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军在野外用的陆军马鹿是什么意思灯

我眼中的军品户外
175932人关注
军品在户外中的应用,一直是个比较有争议,但又不太引人注目的话题。原因之一是大多数人对军事并不感兴趣,对军品也就谈不上了解。但据我所知,确实有一部分驴友是从军事入门,渐渐参与、融入户外运动的,我就是其中之一。参与户外的这几年,我身上的不少装备都是军用品,个中滋味有些体会。因此写一些我对军品用于户外运动的看法和体验,欢迎大家指点。
最初参加户外运动倒不是因为我看了什么帖子或者遇见什么牛人,而是当时看了一部小说《最后一颗子弹留给我》。这部小说写中国特种兵的,里面很大的篇幅展开来讲野外生存,千里奔袭这些故事。我又是从小就对军事特别感兴趣,虽然没当成兵,但是还是想满足一下野外驻训的想法,于是误打误撞进了户外圈。07年我开始参加户外运动的,第一次是那年五一随老狼去阜平走百草陀。那时候完全是新人,啥都不懂,脑子里所谓的户外知识是在军事教程上看到的,还停留在钻木取火,点固体酒精折叠炉的层面,一点实践经验都没有。因此你可以想象我第一次出去会是什么行头。比如下面的图:
这就是那时的我(那时还年轻啊)。
除了鞋我实在不敢穿着99作训就出来(但还是带上作营地鞋),其他基本都是军品了。照片我上身的T恤是PLA陆军01体能作训服的上衣部分,速干的;裤子是美国陆军ACU作战服的裤子(质量不错的仿品,上衣在背包里);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身上挂着的东西,作战背心及其背包。那是从网上订购的PLA空军空降15军用的02式战斗携行具(即作战背心)和配套的02式生活携行具(背包)。睡袋呢?陆军01式温区睡袋,很容易折叠,但是不好压缩,收纳体积比较大,见下图。
帽子呢?当时没想太多别的,手头正好有顶美国海军的棒球帽(懂军事的朋友应该能看出是美国海军航空兵的棒球帽)就戴上了。对了,身上还带着一副绑腿。啥是绑腿?看见过土八路的军装吗?腿上那个绑的就是。当时看网上是说可以缓解长时间行进小腿充血的状况,本着有备无患的原则我也就带上了。另外,还在裤子侧兜里绑了一把防的M9刺刀。
就这么,披挂着中美联军的装备(中国背包和装具及绑腿,美国军服和帽子),在这样全副武装之下忐忑不安地出发了。当时忐忑倒不是因为怕自己跟不上,而是怕自己穿身军服要是跟不上给部队形象抹黑。由此,我的户外生涯就和军品结下了不解之缘。不仅直到现在我的很多装备还是军品,而且我也从中学到了很多观念。
第一次出去是累,但体能倒是没有什么大问题,见了世面是真的。比如炉头和气罐,我是那时候到了营地才知道有这么个东西可以在野外安全地起火,天黑了还能吃上热饭热菜。还有一个印象特别深的是头灯。当时我带去的照明设备是一个拐型电筒,大家如果看过《阿甘正传》,阿甘在越南钻地道那段手里就拿着那玩意,因为是拐型的,可以把电筒别在胸口的同时保持光亮向前,所以可以腾出一只手干别的。如下图:
我当时以为这东西就挺好用的了,可到了营地黑天以后,老驴们戴上头灯,光随眼到。我这呢?手电是可以别在胸前,不过经常不能照在我想看到的地方,还是需要不断用手调整。当时就觉得头灯这东西真是很好用,以后绝对该买一个。所以说很多经验是从教训得来的,这也是成长的代价吧。
当时我用军品,除了价格很便宜(我当时毕业不久,一时也不太能消化得起一整套户外专用装备),还有就是我看中它的坚固耐用。在阜平我们没少钻林子,我不知道当时别的队友是不是心疼自己的背包被树枝刮来刮去,反正我是不心疼。国内部队配发的制式背包一般都是帆布面料,结实得要命,再加上价格便宜,怎么刮我都不心疼,也刮不坏(用刀去捅另说),倒是心里暗暗窃喜。当时有几个队友背包罩就被树枝给刮破了,我的背包上面一点事也没有。衣服也同样,作战服是防刮布制成的(美军真正配发的ACU是尼龙和棉混纺,各占一半,有斜纹布和防刮布两种),你只要不用剪子去剪,它就坏不了。因为当时在别家店里看到一件冲锋衣可能要一千多大洋,看得我乍舌。心想要是这宝贝被刮出道口子,还不如直接刮我肉上呢。刮破了肉,吃那么几十块钱的肉也就补回来了,可刮破了冲锋衣...这玩意可不是拿针线缝一缝那么简单的吧。
第一次户外,平平安安地回来,觉得其实也不过如此,开始有点飘。然后也愈加觉得没有必要弄什么专业的户外装备,军品价格便宜量又足,还贼结实,多好啊。不过,好景不长,现实很快给了我重重一击,不但是身体上的,更是心理和观念上的,让我对军品在户外中的作用有了新的认识。毕竟,我没当过兵,没有那个体质,只是一个从小在城市里长大,体质平平满脑子想法的愤青而已。
那么,接下来的就说说后面的活动给我的打击。
(未完待续)补几张02伞兵战斗携行具的图。
其实所谓战斗携行具,就是战斗背心,战斗中用于携带弹夹、手雷、水壶等装备并使其重量合理地分配在战士身体上,以及能让战士及时方便地拿到装备。我没有弹夹可带,那么,弹夹袋里面就是——火腿、巧克力和云南白药了。
第二次出行,对我是个大教训。
那时候别的装备都没换,还是ACU作战服、作战背心,睡袋,买了个帐篷——先锋2。不同的是换了个大点的背包——法军65L山地背包。这个背包有自己的背负系统,腰带和肩带都可调,腰带也相对比较厚实,显然比02式伞兵背囊只有两条简单的海绵条的背负强得很多,价格也不贵,由于是国内产的,当时花了220就拿下了。
最后装备起来的结果还挺像那么回事,这回成中法美三国联军了。
那时候觉得第一次出去不挺好的吗,第二次应该也没啥问题。不曾想,倒霉就倒霉在这第二次上。因为这次去的是——海坨,线路是从啤酒溪停车场到西大庄科,两天路程,全程无水源。时间呢?07年7月份,骄阳似火,闷热难耐。
我犯了一个很多新人都会犯的最终导致自己痛苦不堪的错误——带的东西太多,也太沉。那时候认为有备无患,所以用得上用不上且不管,能塞上的都塞上了。比如刀,有一把仿M9刺刀(懂行的朋友知道这种刀不轻),又加了一把类似瑞士军刀的多用途刀。饮水要求带6L这没什么说的,最大的失误在于食物,我把每顿饭定量采购的,每顿包涵一罐八宝粥一包压缩饼干两根火腿,另外还带了玉米粒罐头和午餐肉。这一包东西我估计40斤是打不住,接近体重的1/3,况且我作战背心里还有那么多药品、食物、水、还有一把折叠工兵锨!进山那天在山谷中行走,天气闷热无比,山谷里密林中空气又不流动,你看照片上其他同志都是短袖我还是长袖,这么多东西在身上,我又不是super man,也没当过特种兵,报应很快就来了。
走了不长时间,我已然成这样了。头发湿透,两眼直冒金星,胸闷,走三四步就得歇着喘几口粗气。作战背心上两个水壶里的水被喝完了,汗水还是呼呼地往外冒,我只得在队伍的最后慢慢挪动着双脚,艰难地前行。幸亏老杨一直在我身边给我打气,让我吞服速效救心丸缓解胸闷,要不是他我真说不好会成什么样。体力几乎耗尽,晚饭的压缩饼干也没怎么管用,更何况那倒霉的八宝粥。而且问题是,我还得把铁罐给背下山去,这铁罐本身就不轻!
第二天我一个人艰难的从大海陀返回小海陀时,大队已经开拔了,剩下老狼和Mike在等我。而我已然几乎力竭了,但依然要面对未知的下山路,觉得可能会稍微好一点。Mike知道我这头新驴比较倔,面子也要强,所以用计把我的作战背心背走了,我一看安全第一也别矫情什么了,就只背着背囊一起开始下山。可没想到,那边下山更tnnd累!到最后,脚上也全都是水泡了,脚趾甲还飞了一个,从山口出来走到公路上,我实在是想躺在路上,不管大哭一场也好骂自己也好。
上了车我还强装笑颜说这次可虐了。然后旁边一朋友轻轻说到:你也把别人虐了。
就这句话,给我的震动特别大,改变了我很多观念,也让我很是思考了一段时间。我可以接受自己的体能不如别人的现实,但我绝对不能接受自己成为拖累队伍的因子。
然后就是十一,带两个朋友去黄草梁,也是我第一次单独出去,还是作为领队出去。现在想想那时候的自己,唉....还是不成熟啊。
又遇到了非常类似的情况(当然这次是减了很多没必要的东西,上次海陀的经验教训是非常深刻),胸闷,眼冒金星。一度怀疑是不是自己身体有问题啊?
我发现了症结——作战背心。
作战背心是个好东西。军队里本来没这东西,都是单件挂在身上,水壶啊,子弹盒啊之类的。可随着时代进步,要带的东西越来越多,再这么下去就是五花大绑了,想拿的不能很快拿到,有个说法是想喝口水都得把身上的带子都挪一遍。身上带着这么多东西挂着,跑起路来定了桄榔,端的是狼狈不堪,还特累。看底下这幅图里的那个中尉军官,身上就是五花大绑。这么样跑武装越野,能舒服的了吗?这要是突遭敌人火力袭击,战术动作能做的到位吗?
于是作战背心诞生了,指导思想非常类似于钓鱼用的马甲,或者导演穿的马甲。它把各种配件,比如弹夹,指北针,工兵锨,水壶,饭盒分类安置并扣牢,这样不但携带起来方便,物品取用起来也非常方便,还不影响战术动作,这么好的东西当然要大大推广,于是现在各国军队中这东西基本上是人手一件。(咱们国家二三线部队的普及率还很成问题)问题来了,它适合户外运动吗?
如果你是兰博,那没问题,穿上马甲更cool,可绝大多数人体能有限。实际上就算是穿上作战背心去跑武装越野,也照样舒服不了。为什么?比如我穿过的02伞兵背心,对前胸捂得非常严实,穿戴时要扣紧扣具,这样自然对呼吸有影响,还别说它本身还有1.3公斤重。平地上显不出来,一上山就开始起作用了。那等于是在胸口上系上一根绷紧的绳子啊,就算在平地有这么条绳子,要是动作稍微大点,能不胸闷气短吗?
所以,后来我就完全抛弃了作战背心。我出去是为了陶冶身心的,不是当苦行僧,更不想连累其他朋友。
当然现在作战背心可能还是有改进,黑水在伊拉克使用的作战背心基本上的负重都在肚子上,胸口没有什么阻挡呼吸的东西,但我已经对这东西有了阴影,所以也不再用了。
其实想想,现在都是机械化步兵,在进入攻击出发地域,发起冲击之前,步兵都是在步兵战车里或者装甲输送车里,留着劲头冲锋呢。所以也没必要穿着它登山。
教训与结论之一,作战背心不适用于户外运动。
(未完待续)有相当的从军事进入户外的爱好者,潜意识里是有这种“全身披挂”情节的。在他们眼中,户外只是实现自己心中情结的一个方式,而不是最终目的。再加上心里对负重行进特别是负重上升没什么概念,甚至潜意识里希望有些“虐”,认为这样才够味道,杯具就是这样产生的。
记得听老狼讲过,同样是在海陀,也是他领队。有一次一哥们比我还牛,也是全套军品,我还是穿着登山鞋(但也不是太合脚),那哥们干脆连鞋都是美军的丛林靴。更绝的是那哥们比我还自负,进山前根本就没吃饭,老狼怎么劝他也不听。于是乎进了山就傻了,这第一天还没走多远呢,虚脱的症状比我严重,干脆倒在地上怎么也不起来了。第二天出山的时候,完全是被人左右给架出来的。
要我现在说,如果这样想自虐,那就自己找地方虐去吧,千万别跟队伍走,自己折腾自己不算完,把别人折腾得也够呛。
说到全副武装这个问题,我想说明几点。
一、你没当过兵,没那好体格,就不要充英雄。自己披挂好在家里秀一秀是一回事,或者朋友一起打真人CS你披挂整齐这也很好,但是在户外,在山里,不能那么干。你光看电视里大兵们全副武装巡逻很酷,可一是人家练过,第二你怎么知道他就不累呢?看看这个大兵:
他也累啊,都是肉体凡胎,没有人猿泰山那体格,那么沉的东西压在身上,别说上山了,走平地都费劲。现阶段,一名美国海军陆战队员标准野战装备包括防弹衣、步枪等武器、弹药、水、食物和通讯器材,总重量大约为44公斤至61公斤。在阿富汗,美军士兵执行3天任务,背负重量大约为59公斤至68公斤。就算是美国大兵人高马大,却也是不堪重负。腿部拉伤,膝盖伤,背伤屡见不鲜,估计大兵们不知问候了多少遍军需部门的祖先。可作战,保命第一,这些东西又都不能不带。有人说了干嘛不乘车巡逻啊?一是目标大,第二在阿富汗那种高原山地,汽车根本不好使。美国人对这个问题也很头疼,所以开始搞人类外骨骼一类的东西,
有点像终结者里面的人形战斗机械,大大降低了人本身的疲劳程度,甚至能练成神行太保戴宗那样的绝技。这东西的作战价值这里不讨论,但是我觉得这东西应用在户外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这里只是说明即便是美军,人家其实全副武装是没有办法,作为普通的驴友,更没必要自己给自己增加负担。
后来看过一个美籍华人的blog,他在伊拉克美军服役过,有一个细节我印象特别深。他们排里一次去了个新兵,菜鸟没经验于是巡逻时候把能带的东西都塞到了作战背心里。老兵呢?只捡最必须的带,尽量减轻负重。这就是经验,有备无患当然好,前提是你得有余力使用这些小玩意。带多了,更大的可能是你根本用不上。
二、作战和登山的目的不同。作战中,完成战斗任务是第一位的,必要时可以牺牲生命达到这个目的,艰苦就不用说了肯定是好受不了。可登山呢?牺牲生命去登顶?有这么干的吗?这就造成了军品的使用目的和设计目标都与户外运动产品有一定的差别。有很多军品压根就不是为了户外运动开发的,只能这样说,很多军品可以用于户外运动。任何一件装备带到野外,可能是你的救命稻草,也可能是你的催命鬼。你得考虑清楚再下决定,并且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首先谢谢大家的回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就是我最大的荣幸,能把自己的经验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对大家有所裨益,对由军事进入户外圈的新人来说,也少走一些弯路。
下面接着说。
有了前面几次教训,刻骨铭心。所以第四次出山,我是做了非常大的调整。
这次是07年光棍节附近去黄草梁。这次从一开始我就抛弃了让我又爱又恨的作战背心,把它拆开,利用它的S带(这是国外的叫法,可以理解成国内的武装带)系在腰上,再将几个附加包用Alice扣具扣在S带上,用以携带头灯、备用电池、水壶这些取用几率比较大的东西。背包里帐篷依然是先锋2,但是睡袋换成了Luxe P180,因为原来的01温区睡袋非常难压缩,也就很难装进法式65升山地背包内,而户外睡袋不但轻,而且压缩性非常好。还有一个原因也让我不再太执着于军用睡袋,当时觉得睡袋这东西是放背包里的,谁都看不见,也就不会露怯了。最重要的一点,扔掉一切多余的东西,工兵锨、多用刀具、M9刺刀,当营地鞋的99作训统统不带,只带了一把轻便的小折刀。食品呢?再也不带八宝粥之类的了,肉罐头更是想都没想,每顿定量是一包压缩饼干,两根火腿和一块巧克力,早晚还各有一袋方便面。这样消灭掉吃的,剩下的垃圾也只是少量塑料制包装,往大垃圾袋里一塞,基本也就没什么重量了。比起上次下山时候垃圾袋里充满铁皮罐头盒和八宝粥盒叮铃桄榔让我痛不欲生的经历,这次显然好了很多。吃一堑长一智么,犯错误不怕改了就是好同志。
(左图是S腰带,就是一条坚固的尼龙外腰带;右图是ALICE扣具,用它可以把小型附包自由组合挂在S带上)
计算每一件东西的重量然后相加(因为我没弹簧秤所以没法整体量,只能用数字运算),比如背包2.25kg,水3kg,帐篷2.1kg.....等等等等,如果超标了,找出可以节省的重量坚决扔掉。最后成功地将背包的重量控制在不超过体重的1/4。上山时候还特意留心了自己的节奏,慢慢地按照有氧运动的方式走,告诉自己千万别把步伐弄成上楼梯的步伐,那样肯定得歇菜。不怕慢,就怕站。
结果呢?靠!连自己都没想到就这么轻松走下来了!没有了作战背心阻碍呼吸,真是一时间天地广阔,笑容灿烂;没有了多余的重量的压迫,膝盖的负重明显减轻,走起来不容易疲劳。腰杆都比以前挺直了。大伙看看照片上的表情就知道,要是累个半死我是连笑的心思也都没有的,照片上显得很轻松,显然是还有余力得瑟一下。那次出去天特别好,特别蓝,大踏步走在山路上,意气风发,那时候才可以有能力抛开了身体上的劳累和不适,真正体会到了户外的乐趣。后来我的户外装备的组合基本和这次类似,个别的有调整但变化不大。
而这一次,我终于不但没有拖累自己,反而可以有体力照顾其他的队友,这是对我自己最大的肯定,也让我相当地欣慰。
我的感觉,很多从军事转到户外圈的朋友,一开始往往不是太在乎户外这一套装备经,而更在乎自己的装备是否是“纯”血统。比如要是美国陆军的fans,作战服自然是ACU,连冲锋衣也得是ACU颜色的G8,背包也要找ACU的,还得是美军制式配发的,美军没有类似的背包就找类似颜色的;睡袋用美军的,帐篷看看有没有美军的,起码也得是军用的。要是穿美国军服配法国军包?那是杂烩,杂牌军,大大的不好。可能理解起来有点怪,这就跟品牌崇拜一样,比如要是对TNF特有好感的人可能全身上下,从冲锋衣到背包到鞋到睡袋帐篷都得是TNF的;或者是某人对皮尔卡丹特有好感,衬衣西服领带皮鞋皮包就都得是皮尔卡丹的。这种思想看你怎么说。如果是在龙骑兵那样的军迷俱乐部,人家玩的就是军装,讲究的就是考证准确,那我这样的实用主义者就没法入眼;但是咱们在户外,在山里,端的一切要以实用和可靠为准则。比如帐篷,我不是没考虑过军用帐篷(当然不是那种班排甚至连级的大帐篷,而是类似于户外帐篷的双人帐),但是网上我看到好像是3524厂正品的双人帐篷质量是3.8公斤。当时我就彻底灭了这个念头,还是老老实实买顶实用的户外帐篷。睡袋也是如此。
其实要我说,不管你穿成什么样,自己合适才是最硬的道理。在野外你穿得很正规,标志啥的贴得都很对,臂章上是101空降师的啸鹰,胸前是上尉军衔,看着确实cool。可说实话,真的没多少人能注意到你穿的是什么。尤其是一走起来,走路是最重要的,风景还看不过来哪有时间看你穿什么啊。你说你费了那么大心思穿得跟美国士兵一样,问题是谁也不知道,谁也不多看一眼,就为了自己在那乐呵乐呵?我觉得真的没什么必要。尤其是好多这种配套的东西会有不适应户外运动的状况,到时候还得是自己受罪,说不定还得连累大家伙。与其如此还不如挑选出最适合自己身体状况的,择优选择么,保证安全是第一,第二,也能给自己留点精力去得瑟。
记得有一次在小五台,要进山的时候一大哥给我镇住了。那哥们背了个美国人越南战争时期配发使用的(当然是仿品)ALICE背包。这背包是外架式的,问题是它架子为了兼顾起见是用钢管制成的,这么一个架子的重量我看着都觉得沉,那大哥竟然背着它走北东,真乃强人也。反正我自己是不会那么干的。
ALICE系统背包的外架,可以看到很结实,重量也不会轻
总之,不逞能,不烧包,不偏执,实事求是。我觉得这样的品质在户外运动中是非常必要的。装备只有适合自己,才是最好的。那么,下面的主题,就是探讨一下什么样的军品适合户外运动了。
(未完)最近事情比较多,更新就比较慢了,我还是尽可能抽出时间写点东西,和大家分享自己的经历和经验。
接着说军品在户外。
为什么很多军品都给大家五大三粗的感觉,不招人待见呢?这里有很多的原因,但是最重要的一条,简单就是美。这个观点对于军用装备非常重要。简单的好处一个体现在造价,比如PLA的01式背囊,钢架+帆布+海绵条,就是那么简单直接。你看它的肩带也不厚,背部就是两条直直的垫块把身体和背包隔开,腰带以户外的眼光看近乎可怜,只能起到固定背包的作用,别太指望它能吃住劲。可就这么一个粗犷的军包,结实是没的说(也有质量差的仿品),70+10的大容量,更重要的是价格不到200人民币!你可能不觉得怎么样,可是想想PLA有多少野战部队,还有武警,每人配一个大背包,也不止上百万个,这么大批量,你让他每个人都给配鸟包,这可能吗?要是你是主管军费的你干么?什么都需要钱啊,要用钱的地方太多太多,把这些投到装备研制上,早点搞出四代涡扇发动机不是更好吗?再有你看跟什么比,就是现在,好多二线部队也依然是打背包,装备带子挂满身,就是这样的背囊能配发下去,也是需要时间和金钱的。况且部队里拉练、演习,那可不是下雨刮风就不搞了,恶劣环境多的是,那遇到的磨损可就太多了,一个鸟包用半年,三四次拉练演习的就给弄破了,这不更倒霉吗?可能很多人并不了解,很多军品虽然的确很坚固,但是部队里也不是把它当金刚不坏之身的,也有消耗品的性质。步枪是够坚固的吧,可步枪也是有寿命的,一般15000发以后就报废了。真打起仗来,可能背包比步枪的使用寿命长。军队打仗是要花银子的,得花得起才行。
简单的第二个好处是工时低。这个一般人不太好理解,咱们举个例子。德国人打苏联人的时候,豹式坦克厉害吧,制造一辆豹子要15万工时。苏联的大脑袋T-34呢?只要3万个工时。就算是苏联人的斯大林-2重型坦克,也只要5万工时。知道什么概念了吗?德国人生产一辆豹子,苏联人可以造出5辆大脑袋T-34或者3辆勇猛无比的斯大林-2!不是苏联人多,也不是苏联人手艺好,那时候苏联男的上至60岁下到16岁都上前线去了,军工厂里大多都是妇女,你让她们跟德国熟练的产业工人比制造工艺,能比得过吗?就是设计简单,性能平衡,制造非常简便。战场上单挑,T-34对豹子绝对没戏,可豹子一上战场就傻了,T-34不是一辆一辆来,那是一群一群来啊!T-34从来不讲骑士风度,上来就是群殴。豹子就被无情淹没。老虎厉害吧?可一群狼聚在一起老虎也绝对不敢主动招惹。设计简单,制造工艺简单,保证主要性能,大幅缩短工时。这在战时就可以用更短的时间更低的材料和人工消耗制造出更多的产品来。搞军备的人不是不知道鸟包好,可要是真那么精工细作,这军工厂也就别干了。部队在那眼巴巴等着装备背囊,你这还一针一针不紧不慢地缝....更别说支架了,人家那铁管支架普通工具几分钟就能做出来,你这碳纤维支架还得把碳纤维一层层铺匀,再压到一起成形....
孤独的豹子总是遇到一波波的T-34
还有一个简单的好处是可靠性高,不容易出问题,如果遇到故障可以很容易排除,维护也很简单。一件装备,你再高科技,再性能好,一到野外就拉稀,那不是好装备,部队里装备讲究的就是可靠性,简单的设计是实现可靠性的重要因素。这东西要是复杂起来带出野外我总不放心,可能出点小毛病我就特别别扭,老是得想着它,也提防着它。一个背包你弄那么复杂,只要稍微出点问题,可能还不是太大的问题,你说我是担心啊,还是担心啊,还是担心啊?
好,这就解释了军品为什么大多是五大三粗的。所以用于户外运动,和满眼花花绿绿比起来就显得比较土了。军品绝对是形式服从实质的典范,一切以可用性出发。所以,女同胞一般对军品是一点都不感冒。女人么,爱美是天性,这个不能跟天性作对。
说了这么多,那么可以用一些具体的用于户外的军品或者被认为可以用于户外运动的军品做一下说明了。
该说说在户外中应用的具体军品了。
咱们从衣服说起吧。
在专题的第一部分里大家看到我是穿作战服出场的。啥叫作战服(作训服)呢?通俗讲,可以叫做迷彩服,因为大多数作战服都是各种迷彩的,少部分是单色的,军人在作战和训练时候都是着作训服的。我穿作战服的直接原因有二,第一是它结实,第二是它便宜。也是基于同样的原因,它才成为千百万建筑工人的最爱。但是为啥我不穿中国的作训服,穿的是外军(美军)的作战服呢?
第一个原因是按照现行的法律,非现役军人是不得穿着军服的,更不得佩戴军衔、军兵种标志。当然你看现在满大街都是穿这种迷彩服的,虽然很多是粗制滥造的仿品,但面对这种情况法不责众也只能睁一眼闭一眼,况且现在新的07式作训服已经配发了。但是新的07作训服相对的管理就要严格多了,价格也不便宜,不容易买到,所以工人大哥们就很少穿这个。而一旦穿着现役军服,遇到纠察盘查,那就比较麻烦,所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穿外国军服就没这个问题。当然咱也不能穿带纳粹标志和日军标志的军服,前者违反公理,后者对不起人性。
第二个原因就是国外的军服,尤其是美德英这三国的军服设计要比国内的军服合理。咱们上学军训的时候都是穿的民用版本的87式丛林迷彩作训服(民工大哥也穿这个),虽然是粗制滥造,甚至还掉色——曾经把我一同学的白T恤给染成了绿色,但是基本样式是一致的。它上衣是夹克式,扎上武装带以后,伸胳膊做动作都极为不便。手臂下垂的时候袖子还正常,只要一平伸,袖子口马上秃噜到胳膊肘,再一上举,衣服下摆马上被拔到肚脐眼。一投手榴弹就更要命了,这帮小伙子都一扔教练弹50米远的主,那力道一出手,扑哧一下袖口的扣子就开了。 还是用下面图举例:
仔细看这群战士,他们跑武装越野的时候都是直接把袖子卷到胳膊肘以上。网上看07年以前的部队训练和演习,好多战士也是这么干。因为什么?举个例子,衬衣完全没有伸展性对吧?可夏天的时候你穿短袖衬衣(不是T恤),打个羽毛球之类的也能应付,因为它并不妨碍你挥臂的动作,也不会在你挥臂时把你的衣服下摆抽上来。可你穿个夹克打羽毛球试试?根本就活动不开。所以战士们为了作战训练方便,很多时候尤其是演习的时候对风纪要求不那么死板,就怎么方便怎么穿了。
现在新的07式都改成派克式了,下摆的问题解决了,但是挥手臂受阻的现象依然是存在。
而国外的设计就不一样了。我刚发了那副图就是我穿着ACU(美国陆军全地形作战服)在野外。下摆早就是派克式,手臂伸直,上抬,就算扎着外腰带,也不会有明显的下摆被上拉的问题。简单说就是贴身。裤子也一样,87作训的裤子就两条直筒,而ACU的裤型是根据腿型走的,比如卧倒、匍匐这类战术动作做起来很舒服。而贴身的设计更减少了腿根部位的摩擦,记得看过一个纪录片,一帮咱们海军陆战队的新兵蛋子集训,因为是夏天所以就直接一条作训裤。跑山地武装越野的时候,有比较胖的同学就倒霉了,磨裆,最后那一段真是惨不忍睹,真佩服他们还都坚持了下来,是条汉子。
作战服的材质一般是尼龙和棉混纺。比如美军的ACU,这两种成分各占一半。这样有什么特点呢?就是相对纯棉的衣服,军服打湿后容易干;而相对化纤的衣服,军服穿起来的感觉又比较舒服。其实你看速干衣,比如我穿过的SnowWolf速干衬衣,它的材质就是100%尼龙。但是纯尼龙有个弱点,就是遇火熔化,会产生高温液体附着在人体上对人体造成伤害,而棉就没有这个问题。所以军服的材质选择也是一个折中的结果,性能、成本的折中。你要说速干性它肯定比不上专门的速干衣,但是速干衣也没有它保暖,更没它结实。而和冲锋衣裤比,它显然没有冲锋衣那种防雨防水性,但是冲锋衣同样也没有它的透气性。这里举两个我自己体会过的实例。第一个是在北戴河,那次我穿着英军制式的丛林迷彩斜纹布作战服,踏海的时候裤腿全湿了,但是从海滩走回宾馆的路上,不到10分钟,裤子已经干了(当然那天有一定的风)。第二个例子,08年4月份在后河,出来的时候我们遇到了大雨,我只是上身穿了件雨衣,下身依然是ACU裤子,走起来没什么感觉,挺舒服的。但是穿冲锋裤的队友们好多都感觉穿冲锋裤特别闷热,裤子里面被汗水所湿。
其实我的经验,如果天气本来就特别潮湿,那么即使是速干衣,也往往是湿漉漉的。我第一次去小五台的时候正赶上雨,速干衬衣淋透了,晚上雨停了,放在帐篷外一树枝上挂着,一晚上也没干,第二天还是被我用体温亲自烘干的。这个时候作战服和速干衣差别并不大。而如果生起火来烤衣服,速干衣如果靠近火的时间稍长一点,就会烧坏的,而军服显然要皮实很多。
作战服的结实则不用多说,不但布料结实,有的干脆就是防刮布,而且在膝盖手肘部分都加了一到两层加厚,这样就更容易应对户外的恶劣环境了。至于价格,国内的军服就是87式正品品相比较好的,80块钱拿下来也足够了。而外国军服有很多仿品质量非常好,价格在150-200之间(一套)。价格不贵,用了也就不心疼,也就不用那么小心翼翼,心思放在路本身上不是更好吗?当然这是指国内产品说的。国外呢?其实好的作战服也不便宜(相对咱们说)。美军制式配发的ACU全地形作战服价格是88美金一套,在国内能收一件初级的冲锋衣了。当然这个问题见仁见智,每个人的理解不一样。
再有就是作战服上衣和裤子上的口袋都比较多,设计也很合理,让人取用物品很方便。比如照片上我裤子上那两个大大的侧兜,就经常被我用来放置牛肉干、果糖等等,或者走热了把手套塞到里面,冷了再拿出来戴上,方便的很。
09年以来因为和一个朋友的约定所以换了一套国内仿制的CP公司的全地形迷彩作战服(R6基地服),斜纹布制的,膝盖和手肘加有尼龙加固层,穿起来也比较舒服。还有一个原因是ACU的军种痕迹太重,一看就是美国陆军的,而Cp作战服不是制式配发的,所以理路上你穿这个也可以认为是中国军队。(我还是爱国的)
说了作战服,该说说军用雨衣和冲锋衣了。
(未完)补充几种作战服的图
英军丛林迷彩作战服
德国丛林斑点迷彩作战服,最具德意志风格的经典
美国空军不鸟美国陆军,所以自起炉灶弄了ABU作战服。我们在《钢铁侠》里面就可以看到穿ABU的空军军官
抓到老萨的美国大兵穿的是著名的三色沙漠迷彩
我国07式军装中的四种作战服。但是从国庆阅兵时看,某些军兵种貌似还定制了自己专属的迷彩图案
首先要和大家说声抱歉,这一段时间工作太忙,加上搬家迁网络,很长时间没有更新,却依然受到大家如此的关注,非常感谢大家。
第二个要说的是如果更多的人能通过读到我的文字对自己有所帮助,少走些弯路,那是我非常乐意和欣慰的,所以也欢迎大家转载。
上次说到冲锋衣了,今天咱们就来具体说说吧。
冲锋衣的起源我个人认为没有一个非常明确的谱系,很多装备都可以看做冲锋衣的雏形,军用风衣、雨衣,甚至某些作战服。冲锋衣,它当然不是冲锋队的衣服,更不是战士冲锋的时候穿,我记得有一种说法是登山时,在最后冲顶时穿的衣服。它兼具防风、防雨的功能,同时能够透出身体内排出的汗气,使得登山者的身体始终保持干爽舒适,有效避免体温流失。所以有一些户外圈外的朋友问我什么是冲锋衣,我一般直接回答:透气的雨衣。
要说冲锋衣确实是个好东西,在很多环境下它能让你少受点罪。有人说我们户外还怕受罪吗?当然不是,但是如果能节省体力用到更需要的地方确保自己的安全,不是更好吗?但是我觉得有一点,不要神话冲锋衣,不要把它当万能的灵丹妙药,也没必要看到某某薄膜的logo就顶礼膜拜。因为防风防雨透气这个问题,实在是相当的复杂。
08年第一次去小五台的时候,正赶上下雨,所以好多伙伴都穿着冲锋衣前进。当时我只有武警01式分体雨衣,用它来挡雨。小五台的雨很是没规律,时而瓢泼大雨让人无处躲藏,时而艳阳高照让人摸不着头脑。一旦雨停,雾气袭来,便是刺骨的寒冷潮湿。就在这样的天气里我们一起行进,并最终冲顶。晚上扎营的时候我和一个朋友住一帐篷,他穿的是某知名国外品牌的冲锋衣,一千多大洋从正规渠道购进的正品,我特意摸了摸他冲锋衣内部,同样也是湿漉漉的。在那样的天气下,不管是什么衣服,只要身体是潮湿的,那就肯定冷,跟你穿什么衣服没有必然联系。
第二个例子是08年4月份去后河,第二天出山的时候我们一直是在雨中前进,还是那种绵绵细雨。我很清楚地记得有位朋友在冲锋衣外面套了一层一次性雨衣,为什么记得这么清呢?一是这位朋友是绝对的老驴,她对户外装备的认识比我要深刻地多;二是作为女生,她对装备的保养也非常在意。而就是这样一个在我印象里本应非常信任冲锋衣性能的人却直接在怀疑冲锋衣的防雨性,这不能不让我思考。
如果咱们买冲锋衣是作品普通的旅行服装穿的,那没问题,因为一般情况下旅行都不用过多负重,也不存在恶劣气候条件下的行进问题,遇到雨一般人就直接进宾馆歇着了。这种情况下冲锋衣是很好的东西,加上色彩都比较鲜亮,人显得很精神。但是在野外呢?
首先得明确咱们因为什么买冲锋衣。是看中它的防风+防雨+透气,保持身体干燥。如果在北方寒冷的秋冬季节和早春,比如在黄草梁那种地方,冲锋衣都能很好地达到这个目的,因为这个时候野外相当干燥,而且少雨,你在野外行走遇到的最大问题是自身的汗水。但是去过山里的人都知道山风的凌厉,所以你有时候又还必须得套上外套不能只穿个T-shirt或者光膀子,这时候冲锋衣绝对好使,绝对挡风,又能把汗气透出。同理,在雪山上,那里的气候也是极端干燥,基本上不用考虑防雨的问题,在那里更侧重冲锋衣的防风和透气功能。但是换个季节换个环境,夏秋的雨季南方的山里,这时候冲锋衣还那么灵吗?那里即使不下雨,空气湿度也非常大,加上气温高,这种环境下大多数人更愿意直接穿速干衣的。很简单的道理,比如7、8月份的天津,遇到那种桑拿天,高温,高湿,倒是很像山里的天气,你会在户外穿着冲锋衣招摇撞骗么?我想大多数人都不会吧。
所以我才说,不要神话冲锋衣,也没必要把它当成万能良药。
冲锋衣是好东西,尤其是加入了各种各样的中间层薄膜。但是对于军用品,它有一个非常大的弱点——价格。我前面说过军用品是需要大批量生产的,在性能类似或满足需要的前提下,一般都是价格便宜的进入生产。所以作战服和作战背心可以人手一件,冲锋衣则未必。尤其对PLA,一弄上百万套的批量,还存在明显的寿命限制,要是我管装备我也不能同意这样的作战服装列装。到目前为止,真正普及冲锋衣,大量装备普通士兵的恐怕也只有德军和美军。前者是奉行精兵政策,部队员额小;后者则不是一般的财大气粗,所以才能承受得起如此的造价。造价还不算,还有消耗!德军Gore-Tex丛林迷彩雨衣我有一件二手的正品,数次穿出去过,除了因为使用时间过长防水性能有所缩水外,透气和防风性能都很好,而且因为外层的织物很结实,所以衣服也很耐用。再有根据很多军迷的反应,日耳曼人的风格总是很cool。
而说到美军的此类服装,就不得不提到M65风衣。严格讲,M65算不上现代意义的冲锋衣,但它拥有许多类似冲锋衣的特点。比如强悍的抗风能力,一定的抗小雨雪的能力,棉布质地使其穿着舒适易于吸汗(注意不是排汗)等,据说即使在寒冷的阿拉斯加,一件ALPHA生产的军版M65配上一个棉胆也足以过冬。《第一滴血》里的史泰龙扮演的退伍特种兵就是身着一件M65在流浪。但是由于面料是最普通的重磅棉布,所以你是不能把它当雨衣穿的,它没那能耐。但是在干燥寒冷的地方,它是能大显身手的,而且结实耐折腾。咱们平时处理冲锋衣总是很小心翼翼,不像一般衣服扔进洗衣机里转十几分钟就行,而你对待M65就完全可以像对待普通服装一样,该怎么洗怎么洗,该怎么甩干怎么甩干。
需要说明的是现在市面上M65的版本非常繁多,大部分都是仿制品,正品不是见不到,而是相对数量比较少。而且很多仿品的质量也还不错,当作时尚服装也行。其中内容很多,在这里不便展开,有感兴趣的同好可以参考百度百科上对此的解释。()
但是M65毕竟是风衣,而不是冲锋衣。所以美国人搞出了ECWCS(Extended Cold Weather Clothing System),同样是ALPHA生产,成为M65的接替者,现已广泛装备美军。与M65的最大区别就是它应用了Gore-Tex材料,真正具有了冲锋衣的性质。之前我写作战服那篇里面特别发了一副图片,抓住老萨那幅,其中一个大兵身上就穿着三色沙漠迷彩的ECWCS。曾经有一副图片也表明美国陆军已经装备了ACU迷彩的ECWCS。需要说明的是ECWCS也一直在发展,第三代的ECWCS不但比之前的版本更轻,而且透气性更好,体积也更小。同M65一样,市面上也是充满了复刻版和仿制品,需要注意鉴别。但是如果只是为了户外应用,也就没必要非要正品,很多仿品的性能也还是不错。09年十月我去四姑娘山穿越长坪沟,最高海拔到达4700米,就是一件仿制版的ECWCS帮我阻挡住垭口凛冽的寒风。我还是那个观点,实用第一。银子并不充裕,因此实用性是排在首位的,这东西穿出去不心疼,禁得住折腾。
话说回来,美军装备得起GTX,还有一个原因,戈尔可就是美国企业,直接掌握着GTX的专利乃至生产。换了别的国家,除非跟美国特别铁,否则一到战时,是无法保证GTX材料的供应的。
其实,在收了这件冲锋衣之前,我一直用的是二手德军丛林迷彩GTX雨衣当作冲锋衣,但是后河那次GTX雨衣也不能让我幸免,所以后来又添了一件利器——武警01式分体雨衣。由于是国内配发的制式产品,价格便宜(110元左右),而且弄到正品不难。这东西设计得很有特点,收容袋是和上衣设计在一起的,本身就是上衣的一部分。内部有一层网眼布,可以达到一定程度的透气效果。当然由于雨衣本身是不透气的,所以使用起来依然会有一定的凝水现象。但是相对于它的价格,可是非常物有所值的。同样也是禁得住折腾。09年在白河,我们遇到了几场倾盆大雨。穿冲锋衣和速干衣的队友被压制在天幕下或帐篷中动弹不得,我穿着分体雨衣,便义不容辞充当起了照顾大家的角色,冒雨帮大家拿雨衣、整理帐篷、收拾背包等等,支撑我的是军用雨衣的强悍性能,因为那种环境下即使是冲锋衣也很难不湿。我觉得不应该太计较这个,保证有干燥的衣服才是最重要的,与其这样我宁愿把冲锋衣密封好,干燥地保存于背包中,等夜幕降临雨水停止时换上。在雨水非常大的时候,虽然雨衣内部有少许冷凝水,但是它的防风性能和防雨性的优势就显示出来了。所以现在一般情况下如果下雨,我会把干燥的作战服保存好以备扎营后穿,同时穿着速干衣外套着01雨衣行进,如果雨停了,太阳出来的话则脱掉雨衣,依然寒冷的话则穿着雨衣,只要在运动着,在这种潮湿环境中雨衣也是可以保存身体热量的。同样是08年在小五台,那时候天气寒冷潮湿,我们都穿着速干衣,但身上还是湿的。行走的时候身体发热,不觉得什么,一旦停下马上就特别的冷。这时候套上雨衣,很快就暖和起来了。不是雨衣产热,而是雨衣能阻止热量的外散。当年解放军老兵就曾经对雨衣的作用做过描述,防风、防雨,遮光(夜间隐蔽的需要),保暖。不过也依然要注意,不是拿件分体雨衣就灵的。我曾经有一套所谓“军警雨衣”,黑色的,防雨绸布料,曾经下雨时候下班路上穿过一回,结果——再也没碰它,一点都不透气,真是难受得很。
当然,我这不是鼓励大家都去买军用雨衣而舍弃冲锋衣,只是说这两者各有长处,每个人得根据自己实际情况来定,千万不能别人说好你就认为一定好,那样通常都会很失望。尤其是冲锋衣这东西,动辄上千大洋,不是说像普通的休闲衬衫可能几十块钱就一件,谁买冲锋衣都是前后思量,听广告介绍,在网上查评价,都希望买到真正适合自己的货真价实的东西。花了那么大价钱买,谁不希望衣服多穿几年呢?
而且最重要的,是不是没有冲锋衣我们就不能户外了呢?
当然不是。
冲锋衣我们就说到这,下次我们聊聊军用背包。
(未完)补几幅军用冲锋衣和雨衣的图
德军丛林迷彩GTX雨衣。当然也有德式沙漠迷彩的版本,在阿富汗驻军中比较常见。
回复翡翠珊瑚:
我的ACU和CP作战服都是从我一个朋友那拿到的。他本身就在淘宝上开了个卖军服和背包的店,所以他那有什么好东西,我一般就先试用了。店址是这个:在这里依然要谢谢大家对帖子的关注与爱护,也依然要和大家抱歉。这一段工作特别忙,加上驾校考试练车,所以上来的机会就少了。但是只要大家支持,我还是愿意把这个专题做下去,和大家分享我的经验。
前面有朋友质疑我对冲锋衣的看法,也有质疑我穿的都是低档军品,有误导大家的嫌疑。误导大家我实在不敢,只是我所说的大多是我的亲身经历。评判一件东西的好坏不能只看宣传和数据,更重要的要看在实际环境中的表现,对于军品更是如此。高档的军品有吗?当然有,但我没用过,所以不敢多言。我记得前面有朋友质疑说穿雨衣干嘛?穿软壳不就行了?这个,实在抱歉,我没有银子。前面的帖子大家可以看到我在户外装备上是个实用主义者,不是那么讲究,所穿所用,更重要的是看到东西的物美价廉,耐折腾。如果有买软壳的钱我干脆买件正儿八经的冲锋衣不更好吗?我每月房租水电网费哪样都得要钱,对户外装备自然是结实耐用又便宜的好,我觉得你是不是老驴更多的不在于装备多好,而在于你去过哪,有过什么样的经历。我不是装备狂,买装备的目的很明确——使用。
再有,工艺复杂造价高的军品就一定是好东西吗?M16工艺是够复杂,造价也高,理论上小口径枪弹那么多优点。可到了越南打几枪枪管就积碳,枪打不响气的美国大兵嗷嗷叫,维护还贼困难(那根400mm细导气管不是那么好清洁的);人老毛子AK工艺倒是不怎么样,价钱更是低廉,可就是耐造,泥沙雨水灰尘这些都不怕,什么样的环境装上弹夹就能打响,什么是好装备?这才是。
记得我刚参加户外活动时碰上过一个人,装备狂人,我第一次出去除了脚上有双日高的登山鞋其他都是军品,这哥们就一个劲说这个不好那个不好,你怎么不买个鸟包?你怎么买日高的鞋多烂啊!当时我还不知道这些品牌,即使知道我也买不起。那时候刚毕业工资够生活就不错了,几千块钱让我买个包?就算家里不骂我,我也得自己骂自己。我后来觉得这哥们其实没什么坏心眼,就是纯粹痴迷装备,还非得到处显示自己(或者说憋在心里他难受),但是对一个刚进户外圈的新驴,被人指摘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你说是什么滋味?幸亏我脸皮厚没当回事,要是脸皮薄点的非一头撞墙不可。 后来那小子跟我们玩不到一起,逐渐就很少看见了。我姐姐跟他还算熟,聊天的时候说到他,一屋子都是好装备,省吃俭用下来的,可一年出去不了一两次。你说这是何苦呢?
当然,也可能他就是喜欢装备而已。难道是——恋物狂?.........
所以说,我说出我的经验,如果大家有要补充的直接补充就可以了,都是为了能让大家在野外过得更舒服点,不光是装备的问题,还有经验的问题。
挖了好几天坑了,今天该说说军用背包了。
如果让我挑选户外运动中最重要的两件装备,我会选鞋和背包。
鞋不合脚或者质量有问题,那真能让你吃尽苦头,对此我是深有体会。所以别看别的装备上我不是太在乎,但是鞋还是选了双合脚的。背包呢?同样。有时候我总在想,如果你要是一开始就用好装备,最后你可能根本不知道它好在哪;若是一开始的背包比较惨呢?你就能更深刻地认识什么样的背包适合你。
这就是所谓,教训使人进步。
我最早的背包,是02式伞兵生活携行具,其实就是一个四四方方的背包。它和02式伞兵战斗携行具(作战背心)配合使用,因为一开始我是穿作战背心的,所以这个背包也算是用得顺手。
这就是背囊的背部背负。可以看到主体就是两条平行的厚海绵条,将背包和后背隔开一定距离以利散热,背包带子我的感觉是挺厚实的,也还算可以。但是大家仔细观察,发现有什么问题了吗?对,问题就在腰带上。此背包的腰带就是一根带子而已,没有硬度,基本只能起到阻止背包在身上乱晃的功能,不要指望它能把重量集中在腰上。但是为什么我第一次用没感觉出不舒服呢?那是因为我在穿着作战背心时,它和作战背心配合得非常紧密。45升的军包,高不过肩,宽不过臂,低不过腰,加上作战背心的厚度,所以它的腰带能牢固地捆绑在作战背心上,这恰恰让其背部下方那块横着的海绵垫块卡在腰上,从设计的角度上说实在是巧妙。并且这个背包设计成这样还有其他的优点,战士在做战术动作的时候头可以灵活转动不受背包妨碍,及时观察敌情;通过狭窄地带时不至于被卡住不得动弹。它的支架是一个内置的钢制闭合圆角四方支架,中间有加强筋,非常结实。而且说是45升,其实容积可不止于此,当扎营以后看到我从背包里拿出那么多东西,我姐姐非常惊讶说你这么个小包这么能盛啊?我于是笑说军包就是内秀。
后来装备多了这个背包装不下了,而且外挂点不多,所以就换了其他背包,但是这个背包至今被我留着,数次搬家发挥了巨大作用,还曾经借给初涉户外的老同学一用,当然她没有作战背心所以背包的重量压在肩上比较痛苦,好在她背的东西本身不多。所以后来她还是买了个沃德的包,她说不是背包不好,而是背包不好看。
我接触的第二种背包,也是至今我接触得最多的背包——法式65L军用登山包。我的户外岁月,至今为止都和它紧密联系在一起。它陪我登上过小五台东台,走过巴丹吉林沙漠,经过雪乡的林海雪原,穿越了长坪沟的天堂景象,见证了我从一名新驴成长为一个比较老的驴的全过程。所以我对它感情最深,也非常了解它的优点以及不足。
这款法式65L背包在网上很容易看到,大多是国内生产的。但是我有一位朋友因是专门卖军服和背包的,所以我也偶然间认识了这种背包生产厂家的一个销售经理,还曾到他们工厂参观过。那个工厂确实是一个军工厂转制的,至今也还承担着军工生产任务。他们的产品就包括这款背包(但是比别的版本更结实耐用),也确实是出口法国的。至于别的厂家也生产,这个他们也无能为力,毕竟这个不是品牌产品。但是我敢说在我见到的所有此款背包中这个厂的产品是最好的。曾经用过一个别地生产的65L法式背包,只背了小五台和巴丹吉林各一次,就出现了问题(但一般人是很少能注意这个问题),就被我放弃了,后来送给了另一个哥们当搬家包,也算物尽其用了。
我们看这款包的背负,与02伞兵背囊相比明显更完善。背负长度可调(但范围比较小),腰带更厚实。与02伞兵背囊不相同的是它以尼龙作为面料而不是帆布。不同厂商的版本尼龙强度并不一致,高的有到1000D的,低的有400D不到的,性能相差很大。但是我用的,还没发生过背包从外向内被磨穿的情况。肩带部分不直接缝在背包上,而是通过高强度织带与背包相连,这样一是避免了肩带强度不够而使其自身断裂,第二也使得背包肩带的调节更加方便和得心应手。它也有一个可拆卸内支架,就是一个U形铝管,端头用塑料盖封闭。它的正面外挂点很多,本身也带有几根外挂带,所以前一张照片中我背包的后面挂上了帐篷、防潮垫和一件作战服。65L的容量对于绝大多数周末徒步和登山都足够,况且还能外挂不少东西。所以直到现在我还是在用着这个背包到处跑,习惯了也就不觉得怎么样了。更重要的,一般它的价格200都能拿下来,如果说性价比,绝对是非常得高。对于初入户外而又缺钱的驴子,省下大笔银子可以添置更重要的装备不是更好吗?
当然这个背包也不是没有弱点,首先是背负系统与一些品牌产品还是有差距,集中体现在腰带还是偏软、肩带受力面积偏小、背负调节范围不大等方面。还有一个问题,就是U型支架的断头正好是腰上的受力点,而U型支架是靠一个尼龙内兜固定在背包内部的,它的底部与尼龙内兜长期摩擦会磨穿它,然后会磨损背包底部,最终将其磨穿。第一个背包在我用过将近一年后就出现了这样的问题,我还是在山里发现的,那次是08年5月我和另外一朋友去龙门涧探路,出山的时候发现支架断头竟然将包底磨穿,直接顶在了腰上。当然是相当地不爽,幸亏当时已经完成了穿越部分,剩下的路是从人工景区出来,基本是平地,我才没有受什么罪。但是后来的版本中此处的尼龙兜处就被专门加强,以杜绝磨损的现象,提高使用寿命。
市面上当前还有一种法式100L背包,两个侧包是可拆卸的。包型比较酷,背负系统比65L要复杂一些,可调节的程度也更高。但我入手过一个,发现了点问题。它的支架是外架,不是管,而是铝条。后来有一次搬家时拿它装书,结果太沉了,竟然把铝条给弄弯了.....所以我就没拿它出去玩,后来也是作为搬家包在数次搬家中屡立战功。
其实我最早知道的军用背包并不是02伞兵背囊,更不是法式65或100,而是91式军用背包,这是我国第一代制式大型军用背包,后来的01式背包也是以它为基础设计的。据说两个91式背包的支架可以拼成一个简易担架,在战场上非常实用。说到01背囊,有一次我在黄草梁,看见一队来自中国地质大学的学生,大概40多人,只有少数有专用户外背包,大部分人背着的就是01。我也是从穷学生那个阶段过来的,非常理解他们,一百多块钱买个背包,图个啥?不图什么颜色什么款式,就图个结实耐用。闲适爬山野营,放假了背起行李就走。什么叫实用?这才叫实用。你跟他说买鸟包?一个鸟包的价格可能赶上几个月的生活费了,你说他更可能怎么选择?
上面说的几种军用背包都是我自己接触过的。其实比如美军,他们对背负系统的研究很早,也很专业。我印象中也曾经有过美军向某知名登山包品牌订购军用背包的案例,但这毕竟还是少数。我记得KAILAS有过一款英国军方订购的登山包,非常cool,Kailas的实力不容置疑,而且为了保证强度,包体重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3.7kg,网络上价格大概在1000+人民币。我虽然心动,然一是钱,二是重量,让我最终打消了这个念头。法国也不穷,它为什么背包还要在中国产?它也还是要看成本的。这装备光好不行,还得能用得起。F-22好不好?美国人自己都用不起,所以造了187架草草收场,还得是大量三代机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哪怕已经老迈不堪。况且军用背包也有理由不过分追求背负效果。为什么?除了特种部队、侦查分队这类突击力量需要远程徒步长途奔袭,大部分地面力量,机械化步兵摩托化步兵的行军是靠车辆,背包更多起收纳作用而不是背负作用,因为士兵们还得积攒体力打仗啊。你看见过背着背囊坐在车上行军的吗?很少吧?大部分都是将背囊卸下,一旦遭遇战斗要轻装投入战斗,只携带随身弹药。美军在阿富汗是没办法,那地方出门就是山,车辆没法动,所以所有给养和生存物资都得自己背着。
当然,我还是觉得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如果经常出行的话应该有一个比较好的背包,它能让你少受罪,省出更多的体力,也就提高了安全性。我还是那个观点,在户外,安全第一。没必要非为了军包而军包。军包只是一种选择。对于我自己,可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还是要使用军包,省出的钱,确实还可以做许多其他的事,精彩的事情。
menglong04
这个我也是从淘宝上下单买的。01式分体雨衣其实分为陆军版本和武警版本,设计基本一样,但前者颜色比较深,背部带有两条横条的反光带。但是不知如何原因陆军版本市面上见得很少,对于其品质就不大好判定。而武警01雨衣相对就比较常见,淘宝上搜“01 雨衣”就能找到。不过请注意陆军版本和武警版本的号型系统并不一致,购买的时候需要和店家咨询确认首先依然要和关心这个帖子的朋友们道歉,年后一回来就忙的焦头烂额,天天回宿舍后就散架了,也就一直没有写。但是大家的回复我是认真看了的,在此谢谢朋友们的关心。我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观点也不免有偏颇之处,还希望大家帮助和指出,无论对我还是对其他朋友,这都是非常有益的。
闲话少说,咱们接着聊,本节说说鞋吧。
从07年第一次户外,我就是穿专门的登山鞋的。记得第一双是日高的,拼皮面。那时候对登山鞋没什么概念,只知道按习惯应该是比自己的脚大一号。而买鞋的时候呢?专柜的售货员看来也不是太懂,压根就没提出什么建议。因此我就按平时穿旅游鞋的概念买了一双。第一次去阜平没遇到什么问题,只是右脚磨了个水泡。但是第二次,就是我在海陀被自虐的那次,我是真正领教了这鞋不合脚的后果。我们从小海坨下撤时,山路比较陡,其中有很长一段是很大的坡度,而且路还特别窄,没法使用之字下降的技术,必须抓住旁边的灌木手脚并用才能慢慢地平稳下降,保证安全。走过这种下降路的朋友都知道,随着一步步向下蹚,脚趾和鞋头会不断碰撞摩擦,时间一长就很容易起水泡。结果那次最后走到终点时我已经双脚满是水泡,走路一瘸一拐,右脚“无名指”的指甲已经和肉分开了,走一步钻心疼,但不敢停下来,因为静止以后再启动,脚会更痛苦。07年第三次户外是去黄草梁,十一的时候。在从实心楼下到落叶谷最后到达寺上村时,我的脚也已经磨起好几个水泡,不得已最后的盘山公路是换了双单鞋走下来的。07年最后一次户外,是光棍节的时候,就是我第一次抛弃作战背心轻装上阵,依然是走黄草梁。这回学乖了,第二天开拔前用医用橡皮膏把双脚的脚趾部分和几乎前半个脚掌都贴了上去,虽然是土办法可是效果不错。脚上没水泡,这回果然走的是轻松自在,也才渡过了磨合期,真正开始享受户外,享受山野。
后来我就这个事问老狼,老狼一说我就明白了。亚洲人的脚型普遍是前端比较肥大,所以得挑前端比较宽松的登山鞋。而有的登山鞋设计的时候脚趾部分设计的空间比较窄,这样就不太适合自己的脚型。怎么办呢?没办法,换吧。就挑了一双宝驼的中帮全皮面登山鞋,V底,新保适防水透气层。当时买到的价格是600多大洋,相对于我在某俱乐部和商场卖场看到动辄一千多大洋的登山鞋,还是相当实惠的。这个鞋我的脚型穿着也比较舒服,在后来的一年中,伴我穿越过雪乡齐膝深的大雪,也伴我走过巴丹吉林的沙山,更是带我两次登上了小五台东台,再也没有发生过脚磨水泡的现象。所以后来有朋友加入到户外圈,向我询问登山鞋的购买,我只要有时间都会陪他们一起去,看看他们试穿的情况。比如系好鞋带以后脚掌全力向前移动,如果感到脚趾被挤到一起,活动空间非常紧的话,那么这样的鞋如果遇到长距离大坡度的下降就很可能让脚磨出水泡。还有鞋号,我穿一般的旅游鞋都是43码的,但是那双宝驼鞋我通过试穿恰恰发现合适我的是标称42码的。因为各个厂家的产品给的同样标号的鞋不一定就正好是那个标号,所以我觉得不能笼统的说买登山鞋要比平时穿鞋大一个号,一定要自己亲自试穿才行。而且鞋型适合不适合你真的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只有穿在自己脚上,痛苦还是舒服自己才最清楚。这也就是为啥我不在网上买鞋的原因。之前我说过,鞋和背包是最重要的两件装备,所以我宁愿多出点钱,也要看到实物才能下决心。
不知道是因为使用强度太大还是我比较点背,宝驼鞋在使用一年后右脚的中底和大底出现了脱胶现象,并且在小五台过溪水时出现了渗漏现象(没有灌篓)。问厂家说这是因为使用强度过大,但是那年我一好朋友跟我穿同样的鞋,他的鞋就没出现啥问题(当然后来过了一段时间,他的鞋也开胶了),况且平时我不怎么使用,只是进山的时候穿。我说你这本来就是登山鞋,我要是不去山里根本就不用。但厂家依然非常坚持出现脱胶是我使用强度过大的关系,只能修,不能换。我个人没有别的办法,也只有如此,寄到厂家给修了一下,就是把开胶部分重新粘合。厂家号称万分之三的鞋会出现问题,就恰恰让我给赶上了,这就是为什么觉得自己点背。现在这双鞋在短途户外的时候我还会穿,本着物尽其用的原则,用消耗它的寿命延长现有的主力登山鞋的使用时间。
这给我什么印象呢?
记得坛里一位朋友发帖说自己冲着某知名国外品牌买了双登山鞋,结果没用多久,开胶,甚至皮面开裂。找客服又被推来推去,让这位朋友很是心灰意冷。有的朋友回复说“不要以偏概全!!不能因为一两双鞋出问题就否定整个品牌!”我承认这句话理智上没错。但是依然这样回复了楼主:“同情并支持楼主。都是穷人,省吃俭用的想买双好点的鞋,找可信赖的品牌。那好几百甚至上千的鞋买一次那么容易下决心么?我不管你牌子多响,我是消费者,冲着品牌买了你的鞋最后落个这结果,还被售后推来推去,我当然得骂!那你这个牌子在我眼里当然就是垃圾!我怎么还能继续信任它再从它这买东西?这不是什么以偏概全,我是消费者管不了那么多。我也穿过一双某国内品牌的登山鞋,八百多元从正规渠道店购进的,号称故障率万分之三,结果穿了不到一年中底和大底就脱开了,厂家也是推脱。我就日了!谁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自己省吃俭用的血汗钱碰到这货色,能不骂?!”
在野外,衣服有毛病还有办法补救,但是鞋出了问题呢?某种程度上说,我们是把自己的性命交给了脚下这双鞋。遇到上面这种情况,你还能让消费者不以偏概全么?要建立起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非常不容易,但是要毁灭它可是太简单了。品牌及其客服的自负、自大、推诿和不负责任会让消费者对你这个品牌彻底寒心!这还没完,他对你的印象会影响他的朋友,继而影响他朋友的朋友,等等等等,最后受害的还是品牌自己。
其实上面说的某种程度上已经偏离了今天的主题,主要的目的就是说明我一直是穿登山鞋登山的,而没有使用军品。为啥?我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我从小在城市里长大,还是天津这样的平面城市,加上不怎么锻炼所以身体状况一般,与野战部队的战士比起来差得远,就是和山民相比,也差了一大截子。他们穿着军脚就能满山跑,还贼快,你行吗?我可没那本事,所以,老老实实地穿登山鞋。有人说你怎么不穿军靴啊?第一,军靴也是分为不同种类的,丛林靴、沙漠靴等等,分别适应不同的地形和气候,你不能一锅烩。第二,军靴除了要保护战士的脚不受荆棘和尖利岩石的折磨,还要对付很多人为设置的障碍或陷阱。最简单的,比如挖个坑,在坑底倒着钉个钉子,尖头冲上,再把坑口伪装一下。你一踩上,脚就得被穿个透心凉。一小队在山林里行进,要是一个人被打死,其他人还可以集中精力反击,或消灭敌人,或者根据情况撤退。可要是被打伤了呢?现代一些反步兵地雷很轻巧,上去也不会把你立刻炸死,就是炸掉你一只脚或者一条小腿。其他队友又不能不管他,这一下起码就损失了两个战斗员。所以你看好多军靴的底部都有防刺钢板,周遭用料实在,整个靴子是非常的坚固,当然也就比较重。国内91式伞兵靴,知道外号叫什么?“踢死牛”!再有,在作战中经常会遇到火焰,这时候军靴会有一定的阻燃效果,起码会让你有时间跑到安全地点。而尼龙(被很多户外鞋用于做鞋面)虽然轻,但耐火性很差,在高温下熔化会严重烧灼穿着者的皮肤。所以你很难在军靴上看到尼龙。而户外鞋就基本不用考虑这个问题。(当然地雷这东西钢板也没法防,没法救你不被炸断一条腿)第三,军靴的批量很大,这就决定了它的单价成本是受限制的,工艺要求也是简单为美。你很难指望在它身上看到精耕细作慢条斯理的痕迹,尤其是国内的军靴。也就别指望它能太符合你脚型,更多的是需要你去适应它。
至于说国外的军靴,我了解得并不多。但是从成本角度会比国内宽松一些。前一段网上很有名的一个驻伊拉克华裔美军的blog,就提到过他们的军靴是GTX的,因为伊拉克的城市基础设施不是太好,自来水管一破裂往往是很长时间内一片汪洋,这时候他觉得GTX军靴确实是舒服,能保证脚的干燥。美军之所以能装备GTX,一是美军军费比较足,有的是钱。第二是因为GTX的专利就是美国的,战时保障不成问题。但有的比较热的军靴比如美军的沙漠靴也不是没有缺点,初期的沙漠靴普遍反映靴底的橡胶质地比较软,不耐磨,损耗就比较大了。但是不管哪国,但凡是制式大规模装备的东西,都必然是在成本、性能、生产周期和使用性方面做的一个妥协,所以你不要指望军靴有多舒服,它更多地是保护你不受鞋外界的自然和人为的力量的损害。至于穿军靴登山的,我也见过。在小五台,一哥们身着三沙BDU,脚踏沙漠靴,头戴三沙奔尼帽,BDU上还贴满了作战单位标志、姓名条、军种标志和国籍标志、军衔,拿着一把直直的大砍刀上山,不带登山杖,而用长刀拄地面当拐杖使。我并不知道他穿军靴爬小五台的感受,但是从步伐上还是比较轻松的。由此可见这也是个因人而异的问题,我的观点就是不但要听听使用者的观点,而且要自己亲身去体验一下,你才知道这东西好是不好,最重要的,适不适合你。如果没有这个条件,如果咱们是登山的话,还是选择相对稳妥一点的方案,毕竟安全第一,您说呢?
上面说的是军靴。但是军鞋里还有比较特殊的种类,比如解放鞋和新式作训鞋、登陆鞋。
解放鞋,这个名字太熟悉了。但是你去翻军语手册,是翻不到这个名字的。因为这种鞋的正式名称是“布面胶鞋”。它是土八路橡胶工业刚刚发展时就出现的产品,装备部队长达半个世纪,至今为止还被广大劳动人民大量使用。尽管部队已经不再订货了,但是工厂还是在大量生产,在广大农村的乡间地头,在城市中的建筑工地,在学校里的军训场地你都不难见到穿解放鞋的身影。因为它太简单、太便宜了!几块钱十几块钱就能买一双,维护则异乎寻常的简单,直接刷即可,不刷也坏不了。这样的鞋在劳动的时候穿是再合适不过了。事实上解放鞋的版本非常多,有黄胶鞋,迷彩面胶鞋,军绿帆布面胶鞋等等,不同厂家不容年代生产的都不一样,但是一样的简单和廉价。刘猛的小说《最后一颗子弹留给我》里,写小庄参加侦察兵比武武装泅渡科目时有一段非常形象的描写
“武装泅渡是我最害怕的科目。湖泊中间有一个小岛,在我眼里是遥不可及的,具体多少千米我忘记了,时间太久了。要我们带着枪弹手榴弹转满水的水壶游过去,我当时就恨不得上子弹先把那个说这个规则的少校给突突了~~~可惜是空包弹。对于我,空手游过去都是难事,何况背着这么多铁家伙?但是命令一下还是要在水里扑腾,也不是什么都不带,腰上还是用绳子栓了个游泳圈的,但是极小,能保证你不行的时候就赶紧扒着淹的满点,然后保障的大飞就过来救你~~~就是电影里香港走私用的大飞。靠!他担任保障还不如不保障呢,每次一过来掀起的巨浪能让所有的弟兄大喝几口水起伏半天找不着北,赶紧踩水怕淹下去~~~~所以我说我们军队的胶鞋是很可爱很可爱的,别看它不起眼,你们都讨厌,但是泅渡的时候把他一脱栓在腰带上就过去了,过去就穿上快的很~~~过去不算完,还有科目呢!要是一双大牛皮靴子呢?你还能穿吗?胶鞋湿了没啥,一会就干了,但是军靴要是湿了可真的麻烦了,你的脚就在里面泡着吧!别跟我说老美的军靴怎么怎么好,我都穿过~~~军靴是好东西,要看什么地方用,巷战我当然用军靴,踢门格斗什么的都方便,沙漠地形也要用,因为沙子太热,但是在山地丛林、泅渡的时候,我干吗用他?!找死啊?!”
所以老解放鞋某种程度上可以当做溯溪鞋来使用,尤其是在河流纵横的山地中,一双解放鞋可能是最朴实而普适的鞋了。
即使是美国鬼子,也以特别的方式谈到过解放鞋。朝鲜战争时志愿军主要是在夜间发动攻击,这些脚踏胶鞋的战士如同猎豹一般敏捷而不发出一点声音,给美国人深刻的印象。如果换了军靴在那种地形上是不会达到这种效果的。后来李奇微谈到此事时曾这样描述:
“敌人采取了我们所熟悉的而南朝鲜军队却非常不适应的战术:以大量步兵实施夜间进攻,不颐伤亡,一边几乎是在距炮兵弹幕近在咫尺的地方跟进,一边猛投手榴弹。战线上又四处响起狂乱的军号声和粗野的吼叫声,敌人的步兵则穿着胶鞋悄悄地爬上黑暗的山坡,渗入我方阵地。”
多谢这位兄弟指正。我印象里确实看见过一副图片是驻阿富汗德军上身穿德沙斑的GTX风衣,约莫是去年的事情了。但是到现在也记不大清了,也可能是我误判。还希望如果有图片资料印证,大家能一起探讨。
言重了,谈不上道歉,这事本来就没有什么,我也更没有放在心上。对于某一人某一事看法有分歧本来就很正常,和某人不合,也并不代表谁好谁坏,也许只是性格问题而已。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我比你虚长一岁,如果我文字里有什么伤害你感情的内容,还请原谅,并请一定指出来。相逢是缘,何况我们相逢在户外中。我想户外本身,无论对你,还是对我,还是对我们共同的朋友们,本身就应该是清澈无瑕的。
至于说到对所谓“暴利”的看法,我承认确实存在这种现象,如你所说大家都是穷人,都是想尽量少花冤枉钱。比如印象里你提到过渠道商的利润率,我想对于老狼,他是我进入户外的领路人,也是我非常好和非常信任的朋友。作为朋友支持一下他的生意和事业,是应该的,更何况他的人格为我所信服,他对待朋友的真诚,对待户外的认真,对活动的负责我都看在眼里。所以我的朋友想购买户外装备,我才会推荐他们上这里来看看。如果不信任他,他又没收买我给我回扣,我凭什么拉朋友过去呢?这和你说的理智地选择尽量少花冤枉钱并不矛盾。只是我觉得和老狼,不单是客户与商家,更是朋友。也许如你所说,我“有爱心”吧。
同意你的那句话,别人说的有道理的就听,没道理的就不听。对一个人一件事的判断,得有自己的思考和标准。
最后也祝你学业顺利,万事如意。同样的,我不是鼓励大家放弃溯溪鞋去买解放鞋。溯溪鞋专为溯溪而生,对此多有专门的设计,所以穿着上会更舒服。我只是说,在条件有限制的情况下,解放鞋可以当做溯溪鞋来用。事实上,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解放鞋是我军地面部队春夏秋三季训练和作战穿着的唯一作战鞋。无论是山地还是丛林还是其他地形,我们可爱的战士都要穿着解放鞋来通过。大家可能会觉得寒酸,但是如果追溯这支军队的历史,在建军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草鞋布鞋曾经是战士们脚下的唯一的鞋。这样的情况下,解放鞋已经是一个大大的进步了。再说行军。记得曾经有个志愿军老战士回忆在朝鲜,他们和朝鲜人民军一起行进。我军自然是解放鞋,而朝军秉承苏军传统,军官是穿皮靴的,嘎嘎嘎地挺威风。如果你看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看过二战时期苏军的军容,就会发现很多人穿着高筒皮靴。穿这个主要是因为俄罗斯那地方一到春秋季冻土层融化,地面泥泞得一塌糊涂,及膝深的烂泥,不穿那个不行。冬季更得穿那个保暖。再有是苏美的机械化程度都比较高,步兵千里奔袭这类套路只有中国战场上比较常见,因为咱们确实没车可坐;但是欧洲战场是以机械化部队为主的,对步兵跑路的要求不高。咱们土八路走路走习惯了,想当年一双布鞋还不是满山跑的铁脚板,如今解放鞋比布鞋还结实呢。可中途休息,那几个朝鲜联络军官可是受了罪,把皮靴脱下来,给脚放松放松,表情比较痛苦。解放鞋的简单、轻便和低廉的价格又反过来影响了我军对作战鞋的观点,加上价格的因素,作战靴在我军迟迟没有配发便可以理解了。虽然说在咱们户外圈里,登山徒步很少是穿解放鞋的,现在强调对脚踝和膝盖的保护,鞋设计的越来越复杂,也越来越昂贵。这些是必须的,因为咱们毕竟不是战士,没有那样大强度训练得来的体质和耐受力,但是解放鞋依然可以作为备用鞋和溯溪鞋来用,它本身非常轻,没什么重量,拿鞋带捆在一起体积很小。到了营地脱下登山鞋,穿上宽松一点的解放鞋,是享受;登山鞋被水淹了(在山里有时难免失足),出山以后穿着干燥的简单的解放鞋而不用再去穿潮湿而显得闷脚的登山鞋,也是种享受。其实这跟我一位朋友很类似,他登山的时候总会带上一双那种最老式的布鞋作为营地鞋,很实用。
99作训鞋。我第一次看到99是大学军训的时候。训我们的教官是装甲一师二团的(装甲步兵)。如果不看精神面貌,即使我们的衣服是蹩脚的仿制87作训,但远远看去我们和教官的区别仍然不大,都是一群迷彩鸭子。可是一看鞋,就彻底露怯了。当时我们受训的学生都是一水的配发解放鞋。而教官们自然是带他们自己的99作训。每天中午我们在太阳底下东倒西歪等着教官,当教官列队走来,99作训穿在他们脚上,他们的姿势都是那么干脆利索。这两种鞋拍地面的响声都不一样,99作训有点发闷响,解放鞋则是啪啪的。很简单,解放鞋的鞋底多薄啊,踢正步的时候要求是“踢腿如风,落地砸坑”,那可不用自己的脚拍地面还不是啪啪地响,也啪啪地疼。99作训则不一样,鞋底明显比解放鞋厚实了很多,这走起来当然就更舒服了。鞋面也告别了解放鞋的帆布面,更加结实,在部分容易磨损的位置(作战术动作如匍匐鞋侧是很费的)还加固有胶皮。与解放鞋比起来,可以说是鸟枪换炮了。其实别看99作训依然不起眼,你可能不屑于它的鞋型、造型、色彩和设计,但是这小小的99作训身上可是不简单,凝集了6项国家专利和1项军队科技进步成果一等奖。 在十个关键技术上取得了突破。根据网上查到的资料,“由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研制,鞋型设计吸收了旅游鞋、运动鞋的特点,增强了对脚踝和脚背的保护功能。与解放鞋相比,99作训鞋的抗菌防臭性也改进了很多,适合部队高强度作战训练穿用。据部队战士反映,这种鞋特别轻便,加厚的鞋底比老式解放鞋好了很多,抓地力极强。尽管99作训鞋不防水,但鞋面非常容易晒干。不过,这种军鞋有个大缺点,就是鞋腰太浅了。高腰的比低腰的穿着更舒适。”老式解放鞋还有一个弱点就是容易感觉“烧脚”,尤其是对脚汗多的人,一脱下解放鞋来那可是很有味道。而99作训这个问题就好了很多,可能是由于面料的问题吧。它和解放鞋比起来唯一的弱点就是不如解放鞋轻便,但是作为一款日常作训鞋依然是十分实用。我现在的99作训一般是被我穿着跑步、打羽毛球或者干活时穿着,感觉还不错,真的有点找回了小时候穿球鞋的感觉,舒服,自在,轻便,无拘无束。
当然99作训也有很多版本,不同厂家生产的都不一样。因为这个鞋本身的技术含量不大,很多小厂都能生产,加上指定厂家的批量也十分巨大,所以满大街的劳保商店都可以看到。至于哪个厂家生产的99作训更好,每个人的看法不同。但是我觉得对于部队配发的99作训,由于有军标在那摆着,质量不会差得很多。土八路当初在全国大建军工厂,其目的是对于每一个军区(战时的方面军)都有一个独立自主的补给体系。这样每个厂的产品可能有微小的差别,但是另一方面,这本身也不是一件对加工精度要求非常严格的产品。所以我觉得要说99的假货肯定是有,而且为数不少;但是对于配发品,没有太“正宗”的厂家体系。
说个题外话,对于99作训的应用。大家记得《士兵突击》中许三多他们参加特种部队选拔么?一帮人穿着老式作训,背着01背囊,脚踏99作训,手持81杠,也这么过来了。那幅类似于《兄弟连》的照片,是我对这部电视剧最深刻的印象之一。
99虽好,可毕竟不是作战靴,况且还是矮帮的。《最后一颗子弹留给我》中的小庄在狗头大队挨高中队的锤时,被参加了“丛林流浪”科目,从树上掉下来崴了脚。如果穿的是军靴,可能就崴不了。后来05高腰作训鞋就是在99的基础上加高了鞋帮,这个问题稍微有点好转。但是注意,这里的高帮的作用和登山鞋的高帮不太能相比,这里更多的是不让脚踝受到外力的摩擦和撕扯,而不是为脚踝提供支撑。所以崴脚可能还是要继续。或者说在一些特殊地形上,这里的高腰可以把裤腿收进来扎紧,防止有害生物对人体的伤害。
这里还要提及一双特殊的军鞋——01登陆鞋,大名鼎鼎的周国泰院士主持研制,3517总厂和总后装备部共同研制,配发对象是陆战队。因为陆战队战士经常要频繁面对踩水、上岸、踩水的过程,更比如在南沙那些礁盘上。它的特点一是高腰,第二是在鞋底加了一层防刺钢板,第三是在鞋帮靠鞋底的位置设计有防沙排水孔。当战士穿着它下水的时候它本身并不能防止水灌入鞋(登山鞋也没办法抗拒灌篓),但是一到岸上,防沙排水口会立刻将鞋中的水排出。高帮能保护脚面和脚踝不被水中的异物割伤,不被有害生物伤害;而鞋底的钢板一是可以防异物和有害生物,更可以在行走的时候让脚更舒服一点。(穿解放鞋走走乱石滩就知道不舒服是什么感觉)而在平地上走,大约半小时鞋就干了。其实这很像现在户外的理念,对于那些低海拔高湿度地区,更重要的是快干,而不是放水。对在南沙那些礁盘上巡逻的战士,对于要在稻田水网密布地区作战的士兵,这就是最实用的鞋。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珊瑚礁的厉害,就和刀子一样锋利。解放鞋的鞋底太薄,不小心踩上尖利的岩石就会被刺穿。而01登陆就没这个问题。同理的,在一些溯溪的线路上,01登陆就是非常合适的,它本来就是干这个的么。
对于我军的军靴,我了解的不多。记得有一个时期很多人以之为时尚,脚蹬锃亮的黑色大头皮靴。那阵我还是中学生,还处于旅游鞋的阶段,对此不感冒。而现在,因为平时登山是穿登山鞋,加上有老狼之前带的那个人的教训,所以对军靴的购买和了解的欲望都不那么强。这里只是说,军靴考虑的不完全是适应户外的环境,因为一般登山都不会碰到有敌人故意设下陷阱和钉子的情况。你要说用它踢门,绝对好使,可是穿它来山里,那不是每个人都能适应得了的。
今天驴友录登陆不上去,照片容兄弟我后补。同时欢迎大家提出意见和建议。
补几张图,关于军鞋的。
从这个角度看,解放鞋也挺威武的。
还记得奥兰多布鲁姆穿回力球鞋的那副照片么?继回力后,解放鞋也成为西方新的时尚了。
士兵突击中参加老A选拔的几位兄弟都穿着99作训,只有天天开着吉普当假想敌的高连长穿军靴。
伞兵们都穿着被称为“踢死牛”的91夏季跳伞皮鞋
91伞靴的防滑鞋底
01登陆鞋,鞋型很像99作训和解放鞋的综合体。注意鞋底上那三个防沙透水孔。在水网、滩涂、礁盘这类地形很管用。当然了,如果水里重金属元素太多,那就没办法了,这不是这个鞋能解决的,得找环保部门。
苏军军官,脚上踏着长筒皮靴。中间那位是亚洲人面孔,可能是个朝鲜人。有哪位兄弟能指认,还望赐教
穿军靴的我军战士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没服过役就悄悄的,
87的东西不结实? 你用火机去烧烧87
用刀去划划,你买的全是仿货吧 是你脑壳有问题,
该说说在户外中应用的具体军品了。
& && &&&咱们从衣服说起吧。
& && &&&在专题的第一部分里大家看到我是 ...
楼主写的不错,我现在背的就是你说的那个军用背囊,比你那个还老式,两遍的耳袋是在最下面,现在背带已经让我磨的很细了。这个东西吧时间断了还可以忍受,时间长了就特别累。
不过现在新出来个10式军用背囊,背负系统表面上看跟户外的差不多了。不过也没有试过,楼主有没有检测过?
如果想对资金充裕不如考虑美帝的装备,加之许多美帝的装备都是外包给民用户外厂家比如,陆战队的单兵帐篷由 catomaoutdoor生产,水袋由驼峰生产,outdoorreasearch(or)也有其他产品。如果不介意迷彩2012年由于陆军迷彩样式换装有大量ACU的GTX硬壳流入市面,价格相当亲民
最后还有一点如果找得到的话中国产的美军制服也挺划算的,05年以前美国还没有通过贝利法案时有相当一部分物资外包给亚洲国家生产。
我也是新驴准备买装备了,看了楼主的文章对我很有帮助啊,感谢楼主
从这个帖子的第一页看到现在第一次回帖,你说的很好!我很赞同!
其实户外是个很大、很空泛的说法!军队可以说是历史最久、规模最大、实践最多的户外组织。其他的不说,那个 ...
每个人对于户外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对于军品的理解也是不相同的,观看别人的帖子,自己体会,自己感觉,寻找适合自己的,不同的服饰对于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人感觉是不一样的,求同存异。另外我们的目的是相互学习。
不能充分参加户外的人,也会精通于装备,让自己感受到户外的乐趣,并运用装备于平时之中,例如俺
坦白的说,楼主我的性格非常相似。 我也非常喜欢全副武装的感觉--非常酷。 暂不论别人与我们新区是否相同, ...
一直觉得我们普通人就算对军事,政治知道再多,整天高谈阔论的(不针对个人),您了解的也只是沧海一粟。所以我从来不关注这些。
当然了,对喜欢军品的朋友没有排斥的意思
不是军人干嘛非得装成兵呢?很不理解。更多的价格能买到更多的价值,我认为是值得的。
我操,怎么看到了6年前的帖子?不过还是受益匪浅。
经验所谈,有宜,谢了
感觉军品考虑耐操性多些,毕竟是要摸爬滚打的东西
战斗吧,军友!
没服过役就悄悄的,
87的东西不结实? 你用火机去烧烧87
用刀去划划,你买的全是仿货吧 是你脑壳有问题,
该说说在户外中应用的具体军品了。
& && &&&咱们从衣服说起吧。
& && &&&在专题的第一部分里大家看到我是 ...
楼主写的不错,我现在背的就是你说的那个军用背囊,比你那个还老式,两遍的耳袋是在最下面,现在背带已经让我磨的很细了。这个东西吧时间断了还可以忍受,时间长了就特别累。
不过现在新出来个10式军用背囊,背负系统表面上看跟户外的差不多了。不过也没有试过,楼主有没有检测过?
如果想对资金充裕不如考虑美帝的装备,加之许多美帝的装备都是外包给民用户外厂家比如,陆战队的单兵帐篷由 catomaoutdoor生产,水袋由驼峰生产,outdoorreasearch(or)也有其他产品。如果不介意迷彩2012年由于陆军迷彩样式换装有大量ACU的GTX硬壳流入市面,价格相当亲民
最后还有一点如果找得到的话中国产的美军制服也挺划算的,05年以前美国还没有通过贝利法案时有相当一部分物资外包给亚洲国家生产。
不错!!!!!!!!!!!!!!
军品在户外中的应用,一直是个比较有争议,但又不太引人注目的话题。原因之一是大多数人对军事并不感兴趣, ...
我也是新驴准备买装备了,看了楼主的文章对我很有帮助啊,感谢楼主
写得不错 等下文
军品在户外中的应用,一直是个比较有争议,但又不太引人注目的话题。原因之一是大多数人对军事并不感兴趣,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陆军是什么兵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