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的地形多民族和地形特点有什么关系

  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民族有26个,除汉族外,少数民族有25个,各民族分布呈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少数民族节日也丰富多彩,有的民族有许多节日,有的节日则是多民族所共有;少数民族生活多姿多彩,舞蹈、民歌、习俗、美食种类多样,集中反映了绚烂的云南地方特色。  概况  云南少数民族  我国的56个民族是:、、、、、、、、、、、、、、、、、、、、、、、、、、、、、、、、、、、、、、、、、、、、、、、、、、、、、、、。  云南没有的四个民族是:裕固族、东乡族、珞巴族、赫哲族。  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根据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分布的数据,全国56个民族中,云南就有52个,其中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民族有26个,其中云南的世居民族有15个:白族、哈尼族、傣族、僳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景颇族、布朗族、普米族、阿昌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独龙族。    2010年全省普查实际登记人口中,汉族人口为3062.9万人,占总人口的66.63%;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533.7万人,占总人口的33.37%。其中,彝族人口为502.8万人,占总人口的10.94%;哈尼族人口为163.0万人,占总人口的3.55%;白族人口为156.1万人,占总人口的3.40%;傣族人口为122.2万人,占总人口的2.66%;壮族人口为121.5万人,占总人口的2.64%;苗族人口为120.3万人,占总人口的2.62%;回族人口为69.8万人,占总人口的1.52%,傈僳族人口为66.8万人,占总人口的1.45%;拉祜族人口为47.5万人,占总人口的1.03%。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了242.3万人,增长8.59%;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了118.4万人,增长8.37%。少数民族人口增长幅度略低于汉族人口增长,主要是受人口迁移流动等原因的影响,流入我省人口中汉族人口比重较大,而我省流出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偏多。    形成原因    云南民族众多,其形成原因也很多,主要是因为:云南地处高原,崇山峻岭,交通阻隔,各地居民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之中,久而久之,逐渐发展为不同的民族;中原和北方统治民族进入云南,也带来了一些少数民族人口;一些少数民族人口在元明清时期因避难、逃荒或其他缘故,先后从内地迁入云南。由于上述一些主要原因,使得云南成为少数民族众多的省份。    分布情况    云南25个少数民族分布比较复杂,但突出的特点有两个:一是交错分布、大杂居、个居。全省没有一个单一的民族县(市),也没有个民族只住一个县(市),总的说来,在边疆地区分布居多;二是立体分布,与云南立体地形、立体气候相联系,总的看来,傣、壮两族主要居住在河谷地区,回、满、白、纳西、布依、水等民族主要聚居在坝区,哈尼、拉枯、佤、景颇、基诺等民族居住在半山区,苗、僳、怒、独龙、藏、普米等民族主要聚居在高山区。    建筑特点    云南少数民族民居建筑各具特色,各式和样。云南少数民族的服饰绚丽多彩,各具特色。在语言和文化方面也有各自的语种和文字。民族节目也丰富多彩,有的民族有许多节日,有的节日则是多民族所共有。大致分为宗教祭祀性节日、生产活动性节日、纪念庆祝性节日、社交娱乐性节日。较着名的节日有:彝族的、白族的、傣族的、纳西族的、景颇族的、僳僳僳族的等。    语言文字概述    云南是多民族的省份,少数民族占全国56个民族的40%以上;少数民族人口1415万,占全省人口的1/3。全省所有市县都有少数民族分布。人口5000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彝族、白族、哈尼族、傣族、壮族、苗族、傈僳族、回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景颇族、藏族、布朗族、布依族、普米族、阿昌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蒙古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25个。    多民族构成了与相应的多语种。25个少数民族,除回族、满族、水族使用汉语外,其余22个少数民族操26种少数民族语言。其中,景颇族有两种语言,一是自称"景颇"的景颇族使用的景颇语,一是自称"载瓦"的景颇族使用的载瓦语。瑶族有两种语言,一是自称"勉"的瑶族使用的勉语,一是自称"布努"的瑶族使用的布努语。怒族有3种语言,即碧江自称"怒苏"的怒族使用的怒苏语,兰坪、泸水自称"柔若"的怒族使用的柔若语和福贡自称"阿侬"的怒族使用的阿侬语。这26种语言中不包括未定族称的克木人、芒人等的语言。    这26种语言分属汉藏、南亚两大语系的藏缅、壮侗、苗瑶、孟高棉4个语族,藏、景颇、彝、缅、苗、瑶、壮傣、佤德昂8个语支,其中藏缅语族中的白语、普米语、怒语(阿侬、怒苏、柔若3种语言)、独龙语等语言的语支未定。    属汉藏语系的语言有藏、景颇、彝、哈尼、傈僳、拉祜、纳西、基诺、卡卓(通海蒙古族语言)、载瓦、阿昌、白、普米、怒(阿侬、怒苏、茅若3种语言)、独龙语等语言。其特征为:在语音方面,每个音节有固定的声调是汉藏语系语言在语音上的重要特点。声调能区别词汇意义,在有些语言里,声调还能区别语法意义。声调同声母、韵母的关系很密切,三者在发展过程中互相影响、互为条件。声调同声母清浊而分阴阳,这一规律在整个语系中具有普遍性。汉藏语系语言的声调发展不平衡,从调值来看,数量最少的只有两个,最多的12个。壮侗语族、苗瑶语族之间声调的特点比较接近,都是四声八类系统,声调对应关系也比较明显。汉藏语系许多语言的元音分长短,以最为普遍,许多语言的声母有清浊对立,并存在共同发展的趋势。一部分语言还保留有复辅音声母,复辅音以二合的为多,还有少量为三合的。有些语言,元音分松紧两类。其作用主要是区别词汇意义,有些语言还能区别语法意义。在语法方面,汉藏语系各语言以词序和虚词为表达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词序比较固定。虚词种类较多,在句中表示各种不同的语法意义。各语言都有一些形态变化,包括语音交替,增添附加成分、重叠等各种语法手段。在词汇方面,除藏缅语族有些语言有较多的多音节单纯词外,汉藏语系大多数语言的词主要由单音节的单纯词和多音节的复合词组成,多音节的单纯词很少,其中有些词在语音上有双声、叠韵组成的现象。    属南亚语系的语言有佤、布朗、德昂等语言。南亚语系语言的特征:在语音方面,主要特点是辅音系统比较整齐。塞音清浊的对立比较普遍,有独立的清音送气系列。在孟高棉语族的不少语言中,有内爆发音作为前声门化鼻音和流音的情况。词尾塞音常常是不除阻的。元音系统比较丰富,元音常区分为高、前、中、后4级。长元音很普遍,但鼻元音不常见。除少数语言有声调外,南亚语系诸语言多数不是声调语言。在语法方面,句子的一般语序为主语-动词-宾语。形容词通常跟在它所修饰的名词后面。句法中也使用唯被动结构,常用前置词而不同后置词等。在词汇方面,词的结构通常是一个主要音节,有时前面可再有一个次要音节。大多数词根是单音节的。前缀和中缀比较普遍。    云南的少数民族,由于社会发展阶段的差异,各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语言环境不同,人口多少、聚居和杂居的情况也不同,各民族语言的情况和受其他民族影响的情况就有很大差异,因而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从现代语言使用的情况看,大致是这样:有的民族基本只使用本民族语言;有的民族除使用本民族语言外,有一部分人兼通汉语或其他民族语言;有的民族除使用本民族语言外,有一部分人还兼通两种以上民族语言;有的民族本民族语言消失,已通用汉语。因而,根据以上情况,可把云南各少数民族语言的使用情况分为母语型、双语型、多语型和母语转用型4种类型。    民族特色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大多数民族历史源远流长,其族源、政治制度、民族关系及地理分布等情况相当复杂,有的少数民族有多个支系,如彝族有撒尼、阿细、焚人等支系,哈尼族有僾尼、碧约等支系,白族有勒墨等支系,瑶族有山瑶等支系。1987年,经云南省政府批准将苦聪人的称谓恢复为拉祜族;2009年,经国家民委和省政府批复,将克木人、莽人归属为布朗族。本章介绍云南民族的几个特点。    世居少数民族 顾名思义,所谓世居少数民族,就是世代在此居住的民族,一般至少追溯到3代以上。云南省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世居少数民族有:彝族、白族、哈尼族、壮族、傣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景颇族、藏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25个少数民族。    特有少数民族 所谓特有少数民族,指该民族80%以上人口分布在云南的民族。白族、哈尼族、傣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景颇族、布朗族、阿昌族、普米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独龙族等15个少数民族为云南的特有少数民族。    人口较少民族 布朗族、阿昌族、普米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独龙族等7个少数民族,因其人口在10万人以下,称为人口较少民族。    跨境民族 云南省有25个边境县(市)分别与缅甸、老挝、越南接壤,边境线长达4060公里。跨境民族是指由于长期的历史发展,形成居住地紧靠边境两侧,家园相连却跨国毗邻而居的同一民族。云南有彝族、哈尼族、壮族、傣族、苗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瑶族、景颇族、市朗族、布依族、阿昌族、怒族、德昂族、独龙族等16个少数民族跨境而居。    节日大全    彝族  云南少数民族节日  :耍火把、摔交、斗牛、歌舞表演 六月二十四日    :插花、对歌 二月初八    彝族:歌舞、鲜艳服饰 三月二十八日    彝族:跳虎笙、虎舞 农历正月初八至正月十五日    彝族:祭神仪式    牟定"" :物资交流、民间歌舞表演 三月二十七日至二月十九日    白族    大理:物资交流、赛马、歌舞表演 三月十五至二十一日    白族:歌舞 正月十五日    白族:祭祀、栽秧 四月二十三至二十五日    白族:祭祀、栽秧、对歌 芒种节令    白族:火把、赛龙舟、唱大本曲 六月二十五日    白族:庙会、对歌 七月底    白族:梨园里野餐 每年梨花盛开时节    白族:祭祀、歌舞、洞经音乐 各村寨不同    傣族    傣族:赛龙舟、泼水、歌舞 阳历四月中旬    傣族:祭祀、歌舞 公历一月    傣族:琰佛塔、歌舞 阳历七月中旬    傣族:串寨、放高升、歌舞 阳历10月中旬    哈尼族    哈尼族阿玛突:祭祀、歌舞、摆街宴 农历二月属龙日    "苦扎扎"(六月年节):打秋千、摔交、歌舞 六月二十四日    哈尼族"里玛主"节:歌舞、摔交 阳春三月    哈尼族:捉蚂蚱来食用 农历六月 二十四日    哈尼族:秋千、歌舞 农历二月初四    哈尼族祭龙日/:鋩锣、牛皮鼓,巴乌、四弦琴 农历二月二日    哈尼族:秋千、歌舞    哈尼族苗爱拿节:篝火、歌舞 五月上旬    苗族    苗族:爬花杆、芦笙、歌舞 正月    傈僳族    傈僳族:温泉沐浴、赛歌 正月初二    傈僳族"盍什"节:吃团圆饭、射弩比赛 正月初一至十五    傈僳族:爬刀杆、下火海、丢包、歌舞 二月初八    纳西族    纳西族米拉会/:野炊、赛马、歌舞、农具交易 二月初八    纳西族三多节:祭祀、对歌、斗牛 六月二十五日    纳西族骡马大会:物质交流、文体表演 农历三月中旬/七月中下旬    纳西族祭天:祭祀 春祭在正月/秋祭在七月    纳西族:物质交流、文体表演 夏历七月中旬    纳西族:物资交流、文体表演 正月十五    拉祜族    拉祜族库扎节(年节):象脚鼓舞、对歌 傣历三月底或四月初    拉祜族:篝火、歌舞 农历的十月初十    拉祜族祭太阳神:祭祀、歌舞 立夏日    云南少数民族工艺品文化  云南少数民族歌舞  云南少数民族工艺品源远流长,它以自然界中的材料、图形、色彩等内容为基本创作要素,以衣食住行,祭娱节礼等内容为创作目的,蕴涵了各民族文化、宗教、习俗和地域等方面的信息,它是云南各民族艺术与生活、物质与精神相结合的产物,是云南独特文化的载体,具有珍贵的价值。从艺术的角度来看,云南民族民间工艺艺术种类繁多,由于历史、生活环境的不同,云南各民族间的文化程度、经济条件、风俗习惯、艺术爱好和宗教信仰等方面差异很大,故而不同民族所创造出来的民族工艺也迥然不同;同时,云南民族民间工艺源于生活,它的出现是以满足生活需要为目的的原发性劳动行为。生活在山村里的各少数民族也许根本不了解什么是艺术,但他们这种朴实的创作思想却是现代一切艺术设计的雏形,如布依族的蜡染中,就有化圆为方,变曲为直的设计方法,把自然形态规律化,这种艺术创作方法与现代造型设计观念如出一辙,极具艺术研究价值。    从文化的角度来看,云南少数民族工艺品的造型、款式和图案等内容是云南各少数民族文化及艺术审美的体现,反映了各族人民特有的审美观念、信仰宗教和风俗习惯,其图案纹饰、色彩配置皆有民族文化背景。如苗族妇女服装上的三道横线,就代表了该民族历史迁徒的路线;同时,云南民族民间工艺还是云南独特文化的体现。首先,不同的生活环境给予了云南各少数民族不同的创作素材及创作源泉,故而每一个地区的工艺都有着本地区独特的地域环境特征,如哈尼族服饰中的短裤、绑腿就是对其居住地--热带或亚热带高山地理环境的反映;其次,由于云南各民族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平衡,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所创造出来的民族民间工艺水平也有所不同,这些工艺间的差异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云南地区的经济分布情况;而一些属于原始文化阶段的器物及工艺技术,则是我们研究远古人类征服自然、创造工艺产品过程的重要依据,是云南历史发展过程的形象载体。    云南少数民族银饰    云南少数民族的银饰种类极多,饰物佩戴的特点往往是"头重脚轻",越往下越少。汉、回、水、怒、独龙、普米、纳西、布依、基诺等民族佩戴银饰的风格是以少胜多,小小一两件银饰,或在手腕,或在耳边,所产生的装饰效果往往妙不可言。    瑶、壮、哈尼、景颇、德昂、佤、藏等民族佩戴银饰则喜欢多多益善。多饰给人的印象更强烈。有的银饰以线型的链、铃、坠为主,佩饰人行动之时,整组银饰有种流动而茂密的美,更有撞击之声象山涧小溪的低吟浅唱。真正的放声高歌,要数藏、佤和景颇族,一切银饰都硕大饱满,满溢着山地民族的豪放之情。在傣、白、彝等民族中,则同时存在着简饰与多饰两种风格。    云南银饰的制作工艺,最常见有三种:    浇铸成型,錾刻细部。铸造来自青铜工艺,唐代以后,在金银器饰上使用得越来越少,但在云南却延续得更长。云南的明代银饰中,有相当部分是浇铸、錾刻结合制成的。錾刻要使用各种形状的钢錾子,用小锤将纹饰錾刻在坯料的表面或背面。錾花工艺有阳錾、阴錾、平整、镂空等数种。    锤碟为主。使用这种工艺的云南银饰很多。有的是单件锤碟成型。再锤出细部与纹饰;有的是锤碟之后焊接成型;还有的是锤碟之后以银环银链连接成整件饰品;一些立雕、圆雕造型的银饰,也是锤碟之后再焊接成的。    花丝工艺加镶嵌、点翠去珐琅。用银丝纺织、堆垒、掐花、攒焊,做成各种平面或立体的图案纹饰,统称为花丝工艺。它可以用较少银料制成较大体积的饰品,并且十分精致玲珑。花丝工艺往往同时使用镶嵌、镀金、点翠或珐琅等工艺,清代的云南银饰中有许多这类饰品。    云南银饰镶嵌所使用的材料,有白玉、碧玉、黄玉、翡翠、绿松石、孔雀石、玛瑙、琥珀、水晶、珍珠、象牙、麂牙等十余种。    一件银饰是否精美,在于款式纹样的设计,也取决于制作者的手艺。目前云南各地制作的银饰,除极个别者外,大多不及前几个朝代的传世品。一引起技术要求高的工艺,如点翠、编丝、堆垒等,也已多年不见了。    少数民族介绍    1、&云南少数民族风俗  现有人口2.77万人,云南有2.76万人,主要聚居在滇西户撒乡和遮岛、大厂两个乡。阿昌族是云南境内最早的土着民族之一,由古代的"寻传"部落的一部分发展而来,远在公元二世纪就居住在怒江流域。公元五、六世纪后一部分向西南迁移,定居在陇川、梁河等地,元明后称为"峨冒",今户撒地区自称为"蒙撒"、"蒙撒禅"、"衬撒",梁河地区则自称为"汉撒"、"阿昌",解放后统一定名为"阿昌"。  阿昌族有语言无文字。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大多数阿昌男子会讲汉语和傣语,有的还会讲缅语和景颇语。      2、   现有人口1.54万多人,云南有1.53万人,主要分布在、、、、、、等县,居住极为分散。德昂族原称"崩龙"这一族称始于清代,系他称,现改为"德昂",系自称。其先民在现在的佤、布朗等族同为"白濮"中的一支。德昂族种茶历史悠久,有"古老茶农"之称。  德昂族由于方言和服饰的差异,又分别称"红德昂"、"花德昂"、"黑德昂"等。      3、&  现有人口1.8万余人,主要聚居在市的基诺山区,其余分散在景洪、的一些地方。  基诺族自称"基诺",意为"舅舅的后代"或"尊敬舅舅的民族"。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基诺族人口数为20899。主要从事农业,善于种茶。使用基诺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基诺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由于无文字,过去多靠刻竹木记事。无本民族文字。      4、&  现有人口480.6万余人,其中云南有1.3万人,聚居在新蒙乡,分中村、下村、白阁、高椅湾和陶家嘴5个自然村,是元转初年随忽必烈征战遗留在云南的蒙古族后裔。  云南的蒙古族会彝语和汉语,其蒙古语与北方的蒙古语大致可相通,现以农耕为主。      5、&  现有人口254.5万,主要聚居在贵州,少量在四川。云南有3.4万多人,居住在、的布依族地区,少量在师宗、马关、河口等县。布依族由古代越人中的"骆越"及后来的"僚人"逐步发展形成,五代时称"都匀蛮"、明清以来称"八番"、"仲苗"等,自称"布依"、"布饶"等。云南的布依族是从贵州的凯里和广西迁来。      6、&  现有人口5800多人,云南省有5500多人,是我国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聚居在的两岸。史称独龙族为"俅人"或"曲人"。  独龙族内部分为50多个父系氏族,每个父系氏族中又划分成若干个兄弟民族。独龙族的传统生活方式是以家族公社为中心的原始共产制,共同生产,共同占有生产生活资料。家族长负责自理协调,族人共耕,儿媳轮流煮饭,吃饭时由主妇按人头平均分配。族人之间亲善友爱,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7、&  现有人口34.59万多人,主要分布在贵州省三都、荔波、都匀、独山等县,广西北部也有少量分布。云南有7000多人,主要分布在、,是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新识别出来的。  云南的水族与贵州三都的水族同源,由古代"百越"中"骆越"的一支发展而来。但由于早年迁入云南,与贵州三都的水族长族脱离,语言、习俗等已不尽相同,而与邻近的布依族、壮族、苗族、彝族都相仿。      8、&  原是北方的民族,全国有982.1万人,云南有7000多人,多数是清代到云南,主要居住在及其他地区。由于人少且分散,基本上没形成较大的自然聚居区和村落,其语言习俗与汉族基本上一样。      9、&  现有人口12万人,云南有11.8万人,主要聚居在。景颇族中有景颇、高日、蒙友、载佤、浪峨、布拉等支系,主要使用景颇和载佤两种方言。椐本民族历史传说,景颇族先民最早居于青藏高原,约在一千多年前沿金沙江,怒江和思梅开江南迁,到十七世纪以的后才逐步定居在缅甸北郊和德宏等地。唐代的"裸形"、"寻传"部落即其先民。  景颇族人以骁勇膘悍、顽强刚毅着称。他们十分重视本民族的团结。  最近几年,在云南文坛上还出现了一批有影响的景颇族作家群,他们的作品有的在省内外获奖,有的被译成项文,日文等介绍到国外。      10、&  现有人口8.2万多人,云南有8.1万多人,主要聚居在西双版纳的西定、巴达山区,那里是着名的"普洱茶"产地之一。其余散居在地区的云县、双江、镇康和思茅地区的澜沧、景东、墨江等县。唐代称"朴子蛮",元代称"蒲人",明清称"濮满","苞满"等,这些都是同音异字的族称。      11、&  现有人口2.96万人,云南有2.93万人,90%居住在滇西北的、、、、等县、旧称"西蕃"。普米族原是西北青藏高原的游牧部落氏羌的支系,公元八世纪左右逐渐南移至川、康一带,公元十三世纪中叶,由部落首领率众加入蒙古族军队,随忽必烈入滇。普米族自称"普米英"、"普日米"、"培米"都是白人的意思。他称有"博"、"巴苴"等。1960年定名为普米族。      12、&  现有人口2.7万人,云南有2.6万,主要分布的福贡,贡山及兰坪县的免峨乡。此外,迪庆州的维西县也有少量分布。由于长期与僳僳族相处,怒族人普遍会僳僳语。贡山、福贡两县的怒族,是当地最早的土着居民,自称"阿龙"和"阿怒",在古代就与独龙族有亲属关系。原碧江县的怒族自称"怒苏"被认为是唐代"庐鹿蛮"的后裔。这两部部分来源不同的怒族先民,长期居住在怒江峡谷内,相互相往通婚,逐渐形成为一个民族。      13、&  现有人口35.1万人,其中云南有34.7万多人。主要聚居在沧源、西盟两县,双江、孟连、澜沧、镇康等县亦有分布。佤族的先民在先泰时期便是"白濮"族群的一支,唐代称为"望蛮"、"望苴子"、"望外喻";明代称为"古刺"、"哈刺";清初称为"卡佤"等。语言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崩语支,有四种文言。      14、&  现有人口27.8万多人,云南有26.5万多人,主要聚居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宁蒗、永胜、维西、中甸、德钦以及四川的盐源、盐边、木里等县也有少量分布。纳西族与我国古代游牧民族氏羌支系有渊源关系,古文献里记载的"牦牛夷"、"摩些旁"、"摩沙夷"指的就是纳西族的先民。其自称叫"纳"、"纳西"、"摩梭"等。  纳西族人民早在一千多年前创造的象形文字和用象形文字书写的经籍,使纳西族文化享誉世界。流传至今的两万余册"东巴"经典,记载了古代纳西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东巴"文化对研究比较文字学和人类文化史学等都有很高的学术价值。纳西族十分重视接受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今天们可以从纳西族的建筑、音乐、壁画等看到具有汉、藏、白、纳西文化相互融合的特点。      15、&  现有人口213.4万人,分布于广西、广东、湖南、贵州和云南等省。云南现有17.3万人,主要分布在河口、金平、马关、富宁、文山、麻栗坡、邱北、元阳、绿春、等地。此外,勐腊、景东、江城等地也有少数分布。历史上。瑶族和苗族有密切的亲属关系,同源于秦汉时的"武陵蛮"部落。大约在隋代,居于现在湖南、湖北一带的瑶族和苗族已分化成两个族群。云南的瑶族在明、清以后分别从两广和贵州迁入文山境内的。以后又分迁到红河流域和墨江、勐腊等地。云南的不少瑶族不仅会说本民族的语言,还兼操汉语、壮语和苗语,是有其历史原因的。      16、&  现有人口459.3万,主要居住在西藏自治区,其余分布在四川、青海、甘肃、云南四省和其他地区。云南又主要聚居在、少数散居在丽江、怒江等地、州,有11.1万多人。  藏族聚居在高原,那里海拔较多。幅员辽阔、山峰连绵、山峦起伏,风光神厅而壮美。传说藏族最初是由"神猴"和"岩魔女"结合而产生的。据史料记载、藏族源于我国古代游牧民族羌人,与当地土着民族融合而发展成为今天的藏族。分元七世纪,独赞干布在拉萨建立吐蕃王转时,曾把势力扩展到滇西北地区,建立神川都督,设铁桥节度使,一些藏人就来到了迪庆。迪庆州地处滇西北,地势高峻,气候严寒,是我国原始森林的宝库之一,这里又是发展畜牧业的天然牧场。  藏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文化绚丽多姿,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其歌舞、音乐、戏剧、绘画都有独到的特色。《格萨尔亚传》是举世闻名的英雄史诗,也是全世界最长的诗篇,情节也很生动。      17、&  现有人口41.1万多,其中云南有40.8万人,主要分布在澜沧、孟连、耿马、沧源、勐海、西盟等县。拉祜族先民属于古代羌人,"拉祜"是自称,是用火烤虎肉吃的意思,故拉祜族被称为"猎虎的民族"。      18、&  全国回族有860万人,其中云南有52.2万多人,具有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全省所有县市几乎均有回族居住。  回族源于唐宋时期的西北"回纥"、"米回鹘"、"大食"诸郡。元世祖忽必烈攻来大理国后,任命回回人赛典赤为行省长官,以后才大量迁入。由于长期与汉族及其他民族杂居,衣着打扮与当地民族基本一致,如迪庆的回族,酷似藏胞;西双版纳的回族妇女,穿窄袖紧身上衣,下着统裙,犹如傣家女;白族地区的回族着白装;汉族地区的回族着汉装。遇有红白喜事或节日,男子喜戴小白帽,生活习俗固守回族传统,递循教规,讲究卫生,不吃猪肉。  回族多信仰,在居住较集中的地方建有清真寺,由阿訇主持宗教活动,经典主要是"古兰经",信徒称"穆斯林"。  云南回族有三大节日:开斋节,宰牲节(古尔邦)、圣祭,所有节日都与信奉伊斯兰教有着密切的联系。      19、&  现有人口55.74万多,云南有55.71万人,其中将近一半的人聚居在云南西部的怒江僳僳族自治州,其余散居在丽江、保山地区和迪庆、德宏、、大理等自治州。  僳僳族为氏族羌族后裔,即藏缅语族的一支。公元八世纪时,僳僳族先民便居住在雅砻江、金沙江两岸的广阔地区,公元十五至十九世纪间,逐渐迁移到澜沧江和怒江流域。怒江流域的僳僳族在解放初期还保留着氏族制度的残余,各村寨和家族内部有虎、熊、猴、蛇、羊、鱼、蜂、鼠、鸡、鸟、竹、麻、茶等十多种氏族各称,代表不同的血缘亲属关系。狩猎在僳僳族传统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僳僳族男子都在狩猎中练就了高超的射弩技艺,射弩以赛时,射手以能将竹箭射在刀刃上劈为两半者为胜。      20、&  苗族有739万多人,主要聚居在贵州省的南部和湖南省的西部。云南苗族有89.6万余人,主要分布在文山、红河两个自治州和地区。大多数苗族是从明代以后从湖南,贵州迁入云南的。  苗族历史悠久,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定居在湖南洞庭湖和沅江流域一带,从事渔猎和农业生产。后经过历代不断迁徙进入西南地区。苗族自称"蒙",云南的苗族有八个冠以"蒙"的自称单位,解放后统一称为苗族。苗族居住分散,支系较多,有青苗、花苗、白苗、独角苗等。      21、&  有人口162万多人,其中云南有101.4万,主要聚居在和德宏州。临沧的耿马、孟宝、思茅的孟连、的新平等30多个县也都有分布。傣族先民为古代百越中的一支,汉代称"滇越"、"掸"。魏晋以后,有"金齿"、"白哀"、"摆夷"等多种他称,但自称是"傣",意为酷爱自由与和平的人,傣族有水傣、旱傣和花腰傣之分。  傣族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多采,有自己的历法、语言文字,并以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学艺术着称于世。音乐、午蹈、民歌、民间传说故事等富有民族特色,影响甚广。傣族主要聚居在热带,亚热带的平坝地区,村寨多临江河湖泊,住宅通常每户一座竹楼、竹篱环绕,果树、翠竹掩映、环境十分优美。四周田地肥沃,物产丰富。傣族人民性格温和,喜爱歌舞。      22、&  壮族是由古代百越的一支发展而形成的,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共有1548万多人,其中云南有100万,主要聚居在文山州、红河、曲靖也有一部分。在1956年统一族称以前,壮族自称和他称较多,仅云南就有40多种,主要"侬人"、"沙人"、"土僚"等。  云南壮族和广西壮族同源,是我国历史较悠久的一个民族,早在公元前三世纪,居住在今广西、云南的壮族就和当时中原人民有了较为密切的交住。      23、&  哈尼族共125万多人,其中云南省124.8万多人,主要聚居在红河和澜沧江的中间地带。哈尼族有"卡多"、"尼"、"碧的"等自称,他称20多种,解放后统称为哈尼族。  哈尼族的历史悠久,早期与彝族、拉祜族等同源于古代的羌人。隋唐时代,哈尼族与彝族的先民又同被称为"乌蛮"。      24、&  白族共有160万人,其中云南省134万人,80%以上居在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自称白子、白尼、白伙、意为白人。  白族的历史悠久,经济文化发达,公元前二世纪就与中原汉族有较为密切的经济文化联系,受其影响较深,现在习俗部分与汉族相同。白族使用汉字书写,但是有自己的语言,文学艺术丰富多采,如优美动人的民间传说《望夫云》、《蛇骨塔》、《鸟吊山》、《慈善夫人》等。音乐舞蹈有"大本曲"、"白族调"、"霸王鞭"等。另有从古典戏曲"吹吹腔"发展起来的"白剧",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白族的文化水准较高,各种人才辈出。白族民居"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雕龙画凤,坚固结实,具有很深的文化内涵,远近闻名。  白族独特的节日有"绕三灵"、"石宝山歌会"、"要海会"和规模盛大,内容丰富的"三月街"等。      25、&  彝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省区,现有人口657万多,其中云南最多,有405万多人。全省绝大部分县市都有彝族分布,尤以楚雄、红河西州的哀牢山区、乌蒙山区和滇西北小凉山一带比较集中。  彝族历史悠久,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民间文化艺术丰富多采。其中《太阳历》和《十二兽历法》有其独特之处。自称地称不下一百余种,主要的有诺苏泼、纳苏泼、改苏泼、撒尼泼、阿细泼等,解放后根据彝族人民的意愿,统一称为彝族。彝是鼎彝的"彝",从汉文字义上来讲,有庄重古老、丰衣足食之美意。
按学科分类:
开放式分类:
1.网易资讯:2.云南少数民族网:3.中国教师教研网:
申明:1.云南百科信息网的词条资料来自网友(一些人是某学科领域的专家)贡献,供您查阅参考。一些和您切身相关的具体问题(特别是健康、经济、法律相关问题),出于审慎起见,建议咨询专业人士以获得更有针对性的答案。2.中文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及时给予删除。3.如需转载本页面内容,请注明来源于yn.zwbk.org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评论评论内容为网友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云南地形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