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兰州联合弘兰州天奇物流园地址里工作好不好

兰州联合弘物流有限公司&兰州联合弘物流有限公司
职位类别:
工作地区:
职位性质:
更新时间:
招聘人数:
职位月薪:
年龄要求:
企业认证:
星级评定:
0.0(1人评价)
实时获得最新招聘信息
岗位职责:1、负责所分配区域或客户的卫生清洁工作;2、保证按质按量的完成所分配的任务;3、听从分配和安排。任职资格:1、男女不限,身体健康,年龄40-55岁;2、下岗职工、有相关工作经验者优先考虑。
微信找工作更便捷扫描或用微信搜索微信:hbrccom
手机客户端扫描或者直接
请后查看联系方式,如果没有帐号请
其他方式登录:
应聘过该职位的人还应聘过的职位
微信找工作更便捷微信扫一扫或用微信搜索微信号:hbrccom
安卓手机客户端更省流量手机扫描下载或者直接
分地区招聘信息
按月薪查找职位
最新招聘会信息
河北地区招聘信息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还没有博才账号
其他账号登录甘肃联合快递有限责任公司联系方式:
注册简历后,才能看到联系方式,请您
『』『』『』
甘肃联合快递有限责任公司简介
兰州联合弘物流园位于兰州市北出口西北永新化工园区,占地160亩,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总投资1.3亿元。该园区由甘肃联合快递公司投资建设,是以快递物流为主,集仓储、配送、物流、汽修和配套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化物流园区,可容纳物流企业150多家,提供400多个大型货运车辆停靠。该园区已完成建设,全面启动招商,京东商城、顺丰快递、百世汇通快递、快捷快递、德邦物流等一批全国知名企业已入驻。该项目全部投入运营后,预计年营业额达5亿元,实现利税5000万元,解决就业岗位6000多个。 甘肃联合快递成立于2002年,注册资金1000万元。公司拥有专业受理业务,理货派单,配送人员2000多名,大、中型专用厢式物流车辆200余辆,在兰州市设立了一级总控中心,陕甘青宁四省下设15个转运中心及260多个站点。现配送总长度已达8500公里,配送邮路共有320条,每月运送货物多达30万件,产品从订单受理到用户手中时间不超过48小时。每年以30%的业务量递增,2014年实现营业额6000万元。
公司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左家湾666号 (邮编:730020)
城市人才招聘网
城市人才招聘网
城市人才招聘网
城市人才招聘网
城市人才招聘网
城市人才招聘网
城市人才招聘网
城市人才招聘网
城市人才招聘网
城市人才招聘网
城市人才招聘网
城市人才招聘网
城市人才招聘网
城市人才招聘网
城市人才招聘网
城市人才招聘网
城市人才招聘网
城市人才招聘网
城市人才招聘网
城市人才招聘网
城市人才招聘网
城市人才招聘网
城市人才招聘网
城市人才招聘网
城市人才招聘网
城市人才招聘网
城市人才招聘网
城市人才招聘网
城市人才招聘网
城市人才招聘网
城市人才招聘网
城市人才招聘网
城市人才招聘网
城市人才招聘网
城市人才招聘网
城市人才招聘网
城市人才招聘网
城市人才招聘网
城市人才招聘网
城市人才招聘网
城市人才招聘网
城市人才招聘网
城市人才招聘网
城市人才招聘网
城市人才招聘网
城市人才招聘网
城市人才招聘网
城市人才招聘网
城市人才招聘网
城市人才招聘网
城市人才招聘网
城市人才招聘网
城市人才招聘网
城市人才招聘网
城市人才招聘网
城市人才招聘网
城市人才招聘网
城市人才招聘网
城市人才招聘网
城市人才招聘网
城市人才招聘网
城市人才招聘网
城市人才招聘网
城市人才招聘网
城市人才招聘网
城市人才招聘网
城市人才招聘网
城市人才招聘网
城市人才招聘网
城市人才招聘网
城市人才招聘网
城市人才招聘网
城市人才招聘网
城市人才招聘网
城市人才招聘网
城市人才招聘网
城市人才招聘网
城市人才招聘网
城市人才招聘网
城市人才招聘网
城市人才招聘网
城市人才招聘网
城市人才招聘网
城市人才招聘网
城市人才招聘网
城市人才招聘网
城市人才招聘网
城市人才招聘网
热门类别招聘:
求职提醒:政府规定,招工禁收抵押金及任何费用,敬请留意!如有类似情况,可于工作时间拨打 12333 投诉!
相关职位招聘
根据职位搜索招聘信息:
根据职位搜索人才信息:
联系电话:公司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左家湾666号 (邮编:730020)扫一扫,上赶集群组
扫码使用“赶集群组”
交友&&寻爱&&找工作
聊天&&聚会&&不寂寞
兰州赶集网 &
学历不限经验不限薪资面议1人
中专/技校1-3年薪资面议2人
中专/技校经验不限薪资面议3人
初中经验不限薪资面议3人
初中经验不限薪资面议5人
初中经验不限薪资面议10人
急招快递员
发布时间:08-31
执照已验证
诚信等级:
该公司诚信等级为5级。一般来说,公司的诚信等级越高,其招聘信息越可靠。点击星星,
公司行业:
公司性质:民营
公司规模:人
职位名称:(全职)
薪资待遇:面议(试用期80%,一个月转正)
最低学历:高中
招聘人数:20人
工作经验:不限
工作地点:/
年  龄:24-45岁
岗位职责:
1、负责区域内的物品送达及货款的及时返回;
2、执行业务操作流程,准时送达物品,指导客户填写相关资料并及时取回;
3、整理并呈递相关业务单据和资料;
4、客户的维护,客户咨询的处理和意见的反馈;
5、突发事件的处理。
任职资格:
1、初中及以上学历;
2、熟悉当地地形,有同行业工作经验者优先;
3、吃苦耐劳,人品端正,做事仔细认真;
4、身体健康,无不良嗜好。
工作时间:早8点至晚工作结束。
联系方式:
联 系 人:辛经理 (联系时请说在赶集网上看到的)
工作地点:城关黄河北大沙坪666号永新化工园四台
甘肃联合快递物流有限责任公司是按现代企业制度组建和运营的民营股份责任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于2002年,注册资金1000万元。多年来公司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实行门对门、端到端、点对点的一站配送服务方式,以创立安全高效的物流企业模式为己任,为客户提供快捷、安全的产品流通渠道。目前公司拥有专业受理业务、理货派单、配送人员800多名,大、中型专用厢式物流车辆200余辆,在兰州市设立了一级总控中心,甘青宁三省下设15个转运中心及260多个站点。现配送总长度已达8500公里,共有配送邮路136条,每月运送货物多达30万件,产品从订单受理到用户手中时限基本不超过48小时。公司2009年的营业额为4000万元人民币,并且每年以30%的业务量递增。
赞助商推广
薪酬查询器
地&&&&&&区:
类&&&&&&别:
月&&&&&&薪: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兰州市“十二五”发展循环经济回顾
作者:&&&&&&
兰州市“十二五”发展循环经济回顾系列之(一)
兰州市循环经济发展主要历程
&兰州市历来高度重视循环经济工作,将发展循环经济作为优化产业结构,改善城市环境的重要举措之一。2009年,为落实国务院批复的《总体规划》,由当时的市经委牵头编制完成了《兰州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提出从2008年到2020年,建立较为完善的循环经济发展机制和框架体系,把兰州建设成具有示范作用的创新城市。为加强对循环经济工作的领导,2010年8月,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27个市直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兰州市发展循环经济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循环经济的指导、协调和服务工作。同年10月,为全面组织实施《总体规划》和《兰州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全市循环经济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2012年10月,市政府印发了《兰州市实施循环经济载体建设的指导意见》,加快推进基地、园区、产业链、企业、项目“五大载体”建设。2014年5月,为认真贯彻落实全省白银循环经济现场会精神,利用不到两年的时间全面完成《总体规划》各项目标任务,市委市政府在红古区召开全市发展循环经济工作现场会,提出了“452”循环经济发展计划,市政府与相关部门签订了发展循环经济工作目标责任书。2015年4月,市政府专题召开常务会,对全市循环经济工作再次安排部署,确保全面完成《总体规划》各项目标任务。
兰州市“十二五”发展循环经济回顾系列之(二)
兰州市循环经济发展整体成效
兰州市推进循环经济工作以来,在省直相关部门的大力帮助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落实国家和省上发展循环经济的各项政策措施,紧紧围绕《总体规划》和《2015年甘肃省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攻坚方案》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循环经济取得了重大进展,各项目标任务基本完成,有效推动了我市经济社会发展。
循环经济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我市承担循环经济主要指标共22项,截止“十二五”末,资源产出率等20项指标已达到或超额完成规划目标,完成率达到90.9%。
“四位一体”循环经济体系建设情况。
以尾菜处理、淘汰落后产能为主要特征的循环型农业、循环型工业体系基本形成。以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和生活废弃物处理为重点的循环型服务业和社会体系建设正在稳步推进。
“五大载体”建设进展情况。
兰白石油化工冶金有色循环经济基地建设进展顺利,基本完成了规划建设任务;全市6个以上省级园区自主启动实施循环化改造,完成总投资57亿元的37个改造项目;以重点项目为支撑,加快完善和构建了煤电化工、有色金属采选—深加工—再生—再加工等11条循环经济产业链;培育了兰州市再生资源回收公司等30户省级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占到全省总量的27%。分批组织实施了包括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污染减排、清洁能源等领域循环经济项目354个,总投资827.89亿元。
科技支撑能力情况。
一是组织相关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对接,鼓励相关产业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设立研发机构和成果转化基地,重点支持了甘肃省航星新能源应用技术研究院等8个企业研发机构,以及水性高分子材料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等18个成果转化基地,计划于年内授牌认定。二是推进兰州科技大市场“一厅一网八平台”服务平台建设,充分发挥科技金融服务、创客创业服务和技术交易转移服务功能,为企业提供标准化工作服务。
特色模式情况。
从园区、行业和企业等不同层次,探索形成了7个特色循环经济模式,窑街煤电煤炭资源综合利用模式、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置模式在省内发挥了明显的示范带动作用。
节水型社会建设情况。
一是建立健全重点行业取水定额管理制度。按照《甘肃省行业用水定额(修订本)》要求,十二五期间,每年城市节水量都在4500万吨以上,占城市供水量的30%以上。二是推进城市节水技术改造。三是推动城市用水循环利用和处理回用。四是突出企业节水基础管理。引导并监督企业严格执行《用水单位水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2)、《企业水平衡测试通则》(GB/T1)和《企业用水统计通则》等相关标准。
保障体系建设情况。
一是组织领导。建立了市级领导包抓、部门责任落实、时间节点倒逼的工作体系。二是政策配套。建立和出台阶梯水价、企业出城入园、等7项配套政策,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三是财政支持。市财政每年列支专项资金2000万元,扶持引导重点企业和项目建设。
兰州市“十二五”发展循环经济回顾系列之(三)
示范试点成效显著
兰州市成功获批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家区域工业绿色转型发展试点城市、国家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试点、国家煤炭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国家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国家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试点城市、红古资源枯竭型城市9个国家级政策平台,累计争取国家资金30亿元以上。红古区创建成为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县(区)。这些平台的获得和创建,对于破解全市环境承载力弱、发展资金短缺等瓶颈问题,推进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兰州市“十二五”发展循环经济回顾系列之(四)
循环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按照《总体规划》和《攻坚方案》要求,我市承担循环经济主要指标共22项(无吨镍能耗和可再生能源占能源生产总量的比例2项指标),截止“十二五”末,资源产出率等20项指标已达到或超额完成规划目标,完成率达到90.9%。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和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率分别为19.65%和10.25%,差规划目标80.35和29.77个百分点。1.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我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2015年规划目标是100%,目前全市日产生生活垃圾2916吨,日无害化处理量573.02吨,无害化处置率仅为19.65%,未完成的主要原因是重点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未建成。目前,全市远郊三县一区已建成生活垃圾处理厂属于无害化填埋场,但容量较小。2015年9月,市政府成立了中铺子生活垃圾发电厂项目推进建设领导小组,全力以赴加快项目建设,预计2016年9月底一期工程建成投产后,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将达到90%以上。2.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率。按照规划目标到2015年我市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率应为40.02%,目前全市主要将二级出水输送至范坪电厂用于电厂循环冷却补充水,回用设计能力为4.8万立方/日,实际每天回用1万立方。另外兰州市部分企事业单位有自建的污水再生设施,每天污水回用量约为3.8万立方,累计利用量达到4.8万立方/日,污水再生利用率为10.25%。一是污水再生利用成本较高。由于再生利用水单位使用的水质标准不同,污水再生利用所采用的工艺也不同,导致再生水处理标准不一致。同时再生水利用管网建设投资较大,再生水成本较高。二是未制定支持性法规政策,用水单位积极性不高。黄河从兰州穿城而过,城市及南北两山绿化用水取水方便,成本较低,用水单位使用再生水的积极性不强,同时政府未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要求相关单位积极使用再生水,也未对使用再生水的单位进行政策性补贴,用水单位使用再生水的积极性不高。
兰州市“十二五”发展循环经济回顾系列之(五)
循环型农业发展情况
(1)节水。综合运用农艺、生物和工程等技术措施,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
&&& (2)节肥。通过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达到了降低成本、保护环境和提高农产品质量的目的。全市测土配方面积累计达到1266万亩。
(3)节药。积极引进推广新型施药器械,有效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提高农药利用率。全市绿色防控面积累计达到35万亩。
&&& (4)节能。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大力推广节煤(柴)灶等技术。依托国家和省级农机购置补贴,鼓励和支持农民购买和使用节油、节电、节煤型农业机械设备。
(5)保护性耕作。改革铧式犁翻耕土壤的传统耕作方式,在适宜地区推广以秸秆覆盖和少免耕播种技术为主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全市保护性耕作面积累计达到20.4万亩。
。截止2015年,我市户用沼气用户累计达到4.2万户,基本做到适宜农户全覆盖。
&& (7)农村清洁工程。以自然村为基本单元,对秸秆、粪便、生活污水等有机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实现循环利用。“十二五”期间,累计建成清洁工程8个。
(8)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依托兰州金土地等农膜加工企业,将中标企业10%的资金用于回收补贴,确保政府采购地膜的全部回收,回收率达到78%,回收量5023吨,较2014年增加1233吨
(9)尾菜资源化利用。依托兰州来源、强华农等企业,推动尾菜工业化处置,2015年处置率达到38%,累计处置量132.75万吨。
(10)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以兰州牧工商等畜禽养殖企业为依托,推进秸秆青贮化、饲料化应用。结合全市“冬防”工作要求,建立市、县、乡、村四级秸秆焚烧责任体系,杜绝烟尘污染,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0%。
兰州市“十二五”发展循环经济回顾系列之(六)
循环型工业发展有序推进 &&&
(1)淘汰落后产能情况。“十二五”期间,全市累计淘汰76户企业92条落后生产线和设备,涉及电力、炼铁、炼钢等13个行业。46户企业争取国家落后产能淘汰奖励资金8184万元,13户企业争取省级落后产能淘汰奖励资金853万元。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国家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
(2)清洁生产情况。兰州市辖区内共有88家企业被省环保厅列入全省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单位名单,行业涉及石化、机械制造、制药、建材及食品加工等,目前已有79家企业通过省级评审,33家企业完成验收,为工业经济转型发展腾出了空间。
(3)工业循环经济载体建设有序推进。制定了工业循环经济年度工作方案、工业循环经济产业链构建、工业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培育方案和分年度工作计划,规划确定的兰白石油化工冶金有色循环经济基地、11条工业循环经济产业链已全部建成,共培育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28个,培育工业循环经济示范企业100户,其中省级30户。
兰州市“十二五”发展循环经济回顾系列之(七)
&&& (1)循环型旅游业建设情况。近年来,全市以提高旅游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为抓手,积极倡导发展“生态旅游、绿色旅游”,从景区、旅游饭店等方面发展循环旅游,着力打造旅游业循环经济。一是科学开发资源、以循环理念进行旅游规划。根据全市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趋势,对旅游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不断推进百里黄河风情线大景区规划、兴隆山大景区规划。二是推进旅游景区建设和管理绿色化,引导低碳旅游。青城古镇旅游景区累计投入建设资金361万元建设市政工程的垃圾填埋厂和污水处理厂现已完成,进一步提升了景区污水处理能力。三是倡导绿色消费、发展生态旅游。积极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开展“创建文明旅游风景区”活动。
(2)绿色饭店建设情况。全市95%的餐饮住宿限额以上企业完成了节能改造,90%的餐饮单位停止使用一次性木筷和餐盒。54家星级宾馆推广使用节能节水产品和无磷高效洗涤剂。创建了长江大酒店等4家绿色饭店。
(3)绿色商场建设情况。近年来,绿色专柜推广建设成为民生商务的又一亮点。截止2015年底,华润万家、国芳综超在我市共有门店12家,共设立绿色产品销售专区19个。
(3)现代绿色物流体系建设情况。围绕把兰州建设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物流节点城市、西北地区重要的综合物流枢纽城市和商贸中心城市,编制完成了《兰州商贸物流发展规划》,先后建成兰州联合弘快递物流园等13个物流园区。目前全市仓储设施总面积达到280余万平方米,建成综合服务功能的货运站场18个,占地面积1982亩,为推动物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大力培育骨干龙头企业。据不完全统计,注册资金在1000万元以上大型物流企业达到33户,从事货运服务业1200户,其中货运代理、货物配载、多式联运等货代公司近600户,为物流业发展注入了活力。
兰州市“十二五”发展循环经济回顾系列之(八)
&& 循环型社会发展状况 &
&(1)绿色建筑行动开展情况。积极推广绿色建筑,明确了自2014年1月1日起,全市由政府投资建设的国家机关、学校、医院等建筑或单体建筑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大型公共建筑以及保障性住房建设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房地产开发项目和工业建筑项目全面推广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确保到2015年底30%的城镇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目前我市取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22项(含运行标识2项),其中三星级2项、二星级8项、一星级12项。截至2015年底,兰州市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为 39.6%,超目标9.6个百分点。
(2)绿色交通建设情况。兰州市有效利用新能源汽车试点城市这一政策平台,大力推进绿色交通、绕城高速、轨道交通、“上跨下穿”等项目建设,成功申报交通运输部绿色交通示范城市。制定出台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及税收优惠政策,加大新能源汽车使用和推广,2015年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5325辆,建设充电站5座(建成3座,在建2座),设立充电桩103个。
(3)绿色社区和学校建设情况。近年来我市大力开展绿色创建活动,社区学校积极涌跃,开展绿色宣传、绿色出行、绿色生活等活动,提高了广大群众和学校师生的绿色生活理念,有效推进了我市绿色创建工作的开展。2014年兰州交通大学等4所学校获得省级绿色学校命名,2015年积极申报安宁区长风小学等5所学校为省级绿色学校。2014年城关区盐场路街道穆柯寨社区等6个社区获得省级绿色社区命名,2015年申报七里河区敦煌路街道轴承厂社区等6个社区为省级绿色社区。
(4)节约型政府建设情况。每年举办公共机构节能宣传周活动启动仪式,向干部职工、市民发放节能倡议书以及节水、节电小贴士等节能宣传资料。通过兰州电视台新闻频道、生活频道播出节水、节电、节油广告宣传片,积极倡导全社会积极参与到节水、节电等节能行动中来。完成“十二五”公共机构人均能耗下降15%,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下降12%的目标任务。
(5)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情况。一是着力建设改造标准化再生资源回收站点。截止目前已建成标准化社区回收网点480个,厢式大型专用运输货车21辆、电子显示屏480个、垃圾分类箱2800个,有效整合了社区回收网络。二是加强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管理。对《兰州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将废旧电子、废旧家用电器等以前没有涉及到的再生资源内容增加到管理办法中。&&&&
(6)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情况。兰州市被列为国家首批33个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试点城市。甘肃驰奈生物能源系统有限公司以24项国家专利为基础,按照BOT方式投资、建设、运营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处理项目。在国内首个采用湿式厌氧发酵方式处理城市餐厨废弃物,最大限度地将餐厨垃圾中可利用的资源全部回收与转化。截止目前,累计签订餐厨垃圾回收统一处置协议餐饮企业达到12000户,日均回收处理量300吨。
兰州市“十二五”发展循环经济回顾系列之(九)
&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情况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5 font-family: 仿宋_GB年9月,国家发改委批复了兰州市国家级“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核准建设项目16个,投资14.28亿元,中央财政补助1.5亿元。为加快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一是加大扶持力度。从2015年至2018年,兰州市级节能和循环经济专项资金每年列支1500万元用于示范基地建设。红古区连续三年给予园区重点项目贴息支持。二是完善政策配套。制定了《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红古园区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项目建设和资金管理实施细则》和《关于鼓励城区再生资源企业向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红古园区搬迁改造的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明确了全市“城市矿产”利用类新建项目原则向经济区红古园区集中,其它县区不再布局此类项目。三是推进项目建设。围绕园区产业布局,依托中铝兰州分公司、兰州市再生资源回收公司等循环经济骨干企业,重点打造废铝回收-加工-深加工、废旧金属拆解-加工、废旧塑料橡胶和废纸再生循环经济产业链。目前示范基地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报废汽车拆解等6个项目已建成,其余10个项目正在抓紧实施。初步形成了产业链间优势互补、伴生物充分利用、废弃物循环利用的循环经济发展格局。
兰州市“十二五”发展循环经济回顾系列之(十)
兰白石油化工冶金有色循环经济基地建设
为加快推进兰白石油化工冶金有色循环经济基地建设,我市围绕石油化工、有色冶金两大重点产业,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基本完成了基地各项建设任务。2015年底,全市石油化工、冶金有色工业产值达到1087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49%。
石油化工产业,目前规模以上企业63户,工业总产值占全市比重的32%。兰州石化300万吨/年柴油加氢、甘肃鸿丰年产15万吨电石扩建及炉气循环利用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全市车用汽油、车用柴油已经全部达到国Ⅳ标准,原油储备能力达到580万方。冶金有色产业,全市目前形成钢铁570万吨、电解铝97万吨的生产能力。连城分公司600KA超大容量电解槽总体技术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方大炭素成为亚洲最大的炭素制品生产企业。连海地区先后引进甘肃金霸铝业、兰亚铝业等铝加工企业,培育了腾达西北铁合金、祁连山水泥等大中型企业,蓝天浮法玻璃、河桥硅电等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初步形成了大企业为主导,中小企业协作配套、协调发展的产业组织结构。
兰州市“十二五”发展循环经济回顾系列之(十一)
& &&循环经济产业链构建情况
“十二五”以来,以重点项目为支撑,加快完善和构建煤电化工等11条循环经济产业链,2015年,产业链产值较2010年增长30.9%。
(1)煤电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链以窑街煤电集团为核心企业,以国家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为契机,通过适当开发残弃难采的煤炭资源,合理开发薄层煤层气,加大油页岩、煤矸石的综合利用程度,构建了以“煤-电-化-冶-材-运”为主导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2)设备制造—回收—再制造产业链以兰石集团为核心企业,围绕推进石油钻采、炼化设备等安装到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全过程解决方案,构建设备制造—回收—再制造产业链。
(3)电工电气电子信息循环经济产业链以甘肃正威为核心企业,重点开展25万吨低氧光亮铜杆及电气化铁路架空导线、精密铜线、精密控制电源线、精密控制线缆、高分子改性材料等下游产品的生产。围绕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城市建设,构建以4G、3G+WIFI为主的无线宽带网络。
(4)中藏药循环经济产业链依托和盛堂、奇正藏药、陇神戎发、兰州天慈等龙头企业,围绕中藏药成药开发、生产,以中药材种植为起点,发展中药材深加工和新药研发,下游发展现代中药生产,形成完整的营销网络和产业链。
(5)有色金属采选—深加工—再生—再加工循环经济产业链以连海地区产业集群为重点,通过推广应用铝电解槽铝液流态优化节能技术及废铝深加工等项目,构建有色金属冶炼-深加工-再生-再加工产业链。
(6)煤电—建材—综合利用产业链以国电范坪热电、国电兰州热电等工业废弃物为原料,依托祁连山、甘草水泥等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生产制粉煤灰砖等实现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构建煤电-建材-综合利用产业链。
(7)资源高效利用—节能环保产品—新型材料产业链以创建国家级“城市矿产”示范基地为契机,健全和规范城市可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形成对城市可再生资源、餐厨垃圾、建筑垃圾进行回收利用的资源高效利用—节能环保产品—新型材料产业链。
(8)石油炼制—石油化工—精细化工产业依托中石油兰州石化,构建石油炼制—石油化工—精细化工产业链,形成完整的上游石油炼制及下游化工系统。
(9)石油化工—特色精细化工一体化产业链围绕兰州石化产业,依托西北永新、蓝星公司发展合成材料、化工新材料、材料加工及精细化工产品;依托裕隆气体、康顺石化、亚华石油等企业开展对石油炼化产生的废气、废油、废渣的综合利用。
(10)有色与精细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链依托兰州金川科技园,建设锂离子电池材料、系列高纯金属、贵金属深加工产品、银深加工产品等项目,构建有色与精细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链。
(11)冶金—资源综合利用—冶金化工—新材料产业依托酒钢榆中钢铁公司、兰州兰鑫钢铁公司,开展“三干”、“三利用”实现“三治理”;通过更新技术提高能源的一次使用效率和二次回收利用率,减少粉尘、污水、对环境的污染;新建高速棒材、球墨铸管项目,以优质高炉产生的尾气、烧结产生的余热余压和BPRT发电机组回收炉顶煤气产生的压力能和热能等实现自发电,实现循环发展、节能环保和产业链延伸的目的。
兰州市“十二五”发展循环经济回顾系列之(十二)
& 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培育情况
“十二五”期间,全市累计培育了兰州市再生资源回收公司等30户省级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占到全省总量的27%。从行业分类看,示范企业中石化、建材、有色、装备等传统产业企业占比较大,占示范企业总量的46.7%。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较快,占比达到26.7%。“十二五”以来,兰州市辖区内共有88家企业被省环保厅列入全省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单位名单,行业涉及石化、机械制造、制药、建材及食品加工等,目前已有79家企业通过省级评审,33家企业完成验收,为工业经济转型发展腾出了空间。
兰州市“十二五”发展循环经济回顾系列之(十三)
&园区循环化改造情况
兰州市现有6个省级以上开发区,包括2个国家级开发区:兰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4个省级开发区:兰州连海经济开发区、兰州榆中和平工业园区、兰州九州经济开发区、兰州西固新城工业园区。“十二五”期间,组织编制了各园区《循环化改造实施方案》。依照分步实施、建设重点项目。截止2015年,全市园区循环经济建设总体目标已基本完成,实施项目37个,总投资57亿元。
兰州市“十二五”发展循环经济回顾系列之(十四)
&组织保障体系建设情况
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27个市直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兰州市发展循环经济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循环经济的指导、协调和服务工作。各县区也相应成立了循环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市级领导包抓、部门责任落实、时间节点倒逼的工作体系。市政府每年与各有关部门和县区签订发展循环经济目标责任书,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循环经济重点工作。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和市发展循环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分别对各部门循环经济工作情况进行了督查检查,督促加快推进工作。
兰州市“十二五”发展循环经济回顾系列之(十五)
政策保障体系建设情况
(1)企业出城入园搬迁改造政策。为加快工业布局调整,整合市区土地资源优化产业布局,带动新区发展,促进近郊四区产业结构调整,依据《兰州市出城入园搬迁改造实施方案》(《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兰州市企业出城入园搬迁改造实施方案的通知》兰政办发〔2014〕223号),启动实施企业出城入园搬迁改造。同时配套出台了《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兰州市鼓励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出城入园向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红古园区搬迁改造实施方案的通知》(兰政办发〔2014〕99号)等政策。
(2)推广和使用新能源汽车政策。为推动我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促进节能减排和大气污染治理,推广和使用新能源汽车。2015年市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印发兰州市使用和推广新能源汽车实施方案的通知》(兰政办发〔2015〕216号)至各县区政府、市直有关部门及兰州新区。市政府成立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
(3)黄标车淘汰政策。为减少机动车排气污染,改善环境空气质量,<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5 font-family: 仿宋_GB我市年参照财政部、商务部2009年黄标车报废车型划分、补贴标准和省政府出台的黄标车及老旧机动车淘汰报废补贴办法,结合实际制定了《兰州市提前淘汰黄标车财政补贴实施细则》(兰政办发〔2015〕125号),建立了鼓励黄标车提前淘汰的三年补贴政策。
(4)超低排放热电联产政策。为推进煤电节能减排升级改造,缓解大气污染,市政府于2015年9月制定出台了《兰州市推进全市燃煤发电机组超低排放的实施方案》(兰政办发〔2015〕266号)。
(5)优质煤炭补贴政策。为减少远郊煤炭管控区燃煤污染,鼓励居民使用洁净型煤炭产品,市政府按年度出台了补贴办法《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4——2015年冬防期间远郊煤炭管控区洁净型煤炭产品补贴办法的通知》(兰政办发〔2014〕233号)和《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5——2016年冬防期间远郊煤炭管控区洁净型煤炭产品补贴办法的通知》(兰政办发〔2015〕272号)。
(6)阶梯水价。为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民众节水意识,促进节约用水,我市出台了阶梯水价方案(《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兰州市城镇居民用水实行阶梯价格制度的通知》兰政办发〔2015〕288号),将城镇居民水价划分为三级,水价分级递增。
(7)阶梯气价。为引导居民合理用气、节约用气,结合我市居民生活用气实际,2015年10月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兰州市居民生活用气实行阶梯价格的通知》(兰政办发〔2015〕287号),将居民生活用气量和用气价格分为三档,价格随用气总量逐级上升。
(8)城市矿产示范基地项目建设政策。<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5 font-family: 仿宋_GB年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红古园区被国家列为第五批“城市矿产”示范基地,为加强示范项目建设和资金管理,我市出台了《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红古园区国家城市矿产示范项目建设和资金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兰政办发〔2015〕295号)和《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重点建设项目专项资金分配计划的通知》(兰政办发〔2015〕307号)。
(9)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政策。为提高城市土空间利用效率,简化审批流程,保障项目尽快落地,提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推动城市建设快速发展,我市出台了《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兰州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实施意见(实行)和关于进一步规范土地熟化工作的实施意见(实行)的通知》(兰政办发〔2014〕269号)。
(10)热加工企业搬迁改造政策。为进一步缓解近郊四区环境压力,我市印发了《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批转兰州市工信委兰州市环保局关于兰州市近郊四区铸造及热加工企业搬迁改造实施方案的通知》(兰政办发〔2015〕137号)《兰州市工业污染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推进近郊四区铸造及热加工搬迁改造工作的通知》(兰政办发〔2015〕5号)。
(11)建筑垃圾处置政策。为加强建筑垃圾的处置管理,维护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市政府制定了《兰州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兰州市人民政府令〔2008〕第4号)。
(12)餐厨垃圾处置政策。为加强餐厨垃圾的处置管理,维护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市政府制定了《兰州市餐厨垃圾集中处置管理暂行规定》(兰州市人民政府令〔2010〕第2号)。
(13)再生资源管理政策。为规范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经营行为,实现资源综合利用,市政府制定了《兰州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管理办法》(兰州市人民政府令〔2016〕第4号)。
兰州市“十二五”发展循环经济回顾系列之(十六)
宣传保障体系建设情况
利用节能宣传周活动和低碳宣传日、“4.22”地球日以及“6.5”世界环境日活动,营造全社会参与循环经济的浓厚氛围。组织企业积极参与“第二届循环经济国际博览会”、“兰洽会”等展览宣传活动。在市委党校、市行政学院举办了多期循环经济专题讲座、研讨班和培训班,加强对党政领导干部循环经济知识的教育培训。
兰州市“十二五”发展循环经济回顾系列之(十七)
窑街煤电集团有限公司充分发挥煤炭及其衍生资源优势,加快推进绿色矿山建设,以煤炭资源的绿色开采和综合利用为先导,不断优化煤炭产业结构,多产业融合发展的循环经济模式。
一方面通过延伸资源产品链,提高资源加工深度,有效实现资源增值;另一方面不断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减少非产品产出,降低企业生产和环境成本。逐步形成了以“煤-电-化-冶-材-运”为主导的油页岩综合利用、煤电冶、新型建材等循环经济产业链,矿井水处理后回用于电厂冷却水、洗煤厂补充水、井下除尘、景观和绿化用水,煤矸石、中煤、煤泥和油页岩半焦进入劣质煤热电厂进行发电,利用原煤开采伴生的油页岩提取页岩油,煤层气提纯后和油页岩炼油产生的尾气混合后发电,工业废渣和粉煤灰生产水泥和免烧砖,余热进行厂区和生活区供暖,以煤炭加工转化、伴生资源高效综合利用和矿山环境治理为核心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已见成效。
通过以上循环经济建设,目前对煤炭共伴生的油页岩资源利用率达到80%以上,对8mm以下的末页岩正在进行相关技术研究工作,力争“十三五”对共伴生油页岩资源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煤矸石等低热值燃料的综合利用率达到了90%以上。对于以煤炭为主的衰退期矿区,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绿色矿山,合理延伸产业链,实现矿区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兰州市“十二五”发展循环经济回顾系列之(十八)
&城市餐厨垃圾资源再生利用兰州模式
&&2007年市政府独家授权甘肃驰奈生物能源系统有限公司的城市餐厨垃圾处理项目为BOT方式投资、建设、营运兰州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项目,列为当年招商引资重点项目。授权驰奈公司对近郊四区餐饮企业所产生的餐厨垃圾(泔水)进行收运、处理。该项目位于七里河区西果园镇晏家坪村,占地3公顷,投资1.13亿元,采用湿式分选及湿式厌氧发酵处理工艺对餐厨垃圾进行处理,将餐厨垃圾中可利用的资源回收与转化,产生的生物燃气可直接发电,有机肥料则可应用于园林绿化、果蔬种植等农林业领域,符合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该项目设计日处理餐厨垃圾200吨,年处理量达73000吨,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2.4兆瓦,年产生物燃气1533万立方米,年发电1533万千瓦时,年产油脂300吨,有机肥4300吨,固态有机肥7300吨,液态有机肥10000吨。完全符合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各生产环节的废料都成为了下个生产环节的原料,形成了资源的梯次、循环利用,最大限度地将餐厨废弃物经过加工处理变成再生资源和能源重新回到了生产或消费环节,充分做到了对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有效解决目前餐厨垃圾造成的城市环境污染问题,有效防止传染性疾病传播,打造食品安全的城市品牌,改善和优化投资环境,并使资源循环利用,为兰州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兰州市“十二五”发展循环经济回顾系列之(十九)
&正视循环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经过2010至2015年的发展,我市循环经济主要指标基本完成,循环经济体系和发展载体进展顺利,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体制机制和保障体系,循环经济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个别指标与目标差距较大。循环经济指标发展体系中,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和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率两项指标分别为6%和10.25%,与全省规划目标分别相差94和29.77个百分点,实现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的任务较重。
二是产业结构性矛盾明显。石油化工、有色冶金等传统产业占全市工业总量的49%,“两高一资”的特征在短期内很难得到改变,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是全省的1.2倍、全国的2倍,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差距较大,节能降耗任务依然艰巨。
三是循环经济产业链条较短。我市产业仍以原材料加工为主,初级产品比重较大,产业链及产品链较短,深加工产品比重小。如石油炼制—石油化工—精细化工产业链,炼油约占75%,化工生产只占25%,其中,精细化工仅占化工生产的20%。
四是龙头企业带动不足。企业内部循环多,外部循环少,缺少配套延链补链项目和“航母”式的领军企业,如兰石、正威等重点企业,尚未在产业上形成上下游相互衔接和耦合共生的发展格局。
兰州市“十二五”发展循环经济回顾系列之(二十)
& 循环经济“十三五”展望
&”期间,我市将紧紧围绕供给侧改革,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基本原则,实施“164”循环经济发展计划,即:以绿色低碳发展为一条主线,着力推进工业低碳化、农业生态化、能源节约化、资源再生化、园区循环化和污染减量化“六化”发展,到“十三五”末,创建工业绿色转型试点城市、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先行区、“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四个国家级示范。到2020年,工业、农业、社会、服务业“四位一体”循环经济发展体系进一步完善,企业、项目、产业链、园区和基地循环经济发展载体进一步夯实,循环经济主要指标处于全省领先水平。(来源:循环处)
&&&&&&&&上一篇:
&&&&&&&&下一篇:
主办:兰州市人民政府 承办: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运行管理:兰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备案:陇ICP备技术支持:甘肃万维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兰州联合弘物流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