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的经营情况怎么样经营婚姻

亚马逊在中国做得不如京东原因是什么,在其它国家经营情况怎样?
【程楠的回答(12票)】:
评价电商的业务能力是不能单单从销量角度衡量的,通过大量的广告以及短期单品的价格优势只能在一时得到销量的增长,亚马逊是那种悄悄的把所有基础都做扎实,然后等他发力的时候你会觉得无法赶上。亚马逊管理零售业务的工具,以及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同时库房管理的智能程度我觉得同行没有一家可以比的上。
亚马逊的财报不会披露其他国家的业务,但是我了解到的,美国本土和德国以及日本都是做的不错的。
在业务上,亚马逊可以说是所有电商的楷模,大家都在模仿或者借鉴,业务的模仿可以很快上手,但是运营和系统就需要经验和时间以及人才去搭建了。
【納米黑客的回答(12票)】:
话说amazon哪里不如京东了...
就我自己买书买东西的体验来讲,远好于京东和东东,
比如说物流各种快,比如说包书的袋子,比如说很多很大的充气的填充物,比如说发货到货发短信,比如说预计什么时候到.
再比如说一个我跟人争论过的:从袋子外面看不出来我买的是什么
还有啊,amazon发的广告邮件标题中带&AD&的...方便filter掉...当当的广告邮件有个取消订阅的链接,点了以后接着发是什么思路...
不过amazon的订单系统的体验真心不好,至少第一次用的时候很不习惯.
销量什么的...国内百毒流量,知名度,民间好感度,目测都比google要高...so?
啧啧.就是这么没节操的有优越感.
【那小新的回答(4票)】:
说句很俗的话,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如果说亚马逊中国目前落后于京东,那主要就是输在不够快。不是配送速度慢而是决策反应慢。凡重大决策都需美国总部批准,这种决策链条不适合目前瞬息万变的电商竞争环境。
亚马逊在海外做的最好的应该是日本,在欧洲的老大地位也很稳固,但主要还是没有什么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David Du的回答(4票)】:
京东一开始从电子产品起家,后来包括网站设计都是模仿美国亚马逊的做法,大而全。
而亚马逊中国,最早是从收购卓越而来,卓越是从读书会员俱乐部开始,最早只是做书籍类的产品,直到亚马逊收购卓越之后才开始重视百货类的产品。
在这个基础上,京东自然会在短期销量上大幅高于亚马逊。
如果说到长期增长的后劲,更看好的还是亚马逊,目前的京东更像是处于早期的野蛮增长阶段,导致自身的危机也很多,一旦资金链出现问题崩溃很快。反过来亚马逊的增长速度慢一些,也更稳定一些,亚马逊美国曾经经历过2000年科技泡沫破裂而生存下来最终成就如今的地位,也经历了08年的金融危机,更懂得如何在危机中让自己有长期生存能力,只比较销量没有太大意义,在电商普遍亏损的情况下,多花点营销的钱很容易提高销量,但是谁能熬得更久谁才能在最终的市场上胜出。
【陈伟衍的回答(4票)】:
你现在还可以说京东的客户体验不好,但他会慢慢的改好
但亚马逊呢?总体来说都做的很好了,但为什么销售上不去?我觉得是本地化不够
在中国国内的电商环境和美国的不同,不能用美国的方式把商品卖给中国人
中国人的网上购物,在差不多的时候,更在乎的是价钱。但很奇怪,这个价钱不需要是绝对的低价,只是让他们感觉很低就可以了。所以,天猫的双十一,易讯网天天搞活动,让人感觉他们上面的商品很低价,就有人冲动去买了。
所以促销活动才是现阶段中国电商的根本。
但是我总体还是看好亚马逊中国的。现在亚马逊的物流布局已经成型,以亚马逊在供应链上的控制能力,就能看到他的潜能。京东的物流,网布的太大,并且自己的又还没有这个控制的能力,有点危险。
以后电商大概都是要靠做物流赚钱的啦。持续关注亚马逊的物流,京东的物流,凡客的如风达。
那些生活在一二线城市的人,是体会不到四五线城市的人对亚马逊的不满意的。亚马逊在小城市用的是一些小的快递公司,或者是邮政的e邮宝,速度真的不敢恭维。京东现在在全国很多小地方都有自建物流,使得送货速度有了不少的提升,但我怕这些物流成本迟早会压垮京东。
我在珠海,但是有时候商品不是在广州仓库发货的时候,使用的是梅州通路,那个龟速真的是慢得让人难以忍受。
【PHP淮北的回答(3票)】:
作为一枚资深亚马逊用户来说一下:一个主营业务是图书,一个主营业务是电子产品,单价差价大家难道都忘了吗?亚马逊卖100万本书也未必比得上京东卖10台笔记本的销售额高。亚马逊的用户体验确实很好,就一个免运费政策,在电商十余年的历史中,坚持最久的就是亚马逊,而且支持三四级的城市,虽然某些地方比较慢,但是相比其他的当年当当,京东真的很不错。但从销量来看京东较大,但是京东很大程度上是赔本赚吆喝。。
【Riair的回答(0票)】:
我一个舍友从京东买个内存,一个月才到。我另一个舍友买了本课本。考试结束了还没发货。京东物流真心是慢的要死要死的了。我不知道别的地方怎么样,反正我周围的人们恨死了呢、、而亚马逊,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令人感到不爽。速度超级块。
【韦东锏的回答(0票)】:
楼上的讨论告诉做电商的产品经理,电商拼的还是价格和物流啊……所谓电商,其实就是网上开个店,多个销售和广告渠道而已&
【八剑的回答(0票)】:
比起京东,还是挺欣赏亚马逊的,曾经在亚马逊买过一本书,包装的真是很好!
然后,在京东买了台笔记本,足足等了1个月礼拜,坑爹、
【胡盼盼的回答(0票)】:
亚马逊做大城市还好,小城市他的合作物流他控制不了,买过几次送到外地的,不同程度出现包装破损的情况,还有一个就是派送极慢,他的重点在大城市。在上海,速度不比京东差,货物也比京东全,技术实力就更不要说了,他还有云,所以,随着国民网购的进一步普及,加上他解决掉合作物流的问题,如果此时京东还没有能上市,京东够呛。
【dabeard的回答(0票)】:
个人觉得亚马逊的页面风格很不本土化,首页内容太少;商品页面里,竟然会有一些栏目占用空间完全从左到右的,会显得很空;打开商品页面不是新开页面;电子类产品的详细参数描述都是堆在商品描述里面(可以对比京东的数码产品页面);整个页面都是白的,没线条没分色,看起来太不本土化了(想想淘宝的店铺装修在国内都能形成产业,就知道这块对消费者是有意义的)。
一直不看好国外巨头在国内的发展,要从内心里认同要为中国人服务,而不仅仅是把“更好"的美式服务提供给中国人。
&&&&&本文固定链接:
【上一篇】
【下一篇】
您可能还会对这些文章感兴趣!
最新日志热评日志随机日志你觉得应该怎样经营一份感情?_百度知道Uber 入华至今,经营情况如何?
随着Uber和滴滴的合并,这个问题似乎又可以更新一个回答啦。据彭博社报道,上周五,Uber与投资者在电话会议中讨论了公司的财务状况。知情人士透露,今年第一季度,Uber亏损了5.2亿美元,第二季度亏损达7.5亿美元。这意味着Uber今年上半年至少亏损了12.7亿美元,成为硅谷亏损最严重的公司之一。事实上,成立了7年的Uber总亏损额已经超过40亿美元。尽管订单收入从第一季度的38亿美元增长至50亿美元,但却不足以填补巨额补贴带来的资金缺口。对这家业务遍及全球60多个国家的公司来说,更大的市场,更多的订单,带来的不是利润,而是更多的补贴。Uber每进入一个市场,都免不了和本土公司打一场价格战。在美国本土和Lyft展开激烈竞争,在印度和新加坡的竞争对手分别是Ola和GrabTaxi。然而最棘手的,还是中国市场的滴滴出行。对中国司机的补贴,可能是造成Uber第二季度亏损的主要原因。今年第一季度,Uber在美国、澳大利亚以及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实现了盈利。但和在中国和印度市场的巨额投入相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到了第二季度,Uber在美国市场又恢复了亏损状态。即便如此,Uber仍然是硅谷资金最充裕的公司之一,其融资额已经超过150亿美元。最新一轮融资后,该公司估值为680亿美元。不过现在,Uber似乎对烧钱没什么兴趣了。8月1日,Uber与其在中国市场最大的竞争对手滴滴出行达成战略协议。根据协议,滴滴出行将收购Uber中国的品牌、业务、数据等全部资产。Uber全球将持有滴滴5.89%的股权,相当于17.7%的经济权益。同时,滴滴出行创始人兼董事长程维将加入Uber全球董事会。Uber创始人特拉维斯o卡兰尼克也将加入滴滴出行董事会。新公司整体估值将达到350亿美元。结束了在中国市场的补贴战,Uber将有更多精力关注无人驾驶、地图业务及车队租赁等新项目。不久前,Uber宣布与沃尔沃合作开发无人驾驶汽车。二者合作开发的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将于几周后在匹兹堡测试。Uber的下一个目标应该是让自己看起来更像是一个会赚钱的公司。文 | 郑晶敏
更新滴滴出行宣布收购UBER中国,祝福优步中国团队。_____________注册Uber,使用我的推荐码{uberzf},你首单可以优惠30元人民币。更新2年前的问题,因为第一财经周刊的回答又重新被翻出来(原来现在知乎已经有机构号了)。以其他竞争对手如今的情况感慨一下商业市场的瞬息万变:1)文中的一号专车在被快滴收购后并入了滴滴阵营,曾经的128元的别克Gl8机场接送王牌套餐早已作古;2)Baidu公司既选择入股Uber中国,又选择坚持与易到专车合作的形式联营自家百度地图的专车服务;3)而回看易到,在滴滴出行和Uber中国合并前,接受了乐视控股数十亿的现金包养,成为了中国专车出行第二梯队的主力队员,与神州专车全面竞争专车市场。在我离开广州,来到云南大理生活的第11个月,Uber中国最终选择被滴滴出行收购,而Uber x昆明的出行服务在此前3个月前正式开通。自人民优步全部开通之后,Uber的典型使用场景再也不是从前的黑西装、奥迪A6、守时、尊重的司机,我也不得不习惯性的在下单之后半分钟内接到司机急冲冲的电话:“你在哪/怎么过去/好的你等等我去找找”。补贴、补贴、还是补贴的Uber,因为滴滴快滴曾经的支付大战陷入了无穷无尽的人民战争海洋,而坐在Uber后座的我,常常怀念起当年的黑衣Uber Black司机。而我从不再关注的,是坐在我前座的司机有趣的职业身份,我唯一关心的重新回到了,“师傅您能快点找到我要去的地方吗?”。这一点,让我有一点点怀念,广州城里那些对老城路线无所不知的广东籍司机。_____________2014年回答于北京Uber入华的经营情况,需要跟竞争平台做一个横向的对比,这样可能更直观。1 仅就个人体验而言,发展状况 广州&深圳&北京我最早接触的租车产品就是uber,进入中国后它取了一个中文名称优步。第一次使用uber,是经工程师@郭宇(新浪微博)的微博吸引。当时uber在深圳疯狂地推,推荐朋友使用uber可以获得50-100元的奖励,有些用户通过邀请朋友使用uber,居然在账户里面积累了1000元甚至更多。这1000元的使用可以叠加,不需要分次消费。在此之前,国内没有任何一个移动互联网的营销能够按照这种模式去做。这是我第一次使用uber,从深圳大学-深圳北站,共行驶53分钟,耗费129元。司机给我建立的第一印象很深刻,提前15分钟到达出发地,uber和司机各发了一条短信给我,告知已经到了。而不像平常的出租车司机,不管你是否方便就打来电话,开头第一句“你在哪儿”。如果你正好不方便接打电话,对方司机面对你的悄悄话只会丢下一句,“找不到你啊我走了”,诸如此类。
那天我是和两个同事在跟客户谈事情,因为临时出了点状况,所以延迟了5分钟下楼。下楼后,远远看到一辆黑色的奥迪A6停在楼下,一位身着黑色西装的司机站在门口远远的跟我招手(uber首次注册的时候我使用了真实的头像信息),并帮我们开了车门招呼上车。上车后,师傅告诉我们后座上的水你们可以自由取用,之后再不讲话。
作为常年跟的士司机打交道的人,一开始我并不习惯这种坐车方式。于是我问师傅为什么一路一言不发,这个时候师傅回答,“公司交代,不允许主动跟客户攀谈”。于是直到目的地,如果不是我主动发问,司机师傅不会主动说任何一句话。提前到达等待-短信提醒-正装领带-开门指引-免费水取用-车载充电-不主动攀谈-下车开门,uber乘车阶段通过这八个步骤,在初期给我建立了非常深刻的品牌印象。
叫车之前,我知道uber会通过信用卡付款,之前在类似theme forest的海外商业网站使用过信用卡消费,但至少会有一个简单的支付验证流程。但是这次我还是被小小的惊讶了一下,到达目的地后,司机师傅把车停在了路边,然后告诉我他已经结束行程了,uber会很快在我的信用卡上扣费。第一次还是很惊讶的,毕竟服务商在我没有任何确认的情况下通过信用卡直接扣费还是第一次。之后,uber通过邮件给我发了一封消费确认函,上面的截图就是当时的邮件。
第一次的服务,其实并非足够完美。司机在临近深圳北站的时候下错了高速口,大概绕了15分钟的路,这部分费用是我承担的;虽然在此之前知道uber车费比较贵,但相比同等里程的黑车均价100元(高出29%),出租车费大概70元(高出84.2%),而地铁票是7元(18.42倍),由于首次使用心里没底(没有即时费用展示),最终给钱的时候还是挺心疼的。2 当我们讨论uber运营的时候,我们是在比较什么?说完我的首次uber体验之后,就需要明确一下uber及国内一线的高级车辆租赁服务公司的运营模式。uber这种模式在进入中国的早期,是通过嘀嘀打车、大黄蜂和快的打车三个普通出租车点召服务进行的市场培育。但是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主要是通过和出租车司机直接合作,由app点召取代原有的路边招手和电话召车两类服务。其实还包括第三类,就是如果你拥有一个出租车司机的电话,并且你取得了他的电话号码后,你可以直接电话联系他。
国内普通出租车市场的发展,已经有很多好的答案之前说过了,我不再重复。相向而谈,uber这一类走得是的是由上至下的模式(先做高端车,再做低端车),而滴滴打车这类走的是由下至上(先做低端车,再做高端车)的模式。因此,在后期滴滴打车出现专车服务,也是很自然的一件事情。
具体来说,uber最早引入的是uber black和uber商务车两类车型(商务车和普通豪车)。滴滴打车是在初期做普通出租车点召,而后期增加了滴滴专车的服务(但滴滴专车是几大国内点召公司中,唯一不区分专车车型的公司)。3 uber在国内面对的对手分别是谁?
其实uber在国内的竞争对手,是3(BAT)+1(易到)+X的形势。
1)百度专车在上月开始上线,通过百度地图跟易到租车进行合作;
2)阿里公司是通过子公司收购了大黄蜂,用入股的方式与快的公司一同建立了一号专车;
3)而腾讯公司是投资了嘀嘀打车公司,后推出滴滴专车(初期叫优U专车)服务。
在一周前,我第一次听说了天天用车公司,主打的是“空闲+共享”的模式,由私家车主提供上下班副驾空闲座位服务,由于两天我选择的路线和时间比较奇怪,所以一直没能够使用。另外,北京地区还有AA租车,以及神州、一嗨提供的车辆租赁服务,由于这三个我一直没有使用过,所以不并入讨论。
注意,现在提到的这几类租车服务都会通过统一发票开具服务,明细为“代驾”。之前我们讨论的其实更多的是市场普通用户的使用体验,而这里我们其实要开始说uber的核心运营问题。
uber进入中国市场后,对比其原先的模式(更贴近嘀嘀打车)为适应中国市场,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调整——跟传统的豪车租赁公司合作。广州和深圳两个城市的uber服务我比较熟悉,运营团队初期是按照包天价格,整体租赁豪车公司的车辆,行程油费及车辆维护费用由豪车公司提供,而车费直接归为uber的收入,司机在豪车公司拿工资。当然,这是初期时的合作方式。
2013年开始,通用公司在国内主推商务车型别克GL8。uber公司借助融资的时机,开始大量购置诸如GL8的主力车型(很佩服别克2013年的推广团队)。并开始在中国市场招募自己的uber司机,仍然是采取与豪车公司合作的形式,但增加了利润分成,司机与uber共同分配车费利润,当然豪车公司会从中抽成,这是uber的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uber推出了uber x和人民优步的服务,由于在我个人的理解中,这里存在一定的政策风险,知乎是一个公共平台,这里的言论可能对uber及其他租车服务会有一定的影响。再加上,我非常感谢uber服务对国内原来大量存在的”黑车“租赁市场的优化改善,所以我就不详细描述了。
简单来讲,uber在第三阶段,通过与豪车公司深度合作的方式,增加了10万元及10万以下级别的车型,降低了用车费用,同等里程区间中,甚至比出租车还要便宜(除车型外,其余服务品质不降低)。
刚刚提到的GL8,是所有高级车辆租赁服务中最常规的车型,如果是大于5个人出行,不管是选择哪一个公司,同等里程区间,开支都比出租车要少。
就现在的体验来看,易到的市场存在的时间最长(4年),车辆是最多的,并且易到打破了uber就近分配的模式,采取的是就近分配,用户自主选择(收藏的司机可以直接选择)的模式;
一号专车是2014年7月刚上线的服务,据说阿里集团拿出了几个亿在几大重点城市购买了大量的自主产权的车辆,用于一号专车的运营。车辆品质和司机的服务素质也是能够与uber竞争的,服务费用也相差不大。但是就我个人的支出来看,一号专车的服务更中国本土化(可以优先推送电召服务给收藏的司机),而且接机服务拥有一个128的套餐价格,所以在近3个月,我使用一号专车的开支已经接近了uber近半年的使用总和。
滴滴专车我主要是在最靠近腾讯的深圳使用的,由于推广是跟进的模式,所以存在严重的同质化问题。在发现滴滴专车服务平均价格高过uber和一号专车,并且不能自选车型后,我放弃了滴滴专车的使用。
百度的思路我是如何也看不懂的,不仅仅体现在电召服务深深的埋在百度地图之中,还体现在——首次叫车我花费了1个小时。
从模式运营上来看,uber始终属于领跑的地位,但是针对本土化的操作,不如一号专车和易到。这个体现在一点,uber在国外与公司的合作,可以直接由公司信用卡划账。但是在国内,uber的发票需要联系邮件客服(uber不提供电话客服);而另外几个公司,用户都可以直接通过app申请(有额度要求,包邮)。4 市场上uber到底有多少车?据了解,广州uber大概拥有有150辆车,周六日通宵运营,工作日服务到凌晨3点左右。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原本我以为uber和易到这类服务是隶属于不同公司的车辆,进行服务。在近几个月,我发现uber的司机,有可能也是易到的司机。也就是说,豪车租赁公司,开始在私底下,公开或者半公开的,与多家租车公司进行合作。
一号专车,号称车辆产权属于自己,所以基本上很少听到一号专车的司机在开车的时候,手机屏幕上出现其他app的点召信息。
这个问题出现之后,我们会发现这个市场除了资本运营竞争外,开始会通过app的产品服务进行竞争。所以未来几个月,市场的运营会行程广告运营减缓(用户现金奖励), 资本运营(自购车型)及软性竞争加剧的情况。5 uber的推广方式? uber主要采用节日及活动合作两种模式,在活动当天,目标车型会变成吉祥物的样子,这一点在互动上有很强的创新性(值得注意的是,uber的更新频率非常高,产品一直在做优化)。
uber跟所有的地面活动,合作方法都是,首单免费(100元抵扣金),合作方式非常明确,也非常易于传播。所以从推广上看,uber更简单,也更容易争取品牌合作,媒体曝光的美誉度也还不错。
在这点上来看,uber会比其他几个平台更有优势:1.奖励资金可以叠加;2.app的体验,只有uber可以做到最快启动,并且一键叫车。同时,uber中国的运营团队,一直是在打造高强度工作、精英为先的地面运营团队,广州市场整个只有4个人。相比其他公司百人级别的运营团队,uber如果能够更加满足中国人的使用思路,优势会更大。将我的电召开支公布如下,以上所有评价来自于8个月间的所有实际使用体验,我认为对于运营情况有一定说服力(易到除外,因为南方市场接触的少)。uber:3540元{2465元(支付宝)+1075(信用卡)}一号专车:2559.01元滴滴专车:587元易到用车:442元百度专车:92元共计:7220.01元其实uber的服务体现在,真正的互联网思维——你所有的乘车路线及资金都可以通过uber网站详细查看。之前uber也存在由于里程区间跨区收费问题,我的投诉是凌晨2:30发出的,而对方在15分钟内回复了我,并退还了额外的费用。效率点赞。
个人利益相关:协会网(),约么旅行公司职位:创始人(声明:本人在之前的客户推广文案中出现过uber公司广州分部。但本人及公司与以上出现的所有高级车辆服务公司无合作层面的直接利益关系、及直接或间接的商务合同关系,包括uber公司)
“2015年我们在中国亏损超过10亿美元。”Uber首席执行官特拉维斯·卡兰尼克(Travis Kalanick)近日的一句话让Uber再度成为业内茶余饭后“八卦”的主角。只是这一次,“八卦”中再也没有华丽的市场营销活动,引人关注的只有高额的亏损和毫无起色的市场份额。从近期来看,Uber在中国亏损将持续扩大。去年9月,TK曾公开表示在未来12个月里,Uber将在中国新开100个城市。这意味着Uber还将在中国投入更多开城经费。而想要从滴滴手中抢下桥头,Uber则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残酷的现实正在告诉TK,试图“打开中国的大门”要付出血的代价。根据媒体报道,Uber在中国一共仅开启了40多个城市,而距离TK说新开100个城,时间已经过去了整整5个月。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Uber的对手——滴滴。就在前不久,滴滴成功进驻了第400个城市。如此看来,滴滴拿下87.2%的市场份额一点也不夸张。如果TK患有高血压,今天或许应该多吃一份降压药。因为,滴!滴!又!成!功!融!资!了!据外媒报道,在新一轮融资中滴滴获得了10亿美元,且被超额认购。虽然,目前滴滴官方还未对这一消息做出任何评论,但我觉得这几家外媒(华尔街日报、彭博社)还是可信的。再看Uber,在中国融了半年才吞吞吐吐遮遮掩掩融了不到10亿。滴滴超额认购,绝对够Uber喝一壶。投资人硬塞钱给滴滴,这表示市场与资本对滴滴看好。想来程维或许早做了充足的打算,不然也不会在年会上信心满满地说,2016年结束与Uber的战斗。手握几十亿现金,走在路上还有人不断地塞钱给你,要是我,我也底气十足。当然或许你也会问,为啥手里有钱还融资。其实想想这道理也挺简单,菜农有菜,路人要买,价格合适,难道不卖?不知道Uber是什么星座,反正最近有点水逆。美国加州监管部门开出的760万美元的天价罚单还没解决完,家门口又来了一个放火的,Juno。据外媒报道,这家神秘的出行界新人旨在通过股权计划拉拢更多的司机。而除了Juno之外,Uber在美的老对手Lyft也频频出招。在过去的一年里,Lyft竭力提高运营效率,以超稳定和增长的司机网络为基础,从Uber手中拿下了大量的市场份额。数据显示,超过85%的美国司机更喜欢使用Lyft,因为Lyft的账期更灵活,司乘平衡做得更好。凭借司机的支持,Lyft在核心市场突破了40% 份额还与Uber在中国的竞争对手滴滴结盟。据Lyft总裁透露,Lyft与滴滴的战略合作产品在未来2-3个月内就会上线。届时中国人去到美国,可以直接用滴滴打到Lyft的车。形成强烈反差的是而就在最近,全美的司机们正因为Uber压榨和降价无度,收入降低了17%而指责Uber,为此司机们还成立了抗议者维权组织(Uber Drivers Network),一时间Uber司机在各地蜂拥抗议的照片成为全美的头版头条。我想,此时此刻,用腹背受敌来形容Uber的处境最为合适。 难怪Kalanick在承认中国巨额亏损时,对媒体苦笑道:“我希望世界不是这个样子”。当然,也有消息称东南亚的Grab、印度的Ola也正紧锣密鼓地和滴滴、Lyft筹谋着下一阶段的布局。到时候,我想腹背受敌或许不够用了,四面楚歌会更适合Uber。如果我是Uber的投资人,我想我会约上TK,问他一句,“哎,最近怎么回事?!中国的CEO找到了吗?”
首先:先附上我的优惠码 :“uber自信” 可以让你我同享一次20刀优惠这是去年的答案了,我来补充今年的情况,地理位置:杭州1. 不得不佩服杭州的运营团队,经过差不多大半年的运营,现在uber在杭州已经成为比打的还要容易的存在。到底uber是如何在竞争对手 易到用车,滴滴专车,一号专车中脱颖而出的呢,下文将详细分析。2. 在开始分析之前不妨先看一副百度指数的对比:从这幅图可以看出,uber在今年年初时并不如滴滴专车,但是却在今年三月完成了弯道超车。3.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可以让uber这个外来的公司,在中国竟然可以风头盖过各种地头蛇呢。再来看另一组百度指数:人民优步这个三月份推出的产品看来确实是击中了市场的爆点啊。人民优步这个三月份推出的产品看来确实是击中了市场的爆点啊。对于我的直观感受就是,去年uber刚刚进入杭州的时候,我早已注册了uber,但是那个时候uber的车子过来一般都是需要大约15-20分钟才能到家门口,而且价格也比较高大上。4. 什么是人民优步那么,为什么人民优步为什么可以让uber一夜之间战胜如此之多竞争对手脱颖而出呢?仔细研究一开始的专车策略:a. 收编黑车,签约司机b. 挂靠有营运资质的公司c. 出来接活,按照比例分成所有人都一样的时候,拿什么来吸引顾客,所以uber这个全球闻名的流氓公司,推出了中国特有的收编黑车方案:a. 收编黑车,但是不签约,只是简单培训即可上路b. 可以自己安排接活的时间c. 压低价格到比出租还低的地步最后一点的杀伤力是如此巨大,这让屌丝们趋之若鹜,首先,uber会打到比出租更好的车子,而且价格还比出租便宜很多,这么一来,uber瞬间就完成弯道超车也就不足为奇。5. uber对司机的策略uber在对人民优步司机的管理上也算是独树一帜。据我和司机聊天,整理出规则如下:a 司机在接单时不知道乘客的目的地,而且司机的接单率是有要求的,司机没有办法选单b 司机的总体评分在4.75以下是没有奖金的,是的,你给司机打个1分,他就会拿不到奖金c 司机必须要在一周内接到多少单才能拿奖金是的,uber的秘诀就是:用奖金来驱使uber司机不停的接单接单。用接单率和未知目的地来使司机不得不接一些质量不那么好的单。6. uber的运营策略非常简单,但是非常有效,那就是推荐给朋友后,朋友用车,与你同享30rmb,但是注意,必须在朋友用车后你才能拿到30rmb。这点,个人感觉比打车送优惠券有效,至于整体的运营策略制定,我估计国内的专车企业可能也是拍脑袋决策,所以很多优惠的制定一开始会比较随意(当然可能也跟kpi有关,比如腾讯告诉滴滴,给你一个亿,限制你两个月内用完),而uber明显是有一个优惠,带来用户量,并反馈的决策流程,举个例子,uber一开始是推荐人会各得100,后来变成50,再后来变成30rmb,明显是有一个非常平滑的过程。7. uber给人的新鲜感,uber的另外一个杀手锏每个城市打开uber都可以发现一些新东西:比如杭州的摇橹船(西湖边打船),城市英雄(就是免费的),uber小优(两座电动车),比如北京的uber CEO(一些创业公司的CEO来坐司机),上海的uber直升飞机(打直升飞机)这给用户很多的体验乐趣,你试过几个了?目前杭州的体验,附图:
感觉在华经营吃力,估计主要有几个原因。1)先天不足商业模式是传统出租车服务模式+佣金利潤模式,而不是科技公司預付形式(如Facebook廣告是預收客戶,提供服務時才扣錢)。Uber在美是经信用卡收乘客費用,一周計算一次司機費用(),再扣回配對費用,這明顯與中國或亞洲以現金交付文化不同(例子:印度竞争对手Ola採用预付钱包形式;香港的士行业也是以现金交付)。而采取出租车商业模式会牵涉到很多不必要的法律,像是需不需要为美国司机交税,报销开支(Uber在美的官司:);司机成立工会争取权益,在中国需要和租车公司分担成本,如果当初采取预付商业模式,这些潜在营运上的风险是可以避免的。这是一硬伤,要改可是整个产品得从头写, workflow 也需要调整, 要不成长速度会慢。另外,說中國市場成長快,是要看基數, 由10名乘客增長到60名乘客, 增長率是500%; 由10,000 名乘客增長到12,000名乘客,增長率是20% ,如果比較收入增長,12,000名乘客一定比60名乘客多。2)后防不够, 法律支援不足公司会计人才不够,去Uber招聘网站看看,Account Payable, Director , Financial Operation, staff revenue accountant, International tax etc 等重要的位置都在招人,简单来说,就是没有完整的会计部门。一家科技公司最重要的是人才,有关开支也是在财务报表上起了重要作用;连税和收入都报不了,如何出年报,所以Uber CEO说短期不上市是真的。新经济最新一期访问Uber广州员工,问她是否了解新法例《上海市查处车辆非法客运若干规定》和《上海市查处车辆非法客运办法, 她没有明确回覆。不了解国家政策, 如何维持每天的营运。打车APP 都是经手机发出讯号, 如果国家叫电信商不提供服务,基本上Uber在中国就不能营运了。3)水土不服,感覺想定位是酷的服務,可不了解中國人是靈活的,有補貼就試一下,沒有就坐公交地鐵。再說一般年輕人有錢就想吃喝玩樂,或者去旅行,要不就还大学贷款或是投资买房,对Uber沒有剛需。到是家庭或是商業乘客需求比較大,負擔能力也高,可是卻不夠酷。
经营状况不知道,来说说用户体验吧。1.第一次打开uber的时候,根本不知道要干什么,莫名其妙就把单发出去了(彼时还没有拼车,所以根本不需要输入下车地址)。2.自动扣款的方式很不错,避免了很多人有意无意地忘记付款的行为,保障了司机的利益和乘客的面子,谁也不想打个车过了两天收到司机短信要你付款吧……3.客服问题。你只能发邮件给他们,哪怕你卡被盗刷了,还是只能发邮件给他们。这一点对于大部分中国人来说还是不习惯,毕竟我们的网络生活直接从短信跳到了微信,中间没有像日本一样经历过邮件这一阶段。并且多年以来互联网客服已经给大家培养了“有事找在线客服,不行就打电话”的习惯。4.系统混乱。作为一名乘客,我和我身边的朋友都遇到过
刚注册优步就封禁账号
的情况,你发邮件给他们,他们就说“涉及保密条约,总之你违反了我们的安全条例”。后来我换了一个手机号码,重新注册了优步,用了一阵子以后又说因为我这台手机登录过多个账号,于是封禁设备。5.剥削司机。作为司机,你打开司机端是看不到自己跑了多少单、收入了多少钱的,只有每半个月一次的结算才会告诉你你这个月跑了多少单,收入多少,奖励多少等等因素。以上这些还不算违反人道。惨无人道的在这里:作为一名司机,如果优步判定你有刷单行为,那你这个结算周期内的所有收入都会被没收。而谁有资格判定刷单行为?优步中国如何判定?对不起,涉及保密行为可否申诉?对不起,一旦系统判定你为刷单,你就是刷单,轻则没收收入,重则封禁账号。都不用去考虑运营、推广、背景、财力等等因素,就凭我刚说的第四、五点,优步在中国永远干不过滴滴。
Uber·People's Uber体验谈——希望能站着把钱挣了对于我们 Uber来说,这将是令人兴奋不已和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步。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之后,成都是Uber 进入中国内地的第一个城市。2014年8月底,Uber已经来了成都——这是它在真正内地拓展的第一个城市。由于工作原因,还是本能地对新事物关注起来。但因住处和公司都在三环外(天府软件园),出租行业比较乱,所以平时更很少打车,只是注册了Uber(土鳖的我连滴滴快的大战时,都没用过它俩)……某周末在市中心喝酒。时间过得很快,夜幕就要降临,我想我必须要离开……等公交太慢,想起Uber里还有¥100优惠券,于是打开,首次试着“学习”使用它,输入目的地,然后显示A6L还有20分钟到达。等了很久,发现车子位置没变。当时比较急,打电话过去说算了吧,我还是赶公交(-_-||)……10月底的时候,一波消息报道“Uber正式进驻成都”引起我的注意,更新App发现:哇靠,多了People's Uber(人民优步),而且这么便宜!比成都出租车便宜很多有木有!过了两天,晚上下班后我赶着去20多公里外双流看斯诺克国锦赛,赶公交太慢,打车太贵(近100),我突然想起Uber。马上打开App→预定→等待的15分钟里吃饭→吃完车来了→出发→到达→走人(自动从优惠账户扣款¥36)。整个流程下来,给我的感觉就是:便捷!便宜!值!。在此后的一个月里,对Uber的依赖超乎想象,甚至让从来不打车的我,稍微去个远点的地方,第一反应就是先看看Uber“附近有没有车”。这个原因归纳起来大概是:1. 人民优步的价格,比普通出租车便宜。成都市出租车是1.9元/km,而Uber是10元起步(包含)1.3元/km+0.2元/min,并且不挑地方,这是对我们出城党最大的福音。再有我这种不要脸的经常给人推荐,已经拿了Uber ¥200多真是很不好意思……免费乘坐这么多次,真是没羞没臊2. 它不是“打车”,而是“叫车接送”。Uber甚至将低端的People's Uber,也做得非常专业。相比打车对车辆的未知、对价钱的未知,甚至对司机的不信让这几大痛点,确实药到病除了;同时,你完全可以通过提前预约来大大节省时间安排,做到下楼就走。Cool!说了很多屁话,再讲讲自己打听或经历过的Uber(以下只讲People's Uber):1. 众所周知,由于相关政策的问题,Uber在国内不可能由普通人开自己的车就来载客。Uber在成都是完全与租车公司合作的,然后自己再雇佣司机,全职开车。司机必须保证每月足够在线时长,每天最晚是到24:00收工(特殊节日会延后到半夜)。至于收入,有位司机透露是一个月3000多,没有按订单提成或其他补助,不知真假。2. 目前在成都的活跃度应该不算高,有司机偶尔一天只接到1~2单,甚至没有(这样跑出租可够轻松的啊)。原因嘛,某次一哥们的总结就是:“我发现用优步的,都是一些搞高科技的”……3. Uber的账号注册沿用了美帝通用的信用卡绑定模式,在国内虽然接地气地支持支付宝,但前提是支付宝需要绑定信用卡。这样做确实让很多国人不太方便甚至没法用了,但也是有很大的优点的——用户过滤。对于这部分习惯信用卡消费的人群,就是Uber重点开拓的用户,我第一步就是先把这部分人伺候舒服。4. Uber的运营也是沿用了美帝通用的态度:人性化。不多说,举个栗子:某一天我帮别人叫车,司机乘客都不熟,途中稍微绕远了,我赶紧远程电话矫正。后来结束时我就顺手写了句“路绕远了”——当时真没想过运营都在实时看反馈接上:我回邮件说没关系别介样啊……只是他们心意已决,你懂的最后:Uber确实让我用最少的成本获取到最大的便利。虽然目前在国内的本地化、推广并不是很出众,但我相信凭借不错的性价比和服务,加上前期的种子用户,未来会在大城市里占领一席之地。当然,它面对的问题不只有BAT,还有总部对中国市场的决策,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还是不要脸地放上优惠码:UberNiu(你我各获得¥50优惠券)
感谢邀请。 嗯,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知道Uber以及使用Uber的服务,这是一年来我们最感到骄傲的地方,这也是我们把服务城市从原本只有上海开始扩展到七座城市的基础和动力。 当然,Uber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努力完善和提高的,我们希望能每天都有进步和成长。 顺便说一下,今天是万圣节,打开Uber的应用看一下,与以往相比,有何不同?
正在等Uber的司机,刚好看到这个问题,呵呵...首先,这两天限行,各种版本的打车软件哪家强都出来了;今儿下班晚,滴滴、滴滴专车都加价叫了,等了十分钟也没有一个应答。这么冷的天在外面等是什么心情呀... 直接下了uber,十秒就有应答了... (新换了手机之前还没空下载)这是第二次体验uber,在北京偏远一点基本叫不到,去的地方偏远也会被抱怨,可以理解毕竟司机不想空驶回去,然后被司机要求加价....还没上车司机就打电话说要加钱,见面第一句话就说要加价,坦言自己同时挂着滴滴专车,uber,现在想退出uber...
在帝都,经过朋友的安利,最近才开始用uber,用过四次人民优步。在帝都,经过朋友的安利,最近才开始用uber,用过四次人民优步。优点:1. 车比出租车干净舒服,司机不话痨(可能也是恰好我遇到的几个司机不算话痨,倒是自己一直问问问的好话痨的感觉_(:зゝ∠)_),态度好。2. 人民优步在帝都比出租车便宜;数学渣就不列繁琐的计算了,考据狂自己去算吧。3. 支付除了信用卡可以绑定支付宝;上车后司机确认开始,下车后司机确认到达就可以了;没有多余的支付操作步骤。也避免了手机突然没电,或者突然没网的情况下无法支付的尴尬情况。uber有给每位司机专门配送了一个4s呢。4.直接推荐一位距离最近的司机,直接联系这位司机就可以,不需要等着司机抢单。不足:1. 地图定位不准;每次录入目的地,看着谷歌地图一直在不断地加载好捉急ヽ(o`皿′o)?第一次取消订单就是因为和司机沟通后发现实际离得还蛮远的。2. 主要集中在了东部城区,三里屯啊,国贸什么的~不过感觉人民优步发展地还是蛮快的,万圣节那天看到
先生在微博上说有彩蛋,当时加班加的正烦,就顺手开了一下优步;既没有南瓜车,也没有女巫。但是,竟然不再是No cars available的状态了;我们石景山区也可以用uber了呢,有种一下子进入了新社会的感觉!已经两次被司机问道,为何在石景山会知道uber呢。石景山怎么了嘛?????(&д&;)?????已经两次被司机问道,为何在石景山会知道uber呢。石景山怎么了嘛?????(&д&;)?????对比易到用车和一号专车因为平时加班之后通常是用快的,也自然知道了他的姊妹产品一号专车。注册时发现是之前听说过的大黄蜂。一号专车需要绑定信用卡,好奇怪快的是绑定支付宝的,一号专车却只能绑定信用卡(今年十一左右时安装的,现在是否可以绑定支付宝不清楚)。十一原本想预订个一号专车去火车站,但是订车之后会直接先从信用卡扣除车费,车还没坐,钱先扣了,虽然后来和客服沟通了解到使用之后会将多支付的车费退还到卡里,但还是不太喜欢这种付费体验。遂删之。安装易到用车是因为觉得本土产品做的又早,肯定车比uber多,可是体验也太不好了吧。试了三次,看似周围车还挺多的,但是就是没人抢单呢。好容易有个抢单了的,订单又莫名其妙被取消了。三者对比而言,uber操作最简单省心,但是车少地图定位不准真的是个大问题。另外,你们都哪里搞来的那么多的uber的优惠券啊!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虎泉创意坊经营怎么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