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区基督教讲道视频2015堂今天有讲道的吗?

北京市基督教会朝阳堂
“五饼二鱼”神迹中的耶稣(一)
证道经文:路9:10-17
证 道 人:郭爱仙 牧师
整&&& 理:朝阳堂编辑室&&&&&&&&&&&&&&&&&&&&&&&&&& 上周白天讲章
&&&&《路加福音》9章10-17节记载着:主耶稣在世时所行的一个神迹,即五个饼,两条鱼,喂饱了五千人,不含妇女和儿童。那么,究竟什么是神迹呢?最简单的解释就是神所行的奇事,是一种超自然源头的作为,它的出现往往是超过常人所想象的,也是用人的理性所解释不了的。主耶稣在世时行过许多的神迹,其中“五饼二鱼”的神迹在三卷福音书中都有记载,可见在当时是一件非常轰动的大事。今天就让我们一同从主耶稣所行“五饼二鱼”的神迹中认识我们所信的耶稣。
&&&&一、满有怜悯
&&&&1、怜悯的体现
&&&&“使徒回来,将所作的事告诉耶稣。耶稣就带他们暗暗的离开那里,往一座城去,那城名叫伯赛大。”(路9:10)“……他就说:‘你们来,同我暗暗的到旷野地方去歇一歇。’”(可6:31)从经文的记载中,我们得知,门徒们刚刚传道回来,而主耶稣也是从外面独自传道回来。他们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见面,门徒们把所作的事和所经历的一切都告诉了耶稣,耶稣知道他们历经辛苦需要调整、休息,他需要与祂独处,从祂获得指导和帮助,因此,耶稣便带他们离开人群,离开闹市,去往比较清静的野地里去,想让门徒们稍微休息一下,并与门徒单独在一起,了解他们的情况,给予指导。
&&&&于是,《路加福音》9章11节记载:“但众人知道了,就跟着他去……”。“他们就坐船,暗暗的往旷野地方去。众人看见他们去,有许多认识他们的,就从各城步行,一同跑到那里,比他们先赶到了。”(可6:32-33)也就是说,当耶稣与门徒们到达野地时,那里已经聚集了一大群人,正等着他们的到来。如此看来,耶稣与门徒安静相聚的时间没有办法长久,面对聚集的群众,耶稣是怎么对待的呢?
&&&&经文告诉我们:“耶稣便接待他们,对他们讲论神国的道,医治那些需医的人。”(路9:11)“耶稣便接待他们”表明主耶稣没有拒绝众人的寻求,虽然被人打扰了休息时间,但祂并没有厌烦,而是接待了他们。不但如此,祂还一如继往地对众人讲论神国的道,并且医治病人。或许我们会问,主耶稣为什么能够如此平静且积极地接待众人呢?如果是今天的我们遇到这种情形又会怎样对待呢?
&&&&《马可福音》6章34节记载:“耶稣出来,见有许多的人,就怜悯他们,因为他们如同羊没有牧人一般,于是开口教训他们许多道理。”《马太福音》14章14节记载:“耶稣出来,见有许多的人,就怜悯他们,治好了他们的病人。”从这些经文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知道,耶稣接待他们,对他们讲论神国的道,又医治病人,皆因耶稣怜悯他们。祂是怜悯人的主,并且祂对人的怜悯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虽然在旷野,又是在主与门徒想要安静休息的时候,只要众人有需要,祂都义不容辞地接待他们。因为祂满有怜悯。
&&&&亲爱的弟兄姐妹,今天的我们对主有需要吗?今天的我们愿意寻求祂吗?让我们大胆地来找耶稣,向祂祈求,不用担心祂忙不忙,不用担心祂有没有时间,不用担心祂是不是有别的计划与安排,只要你肯寻求祂,祂就会接待你,因为祂满有怜悯。
&&&&2、怜悯的范围
&&&&主耶稣满有怜悯,祂会在哪些方面怜悯人呢?
&&&&(1)灵性
&&&&“耶稣出来,见有许多的人,就怜悯他们,因为他们如同羊没有牧人一般,于是开口教训他们许多道理。”(可6:34)“如同羊没有牧人一般”是指着他们的灵性而言。耶稣体恤到他们的灵性光景,就如同羊没有牧人一般,流离飘荡,没有方向,不得喂养,便开口教训他们许多道理,将神国的福音传给他们,使他们在灵性上得着滋养,得蒙引导,得认识神的心意,得享神国的祝福。
&&&&许多的时候,我们也会有同样的感觉,觉得自己的里面空空的,迫切需要神的话语。主耶稣知道并会怜悯我们,我们只管来到祂的面前,像当年的众人一样,不辞辛苦地来寻找祂,祂必使我们空空的来,饱饱地回。因为祂是我们的牧者,祂满有怜悯。祂能使我们躺卧在青草地上,领我们在可安歇的水边。只要肯来寻求祂,祂必让我们寻见,只要以祂为我们的牧者,我们就不至缺乏。
&&&&(2)身体
&&&&“耶稣出来,见有许多的人,就怜悯他们,治好了他们的病人。”(太14:14)可见,主耶稣不但怜恤他们灵性的贫乏,祂也顾念他们身体的需要,祂看到他们中间有人正受疾病的折磨,便医治了他们,将他们从疾病的痛苦中释放了出来。不但如此,凡来到祂面前寻求医治的,祂都没有拒绝,正如《路加福音》4章40节所记载:“日落的时候,凡有病人的,不论害什么病,都带到耶稣那里。耶稣按手在他们各人身上,医好他们。”
&&&&可见主不但怜悯我们灵里的需要,祂也顾念我们身体的需要,当我们的身体落在疾病之中时,祂顾念我们。《诗篇》41章1-3节大卫说:“眷顾贫穷的有福了。他遭难的日子,耶和华必搭救他……他病重在榻,耶和华必扶持他;他在病中,你必给他铺床。”《诗篇》103章2-3节诗人说:“我的心哪,你要称颂耶和华,不可忘记他的一切恩惠。他赦免你的一切罪孽,医治你的一切疾病。”今天,我们中间依然不乏经历过被神医治的案例,这是神的恩典,因为祂怜悯我们在疾病中的痛苦,祂爱我们,拯救我们脱离了疾病的捆锁。
&&&&(3)生活
&&&&从经文中我们还看到,当人们领受了祂的教导,得蒙了身体的医治之后,日头快要平西,众人需要饿着肚子返回城里时,耶稣行了“五饼二鱼”的神迹,使他们的肚腹得到了饱足,这依然是出于祂的怜悯之心。可见,主耶稣不但怜悯我们灵性上的需要、身体上的需要,祂也同样顾念着我们生活之中的需要。只要我们来依靠祂,祂都会眷顾。
&&&&《路加福音》7章11-17节记载了主耶稣使拿因城寡妇的儿子死里复活的事件。“将近城门,有一个死人被抬出来。这人是他母亲独生的儿子,他母亲又是寡妇,有城里的许多人同着寡妇送殡。主看见那寡妇,就怜悯她,对她说:‘不要哭!’于是进前按着杠,抬的人就站住了。耶稣说:‘少年人,我吩咐你起来!’那死人就坐起,并且说话。耶稣便把他交给他母亲。”(路7:12-15)从经文中我们看到了人生中最为悲惨的景况:寡妇原本与独生的儿子相依为命,现如今儿子先她离世,留下寡妇孤苦零丁。主耶稣因怜悯寡妇的生活境遇而使她的儿子死里复活,使得寡妇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不但如此,当耶稣被钉在十架上时,祂因着顾念母亲马利亚的生活所需,同样特别把母亲托付给了自己所爱的门徒。
&&&&《约翰福音》21章3-6节记载当主耶稣被钉十字架,受死埋葬后,门徒们为了获取生活所需,而重操旧业打鱼去了,虽经过整夜的劳碌,却一无所获,当主耶稣从死里复活向门徒们显现时,问的第一句话便是:“小子,你们有吃的没有?”可以看到,主耶稣顾念门徒们在地上的生活所需,主耶稣关心他们有吃的没有。当得知他们还饿着肚子时,便指示他们把网撒在船的右边,就必得着。当他们照着主的指引,在船的右边撒下网去时,那网装满了大鱼,共一百五十三条,鱼虽这样多,网却没有破。耶稣说:“你们来吃早饭。”等他们吃完了早饭,耶稣三问彼得爱主之心后,三次嘱咐彼得喂养祂的羊:“约翰的儿子西门,你爱我比这些更深吗?…你喂养我的小羊。”“约翰的儿子西门,你爱我吗?…你牧养我的羊。”“约翰的儿子西门,你爱我吗?…你喂养我的羊。”(参约:21:15-17)主耶稣是先供应了他们的生活所需,后把牧养主羊的使命托付给他们的。可见,主耶稣并没有忽略门徒的生活,也顾念着他们的需要。
&&&&这些经文的记载,都向我们显明了所信的耶稣乃是满有怜悯的主。祂爱我们,祂愿意我们在地上有喜乐和平安、健康和幸福,愿意我们认识神,得享永生。“你们中间谁有儿子求饼,反给他石头呢?求鱼,反给他蛇呢?你们虽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东西给儿女,何况你们在天上的父,岂不更是把好东西给求他的人吗?”(太7:9-11)所以,我们当大胆地来求告祂,寻求祂的帮助和指引,寻求祂的供应和赐福。因为祂怜悯我们!
&&&&3、怜悯的实践
&&&&耶稣是满有怜悯的主,我们也当效法主,拥有一颗怜悯的心肠,不但怜悯人灵里的需要,也要怜悯人在疾病中的痛苦和生活上的需要。当有人落在这些困苦景况中时,我们当尽我们的力量去给予帮助和指导,正如主耶稣所教导我们的:“你们要慈悲,像你们的父慈悲一样。”(路6:36)神既如此地怜悯了我们,我们也当这样将神表明出来。
&&&&二、满有能力
&&&&从“五饼二鱼”的神迹中,我们还可以认识到所信的耶稣是满有能力的主。那么,祂的能力又体现在哪里呢?
&&&&1、使少变多
&&&&当众人存着饥渴慕义的心从各城步行,一同跑到耶稣和门徒所在的伯赛大城的野地时,耶稣接待了他们,向他们讲论了许多神国的道理,并且医治了他们中间的病人。一直到日头快要平西的时候,众人仍然没有离开的念头。面对这数目庞大的人群,门徒们想到了吃饭的问题,于是他们向主提议说:“请叫众人散开,他们好往四面乡村里去借宿,找吃的。因为我们这里是野地。”
&&&&“耶稣说:‘你们给他们吃吧!’门徒说:‘我们不过有五个饼,两条鱼。若不去为这许多人买食物,就不够。’那时,人数约有五千。”(路9:13-14)从门徒的话语中,我们得知,门徒当时所带的食物并不多,只有五个饼和两条鱼,从其他福音书的记载中可以得知,这五个饼和两条鱼还是一个小孩子奉献出来的,这一点点食物根本满足不了五千人的需要。但“耶稣对门徒说:‘叫他们一排一排的坐下,每排大约五十个人。'门徒就如此行,叫众人都坐下。耶稣拿着这五个饼、两条鱼,望着天祝福、擘开,递给门徒摆在众人面前。他们就吃,并且都吃饱了,把剩下的零碎收拾起来,装满了十二篮子。”(路9:14-17)我们看到,经过主耶稣祝福之后的饼竟能使五千人吃饱,还剩了十二篮子的零碎。主耶稣就是使用这仅有的五个饼和两条鱼,来供应了许多人的需要。从主耶稣所行的诸多神迹中,充分显明了耶稣完全的神性,耶稣就是神,祂满有能力,能够使少变多。
&&&&许多时候,我们觉得自己所拥有的甚少,能力、智慧、体力等方面都极其有限,似乎不足以应付眼前庞大的需要。但是弟兄姐妹,主耶稣没有轻看一个小孩子所摆上的“五个饼、两条鱼”,没有轻看穷寡妇所投的那两个小钱,没有因为摩西拙口笨舌而不呼召他,也没有因为寡妇家中只剩一把面和一点油而不使用她完成供养先知的使命。其实,我们所信的神祂看重的并不是我们拥有什么,而是看重我们有没有一颗乐意奉献的心,看重我们愿不愿意将自己向主摆上为神所用?
&&&&有一位神的仆人曾到英国的一个小镇上带领特别的布道聚会。主日的早晨,为了鼓励那个教会与他一起动员,他以“你们给他们吃”作为讲道的主题。他要求会众为这伟大的事工献上他们所有的。聚会之后,有一位姊妹说:“我听了你讲的道,我愿意有份于这工作,但是我能作什么?”神的仆人看着她说:“你会唱歌吗?”她说:“我会,我曾在社会的音乐会上演唱过。”神的仆人说:“那好!今天晚上聚会前你来祷告室和我碰面,然后我们一起上讲台,你负责唱一首福音歌。”她说:“哦!不行!我从未演唱过这一类的歌。”神的仆人说:“你只要找一个简单的福音信息,把它唱出来就行了。”于是,那晚她唱了一个福音的信息,虽然她并不认为那首歌里面有甚么惊人之处。当时教会后排坐着一位殷实的富农,他是呼召时第一个走到前面来的人,他把自己献给了神,他说:“我信主了,但不是因为你的信息,我并不太明白你讲的道,我乃是因那位女士所唱的歌而信了神。”神的仆人对那位女士说:“来!你应该和这位先生握握手。因为你用歌声,为基督鸁回了这个人!”那位农夫后来在那个地区成了一个大有影响力的人。
&&&&亲爱的弟兄姐妹,孩童虽然只有五个饼、两条鱼,算不得什么,但当他愿意甘心献上的时候,主就能使用他喂饱五千人。藉此,盼望今天的我们也能把我们所有的五个饼、两条鱼带到神面前,把它交给基督,主必祝福并使用,从而能使更多人受益。因为所信的神是满有能力的主,祂能使少变多。
&&&&2、困境中显大能
&&&&从“五饼二鱼”的神迹中,让我们认识到主耶稣不但能够使少变多,祂还能在困境显出大能。《圣经》告诉我们,日头快要平西,而人们却没有离开的念头。弟兄姐妹,我们试想,如果人们看到天将晚而自动离开的话,还需要门徒来找耶稣吗?那就不需要了。如果门徒们对众人说:“天快黑了,大家都回去,明天再来听夫子教导吧。”众人便散去的话,门徒们也无需来找主耶稣了。如今,门徒特意来对耶稣说:“请叫众人散开”一定是门徒已经解决不了这件事了,他们遇到了困境,那就是无法叫众人散开。当他们把所遇到的困境摆在耶稣面前时,耶稣又怎么做的呢?有没有照他们所求的成就呢?是没有的,主耶稣并没有像他们所求的那样,叫众人散开,而是对他们说:“你们给他们吃吧。”亲爱的弟兄姐妹,门徒们有没有足够的食物供应这许多人呢?显然是没有的。正如《圣经》告诉我们的:“门徒说:‘我们不过有五个饼、两条鱼,若不去为这许多人买食物就不够。’那时,人数约有五千。”(路9:13)《约翰福音》6章7节记载:“腓力回答说:‘就是二十两银子的饼,叫他们各人吃一点,也是不够的。’”可以说,耶稣的话语似乎使他们陷入了更大的困境。事情不但没有照他们所求所愿的成就,相反,他们面临了更大的难题,那就是耶稣把供应这许多的人使命和责任放在了他们的肩上,他们如何能够完成的了呢?他们怎能担当得起呢?
&&&&《约翰福音》6章5节记载:“耶稣举目看见许多人来,就对腓力说:‘我们从哪里买饼叫这些人吃呢?’他说这话是要试验腓力,他自己原知道要怎样行。”可见,耶稣并不是真的要把难担的担子放在门徒的身上,而是在试验他们的信心如何,看看他们对耶稣的能力认识有多少、依靠有多少,同时也是要教导门徒们学会在困境之中转向祂,从而更深地认识并经历这位满有怜悯和能力的主。于是“耶稣对门徒说:‘叫他们一排一排的坐下,每排大约五十个人。’门徒就如此行,叫众人都坐下。”(路9:14)可见,门徒们并不需要做超过自己能力的事情,只需要顺服耶稣的话语去做他们能做的事情,其他的交给耶稣就行了。从后面的经文中我们看到,耶稣拿着他们仅有的那五个饼、两条鱼,望着天祝福、掰开,递给门徒,摆在众人面前。结果发生什么事呢?“他们就吃,并且都吃饱了,把剩下的零碎收拾起来,装满了十二篮子。”(路9:17)这让我们看到,耶稣用祂的大能解决了他们所遇到的困境与难题。耶稣在困境中显出了祂的神性。
&&&&亲爱的弟兄姐妹,在你的人生路上,是不是也曾遇见过这样的困境与难题呢?我们所拥有的是那样的少,所能做的又是那样的有限,在困境面前,我们是那么的束手无策,不知道该怎么办,不知道当怎么去解决所遇到的难题。当我们来到上帝面前向祂呼求时,可能并没有马上看到事情的转机,却有更大的难题摆在了面前,内心的压力会无比的大,压的我们喘不过气来,那又该怎么办呢?这个时候只有信靠和顺服,顺服上帝已经向我们显明的旨意,做当下能做的事情,其他的就全权交给上帝了。相信所信的神满有能力,祂能在困境中显出祂大能的作为来。
&&&&3、坏事变为好事
&&&&相信大家都听过“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成语“塞翁失马”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它常常与“焉知非福”连在一起使用,意思是老翁丢失了马,哪里知道就不是福气呢?这个成语常常用来比喻坏事可以转化为好事,或者用来形容虽然暂时受了损失,也可能因此得到好处。
&&&&“五饼二鱼”神迹中的门徒似乎遇到了不好的事,数目庞大的众人总不散去,耶稣又把供应众人的责任托付给他们,而门徒们只拿得出五个饼和二条鱼,怎么办?但在耶稣大能作为的彰显下,经过耶稣祝福之后的饼和鱼,不但给众人吃饱,剩下的零碎尚可装满十二篮子。可见,耶稣祝谢后剩余下来的,比当初拿出去的还要多,让门徒和众人都很感恩,真的是祝福满满。从而也让我们认识到,所信的神,满有能力,能把在当下看为不好的事变为好事,变为对众人的祝福。
&&&&今天的我们也常常会如此经历神的作为,许多事情在当时看是不好的,但当事情过后,我们会看到神丰满的恩典与我们同在,也会看到神的美意在我们身上成就。“我们晓得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罗8:28)因此,在我们遇到一些看似不好的事情临到时,先不要着急抱怨,也不要失掉信心,而当效法门徒,把所面临的景况告诉所信的耶稣,因祂是满有能力的主,能把坏事变为好事,信祂必赐下丰沛的恩典。
&&&&从“五饼二鱼”的神迹中,我们认识到所信的耶稣满有怜悯和能力,祂不但怜悯我们灵性上的需要,祂也顾念我们的身体是否健康,生活中是否有缺乏,并且藉着祂的能力来帮助我们。祂不但能使少变为多,也能把坏事变成好事,充分彰显祂的大能,赐予我们满有恩典的祝福。作为神的儿女,今天的我们既当在生活中活出祂的怜悯,顾念别人的需要,也当凭着信心依赖祂的大能大力,平安度过今世的日子,好使我们的生命既荣耀神又益于人。阿们。
&&&&愿神祝福祂自己的话语。阿们!&|&|&讲章精选&|&主日讲章&|&专题讲章&|&新约讲章&|&旧约讲章&|&复活讲章&|&感恩讲章&|&圣诞讲章&|&查经讲章
讲章分享专题讲章旧约讲章新约讲章
辛克莱?傅格森
徐晋华长老
果子园信实
安得烈?帕劳
&|&天路历程&|&甘美灵粮&|&名牧专辑&|&教牧事工&|&生活辅导
朱利安?威尔逊(英)著 / 蒋须恒 译
彭柯丽(Corrie ten Boom)
莫林.凯勒斯
&|&蒙恩得救&|&基督名人&|&科学见证&|&神迹奇事&|&行过幽谷
赖正子口述/黄淑真整理 &
&|&初信栽培&|&婚姻家庭&|&信仰答疑&|&每日祷告&|&每日灵修&|&圣徒随笔&|&福音真理&|&查经资料&|&研经注释&|&喻道故事&|&灵修资源
基督文集初信栽培婚姻家庭信仰答疑
罗杰?斯蒂尔
回家的感觉
中国基督教协会
中国基督教协会
中国基督教协会
中国基督教协会
中国基督教协会
中国基督教协会
中国基督教协会
&|&教牧书籍&|&儿童主日学&|&福音综合
&|&青年团契&|&基督文艺&|&儿童主日学北京市基督教会朝阳堂
生命之道(之一)
证道经文:约壹1:1-4
证 道 人:张忠云 牧师
整&&& 理:朝阳堂编辑室&&&&&&&&&&&&&&&&&&&&&&&&&& 上周晚堂讲章
&&&&在分享《约翰一书》之前了解当时的背景,由于在小亚西亚的众教会正受着一种雏型“诺斯底主义”异端的影响,使徒约翰提笔书写《约翰一书》,针对这些异端邪说的错谬加以辩驳,让众信徒能够分辨真道。约翰在此书信中没有问候语,也没有称呼收信人,他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在书信的开始,他就论到了从起初原有的生命之道。今天以“生命之道(之一)——使徒对生命之道的见证”为题与大家分享《约翰一书》1章1-2节的经文。
&&&&一、生命之道的本源
&&&&1、人渴望了解真正生命之道
&&&&电视媒体上的养生节目很受人欢迎,医药品、营养品、保健品有很大的市场,这些都与人求生的欲望成正比。之所以人会有如此顽强的求生意志,乃是因为神最初造人时,将永恒的渴求放在人的心中。“神造万物,各按其时成为美好,又将永生安置在世人心里(‘永生’原文作‘永远’)。然而神从始至终的作为,人不能参透。”(传3:11)神是自有永有的神(参出3:14),而人又是按照神的形像和样式创造的(参创1:26),因而人具有永恒性,人的这种永恒性促使人对永生有一种深切地向往和追求,于是便自然表现出对死亡的恐惧和对生命的渴望,也自然会想到要了解真正的生命之道。
&&&&2、律法引导人认识生命之道
&&&&《箴言》记载:“因为诫命是灯,法则(或作‘指教’)是光,训诲的责备是生命的道,”(箴6:23) 保罗说:“这样,律法是我们训蒙的师傅,引我们到基督那里,使我们因信称义。”(加3:24)律法是我们训蒙的师傅就好像老师启蒙孩童,给予启发、引导。律法指明人人都有罪、过犯,靠自己的力量无法得到赦免,因此需要救恩,这样引我们到基督面前,使我们因信称义。因信称义是以救赎主基督已成就的工作为基础应许给人类的,因着信靠耶稣而重生,使我们的态度、愿望、动机与以前不同。在神的话语中神启示了祂的本性、对人类的计划、祂的道德规范以及生活的原则,而训诲的责备是要我们走在生命的道上。
&&&&3、起初就原有的生命之道
&&&&约翰在开始就告诉了我们生命之道的本源,论到从起初原有的生命之道,这句话与《约翰福音》1章1节 “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其意思相近。说明基督在时间之前已经存在,祂无始无终,自有永有。“道”原文是“logos”,英文翻译“word”,中文白话“话语”。话语是由字组成的,《启示录》1章8节“主神说:‘我是阿拉法,我是俄梅戛’”,阿拉法和俄梅戛是希腊文的首末二个字母,指话或言语,用于表达思想、观念与智慧。耶稣基督是在创世以前就已经存在的道,祂乃是神的解释、说明和彰显,是祂将神表明出来。《约翰福音》1章18节“从来没有人看见神,只有在父怀里的独生子将他表明出来。” 基督作为神的话,将奥秘的神表明、彰显出来;神藉着耶稣基督的生命向世人说话,表达祂的心声,这是最为奇妙的事。“道与神同在”,表明道与神一样,是有位格的;道与神处于同等的地位;道与神彼此同时存在。“道就是神”是说“道”不是被造的天使或是被救赎的人类,乃是与神同尊同荣的,暗示了“三位一体神”的真理。
&&&&《圣经》记载:“因为房屋都必有人建造,但建造万物的就是神。”(来3:4)万物不可能是自然而有的,必须有一位有位格的神为创造者。因此道不是一个观念,而是创造的神。道于最早就存在,祂于创立世界以先,已与神同享荣耀(参约17:5)。祂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也是生命的赐予者。“他在万有之先,万有也靠他而立。”(西1:17)。祂是永存的,祂拥有生命、即能源、动力与生命力;祂是生命的本质,“生命在他里头”(约1:4)。生命之道意思是在其里面含有生命的话,也可以说祂的话里面有生命。我们查考《圣经》,是为要到主面前来,听祂的话,得着永生,《约翰福音》中主耶稣说:“你们查考圣经(或作‘应当查考圣经’),因你们以为内中有永生,给我作见证的就是这经。”(约5:39)还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约14:6)祂对我们所说的话就是灵,就是生命(参约6:63)。我们不要将主的话语教训仅仅当作道理来接受,乃要发掘出其话语教训的精意,好使我们得着更丰盛的生命。我们重生时所得着的就是生命之道,是会说话的生命,会表达神心意、彰显神荣耀的生命;这生命越长大成熟,我们就越能符合神的心意,也越能为神作荣耀的见证,向世人讲说基督的美善。
&&&&道是有生命的,“神的道是活泼的,是有功效的,比一切两刃的剑更快,甚至魂与灵、骨节与骨髓,都能刺入、剖开,连心中的思念和主意都能辨明。”(来4:12)神的话语就像锋利的剑,能够剖开我们的内心,显出内心的善与恶。我们不单要聆听神的话语,更要让祂的话语来带领我们的生活。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听了福音真道之后都会有所变化,生命有所更新:以前自以为义的人肯悔改归向基督;心胸狭窄的能够包容、主动饶恕他人;以前骄傲,自以为是的,会谦卑下来,看别人比自己强;信主之后的人际关系得到改善,心态趋于平和,自己能够常常喜乐,不住的祷告,凡事谢恩。这就是生命之道与其他宗教、哲学所谈论的伦理之道的不同之处,是真的会让人的生命有变化。
&&&&二、生命之道的显现&&
&&&&约翰说这生命之道是我们所听见、所看见,亲眼看过、亲手摸过的,以此来形容他认识生命之道的经过。这里讲到的是主耶稣道成肉身的生命和复活后的显现。
&&&&1、我们所听见
&&&&所听见按原文为过去式,指已经听见过。约翰和初期教会的信徒都听见主耶稣说话。他们听见祂教导那荣耀的信息,登山宝训、平原宝训、天国的比喻等,还听见神爱世人,人可以藉此脱离罪恶和死亡,永远与神同活等关于生命的信息。十二使徒和数以千计的人,不但风闻祂,更是亲耳听见祂宣讲那生命之道。他们听见祂不仅与众人讲论,也与个别人士交通畅谈。主的十二使徒,在那三年多的时间,经常专心聆听祂所说的每一句话。使徒们所听见的,就是主亲口所讲的,但并非仅限于四福音所记载的。因为主所讲的不是只有四福音所记的那么多,也包括旧约五经与先知书,耶稣复活之后,在去以马忤斯的路上对他们说:“‘无知的人哪,先知所说的一切话,你们的心信得太迟钝了。基督这样受害,又进入他的荣耀,岂不是应当的吗?’ 于是从摩西和众先知起,凡经上所指着自己的话,都给他们讲解明白了。”(路24:25-27)我们所听见这句话,还可以包括施洗约翰所讲的,以及摩西、以利亚在荣光中所讲的,也都是使徒们已经听见的。
&&&&2、我们所看见
&&&&所看见,指曾经观看过,约翰和初期教会的信徒亲眼看见主耶稣确实是一位有血有肉的人。《路加福音》记载:“过了不多日,耶稣周游各城、各乡传道,宣讲神国的福音。和他同去的有十二个门徒,”(路8:1)他们看见主耶稣接受施洗约翰的洗礼;他们看见祂一切奇妙的作为:在世时所作的一切工作,所行的大能,医治病人,行神迹奇事,服侍人的善行;他们还看见最为奇妙的事情就是主耶稣从死里复活,为世人征服了死亡;复活后多次向门徒显现,直到升天为止。
&&&&3、亲眼看过
&&&&亲眼看过,指近距离亲眼仔细注视过,原文指长时间凝望,希望研究、明白和了解。约翰证明,他和其他使徒以及当时的信徒都曾仔细观察耶稣基督,希望能够研究、了解来明白祂与众不同的关键之处。主耶稣“他受害之后,用许多的凭据将自己活活地显给使徒看,四十天之久向他们显现,讲说神国的事。”(徒1:3)
&&&&4、亲手摸过
&&&&亲手摸过,指亲身接触经历过,主复活前后,门徒们与主的所有接触。约翰和初期信徒曾亲手摸过耶稣。约翰对于主耶稣在睚鲁家中使他女儿复活的事曾留心注视并且铭刻在心。 主耶稣“就拉着孩子的手,对她说:‘大利大,古米!’(翻出来就是说‘闺女,我吩咐你起来!’)那闺女立时起来走,他们就大大地惊奇。”(可5:41-42)他亲眼看见主摸病人,结果使病人痊愈,死人复活;也亲眼看见病人摸主,《路加福音》第6章19节告诉我们,当主在地上的时候,“众人都想要摸他,因为有能力从他身上发出来,医好了他们。”《路加福音》24章记载,主复活以后,曾向十一个使徒显现,他们却惊慌害怕,以为所看见的是魂。为了消除他们心里的疑念,耶稣说:“‘你们看我的手、我的脚,就知道实在是我了。摸我看看,魂无骨无肉,你们看,我是有的。’说了这话,就把手和脚给他们看。”(路24:39-40)之后,还吃东西,那光景是约翰亲眼看见,亲耳听见的。因着多马的疑惑,主耶稣“就对多马说:‘伸过你的指头来,摸(‘摸’原文作‘看’)我的手;伸出你的手来,探入我的肋旁。不要疑惑,总要信。’”(约20:27)主耶稣复活的身体绝对不是幻象,门徒能够摸到祂;另外,祂复活之后,能够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显现或消失。
&&&&总之,耶稣基督尽一切可能,让世人知道祂已经来到世上,来拯救世人,替人受死,并从死里复活,使人从这个罪恶和败坏的世界里得蒙拯救,祂来要赐给人永恒的生命。约翰用听见、看见、亲眼看过、亲手摸过这四个动词来见证这位生命之道,他自身对生命之道有确实的经历:他认识生命之道,他用经历来见证所传生命之道的真实,是亲见有形有体的神儿子耶稣基督在世的显现。使徒曾跟从主耶稣基督三年半,看见祂的所作所为,听见祂的教训恩言,亲手摸过祂,靠在祂的胸膛,因他经历了主在世亲口所讲的真理之道,在十字架下他接受了主耶稣的委托,照顾马利亚的生活。
&&&&主耶稣绝不是历史上虚构的人物,因为祂确实被人的耳、目、手所查证过;也绝不是受造之物,因为祂从起初就已存在。主耶稣基督是神而人:是完全的神,因祂是那从起初就原有的;又是完全的人,因祂是那能听、能看、能摸的。这生命之道是人们所能感受得到的。约翰显然是特别针对当时的异端。魔鬼最怕人认识耶稣基督是神而人者,所以藉异端传播两种极端看法:一种祂只是神,并不是人;另外一种,耶稣只是人,并不是神。因基督若只是神,不会与我们有关系;若只是人,根本就不能救我们,因祂无法把神的生命给我们。《希伯来书》记载:儿女既同有血肉之体,他也照样亲自成了血肉之体,特要藉着死,败坏那掌死权的,就是魔鬼,并要释放那些一生因怕死而为奴仆的人。(来2:14-15)主耶稣在十字架上受死,看似失败,其实是藉着死败坏了掌死权的魔鬼,完成了一种能彻底拯救人脱离罪恶,使人得着永生的救法。耶稣基督是生命之道,祂是关乎生命的好消息,也就是福音。祂来到世上时,把生命之道赐给了世人,祂自己的言行和教导,是完全人的典范。人要得生命,必须要在基督里。只有在基督里,才能找到生命的能源、动力和本质。祂告诉了我们应如何生活,祂向人显明这重要的信息,也需要人将生命之道向他人传报。
&&&&三、生命之道的传报&&&
&&&&2节解释了第1节所说的生命之道,并不只是一种信息,乃是一种永远的生命。一种原是人所不能接近,却已经在肉身显现出来的生命,并且已经被使徒们和信徒们所领受的。约翰特别强调这生命已经显现出来,是他们所见过,又传扬的。这生命已经显现出来。这生命指前面所讲的生命之道,就是主耶稣基督;已经显现出来指祂降世为人,祂的显现乃是可以注目观看的一位实体人物。
&&&&我也看见过。说出人方面之经历,怎样跟这已显现出来的生命,也就是基督发生关系。今天我们不能像约翰一样,看见基督的血肉之体,但是我们仍然可以用信心的眼睛看见祂。现在又作见证……传给你们。作见证指将所看见的向别人证明。说出蒙恩的人应怎样尽责任,把我们所领受的生命传播给他人。
&&&&“世人凭自己的智慧,既不认识神,神就乐意用人所当作愚拙的道理拯救那些信的人,这就是神的智慧了。”(林前1:21)因此,神打发爱子耶稣基督亲自来寻找失丧的人。《路加福音》19章10节“人子来,为要寻找、拯救失丧的人。”并且藉着祂所成功的救法,把神的生命赐给信的人。“凡接待他的,就是信他名的人,他就赐他们权柄,作神的儿女。”(约1:12)凡接受耶稣基督为生命之主的人便在灵里重生,从神领受新生命,永生神的生命,而那永生神的生命,是不会静止的,必然会结出子粒来的。就如主耶稣所讲撒种的比喻:“撒在好地上的,就是人听道明白了,后来结实,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三十倍的。”(太13:23)主耶稣还说:“不是你们拣选了我,是我拣选了你们;并且分派你们去结果子,叫你们的果子常存,使你们奉我的名,无论向父求什么,他就赐给你们。”(约15:16)福音是生命的道,能够使人从死亡中获得拯救,进入生命之中。基督福音的特色是神主动的爱,叫人藉着基督可与神发生生命的关系,又把生命传播出去。生命之道的传报,也就是要为主作见证,传扬福音。
&&&&传报的对象是那原与父同在的永远的生命;那永远的生命并不是出于神学家或哲学家的臆断,而是由当初的目击证人所传下来千真万确的事实。
&&&&传报的资格是亲自看见祂的显现;神的生命并不是一种抽象,难以捉摸和领会的事物,乃是具体而活生生的显现在主耶稣基督身上,也显给了我们。
&&&&传报的方式是作见证,我们须亲身经历过主,才能为主作见证。作见证和传是宣教的两个主要手段:将我们所经历的基督,藉着言语和生活为人传报给未信的世人。我们教会在周四有见证会,弟兄姐妹就是讲述自己从神而来的恩典向众人作见证,荣耀神。有时我们安慰人,也会提到自身的见证,我当初如何,现在的改变不是由于自己有多好,而是神的恩典临到,我们要将荣耀归给生命之道,归给又真又活的父神。这节经文也在提醒我们:凡为基督作见证的人,必须要传扬这真理,就是神的儿子耶稣基督已经来到世上,祂带来了关乎生命之道的荣耀信息。世人不用再活在罪恶、败坏和死亡的恐惧中,人在今世和永恒都可以享受神所赐的丰盛是爱、喜乐与平安。
&&&&回顾我们今天的分享,《约翰一书》1章1-2节是使徒对生命之道的见证,首先我们从自身的角度看到我们人都渴望了解真正的生命之道;旧约的律法是训蒙的师傅,引导人来到基督面前,认识生命之道;使徒约翰论到了从起初就原有的生命之道,就是创造宇宙万物的造物主。使徒约翰用自己对生命之道的经历,来辩驳当时的异端,这生命之道的显现,是我们所听见、所看见、亲眼看过、亲手摸过。这生命之道与我们的关系是,我们要去传报,将好消息告诉身边的人。我们传报的对象是那原与父同在的永远的生命。愿我们都能够得到生命之道,经历生命之道对我们的改变,在生活中为生命之道作美好见证,并将荣耀归给我们在天上的父神。阿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基督教讲道讲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