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阿里那索菲亚教堂在哪里里?

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土耳其之旅(3)——蓝色清真寺、地下水宫与老皇宫
15日,这一天的安排是蓝色清真寺、地下水宫与老皇宫。
尽管旅途劳顿,而且大多数人到伊斯坦布尔后都没有睡觉,但大家还是兴致勃勃地开始了一天的观光。
第一站是:蓝色清真寺。
蓝色清真寺离我们住的酒店非常近,步行也就5分钟左右。
对于这些建筑欣赏离不开建筑、艺术、宗教等方面的知识,我等只能是看个气势,大体知道它是怎么个样子。不过为了增加自己对背景的理解以及方便以后自己的查阅,同时也为了再熟悉一遍相关的历史,还是摘录部分介绍。本博文楷体部分的介绍主要摘录自《完全自助游——土耳其》(科学出版社,2011年2月第一版,注明改编的部分是综合了书本与网络的内容的改写)。
与圣索菲亚相对而立的蓝色清真寺,可能是伊斯兰世界最优秀的建筑师锡南(Sinan)最大的憾事,锡南赋予原本是教堂的圣索菲亚优雅的奥斯曼伊斯兰教气质,但处于奥斯曼帝国国势达到顶峰时期的锡南,更期待改建圣索菲亚的心得能够发扬光大,盖出比圣索菲亚更伟大的清真寺,最好就盖在圣索菲亚正对面。
锡南一生在伊斯兰世界盖了300多座清真寺,但终究无法一偿宿愿,反而是他的得意弟子Mehmet
Aga以土耳其最著名的伊兹尼(Iznic)蓝瓷砖、郁金香等奥斯曼的花草图腾,盖出了蓝色清真寺,巍然耸立在圣索菲亚对面,成为游客最钟爱、话题最多、旅游人数也最多的伊斯坦布尔名景。
然而从建筑的角度来看,Mehmet
Aga的作品终不能超越锡南的成就,特别是锡南为奥斯曼清真寺立下的十字架圆顶结构,以及完整又开放的广场公共空间设计。实际上蓝色清真寺不过是锡南建筑精神的延伸,就伊斯坦布尔人来说,它的成就依然低于锡南在伊斯坦布尔的真正两大杰作——苏雷曼尼亚清真寺(Stlleymaniye
Camii)及屡斯坦帕夏清真寺(Rustem Pasa Camii)。
蓝色清真寺得名于伊兹尼蓝瓷砖的光彩,它真正的名称应该是苏丹阿何密特清真寺(SultanahmetCamii),可以说是伊斯坦布尔旧市街的中心,与圣索菲亚相对而立,这相隔不到200米的“大”建筑物,十支伊斯兰教尖塔,构筑了伊斯坦布尔最著名的天际线。
蓝色清真寺建成于公元1616年,大圆顶直径达27.
5米,高43米,另外还有4个侧圆顶以及30个小圆顶串成的回廊;而蓝色清真寺的叫拜塔多达6根,世间绝无仅有,据说是因为当年的建筑师误会了苏丹的指令,把“黄金”(Altun)听成了“六”(Alti)。
蓝色清真寺的美有几个观察重点,第一是光线。室外光线穿过260个小窗,融入昏黄、呈圆形排列的玻璃灯光中,幻光明舞,像是个虚拟的空间。蓝色清真寺的彩绘玻璃色彩缤纷,也是清真寺中少见的。
第二是伊兹尼蓝瓷砖。整座清真寺装饰着两万片以上的伊兹尼蓝瓷砖,晶莹剔透,红(特殊的伊兹尼红)蓝绿彩的郁金香花色,细腻精致,可以说是蓝色清真寺最宝贵的资产。
第三是地毯。寺内铺满的地毯大有来头,红绿搭配非常抢眼,整体呈现伊斯兰教代表神圣的绿色,是伊索匹亚的朝贡品。
第四是阿拉伯的艺术字。支撑大圆顶的4根大柱很有看头,直径有5米宽,槽纹明显,有“大象的脚”之称。柱头的蓝底金字阿拉伯文,和挂在柱身的黑底金字阿拉伯文,都是艺术品。
蓝色清真寺除了每天五次的朝拜,其余时间都是开放的,而且不需要门票。参观者进入时需要脱鞋,女士需要裹上头头巾,并且不能露腿。当然,如果是没有带头巾或穿着短裙也无妨,清真寺专门有提供相关的物品。
&&& 第二站是地下水宫。
地下水宫位于蓝色清真寺与圣索菲亚教堂之间,它是拜占廷时期最大的水库。
伊斯坦布尔有数座像地下宫殿一样的大型蓄水池,这一座6世纪查士丁尼大帝时代所建造的蓄水池,长140米、宽70米、高8米,共有336根科林斯式大石柱,宛如一座超级地下大宫殿,当年君士坦丁大帝动用了7000名奴隶才完成。这座位于市中心的奇妙空间,蓄水量高达10万吨;直到1960年法国考古学家发现它之前,老城的居民只是经常听到水声涌动。在这个地底大洞里还可以钓鱼。
地下宫殿的石柱以12列排列,一根根从水底直升而起,宛如一片柱林,就建筑功能上来说,若没有这么多的石柱及半圆拱,可能无法承受重量及水压,石柱来自一些罗马帝国的旧建筑,材质多样化,有大理石、花冈岩,大多是完整的柱身,少部是由两块拼接而成,除了少许是多立克式柱头外,数是科林斯式。
走下52阶石阶梯,直走到底再左转,就是地下殿最神秘的泪柱。泪柱其实是柱身上有树纹及孔雀的纹路,这种柱子很可能是罗马帝国时代,自伊斯布尔贝亚济区的一处集会广场取来的,好事者特别为这根泪柱下了一个特殊的意义:纪念当年死于建造下宫殿的数百名奴隶。
另外两个焦点则是由泪柱再往前行,有两个被在柱底的梅杜莎头像(Medusa)。传说中蛇发女妖梅莎有让人变成石头的神奇法力。
&&&地下宫殿的水引自20公里外的黑海,而贝亚济及法堤区(Fatih)交界处的罗马水道桥,是当时最重的引水道之一,现在在宫殿内还可见鱼群回游,让不得不佩服罗马引水灌溉设施的坚固耐用。
这一天的最后一站是老皇宫。“老皇宫”是现在人们对托普卡帕皇宫的称呼。老皇室是奥斯曼帝国时期的皇宫,是奥斯曼帝国政治中心。
1453年奥斯曼人占领了伊斯坦布尔以后,奥斯曼帝国国王苏丹麦哈麦德临时住在拜亚兹( BEYAZ)地区黄金市场旁边的小行宫里。1475
-1478年,在拜占庭时期的宫殿基础上建造了托普卡帕皇宫。此后,奥斯曼帝国的苏丹都先后扩建了该皇宫。这座皇宫的名字,最初叫作“萨拉伊杰迪戴阿米莱”(
CEDIDEAMIRE),由于大门外有一个巨型炮台,所以当地人都称之为“托普卡帕宫”,即“炮台皇宫”的意思。皇宫占地面积七十万平方米,它的四周是长达五公里的城墙,城墙上有二十八座瞭望台。靠海边的城墙是拜占庭时期修建的,有三个城门。内陆一侧的城墙是奥斯曼时期修建的,有四个城门。
在不同的朝代里,该皇宫居住的皇家贵族、仆人和侍卫等约有五千多人。公元十六世纪和七世纪发生的火灾和地震毁坏了大部分的建筑。此后,重建皇宫。
在这里可以看到十五世纪至十七世纪风格的建筑。托普卡帕宫内一些房间是的前后是带花园的。这与欧式皇宫很相似,但不同的是该皇宫分为皇室居住的艾戴伦(
ERDERUN)和政府官员办公的比伦(BIRUN)两大部分。
奥斯曼人曾经一直过着游牧生活,所以托普卡泊皇宫的建筑保留着游牧民族的风格。在宫殿周围有很大的空间,以方便搭帐篷。
&&&&现如今,老皇宫已经无人居住,成为了一个博物馆。分为几个专门的展品陈列室。其中有瓷器展馆,兵器展,还有珠宝展厨器展等展区。在老皇宫博物馆里有着数量惊人的历史文物的收藏,都是不可多得当的宝物。其中在珍宝馆里,有珍贵的宝石,镶着各种宝石的首饰,金质皇冠,贵重的器皿等。还有各国送给过往的礼品,勋章等。苏丹的黄金战袍,还有许多镶嵌着宝石的匕首和长剑都珍藏在此。其中还有一颗重达89克的超级大钻石。
宫殿的外侧被称为第一庭院,在这里有许多葱郁茂盛的绿色植物。在第二庭院的右边,曾经是宫廷的餐房,这里曾被一片片的柏树及梧桐的绿荫遮蔽着,而现在,则由帝国时代的水晶,银器,以及中国的陶瓷器所代替。在其左侧,就是苏丹的后宫之地了,苏丹的妻妾和子女曾经就在这里居住生活。在第三庭院内,设有谒见室,苏丹阿合麦特三世的图书馆,还有珠宝馆以及许多价值不菲的中世纪的绘画撰本书籍也被珍藏在此。在宫殿的正中央,就是圣遗物室,先知穆罕默德的宝物都陈列在此。(改编)
老皇室门前,实在算不得气魄
位置得天独厚,背朝马尔马拉海
&&&看《奥斯曼帝国》时纳闷:如果奥斯曼帝国从奥斯曼一世的1280年算起,直到1453年彻底攻陷君士坦丁堡拜占廷的消亡,日暮西山的拜占廷依然生存了近200年的时间,奥斯曼人在拿下的巴尔干半岛、几乎切断了拜占廷的所有海陆通道,拜占廷依然得以苟延,而且奥斯曼人对君士坦丁堡是多次攻城不破,是什么原因支撑着这个气息奄奄的拜占延帝国呢?看了除了它占有极佳的地理位置,扼马尔马拉海以及海峡的天然屏障相关外,还与城堡完善的设置相关。诸如地下水库等设施,使得它们等以即使被围城的情况下,依然保证水源等重要生活条件的保障。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圣索非亚大教堂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它的历史地位怎样
摘要纠错编辑摘要圣索非亚大教堂建于东罗马皇帝Justinian统治时期(公元532年——公元537年),当时拜占庭帝国正处于鼎盛阶段.作为世界上十大令人向往的教堂之一—圣索非亚大教堂与蓝色清真寺隔街相望.圣索非亚教堂恢宏无比,充分体现出了卓越的建筑艺术,从而也成为了后来伊斯兰清真寺的设计模板.拜占庭帝国衰落后,圣索非亚大教堂已转变成了供奉安拉的土耳其清真寺.圣索非亚大教堂是属于基督徒和穆罕默德信徒共有的一个博物馆它见证了拜占庭帝国的兴起和衰亡,以及后来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兴起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长沙教堂在哪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