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日军最可怕的师团关东军第二师团日本兵山田惟一的一生

二战日军战斗力 日军最强的师团 - 武林网
>> > 二战日军战斗力 日军最强的师团
&二战时期日军最辉煌的战绩大部分都是和中国军队的交手中取得的。在珍珠港事件以前的4年半的时间里, 日军在中国战场总共进行了28次大会战,中国军队几乎是溃不成军,丢掉了中东部的主要城市和交通线。不过当时中国内部政治矛盾尖锐,国共两党斗争激烈,蒋介石缺乏地方军阀的实际控制力,各地方派系的各自为政,中国根本无法集中国力与日军作战。而且日军为侵略中国做了多年的准备工作。从装备上到训练上,都比当时的中国军队高出一个档次。所以,日军前期在中国几乎是横行无忌。有一个统计说,日军与中国军队伤亡比是1:8,一个相当可怕的数字。但到了战争后期,日军就很少在中国军队面前占这么大的便宜了。像1944年衡阳会战,1945年雪峰山会战,日军均是以优势兵力参战,而陷入僵持局面。按照美国陆军部长史丁生的评价就是:华军的配备若能与日军相等,他们击败日军亦非难事。
离开中国战场,日军的战斗能力可就大打折扣了。
1939年,日军在中国战场节节胜利,得意忘形之时,把目光投向了苏联。他们自认为占尽天时地利,又是在军力最为强盛之际。
在蒙古境内的诺门坎集中了数万兵力,像苏军发动了攻击。日军为这次进攻,调动了最为精锐的关东军,骑兵、坦克、飞机、全部出动,甚至压上了仅有的坦克师。仅仅在一个月时间内,就丢盔弃甲大败亏输。坦克师被苏军全歼,总伤亡达50000余人。而苏军仅付出了几千人的代价。指挥诺门坎战役的日军总指挥,小松原羞愤自杀。在诺门坎观战的德国军官瞠目结舌,向国内发回的报告中称:日军的战术水平,至多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战斗力也相当薄弱。吃了这次大亏后,日军再也不敢对苏联进行任何的挑衅行动。
在缅甸,日军在中美联军的突击下,几乎毫无还手之力。号称丛林作战之王的第18师团,在打击下一触即溃,几乎被全歼。据统计,全美式装备的新1军与日军的伤亡比大概是1:7,这也打出了新1军,天下第一军的威名。
二战日军战斗力 日军最强的师团
/ / / / / / / / / / / / / / / / / / / /您的位置:
二战中日本最精锐的17个师团只一个第三师团和一直和中国军作战
发贴人:218.7.32.*发贴时间:【】[]
&& ()&& ()二战中日本最精锐的17个师团只一个第三师团和一直和军作战并且还取得了豫湘桂的完胜其他大部分要么还没有明白是怎么回事就迎来了投降,要么被抽调到太平洋战场被消灭可见政府军打的什么仗1、近卫师团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近卫师团在印度尼西亚的Sumatra岛扫荡,并担任当地的警备。&& ()&& ()&& ()&& ()&& ()&& ()&& ()&& ()&& ()&& ()&& ()&& () 日,近卫师团改称为近卫第二师团,近卫第3联队的主力移驻到Andaman群岛,之后不久又回到Sumatra岛近卫第二师团各部分散在Sumatra岛的各地,准备迎战的登陆但是实行“蛙跳”战术,一直没有进攻印尼,近卫师团只有驻守Sumatra岛一直到日日本无条件投降为止2、第一师团太平洋战争后期,战局急转直下日军第一师团受命被调入莱特岛日,第一师团奇迹般的在莱特岛西岸的奥尔默克地区登陆,准备北上以卡里格拉为据点进攻塔克罗班地区但是在东岸登陆的已经完全占领了塔克罗班地区日和第一师团在李蒙峡谷遭遇,在之后的50天内,第一师团和互有攻守,呈胶着状然而最终第一师团因补给不利,无奈撤向李蒙峡谷的西侧的坎奇伯特山区日,日军第14方面军司令官山下奉文大将下达了“自给自足,永久抗战”的命令第一师团奉命转移到色布岛上到1945年1月,第一师团撤离色布岛,莱特登陆时有1万5千名士兵的第一师团此时只剩下800名士兵了3、第二师团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第二师团立即被配属给今村均中将的第16军1942年在日军攻陷爪哇之后,第二师团被命令在当地执行警备和扫荡任务于是,第二师团被卷进了与其命运相关的所罗门群岛的战役1942年8月开始的瓜岛攻坚战,才是第二师团恶梦的开始为了夺下瓜岛的飞机场,作为先遣队,第二师团派出了以步兵第4联队为基干而组成的青叶支队(支队长那须弓雄少将)为了与此相配合,川口支队(支队长川口清健少将,福冈的第35旅团为基础)和青叶支队一同在瓜岛登陆9月2日,第一次瓜岛机场争夺战以日军的失败而告终10月初,第二师团主力在瓜岛成功登陆,于24日和25日进行了第二次总攻击然而得到的又是惨败,并且以那须少将为首,步兵第16和29联队两个联队长都战死雪上加霜的是11月3日,步兵第4联队联队长又战死了这就意味着在瓜岛的第二师团失去了他们所有的步兵指挥官再加上食物和弹药的补给已经完全被切断“瓜”岛变成了“饿”岛(日语中,“瓜”的发音和“饿”的发音相同),不断有士兵饿死和逃走日军大本营终于决定中止瓜岛争夺战,1942年下令撤退,而瓜岛的第二师团的残余部队直到1943年2月才全体正式撤离之后,第二师团在菲律宾被重建1943年9月开始第二师团被任命担任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警备工作1944年,第二师团被投入到缅甸战场,但是其作战最后还是失败了,1945年2月,第二师团被英军赶出缅甸,最后在越南西贡向盟军投降4、第三师团日军第三师团一直在战场作战,最后参加了“大陆交通线打通”作战(“一号”作战)方面称之为豫湘桂战役这次战役分为第一期“京汉”作战和第二期“湘桂”作战,而第三师团参加了“湘桂”作战这个作战的宗旨是:确保从汉口到越南的铁路沿线,破坏在华南地区的盟军B29轰炸机机场作战成功了最后,第三师团在前往上海的路上,迎来了无条件投降的那一天5、第四师团第四师团在太平洋战争初期参加了日军对菲律宾的进攻,之后曾一度回国整编,1943年第四师团再次被动员,被派往印度尼西亚担任Sumatra岛的警备最后被派属给日军第15军,进驻在泰国不久之后在泰国的Lamphum向英国东南亚军区无条件投降6、第五师团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第五师团被配属给山下奉文中将的第25军,参加进攻马来西亚、新加坡的战斗马来西亚、新加坡战役之后,以第41步兵联队为基干组成了东支队这支部队的预定任务是在菲律宾各岛执行扫荡,但是没过多久就被编入日军百武晴吉中将的第17军之后,东支队被派遣去参加莫尔兹比港攻坚战而莫尔兹比港攻坚战的惨败,让这支队伍回到朝鲜平壤进行新兵补给,补充完毕的队伍被编入重建的日军第30师团第30师团主力在日军第8方面军今村均大将的指挥下,转战于巴布亚新几内亚最后在印度尼西亚的塞兰岛迎来了日无条件投降的那一天第30师团长山田清一中将由于师团伤亡太大而在投降时切腹自尽2 二战中日本最精锐的17个师团的最后结局!7、第六师团太平洋战争爆发1942年年末,日军第六师团被编入参加瓜岛争夺战的百武晴吉中将的第17军最初日军大本营有将第六师团派往瓜岛的意向,但是最后仍然决定放弃瓜岛于是第六师团主力被派往所罗门群岛以北的Bougainville岛,而第13联队被派往以新乔治岛为中心的中部所罗门群岛随即遭到驻守的顽强抵抗,损失相当大,之后第13联队于1943年9月下旬也撤回Bougainville岛以第六师团为主力的日军第17军坚守着Bougainville岛,但是日在日军防卫最薄弱的Bougainville岛的西海岸登陆成功,立刻建成了桥头堡和机场日军第17军几次试图将赶回海中,但是都以失败告终在Bougainville岛登陆之后并没有采取积极的攻击态势,但是接替的澳大利亚军队却毫不手软,频频向第六师团发起攻势第六师团节节败退到布因地区就在这时候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了8、第七师团在太平洋战争开始的初期,日军第七师团还在日本本土的北海道担任当地的防卫工作1942年8月以其步兵第28联队为基干而组成的一木支队(支队长一木清直大佐)奉命去争夺瓜岛的飞机场一木支队的先头部队于日在瓜岛的滩头阵地上全军覆没,支队长一木清直大佐也被当场击毙之后第七师团和第二师团的川口支队组成的第二登陆梯队也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出征的旭川第28联队的2507名子弟兵中仅有143名生还之后第七师团的主力被派往日本本土北千岛,最后还是回到了防卫北海道的这个起点上并于日迎来了投降的那一天9、 第八师团资料不祥10、 第九师团1944年6月在中太平洋的重镇塞班岛一举登陆最初,日军第九师团是准备被作为抑制在塞班岛登陆的阻击部队而去塞班岛布防的月7日随着塞班守军的全军覆没,第九师团即被编入日军牛岛满中将的第32军担任冲绳的防卫任务第九师团在冲绳南部构筑了相当规模的阻击登陆的阵地(事后的事实也证明,让大尝其苦头)从日俄战争开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九师团都是在恶仗、硬仗中披荆斩棘的走过来,对此日军第32军的首脑给予第九师团极大的希望并且按照第九师团的战术特点,量身订制了以第九师团为中心的在冲绳滩头给致命一击的作战计划但是为了填补日军部分部队从调往菲律宾后,在产生的日军兵力空白,尽管在日军第32军首脑的强力反对之下,第九师团还是无奈的于1944年12月末奉命前往失去第九师团的日军第32军放弃了积极的滩头阻击作战,不得已采用了利用地形的持久战的战略1945年4月,跳过直接攻击冲绳,日本大本营的许多作战参谋对于当时把第九师团调往的行为称之为“参谋本部这辈子最**的行为”就这样,日本最精锐的部队之一的第九师团在没有和交过手的情况下,就在无奈的投降了11、第十师团1944年2月,日军第十师团的一部被派往中太平洋,而第十师团主力于1944年7月前往南太平洋最初的预定是派往,但是最后第十师团还是被抽调去了菲律宾的吕宋岛第十师团在尚武集团(隶属于山下奉文大将的第14方面军)的指挥下,于1945年1月开始与登陆上来的展开了约半年的拼死相搏面对强大的,第十师团发起一次次的肉搏战,拼死抵抗在物资和火力占有绝对优势的的攻势下,第十师团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处于全面崩溃的状态,于日无条件投降但是吕宋岛全岛的日军投降还是日的事12、第十一师团太平洋战争初期,日军第十一师团在满州驻屯1944年2月,第十一师团和第一师团的一部分兵力被抽调出来,编成了日军第6派遣队派往关岛这支部队后来改称独立混成第10联队,在关岛全军覆没之后,第十一师团在满州驻屯到1945年4月1945年4月,第十一师团和第五十七弘前师团一起被调回日本本土第十一师团驻守在四国岛,准备和进行本土决战在准备中,第十一师团迎来了无条件投降的一天13、第十二师团1936年4月,日军第十二师团奉命到满州驻屯1941年7月小仓大佐的第14联队被编入新设的日军第二十五师团在满州期间,第十二师团的主要任务是讨伐当地的抗日游击队1944年11月,第十二师团被派往第十二师团是从朝鲜釜山港经海路前往的,途中,载着第十二师团步兵的运输舰中的3艘被潜水艇击沉1945年1月,虽然遭受了一定的损失,第十二师团主力陆续到达,在西海岸担当防卫就这样,这支生力军在没有和交过手的情况下,在无条件投降了14、第十四师团1940年8月,日军第十四师团被任命在满州永久驻屯,第三次踏上了大陆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经过了关东军特别演习后,第十四师团依然在满州驻扎然而以日军在瓜岛的败北为转折点,日军在太平洋上开始节节败退1943年8月,日本大本营策定了绝对国防圈(千岛列岛、硫磺岛、马里亚那诸岛―卡罗林岛―马绍尔群岛、西新几内亚、缅甸),但是要守这么漫长的防卫线,太平洋上现有的日军兵力是不够的所以在满州驻屯的第十四师团被抽调出来派往帕劳群岛第十四师团在1944年4月末到达帕劳群岛第十四师团主力担任帕劳本岛的防卫任务,而步兵第2联队负责拥有机场的佩里留岛的防卫任务帕劳群岛南端的安加维尔岛的防卫则是交给了步兵第59联队第1大队1944年6月攻占塞班岛进入1944年9月,加强了对帕劳群岛的轰炸日,海军陆战队第1师开始准备在佩里留岛登陆日,日军守备队指挥官中川州男大佐(步兵第2联队长)向日军大本营发出最后一封诀别电报之后切腹自尽,到日为止第十四师团步兵第2联队共抵抗了70天与此同时,安加维尔岛的守备队约1200名官兵在第81师约2万名士兵的猛攻下,33天后全军覆没在帕劳本岛的第十四师团主力虽然没有遭到的攻击,但在饥饿和空袭的威胁下也损失惨重,无条件投降对他们来说是种解脱15、第十六师团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第十六师团被编入进攻菲律宾的本间雅晴中将的日军第14军,参加了第一、第二次巴丹半岛的攻坚战和菲律宾各岛的讨伐战,之后第十六师团便在菲律宾驻屯到1944年,第十六师团移驻到莱特岛日,麦克阿瑟将军率领的盟军开始在莱特岛登陆驻守在莱特的只有第十六师团,势单力孤,阻挡不了四个师的攻击第十六师团集中兵力死守着塔克罗班机场,但是没多久就失守了重新夺回机场的战斗也失败了日军大本营决定在莱特岛与决战,不停地向莱特派遣兵力莱特岛的攻防战持续到了1944年12月,日军伤亡惨重日,在明德罗岛登陆成功,把战火烧到了吕宋岛附近而莱特岛的决战变得没有一点意义了日军大本营命令在莱特岛的日军“自给自足,永久抗战”,而这时第十六师团也没多少有生力量了,残部退到坎基伯特山里展开了游击战战后,根据日本厚生省(卫生部)的内部资料,第十六师团共有13778名官兵参加了莱特岛的战役,其中战死13158名,幸存者仅620名,师团长牧野四郎中将也在无条件投降的命令到来前5天战死了16、第十九师团1938年随着张鼓峰事件的爆发,日军第十九师团立即被派往前线然而随着日本在这个战争泥潭中越陷越深,日本大本营方面不愿将事件扩大也为了避免对苏开战而于日命令第十九师团立即开回驻防地之后,苏军得势不饶人连下张鼓峰的战略要地,出于无奈第十九师团师团长尾高龟藏中将擅自命令向苏军还击战斗持续了11天,第十九师团虽然坚守了阵地,但是损失了将近20%的兵力,于日宣布停战太平洋战争中,第十九师团依然在朝鲜半岛北部担任防卫任务1942年9月步兵第74咸兴联队被抽调编入了日军第30师团,第30师团于1944年12月进驻菲律宾的吕宋岛第30师团主力属于尚武集团,隶属于山下奉文中将的日军第14方面军,担任林葛安湾北部的圣菲尔南多地区的防卫工作日,第十九师团在林葛安湾迎击了前来登陆的但是无论在兵力和火力上都占有绝对优势,将第十九师团赶进了林葛安湾北部的山岳地带当第十九师团正准备展开游击战时,日本无条件投降了17、第二十师团1942年年底,日军第二十师团被派往太平洋的巴布亚新几内亚前线1943年1月在维瓦克岛登陆成功的第二十师团主力把主要精力放在机场建设和修筑菲尼斯蒂尔山脉沿海地带公路上1943年4月,第二十师团前往麻丹修筑道路日美澳联军在芬施哈芬地区登陆之后,立即与在那里守备的第二十师团第80联队混战成一团,尽管自然条件恶劣但第二十师团主力还是拼命增援然而终究不是美澳联军的对手,于1943年底撤退到西奥地区日,美澳联军在冈比地区登陆,此举意图切断第二十师团的退路第二十师团无奈退往麻丹地区在热带丛林中有很多士兵掉了队,但终于在1944年2月底到达麻丹地区然而到了麻丹地区之后等待第二十师团却的是一纸新的命令:前往爱达培此时的行军比在热带丛林中更艰苦,大片的沼泽地吞噬了不计其数的官兵,第二十师团师团长片桐茂中将也在维瓦克地区附近战死自1944年4月下旬到5月上旬为止,第二十师团的各个部队陆续到达维瓦克地区但是由于美澳联军下手比日军快了一步,率先在荷兰蒂亚地区和爱达培地区登陆,第二十师团变得进退不得日军第18军司令官安达二十三中将为了使部队得到生存空间,下令与美澳联军决战1944年7月开始,第二十师团在饥饿和疲劳的困扰下,展开了爱达培攻坚战但是因为死伤惨重,战斗减员严重,于日终止了战斗之后,第二十师团在饥饿、疟疾等流行病以及澳军的围攻下,实际上已经没有作战能力了日,日军第18军司令官安达中将下令“全员牺牲报国”,但之后不久日本就无条件投降了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登陆时,第二十师团有25572名如狼似虎的官兵,而投降时只有785具连枪都举不动的瘦骨嶙峋的骷髅了 二战中日本最精锐的17个师团只一个第三师团和一直和军作战 并且还取得了豫湘桂的完胜,可见当年政府军打的什么仗 ( 点击179次 11.24 KB& &【茶馆】
向好友推荐本贴:&&&& 标题:《二战中日本最精锐的17个师团只一个第三师团和一直和中国军作战》&&&& 地址: .cn/Article/201401/showp1.html
发表您的评论
点评字数 0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直接间接导致的民事刑事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共同建立健康的网络社区,请向管理员举报不良帖子
?举报邮箱:日本关东军
英文名称:
Japan’s Kwantung Army
创建时间:
公元1919年
所属国家:
公元1945年8月
作为俘虏被送到西伯利亚
中国山海关以东关东
首任司令官:
末任司令官:
发展历程/日本关东军
日本关东军1905年日俄战争后,日本强占了中国的和南满铁路。不久,日本将辽东半岛改名为关东州,在旅顺设立关东都督府,下设民政部和陆军部。1919年在关东都督府陆军部的基础上,在旅顺口设关东军司令部。俄国在日俄战争中战败后,根据《朴次茅斯和约》将关东州(中国辽南旅大地区)的租借权和南满铁路转让给日本。日本为维护其殖民利益,派遣2个师4万人的兵团进驻关东州及南满铁路附属地,并设立关东总督府。次年,总督府改为,下设陆军部,辖1个、6个独立守备营、旅顺重炮营和宪兵队等。
20世纪上半叶,长期侵驻中国东北地区的日本陆军重兵集团。
1919年,都督府撤销,改设关东厅,成立关东军,首任司令,司令部设在旅顺,直接隶属于天皇。
1926年进入昭和时代后,日本加紧推行侵略中国和准备对苏作战的大陆政策。1928年,关东军制造皇姑屯事件,炸死中国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1931年策划“”事变,侵占中国东北全境。次年炮制伪满洲国,司令部迁至长春,司令兼任日本驻“满”大使和关东厅长官,掌握伪满军政大权。从此,关东军对中国东北实行殖民统治,残酷镇压中国抗日军民,疯狂掠夺粮食和矿产资源,把中国东北建成日本进一步侵略扩张的重要战略基地。
1928年6月,关东军制造“皇姑屯事件”。日,关东军制造“”,并以此为借口炮击东北军大营,发动了九一八事变,拉开了长达十四年的侵华战争的序幕。1932年3月,建立满洲国。
1939年5月,满洲军队跟蒙古军队在诺门罕发生小规模边境冲突,後演化成为关东军对苏联红军的正面对决。朱可夫指挥六个旅七万名苏联远东军,以机械化部队击败两个师团约四万名关东军。一万八千名日军战死或受伤。日本全国震动,平沼内阁请辞。关东军司令及参谋长矶谷廉介被撤职。
1942年,太平洋战争开始後,关东军主力逐渐被抽调至太平洋战线。在1943年战况逆转後,不少关东军在太平洋的岛屿上被歼灭。
1945年8月,苏联红军出兵东北,关东军被击毙八万三千人,被俘五十九万四千人。战后,余下的关东军官兵作为俘虏被送到从事强制劳动。
称谓由来/日本关东军
日本关东军日本关东军是日本陆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因侵驻中国东北的金县、大连地区的“关东州”而得名。
1898年,沙俄政府强迫清政府把中国旅顺和大连湾“租借”给俄国,即把这块租借地划为俄国的一个州——即称“关东州”。
1904年2月,日俄爆发,持续1年零5个月,最后以俄国的失败而告终。战后,根据双方所缔结之“朴资茅斯条约”第5、6两款中之规定:俄国“将旅顺、大连湾及附近领土领水租借权,与关联租借权”及组成的“一切特权”,以及租借地“效力所及地之一切公共房屋财产”,“长春、旅顺间之铁路及一切支线……无条件让与日本”。由于攫取了俄国侵略者在中国东北南部地区的一切特权,日本在亚洲大陆获得了。1905年(明治37年10月18日),日本侵略者为巩固其在中国东北南满地区的殖民统治,在辽阳成立了关东都督府,由陆军大将大岛义昌任总督,都督府内设陆军部。
1907年开始,日本在“关东州”驻扎有1个师团和6个铁道守备大队的。
日,日本将关东都督府改为关东厅,以原陆军部为基础,另组成了关东军司令部,实行军政分治:关东厅为司法、行政最高机关;关东军司令部则为最高军事机关。
关东军司令部先设,后迁旅顺,1931年9月前后迁沈阳,1932年伪满洲国成立前后迁长春,直到1945年8月投降前夕。曾一度向通化、临江撤迁,企图凭借山区固守顽抗,最终以日本无条件投降而告终。
关东军司令部设参谋部、副官部、兵器部、经理部、军医部、、法官部等,指挥驻扎在中国东北的师团、独立守备队以及旅顺炮兵大队、关东宪兵。关东军司令长官由日本内阁陆军大臣和大本营参谋总长领导。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决书中对关东军下的定义是:“所谓关东军就是根据《》,为保护包含着南满铁路在内的日本利益而‘驻满’的日本部队。”
历年编制/日本关东军
关东军1941年底,关东军配备有大量战斗力强的甲种(番号不大于20):第1师团、第8师团、第9师团、第10师团、第11师团、第12师团、第14师团、第23师团、第24师团、第25师团、第28师团、第29师团、第57师团。
1942年10月,日本政府将关东军司令部升格为关东军总司令部,增设两个方面军司令部和装甲军、关东防卫军司令部以及第2航空军司令部,关东军的兵力达到顶峰。1942年底,关东军的主力师团变化不大,为:第1师团、第8师团、第9师团、第10师团、第11师团、第12师团、第14师团、第23师团、第24师团、第25师团、第28师团、第29师团、第57师团、第71师团。
从1943年初开始,随着太平洋战事发展,日本关东军主力逐渐被抽调至太平洋战场。1943年底,关东军的主力师团:第1师团、第8师团、第9师团、第10师团、第11师团、第12师团、第14师团、第23师团、第24师团、第25师团、第27师团、第28师团、第29师团、第57师团、第71师团。
1945年1月,日军大本营再次抽调关东军13个师团赴太平洋战场。4月美军占领冲绳并开始空袭日本本土,日军为集中兵力进行本土决战,又从关东军抽调7个师团和所储备的近1/3战略物资回日本本土。
1945年5月,投降后,日本为防守苏联可能进行的进攻,再次扩充关东军兵力,将在东北的25万退伍的日本军人重新征召,编成8个师团、7个混成旅团、1个坦克兵团和5个炮兵联队,作为临时部署兵力的补充。经过迅速补充,关东军兵力达到24个师团,约70万人。关东军总人数的增加只是一种表面膨胀,武器装备严重不足,甚至抽调伪军的装备补充新编关东军部队,很多新兵是老人和。
1945年8月,苏军发动攻击关东军战役时,关东军22个师团的配置:第39师团、第63师团、第79师团、107师团、108师团、112师团、117师团、第119师团、122师团、123师团、124师团、125师团、126师团、127师团、128师团、134师团、35师团、136师团、138师团、139师团、148师团、149师团。总司令部关东军※括号内为通称
特种情报部
化学部(满洲第516部队)
防疫给水部(满洲第659部队)
本部(满洲第731部队)
牡丹江支部(满洲第643部队)
林口支部(满洲第162部队)
孙吴支部(满洲第673部队)
海拉尔支部(满洲第543部队)
大连支部(满洲第319部队)
军马防疫厂(满洲第100部队)终战时所属部队第1方面军
独立混编第79旅团
独立混编第130旅团
独立混编第134旅团
独立战车第1旅团
第17方面军
独立混编第80旅团
独立混编第131旅团
独立混编第135旅团
独立混编第136旅团
铁道第3联队
铁道第4联队
独立第15航空团
独立第101教育飞行团
第13飞行师团
独立第105教育飞行团
第5航空通信团历任司令官※所列军衔均以最初上任时的级别为准
※随着“总军”的设立,从昭和17年10
关东军司令部
关东军司令部
月1日(日)起,司令官、参谋长和副参谋长均改称总司令官、总参谋长和总副参谋长。
历任司令官
立花小一郎中将(1919年-1921年)中将(1921年-1922年)
尾野実信中将(1922年-1923年)
白川义则中将(1923年-1926年)大将(1926年-1927年)
村冈长太郎中将(1927年-1929年)-皇姑屯事件
畑英太郎中将(1929年-1930年)
菱刈隆中将(1930年-1931年)中将(1931年-1932年)九一八事变
武藤信义大将(1932年-1933年)日本承认“满洲国”
菱刈隆大将(1933年-1934年)“满洲帝国”成立大将(1934年-1936年)
植田谦吉大将(1936年-1939年)七七事变
梅津美治郎大将(1939年-1944年)关东军升格为总军
山田乙三大将(1944年-1945年)日本投降时任总司令官,后被苏联红军押到伯力审判。
历任参谋长少将(陆士4期:日~日)
福原佳哉少将(陆士5期:日~日)少将(陆士10期:日~日)
斎藤恒少将(陆士10期:日~日)
三宅光治少将(陆士13期日~日)
桥本虎之助少将(陆士14期日~日)
小矶国昭中将(陆士12期日~日)
西尾寿造中将(陆士14期日~日)少将(陆士16期日~日)
东条英机中将(陆士17期日~日)中将(陆士16期日~日)
饭村穣中将(陆士21期日~日)
木村兵太郎中将(陆士20期日~日)
吉本贞一中将(陆士20期日~日)
笠原幸雄中将(陆士22期日~日)
秦彦三郎中将(陆士24期:日~终战)历任副参谋长关东军指挥官冈村宁次少将(陆士16期:日~日)少将(陆士16期:日~日)
今村均少将(陆士19期:日~日)
笠原幸雄少将(陆士22期:日~日)
石原莞尔少将(陆士21期:日~日)
矢野音三郎少将(陆士22期:日~日)少将(陆士26期:日~日)
秦彦三郎少将(陆士24期:日~日)少将(陆士25期:日~日)
绫部橘树少将(陆士27期:日~日)
秦彦三郎少将(陆士24期:日~日)
池田纯久少将(陆士28期:日~日;负责情报和政策)
田村义富少将(陆士31期:日~日;负责作战部署)
松村知胜少将(陆士33期:日~终战;作战担当)中将(陆士27期:日~日;负责情报和政策)其他人事编制第1课长
※昭和6年10月5日(日)起,任第一课长
香椎秀一(陆士6期:大正8年4月12日~大正8年6月28日)
高桥小藤治(陆士9期:大正8年6月28日~大正9年4月1日)
竹森正一(陆士11期:大正9年4月1日~大正11年8月15日)
松井七夫(陆士11期:大正11年8月15日~大正12年11月10日)
黒田周一(陆士14期:大正12年11月10日~大正15年3月2日)
河本大作(陆士15期:大正15年3月2日~昭和4年5月14日)
板垣征四郎(陆士16期:昭和4年5月14日~昭和6年10月5日)
石原莞尔(陆士21期:昭和6年10月5日~昭和7年8月8日)
斎藤弥平太(陆士19期:昭和7年8月8日~昭和8年8月1日)
冢田攻(陆士19期:昭和8年8月1日~昭和10年3月15日)
下村定(陆士20期:昭和10年3月15日~昭和10年12月2日)
坂西一良(陆士23期:昭和10年12月2日~昭和12年3月1日)(陆士27期:昭和12年3月1日~昭和12年10月30日)
安倍克巳(陆士28期:昭和12年10月30日~昭和14年3月9日)(陆士29期:昭和14年3月9日~昭和14年9月7日)
有末次(陆士31期:昭和14年9月7日~昭和15年10月10日)
田村义富(陆士31期:昭和15年10月10日~昭和18年8月2日)
松村知胜(陆士33期:昭和18年8月2日~终战)作战主任参谋浦澄江中佐(陆士16期:大正12年4月~大正15年3月)
役山久义中佐(陆士19期:大正15年8月6日~昭和3年10月10日)尔少佐(陆士21期:昭和3年10月10日~昭和7年8月8日)
远藤三郎少佐(陆士26期:昭和7年8月8日~昭和9年8月1日)
河辺虎四郎中佐(陆士24期:昭和9年8月1日~昭和10年8月1日)
邱野一郎中佐(陆士27期:昭和10年8月1日~昭和12年10月30日)
欠员(昭和12年10月30日~昭和13年3月1日)
冈部重一中佐(陆士31期:昭和13年3月1日~昭和14年3月9日)
服部卓四郎中佐(陆士34期:昭和14年3月9日~昭和14年9月7日)
中山源夫中佐(陆士32期:昭和14年9月7日~昭和15年8月1日)
武居清太郎中佐(陆士35期:昭和15年8月1日~昭和18年8月2日)
草地贞吾中佐(陆士39期:昭和18年8月2日~终战)
情报主任参谋第2课长
※昭和16年10月5日(1941年)起,任第2课长(陆士25期:大正14年8月7日~昭和3年8月10日)
花谷正(陆士26期:昭和3年8月10日~昭和4年8月)
新井匡夫(陆士26期:昭和4年8月~昭和6年10月5日)
板垣征四郎(陆士16期:昭和6年10月5日~昭和7年8月8日)
喜多诚一(陆士19期:昭和7年8月8日~昭和9年8月1日)
石本寅三(陆士23期:昭和9年8月1日~昭和10年8月1日)
河辺虎四郎(陆士24期:昭和10年8月1日~昭和11年6月19日)
武藤章(陆士25期:昭和11年6月19日~昭和12年3月1日)
冨永恭次(陆士25期:昭和12年3月1日~昭和13年3月1日)
山冈道武(陆士30期:昭和13年3月1日~昭和14年4月20日)
矶村武亮(30期:昭和14年4月20日~昭和15年11月9日)(陆士32期:昭和16年2月4日~昭和17年8月20日)
武田功(陆士34期:昭和17年8月20日~昭和19年10月31日)
大越兼二(陆士36期:昭和19年10月31日~昭和20年4月10日)
浅田三郎(陆士36期:昭和20年4月10日~日本宣布投降)
后方主任参谋第3课长
※昭和16年10月5日(1941年)起,任第3课长
竹下义晴(陆士23期:昭和6年10月5日~昭和7年8月8日)
原田熊吉(陆士22期:昭和7年8月8日~昭和10年8月1日)
永津佐比重(陆士23期:昭和10年8月1日~昭和11年3月15日)
竹下义晴(陆士23期:昭和11年3月15日~昭和12年10月13日)
矶矢伍郎(陆士29期:昭和14年4月20日~昭和15年8月1日)
青木一枝(陆士33期:昭和15年8月1日~昭和16年9月11日)
村中嘉二郎(陆士33期:昭和16年9月11日~昭和18年8月2日)
中岛义雄(陆士36期:昭和18年8月2日~昭和19年2月7日)
谷岩蔵(陆士37期:昭和20年1月12日~日本宣布投降)
政策主任参谋第4课长
※昭和16年10月5日起担任第4课长
松井太久郎(陆士22期:昭和6年10月5日~昭和7年2月17日)
坂田义郎(陆士21期:昭和7年2月17日~昭和8年8月28日)
秋山义隆(陆士24期:昭和8年8月28日~昭和9年8月1日)
欠员(昭和9年8月1日~昭和12年3月1日)
片仓衷少佐(陆士31期:昭和12年3月1日~昭和14年8月1日)
黒川邦辅中佐(陆士32期:昭和14年8月1日~昭和17年2月14日)
小尾哲三大佐(陆士34期:昭和17年2月14日~昭和19年10月14日)
原善四郎中佐(陆士40期:昭和19年10月14日~昭和20年8月7日)
宫本悦雄大佐(陆士38期:昭和20年8月7日~终战)经理部长:主计总监(昭和5年12月22日~昭和8年8月1日)
铃木熊太郎:一等主计正(昭和8年8月1日~昭和11年12月1日)
矢部润二:主计监(昭和11年12月1日~昭和14年8月1日)
古野好武:主计少将(昭和14年8月1日~昭和20年7月5日)
栗桥保正:主计中将(昭和20年7月5日~)军医部长:军医监(昭和6年8月1日~昭和9年3月5日)
梶井贞吉:军医监(昭和9年3月5日~昭和10年8月1日)
石黒大介:军医监(昭和10年8月1日~昭和11年8月1日)
出井淳三:军医总监(昭和11年8月1日~昭和13年3月1日)
斎藤干城:军医少将(昭和13年3月1日~昭和14年12月1日)
梶冢隆二:军医少将(昭和14年12月1日~)
大山文雄(昭和4年6月21日~昭和7年12月19日)
竹沢卯一(昭和7年12月19日~?)
匂坂春平(昭和13年1月20日~昭和15年3月29日)
松本倭文雄:法务少将(昭和15年3月29日~昭和20年4月20日)
小幡通徳:法务少将(昭和20年4月20日~终战)
※昭和17年10月20日(日)新增补给监,由参谋长兼任
补给监部参谋长
高田清秀大佐(陆士29期:昭和17年10月20日~昭和18年8月2日)
田村义富少将(陆士31期:昭和18年8月2日~昭和19年2月25日)
佐藤杰少将(陆士29期:昭和19年2月25日~终战)
特种情报部长
※昭和13年8月1日设立“特种情报部”,当时隶属于参谋部第2课,俗称“研究部”。※昭和16年5月15日改编为特种情报部※昭和19年6月30日改编为特种情报队
大久保俊次郎大佐(陆士24期:昭和13年8月1日~昭和17年8月1日)
深堀游亀少将(陆士28期:昭和17年8月1日~昭和18年6月10日)
小松巳三雄大佐(陆士29期:昭和18年6月10日~终战)
筑城部长(工兵部长)
※创立时称之为关东军参谋部第2分部
※昭和16年5月31日改编为筑城部(工兵部)
※昭和20年5月25日改编为建设团
前田正実大佐(陆士25期:昭和12年7月5日~昭和13年2月1日)
河田末三郎大佐(陆士28期:昭和13年2月1日~昭和17年8月10日)
久保祯三少将(陆士28期:昭和17年8月10日~昭和18年6月10日)
花井京之助大佐(陆士32期:昭和19年7月15日~终战)
※昭和14年8月1日从原技术部独立
胜村福治郎大佐(陆士27期:昭和14年8月1日~昭和14年11月1日)
小柳津政雄大佐(陆士28期:昭和14年11月1日~昭和15年12月2日)大佐(陆士29期:昭和15年12月2日~昭和18年1月18日)
山脇正男少将(陆士28期:昭和18年1月18日~昭和19年6月20日)
秋山金正少将(陆士30期:昭和19年6月20日~昭和20年7月28日)
丹羽利男大佐(陆士34期:昭和20年7月28日~终战)
防疫给水部长
※参照“‘731部队’关东军防疫给水部”相关项目“军马防疫厂”
高岛一雄:一等兽医正(昭和11年8月1日~昭和15年3月9日)
并河才三:兽医中佐(昭和15年3月9日~昭和17年7月1日)
若松有次郎:兽医大佐(昭和17年7月1日~终战)
大陆铁道司令官
※最初仅设有关东军野战铁道司令官一职
※昭和19年12月16日改称大陆铁道司令官
舞伝男少将(陆士19期:昭和12年8月20日~昭和14年3月9日)
草场辰巳中将(陆士20期:昭和14年3月9日~昭和15年10月1日)
横山镇雄中将(陆士24期:昭和15年10月1日~昭和17年6月26日)
木村経広中将(陆士23期:昭和17年8月31日~昭和18年12月27日)
鎌田铨一少将(陆士29期:昭和18年12月27日~昭和19年12月16日)
草场辰巳中将(陆士20期:昭和19年12月16日~终战)
参战历史/日本关东军
侵略中国的急先锋关东军在中国的恶行1904年,日本出兵入侵中国挑起了日俄战争。经过一年多,日本获胜。长期觊觎中国东北土地的日本侵略者,借口保护南满铁路权益,专门成立了一支所谓的“满铁”守备队,另外还留驻南满一个师团。两部兵力大约两万人,归属关东总督指挥。当时日本在其控制的东北地区设置了“关东州”,所以这支部队也称为“关东军”。由此,关东军便开始了盘踞东北长达40年之久的罪恶行径。
1919年,为提升关东军地位,日本撤销了关东都督府,设立了权限较小的关东厅,并在关东都督府陆军部的基础上组建了关东军司令部,统帅驻扎在中国东北的日军各部。关东军从此直接受日本天皇指挥,独立性大大增强。
1929年7月,关东军参谋石原莞尔参加了板垣征四郎组织的”北满参谋旅行“,全面讲解了他策划的《》,得到与会者的支持。石原莞尔在计划中对进攻东北各城市如奉天、辽西、长春、哈尔滨、齐齐哈尔、海拉尔、满洲里等进行了详细规划,甚至细致到渡河作战、火炮战位、情报侦察、、宣传战以及详实的后勤补给计划。之后两年关东军进行多次实战演练,石原莞尔亲自率领指挥的既有4次大规模演习。1931年1月起,关东军参谋部每周六就作战计划进行讨论补充。可以说,关东军为即将进行的侵略,做足充分准备。
日,日本悍然发动“”事变。磨刀霍霍的关东军借机从南满铁路属地冲出,一天内便占领沈阳、长春、辽阳等城市。与此同时,关东军开始急速增加兵力:1931年关东军仅有3个师团,1932年达到6个,年保持5个师团的兵力,1937年达到7个,1938年9个,1939年11个,1940年12个。1941年七八月间,为了配合纳粹德国法西斯对苏联的进攻,关东军接连组织以苏联为目标的特别大演习,并再次调集大量部队囤积东北。到日本偷袭珍珠港前,关东军的总兵力已经达到31个师团,人数上升到85万人,号称百万。太平洋战场的炮灰眼看德国法西斯进攻苏联受挫,日本十分忌惮,不敢贸然进攻苏联。趁英法等国忙于欧洲和非洲战事,无力东顾之机,日本人决定先发动太平洋战争。关东军于是奉命南下。
日,日本偷袭珍珠港,挑起太平洋战争。次年6月,日军在中途岛海战中遭到惨败,被迫停止了战略进攻,转而采取守势。关东军也不再敢主动挑起事端。1942年下半年,日本《》专门指示关东军,要“防止对苏发生战争,维持北方静谧状态”,但仍在继续扩充关东军力量。
从1943年下半年起,为挽回太平洋战场的颓势,日本大本营开始陆续从关东军抽调兵力增援太平洋战场,指望这支“精锐之师”能够挽救自己失败的命运。1945年1月,大本营又从关东军抽调13个师团和一支特设的具有高度机械化的常备兵团赴太平洋战场。可是,关东军不但没能扭转太平洋战争的败局,反而白白充当了对美作战的炮灰。4月初,美军攻占冲绳岛,并对日本本土开始空袭,日本不得不集中兵力进行本土决战的准备,为此又从关东军抽走7个师团,并将关东军储备的近1/3的战略物资以及大批人员调回国内。
日,德国法西斯无条件投降后,苏联的视线逐渐转向远东地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各抗日武装也不断打击和消灭日军力量。关东军只好重新扩充力量,进行备战。为此,关东军将在东北的25万退伍的日本军人重新征集,并编成8个师团、7个混成旅团、1个坦克兵团和5个炮兵联队,作为临时部署兵力的补充。经过迅速补充,关东军兵力一举达到24个师团,约70万人。关东军兵力的增加只是一种表面的膨胀,武器装备和战斗素养仅仅相当于以前的8个半师团。特别是由于日本在各个战场连遭惨败,士气低落,关东军往日的威风已经不复存在。成为逃跑兵团欧洲战事结束后,苏军开始腾出手来对付关东军。日苏联向日本宣战。此刻,苏军元帅华西列夫斯基指挥的150万重兵已经利用夜幕掩护在中苏边境展开。9日凌晨,苏军突然从三个方向同时向日军发起了强大的突击行动。拂晓,苏军几乎在所有方向上跨过了国界,强渡了额尔古纳河、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分别从后贝加尔、黑龙江沿岸和滨海地区进入了中国东北境内,在5000公里的正面战场上展开了强有力的攻击。9日,毛泽东主席也发表了《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配合苏军的进攻行动。
尽管关东军早有对苏作战的准备,甚至一度还拉出与苏军决战的架势,但是,由于关东军设想决战的时刻是1946年,不仅未能侦察到苏军的实力,甚至连苏联正式对日宣战的消息,他们也没能提前得到。在苏军的强大攻势下,关东军精心布设的阵线很快就土崩瓦解,总司令部慌忙决定放弃“新京”(),固守通化,并指令伪满洲国皇帝溥仪随总司令部迁往通化,企图在通化一带与苏军决战。此时的关东军官兵已经完全没有了斗志,纷纷逃命。原来设想的大决战竟然化为一场拼命的追逃游戏。苏军各个方面军的作战行动都进展顺利。特别是由克拉夫钦科上将指挥的近卫坦克第六集团军在大兴安岭的突击行动收到了奇效,在不到一周时间已前突到东北中部地区,创造了一个奇迹。关东军从此一蹶不振。难逃灭亡日,日本大本营下达命令,指示关东军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可以放弃满洲,退守。但长期以日军“”自居的关东军为了维护自己“皇军之花”的脸面,仍然负隅顽抗,不肯投降。可是,这种打肿脸充胖子的姿态并不能重新唤起日本的士气。日,日本天皇裕仁公开宣布投降。但骄横的关东军借口没有收到日军大本营的停战命令,仍然继续抵抗。到日,除海拉尔、虎头和东宁等少数筑垒地域的残余日军仍在顽抗外,关东军已经完全丧失了抵抗能力。眼看败局已定,关东军最后一任总司令山田乙三大将终于向苏军提出了停战谈判的请求。
日中午,苏军阿尔捷缅科上校率5名军官、6名士兵组成的军使团,在9架歼击机护航下到达长春机场与日军进行谈判。迫于压力,山田乙三向苏军代表交出了象征指挥权的军刀,宣布自己和部属成为苏军俘虏。此次战役中,关东军损失约67.7万人,其中8.3万人被击毙,59.4万人投降,而苏军仅伤亡3.2万人。
不仅如此,那些靠关东军发家的日本高级战犯大都也没有逃脱正义的审判。曾任关东军宪兵司令、参谋长的东条英机,曾任关东军副参谋长、参谋长的板垣征四郎,曾任关东军参谋长的木村兵太郎,曾供职于关东军司令部、后任第7方面军总司令的土肥原贤二,曾供职于关东军司令部、后任第14方面军参谋长的武藤章,均被送上了绞刑架。其他一些臭名昭著、恶贯满盈的关东军将领要么受到惩罚,要么背着千古骂名。伯力审判~30日,苏联滨海军区军事法庭在伯力(哈巴罗夫斯克)对研制和使用细菌武器的日本战犯前关东军总司令山田乙三、医务处长隆二、兽医处长高桥隆笃等12人进行的公开审判。
1931年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后,在关东军成立了代号为“东乡部队”的细菌试验室。1935年至1936年间扩建为“关东军防御给水部”和“关东军兽疫预防部”两个研制细菌武器的机构。1941年改名为第七三一部队和第一○○。以后,在中国的华中和华南又组建了代号为“波”字、“荣”字两支细菌部队。在审判中被告供认:为了准备并实施细菌战,他们培养了大量的鼠疫、霍乱等烈性传染病细菌,研制细菌武器。在研制过程中,惨无人道地用中国人、苏联人和战俘进行实验,惨遭杀害的不下3000人。并于1939年在哈拉哈河地区对苏蒙军队作战期间,1940年、1941年在中国宁波、常德等地,使用了武器。上述罪行严重违反了1925年《日内瓦议定书》关于禁止使用细菌武器的国际公约。根据被告犯罪事实,法庭判处山田乙三有期徒刑25年,对其余11名战犯分别判处有期徒刑2~25年。
主要行动/日本关东军
占领沈阳(奉天)9.19
占领宽城子9.20
挺兵吉林9.21
嫩江战役11.4、5、6
大兴战役11.18
齐齐哈尔战役11.19
占领饶阳河11.27
占领沟帮子1.1
占领锦州1.3
入城于绥中1.5
侵华兽行/日本关东军
关东军在中国的恶行四岁的小女和母亲日军用毒死
为了镇压东北人的反抗,关东军在东北各地设立了无人道的矫正院,只要被怀疑有罪都被关进矫正院。由于生活条件恶劣,劳动强度大,大批的中国人在矫正院里死去。
早在20世纪20年代,日本 国内法西斯分子就提出用细菌武器征服中国的设想。关东军是把这一设想变为现实的积极实施者。1935年,根据日本天皇的密令,由细菌战争的积极鼓吹者石井四郎主持成立对外号称“关东军防疫给水部”的秘密部队,即臭名昭著的“第731部队”。
石井四郎原是日本京都帝国大学的学生,后投效于日本陆军。不久被派往德国法西斯研究细菌武器,回国后就成为细菌战的积极鼓吹者。在他看来,中国人多地广,光靠军队费时费力,还不如用微生物制造细菌武器,既省钱、杀伤力又大,是战争的可靠武器。他的这些谬论,得到关东军的大力支持。
731部队成立后在东北研制和使用细菌武器,使用人体实验,大量残杀中国人民,其手段之,行为之,。
据关东军被俘人员交代,为了试验一种新式毒气的效果,关东军曾将中国的母女二人关在一间透明的玻璃房里。小女孩只有四岁左右,就在毒气渗入的一瞬间,小女孩突然从母亲怀里抬起脑袋,瞪着一对圆圆的大眼睛,向四周张望,好像在问,这里怎么了?母亲惊叫一声,用手捂住孩子的嘴,尽力地试图这样使孩子免受毒气的。然而,剧烈的毒气很快将母女俩毒死。母亲在临死前的痉挛之中,还死命抱着孩子不放。
目击者的证言731部队除了毒气试验,731部队还实行了“真空环境实验”。这是为了测量在真空中人体抵抗限度的试验。原731部队一名队员是这样揭露的:“有一次,我看见在一个实验室里,关着一个中国青年。他赤身裸体地站在里面,抽气机开动后,室内逐渐变成了真空,缺氧使他难以忍受,他用双手抓着前胸,血顺着伤痕迅速流了出来。他挣扎着……16毫米摄影机自动摄下了全部情景。”“野外活人细菌实验”是731部队的又一项重要罪恶实验。1943年夏的一天,在一个秘密实验场,的人把中国受害者押入坦克和装甲车内,用火焰喷射器喷射,以观察达到什么程度可以把人烧死。1943年末,在安达靶场,有10个人被并排绑在每相隔5米的柱子上。然后在距离50米以外的地方,借助电流引爆一颗开花弹,使被实验的人在被炸伤的同时,受炭疽热菌的传染。不几天,这些人全部感染死去。
老一辈的东北人都还记得,1945年春天,关东军以569部队的名义,强迫群众捕田鼠30万只。许多学校的学生不得不停止上课,终日在野外捕捉田鼠。正当天真的孩子们在田野上欢笑着捉田鼠的时候,他们哪里知道,这些田鼠是日军用来培养残害他们的菌苗的!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13次
参与编辑人数:4位
最近更新时间: 13:46:22
贡献光荣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战日军最强师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