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2017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数高对国土局有什么影响

物价上涨对经济效应有哪些影响简答题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物价上涨对经济效应有哪些影响简答题
一、物价上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当一个经济中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持续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时,宏观经济学就称这个经济经历着通货膨胀。那就我国现在的情况来看,是否属于通货膨胀了?首先我们要了解“消费价格指数(CPI)”这一概念。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城乡居民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是对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进行综合汇总计算的结果。利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可以观察和分析消费品的零售价格和服务价格变动对城乡居民实际生活费支出的影响程度。一般说来当CPI&3%的增幅时我们称为Inflation,就是通货膨胀;而当CPI&5%的增幅时,我们把它称为Serious Inflation,就是严重的通货膨胀。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今年1月份,我国CPI同比上涨4.9%。2月份同比上涨4.9%,涨幅与1月份持平。3月份同比上涨5.4%,环比下降0.2%。4月份CPI同比上涨5.3%。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现在的通胀压力非常大,而且面临着恶性通胀的窘境。1、对内经济的影响从供应的角度看,物价上涨使得各行各业的生产成本增加。饲料价格上涨是影响当前肉禽及其制品、鲜蛋、水产品等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也增加了种植业的成本;流通成本方面,油价上涨和运力紧张提高了农产品的运输成本,政府在规范公路货运秩序、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实行定点屠宰、市区摩、加强食品卫生检验检疫和实行新的食品卫生标准等方面政策措施的实施,难免使农产品流通成本有所增加。至于蔬菜、水果的生产供应则主要受到季节、气候等因素的影响,供应量变动幅度大,使蔬菜、水果的价格波动增大。生产成本的增加又会引发物价的进一步上涨,从而造成一种“螺旋效应”,使得国内持续通胀,从而对经济产生更加严重的影响。2、对外经济的影响物价上涨会使得出口商品的价格上涨,从而国外进口商对国内商品的需求减少,即本国产品的出口竞争能力降低,容易引起国际贸易收支逆差,造成黄金外汇外流,进而对人民币汇率也产生一定的影响。二、物价上涨对微观经济的影响各类物价指数一路上涨是今年经济运行中最引人关注的问题,虽然对于物价涨幅较高有多种解释,但物价与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关注价格走势,不失时机地进行政策微调应是决策层的题中之义。今年以来,物价水平持续上涨对居民生活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第一,持续且逐月扩大的负利率,使居民财产严重缩水受传统消费习惯的影响,我国是世界上储蓄率最高的国家之一,老百姓把银行作为保险箱,大部分结余收入存放于此,一求安全,二求增值。但是,今年以来随着居民消费价持续上涨,银行存款已进入负收益时代。负利率对每个人都有或多或少的影响,居民的际购买力普遍有所下降。第二,物价高企导致低收入阶层生活水平下降民以食为天,本轮价格上涨的核心恰恰是食品价格,它直接影响到城市低收入家庭的生活水平和质量。食品价格上涨是促使城乡居民消费支出增加的重要力量。农产品价格上涨导 致食品等消费品价格上涨,农民在获得一定涨价收益的同时也面临消费支出的增加。总之物价上涨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是重大的,它不仅关乎百姓的切身利益,也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与此同时,物价上涨的深层次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各行各业的角度剖析,而不能笼统地认为是通货膨胀的表现;在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面,对百姓的日常生活的影响最大,而且农村经济不同于城镇经济具有较强的防御抵抗能力,因此国家和区域政府应该为保障弱势地区和弱势群体的正常生活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在食品和原材料行业的供给方面,应该不断加强其充裕度,抑制物价的不断上涨。所以,物价上涨数字背后仍需要国家或区域的宏观调控手段的不断调整,仍需要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不断跟进,才能从根本上缓解当前的物价上涨危机!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物价上涨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一)(一)土地供应结构不断优化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意见的通知》,各地加大闲置土地处置力度,积极开展闲置土地清理收回工作。北京、天津、重庆、杭州、广州等地相继制定了配套措施,重庆市对闲置两年以上,建设单位无能力开发的,由国土部门依法收回75.3公顷;对由于政府或政府部门的原因造成项目不能实施的,区别不同情况采用补偿、置换或延期开发方式解决198.4公顷;广州市无偿收回57宗、共139.4公顷的闲置地;上海全市共有20余宗、约100公顷土地,通过“腾笼换鸟”或“易主”、“改性”等方式重新开工建设,约30余宗100多公顷土地重新约定了开工时间。
从全国情况看,今年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用地利用存量建设用地比例为69%,比去年同期提高了9个百分点,其中二季度利用存量建设用地10094.9公顷,比一季度增长53%,表明各地在新增用地受到严格控制下,积极盘活存量,改变了以往房地产开发主要靠增量建设用地的局面。
北京市在严格土地管理的同时,根据土地市场的供需情况,本着区别对待,有疏有堵,有保有压的精神,适时调整土地市场供应量,增加对经济适用房和普通商品房用地的供应,继续停止别墅类用地供应,严格控制高档住房用地供应。
近期,北京市将陆续推出 36宗土地入市公开交易,以有序供应,满足市场需求。在北京市 2005年度土地供应计划中,充分考虑了房地产用地。在6500公顷的年度供应计划中,房地产用地为1950公顷(其中:经济适用房 200公顷;住宅商品房 1750公顷),占全年计划土地供应总量的30%。今年 1~7月份,北京市供应住宅用地面积 297公顷,规划建筑面积500万平方米。其中,出让住宅用地 180公顷,规划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出让住宅用地55宗,成交价款21.67亿元,土地纯收益12.74亿元;划拨住宅用地117公顷,规划建筑面积 226万平方米。与2004年同期相比,住宅土地交易量、建设用地面积、规划建筑面积等相对下降。
  为防止土地资源闲置,遏制炒卖土地,规范土地市场。8月初至9月底,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分两次宣布,北京摩根投资有限公司摩根中心写字楼等45宗土地,因受让方未按《北京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约定的期限付清全部地价款,因而被该局解除土地出让合同,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据该局有关部门透露,对被收回土地的违约开发商如何处罚,尚在研究之中。但是有一点十分明确,对拆迁基本完成的项目,如果开发商要重新获得原土地使用权,必须在规定的期限内提出书面申请,参加上市竞买。
  上海市着重优化土地供应结构,增加中低价商品房和配套商品房用地的供应,以遏制日益高涨的房价。上海市全年初步安排经营性用地计划 3000公顷,其中用于配套商品房和中低价普通商品房建设的 2000公顷。从计划执行的情况看,目前,配套商品房和中低价普通商品住房供地已经基本落实。最新的一项调查表明:上海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持续下降,成交继续低迷。央行发布的 2005年第三季度全国城镇储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上海市只有 7.3%的居民准备在未来三个月内买房,比上个季度又下降了 3.7个百分点,达到历史最低点。
  重庆房地产开发土地供应量增加。重庆市作为年轻的直辖市,由于大城市大农村的市情,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基础设施的完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镇,住房有效需求增加,因此,房地产开发土地供应面积增加。据统计, 2005年 1~9月,重庆市土地交易中心成交土地 157宗,较去年同期增长 3.29%,成交面积、可建筑面积、成交金额同比也分别增长了 16.77%、 17.8%、
24.87%,出让金更是增长了 40.39%。据介绍,第三季度末,中心成交土地的各项指标首次全面超过去年同期。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表明市场看好本地房地产投资前景,市场交易活跃,有回暖的趋势。
  为规范房地产市场运行,将房地产价格涨幅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天津市主要采取了四项调控措施:一是实施土地供应总量控制,适时调控土地市场;二是完善土地供应结构和布局,适当加大普通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土地供应量;三是严格用地控制指标管理,大力推行节约和集约用地;四是建立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体系,保证土地市场平稳发展。截至 8月 31日,全市供应房地产开发用地
697.6公顷,其中住宅 523公顷,公建 174.6公顷。中心城区供应房地产开发用地约 205.4公顷,可建建筑面积约 427.3万平方米。
  其中:商品房供应总量约
60.1公顷,可建建筑面积约 163.1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含廉租房、基础设施还迁房)供应总量约 145.3公顷,可建建筑面积约 264.2万平方米,已经提前完成了全年经济适用房的土地供应计划。
  (二)地价呈现稳中有降趋势
  北京市地价变化不大,房价涨幅较大,目前地价对房价影响不明显。今年第一、二季度,地价变化不大,趋势平稳。而在 1~7月,虽然全市商品房买卖成交套数同比下降 8.9%,但商品期房买卖平均价格涨幅为 21.9%,存量住房买卖平均价格同比增长 9.8%。这说明,目前地价对房价影响作用不明显,但地价的预期升高会影响房价的上涨。
  上海 2004年住宅平均地价为 2078元/平方米,住宅平均房价为 6385元/平方米,地价占房价的2.5%,地价在房价中的比例约占 1/3左右。根据 2005年第一季度全国主要城市地价动态监测成果,上海的地价增长率为 0.2%、 5.2%、 5.43%、 6.53%(按工业、综合、商业、居住分类),第二季度增幅进一步放缓,分别为 0%、 1.3%、 1.1%、 0.8%。同时,在房价方面,涨幅逐步回落。第一季度,商品住房销售价格按月环比涨幅分别为
1.6%、 1.6%、 2.5%,而进入第二季度以来,涨幅趋稳,呈稳中有降的态势, 4~6月环比涨幅分别达到 0.5%、 0.1%、1.2%。这些数据表明,上海市土地供应结构不断完善优化,区域分布日趋合理,房地产开发企业对市场的预期也逐步回归理性,地价、房价在一段时间内增幅过快的趋势得到了有效的调控。
  从重庆 2005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地价监测结果看,2005年第二季度重庆市城市综合平均地价与第一季度相比,增长 0.43%。2005年第二季度商业、住宅、工业平均地价与第一季度比分别增长 0.61%、 0.29%、 1.09%。地价整体水平与去年同期相比有一定的回落,但基本上仍保持稳中有升,并没有出现不正常的较大幅度波动,和地价区段的地价涨幅,均较符合两季度城市发展和建设的实际情况。造成地价水平增幅减缓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国家出台关于调控房地产市场、稳定房价的相关措施,市政府也相继制定了相关的办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重庆市的土地市场价格。
天津市土地交易价格指数显示,2005年 8月,综合指数达到
125.1点,较去年同期上涨了 1.0点,升幅达到 0.8%。预示着土地交易逐步走出盘整期,预计随着土地供应形势的趋紧和土地的频繁转手交易,土地交易价格将进一步稳定攀升。 2005年 8月,天津住宅用地指数达到
109.0点,较去年同期下降了 4.6点,降幅达到 4%。住宅用地交易指数 2005年初开始上扬,3月份最高达到了
117.7点,而后再次下挫,7月份最低达到107.9点,降幅达到 8%。住宅用地交易指数的波动,说明提高经济适用房用地供应量等宏观政策性因素,对住宅用地的价格变化起到了重要作用,住宅用地交易指数正在进入理性盘整阶段。
附表:2005年四季度四大直辖市房地产价格直属表
销售地区& 房屋住宅& 新建住宅 二手交易 土地用地 住宅租赁 房屋租赁
住宅管理 物业
北 京&&& 107.4&&&
107.8&&& 108.7&&&& 104.0&&&
104.7& &&102.8&&&
103.9&& 100.7
天 津&&& 105.6&&&
106.2&&& 104.7&&&&& 104.1&&&
104.5&&& 101.5&&& 101.9&
上 海&&&& 101.7&&& 99.9&&&&
105.1&&&&& 102.1&&& 100.2&&&
103.0&&& 102.7& 100.0
重 庆&&&& 106.5&& 106.5&&&&
103.6&&&&& 105.7&&& 108.4&&&&
103.3&& 101.2& 99.4
西安2005年土地开发投资情况简析
2005年,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我国多数城市延续前几年地价稳中有升的运行态势,但增幅均呈不同幅度的下降趋势。其中商业用地地价平均增幅低于2004年2.93个百分点,居住用地地价平均增幅接近于2002平均水平,低于2004年3.27个百分点,而工业用地平均地价则呈现回升态势。
2005年全国主要城市地价增幅幅差异较大。地价综合增长率排在前面的城市依次是西安,12.16%;长沙,11.44%;广州,8.18%;乌鲁木齐,8.12%;天津,7.24%;南昌,6.83%;武汉,6.81%。
西安市统计局投资处统计资料分析结果显示,2005年西安市土地交易价依然保持稳中上升态势,在全市房地产企业新置土地面积下降15%的情形下,土地购置费却增长了65%。同时,由于土地综合开发成本的提高,西安市2005年土地开发投资额达17.78亿元,是2004年同期开发投资额的2.4倍。
统计结果显示,由于外来房地产企业纷纷进入西安房地产市场,拆迁赔偿费用增加,以及全市经济高速发展,加之国家对土地出让“招、拍、挂”方式等一系列宏观政策调控力度的加强,“地根”紧缩的政策环境以及对未来可供开发用地量减少趋势的心理预期和判断。2005年西安市房地产开发企业新购置土地面积为335.59万平方米,与2004年同比下降15%,土地购置费用为30.22亿元,同比增长65%。土地开发面积达到254.4万平方米,增长了42.7%,土地成交最终合同价款为30.92亿元,同比增加了9.43亿元。
与此同时,房地产企业手中的储备土地总量也在逐步减少,全市总量仅为174.39万平方米,比2004年减少178.21万平方米,但这并不意味着房地产开发用地会出现紧张局面。
总之,西安土地市场地价涨幅比较大,土地开发面积增长的同时企业手中的储备土地总量呈递减趋势,但房地产开发用地情况依然乐观。
2006年一季度福州市土地市场分析
2006年一季度,福州楼市是伴随着一系列的房产新政走过来的。继2004年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措施以后,2005年3月,央行再次提高房地产贷款利率。随后,国务院出台稳定房价的“八条”措施,这些调控措施的出台,受到社会各界普遍关注,在不同程度上对福州市土地市场产生了影响。目前,福州市仍处于调控盘整期,部分开发商出现了持币观望的心理,成交量有所回落。
但从长远来看,福州市经济呈现快速发展趋势,市场环境稳定,政府政策的不断完善以及城镇居民收支增长良好,福州市人们改善居住环境的愿望将从潜在需求变成有效需求,福州市的房地产市场和土地前景将更加广阔。
(一)土地供应减少
在土地供应方面,2005年共批出土地面积为3415.69亩,而2005年1-3月,福州市成交土地539.97亩,其中土地仓山区以268.63亩的成交量位居首位,成交金额约46660万元,而鼓楼区仅成交5.94亩排在最后。
从年初供地计划来看,2006年福州计划上市土地在3000至4000亩之间,而2006年1——3月之间,福州仅出让10宗地块,总量300亩,其中过百亩的大盘地块只有1宗(124.1亩),因此后面将会陆续出现大量土地上市挂牌交易的情况。
进入3月份福州土地放量迹象明显。继1月初公开拍卖4幅土地后,福州市再次以挂牌方式成功出让6幅地块,到此,福州市1——3月份共有10幅土地分别以拍卖和挂牌的形式向社会公开出让,创下2005年初以来福州市单月推出地块数量最多、总量最大的一次。
据初步统计,连同3月份土地招商推介会上推出的4幅挂牌土地(未正式挂牌出让),福州3月份供地量约达千亩。尽管3月底挂牌出让的地块面积较小,且均非房地产企业购买,但福州土地开始大幅放量的迹象已经越来越明显,土地市场也日渐复苏。从3月份的整体情况看,无论是供地数量还是总量,福州土地供应放量近千亩,已经大大超出上半年土地成交数量的总和。
福州市土地发展中心表示,福州2006年的土地供地量大致与去年水平相当。上半年节奏相对会放慢,其主要原因是过去福州市土地发展中心在提供“净地”过程中,大多数是利用交地的半年时间做拆迁工作,但是由于拆迁安置,工厂、企业、银行债务等种种原因,使得一些地块未能在合同约定的期限内交地,影响了中标地块的开发建设。
2005年,福州市土地发展中心做出改革,要求推向市场的地块在拍卖时就已经是完全的“净地”,因此,土地投放的速度就有所减慢。但考虑到房地产市场的反映及可持续发展,消除目前开发商们“地荒”的心理预期等因素,下半年土地供应量会适度增长,而且土地分布依旧以新区为主。
(二)地价持续上涨
在2006年1——3月份,福州市平均地价达到217.99万元/亩,而2005年初的平均地价为111.15万元/亩,12个月共上涨了189.3%。
2006年3月初,福州市第一场国有土地拍卖会中推出5幅地块均被顺利拍出。其中,福建市日立电视机有限公司北地块每亩单价更是高达703万元,福马路南侧地块也以484万元/亩的价格成为福马路沿线每亩单价最高的地块。
究其原因,土地稀缺一方面拉动了地价,另一方面促使开发商拿地之后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而倾向于开发中高档产品,从而拉动房价。
(三)各区域土地供应情况
统观福州2005年1——8月份土地各区成交情况我们可以发现以下现象:
1、土地供应将向新区延伸
目前,鼓山新区已经基本完成土地开发任务,金山新区只有浦上沿线、义序洲这两片较成熟的土地可供应。另外,2000年以来大规模的城市中心区旧屋区改造工作,随着仓山南江滨大道周边地区和台江横街、天华等三大片旧屋区的启动将告一段落。这意味着主导近年福州楼市“大盘化、郊区化”的低成本土地供应和商业开发价值高的中心城区二次开发土地供应都将缩量。
2、下半年不会出现“地荒”
福州市土地一级市场的竞争一直以来都比较激烈,且很大程度上都是由政府来控制的。然而,开发商所担心“地荒说”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土地供给量的不足。按照福州市目前土地的储备情况,满足市场的稳步发展基本不成问题。福州市土地发展中心现有充足的实物储备土地和红线储备土地,根本不存在“地荒”,同时这两年来福州每年供地量大致都在3000~4000亩。
3、高额地价仍有隐患
自从福州市经营性用地以出让形式推向市场后,拍卖、挂牌成为福州开发商拿地的主要途径。这样的拿地形式,让一批资金实力雄厚的房地产企业逐步走上市场的前台,同时,也给更多的开发企业提供了一个参与公平竞争的机会。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激烈的竞争结果必然导致地价上升。
&总之,在目前的宏观政策形势下,不断增长的土地成本对本来打算进入福州市场投资的外来资本将产生一定畏惧心理,会使他们认为福州市土地价格太高,进而成本太高,利润预期减少,这些因素可能会导致他们放弃投资。
2006年一季度深圳市土地分析报告
一、土地供应情况分析
(一)计划供应总量分析
2006年深圳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计划总量为12.29平方公里,比上年的计划总量12.69平方公里约减少了3.15%,而较2002年的计划总量17平方公里减少了4.71平方公里,降低了27.7%。据统计,近四年间深圳市年均出让土地面积约为13平方公里。
2006年深圳市计划供应的土地总量基本与上年计划总量持平,计划的编制遵循严控土地供应总量,优化土地供应结构,提高土地资源市场化配置比例的原则,以不断提高深圳市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水平。
(二)计划供应结构分析
从区位看,2006年深圳市土地供应仍主要集中在宝安、龙岗两区、特区外两区计划出让用地面积合计为1080.6万平方米,占全市计划出让土地总面积的87.9%;特区内计划出让用地面积共为108.3万平方米,占全市计划供应总量的8.8%。此外,计划有40万平方米政策性住房用地供应,以保证近几年内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需求,约占供应总量的3.3%。
从用途来看,2006年全市计划供应住宅用地144.1万平方米,占供应总量的11.7%,其中104.1万平方米为商品住宅用地,40万平方米为政策性住房用地;工业用地704.6万平方米,占供应总量的57.3%;仓储用地55万平方米,占供应总量的4.5%;商服用地30.2万平方米,占供应总量的2.5%;公共建筑用地96.1万平方米,占供应总量的7.8%;公用服务设施用地198.9万平方米,占供应总量的16.2%;特殊用地计划供应量为零。
对比2006年和2005年土地供应计划,2006年工业用地供应规模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减少了25.8%。近年来,工业用地一直是深圳土地供应的重点,供应比例也一直保持增长的势头,但随着存量土地资源的逐渐消耗,土地资源已经成为制约深圳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四大瓶颈因素之一,因此,工业用地的集约利用成为新形势下的战略选择。这也与深圳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以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工业结构升级,走新兴工业化道路的工业发展战略相适应。
2006年与2005年土地供应计划用途结构对比&&&
单位:万平方米
2006年供应计划
2005年供应计划
&&此外,鉴于近几年房地产市场的旺盛需求,深圳每年1平方公里左右的房地产用地已略显不足。2006年在继续强调节约、集约、高效利用土地资源的前提下,适当增加房地产用地供应总量,与上年相比,供应总量增加了30%,以确保房地产市场充足的供应和区域的平衡,以平抑房价的迅速上涨。
(三)实际供应情况分析
从签订土地出让合同的统计情况来看,2006年一季度全市共签订土地出让合同48宗,出让用地总面积434.48万平方米,其中特区内11宗,用地面积69.91万平方米,占总出让面积的16.09%;宝安区29宗,用地面积316.22万平方米,占总出让面积的72.78%;龙岗区8宗,用地面积48.35万平方米,占总出让面积的11.13%。
按土地用途划分,商服用地1宗,工业仓储用地34宗,公用设施用地7宗,公共建筑用地3宗,住宅用地2宗,特殊用地1宗。按出让方式划分,协议出让占45宗,面积416.94万平方米;拍卖出让1宗,面积14.55万平方米;挂牌出让2宗,面积3万平方米。
&&二、房地产市场土地供应分析
(一)房地产市场发展情况
&2005年,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作用下,国内房地产市场已经从以往过快的发展逐渐趋于稳定。从深圳房地产市场看,总体运行基本正常,但市场需求继续保持旺盛,供应压力有所增大,房价上涨较快。2006年一季度,深圳市房地产投资增速有所加快,但批准预售面积大幅下降,商品住宅价格仍继续上涨。受供应紧张及价格较高等因素影响,住宅销售套数及面积大幅减少,住宅有效需求已呈现明显下降趋势。
1、房地产市场供应
2005年,深圳市商品房批准预售面积累计为894.3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6.45%,其中住宅批准预售面积711.5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0.96%。在土地供应继续紧缩的情况下,旺盛的市场需求进一步促进了存量房地产用地入市,2005年商品房供应开始比2004年有所减少,商品房批准预售面积则小于当年的销售面积。
2006年第一季度商品房批准预售面积出现较大幅度的减少。本季度深圳市商品房批准预售面积累计为109.7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5.84%,其中住宅批准预售面积93.6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5.81%。从区域分布来看,批准预售的商品房中48%分布在特区外宝安、龙岗两区,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3个百分点。
截止2006年3月底,商品房施工面积2400.28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上升1.26%,其中住宅施工面积1654.87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下降2.23%;商品房新开工面积286.18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下降18.45%;商品房竣工面积120.9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上升14.85%。
截至2006年3月底,深圳市住宅空置面积为73.14万平方米,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9.48%。这表明,在近期商品房市场需求持续旺盛的形势下,空置商品房的消化速度进一步加快。
2、房地产市场需求
2005年,深圳市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993.2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9.3%,市场需求连续三年保持10%左右的平稳增长。2006年一季度,商品房销售面积出现较大幅度下降,销售面积为208.50万平方米,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11.77%,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为179.90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2.63%。
从商品住宅销售的区域分布来看,宝安、龙岗、南山、福田四区居前四位,分别占28%、25%、18%、17%,特区外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占全市商品住宅销售总面积的比例高达53%,已经成为市民置业的首选区域。
从销售住宅的单套建筑面积来看,144平方米以下的普通住宅约占住宅市场交易总量的80%,表明由于土地资源的限制,普通住宅的开发正在增多。
从不同类型商品房的销售情况来看,由于受供应的影响,各类商品房的销售面积都呈现不同幅度地下降。根据统计数据,2006年一季度全市住宅销售面积为179.9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了12.63%;办公楼销售面积为6.9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了0.57%;商业用房销售面积为15.8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了1.67%;其他类商品房销售面积为5.7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了20.99%。全部商品房销售面积中,住宅占86.28%,办公楼占3.35%,商业用房占7.62%,住宅依然是商品房需求的主要方面。
近年来,深圳存量房屋市场发展较快,销售面积逐年增大。2005年,二手房交易面积为841.29万平方米,比上年同期增长14.82%。其中,二手住宅交易面积为595.67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增长25.53%,与新房交易面积的比例为0.66:1。2006年一季度,二手房交易面积为231.66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增长35.32%。其中,二手住宅交易面积为158.8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增长26.47%,与新房交易面积的比例为0.88:1,二者交易面积逐渐接近。二手房市场的交易快速上涨与一手房市场的交易大幅下降对比表明,由于新房供应较为紧张且价格较高,较多居民已开始转向购买二手住宅。存量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快速发展,有力地推动了深圳房地产市场的不断成熟和发展。
3、房地产市场价格
2005年,深圳市商品房价格上涨幅度较大,销售价格为7659.18元/平方米,同比上涨17.28%。2006年一季度,全市商品房均价8752.94元/平方米,同比上涨20.62%。其中,商品住宅均价为8126.14元/平方米,同比上涨25.63%;办公楼均价为14953.27元/平方米,同比上涨28.30%;商业用房均价为13093.38元/平方米,同比下降16.41%。
从产品结构上看,普通商品住宅(144平方米以下)价格为7053.6元/平方米,比去年同期上涨16.48%;而非普通商品住宅价格(144平方米以上)价格为12438.48元/平方米,比去年同期上涨53.28%。尤其是福田区和宝安区的非普通住宅价格上涨较大,分别比去年同期上涨127.24%和94.95%。
从不同区域价格变化情况来看,特区内福田和南山两区住宅价格上涨更为明显。罗湖区均价9516.04元/平方米,同比增长13.74%;福田区均价11387.17元/平方米,同比增长48.98%;南山区均价10058.97元/平方米,同比增长41.32%;盐田区均价6977.38元/平方米,同比下降22.87%;宝安区均价6677.75元/平方米,同比增长34.21%;龙岗区均价5603.09元/平方米,同比增长19.90%。
4. 供求关系分析
从2005年商品房批准预售面积和销售面积的对比来看,有别于2002至2004年,出现了商品住宅的批准预售面积小于实际销售面积的情况,二者相差98.85万平方米,住宅批准预售面积与实际销售面积的比为1:1.1。从今年一季度的数据来看,该比例为1:1.9,以短时间数据反映市场供求关系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从年度供求比来看,能够充分表明目前市场总体有效供给仍能满足需求,有效供求基本平衡。但是,如果新增预售小于实际销售的状况长期持续下去,消费者在买房时的选择余地必然越来越少,进而引起房地产价格的继续上涨。
(二)房地产开发土地供应情况
1、供应总量
2006年全市计划新增供应商品住宅用地104.1万平方米,其中,宝安58.8万平方米,龙岗45.3万平方米。今年的计划供应量比2005年的计划供应量80万平方米增加了24万平方米,增加幅度达30%。面对旺盛的市场需求,新增土地供应总量的增加能够一定程度的缓解供求压力。
2006年一季度,深圳市共出让两宗住宅用地,其中一宗为普通商品房用地,面积为14.55万平方米,位于龙岗区,为拍卖方式出让;另一宗为其他住房用地,面积为0.55万平方米,位于特区内,为协议出让。
2、区域结构
根据2006年度深圳市土地供应计划,今年新增房地产土地供应仍集中在特区外。从2006年一季度全市商品住宅销售的区域分布来看,宝安、龙岗、南山、福田四区居前四位,分别占28%、25%、18%、17%,可见,特区外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占全市商品住宅销售总面积的比例已高达53%,已经成为市民置业的首选区域。
随着近年来深圳市城市干线网络建设顺利实施,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清平快速干道、南坪快速干道的开通,中心区规划与建设速度的加快等,均使所在片区及临近区域土地价值大大提升。此外,由于特区内土地资源供应潜力自身的有限性、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对特区外的客观要求等诸多因素,使得特区外的城市规划、交通、公共配套设施等全方位的完善成为必然趋势,从而使人们对特区外的发展产生良好的预期,这也使特区外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和走向成熟成为必然。
3、供地方式
深圳市对新增经营性项目用地全部实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通过招、拍、挂方式公开出让房地产用地,增加了土地出让的透明度,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有效地促进了房地产市场的平衡。
&三、土地市场运行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一)宏观经济背景
2005年,全市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GDP)4926.90亿元,比上年增长15.0%。其中,第一次产业增加值9.87亿元,下降20.4%;第二次产业增加值2580.82亿元,增长17.9%;第三次产业增加值2336.21亿元,增长11.6%。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GDP60507元,增长11.5%。按现行汇率计算,本地生产总值达到609.31亿美元,人均GDP7483美元。全社会劳动生产率86556元,增长10.9%。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稳步提高。根据600户城镇居民家庭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494.40元,比上年增长8.7%,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7.0%。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5911.88元,增长9.7%,实际增长8.0%。恩格尔系数为33.4%。年末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18.31平方米。
随着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深圳日益面临土地、资源、环境和人口的“四个难以为继”,针对这种形势,市委市政府在继续落实“和谐深圳”“效益深圳”战略部署的基础上,在全市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提出以实施自主创新主导战略为核心、坚持紧约束条件下新的资源观、强力发展循环经济、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保护生态环境的新战略,以推动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确保在2010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深圳产业结构调整以来,深圳的产业基础一直比较扎实,企业的市场化程度较高,外向性较强,依托国内外经济的增长,全市经济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而城市的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使海陆空口岸城市的优势将进一步发挥,城市的竞争力水平也得到了加强。2006年,在国内外整体经济走好的大环境下,承接2005年良好的经济运行态势,深圳经济总体仍会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人民生活水平将进一步提高。诸多良好经济发展背景,将为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和人民居住水平的提高,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二)协调关系分析
近年来,深圳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对土地资源的需求十分旺盛。随着宝安、龙岗两区城市化的顺利完成,特区外与特区内的协调发展使得各类产业用地和基础设施建设用地的需求不断上升,尤其是特区外两区,土地需求总量显著增加。在全市土地供应总量非常有限,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情况下,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和循环、高效利用城市发展的必然,也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于深圳市产业用地总量较大,产业用地供应一直是土地供应的重点,产业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提高已经上升到战略层面,为此,市委市政府要求积极推进工业用地招牌挂出让工作,在深圳市2006年度土地供应计划中也明确提出58.5万平方米的产业用地招牌挂的出让计划。产业用地的市场化配置等相关工作的推进将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布局,提高产业用地的效率,促进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
房地产业作为深圳市一直以来的重要产业,其土地供应备受关注。随着2002年下半年以来的房地产用地四年紧缩政策,深圳市房地产土地供应日益紧缩,据我局统计分析,目前深圳市房地产新增土地供应已无法完全满足市场旺盛的需求,为保持市场的健康稳定,存量土地供应是弥补目前新增土地供应紧张的重要途径。
2005年深圳市采取了一系列调控措施,从实施效果来看,房地产市场秩序进一步得到规范,市场环境不断得到改善。2006年深圳市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一是适度地扩大市场供给。通过适当增加土地供应,盘活存量土地,打击囤积土地的行为。同时加快“城中村”的改造,来增加商品房的供给量;二是调整商品房的供给结构。限制或抑止建高档别墅,以及大规模高档商品房的行为,加强经济适用房的建设,加强普通商品房的建设,确保工薪阶层和困难群众的住房需求;三是进一步加强对房地产的市场管理,从房地产的销售制度、税收管理、银行调控的环节入手,来完善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的交易环节,坚决打击恶意的欺诈行为和哄抬房价的行为,切实保证房地产的市场交易规范,健康和有序。
2006年一季度,深圳市土地市场仍然持续去年健康有序的状态,工业仓储用地的土地出让相对活跃,共出让34宗,仅出让一宗商品住宅用地。目前,针对深圳市房价上涨较快的形势,深圳市在增加住宅用地供应量的基础上,积极研究相关政策措施,以保证深圳市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和稳定发展。2006年是深圳市落实“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将进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和谐深圳、效益深圳目标的实质性阶段,深圳市将坚持紧约束条件下新的资源观,强力发展循环经济,继续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有效供应,以供给引导需求,避免任何形式的土地浪费,确保土地市场的运作更加规范有序。
附表:&深圳市2006年度土地利用和供应计划表(单位:公顷)
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
2006年一季度武汉土地市场分析
近年来,武汉市政府通过实施土地储备制度,对土地资产的管理力度不断加强,对武汉市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作用逐步显现。而土地供应规模及供应结构直接影响未来几年的开发量及房地产产品供应结构、房地产市场价格走势等,科学合理的土地供应规模及供应结构则有利于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土地供应量
2006年一季度武汉市储备土地 2000 余亩,供应土地 15 宗 750亩,成交金额 20 亿元。与2005同期相比,2006年一季度的土地供应的区域分布有所不同,江岸地区供应量最大,其次为汉阳地区,洪山区最小。2006年一季度,江岸地区供应的土地面积达 平方米,占同期供应土地量的 25.3%,而成交金额达58445万元,占交易总额的23% ;汉阳地区供应土地面积 161659平方米,占供应量的 24% ,成交金额 85647 万元,占交易总额的 33% ;洪山区 2006年一季度仅交易3宗地,供应土地面积 18202平方米,成交金额 10962 万元。这种区域供应结构的形成与武汉市目前旧城改造实施状况相一致,随着武汉新区规划的逐步实施,这种区域供应结构将会面临新的调整,从而实现武汉三镇的均衡发展
2006年一季度武汉市交易的房地产开发土地用途呈现多样化。在供应的 15 宗开发用地中,居住用地8宗,成交土地面积 264735平方米;居住、商业用地 3宗,成交土地面积 99900平方米;商业用地 4 宗,成交土地面积133200 平方米,改变了 2003 年上半年以住宅用地供应为主,无商业用地供应的格,其余为商服、交通等用地。
(二)土地交易价格继续上涨
土地交易价格与 2005年相比继续保持上涨趋势。从分季看,一至四季度价格分别上涨2.4%、2.7%、3.2%和3.2%,价格稳步上升;从分类看,居民住宅用地价格上涨4.2%,商业、旅游娱乐用地上涨1.2%,其他用地上涨1.3%,工业用地价格持平。
土地价格保持涨势的主要原因:一是政府限制土地开发政策的影响,二是消费市场对住房需求的增长。
2006年一季度,武汉市土地市场刷新了单宗土地总价和单位地价记录。2月25日,“中山大道 242 号地块”以818万元/亩的价格刷新汉正街地块交易价格记录(去年出让的龙王庙地块 630万元/亩)顺利成交;于3月18日以招标方式成交的“九如地块”以715万元/亩的价格也高于龙王庙地块;3月28日,有武汉“地王”之称的“二七路地块”以11.37亿元的总价刷新了武汉市土地有形市场建立以来的高价记录。九如地块与二七路地块均为武汉市的旧城改造项目,其顺利成交反映了武汉市旧城改造力度加大后良好的市场预期。鹦鹉洲地块是第十三次土地公开出让的重头戏,位于汉阳区鹦鹉洲片,净用地面积 572093 平方米,占地 858 亩,沿长江绵延2.5公里。用途为居住、商业金融, 容积率 A 地块2.95、C地块3.15、D 地块2.30,拟建建筑面积将达到160万平方米。该地块挂牌保证金即达3亿元,出让起始总价更高达210000万元,已大大高于2006年一季度上半年出让的二七地块。最终由上海世茂建设有限公司以315000万的价格获胜,这个价格高出起始价近50%, 成交单价367.08万元/亩,
楼面地价达到 1967元/平方米。
(三)分区土地供应情况分析
1、供应面积
(1)区域供应土地面积
2006年一季度,出让土地 15 宗,其中武昌区最多,为4宗,其次是硚口区,交易 3 宗,江岸区成交3宗,汉阳区仅成交2
宗,其余的洪山区、青山区、江汉区各成交宗数都 1宗左右。 土地供应总量以江岸区土地供应量最大,其中仅地块就有约 468 亩,其次为汉阳区,青山区土地供应量最小。
(2)区域供应土地规划建筑面积
江岸区供应的土地面积大,用地强度较大,规划建筑面积最大;其次为武昌区。从各区域规划建筑面积大小的排序来看,与各区供应土地面积大小的情况基本一致,仅洪山区供应土地因用地强度低于汉阳区,所以虽然土地供应面积大于汉阳区,但规划建筑面积略低于汉阳区。
2006年一季度年度七大主城区综合、住宅平均容积率
2、土地供应单价情况分析
受土地所在区域经济和房地产市场发展状况、用地性质、地块条件及未来市场预期等因素的影响,各区域土地交易单价呈现较大的差异性。
在平均单价方面,各区交易地块的平均单价在188万元/亩——400万元/亩之间。洪山区以401万元/亩的价格居于首位,因洪山区2004年供应土地以居住用地和商业用地为主,且有两宗土地容积率分别达到了4和3.6;其次为汉阳区 353.2万元/亩,而江岸区、武昌区、江汉区价格较接近,青山区平均单价最低为 101 万元/亩。
从全市交易地块的单价分布区间来看,2004 年成交地块中主流价格在200--300 万元/亩之间,均为居住用地或居住、商业用地;高于400 万元/亩的土地大多为商业用地。
就各区的单价区间而言,武昌区交易地块单价较为均衡,在76--300 万元/ 亩之间,差距较大,其一是因为交易地块的用地性质差异大,二是因为成交的 16 宗地块处于不同的区域,虽每个地块各具资源优势,但具体区位条件相差甚远;硚口区的情况与武昌区相似,成交地块价格区间跨度最大,从81万元/亩—818 万元/亩,主要是由于用地性质及地块的区位条件的差异,81万元/亩的地块位于硚口区古田四路,其用地性质为居住用地;而818万元/亩的地块位于中山大道242号,邻近汉正街,处于武汉市繁华的商业地带,其用地性质为商业用地。
浙江省杭州市2006年一季度土地市场分析报告
2006年一季度,杭州土地市场呈曲线式发展趋势:从年初的逐步回暖到三四月份的热火朝天。虽然新政之后,杭州本土企业在土地市场表现为出手谨慎,但同一时间,港资进入杭城,加之外地政府土地推介部门也相继把“嫁”地目标锁定到浙江开发商身上,总体而言,2006年第一季度的内外音符共同奏响了杭州土地市场。
(一)节奏放缓,成交率高
  在宏观调控的形势下,政府部门根据市场需求和开发企业的实力适当调整供地节奏和供地量十分必要。2006年一季度初,杭州计划全年将推地4500亩,其中包括普通商品房住宅用地3000亩和公建用地1500亩。随着宏观调控的逐步深入,供地计划也适时作了调整。
  1、成交比率高于往年
2006年一季度,杭州土地成功出让的比率明显高于往年。根据中国地产投资网最新统计:自2006年一季度2月3日,杭政储出[2005]1号地块正式出让起,截至2006年一季度12月10日,前58宗公开出让地块加三宗未公告地块,杭州市国土资源局共推出国有土地61宗(含推出后因故取消地块),出让面积为2757亩,其中成功出让地块59宗,总成交面积约2724.6亩,占出让土地总面积的98.82%,仅2宗地块共32.4亩因各种原因未成交,另有近200余亩国有土地目前尚处于公示阶段。
2、住宅地供应仍是重点
进入9月,公告出让的宅地供应量有所减少,但综合分析全年情形,住宅地仍为2006年一季度土地出让的主角。
  在成功出让的59宗土地中,住宅用地(含商业金融住宅用地等)为31宗,合计面积约1760.82亩,占总成交面积的65%;商业办公用地为21宗,合计面积约743.36亩,占总成交面积的27%;商业(含商业金融用地)为4宗,合计出让面积为61.78亩,占总成交面积的2.2%;其他综合用地如科研、公共服务用地等为3宗,合计面积约158.22亩,占总成交面积的5.8%。如果再加上目前已公示尚在交易中的120余亩住宅用地,2006年一季度杭州的土地供应量中,宅地的成交比例接近70%,所占比例与去年基本持平,总量略高于去年同期出让的1442亩(含商住用地)。
  今年土地供应的高峰期出现在3月和4月,全年成交价相对较高的几个地块多数也于这两个月期间成交。尤其是3月份,土地供应量多达558亩;而进入下半年后,供应步伐明显放慢,9月初拱墅区两宗地块成交之后,接下来近3个月的时间宅地供应近乎空白。
  3、规模缩小容积提高
  与往年相比,今年虽不乏占地百亩以上的大规模土地,但总体却以“中等规模”为主。出让的各宗土地面积在3.53——191.03亩之间不等,兼顾大小规模,平均每宗土地成交面积为45.61亩。地块规模在10——100亩的地块占到出让总数近8成的比重,地块规模在10亩以下的土地占到出让总数的近五分之一,而超过100亩的土地只有5宗。
与往年出让地块相比,2006年一季度杭州出让的地块平均容积率有所提高。成功出让地块的平均容积率为3.1,住宅用地的平均容积率为2.49,比往年略有所上涨,除少数地块因其地理位置的影响容积率低于1.5以外,其他地块容积率普遍在2.0以上,钱江新城、滨江、九堡等地块的容积率多在2.5以上,连以休闲为定位的转塘板块,今年出让的几宗土地容积率也全部为不大于2.0。由此看来,杭州将进入真正意义上的高层时代,而这也充分体现了政府集约用地的政策导向,同时也保证了在开发用地规模缩小的情况下,单宗地块的房产开发量依然保持着原有水平。
(二)九堡转塘成新贵
  从2006年一季度开始,杭州土地市场的供应区域有了较大改变,前几年一直唱主角的下沙、城北开始退隐江湖,江干的九堡和西湖区的转塘,成为市场的新生力量。从土地成交宗数来看,西湖区、江干区、滨江区是今年的“供地”大户,供地宗数位居前三甲,领先于其他各区域。而从供地规模来看,江干区稳居第一,达706.47亩,西湖区的成交总量依然紧随其后,为649.034亩。
  1、申花路集中优势房产
  西湖区全年共推出了11宗地块共617亩,总量在各区域中领先。所推地块主要集中在三墩、申花路区域和“新贵”转塘区块。前两年一直唱主角的文教区概念地块几乎已经断“粮”了,最后一宗略具规模的地块———原浙江理工大学地块,于4月29日以112418万元的价格由金都房产轻松收于囊中。
  随着丰潭路、申花路的改造完成以及浙江大学人气的辐射,申花路区域的房产开始渐入主题。随着广宇·西城年华、天阳·美林湾、耀江·文鼎苑等楼盘在本年度的相继推出,并凭借较高的性价比和浓郁的人文气息获得购房者青睐,区域内推出的土地一度成了众多开发商继文教区之后的又一必争之地。华立、富越控股、旅游、滨江等新老开发企业相继入驻,成为知名品牌企业的又一聚集地,为未来板块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力量。
  2、转塘开打休闲房产
  转塘是今年地产市场的新生力量。去年底,该区域第一块宅地出让时,西湖房产以4.6417亿元的价格拔得头筹,折合每平方米的楼面地价不到2000元,当时还让很多房产公司惊讶不已。然而,不到半年,转塘板块的楼面地价已达到4617元/平方米。
  据统计,至目前为止,转塘已成功出让土地5宗,共计400多亩,浙江金纬、红石、西湖三家房企先后进驻。首个房产开发项目西房·云溪香山已于日前动工,转塘房产开始发力。
  目前转塘向山路、美院南路等道路也已相继建成,板块内“二横、三纵、半环”的交通基本框架已初露端倪。加之中国美术学院视觉艺术学院的迁入,为转塘镇提升城镇品位,打造休闲城镇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平台。
  3、钱江新城公建居多
  江干区今年有19宗地块出让,成为出让地块最多的区域,但主要集中在钱江新城和九堡区域,区域内的下沙板块前几年在杭州出让市场占据半壁江山,但是今年一直未有大的动作,仅出让了2宗小地块。
  钱江新城今年到12月10日共有10宗土地推出,以商业办公内用地居多,虽然出让面积都不是很大,但是成交楼面价基本上稳中略升,住宅用地楼面地价集中在5000元/平方米左右,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不难看出,作为杭州未来的商业金融中心,钱江新城正迈入大规模开发时期,相信未来一两年之内,随着大量住宅、商业项目的建成,钱江新城将再造杭城新城市中心。
  4、九堡房产蓄势以待
  九堡的规划定位中,最为突出的是两个项目,一是将建中国四季青服装交易中心;二是杭州未来的高速公路长途客运中心站就在这里,这直接成就了九堡未来作为交通枢纽和商贸集中地的定位。在居住方面,九堡的新江花园即将建成,蓝桥名苑也于前不久开工,即将上市供应。这两项配套和居住区氛围上的利好,让九堡去年底在土地市场初一露面,就受到了开发商的追捧。
  2004年12月29日,九堡首批两宗住宅地块成功拍卖,楼面地价2900元/平方米左右,可建面积达28万余平方米。由浙江旅游取得的“红苹果”项目,已于今年10月前在2006年一季度省房交会上高调亮相,估计将会在不久拉开九堡房产销售的一轮新高潮。
  进入2006年一季度后,九堡地区已成功推出4宗地块,且全部为住宅用地,面积达212.21亩,容积率全部为2.5,估计建成面积将达35万平方米,加上去年的28万平方米的开发量,明后两年该区域的供应量将达到63万平方米。对此,业内人士指出,九堡位于杭州两大副城下沙和临平的桥头堡位置,区域优势明显,其房地产市场未来几年内必定是杭城最活跃区域之一。
(三)土地竞价日渐理性
1、每亩单价继续走高
2006年一季度成交的28宗地块中,每亩单价平均为675万元,其中住宅类地块平均成交价为631.57万元/亩,平均楼面地价为3804.5元/平方米,与2005年469万元/亩的平均价相比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比例高达40%。如容积率最高的钱江新城,土地平均成交价格为941.4万元/亩,位居各区域之首;而西湖区由于市场发展潜力良好,成交均价也排在前列,为605.86万元/亩。
究其原因,一是九堡、三墩、转塘、钱江新城等新兴居住区域日渐成熟,并日益被消费者所接受,市场前景看好,地价呈上扬趋势。二是今年所供应土地的容积率相比去年有明显增长,因此使得每亩单价上涨幅度较高,其实楼面地价上涨幅度相对要低很多。
同时,随着市中心地块的日渐稀缺,市中心区域地块的价格也有所攀升。2006年一季度,吴山四宜路地块创下了住宅楼面地价的最高纪录,每平方米地价达22295.3元,成为杭州名副其实的“新地王”;原浙大湖滨校区地块则创下了杭州实行公开出让以来单幅地块总价的最高纪录,由香港嘉里建设以24.6亿元的高价力挫同样来自香港的劲敌太古集团,高出底价9.6亿元,折合楼面价达14349元/平方米。几宗高价土地也一度成为杭州土地市场关注的焦点。
2、区域成交渐呈理性
从一季度出让的28宗地块可以看出开发企业对杭州市场的信心。不过,受宏观调控的影响,杭州下半年土地市场的上升势头有所收敛。土地市场日渐理性。
3月份,杭州的土地出让市场依然延续了去年底的火爆,连续10宗土地出让现场吸引了杭州大量的房产开发企业出动。如3月2日7宗地现场出让当天,参与的开发企业达到了99家,平时很少露面的绿城、南都等开发企业也都加入到竞争者的行列。当日,吴山8号地块拍出22295.3元/平方米的楼面价,天目山路杭州磁带厂地块拍到7500多元/平方米,九堡地块以3866元/平方米的价格成交。与去年同期相比,基本上有近1000元/平方米以上的涨幅。
3月29日是土地市场的“分水岭”。从3月开始,各区域的地价开始回归理性,部分区域的价格回归到去年该区域的平均价格。从现场看,各房产公司想拿地的心态仍然迫切,但出手却显见谨慎。
(四)外地财团巨资砸向杭城
就在本地房地产商举棋不定之时,香港的房产大鳄们却出手了,他们看中的是杭州本地开发商最不擅长操作的公建综合用地。
众所周知,省外不少房产大鳄对杭州关注已久,但由于杭州本土企业的雄厚实力以及市场的火爆,多数房产大鳄们心仪已久却不得门而入。而今年以来,香港地产界的华润、嘉里建设、太古集团三大财团开始逐鹿杭城。
1、华润集团捷足先登
3月29日,先是华润集团以11.002亿元拿下钱江新城一宗近150亩的综合性用地,准备未来在此地开发一个大型的购物中心。因为地块总价过高,加上对竞投者设置了颇高的条件,华润集团在没有竞争对手的前提下轻松夺得,成为第一家轻松打入杭州市场的“港版”房产大鳄。
2、嘉里太古同台竞技
回头来看,华润只是序曲。后来,原浙江大学湖滨校区地块开始出让,这让香港嘉里集团和太古集团在杭州上演了一场最具港版“星味”的竞拍会:外方高层领导亲自坐镇,竞拍区和观望区泾渭分明,竞价达102轮,最终价格高出底价整整9.6亿元。这次角逐中,香港嘉里建设集团笑到了最后,以24.6亿元获得土地开发权。
这是杭州历年挂牌出让土地以来的最高总成交价,折合楼面价达14349元/平方米,刷新了杭州“总价地王”的纪录。该地块面积约99亩,容积率要求在2.4至2.6之间,可建楼面将达到16万至17.5万平方米。事后,嘉里建设(杭州)有限公司有关人士表示,该地块今后将用作“商住娱乐项目”。在这次角逐中,杭州本地开发商成了完完全全的看客。对此,业内人士多数认为,虽然此地块早在今年6月份传出将拍卖时就引起关注,但由于地块规模较大,加上地处市中心黄金地段,地价不菲,本地开发商毕竟实有力限,加之至今对于商业物业的开发仍处于摸索阶段,能够吸引香港开发商进驻,对任何一方都是一件好事。
在短短近60天时间里,香港两大巨头先后成功登陆杭州,将35.6亿元砸向杭州地产业,为楼市新添了几许亮色。
(五)外来土地相中杭州做伴
放眼省内甚至是全国,浙江的开发商仍然是各个地方争相引进的好女婿。就在杭州忙于推地之时,周边的一些城市也频频瞄准了杭州的开发企业,纷纷上门“嫁”地。
1、绍兴:近水楼台先得月
自2004年年底,绍兴市开始频频主动接触杭州开发商。他们先是在杭州举办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绍兴市土地出让推介会”。这场推介会吸引了浙沪近200家开发企业前来参与且效果显著,诸如上海复地、宁波雅戈尔、杭州坤和等业内知名企业前去咨询。
去年11月1日,绍兴出让的镜湖新区大滩三大黄金地块近262亩土地,由杭州坤和建设集团以7.69亿元的价格把它们全部“收入囊中”,创下了外地企业在绍兴一次性投资买地的最高纪录。
这也让绍兴成为浙江省内又一个房地产开发的新兴区域。据悉,随着近几年杭、甬、温等地黄金地段的房地产投资已接近饱和,俗称为“杭州后花园”的绍兴成为杭州房地产商们顺理成章的目标,从今年上半年开始,就已出现杭、甬、温房地产商向绍转移的迹象。
2、定海:力挺海岛经济
还有一些实力雄厚又有远见的地产商,则把投资的目光瞄准了海岛旅游及生态资源的开发潜力和广阔前景,转而投资海岛旅游项目和旅游房产开发。目前省内呼声最高的当属“千岛之城”的舟山,近期已有不少开发企业先后赴舟山进行考察、物色项目。
舟山定海区政府也适时推出了“东岠岛”和“摘箬山岛”两项黄金海岛旅游的招商项目,并向不少杭州的开发企业抛来绣球。东岠岛处于南部诸岛的中心,其最高点小坑岗顶海拔205米居诸岛之首,同时又临近已开发的凤凰山度假岛,故东岠岛成为南部诸岛开发的首选地和切入点,另一岛屿“摘箬山岛”是东海著名的火山岛,随着2007年大陆连岛大桥的建成,这些项目将成为新一轮海岛游的第一批受益者。
3、江阴:看好杭州“伯乐”
江阴市国土资源局推介方式十分标新立异,采用的是轮番轰炸式:
自去年6月,江阴市国土资源局相关人员悄然来杭召开了小型座谈会,着重介绍了江阴市的房地产市场情况和土地市场出让现状,并表达了希望引进大型开发企业来提高当地开发水平的愿望。
10月份,江阴市人民政府通过中国地产投资网发出盛情邀请,组织了二十多家浙江省内外知名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赴当地参加房地产投资说明会,并对相关地块、江阴市容市貌进行了实地考察。
11月底,江阴市国土资源局又紧锣密鼓地先后在温州、上海等地举办了“2006年一季度中国江阴房地产投资说明会”,对即将推出的8宗总计2315亩土地进行详细推介。
至此江阴已在与会企业中留下了相当深刻的印象,前去考察的企业诸多,其中不乏上海绿地、复地、开元、莱茵达等知名企业,看来江阴市政府“打破本地的开发模式,引进外地先进的开发理念,形成竞争机制”的愿望在不久的将来即成为现实。
据粗略统计,今年外地在杭举办土地推介会的政府不少于20家,其中不少来自山东、四川、湖北、江苏等地,他们以较低的地价和优惠的开发条件,吸引了一批批开发商外出“掘金”。
总体而言,杭州市土地市场异常活跃,本地企业与外来企业投资热情高涨,投资潜力可见一斑,正是在内外音符的共同作用下杭州土地市场不断演奏着新乐章。
2006年大连市土地分析报告
近两年,国家相继出台一系列针对房地产业的调控措施,在宏观调控政策频推、外部环境趋紧的形势下,大连房地产开发市场运行总体平稳,呈现投资增幅稳定、施工规模、竣工面积、销售面积等指标全面向好、房价涨幅稳步回落的局面。
(一)(一)&&&&&&&&& 土地供应情况分析
2005年对于近两年大连房价上涨过快,许多人将其归咎为土地放量控制过严,导致市场供应不足。所以2005年土地供应量成为调整楼市发展最关键的问题之一。在同年初召开的大连市房地产工作会议上公布的数据为,2005年大连市内四区土地出让计划48项,占地面积约380公顷,同2004年相比增长27.4%,其中公建用地占15%;住宅用地占85%,力争房地产投资达到260亿元左右,重点加大城市西部和北部的供地规模。
2005年5月份的政府工作会议上,土地囤积的问题被再次提出。在全国整顿房地产开发、打击囤积土地行为的大背景下,大连超过300万平方米的存量土地相信也会成为下半年的部分“供应用地”。
与去年相比,2006的供给土地供应的政策性因素较大。
大连市政府下发了《关于调整城镇土地使用税地段等级和税额标准的通知》,重新划定我市城镇土地使用税征税地段等级,调整税额标准,出台了纳税新规定并从今年1月1日起执行。土地使用税纳税新规将有利于充分发挥税收对土地资源的调节职能,促进企业合理有效利用土地,公平纳税人税负,对于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创建节约型城市将发挥重要作用。
征税不再区分行业。据介绍,原来的政策将用地单位划分工业和商业两大类,适用不同的税额标准征收城镇土地使用税,即同一地段等级的土地因其使用单位所属行业的不同,税额标准也就不同,商业用地高于工业用地。而新政策则&&&& 不再区分用地单位行业类别,对同一地段等级的土地执行统一的税额标准。
重划地段等级,提高税额标准。原政策将市内四区商业用地划分为9个等级,分别对应不同的税额标准,年税额标准最高为7元/m2,最低为1.5元/m2,工业用地不分等级,年税额标准统一规定为1.5元m2;区市县土地不分等级,同一行政区域内,商业用地、工业用地分别适用各自的同一个标准。
新政策则将全市行政区内的土地划分为9个等级,各等级每平方米年税额标准分别为:一等10元;二等8元;三等6元;四等5元;五等4元;六等3元;七等2.5元;八等2元;九等1.5元。其中市内四区适用1&&&&&&&&&&&&&&&&&&&&&&&&&&&&&&
6等税额,其他区市县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在市政府规定的幅度范围内,自行重新划定城镇土地使用税的地段等级并制定具体的税额标准。与原政策相比,部分地段等级提高了,同一地段等级的税额标准也都有不同幅度地上调。
按实际占地面积计算缴税。据了解,城镇土地使用税以纳税人实际占用的土地面积为计税依据,按照征税地段等级对应的税额标准计算征收。纳税人实际占用的土地面积,是指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单位组织测定的土地面积。纳税人持有政府部门核发的土地使用证书的,以证书确认的土地面积为准;尚未核发土地使用证书的,纳税人应据实申报土地面积。具体的计算公式为:年应纳城镇土地使用税税额=实际占地面积×年单位税额。
而大连市采取的城镇土地使用税是在城市、县城、建制镇、工矿区范围内对拥有土地使用权的单位和个人(除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在华机构的用地),以其实际占用土地的面积,按年征收的一种税。目的是为了促进土地的节约利用,调节土地级差收入,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加强土地管理。
(二)(二)&&&&&&&&& 供应结构分析
自一季度以来,大连市房地产开发各月累计投资增幅始终在30-32%之间,上下波动未超过2个百分点。房价涨幅也逐月回落,1-6月,商品住宅价格涨幅分别为18.9%、15.1%、12.9%、11.1%、15.2%和8.9%。7月,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56.8亿元,增长31.8%,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23.5%,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进入下半年以来,大连市将挂牌出让6块商品住宅用地。颇为引人注目的是,针对其中一部分地块,将首次以“限制套型结构比例”的方式竞标开发商,此举将缓解我市住房供应结构不合理、房价上涨过快的矛盾,直接从土地出让环节稳定房价。
此次以挂牌方式出让的开发地块共计10幅,包括商品住宅用地、市政设施用地(加油站)以及公建项目用地等。其中有6块住宅用地将开发多层、小高层和高层住宅。分别位于甘井子区后盐振兴路南北两侧;西岗区长江路北、鞍山路南、新开路西、北京街东;西岗区香周路100号;甘井子区东方路、松江路北侧,金北路南侧;高新园区七贤岭黄浦路东南侧等地。
在上述挂牌出让的6块商品住宅用地中,有4个地块首次把“小户型开发比例”纳入土地出让方案中,凡有意向竞买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必须符合出让文件确定的这一规定以及其他竞买申请条件,才有资格参加此次挂牌竞地。上述4个“限套型”房用地总占地面积为13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00万平方米。
其中,甘井子区后盐振兴路北侧地块小户型比例为80%;甘井子区后盐振兴路南侧地块小户型比例为65%;西岗区北京街东地块小户型比例为60%;甘井子区金北路南侧地块小户型比例为70%。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大连市将充分保障中小套型房的开发建设,且上述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房在土地挂牌过程中将限套型、限房价,开发商要竞地价、竞房价。
(三)普通商品房用地将优先供应四大区域
大连市明年供应的住房用地总量为264.8公顷。其中,近期新供应的普通商品住房用地将优先供应在甘井子区的四个区域内。
2006年281公顷的住房用地供应总量基础上,明年供应的住房用地总量为264.8公顷。其中政策性住房用地207.3公顷,占年度土地总供应量的78.3%;商品住房用地57.5公顷,占年度土地总供应量的21.7%。
同时,新供应的普通商品住房用地主要分布在甘井子区的梭鱼湾、泡崖子、泉水、大化渣场等地区;其次分布在中山区、西岗区、沙河口区。
大连市将充分考虑土地资源的利用收益和级差效应,确保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近期供应的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用地主要分布在甘井子区辛寨子、机场新区、泡崖新区、石门山棚户区、大连西站、庙岭、凌水等地区,有少量分布在沙河口区和西岗区。另外,考虑到商品住房的需求意向,近期商品住房的供地首先以中山区、西岗区和沙河口区为主,其次是甘井子区。其中,今明两年将主要集中在中山区、西岗区和沙河口区。
 同时,为防止我市房地产市场的大起大落,“十一五”期间将适度控制中心城区住房建设规模,在中心城区住房用地日趋紧张的情况下,将大力提高外围区、市、县的住房建设规模,以保持住房市场的持续稳定发展。
图表:大连市2006年度国有土地出让供应计划信息
2006年一季度哈尔滨市土地分析报告
随着外来知名房地产开发商的进入,不断拔地而起的中高档住宅,哈尔滨市民领略到了全新的居住理念。北国冰城迎来了产销两旺、房价稳步上升的态势。
哈尔滨市房地产价格继续保持稳步上涨的趋势。与上年同期相比,房屋销售价格上涨4.8%,土地交易价格上涨8.3%,房屋租赁价格上涨4.2%。我市房屋销售平均价格已达到2418元/平方米。一季度哈尔滨市房地产市场变化有以下特点:
(一)(一)土地交易价格大幅上扬
与上年相比,今年一季度哈尔滨市土地交易价格上涨8.3%。其中,居住用地价格上涨2.9%,商业、旅游、娱乐用地上涨5.9%,工业仓储用地上涨11.2。土地价格保持涨势的主要原因一是政府限制土地开发政策的影响,二是消费市场对住房需求的增长。
与此同时,房屋销售价格全面上涨。一季度哈尔滨市房屋销售价格上涨4.8%,其中,商品房价格上涨5.5%,二手房价格上涨3.4%。商品房价格和二手房价格上涨分别影响房屋销售总指数上升3.6个和1.2个百分点,是导致房屋销售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
住宅类房屋价格上涨幅度高于非住宅房屋价格。一季度与上年相比,哈尔滨市商品房住宅、非住宅和二手房价格分别上涨6.4%、3.6%和3.4%,其中各类住宅价格持续保持强势,进一步显现出哈尔滨房地产市场后劲十足。
  伴随着土地、生产资料、人工费等相关价格的上涨,以及自2004年10月份至今的贷款利率比以前提高了0.37个百分点,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开发商的开发成本,而开发商为了保住一定的利润率,势必把一部分利润转嫁到房价中,今后一段时间内,哈尔滨市房屋销售价格上涨是必然趋势。
  (二)首批土地经营项目地块上市
2006年首批土地经营项目已确定,包括道外区陶瓷大市场地段在内的5宗土地,日前在土地交易中心挂牌拍卖。土地挂牌出让后所得收益将反哺城市建设。  这5宗土地分别是位于香坊区公滨路461号的香坊区政府原址地段,南岗区学府三道街102号地段,道外区宏图街41号地段,道里区窑地头道街18—6号的轻质保温材料厂地段,位于道外区东北新街、通港街、迎新街、规划路的陶瓷大市场地段。按照挂牌出让的用地要求,此次出让的5宗土地将全部建设成住宅、商服,建成后的绿地率不低于25%。
此次为保证挂牌土地出让的公平有效,市土地储备中心为每宗土地都设立了竞买保证金。市国土资源局有关人士介绍,为了防止恶意买家没有实力而叫高价购买土地的现象发生,今年首批挂牌拍卖的5宗土地都设立了最低竞买保证金,其中最低保证金额为100万元。
除此之外,哈尔滨市呼兰区六块国有土地使用权挂牌挂地块概况如下:
&&& 地块一:位于东临西环路,南到建设小区;面积:16000平方米;用地性质:住宅;建筑面积26896平方米;建筑容积率1.68;绿地率25%;该宗建设用地将作为毛地进行出让,出让期限为70年,出让底价为284.80万元。
&&&& 地块二:位于西岗公园南侧;面积30000平方米;用地性质:住宅;建筑面积64500平方米;建筑容积率2.2;建筑限高:21米;该宗建设用地将作为毛地进行出让,出让期限为70年,出让底价为399.00万元。
&&&& 地块三:位于西岗公园南侧;面积38000平方米;用地性质:住宅;建筑面积64800平方米;建筑容积率1.7;建筑限高21米;该宗建设用地将作为毛地进行出让,出让期限为70年,出让底价为437.00万元。
&&&& 地块四:位于码头路北侧;面积:36400平方米;用地性质:住宅;建筑面积139491平方米;建筑容积率2.81;绿地率40%;建筑限高21米;该宗建设用地将作为毛地进行出让,出让期限为70年,出让底价为531.44万元。
&&&& 地块五:位于瑞辉大药房北侧东二道街;面积:594平方米,用地性质:综合;建筑面积:4752.6平方米;建筑容积率:8.00;建筑限高:21米;该宗建设用地将作为毛地进行出让,出让期限住宅为70年、商服为40年,出让底价为63.44万元。
&&& 地块六:位于东起省四院东墙,南到省四院内,西到长寿南胡同,北到造纸路;用地面积:26703平方米;用地性质:住宅;建筑面积54450平方米;建筑容积率2.04;绿地率30%;建筑限高21米;该宗建设用地将作为毛地进行出让,住宅出让期限为70年,出让底价为365.83万元。
在今后的土地招、牌挂过程中,将全部采取给出土地拍卖底价同时,也给出最低竞买保证金价格,要求土地买家在竞拍前必须交一定金额保证金,以防止竞拍土地者在获得土地使用权后拖延或不交付土地出让金。如有违规者,其竞买保证金也将收归国有。
(三)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住房供应
2006年前8个月,哈市新建商品住房平均销售价格2537元/平方米,同比增长3.6%,比去年底增长2.6%,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涨幅排在最后几位。
为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供应,哈尔滨市房产住宅局自2006年6月1日起,凡审批、新开工的商品住房总面积中,套型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住房面积所占比重必须达到70%以上,对过去已审批但未取得施工许可证的项目,因地制宜进行结构调整;优先保证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土地供应,其年度供应量不得低于居住用地供应总量的70%;在限套型、限房价的基础上,采取竞地价、竞房价的办法,以招标方式确定开发建设单位;结合哈市实际,制定住房建设规划,进一步落实政府的宏观调控目标。
为了完善住房保障体制,增加住房保障投入,房产住宅局继续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多渠道筹集资金和房源,力争(原计划五年)解决1929户人均住房使用面积7平方米以下廉租户住房问题;按照《哈尔滨市购买经济适用住房货币补贴暂行办法》,逐步由哈尔滨市政府组织建设经济适用住房向经济适用住房货币补贴政策过渡,最终实现改暗补为明补,以此来确保优惠政策能够真正落实到哈市中低收入家庭;进一步规范单位自建住房管理,加快解决无房和住房困难职工居住问题;进一步发展住房二级市场和租赁市场,多渠道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住房供应。
2006年上半年沈阳土地市场分析
今年上半年,沈阳土地出让面积同比增长约32%,沈阳市的土地市场需求旺盛。其中,大部分用于中低价位、中小户型住宅的开发建设,对于稳定全市房价起到了积极作用。
&& (一)土地需求旺盛
去年全市土地市场(市本级)共出让土地80宗,出让总面积370.7万平方米。其中,1-7月土地出让面积为163.1万平方米。今年1-7月,全市土地市场(市本级)共出让土地56宗,总面积215.8万平方米,成交总额23.09亿元,土地出让面积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约32%。统计数字表明,今年上半年沈阳市的土地市场需求旺盛。
1、1、其中普通商品房用地为主。
今年上半年,全市共成交215.8万平方米土地,其中,近60%的地块位于二环和三环之间的城乡接合部。而这部分地块绝大多数用于中低价位、中小户型住宅的开发建设,主要销售对象也是沈阳市的工薪阶层。这对于稳定全市房价,抑制房地产市场的投机行为,起到了积极作用。
&&&&& 2、地价稳中有升
&&&&& 今年上半年,全市土地出让价格虽然有一定的涨幅,但是仍处于地价合理范围之内。目前,沈阳市的土地价格占房价的总比例没有超过30%。
&&&& 与全国其他同等规模城市比较,沈阳市的地价仍处于中等水平,低于广州、深圳、南京、武汉、福州、重庆、大连等地。预计今年下半年,沈阳市的土地价格涨幅仍然不会太大,处于一个较为合理的范围之内。
今年上半年,沈阳土地出让面积同比增长约32%,沈阳市的土地市场需求旺盛。其中,大部分用于中低价位、中小户型住宅的开发建设,对于稳定全市房价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土地政策出台调节市场需求
1、土地出让金政策大大提高开发商积极性
&&&& 沈阳五年来的城市变化有目共睹。
2005年,沈阳全年共收缴土地出让金30亿元,配套费12亿元,合计收缴资金42亿元,比上年同期收缴的29.8亿元增长41%%。从2001年实施土地市场交易以来,沈阳市已累计收缴土地出让金100亿元。这些资金,为沈阳进行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
&&& 早在2001年初,沈阳市成立了市土地开发建设领导小组,明确“经营性用地”不再划拨和协议出让,按照这一部署,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局停止了个人或组织批租经营性用地,使房地产开发等经营性用地,全部进入市场进行公开出让。
&&& 随后,全市土地储备出让机构———沈阳市土地储备交易中心挂牌成立,并于2002年正式建立市土地市场。从此,土地交易开始“阳光操作”,经营性用地严格执行招标、拍卖、挂牌制度,2004年,沈阳市被国土资源部推荐为全国先进典型。
&&&& 纳入储备的土地,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政府收回的闲置荒芜土地;拆迁旧居住区土地;国有企业土地;停止使用的划拨土地;原土地使用者申请收购的土地;土地市场成功受让后,购买者无力继续开发且不具备转让条件的土地。截止2005年底,共累计储备土地598万平方米。
储备了土地,坐等买家(房地产开发商)上门还不行,要提高土地收益,就得主动出击招商,这也是沈阳土地出让金收入,自2002年以来始终以每年5亿元的幅度递增的原因。
其中,位于青年公园附近的沈阳建工学院地块,尽管地处沈阳黄金地段,被业界尊称为“沈阳地王”,但是在首次挂牌出让时却无人问津。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局于是采取公布土地价值预测分析结果,并在全国推介宣传等手段,使这块地在二次拍卖时,吸引了众多房地产界巨头,最终以高出底价4200万元的价格成交。
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局还通过国企搬迁、政府储备土地的办法,盘活国企土地资产。2001年以来,收购储备28家破产、改制等国有企业土地124万平方米,变现土地资产7.8亿元。
2、首度调整新的城镇土地使用税标准
从2006年四季度开始,沈阳地区将执行新的城镇土地使用税标准,这是5年来首度调整。一类地段的征收范围加大,同时三等地段和县级市和县城的税额标准都相应提高。
&&& 目前沈阳地区现行城镇土地使用税地段等级和税额标准是2000年经市政府批准的,至今一些地区城镇土地使用税的地段等级及税额标准与经济繁荣程度已明显不适应。新的征税标准扩大了一等地区的征收范围,现行其他地段等级上浮一等。从税额标准上看,由4元/平方米提高到5元/平方米,县级市、县城的税额标准由1.5元/平方米提到到2.5元/平方米。此外,调整后的城镇土地使用税地段等级和税额标准分4类8个等级,最高类似于沈河东顺城街、铁西南九中路、北陵大街北起泰山路,南至昆山路这些地段每平方米年税额为10元。
执行新的土地使用税标准,辽宁将至少增加税收3亿元,另外他表示,上调土地使用税,不会影响到沈阳的房价。以一个20万平方米的中等规模的小区为例,通常可建2000户100平方米的房屋,执行新标准后,均摊到每个房子,每平方米的成本只增加1元,对房价影响不大。
(三)增加地块供给,沈阳新地标凸现
2006年下半年,沈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局推出了第二批经营性房地产开发用地公示地块,出让13宗地块土地使用权,规划用地总面积达到221.49万平方米。本此推出的地块规划用途以居住为主,主要分布在大东区、东陵区等城市东部地区。
9月上旬,大东区赴南方招商活动,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上海等地开展强有力的招商推介活动,成功引进12个重点项目,协议投资总额达到84亿元,由福建广易集团投资28亿元建设的沈阳广易国际贸易中心最引人注目。沈阳新的标志性建筑将落户大东区东城商业区。
该商贸大厦建筑面积62万平方米,高158米、共有56层。大厦内将设世界知名品牌店、国内外风味餐饮、高级健身娱乐、世界500强地区总部和高级商住等,计划三年内落成。另外,由浙江盾安集团投资20亿元的沈阳天一商业广场、投资6亿元的东北针纺大厦和东北珠宝大厦,也将落户东城商业区。
(四)前景分析
沈阳市1-7月份的房地产市场情况进行了分析、总结,在全国房地产市场处于增幅下降或者下降的情况下,沈阳的增量房交易量继续提升。沈阳的房地产市场是全国最好的市场之一,仍处于可持续发展的前进态势,黄金时期至少还有10年。
1、中小户型中低价位是供求主体数据:
&&& 1-7月份,沈阳市批准入市的商品住宅平均每套建筑面积89平方米,同比下降0.8%;实际销售住宅面积每套平均为94.86平方米,同比下降7.5%;在实际销售商品住宅中,100平方米以下的占交易总量的51.4%,每平方米4000元以下的占交易总量的83.7%。
&&&& 分析:前7个月,沈阳市房地产销售企业前四名,售价均在每平方米3000元以下,从中可以看出,中小户型和中低价位的商品住宅是房地产业的供求主体。
&&&& 同时,土地管理部门也开始积极调整土地供应政策,增加普通商品住宅和中低价位住房的土地供应,前7个月,市本级土地供应中,70%以上位于市内二环和三环之间。这些土地成本较低,供应低价位住房建设用地可以充分满足普通居民的购房需求。增量房交易继续提升数据:
&&&&& 1-7月份,沈阳市商品房销预售面积、合同金额同比分别增长3.5%和4.6%;商品住宅销预售面积、合同金额,同比分别增长4.3%和6.0%。
&&&& 分析:从去年到今年,国家先后出台国八条和国六条,房地产市场一直处于宏观调控下,沈阳市市场仍然保持一定数量的增长幅度。房价平稳稳中略升数据:
&&&& 1-7月份,商品房销预售价格为3370.2元/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增长1%;商品住宅销预售价格为3167.6元/平方米,同比增长1.6%;存量房平均价格为2153.4元/平方米;同比上升3.9%;其中存量住宅平均价格2138.5元/平方米,同比上升4.0%;房屋销售价格指数同比增长6.8%。
&&&& 分析:沈阳市增量房和存量房,全部都处于平稳运行、稳中略升的最佳状态。
&&& 2、商品房空置处于合理区间数据:
&&& 截止到2006年7月底,沈阳市空置一年以上商品房的空置率为8.6%。
&&& 分析:沈阳市商品房空置量和空置率都有所下降。从空置结构情况看,商业地产所占比例较大,而住宅空置数量相对较少,其中的80%以上是大户型和高价位的住宅。总体上看,我市空置总量和空置率均处于合理区间,而且正在被逐渐消化。人均住房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 数据: 2005年底,全国城镇人均住房面积为26.11平方米,沈阳市为23.36平方米,与全国相差2.75平方米;2005年底,东部城市人均住房面积为28平方米,沈阳与之相差4.64平方米。
&&&& 分析:这些差值说明沈阳市住房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后发优势非常明显。伴随沈阳的扩城计划,沈阳发展到1000万人口还要增长280万人,外地人购房比例的提高等因素都将推动沈阳房产市场的发展,未来沈阳房地产至少还有10年的黄金发展时期。
&&& 3、房价与 G DP、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比率合理
&& 数据: 2006年上半年沈阳地区生产总值1189.6亿元,比上年增长15.7%。2006年上半年,沈阳市商品住宅平均价格比上年增长2.1%。按商品住宅价格计算,房价比GDP增长比率为0.13;房价比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比率为0.13。
&& 分析:房价与GDP、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的比例关系,是衡量房地产市场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般来说,这个比率小于1较好。沈阳市上半年房价与GDP、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比率都远低于1。房价涨幅与地区生产总值增幅低13.6个百分点,比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低13.9个百分点。沈阳市房价与GDP、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的这种比例关系,是一种非常理想的状态,说明沈阳房地产市场运行状况是良好的。房价收入比有所下降数据:
&&& 按上半年的指标测算,预计2006年房价收入比又有了一个较大的下降幅度,其中每户购房60平方米的房价收入比为5.66,比上年下降0.23;每户购房70平方米的房价收入比为6.6,比上年下降0.27;每户购房80平方米的房价收入比为7.54,比上年下降0.32。
&&& 分析:如果按照每户购房60平方米计算,沈阳目前的房价收入比已经在国际合理区间了;若按购房60—70平方米计算,已经接近国际房价收入比3—6的标准线。
&& 4、外地人购房比重有提高数据:
&& 按本市和外地居民分析购买住房群体构成情况,外地人购房占全市购房总量的27.8%,比上半年增加2个百分点;其中省内人购房占全市购房总量的17.4%,套均建筑面积为89.7平方米,比本市居民购房套均建筑面积96.6平方米少6.9平方米;外省市人占购房全市总量的10.4%,套均建筑面积92.3平方米,比本市居民购房套均建筑面积少4.3平方米。
&& 分析:外地人购房比重如此之大,对于房地产市场来说是把双刃剑。外地人购房占27.8%,首先反映了沈阳市场活跃,经济趋势良好,东北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已经确定了。对房地产市场来说不利的方面是,外地人购房比例增加,易导致房价快速上涨。投资洼地效应出现数据:
&&& 1-7月份,沈阳市有50%以上的土地被外地(或国外)资本买走。1-7月份,沈阳市销售前30名的开发企业中,有13个是外来开发商。
&&& 分析:外来资本的进入对沈阳房地产市场来说是件好事。外来开发企业给沈阳房产市场带来了先进的理念,本地开发商不用走出家门就能学到很多经验。外来开发商加剧了沈阳房产市场的竞争,从沈阳这两年开发的产品看,产品品质有较大的提升,这正是合理竞争的结果。
&&& 5、存量房受调控影响明显数据:
&&&& 1-7月份,沈阳增量房交易量与存量房交易量的比值为1:0.59。
&&&& 分析:沈阳是全国存量房市场启动最早的城市之一,与全国其他城市一样,受“国六条”影响,6、7月份沈阳房产交易增幅有所下降,其中增量房下降的比较小,但存量房下降的比较大。“市六条”可稳定市场事件:
&&&& 8月6日,沈阳市副市长邢凯在中国·沈阳第12届房地产交易展示会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了进一步促进全市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6条工作措施,主要包括:奖优扶强、银政互动、高效审批、城乡统筹、惠及市民、信息发布等内容。其中,为切实改善人民群众的最基本居住条件,除了往届房交会的优惠政策外,从本届“房交会”起,对今后在“房交会”期间,个人出售取得产权不足5年、交易面积90平方米以下(含90平方米)的存量普通自用住宅给予适当补助。即:个人出售存量住宅成交单价2000元/平方米以上的,补助标准为75元/平方米;个人出售存量住宅成交单价在1500元—2000元/平方米之间的,补助标准为56.25元/平方米;个人出售存量住宅成交单价在1500元/平方米以下的,补助标准为37.5元/平方米。(按以上标准,对符合条件的个人存量住宅出售方给予补助。)
&&& 分析:沈阳市出台的6项举措抓住了沈阳房产市场的主要矛盾,目的是进一步激活二手房市场。给卖二手房的人卖房补贴,能促进百姓个人自住的买卖行为,也避免了二手房与新房的成交量差距进一步拉大,这样能有效保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两税不会推高房价
“国六条”出台后,针对二手房市场的营业税、个人所得税政策都加大了部分二手房的转让成本,二手房的房价是否会“水涨船高”呢?
分析:从房价发展的总趋势看,二手房房价不会下降。交易成本高了,但沈阳交易需求旺盛,房价不会过快上升。此外,受到新房郊区化的影响,低廉的郊区房价可以抑制二手房价的上涨。
&&& 6、房地产综合指数全国第一数据:
&&& 从商品房销售套面积上看:全国40个重点城市,商品房实际销售住宅面积每套平均为115平方米,沈阳1-7月份的套均住宅面积为94.86平方米,比平均值低20.14平方米。
&& 从房地产投资额看,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沈阳排在第四位,低于广州、深圳、成都,高于直辖市中的天津和重庆。
&&& 从商品房销售面积上看,沈阳处于15个副省级城市中的第三位,低于广州和成都,第一次超过深圳。
&&& 从商品房销售金额上看,15个副省级城市比较,沈阳排在第四位,低于广州、成都、深圳。
&&& 从商品房均价上比较,上半年,沈阳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平均商品房价格排在第13位,仅高于长春和哈尔滨。
&&& 综合分析:根据这些指标综合分析,沈阳市和成都市并列排在全国第一位。其中,成都市的商品房销售总量略高一些,但沈阳房价稳中有升,趋势控制得更好。综合来看,沈阳房地产市场是全国最好的市场之一,供应结构逐步改善、供求平衡、房价平稳,处于健康、理性和可持续发展的状态。
2006年上半年长春市土地市场分析
房地产,城市经济发展的载体,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房地产的开发。今年长春土地开发量将达到600万平方米,地产投资在70个亿以上,都超出了往年计划量,并且规模上也有所扩大。长春近几年经济实力的提高,进一步刺激城市房地产的发展动力和升值潜力的发挥。
年初伊始,长春楼市就呈现勃勃生机。3年内完成108块棚户区改造计划落地有声,招商、拆迁、开发,如火如荼;市场供需两旺,无论哪一个区域,只要楼盘开盘,就会有人提前两三天,甚至五六天排号,房源推出即供不应求,红火楼市叹为观止;“国六条”及其细则震荡春城;数万人尽享房交会盛宴……2006上半年,长春楼市渐入快车道。
&& &&(一)土地市场环境分析
分析2005年长春市房地产市场,可以看出:长春市房地产市场基本保持平稳有序地发展态势,供求总量基本平衡,结构基本合理,价格基本稳定,投资稳步增长,人均居住面积已达到25平方米。长春市房地产规模开发成为房地产开发主流。
2005年,长春市房地产开发施工面积698.6万平方米,其中开发规模5万平方米以上的小区占开发总量的77%。2005年,长春市增量商品房销售面积270万平方米,比2004年增加34万平方米,增幅14.4%。其中,长春市商品房销售均价为2577元/平方米,商品房销售价格比2004年上涨17元/平方米。而在可供销售住宅房屋面积中,每平方米3500元以上的高档商品房实际销售面积为33.3万平方米;每平方米价位在2500元至每平方米3500元的中档商品住房的实际销售面积为54.8万平方米;每平方米2500元以下的普通商品住房实际销售面积为153.9万平方米。另外,办公楼、写字楼实际销售面积为3.3万平方米。
今年长春土地开发量将达600万平方米,地产投资在70个亿以上。长春市良好的市场经济环境,使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城市经济与城市房地产的互利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自今年起,长春市未来3年内将对城区内108块棚户区进行重点改造,而且长春市政府为进行棚户区改造的开发企业提供了许多优惠政策。同时,还将为拆迁户量身订做面积在49—85平方米的户型。有关部门与区政府在本区域选出较好位置的1—2块棚户区改造地块,并依据定销商品房建设的相关规定,建设结构合理、功能优化、经济适用、以中小户型为主的房屋。
除此之外,外来开发商为长春市房地产繁荣再添一笔。在2006年4月份,长春中海地产公司以1.8亿元独得南湖金地;5月10日,香港南益集团第二次在长春伊通河南段东侧地块投资40亿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