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耶稣就是爱,就是智慧,就是永生《圣经耶稣的39个比喻》:

你现在的位置:& > &
圣经里边有永生,经全部是神借人来说话,句句应验,天地可以废去,神的话一句都不能废去。我以前看了好多
圣经里边有永生,经全部是神借人来说话,句句应验,天地可以废去,神的话一句都不能废去。我以前看了好多
圣经里边有永生,经全部是神借人来说话,句句应验,天地可以废去,神的话一句都不能废去。旦尝测妒爻德诧泉超沪我以前看了好多年圣经看不懂,后来我信了主耶稣基督,认罪悔改以后,就看懂了,原来信主耶稣基督,圣灵就住在我们心里,为我们解开圣经的奥秘,对吧?
完全正确若不是被圣灵感动的,没有能看懂圣经。【太十六15】“耶稣说:‘你们说我是谁?’”【太十六16】“西门彼得回答说:‘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太十六17】“耶稣对他说:‘西门巴约拿,你是有福的;因为这不是属血肉的指示你的,乃是我在天上的父指示的。”(一)旦尝测妒爻德诧泉超沪认识耶稣是基督并非一件小事,乃是有福的。
(二)若不是被圣灵感动的,没有能说耶稣是主的(林前十二3)。
(三)父借着圣灵的感动与启示,乃是人真正认识基督的根源(参约十六13);我们对主的认识,乃是因父神借着圣灵的传译(参弗一17),将他儿子启示在我们的心里。
感谢主,楼主通了,有了正解,是明白的基督徒。今天,耶稣基督就是上帝的拯救:他的牺牲是作为罪人的赎罪祭,上帝让无罪的儿子成为罪人的罪,将相信之人的旧我钉死在十字架上面,也借着复活的大能力让相信之人与基督耶稣一同从死里复活过来,从此之后一举一动有新生的样式,就是上帝儿子的样式。这些伊甸园的事情,生命树【耶稣基督】、泥土【旧我】、上帝的形象和样式【信徒里面上帝儿子耶稣基督的生命,就是忍耐、怜悯、智慧、圣洁。。。】、上帝吹在亚当鼻子里的气息【圣灵】,在今天的世界是正在进行时,在一个个悔改的人身上。。。愿上帝赐福你
高手,不过我信魔,来讨论下
对啊,我也信耶稣
完全正确 若不是被圣灵感动的,没有能看懂圣经。 【太十六15】“耶稣说:‘你们说我是谁?’” 【太十...
你好,我是一名基督徒,我会将我知道的告诉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耶稣爱您! 首先,我会尽量用圣经的话,...
明显不科学的,估计是谣言
天堂地狱启示录不符合圣经,请参考启示录里对地狱的描写,对比天堂地狱的见证。远离异端
我看过 好像叫什么奴隶
科学家提出,将来能做到复制人类的意识,借用电脑当大脑,代替肉体的思考作用,得到永生。这种永生不是人的...
这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孩子的爸爸妈妈是一家人,二是也许有了感情。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圣经》不仅...”习题详情
0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0%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圣经》不仅是一部伟大的宗教经典,也是一部伟大的充满智慧的文化经典,其中有许多名言可以作为我们人生的座右铭。比如,耶稣对他的门徒说:“你们要进窄门。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圣经?新约》第8页)请全面理解耶稣对他的门徒说的话,然后选择一个侧面或一个角度构思作文。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2-陕西省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分析与解答
习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圣经》不仅是一部伟大的宗教经典,也是一部伟大的充满智慧的文化经典,其中有许多名言可以作为我们人生的座右铭。比如,耶稣对他的门徒说:“你们要进窄门。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题目要求选择一个侧面或一个角度构思作文,因此要分析耶稣所讲的话可以从哪些角度解读。可以从下几个方面考虑:(一)字面理解耶稣告诫门徒,当面临“进窄门还是进宽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选择时,要进“窄门”,走“小路”。因为“宽门”“大路”,进去的人多,却引到灭亡,而“窄门”虽然找着的人少,但却是“引到永生”的门,是正确的选择。从字面解释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立意角度:1、正确的选择,精彩的人生。(扣“选择”,“引到永生”)2、历经磨难,方才大家。或者:不畏艰难困苦,方有美好的未来。(扣“窄门”“小路”,“引到永生”)3、不走寻常道路,觅得成功门径。(扣“进去的人多”“找着的人少”,“引到永生”)4、忍受孤独寂寞,享受人生胜境。(扣“窄门”“小路”“人少”,“引到永生”)(二)名句本意耶稣告诫门徒,你们的灵魂迷失了方向,灵魂的家只有一个,那就是归回到上帝那儿。(“到永生”)要想灵魂“回家”,必须走“正途”——经过上帝所特别预备的门。这道门领人认罪悔改,领人接受赦免之恩,使人与上帝见面。这道门就是信耶稣,跟从主。(“进窄门”)你们不仅要选择信耶稣,跟从主,还要时时刻刻约束自己,每一件事都出于基督,藉着基督,归于基督。(“路是小的”)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处处甘愿受到限制和拘束,只有持之以恒的人,才能修成正果。(“找着的人也少”)大多数人无所顾忌,任意放荡,纵情享乐,只专顾自己沿途的娱乐,那行程的结局和路途终点必然是自我败坏,自我毁灭。“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从名句本意我们可以追加以下立意角度:5、要恪守自己的信仰(扣“要进窄门”)6、信仰,助人成功(扣“进窄门”“引到永生”)7、有信仰,才有力量(扣“进窄门”且“走小路”;“门是窄的,路是小的”)8、拒绝诱惑(接受挑战),方能超越众人(别人:“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自己:“窄门”“小路”“人少”)9、严以律己,方能修身进德(扣“进窄门”且“走小路”“引到永生”)10、学会舍弃(战胜自我)乃人生智慧(扣“进窄门”且“走小路”舍弃“宽门、大路”)11、真理往往在少数的人中间(扣“找着的人少”)(三)名句的引申义耶稣告诫门徒的话不仅适合基督徒,也可以给我们的生活、为人、为学、修身养德以启示,从而得出以下立意角度:1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3、无限风光在险峰14、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15、有付出才有回报16、逆境出人才17、吃大苦者方成大器18、直面困难和挫折方为智者(四)名句的辩证思考名言之所以“名”,还在于能引发人的多重思考,甚至反向思考,如同人们质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样,也可以对这句名言进行个性化解读,如:(1)、明辨“窄门”“宽门”,赢得美好人生 (宽门,也许看上去,充满希望与美好,充满诱惑,可是你一旦走入,路会越来越窄,人生也会不断向下,生命之光也会变得黯淡。窄门,看上去充满未知与风险,一路上有着让人感觉到强烈不适的碰撞,窄门后的这条路,却是一条引领你向上的路,让你看见内心那个天使的路,痛苦过后有绚丽的烟火,黑暗过后有黎明的曙光,伤害过后有美妙的花香。)(2)、“宽门”“大路”也有风景(追求人生大境界的人值得敬仰,但这并不妨碍普通世俗大众的生存追求,普通世俗人的一种生存追求可能就是一种物化的追求,一种小资幸福的追求,一种平安稳定平常无为的追求,甚至是一种“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式的追求,这种追求是普遍的、是平常的、是普通化的。也许,我们由此可以称这种追求方式为一种普遍的“宽门”。但我们并不能由此就确定或评价别人的这样一种追求或一种“宽门”是低俗的是没有内涵的。)(3)、不同的“门”,别样的精彩(哲学家之所以为哲学家是因为他选择的追求之路是属于他自我个性化的道路,也许在此可以称之为《圣经》所言的“窄门”,门之所以为“窄”是因为这样一种追求是异化的,是少数的,是具有强烈的个性色彩的,是带有深度精神性的。当然,在这样一种追求中付出的同样是异于世俗人的一种磨难或汗水。但,我们就由此能判断这所谓的“窄门”就比世俗的“宽门”高尚么?“窄门”与“宽门”只是社会存在的多种方式中的两种形式而已,这就像当阳光照耀在诗意的大地上时,天空的影像下存在着多彩的影子一样,它只是社会与生活的一部乐章,而且是一部具有无限延长尾音的宏大乐章。“门”不光有“窄门”与“宽门”还有形形色色的“门”,因为“门”的多彩才具有了社会的丰富与人之所以为人的理由。)(4)、做将“小路”走成“大路”的先行者(“小路”“大路”可作多方面的比喻和联想。可以写实的路,但更多的是虚的。“小路”“大路”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的条件、环境下可以相互转化。“小路”“大路”还可引申表面“大”而实质“小”,反之亦然,因此要透过表面抓住实质;还可以从比较的角度来构思,因为“小路”“大路”是相对而言的。比如,鲁迅到南京学洋务,在当时认为是没有出息的,是“小路”,但鲁迅走出了“大路”;又比如,在当时学医就是“大路”,但鲁迅弃医从文,又选择了“小路”,而这“小路”却使鲁迅成为一代文学大家。
考点1: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 一般是指出题者只给出一些文字或图画材料,要求应试者根据所给文字或图画的内容自己命题进行写作。 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属于自命题。 从命题的角度看,命题作文实际上是他命题,而材料作文则是自命题,这就是二者的主要区别。材料作文的材料类型: 材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 一般来说材料作文由材料和要求两部分组成,材料按形式分,有记叙性材料(故事、寓言等)、引语式材料和图画式材料。 主要有以下几种: 故事型 梗概、片断、寓言…… 论说型 名言警句、哲理、议论文段…… 事例型 名人事例、凡人小事…… 情景型 生活场景、特别的细节…… 图表型 一幅漫画或一个图表……材料作文常存在的误区: 1.割裂材料: 对材料作文或话题作文,不能只抓之言片语,以偏概全。 2.认识肤浅,表面化: 材料作文中,作文文题有显性的信息,也有隐性的信息,隐性的信息如言下之意,引申之义,比喻之意,寓深刻的道理于简明的故事中,对此,一定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如果不能揭开题面隐喻,透视出所给材料的寓意,就会造成跑题。 3.审题正确而缺少材料。 4.答题节奏不好,时间不够。审题误区: 1.误把材料作文的材料,当作话题作文的材料。 2.误把材料作文的材料,看作命题作文的提示。 材料作文的材料是命题的有机组成部分,往往很具体,有完整意思,命题从材料中来,作文内容又离不开材料。而命题作文有时附有的提示,一般来说,或说明或阐述,并不含有具体内容。 有时附了二或三则材料,必须抓准材料之间的联系点或对比点,不能只看一则材料而不及其余。有时材料蕴含了比喻义,要求类比阐述,如“‘回声’的启示”所附的小孩和小山的对话,如果就事论事地谈文明礼貌而不去阐述人与自然或人与他人的关系,就在理解上发生了偏差。材料作文的命题误区: 1.扩写后的记叙文原貌依旧,手法单调,叙事枯燥,仅仅只是增加了若干字节而已。 2.改写后的记叙文或由于套用而与原文意思相去甚远,或添加的细节违背生活常理。 3.议论文在引述材料之后就抛开材料“另起炉灶”,材料没有得到利用或运用。 4.由于重视了材料而淡漠了文题中的关键词,写出来的文章偏离了所要求表达的中心。 5.由于对材料的理解不深而提炼不出精粹的要点,文章立意过偏、过浅。 6.文体有误、格式有误。材料作文的题型特点: ①题目有文字材料。 ②要求考生依材料作文,或改写材料,或续写材料,或扩写材料,或根据材料写读后感,或针对材料中的“现象”写短评,考查的角度多种多样。 ③“题”的变化形式多样,可以是命题,可以是自由命题;可以是半命题,也可以是无命题(如要求给给材料的人写信),其中以给一段材料、一个命题的为最多。也有以高考卷中的阅读材料为考场作文材料进行命题的。 ④文体比较单一,或记叙,或议论,或说明,“不限文体”的写作要求很少出现。 &材料作文考查读写结合能力,考生要阅读、分析、提炼、联想、表达,才能完成写作任务。从考试角度看,由于它能极好地避开师生的猜题押题,又能让所有考生有据而述,有的而议,有感而发,所以是一种优秀的题型,但现在开始受到冷落了。材料作文写法指导: &一、首先要“读”: 读文题。要研读文题,明确考试范围,了解写作要求。 读材料。粗知材料内容,初步理解含义,以做到心中有底。
二、其次要“析”: 析读材料是必不可少的一步,这个过程需要认真地咀嚼、品味、联想、提炼。 由于“析材料”是材料作文的关键性的一环,所以可运用如下的读法: ①发现法。 主要用于意义显豁、中心明确的材料。 发现的目标: 一是材料的中心句; 二是文题中关于中心的提示; 三是材料中关于中心的提示。 发现了这些内容,就找到了据以立意的突破口。 ②设想法。 主要用于有头无尾或有尾无头的材料,如续写的材料。 设想的内容: 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情节; 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论述。 设想的过程就是思维的发散,所以要注意发散的合理性。 ③归纳法。 主要用于意义明晰,但既无中心句,也无提示句的一则或多则材料,归纳出其中心意思,立意便有了立足之处。 ④提炼法。 主要用于含义对立的对照型材料。从正反对比中、矛盾对立中、正误相对中提炼出材料所要表达出的意图,以作立意的依据。 ⑤撷取法。 主要用于多段型的材料,从一系列彼此并存的材料中撷取文题所需要的部分内容,并据此清理写作的线索。 ⑥揣摩法。 主要用于喻义型、寓义型、象征型的材料,在反复体味、比较之中品评出材料的喻义、哲理、观点等,然后据此形成自己的观点。材料作文的审题过程:
①找要素 ②析原因
④拟中心& 材料作文的审题& : 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
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
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
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
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
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 。& 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 。
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 。&
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 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 “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 “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 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高考满分作文精彩语句集锦: 1.苦涩的求学路还很长,但我不会寂寞;因为我满怀母亲与大山的期望,因为我的心中有个永不会落下的太阳——母亲,大山!——《招招手,豆角般的月儿》 2.今夜,星光灿烂!浩瀚的天际中划过一颗流星,我默默地许下一个心愿,愿世界永远和平!——《今夜星光灿烂》 3.随着时间的流逝,你是否发现心灵已粘满尘埃?那么用友善把心注满,用爱真诚地对待每一个人,你就会发现世界依然美丽如昔!——《用友善把心注满》 4.每个人都可能面临机会。有的人能把握机会,取得成功,有的人却只能对机会望而兴叹,因为机会只垂青有准备充分的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逆境对于强者来说,是迈向级台阶的垫脚石,是驶向万里征途的加油站,是大海上乘风破浪航船的强劲风帆。——《逆境造就成功》 5.书之声悠远,书之声激昂,书之声清脆,书之声涵盖了千古。——《书之声》 6.笛声清越,萧声深沉,古琴丁冬,琵琶瑟瑟,这些丝竹之音,吹之抚之,皆使人沉醉,却都比不上书之声。——《书之声》 7.从不怨自己没有动人的容颜,从不怨自己没有婉转的歌喉,从不怨自己没有婀娜的舞姿……从来不怨什么,而是一直对自己说,即使没有这些,我也是一颗美丽的星。——《我也是一颗美丽的星》 8.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不是不可能。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不是不可能。只要你做了,面对着世间万象,请你不要轻易说不可能。——《1+1=?》 9.我为书而醉,醉在那书卷的馨香里;书如酒般让人沉醉,而我愿意一生守望。——《醉在书卷飘香里》 10.自然像一道无比绚烂的彩虹,生活像一杯浓郁可口的咖啡;自然像一枝悠扬婉转的乐曲,生活像一片蔚蓝浩瀚的大海。不管生活是酸,是甜,是苦还是咸,看一看美丽的自然,我的生活边充满了情趣。——《我美丽,因为我热爱自然》 11.交往的条件是真心,而真心却需要长时间才体现出来,但真心交往的,就是你真正的朋友。——《关于交往条件的实验报告》 12.交往能使你的心理不断完善、进步;交往能使你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感到快乐;交往还能使你学会许多知识,弥补自己不足。——《交往说明书》 13.雪花随着时间降落了有融化;玫瑰伴着时间绽开了又凋谢,凋谢了又绽放;而不同时间里的人,他的思想又会怎么样呢?是否也会变换?……——《浸在“赞”海中的树》 14.走向成功的第一步:不要自我设限,超越你的心理高度。每天高声对自己说:“我是最棒的!”——《成功的告白》 15.心平气和待人,是醉人的馨香,更是豁达的胸襟与气度,是对生活理解和感悟。——《馨香醉人》 16.生命,总是美好的。不是因为苦恼太多,而是我们不懂得生活;不是因为幸福太少,而是我们不懂得把握。——《我需要的生命》 17.小鸟为灿烂的阳光歌唱,绿叶为拂过的春风歌唱,大海为蔚蓝的天空歌唱。那些动人的音符串起了支支旋律,飞进我的心里,让我也想唱首歌。——《我想唱首歌》 18.同一轮太阳,不同的角色,落日的余辉总是使人安静,它给人历决不仅仅是温暖和光辉,它使人踏实,使人奋起,使人满足,新一轮初生的太阳与永远灿烂不朽的太阳总是同一轮太阳,朋友,和不感受一下落日带给你的光辉?——《日暮里的歌声》 19.在现实生活中,使我感动的事实在太多了。但我不为一件漂亮的衣服所感动,不为能住上豪华的新房子所感动,不为金钱所感动,不为名利所感动……能感动我的只有世间那点点滴滴的真情。——《点滴真情令我感动》 20.没有的大奖的喜悦,没有当明星的荣耀,平平凡凡点点滴滴的生活小事使我读懂了人生这本书,真正体会到人间的真情,正是一次次的感动,使我走向了成熟,领悟到人生的真谛。——《点滴真情另我感动》 21.坚强的人值得喝彩。同时我们心里也会有这样的想法:我也要做一个坚强的人,赢得别人的喝彩!——《喝彩》 22.鼓励,是学海中劈波斩浪的浆;鼓励,是人生中相互依持的拐杖;总在汹涌波涛中给予你无穷力量,总在低谷中增强你的自信!——《“鼓励”自传》 23.海,给了鱼儿一片蔚蓝的天空,鱼儿,也给了海一片生机;大地,给了树木成长的润土,树,也反赠给大地一片阴凉;天空,给了鸟儿们自由翱翔的天堂,鸟儿,也赋予天空一片快乐。——《无语》 24.如果你还在遥望蓝天等待着青云直上,那么就请你低下头来,为自己成功的路上铺设一条平凡的助跑线,并请记住只有厚积才能薄发。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圣经》不仅是一部伟大的宗教经典,也是一部伟大的充满智慧的文化经典,其中有许多名言可以作为我们人生的座右铭。比如,耶稣对他的门徒说:“你们要进窄门。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圣经》不仅...”的最新评论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圣经》不仅是一部伟大的宗教经典,也是一部伟大的充满智慧的文化经典,其中有许多名言可以作为我们人生的座右铭。比如,耶稣对他的门徒说:“你们要进窄门。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圣经?新约》第8页)请全面理解耶稣对他的门徒说的话,然后选择一个侧面或一个角度构思作文。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圣经》不仅是一部伟大的宗教经典,也是一部伟大的充满智慧的文化经典,其中有许多名言可以作为我们人生的座右铭。比如,耶稣对他的门徒说:“你们要进窄门。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圣经?新约》第8页)请全面理解耶稣对他的门徒说的话,然后选择一个侧面或一个角度构思作文。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相似的习题。爱是圣经的总纲(圣经每日灵修系列)
爱是圣经的总纲(圣经每日灵修系列)
愛的真諦:世人从这首诗歌中可以体会什么是真正的爱!
Love suffers long and is kind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慈恩
Though I speak with the tongues of men and of
have not love,
have become sounding brass or a clangin cymbal.
我若能说万人的方言,
并天使的话语,
却没有爱,
我就成了鸣的锣,
响的cymbal.
And though I have the gift of prophecy, and the understanding all
my misteries and all knowledge,
though I have all faith,
that I could I remove mountains,
have not love,
am nothing.
我若有先知讲道之能,
也明白各样的奥秘,
各样的知识,
而且有全备的信念,
叫我能够移山,
却没有爱,
我就不算的什么。
though I bestow all my goods to feed the poor,
though I give my body to the burned, but have not love,
profits me nothing.
我若将所有的赈济穷人,
又舍身叫人焚烧,
却没有爱,
仍然与我无益。
love does not parade itself,
爱是恒久忍耐,
又有恩慈;
爱是不嫉妒;
爱是不自夸,
Does not behave rudely,
does not seek its own,
not provoked,
不作害羞的事,
不求自己的益处,
不轻易发怒,
不计算人的恶,
Does not rejoice in iniquity,
不喜欢不义,
只喜欢真理;
Bears all things,
believe that things,
hopes all things,
endures all things.
凡事包容,
凡事相信,
凡事盼望,
凡事忍耐。
Love never fails.
爱是永不止息。
——《圣经》
&一、爱是基督教思想的总纲
(这里所说的基督教是广泛意义上的:包括天主教、基督教新派、东正教、犹太教)
摘要:爱是基督教思想的总纲,这是《圣经》上载明的耶稣基督的训示,因为“神就是爱”,这可以称之为“爱中心论”。从中古到现代,有一些神学家不同意这一主张,但大多数神学家对此并无异议。基督教所说的爱是“神之爱”——agape,它与人之爱有质的不同。神学家们从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三个维度,全方位地阐释了神爱的含义、性质和功效。爱是获得神学自由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神爱;爱中心论;救赎。
提出爱是基督教思想的总纲这一命题,是有充分根据的,因为这正是耶稣的训示:“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神。这是诫命中的第一,是最大的。其次也相仿,就是要爱人如己。这两条诫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太22:37-40)这也是使徒们一致认同的基本教义,特别是使徒约翰和保罗更是做过明确的经典论述。
《圣经》学者认为,《约翰福音》和约翰书信对爱的阐述是《圣经》关于爱的教导的精华。基督教信仰的根基是对神的信仰,而约翰所提出的最重要的神学命题就是:“神就是爱”(约一4:7)。保罗书信也被神学家称之为“爱之篇”。保罗认为,爱就是基督的律法(罗13:10),是神的“最妙的道”(林前12:31)。他指出,在基督教义的三大纲领中,爱是最大的:“如今长存的有信,有望,有爱,这三样,其中最大的是爱。”(林前13:13)
保罗列举了人所能具有的各种优秀品质和卓越能力,但他认为什么都不能与爱相提并论。英国《圣经》学者马库斯&多兹(Marcus
Dods)指出:“保罗说明了没有爱其他东西都毫无益处,他称颂了爱的奇妙,从而阐述了爱的至高无上。”(1,
看来,说爱是基督教思想的总纲是没有问题的。美国学者杰伊&奥德(Jay
Oord)在其2010年的近著《爱本性的神学》中说:“我们所有的人,通过读经,特别是诵读《新约》,都会看到:爱是中心,它至少是神的本性的一部分,而在《圣经》的叙事中起着中心的作用。”(2,p.4)一些现代著名神学家如内尔斯&费雷(Nels
Ferre)、安德斯&尼格伦(Anders Nygren,虞格仁)、古斯塔夫&奥伦(Gustaf
Aulen)等,都把爱作为基督教神学的中心。
在中文中,基督教所恪守和宣扬的爱,一律用汉语词“爱”来表示,犹如在英语中统统用英文词love来表示一样。但是,按照基督教神学家、特别是《圣经》学者的研究,问题远非如此简单。
在《圣经》原典中,神之爱和人之爱是两类性质不同的爱。在《旧约》中,与父母慈爱和男女情爱不同的神圣的爱,用希伯来语的hesed来表示,这种爱不是对美貌、优长或好处的价值性情绪反应,而是神对人的无私、仁慈、坚定、永恒的恩典。而在《新约》中,涉及神的爱时,则用希腊语的agape(αγαπη)表示,这个词的本意是出于原则、尊重和责任的感情,而不是因吸引或诱惑而产生的,因而特别适合于表达源于宗教感的爱。很多人相信,agape这个词是基督教首创的术语。
从基督教史上说,爱的范畴内涵也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
古代时期,在福音书和使徒书信中,对作为基督教核心教义的爱,做了经典的诠释。在使徒时代,希腊人用eros(ερο&)一词表示爱,在诗剧中eros是感性的甚至是低俗的,而在柏拉图的哲学中它则是进入理念王国的超凡努力。但是,基督教所说的爱,和这种世俗的爱迥然不同。按照尼格伦的研究,《新约》中与神相关的爱(agape),有四个基本规定:1、爱是自然发生的,是没有个人动机的;2、爱是价值中立的;3、爱是创造性的;4、爱是由神而来的引领。(4,
中古时期,奥古斯丁对爱做了新的诠释,他认为(神的)爱是最高的善,是永恒的超验的满足和幸福,因此它应当是agape和eros的综合。为此,奥古斯丁用一个拉丁词caritos表示这种综合的爱,强调它是人性上升为神性的过程,是把eros的热爱、爱恋等感情纳入其中而升华了的第三种感情。
近代时期,马丁&路德通过宗教改革,重新构建了爱(agape)在基督教思想中的正确地位。路德批判了奥古斯丁的caritos,反对抬高和美化eros的自爱,而坚持神学中心(theocentric)的爱。人不是一个与神并列的力量中心,本身没有基督的爱,这爱必须从神那里降临。基督徒作为神人之间的通道,在罪的根基上,把神的爱从上面传送到他人身上,而对这爱的性质和形式并无贡献。
当代主流神学家大都坚持把人的爱和神的爱区分的观点。在这方面,克莱夫&S&刘易斯(Clive S.
Lewis)关于四种爱的学说产生了广泛的影响。(5)刘易斯认为,人的爱有三种:
第一种是爱慕,即affection(στοργη),是期望无论在什么时候,某个人或某种东西能够属于我或与我亲近;
第二种是友爱,即friendship(φιλι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因拥有或分享共同的利益而产生的亲密关系;
第三种是情爱,即romantic love(ερο&),是出自于本能或感情的吸引。这三种爱虽然有不同的指向,但都是在人性中显示的,他们的发生不是自觉努力的结果。
第四种爱是神爱,即agape(αγαπη),刘易斯用英语的charity译这个希腊词,相当于汉语的仁爱,这种爱不是由人性中产生的,而是神的最大恩典;同时,这种爱不能在人心中自发的产生,不是一个自我解释、自我推动的规范;爱植根于神的本性之中,而是要通过自觉的努力,信神和追随主耶稣基督,在救恩中体验,爱才会在蒙恩的人心中点燃。&
一个世纪以来,基督教神学家从各种角度对“爱中心论”进行论证,并通过这些论证,对基督教的核心教义做了深入的阐发。概括起来说,这些论证是在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三个维度上展开的,这就是说,它涵盖了宗教哲学的全域。
一百年前,新教学者约翰&凯尔曼(John
Kelman)在一本题为《朝生暮死和永世长存》的神学著作中,明确断言:“最后和最高的爱是上帝的本质和至高无上的属性。”(6,
p.320)爱是神的本体论规定,这正是约翰命题——“神就是爱”的指归。基督教信仰的根基建立在“神爱世人”(约3:16)这一根本出发点上,神的爱是先在的,本原性的。约翰一再强调,爱出自于神:“爱是从神来的”,“不是我们爱神,乃是神爱我们”(约一4:7-10);“我们爱,因为神先爱我们”(约一4:19)神的爱是坚定的、永不动摇的。“耶和华啊,你的话安定在天,直到永远。你的诚实存到万代。”(诗119:89-90)“耶和华的慈爱归于敬畏他的人,从亘古到永远”(诗103:17)
所以,循道宗的创始人约翰&卫斯理(John
Wesley)说:“爱是终结,唯一的终结,是神的每一特许的终点,从世界开端到万物的毁灭。”(7, T.5,
p.462)神的爱又是普遍的,爱的戒律就是爱神和爱人如己,而爱人则是效仿神对人的爱。神的爱不分善恶,耶稣说:“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那些逼迫你们的人祷告。这样,就可以作你们天父的儿子。因为他叫日头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太5:44-45)神的爱也不分贵贱,耶稣特别关爱穷人、病人、寡妇、孩子那些遭人遗弃或被边缘化的人,就是今日所说的弱势群体或草根族群。他特地宣布,对他的种种关心和爱戴应当施与弱者:“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些事你们既作在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了。”(太25:45)(人在做神在看)
有一点需要特别提出来讨论。在阐释神的本体论地位时,反“爱中心论”的神学家把创造与爱分开,或者反对创造的动机性,或者把神规定为自在而非自为的本体。这与《圣经》对神性的启示是完全对立的。
神创造世界是出于对造物的爱。《创世纪》第一章反复申明,创造出了天地万物:“神看着是好的”(创1:1-25)显然,神是怀着对造物的大爱创世的。建设性的后现代神学对此做过深入的阐发。
&& 大卫&格里芬(David
Griffin)说:“上帝并不强制,而是诱导。上帝不是单方面地创造万物,而是通过向造物灌输新的尊严感而促使造物自我创造。”而在所有造物中,人性是神的终极创造,是神的形象的重现,从而获得了一种包罗万象的意义。“这个包罗万象的意义是至圣者通过世界做到的事:创造美。”上帝作为“神圣的观照者”,他的创造活动是“对更一般意义上的美的鉴赏”。(8,第43页)
其实,早在1932年过程哲学的创始人怀德海(Alfred North
Whitehead)就说过,最高的理想包括感官美、理智美和道德美,而三者的统一是神圣美,这种最高的美“使宇宙之爱(Eros)得到最终的满足”。(9,
p.13)怀德海这里说的“宇宙之爱”就是神爱,神在美的创造中展示了自己的爱,从而得到了最高的满足。
基督徒有信,有望,正是因为知道神的本性是爱,神是天父,有独特的父性,对造物有完备的眷顾,他了解人的需要,并有无限的关怀。所以保罗才说,信、望、爱这三样,“其中爱是最大的”。这是从神的本体论性质得出的必然结论。&&&&&&&&&&&&&&&&&&&&&&&&&&&&&&&&&&&&&&&&&&&&&&&&&&&&&&&&&&&&&&&&
但是,如何认识神的爱呢? 人们常常从人的视域、立场和感情出发,去忖度神的爱,这是一种极端错误的认识论导向。
上世纪初,《新约》注释者詹姆斯&丹尼(James
Denney)就指出:“给(神的)爱下定义是一件有风险的事情,特别是把基督那种超越知识的爱囿限在人的概念域中的时候。”(10,
p.194)这是因为,神爱不是科学研究的对象,它是超越的,不是由人而生,是圣灵将爱灌注到人的心中;人的认识方式是肉体的方式,不是属灵的方式,而“属肉体的人不能得神的喜欢”(世俗的爱理念充满肉欲!神的爱是超越世俗的爱!),亦即不能认识更无法得到神的爱。(罗8:8)
为要认识神的爱,必须与圣灵交通(人必须通过灵修,让圣灵主事,才是属灵的生命),保罗说:“你们要追求爱,也要切慕属灵的恩赐”(哥前14:1)。所以,他的祝福是:“愿主耶稣基督的恩惠、神的慈爱、圣灵的感动,常与你们众人同在!”(哥后13:14)认识神爱就必须走进神,只有首先爱神,“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你的神”(太22:37),才能认识神爱并得到神的爱。
基督徒做到了这一点(圣灵主事),就超脱了天上地下的一切障碍,与神的爱融为一体,“因为我们深信无论是死,是生,是天使,是掌权的,是有能的,是现在的事,将来的事,是高处的,是低处的,是别的受造之物,都不能叫我们与神的爱隔绝;这爱是在我们的主基督里的。”(罗9:38-39)(当亚当和夏娃吃了禁果后,人便与圣灵的爱隔绝,沦为属肉体的生物)
一位19世纪末的神学家乔治&吉兰德斯&芬德莱(George Gillanders
Findlay)认为,人的爱当然也可以显示出英雄的品格,但不能和基督在十字架上的牺牲同日而语:“当我们回归到基督本身的人格和在世时,我们颂赞无言而沉思他的爱的展现,我们就认识到这爱植根于永恒的深处……这是一次展示,拷问了每个关注这爱的人的灵魂,使我们的理性和我们人类的自满如此惶惑的是,我们发现:‘他爱我,他为我牺牲了自己’。”(11,
pp.199-200)
因此,认识神的爱,最根本的途径是领悟基督的救恩,以蒙恩之心效仿基督,不仅知爱,而且通过行善去彰显基督的爱。救赎是神之爱的极致。
保罗说:“所以你们该效法神,好像蒙慈爱的儿女一样,也要凭爱心行事,正如基督爱我们,为我们舍了自己,当作馨香的供物和祭物献与神。(弗5:1-2)
神学家们对基督的爱有一个相当一致的共识,那就是这爱集中体现于基督之死——“为我们舍了自己”。丹尼特别对“为了”一词做了考察,他发现《新约》中谈到基督为了世人而死时,这个“为了”希腊文是νπερ,
而不是αντι,这两个词在希腊语中有很大的分别。Νπερ是出于一种绝对不可抗拒的深刻意念而去行事,αντι则是有具体利益取向的行为。丹尼说:“在十字架上,基督是用死着我们的死来服务于我们,而这种深刻关系外在于(世上的)所有服务、利益和福利,基督通过他的死表明了‘为了’的深刻含义。”(10,
基督的目的是使我们成为他:“在我们认识他之前,我们是自私的,我们是自己在坏的意义上的终结,我们是我们自己。即使人为了他的家庭、他的国家、或者他的目标所做的牺牲,不过也是自私的一种……在认识他以后,我们所理解的生命就不再是我们自己,我们有了某种价值,生命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救赎,我们属于那个为我们死而复活的他。”(10,
爱是基督教所追求的基本价值,因而是基督教价值论的核心。爱是神的诫命,体现了基督教最高的伦理原则,是基督徒首要的行为规范,所以保罗一再重复说明爱就是神的律法。他从正反两面说明了爱是基督教的核心价值。
保罗在《加拉太书》历数了遵守和违背神的诫命的种种表现:一方面,“情欲的事都是显而易见的,就如奸淫、污秽、邪荡、拜偶像、邪术、仇恨、争竞、嫉恨、恼怒、结党、纷争、异端、嫉妒、醉酒、荒宴等类”;另一方面,“圣灵所结的果子,就是仁爱、喜乐、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实、温柔、节制”。这是正义与不义的对立,而其分野就在于对爱的态度。所以保罗说:“我们靠着圣灵,凭着信心,等候所盼望的义……唯独使人生发仁爱的信心才有功效。”
保罗接着又说:“因为全律法都包在‘爱人如己’这一句话之内了。”(加5:19-22, 5,
14)保罗反复申明,爱人就“成全了律法”,所有的诫命,诸如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贪婪,“或有别的诫命,都包括在‘爱人如己’这一句话之内了”。(罗13:8-9)
现代主流的基督教神学家通过爱定义了神学自由。
保罗曾说:“就当恐惧战竞,作成你们得救的功夫;因为你们立志行事,都是神在你们心中运行”(腓15:10),一方面基督徒要自己努力,作成得救的功夫;另一方面,立志行事又是由神先定的,这似乎是矛盾的,在神学上被称作保罗悖论,奥古斯丁因此否定了神学自由,这引起了长达千年的争论。
从“爱中心论”的观点看,神无时不运行于人的心中,赐予人诫命、律法,要求人遵守爱的规范,这是先定的;但是否遵守这一戒律,效法神的爱去行事,则是每个人的自由选择,人如何回报神的爱,决定了人能否蒙恩。弃绝神的爱就是罪,而罪是要受到惩罚的。违背爱的戒律就是投向魔鬼。
神学家费伦&哈利戴(Fearon
Halliday)在《天谴和惩罚》一书中认为,“罪的惩罚和不可避免的结果就是孤立”,作恶的人是自私的,自私的人彼此之间没有真正的共识,“他们厌恶别人,也厌恶自己,这是作恶的逻辑结果”,而这正是魔鬼的逻辑,因为魔鬼是不会向魔鬼示爱的。于是背叛了神的爱,也就被人的爱所抛弃,最后走上了绝路,因为“罪的工价就是死”。(12,
pp.139-140)
按照基督教的基本教义,只有充满爱的生活才是自由的生活。
二、《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圣经有关爱的十三章
我若能说万人的方言,并天使的话语,却没有爱,我就成了鸣的锣、响的钹一般。
13:2 我若有先知讲道之能,也明白各样的奥秘、各样的知识,而且有全备的信,叫我能够移山,却没有爱,我就算不得甚么。
13:3 我若将所有的周济穷人,又舍己身叫人焚烧,却没有爱,仍然与我无益。
13:4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
13:5 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
13:6 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
13:7 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13:8 爱是永不止息。先知讲道之能,终必归于无有;说方言之能,终必停止;知识也终必归于无有。
13:9 我们现在所知道的有限,先知所讲的也有限,
13:10 等那完全的来到,这有限的必归于无有了。
13:11 我作孩子的时候,话语像孩子,心思像孩子,意念像孩子;既成了人,就把孩子的事丢弃了。
我们如今彷佛对著镜子观看,模糊不清(注:“模糊不清”原文作“如同猜谜”),到那时,就要面对面了。我如今所知道的有限,到那时就全知道,如同主知道我一样。
13:13 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爱;这三样,其中最大的是爱。
我爱人,也愿被爱,不望回报的爱,在哪儿?
13:4-7 我们所处的社会,常常把爱与欲混淆。与(自私的)欲念不同,神的爱是向外的(无私的),是为别人的好处的,而非向内为自己的。爱是不自私的。这样的爱并不是自然而有的。只有神(圣灵能)帮助我们剔除欲念和本性(原罪),我们才可以不计回报地爱别人。我们愈像基督,就愈能爱别人。
其实神可以不给我们恩赐,没有也没关系,为何要赐下?
神赐我们恩赐,为要我们建立、服事及巩固别的信徒。恩赐是为教会而设的。在永恒的国度里,我们会变得完全,并将在神的面前;到那时一切的恩赐都没有用处了,因此它们都将归于无有。
有天我将见主面,今天的问题就不用怕了,为甚么?是因……
保罗略略提及将来,让我们盼望有一日当我们与神面对面时,都会变得完全。这个真理可以增强我们的信心——今日我们虽然没有一切问题的答案,但将来我们会有。有一日我们会亲眼见到基督,并且能够从神的角度来看一切。
关心,行善,事奉,皆好啊;但若没有爱,就都——只是我的爱何等的自私,我的爱……
由于哥林多城道德败坏,因此爱已成为混乱、含意不清的术语。今日人们仍然不明白爱的真义。爱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操,是神的属性之一(参约壹4:8)。爱促使我们无私地服事别人,信心是神的信息的基础和内容,盼望是我们生活的中心和态度,而爱则是行动。当信心与盼望都并存时,你便可以真正地爱别人,因为你已知道神如何爱你。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慈恩
(圣经每日灵修)
【旧约.箴言录.25-27篇】
一、原文摘录
&恒常忍耐可以劝动君王,柔和的舌头能折断骨头。
&你得了蜜吗?只可吃够而已,恐怕你过饱就呕吐出来。
... 箴26:13
&懒惰人说:“道上有猛狮,街上有壮狮。”
&门在枢纽转动,懒惰人在床上也是如此。
&懒惰人放手在盘子里,就是向口撤回也以为劳乏。
&懒惰人看自己,比七个善于应对的人更有智慧。
... 箴26:24
&怨恨人的,用嘴粉饰,心里却藏着诡诈。
&他用甜言蜜语,你不可信他,因为他心中有七样可憎恶的。
&他虽用诡诈遮掩自己的怨恨,他的邪恶必在会中显露。
&挖陷坑的,自己必掉在其中;滚石头的,石头必反滚在他身上。
&虚谎的舌,恨他所压伤的人;谄媚的口,败坏人的事。
... 箴27:1
&不要为明日自夸,因为一日要生何事,你尚且不能知道。
二、灵修笔记
撒一个小谎无伤大雅嘛,为何作者看得如此严重?
25:18 撒谎(作假见证)是恶毒的,它的影响力有如刀剑所造成的伤痕一样永久不消。在你想说长道短的时候,想像自己正在亲自用刀剑刺伤被议论者,也许你就会闭口不语了。
对社会上的恶势力,你是退缩、妥协还是敢于抗争?
25:26 “在恶人面前退缩”就是将是非标准放在一边,向罪恶妥协。向罪恶妥协的人,对人毫无帮助。
不要照……要照愚昧人的愚妄话回答他,自相矛盾吗?
26:4-5 这两节看起来互相矛盾。但作者的意思是说,不要跟愚昧人认真,也不必与他争辩虚空的理论。与他争论反而会使他骄傲,一心想争辩得胜。所以在有些情形下,你不必回答愚昧人,因为你没有办法使他茅塞顿开。如果你回答他的话,你就可能变得和他一般见识了,而这种愚昧人还会羞辱你,令你忍不住反唇相讥。然而在某些情势下,你可以用愚昧人的蠢话来回敬他,好显明愚昧人的骄傲和愚妄。
“自己苦干不如找个有钱的配偶”,你愿意寄生在别人身上吗?
26:13-16 不肯工作的人能找出无数的藉口躲避工作。事实上懒惰比蹲伏的狮子还要危险。你工作得愈少,你就愈不喜欢工作,你也就变得愈没有用。要想克服懒惰,就要逐步改变自己。首先要立定一个具体可行的目标,想出达到目标所要采取的步骤,然后照着这些步骤去行,并求神赐你力量使你能够坚持下去。不想让藉口使你变为无用之人,就不要去找藉口。
是要人“事不关己少管为妙”吗?
26:17 揪流浪狗的耳朵,很容易被它咬伤。干预别人的争论,也容易受到伤害。争辩的双方时常会转而对付干预的人,所以最好不要理会与你无干的争论。如果你必须介入的话,就要等到争辩停下来,双方都冷静的时候才说话。这时你才可能帮助他们消除歧见、改进关系。
你爱作火上浇油的人,还是息事宁人的人?
26:20 谈激怒人的事或传闲话,只会使怒火继续燃烧。不加议论,有如釜底抽薪,火便自然熄灭。是否有人不住地激怒你?下决心不埋怨那人,看你的怒火会否因缺柴而熄灭。
朋友的指责和仇敌的恭维,你宁可要哪个?
27:6 谁会喜欢朋友加的伤痕胜过仇敌连连的亲嘴呢?就是那些究察动机之人。真正关心你的朋友会给你逆耳的忠告,不过你知道那是为了你好;相反,仇敌用甜言蜜语,讲得你心花怒放,却把你送上死地。不过人都喜欢听顺耳的话,即使是仇敌讲的也爱听。切记朋友的劝告无论怎样逆耳,都胜过仇敌的恭维。
大事小事都要争吵,怎么回事,我真的越来越令人讨厌了吗?
27:15-16 不绝耳的争吵,唠叨无谓的劝告,都是一种疲劳轰炸,令人难以忍受。人不厌其烦地一直讲下去,是因为他们觉得还没有收到效果,但事实上唠叨不绝反而妨碍交流,无济于事。如果你也染上了这种坏习惯,要停下来检讨自己的动机。你是否只想突显自己言之有理,多过关心你想帮助的人?如果你真的关心别人的话,就要想出一个更有效的方法使他们心悦诚服。试用耐心又有爱心的言语,给对方一个惊奇,看看效果如何。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
If I speak
in the tongues of men and of angels, but have not love, I am only a
resounding gong or a clanging cymbal. If I have the gift of
prophecy and can fathom all mysteries and all knowledge, and if I
have a faith that can move mountains, but have not love, I am
nothing. If I give all I possess to the poor and surrender my body
to the flames, but have not love, I gain nothing. Love is patient,
love is kind. It does not envy, it does not boast, it is not proud.
It is not rude, it is not self-seeking, it is not easily angered,
it keeps no record of wrongs. Love does not delight in evil but
rejoices with the truth. It always protects, always trusts, always
hopes, always perseveres. Love never fails. But where there are
prophecies, where there are tongues, they will be
where there is knowledge, it will pass away. (1
Corinthians 13:1-8)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
三、爱的真谛
宇宙之中有一种神奇的玄妙之道,它像火焰一样温暖,像光一样闪亮,像磁铁一样有吸引力;它散发的芬芳令人陶醉,它充满的杯盘令人心怡,它像山一样坚实,像玫瑰一样轻柔。看见就能让你认出,经历就能让你感叹,缺乏就会令你感到需要。它写在每一朵含苞待放的鲜花、每一株嫩绿的小草之上。因为它,我们得以来到世上,它与生命绽出火花,使人生充满希望,内心装满平安与喜乐。握住它,我们能得到天国;失去它,我们就陷入毁灭的深渊。此道极其宝贵,甚至无价可买。它既不能以物物交换而得,也不能被人创造。乃是出于上天的恩赐,上帝的大能也藏在其中。人的心是为承受与传递此道而设计,这玄妙之道就是爱!
“上帝就是爱!”(约一4:6)“罪的工价乃是死。”(罗6:23)然而,上帝的爱比死更强!那使基督在十字架上牺牲的乃是世人违背上帝律法的罪。而在十字架上所闪现的除了上帝德法的神圣不可侵犯之外,更是上帝慈爱的大能。这大能使人心软化,重塑品格,愈合创伤,改变性情。在十字架下,人当为自己的罪而发抖;在十字架下,人更当为上帝的恩慈而欢呼。耶稣来到世上就是要教导人这最妙的道,教导人认识何谓爱,以及怎样去爱。
在基督的教导中,爱不是空洞无物、抽象虚幻的,真实的爱必会表现在对人的方方面面上,同时也会尊上帝的诫命为圣。文人经常喜欢用一些比较飘渺的词来形容“爱”,让人认为爱很遥远、不真实,而《圣经》所教导的爱却是实际行为的表达。
使徒保罗说爱是“最妙的道”,并且对爱作了非常全面的分析。他既从肯定的方面说爱是什么,又从否定方面说明了爱不会怎样。保罗没有给爱下一个抽象、模糊、唯一的定义,但在他的阐述中对爱的真实含义和延伸意义都表达得一清二楚,毫不含糊。
在保罗讲述爱是什么之前,先向我们说明了爱的重要性。
“我若能说万人的方言,并天使的话语,却没有爱,我就成了鸣的锣、响的钹一般。我若有先知讲道之能,也明白各样的奥秘、各样的知识,而且有全备的信,叫我能够移山,却没有爱,我就算不得什么。我若将所有的周济穷人,又舍已身叫人焚烧,却没有爱,仍然与我无益。”【林前13:1-3】
许多渴望参加上帝圣工或是已经参与圣工的人,都非常看重自己的恩赐;也有许多人认为有了更多的恩赐,便在上帝的圣工中获得更高的声望和地位;又或许只是单纯地希望获得更多的恩赐为主作工。然而无论心思动机怎样,保罗在这里一连用了三个“我若”来作假设,方言、讲道和奉献,这些通常被人们视为很大的恩赐,来说明了恩赐的根本意义。他将这三种恩赐和爱作比较,而得出的结论是:爱是各种属灵恩赐的根本。有了爱,就能使原本的各种恩赐发出更大的亮光;若没有爱,则一切恩赐都失去了意义。
保罗在这里为什么将方言的恩赐置于最前呢?这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当时各教会、各地区之间语言不通,而通过早雨圣灵的能力,许多人就获得了方言的恩赐,而能听懂或说地方语言便于和各国的人交流以传扬福音。这样的方言恩赐正是当时哥林多教会的信徒最羡慕和推崇的。保罗却怎么说呢?即使你有了方言的恩赐,但你心中没有被爱充满的话,就如同锣能鸣、钹能响一般。锣或钹,其声音响亮,但只是空洞震耳的响声,却不能触动听众的心弦,因为它没有乐器灵魂,就是使之和谐优美的曲调和乐章。会说别的语言,运用这种恩赐在传福音的事工上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但基督徒却应懂得超乎一切语言的语言,就是爱的语言。它是在传福音的交流中不可或缺的决定性条件。我们与人分享对创造主的认识,这是我们的责任,但若其中缺乏对灵魂的关爱和同情怜悯,我们则是徒费唇舌,无法引人共鸣。
除此之外,还有一层含义。人很容易被口舌伶俐、能说会道之人所吸引,也有人很满意于自己能言善辩的才智,或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说服别人。但人若只说不做,就等于空于声音而无内涵,就如鸣的锣、响的钹一般。天地任何语言,也无法与爱的行动比较。天地最佳言词,没有了爱,只是声音而已。腓力斯的译法,似乎正是这意念:“我若有人和天使的口才,能用口舌挑动人,正如喇叭的号召力,钹的刺耳,但若没有爱,就一事无成。”
接着,保罗从“方言”这项恩赐转移至了演讲和知识上,这也是哥林多教会的人十分重视的恩赐。即使能够很有逻辑地将《圣经》真理向众人讲解明白,或者也明白各样有关上帝或人类科学的知识,或者是极有信心,拥有这些恩赐的人往往都是有身份的重要人物,保罗仍然是直截指出:即便是有很多别人无法企及的恩赐,而且全备无缺,但若没有爱,非但微不足道,而且什么都不算,几乎等同于无。这对于那些讲解真理的人,或者是研究《圣经》的人,或者是自认为很有信心的人,都是很有力的反思与提醒。
最后,保罗从宣讲话语和知识上,转移到奉献的工作上。将所有的周济穷人,这是很难做到的事情。从前,有一个青年官来问耶稣怎样做才可以承受永生,耶稣告诉他方法就是上守上帝的诫命,青年官不以为然地说他从小就遵守了。耶稣接着引导青年官,让他将所有财产变卖周济穷人,然后来跟从耶稣,青年官听了之后就忧忧愁愁地走了。耶稣告诉他还缺少一件,那一件便是爱。他心中没有对上帝和对人真正的爱,他对世界还有留恋,因此他失去了获得天国的机会。
施舍,被视为一种美德,因此也常有爱慕虚荣之人借此来炫耀自己的乐善好施。耶稣曾严厉责备这种为了博得名望称赞的虚伪行径,在这里,保罗为了强调这种假慈善的做作,指出如果一个人捐献了他所有的,(但)他的生活中却没有真爱,那也全是空的伪善,没有属灵价值。尽管这样的行为可能对他人有好处,但是不能得上帝的称赞,因为缺少上帝所要的品格特征。因此,保罗说即便是将所有的都奉献给了穷人,若是心中没有爱做,没有任何益处。
第3节经文“舍己身叫人焚烧”,也有的版本译为“舍身以致可以自夸”。若是这样含义,这节经文可以理解:“为了能有可夸的,即使我将所有的周济穷人,即使我舍弃了自己的身体,也与我无益。”KJV版《圣经》的文字中我们很容易明白保罗的意思,为了寻求自己的荣耀的殉难是毫无价值的。一个人可以献身自焚,或卖身为奴,这样壮烈的牺牲不是出自爱心也有人可以做到。可能被某种崇高的理想所推动,或出于自傲等都是有可能做到的。保罗在这里明确指出了,任何出于自私动机的行为都是没有爱的表现,即使做到了,与自身也没有任何益处。
如果那遭受火刑苦难的人没有以“爱”(agape)为代表的品质特征,他也就没有永生的希望,最终他还是失去了每一样东西。因此,爱比哥林多人所想望得到的其他属灵恩赐(1,2节)更为珍贵,也比单单的捐赠或舍己更有价值。没有什么可以取代爱。上帝只接受出于爱的服务。
“一个人的信仰表白,不论是多么高超,他的心中若不充满对于上帝和同胞的爱,他就不是基督的真门徒。虽然他拥有很大的信心,甚至有能力施行神迹;但若没有爱,他的信心仍是没有价值的。他纵然表现十分慷慨,但他如果不是本着真诚的爱,而是出于别的动机,即使将一切所有的周济穷人,这种行为也决不能使他得到上帝的恩宠。在热心的冲动之下,他或许竟能为道殉身,但若不是出于爱,上帝仍要认他为迷信的狂热者,或野心的伪善者。”(《使徒行述》第三十章 更高的标准,第24段)
既然一切的行为、侍奉都离不开爱,而且以爱为之根本,那么又回到原话题了,爱是什么?它不是模糊的想念,而是实际待人的行为。在接下来的篇幅中我们会谈到爱具体表现在哪些行为上,以及有真爱的人是不会做出什么样的事。
四、爱是恒久忍耐
保罗所讲的爱的第一个特质就是“恒久忍耐”;圣灵所结的果子中就有忍耐;彼得所讲的八步阶梯中也有忍耐。忍耐,的确是基督徒必备的一个可贵的品质,因为基督的爱,在恒久忍耐上表露无遗。
在这个盛行急躁和不容异说的世界,恒忍或长久忍耐是一个难得的品质。爱能长久容忍别人的缺点、失败和软弱。它承认所有人类都是可能犯错误的,因此,对那因罪恶的本性而导致的错误的表现应当有所宽容。恒久忍耐表明的是当一个人被压迫、不正当的被告以及受逼迫时使人耐心安静并长久容忍的思想行为状态。
“恒久忍耐”,不是忍耐一时半会儿,而是长久忍耐。也许有人凭着坚强的意志而忍耐别人的错处、缺点和刁难,但却无法做到一直忍耐,因为人为会自己的忍耐设置一个限度,超过这个底线,就会爆发了。人靠自己无法做到真正的恒久忍耐,因为只有心中上帝之爱的人,才会有这个爱的特质。
“恒久忍耐”在英文中的表达是“suffereth long”,而“suffereth”这个词本身有忍受苦难的意思。对于心中没有爱的人来说,忍耐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意味着这忍耐的过程要放下心中所有的不平、愤怒及抱怨。对于没有被神圣之爱浇灌的人来讲,他们是无法做到恒久忍耐的,而“恒久”就表示没有时间的限制。
大卫在诗篇中告诉了我们忍耐而不痛苦的秘诀,他说:“不要为作恶的,心怀不平,也不要向那行不义的,生出嫉妒,因为他们如草快被割下,又如青菜快要枯干……你当倚靠耶和华而行善,住在地上,以他的信实为粮,又要以耶和华为乐,他就将你心里所求的赐给你;当将你的事交托耶和华,并倚靠他。他就必成全,他要使你的公义如光发出,使你的公平明如正午。你当默然倚靠耶和华,耐性等候他。”(诗37:1-7)
大卫给了我们在生活中学习忍耐的四条建议。第一,不要心怀不平,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别担心,上帝有他的计划。第二是要以耶和华为乐,意思就是:别担心,要喜乐。接着大卫说,我们要将事情交托并倚靠上帝。最后他说,要默然倚靠,且耐性等候。
很多时候人们就是为恶人心怀不平而失去了忍耐,你的急躁、愤怒只会火上加油,让那些作恶的人加倍报复,要知道世人终会面对审判的一天,他们的不义要在上帝面前显露。以耶和华为乐,是我们心中的一种状态,让我们能看见可能性,看见上帝掌管一切,以至让我们可以放心信靠他,将一切事交托与他。而余下的就是要耐性等候。当我们以信心的眼睛看到一切尽在上帝的掌管之中,当我们全然信靠他,将我们的生命交托与他的时候,在忍耐的过程中我们就可以喜乐无忧了。
在成语中有这样一个典故,“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个故事可以很生动地说明上帝在我们每个人生命中的计划。靠近边塞地方有一个人,他家的马无缘无故跑了,不知所踪,没有马,他就无法耕种,邻居都为他叹息:“真是倒霉啊!”老人说:“这怎么就知道不是福气呢?”过了几个月,他家的马带着六匹胡人的骏马回来了,邻居听见这件幸运事,都来祝贺他,老人说:“这怎么就知道不是祸患呢?”家里多了良马,他的儿子喜欢骑马,有一次从马上摔下来折断了大腿骨,从此残废,邻居听到了这悲剧都过来安慰他,哀伤地说:“你真是太不幸了!”老人说:“这怎么就知道不是福气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侵入边塞,国家要征召所有壮丁去打仗,看到这人的儿子是瘸腿,就越过了。百分之九十的人因战争而死去,而因他儿子腿瘸的原因,父子的性命都得以保全。所有人都说:“你真幸运……!”
这故事并未结束。它会一直继续下去,因为故事名叫“这是生活”。我们的视野往往太过狭窄,分不清好事、坏事,幸运或不幸。常常是遇到一件好事就得意忘形,一遇坏事就怨声连连,难道你不知道一切都尽在上帝的掌管之中吗?难道你不知道耶稣他亲自站在我们身边作随时的帮助吗?无论我们遇到什么事,身处何种境况,都要信赖他,倚靠他。所以我们不必担心,而要喜乐,大卫也是这样告诉我们:“当将你的事交托耶和华,并倚靠他,他就必成全,他要使你的公义如光发出,使你的公平明如正午。”(诗37:5,6)
爱是恒久忍耐,它告诉我们:别担心,要喜乐,学会交托,还要耐性等候。
“你当默然倚靠耶和华,耐性等候他。”(诗37:7)
要倚靠和等候祂。可是很多时候我们并不喜欢等候,甚至厌烦等候。有研究指出一般人在等候电梯四十秒之后,便开始感到急躁了。公交车等久了,会感到急躁焦虑;堵车等久了,脾气也上来了;一小时冲印照片,迟了十分钟完成,就会感到心烦和焦急。生活在这样一个高速便捷的社会中,我们的思想行动也不自觉地加速了,但事实上,有些东西是需要多一点忍耐的,若你尝试加快速度便会出错。
不信上帝的人缺乏忍耐就会为社会带来很多问题:人们抄捷径,因为他们不能等候事情成就;人们抢劫和偷窃,因为他们不能等待财富累积;年轻人进行婚前性行为,因为他们不想等待结婚。人们危险驾驶,累及自己和别人,因为他们急不及待要到达目的地;有些人债台高筑,因为他们急于要得到一切。很多年轻人都在完成学业前离开学校,因为他们急不及待要走进世界,开始赚钱。
作为基督徒的你若在家中多一些忍耐,你的丈夫或妻子便多了一分归向上帝的机会;你若在儿女面前多一些忍耐,便给了儿女们多一分影响力;你若在教会事工上多一些忍耐,便在促进上帝的圣工取得更进一步的成功;你若在弟兄姐妹面前多一些忍耐,便在给了他们多一分感化力。
爱是恒久忍耐,当我们在忍耐的同时,也是要带着信赖的心交托,带着喜乐的心等候,等候上帝的计划成就。
此生乃是我们受试验的时期。我们被置于上帝的教练与统辖之下,要为那更高尚的人生建立品格并养成习惯。……我们必遭受难堪的试炼,反对,亲人的丧失,磨难,但我们晓得耶稣也曾经历这一切。这一类的经验是对我们有价值的;其有利之处不限于这短暂的生命,乃延及永恒的岁月。……我们今生所必须参与的各种事件都当予以细心的研讨,因为这一切乃是我们教育的一部分。我们当采用坚实的材料来建立自己的品格,因为我们乃是为今生也为永生而努力。而且当我们靠近这世界历史的结局时,我们在基督化人生发展上就愈益加速的长进,否则,我们就必确定地退化。……
五、爱是有慈恩&
一位老师叫他的学生列出世界七大奇迹,学生们便想到巴特农神殿、布达拉宫、金字塔、中国的长城,还有雅典的阿克波里斯等等。这时老师注意到一个女孩写了很久,就叫她把写好的拿出来看看,女孩回答说:“我还没有写完。”
老师再一次强调说:“我只要你写出七个奇迹。”
女孩回答说:“世界上有太多奇妙的事了,我不知道应该选哪七个。”
老师说:“什么意思呢?说出来吧,或许我们可以帮你。”
女孩说:“我们有触摸的能力、视觉、感觉、听觉、味觉、可以说话、微笑、哭泣和爱。”
每个人都沉默了。因为世界上最伟大的不是物件、石碑或神殿,而是无形的情感和爱。我们所有人都知道属灵的事远比我们所能想像的更伟大、更奇妙。而耶稣和使徒保罗强调,属灵世界中最重要的就是爱。
保罗说:“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什么是恩慈呢?恩慈并不仅是一种心态,也不是一种态度,而是行为。恩慈的希腊语chrēsteuomai,“温和的”,“仁慈的”,“考虑周到且适度的”。这个词描绘了那被上帝的灵所激励的高尚品质,就是那试图努力以言语或行为显示对他人的遭遇和困难表示理解同情并赏识的人。这个词的思想是,无论人生如何,或尖酸刻薄、或痛苦悲哀,爱总是温和而亲切(对待自己和他人)。一个真正爱别人的人是以友善对待的,并渴望以良善、温柔和谦恭对待他,因为他不愿伤害他的感情,但是却努力促进他的幸福(见彼前3:8)。
我曾听过一个人讲过关于“恩慈”的讲道。他将英文kind(恩慈)拆开来讲解,第一个字母K,是Knowledge,就是知识的意思;第二个字母I,是Investment,为投资的意思;第三个字母N,Need
fulfillment,意思是需要得到满足;最后一个字母是D,Decision to
act,意思为决意行动。
这里的知识不是指学问,而是明白他人的知识。我们首先要将注意力从自己身上移开,要去明白别人的需要是什么。所以,做到恩慈的第一步便是知识--了解别人的需要。
“投资”按字面意思为“将某物品放入其他地方的行动”,从金融角度来讲,它的意思是通过生产经营活动取得一定利润;从属灵方面来讲,是通过我们把投入时间、金钱、精力、爱心和信任等来争取灵魂归向上帝的机会。
投资金钱是最容易的,或许最困难的是时间,当你看见有需要帮助的人,你要花时间去做。你可能已计划好了每一天,行程安排都紧凑有序,做完这件事,接着那件事,以至你的时间显得非常宝贵。忽然间要你停下来,你有数算过一天的价值吗?你有数算过时间的价值吗?你愿意将这极为宝贵的东西送给有需要的人吗?还有,当我们在想帮助别人的时候,耐心与恒心也是非常重要的。很多时候,我们愿意开头,但很少人能够好人做到底的,常常是做到一半就失去了耐性。因此在投资的时候,除了金钱和时间,也要投入我们的爱心和耐心。
在以前的期刊中我们曾出过一期主题为“银子的比喻”的文章,其中就讲到我们要适当运用我们的言语、感化力、光阴、体力和金钱等来帮助别人,引人归向主,这也就是投资。当我们如此去做的时候,不仅使他人得益处,我们自己的灵性也会得到提升。
第三个字N是need
fulfillment,意思是需要得着满足。我们要找出别人的需要,并加以满足。当然并不是要我们满足一些无理的需要,而是要用属灵的光眼去辨别对方真正的需要是什么,怎样帮助才是对他灵性最有造就,这需要圣灵给我们智慧的洞察力。
当我们知道了别人的需要,也愿意投资我们的时间和精力时,就不要只是在头脑空想,更要决意行动。很多时候,我们有许多善意的想法,比如想去安慰鼓励某位软弱的弟兄或姊妹,(或者去找曾经与自己有些过节的人道歉以解开心结,以示和好,)但由于没有及时去做,就被其他事情耽搁,过后就遗忘了。当圣灵感动我们的时候,要马上行动,(圣灵主事)若是犹豫迟疑,撒但就会趁机夺去这使人归向主的机会。
保罗说爱是恩慈,也就是知识、投入、满足需要和决意行动,是以知识开始,并要贯彻实行。这不仅是一种有怜悯关怀他人心态,或是对人温和有礼的态度,而是将爱与关心付诸实际的行动。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会逐渐发现每个人的需要都会不一样。若我们想拥有恩慈,便要拿开我们的眼罩,看看身边之人的需要,留意那些有需要帮助的人,以关心和爱心与他们接触。
希腊文中表达恩慈的单词是“Christos”,这个单词很眼熟吧,它跟拉丁文的拼法完全一样Christos,而与基督的拼法christ仅有两个字母的差别(注:英文是根据拉丁文演变而来),但发音却是完全一样的。所以当希腊人告诉别人自己是信基督的时候,其他人会听见什么呢?恩慈的人,因为这两个词的发音完全一样。也许人们并不知道基督徒是什么样的人,甚至不知道基督教,也不清楚基督的希伯来意义,但他们只听见这句话,就是恩慈的人,他们是恩慈的人。
耶稣向我们讲了好撒玛利亚人的故事,或许你很熟悉,从小到大不知听过多少遍,也有人将这个故事编成诗歌,世代传颂。这个故事向我们充分地表达了恩慈的含义。
有一个律法师起来试探耶稣说:“夫子!我该作什么才可以承受永生?”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很实际地替那些以承受永生为信耶稣为根本动机之人作了提问。
耶稣对他说:“律法上写的是什么?你念的是怎样呢?”耶稣同样以提问的方式来回答他的问题。
他回答说:“你要尽心、尽性、尽力、尽意、爱主你的上帝,又要爱邻舍如同自己。”耶稣说:“你回答的是,你这样行就必得永生。”永生的答案已在那人自己的回答中了。
那人要显明自己有理,就对耶稣说:“谁是我的邻舍呢?”很多时候我们也像这律法师一样找借口来规避自己的责任。爱不单单是口头上的表达,也更表现在实际行动上。
耶稣并没有直接回答他谁是他的邻舍,而是借着一个故事希望他能领会。耶稣回答说:“有一个人从耶路撒冷下耶利哥去,落在强盗手中。他们剥去他的衣裳,把他打个半死,就丢下他走了。偶然有一个祭司从这条路下来,看见他就从那边过去了。又有一个利未人来到这地方,看见他,也照样从那边过去了。”
我们都知道祭司和利未人是在圣殿中供职的,也就是说他们的职责是侍奉上帝,当他们看到有人被劫被打被丢在路边时,或许他们曾有一丝的恻隐之心,但终被他们自己所谓的职责驳倒而从这人身边绕过。这在律法师看来,他们的行为与他所学的律法规条并无抵触。但这时另一幅景象摆在他面前时,就要显明他们的不是了。
有个撒玛利亚人路过那里,看见那受伤的人就动了慈心。他没有问那陌生人是犹太人还是外邦人。他很明白,如果当时二人的处境颠倒过来受伤的是他自己,而行路的是那个犹太人,那么,那犹太人必会吐唾沫在他脸上,然后会轻蔑地走开。但他并不因此而踌躇,也不考虑自己留在那里会有被劫的危险。他只看见在他面前的,是个受苦需要救助的人,此外他就无暇顾及了。他脱下自己的外衣,替他盖上;拿自己路上准备用的油和酒,来医治受伤的人使他清醒。他扶他骑上自己的牲口,一步一步地跟着慢慢行走,免得他因颠簸而增加痛苦。他把他带到客店里,无微不至地照应他一夜。次日早晨,撒玛利亚人看那人有了起色,才放心赶自己的路。但在未走之前,他把那人托给店主照应,付了账,又拿一些钱存在店里,供他使用。可是连这样他还怕不周到,于是再为那伤者作了准备,对店主说:“你且照应他,此外所费用的,我回来必还你。”
撒玛利亚人看到那被劫被打的人就动了慈心,也许很多人看到这幅场景也会生出怜悯之心,但由于过多考虑自己会不会因此惹上麻烦,或是种族之间存在的偏见,而故意忽略心中的那份仁慈之念。撒玛利亚人非但没有考虑自己,而是更加细心周到地帮助那可怜人,从他动了慈心开始,然后帮伤者包扎伤口,一路小心地带到客店,再到临走时为那被劫的人留下所需的银钱,这无不显示了他的恩慈。
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于是,耶稣定睛看律法师,好像看透了他的内心似的,说:“你想这三个人哪一个是落在强盗手中的邻舍呢?”
这时,律法师还不愿从他口中说出撒玛利亚人这个名字;他只回答说:“是怜悯他的。”耶稣说:“你去照样行吧!”
基督已经说明,我们的邻舍不只是与我们在同一个教会,有同一个信仰的人。邻舍是不论种族、肤色或阶级。凡需要我们帮助的人,都是我们的邻舍。凡被仇敌蹂躏打伤的人,都是我们的邻舍。每一个属于上帝的人,都是我们的邻舍。
透过这个故事,我们也可以看到耶稣的爱和他向我们人类所表达的恩慈。人已经受了撒但的欺骗、伤害、抢劫、败坏,被丢在路旁,任其死亡,但救主对我们可怜的景况动了慈心。他放弃他的荣耀来拯救我们。他看见我们将要死亡,就自愿为我们的生命负责。他医治了我们的创伤,用他的义袍遮盖我们,为我们开了一个安全的避难所,亲自付出代价为我们安排一切。他舍去生命救赎我们。
现今世界上有太多的基督徒,但真正心中充满上帝之爱的基督徒却少之又少。人们也经常讲要爱神、爱人,但太过笼统和概念化,以至人们不知道什么是爱以及怎样去爱。人们常常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怎样让生活过得更好,怎样赚更多钱,怎样得到人的称赞好评,怎样在地位上更升一层,以至忽略真爱的实质,就是向他们表现恩慈。做好人不容易,要做好的基督徒是更不容易的。上帝也没说进天国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而是向我们说明了一路会有的苦难、试炼和挑战。
如果一个自称遵守了上帝的律法,却在表现这爱上失败,那他就不是一个真正的基督徒,他所说的爱神、爱人也是虚假的。因为我们向弟兄表现的精神,说明了我们对待上帝的心意。那使我们爱邻舍的唯一原动力,是有上帝的爱在我们心中。
爱是恩慈,它是由认知开始。我们要将注意自己的目光转移到需要帮助的人身上,即使是恨我们的人,也当以恩慈待之。恩慈是投资时间、金钱和精力。它是在你发现别人的需要后,竭尽全力地帮助他们,不分种族,不分教派,不分地位。
六、爱是不嫉妒
(世界上最不幸的人是谁?我的回答是:嫉妒的人。)
嫉妒,不得不说是一种非常微妙的心理。有时它潜藏得很深,让人几乎察觉不到它的存在;有时它戴上很多副面具,让你看不到嫉妒的真相。由于它隐晦、多变、伪装,以至多次受它伤害的人依然防不胜防,它可以焦灼在隐秘中,愤怒在压抑中,觊觎在微笑中,这就是我们人性的弱点之一--嫉妒。
&&&&嫉妒最初起源于撒但。他嫉妒基督在天庭的地位,嫉妒基督受着全天庭天使的拥戴与崇敬,他嫉妒基督与天父上帝的亲密无间的关系。撒但由于嫉妒基督,就想方设法地诋毁基督,甚至在众天使面前散存谣言,并让天使对上帝仁爱的律法产生质疑,最后带领三分之一受他蛊惑的天使背叛上帝,反抗天庭;他嫉妒人类始祖幸福安乐,便引诱他们犯罪,致使他们以及全人类都归于灭亡。这一切都是嫉妒的所带来的后果。
嫉妒的人闭起自己的眼睛,不看别人的优良品质及高尚行为。他常是对最优秀的人物,大肆攻击及曲解。人们常常认罪及弃绝别种的过错,但是嫉妒的人,却很少有希望要他这样作。因为嫉妒一个人,就是承认那人比自己强,骄傲的心便不许他作任何让步。如果你想说服一个嫉妒的人,叫他知罪,他反而会格外攻击他所憎恨的对象,而且往往他是仍然无可救药的。
嫉妒的人无论何往,都要散布毒素,离间朋友,激动恼恨,并反抗上帝及人类。他想要人以他为至美至大,但他却不采取英雄克己牺牲的行动,使自己达到优越的地位,反而想方设法淹没别人的功绩。
心中藏有嫉妒的人,其实是很苦的,因为嫉妒的真正受害者其实是嫉妒者本人。也许他自己并未意识到嫉妒所要带来的可怕后果,但苦心存嫉妒,就注定了心灵不得安宁。嫉妒者常常自设战场,而自惊自吓。他将那些比他强的人视为劲敌,从而处处攻击。
嫉妒还能使人的感受机能失灵,判断机制失调,审美能力下降,是非标准颠倒,使一个美好的生命的灵性凋萎。例如从理智上说,嫉妒者也会知道某位被妒者的美貌,但是自从有一天警觉到对方的美貌对自己的负面意义,就开始搜寻贬低的可能,这种搜寻未必有实质成果却有心理成果,久而久之,对于对方的美貌已经从不愿感受,发展到不能感受,那便是自身感受系统错乱的开始。
同样的道理,再比如从灵性上来说,一位牧师讲道非常好,某位嫉妒者其实也知道这位牧师讲道很有感化力,也非常有圣灵的能力,但由于嫉妒心理作祟,他就要避免听这位牧师的讲道,也不看这位牧师所出的讲道集,并且竭力在这位牧师的讲道中挑毛病,以让人觉得这位牧师的讲道并不是那么好。这是多么令人难过的事情啊!本来可以使人悔改归正的生命之道,竟因着心里隐藏的嫉妒而失去了这宝贵真理的机会。久而久之,势必对自身的灵性造成毁灭性的影响。
常听人说,某某人的讲道我是不听的,某某人的讲集我绝对不会看,或者某某人的学习班我不会参加。是真的那位牧师或传道人讲的不好吗?是真的讲道有问题吗?未必。为什么要单单拒绝一个你并不了解的讲道集或讲道视频?为什么单单不喜欢听那个很有感化力的牧师的讲道?为什么对别人说某某人讲道中这里有问题、那里不正确?是真的不对吗?我想这其中多半拒绝排斥的原因是嫉妒,而嫉妒的结果则是自己的闭目塞听。
嫉妒的人,常会寻着机会贬低别人,而且好些理由都是道听途说,或是以小夸大,从而满足自己虚空的内心。即便是很有身份的人若起了嫉妒,便就会不自觉地进入任何嫉妒者都避讳不了的说话方式,二分传言裹着三分酸气,剩下的五分,用轻蔑来掩盖羡慕。嫉妒阻隔对他人的信任,使人放弃对正义的持守,拦阻人对真道的追求,人类最值得珍视互爱互融关系,随时都在受它的严重伤害。它是真爱实践的最大敌人。
说到嫉妒,不得不说受嫉妒之害的最典型圣经人物--扫罗。扫罗是以色列的第一位王,他曾被圣灵充满大有能力,他曾带领以色列百姓归向上帝,他曾率领军队平定四方,他曾顺从先知教诲以身作责,可就是这样一个本可名垂青史的第一位以色列君王,却因嫉妒而悖逆上帝导致最后战死沙场,死后还是由基列雅比人将他埋葬的后果。
当大卫打败巨人歌利亚,又同扫罗一同大败非利士人凯旋归来的时候,就有“妇女们从以色列各城里出来。欢欢喜喜,打鼓击磬,歌唱跳舞,迎接扫罗王。”一队歌唱说:“扫罗杀死千千”,另一队就应和说:“大卫杀死万万”,于是嫉妒的恶魔进入了王的心。他因以色列的妇女唱歌时尊荣大卫过于自己,甚是恼怒。他没有克服这嫉妒的情绪,反而显出了品格上的弱点。他说:“将万万归大卫,千千归我;只剩下王位没有给他了。”
扫罗打开了心门让嫉妒的灵进来,以至使他的心灵中了毒。他设计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大卫,但要他以一定数量的敌人性命为聘。大卫的优秀让他嫉妒疯狂,以至时常寻找机会杀害大卫,嫁女只是其中之一。大卫无瑕疵的品格引起了王的忿怒;他认为大卫的人生对他无异是一种谴责,因为他的品格与大卫比较起来,就自惭形秽。这种嫉妒的心使扫罗的人生至感苦闷,并使他手下这个青年的性命频危,有朝不保夕之势。这种品格上的恶性在世间不知造成多少祸害啊!那存在扫罗心中的仇恨,也就是激动该隐杀害他兄弟亚伯的仇恨,因为亚伯的行为是义的。人若存嫉妒的心,就必进一步产生仇恨,终至造成报复和凶杀。
就是这可怕的嫉妒使他几乎要将大卫钉于宫墙之上,是这可怕的嫉妒让他疯狂间差点杀死自己的儿子,也是这可怕的嫉妒让他寻杀并非仇人的大卫,不止不休。扫罗让那鼓动他的恶魔完全控制了他,以致对圣灵的感动毫无知觉。(邪灵控制,圣灵蒙弊)这究竟是造成了多么可悲的人生啊!
最有智慧的王所罗门说:“心中安静是肉体的生命;嫉妒是骨中的朽烂。”(箴14:30)所罗门告诉了我们生命的秘诀是心中安静(闲时常静思冥想圣经中的道,以唤醒圣灵,激发上帝的爱),而心存嫉妒之人就注定了不平、不满、仇恨、扭曲。嫉妒是骨中的朽烂,骨髓具有造血的功能,没有血就没有生命,若是骨朽坏了,生命也就不存在了。与死亡相对的是生命,与嫉妒相对的是安静。心灵要真正安静,只有知足、感恩和喜乐(箴17:22)。
当人为自己所拥有的而知足,并为此而感谢上帝,从而心灵得到平安喜乐的时候,这就是心中安静。不为他人的比自己更多的恩赐而心怀不平,不为他人比自己美貌能干而自怜自艾,不为他人生活富裕而攀比不甘,不为他人荣登高位而愤世嫉俗,这一切都算不得什么,若没有爱,一切都算不得什么。我们当为家庭和乐、身体健康而感恩,即便我们家庭不幸、恶病缠身,也当为我们所拥有的生命、所拥有暂存的气息而感恩,因为我们的生命尚在的时候,就能够感受到创造主对我们的大爱,以及他所赋予我们真理的宝贵;我们也当为我们有衣有食而知足(提前6:8),因为再多丰盛的食物或再昂贵奢华的服饰,也无法让我们离上帝更近一步;我们也当为自己所拥有的外貌和才能而喜乐,因为这万千世界只一个你,上帝看重这唯一的你,还有什么让我们感到不喜乐的呢?还有什么拦阻我们心怀满足与感恩的呢?(心灵的富贵是真正的财富!)
嫉妒是不认识上帝的人的心思和作为。真正拥有爱的人是不会嫉妒他人的,他的心灵是安静的,他会满足上帝所赋予他的一切,他会感恩他现在所拥有的,他也会为他所拥有的而心灵喜乐。这是拥有爱的人,这也是心灵没有嫉妒之人的表现。
&七、爱是不自夸,不张狂
(对策:将我们的心思、眼目集中于耶稣)
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什么是自夸呢?张狂又是怎样表现的?我们明白了这两个词所包含的意义,才能知道怎样才是不自夸和不张狂。
“自夸”的希腊语perpereuomai,其意思是“虚荣的”,“自夸”。“张狂”的希腊语phusioo,其包含有“吹嘘”,“得意”等意义,比喻性的就是“骄傲”。Phusioo源自phusa,“风箱”。骄傲、虚荣、自夸自大最初来自于撒但,这也是罪的起源。
撒但本不叫撒但,这是他堕落之后的名字,他原是“明亮之星”,拉丁文和英文译本均作“Lucifer”,其名为“路锡甫(赛14:12)。他原是遮掩约柜的两基路伯之首,是圣洁没有玷污的。他侍立在伟大的创造主面前,《圣经》中有话形容他:“主耶和华如此说:你无所不备,智慧充足,全然美丽。你曾在伊甸上帝的园中,佩戴各样宝石,……你是那受膏遮掩约柜的基路伯;我将你安置在上帝的圣山上;你在发光如火的宝石中间往来。你从受造之日所行的都完全;后来在你中间又察出不义。”(结28:12-15)可是,这位全然美丽的被造物渐渐生出骄傲之心,而且放纵他那自高自大的欲望。经上说:“你因美丽心中高傲,又因荣光败坏智慧。”“你心里曾说,……我要高举我的宝座在上帝众星以上;……我要与至上者同等。”(结28:17;赛14:13,14)他所有的荣耀都是来自于上帝,而这位大有能力的天使却认为是出于自己。他的地位虽然高过一切天使,但他却仍不知足,并擅敢贪图创造主所独有的尊荣。他所追求的,不是使一切受造之物,以敬爱并效忠上帝为至上,乃是使他们事奉并服从他自己。而这一切的起因是他心中的骄傲和虚荣。
所有善意的劝勉和警告,反而更让他起了抗拒的心理。他由于自大骄傲,就觉得得自己无所不能,因而无法容忍基督在众天使心中的地位,更激起了对基督的嫉妒之心。他并不觉得自己骄傲自大有什么不对,就看基督所拥有的一切越发不甘和愤恨,感化不起作用,反倒越来越顽固。
由于骄傲引起的嫉妒,使得他想尽办法诋毁基督,在天庭众天使间散布不满的情绪。他用最隐密的方法进行,并在敬畏上帝的伪装之下,掩饰其本意,其结果就是三分之一的天使受其迷惑而堕落。而这一切最初的原因就是骄傲自大。
人若自高自大、目空一切,自然就会看不起他人所作所为,即使对方是正确的,他骄傲的心理也不会容许屈服在这正义之下,这是多么可怕的一种心理。一旦这恶种在心里种下,不免会开花结果,而这果子却是最恶最毒的,不仅伤人,也会害己。骄傲是缠累我们的罪,就是我们最易犯但却最不易察觉的罪,而且我们已经习惯了。它就像一杯看似清澈却有沉淀物的水,平时你不动这水的时候,它清澈无比,但当你摇动它,搅动它,立刻就浑浊了。骄傲、嫉妒就如此般,常常隐在我们内心最底层,(它们是罪恶的根源,人只有以圣灵之爱洗涤这罪)将我们平时呈现得如沉淀的水般清澈。
在你心中也有骄傲,或许你未曾发觉。你是否喜爱显示自己的长处?你是否喜爱在别人面前述说自己取得如何的丰功伟绩?你是否觉得自己的灵性已经成长到一定高度,自觉良好?你是否觉得自己讲道或作其他工作很有果效,便自鸣得意?你是否很爱听他人的赞美之词?当别人说你哪里不好或不对的时候,你是否耿耿于怀?
要知道,我们所有的恩赐都是来自于上帝,因此没有理由因拥有某种来自上帝的恩赐而徒劳夸口。我们也没有理由因上帝赋予的恩赐所成就的工作而洋洋得意,觉得自己在这地位上无比重要。爱是听不见他人的赞美;而是谦卑恭敬,并不试图高抬自己。保罗说:“但我断不以别的夸口,只夸我们主耶稣基督的十字架;因这十字架,就我而论,世界已经钉在十字架上;就世界而论,我已经钉在十字架上。”(加6:14)那怀有真爱之人的心里总是记得耶稣的生命和死,并不断击退每一个可能导致自我荣耀的思想和试探。
爱不会以虚无来充满一个人;也不会产生自负和自我高抬的情况。这一表述指出了骄傲和自我满足的主观态,就是那常常以拥有高超的知识和能力为标志的人。爱不是沉溺于自负,且自以为有最好的恩赐这样的思想,那样的话就是虚荣。爱不会产生自我为重要的思想,也不会寻求他人对任何他所完成的事的奉承。
爱是不自夸,不张狂,它以谦卑为特质,它以主基督为中心。爱不会高举自己或是某个你认为值得高举的人,因为我们高举的唯一对象只有--耶稣基督。
我最为担心的是,很多时候我们所说所做其实是自夸,但我们自己却还不自知。当我们说自己如何好的时候,也许你会想着我不是在说自己如何好,而是在说上帝在我身上成就的能力,到底是为了赢得人气,赢得别人的尊敬和看重,还是单单只是高举基督的救赎大能,这微妙的心理他人无法辨别,只有当你自己深省内心的时候,才看出自己真正的动机所为何。这是我们每个人都要扪心自问、深深自省的问题。
人之所以自夸,是因为太容易将目光注视在自己身上,太在意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看法,唯有将我们的目光、心思转移到耶稣身上,认识到耶稣是救赎的中心,我们所拥有的一切是上帝的恩赐,而不是我们自己本身所有,像保罗一样不以别的夸口,而只夸耶稣的十字架。
我知道人要做到不自夸,不张狂绝非易事,因为人太容易去较真,也太容易要去证明自己,魔鬼知道我们的这个弱点,而且他不断地为我们软弱提供跌倒的氛围。即使是大先知施洗约翰也遇到这样的试探,而他得胜的秘诀在圣灵。他心中有圣灵的充满,因此他就能克服这最容易失败的试探,这也就是得救的科学,是我们每一个人救赎的科学。
八、爱是不做害羞的事
“害羞的事”在希腊原文的表达是:aschēmoneo,意为“行动不合宜的”,“行为不光彩的”。也就是说行为不合宜,便是害羞之事;在上帝或人前不得为之的事,便是害羞之事。
行为不合宜,可以说是无礼,即无礼貌。爱绝不是粗鲁、粗俗或是无理的;爱从来不会以这样的方式或行动而冒犯他人的情感和生活。基督在世上时,也是留意人类的感受,他对所有人都谦恭得体,温柔忍耐。因此,每一个真正跟随上帝的人都将是谦恭守礼,绝不会以无礼的粗鲁和尖酸刻薄地对待他人。爱总是搜寻生活中那所有正确合宜的、适当的关系,因为爱努力促进他人的幸福,其结果必然会避免每一件可能导致冒犯或干扰真正快乐的事。
真正的礼貌并非仅由于实行礼仪的规例而学得。合礼的举止是随时均须遵行的;无论在何处,只要无损于正义,不妨因顾虑他人而随风从俗;但真正的礼貌决不是要人因屈循习俗而牺牲原则的。真正的礼貌是不分阶级的。真正的礼貌是教人自尊,教人敬重人的尊严,并于四海之内皆视同兄弟的。
真礼貌的要素乃是顾及他人。那最基本最持久的教育,乃是扩大同情与激发博爱之心的教育。那所谓教化者,若不能使一个青年孝敬他的父母,重视他们的美德,容忍他们的过错,济助他们的需要;若不能使他成为一个体贴柔和的人,对于或老或少不幸之人显出慷慨乐助的心,并以礼貌对待众人,那么这种教化便算是失败了。
真正优良的思想和举止,最好从那神圣教师的门下学习,胜似遵守任何固定的规律。他的爱贯彻人心,就能予人品格以优良的特质,使之成为与他自己的品格相似。这样的教育能予人以一种天生的庄严和遵守礼仪之心;也能使人有文雅的举止和温柔的态度,是时髦社会的表面客套所万难比拟的。
《圣经》吩咐人要有礼貌,并且列举许多的例证,显明不自私的精神,温柔的美德,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耶稣基督圣经福音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