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不qq如何拒绝任何人添加是什么意思

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佛教不拒绝任何一种方法(灵山居士)
佛教不拒绝任何一种方法(灵山居士)
我看到这么一种说法,有人认为,佛教不是建立在利诱和恐吓上的。在某些时候,这样的说法不是完全没有道理。但是在另一些时候,这样的说法可能就不是那么正确了。假如你熟悉佛经的话,你会发现很多时候,佛陀都在进行利诱和恐吓。
我们都知道对佛法的信心不可能完全建立在恐吓和利诱上面,因为这样的信心并不比薯片更坚固,对佛教的信心应该来自于对于释迦牟尼佛教法的闻思实践。但是我同样也认为,虽然佛教并不建立在利诱和恐吓上,但是有时候佛教也并不拒绝使用这样的方法作为一种方便。
事实上,一个大乘菩萨不应该拒绝任何方法,只要对于众生有利。他不应该被自己的概念,习俗,意识形态局限住。这些东西可能导致他在行菩萨道的时候缩手缩脚。
这里我们可以举佛陀为证,我们都知道,佛陀经常“恐吓”我们,他告诉我们我们都快死了,最多只能再活几十年。他告诉我们我们很可能明天死于车祸或者食物中毒。他告诉我们我们很可能在死后转生为另一种生物,那种生物被人类普遍认为是一种美味,经常被剁碎之后作成食品。他告诉我们有个叫地狱的地方,假如你做了一些很不好的事,就可能会转生到那里。假如这样的说法被认为是恐吓的话,那么佛陀确实经常恐吓我们。不过我认为他并非是在恐吓我们。就象是你的母亲告诉你不要用湿手摸电门,你认为你的母亲涉嫌恐吓你吗?他只是在告诉你一个简单的事实,佛陀做的是同样的事情。
他只是告诉你你的行为会产生一些后果,他不认为这些后果是你喜闻乐见的,所以你最好不要这么做。他还向你描述了你忽略的一些事实,例如死亡并不十分遥远。如果你把佛陀对你描述地狱的行为看作是一种恐吓的话,那么可能你并不真的相信地狱的存在。否则你没有理由认为佛陀仅仅是在吓你。
我们还会发现佛陀经常用一些看上去很有吸引力的东西对我们进行利诱,他经常告诉我们,假如你读了这部经,会有如何如何的好处。比如你会身体健康,衣食无忧,或者得到梦寐以求的手机或女朋友。有时候这些好处看上去很世俗(这会让某些执著于清净的佛教徒感到不快,他们会认为自己被玷污了),那是因为有些人比较世俗,假如佛陀说你读这部经只会得到内心的安乐,恐怕关心最新款手机过于关心自己内心的人就会缺乏兴趣。很难想像,假如没有这些利诱,会有人会去修学佛教。
如果缺乏这些方便,你很难让大家坐下来听你说一个叫佛法的东西。我相信多数人最初都是出于某些世俗的目的来接触佛教,有些甚至是难于启齿的目的。尤其是现在,大家都不愿意花时间去学一个全无用处的东西。
所以我们不能说恐吓和利诱全无用处,假如恐吓(或利诱)可以让一个人不再杀死动物,让一个人愿意每天去听一会佛法,那么一个菩萨就不会拒绝使用这样的方法。
菩萨不会因为这种方法没有佛教的标签而拒绝使用。假如一个菩萨因为执著某些佛法表面的东西而拒绝使用明显对于他人有利的方法,那么他不是一个合格的菩萨。
佛教有很多种方法,每一种方法的最终目的都是把你导入证悟之路,当然有时候有些方法可能会导致那些佛教原教旨主义者的不适。这些方法可能未必会有佛教的色彩,甚至看上去完全与佛教无关,惊世骇俗。但是他仍然是佛法,因为他可以让你获得证悟,或者至少可以让你步入佛教的修行。所以有没有佛教的标签并不重要。比如帝洛巴通过一种惊世骇俗的方式(猛击那洛巴的阳具)让那洛巴获得初地的证悟。
依照传统的看法,这显然不是佛法,不过它确实是。虽然这种方法缺乏可供查询的经典依据,但是对于大成就者来说,他们不会因为没有经典依据就犹豫自己该不该这么做。他们早已证悟空性,不受任何约束,包括佛法,知道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不过这些话在某些原教旨主义者听起来可能是惊世骇俗的。这表示他们仍旧被自己的知见所约束。
所以正确的说法应该是虽然佛教并不打算建立在利诱和恐吓上,但是佛教也并不拒绝这样的方法。佛菩萨会惩罚作恶的人吗?还是说作恶自有自己的果报。。。佛菩萨不会惩罚,只会哀叹??_百度知道菩萨无处不在 要恒观清净 -智悲佛网
本栏目中的文章,仅为一家之言,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
菩萨无处不在 要恒观清净
不要说没有看到他人的过失而妄加诽谤,即便亲眼看见有过失、不如法或者卑下的人,也不能轻易毁谤他们,在这些人当中说不定有诸佛菩萨的化身。在古印度,许多大菩萨以乞丐、屠夫、妓女的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现在也是如此,有些人从表面上看是特别低劣的众生,实际上他们却是真正的大菩萨。因此,如果我们总是觉得自己很了不起,看不起那些低劣的众生,这就远离了观清净心的境界,很可能在无意中犯下诋毁菩萨的罪过。今后大家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
以前阿底峡尊者来到藏地时,有一位大伏藏师去拜见尊者。当时阿底峡尊者住所的门口有一位白发苍苍、拄着拐杖的老妇人。那位大伏藏师的排场很讲究,他的眷属们用石头、棍棒驱赶路上的人们。那位老妇人因来不及躲避而被打倒在地。大伏藏师圆寂后往生到莲师的刹土――铜色吉祥山,一个女子拦住他,不让他进入持明者的行列。大伏藏师问:“你是谁?为什么阻拦我?”女子说:“我是空行母益西措嘉。阿底峡尊者到藏地弘扬佛法时,我为了遣除他的违缘而在门口守护,可是你的眷属把我打倒在地,因此我现在阻拦你。”
如果我们看见阿底峡尊者的门口站着一个老太婆,可能谁都不会想到这就是真正的智慧空行母。我们总是习惯性地认为,诸佛菩萨肯定是非常庄严的,浑身金灿灿的,身相很微妙。如果诸佛菩萨真的以妙相出现,我们当然很容易认出:这是佛陀,那是菩萨。但问题是,诸佛菩萨经常以低劣的形象出现。平时看到一些衣着破烂的老人、小孩等可怜众生时,我们根本不会想到这是佛菩萨的化现,很可能以语言或行为对他们侮辱,结果造下了严重的恶业。
大家一定要认识到:诸佛菩萨的化现无处不在,什么样的显现都有,所以一定要恒时观清净心。大成就者唐东加波的传记中记载,他曾经依止过很多化现为屠夫、寡妇的上师。《华严经》中记载,善财童子依止过许多善知识,有一位叫甘露火王的善知识显现上嗔心特别大,他身边的眷属们一个个也特别凶狠残暴;还有一位名叫婆须蜜多的善知识显现为妓女的形象,凡是见到她或者与她说话、握手、接吻、拥抱的人都能远离贪欲,获得不可思议的三摩地。
在世间,最低劣者不外乎屠夫、妓女、乞丐和盗贼了,平时人们也常以不屑的口吻说:“这是个卖淫的妓女,那是个黑社会的歹徒……”可是在这些低劣的人中也有隐藏的大菩萨。
《太平广记》中有一个锁骨菩萨的故事:唐朝的时候,延州有一个妇人,她皮肤白皙,颇有姿色,年纪大约二十四五岁。这个妇人没有亲人,经常独自往来于延州城中。当地的年轻男子争着和她交游、亲热,她从来不拒绝,甚至和她睡觉都不拒绝。几年以后,这个妇人忽然死了,凡是和她亲近过的人没有不悲痛惋惜的。因为她没有家人,那些男人就凑钱把她葬在路边。大历年间,有一个胡僧从西域来到延州,见到这个妇人的坟墓便恭敬地顶礼、焚香、转绕。当地人很不解,对僧人说:“这是一个淫荡女子,因为她没有家人,所以死后葬在这里,和尚您为什么如此恭敬她?”僧人说:“这不是你们所能知道的。这个女人是一位大菩萨,以慈悲喜舍之心利益众生,她就是锁骨菩萨。如果不信,你们可以打开棺材看。”人们打开棺材,果然发现那个妇人浑身的骨节都是锁状。人们这才明白她是菩萨的化现,于是为她造塔并把灵骨供奉在塔中。
《维摩诘经》说:“或现作淫女,引诸好色者,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道。”因此,有些人表面上很低劣,说不定这也是佛菩萨利益众生的方便示现。在一些局势动荡的地方,很多警察不穿制服,而是穿一般人的衣服,从外表很难看出他们的真实身份,偶尔从他们骨碌碌转的眼睛才能看出来:噢,这个人可能是个便衣。同样的道理,娑婆世界有很多佛菩萨的化现,这些佛菩萨从外表看不出来,如果我们不小心诽谤他们,就会造下严重的恶业,会给自己的修行带来障碍。保险起见,我们对任何人都要保持清净观。世间有一句话,“沉默是金,雄辩是银”,所以大家要尽量保持沉默,不要随便评论他人。
以前藏地的国王松赞干布去尼泊尔朝拜三大佛塔,途中看见一位乞丐比丘脱下破烂的衣服,在烈日下捉虱子。国王想到这是一位比丘,便从坐骑上下来向他顶礼。那位比丘心想:我实在了不起,这些大国王也向我顶礼。国王有他心通,知道了比丘的想法,便对比丘说:“我尊敬的是释迦牟尼佛的律藏法门,并不是你这个人,你不要太傲慢了。”那位比丘是一位隐藏的大成就者,他向国王示现神通,把尼泊尔的三大佛塔放在指尖上。国王说:“这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他一边说一边打开发髻,显露出头顶的阿弥陀佛像。比丘说:“这也没有什么稀奇古怪的。”他取过一把刀剖开自己的腹部,结果腹中没有五脏六腑,完全是胜乐金刚坛城的圣尊。
一般的人很难分辨出圣者和凡夫,如果我们见到一个比丘脱下衣服在太阳下捉虱子,不要说向他顶礼,可能会嗤之以鼻:“这算什么出家人?真是佛教的败类。”爱说过失的人会说出很多难听的话。因此,以后我们遇到出家人时,即便他显得再不如法,也不要说他的过失,否则很可能对圣者造下严重的恶业。如果你是为了维护佛教,没有任何自私自利心,在这种情况下说对方的过失也许问题不大。除此之外,无论如何不要诽谤身穿僧衣的人。一个人再怎么恶劣,只要他身披如来的袈裟,就算是佛陀的追随者,我们就不能说他的过失。现在有些居士不开口则已,只要一开口就说出家人的过失,说起过失来就像天亮了一样智慧大开,而说起功德来则像天黑了一样暗昧无知,这些人真的是业力深重。
索达吉堪布
来源:《藏传净土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菩萨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