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人收够灯芯草的功效与作用烧香用的

做梦有人让我去庙里烧香还没进庙里就醒了_百度知道我想问问大家对烧香磕头保平安有什么看法...如果有人烧香时能看到神仙是真的吗?有个女人在家专门给人看_百度知道因为文化的断代,大家不知道烧香是什么意思了,认为烧香是向神灵行贿。兴扬请这种人想想,为什么给祖宗烧纸的时候要上香,哪怕烧纸,日常的祭奠也是上香?香在玄学中有通信的作用,就像现在人用的微信的功能是一样的。存心邪僻,纵尔烧香无点益。持身正大,见吾不拜又何妨。读懂了这个对联,也就明白了烧香的意义。如果你和神灵上香的时候,说求神让谁谁出门被车撞死,你觉得神会怎么想?如果烧香的时候向神灵求的是这些邪僻,对神烧香是没有益处的。&做人正派,神并不会因为你不信神,神就觉得生气。这时可能会有人嘀咕,我做了这么多坏事,拜神是不是没用?做坏事了去烧香就是去认错,像神表达你的悔改之心,求神可以把处罚降到你身上就好,不要祸延子孙。像神灵保证,以后多做点好事,少做点坏事,如果你做到了,神灵也会欢喜。道教认为心假相传,传递的是我们的诚心,最关键的是个心。以前有人问兴扬,像神灵许愿,没成功的话要不要还愿。兴扬觉得特别功利,包括一些朋友问我还愿的问题,我说你自己多做点好事,少做点坏事就够了,就是还愿了。灵了我就信,不灵我就不信,成了我就来给你送礼,不成就不鸟你,这样功利的思想,在很多宗教中都体现出来了。这个不是宗教的问题,而是宗教徒的问题:最根本的,是利益,诱导还愿的方式,诱导信众,比如,你要来还愿啊,灵了你要烧高香啊,你要做布施啊,你要布施一千啊,你要布施十万啊,你要布施房子啊,你要布施车子啊,你要布施你老婆啊;啊,把你孩子带走,我们不收小孩,阿弥陀佛,本寺慈悲度世,不收小孩。一切为了香火,一切为了利益,因为你的信仰,而让你付出更多,这个也就是其他有目的的人,看你们这些有信仰的人或者想寻找自己信仰的人如同肥羊一样。许愿在于自己的心,还愿在于自己的心。不能贿赂自己,也不能贿赂神灵,贿赂和尚道士也得不到你所想的,功德应该是从自己内心要做到的,要真正发自内心的去做,不能被恐吓,不能被忽悠。梁兴扬(chincoo)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微头条立场
的最新文章
九月初一丙申年 【猴年】丁酉月 丙辰日宜 订盟、纳采、祭祀、祈福、安香、出火、修造、动土、上梁、安门、起基、九月初二丙申年 【猴年】丁酉月 丁巳日宜
开光、求嗣、雕刻、嫁娶、订盟、纳采、出火、拆卸、修造、动教科书中不会告诉你魏征是道士,也不会告诉你李白是道士,也不会告诉你孙思邈是道士,不会告诉你王羲之基本算是道教九月初四丙申年 【猴年】丁酉月
己未日宜: 祭祀、普渡、解除、会亲友、捕捉、畋猎、启攒、除服、成服、移柩很多人说自己什么都不信,遇到事情了还是会求助于玄学,但是下面这三种人真的不适合算命。一 幼童现在很多喜欢命理玄学看似离大家很远,其实大家去问上年纪的人都可以说出几个玄学知识,而那些知识都是他们相信的,兴扬在这里给五个九月初七
终南山中很多隐士苦修,有佛有道,也有非佛非道的,搭个茅棚,无论春夏秋冬、寒热冷暖,贴近大自然修行,有悟道的既然宗教信仰不能代表信仰的全部,那么,我们究竟信仰什么?难道真的如同一些人说的一样:“谁敢说我们没有信仰,我八月廿五丙申年 【猴年】丁酉月
庚戌日宜: 嫁娶、订盟、纳采、祭祀、祈福、出行、修造、动土、移徙、入宅忌三昧真火在西游记中第七回中就出现过一次,当时孙悟空利用三昧真火将仙丹煅成一块。在《封神演义》第十七回中姜八月廿六丙申年 【猴年】丁酉月 辛亥日宜
出行、开市、交易、立券、安机械、出火、上梁、移徙
汉朝之时道家学俗称是黄老之学,今天传说是黄帝所做的经典中,最著名的是《黄帝内经》和《阴符经》,在著名的马王堆估计很多人会说你怎么没说用龟甲牛肩占卜的方法,兴扬在这里说一下,龟甲牛肩的占卜方法是有流传的,而这其中,兴扬八月廿七丙申年 【猴年】丁酉月
壬子日宜: 祭祀、沐浴、修饰垣墙、平治道涂、余事勿取忌 :斋醮、嫁娶、移以下内容选于梁兴扬道长的历次答疑,本篇为短篇答疑集锦。? 我想当居士,怎么样做呢?答:所谓居士,即居家修行之八月廿八丙申年
【猴年】丁酉月
癸丑日(宜): 结婚 装修 动土 词讼 破土 启钻 除服 安葬 订婚兴扬要给大家介绍的这个故事,是纪晓岚的族叔祖雷阳公所说,纪晓岚的父亲姚安公(这个是子孙对祖辈的尊号,原名纪容葫芦是风水中常用的摆件,风水中经常用葫芦来化煞招福。这也是传统文化对葫芦的看法,认为葫芦谐音福禄是吉祥之物在说辟谷方法之前,兴扬先给大家介绍一下辟谷。所谓辟谷是通过少食或者饮水的方式,也可进食少量水果或者红枣类,调八月廿九丙申年 【猴年】丁酉月 甲寅日宜
沐浴、捕捉、入殓、除服、成服、破土、启攒、安葬忌
祭祀、嫁娶、八月三十丙申年
【猴年】丁酉月
乙卯日宜: 余事勿取忌 :探病要了解无为是什么,我们必须要了解无为的之前有人问兴扬说:“人无完人,父母亲也有错误的时候,要是父母犯错,伤害了你。你该怎么办?”
这个答案也反九月初一丙申年 【猴年】丁酉月
丙辰日宜: 订盟、纳采、祭祀、祈福、安香、出火、修造、动土、上梁、安门、八月十九丙申年 【猴年】丁酉月 甲辰日宜: 嫁娶、纳采、订盟、祭祀、祈福、求嗣、开光、出行、出火、拆卸、修造这些地方很容易撞邪,如果你要到这些地方,最好是小心一些。? 一 经常发生车祸的地方 遇到了这种地方,各位司机八月二十丙申年 【猴年】丁酉月
乙巳日宜: 嫁娶、纳采、订盟、祭祀、祈福、求嗣、开光、解除、进人口、入宅、相信很多看西游记长大的朋友和兴扬一样,对孙悟空有事没事就叫土地有过好奇,为什么孙悟空一定要叫土地了。土地在道八月廿一丙申年 【猴年】丁酉月
丙午日 宜 :祭祀、冠笄、捕捉、余事勿取忌 :嫁娶、开市、造屋、作梁、合八月廿二丙申年
【猴年】丁酉月
宜: 祭祀、解除、结网、畋猎、取渔、会亲友、入很多朋友不知道为什么宗教用品不能用买字,要用请字。兴扬在这里给大家解释一下,为什么是这样的。
所谓请,是诚中医和道教经典《黄帝内经》认为人的正常寿命是120岁,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的正常寿命也应该是一百二十岁。
兴温家宝总理曾经引用哲学大师黑格尔的名言:“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
在兴扬看来,我们八月廿三丙申年 【猴年】丁酉月
戊申日宜 冠笄、沐浴、出行、修造、动土、移徙、入宅、破土、安葬忌 嫁娶道教和中医都尊奉的经典《黄帝内经》中有一句话叫:“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在兴扬看来养生就是治未病,在病未发之二郎神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一位神仙,但是二郎神到底是谁,却是一桩悬案!
《西游记》中二郎神是是玉皇大帝的八月廿四丙申年 【猴年】丁酉月
己酉日宜 :祭祀、出行忌: 嫁娶、入宅、修造、动土、会亲友、破土什么才是相对于佛教的六道轮回来说,道教的五道轮回很少有人知道,而这个五道轮回迷沦有欲,淆乱本真。不能返朴归根,与道同道教一般不提倡在家中供奉神位,因为忌讳很多,如果犯错反而无益,但是有很多朋友喜欢供奉神位,故兴扬将供奉神位的修道有很多种方式,道就是宇宙外物最内在的至理,老君曰强名之道就是这个道理,道客观存在,但是,一旦描述出来,就八月十二丙申年 【猴年】丁酉月 丁酉日宜
祭祀、出行、沐浴、扫舍、安葬、余事勿取忌 破土、破土、置产、掘井 因为种种原因道教离大众很远,老年人了解道教风水算命,中年人了解道教是武侠小说,年轻人了解道教是修真小说,导人一生要走很多路,有些人会陪你走一段路,有些人会陪你走一辈子路,那些人是我们的亲人。
亲人的去世有两种,世上万物皆有阴阳之非,万物相生相克,有些东西可以给人带来吉祥,也有的东西会给人带来灾难,兴扬要说的这五种东西八月十三丙申年 【猴年】丁酉月
戊戌日宜: 嫁娶、纳采、祭祀、解除、出行、修造、动土、开市、上梁、安床、如果你的出生差,八字也差觉得自己的前途一片黑暗,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精神,兴扬希望这篇文章可以帮到你。兴扬发现大家知道养生,天天想几点起床,每天吃什么,做什么运动,认为这样可以让自己健康长寿。却忽视了自己的心,风水是出生地、祖坟、居住地等的自然小环境,自然环境中的五行,人在五行之中,必然会影响到人本身。
如同你平时八月十四丙申年 【猴年】丁酉月
己亥日宜: 纳采、订盟、开市、交易、立券、挂匾、纳财、栽种、进人口、入宅八月十五 (中秋节)丙申年
【猴年】丁酉月
庚子日宜 :祭祀、沐浴、修饰垣墙、平治道涂、余chincoo善待自己,善待家人,善待我们遇到的每一位朋友便是人世间最大的修行。道家文化传统推广,以善为本,以德为用,介绍道家知识以及教理教义,让更多的人寻找到真正的信仰,真正的自己。热门文章最新文章chincoo善待自己,善待家人,善待我们遇到的每一位朋友便是人世间最大的修行。道家文化传统推广,以善为本,以德为用,介绍道家知识以及教理教义,让更多的人寻找到真正的信仰,真正的自己。E时代文化追问(系列文化小品,持续更新)
京城的暮气星一光北京历史上长期作为首都,于是也就有了“首善之区”的称号。既称首善之区,就应该成为各地的榜样和楷模。最近,北京市委在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市委书记郭金龙提出,北京要成为从严治党的首善之区。俗话说,近朱者赤。首都嘛,政治的中心,祖国的心脏,领导人的思想理论,中央的方针政策,最先受到沐浴和感染的,当属北京。北京本应是一座引领时代脚步、走在改革最前列的都市,然而,从世事变革和社会进步上看,北京的许多方面滞后于时代发展,让人感到暮气沉沉。北京户籍制度就是这种暮气的一个标志。在中央一再强调打破户籍制度壁垒的大背景下,全国各地纷纷破冰,上海、广州、天津、浙江等地都纷纷进入了“积分”时代,唯有北京死守户籍制度的红线不放,将养老、医保、住房、购车、义务教育、高考、低保等一系列附加值与北京户籍牢牢捆绑在一起。2014年,北京市教委下发京教基二〔2014〕10号文件,将两万多名非京籍在校学生打回原籍读书。固然,这可以说是北京作为特大城市控制人口规模的无奈之举。然而,用计划经济手段解决市场经济问题,暴露出京城在时代变迁中的落伍。落伍并不仅限于户籍制度,在许多方面,首都这座城市都呈现出旧时代抹不去的烙印。机关事业单位实行逢进必考,这是令国人骄傲的改革成果,但在京城却偏偏有例外,无论公务员队伍门卡得再严,也堵不住个别官员绕过考场向党政机关安插人。某事业单位,许多工作了七八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老员工,始终解决不了自身编制,可刚进来不到一年的青年,却很快取得编制捧上铁饭碗。福利分房在中国外省份早已成为历史,唯有北京个别特权部门还留着这根“旧时代的小辫子”。北京是座“官本位”意识极强的城市。在数不清的大大小小的衙门内,“唯上”的风气十分严重。有个单位领导,平日盛气凌人,动不动就粗口伤人,可他对单位新进的那位“有来头”的女孩儿却和声细语,温柔体贴,当作菩萨供养,时不时亲自从十楼下到八楼嘘寒问暖。有个司局级官员,本身对书法艺术造诣颇深,却在不近笔墨的上司面前装傻充楞,假模假样地“虚心”讨教,摆出一副奴性十足的嘴脸。帝王之都,遗留着浓重的官宦情结。官员经商办企业,在外省被廉政风暴扫得几近绝迹,但在京城,依然我行我素。以他人的名义,在海外注册公司,向国内倒卖能源,自己做后台老板,这样的高官不乏其人。为规避风险,他们每年只做一、两单生意,赚上个几百万后,将公司注销,次年再注册新公司,继续巧取豪夺。而背景更深、靠山更硬的人,则肆无忌惮地经营着国际军火贸易。京城的暮气不只表现在官场,天子脚下的尘土里都散发着陈旧的味道。政府各类办事窗口工作人员仍然难见好脸色,公交售票员、商场售货员,医院收费员依旧习惯出言不逊。在一家商场的肉摊上,因为顾客挑肥拣瘦,遭到售货员训斥。在另一家商场,一对年轻夫妻将购物车推到商场外,穿红马夹的商场工作人员朝他们高声叫嚷:“嘿!朝哪走呢!要推到你们家吗?把车搁这儿!”这年头,民营服务行业还有这等态度,在外省是不可想象的。人们平时问个道、咨询个事总是小心翼翼、客客气气,“同志”、“师傅”“大姐”亲切地叫着,表面看京城人素质就是高,其实叫者自己心里明白,你上杆子客气人家还不定愿意答理你呢。人与人之间存在相当的生冷与隔膜。有位外地人到昌平去办事,在车上摇下玻璃向一老者问路,“大爷,去某某地如何走?”老者勒令:“下车,下车我告诉你。”此人只好乖乖地从车内走出来。另一个外地货车司机就惨了。那天他向北京某工地送货,赶到工地时已经夜半。他拍着工地铁栅栏门喊:“诶——开门!”门房走出一“土著”居民,厉声训斥他,“你诶谁哩?”司机赶忙说明是送货的,对方却不依不饶,越说越来气:“有姓‘诶’的么?人话都不会说一句?我让你‘诶’!我让你‘诶’!”说完狠狠摔上房门睡大觉了,任这位司机如何求情也不理睬。司机只好在门外苦守一宿,直到次日天亮才把货卸下。这就是不会客气的代价。北京西站客流很大,公交站牌前场面混乱,于是街道老头老太太组成“志愿服务队”来维持秩序。可我看到,这些上了年纪的老人手里挥着小旗,指指点点,面无微笑,到处呵斥人。“都给我站好队!谁也别想加塞。”“你你,说你呢,站着别动!”“你们仨过这边,拿那么多包袱堵路来了?”唬得外地人个个小心翼翼,不知所措。这哪里是来服务的,这是来驯人的。在街头管人就是比在家里孤零零待着来劲,到底是帝王之乡,普通百姓也想过过官瘾。北京应该既是古老的,又是新生的。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北京古老绰绰有余;作为改革开放策源地,北京朝气明显不足。京城的暮气正像笼罩着它的雾霾,让人感到沉闷而缺少生机,这与它的首都地位极不相称,与所处时代很不协调。给人的感觉,好似驾着辆豪华时尚轿车,却行驶在尘土飞扬的乡村小道上。
E时代文化追问之四十五第45篇
卒子的悲剧星一光象棋中的卒子,是颇具悲剧色彩的。它驻守边防,风餐露宿,远离将帅府,没有士和相的安逸;它没有代步工具,不能跃马疾驰,不能驱车长入,不能炮火翻飞,只能徒步行军,跋山涉水;它基本不受重视,难得将帅宠幸,平时当作“马前卒”役使,当双方激烈鏖战时,经常被“丢卒保车”、“丢卒保帅”;它位居前沿阵地,没有长枪火炮,只能短兵相接,经常充当炮灰,无法掌握自己命运,每每毫无价值地突然死去,如果熬到残局大难不死,兴许能千里跋涉立下战功,而此时,战局结束,辉煌只是昙花一现,它便解甲归田了。有不少文章赞美卒子的牺牲精神,这样的赞美不仅难掩卒子的悲剧人生,而且常使我想起对劳苦大众廉价的颂扬。人生如棋,棋如人生。卒子的悲剧命运其实是社会大多数小人物的写照。中国神话传说女娲造人,她用双手精工制作的,是富贵的人,用藤蔓沾泥浆甩出来的,是贫贱的人。这个神话故事道出一个社会铁律——无论时代如何发展,世事如何更迭,富贵永远是少数人的专利,大多数人只能像卒子一样,为自身生存苦作苦劳,同时也为这个社会默默献身。有部电视剧《而立之年》,对这一命题给予了现实展示。电视剧中的一群小人物,他们不是文化不深、见识不广的农民,不是一身油污一身汗的工人,也不是不学无术、不求进取的社会混混,他们是高学历人才,是上海国际大都市白领,是坐在窗明几净办公室的文员。尽管他们满腹才华、胸怀大志,但由于出身于工人、农民和普通市民的家庭,没有权贵父母的庇护,没有创业的背景资源,也就无法避免奋斗道路上的辛酸。曹可陈是个从山东农村考进上海高校、学有所成的青年才俊,在恶劣的竞争环境中,却无奈去给公司副总做家庭男保姆,他的工作就是拖地、擦窗、遛狗,他的设计才华只能在晚上替人作嫁衣裳,隐姓埋名,用自己的创作成果换取业余收入补贴家用。在大都市的生意场上,由于出身卑微,他只能扮演一颗不受重视、让社会埋没的卒子角色。仇健,出身一个工人家庭,靠个人努力做到市场副总监。为谋取市场更高职位,他牺牲人格尊严,曲意逢迎上司,低三下四做人,最后换来的是上司的出卖——公司副总赵红权让仇健扣发市场部员工的销售提成,引发员工集体辞职,在紧要关头,赵红权将全部责任推到仇健身上。这自然让人想起棋盘上并肩作战遭遇不测时的“丢卒保帅”。Jiccia是个出身上海小市民家庭的大龄女青年,她为老总王军做了十年情人,终于等到王军与原配离异,王军却以种种借口不与她结婚,走投无路的Jiccia不得不打掉肚子里的孩子与王军分手,重新开始新的生活。她的命运像无足轻重的小卒一样,随便被利用、又轻易被抛弃。在这个残酷竞争的世界,身为小卒,上天在他们转变命运的进身之阶上设置了重重障碍,凭个人努力常常显得人单势孤,力不从心。更可悲的是,这种悲剧命运,不是人生半道上突遇变故、突遭横祸的命运逆转,而是一出生就被匡算好的,如同一个天生残疾的孩子,注定今后的人生之路有许多坎坷。正像曹可陈的娘对丈夫的哭诉:俺当媳妇时,时兴婆婆欺负媳妇;俺当老婆时,时兴丈夫打老婆;俺好不容易熬成了婆婆,如今又时兴媳妇欺负婆婆。老天爷呀,俺的命真苦呃!同样是小卒命运的还有工人。剧中的老职工仇中华,为了给儿子仇健凑钱买房,忍痛与工厂签订了买断工龄协议,拿了10万元净身出厂,离开了他工作一辈子的这个“家”,到大街上去卖菜。他有什么办法,因为他是这个社会一颗小卒。还有农民,一年四季面朝黄土背朝天辛勤耕作,养活着这个世界上各式各样的人,不但养活着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也养活着不劳而获的罪犯、贪官,而自己却过着贫贱的苦日子。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替代。有时我突发奇想:假如这个世界上的农民出于命运的不公,联合起来,全体放弃种粮,那将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当然,这样的事情不可能发生,他们只有认命,谁让自己是女娲用藤蔓沾泥巴甩出来的人呢!还有士兵。那年在徐州参观淮海战役纪念馆,纪念馆里有一座烈士英名录幕墙,长达几百米,上面密密麻麻刻满我军阵亡将士的名字。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我军牺牲最多的一场战争,达13.4万人,而幕墙上仅刻下31006名将士名字,多为班排以上干部,10万名普通士兵未能上榜。讲解员慷慨激扬地讲解道:“虽然我军牺牲了13万将士,但一举歼灭敌军55.5万人……”走出烈士幕墙后,突然听到我身后有人小声叹息道,“嗨,死了这么多人,不管是我军还是敌军,都是中国人呀。”我当时正沉浸在缅怀先烈的悲壮之中,听到如此不和谐的声音感觉十分刺耳,本欲上前驳斥,可转念一想,此人讲得有什么错吗?这不过是普通小卒的命运而已。我也接触过从“军区大院”成长起来的孩子,他们一出生就罩上了“红色后代”的光环。在警卫森严的“宫廷”内,特殊的家庭背景让大院子弟们享受着政治特权、物质特权、精神特权和文化特权,他们无需为当下的柴米油盐发愁,也不必为未来谋职生存担忧,除了富足的物质生活外,还享受着参军、上学、调动、提职等各方面的关照。他们的人生之路有多条,从军不成去上学,上学不成去经商,学问不成去做官,做官不成当艺人,与生俱来的先天优势,不仅成就了许多高官、大款、企业家,也成就了像崔健、王朔、姜文这些在艺坛上呼风唤雨的明星。生活,是富人的一场喜剧,穷人的一场悲剧。与中国象棋不同的是,国际象棋里小卒拼命拱到对方底线后,就获得“生变”的机会,摇身一变成为身份高贵、战斗力超强的皇后。通过个人奋斗改变悲剧命运,是国际象棋里小卒翻身的一条出路。这时,我深化了对拿破仑那句名言的认识,“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其深刻意义原来在这里。可惜,中国象棋却不给小卒翻身的机会,永远让他卑贱得像一只蚂蚁。
E时代文化追问之四十六第46篇
有权就是任性?星一光有个挺逗的歇后语,提着屁股走亲戚——两半(瓣)子理(礼)。这个世界上确有许多理不清、辩不明的事儿,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比如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克隆人对人类有利还是有害;同性恋是社会问题还是个人问题;性教育应该不应该从娃娃开始;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等等。这些事物,有的没有明确的是非标准,即德国哲学家杜林所说的“终极真理”,如网络对大学生影响,就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的是由于人类认识的有限性尚未有定论,如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诚如恩格思指出的,它不像2×2=4那么简单。但有些问题远非人类无法认识的,恰恰相反,就像2×2=4那么简单。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咧,普通老百姓都看得一清二楚,执政者却总是执迷不悟。这种情况能举出不少的例子。比如最近提出的“能人腐败”问题,这个出现在中央巡视组第二轮巡视反馈情况中的词汇,成了很多媒体议论的话题。中纪委网站指出,“能人腐败”问题多表现在基层权力寻租,呈多层次、多领域、广覆盖、隐蔽化、智能化、多样化的特点。今天来谈“能人腐败”问题,不得不提到另一个词汇:“能人经济”。不知从何时起,“能人经济”成为我党经济工作中炙手可热的褒义词。回翻一下我们的报刊文章,《能人经济大放异彩》、《让经济能人挑起发展“大梁”》、《××县37名能人当选村官》、《经济“麻麻”,企业要用能人》,各类经验报道历历在目。“能人”承包、“能人”控股,“能人”当厂长、当经理,当村长、当村支书,成为我国经济战线一道独特风景线。全国各地都在沙里淘金般物色“能人”,搞“能人”突击上岗,“能人”火线入党,孤注一掷,把经济起飞寄托在少数“能人”身上,似乎“能人,只有能人,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在这个风靡全国的“能人经济”风潮中,基层干部群众当时就有不同看法。乡村干部提出质疑,如何保证“能人”不往自己兜里装钱?老百姓说讥讽说,投机取巧的,坑蒙拐骗的,都成了“能人”,他们自己屁股上的屎还不知揩干净没!然而,这些诘问却没人愿意听取,被大兵压境般的风潮所掩盖。于是,造成今日“能人腐败”恶果,也就成为必然。再比如,今年下半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一浪高过一浪的“救市”政策,也反映出执政者的执迷不悟。在依靠房地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大背景下,中国楼市疯涨了十年。畸高房价造成多宗恶果:土地资源被大量侵蚀,经济泡沫严重,实体经济乏力,银行风险极大,投资投机盛行,民间融资乱象丛生,房叔房姐等腐败现象惊人,而普通百姓被高房价长期困扰,上演了一出出悲剧。2014年房价止涨回落,这本是市场经济规律的正常发力,房地产市场理性回归,不仅是社会安定和谐的需要,更是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去泡沫化的良好契机。然而,我们的政府为了那点GDP,迫不及待、花样翻新地出台各种政策救市。那些疯狂的抢救举措,在网络上遭到大量网友的指责、批驳和谩骂,许多网友一针见血指出这是“饮鸩止渴”,“养虎贻患”,是不理智的愚蠢行为。违背经济规律必然遭到市场的惩罚,这个道理,老百姓看得明白,执政者难道就看不明白吗?类似的执迷不悟,可以上溯到上个世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企改革走了许多弯路,终于在国企股份制改革过程中遭受重创,导致国有资产严重流失。当时普遍的做法是,厂长经理将企业国有资产做抵押,向银行贷款,成为控股,摇身一变成了国企主人,不但掌握了企业的命脉,而且操纵着员工的命运。工人们如何看待这种做法呢?他们说,我们几代人辛辛苦苦赚下的家业,就这样不明不白地送给了个人,还把我们自己也贴上,这不是明抢么!再上溯到改革开放之初,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当时的口号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走共同富裕道路。这一政策立刻遭到群众质疑:让哪些人先富起来?如何能保证先富的人带领群众致富,他们要是不帮群众怎么办?这样的质疑很朴实,却一语中的,击中要害。可惜,没人理会这样的质疑,以至造成今天土豪为富不仁、贫富悬殊日趋严重的局面。由此上溯到毛泽东时代的“大跃进”、“文化大革命”运动,自以为最英明的决策,恰恰是最愚昧的做法。这正应了毛泽东自己那句话:“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为什么老百姓总是洞若观火、明察秋毫,执政者总是懵懂糊涂、执迷不悟?其实,古人早就说过,“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这样的论断过分吗?一点也不过分。君不见,有些地方政府出台政策和规定,不仅脱离实际,简直贻笑大方,被大众讥讽为“弱智”。比如,某地规定凡在当地投资若干资金的,其驾车不受交通法规约束。某地下发文件,命令市政府各局和乡镇单位必须完成200万元喝本地酒的任务。某市出台政策,民营企业前100名纳税大户,其控股企业主的子女在中考中可以增加20分等等。政策“烂”到如此地步,暴露出决策者的愚昧无知和不负责任。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反映了我们重大战略思路的谋划缺乏科学论证和听取民意,制定政策随意任性。执政者往往只从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只从自己的利益判别是非,或者仅仅听取少数“专家”的高谈阔论,罔顾基层民众呼声,在不同见解和反对意见面前一意孤行。套用一句流行语,有权就是任性!追根溯源,改革开放虽然深化了几十个年头,但我国的政府决策机制始终没有跳出“人治”的窠臼。远离现实作决策,凭个人意志做决断,就难免脱离实际,违背事物发展规律,陷入不明不智的泥淖。“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依法治国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那么,依法治国最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应该在政府决策上向“人治”开刀。
E时代文化追问之四十七 第47篇
世事难料的大数据时代星一光前不久,令计划这棵令氏大家族中的大树轰然倒下,有网友调侃说:计划赶不上变化。是的,这个社会发展太快了,快得让人们来不及认识它。去年种大蒜的人都发了,今年你种大蒜偏就烂在田里。抢购黄金潮一浪高过一浪,当你情不自禁也出手后,却遭遇全球黄金市场震撼暴跌。财经类专业前景看好,可当你学成毕业后,却发现这个热门早已风光不再。经历炼狱般的公考,好不容易挤进公务员行列,迎接你的是廉政风暴,以前神气十足的官员个个狼狈不堪,铁饭碗这张王牌成为鸡肋。现代生活充满了变数,事情常常超出我们的预想,一次又一次让我们的计划落空。大学毕业后雄心勃勃闯荡一线城市,如今却在家乡的小镇上苟且偷生;原本的理想做一名金融分析师,却稀里糊涂地成了公司一名会计;本打算两年之内买房、结婚、成家的,却由于房价“高烧不退”至今仍在出租房里孑然一身;曾经规划十年间做到正厅级官员,八年了还在副处位置上一动不动;本想考研后换个好点的单位,不曾想毕业后连原单位也回不去了。世事难料,人事无常。先辈曾给我们留下的“预则立,不预则废”的祖训,也曾告诫我们“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从小到大,我们听惯了要“做事要有计划,人生要有规划”的教诲,可如今,这类至理名言正在遭遇世事的反叛。现实残酷,人生多变,美好的蓝图常常在现实面前撞得粉碎。就像崔健那首歌唱的,“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过去我幻想的未来可不是现在/现在才似乎清楚什么是未来。”芸芸众生,作为一个普通个体,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显得太渺小了,我们基本无法预测世界的未来,也无法把握自己的未来。许多人感叹,今日不知明日事,与其为明天的阴晴忧虑惆怅,何不在今天的阳光下潇洒度日?什么人生规划,什么远大目标,让它们统统见鬼去吧!我们只能活在当下,活在现实生活中,而不能活在理想的世界里。得过且过,一时成为许多人“理性”的选择。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尴尬的局面呢?因为我们正在步入一个全新的时代。通讯发达,交通便捷,生活节奏像高铁飞转的车轮,越来越快;信息革命,资源共享,天量资讯好似云屯雾集,迎面扑来。根据互联网数据中心的报告,2013 年仅中国产生的数据总量就超过0.8ZB(相当于8亿TB),2 倍于2012 年,相当于2009 年全球的数据总量。预计到2020 年,中国产生的数据总量将是2013年的10倍,超过8.5ZB。在这个信息大爆炸、海量数据汹涌而至的时代,如果仍沿用传统的信息处理手段,由个人从媒体、网络、调查和传闻中收集到的有限信息,已经微不足道,而用这些微不足道的信息作出的判断和预测,肯定是谬以千里。在这个全新的时代,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万物被一条看不见的链条紧紧串联在一起,往日那种事物与事物之间彼此独立、互不依赖、自成一体的局面被打破,呈现出广泛的关联性和严密的依赖性。今天的社会,行业之间、产业之间、地区之间、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已经形成相互制约的利益链条,牵一发而动全身。计划经济年代的一项投资,比如兴建一家工业企业,仅需考虑资金、技术、原料、场地、机械、运输、成本、利润就够了,换句话说,只要算好自己的账就行。如今一项投资,不但要算好自己的账,还要分析多种外部因素,小到时尚潮流、消费群体、市场份额、同业竞争、资金周转、项目推介、促销手段、售后服务等,大到国家政策、银行利率、市场环境、融资风险、上下游产业、国际行情等。就拿中国楼市来说,楼市的兴衰,不仅关系到钢铁、水泥、建材、装修、家居等50多个行业的兴衰,而且关乎银行风险、政府财政收入乃至中国经济的命脉,害得中国政府面对畸高房价和畸形经济结构,救也不是,不救也不是,真心是骑虎难下。以至专家们在对中国楼市预言屡屡碰壁后,说话小心翼翼,或含糊其辞,或模棱两可,或者干脆王顾左右而言它。社会愈是高度发达,事物之间的关联度愈高,相互依赖和制约程度愈强。这个时代让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罗伦兹的“蝴蝶效应”理论愈加得到彰显。一个眼前的案例是,大西洋彼岸的经济制裁,导致俄罗斯卢布几近崩溃。受来自外界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不可预测的事件频频发生,大量事情的发展轨迹受制于突发的偶然因素,其结果常常带有非必然性。比如,山东一家企业之所以宣告破产,源于浙江一家企业的货款迟迟未能到账。而浙江企业之所以未能如约付款,源于他们在宁夏投资兴建的厂房成了烂尾楼。宁夏厂房之所以烂尾,源于建筑商资金链断裂。建筑商之所以资金链断裂,源于出纳从银行取钱遭抢劫。抢劫者之所以铤而走险,源于在四川挪用公款买彩票的巨额欠账。在这个信息云屯雾集、世事瞬息万变的时代,未来永远在人类的想象之外,来自个体的分析预测已经毫无效应,屡屡造成越来越多的“天才预言”破灭,毫不留情地让那些以天才自居的预言家们一败涂地。于是乎,专家的论断越来越遭到人们的唾弃。于是乎,大数据概念应运而生,通过多维度对海量数据的收集,应用大型数据库对多样性信息进行整合、分析,从而得出精确的判断和预测。这种基于云计算的数据处理与应用模式,成为面对海量信息作出科学预测的锐利武器。以往人们通过因果关系了解世界和解释世界,大数据则是寻找事物之间的相关关系。这种对传统的颠覆正在渗透到各个领域,正如哈佛大学社会学教授加里?金所言:“这是一场革命,庞大的数据资源使得各个领域开始了量化进程,无论学术界、商界还是政府,所有领域都将开始这种进程。”不要以为大数据仅仅只是对全局性、战略性的问题进行判断和预测,不要以为大数据只是国家、政府、企业、团体、机构的事,事实上,它与我们个人生活密切相关,在个体医疗、个性化教育、个人商业需求,个人就业指导、个人前程设计、甚至个人求偶指南等许多方面都能做出有针对性的正确预测,让人们受益无穷。这是个崭新的命题,这是个数据为王的时代,只有运用大数据信息处理手段,个性化需求、个体化前程设计才能得以准确实现。以往我们的人生规划之所以在现实面前屡屡碰壁,那是由于我们的信息处理手段已经不能适应这个时代。在中国,虽然大数据时代姗姗来迟,但它迟早会进入我们的个人生活……
E时代文化追问之四十八 第48篇
被边缘化的老年人星一光网友在QQ里告诉我,有些老人向子女提一些不切实际的要求,让子女很为难,问我对此事的看法。网友说的这种现象并不鲜见。我有个同事,每到周六早上,他母亲就会打来电话:湘南,咱中午去饭店吃饭吧,还去那家满楼香吃川菜。同事如果推托今天有事,他妈妈就说,那就改明天,明天你来接我,你妈一星期没换口味啦。同事报怨,我就这点死工资,哪经得起隔三差五下馆子。唉!直拿老太太没辙。近年来,老年人似乎不那么可爱了,他们给人的印象是目光短浅,心胸狭隘,不明事理,爱沾便宜,愚昧无知。我家老太太平日总是将水龙头开出一点缝隙,叭哒叭哒往盆里滴水,多次批评她都没用。后来发现许多老人都这样做,觉得沾了天大的便宜。这种沾便宜心理经常被骗子们所利用,什么保健讲座、电信诈骗、金佛蒙人、破灾调包、马路上丢首饰等等,屡屡让骗子得逞。真应了那句话:沾小便宜吃大亏。在社会上,老年的群体形象大打折扣,他们“为老不尊”的某些行为举止遭到社会舆论谴责。公园里攀折花木,广场舞扰民不止,公交车上动手打人,诬陷讹诈施救者……原本纯朴善良的老人们突然间变得自私自利,蛮不讲理。这就引出一个话题:究竟是老人变坏了,还是坏人变老了?有人将其归咎于老年人的出生年代和成长岁月,一方面是物质极度匮乏时期留下的“匮乏恐慌症”,所以见利就上;另一方面没受到良好的教育,缺乏知识教养和礼仪熏陶。还有人将其归罪于历年的政治运动,“狼奶”式的政治教育造成他们的丛林法则和粗野无知。我认为这都不是问题的根源,中国历史上长期物质贫乏,物质充裕才不过20来年的光景,历朝历代也未见有“为老不尊”的群体现象。所谓的教育不足和政治运动的影响,也站不住脚,因为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礼乐”文化贯穿整个民族发展史,并不因“三国战乱”而中断,也不因“五胡乱华”而废弃。老人变坏或坏人变老皆有可能,问题是为什么在今天特别突出显眼,以至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呢?我觉得这是时代变迁的产物。进入新世纪以来,科技腾飞、社会转型、文化变革,一系列现代化进程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来得迅猛,深刻影响着人类生活。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革命,全面颠覆了传统的生活方式。在这样一个大变革过程中,老年人迟缓的步履被远远抛弃在时代之外。他们中大多数人不熟悉网络,不会使用智能手机,许多科技术语和网络新词在他们听来是天方夜潭,是另一个世界的声音,没有他们的话语权。不仅如此,日常生活中,他们在电子银行、网络购票、智能电器等新生活面前成了瞎子、聋子、傻子,有的老人连机顶盒电视机也打不开。现代生活离他们越来越远,他们无法进入主流社会,成了社会的弱势群体,成了多余的人,成了家庭的包袱、社会的累赘。他们觉得这个社会是陌生的,冷酷的,他们感到孤独、无助、失落、沮丧,于是生气、嫉恨、想骂娘,想与人干仗。在这种心态的指使下,老人的脾气变坏,会生发出一些不理智、不道德的行为,也就不足为奇。医学资料表明,人出生时的脑神经细胞在10亿左右,随着年龄的增长,每10年约减少5%。进入老年,思维衰退,反应迟缓,记忆力下降,生理上的变化带来精神上的变化,不能清醒地认识外在世界,也不能清醒地认识自己。在生理和精神双双衰变的情况,即使有的老年人不愿被社会淘汰,下决心去追赶时代潮流,也总是力不从心,总是赶不上时代的步伐。电视剧《老牛家的战争》中的紫霞大夫说,人生就像在画一个圆,小孩时天真幼稚、懵懂糊涂,到老了,又一步步回归到小孩子那种天真幼稚和懵懂糊涂。此话很有道理,民间就有“老小孩”一说。“老小孩”时不时犯个糊涂犯个傻,不很正常么。老年人问题之所以突显出来,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老龄化社会的来临。据官方公布的数据,目前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超过2亿人,占到全国人口的15%以上,平均每6个人中就有一位老年人。如此高的老年人口比例,让老年人的问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十分突出。由于数目庞大,老年人正在占用越来越多的资源;由于数目庞大,他们的不良举止就更加显眼。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觉得老人变坏了的缘故。在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疾速进程,与我国的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文化变革相交织,必然造成与经济社会发展不适应、不协调的矛盾日益显现。在这方面,中国政府似乎还没有做好充分准备,许多问题还将继续暴露出来。欠账太多,有大量的工作需要赶紧补课。老龄社会的到来,绝不仅仅只是老年赡养、医疗、保健的问题,老年人普遍需要接受再教育,包括在现代化进程中,老年人学会如何生存,如何做人,如何适应社会的迅猛发展。
感谢星一光先生!您的大作剖析出了z国几千年尤其是当今的劣性,让我等大长知识并受益匪浅。先生之作兴许成为z国克服劣根性、走向三公良政的催化剂之一(相信这是必然,虽然落在世界最后),您的英名将载入史册。顺便向星粉丝同仁们提议,几年来受星一光先生教益,星先生写这些文章付出很大,但现实可能难以出版,所以提议请星先生开一教益账户。如果您觉得确实受益的话,就请网银付一本书的阅读费,建议价50元,多者不限,少也可以。此举为答谢星一光先生之付出,且使星先生能继续写出更多的作品。所以,请星一光先生公开您的教益感谢账户,以便大家能尽我们的心意!
去年种大蒜的人都发了,今年你种大蒜偏就烂在田里。抢购黄金潮一浪高过一浪,当你情不自禁也出手后,却遭遇全球黄金市场震撼暴跌。财经类专业前景看好,可当你学成毕业后,却发现这个热门早已风光不再。经历炼狱般的公考,好不容易挤进公务员行列,迎接你的是廉政风暴,以前神气十足的官员个个狼狈不堪,铁饭碗这张王牌成为鸡肋。哈哈————
E时代文化追问之四十九第49篇
人的四种类型星一光人分为不同类型,这个问题,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认识到了,于是提出因材施教的思想。但是,人的类型如何划分,是一件不太好做的事情。有从气质上分类,将人分为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和抑郁质四种。有从性格上分类,将人分为智慧型、忠诚型、活跃型等九种。还有从心理学、血型学、内分泌学以及身体机能等方面进行分类,各讲各的道理。以我看,这些分类过分注重人的生理因素,对人类认识自我益处不大。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分类更应该注重其社会属性。从社会属性角度,我将人分为四种类型:有本事有欲望,有本事无欲望,无本事有欲望,无本事无欲望。这里的“本事”,指人的才华和能力;这里的“欲望”,不是指普通的生活追求,而特指“贪欲”——贪图功名利禄,并且无休止地强烈谋求,想出人头地,做人上人。第一个类型的人,有本事有欲望。这类人因为有一定的才能,欲望也便如影相随。这类人认为自身的才能应该得到社会的认可,这样心理方能平衡。如果得不到认可或者一时得不到,心理就会失衡。才干有大有小,大才干的人会在大圈子里衡量自身得失,小才干的人则在小圈子里参照攀比,如此不停地衡量下去,就难免衡量出烦恼。中国古代这类文人不在少数,动不动就叹息自己怀才不遇,抒发人世沧桑。李白斗酒诗百篇,天子呼来不上船。后来皇帝一召唤,他便跑到宫里去做官了。由于事物在发展变化,人不会总一帆风顺,势必经常打破这类人的心理平衡,也就经常会生出苦恼和郁闷。有位海归医学博士,被高薪聘请到H省的省医院担任院长,三年后又在H省卫生厅挂了个副厅长,薪酬和地位都上去了,在世人眼里实可谓成功人士。正在事业如日中天时,最近他却辞职去了上海。原来,老厅长退居时,博士对厅长的位置志在必得。可事与愿违,上级派来了新任厅长,这让他心理很失衡,负气之下走人。知情者说,其实组织上是考虑过他升任厅长的,只是觉得他历炼还浅,又兼着省院院长,年龄不大,过几年再用也不迟。据说他在上海大医院也就是个科室主任,相比在H省,好端端把大好前程搁浅了。这便是贪欲害人。这类人在社会上占比很大,我们称之“俗人”。第二类人,有本事无欲望,淡漠名利,一心自己的事业和学问。有道是,美而不自恋的女人,才是最美的女人。同样,有才而不自负的人,才是令人敬仰的人。有本事不自恃,有才华不自负,具慧眼不张狂,受众望懂自重,我们将这类人称之为“雅人”。“雅人”凭本事吃饭,不汲汲于富贵,不惶惶于功名,安贫乐道,心境淡泊,近乎于老子的“无欲”境界。能够超凡脱俗达到如此境界的人不多,自然科学界有,像数学家陈景润,冷板凳一坐几十年,毕生与枯燥无味的数字相伴。像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长年土头土脑在农田折腾,甘愿做一辈子“农夫”。社科界和文化界就要少多了,但也有。那年我去拜访大作家二月河,同时邀请他作一场报告,只付他3千元演讲费。老先生不问报酬,只问听众都是哪些人。当听说安排有大官要员为他设宴接风时,他断然否决。他说,我是去做报告,不是去做客,不要结交官员。普通百姓里也有雅人。有位民间中医,用偏方治愈了法院院长老娘的寒腿病。旁人向他献计,何不顺水行船,求院长大人为你儿子找份工作。民间中医批评那人,见缝就插针,给脸就上炕,这就把自个儿作贱了,我是靠本事吃饭。在当今物欲横流的时代,要拒绝形形色色的诱惑,实在不易,雅人越来越少了。第三类人,无本事有欲望,是为“小人”。没有真才实学,又想大富大贵,出人头地,做人上人,那就得靠旁门左道,因此就滋生出五花八门的“小人”。这类人分布在社会各个阶层各个领域,官场上有投机钻营、跑官要官的,商场上有制假售假、坑蒙拐骗的,学术界有偷梁换柱、抄袭剽窃的,文艺界有投怀送抱、结交权贵的,黑道上有走私贩毒、拐卖人口的,不一而足。时下风风火火的央视星光大道,有个很不好的导向,就是诱惑人们梦想“一歌成名”,放弃实干苦干。这年头,不管白猫黑猫,有钱就是好猫,让利益熏心的“小人”泛滥成灾。没有硬功夫,却要打擂台,就得施用“小人”伎俩和手段。要么低三下四,阿谀奉承;要么违背良心,出卖人格;要么鬼鬼祟祟,偷鸡摸狗;要么泯灭人性,丧天害理。也算是这类人的悲哀吧。第四类人无本事无欲望,我们权且称之为“平人”。所谓“平人”,辞海解释为一般人,平常人。他们虽无才,但质朴;虽笨拙,但诚实。安分守己,与世无争,无需返璞就是真。我有个小侄女,学业一塌糊涂,高中没上完,在一家连锁店当服务员。人家虽然没受过高等教育,但很勤快,很懂事,特别有自知之明。逢年过节一大家子聚到一起,小侄女忙前忙后,洗菜刷碗倒垃圾,没有半句怨言和牢骚,与其他只顾埋头打电脑、低头玩手机的一帮本科、硕士兄妹形成巨大反差。长辈们都喜欢她、夸她,她却说,咱学习不行,生来就是干活的料呗!还有个农村老家亲戚,是个孤独老人,腿有残疾,靠在村里修鞋为生,寒舍冷灶,晚景凄凉。他虽贫穷,但穷的有骨气,自食其力,从不要他人施舍。每次见到他时,我都给他塞钱,一次次被他拒绝。有这样的穷亲戚,你完全不用担心刘姥姥到贾府哭穷,朝你借钱,揩你的油。分析上述四类人,不难看出,第一类“俗人”和第三类“小人”,因为贪欲在心,活得最累,但为数众多。第二类“雅人”和第四类“平人”,活得最自在,但为数了了。无欲则刚,被我们熟视无睹的这个词汇,其实蕴含了高深的人生哲理。由于贪欲,我们曾多少次低眉顺眼,委曲求全;由于贪欲,我们曾多少次不敢理直气壮、义正词严;由于贪欲,我们曾多少次丧失人格和尊颜。写下这篇小文,若有朋友问我,那你自己属于哪类人呢?我诚实地告诉大家,我也是个“俗人”,但正在向“雅人”的高度努力。人来到这个世界上走一遭,本身就是受苦受难,何必再让欲望这个魔鬼折磨自己呢?迎春花
星老师,看了你的作品,很有深刻意义!谢谢!
E时代文化追问之五十第50篇
人治出奴才星一光今年“两会”上,河南大学校长娄源功连续8年为河南教育资源鸣不平,成为备受关注的提案明星。河南没有一所中央财政全额资助的高校,没有一所教育部直属的高校,只有一所“211”。作为拥有一亿人口我国最大的省份,河南考生进北大难度是北京考生的31倍,这确实很不公平,以至娄源功用地方土话喊出:“不兴这啊!”在热议娄源功提案时,有网友翻开旧账,指出河南教育资源落后的历史,也是河南人自己造成的。1969年中国科技大学撤出北京,原计划落户河南,被河南拒绝,改落安徽。安徽借助中科大的资源优势,一举成为科教大省。而河南错失良机,科教渐次落后,促成千古恨。说河南教育落后是河南人自己造成的,这就把理评歪了。事实是,当年中科大欲落户河南,河南最高执政者担心几千学生挤占河南人的副食口粮,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便推托开了。而这个最高执政者是山西人,他一个人的决策,怎么能代表全体河南人?尽管这位执政者晚年也就此事做过自我检讨,但无法挽回历史给河南造成的巨大损失。这件事让我思考的是,为什么如此重大决策仅由一人来定夺?为什么当时的领导集体没有一人提出异议?结论是,在人治的政治环境里,不仅不会有民主、科学的决策,而且只会培养形形色色的奴才。社会上有一种声音由来已久,说党政机关干部都是唯唯喏喏、阿谀奉承、趋炎附势的小爬虫,言语之间颇多睥睨。有些知识分子耻于与官员交友,甚至不愿与官场的人同桌共饮,认为他们惯于逢迎附和,苟且偷生没有骨气,人品不佳。中国社科院有位高知,后来做了国家文物局局长。在一次某省地域文化研讨会筹备期间,被邀请到的几位社科院专家打电话请这位文物局长出席,一同来捧场,文物局长说要陪同中宣部领导调研,婉言谢绝。专家们于是大骂:“一当官就变成贱骨头!”那些看不起机关干部的人,他们并不知道,在人治的官场上,人的命运百分之百掌握在上司手里,哪容得你有半点任性?若有局外人不甚了解官场氛围,就依我讲讲近年来听到和看到的几则小故事,便可体会一二。有个县委书记,突然想找某副县长,便勒令县委办,1个小时之内找到这个副县长,到我办公室来。1小时后,县委办副主任汇报说,县政府、有关局委和家里都找不到,手机无法接通,估计副县长去东山乡了,那儿信号不好。县委书记大怒,猛拍桌子嚷道:“我让你‘找到他’,没让你说信号不好!”副主任急忙让办公室全体同志放下手头工作,分几路去寻。或许有人会说,在基层,类似这种家长式作风的领导,不足为怪。错了,这位县委书记如今已经是某省大员的中央委员。而且据知情人说,他的脾气一点也没变。某省委机要局向全国公开招聘总工程师,负责具体事宜的副局长和处长遴选出三名应聘者,请局长定夺。局长让他们俩先谈谈看法,副局长便推举一名湖北籍博士,并介绍了具体情况。局长显得不满意,就问处长,你觉得此人怎么样?处长小心翼翼地说,我看这人挺老实,做机要工作重要的是忠于职守。不料局长劈头来了一句:“老实?湖北佬有几个老实的!”唬得处长不敢再吱声。两人看局长心里似乎另有意向,只好说我们回去再甄别一下。某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有三辆公车,配备了一正三副四位领导,正职固定一辆车,三名副职共用两辆,各研究室开展工作却没车可用。民主生活会上,大家纷纷就此提意见。一把手表态说,咱单位本来就是弱势部门,外单位领导都有专车,你让咱单位领导都骑自行车上下班,这不是让别人看笑话么?有人针锋相对指出,按规定,县处级领导不配专车,单位配车都是工作用车。一把手反问:没有领导哪有单位?没有单位谁给你配车?你看街边的个体户,国家给他们配车了吗?有人和缓地提出,市内工作我们可以乘公交,下县调研总得给我们派车。一把手立刻批驳道:那些长途班车只能农民坐,你们就不能坐?焦裕禄当年天天骑自行车下乡,走村串户,你们比县委书记还金贵?一直讲转变工作作风,这点架子都放不下来!有个环保局长在政府工作会议上发言说,国务院三令五申取缔“五小”企业,我们市却迟迟不付诸行动,这让我们工作很被动。市长批评他,让你当环保局长,你就光知道说环保。明天把你调去抓乡镇企业,看你还说不说环保!小平同志讲发展是硬道理,小平没讲环保是硬道理。什么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法,废物污染法,水资源保护法,整天围绕这些法律转,我也改当环保局长算了。听了这几个故事,给人的感觉就是三个字,“不讲理”。想想看,生存在这种无理可讲的霸道环境里,还怎么能够正直做人?中国几千年的官僚体制,一直没有跳出人治这个圈子。在人治的恶劣环境下,上下级关系成为一种可怕的人身依附。只要还想在这个圈子里混,在上司面前就得夹着尾巴做人。可叹的是,中国的法制建设之路走过37个年头,现有法律法规涉及到民事、刑事、行政、商贸、劳动、教育、财税、医药、食品、物权、养老等方方面面的领域,已经形成一个比较成熟的法律体系,而我们的各级党委、政府,这些层层叠叠的决策机构,仿佛是法律之光永远照射不到的真空地带。有句话说得好,没有了民主你会变成奴隶,没有法制你会变成奴才。
E时代文化追问之五十一第51篇
潜意识奴性星一光我写了篇《人治出奴才》的文章,大意是在人治的官场上,培养出的多是奴才。有人对此不以为然,指出什么地方都有奴才,你这是以偏盖全。前句话确实没错,任何地方都会有奴才,不唯官场。但相比社会其它领域,官场上的奴才习性不仅特别严重和醒目,而且潜移默化地成为做人的基本准则,普遍主宰着人的灵魂,逐渐化作个人无法觉察和控制的潜意识行为。这一习性多数情况下不是情势所迫,而是耳濡目染地成为“自觉的革命行动”。或者说不是当事人有意为之,故意作贱自己,而是身不由己,情不自禁,甚至鬼使神差。有一年我去无锡参加会议,会议结束后和一位部长去游灵山,浩然大气的景观和独特优雅的建筑让人目不暇接,赞不绝口。可部长的随从小邓和我的司机小王,一人抱着一只相机,一路奔跑在我俩前面,转身、蹲下、拍照、录相,忙得不亦乐乎,无暇看一眼身旁的美景。我出于恻隐之心说,你们俩别光顾着给我们拍照,多看看这里的景色。谁知这句话点燃了部长的无名火,厉声批评道:你们俩这是做甚?我是国家主席还是总理,走到哪儿都要给我存资料——这算什么,是我游山玩水的证据?都给我清洗掉!两人赶紧对相机进行删除。处处替上司着想,无需命令就自觉行动,讨好领导,侍奉上级,已经成为一种本能,不用扬鞭自奋蹄,这就是潜意识奴性。这种潜意识奴性不是个别现象,是党政机关普遍存在的习性。有的干部,不管认识不认识,见到比自己官大的便点头哈腰,恭请福安,仿佛自己矮了一节。有的干部,遇到比自己权重位显的人,那怕级别比自己低,官职比自己小,资历比自己浅,年龄比自己小,也仿佛小了一辈似的,热情似火,笑容可掬,降尊纡贵,夹起尾巴做人。有的干部,明明领导对自己批评的不对,处理的不公,却不敢申辩,不敢维权,只会自己生窝囊气。有的干部,与单位领导不对心思,经常受领导训斥,他也天天在背后骂领导,而在领导儿子婚礼上,他却跑前跑后,忙得不亦乐乎,累得精疲力竭。事后却后悔说,明知领导心里不喜欢我,巴结也白搭,还傻乎乎讨好,真他妈鬼迷心窍!趋奉上级身不由己,阿谀献媚情不自禁,违心讨好鬼使神差,这就是党政机关普遍存在的潜意识奴性。当然,机关干部不是天生就奴性十足。分析这种潜意识奴性的成因,源于对权力的畏惧。在权力决定一切的生存环境中,现实会告诉你,自己的命运掌控在权力人手中,敬奉领导就是贴近权力,漠视领导就是疏远权力,而拂逆领导则是背逆权力,潜意识奴性不过是一种自我保护意识而已。天长日久,这种意识慢慢就演化为天性,见到权力便服服帖帖俯首称臣。有一个地方的人大常委会,人大主任由书记兼任,此人粗暴专横,任人唯亲,几位副主任早就心存不满。在一次会议前,几人商量着在会上否决他一手炮制的几个重要岗位人选,如果他粗暴打压,就矛盾公开化,一起给他算总账。几位副主任群情激奋,义愤填膺,相互打气,个个发誓撕破脸皮决一死战。然而来到会场上,书记大人先进行了一番党性、党纪洗脑式的讲话,而后就党委推荐人选征询意见,却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公开反对,净是些旁敲侧击式的发言。诸如某某职位很重要,是不是慎重考虑;某某岗位专业性强,有没有更合适的人选等等,自个儿说些启发式的话,都期望他人当出头鸟。书记大人就这些意见作了合理性解释,最后开始表决,结果全票通过。面对强权,想反对却张不开口,想反抗却直不起腰,潜意识里无法摆脱对权势的敬畏。这让我想起旧时乡下的女人,经常说要反抗丈夫的打骂欺凌,可一到紧要关头还是服服帖帖,逆来顺受。有个干部退休后与我聊天,说自己大半生仰人鼻息,受人役使,活得窝囊。当年他是领导身边工作人员,整日鞍前马后给领导当听差,做些生活上的琐事,自己还干得很自豪。每次精心服侍好领导后,都感觉很神圣。若能得到领导一句夸奖,心里好几天都暖洋洋的。一个女干部多次与领导在宾馆客房里谈话,一谈就是两个小时,他像个忠诚的卫士,每次都毕恭毕敬地守卫在走廊。虽然当时他也知道领导在做男女之事,却天真地认为领导有领导的生活方式,自己的职责就是服务好领导。现在想想,其实当年他不用那么卑躬屈膝当牛做马,也照样能混到他退休前的职位。如今回忆起机关生活,自己不过是个恭顺听命的奴才,那些日子不堪回首。潜意识奴性也不是党政机关独有,社会上照样有,但毕竟为数不多。员工会讨好老板,也会当面臭骂老板。商人会向当权者行贿,得不到回报立刻就反脸。黑帮里的小弟,如果总被老大欺凌就会反水。就是街头的傻子,被人愚弄多了也会捡起砖头砸人。官场上则不同,以权力为中心的严密组织体系,一方面严格控制着下级的任何忤逆和冒犯,另一方面,权力的魅力又诱惑人们心甘情愿地将奴性作为进身之阶。中国官僚体系经过几千年的权力熏陶和洗礼,奴才习性已经形成一种官场文化,在潜意识里沉淀下来。明朝那个说“奴才站惯了,不想坐”的小太监贾桂,也算个宫廷里的“准公务员”吧,很早就将潜意识奴性植下了根。有人说,社会进步到了21世纪,我国国民已普遍接受了公民文化,而官场上运行的仍然是奴才文化。菖蒲
我要顶星老师,顶顶!!!!!!!!!!!!!!!!!!!!!!!!!!!!!!!!!!!!!!!!!!!!!!!!!!!!!!!!!!!!!!!!!!!!!!!!!!!!!!!!!!!!!!!!!!!!!!!!!!!!!!!!!!!!!!!!!!!!!!!!!!!!!!!!!!!!!!!!!
@穿马甲的兵
22:53:40我要顶星老师,顶顶!!!!!!!!!!!!!!!!!!!!!!!!!!!!!!!!!!!!!!!!!!!!!!!!!!!!!!!!!!!!!!!!!!!!!!!!!!!!!!!!!!!!!!!!!!!!!!!!!!!!!!!!!!!!!!!!!!!!!!!!!!!!!!!!!!!!!!!!!-----------------------------谢谢!
E时代文化追问之五十二第52篇
不妨再来次“大焚书”星一光前年我在成都,看到一家书店打出“买二赠五”的广告,所有图书任选。见有人大捆大捆将书拎出来,我便放下要办的事情,冲进书店抢购。谁知翻看了半个小时,要么是翻印了多少遍的中外经典文学,要么是写滥了的成功学和心灵鸡汤,要么就是健康保健和养生大全,盗版仿冒,东拼西凑,粗制滥造,诺大个书店竞找不出一本让我动心的书。我想,这些垃圾出版物,买了去读,反害了自己。即便无害,也耗费了你宝贵的时间。在其它城市的广场上,我还多次看到成堆的图书论斤卖,如果花上十元二十元,就可以将成捆的图书拎回家。不过,你带回家的基本是一堆废纸。《深圳晶报》2015年4月报道,据官方数据显示,中国每年出版图书超过45万种,超越美国一倍多,成为世界第一出版大国。可是,在这45万种图书中,85%是“垃圾书”。我们不仅是世界出版大国,还是“垃圾书”出版大国。《新民晚报》也有篇文章,标题是《阅读难言“充电”,开卷未必有益》,尽数垃圾出版物的害处。书是人类的良师益友。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古今中外,人类对图书一直是充满敬意的。然而,时下的中国,大量的假书、烂书却在糟蹋文化,为害社会,荼毒后代。果真有这么严重吗?我们不妨看看垃圾出版物是如何害人的。一是粗制滥造,误人子弟。著书立说本是件功德无量的事,理应精雕细琢,一丝不苟。古人云: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可时下的图书作者,东拼西凑,胡编乱抄,漏洞百出。社科类、科技类、文学类图书破绽频现,教科书、词典、译著硬伤不绝。河南郑州一位教师在阅读2013年秋季上市的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后,竟发现书中出现了30多处错误。某音乐学院教授出版的《音乐教程》,不是音高标错,就是拍子弄错。北京市组织编写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地理教材,竞把陕西、甘肃划归于“华北”地区。湖北有一本《学生新华字典》,注音错误、字形错误、释义错误、例句错误、部首错误、英汉对照错误以及标点符号错误,差错率是国家合格标准的20倍。一本国外妇产科图书的译本,将胎儿译成新生儿,甚至将剖“宫产术”译成“凯撒闹剧”。二是假冒科学,诱人歧途。近年来,伪科学图书滋生泛滥,打着科学的幌子,毒害国人。2015年一季度,四川省共查缴侵权盗版及非法出版物17.1万件,养生类图书是重灾区。诸如《食疗心经》、《食物相克大全》、《营养博士教你自然排毒最健康》、《决定健康的999个细节》等等,乱花迷眼,各种说法千奇百怪,莫衷一是。某书中倡导人们喝枸杞水,每天坚持喝能活到256岁。另一本《吃错了当然会生病》的书中竟然说“牛奶是给牛喝的,不是给人喝的。” 有些说法自相矛盾,这本书说“猪肉可跟大豆一起煮”,另一本书却说“猪肉和大豆相克,营养容易流失,还易引起不适。”业内知情者透露,作者是以文学创作来写的,凭空杜撰,只为经济效益。伪科学图书除了胡言乱语,就是旁门左道,成功学贩卖厚黑、交际学贩卖钻营、职场学贩卖投机、心灵鸡汤成心灵砒霜、周易学宣扬封建迷信等等。 三是瞒心昧己,欺世盗名。官员写回忆录,名人写传记,成功人士撰写自述,使当今时代的传记文学汗牛冲栋,蔚为壮观。既想在这个世界上为留名,又没有卢梭写《忏悔录》的真诚和勇气,于是竭力美言粉饰自己,状个人品行浓墨重彩,述个人作为添枝加叶,谈个人贡献夸大其辞,为个人形象树碑立传,甚至借机贬抑他人,影射同事,报复对手。看到过一本《从政35载》,书中将功劳归结为作者自己的智慧、决断和努力,而将失误和挫折一股脑推给别人。有一本《记者20年感悟》,光看书名,想必书中会有记者内心的新鲜报料和独到反思,可翻开书一看,净是作者在某某重大题材报道中的突出贡献和获得荣誉。有些书作者为了美化自我,把自己描写成正直善良仁慈忠孝的化身。比如一本诗歌集《母爱难偿》中写道:“炎热的夏夜/耳边空调哒哒滴水声/恰似儿子思念母亲的眼泪。”可令读者不解的是,既然这位诗人如此思念母亲,却不知为何让患病的母亲与其弟长期生活在贫穷的乡下?如此虚情假意,瞒心昧己,令人作呕。中国文化讲究文以载道,这些书所载的“道”都是些什么货色?四是借尸还魂,兜售私货。一本谈学龄前教育的图书,通篇讲作者自己编写的《早期教育读本》如何如何好;另一本谈产品营销的图书,从头至尾大讲某某企业的市场战略和辉煌战果。目前图书市场上有一种普及中医知识的书籍,前面讲一些中医中药常识和日常保健知识,让读者十分受用,可讲着讲着,狐狸尾巴就露出来了,向你推荐某某中药制剂,声称疗效显著但售价不菲。打着科普的旗号用来圈钱,可谓用心良苦。古今中外,人们总是说开卷有益,没人说读书害人。可如今,要真的去读上面这些书,却是害人不浅。专家们总说,中国人年均读书,与韩国、日本和西方国家相比少得可怜,可是,面对图书市场85%的垃圾,想要找本好书也很难。当今中国,可谓 “出版自由”的空前历史时期,除政治敏感书籍外,只要出钱,几乎什么书都可以出。名人出书,明星出书;官员出书,老板出书;老年人出书,小学生出书;读博士出书,评职称出书;单位出书,企业出书,网站出书;课题组出书,会务组出书,几个人组成的草台班子出书,造成时下中国图书出版乱象丛生。有个村支书送我一本他的短篇小说集《槐河水》,书中充斥男女媾和之事的描写,却连语句通顺的基本要求都达不到。中国历史上曾有秦汉两次“大焚书”,面对时下图书出版垃圾成灾的现状,我们不妨再来一次“大焚书”,烧掉那些骗人、误人、害人的垃圾图书,毫不留情!芦荟
文化垄断星一光春节期间见一位同学,是某著名大学教授,谈起他任教的学术领域,很自负地说,“这块学术领地,基本上是咱们校友经营的责任田,在这一亩三分地上,谁要是得罪我们这几个人,没他好果子吃。”我很吃惊他讲这样的话。一个高级知识分子,本应是温文尔雅、与人为善的大儒,如何就变成这般刻薄寡恩?遂问,怎地没好果子吃?他果断地说:不认定他的学术成果,这一条就够了。我是学界外的人,不懂得学术界的水竟有这么深,于是喟叹不已,难道学术界都被某些人垄断了。不久有朋友的孩子考博士,与我聊起报考导师的事,方知如今导师培养博士都是近亲繁殖。读博不像读硕,导师有很大的发言权,有本、硕师生之谊的,都是导师优先录取的博士人选。如果没有这个缘分,找其他教授向你报考的导师推荐,也很有份量。当然,负责推荐的人需得与导师有些瓜葛。若是什么都没有,你只能排队等了,三五年能挨上也算是兴运。后来反思这类现象,其实不只学术界有垄断,整个文化界垄断现象无处不在。而且随着阶层利益的固化,这种垄断不断扩张,愈加稳固。在某些领域,文化成了一些人的专利。在文学界,文学不过是文人墨客小圈子里的一桌盛宴。某位作家的作品甫出或者尚未付梓,报端就已经“好评如潮”,什么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文学时代,什么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世界级高度,乱捧浮夸,何患无辞!文学批评成为文学吹嘘,相互捧场维系着同行间的友谊。被公众广泛质疑和诟病的茅盾文学奖,四年一届,几乎被各省作协主席包揽。每届获奖作品基本是“评委未读,大众不爱,市场不畅销”,世人讥讽是“体制内的狂欢。”文学新秀和作家苗子只在小圈子里发现和扶持,让许多立志舞文弄墨的贫寒子弟心灰意冷,万念俱灭,以至“文学青年”成为奚落和挖苦人的代名词。北京某医学研究机构一位中医,早年因“不愿生活在父亲的阴影下”而“误入”医道,最终因事业无成,还得靠当作家的父亲提携。目前他已出版十七本长篇小说,小有成就。虽然他的作品味同嚼蜡,但部部都有当代文学大师作序,出版社争相签约。有个剧作家,整天忙着参加饭局,觥筹交错。我问他如此迎来送往,怎有时间创作?怎能静心笔耕?他笑曰,“文化就是个圈子,你脱离了这个圈子,本子写得再好,也没人用;你活跃在圈子里,本子写得再烂也不愁卖。”在演艺界,近亲繁殖鼎盛,明星子女扎堆。父子携手,母女联袂,兄弟并肩,姐妹同台,中国荧屏呈现出家族式的繁荣。张艺谋、张国立、朱时茂、潘长江、陈宝国、张光北、成龙、吕丽萍、郭凯敏、巩汉林等等明星纷纷为子女搭桥铺路,量身裁衣。“星二代”在父母卵翼庇护下,轻松出道,扬名立万,踏上了让众多年轻人艳羡的演艺成才之路。近年来,明星们已不局限于推举自己的贵子娇女,七大姑八大姨的公子小姐攀藤附枝,蜂拥进入演艺界。比如那个因出演《左耳》刚刚被捧红的马思纯,在姨妈蒋雯丽的精心呵护下,七岁就荣登银幕“混个脸熟”。无论他们求不求上进,无论他们是聚众吸毒还是聚众嫖娼,“星二代”已经占据了演艺界的生存发展空间,普通家庭背景的子女想进入十分艰难。谁要想复制王宝强的运气,就等着天降陨石砸落在头上吧。文化垄断不只在国家层面,地方上也在演绎着同样的故事。有个省的晚报开辟有“谈史论今”栏目,每期都是某二人的文章。一个文笔不精,比附牵强;另一个史书没读好,总拿《三国演义》说事,演义是小说,怎能作信史用?我问执行总编:为什么总是他们二人的作品?难道就没有更好的来稿吗?执行总编嘿嘿一笑说:一个是老总的儿子,另一个嘛,是我的学友……来稿是不少,没时间看。某市电视台有个栏目“老姜说报”,是当地的优秀栏目,收视率挺高。没几年,主持人由老姜换成他儿子小姜,改为“小姜说报”。小姜的生涩和腼腆,与老姜的机敏和诙谐形容很大反差,生生将这个好栏目给毁了。经济上的垄断会导致效率低下和社会不公,文化上的垄断必然导致文化落后。当丰富的文化资源被少数人霸占时,无疑是对多彩多姿精神产品创造的扼杀。在没有竞争、成果和荣誉唾手可得的文化圈子中,哪来创造和创新的动力?于是我们看到,荧屏上很难找到一部可看的电视剧,书店里很难找到一本好读的书,小品相声令观众反胃,春晚年年遭到国人臭骂。就连一些所谓的大师,也在粗制滥造,毫无使命感。张艺谋、冯小刚、陈凯歌,罩着中国导演三巨头的光环,竟拍出《无级》、《三枪拍案惊奇》、《夜宴》、《道士下山》等一大堆滥片,在追求票房收入中走下神坛末路。荣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被视为莫言重要作品的长篇小说《蛙》,人物均以人体器官起名,什么陈鼻、陈耳,袁脸、袁腮,王脚、赵眼,吴大肠、杜脖子等等,这真是坐在书斋里的“匠心独运”,但在诺大个中国能找到这样的地方吗?书中的主人公“姑姑”是个没上过一天学的乡村医生,却经常出口成章,满嘴成语,莫说性格语言,这连生活语言都不是。文化殿堂是神圣的,又是最具创造力的,决不能任由某些人长期把持。前段时间毕福剑祸从口出败下阵来,虽然因私人场合出言不逊摔得过残,但这样也好,不能再让那些利益集团的少数人在文化界为所欲为了。灯芯草
E时代文化追问之五十四第54篇
“巧文化”星一光词汇中有“巧实力”一词,没有“巧文化”的说法。我之所以提出“巧文化”的概念,感觉文化中特别是中国文化中存在许多“巧”的元素,而正是这些“巧”元素的应用,让文化活力四射,升华了文化的品位。一说到文化,我们的固定思维就习惯于盯住文人创作。事实上,所有的文化都源于民间,民俗文化是巧文化的集大成者。中国独有的歇后语,是使用巧元素的典范。在精短的语句内,运用比喻、谐音、谐语、双关、夸张、借代、反语、反射等多种修辞手法,十分巧妙地将寓意表达出来。“锅边的小米——熬出来了。”“黄泥掉进裤裆——不是屎也是屎。”“烧香放屁——即拜佛又作孽。”“蝎虎子猜拳——露了一小手。”“猪巴戒的脊梁——无能之辈(悟能之背)。老百姓口中的歇后语,都是经过长期锤炼和淘汰后的精品,皆因其“巧”,才能流传甚广。反观一些文人闭门造车的歇后语,如高山擂鼓——声鸣(名)在外。公公和儿媳跳舞——乱对。则显得生硬无趣,主要原因是缺乏巧元素。谚语也是巧文化的集大成者,言简意赅而富有生活哲理。“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用“烂笔头”形容勤于动手,生动传神。“河里没鱼市上看。”“满瓶不响半瓶晃荡。”精美绝伦,其揭示的意义已经超过字面,具有广博的生活哲理。“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下自然直。”对仗工整,寓意深刻。除此之外,笑话、段子、谜语、对联、成语、回文句、回文联,凡成为经典的,都少不了用巧。如“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山西悬空寺空悬西山。”妙语连珠,堪为极品。这让我想起久盛不衰的黄段子。黄段子的内容不健康,起码是不文明的,但流传速度之快、范围之广让人折服。其奥秘之处在于它构思奇特和悬念精巧,通过设疑、巧合、误解、意外、醒悟、会意等多种手法,让人忍俊不禁。例如有这样一个谜语:“两人对着站,脱了衣服干。为了一条缝,累出一身汗。”谜面很黄,谜底却是拉大锯。黄段子极尽用巧,使其像长了脚、插了翅般的迅速传播,风靡全国。事实上,优秀的文学艺术无不在形式与内容的巧妙结合上下功夫。古代的骈文、辞赋、诗词之所以反复推敲,就是要找出最精致的表达方式。“深山藏古寺”巧在一个“藏”字。“红杏枝头春意闹”巧在一个“闹”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七字相迭无缝对接,可谓巧夺天工。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语,这些被广泛应用的积极修辞手法,都可以归结为“巧文化”。中国古代的文学理论专著《文心雕龙》,书中56次提到“巧”字,涉及炼字、遣词、造句、谋篇、立意、构思、修饰、细节等许多方面的技巧。文学艺术中的典型化创造手法,也可以归结为用巧。比如中国画中的“岁寒三友图”,将松竹梅三种植物错落有致地组合在一起,是一种技巧。音乐中的主旋律反复呈现,一唱三叹,也是一种技巧。至于叙事文学中的小说、戏剧、传奇、评书、相声、小品等,更讲究“无巧不成书”,人物关系的巧妙组合,情节编织的精巧构思,故事结局的意料之外,无不浸透着创作者的睿智。“巧文化”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动力,不仅保证了文化内涵的生机活力,也有力地推动了文化的创造和创新。鲁迅说,第一个把女人比作鲜花的是天才,第二个是庸才,第三个是蠢才。为什么呢?因为有人已经“巧”在前面了,后面的人便无“巧”可言了。当然,任何事情都是过犹不及,“巧文化”运用好了会生色添彩,过度讲究用巧就会以文害意,甚至弄巧成拙,《文心雕龙》将之称为“淫巧”和“诡巧”。如六朝的骈文专尚辞藻华丽、过分用典和修饰,渐渐失去生命力。有些影视剧,人物过度偶合,情节频繁巧合,就难免失真。当前广告语中出现大量的谐音、谐字的运用,有些用得很贴切,有的反被聪明所误。如“宜春,一座叫春的城市。”由于“叫春”二字的另一层含义,一时间成为雷人笑料。再如中央电视台正在热播的一个广告语:“盐城,一个让人打开心扉的地方。”创作者的用心无疑是说这地方空气质量好,但也很容易让人想到外科的开胸手术,岂不大谬?其实,为文不一定非要雕琢粉饰,花言巧语,平实之中见神奇更是一种“巧”。鲁迅的“我家门前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平中见奇,推陈出新。至今难忘的是上世纪90年代央视一则广告:“活力二八,沙市日化。”主旨突出,简洁明快,朗朗上口,宜记宜诵,短短3秒钟内,8个字高度凝练,产品名称、产地、生产企业都有了,无论是信息量、受众效果还是广告成本,都是上品。半边莲
本栏目帖子已转发铁血社区,特此注明。
E时代文化追问之五十五第55篇
从“看客”到“欺客”星一光中国有句熟语,墙倒众人推,破鼓乱人擂。这句看似无厘头的话,却道出了中国人长期潜在的一种不健康心态。小学一年级对我来说,已经是很远很远的事情了,但有一件事情我一直没能忘却。班里有个叫牛占民的同学,是个憨闷的孩子。有一天早上,有同学发现自己的铅笔不见了,就说是牛占民偷走了,因为据传他是爱偷东西的孩子,所以赖他没商量。听到有这样的稀罕事,同学们就围过来起哄,翻他的书包。这边正在翻书包,又有同学喊他的橡皮丢了,去找牛占民要。那边,也有同学嚷嚷说他的削笔刀找不着了,也去找牛占民讨。氛围突然之间在教室里发酵,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叫嚷起来,说牛占民偷了自己的文具,将那个哭丧脸的倒霉蛋团团围住,声讨一浪高过一浪。我替那个牛占民感到委曲和不平,这不是诬陷嘛,他的书包能装的下恁多文具?今天想起这件往事,有些让人痛心。七八岁的小孩子,为何会有这样的不良举止,是天生带来的吗?学生时代都有这样的记忆,班里总有一两个晦气的孩子,成为全班的“垫底”,而一旦陷入这样的境地,就成了人人可欺、事事撒气的对象,就连从不招惹是非的女生,也要朝他唾上一口。人们都有这样的心态,似乎不去欺凌他,仿佛就吃了什么亏。这种不良心态往往通过从众的形式表现出来,在从众过程中,心理上获得某种满足,甚至有一种沾光的感觉。“从众欺弱”,这种心态是很有些市场的。有次在步行街上,小偷扒窃时被人发觉,人们立刻上来围观。小偷当即将偷窃的钱包还给失主,里面大概二百多元钱。按说事情到此结束了,可围观者发现小偷是个十五六岁的孩子,瘦弱无力的,有人就扇了小偷一嘴巴。这一巴掌就成了导火索,众人一哄而上,拳打脚踢一阵锤打,倒在地上还要用脚踹,直到旁边一老人喊:“别打啦,再打就出人命了”,大家才住手。我就想,如果这小偷有几个同伙,而且手中握有凶器,人们不过是一群冷漠的“看客”,还敢出手吗?“从众欺弱”现象在“文革”曾一度达到顶峰。林某叛逃摔死后,诋毁他的许多故事纷纷出笼,瞬间就从一个立过赫赫战功的红色接班人,变为十恶不赦、恶贯满盈的魔王。江某倒台后,人们已经不满足于在政治上做文章,编造了大量有损人格的传闻,说她生活如何如何糜烂,甚至说她是假牙、假发、假胸、假屁股等等。再怎么着,她也是缔造者的夫人,你们嘴上积点德吧!有个大领导,在“文革”期间被打倒,他曾经厚待过的老家乡亲们,不但没给他一点温暖,反将他的亲属个个捆绑,挂牌子游街,给予非人的折磨,连小孩子也被剥夺了上学的权利。这位领导人平反复起后,再也没有回过故乡,与家乡断绝了一切联系。不幸的是,往日的闹剧仍在今天不断上演。在中央的反腐风暴下,各地贪官纷纷落马,受到民众的一致拥戴。大好形势下,那种不健康的心态就冒出来了。徐××出事后,围绕某某作恶多端的报道纷至沓来,许多人跟风炒作,起哄凑热闹,反正你已经是死老虎一只,多踢你两脚图个快活。有些报道慢慢就不着边际了,正应了那句话,黄泥掉进裤裆里——不是屎也是屎。例如有篇报道题为《徐××老家院落曝光:当地专门修公路直达徐家》。网友们看了后点评说,不过一条“村村通”的标准公路,这也拿来说事?有网友驳斥道:“我也瓦房店的,老家都这样,媒体所谓的曝光不厚道,甚至无耻。”这不是孤例。海南常务副省长谭×被“双规”后,当天一大早负面消息扑面而来。有网民发微博表示鄙视:中国媒体这种“选择性”报道,说明你们严重失职。如果平时紧盯官员的言行,他能走到这一步吗?描黑涂紫总不乏好事者,许多地方将与贪官有染的女性照片纷纷贴到网上,大肆渲染,乐此不疲,似乎一定要把这些女人搞臭搞烂,最好让她们自寻短见。将他人的隐私用来取乐,这不是文明社会应该有的行为。文艺界也不例外,央视记者芮成钢、主持人毕福剑一出事,对他们的舆论几乎一边倒,各种非议层出不穷,甚至出现人身攻击。更可怜的是赵本山,墙还没倒,许多人就推上了,或捕风捉影抖出惊人爆料,或姑妄推测做出种种解读,一会说他与落马高官牵涉犯案,一会说他购买私人飞机惹得祸,一会又说他老婆孩子移民国外露了馅。反正你已经被“黑”了,再泼点脏水让你更黑。有时媒体频繁报道的现象也会强化这种心态,引起负面效应。比如近些年医生护士和公交司机屡屡遭到患者和乘客殴打,而这样的现象在建国后的历史上是鲜见的。以前老百姓对这些“准公职人员”普遍怀有敬畏之心,哪里敢去招惹。今天,人们新闻看多了,发现原来这些人没什么了不起,也能欺负欺负。如同阿Q摸小尼姑的光头,和尚摸得,我为什么摸不得?火上浇油,伤口撒盐,这是人性之恶!中国号称礼仪之邦,君子之国,儒家的仁爱思想灌输了几千年,何以孕育了这种不良心态呢?尤其是那些天真的孩子,童贞的少年,心里怎会有那样龌龊的心理?看看中国历史,也许能明白几分。中国历史上的权臣名相,在位时门庭若市,众人趋炎附势。而一旦失势后,便众叛亲离,遭人落井下石。一幕幕尔虞我诈、相互倾扎的演义在国人心中埋下一根很深的毒刺。中国有所谓的“看客文化”,特指那些喜欢围观看热闹、而无人站出来施以援手的现象,林语堂称之为中国人的主要国民性。见死不救、见危不助,仅仅作麻木、冷静和消遣式的围观,在现代社会仍然不断上演着。而这种“从众欺弱”现象又是什么呢?相对于“看客”,我们就称之为“欺客”吧。吃柿子捡软的捏。墙倒众人推,破鼓乱人擂。店大欺客,客大欺店。从这些流传下来的民间俚语可以看出,“欺客”现象也算的上是中国人的国民性之一。
大家还在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灯芯草灸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