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人比中美国人在印度聪明

印度人眼中的中国人:敌人还是朋友?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每每在印度“出差”,当地人一般都会主动跟我打招呼。他们会好奇地问我从哪里来,当得知我来自中国时,有的会说:“喔,中国。”然后沉默不语;有的也会说,中国是一个“大国家”或“好国家”。但你不知道他是真这么认为,还是为了招揽生意或表示友好,捡些好听的话来说。
《印度,熟悉而陌生的邻国》 尘雪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每每在印度&出差&,当地人一般都会主动跟我打招呼。他们会好奇地问我从哪里来,当得知我来自中国时,有的会说:&喔,中国。&然后沉默不语;有的也会说,中国是一个&大国家&或&好国家&。但你不知道他是真这么认为,还是为了招揽生意或表示友好,捡些好听的话来说。那些受教育水平较低的普通印度人可能听到&中国&就会沉默不语,而那些受过良好教育、英语流利、不敌对中国的印度人都很热情地跟中国人攀谈与交往,特别是一些去过中国的印度人更是会不停地称赞中国的发展和成就。
但总体来说,印度的亲华人士数量并不庞大。因而,对我而言,第一次做驻外记者便来到了印度这样一个充满不可思议的国家,挑战其实挺大。最主要是,印度的媒体与知识精英阶层中很多人对中国并非那么友好,采访工作也很难一帆风顺,例如:报道2012年新德里大选投票时,一名普通选民不友好地命令我离开,还问我是不是间谍。
售卖所谓&中国快餐&的印度人
此外,眼望欧美的中国人并不那么关注邻国印度,国内也不太重视印度这一块儿的国际新闻。身处印度的我们则认为重要的事情,在国内新闻编辑的眼中不堪一提。相反的,印度却时时处处拿中国跟自己比较,&中国威胁论&的言论也常能听到。
在这里,我们常常在主流报纸上看到一些对华不友好的文章,例如:《中国是印度最大的敌人》等直白的敌对文章。印度媒体总爱炒作中印在纳达克东段的边境争端,这让整个印度舆论处在一种反感中国的氛围中。
2012年年底,我在南印科钦坐电动三轮车回旅馆,当地的司机问我是哪国人,我谎称自己是日本人,司机马上洋洋得意地秀日语,学过一点日语的我也显摆了几句。我问他对中国人和日本人的看法,他说,最好的是日本人,他们头脑冷静,不会惹麻烦,第二好的是韩国人,而中国人很聪明,爱斤斤计较,绝不会让自己吃亏。他不喜欢中国人。
印度南部喀拉拉邦人民友好热情
好吧,中国人在部分印度人眼中的印象不太好。我在印度确实感受到了一些印度人对中国人的不友好与不相信,中印的历史恩怨或许溯源于&1962年那场中印边境的战争,中国打败了印度&,而当今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中印是两个处于竞争关系的发展中大国,特别在西方势力的&中国威胁论&的影响下,中印两国难言信任。
&当被印度人问国籍时,是否该如实告知对方自己是中国人&成了一个困扰我的问题,如实告诉他们的话,怕他们因为不喜欢中国人而为难我们;不告诉吧,自己又会有说谎的负罪感。我跟朋友讨论后得出的结论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那些只可能打一次交道的陌生印度人,最好说自己是别国人,怕他们会给中国人&挖坑&或&下套&。而对于在工作场合认识的素质较高的印度人,还是应该说自己是中国人,以便坦诚相处长期交往。
在回新德里的飞机上,我看到印度中国问题研究所斯里马蒂&查克拉巴蒂教授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说:&如果&二战&后法国与德国都能成为朋友,那么印度与中国就更可能。&这倒是反驳印度人因为&1962年战争&而产生反华情绪的一个有力观点。中印自古就有友好往来,如今,更应该携手前进,为亚洲人民争口气。
此外,我也很高兴地看到,近年来,印度国内也出现一些理性的声音。日《印度时报》评论版就刊登了刚刚去中国访问了两周的印度学者拉贾&莫汉(Raj Mohan)的文章《印度,中国:是朋友不是敌人》(India China Friends not Foes)。他认为,印度人不该总是把1962年的战争放在心上,应该记住那些中印历史上的交流和友好事件,例如:佛教的传播、谭云山先生的贡献和泰戈尔访华&&至今世界上除了印度以外,只有中国如此热烈庆祝泰戈尔诞辰,2011年中国出版了多达100部关于泰戈尔的书籍。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汪霞]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21 15:54
04/21 15:54
04/21 15:54
04/21 15:54
04/21 15:54
07/10 13:31
07/10 13:31
07/10 13:31
07/10 13:31
07/10 13:31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6:02
01/16 16:02
01/16 16:02
01/16 16:02
01/16 16:02
播放数:1133929
播放数:4135875
播放数:2845975
播放数:535774中国人与印度人:天下最不对脾气的两种人_网易教育
中国人与印度人:天下最不对脾气的两种人(全文)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滴答网讯 同样来自古老的世界文明古国,当中国人遇到印度人,中国龙同印度象之间的碰撞,到底会是怎样?
首先是饮食方面。一直以来,中国人以“美食之国”自居,毫无疑问地认为中国菜是世上公认的,最美味的佳肴。殊不知,这世上还有一个国家,对于本国的饮食文化怀有无比崇尚的敬意,那就是印度。无论在世界的哪个角落,印度人总是力所能及,孜孜不倦地寻找着印度菜,抓住一切机会向世界宣传他们国家的饭菜是多么美好。而在中国人的眼中,那呛人的咖喱,颜色暗淡的米饭,一堆黏煳煳不知所云的东西,简直就是闻了就让人难以下咽。可每到国外大学的各种食品节上,总能看到一群群的印度学生踊跃报名,热情洋溢地端出一道道气味逼人的印度菜,先声夺人,抢去不少中国菜的风头。这就引起了中国人的无比反感:印度人真的是不知天高地厚。
不仅如此,这个爱看电影的国度,似乎人人都能歌善舞,性格外向,从不把“求人”当做特别不好意思的事情。面对中国人各自为政,埋头苦读的情景,印度人则善于沟通,喜欢偷懒,到处寻求帮助,能不自己动手绝不动手。说起抄作业,和中国人同样聪明的印度人,肯定没听说过“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故事,也不了解“愚公移山”。印度人不仅仅聪明,而且更加精明,似乎只有实在没法子偷懒时,才会动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于是,在中国人眼中,再没有比印度人更懒惰,更投机,更散漫的民族了。总之,在中国龙的眼中,印度大象与“憨厚”这词压根就沾不上半点边。
此外,印度人还将谁也听不懂的说的滔滔不绝。肚子里有没有货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家敢随随便便地站起来就扯,而这就大大地迎合了美国人的胃口。于是,当中国人的面子遇到了印度人的能言善辩,往往会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从小受中国传统长大的中国人,一直坚信:酒香不怕巷子深,人要靠实力说话。而印度人的侃侃而谈,给人感觉“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死人都能被他说活了。这要搁在中国老师的眼中,肯定是“夸夸其谈”,“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反面典型。可惜,据说就是由于印度人的三寸不烂之舌,使得印度学生毕业后出来的工资,平均要比中国学生的高百分之十到二十。用中国学生的话说:被人家抄了无数次作业,自己得了无数次A,结果工作找得还不如人家,你说郁闷不郁闷。
在国外,印度人对于中国人而言,就象成群地蝗虫,不论在哪里遇到都是乌泱乌泱一大片。一个印度人升职,恨不的将手下全都换成印度人。一个印度人发表讲演,会有一大群印度人在下面捧场鼓掌。相对于中国人“君子之交淡如水”的理念,“各自为政”的生活状态,印度人则抱团抱的无比厉害,似乎提前进入了共产主义,行为做事常常让人感觉:你的就是我的,你我不分。而回想中国七八十年代的上海,几家人公用一个厨房卫生间。于是,家家安电灯,每家一个电表,各自都划分得清清楚楚。相比较中国人的谨慎,小心,提防,印度人犹如他们国家的歌舞电影那般“浪漫随性”与“不拘小节”,据说,国外印度生的作业,常常都是互相参考,出来的都是统一答案。最重要的是,还少有人抱怨,觉得自己的贡献过大而吃了多少亏。
在美国,总能听到中国人咬牙切齿地痛诉印度同事,痛数他们的狡猾,无耻。曾有人反复思考:同样聪明,甚至更为勤奋努力的中国人,怎么到了国外总是干不过印度人?总受他们的窝囊气?有人归结于是中国人的面子害了自己。而印度人则将中国的“厚黑学”发挥的有过之而无不及。在中国人眼里:他们爱打小报告,夸夸其谈,会拍马屁,特别擅长将功劳据为己有-------总之听上去,印度人就是中国古语中“小人”的现实生活版。海外的华人总是慨叹:中国那些会走上层路线的人才全都留在了国内发展,的都是老实读书人,所以才会受“印度阿三”的百般欺负。也有人一语道破真谛:中国人不是不想,主要是不会。同印度人相比,中西文化的差异,让中国人时时搞不懂洋人的思维。就是想走上层路线也摸不清人家的套路。而曾经作为英属殖民地的印度,从小接受,即便口音有问题,思维方式却更加西化,因此应对起美国上司来,往往更加得心应手。
除此之外,相比较于中国人,印度人的“好脾气”让人也不得不服气。印度人骨碌着长睫毛的大眼睛,可以契而不舍地不断试探你的底线,全然不知道中国有个词叫做:“识趣”。若是遇到冷脸,印度人顶多走开,却不以为然,丝毫没有“丢脸”的概念。而能得到的好处,则一个不落地据为己有。但在中国,从古至今,但凡有点脾气的人全都受人敬仰。中国人讲究:大丈夫宁死不吃嗟来来之食。即便是请客送礼,也讲究个脸面,迂回进行。但这种委婉费事耗时的方法,在美国却全然都行不通。
于是,以至于有中国人在受了印度经理的气,在看不惯印度同事的种种行径时,总是恨恨地说:“活该他们国家一直这么穷!”然而,也许正是这种贫穷,让印度人没有了回头路,更加坚定了自己在美国追求的梦想。对于中国人而言,却是大不了走人,重新回到自己的故乡。
眼下,据报道:中印两国有望在贸易、投资、金融、基础设施等领域签署近20项协议,中国还将在未来5年内向印度投资200亿美元。在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下,同样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同样人口众多的两个亚洲大国,各自的人民却是最不对脾气的两种人。相信,随着两国交流的逐步增多,当中国人遇到印度人,会有更多的故事在等着我们。
本文来源:滴答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海外华人不如印度人混得好?看看这些事你就明白了
  在美国硅谷有个段子,讲的是“集成电路(integrate circuit)”的英文缩写IC,代表着印度(India)与中国(China)两个国家的英文首字母,有人用它来形容硅谷的现状:1/2的工程师来自亚洲,中国、印度各占一半。
  然而,人数上的接近掩盖不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二者在成就上的差距。
  当我们为华人企业家在硅谷站稳脚跟而欢欣鼓舞时,Google CEO桑达尔 皮查伊、微软CEO萨蒂亚 纳德拉、Adobe公司总裁山塔努 纳拉延等一大票印度(印度裔)高管已经在科技界呼风唤雨。
Google CEO桑达尔 皮查伊
  类似的情形也发生在政界。
  当我们还在为谭耕成为首位具有中国大陆移民背景的加拿大联邦议员而激动不已时,印度裔部长已悄悄占据了加拿大内阁中的4席,书写了新的纪录。
  华人的勤劳和聪明有目共睹,然而在很多西方国家的舞台上,印度裔却经常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当不少海外华人仍在抱怨不能融入主流社会时,印度裔却已默默开花结果、四处蔓延。
  海外华人真的不如印度人混得好?对于这个问题,无论您是表示认同,还是压根不服,小侨请您不妨先看看下面的内容,看看印度人(裔)和海外的华人群体比起来,究竟有哪些优势。看完之后,说不定您还会产生一些新想法呢!
  语言有优势
  看过美剧《生活大爆炸》的人,想必都对主角之一—印度人Rajesh Koothrappali那一口地道的“印度式”英语发音印象深刻,并且常常以此吐槽。
  但不知您是否注意到,无论Raj的口音多么奇特,在和他的美国朋友沟通交流时,从来没有出现过对方理解错误的情况。
  英语是印度的官方语言。从小到大都接受英语教学,听说读写自然不存在障碍,这是印度人(裔)融入西方社会的一大优势。
  不过更重要的是,印度人说英语时总是充满自信、声音洪亮。虽然他们“吧啦吧啦”的发音总是被嘲笑,人家自己全不介意——“听不懂?那是你的听力问题,不怪我的发音。”
  事实证明,这是一种可贵的精神,毕竟,沟通是融入的一大前提。不敢张嘴、不敢表达,即使发音再标准也没用。
  这一点尤其值得海外华人注意。一直以来,我们都过于“内秀”了,很多想法没有得到很好的表达。试想,如果你连主动沟通的意愿都没有,老板如何敢把重任委托给你?投资人又如何敢为你的企业下注?你所在社区的居民们,又怎么可能在选举时投你一票?
  适应能力强
  讲一个小故事来说明这个问题。
  硅谷一家公司招了三名实习生,分别是中国人、美国人和印度人。美国实习生做事只求完成就好,一到下班立刻走人;中国实习生干活最多,但不爱说话;印度实习生做的没中国实习生多,但也不差,而且最爱提问,善于表达自己。
  最后的实习评价是,学到东西最多的是中国实习生,但给人留下印象最深的、让大家都记住的,却是印度实习生。
  这说明,印度裔的思维方式更西化、适应能力更强,能够迅速融入不同的环境。
  其实,海外华人想做到这一点也不难,有两个方面要格外注意:
  一是要注意沟通时的技巧。最基本的是面带微笑、多寒暄、互致问候,在交流中多肯定对方,同时也表扬自己,不要太自谦,更不要抱怨;
  二是别被面子牵着走,该拒绝就拒绝。有的华人特别任劳任怨,集体主义精神爆棚,无论是不是自己份内的,碍于情面都会接受,慢慢成了其他同事的“使唤丫头”,这样就会在职场中处于很被动的位置。
  “抱团”意识浓
  有人说,海外华人也很“抱团”啊,在华人圈子里大家都很活跃,为啥说印度裔就连这一点都比我们强?
  真正的“抱团”,不是指在自己族裔的小圈子里闭门造车,而是步调一致地、将这辆“车”上的所有华人成员,一起带到主流社会的大马路上,齐头并进向前走。
  在这一点上,印度裔表现得尤为抢眼。
  一个人移民,整个家族都能被移过来;公司招进一个印度裔,过不了多久就能再来一大帮;在一个行业站稳脚跟,很快就能批量发展,甚至形成垄断。
  如果一个印度裔和其他人起了冲突,公司里的其他印度裔绝对会无条件地站在他背后;一旦有了人事权,招聘时对自己的族裔也是处处“高抬贵手”。于是,在很短的时间内,一个个印度裔团体陆续诞生;无论在公司内部还是更广泛的社会领域内,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比单打独斗更强。
  “扎根”意愿强
  印度裔的家族观念很浓,故土意识反而却没那么强,似乎也很少听说印度人“回流”的情况。
  有人说,这是因为印度太穷,实在是“心无可恋”,或者说无路可退。
  事实并不尽然。有不少移居海外的印度裔,在故乡的生活并不差,甚至还能养得起仆人。或许在他们的观念里,“此心安处,即是故乡”;只要来了这个国家,就把这里当作故乡来建设、当作故乡来“爱”,并以这个国家为傲。
  反观海外华人群体,似乎意识里总为自己留了一招“后手”;万一混得不好,至少还有“落叶归根”这条路可走。
  也许,就是在有意无意间,受了这种想法的影响,做事情难以百分之百投入、对于融入的意愿总也达不到强烈的程度。日久天长,同样是作为少数族裔的两个群体,在定居国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的差距就这样慢慢出现了。
  有人总认为,海外华人难以真正融入定居国的主流社会,或许,抱有这种想法的人,应该好好看看印度裔这个例子。
  当然,并不是说海外华人处处都比不上印度裔,只是在很多方面,他们做得确实更加出色。
  可能看到这里,仍然有人心里“不服”,不想承认印度裔在某些方面更胜一筹的现实。小侨想说的是,三人行必有我师,与其嘴上嚷嚷着“不服”,不如想想如何 “化不服为动力”,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努力前进赶超对手。用事实证明自己的优秀,这才是海外华人应该为之奋斗的目标。
[责任编辑:看看这些精彩内容,可能都是你没有看过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印度人 真聪明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