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厦门环境保护局局鲍强简历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_百度百科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是国家一级学会,也是我国环境学科最高学术团体和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环保科技社团组织。主要是由全国环境科技工作者、环境工程技术人员、环境教育工作者和环境管理工作者(统称环境科技工作者)志愿结合组成。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发展历史
学会(英文名称:Chinese Society For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LOGO
Environmental Sciences;英文缩写:CSES)于1978年5月批准成立,是中国国内成立最早、专门从事环境保护事业的非盈利全国性非政府科技社团组织,是中国科协所属的全国一级学会,具有跨部门、跨行业、横向联系广泛的优势和特点。业务主管单位为和。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主要是由全国环境科技工作者、环境工程技术人员、环境教育工作者和环境管理工作者(统称环境科技工作者)志愿结合组成。截止到2008年底,全国有会员42000余名。除设有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秘书处,还下设7个工作委员会、28个分会及专业委员会,在管理体制上实行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双重领导。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自成立以来,一直受到党和国家以及科技界的高度重视与关心支持。党和国家领导人如、、、、、、、、、、、、、、等,都曾对学会的建立、发展和工作给予过关心、支持,有的多次参加学会活动,指导学会工作,有的还亲自担任学会的名誉会长。国家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的历届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李超白、、、、等先后担任1-5届理事会理事长。现任第六届理事会理事长为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王玉庆先生。名誉会长为蒋正华、韩启德、阿不来提、姜春云、周光召、宋健先生。名誉理事长为、、解振华、曲格平先生。中国一大批著名科学家和社会知名人士如两院院士、、、、、、、、、、、、、等先后在理事会任职。第六届理事会特别聘请了包括刘东生、孙鸿烈、沈国舫、陈述彭、钱易、、、陆佑楣等34位两院院士和几十名资深专家学者担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顾问。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集中了一批学术上有造诣,技术上有专长,管理上有经验,社会上有影响的专家学者,包括各类专业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社会知名人士。这支队伍在学术上和技术方面的成就基本代表了我国环境科学技术领域的最高水平。这一优势无论是在计划经济年代还是进入市场经济时代,都是其他社会组织和机构所无法取代的。正是凭借这一优势,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在成立后的近三十年中,在传播科学思想,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促进学术繁荣,发现、培养、推荐人才、开展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推动环境科学技术发展以及为国家的环保决策管理提供咨询服务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中国的环保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赢得了很高的社会声誉,并在国际上有一定的知名度。[1]新世纪新时代,我国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2006年第四次全国科技大会和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的科技工作开始进入以自主创新为主要战略目标的新时期,我国的环保工作开始进入以“三个转变”为主要内容的历史新阶段。环境保护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环境科学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的办会宗旨是推动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我国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与服务,并且要站在时代和学科发展的前沿,引领社会进步。在新的形势下,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将进一步发挥环保科技交流主渠道,科普工作主力军,对外民间学术交流主要代表和环保科技工作者之家的职能作用,努力搭建起为学术交流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环境决策管理服务和为会员服务四大平台,团结和依靠广大学会会员和环保科技工作者,大力开展学术交流,科学普及,技术推广作用,决策和科技咨询服务,国际交流合作以及其他各项有利于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工作和活动,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创新进取,努力再造学会工作新优势,开创学会工作新局面。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新形势和环境保护工作新要求,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将继续推进自身改革,加快自身发展。为此我们确定了“一、二、三、四、五、六”的总体工作思路和奋斗目标,这就是:围绕一个中心(以发展为中心,把学会做强做大),搞好两个服务(为环境保护服务,为学科发展服务),推进三项改革(改革组织体制,改革运行机制,改革活动方式),发挥四个作用(学术交流主渠道,科普工作主力军,对外民间科技交流主要代表,成为环保科技工作者之家),建好五大平台(学术交流、科学普及、科技咨询、会员服务、能力建设),实现六大进步(办会方向坚定正确,经济状况不断改善,社团文化特色鲜明,业务能力显著增强,活动空间逐步扩大,社会影响日益提高)。我们将按照这一思路,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努力将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建设成为具有较强自主、自立、自强、自律能力,能满足党和国家以及环境科技工作者需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科技社团活动规律,具有鲜明特色、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国家一流的现代科技社团。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主要职责
组织开展中国国内外重大环境问题的学术交流、调查研究,为制定环境保护发展战略、方针政策、规划计划提供咨询服务和技术信息支持。开展民间国际环境科技交流,组织国际环境保护产品展览会、展示会及技术交流会,宣传推广中国国内外先进的环境保护技术与产品,为国内外用户提供技术中介服务。
开展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的评审和科学技术评价工作。
进行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组织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促进科学成果转化为。
组织策划有利于中国环境保护及全球环境保护的大型公益性、群众性宣传教育活动,树立全民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开展科普宣传和继续教育,普及环境科学知识,提供环境保护技术培训服务。
表彰先进,举荐人才。自1995年开始,先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评选《优秀环境科技工作者奖》、《优秀学会工作者奖》、《青年科技奖》和《优秀环境科技实业家奖》。
编辑出版环境保护学术、科普书刊。学会主办的学术刊物、杂志主要有《》、《》、《》、《》和《》、《》等。
利用便捷的电子商务平台,传递科技与产业信息。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组织机构
学会秘书处为学会常设办事机构,由秘书长负责,主要在理事会的领导下负责学会重大活动的组织实施和办理日常事务。秘书处下设办公室、学术交流部(简称学术部)、《中国环境科学》编辑部(简称编辑部)、环境科普部(简称科普部)、国际联络部(简称国际部)、会员与网络部(简称会员部)、技术咨询与推广部(简称咨询部),共7个部门。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设有学术、科普、组织、环境教育、科技与产业发展、国际交流、咨询评估共7个工作委员会;环境管理、环境工程、国防环境、环境影响评价、大气环境、自然保护、环境技术、水环境、绿色包装共9个分会,环境物理学、环境标准与基准、环境监测、环境医学、环境生物学、海洋环境保护、环境化学、环境地学、生态农业、环境法学、固体废物、核安全与辐射环境安全、环境经济学共13个专业委员会,以及妇女与环境网络委员会。这些分支机构利用自身优势,组织本领域的专家组织开展活动。[1]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成员
蒋正华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韩启德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中国科协主席 中国科学院院士
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 全国政协副主席
姜春云 原中央政治局委员 国务院副总理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
周光召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 中国科协名誉主席 中国科学院院士
宋 健 全国政协原副主席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名誉理事长
毛如柏 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
解振华 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局长
邓 楠 中国科协副主席 党组书记
曲格平 原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
王玉庆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副局长
宁吉喆 国务院研究室 党组成员
朱 坦 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天津市政协副主席
张远航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 教授
李家洋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科学院院士
清华大学副校长 教授
金相灿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研究员
郝吉明 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 工程院院士
魏复盛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原总工 工程院院士
秘书长(法人代表)
任官平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2]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第七届理事会
一、名誉会长
蒋正华、韩启德、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姜春云、周光召、宋健、赵南起
二、名誉理事长
曲格平、毛如柏、解振华、邓楠、周生贤、汪光焘、张维庆
王文兴 王众托 王如松 王 浩 井文涌
牛文元 尹 改 方荣祥 冯之浚 冯宗炜
叶文虎 叶汝求 左铁镛 刘昌明 刘宝珺
刘鸿亮 刘家义 江 亿 江桂斌 江小珂
江泽慧 朱 坦 任阵海 孙铁珩 孙鸿烈
李文华 李佩成 邱定蕃 张玉奎 张全兴
张坤民 张新时 张 懿 陆大道 陆佑楣
陆钟武 沈国舫 汤鸿霄 陈君石 陈宜瑜
陈 复 林学钰 金 涌 金鉴明 金相灿
侯立安 段 宁 赵进才 唐孝炎 钱 易
陶诗言 徐晓白 徐厚恩 顾夏声 倪维斗
谢学锦 傅家谟 傅伯杰 蔡道基 潘自强
魏复盛 舒惠芬 鲍 强
四、名誉理事
史捍民 田 静 田佳树 全 浩 刘纪远
刘应杰 李善同 张剑鸣 姜晓亭 高振宁
焦志延 潘盛洲
五、理事长:王玉庆
六、副理事长:
郝吉明 宁吉喆 丁仲礼 孟 伟 陆新元
杨朝飞 赵英民 陈吉宁 张远航 任南琪
任官平 曲久辉 王灿发
七、秘书长: 任官平
八、常务理事
(按姓氏笔画排列)
丁仲礼 马 中 王 毅 王玉庆 王安建
王灿发 王金南 王维平 王善成 王新程
宁吉喆 任官平 任南琪 刘志全 刘宝清
孙佑海 曲久辉 邢振纲 余 刚 吴舜泽
张 全 张 波 张 统 张远航 张国宏
张寅平 李宗明 李海生 杨 东 杨汝坤
杨志峰 杨明森 杨朝飞 陆新元 陈吉宁
陈燕平 周 琪 周宏春 孟 伟 岳建华
易 斌 罗 毅 胡华龙 赵英民 郝吉明
唐丁丁 夏 光 姬振海 柴发合 郭新彪
陶 澍 高吉喜 彭近新 潘家华
(按姓氏笔画排列)
丁仲礼 于志刚 于洪军 于琪洋 马 中
马春元 牛晓萍 王 永 王 毅 王业耀
王玉庆 王安建 王红卫 王灿发 王昕竑
王治江 王金南 王衍亮 王维平 王善成
王焰新 王新程 王慧敏 邓超冰 邓耀杰
丛 澜 史建平 叶 宏 叶 春 叶代启
宁 平 宁吉喆 左 华 田 刚 仵彦卿
任官平 任南琪 全 燮 刘志全 刘宝清
刘明华 吕迎智 孙 铁 孙兴华 孙佑海
孙彦敏 孙振泽 庄娱乐 成 钢 曲久辉
朱 岗 朱法华 毕 军 邢振纲 齐邦智
何向亮 何建宗 余 刚 余锦和 邵春岩
吴明红 吴振斌 吴舜泽 张 全 张 波
张 统 张 维 张 斌 张 韵 张传向
张志光 张志刚 张远航 张国宏 张寅平
张群刚 李 远 李 野 李广贺 李旭亮
李孝廉 李宗明 李适宇 李海生 李海芳
杨 东 杨 军 杨 晖 杨立君 杨汝坤
杨志峰 杨明森 杨朝飞 汪诚文 沈兴鹏
肖文发 陆新元 陈 茜 陈永杰 陈吉宁
陈英旭 陈建民 陈燕平 周 琪 周启星
周宏春 周晓航 孟 伟 季 民 岳 平
岳建华 易 斌 林卫青 武雪芳 罗 毅
罗云峰 金 均 郑明辉 郑俊华 侯雪松
柳 源 胡华龙 胡春华 胡洪营 赵 军
赵 挺 赵克强 赵英民 郝吉明 骆永明
唐 亚 唐丁丁 夏 光 姬振海 柴发合
柴立元 殷福才 聂延秋 贾尔恒·阿哈提
郭新彪 钱 雷 陶 澍 顾兆林 顾行发
高 翔 高东升 高吉喜 高志明 高宝玉
曹 佳 曹宏斌 黄 炜 彭近新 曾光明
曾庆轩 温汝俊 舒俭民 董 有 鲍晓峰
潘文堂 潘家华 潘曙达 腾加泉
十、特邀理事
余 阳 朱志超 刘建国 刘宝存 何 清 耿世刚 赵凤秋
周从章 赵细康 王 立 陈冠益 张恒利 刘明华 夏建新
李先荣 王 亮 李雄浩 徐惠忠 熊 文 阎百兴 张 毅
吴 军 周 海 刘思明 吴春笃 严彩虹 许国强 郑 青
余兴光 李秉刚 周立雪 李玲龙 朱法华 吴 立 沈继平
蔡晓兵 袁旭军 胡颖华 赖喜隆 魏 伟 吴敏昌 梅旭荣
李廷峰 肖丙雁 陈吕军 战 凯 李 玲 程绪水 倪明亮
刘心中 杨季芳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组织章程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章程
日第六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讨论通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团体的名称:
中文名称: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英文名称:Chinese Society For Environmental Sciences
英文缩写:CSES
第二条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以下简称本会)是全国环境科技工作者、环境工程技术人员、环境教育工作者、环境管理者、关心支持环保科技工作的科技实业家及社会知名人士(以下统称环境科技工作者)和相关团体自愿结成并经过民政部核准、依法注册登记的、非营利性的环境科技社会团体(民间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环境科技工作者的纽带和桥梁,是我国发展环境科技事业的重要社会力量,是全国环境保护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组成部分。
第三条 本会的宗旨是遵守国家宪法、法律、法规和政策,遵守社会公德。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发扬学术民主,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遵守民主办会原则,为广大会员服务,团结环境科技工作者和环保科技实业家,发挥学科交叉、人才荟萃和联系广泛的优势,独立自主、积极主动、认真负责地开展工作;促进环境科技创新和与社会经济的结合,普及环境科学技术知识、推荐环境科技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第四条本会业务主管单位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挂靠部门为环境保护部,登记管理机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本会接受上述部门的领导、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环境科学学会(以下简称地方环境学会)为本会团体会员,在业务上接受本会指导。
第五条本会办事机构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红联南村54号,邮政编码:100082
第二章业务范围
第六条 本会的业务范围
一、开展国内、国际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思想,推动自主创新,促进学科发展。
二、组织开展重大环境问题调查研究、科学论证,为制定环境保护发展战略、方针政策、规划计划提供咨询服务和技术信息支持。
三、开展民间国际环境科技交流,加强与国际环境领域非政府组织间的友好往来与合作。
四、组织本会设立的环境科学技术奖及其他奖项的评审;开展环境科学技术评价工作,接受委托,承担项目评估论证和科技成果鉴定。
五、开展环境保护科技咨询和技术服务,促进环境科技成果推广,为企业的污染防治和环保产业发展提供中介服务。
六、开展科普宣传,特别是农村科普工作和青少年环境科技教育活动,普及环境科学知识,提高全民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七、开展继续教育,提供环境保护技术培训服务。
八、编辑出版环境保护学术、科普书刊和论文集。
九、反映广大环境科技工作者的意见和诉求,维护其合法权益;开展表彰、奖励活动,举荐环境科技人才。
十、利用电子网络平台为会员和环境科技工作者提供相关信息服务。
十一、承担政府委托或转移的职能及其他社会职能。
第三章会员
第七条本会会员分为三类:针对中国公民设有个人会员,包括普通会员和高级会员;针对机构和单位设有团体会员;针对具有特殊条件的外籍人员设有外籍会员。
第八条 申请加入本会者,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普通会员:
1、承认本会章程,愿意参加本会工作;
2、具有中级以上(含中级)技术职称或取得硕士以上(含硕士)学位的环境科技工作者,高等院校毕业、从事环境科技工作三年以上的环境科技工作者,热心环境保护事业、积极支持本会工作的管理干部、环境科技实业家或从事环境宣传教育、环境科技推广、科学普及的人士;
3、在环境保护工作或环境科学学科领域取得了一定成绩。
二、高级会员
1、承认本会章程,愿意参加本会工作;
2、已取得高级技术职称,从事环境保护工作5年以上(含5年);
3、具有相应的学术水平,工作实绩显著。
三、团体会员
承认本会章程,愿意参与本会活动,积极支持本会工作,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科技团体和有良好环保业绩的企业事业单位,可申请作为团体会员。包括:
1、具有一定数量科技人员,重视环境保护,热心支持环境保护事业并取得显著成绩的科研教学单位、企事业单位和中介机构。
2、基层环境学会,其他愿意参加本会活动并支持本会工作、依法注册的学术性、科普性社会团体。
3、符合条件的团体会员,可以申请成为本会的理事单位,参与本会的管理。
第九条入会手续
一、普通会员和高级会员:本人填写入会申请书,学会理事会授权学会组织工作委员会审核批准,即成为我会个人会员,颁发有统一编号的会员证。
二、团体会员:单位填写团体会员申请书,学会理事会授权学会组织工作委员会审核批准,即成为本会团体会员,发给团体会员证书。
第十条会员享有下列权利:
一、个人会员
1、本会的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
2、参加本会活动的优先、优惠权;
3、获得本会服务的优先权;
4、对本会工作的批评建议权和监督权。
二、团体会员
1、选派代表优先、优惠参加本会举办的有关活动;
2、获取本会有关刊物、学术资料和相关信息;
3、优惠得到本会提供咨询服务,请本会协助进行技术培训;
4、对本会工作的批评建议权和监督权。
第十一条会员履行下列义务:
一、个人会员
1、遵守本会章程,执行本会的决议,维护本会的权益和声誉;
2、积极撰写学术论文、提供资料和参加学术交流等各项学会活动;
3、积极协助并完成本会交办的工作;
4、按规定交纳会费。
二、团体会员
1、遵守本会章程,执行本会决议,接受本会委托的工作;
2、协助本会开展有关的学术或科普活动;
3、向本会反映情况,提供有关资料;
4、按规定交纳会费。
第十二条本会将根据上述原则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和管理办法。
本会个人会员中外籍会员和理事单位的具体条件、入会程序、权利和义务等,由本会常务理事会另行制订。
第十三条本会入会自愿,各类会员有退会自由。会员退会应书面通知本会,并交回会员证和团体会员证书。
会员如果两年不交纳会费或无故不参加本会活动的,经本会提示仍不改正者,视为自动退会。
第十四条会员如有严重违反本章程的行为,由学会组织工作委员会提出议案并经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表决通过,予以除名。
第四章组织机构和负责人产生、罢免
第一节 全国会员代表大会
第十五条本会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其职权是:
一、制定和修改章程;
二、选举和罢免理事;
三、审议和批准理事会的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
四、决定学会终止事宜;
五、决定其他重大事宜。
第十六条 全国会员代表大会须有2/3以上代表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经到会代表2/3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
第十七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每5年召开一次。因特殊情况需提前或延期召开的,须由理事会表决通过,报业务主管单位和挂靠单位审查并经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批准同意。但延期召开最长不超过1年。
第十八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的代表名额和产生办法由学会常务理事会提出建议,理事会决定。
第二节 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
第十九条理事会是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的执行机构,由全国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每届任期五年。在全国会员代表大会闭会期间领导本会工作,对会员代表大会负责。
一、理事会成员的组成原则:理事个人在本专业或本业务领域应有一定的代表性;专家学者、一线科技人员、管理人员以及团体会员单位理事的比例适当;能较好地体现新老交替与合作的原则。
二、个人理事条件:个人理事应是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学风正派、热心并有精力参加本会实际工作的、会员中的专家和中青年科技工作者以及热心学会工作的领导干部。
三、理事候选人的产生:理事候选人由学会各分支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环境学会,会员单位及有关部门的会员采取选举或协商推荐的方式产生。
四、理事会的产生:由上一届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根据理事会组成原则提出换届方案,由有关单位和理事充分酝酿、民主协商提出候选人名单,经常务理事会审议通过后,提交全国会员代表大会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产生。
五、届中理事成员的更换:由理事所在单位提出更换要求,并征得本人同意或本人提出要求,经本会常务理事会审查确认后,予以更换。
第二十条理事会的职权是:
一、执行会员代表大会的决议;
二、选举和罢免常务理事、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
三、筹备召开会员代表大会;
四、向会员代表大会报告工作和财务状况;
五、决定会员的吸收或除名;
六、决定设立办事机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和实体机构;
七、决定学会副秘书长和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实体机构主要负责人的聘任;
八、领导本会各机构开展工作;
九、制定本会内部管理制度;
十、决定其他重大事项。
第二十一条 理事会须有2/3以上理事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经到会理事的2/3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
第二十二条理事会原则上每年召开一次全体会议,特殊情况时由常务理事会决定也可采用通讯方式进行。
第二十三条本会设名誉理事和顾问。名誉理事应是本会上届常务理事中对环保事业或本会工作有较大贡献者,由常务理事会授予,任期一届五年。凡对环境科学和本会工作有重要贡献的德高望重的专家、学者或曾任本会主要领导职务的会员,经常务理事会同意,可以授予名誉称号或聘为本会的顾问。
第二十四条特邀理事和理事单位:为便于发挥多方面的积极性参与学会工作,理事会设立特邀理事和理事单位,具体条件和工作程序由常务理事会另行制定。
第二十五条本会设立常务理事会。常务理事会(人数不超过理事会人数的1/3)由理事会选举产生,在理事会闭会期间行使第十九条中除第二、四项以外的职权,对理事会负责。
第二十六条常务理事会须有2/3以上常务理事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经到会常务理事的2/3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
第二十七条常务理事会至少每半年召开一次会议;特殊情况时由理事长商副理事长同意也可采用通讯形式进行。
第三节 负责人
第二十八条本会负责人指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政治素质好;
二、在本会业务领域内有较大影响;
三、最高任职年龄(届满时)不超过70周岁,秘书长为专职;
四、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
五、未受过剥夺政治权利的刑事处罚;
六、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第二十九条本会理事长、副理事长超过最高任职年龄的,须经理事会表决通过,报业务主管单位和挂靠部门审查同意并经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批准后,方可任职。
第三十条本会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每一届任期五年,原则上连任不得超过两届。因特殊情况需延长任期的,须经会员代表大会2/3以上会员代表表决通过,报业务主管单位和挂靠部门审查同意,并经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批准后方可任职。
第三十一条由理事长委托,秘书长担任本会法定代表人。经全国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秘书长,须由业务主管单位和挂靠部门审查同意,并经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批准后担任。
本会法定代表人不兼任其他团体的法定代表人。
第三十二条本会理事长行使下列职权:
一、召集和主持理事会、常务理事会会议;
二、检查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决议的落实情况;
三、代表本会签署或审查有关重要文件;
四、在特殊情况下,可委托副理事长或秘书长行使职权。
第三十三条本会设名誉会长、名誉理事长
本会邀请国家领导人和有关部委领导同志担任本会的名誉会长和名誉理事长。名誉会长和名誉理事长由常务理事会提名,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或理事会表决通过。
第三十四条本会秘书长行使下列职权:
一、领导办事机构工作,组织实施学会年度工作计划;
二、协调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实体机构开展工作;
三、提名副秘书长以及各办事机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和实体机构主要负责人,交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决定;
四、决定办事机构、代表机构、实体机构工作人员的聘用;
五、执行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的有关决定、决议及会议议定的其他事项;
六、处理学会其他日常事务。
第三十五条本会设专(兼)职副秘书长一至五人,协助秘书长工作。专职副秘书长由秘书长提名,经理事长同意,报学会挂靠部门批准后,由常务理事会聘任。
第四节 分支机构、代表机构、秘书处
第三十六条理事会可根据学科分类和实际工作需要,决定本会设立若干工作委员会、分会和专业委员会(统称分支机构),也可根据需要设立代表机构。各分支机构和代表机构的名称必须冠以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第三十七条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是本会的组成部分,接受本会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的领导,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的设立、名称、组成原则和业务范围等,由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确定。
第三十八条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必须有挂靠单位,挂靠单位由本会秘书处和有关单位按双向选择的原则确定。
第三十九条各分支机构实行委员会制,委员为若干人。
主任委员一般由挂靠单位的业务领导或学科带头人出任,由挂靠单位推荐,本会秘书长提名,常务理事会审定后聘任;副主任委员由主任委员与有关单位协商提名确定,报常务理事会备案;委员由正副主任委员与有关方面协商提名,由相应分支机构聘任。分支机构的委员,应是专业水平较高,或活动能力较强,且热心学会工作的科技工作者或管理人员。
第四十条分支机构应由挂靠单位选派人员出任专职或兼职秘书,负责处理日常事务。专(兼)职秘书由挂靠单位提名,经主任委员确认,报本会常务理事会备案,由分支机构聘任。
分支机构可根据专业发展情况,下设若干个学组,并设组长、副组长。学组的正副组长及组成人员由分支机构正副主任委员协商决定,报本会秘书处备案。
第四十一条分支机构的职责
一、制定本分支机构的学术、科普活动或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二、推荐重大科技成果和学术论文,推荐优秀科技人才;
三、反映本专业或领域科技工作者的意见、诉求和建议;
四、承担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交办和委托的有关任务。
第四十二条设秘书处作为本会办事机构。秘书处在秘书长的领导下,根据本章程和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的决议负责本会日常工作。
第四十三条 办事机构由若干专职干部和工作人员组成,并根据需要下设若干工作部门。本会办事机构在党务和行政(人、财、物等)方面接受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的领导和管理。
第五章 资产管理、使用原则
第四十四条经费来源:
一、会费;
二、捐赠;
三、政府资助;
四、在核准的业务范围内开展活动或服务的收入;
五、利息;
六、其他合法收入。
第四十五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会员会费。
第四十六条本会经费必须用于本章程规定的业务范围和事业的发展,不得在会员中分配。
第四十七条秘书处建立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保证会计资料合法、真实、准确、完整;配备具有专业资格的会计人员,会计不得兼任出纳。会计人员必须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会计人员调动工作或离职时,必须与接管人员办清交接手续。
第四十八条本会的资产,任何单位、个人不得侵占、私分和挪用。资产的管理必须执行国家规定的财务管理制度,接受会员代表大会和财政部门的监督。资产来源属于国家拨款或者社会捐赠、资助的,必须接受审计机关的监督,并将有关情况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
第四十九条换届或更换法定代表人之前,必须接受社团登记管理机关和挂靠部门及业务主管单位组织的财务审计。
第五十条本会工作人员的工资和保险、福利待遇,参照国家对事业单位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章 章程的修改程序
第五十一条对章程的修改,须经理事会表决通过,报会员代表大会审议通过。
第五十二条本会修改的章程,须在会员代表大会通过后15日内,经业务主管单位和挂靠部门审查同意,并报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核准后生效。
第七章 终止程序及终止后的财产处理
第五十三条本会完成宗旨或自行解散或由于分立、合并等原因需要注销的,由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提出终止动议,经会员代表大会表决通过,报业务主管单位和挂靠部门审查同意,再经社团登记管理机关办理注销登记手续后,即为终止。
第五十四条本会终止前,须在挂靠部门、业务主管单位及有关机关指导下成立清算组织,清理债权债务,处理善后事宜。清算期间,不开展清算以外的活动。本会终止后的剩余财产,在挂靠部门、业务主管单位和社团登记管理机关的监督下,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用于发展与本会宗旨相关的事业。
第八章 附 则
本章程根据国务院《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章程》和民政部《社会团体章程示范文本》制定。
第五十五条本章程经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表决通过。
第五十六条本章程的解释权属本会理事会。
第五十七条本章程自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核准之日起生效。
企业信用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重庆环境保护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