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收徒的标准,我要我想出家当和尚去哪里去哪里

那有道教收徒_百度知道道教收徒与拜师的条件--武当山“道士姐姐”玄缘子面向世界收徒
道教收徒与拜师的条件
&&须要找有合法正式教职一般为当家道长全真派称方丈,正派一称主持。有此才有收徒的资格。加入道教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皈依。称道教居士。二是出家成为正式道士。二者均要履行拜师手续。选定你要拜师父经同意后填写一张皈依申请表。正一派要经过受录才是有资格的道士。全真是受戒。
拜师,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条件?学习道教要看什么书?大学毕业?硕士?博士?身高?体重?好人?坏人?年龄?男女?缘分?犯了错可以入道么?拜师入道是不是很难?
&我认为,真的要学习道教,认识道教,拜师入道,学历资本无所谓,好人坏人无所谓,男女年龄无所谓,最重要的是一颗明智的心
图:武当山著名养生培训师,集讲(养生)、教(功法)、调(疾病)为一身的道家养生综合型人才
玄缘子简介:&
& &道士姐姐“玄缘子”俗姓梁,道名罗泓,武当山玄武派第十四代弟子,国家高级培训师、养生指导师、武术教练。常年致力于道家养生文化的研究和弘扬,特别是在道家药膳、易医养生、八卦点穴、道家辟谷等方面有特色,中华讲师网养生领域优秀讲师。数千场的养生讲座,让她独具道家养生讲师的风范,由深至浅的为大家诠释道家养生的精华.
&&&自创品牌&武当知名文化品牌“玄缘易医养生堂”(),是大家学习道家养生的平台,主要受理养生咨询等服务,传播道家文化,承办各种道家游学班、国学班、中医班、道家辟谷班、武术班、夏令营等
当好名师,必须先当明师,道士姐姐玄缘子还在不停的修学当中.......
道士姐姐玄缘子收徒标准:1.热爱道教事业,愿意弘扬传承道家养生文化者
2.年龄16岁以上 ,有道缘、道心、道性、道行之一的
3.身体健康五官端正
4.高中以上文化(医学院大学生或从事养生、培训事业者优先考虑)......
具体细节请电话或微信咨询
&学历只是知识的考核体系,不代表一个人真正的内心,同样,年龄男女代表也代表不了更多,虽然世界上好人多坏人少,但是如果人人都想收好人做徒弟,就要收个道德完备的徒弟,那么,谁去度化其他人?是人就可能有犯错的时候,关键是有没有担当的责任,哪怕现在没有,以后会不会有?
&&道教是修行的过程,是完善自己的过程,在追寻信仰的路途中,不断改掉自己的缺点,哪怕神仙也不是天生就是神仙,关帝还要经历兵解呢,吕祖还需要被点化呢,何况我们这些凡人;玉帝也需要在人间磨练的,如果都摒弃了有缺点的人入道,谈何慈悲?见到不好的就躲的远远的,见到好的马上就要收为徒弟,见他粗陋而鄙之,见他良善而爱之,这样的看法没错,但是作为宗教,应该包容更多,修行不是去粗陋选良善的过程,而是化粗陋为良善的过程。
&&谈到这个问题,是给想入道学习的人一个自信,任何人都有缺点,哪怕你要拜的师父也肯定有缺点,你学会的是端正自己,有自信有明智的想法,谁都有缺点,谁都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你再崇拜的人吃的也是饭拉的也是便便,当然,如果有人说不食人间烟火吃便便拉饭我也没办法。咳咳,是不是觉得贫道说的有点狠,不狠没办法,就跟追星一样,很多人甚至不顾自己不顾父母,只想追星,你追的星,难道拉的不是便便是金条啊?只有正视这些问题,才能够正视自己,不要盲目迷信他人,也不要盲目相信宗教,任何宗教都有好有坏,任何人都有好有坏;入道有缺点不怕,现在改不了也不怕,慢慢来,在修道的过程中,能够最后找到自己的路就好。
图: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网上皈依在我门下,但是只要起了道名,承继了法脉,就是我的徒弟,当初拜师的时候都让他们考虑好了,我也说过,拜师只有一次,是师父不是师傅,他们给了我肯定的答复,心念一动,竟达九天,在乎的不是形式,而是发愿,这个师徒的名定了就定了,无论俗家出家都在道教约束范围内,除了俗世的约束,还有道门的约束,犯了错,不仅仅有国法家规的惩罚,还有冥冥中道教的约束与因果,当然,话说多了,其实无非是一颗心,道教有很多规则,这些规则考验的就是人心而已。
以前,我总担心收徒后,没有什么可以传授给徒弟,所以想等到60岁后自己修为我比较高,可以当之无愧的受用“师父”这两个字后再来收徒。另外主要的还是担心徒弟中会有借着我的名做一些有违道规的事情,现在想想:道门广开的时候,难道还要写上只许好人入内不准坏人进门啊?如果做了错事就逐出师门,那么是不是让他一错再错,在人生的道路上走的更崎岖更阴暗呢?不逐出师门,改正的可能性更大一些,我们能因为一时的错误,而绝了他人的向道之心!
&还有一点,我现在做的是道家养生培训,毕竟不在庙门内,除了练功就是教学,总觉得时间不够用,道家的经典无法用心研读,也就无法给到徒弟身心灵的完全皈依,这些请有意向拜师的慎重考虑。&
宗教信仰不应该局限在一年两年,五年十年,而是放眼五十年一百年一千年,看的更长远一些,我们这一代人,需要承担我们的责任,或许这个责任就是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文化,把我们破碎的传统文化体系逐步重塑起来,或许恢复不了原来的样子,但是至少我们能够有一个标准和信仰的约束。
不可否认,一些宫观或者师父有这样那样的条件,但是,真正拜师入道,需要的就是心,无论怎么方式的皈依,都是皈依,都是道门弟子,不在乎形式,不在乎外在,你需要寻觅的是自己真正的内心。
如果你做错了事或者现在正在做错事,入道就给你加上一个枷锁,如同把权力关进笼子里的说法,你需要的是慢慢控制自己,把自己心中的恶慢慢关进道德的笼子里。恶中有善的萌芽,会不断督促我们改正
&如果你愿意行善向善,那么,入道就给你增加二只遨游天下的翅膀做个快乐的鸟人,hhe,我邪恶了,善上更有善的动机,那么我们可以更好的帮助到其他人。
&如果你觉得自己知识不够,可以跟道友们学习,可能一个道友不愿意或者没时间跟你探讨,就多找些道友,可以学习更多,当然不要被骗。
&如果你觉得自己贫困没资格拜师,那么我告诉你,很多高额的拜师费都是骗人的,拜师磕头要拜师礼的,哪怕网上皈依,以后见面也应该有这个礼数,但是师父也要回给你见面礼,是个相互的过程,不是单方面的付出,不在乎金钱的多少,是个礼节。
& &因为敬而畏,敬重先贤的对道教文化的集成,敬重他人对道教的弘扬与承继,敬重他人的善良与真实,低下头,不仅仅是叩拜神灵,还要审视自己的内心,或者说叩拜神灵的同时,审视自己的内心,正视自己的善恶与好坏,正视自己的优点与缺点。
&这个世界上不存在无缘无故的事情,也不存在无缘无故的坏人,这几天说的邪教,我们也很愤慨,但是也应该深深自责,我们做的不够,我们宣传的正法不够,无论佛教还是道教,都做的不够,当一些人找不到正确的信仰的时候,当因为人的好坏而区分缘分的时候,当因为个人好恶而拒绝他人入道的时候,当因为各种原因对人生迷茫的时候,当因为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就容易被邪教所诱惑,被迷信所诱惑,如果说要真正弘道,真正信佛,应该从宏观的角度,让更多的人认识正信。
图:一路走来,玄缘子的成长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道士姐姐玄缘子能够传授给您的道学及养生相关知识:
&1.道家经典《道德经》古代先贤的思想
&2.道家养生功法及武当拳功(太极拳、太极剑)
&3.八卦象数疗法及八卦点穴
&4.玄緣和心功
&5.养生气功
&6.数字能量学
&7.讲师气质的培养
&8.中医基础理论
&&&所以,还是那句话,道门广开,不在于条件,而在于心,道学广博,不在于书籍,而在于心,向善向道,有寻求完善自己的动力,有让自己受到约束的想法,均可入道。当正信的朋友们更多的时候,就不会有那么多迷信出现,就不会有那么多邪教给我们的生活增加那么多的苦难了。
佛教讲无欲、道教讲无为、佛教讲放下、道教讲看开,入道,在于你,这个道无论是佛教还是道教,只要找到你真正的信仰,做到不迷信就好,找到你的引路者,找到你的修行同参,一起前行,一起哭一起笑,一起傻来一起闹,人生就这么简单,信仰就这么简单,不要把信仰看太轻,也不要太信仰看太重,看的简单一点,单纯一点,保持自己一颗明智的心,让自己低头叩拜下去的时候不失去本心,让自己抬头起来的时候能自尊自信,无论你选择信仰道教还是选择信仰道教,我都尊重你的选择。别人不收你、那你被各种条件吓怕或者你找不到适合的师父,可以找我,我帮你介绍最起码靠谱点的朋友吧,当然,他们也有缺点,你也要学会包容。
&心中有正气,万邪不侵,胸中纳自然,天地包容。拜师没条件,也有条件,就在于你的心而已。
图:尊师重道--拜师礼仪是少不了的
拜师八不收&
&&自轩辕氏崆峒拜师学道以来,玄门拜师已有5000多年历史了。可谓历史悠久。拜师分两种,一种是拜师出家,一种就是拜学师,就是我们所说的拜先生,这是两回事。
出家时(或者刚入道门皈依时)拜的师父称为拜本师,也称恩师,也叫师父,就是事师如父。这也就是“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由来。道教认为,入道修道是第二次投胎,这时拜的师父,如同再生父亲,所以我们称为“师父”。一般情况下拜师的时候,师父会选择一个好日子,做一个道场,举行正式的收徒仪式,然后师父赐徒弟道名,成为某派第多少代弟子。全真道冠巾科仪序中,提到“倘有出家时本师未请冠巾,而本师远游他方,或已羽化,可专拜学师,傍设本师牌位,遵科冠巾,亦无不可,切不可更改本师与己后取之法名。”可见本师的重要性。
但是,修道是一个很长远的事情,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很多知识需要了解,这就需要学习。一般修道三年后,经得住师父的考察,相当于考试合格,师父会给弟子举行“传度”仪式,表明正式成为道士了。然后就鼓励弟子下山,参访名师,寻访大道。下山后寻访的名师,可以向其学习,这就是“拜先生”,就是人们说的“拜师傅”。和“拜师父”意思上有些区别。
这个师傅,就是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业也。“师傅”一词,早在战国时期就出现了,而且从一开始就是用来指老师的。《榖梁传》中有这样的说法:“羁贯成童,不就师傅,父之罪也。”战国时期称老师为师傅,秦王令异人试诵诗书,异人推辞说:“少弃捐在外,尝无师傅所教学,不习于诵。”这里的“师傅”与教学关联,显然指的是老师。
拜师父如同睁眼投胎,一生只拜一位,先生(老师)可以拜多位。自己的师父(度师)即是自己的亲师父,一生只能是一位。如果日后看到哪位有名的高道后,又跑去拜人家当师父,则会被认为属于不孝,每逢参学参访,冠巾受戒(正一则为传度授箓)之前也是须要征求自己师父同意的。而作为师父在收徒之前,若知道此人已有师父,那就断不可再收此人为徒弟了,只能收为学生。
以下为道教拜师的注意事项:
1、很多人都在问师父怎么找?皈依道教的师父必须是国家认可的道教教职人员或修为较高的道教弟子(包括皈依弟子),一般是当家道长,或高修大德,多数看与师父的缘分。
2、现在社会上很多“名师”请大家眼睛放亮点,多数是骗财骗色或没什么水平的。自己先多积善行德吧,有机缘的自会相遇,师也要考虑个人的人品、德行才会收的,随便乱收的估计你学不到真东西,又花钱。
3、道家讲究正统传承法脉,千万不要学那些邪法,不是心志变得更加狂妄就是变得更加贪欲,最终没什么好下场。[正统法脉需经师傅开坛上祈上界并上表入道疏文,有了这个你才会得到师父及祖师爷的承认]。
4、现在大多数的道观、寺庙里的所谓“高人”其实都商业化了,有水平的很少。(当然也有一部份高人隐藏其中,不过看个人机缘了)
5、道家中人也要学到一定的层次后,经他本人所属的道观或师父允许后,才能收弟子的,也不是一般的道家中人随意可以收的。
声明:要拜明师,自己先多积善行德,有机缘的自会相遇,师父也要考虑个人的人品、德行才会收的,随便乱收的估计你学不到真东西,又花钱。
《道教拜师八不收》
一、心不信,不信大道,
好奇遊戲,為徒虛名者不收。
二、心不逆,忤孝背義,
悖負親長,叛辱家國者不收。
三、心不正,只求神通,
搬符弄咒,妄求神鬼者不收。
四、心不純,好求名利,
蠱惑眾生,以術恣欲者不收。
五、心不善,不憐弱苦,
害傷人物,行惡為非者不收。
六、心不定,輕浮狂妄,
不待傳承,持竊道法者不收。
七、心不堅,不耐苦行,
學而不修,虛耗光陰者不收。
八、心不固,學道不專,
好參外道,三心二意者不收。
&&如有上面有三点没有做到者,自行,走人,耽误您老的时间,误了我的名声。
师徒之缘本是上天冥冥之中的安排,也是双向选择,弟子要经过师父的考验,同时也要选师父的人品修为,彼此珍惜!&
& &&拜师仪式拟定时间:
& 日(黄道吉日)
结缘道士姐姐玄缘子,可通过扫一扫添加以下微信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楼观台收弟子吗?我想皈依道教 出家!_百度知道请问出家当道士需要什么条件,哪个道观的收徒条件较宽松一点的_百度知道为什么那么多高材生最后会出家?而且多数人入了佛教而不是道教?
据说又有一位中科院计算所的加盟北京龙泉寺,那你知道龙泉寺的科研实力有多强吗?部分
摘录如下:贤威法师,龙泉寺管理委员会秘书,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博士;贤启法师,龙泉寺管委会的五位成员之一,清华大学核能和热能物理博士;柳智
宇,龙泉寺居士,第47届国际数学奥赛金牌,北大数学系。另外清华博士还有禅兴法师(龙泉寺书记),贤佳法师,贤清法师。为什么鲜有人加入道教?
一、佛教就是告诉你如何灭苦的聪明可以免除愚笨的痛苦,但聪明并不能免除痛苦,相反聪明比之于愚笨更容易使人感受到痛苦。财富可以免除贫穷的痛苦,但财富并不能免除痛苦,相反财富比之于贫穷会招来更深层次的痛苦。是凡人就会被痛苦烦恼恼缠绕,天分再高的人毕竟也还是凡人,也会被痛苦烦恼束缚。甚至可以说天分越高的人,越容易感受到痛苦,也越容易陷入痛苦。而佛法告知人们痛苦由何而来,当如何灭之,当如何彻底永远的摆脱痛苦烦恼而赢得永恒的清净,重要的是,佛教告知的是道理和修行办法,在佛教中除了净土等宗门要求信仰某位佛菩萨以获得他力转生净土,其余的修行道路无外乎八个字:自作自受,自力更生——当然前提是在佛陀指出的明路上。大体上天分高超的人们,总有能力抓住正确的知识。他们这个能力保证了其专业内的出色,而从某个角度说这就是他们接近佛教的道理。佛法说的道理对不对,修行的办法是否管用,实践之后便知晓。佛教中绝大多数的修行道路,其判断权和选择权都在修行者手中,它并不要求修行者无条件的相信什么,对于佛法的确信和理解往往是在修行途中累计起来的——这其实和我们平常上学学习知识区别并不大。所以我选择相信题主的判断——高材生的确容易信仰佛教——因为佛教往往符合他们经过思考和实践后的结论。我曾经在 这里说过“
不过作为信仰佛教人群组成结构来说,富人往往是最愿意深刻理解佛教教义,深入学习佛法的人,因为有钱也有条件。”与富人类似,天分较高的人群也是容易感受到苦,并愿意为解决这个问题努力思考探索实践的人。所以毫不奇怪有那么多天分极高的人信了佛。二、道教我在里曾经就佛道二教的差异做过叙述。相比于佛教这种悲悲苦苦的宗教来说,俺们中华的道教那就是乐天派了。虽说道家思想崇尚淡泊、自然、清净、不争之类的内容,但是道教并非是道家,虽然道家思想在道教中有很重要的地位,但其实道教所反映的理想还就是现世完美生活的无限版——换句话说就是追求“寿与天齐,永享仙福” 这样的生活,对于俺们这些处于贫困线上挣扎的人是有吸引力的,对于那些没有什么苦受的人来说也是有吸引力的,但对于那些因为心灵更加纤细敏感因而更容易觉受到痛苦的高天分的人来说吸引力却是有限的。道教的追求目标对这些人来说多少有点砍柴的议论皇帝用什么柴刀砍柴的味道。三、人活着不仅仅是为了面包李敖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我摘抄两段前一阵子台湾中华航空公司驾驶员王锡爵驾机飞回大陆,国民党上上下下口口声声说:王锡爵服务华航已二十年、月入新台币二十多万元、生活条件良好、婚姻家庭都美满、儿、女皆成年、孙子即将出世,不久就可含饴弄孙、安享天伦,岂有抛弃妻儿去"投匪"的道理?有人问我意见,我嗤之以鼻,答复说:"太小看人了吧!人活着,不仅仅为了面包。"  有一阵子常听人说:李敖真是不可解的人,他有名有钱有才华、有高楼大厦、有明星老婆、有八缸的凯迪拉克名牌轿车,他为什么不知足、不安分,还要惹当局、还要叛乱、革命?我每听到这种"妻财子禄"的话,我就嗤之以鼻,答复说:"太小看人吧!人活着,不仅仅为了面包。" 在佛教的角度来说,人世间一时一刻无非是苦,而我们举心动念莫不是业。就这么一个苦字有些人一辈子也体会不到,也许是福报,也许不是福报。心灵纤巧聪明的人更容易觉受到苦,更容易去追求灭苦之道,相对来说,他们在现世也容易得到富足的物质生活,但是这富足的物质生活满足不了他们,他们还是会痛苦烦恼。所以就算是到了更高档的仙福永享就真可以摆脱痛苦了么?所以,他们容易被佛法折服还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
道教收徒严格,组织隐秘,只有人求道,没有道求人,大部分是远离普罗大众的。
道教差不多是这样的:以下说的是道教全真派的:1、到了20多岁修道就相对比较晚了2、道教入门门槛高,要考察3年,佛教只要1秒钟3、道教不爱宣传自己,虽然常说道不远人,但是道教只渡有缘人
不像佛教到了中国之后不停改进宣传方式,比如每个人都可以成佛,但是佛教在印度的时候原始教义不是这样的4、道教没有一个很严格的组织至于道教正一派,我只能说中国人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是道教的影子,风水,择日,取名字,养生,气功,太极八卦。
关于不是道教这一点……我记得胡适的中国哲学史里面花了很大篇幅吐槽老子反智,说他希望社会民智都退回到原始时代才能大同。高材生可能难以接受吧。佛教倒是更尊重知识一些。
小孩子们看玄幻修仙,中老年人爱打太极拳,买房子看个风水,这都是道家的啊,中国人的根子是在道教的,鲁迅这么说过。但道教比较自由散漫,想结婚可以结婚,想吃肉可以吃肉,也不用非得出家,更别提一天到晚念经撞钟这类俗事了……佛教本土化的过程,与道教多有争执,但也多有融合交流,佛教的的形式、组织也比较严格,经典也多,好的修行方法也多。中国人儒、佛、道三教皆习,何必争这些?辩论之事更是算了吧,道家最烦的就这一套,悟了就是悟了,那是语言根本表达不了的东西。佛门也此类说法,坠入语言障,太低级。另外,现代人更不在乎了是哪门哪派了,现代人骨子里都是相信理性、相信科学的,宗教虽对意识修练多有涉及,但那都是老皇历了,过两天科学家发明个设备,往头上一戴,分分钟搞定老子、佛祖几十年的修炼,谁还在乎你是儒、是佛、是道哦。
《西游记》里孙悟空说了句话,“道化贤良释化愚”,也不能证明啥,我以为这些都只是一时的现象罢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看个人机缘和意愿没错,但也和当时的风气有关吧。在北京城里,喝普洱、信仰藏传佛教,都是流行。没有贬义,只不过当一个人迷茫时,触手可及同时又能以理以德服人的宗教总是最好的选择。
同意。也因为道教出不出家没有那么强的了断感,不符合题目里描述的人逃避的需求。
姑妄之言,不当之处还望指出
陈小楼同学的回答的确是一方面。
但宣传毕竟是外在原因,重要的还是佛道两家内在的问题。
姑且把道家和道教暂时放在一起说(虽然二者有一些差异,但也有争论说可以混为一谈)
简而言之,佛家的学习曲线比较平缓,道家学习曲线太过陡峭。
佛家讲万物皆有佛性,大门敞开。心中持有善念、慈悲心,哪怕是杀人狂,放下刀也能成佛。佛家终极目标是普度众生,且不说是人了,蚊虫牲畜妖魔鬼怪一切都是度的对象,故而法门也多。比如为广大群众量身定制的世间法,就大大降低了大家理解佛理的门槛。一则故事、一首禅诗,就能让很多人初窥一斑。于是佛家信众的数量,自然是远多于道家的。
道家就比较不同。道家追求的是什么?其实并非只是成仙、长生。终极方向,还是老子说的那个道。成仙也好,长生也罢,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是悟道路上的副产品。道法自然,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道,故而道家人就不太容易和佛家那样去度别人。道家更讲究机缘,命中有时自然有。
相较之下不难看出,佛家似乎更为“入世”一些,道家则更关注自身与自然的关系。其实真正的道家,师承是较为明确的,而且只许师傅寻弟子,没有弟子寻师傅(道观里是另一种情况,这就是前面说的道家和道教还是有一定差异)。道,有点不是人人都可以参悟的了的意思,故而不是人人皆可入道家,而道家很多(甚至是大部分)经典是秘而不宣的,只在一脉内传承。但佛家,佛祖传下的经文就那么多,除了六祖的,几乎很少是后人所写的经文。
所以,想做个高僧,想对佛理有一定深刻见解,有天分(慧根),有大毅力,也就差不多了,(当然缘分也是一方面)。但是想做道家传人,如果你是上根利器+师父指点+大机缘,可能性还大一些。
其实,做个职业道士,和做个职业和尚,差别都不太大,工资(没错,就是工资)上来看,和尚可能还会更高一些。但是如果是当作职业,那还不如认真读书。
如果你是个“高智商”人才,某天有了超脱尘世的想法,会选择哪一个呢?是名刹遍地的佛家,还是隐匿山林,不轻易收徒的道家?
从学理思辨性的角度,佛教虽然未必及得上基督教神学,秒杀道教还是没什么问题的。---------------------------诸位的认知有误,道教并非全然的「出世」。闽浙一带的乡村,参与民众宗教生活的多是道士。求平安求富贵,红事白事,神诞日比国庆节的外滩还热闹。富裕的村子往往道观与佛寺毗邻,也是一种传统。粤港一带,还有同时供奉孔子、释迦牟尼、老子的「三圣庙」。在百姓心中,仙佛菩萨圣人,无非都是「举头三尺有神明」罢了。其实城市里也很常见,只是大多数人没留意过。叫XX庙的一般都和道教有关,XX寺、XX庵才是佛教的地盘。
不知道为啥看到题主的问题第一想到的是宣传因素。自少林方丈释永信成功把一座佛教「圣」地商业化之后,似乎国内的某些寺庙及「僧人」开始狂热的追随此模式。导致国内的某些寺庙曝光度增加,经常会有xx庙xx活动出现在公众视野。相比较的道家,就有点儿不显山不露水的意思,当然在下也不是说道家的人就比佛教的更高大上。毕竟林子大了啥鸟儿都有。再而,就是佛道两家的入门门槛。佛家,入门要求真的很低,以当下职业化僧人的行情来说。要进佛门,真是分分钟的事儿,大庙可能还会有因缘际遇的大门,可是也经不住「人情」和「铜板」两块砖头的砸;小庙就更简单了。毕竟量变会推动质变,人多就想地方大,地方大了就会出名,出名了就????至于道家,据个人了解一般性子比较淡,可能也许大概功利心没那么重。再而,道家又是说什么逆天而行超脱成仙,比较喜欢自己玩儿自己的。经常会到处云游????背个单反啊开个车啊什么的呵呵呵呵呵呵呵??? 经常会导致有人想拜入山门而不得引荐,得引荐而无人管。一通乱说,纯个人见闻与理解,自我感觉出入甚大,勿怪。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女子出家去哪里比较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