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征婚可以卖螃蟹吗

然教法师:佛弟子可以求财吗?
佑胜教寺然教法师
佛弟子可以求财吗?(资料图)文:然教法师来寺院烧香的人很多,由于发心不一样、目的不一样,学佛后的取舍也不一样。有的人来到寺院就是为了求财,如事业顺利、财源广进、生意兴隆,诸如此类求财的事情很多。这些人学佛后,能发财的法都愿意修,能让自己发财的人都愿意接近,能保佑自己发财的神都愿意供,只要能让自己发财的事都愿意去做。香烧的再高也可以接受,寺院再远也可以去拜,对于佛教的至真道理却不屑一顾、置若罔闻。相反还有一种情况:有的人接触佛教后就会产生一个消极的念头,那就是放弃工作、事业、放弃世间的种种经营,认为这是在求财,对于和钱财有关的事情唯恐避之不及。以至于让家里人或亲朋好友不理解,甚至对佛法闻风丧胆一般看待。那到底佛弟子是否应该求财?佛陀在经典中确实教导我们要远离财色。如《四十二章经》中佛言:“财色於人,人之不舍。譬如刀刃有蜜,不足一餐之美,小儿舔之,则有割舌之患”。佛教常还说: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经典中有时还把钱财比作毒蛇。虽然如是,但在佛教的传播过程中,商人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僧众的衣食多由他们供养,而且办道修行所居住的房舍,也是多由商人提供的。如著名的道场“给孤独园”等,都是商人捐赠的。给孤独园是当时拥有巨大个人财富的给孤独长者购置后捐给佛陀的;竹林精舍是大商人迦兰陀长者出资建造的。佛陀在接受了供养后,并没有教导他们放弃自己的生意。《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二一载:“北方五百商人听说有佛出世,来到室罗伐城,看比丘的住处床褥破旧,便将五百妙叠奉施众僧”。这是有史记载向佛教寺院的第一次捐赠,捐赠者是商人。卷三七又载:“佛从王舍城到桥萨罗去,路上所需四件东西,都由商人供养”。在佛陀初转法轮的时候,商人对佛教的贡献是巨大的。既然佛陀教导财是毒蛇,要远离财色。为什么佛教的弘法却和商人息息相关?佛陀成道后先度的就是商人,传播佛法也依靠商队。其实很好理解,佛法无非要破执着,对于万事万物都不要执着。不执着不等于不去经营,不执着并不等于不去承担,不执着不等于不去奉献;经营并非一定要执着,承担并非一定要执着,奉献并非一定要执着。执着是心里的状态,执着是思想的纠结,执着是内在的事情,经营、承担、奉献是身体的问题,是行动的问题,是外在的事情。二者看似一对矛盾,其实可以找到他们的平衡点。出家人的本务是修道与传道并住持佛教,至于表达大乘入世的菩萨精神并作佛教的外护者,却是在家的居士。僧伽离不开居士的信向、供养和护持。居士顾名思义是居家之士、居财之士,他们是佛教的护法。出家人专心办道,做世间的表率,居士是做好后勤工作的重要保障。如果居士不去从事生产经营,那又怎么样来护持僧团使之良性发展?我认为一件事情本身没有对错,主要看当时做事情时的发心。也就是说,做什么并不重要,关键出发点是什么。有的人拼命的挣钱,富甲一方却为富不仁、自私自利甚至唯利是图,为了得到更多的剩余价值鱼肉职工。这样的人就算有了财也不是福报,伴随他的是更大的欲望即更多的烦恼。如果是菩萨发心那就当另眼相看,比如同样是做生意开展事业,有的人不仅仅是为了让自己和家人生活的更好,他还想到因为自己的努力经营、事业扩大,可以让更多的人有工作,他们有了工作家里的老少都可以衣食无忧,这就是菩萨发心。所以学佛的人并不需要放弃工作和事业,甚至要把工作事业做的更好。一切唯心造,只要端正自己的初发心,那就是众生的福报。上微信搜【腾讯佛学】轻松关注佛学微信公众号。或下载【腾讯新闻】客户端, 获取更多精彩资讯。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点击关注“腾讯佛学 ”
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添加腾讯佛学官方微信;
您也可以在微信上搜索“腾讯佛学”,获取更多佛学资讯。
[责任编辑:sijiedong]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6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星云大师:螃蟹行为--学佛网
&星云大师:螃蟹行为
发布:如是&[ &]&& 日期: 16:20:00&&
  竹篓中如果只有一只螃蟹时,一定要将竹篓口紧紧盖住,否则螃蟹会沿着竹壁爬出。如果竹篓中有两只以上的螃蟹时,不需盖上竹篓盖,螃蟹也逃不出去,因为只要其中一只螃蟹想爬到竹篓口,另一只螃蟹为了要让自己顺利逃生,就会死命地将前一只往下拖。  《红楼梦》里形容螃蟹为“铁甲长戈死未忘”。螃蟹没有群我的精神,是唯利是图的代表,它见利忘义,看不得别人好,没有团队精神,没有牺牲小我、完成大我的胸襟,横行霸道,致力陷害别人。我们常将贪官污吏比作螃蟹,表示他们的横行无忌。  家庭里,排行老幺的常是横行不讲理的小霸王;朋友间,也有如少年管仲般不讲理的朋友:商场中,也不难看到垄断市场的横行厂商,社会上,也有敲诈抢劫、横行掳掠的地痞流氓,甚至政坛上,也有不少横征暴敛的权贵人物。  一个人,如果没有道德人格,只求个人突出,轻忽团队成功,就是螃蟹行为。螃蟹行为就是播恶遗臭、贻害社会的行为,就是让国家落后、社会不安、家庭不和、朋友不义的行为。  现代的世间,是一个同体共生的社会,而现代人往往只求自我的生存、自我的利益,造成空气、水源等生活环境的破坏与污染。具有群我的观念,具有自爱、爱人的公德心,具有关怀社会的胸怀,才是自利利人的行为。  佛陀在未成佛之前有一世堕入地狱,他在受无量苦的当下发愿:“愿承担所有地狱众生的苦。”他因这一念为别人、希望别人免于痛苦的慈悲心而立刻升天。可见,发一念为众的心是何等的功德啊!  孔子说:“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古人把道德看得比生命还重要,认为具有无私之心、拥有牺牲奉献的精神,才是具有高尚品格的人。老子也说:“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如果我们能施之于众,肯付出,肯为人服务,能舍己利群,和平互助,必能因此而获福无量!  星云大师 ?佛光菜根谭?  人格,建立在“不自私”三字,  成功,奠基于“不苟且”一语。 
(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
&&&&&&&&&&&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全部:&&&&&&
点击查看本站五明频道类似内容:
(学佛网公众号:佛教为主)
(净土法门法语公众号)
(无量光公众号:素食、传统文化)
(学佛网个人微信号)
(无量光慈善公众号)注册公司的时候里面包含了水产我现在可以卖螃蟹吗_百度知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生命电视台 佛弟子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