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信人黑名单:1,中国中国历届证监会主席席!2,中登公司总经理!我在网上发表够多了!中国证监会,中登公司都已

  对于肖钢被免证监会主席一职,多名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都表示,虽然谣言传了很久,但是消息还是让人多少感觉有些意外。网上舆论戏称,中国有3个职位不好干,中国足协主席、春晚总导演以及中国证监会主席。不仅要面临频繁被换的压力,还要忍受国内百姓的口水。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研究所所长董登新20日告诉《》记者说,他认为,证监会主席换人是一件无伤大雅的事情。2011年开始,尚福林、郭树清、肖钢等人相继上任,证监会主席高频率换人,说明中国股市的政策市正在“绑架”证监会,任何人在这个位置都会挨骂。董登新表示,中国政府对股市大包大揽,股民高度依赖政府,自然对证监会主席形成人身依附关系,股市一跌就骂证监会主席,这在其他国家很少见,因此任何一个新人,都要面临相同的结果,随时准备被股民骂。董登新表示,证监会主席频繁换人,表明中国股市市场化等改革太慢,一路摇摆、彷徨,没有办法快速推进。股民期待换人能解决中国股市弊病,但是市场化、法制化等改革不推进,无论换谁都没办法解决目前的局面。  刘士余2014年12月份开始出任中国()董事长、执行董事,而就在1月份,农行北京分行发生“38亿票据案”。2名农行员工涉嫌非法套取38亿票据,把相当一部分股市,由于股价,巨额资金缺口无法兑现。很多网友戏称,刘士余“为了向投资者负责,自己来股市追了”。对此,董登新回应称,证监会主席这个职位很重要,但是也不好做,从过去几任证监会主席的履历来看,一般都有比较扎实的金融功底,但具有大金融功底还不行,证监会主席必须还有一定魄力来推动改革,并且能抵抗得了外界的压力和各种非议。因此谁坐在这个位置上,都不容易。  郭树清、肖钢上任后,都高举资本市场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的“三化改革”,但过去一年,股市改革步履蹒跚,外界几次传闻要更换证监会主席。董登新认为,打破中国股市的政策市非常难,而证监会本质工作在于市场监管,肖钢担任证监会主席期间,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吃力不讨好”。此次刘士余履新后,要想超越前任,恐怕要破解前任的难题。董登新表示,目前市场化改革的核心就是注册制,法制化改革的重点则是严查严打股市违法行为,做好了这两点,中国的股市才有希望。  美国天骄基金总裁郭亚夫20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得知肖钢被免去证监会主席这个消息感觉有一些突然,虽然这个谣传听说很久了。毕竟中国股市表现不是很好,总是要有人承担责任。这是一个很正常的人事更替。希望新的证监会主席上任后,能更切实地考虑到小股民的利益,为广大小股民做一些事,特别是在投资教育、风险认知等方面给予全方位的帮助。在美国,散户投资期权、粉红版块股(类似中国的ST股)等高风险的有很高的限制,有的甚至需要提供文字性的说明才能允许购买。散户是最需要保护的、最弱势的族群。他们得到的信息最少,最不容易。小股民的利益都受到保护了,大股东自然会受保护,投资人权益得到保护,股市才能兴旺发达。
责任编辑:yyc
回复0条,有0人参与
以下网友评论只代表同花顺网友的个人观点,不代表同花顺金融服务网观点。
净额(亿)
同花顺财经官方微信号
手机同花顺财经
炒股必备&同花顺财经
同花顺爱基金
您有什么问题想要告诉我们?
留下您的联系方式,以便我们向您反馈结果
提交成功,感谢您的支持!查看: 276|回复: 0
证监会副主席放狠话:中国证券市场的天要变了!
积分2116 点
主题帖子精华
黄金长老, 积分 2116, 距离下一级还需 2884 积分
居住地河北省
职业证券|期货|基金业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金融圈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博瑞社区。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据媒体今天上午的最新报道,近日,证监会副主席李超在有关培训会上就进一步加强对券商的监管发表了一番见解,其中有一条蕴藏可能对我国A股市场有重大影响的观点: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李超就强调,全面规范资产管理业务运作、强化投行业务管控现阶段给予一定的缓冲期,不是要将通道业务全停掉,要逐步压缩通道业务规模,通道业务早晚是要消亡的,不是资产管理业务的重点。要强化投行业务的内部管控。
可能大部分人对于上面提到的券商通道业务不是很了解,笔者就自己的理解先和大家解释下什么是通道业务。
什么是券商的通道业务
通道业务的定义是:
通道业务:券商向银行发行资管产品吸纳银行资金,再用于购买银行票据,帮助银行曲线完成信托贷款,并将相关资产转移到表外。在这个过程中,券商向银行提供通道,收取一定的过桥费。
顾名思义,通道业务就是一个管道,方便资金进出。资金管道的提供者就是券商,资金的来源就是银行。银行为何想把资金通过券商呢?其实很简单,银行的投资渠道有限,为了拓宽自己的投资渠道,获得更大的资金收益,就需要有更宽广的投资途径的伙伴的支持。券商就是这个伙伴。所以银行获得投资收益,将资产转移到表外,券商获得“过路费”,两者皆大欢喜。
另外,原本券商帮忙管理的这部分银行资产主要应该用于购买银行发行的债券,然而人类是聪明的,制度总是可以绕过的。通过复杂的产品设计,券商可以把银行的资金用于基金、险资和其他投资者对上市公司、非上市公司的股权投资。
解释完券商的“过路费”业务,我们来分析一下为什么李超副主席想要压缩券商这躺着挣钱的业务呢?
作为券商的监管者,看到券商蓬勃发展,挣更多的钱,李副主席原本应该很高兴。可是如果挣钱的风险太大,同时干扰到正常的市场运作,那就得不偿失了。笔者下面给大家阐述一下这个过路费收的有多惊险。
1、杠杆收购
2015年的股灾大家都记忆犹新,这很大部分原因就是场外配资。场外配资就是借钱给股民炒股。其道理其实和券商的资管管道业务类似,都是借助杠杆给资金需求者提供资金。只不过场外配资的资金提供者比较多元。当然,券商在配资中也有掺和。和场外配资不同的是,券商通过资管管道业务的资金不是给股民炒股的,而是给投资者买公司的。
目前资本市场上有很多投资者,尤其险资,借助于层层资管计划,运用资金杠杆在A股市场疯狂的进行收购。万宝之争很大程度上宝能受益于此。
如果说宝能这类企业还算有点理性,起码懂得控制一下杠杆的程度。那么下面这几个企业就真是贪心不足蛇吞象了。
广州汇垠澳丰用区区1万元出资,主导了永大集团21.5亿元的收购案,上万倍资金杠杆令市场咋舌。浙江商人钭正刚通过有限合伙企业,罕见引入夹层基金,以3.4亿元出资实现了17亿元融资,从而拿下焦作万方控制权。
上万倍的杠杆,笔者不知道这个产品是怎么设计的,也不知道参与的相关方怎么会这么有自信能够安稳的进行运作。但是一旦中间一个环节有一点疏漏,就可能让有关方面的资金雪崩。
3、炒作风潮
就是由于存在这种高的夸张的杠杆资金,让原本不具备收购上市公司能力的投资者,绝大多数是投机者,有可能进行上市公司的收购。这就引发了一股买壳、炒作风潮。这股风潮对于资本市场正常的健康发展绝对不是什么好事。这让一些上市企业无心公司的经营,想着如何把上市公司卖个好价钱;也让上市公司的估值发生扭曲,好公司还不如卖壳的公司估值高;还让真正想通过借壳融资的有关企业加重了企业负担。
4、股权纷争
股权纷争是资管通道业务的又一弊病。首先,如我们上述所言,一些胆子够肥的投机者或者野蛮人真的敢于借助资管资金强买优秀的上市公司,这会造成上市公司原股东和这些野蛮人之间的对立,会对企业的经营有不利的影响;再次,资管的资金来源归根到底是银行,所以就算野蛮人取得了一定的股权,究竟谁是代表这部分股权说话呢,这就造成了表决权的尴尬。
5、金融风险
如果大家都是利用来源正规的,杠杆率合理的自有资金竞购上市公司,那么没什么可说的。可一旦采用的是券商资管资金下的杠杆资金,那么其风险就很大了。
以万宝之争为例,目前已经知道的情况是:
至少有一家券商资管作为通道深陷其中,面临目前尚无法预计的风险,包括产品平仓、优先资金受损无法偿还等,相对于不足千分之一的通道费,这样的不确定性远远超出了合理的风险收益比。
要知道,券商作为金融体系的核心部分之一,其对于整个金融体系有着重要的作用。从去年股灾就可见一斑。券商的资管通道业务同时连接券商和银行,一旦发生上面股价下跌等风险情况,不但券商内部有传导效应,还会和资金源头的银行发生牵连,造成一系列的多米诺骨牌反应。
6、监管困难
券商资管通道的监管问题有几个方面:
1)影子银行
金融体系现在太过复杂,很多金融产品连产品设计者自己都搞不清楚。借助于券商的资管通道可以将银行的资金导入银行体系外部,那么究竟资金的去向是何处,就实际情况来说就很难进行监管了。资金游移在银行体系之外,这就成了传说中的影子银行。要知道,影子银行一样提供融资,一样对资金有放大效应,但是却没有了监管。这一旦出现什么资金偿付问题,其作用和银行没什么本质区别。08年的美国金融危机就有影子银行的身影。
2)监管空白
由于券商的资管通道既牵扯到银行又包括券商,有时还常常会有保险类公司的加入。这等于集齐了主要的金融机构。而就目前中国三行一会各自监管的情况来看,很难把银行、券商、保险公司这三者共有的复杂业务进行时时的监管。这是目前我国金融监管的难处所在。
像笔者所言,券商借助通道赚钱容易但是实在是风险太大,监管层不得不下重手。从目前来看监管层主要采取如下做法。
监管层目前采取的办法
1、提高业务成本
让赚钱的买卖变得不再那么容易赚钱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这次新修订的《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里面就有一则提高券商开展业务成本的办法:
根据10月起执行的新规,定向理财通道业务所需计提的风险资本准备比例将全面攀升。与目前根据各档券商分类评级结果执行的风险准备金计算表相比,连续三年A类券商通道业务所需计提的风险资本准备比例从0.2%提高至0.63%、A类券商从0.3%提高至0.72%、B类券商从0.4%提高至0.81%。
这则管理办法结合之前刚刚出炉的对券商的全面重新评级,实际上让大部分券商都会承受可利用资金减少,开展业务的成本提高。
2、控制业务需求
保护动物里有句话叫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券商资管通道业务也是一样,没有需求自然业务量就下来了。目前主要的业务需求方是上市公司股东。证监会也对这部分人采取了专门的措施:
近日证监会组织券商保荐机构业务负责人和内核人负责人召开保荐机构专题培训。再融资相关政策新增两大窗口指导:一是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或持有公司5%以上的股东,通过非公开发行股票获取上市公司股份的,应直接认购取得,不得通过资管产品或有限合伙等形式参与认购;二是募集资金不得用于非资本性支出。
除了上面所说,其实本次李超副主席的讲话还有一个有意思的地方:证监会副主席李超提出,“过去以呵护为主,现在要从严监管券商”。
为什么说有意思呢,确实如李超副主席所言,证监会对于券商管道业务的态度是有一个变化过程的。之前的态度是这样的:
2013年的一则新闻: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26日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截至去年底,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中的通道业务达1.5万亿元,约占券商资管业务总规模的80%。这些业务不对券商构成实质性风险,目前也没有发生这方面的风险事件,证监会将持续关注券商通道业务。
这则消息的背景2013年A股是全亚洲表现最差的股市,券商的经营自然十分惨淡。为了提高收益,2013年,券商有了一场创新大会。而资管通道业务就是在创新大会之后水涨船高的。作为当时的开源之举,资管通道业务使得券商和银行双赢(之前分析过)。这才有了李超所说的呵护为主。那么既然现在,券商很多业务已经出现了不控制,不加强监管就可能引发局部甚至整体的金融风险的地步。那么和监管相比,券商赚点小钱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证监会副主席放狠话!通道业务早晚是要消亡的
作者:张欣培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一些机构大量从事通道业务、非标融资类业务,提高融资成本,部分机构还设计了比较复杂、不透明的产品,进行监管套利、政策套利,未真正创造社会价值,反而主导了金融扭曲。”
在依法监管、从严监管、全面监管的监管思路下,券商风控与合规管理一直是重点。中国证监会于6月16日完成了《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及配套措施的修订,新的《办法》将于10月1日正式实施。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日前在证监会举办的相关培训会上,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李超就强调,合规的问题一定要重视。会议上,李超提出了中介机构的下一步方向。要求中介一定要紧密围绕实体经济,真正创造服务实体经济的创新产品。牢牢坚守证券主业,一定要坚守合规底线,尤其涉及到投行业务,合规一定要覆盖。
“近几年有些行业发展中存在偏差,如房地产、P2P等领域。行业发展不能偏离定位,要把主业做好,围绕主业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服务主业的业务,但不能偏离,特别是会对主业带来巨大风险的业务,各家机构一定要做好管控。”李超表示。证监会副主席李超还明确表示,鼓励行业强强联合,支持国际化进程。
会议上,证监会副主席李超明确提出了行业的四大问题以及接下来的工作重点。
行业发展的四大问题
1.行业功能定位、发展路径存在偏差,行业主动服务实体经济与国家战略不足。一些机构大量从事通道业务、非标融资类业务,提高融资成本,部分机构还设计了比较复杂、不透明的产品,进行监管套利、政策套利,未真正创造社会价值,反而主导了金融扭曲。
2.勤勉尽责不够,适当性管理不足,投资者保护不力。投行保荐业务未能勤勉尽责。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制衡、合理的投行业务风控体系。未能充分发挥好市场守门人的作用。与客户利益发生冲突时,机构如何处理好投资者利益是需要加强的。
3.合规风控基础不牢、水平不高,严重落后于业务发展。特别是投行业务,普遍存在难以介入,或者仅仅是形式上介入。合规风控履职保障方面还做得不够。‘
4.正确处理好监管与行业的关系。过去是以呵护为主,监管环境以松、宽、软为主,现在要回归监管本位,从严治理。
近期要抓的主要工作
1.尽快完成证券经营机构业务和组织架构体系,形成行业有效的自我约束机制。哪些业务要放弃,哪些要继续扩张或收缩,证券公司都应以自觉地方式完成。机构子公司数目众多的,管不了、管不好的,都可以进行整合。确保2016年底前,合规、风控全覆盖。尽快建立机构层面的异常交易监控机制。
2.全面规范资产管理业务运作、强化投行业务管控现阶段给予一定的缓冲期,不是要将通道业务全停掉,要逐步压缩通道业务规模,通道业务早晚是要消亡的,不是资产管理业务的重点。要强化投行业务的内部管控。
附件:证监会副主席李超在《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培训会议中讲话
来源:山石观市(cssstock) 曹山石
一、客观清醒认识行业的现状
(一)成绩
1、行业过去一年盈利能力向好,总体运营平稳有序。
2、服务覆盖面显著拓宽。近三年合计为各类企业近三万亿股票、债券融资,提供了承销保荐、财务顾问等方面服务;资产管理覆盖了已上市的股票、债券、股权、债权以及其他标的。
3、专业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4、专业化、特色化服务得到一定体现。
5、国际化进程已有一定成效。
6、合规风控体系初步建立,抵御风险能力得到检验。
(二)问题
1、行业功能定位、发展路径存在偏差,行业主动服务实体经济与国家战略不足。
(1)服务中小微企业、创业企业不足,一些机构大量从事通道业务、非标融资类业务,拉长交易链条、提高融资成本,部分机构还设计了比较复杂、不透明的产品,进行监管套利、政策套利,未真正创造社会价值,反而主导了金融扭曲。
(2)盲目扩展业务,发展路径存在偏差。一些机构脱离自身管控能力和人才储备,盲目扩张,重规模、轻质量,抢占地盘,无序设立分支机构,组织架构混乱。子公司、孙公司,甚至重孙机构庞大,母公司对这些分支机构,子公司、孙公司管控,有些强一些,有的相当弱。对子公司、孙公司所为无从知晓,不仅无制度,管控体系形同虚设。有的机构还涉及非持牌业务,甚至非金融业务。
(3)缺乏核心竞争力,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不足,为客户提供综合服务深度不够。有的机构为创新而创新,或者把创新简单定位为模仿其他公司,自身优势或特色未能体现。
2、勤勉尽责不够,适当性管理不足,投资者保护不力。
(1)投行保荐业务未能勤勉尽责。最近IPO、再融资、新三板挂牌、债券发行环节问题频发,突出反映出勤勉尽责远不到位,普遍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制衡、合理的投行业务风控体系。有些机构的投行业务游离或半游离于公司的管控体系,有的机构履职过程中敷衍了事,为了抢占市场甚至伪造工作底稿,有的甚至与发行方合谋。
先行赔付制度行业内有争议,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会做一定的限制。可以,作为中介机构,我们要重新思考,有些造假是发行方刻意的,还有些造假是中介方参与的。投行业务,希望各个公司要多下功夫,加强合规、风险控制。在债券承销方面,存在类似的问题。交易所债券市场真正发展也就是这两年,2014年改革后,审批项目大幅减少,债券实际上实现了注册制,交易所债券市场引来了爆发式增长,有喜有忧。喜的是往正确的方向发展,忧的是背后存在的问题、隐患。从近期债券检查的问题来看,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有的公司多个部门开展业务,内部还在竞争;二是有的公司,没有一个相对独立的把门把控风险;三是有的公司,内部连一个基本的制度体系都未建立;四是很多公司在风险管理、质量控制等方面缺失很严重。从债券尽调来看,尽调的底稿仅仅由发行人提供,公司整理形成,甚至公司都未到现场实施尽调。
(2)未能充分发挥好市场守门人的作用。在去年证券市场异常波动期间,有些公司在客户开立账户过程中,未按规定审认真查客户,了解客户的真实身份,忽视对客户异常交易行为的监控,为非法经营业务活动提供了便利。销售金融产品未能采取有效的措施了解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将包括分级基金等直接销售给客户,缺乏必要的适当性审核程序。中介机构在市场中有责任,也有一定的义务。
(3)普遍缺乏客户利益优先的理念。与客户利益发生冲突时,机构如何处理好投资者利益是需要加强的。如购买分级基金,有些机构在投资者适当性、信息披露方面是有瑕疵的,考虑的大部分是自身的利益,对客户的利益考虑不够。
3、合规风控基础不牢、水平不高,严重落后于业务发展。合规的问题希望大家重视。
(1)合规管理不能成为挂在墙上的一张纸。从合规的组织体系进行保障,权利,责任和问责要成体系。强制性执行,合规总监的收入不能低于高管的平均水平。在保证激励的同时,责任也要对等。
(2)合规风控横向、纵向全覆盖比较弱。特别是投行业务,普遍存在难以介入,或者仅仅是形式上介入,希望各家公司能够进行进一步梳理和管控。去年底发生的民生证券营业部总经理与其他人员飞单,且持续多年,数额巨大。除了给营业部处罚外,对民生证券总部也进行了处罚,理由是总部对分支机构的管控失效。
(3)合规风控履职保障方面还做得不够。
(4)员工职业道德水准不高、行业形象不佳,履行社会责任不够。行业这些年有改进,但问题还不少。行业内出现内幕交易、欺诈、飞单、老鼠仓等行为,这些行为诋毁了行业的形象。社会责任不仅仅在社会活动中体现,更重要地体现在日常的经营活动中,真正地履职尽责。
4、正确处理好监管与行业的关系。要坚持市场规律,维护市场的秩序、公平、公正;发展的事情由市场主体决定,监管部门不能把主要力量投入到发展上,定位要清晰。要正确处理好监管与行业的关系,过去是以呵护为主,监管环境以松、宽、软为主,现在要回归监管本位,从严治理。过去监管较为关注个体风险,对各家机构风险外溢关注不够。(1)依法监管。要以法律为依据,不打擦边球,不搞灰色地带,不搞运动式、严打式执法,形成常态化监管。(2)监管从严。过去常常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现在要敢于动真碰硬,发现问题绝不含糊,对违法违规触犯监管底线的行为坚决采取措施,重大问题要移送稽查。(3)监管要全面。子公司、孙公司、境内及境外各种业态纳入监管。过去机构监管较为关注经纪业务、自营业务等,对投行业务关注不够,以后投行业务必须管。
二、中介机构下一步方向
(一)紧密围绕实体经济,真正创造服务实体经济的创新产品。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并购重组,推进化解过剩产能、服务供给侧改革,参与债券市场建设、拓展资产证券化,扩大直接融资比例,通过新三板、区域性股权市场为中小微企业更好服务,提高资产管理的核心能力。
(二)发展要牢牢坚守证券主业。近几年发展中行业有些机构存在偏差,如进入房地产、P2P、实业等领域。行业发展不能偏离定位,要把主业做好,围绕主业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服务主业的业务,但不能偏离,特别是会对主业带来巨大风险的业务,各家机构一定要做好管控。
(三)全力维护好客户权益。
(四)坚决守住合规底线。各家公司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可以向做的好的公司取取经。特别是涉及到投行业务,合规一定要覆盖,如果发现缺失,造成欺诈、不尽责要采取严厉措施。
(五)鼓励行业内强强联合,支持国际化进程。
三、近期要抓的主要工作
(一)尽快完成证券经营机构业务和组织架构体系,形成行业有效的自我约束机制。
1、梳理业务体系。希望各家机构梳理业务体系,哪些要做,哪些是要放弃的,哪些是要收缩的,哪些是要继续扩张的。希望尽量不是以监管行政命令,而是以各家公司自觉的方式。如子公司、孙公司涉及实业的情形,还有一些风险比较大的业务要重新定位,比如类似信托的业务,不该干的业务要压缩。
2、梳理组织架构。有些机构子公司数目众多,链条过长,有的下面都五层公司了,管控能力不够,风险管控不到位,这些都要评估。管不了的、管不好的卖了,可以整合的进行整合。子公司业务范围、资本要与法律法规相适应。典型的例子是一个基金子公司1个亿左右的净资本,而资产规模已经达到8000多亿;如果子公司出问题,会引发基金公司风险,最后受损失的就是基金持有人。
3、全面落实合规管理和风险控制。确保2016年底前,合规、风控全覆盖。尽快建立机构层面的异常交易监控机制。
(二)全面规范资产管理业务运作、强化投行业务管控
1、全面规范资产管理业务运作。暂行规定已经推出,虽然业内有声音过严,信托公司又要火了,压缩了行业的空间。从监管机构来看,如果有些业务转移到信托公司,但风险也接过去了;对证券基金机构来讲,要真正着重资产管理的实质,提高核心竞争力。通道业务风险责任也说不清楚,虽然合同里约定原状返还,但实际运作中风险并未完全规避。现阶段给予一定的缓冲期,不是要将通道业务全停掉,要逐步压缩通道业务规模,通道业务早晚是要消亡的,不是资产管理业务的重点。
2、要强化投行业务的内部管控。各方要考虑一些切实可行、有效的方式,提高合规水平、提高工作质量。
(三)依法从严监管,加大违法问题的打击力度。
要适应监管新常态,在加强监管的环境下,对任然不收手的机构采取严厉的措施;特别是欺诈、严重不履职、不尽责,要严肃处理;对表现恶劣、问题严重、履犯的机构投行业务牌照可考虑收回牌照的措施。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历任中国证监会主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