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局收了罚款但罚款单没盖章有效是否有效

国土资源行政处罚办法
当前位置:&&&
国土资源行政处罚办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令
  第60号
  《国土资源行政处罚办法》已经日国土资源部第2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以发布,自日起施行。
  部长 姜大明
  国土资源行政处罚办法
  (日国土资源部第2次部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国土资源行政处罚的实施,保障和监督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依法履行职责,保护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等国土资源管理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县级以上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对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国土资源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实施行政处罚,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实施行政处罚,遵循公正、公开的原则,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依据正确,程序合法,处罚适当。
  第四条 国土资源行政处罚包括:
  (一)警告;
  (二)罚款;
  (三)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
  (四)限期拆除;
  (五)吊销勘查许可证和采矿许可证;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第二章 管 辖
  第五条 国土资源违法案件由土地、矿产资源所在地的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管辖,但法律法规以及本办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六条 省级、市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管辖本行政区域内重大、复杂和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由其管辖的国土资源违法案件。
  第七条 国土资源部管辖全国范围内重大、复杂和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由其管辖的国土资源违法案件。
  第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上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有权管辖下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管辖的案件:
  (一)下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立案调查而不予立案调查的;
  (二)案情复杂,情节恶劣,有重大影响的。
  上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可以将本级管辖的案件交由下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管辖,但是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由其管辖的除外。
  第九条 有管辖权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由于特殊原因不能行使管辖权的,可以报请上一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指定管辖。
  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之间因管辖权发生争议的,报请共同的上一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指定管辖。
  上一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在接到指定管辖申请之日起七个工作日内,作出管辖决定。
  第十条 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发现违法案件不属于本部门管辖的,应当移送有管辖权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或者其他部门。受移送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对管辖权有异议的,应当报请上一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指定管辖,不得再自行移送。
  第三章 立案、调查和审理
  第十一条 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发现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行为涉嫌违法的,应当及时核查。对正在实施的违法行为,应当依法及时下达《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予以制止。
  《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应当记载下列内容:
  (一)违法行为人的姓名或者名称;
  (二)违法事实和依据;
  (三)其他应当记载的事项。
  第十二条 符合下列条件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在十个工作日内予以立案:
  (一)有明确的行为人;
  (二)有违反国土资源管理法律法规的事实;
  (三)依照国土资源管理法律法规应当追究法律责任;
  (四)属于本部门管辖;
  (五)违法行为没有超过追诉时效。
  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可以不予立案。
  第十三条 立案后,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指定案件承办人员,及时组织调查取证。调查取证时,案件调查人员应当不少于二人,并应当向被调查人出示执法证件。
  第十四条 调查人员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第十五条 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进行调查取证,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要求被调查的单位或者个人提供有关文件和资料,并就与案件有关的问题作出说明;
  (二)询问当事人以及相关人员,进入违法现场进行检查、勘测、拍照、录音、摄像,查阅和复印相关材料;
  (三)依法可以采取的其他措施。
  第十六条 当事人拒绝调查取证或者采取暴力、威胁的方式阻碍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调查取证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可以提请公安机关、检察机关、监察机关或者相关部门协助,并向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报告。
  第十七条 依法取得并能够证明案件事实情况的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计算机数据、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询问笔录、现场勘测笔录、鉴定结论、认定结论等,作为国土资源行政处罚的证据。
  第十八条 调查人员应当收集、调取与案件有关的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计算机数据的原件、原物、原始载体;收集、调取原件、原物、原始载体确有困难的,可以收集、调取复印件、复制件、节录本、照片、录像等。声音资料应当附有该声音内容的文字记录。
  第十九条 证人证言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注明证人的姓名、年龄、性别、职业、住址、联系方式等基本情况;
  (二)有证人的签名,不能签名的,应当按手印或者盖章;
  (三)注明出具日期;
  (四)附有居民身份证复印件等证明证人身份的文件。
  第二十条 当事人请求自行提供陈述材料的,应当准许。必要时,调查人员也可以要求当事人自行书写。当事人应当在其提供的陈述材料上签名、按手印或者盖章。
  第二十一条 询问应当个别进行,并制作询问笔录。询问笔录应当记载询问的时间、地点和询问情况等。
  第二十二条 现场勘测一般由案件调查人实施,也可以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实施。现场勘测应当制作现场勘测笔录。
  第二十三条 为查明事实,需要对案件中的有关问题进行检验鉴定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可以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机构进行。
  第二十四条 案件调查终结,案件承办人员应当提交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应当包括当事人的基本情况、违法事实以及法律依据、相关证据、违法性质、违法情节、违法后果,并提出依法应当不予行政处罚或者给予行政处罚以及给予何种行政处罚的处理意见。
  涉及需要追究党纪、政纪或者刑事责任的,应当提出移送有权机关的建议。
  第二十五条 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在审理案件调查报告时,应当就下列事项进行审理:
  (一)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凿;
  (二)定性是否准确;
  (三)适用法律是否正确;
  (四)程序是否合法;
  (五)拟定的处理意见是否适当。
  经审理发现调查报告存在问题的,可以要求调查人员重新调查或者补充调查。
  第四章 决定
  第二十六条 审理结束后,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出下列决定:
  (一)违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依据正确、调查审理符合法定程序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二)违法情节轻微、依法可以不给予行政处罚的,不予行政处罚;
  (三)违法事实不成立的,不得给予行政处罚;
  (四)违法行为涉及需要追究党纪、政纪或者刑事责任的,移送有权机关。
  第二十七条 违法行为依法需要给予行政处罚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制作《行政处罚告知书》,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送达当事人。当事人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陈述和申辩应当在收到《行政处罚告知书》后三个工作日内提出。口头形式提出的,案件承办人员应当制作笔录。
  第二十八条 对拟给予较大数额罚款或者吊销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等行政处罚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制作《行政处罚听证告知书》,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送达当事人。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在收到《行政处罚听证告知书》后三个工作日内提出。
  国土资源行政处罚听证适用《国土资源听证规定》。
  第二十九条 当事人未在规定时间内陈述、申辩或者要求听证的,以及陈述、申辩或者听证中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不成立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并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送达当事人。
  《行政处罚决定书》中应当包括行政处罚告知、当事人陈述、申辩或者听证的情况。
  《行政处罚决定书》一经送达,即发生法律效力。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在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期间,行政处罚决定不停止执行;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加盖作出处罚决定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印章。
  第三十条 法律法规规定的责令改正或者责令限期改正,可以与行政处罚决定一并作出,也可以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单独作出。
  第三十一条 当事人有两个以上国土资源违法行为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可以制作一份《行政处罚决定书》,合并执行。《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明确对每个违法行为的处罚内容和合并执行的内容。
  违法行为有两个以上当事人的,可以分别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制作一式多份《行政处罚决定书》,分别送达当事人。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明确给予每个当事人的处罚内容。
  第三十二条 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自立案之日起六十日内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案情复杂,不能在规定期限内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经本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三十日,案情特别复杂的除外。
  第五章 执行
  第三十三条 行政处罚决定生效后,当事人逾期不履行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除采取法律法规规定的措施外,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报告;
  (二)向当事人所在单位或者其上级主管部门通报;
  (三)向社会公开通报;
  (四)停止办理或者告知相关部门停止办理当事人与本案有关的许可、审批、登记等手续。
  第三十四条 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前,有充分理由认为被执行人可能逃避执行的,可以申请人民法院采取财产保全措施。
  第三十五条 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作出没收矿产品、建筑物或者其他设施的行政处罚决定后,应当在行政处罚决定生效后九十日内移交同级财政部门处理,或者拟订处置方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六条 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前,应当催告当事人履行义务。
  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又不履行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可以自期限届满之日起三个月内,向土地、矿产资源所在地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第三十七条 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应当提供下列材料:
  (一)《强制执行申请书》;
  (二)《行政处罚决定书》及作出决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
  (三)当事人的意见及催告情况;
  (四)申请强制执行标的情况;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强制执行申请书》应当加盖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印章。
  第三十八条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经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人批准,案件结案:
  (一)执行完毕的;
  (二)终结执行的;
  (三)已经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
  (四)其他应当结案的情形。
  涉及需要移送有关部门追究党纪、政纪或者刑事责任的,应当在结案前移送。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九条 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通过定期或者不定期检查等方式,加强对下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实施行政处罚工作的监督,其中要将发现制止违法、依法履行行政处罚职责等情况作为监督检查的重点内容。
  第四十条 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建立重大违法案件公开通报制度,将案情和处理结果向社会公开通报并接受社会监督。
  第四十一条 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建立重大违法案件挂牌督办制度,明确提出办理要求,公开督促下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限期办理并接受社会监督。
  第四十二条 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建立违法案件统计制度。下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将本行政区域内的违法形势分析、案件发生情况、查处情况等逐级上报。
  第四十三条 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国土资源违法案件错案追究制度。行政处罚决定错误并造成严重后果的,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四十四条 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对行政处罚实施过程中的社会稳定风险防控。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五条 县级以上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致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遭受损害的,应当依法给予处分:
  (一)对违法行为未依法制止的;
  (二)应当依法立案查处,无正当理由未依法立案查处的;
  (三)在制止以及查处违法案件中受阻,依照有关规定应当
  向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报告而未报告的;
  (四)应当依法进行行政处罚而未依法处罚的;
  (五)应当依法申请强制执行、提出行政处分建议或者移
  送有权机关追究党纪、政纪或者刑事责任,而未依法申请强制执行、提出行政处分建议、移送有权机关的;
  (六)其他徇私枉法、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的情形。
  第八章 附 则
  第四十六条 国土资源行政处罚法律文书格式,由国土资源部统一制定。
  第四十七条 本办法自日起施行。原地质矿产部日发布的《违反矿产资源法规行政处罚办法》和原国家土地管理局日发布的《土地违法案件查处办法》同时废止。
&&发表评论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
&&相关文档版权所有 & 中国网·东海资讯 监督电话:025-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号 京网文[5号
法律顾问: |
|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欢迎您访问洛南县国土资源局网站!
当前位置:
共同违法占地,罚款是否共担?
来源:洛南县国土局  发布:国土局子站信息员  作者:国土局子站信息员  发布时间:
A、B、C、D四人为加工食品,与F社签订了集体土地租用协议用于修建厂房。后被国土资源部门执法人员巡查发现,经查,四人共同非法占用集体土地1600平方米,违反了《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三条的规定。因该非法占地行为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土地管理法》第七十六条之规定,应当拆除在非法占用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恢复土地原状,可以并处罚款。
拆除在非法占用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恢复土地原状系四名违法行为人的共同责任、无法区分。对这一点,执法人员意见无分歧。按照《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二条,该违法行为应处每平方米30元的罚款,四人如何承担,执法人员产生了意见分歧。
第一种观点认为,《行政处罚法》虽未对共同违法行为人之间如何承担处罚作出明确规定,但可以参照《刑法》关于共同犯罪的相关规定,共同违法行为人应对其参与的所有违法行为承担法律后果。本案中,四名违法行为人在违法行为中作用相当,无法区分主从,因此四人应当对所参与的全部违法行为承担法律后果,即共同拆除违法建构筑物外,每人应当各承担罚款48000元。
第二种观点认为,第一种观点借鉴《刑法》的规定是正确的,但对处罚金额分担上持不同意见。按照“责罚一致”的原则,应该由四人共同分担48000元罚款。因为《土地管理法》对非法占地行为处罚是以非法占用土地的面积来进行衡量,而并非按违法行为人的主体数量来衡量的。也就是说,一起非法占地破坏土地行为,其社会危害性主要体现在占用土地面积的多少。通过《刑法》第三百四十二条关于非法占用农用地罪的规定来看,该罪的构成要件之一体现在土地数量上,而未体现在违法行为人的数量上。违法行为人受到的处罚应当与其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相一致。
笔者倾向于第二种观点,按照“责罚一致”的原则,执法人员应依据四名违法行为人在共同违法行为中的作用、情节、导致的后果来划分份额,由四人共同承担罚款金额。
共同行政违法行为是指两个以上的行政相对人共同故意实施的行政违法行为,其基本特征是:行为人为两个以上,所实施的违法行为是同一个,行为人之间存在着共同故意。在共同违法行为中,行为人之间的作用未必相同,而其作用的大小与行政处罚的轻重直接相关。
根据行为人之间的作用的不同,共同违法行为分为下列四种情形:一是均等性共同行政违法行为,即各个行为人在实施违法行为中的作用大体相当;二是主从性共同行政违法行为,即各个行为人在共同违法行为中有轻有重,有主有次;三是胁骗性共同行政违法行为,即在共同违法行为中,有的行为人是受其他行为人的胁迫或诱骗而参与实施违法行为的;四是教唆性共同行政违法行为,即在共同违法行为中,有的违法行为人是受其他违法行为人教唆而参与实施违法行为的。
因为共同违法行为实质上是同一个违法行为案件,行政处罚时要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不能对违法行为人各自立案,而应合并立案。二是在案件调查中,尽量要对行为人在共同违法行为中所起的作用、具体的分工、参与的程度进行认定,在量罚时依据行为人在共同违法行为中的作用、情节、导致的后果作出综合分析,正确使用裁量权,区别情节予以处罚,以符合“责任自负、过罚相当”的原则。在实际操作中确实调查不清的,可以以过错和责任平分进行处理,如果存在较大偏差,被处罚人就会提出异议,这时可以在各方申辩和举证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查作出合理或较为合理的处罚。三是计算罚款的数额时,对各方违法行为人作出的罚款的额度总和不能超过法律规定的处罚幅度,因此在实际中要注意对各方作出的罚款处罚进行计算和控制。
本案中,违法行为人实施的是非法占地行为,非法占用土地达到一定面积即构成犯罪。在此类案件中,共同违法行为相较于单独个体,其社会危害性并不凸显。因四个违法行为人在违法行为的实施过程中作用相当,处罚决定书可明确其平均分担处罚金额。如果其中某一被处罚人对分担的罚款数额不服,可以对该处罚决定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此时,其他被处罚人可作为第三人参加复议或诉讼。
此处还有一个问题:在执行处罚决定时,四名违法行为人对罚款金额和拆除建构筑物、恢复土地原状的费用是否承担连带责任?
目前立法现状中民、刑法中对于共同违法行为法律责任的承担均已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但《行政处罚法》和《行政诉讼法》等行政法中没有相关规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行政诉讼法解释》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除依照行政诉讼法外,可参照民事诉讼的有关规定。而《民法通则》规定:二人以上共同侵权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连带责任。
所谓连带责任,是指依照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当事人对其共同债务全部承担或部分承担,并能因此引起其内部债务关系的一种民事责任。当责任人为多人时,每个人都负有清偿全部债务的责任,各责任人之间有连带关系。连带责任的目的在于补偿救济。体现在行政执法中,就是对于有多个违法行为人的案件,以一份处罚决定书,对所有违法行为人进行处罚,并注明他们互相之间承担连带责任。如:处罚款人民币48000元,而这48000元可以是四人自行协商后将钱凑齐缴纳,也可以由四人中任何一个单独先行缴纳,至于之后四人之间如何承担连带责任涉及民事问题,可由当事人自行解决。
目前行政执法实践中,采取连带责任的做法比较常见,这有助于行政处罚的执行更为快捷、到位。但是从行政处罚的目的来看,处罚的目的不是补偿而是惩罚,连带责任则无法体现罪责一致原则,虽然简便易操作,但效果不一定好。一旦因此引发诉讼,行政执法一方难以找到法律依据。综上所述,本案中就罚款部分,因已查明四名行为人在违法行为中作用相当,应承担同等责任,故可用一份处罚决定书,明确其平均分担处罚金额。
==国家部委网站==
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教育部门户网站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国土资源部
环境保护部
住房城乡建设部
交通运输部
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中国人民银行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国家税务总局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新闻出版总署
国家体育总局
安全监管总局
国家统计局
国家林业局
国家知识产权局
国家旅游局
国家宗教事务局
国家参事室
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
国家预防腐败局
==各省市区政府==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各市级网站==
杨凌示范区
==商洛市政府部门==
==兄弟县政府网站==
丹凤县人民政府
商州区人民政府
商南县人民政府
镇安县人民政府
柞水县人民政府
山阳县人民政府
==行业网站==
国土资源部
土地市情网热点:&&&&
治安巡防员罚款开收据不盖章 律师称属违法(图)
车子被这种大锁锁了起来 河南商报记者 赵卓/摄
  河南商报记者 王文凯 实习生 李海艳 李笑凡
  市民王先生在郑州北郊沙门村因“违章”停车被罚了200元钱,他收到的“罚单”是张收据,而且连个公章都没。这让他觉得很“冤枉”。
  “违章”停车司机被罚200元
  4月26日晚上9时许,郑州市民王先生把车停到了郑州北郊柳林镇沙门村,次日早上7时许,王先生起来开车时却发现,车后轮、前左轮都被锁上了一把大黄锁。
  经过多方打听,王先生才知道锁车的人在柳林派出所沙门警务室监控中心。到了监控中心王先生才知道,那些人是村委的治安巡防员。因“违章”停车,他们给王先生开具了一张200元罚款收据,没盖公章。
  回到公司,王先生拿着“罚单”找单位负责人报销,但得到的答复却是,没公章,没日期,无法报销。
  王先生很生气:“他们村委又不是执法主体,有什么权力罚款?”
  河南商报记者在王先生提供的一张编号为“072188”号收据上看到,上面没有日期和公章,今收到一行写着“豫ANP×××,违章停车,罚款200元整”。
  司机称,罚那么多钱都弄哪了
  据王先生说,当晚他停车的地方在村内一小学南墙边,“我没堵谁的门,更没堵村内道路,第二天早上,附近的五六辆车的车轮都被锁上了。”
  在缴纳“罚款”时,王先生害怕村委治安巡防员不认账,便将谈话录了音。
  王先生说:“当天去缴纳罚款的,就有七八名车主,如果按照每名车主罚款200元算,一天就是1600元,再保守些,按每天罚款1000元计算,一个月就是3万元,一年就是36万元。这些钱,村委会都花到哪里了?”
  昨日上午11时许,记者来到柳林派出所沙门警务室监控中心。一男子说,罚款的人都是村委治保会的巡防员,和派出所没任何关系。“他们罚款罚得多了,根本就没发票,你让他们去哪给你弄发票。”
  律师称治安巡防员罚款属违法行为
  昨日下午,记者就此事咨询了柳林镇政府办公室,一女工作人员说,村委治理乱停乱放罚款一事,属于村民自治,镇政府无权干涉。
  当记者提出索要沙门村谷书记电话时,该工作人员说,按照规定无可奉告。
  那么,沙门村委治保会的巡防员有权罚款吗?
  河南银基律师事务所律师吴磊松、杨磊认为,村委治保会的巡防不具备行政主体资格,所以,不具有罚款的权力。
  “市民可以要求返还罚款,也可到当地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反映。”杨磊说。(责任编辑:UN111)
11-04-28·
11-04-28·
11-04-27·
11-04-27·
11-04-26·
11-04-26·
11-04-25·
09-03-01·
09-12-08·
沈阳男子曾令军在这不足20平方米的厕所小家生活了五年,还娶了媳妇,生了大胖儿子……
竟然是孩子的妈……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
高清影视剧
汪成荣面临的奖金被收回再分配难题,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
数字之道:
搜狐论座:
慢画慢活:
搜狐侃事:
这样逛街图什么呢……
近期热点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建国土局盖章可以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