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行国际汇款时,street address 1和City这两栏怎么填写?具体到村,请举例说明。

FLUORESCENT POWDER LAYER, DEVICE AND CORRESPONDING LIGHT SOURCE AND PROJECTION SYSTEM, AND CORRESPONDING MANUFACTURING METHOD
WIPO Patent Application WO/
A fluorescent powder layer (3) comprises a fluorescent piece formed by bonding fluorescent powders with a bond. The fluorescent piece comprises a front surface and a back surface. The fluorescent powder layer further comprises particles (31) being fixedly connected to the front surface and/or the back surface of the fluorescent piece. The present invention further provides a fluorescent device, a corresponding light source, a projection system, and a fluorescent powder layer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 fluorescent device can prevent the fluorescent powder layer from adhering to a substrate (1, 2) thereof when the temperature is high.
Inventors:
HU, Fei (3 Floor, Fangda Building Keji South 12th Road, Hi-Tech Park, Nanshan Distric, Shenzhen Guangdong 7, 518057, CN)
胡飞 (中国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科技园科技南十二路方大大厦3楼, Guangdong 7, 518057, CN)
LI, Yi (3 Floor, Fangda Building Keji South 12th Road, Hi-Tech Park, Nanshan Distric, Shenzhen Guangdong 7, 518057, CN)
App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03/07/2013
Filing Date:
04/09/2012
Export Citation:
APPOTRONICS CORPORATION LIMITED (3 Floor, Fangda Building Keji South 12th Road, Hi-Tech Park, Nanshan Distric, Shenzhen Guangdong 7, 518057, CN)
深圳市光峰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科技园科技南十二路方大大厦3楼, Guangdong 7, 518057, CN)
HU, Fei (3 Floor, Fangda Building Keji South 12th Road, Hi-Tech Park, Nanshan Distric, Shenzhen Guangdong 7, 518057, CN)
胡飞 (中国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科技园科技南十二路方大大厦3楼, Guangdong 7, 518057, CN)
International Classes:
G03B21/00; F21S2/00
View Patent Images:
&&&&&&PDF help
Foreign References:
JPACNBEP1939892CNAJPA
权 利 要 求 书
1、 一种荧光粉层, 包括由荧光粉和粘接剂粘接形成的荧光片, 所迷荧光 片包括正面和反面,其特征在于, 所述荧光粉层还包括至少一个颗粒, 固定连 接在所述荧光片的正面或 /和反面。
2、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迷的荧光粉层, 其特征在于, 所迷颗粒的硬度大于 等于肖氏 D75。
3、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荧光粉层, 其特征在于, 所述颗粒为金属氧化 物颗粒、 混合晶体颗粒或荧光粉颗粒。
4、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迷的荧光粉层, 其特征在于, 所述颗粒的厚度小于 所述荧光片的厚度。
5、 根据权利要求 4所述的荧光粉县, 其持征在于, 所述颗粒的厚度大于 等于 O.lum且小于等于 50um。
6、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迷的荧光粉层, 其特征在于, 所述颗粒粘接在所述 荧光片的正面或 /和反面。
7、 根据杈利要求 1所迷的荧光粉层, 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颗粒均 匀分布于所迷荧光片的正面或 /和反面。
8、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迷的荧光粉层, 其特征在于, 所迷粘接剂为有机粘 合剂。
9、 一种荧光器件, 包括第一衬底、 第二衬底以及荧光粉层, 所述荧光粉 层设置在第一衬底上, 第二衬底设置在所述荧光粉层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荧 光粉层为如权利要求 1至 8中任一项所述的荧光粉层。
10、 一种光源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迷光
3/4 结构包括:
激发光源, 用于产生一激发光;
色轮, 包括设置于所述激发光的传播路径上的至少一个分区,所有分区中 的至少一个分区设置有如权利要求 9所述的荧光器件。
11、 一种投影系紘, 其特征在于, 包括如权利要求 10所述的光源、结构。
12、 一种荧光粉层的制作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 步骤 A:通过粘接剂将荧光粉粘接形成荧光片,所述荧光片包括正面和反 面;
步骤 B: 将至少一个颗粒固定连接在所述荧光片的正面或 /和反面。
13、 根据权利要求 12所述的方法, 其特狂在于, 所述步骤 B包括: 将至 少一个颗粒均匀地粘接在所述荧光片的正面和反面。
14、 根据权利要求 13所迷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 B包括: 将所述荧光片置于具有一定粘度的溶液中;
将多个颗粒分布于所述荧光片上方的所述溶渙中,使所述颗粒在一定时间 后均 地
3/4 淀于所迷荧光片的表面。
15、 根据权利要求 13所迷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迷步骤 B具体为: 使 用喷枪将多个顆粒均匀地喷到所述荧光片的正面和反面。
16、 根据权利要求 15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使用喷輪将多个颗粒 均匀地喷到所迷荧光片的正面和反面之前,还包括: 使所述颗粒带静电荷,使 所述荧光片接地或带静电荷,所述颗粒带的静电荷与所迷荧光片带的静电荷的 极性相反。
Description:
说 明 书 荧光粉层、 器件及相应光源和投影系统、 及相应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受激发光领域, 更具体地说, 涉及一种荧光粉层、 器件及相应 光源和投影系统、 及相应制作方法。
美国专利 US7547114提出一种产生高亮度时序色光的方法, 该方法将激 发光源收集并聚焦于一个荧光粉转盘上激发荧光粉材料发光,并随着转盘的转 动产生周期性时序的色光序列。 在该方法中, 荧光粉转盘是核心部件, 直接影 响到光源的发光亮度。 在该专利中提到, 荧光粉层是依附于一个透明衬底的,
3/4 透明衬底同时还可能是一个二相滤光片,用于透射激发光反射受激发光,提 高光源的亮度。 中国公开专利 中对荧光粉转盘结构文的进一步 的研究表明, 荧光粉 与其衬底之间应存在一层低折射率介盾, 空气是最理想 的材盾, 也就是说, 荧光粉屋与其衬底之间存在一层空气隙, 且专利中对空气 隙的厚度做出了限制。 研究显示, 空气隙的厚度越薄, 光源的亮度越高。
为了产生空气隙并使得空气隙尽量的小,通常只能使用一个三明治结构来 实现: 请参见图 1, 在图 1中, 包括两个衬底(1、 2 ) 以及被设置在上述两个 衬底之间的荧光粉层 3。 如图 1示的三明治三层结构中, 荧光粉晨 3被两侧的 衬底 ( 1、 2 ) (至少一层是透明衬底)夹在中间, 只要荧光粉层 3与衬底之间 接触但是不粘附, 夹缝中就会存在徵小的空气隙, 也就实现了技术要求。
然而, 该荧光粉材料层的制作却存在困难。 一般来说, 荧光材料是粉状的 形态, 即一般所说的荧光粉, 颗粒与颗粒之间没有粘附力, 或者粘附力 4艮弱不 能用来形成层状, 所以需要使用粘结剂来形成片层。在荧光灯中荧光粉依靠金 属氧化物,如氧化铝颗粒来粘附在荧光灯管的内壁上并形成薄层;应用这种技 术可以实现在平板玻璃的表面形成荧光粉层,但是荧光粉层难以剥离下来, 即 必须依靠玻璃衬底才能应用,这显然不符合前述的荧光粉层不与衬底粘附(与 衬底间存在空气隙)的要求。
要形成无需衬底的荧光粉 ,必须要某种有一定强度的粘合剂粘接荧光粉 颗粒并成片。从粘合剂性质分类可以分成有机粘合剂和无机粘合剂。有机粘合 剂可以是硅胶、环氧树脂等易于操作的材料,无机粘合剂则可以使用金属氧化 物作为粘合剂, 与荧光粉混合在一起后在高温高压下制成陶瓷。后者的工艺复 杂, 成本高昂, 至今只有少数几家公司可以制作, 同时对荧光粉的种类也有限 制。 因此, 有机粘合剂就成为荧光粉县制作的首选。 先将荧光粉与有机粘合剂 混合在一起, 再使用印刷、挤压成型等手段在一个衬底上成片, 再将其从衬底 上揭下来, 这是已经成熟的工业加工方法, 无需赘述。
选择有机粘合剂首先需要满足可靠性的要求。由于长期处于高强度激发光 的照射和荧光粉发热的高温中,环氧树脂的可靠性一般难以满足要求, 而硅胶 由于其硅—氧键比较稳定而成为可能的选择。 而为了满足前述的荧光粉层不与 衬底粘附的要求,所选用的有机粘合剂 ^须具有足够的硬度,如高于肖氏 D 40。 然而由于需要从衬底上揭下来,又要求这种材料具有相当大的弹性,不能太脆, 也就是说材料的硬度又不能太硬, 如低于肖氏 D 85。 通过选择, 可以选择得 到硬度适合的材料,该材料与荧光粉混合成片固化后,放置于三明治结构中可 以与两側的夹持衬底不粘附。
然而, 如图 2所示, 在实际使用中, 随着激发光的照射和荧光粉的发热, 荧光粉层 3会发生膨胀, 膨胀会产生使荧光粉层 3受到向一側(如衬底 1 )拱 起的应力,使得荧光粉层 3与衬底 1之间的压强加大; 同时在高温下有机粘合 剂会发生软化, 硬度降低, 在这两者的共同作用下, 荧光粉层 3将会和受拱起 应力这一侧的衬底 1粘附在一起, 导致光源严重地降低亮度。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避免在高温下与衬底粘接的 荧光粉层、 器件及相应光源和投影系统、 及相应制作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荧光粉层, 包括由 荧光粉和粘接剂粘接形成的荧光片,所述荧光片包括正面和反面, 所述荧光粉 层还包括至少一个颗粒, 固定连接在所迷荧光片的正面或 /和反面。 在本发明所述的荧光粉层中, 所述颗粒的硬度大于等于肖氏 D75。
在本发明所述的荧光粉层中,所述颗粒为金属氧化物颗粒、混合晶体颗粒 或荧光粉颗粒。
在本发明所述的荧光粉层中, 所述颗粒的厚度小于所述荧光片的厚度。 在本发明所述的荧光粉层中,所述颗粒的厚度大于等于 O.lum且小于等于 50腿。
在本发明所述的荧光粉层中 , 所述颗粒粘接在所述荧光片的正面或 /和反 面。
在本发明所述的荧光粉层中,所述至少一个颗粒均匀分布于所述荧光片的 正面或 /和反面。
在本发明所述的荧光粉层中, 所述粘接剂为有机粘合剂。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荧光器件, 包括第一衬底、 第二衬底以及荧光粉层, 所 述荧光粉层设置在第一衬底上, 第二衬底设置在所述荧光粉层上,所述荧光粉 层为前述的荧光粉层中的任意一种。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光源结构, 所述光源结构包括:
激发光涯, 用于产生一激发光;
色轮, 包括设置于所述激发光的传播路径上的至少一个分区,所有分区中 的至少一个分区设置有上述荧光器件。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投影系统, 所述投影系统包括前述的光源结构。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荧光粉层的制作方法, 包括:
步骤 A:通过粘接剂将荧光粉粘接形成荧光片,所述荧光片包括正面和反 面;
步骤 B: 将至少一个颗粒固定连接在所述荧光片的正面或 /和反面。
在本发明所述的荧光粉层的制作方法中, 所述步骤 B 包括: 将至少一个 颗粒均匀地粘接在所述荧光片的正面和反面。
在本发明所述的荧光粉层的制作方法中, 所述步骤 B包括: 将所述荧光片置于具有一定粘度的溶、液中;
将多个颗粒分布于所速荧光片上方的所述溶液中,使所述颗粒在一定时间 后均匀地沉淀于所迷荧光片的表面。
在本发明所述的荧光粉层的制作方法中, 所述步骤 B具体为: 使用喷枪 将多个颗粒均勾地喷到所述荧光片的正面和反面。
在本发明所述的荧光粉层的制作方法中,在使用喷枪将多个颗粒均匀地喷 到所述荧光片的正面和反面之前, 还包括: 使所述颗粒带静电荷, 使所述荧光 片接地或带静电荷,所述颗粒带的静电荷与所述荧光片带的静电荷的极性相反。
实施本发明的荧光粉层、 器件及相应光源和投影系统、 及相应制作方法, 具有以下有益效杲: 由于荧光粉屉包括荧光片, 而荧光片的正面或反面上设置 有至少一个颗粒, 当荧光粉层中的荧光片在高温下产生形变时, 变形的荧光片 嵌入具有一定硬度的颗粒,释放了其形变应力; 因而使得所迷荧光片与上述颗 粒所在一面的衬底之间保持一定距离, 保持了荧光片与该衬底之间的空气隙。 因此可以避免在高温情况下荧光粉层与其衬底的粘附情况。
图 1是现有技术中的荧光材料的结构示意图;
图 2是现有技术中荧光片受热变形与衬底粘附的示意图;
图 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荧光粉层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 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荧光粉层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 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荧光器件的一个实施例的的结构示意图;
图 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荧光器件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 7是图 5所示实施例中荧光器件裝配后荧光片与衬底的位置示意图; 图 8是图 5所示实施例中荧光器件受热后荧光片与衬底的位置示意图; 图 9是图 6所示实施例中荧光粉层受热后的荧光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 10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投影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 1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荧光粉层制作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 1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荧光粉屋制作方法的另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 1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荧光粉层制作方法的另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 3,图 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荧光粉层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 3所示, 在本发明荧光粉屋、 器件及相应光源和投影系统、及相应制作方 法的实施例中, 其荧光粉层包括由荧光粉和粘接剂粘接形成的荧光片 3, 荧光 片 3包括正面 32和反面 33, 荧光粉层还包括至少一个颗粒 31, 固定连接在荧 光片 3的正面 32或 /和反面 33。 在图 3中, 示出了多个连接在上述荧光片 3 正面 32的颗粒 31。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在高温时起到避免荧光片 3与其衬底粘附的效果, —个关键的因素是颗粒 31具有一定的硬度, 以不会在高温情况下变化为优, 当荧光片 3发生形变时可以起到消除其形变而产生的应力的作用,进而阻止荧 光片 3粘附到村底上。 优选地, 上述颗粒 31的硬度大于等于肖氏 D75; 颗粒 31为金属氧化物颗粒、 合晶体颗粒或荧光粉颗粒。 因此,相对于现有技术, 在荧光片 3处于高温且发生形变时, 本实施例可通过多个颗粒 31避免荧光片 3与安装该荧光粉层的一面(即上述多个颗粒 31所连接的荧光片 3的正面 32 ) 的衬底粘附而引起的光源亮度降低的问题。
请参阅图 4,图 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荧光粉层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 4所示实施例与图 3所示实施例的区別之处在于: 多个颗粒 31粘接在荧光 片 3的正面 32和反面 33, 以保证避免荧光片 3出现在高温时与分別设置在上 述正面 32和反面 33的衬底粘附。
上述颗粒 31的存在不能对荧光片 3的光学性能产生影响或不能产生太大 的影响使得其发光强度变小, 故在本实施例中, 颗粒 31的厚度以小于荧光片 3的厚度为宜。 优选地, 颗粒 31的厚度为大于等于 10um且小于等于 20um, 试验证明,这样的设置可以兼顾避免粘附现象的出现及减少对荧光片 3的光学 性能的影响。 并且, 颗粒 31可对激发光起到散射的作用, 从而降低激发光在 荧光片上的光功率密度, 提高荧光片的光转换效率。 如上所迷, 颗粒 31粘接在荧光片 3的正面 32和反面 33, 颗粒 31也可以 只设置在荧光片 3的正面 32或反面 33, 以降低产品的复杂程度。 优选地, 如 图 4所示, 上述至少一个颗粒在荧光片的正面 32或 /和反面 33上是均勾分布 的,这种设置既可以保证避免出现粘附现象, 又可以使得对荧光片 3的光学性 能的影响降低。
此外, 出于成本和操作方便的考虑, 上述用于粘接荧光粉得到荧光片 3 的粘接剂优选为有机粘合剂。
此外, 在本实施例中, 还涉及一种荧光器件。 请参阅图 5, 图 5是本发明 实施例中荧光器件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 5所示,该荧光器件包括 荧光粉层, 设置在荧光粉屋上、 下两侧的第一衬底 1和第二衬底 2, 其中, 荧 光粉层设置在第一衬底 1上, 第二衬底 2设置在荧光粉层上,在荧光粉层与上 述笫一衬底 1和第二衬底 2之间, 分別有第一空气隙 U和第二空气隙 21; 荧 光粉层包括荧光片 3和颗粒 31 , 荧光片 3包括正面 32和反面 33 (即上述荧光 片 3在安装在第一衬底 1和第二衬底 2之间,分別接近第一衬底 1和第二衬底 2的表面), 颗粒 31设置在上述荧光片 3的正面 32。 颗粒 31粘接在上述荧光 片 3的正面, 并且不会带来上述荧光片 3厚度的明显改变,也不会影响荧光片 3的光学性能。
请参阅图 6,图 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荧光器件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 6中, 该荧光器件所包括的荧光片 3中的颗粒 31是多个, 并且均匀分布 在上述荧光片 3的正面 32和反面 33。 这样的设置(多个颗粒 31且均匀分布 在上述正面 32和反面 33 )可以进一步避免发生荧光片 3与上述第一衬底 1和 第二衬底 2发生粘附的情况, 同时, 对荧光片 3的光学性能的影响较小; 这样 得到的荧光器件同样具有上述优点。
在图 5和图 6所示出的荧光器件中, 上述颗粒 31为无机物颗粒, 其硬度 高于肖氏 D75。 具体而言, 颗粒 31是二氧化硅颗粒、 在其他实施例中, 上迷 颗粒 31也可以是金属氧化物颗粒、 混合晶体颗粒或荧光粉颗粒。
在图 5 和图 6 所示出的实施例中的荧光器件中, 所迷颗粒直径范围为 0.1um~50um。 荧光器件的光学性能的改变与两个因素有关。 第一是由于颗粒 31产生的荧光片 3与两側衬底之间的空气隙的厚度, 厚度越大对于亮度越不 利。 第二是颗粒 31在荧光片 3的正面或反面的分布密度?的确定, 在颗粒 31 就是荧光粉颗粒的情况下, 由于不会阻挡光的照射, p的影响不大; 若颗粒 31 不发光, 则由于颗粒 31本身对光线的阻挡作用, p越大亮度越低, 而 ?太小 则不能起到避免粘贴的作用。 具体来讲, 也与颗粒 31的颗粒度的尺寸有关, 颗粒度越大允许的颗粒密度越低。 空气隙的厚度则不完全由颗粒的尺寸决定。 设荧光片 3在工作中由于形变所产生的力是 F, 荧光片 3在工作下的弹性模量 是 E, 则其垂直形变 d=F/E, 必须使得颗粒度的直径大于 d才能有效防止颗粒 被完全压进荧光片中而失效。 而由于颗粒被压进荧光片情况的存在, 并不一定 颗粒度大,空气隙就一定大,这与有机材料的膨胀系数的因素有关。总的来说, 在本实施倒中,颗粒度优选为 10?20um,分布密度优选为每平方毫米 100?10000 个颗粒 31。
请参阅图 7, 图 7是图 5所示实施倒中荧光器件装配后荧光片与衬底的位 置示意图;其示例性地以一个颗粒为例表示了在荧光片 3没有受热变形时颗粒 31、 荧光片 3、 第二衬底 2以及存在与上述荧光片 3和第二衬底 2之间的第二 空气隙 21之间的位置关系; 而图 8是是图 5所示实施例中荧光器件受热后荧 光片与衬底的位置示意图,其示例性地以一个颗粒为例表示了在荧光片 3在受 热变形时, 荧光片 3嵌入颗粒 31后释放其形变产生的应力, 颗粒 31、 荧光片 3、 第二衬底 2以及存在与上述荧光片 3和第二衬底 2之间的第二空气隙 21 之间的位置关系。从图 8中可以看出, 虽然荧光片 3产生形变, 其与第二衬底 2之间的第二空气隙 21也变得较小, 但是, 在颗粒 31的支撑下, 荧光片 3与 第二衬底 2之间还是保持了第二空气隙 21, 避免了粘附。 而图 9是图 6所示 实施例中荧光器件受热后荧光片与衬底的位置示意图,其示例性地以均匀分布 于荧光片 3的正面 32和底面 33的多个颗粒 31为例表示了在荧光片 3在受热 变形时,荧光片 3嵌入颗粒 31后释放其形变产生的应力,颗粒 31、荧光片 3、 第一衬底 1、第二衬底 2、第一空气隙 11以及笫二空气隙 21之间的位置关系。 从图 9中也可以看到在多个颗粒 31的作用下, 荧光片 3受热变形时依旧存在 的第一空气隙 11以及第二空气隙 21。
上述荧光器件应用于投影系统中。 请参阅图 10, 图 10是本发明实施例中 投影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 10所示,投影系统主要包括激发光源 10、整形透镜 20、中继透镜 21、 色轮 30、 探测单元 40、 光调制单元 50、 棱镜 60以及镜头 70。
激发光源 10用于产生一激发光。激发光源 10所产生的激发光优选经整形 透镜 20或其他光学元件整形后入射到色轮 30上。
色轮 30至少包括两个分区, 各个分区设置不同波长转换特性的上述荧光 器件, 或者部分分区设置有上迷荧光器件且至少有一个分区设置为透明分区。
例如, 当激发光源为蓝色 LED或蓝色激光时, 色轮包括第一分区、 第二 分区及第三分区, 第一分区与第二分区分別设置有红光荧光器件、绿光荧光器 件,分別将激发光源发出的蓝光转换为红光与绿光, 第三分区为设置有散光片 的透明分区,透射激发光源发出的篮光。当色轮 30的各分区在马达(未图示) 或其他驱动机构的作用下轮流设置于激发光的传播路径上时, 色轮 30会出射 轮流由红光、 绿光和蓝光组成的周期性的彩色光序列。 制单元 50。光调制单元 50可以是微机电系统( MEMS )以及液晶显示器( LCD 或 LCos )等各种适当的光调制装置。 光调制羊元 50才据同步信号对其接收的 第一受激光以及激发光轮流进行图像调制, 由此实现光调制单元 50与色轮 30 的同步。 经光调制单元 50调制后的光进一步入射到镜头 70, 并由镜头 70投 射至屏幕 80。
可以理解的是, 色轮 30也可以只包括一个分区, 该分区设置图 5或图 6 所示实施例中的荧光器件, 例如, 只包括绿光荧光器件, 而红光与蓝光分别由 红色 LED和蓝色 LED直接产生, 通过合光装置将绿光、 红光与蓝光合光后, 将 合光入射到光调制单元。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光源可以包括由上述激发光源与色轮組成的,能够出射 彩色光序列的多色照明装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涉及一种制作上述荧光粉层的方法。 请参阅图 11 , 图 1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荧光粉层制作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包括: 步骤 Sli 使用荧光粉和粘接剤粘接形成荧光片;
粘接剂优选采用有机粘合剂,粘接荧光粉与粘接剂的技术可采用现有公知 技术, 此处不作赘述。
步骤 S11: 将至少一个颗粒固定连接在荧光片的正面或 /和反面。
为了保证在高温时起到避免荧光片与其衬底粘附的效果,一个关键的因素 是颗粒具有一定的硬度, 以不会在高温情况下变化为优, 当荧光片发生形变时 可以起到消除其形变而产生的应力的作用,进而阻止荧光片粘附到衬底上。颗 粒优选采用硬度大于等于肖氏 D75的颗粒; 另, 颗粒优选采用金属氧化物颗 粒、 混合晶体颗粒或荧光粉颗粒。 响使得其发光强度变小, 故在本实施例中, 颗粒优选采用厚度以小于荧光片 3 的厚度为宜,进一步地,颗粒优选采用厚度为大于等于 lOum且小于等于 20um 的颗粒,试验证明, 这样的设置可以兼顾避免粘附现象的出现及减少对荧光片 的光学性能的影响。
可以通过粘接或其他连接方式,将至少一个颗粒固定连接在荧光片的正面 或 /和反面。 可以将至少一个颗粒均勾地粘接在所述荧光片的正面和反面, 以 达到较好地效果。
本实施例中,由于在荧光片的正面或反面或正反面均设置有上述的至少一 个颗粒, 而颗粒又具有一定的.硬度, 所以, 当荧光片受热产生形变时, 均匀分 布的颗粒使得荧光片与颗粒连接的面所相邻的衬底之间保持了空气隙; 同时, 请参阅图 12, 图 1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荧光粉层制作方法的另一实施例的 流程图, 包括:
步骤 S20: 使用荧光粉和粘接剂粘接形成荧光片; 步骤 S20请参照对步骤 S10的描述。
步骤 S211: 将荧光片置于具有一定粘度的溶液中;
这些液体是易于挥发的, 而且, 该液体中含有有机介质,有机介质可以提 高溶液的粘度, 并减小顆粒在溶液中的沉淀速度; 这使得颗粒在该溶液中沉淀 变得较为均匀。
本实施例中通过步骤 S211、 S212、 S213将颗粒固定连接在荧光片上。 步骤 S212: 将多个颗粒分布于所述荧光片上方的所述溶液中, 使所述颗 粒在一定时间后均句地沉淀于所述荧光片的表面;
在本步骤中,使颗粒分布于上述含有有机介质的溶液中, 即将上述颗粒按 照一定的分布密度分布于液体中;颗粒在上述溶液中沉淀, 并在一段时间后均 匀分布在荧光片表面。
步骤 S213: 将沉淀有多个颗粒的荧光片进行干燥处理。
在本步骤中,对上述已经沉淀有颗粒的荧光片干燥,使所述溶液和有机介 质挥发, 通常采用的手段是烘干。 这样, 溶于溶液中的颗粒就留在上述荧光片 的表面,分布均匀且结合的较为牢固。本实施例中所采用的将颗粒连接在荧光 片表面的方法为沉淀法, 即将颗粒溶于某种溶液中, 均匀沉淀于荧光片表面, 再进行干燥。 这种方法中, 可以在溶液中加入某种有机介质提高粘度、 降低颗 粒的況降速度,这样有利于改善颗粒的分布均匀性; 沉淀完取出后再在烘烤箱 中烘烤去除有机介质残留。沉淀法的优点是成膜均匀性好,颗粒的量容易控制, 可重复性好。
请参阅图 13, 图 1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荧光粉层制作方法的另一实施例的 流程图, 包括:
步骤 S3( 使用荧光粉和粘接剂粘接形成荧光片;
步骤 S30请参照对步骤 S10的描迷。
本实施例中通过步骤 S311、 S312将颖粒固定连接在荧光片上。
步骤 S311: 使颗粒带静电荷, 使荧光片接地或带静电荷, 颗粒带的静电 荷与荧光片带的静电荷的极性相反; 例如, 使颗粒带负电荷, 且使荧光片接地或带正电荷,使得颗粒与荧光片 带有极性相反的静电荷的方法均为现有技术, 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 S312: 使用喷枪将多个颗粒均匀地喷到荧光片需要设置颗粒的面。 使用喷枪直接将这些带有静电荷的粉状颗粒喷到荧光片的正面和反面(即 需要设置颗粒的荧光片上的面,可以是正面或反面,也可以是正面或反面均包 括在内)。 由于这些颗粒在由喷枪喷出之前就带有静电荷, 所以, 当其被喷到 上述荧光片的表面时, 由于静电荷的作用,使得这些颗粒与荧光片的结合较为 紧密,也就是可以较好地附着在上述荧光片表面上。喷粉法的优点在于操作较 为简单。 当然, 在一些实施例中, 也可以不要上述使颗粒带有静电荷的步骤, 以简化加工过程, 但是, 这样得到的颗粒与荧光片的粘附性能较差。
本实施例中采取的将颗粒连接在荧光片表面上的方法为粉体喷涂,直接使 用喷枪将颗粒喷到荧光片表面,颗粒利用荧光片本身的粘附力粘在荧光片表面。 这个方法中,也可以在喷粉的过程中使颗粒与荧光片带极性相反的静电荷,利 用静电力使颗粒分布于粉层表面,这样会提高颗粒与荧光片表面之间的粘附力, 同时改善分布均匀度。
总之, 在上迷实施例中, 通过在已经加工完成的荧光片层的两面, 均匀 形成硬度艮高(高于肖氏 D75 )的颗粒, 颗粒所形成的层的厚度小于原荧光片 层的厚度, 使得颗粒对荧光片的光学性能的影响很小,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颗 粒的材质一般来说是无机物, 包括二氧化硅颗粒、二氧化钛颗粒等金属氧化物 颗粒, 也可以是玻璃粉等混合晶体或非晶体颗粒, 也可以是荧光粉颗粒本身。 在工作中, 虽然荧光片在膨胀的作用下与衬底之间形成较大的形变应力,该应 力会迫使荧光片向一侧衬底压紧, 参见图 7、 图 8和图 9, 但由于颗粒 31材质 和均匀的特点, 使得荧光片 3与衬底 (包括第一衬底 1和第二衬底 2 )之间的 空气隙一直存在, 因而避免了荧光片 3与衬底之间的粘附。 其中, 图 7表示了 在荧光片 3、 颗粒 31与第二衬底 2内表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其间存在第二空 气隙 21 ; 图 8示意性地表示了荧光片 3受力变形, 向第二衬底 2靠近, 而远 离第一衬底 1, 硬质的颗粒 31则位于两者(荧光片 3及第二衬底 2 )之间, 形 变的压力会使具有较高硬度的颗粒 31压进带有一定弹性的荧光片 3从而释放 了该应力, 同时又阻止了荧光片 3与第二衬底 2的直接接触, 即避免了粘附, 确保了第二空气隙 21的存在;而图 9则表示了多个颗粒 31均匀分布在荧光片 3的正面 32和反面 33时, 荧光片 3形变时的情况。
经过实驗证明,本实施例中的荧光粉层及其制作方法可以很好的克服有机 胶质荧光粉层与衬底粘附的问题。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 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 细, 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 应当指出的是, 对于本 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 形和改进, 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因此, 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 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 2004-.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国street address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