族形成系统感官的重要阶段,是培养国家、民族感情的关键时间。
复杂而又特殊的重大历史事件应该放到大学的课堂。当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储配,有了初步的逻辑分析能力,才能辩证、理性地对历史进行分析和判断。
最后,笔者说几句肺腑之言。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每当有外族、外国入侵,都无所不用其极地在占领地进行洗脑教育,铲除国民的民族意识、国家认同。如日本建立伪满政权、霸占香港期间,曾着力要求教师宣传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精神”,大力推动日语教育,削弱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妄图树立其宗主地位,压制当地人的抗日意识。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近年有反对派背景的机构和人士,利用香港中史教育的缺憾,打着民主的旗号进行负面宣传“反国教”,宣扬“港独”,大肆进行歪曲历史的洗脑教育,致使年青人因未能正确认识历史,受人误导而误入歧途。如果我们忽视了教育领域上的斗争,那我们将失去整整一代香港青年人,甚至是香港的未来。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西野】
近日,新任几位议员在上任宣誓时所使用的字句,让香港又一次引起了关注。一句“HONG KONG IS NOT CHINA”,一词具有严重辱华的“支那”,让我们不禁唏嘘。不仅如此,立法会主席梁君彦竟然批准这三人再次宣誓、重新成为立法会议员。幸而,在场的建制派议员们集体离场抗议,触发立法会“流会”机制,阻止梁松恒、游惠贞及刘小丽再次宣誓。场外也有民众抗议梁、游等人,以作呼应。
香港作为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在立法会这样一个庄重的场所,竟然会有两位青年议员,以这种侮辱性的字眼来宣誓,拿三千五百万战火冤魂来“开玩笑”,我们不禁要问,这些人在香港中学的课堂上都学了些什么?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曾担任东江纵队港九大队交通员现年81岁的抗日老战士林珍的说:“我们抗日的老战士,经历过被人任意奸淫烧杀的日子,我们是不会忘记那段历史的。 支那 一词就是他们侮辱中国的。”
文化当中,历史是重中之重。清代学者龚自珍曾言:“欲要亡其国,必先亡其史,欲灭其族,必先灭其文化”。龚氏之言之所以让人颌首称是,正因为此言切中要害。知史鉴今,引证认识,历史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否则,为何世界大国、强国都重视修建历史博物馆,重视国史呢?国民教育问题一直是香港“建制派”与“反对派”激烈交锋的战场,历史课也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
当然,笔者相信大部分香港青年不赞同梁、游等人的无耻言行,但不可否认的是,香港现行的历史教育体系中存在一些问题,有必要借此机会剖析一二。
一、 香港历史学什么?
(一)课程内容
先来看看香港地区初一至高三学生的中国历史课程大纲(注:香港地区中学是中一到中六,与内地初中和高中称谓不同)。
可以看到,从课程设置上来说,香港地区对中国史的涵盖可以说是非常不错的,按照朝代的时间变更进行。从这个角度看,香港地区和内地的历史课本基本上是吻合的。
不仅如此,香港地区的课本和内地地区的课本对古代史的描述基本相同。比如对秦和隋的描述都是“大一统”,对大唐都是“大唐盛世”,对南宋都是“偏安一隅”,对大明都是“集权政治”。
虽然香港的历史课本的确对整个中国史进行了全方位的覆盖,但很明显,他们更注重历史中的政治部分,而对古代的经济、文化和科技发展部分大大忽略,几乎不讲。
十年前,内地的历史课本也有这个问题,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家民族的自信,我们对古代经济、文化和科技的发展史越来越重视。
同时,香港地区对新中国成立后的内政外交忽略程度较高。在内地,这个是相对重点的课程,集中记录了我国建国以来获得的发展建设成就、外交成就以及出现的各种问题。然而,由于香港国民教育及德育课程实施受阻,此方面内容依旧缺位。
(二)考核内容
课本内有什么并不一定能够产生巨大的影响,考试考什么才能真正决定大部分香港青少年每天学什么。
下图为香港地区中国历史科高考分数分布权重。
下面是香港地区考卷其中的一道模拟试题。
下面是香港地区关于中国近现代三位重要历史人物的模拟考题及参考答案。
这些模拟考卷均由香港考试及评核局发布。从这些试题中可以看出,香港教育主流观点对我党的态度是比较暧昧的。比如一方面承认毛主席的巨大历史贡献,另一方面把他不适合当时时代背景的政策作为重点考察对象。历史教育当然应该尊重事实,然而,有着复杂背景的特殊事件,是不是应该过早的出现在中学历史阶段呢?后文会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暂且按下不表。
(三)被历史老师们区别对待的教学内容
如果说课本内容过度强调政治、考试内容有引导性这两点勉强能够容忍,那么教学内容被历史老师们区别对待就很难让人释怀。
2015年1月,香港教育专业人员协会做过一份针对“初中中国历史科的现状”问卷调查,调查的对象包含了156间学校。香港9成的学校均有独立开设历史课程,其中一半学校的历史课为每周71分钟,而另外一半学校的历史课时间为每周98分钟。然而,96%的初中历史老师表示,这么点课程时间,根本教不完所有课纲中列出的课题,因此,48%的历史老师表示有一些课题会被略过,而另外48%的老师说某些课题会干脆不教。
那么,问题来了,哪些课题经常被历史老师们无视或者一笔带过呢?看下图。百分比越高,说明越多老师不教这个课题。
可见,尽管课程内容方面香港地区做的很不错,但是授课方面出现了问题。有将近一半的初、高中历史老师压根不教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甚至还有一些老师将新中国建立都无视掉。“港独”和部分激进本土派一直在叫嚣,香港不够重视本地历史。重视本地历史没错,但是过分重视和借此疯狂攻击内地则是带有明显的政治意图。
地区历史绝不可以凌驾于国史之上,对共和国的问题无限扩大,对于成就则含糊其辞,这不仅仅是不公平,更是其心可诛。
二、 香港应该要有什么样的历史?
(一)中央政府应当要求香港地区教师正视和重视历史
中央政府给予了香港地区高度的自治。不仅体现在经济制度和行政方面,连文化教育也基本上承袭港英时代。这是我党很大的善意。但是,香港地区非但没有珍惜这充分的自由,反而借着自由不断走向一个我们很不愿意看到的极端。我们应当明确,香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央政府有权要求香港地区教师正视历史和重视历史。
20年的发展,有成就也有问题,香港是中国的领土,即使可以保证香港地区基本制度不变,但是应当在一切可以影响的范围扩大我党的正面影响。
(二)香港地区应当自觉向中央政府靠拢
香港地区自从回归以来很多人都有着一种对内地的格格不入,到了现在这种声音越来越多、越来越高。对此,香港应当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大陆的发展和进步是香港继续繁荣的保证,大陆出现问题,香港也自身难保。
背靠祖国,走向世界,这是香港应当给自己的定位。祖国绝对是香港地区强大的后盾,试图把救命稻草放在距离香港地区一万五千公里以外的美国之上,是愚昧而天真的。
香港地区应当在文化领域迅速和内地接轨。当固步自封的观念抬头,那么没落也就不远了。
(三)敏感历史需要教,但是不适合于中学时代
很多人会说,对于历史我们要开诚布公。这一点,笔者是认同的。历史是已经发生的事情,基本上不会被抹去,尤其是在信息发达的今天。对待历史,我们要公正和客观。但是,什么历史适合什么阶段则是从事历史的人应当高度重视的问题。
中学时代的孩子大都在叛逆期,这个阶段的思想动态是和主流格格不入来凸显自己的特性。任何一个国家,都难免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中国自然不能幸免。问题一定会有,但新中国成立来所取得成就才是主流。然而,叛逆期的学生往往更愿意关注的东西就是和主流不同的意见。热血青年感情用事,往往更容易走极端。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应当尝试正确引导,而绝不是放任自流乃至推波助澜。要知道,中学时代的历史认知是人对自己国家和民族形成系统感官的重要阶段,是培养国家、民族感情的关键时间。
复杂而又特殊的重大历史事件应该放到大学的课堂。当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储配,有了初步的逻辑分析能力,才能辩证、理性地对历史进行分析和判断。
最后,笔者说几句肺腑之言。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每当有外族、外国入侵,都无所不用其极地在占领地进行洗脑教育,铲除国民的民族意识、国家认同。如日本建立伪满政权、霸占香港期间,曾着力要求教师宣传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精神”,大力推动日语教育,削弱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妄图树立其宗主地位,压制当地人的抗日意识。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近年有反对派背景的机构和人士,利用香港中史教育的缺憾,打着民主的旗号进行负面宣传“反国教”,宣扬“港独”,大肆进行歪曲历史的洗脑教育,致使年青人因未能正确认识历史,受人误导而误入歧途。如果我们忽视了教育领域上的斗争,那我们将失去整整一代香港青年人,甚至是香港的未来。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本文来源:观察者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香港闹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