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材料免费建材管理软件的检查方法有哪些内容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建筑材料检测实验室管理.doc
下载积分:800
内容提示:建筑材料检测实验室管理.doc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50|
上传日期: 23:09:54|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8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建筑材料检测实验室管理.doc
关注微信公众号工程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测和控制方法分析--《江西建材》2016年24期
工程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测和控制方法分析
【摘要】: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工程建筑材料的检测和控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分析现代工程建筑材料检测行业的现状,提出了通过提高检测单位效率、严格控制二次质量检测、提高专业人员职业素养、取样和送检环节控制、检测结果误差控制等方面提高建筑材料质量检测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TU712.3【正文快照】:
如果建筑材料的质量得不到保证,将会导致工程返工,甚至出现事故,影响经济效益,浪费资源,甚至还会导致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因此如何控制建筑材料质量成为实现我国建筑行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关键,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具有相当的研究价值。1现代建筑材料分类和检测指标现代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于盘;[J];华中建筑;2000年01期
;[J];公路运输文摘;2000年08期
;[J];施工技术;2001年10期
王政;[J];建材工业信息;2001年07期
,倪源义;[J];建材工业信息;2001年10期
;[J];建筑材料学报;2001年01期
;[J];中国建材;2001年03期
范;[J];新型建筑材料;2003年11期
张爱华;[J];山西建筑;2003年14期
;[J];建材发展导向;200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兴业;;[A];复合材料——基础、创新、高效:第十四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6年
孟欣;张妍豪;;[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0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路菊;王莉;黄文琪;陶忠芬;肖桃元;可金星;;[A];2005年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集[C];2005年
王宝民;;[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8年
;[A];2012年第十五届(南京)国际墙体屋面材料生产技术及装备博览会论文集[C];2012年
严强;;[A];2013年8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罗智星;杨柳;韩冰;;[A];低碳陕西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张丛安;胡红梅;;[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1998年
;[A];2008中国商品混凝土可持续发展论坛暨第五届全国商品混凝土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8年
陈振乾;刘政显;施明恒;;[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本溪日报记者
徐国富;[N];本溪日报;2014年
宋广生;[N];中国建设报;2001年
祝慧;[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裴纪;[N];建筑时报;2007年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建筑业协会会长 郑一军;[N];人民日报;2007年
雷利;[N];中华建筑报;2010年
陶杰;[N];中华建筑报;2013年
记者 赵青;[N];中国建材报;2012年
本报记者 乔仁杰 通讯员 张丽丽;[N];现代物流报;2013年
天元建设集团;[N];中华建筑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礼;[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张娟;[D];天津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任韬;[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刘晓明;[D];湖北工业大学;2016年
宋平;[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熊燕;[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高莲萍;[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年
袁崧译;[D];山东艺术学院;2014年
卢秋萍;[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王旭明;[D];沈阳建筑大学;2013年
蒋莹;[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龚志起;[D];清华大学;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建筑工程材料及设备管理跟踪审计的几个重点环节
当前位置:
建筑工程材料及设备管理跟踪审计的几个重点环节
编稿时间:
来源: 市审计局 作者:  
武汉市审计局& 胡家明
对工程材料及设备管理的审计,是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控制建设项目成本的关键性措施。一项建设工程中,建筑材料及设备一般要占建安投资总额的70%以上。在近几年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实践中,发现由于建设单位对建筑材料管理重视不够,业务水平有限,造成项目投资成本大幅增加,导致大量建设资金流失。根据不完全统计,因建设单位材料及设备管理存在的管理不善、审核不严等问题导致工程结算金额虚增部分,大致要占审计项目审减总额的三分之一以上。下面从材料及设备管理的前期准备、采购实施、施工阶段、工程结算几个环节谈谈跟踪审计的问题。
一、工程设计、招投标和合同环节材料及设备管理跟踪审计
(一)工程设计阶段要准确、适宜选用材料及设备标准,从源头上有效控制投资规模。据有关资料分析显示,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为40-70%,而施工阶段影响程度为15%左右,这是因为设计是工程建设的基础,施工图设计一经确定,一般情况下绝大部分在施工过程中是不能随意变动的。所以工程设计质量的高低,是保证工程项目建设质量,控制投资成本不超概算的重要环节。因此,在工程项目前期建设跟踪审计时:一是要督促建设单位要求设计部门要合理确定工程材料及设备标准。在尽量满足环保节能的前提下,选用材料及设备的价格、品牌、规格型号,要坚持“满足功能时价格最低、相同价格时功能最强”的原则。特别注意了解是否有设计方与经销方联合硬性推广某种与本工程不相适用的材料。在项目使用新材料时,跟踪审计人员要尽量了解、摸清材料市场价格及性能,分析本工程是否有必要使用这种材料,力争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供建设单位参考。如新型材料的给排水管、保温材料等;二是应限额设计适当选材。设计阶段跟踪审计时,要提醒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充分沟通,对工程设计要有投资限额控制。如有条件,应建议建设单位聘请有丰富经验的工程造价专业技术人员在设计阶段就参与配合,根据以往类似工程的主要控制参数,提出主要材料在造价中所占比例,对造价的影响程度,供设计方、建设单位参考,在拟定投资规模内,量化选材,避免盲目求大,事后变更。三是坚持详勘基础上再进行设计,预防与实际不符多用材料。在近年的民用和市政等工程审计案例中,我们发现因设计深度不够导致后期变更,施工方借机采用不平衡报价法、利用总价包干抗辨施工图纸多计工程量、后期变更材料及设备时大幅加价等不合理行为,大幅增加造价。所以在全过程跟踪审计中要求建设单位在项目建设前期督促设计单位认真、仔细勘察现场,施工图纸完整清晰。如我们在审计某条道路改造刷黑工程项目时,因该路与另一条前期施工道路相交,设计要求两路相交处沥青混凝土面层及基层混凝土板全部挖除重新铺设,施工单位施工时发现前期道路原有刷黑沥青质量较好仍能继续使用,便对此处仅做局部修补改造,未按设计图纸重新铺设,竣工效果符合验收要求。因我们对该工程进行了跟踪监督,工程完工后新老沥青混凝土也存在色差,施工方未能蒙混过关。审计分析原因就是由于设计单位未认真进行详细勘察,导致施工单位有机可乘。
(二)招投标阶段,要及时开展拦标价审计,重点对材料及设备拦标价格与市场价相比过高的部分提前校正,确保拦标价合理、可行。在招标前期准备阶段,应督促建设单位对项目选用的主要材料及设备要做好调查工作,明确需要划分为固定价格或暂估价的材料范围。在审计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些建设单位和拦标价编制单位在招标前期阶段不深入研究分析设计图纸,不作必要的调查准备,在招标时盲目要求投标单位按设计图纸计算报价。因没有对材料及设备的品牌、档次、质量标准进行约定,结果就有可能出现投标单位对材料及设备价格各自确定标准,导致各投标单位出现报价虽然接近,但材料及设备质量标准相差悬殊,不但严重影响投标效果,同时也为后期工程结算留下了隐患。这是因为无论是工程量清单计价还是定额计价,在没有事先约定的前提下,施工单位投标所报的材料单价,将作为工程竣工结算的依据,这将对建设单位、施工方形成较大的风险。所以在跟踪审计时,可以建议建设单位对建筑工程使用市场上较少而工程用料较多又一时难以掌握单价的材料给出一个合理的暂定价,防止投标单位报价过于离谱,影响投标报价,并在招标文件中明确,最终该部分材料由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共同考察采购,据实调整。如在跟踪审计某大型游泳场馆建设时,项目建设单位在招标文件中给出了调查类似的大型屋面钢网架综合单价9800元/吨(含制作、运输、安装、防腐处理),事后进行专业分包招投标报价,据实结算,给各投标单位提供了一个公平的竞争条件。
对花岗岩、大理石、铝材、塑铝板等品种繁多,价格悬殊不一的装饰性材料,通过前期详细调查,也可以采取详细划定品牌、产地、质量等范围,有利于化解双方风险,达到控制造价的要求。对砂、石、水泥、钢材、木材等大众材料,可由各投标单位竞争报价,自担风险,促使报价趋向于真实、合理。
另外在审计拦标价时,也要对部分数量大、单价高的材料及设备清单数量进行审核,防止因清单数量与结算量差异过大,需要重新进行议价,导致投资增加,项目建设成本无法控制。
(三)签定总承包施工合同阶段的跟踪审计。施工合同是约束当事双方行为的第一解释依据,应对合同条款进行详细审计,要求建设单位对影响材料价格的因素加以明确,防止事后纠纷。一是在合同中要明确除暂定价的材料据实调整外,其他材料不能调整;二是对材料采购损耗结算要有约定。一般供应商往往将货物运到施工现场,那么就不须按定额文件计算货物的运杂费、采购保管费;三是对主要材料损耗率也要加以约定。如果在合同阶段难以预料,可以建议在采购过程中签定补充协议。有些材料供应商往往已承担了材料的损耗,如果是按定额计算消耗数量,就会将有些定额子目中已包含一部分的损耗重复计算。对于用量大、定额损耗率高的材料,在合理考虑供货是标配还是定制等因素,一定要约定合理的损耗率。如某单位幕墙工程,建设单位采购的塑铝板为施工实际定型尺寸,无任何下料损耗,价格自然比出厂标准尺寸高。但相关消耗量定额中塑铝板的损耗率达到25.21%,即100平方米的塑铝板幕墙,要计125.21平方米的塑铝板价值。在跟踪审计时我们建议对此项分项工程签定补充协议,要约定合理的损耗率,建设单位采纳了我们的建议,结算时调减施工单位按定额计算的损耗率造价100万元。
二、材料及设备采购阶段的跟踪审计
对于事先明确由施工方自行采购材料及设备的大包干形式,要求建设单位必须在产地、质量、等次、规格上把关。如果事先明确由建设单位采购材料及设备,应督促建设单位做好以下几点:
(一)应事前编制详细的采购计划。采购前要作深入细致调查,熟悉所采购材料及设备的报价方式和施工工艺,应尽可能了解已完工类似建筑,询问装饰材料等次、采购地点、价格等,查阅相关信息资料,编制好采购计划,避免盲目决策造成损失。
采购计划编制完成后,应通知施工方好堆放材料及设备的准备。并要求施工方根据工程的进度,分阶段提前拿出须采购建筑材料及设备的用途、品种、规格型号、使用数量等施工计划,保证工程施工工期要求,防止因材料及设备供应不及时导致索赔。
(二)采购方式应坚持公开、竞争的原则。材料及设备的采购应按照相关招投标法规进行。对一些品种多、数量大但单个价值不高的材料及设备采购,也应通过公开、竞争的方式采购。如网上公布采购信息,竞争谈判等。在具体的采购时,可采取对质量相当的几家供应商发出邀请函,组织现场投标报价,根据所报价格及相关承诺,择优选择的方式;也可采取到建材销售市场上询价,做到货比三家不上当等方式。
(三)要熟悉材料厂的报价方式和施工工艺,避免被所谓低价迷惑,最终导致与初始的设计意图不符增加一些不必要的费用。如乳胶漆,除了每公斤单价外,每平方米用量指标也需供应商提供,因为涂料的性能直接影响到每公斤材料的涂刷面积,立邦乳胶漆一底两涂,每公斤能刷4---5 M2,而一般性的乳胶漆则只能刷3M2左右。又如外墙涂料,虽说都是弹性涂料但是不同的涂料施工工艺,它的价格完全不一样,比如小拉花、大拉花,虽然都是拉花,每平方米相差却有20元之多,单位面积的用量也相差甚远。再比如立邦的外墙弹性涂料就有两种做法:一种是一层底漆一层弹性中涂再加一层面漆;另一种则是一层底漆二层弹性面涂。两种工艺都有弹性,但前一种施工工艺的弹性就远远小于后一种,且每平方米价格也相差10多元。
(四)认真审核材料采购合同条款,防范合同风险。签好供购合同至关重要,对采购合同的审计时,要求建设单位合同内容完整规范,责权利约定明确,合同中要注明对材料的各种技术参数要求、质量要求,价格所包含的内容、运输方式、损耗如何计取、卸货方式及结算方式,付款方式、保修期、供货时间、验收方式、违约责任等内容,并要求进行封样,只有这样才能可靠地保证材料保质按时供应。同时建议建设单位要及时要求施工方对合同内容作出认可,作好接洽工作,为后期施工、竣工结算作准备。如墙面砖、地板砖因尺寸不一经常要换算;给水管压力级别不一样价格就存在较大差距;墙面漆以桶购买,结算时以千克反映,这就要求合同中注明采购每桶的体积和相应重量;结构胶、玻璃胶等一定要注明每支容积率,防止实际容积率与定额编制容积率不一致导致结算的误差。
三、项目施工实施阶段材料及设备管理跟踪审计
(一)检查项目甲供材料、设备情况。重点应检查:(1)甲供材料、设备采购的方式是否合理、合法、合规,是否按规定程序进行招投标或比价采购,价格是否符合市场情况;(2)设备、材料采购的价格、规格、型号、数量与合同要求是否一致,审计时要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材料、设备采购计划进行核对。审计人员应重点关注特殊规格材料、非标设备的采购情况。对已购设备、材料因故不能使用的,要分析原因,分清责任,并督促建设单位及时处理,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二)及时测定特殊材料和工艺费用,对新材料、无价材料、新工艺的性能、价格、消耗量等进行跟踪记录,作为编制计价依据的基础资料。根据工程的实际需要,应及时会同建设、施工、监理等相关单位对新工艺所用人工、材料、机械的实际消耗量进行测定、计量,编制补充施工项目单价。
(三)采用比价、询价、核对等方法,审查主要材料与设备是否按设计要求和合同规定进行采购,采购方式是否合理、合规,是否存在指定供应商的违规现象;检查主要材料的采购数量及规格型号是否与设计一致,是否存在材料采购价格虚高或低价购进,以次充好,高价结算或强买强卖现象;检查工程材料出入库管理及统计核算资料是否真实、合理、合规。
(四)检查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于前期因“特事特办”而未到位的各种程序、手续是否按“特事特办、手续照办”原则及时予以补办完整。工程变更如签证不及时,事隔多日才补办签证,会导致现场签证内容与实际不符。例如有些施工企业任意把完成工程量的时间往后推,在签证日期上做文章,利用在建筑工程结算中不同时期完成的工作量其材料价差和人工费的调整的不同,争取得到更多的利润。如,某工程对镀锌钢管价格的确认,既没有标明签署时间,也没有施工发生的时间。按照当地造价信息公布的市场指导价,一、二月份dn20镀锌钢管单价与三、四月份的单价相差额150元。合同约定竣工结算时此材料按公布的市场指导价执行,施工企业取三、四月份的镀锌钢管单价增加了价款。
(五)关注工程变更联系单签证材料及设备的价格情况。应向业主单位及相关单位了解价格签证过程,核实对方提供的发票、材料外购和外加工合同等原始凭证。对于专业性较强特殊材料价格,可通过聘请专家协助定价。
四、在结算阶段材料及设备管理跟踪审计
工程竣工结算阶段是衡量投资造价控制结果的主要阶段。项目建设事前、事中做了大量细致的内控工作,关键要在结算阶段加以落实,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首先督促建设单位提供全面的材料及设备结算资料,审核工程结算是否严格履行合同。一是大众材料如在碎石、水泥、钢材、木材应按当时投标报价的价格约定结算,如遇特殊情况才能按相关部门的规定进行调整。二是对建设单位指定采购材料的价格,按实际采购价格调差时,合同约定按施工期间信息价格调整的,可以根据施工日志及施工技术资料确定具体的施工期间及各种材料的具体使用期间,有些工程工期较长,或有阶段性停工的,可根据各种材料的使用时期采用使用期间的平均信息价。三是对供应净料尺寸无损耗的材料,在执行定额结算时一定要扣下不合理的那一部分;四是对采购型号尺寸与定额编制型号尺寸不一致的,督促进行换算。如我们在审计一栋办公楼时,设计图纸采用的是600mm×600mm的地砖,而施工单位套用的是800mm×800mm地砖的定额,且存在地砖价格不一的情况,最高的140元/块,最低的90元/块。为此,审计人员利用自己掌握的第一手资料,指出施工单位的错误,为工程审减材料费用18万元。五是防止整体计算后,再计算局部构件。如有的天棚装饰面层含龙骨价格,结算时又单独计算龙骨造价;有的花岗岩、大理石单价中已含磨边工序,结算时又重新计算磨边;有的装饰条含在主材中,结算时又重新计算等。
其次要根据工程实施的具体情况,扣除材料结算中不合理的因素。一是联系单中签议的工程包涵了不应计算的损耗率或乘了不应乘的系数。例如在某工程中,有一份关于屋面SBS增加228M2的工程量变更联系单,但审计人员在对施工图进行审核时,发现实际应增加的屋面SBS只有190M2。为何会相差38M2 ?经过对现场管理人员的询问才知道,原来施工单位在签证工程量时,要求在实际施工的面积上乘一个1.2的系数,说是屋面SBS在铺设过程中有一部分要被搭接覆盖,没得算,但实际在定额中已包涵了这部分消耗。假如单独从联系单本身看屋面SBS增加228M2的工程量,并没有什么不妥之处,但是如果我们结合了施工图或现场,就会发现其中的“奥妙”。因而在审核这些工程变更联系单时,只要我们能够充分的结合施工图、结合现场,认真地分析,就一定能够从中找出蛛丝马迹。二是分析设计材料变更的必要性、合理性,以确定由此产生费用的增减。例为赶工期而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施工企业要让设计出变更通知,说明是为了满足工程施工要求而提高等。例某工程设计为100mm厚钢筋混凝土楼板,已能满足荷载要求,现施工企业提出水电埋管难度较大,为便于施工,要求设计变更为120mm厚楼板;原设计为c25级混凝土,施工企业为提前拆模加快进度,要求改用c30级混凝土。设计单位仅从设计角度考虑,同意将板厚100mm改为120mm厚,c25改用c30.建设单位认为设计已认可不会有问题,也表示签章。这样其楼板增厚20mm和c30与c25级混凝土的差价均由建设单位承担,工程造价无形提高。施工单位也达到了创利目的。其实楼板增厚20mm和改用c30级混凝土的问题属于施工组织设计中技术措施,有经验的施工单位都有办法处理此事,改厚楼板或代用高级别混凝土,其差价一般由施工单位自行消化,不予调整。可让设计出变更通知,此费用就合理地转嫁至建设单位。
总之,对项目材料管理的审计是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中投资控制的一项重要工作。它不仅有较强的专业要求,而且技巧性较强。但我们只要掌握建筑工程材料及设备管理跟踪审计的这几个重点环节,我们的审计工作在控制建设项目成本上会取得明显的效果。(摘自湖北审计网)404 - 找不到文件或目录。
404 - 找不到文件或目录。
您要查找的资源可能已被删除,已更改名称或者暂时不可用。建筑材料管理办法
我的图书馆
建筑材料管理办法
建筑材料管理办法&
第四章 材料采购管理&4.1 材料实行分类管理&4.1.1 按采购材料的重要程度分为重要材料(A类)、一般材料(B类)、辅助材料(C类)三类。&&& ⑴ A类材料,即关键的少数材料。主要包括:钢材、木材、水泥、砂石、预拌砼、砌块、焊接材料、砼外加剂等。&&& ⑵ B类材料, 属一般性材料。主要包括:墙地砖、石材、涂料、电器开关、模板、电线电缆、配电箱、架管、扣件、安全防护用品、危险化学品等。&&& ⑶ C类材料,属次要的多数材料。主要包括:五金、化工、日用杂品、工具、低值易耗品等。&4.1.2 按同一品种材料数量分为大宗材料和零星材料两类。&&& ⑴ 大宗材料:指采购量大、单位价值高、占工程成本较大的材料,主要包括A类和部分B类材料。&&& ⑵ 零星材料:指大宗材料以外的材料,主要包括C类和部分B类材料。
4.2 供方选择评价
4.2.1 为确保供方提供的材料满足设计、顾客、合同、质量和环境安全的要求,应对供方进行选择评价。
4.2.2采购A、B类材料必须对供方进行评价,C类材料可不进行供方评价,由项目部比选确定。
4.2.3 根据对工程质量及环境安全要求的影响程度,分别对A、B类材料供方进行打分评价。达到70分(含70分)以上为合格供方,70分以下为不合格供方。
4.2.4 评价内容主要包括供方的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生产资质、产品质量和环境安全保证能力、供货能力、服务和价格能否满足需要等。由项目部负责调查并填报《供方调查表》,物供部组织评价并填写《供方评价表》,报公司总经理审批。
4.2.5物供部将合格供方信息编列《合格供方名单》,报总经理批准后发布实施,作为公司工程材料采购选择供方的依据。
4.2.6物供部集中管理材料供方档案,且每年度组织对材料供方进行一次复审,复审内容主要是供方供应材料的质量、环境安全、价格、售后服务及供货业绩等。根据复审结果把不合格供方剔除后,将合格续用及新增合格供方编列新一期《合格供方名单》。
4.3采购权限
4.3.1公司直管项目部实行限价采购,西安项目部和安分司分别对所属项目实行集中或限价采购。
4.3.2大宗材料实行招标采购,其实施办法详见公司《大宗材料采购招标管理办法》。
4.3.3零星材料项目部可自行采购。其中单项采购在10万元以上的实行采购询价审批制,由项目部邀请三家以上供方报价进行比选,填制《询价采购审批表》并附供方书面报价单、联系人姓名及电话号码等信息,报物供部和监审部审核、公司分管领导批准。
4.3.4 自贡、宜宾两地项目由物供部按月发布一期《材料市场信息价》作为采购最高限价,公开商家信息,监督采购行为。
4.3.5 采购人员应按批准的采购计划(或合同),保质、保量、及时、低价完成采购任务。
4.3.6采购人员应遵循“三比一算”的采购原则,做好市场调查和预测工作,询价分析及时、准确、全面,报采购主管批准后方可实施采购。
4.3.7 A、B类材料供方应在公司《合格供方名单》中选择,C类材料供方在合法经销商处采购。
4.4 运输管理
材料应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以较短的里程、较低的费用、较短的时间、安全的措施、文明的装卸完成材料在空间的转移。
4.5 现场验收
4.5.1进场材料必须严格按照供需双方在合同中约定的内容,按国家或地方(行业)验收规范进行质量、数量、环保、职业健康安全卫生等方面的标准验收和复验。
4.5.2 材料验收依据:
⑴ 材料计划、订货合同及合同约定条件;
⑵ 经双方确认封存的样品或样本;
⑶ 材质证明和抽样复验合格证明;
4.5.3 材料验收的方式方法:
⑴ 采购人员必须采购经评定合格的产品;
⑵ 验收人员必须按验收标准进行验收;
⑶ 总包单位、业主代表、监理单位、供应单位、使用单位必须联合把关,共同验收;
⑷ 使用人员必须按标准进行领料验收;
⑸ 材料验收应做好验收时间、场地、人员、资料、计量器具、装卸机械等准备工作;
⑹ 实物验收
①凭证验收,查看所到货物与材料计划、采购合同约定条款一致;
②随货同行的材质证明等相关资料齐全,复印件须加盖供方鲜章,内容满足施工要求和管理需要。
③目测检查材料外观,外包装完好无损。
④按照不同材料采用不同的验收方法进行严格的点数、检斤和检尺,计算准确。
⑤进口材料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报关、商检、检疫后,按本办法有关规定进行质量验证。
⑥按规定必须复验的材料,由项目相关部门根据分工进行取样复验。
4.6 入帐报销规定
4.6.1 物供部供应材料的入帐报销,物供部采购员应将经项目经理审核签字的发票和项目部材料员签收的随货小票核对无误后填制收料凭证、调拨单,附发票和项目部收料凭证,经物供部审核后报公司总经理审批。
4.6.2 项目部采购材料的入帐报销,项目部材料员应将发票及经收料员签收的随货小票核对无误后填制收料凭证,附发票和随货小票经项目经理审核签字后报物供部审核和总经理审批。
4.6.3月结材料的入帐报销应于当月25日前由项目部材料员与供方核对无误并填制汇总送料单,经项目经理审核签字后附每车原始送料单及发票交物资供应部采购员核对后填制收料凭证。
4.6.4安全防护用品的入帐报销,在物供部审核前还应经安全生产部审核;顾客认质核价材料的入帐报销还应验证顾客核定单。
4.6.5入帐报销金额在十万元以上的还须报董事长批准。
4.6.6 物供部应建立计划供料台帐,对入帐报销材料进行登记,审核其是否在经审批的材料计划内。如超计划不予审批入帐报销,除非项目部增补计划上报批准。
4.6.7 填制材料单据应使用标准计量单位、字迹工整、数据准确、无涂改。
4.6.8 为了不影响月结成本,自供方送料之日(送料单日期)起三十日内应到材料部门办理入库(保管员填制收料凭证)手续,自保管员入库之日(收料凭证日期)起三十日内应到财务办理完入帐报销手续,超过规定期限视为无效手续予以拒付,责任自负。
4.7 物供部供料的资金结算
4.7.1 由物供部供应的材料凭项目部签收的有效单据,每月向项目部办理一次结算,次月内结清材料款,但供货商的货款由项目部直接支付。
4.7.2项目部应及时足额回收工程款,以确保正常的材料款支付。当资金紧张支付材料款有困难时,可以适度的赊购,但应信守承诺。对招标采购材料或合同订购材料应严格履约支付,不得无故拖欠。
4.7.3物供部按工地价加收一定采保费向项目部结算。其采保费标准为:钢材10元/吨,木材10元/立方,水泥2元/吨,其他材料按工地价加收1.2%。
4.7.4甲供材料经项目部签收后统一由物供部向建设单位办理结算手续,并向项目部收取0.28%的采保费。
第五章 材料合同管理
5.1 材料合同主要有购销合同、加工订货合同、运输合同以及租赁合同等,归口管理部门为公司物资供应部。
5.2 合同签订的原则和要求,应遵守国家合同法、集团和公司合同管理办法。
5.3 对A、B类材料,除及时结清者外,均应签订书面合同。
5.4 合同签约前,项目部(需方)经办人持合同文本和供方资质材料送物供部审核,物供部在三个工作日内审核完毕。如认为合同文本需要修改,提出修改意见,返还项目部修改。
5.5如供方不属于公司合格供方,应对其进行资格审查,审查内容主要包括供方资质、产品质量和环境安全保证能力、供货能力、服务和价格能否满足需要等。
5.6 供方资质材料应包括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产品生产许可证、产品质量检测报告及环境安全证明材料等(复印件加盖供方鲜章)。
5.7合同文本应使用工商管理部门的标准格式文本,合同条款应包括供货产品名称、规格型号、质量标准、环境和职业建康安全管理要求、交货方式与时间、验收方法、价格、数量、金额、付款方式及违约责任的处理等内容。
5.8 经修改后的合同,按审批程序由项目部(需方)填写《合同评审表》经项目经理签字,物供部及监审部审核签字,公司总经理签批、办公室盖章。
5.9合同一经订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项目部(需方)应严格履行。合同原件公司应留三份,物供部、项目部及财务部各留一份,统一编号归档保管。
第六章 材料现场管理
6.1材料现场管理任务
6.1.1 材料现场管理包括验收与试验、现场平面布置、库存管理以及使用中的管理等。施工所需各类材料,自进入施工现场保管及使用后,直至工程竣工余料清退出现场,均属于材料现场管理的范畴。
6.1.2现场材料员的配备应满足施工生产及管理工作正常运行的要求,从事材料现场管理工作的材料人员必须上报公司批准后聘用。
6.1.3项目部应根据施工项目特点制定项目材料消耗管理方案、班组领用料具管理办法和施工现场门卫制度。
6.1.4项目部应加强材料计划管理,预算部门及时准确提出需用计划,材料部门按照计划及施工进度,保证材料适时、适地、按质、按量、配套地供应,满足施工生产需要。
6.1.5材料验收是材料现场管理中的重要环节,项目部应严把材料验收关,
保证入库材料质量合格、数量准确、资料齐全、手续清楚。
6.1.6项目部对材料消耗应采取限额领料、定额考核、节超奖罚、包干使用等切实可行的措施,促使合理使用材料,减少材料损耗,降低材料成本。
6.1.7项目部应加强现场材料的存放管理,按照施工平面图合理、整齐堆放材料,搞好现场材料的标识与防护,达到安全文明施工标化工地的要求。
6.2材料仓储管理
6.2.1实行ABC分类管理。A类材料占用资金比较大,是重点管理的材料,要按经济和安全库存量严格控制,随时盘点跟踪,及时采取相应措施。B类和C类材料可按大类控制其库存,定期检查监控。
6.2.2公司仓储管理分两级管理,物供部设材料总库,项目部(基层单位)设材料库。材料总库承担各施工项目的供应、调剂和配套,项目部材料库负责项目本身的材料收、发、保管和监督使用。
6.2.3 材料验收制度
⑴材料员应对照计划单(包括合同)名称、规格、型号、数量进行验收,核对材料是否与计划单相符,无计划或与计划不符,材料员有权拒收。
⑵项目部材料员应根据需用计划及供方的承诺对进场材料进行验证,包括对包装、规格型号、数量、质量标准、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要求、合格证书等软件资料进行验证、验收,并填制《材料进场计量检测原始记录表》、《材质证明书登记台帐》。
⑶采购员提供进场材料的出厂合格证明,现场材料员协助质量员或项目技术人员,对A类材料中直接构成工程实体并涉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进场物资,如钢材、水泥、砂石、砌块、预制墙板、墙地砖、门窗等进行外观检验,共同填写材料外观检验记录。其他材料可由现场材料员直接验收。需要试验的材料应及时通知试验员取样检验。
⑷材料进场后,材料员应根据材料性质分别进行检尺、过磅、收方计量、清点数量,以实际数量验收,不得弄虚作假。做到材料进场随货清单、验收记录、发票和收料凭证相符吻合。
⑸三大材料及地方材料的验收,必须按单车签单验收,记清车牌号、车厢尺寸、实际高度、立方数、件数、块数、单车磅码单,以及进场时间、送料单位、送货人姓名、材料名称、规格、批号等原始数据,并按单车填好送料单及《材料进场计量检测原始记录》。
⑹装饰装修材料的验收除按本制度执行外,还需按公司《装饰装修材料管理办法》执行。
⑺顾客提供的材料,项目部材料员应会同顾客代表共同对材料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计量单位、质量及环境安全要求等进行验证验收。
⑻项目部试验员负责进场材料的见证取样试验工作,执行国家相关规范及公司《产品的监视和测量程序》。经验证合格的质量证明书、检验合格报告应编号登记和归档保存,作为合格放行的依据。
⑼经验证、检验合格的材料须经质检员签字认可后,材料员才能办理入库手续和放行使用。
⑽材料验收中发现问题的处理。如发现证件不齐全,数量、规格不符,质量不合格、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不符合要求等,材料员不得将材料入库,应及时通知采购员或供方补换或退货。
⑾经验收合格的材料应及时办理入库手续,填制收料凭证,登帐上卡。入库手续必须符合入帐报销审批程序规定。
6.2.4几种主要材料的管理
(一)钢材
⑴钢材进场时,必须进行资料验收、数量验收和质量验收。
⑵资料验收:钢材进场时,必须附有盖钢厂鲜章或经销商鲜章的包括炉号、化学成分、力学性能等指标的质量证明书,同采购计划、标牌、发票、过磅单等核对相符。
⑶数量验收必须两人参与,通过过磅、点件、检尺换算等方式进行,目前盘条常用的是过磅方式,直条、型钢、钢管则采用点件、检尺换算方式居多;检尺方式主要便于操作,但从合理性来讲,只适用于国标材,不适用于非标材,有条件应全部采用过磅方式,但过磅验收必须与标牌重量及检尺重量核对,一般不超过标牌重量或检尺计重,因此采购议价时应明确过磅价或检尺价。验收后填制《材料进场计量检测原始记录表》。
⑷质量验收:先通过眼看手摸和简单工具检查钢材表面是否有缺陷,规格尺寸是否相符、锈蚀情况是否严重等,然后通知质检(试验)人员按规定抽样送检,检验结果与国家标准对照判定其质量是否合格。
⑸进入现场的钢材应入库入棚保管,尤其是优质钢材、小规格钢材、镀锌管、板及电线管等;若条件所限,只能露天存放时,应做好上盖下垫,保持场地干燥。
⑹入场钢材应按品种、规格、材质分别堆放,尤其是外观尺寸相同而材质不同的材料,如Ⅱ、Ⅲ螺纹钢筋,优质钢材等,并挂牌标识。
⑺钢材收料后要及时填制收料单,同时作好材质书台帐登记,发料时应在领料单备注栏内注明炉(批)号和使用部位。
(二)水泥
⑴水泥进场时,应进行资料验收、数量验收和质量验收。
⑵资料验收:水泥进场时检查水泥出厂质量证明(三天强度报告),查看包装纸袋上的标识、强度报告单、供货单和采购计划上的品种规格是否一致,散装水泥应有出厂的计量磅单。
⑶数量验收必须两人参与。袋装水泥在车上或卸入仓库后点袋记数,同时对袋装水泥重量实行抽检,不能出现负差,破袋的水泥要重新灌装成袋并过秤计量;散装水泥可以实际过磅计量,也可按出厂磅单计量,但卸车应干净,验收后填制《材料进场计量检测原始记录表》。
⑷质量验收:查看水泥包装是否有破损,清点破损数量是否超标;用手触摸水泥袋或查看破损水泥是否有结块;检查水泥袋上的出厂编号是否和发货单据一致,出厂日期是否过期;遇有两个供应商同时到货时,应详细验收,分别堆码,防止品种不同而混用;通知试验人员取样送检,督促供方提供28天强度报告。
⑸水泥必须入库保管,水泥库房四周应设置排水沟或积水坑,库房墙壁及地面应进行防潮处理;水泥库房要经常保持清洁,散灰要及时清理、收集、使用;特殊情况需露天存放时,要选择地势较高,便于排水的地方,并要有足够的遮垫措施,做到防雨水、防潮湿。
⑹水泥收发要严格遵守先进先出的原则,防止过期使用;要及时检查保存期限,水泥的存储时间不宜过长,从出厂到使用不得超过90天。
⑺袋装水泥一般码放10袋高,最高不超过15袋,不同厂家、品种、标号、编号水泥要分开码放,并挂牌标识。
⑻水泥收料后要及时填制收料单,在备注栏内填制出厂编号和出厂日期;发料时应在领料单备注栏内注明水泥编号和使用部位。
(三)砂石
⑴砂石数量验收必须两人参与。按车牌号、车厢尺寸、实际高度车车实测,单车签单验收,并填制《材料进场计量检测原始记录表》;每月至少办理一次入帐手续。
⑵砂石质量验收通过目测进行,主要看含泥量和云母等杂质含量,石子还要看针、片状数量和连续级配情况等,再通知试验人员取样送检。
⑶砂石料均为露天存放,存放场地要砌筑围护墙,地面必须硬化;若同时存放砂和石,砂石之间必须砌筑高度不低于1米的隔墙。
(四)红砖(砌块)
⑴红砖(砌块)数量验收必须两人参与。一般实行车车点数,点数时应注意堆码是否紧凑、整齐,必要时可以重新堆码记数,验收后填制《材料进场计量检测原始记录表》,每月至少办理收料一次。
⑵红砖(砌块)质量验收主要是目测和测量外观尺寸,过火砖比例不得超过规定比例,不允许出现欠火砖,外观尺寸偏差应符合标准要求,及时通知试验人员抽样送检测中心进行抗压、抗折等强度检测。
⑶红砖(砌块)堆码应按照现场平面布置图进行,一般应码放于垂直运输设备附近,使用时要注意清底和断砖的及时利用。
(五)商品砼
⑴签订商品砼合同时应尽量按施工图理论计量。如按实际车次计量,材料员应严格按照合同对随车发货单进行签证和抽查,如抽查出计量不足,则当批次供应的所有车次均按抽查出的单车最少量计量。
⑵每批次砼浇筑完后材料员应及时和砼工长一起进行复核,按车次计量与施工图理论计量对比,不超出正常偏差。如超出正常偏差,应及时与商品砼公司协调采取措施纠正。
⑶商品砼的质量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交货检验。出厂检验的取样试验工作由供方承担,交货检验的取样试验工作由需方承担。
⑷试验员除了在施工现场按规范取样试验进行交货检验外,还应到商品砼搅拌站抽检,并做好抽检台帐。
6.2.5材料出库制度
⑴材料出库应按批准的品种、规格、数量发放,应与领料人当面点清做到数量准、手续清。填写领料单应书写工整、并记清领用班组、使用部位,领、发料人及项目经理签字才有效。
⑵发放料具应按先进先出的原则,严格按限额领料单或履行批准手续后发料。外出施工现场的材料必须具有项目部出门手续。
⑶不合格的或损坏无法修复使用的材料不得出库使用。
⑷列入交旧领新、以坏换好和按规定退还包装容器的材料,须先回收后发放。
⑸现场大堆材料的消耗,应与工程形象进度同步,并盘点实物后计算耗用量,不得以收入量报耗或者随意乱报。
⑹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包括废钢材、周转材料,禁止项目部向外出售和转租,如项目部之间内部调剂,应办理内部调拨手续。如确需出售应经物供部审核并报公司总经理批准后,由物供部派专人监督出售。
⑺已领未用或竣工剩余材料应办理退库,用红字填写领料单作退库手续,使用过的残旧材料应单独填报盘存表并备注成色。
6.2.6 材料保管保养制度
⑴入库材料要按不同材料的类别、品种、规格、质量、环境和安全管理、生产批号分别存放,并挂牌标识。标识的内容包括供方名称、生产厂家、供货时间、质量及环境安全状况、名称规格、抽检状态、生产批(炉)号等。
⑵对顾客提供的材料,还应采取专库存放,并标识清楚,便于识别。若顾客财产发生丢失、损坏或发现不适用的情况应书面报告顾客代表并洽商处理。
⑶材料员要定期检查库存材料,按照技术保管要求及时进行保养,达到“十不”要求:不锈、不潮、不冻、不腐、不霉、不变、不坏、不混、不漏、不爆。如发现有变质损坏、超贮积压、受潮锈蚀等情况应及时向主管报告,并采取防损措施。
⑷库房、料棚、库区经常保持通风干燥、整齐清洁,不漏雨、不潮湿,无杂草、无垃圾。
⑸严格执行公司《危险化学品管理办法》,对各种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进行专库存放,醒目标识,并采取相应的防爆、防火、防盗、防毒等措施,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器材,派专人看守。
⑹搬运材料应配备相适应的运输工具和有一定专业知识或有经验的人员,确保材料搬运安全。
6.2.7材料盘点制度
⑴坚持季度盘点制度和有帐即查见物即盘的原则,清点帐面数与实存数,差异即盈亏数。
⑵每季末月25日为盘点基准日,凡是帐内帐外材料、已领未用材料、在途材料均应盘点。帐外材料应盘点成色,已领未用材料可用领料单红字办假退料,如供方的票据未到达应办理暂估入帐手续。
⑶盘点完成后应填制《物资盘点表》,每季末月28日前上报。
⑷材料进出库后保管员应及时登帐动卡,做到帐、卡、物三相符,帐册、单据日清月结季盘点。
⑸盘点要求达到“三清”即质量、数量、帐卡清;“三有”即盈亏有原因、事故损坏有报告、调整帐卡有根据;“一保证”即保证帐、卡、物、资金四对口。
6.2.8现场材料的标识与防护
⑴ 现场材料大多属于露天临时堆放,因规格品种多量大容易受潮变质、散失浪费和混堆误用,项目部材料员应做好施工现场材料的标识与防护,按照材料性能及规格品种的不同,采取挂牌标识、上盖下垫、防雨防潮等不同的保管措施,并堆码整齐,达到安全文明施工要求。
⑵ 现场材料标识采用材料本身的质量证明书或抽检试验报告,以标牌或记录作为标识。标识必须清晰易辩,不得涂改、损坏。抽检状态标识分为合格、待检、不合格三种。标识的内容包括供方名称、生产厂家、供货时间、质量及环境安全状况、名称规格、抽检状态、生产批(炉)号等。
⑶ 对A 类材料使用在重要工程时,应记录每批(炉)号的使用部位、使用数量并保存记录。
6.3 限额领料管理
6.3.1施工项目应实行限额领料和定额用料考核制度。
6.3.2工程施工前,应与使用班组或使用人员确定限额领料的形式。
6.3.3根据限额领料规定、材料消耗施工定额和施工组织设计要求,编制材料消耗预算量,作为限额领料依据,严格执行。
6.3.4 领发料相关方应分别留存领发料凭据,作为材料消耗考核的依据。
6.3.5在执行限额领料过程中,因工程量的变更,设计的更改,环境因素等影响材料的使用时,应及时调整材料消耗预算。
6.3.6工程完工后,应及时办理结算手续,认真检查分析限额领料的执行情况,实施节超奖罚。
6.4废旧及剩余材料回收管理
6.4.1工程的剩余材料应尽可能用在后续工程项目上,由上级材料部门负责调剂,冲减原项目工程成本。
6.4.2项目竣工而无后续工程的剩余材料,项目部提出申请报公司总经理批准后,由物供部与项目部协商处理,处理后的费用冲减原项目工程成本。
6.4.3在工程接近收尾阶段,严格控制现场进料,尽量减少现场余料积压。
6.4.4对因建设工程的变更,造成材料多余积压的,应积极做好经济损失索赔工作。
6.4.5项目部材料员应做好现场材料的修旧利废工作,对施工余料、废料进行分检、回收和利用,减少材料浪费,节约资源。
6.5 材料的统计报表制度
6.8.1为加强材料成本管理,建立工程项目的消耗档案,保证材料的可追溯性,项目部必须建立健全下列基本台账和报表:
(一)台账
⑴材料采购台账
⑵材料验收记录
⑶材料收发明细账
⑷周转材料进出场台帐
⑸材料消耗台账
⑹材质证明书发放台账
(二)报表
⑴ 材料收发存报表(月报)
⑵ 周转材料租赁台帐(月报)
⑶ 单位工程材料耗用分析(月报)
⑷ 物资盘存表(季报)
6.8.2报表填报时间:
⑴ 月报:当月28日前填报《材料收发存月报表》、《周转材料租赁台帐》、《单位工程材料耗用分析》。
⑵ 季报:季末的当月28日前填报《物资盘存表》。
6.8.3 项目部材料员应全面、准确、及时填报各种材料报表,如报表超过规定时间、不按要求填报、有错报不及时纠正的罚50元/次(天)。
6.8.4施工过程中的全部材料计划、收发料凭证、报表、台帐、原始记录等各种材料管理资料应分别装订成册,妥善保管,完工后按规定上交有关部门管理保存。
6.8.5 材料员工作调动必须办理移交手续,所管材料帐表单及原始资料完整移交,由上级材料部门派人监督点交。
第七章 装饰装修材料管理办法
7.1为有效控制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特制定本办法。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房屋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中使用的装饰装修材料管理。
7.2 物供部负责本办法的制定、修订,并实施归口管理,并负责对装饰装修材料供方进行评价、监控。
7.3项目部负责按本办法的规定实施装饰装修材料的入库检验、贮存及使用管理。
7.4项目部编制需用计划时应明确所需用的材料涉及的有害物质限量标准。
7.5采购人员应按采购计划中明确的要求实施采购,在采购定货合同中要明确采购材料的有害物质限量标准。
7.6项目部环保员负责日常检查项目部的饰装修材料贮存使用情况,抽查装饰装修材料的产品合格证、性能检测报告是否符合限量标准,必要时复验,确保采购的材料符合限量标准。
7.7项目部材料员在材料进场后要对其按标准验证产品合格证、性能检测报告,合格的准予验收入库。当发现材料有害物质超标或放射性物质超标,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处置。
7.8装饰装修材料的采购管理工作按本办法第三章(材料采购管理)执行。
7.9装饰装修材料属易燃易爆有毒物品,必须设专库单独分区存放,设专人保管。库房和作用场所应保持通风、防晒、防火、防潮的措施,并经常检查是否符合要求。
7.10对搬运人员进行有关安全知识培训,掌握必要的运输装卸安全知识。
7.11对装饰装修材料的发放要建立收发台帐,进行有效管理,已领取但未用完的材料在现场要有专人管理,且防护保存条件符合要求。
第八章 材料管理考核奖惩
8.1材料管理考核
8.1.1为加强材料管理,降低工程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督促项目部及材料人员严格执行材料管理规章制度,公司将结合季度项目成本检查,对项目部材料管理进行检查考核评比。
8.1.2材料管理考核主要指标
⑴项目成本检查(材料管理)得分;
⑵施工项目材料成本降低率。
8.2.1考核成绩同经济效益挂钩,奖罚分明。对成绩优秀者给予物质奖励或通报表彰,对成绩落后者给予经济处罚或通报批评。
8.2.2对违纪违规给单位带来重大经济损失者,将由监察部门追究当事人责任,并赔偿经济损失。
本办法由公司物资供应部负责解释。
本办法从*年*月*日起执行。
馆藏&17032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建筑企业管理平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