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一亩田软件里面的信息是真的吗?

揭秘一亩田数据疑云争议内幕
作者: 腾讯科技来源: 腾讯科技 07:52:18
上海西南偏远郊外,离虹桥机场16公里的松江新桥镇,数条铁路和高速公路在此交汇,密密麻麻的工业园区里,机械、化工、电子电器等多种产品在这里加工并运往全国各地。过去一年,游侠创业团队便在镇上一处原属国企的五百平米废旧仓库,启动了看似疯狂的造车计划;而数月前,在浦东新区金桥镇游侠的另一处工厂,被称之为第一台中国版特斯拉的“游侠X”开始设计、组装,并于上周运往北京三里屯,在优衣库专卖店往西五十米的橙色大厅高调展出。谁也没料到,游侠X的风光亮相,开启的却是一场对国内创业造假现象空前热情的批判运动。游侠被指粗暴抄袭特斯拉,紧接着,农产品电商平台一亩田也被媒体曝光数据离奇造假,而另一位创办云视链的22岁的哈佛休学生,号称天使轮估值便超过6亿,也引发铺天盖地的调侃质疑。事实上,过去多年里,有关创业公司业务数据造假、融资造假、虚假宣传的传闻从未停止,创业者已遭遇普遍的信任危机。今年2月,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便曾发起倡议,抵制创业公司虚报融资。“中国商业文明真要达到实话实说、形成人人恪守的底线的话,其实还得要若干年。”徐小平告诉腾讯科技。“80%以上的投资机构投了新的项目都会希望有部分所谓的估值水分,这是为了抬高被投企业的估值和身价。这个现象非常常见。”志成资本创始人邓海韬则向腾讯科技透露。“虚报融资额的事件还是不断上演,甚至徐小平自己投资的某公司都没有遵守这个倡议。”快货CEO潘先林则如此向腾讯科技表示。随着今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在各地兴起,创业领域的造假现象也水涨船高,有进一步蔓延的迹象。此次游侠、一亩田、云视链等接连被外界质疑,虽然三家公司都进行了紧急公关,对外澄清质疑,但显然并未能真正打消大众心中的疑惑。腾讯科技在采访调查中发现,一亩田线下员工通过返利的方式刷交易流水,每日3亿交易额存在水分,其宣称的全程介入交易也难以站稳脚跟;哈佛休学生的学历、创业经历、公司估值都存在造假;而游侠电动车,也存在夸大创新、部分抄袭的现象。一亩田:返现刷单推高交易额今年7月,一篇关于农业电商的报道被大量转载:据描述,四年前创办的国内最大农产品B2B电商平台“一亩田”,员工已经达到3000人,每日帮助农民实现交易额3亿元。随后则是四起的质疑声,在“一亩田”的PC端网站,出现诸如刘老板采购了999.999吨毛桃的数据,被认为有作假嫌疑。7月30日下午,一亩田官方回应称,平台上的部分数据只是测试数据,是产品出现漏洞,前台展示的数据和后台交易的数据完全不同,并强调其平台日交易额集中在移动端,不存在造假现象。一亩田公开了过去一年的交易后台数据。截止今年6月,其交易流水达到了153亿,仅6月20到7月21日期间,一亩田的流水总额达到99亿,交易完成订单数65602单,日均3.2亿元。在B2B行业里,这一交易数据其实并不夸张,但腾讯科技在走访一亩田旗舰店、一亩田农产品商务平台、相关行业经销商后发现,一亩田线下员工存在通过返利的方式刷交易额的现象。新发地是北京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一亩田的一家旗舰店便位于此。腾讯科技发现,在早上批发市场的交易高峰期,一亩田旗舰店的办公室里只有三名工作人员,并无过来咨询交易事项的客户。新发地一亩田旗舰店当腾讯科技表达了“为水果寻找外地买家”的来意后,一亩田的一名工作人员向腾讯科技展示了其APP,介绍了签订合同、买家支付部分交易款付、发货后再付清尾款的流程,并声称如果签约后发货可以给予交易额的部分进行返利。另一位工作人员则催促腾讯科技尽快签约,迅速拿到返现,甚至暗示可以代为介绍供应商,一笔交易能进行多次转账返现。腾讯科技以还需更多考虑为由离开了该旗舰店。新发地的一位经销商随后向腾讯科技表示,对去一亩田进行交易并没有太大兴趣,“此前一亩田曾经在新发地多次举行过宣传活动,在平台上走账即可参与返利,且上不封顶,曾经有一些大供货商通过多次走账刷流水,但现在的补贴每天仅仅200元,对我们意义不大。”该经销商还表示,他们有自己固定的运输渠道,并不需要一亩田提供的物流服务;另有几家经销商则一致认为,一亩田是一个提供信息的平台,但“信息更新速度太慢了”。腾讯科技还通过一亩田App上提供的联系方式,联系了全国各地多位销售商,这些销售商都对腾讯科技表示,使用App的主要目标是发布相关信息,并未在平台上进行交易。据几位销售商介绍,在一亩田平台上发布信息后,基本都是需要上门看货、现场结账,并非通过一亩田平台打款;所有信息并未仅供一亩田使用,一亩田带来的销量不算太多。此外,达成交易的物流体系也并不是通过一亩田进行。腾讯科技联系了一亩田上几位个人注册司机,他们反馈的信息则包括:1、对司机几乎没有审核,基本靠农户自行线下联络;2、没有保险机制,无论是商品还是司机;3、在一亩田上几乎很难接到实时订单,准确的说能接到的单数也不多。当然,上述信息只是从部分线下和线上渠道获得,并无法代表一亩田整体的运营状况,从社会意义和商业模式来看,一亩田的积极意义不可否认,包括后续可能开展的针对农村的互联网金融服务都有一定的想象空间。
点击进入&&【版权提示】亿邦动力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打开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和朋友圈
电商服务推荐
北京京拍档科技有限公司同城社区O2O电商品牌!
热门搜索:
&&&&&&&&&&&&正文
一亩田怎么样 一亩田农产品商务平台被曝数据作假
据几位销售商介绍,在一亩田平台上发布信息后,基本都是需要上门看货、现场结账,并非通过一亩田平台打款;所有信息并未仅供一亩田使用,一亩田带来的销量不算太多。此外,达成交易的物流体系也并不是通过一亩田进行。
 神话还是谎言?“一亩田”2.8亿日交易额调查
  PC端端数据存疑 靠线下返利刷线上交易流水
  “80后创业、月交易额近3亿、成立四年增长2000%、公司估值一月一涨”……农贸B2B平台“一亩田”似乎具备了创业公司的所有光环,连其副总裁李国训也感叹:“一亩田的创业故事太过完美,以至于大家都不敢相信”。
  据“一亩田”对外公布的数据显示,其日交易数据更新量达30多万条,单日交易数据突破2.8亿元;近期更是抛出了在今年底突破1000亿元销售额,在明年冲击5000亿元销售额的目标。
  然而事实上,这家公司给风投机构和公众描述的故事,并没有想象中完美,交易数据接连遭遇外界质疑。“一亩田”的“千亿”交易目标,究竟是神话还是谎言?
  新京报记者通过走访多家经销商、数据分析机构发现,“一亩田”在线下普遍采用返利的方式刷线上交易流水,由此催生了高达99.88亿元的月交易
额。而交易方式也并非集远程采购、运输物流一体化的模式,仅仅是将市场上的交易双方带到“一亩田”门店并说服其在平台上进行现金交易。
  交易平台数据被指虚假
  7月30日,针对“百万吨洋葱”、“999.999吨毛桃”的数据造假质疑,“一亩田”技术负责人高禾在说明会上回应:“一亩田”战略以移动APP为主,而PC网站改版相对滞后,因此伴有部分测试数据流出。
  然而,从事数据安全业务的明朝万达董事长王志海告诉新京报记者,一般网站的数据测试都会在后台进行,很少出现外流情况。
  “一亩田”副总裁李国训在说明会现场还展示了过去一年来的后台交易数据:截至今年6月,“一亩田”的交易流水达到了153亿元。单是6月20日
到7月21日期间,“一亩田”的流水总额就达到了99亿元,交易完成订单数65602单,日均3.2亿元。这还不包括采购商线下直接和农民交易的费用。
  不过,新京报记者通过网站排名Alex平台查询,一亩田官网()的日均访问IP(以月基数计算)为9000左右。如果按照访问用户全部成交来算,这意味着要达到“一亩田”宣称的单日2.8亿元的交易额,每单成交量起码要在3万元以上。
  就此,一家创业分析机构利用“网页爬虫”抓取了“一亩田”十多万用户的用户名、姓名、所在地区、成交笔数等信息。在近10分钟的大数据分析中,
只出现18笔交易用户1个,54笔用户1个,其他用户交易数量全部为0单。这意味着,仅凭这72笔交易要达到日平均2.8亿交易额,每笔成交金额起码要达
到388.88万。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在一亩田官网公开的成交信息中,以7月30日下午4至6时数据为样本,两小时成交20单左右,最高成交金额仅为26万元。
  对此,“一亩田”副总裁李国训在说明会上解释说,“95%的交易都发生在APP平台上,网站每天成交量也就1-2单左右,不过这并不会影响真实的交易数据。”
  “交易平台”变身平台
  “一亩田”APP平台是否真如李国训描述的那样?
  “一亩田”对外宣称,截至今年5月,该平台已经为210万卖家、合作社、农产品,及50个超大城市的22万卖家(商超、)提供服务。每日有效农产品信息超过30万条,涉及农产品种类1.3万种,覆盖1.3亿农民。
  7月29日,新京报记者在一亩田官方APP上联系了多位批发商,但都表示,使用一亩田APP主要目的是付费发布广告,并未在平台上产生实际性交易。
  跟“一亩田”签约的山东林姓经销商表示,他从6月份开始在一亩田平台上发布黄冠梨、烟台苹果等供应信息,但具体到交易环节时,依旧要上门看货、当场结账,并不是通过“一亩田”平台打款。
  另一位甘肃定西的经销商则表示,其土豆供应信息是在一个月前发布的,买主批发则需到当地看货后现金结款,并且由采购商自己负责物流运输。山东日照苹果批发商孙老板情况也类似。
  “一亩田”官网资料显示,签约供应商发布的供求信息将在一亩田APP上优先展示,并且带有签约保障等特殊明显标志。收费标准则为200元-500元/天不等。
  “一次性交1万元的话,供应信息不仅可以在APP上优先展示,而且我们还可以在百度等搜索引擎上帮供应商做推广。”“一亩田”工作人员表示。
  不过,对于一亩田的产地供应商信息,山东烟台某市场监管局人士向新京报记者表达了质疑:“一亩田首页的红富士苹果类目上,没有一条烟台的供应信
息。网站上的门店和办事处,山东仅有莱阳市沐浴店镇一家实地供应苹果。这样一个全国性的农产品交易平台上面,苹果中最大的品种红富士竟然在烟台仅有一个供
  该市场监管局人士在近日调查了25家比较大型的仓库和果业合作社,“仅莱阳沐浴店镇我就联系了4家,但对方都表示从未听过一亩田”。
  同时,他还告诉新京报记者,此前也曾联系“一亩田”表达过合作意向,“但对方一直没有回应,这不是一个企业的正常做法。像这样的原产地资源,他们本该打破头去抢的”。
  返利换交易流水
  如果PC端和手机APP实际交易均“受冷”,那么“一亩田”的交易流水是如何刷上来的?
  7月31日,新京报记者来到“一亩田”位于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的旗舰店,空荡荡的办公室内只有两三名工作人员,与一旁批发市场的忙碌形成鲜明对比。
  “一亩田”新发地贸易部商务总监房浩告诉新京报记者,一般情况下,买家会先将30%交易款付给卖家,待发货后平台再付余款。卖家跟公司(一亩田)签约,交易成功后按照交易额2‰给予返利;如果卖家未跟公司签约,返利则按交易额1‰计算。
  其他工作人员表示,这项返利补贴于去年8月开始,已经持续一年多,刚开始时每笔交易双方都返利2‰,且上不封顶。“交易的时候,你们(交易)双方来办公室,当场把钱打到平台账户上,我们再转给对方,10分钟之内就能到账,10万元可以返利200块钱”。
  然而,就在距离“一亩田”办公室仅一墙之隔的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多位经销商表示对一亩田耳熟能详,但并未真正使用。
  “三天两头有(一亩田)业务员上门,最早的时候说走50万流水,可以返利1000元。”从事苹果经销生意的马先生告诉新京报记者,“一亩田”为批发市场的商户开出诱人的账户流水补贴,并表示可以帮其分销,但真正在上面做的并不多。
  “以前有少数交易额比较大的商家,在上面来回走账刷流水挣返利,但现在补贴每天200元封顶,以后还要收取交易手续费,做的人也就逐渐少了。”马先生说。
  一亩田创始人兼CEO邓锦宏曾表示,“你们每天吃的食材有20%可能就是一亩田提供的。”而一亩田副总裁李国训解释说,20%数据占比仅限于北京市场,“我们和新发地20%的供应商有着合作,而它又供应整个北京市场的蔬菜,所以说有20%的蔬菜来源于我们。”
  一亩田官网信息显示,目前其在全国约有23家门店,主要设立在北京新发地、上海江桥、重庆双福这样的农产品批发市场。
  新京报记者以北京新发地市场为样本,在农产品、水果等多个子市场,走访近20位经销商发现,他们对“一亩田”仍持谨慎态度。
  从事生姜批发的任先生告诉新京报记者,目前市场交易方式仍然是当面结款,“一次都要拉好几车货,十几万的生意,谁也不放心把款打到网络平台上,都是现场直接交易。”
  另一位经销商则直接表示,“一亩田”员工每周都会给附近商贩打电话,但几乎无人使用他们的平台,因为“一亩田”发布的供求信息比较滞后。&&& 上海西南偏远郊外,离虹桥机场16公里的松江新桥镇,数条铁路和高速公路在此交汇,密密麻麻的工业园区里,机械、化工、电子电器等多种产品在这里加工并运往全国各地。
过去一年,游侠创业团队便在镇上一处原属国企的五百平米废旧仓库,启动了看似疯狂的造车计划;而数月前,在浦东新区金桥镇游侠的另一处工厂,被称之为第一台中国版特斯拉的“游侠X”开始、组装,并于上周运往北京三里屯,在优衣库店往西五十米的橙色大厅高调展出。
谁也没料到,游侠X的风光亮相,开启的却是一场对国内创业造假现象空前热情的批判运动。游侠被指粗暴抄袭特斯拉,紧接着,B2B农产品电商平台一亩
田也被媒体曝光数据离奇造假,而另一位创办云视链的22岁的哈佛休学生,号称天使轮估值便超过6亿,也引发铺天盖地的调侃质疑。
事实上,过去多年里,有关创业公司业务数据造假、融资造假、虚假宣传的传闻从未停止,创业者已遭遇普遍的信任危机。
今年2月,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便曾发起倡议,抵制创业公司虚报融资。“中国商业文明真要达到实话实说、形成人人恪守的底线的话,其实还得要若干年。”徐小平告诉腾讯科技。
“80%以上的投资机构投了新的项目都会希望有部分所谓的估值水分,这是为了抬高被投企业的估值和身价。这个现象非常常见。”志成资本创始人邓海韬
向腾讯科技透露。“虚报融资额的事件还是不断上演,甚至徐小平自己投资的某公司都没有遵守这个倡议。”快货CEO潘先林则如此向腾讯科技表示。
随着今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在各地兴起,创业领域的造假现象也水涨船高,有进一步蔓延的迹象。
此次游侠、一亩田、云视链等接连被外界质疑,虽然三家公司都进行了紧急公关,对外澄清质疑,但显然并未能真正打消大众心中的疑惑。
腾讯科技在采访调查中发现,一亩田线下员工通过返利的方式刷交易流水,每日3亿交易额存在水分,其宣称的全程介入交易也难以站稳脚跟;哈佛休学生的学历、创业经历、公司估值都存在造假;而游侠,也存在夸大创新、部分抄袭的现象。
一亩田:返现刷单推高交易额
今年7月,一篇关于农业电商的报道被大量转载:据描述,四年前创办的国内最大农产品B2B电商平台“一亩田”,员工已经达到3000人,每日帮助农民实现交易额3亿元。
随后则是四起的质疑声,在“一亩田”的PC端网站,出现诸如刘老板采购了999.999吨毛桃的数据,被认为有作假嫌疑。7月30日下午,一亩田官
方回应称,平台上的部分数据只是测试数据,是产品出现漏洞,前台展示的数据和后台交易的数据完全不同,并强调其平台日交易额集中在移动端,不存在造假现
一亩田公开了过去一年的交易后台数据。截止今年6月,其交易流水达到了153亿,仅6月20到7月21日期间,一亩田的流水总额达到99亿,交易完成订单数65602单,日均3.2亿元。
在B2B行业里,这一交易数据其实并不夸张,但腾讯科技在走访一亩田旗舰店、一亩田农产品商务平台、相关行业经销商后发现,一亩田线下员工存在通过返利的方式刷交易额的现象。
新发地是北京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一亩田的一家旗舰店便位于此。腾讯科技发现,在早上批发市场的交易高峰期,一亩田旗舰店的办公室里只有三名工作人员,并无过来咨询交易事项的客户。
新发地一亩田旗舰店
当腾讯科技表达了“为水果寻找外地买家”的来意后,一亩田的一名工作人员向腾讯科技展示了其APP,介绍了签订合同、买家支付部分交易款付、发货后再付清尾款的流程,并声称如果签约后发货可以给予交易额的部分进行返利。
另一位工作人员则催促腾讯科技尽快签约,迅速拿到返现,甚至暗示可以代为介绍供应商,一笔交易能进行多次转账返现。
腾讯科技以还需更多考虑为由离开了该旗舰店。新发地的一位经销商随后向腾讯科技表示,对去一亩田进行交易并没有太大兴趣,“此前一亩田曾经在新发地
多次举行过宣传活动,在平台上走账即可参与返利,且上不封顶,曾经有一些大供货商通过多次走账刷流水,但现在的补贴每天仅仅200元,对我们意义不大。”
该经销商还表示,他们有自己固定的运输渠道,并不需要一亩田提供的物流服务;另有几家经销商则一致认为,一亩田是一个提供信息的平台,但“信息更新速度太慢了”。
腾讯科技还通过一亩田App上提供的联系方式,联系了全国各地多位销售商,这些销售商都对腾讯科技表示,使用App的主要目标是发布相关信息,并未在平台上进行交易。
据几位销售商介绍,在一亩田平台上发布信息后,基本都是需要上门看货、现场结账,并非通过一亩田平台打款;所有信息并未仅供一亩田使用,一亩田带来的销量不算太多。此外,达成交易的物流体系也并不是通过一亩田进行。
腾讯科技联系了一亩田上几位个人注册司机,他们反馈的信息则包括:1、对司机几乎没有审核,基本靠农户自行线下联络;2、没有保险机制,无论是商品还是司机;3、在一亩田上几乎很难接到实时订单,准确的说能接到的单数也不多。
当然,上述信息只是从部分线下和线上渠道获得,并无法代表一亩田整体的运营状况,从社会意义和商业模式来看,一亩田的积极意义不可否认,包括后续可能开展的针对农村的互联网服务都有一定的想象空间。
云视链:创始人哈佛学历造假 技术专利不靠谱
相比一亩田,另一家号称公司估值超6亿的云视链所引发的争议更加明显。
7月29日,一篇名为《22岁,天使轮估值超过6亿,将颠覆整个视频和广告行业》的文章走红。哈佛的名校背景、“90后”的噱头,“云视链”的专利技术,云视链创始人金证济苍这一身奇迹般的“光环”,引来了网友们的质疑。
但腾讯科技掌握的事实,却与其所称的情况相去甚远。
关于云视链的争议,第一点是其创始人的身份。金证济苍声称自己是哈佛本科生,在视频直播见面会上还出示了学生证,演示了其用哈佛ID登录校网的过程。
但经腾讯科技调查,发现金证济苍并非哈佛本科生,而是就读哈佛继续学院(Extension School)。
左为金证济苍的哈佛学生证,右为哈佛本科生学生证(上为旧版,下为新版)
如上图(左)所示,金证济苍拥有哈佛学生证,在7月30日的视频见面会上他也将学生证向在场媒体出示。但据腾讯科技所知,哈佛本科学生证和他出示的并不一样。
腾讯科技还通过哈佛校友向哈佛学生档案管理处(Office of the Registrar)求证了是否有这位学生,得到的答案是否定的;同时,哈佛校友也向教务处核实了学生证号,结果是:查无此人。&&&&&& 而就在事件发酵的过程中,金证济苍的Linkedin资料上多了三个字母“ALB”(如下图)。ALB就是“再教育学士学位”。
有哈佛在校生向腾讯科技表示,哈佛继续教育学院与哈佛本科学院完全没有关系,继续教育学院创立初衷是为满足大波士顿社区的学术兴趣,提供的近600门课程学习。
除了学历造假,腾讯科技发现,金证济苍曾对外展示了团队在哈佛实验室的工作照片以及路演照片,称其在美国成立的互动视频技术公司Venvy Inc.2013年成为哈佛创新实验室孵化项目——不过,腾讯科技登陆哈佛创新实验室网站,却搜不到任何关于Venvy的信息。
此外,云视链曾对外宣称,该公司的云视链平台拥有全球最领先的第五代自动视链技术IVA 5.6 及美国USPTO 多项专利审查,而腾讯科技在美国USPTO网站上也没能找到任何关于Venvy的专利。事实上,国内各大视频网站对云链技术已早有涉足。
一家做媒体业务的云视链合作伙伴告诉腾讯科技,其公司只是在小范围试用云视链技术,并未支付相关费用,从试用效果来看并不明显,但却被云视链官方频频拿来宣传、为他们的产品进行背书,接下来正考虑停止使用云视链的技术。
值得注意的是,云视链的注册资本也曾发生蹊跷变化。腾讯科技查询发现,日,云视链注册资本从100万人民币变更为1000万人民
币,这倒是符合云视链所说的“1月获千万元人民币融资”,但在日,注册资本从1000万人民币变为了100万人民币,同一天,投资人从顾
雷、金明变更为金明、顾雷和上海云创链投资中心(上海云创链投资中心的两位合伙人也是金明和顾雷)。
公司注册资本减少非常少见,大部分减资都属于因经营状况不佳而需弥补亏损。对于云视链A轮融资方信息以及注册资本变动的原因,云视链官方一直未予回复。
如果您要进行评论信息,请先&&或者&&。
评论总数:0条&用户账号:
←点击获取验证码&&
您所在的位置:
一亩田“数据造假”事件 听听农业圈怎么说?
14:01:43   来源:中国水果门户   【
           
  几天前,位于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的一亩田“农产品旗舰店”内空空荡荡。一大早,店里两名年轻的工作人员,一位在把玩手机,一位正打着盹儿。店墙上挂着公司的标语,除了办公桌之外,店里没有摆放任何产品。“我也是无语了,进入呆了半个小时,没人搭理我,还是旗舰店。所以我也实在是不理解,一天三个亿,一个月一百亿,估值480亿的数据是怎么刷出来的。”一位近期特意拜访过一亩田北京新发地旗舰店的水果业人士向中国水果门户这样描述到。
  他表示,汇集了农产品、农副产品和农资产品的整个新发地市场,全年也仅有500亿的交易额。
  这位果业人士的感慨,反映的是一周以来农产品B2B电商平台一亩田经历的“过山车”一般的媒体和公众关注度。就在南方周末、极客公园等媒体不久前对其做出专题报道后,两篇自媒体文章《一亩田,万亿奇迹背后疑云重重》《一个月前,我绝不敢把“无耻”用在创业者身上》却将其反向拉入争议的漩涡中心。在南方周末名为《一亩田创始人邓锦宏:当农民在田里也能用手机上网,事情就成了》的报道中,一亩田85后创始人邓锦宏的创业故事令人振奋不已:在从百度单飞,创业五个项目均告失败后,邓锦宏终于发现了赚钱的“第六个方向”——提供农产品交易信息的“去哪儿”模式。比如用户搜索白菜价格,就能看到一些买家和卖家发布的白菜价格信息。在看到盈利曙光之后,2014年6月,一亩田进一步尝试线上+线下的交易撮合模式,邓锦宏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彼时一亩田每月只有50万元的交易额,但一年后的今天,一亩田的日交易额已经突破3亿元,每月已经达到100亿元。
  “以前投资人对一亩田不了解,后来找上门来,我们基本是被动融资,连PPT都没有做过,只给他们看了后台数据。”一亩田的投资人中,就包括曾经投资过大众点评网、美团网等的红杉资本中国。
  然而,近日来疯转的自媒体文章中却对一亩田日交易量3亿等交易数据发出了疑问。文章举例指出,一亩田网站上所显示的“9小时前老板采购了5吨的洋葱”,采购量之大,甚至远远超过了洋葱盛产地区西昌每年30万吨的产量。一时间,各大媒体质疑声高涨。
  但事件发生后,包括虎嗅写手“快刀青衣”、阿里巴巴出身的曾东、极客公园创始人张鹏等在内的各路人士也纷纷为一亩田鸣不平, 其挺身而出大多从“情怀”角度出发:一亩田被控诉的假数据更像是数据显示Bug或测试数据;3000人团队的公司不是靠骗就可支撑的;质疑没有错,O2O创业就要更透明,但不能否认邓锦宏的创业激情;争议一周令一亩田名气大增也是互联网奇迹;一亩田一直在做正确的事,继续看好其大好前途。
  但这些似乎并无法熄灭公众对于创业圈“泡沫”的恐惧和猜疑,尤其是农产品交易这样涉及到生鲜损耗、物流、冷链等各环节的实业产业。7月30日,处于争议中心的一亩田终于按捺不住召开新闻发布会,据当日参会的亿邦动力网报道,一亩田市场副总裁李国训表示,现在一亩田的日交易额和月交易额确实已经达到了以上所说的数额,甚至在现场公开后台数据。数据显示,6月20日到7月21日,一亩田的交易额为99亿元人民币。
  “目前活跃在[一亩田]平台上的主要有两类人,一是供应方,包括散户、大户、合作社、经纪人、龙头企业(新希望),另一类是采购方,包括各种类型和层次的批发商、饭店、超市、深加工企业和出口型企业。而一亩田B2B平台目前有200多万用户,其中采购商有20万左右。”李国训说,一亩田的产品不断的迭代升级,APP平均两周一个新版本。“我们现在整个APP的版本安卓加IOS有一百款以上。每一款新版本上去以后有大量的测试数据。”
  互联网“中介”,还是农业交易救星?
  在南方周末的报道中,邓锦宏对于一亩田信心满满:“一亩田正在让农业交易的所有环节变得更加高效。假如今天全国有一万个人要买白菜,以前是通过很复杂的多对多的关系完成交易,我们出现后,通过系统的算法,包括价格、品质、规格、距离、天气和信誉等级等,实现双方交易的精准匹配。”
  一亩田表示,目前公司员工共有3000人,其中大部分为高薪聘请的线下团队。“他们现在每天的工作是下到田间地头,教育农民、合作社的理事长和种植大户去使用互联网工具,教他们怎么使用一亩田的产品跟全国各地的买家聊天和交易。另外,当有买家来跟农民做生意的时候,一亩田的员工也可以帮买家看货,锁定货源。”
  但是,总部位于上海的某农业公司负责人告诉中国水果门户,他并不认为一亩田真正“深入了基层”。“一亩田一线员工主要在各农批市场,没什么田间地头。我们本身就和各地的种植大户有密切的联系,山东各区域的大户基本都有,对一亩田感兴趣的时候也挨个问过他们 ,也许是巧了,并没有人有过接触。电话能联系到的一亩田人员,都是驻扎在农批市场的。”
  他还表示,一亩田十分看重的帮助买卖双方直接交易的APP,似乎价值并不突出。“app我们下载了一些,以种植户和买主身份都注册了 ,获得的信息量并不比网站多,我感觉只是个联络信息的平台。那些联系信息,对于刚刚进入农业领域、毫无产地资源的人还有点用。买主的确是可以联系到卖方,但价格等级之类的,依然是要买卖双方再联系确认的。”
  他指出,农产品品类的等级差异太大,尤其在大宗农产品贸易中,因此网上直接交易并不现实。“这和做餐饮供应的那种模式不一样。大宗交易,一级胡萝卜和二级的差价很大,不看现货就按吨来 ,等级不对谁受得了啊。我们选择合作基地或做采购,都不会app上一个电话就确定。app上披露的价格也基本不是最后成交价。农产品,得看着实物才行。”他表示,一亩田并不提供交易之后的任何物流等方面的服务。
  而从安徽一家与一亩田接触过的公司那里,中国水果门户进一步了解了一亩田的服务内容。“[一亩田]说可以帮我们联系异地客户,比如把河南郑州那边买蓝莓的商家客户联系给我们,具体谈还是我们跟那边商家,他们其他不管,就是牵线搭桥。就需要知道我们公司做哪些产品,什么时候有货,最重要的就是要求买卖款项必须从他们账户走。”安徽一家蓝莓种植公司负责人告诉中国水果门户,一亩田的工作人员告诉他,这样的服务并不收取任何费用。
  从一亩田提出的服务项目来看,一亩田在农产品从产到销的过程中主要起到的是“中介”作用,并且非常注重大额资金通过其B2B平台进行流动。令人玩味的是,为种植户免费“搭线”的一亩田又是如何盈利的呢?
  这位负责人在与一亩田的接触过程中也表达了同样的疑虑。“对啊,当时我就问他们服务都是免费,那盈利模式是什么样子的,他笑着说是商业机密……现在看来就是要周转一下买卖的资金,弄个现金池之类的。”该公司最终未与一亩田达成合作。
  昨日,中国水果门户记者还通过一个果蔬微信群辗转联系上了一亩田的联合创始人刘志嘉。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刘志嘉在被询问到是否在一亩田公司工作时,仅表示自己是“大厨网刘志”,连名字也出现了变化。
  根据一亩田市场副总裁李国训在媒体发布会上的发言,大厨网目前是一亩田的战略合作伙伴。中国水果门户提出希望知悉一亩田对于近日来数据疑似造假的控诉如何回应,刘志先表示“近期各路媒体上都会有吧”,后又表示“做好自己的业务是最重要的,无论怎么回应都不如用实际行动。我不会讲无凭据的话。每一家大企业都有自己的处理方式,我愿意多做些事,不好意思。”当中国水果门户继续询问“无凭据的话”具体所指时,他只表示“对不起,我不对此事发表个人看法,谢谢你的关注。”
(中国水果门户)
· ( 13:56:52)· ( 8:07:48)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水果蔬菜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水果蔬菜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水果蔬菜网”。违反上述条款,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所展示的信息由买卖双方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本网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友情提醒:网上交易有风险,请买卖双方谨慎交易,本地最好是见面交易,异地交易请多学、多看、多问、多了解,网上骗术多种多样,谨防上当受骗!
5,本网刊载之所有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地址不清稿酬未付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编辑部电话:8 电子信箱:(请把#换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亩田软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