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高级将领将领吉安人有谁

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中国的战神!江西吉安籍将领张国华
张国华(72.2.21),曾用名张福桂、李亚霖,江西吉安永新县怀忠镇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中将军衔。曾任军长,西藏军区、军区党委第一,成都军区政委、军区党委第一书记,中央军委委员等职。为中共第九届中央委员、中央军委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张国华,是新中国保家卫国战:对印自卫反击战的前线最高指挥官。日,指挥对印自卫反击战取得胜利,共毙、俘印军7000余人。战后,曾有印军高级将领说:张国华,中国的战神!
【绝地战将】
张国华指挥的18军,在国共内战时与国军的五大主力“整11师”和“181师” 都展开过血战。181师是西北军的精锐,于1947年被18军的前身部队所歼灭;整11师是18军的死对头,曾捉对厮杀多次,最后整11师在淮海战役中被歼。
18军虽没参加朝战,但1951年还跟藏军会战昌都。1959年“平叛”,一直打倒
1960年底。可以说它是一支打仗年头最长的部队。但18军也 不是没有弱点。初入藏时,驻军“三年一换”,可不止一个“三年”过去了,丝毫不见 换防的意思。加上内地家乡大饥荒,几乎家家都有人饿死,驻藏官兵军心浮动已非一日。中央军委对此也是知道的。所以,在中央常委会上,贺龙元帅说:“如有临阵脱逃的,要象内战时期那样,抓回来,执行战场纪律!”徐向前元帅说:“要选兵选将,干部不但要军事上行,还要有政治头脑,要勇敢。”刘伯承元帅则说:“ 要明确,这次不是和他们的边防警察打,是和他们最好的、曾经参加过二次大战的正规军打。要告诫部队,不要骄傲。”
张国华表示有信心打赢。罗瑞卿总长问根据何在?张说:“敌人虽然是印度的王牌军,但比不上蒋介石的主力。他们长期没打过仗,我们却刚刚平叛。他们没来过高山,我们却长年驻守高山……”
毛泽东则对着地图沉思,他说:尼赫鲁的底牌是以为中国不敢打他。然后毛指着地图上印军的据点,用湖南高腔说:“扫了它!”
本文来源于荐轩辕历史网
, 原文地址:
/index.php/.html
【巅峰战士】
这时,中央军委的诸将帅对这场边界战争相当审慎,发出了“慎重初战”的指示。中国和印度打仗是破天荒的头一遭,印军实力怎样?谁也没底。估计没有国民党的主力强,但也不能估计过低,最好死猫当老虎打。军委的意见是,初战只打沙则一个点,围歼敌人一个营,这是个很保险的作战方案。
张国华作为一位沙场悍将,又长年驻守西藏,此时内地的现实是国库空空,张将军只是从文件里知道个大概,作为一个戍边“节度使”,他事实上置身于最复杂和棘手的政治之外。而这时刚刚从“七千人会议”后缓过气来的稳健派并不想再惹太多的麻烦,与邻国开战毕竟不是一碟小菜,小打一下,见好就收,当 为上上之策。但张国华并不这样想,他认为吃掉一个营,不痛不痒,要打就要把印军的王牌第七旅连锅端!
这一方案在前线指挥部也并非人人赞同,但张得到了政委阴法唐的支持。张谓:一般说来应先打弱的,但我们受地形限制,不如先打强的,吃掉主力,敌人就乱了,容易各个击破。张亲自点将从政治学院调回来参战的155团政委乔学亭也说: 经侦察发现只打一个点部队拥挤,敌军还可能从两面侧射和出动增援,不如采取中 央突破,穿插纵深,羌登、卡龙一齐打。前指的其他将官认为,仗既然打大了,战役发动的时间就要推迟两天,好让部队作更充分的准备。阴法唐政委则坚决反对,他说我军一万多人已进入阵地,不动烟火,再隐蔽两天,容易暴露作战意图。张将军说:不能再推迟,要敌人还没穿裤子就当俘虏!
两种方案均电告军委,多数军头认为张国华是“冒险主义”,毛泽东却一言九鼎:“他是前线指挥,让他打嘛!打不好重来!”
张得到尚方宝剑,即掷下军令:要打的好,打的狠,打的快,速战速决,务求全歼,不要怕伤亡,准备伤亡2000,打起来不受麦克马洪线的限制!
日7时,中方的炮火突然向克节朗的印军阵地猛烈倾泻。至9时30分,第一个据点已被攻克,被俘虏的印度兵果然还穿着睡衣。至晚8时许,克节朗战役结束。同一天,中共军队向东西长达21公里的麦克马洪线以北发起了总攻,分多路向纵深快速穿插。
前线指挥部向前推进时,因山高路险,连骡马也不能逾越,警卫要用担架将发着高烧的张国华司令抬过冰峰山口,却被张斥退:“这成何体统!让战士看到了会有什么影响!”军事首长亲临战地视事,加上这时火线上出了个战斗英雄谢顺银,从班、排、连逐级上报,到张国华批准记功嘉奖,仅用了30分钟――全军士气大振 !
22日,印军王牌第七旅全军皆墨,旅长达维尔准将被擒,另一准将旅长辛格被毙。在为期一个月的“自卫反击战”里,中方于边境东、西两段发动的二次战役和一些局部的战斗都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共歼灭印军三个旅,击毙、俘虏敌人 7000多人,中方伤亡1460人,无一兵一卒被俘。
至11月初,印方在东北各邦(省)一片风声鹤唳,无兵可战之下,连交通警察也配发了武器,以死守危城。11月21日,中方突然宣布全线停火,并开始撤退到1957 年中方实际控制线的20公里以后。
至此,中印边界战争已降下帷幕。 战后,曾有印军高级将领说:张国华,中国的战神!
已投稿到:求国民党高级将领刘峙的简介!
求国民党高级将领刘峙的简介!
09-10-10 &
张自忠:第一名将。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当选第一名将首先是由战绩决定的,他曾在台儿庄战役中重创日寇坂垣师团,获得临沂大捷;收复枣阳桐柏,获得鄂北大捷;还获得过襄东大捷,被老百姓称为活关公。同时还因为他是抗战时期牺牲的我军最高将领(李家钰牺牲得晚于张)。但最主要的,是因为人们对张自忠悲剧经历的同情,这样一位正直的、人格高尚的爱国者却曾被误认为汉奸而人人喊打,简直是奇耻大辱。最后张自忠为这件耻辱主动选择了牺牲,以生命的代价表达自己的清白(其做法不禁使我联想起曾热播过的《天龙八部》中的乔峰之死)。真正是悲剧英雄。 李宗仁:第二名将。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有点类似中共抗日名将第二名的林彪,先打出里程碑的一战,然后销声匿迹。台儿庄战役共歼敌两万余人,是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上取得的第一次战役规模的大捷,而且对手是日本的王牌师团,在国际上也被称为“是日本建立现代化军队以来遭受的第一场引人注目的大惨败“。台儿庄战役后,李虽然又参加了武汉、随枣、豫南等会战,但没出什么彩。后来,干脆被蒋介石高吊了起来,和冯玉祥、李济深等一样,位高权轻。不过,只凭台儿庄一战,李宗仁也可以无愧于抗日名将的称号。 杜聿明:第三名将。第5军军长。参加过古北口长城抗战和八一三淞沪抗战。以桂南会战中取得昆仑关大捷而一举成名。虽然有人认为这次胜利的一个很重要因素,是5军作为中国第一个机械化部队,火力强于日军,但对手毕竟是号称日本钢军的坂垣师团中村旅团(薛岳万家岭战役面对的则是一个二流师团)。42年杜聿明作为远征军副司令出征缅甸,虽然戴安澜在东瓜获胜,孙立人在仁安羌也大败日军,但最终远征军还是失败了。对于这段历史,众说纷纭,功过是非很难说清,因为有些战略决策不经过亲自实践,很难判断对错。个人感觉,现在网上对杜聿明有些神化。 孙立人:第四名将。新1军军长。抗战八年,孙立人在国内除了参加过淞沪会战外,基本上没打过仗,他的功勋主要是在缅甸建立的。尤其是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时,他在仁安羌一战中,以少胜多,大败日军,救出了7000多英军和记者,蒋介石、罗斯福、英王乔治都给他授勋章,由此声名大振。他的得票排在第四我想也缘于此。不过,我并不认为英国人的命比中国人的命更值钱。我欣赏孙立人的是他对日本俘虏的态度,对那些曾沾满中国人鲜血的禽兽,尽管成了俘虏也照样格杀勿论,此举大快人心。孙立人排名略显靠前。 薛岳:第五名将。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从抗战爆发到抗战胜利是连年征战,功勋累累,被称为歼敌最多的将领,仅四次长沙会战就歼灭日军十余万。但使他名声显赫、排名靠前的主要还是万家岭大捷,此战全歼日军一个师团,是抗战八年绝无仅有的。叶挺盛赞此战与平型关、台儿庄三足鼎立。有人称薛岳为中国抗日第一战将,就数量而言,薛岳是受之无愧的。不过,薛岳虽军事上成就显著,但治理湖南却颇遭物议,为了谋取暴利,他把湖南大米走私广东,结果使湖南百姓在丰收之年饿死无数,百姓编民谣骂他。 卫立煌:第六名将。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卫立煌排第六基本上是合适的。抗战时他指挥的最著名的是忻口战役,该战役对日军进行了沉重打击,歼敌数万,如果不是刘峙在河北大溃退,使得娘子关门户大开,也许会取得忻口大捷也未可知。但忻口战役毕竟是个不败而败的战役。43年卫立煌担任第二次远征军司令长官时远征缅甸,取得的才是名副其实的胜仗,该战消灭了盘踞缅甸的日军,打通了滇缅公路,成果辉煌。卫立煌是蒋介石的五虎将之一,但其他四将都是空有其名,只有卫是名副其实的虎将,但恰恰是这员虎将最不为蒋信任。 傅作义:第七名将。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国军在北方最著名的抗日将领。33年就参加了长城抗战,36年又大败进犯绥远的日军和蒙奸德王的伪军部队,取得了百灵庙大捷。七七事变后,参加了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太原保卫战等。40年,傅作义又歼灭日军和王英的伪军数千人,收复五原城,取得了五原大捷,这是全国抗战以来国民党军队第一次收复失地的战役,影响很大。林彪在平型关战斗后的总结中曾表示了对晋绥军的不屑,晋绥军的战斗力也的确一般,但傅作义显然是晋绥军中的一个异数。 戴安澜:第八名将。第5军200师长。曾参加过古北口长城抗战、台儿庄大战等。在昆仑关战役中,率部与日寇浴血奋战,直至身负重伤才下战场。1942年作为远征军先头部队赴缅甸作战,在著名的东瓜保卫战中,率孤军与数倍于己之敌作战,击毙日寇5000余人,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后又率200师收复棠吉。因上级指挥失误,远征军被迫撤退回国,途中被日军伏击,戴安澜负伤不治,壮烈牺牲。戴安澜与杜聿明的关系颇似张灵甫与王耀武的关系,两位长官的结局相同,两位同为抗日名将的下属结局却大相径庭,令人感慨不已。 张灵甫:第九名将。第74军58师长。张灵甫曾三次闻名,一次是抗战前因杀妻而闻名,再一次是作为解放战争时被我军击毙的为数不多的国军高级将领而闻名(蒋介石曾尊张灵甫为民国第一烈士)。这都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张灵甫一生最光彩的是在抗战八年间,他跟随王耀武,几乎年年对日作战,战功赫赫。尤其是在万家岭战役中,担任团长的张灵甫率一支小部队偷袭德安张古山,随后又坚守该阵地数昼夜,身负重伤,消灭日寇数以千计,对万家岭大捷的取得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事后,郭沫若专门派田汉编剧,歌颂德安大捷,张灵甫在剧中以真名出现,一时间闻名天下。投票之初,张灵甫曾排在第四位,现在掉到第九,这个位置基本上是合适的。 王耀武:第十名将。第74军长。37年参加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38年参加武汉会战中的万家岭战役。39年参加南昌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41年指挥74军参加上高会战,重创日寇,被誉为抗日铁军。后参加第二次、第三次长沙会战,浙赣会战,鄂西会战,常德会战,长衡会战。45年指挥了国军抗战中的最后一次会战--湘西雪峰山会战。从抗战之初到抗战结束,王耀武年年对日作战,几乎是无役不予,而且战绩颇佳。王耀武精明强干、头脑清晰,被中共高级将领称为国民党内少有的几个明白人之一。排名第十我感觉不够公正,至少应排在张灵甫前头。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刘峙  刘峙(),字经扶。江西吉安人。国民党军高级将领,二级陆军上将。卒于日。黄埔系早期骨干将领,北伐名将。  1892年6月,刘峙出生于江西省吉安县庙背村的一户农民家庭。刘峙7岁时,开始进私塾读书,深受塾师刘部荃的喜爱。1905年冬,他随刘部荃的朋友黄某赴日留学。到达东京后,正值中国留学生抗议日本政府的罢课运动,他只好离日回国,虽然没有完成留学梦,但却大大开阔了眼界。  1907年,为生活所迫,他决定投笔从戎,考入湖南陆军小学第三期,因是外乡人,在小学中,备受同学的嘲弄和欺凌。刘峙有一套处世哲学,忍耐为上。他认为,为人浑厚容物,自有好处。古往今来,能成大事者莫不有一种浑容气度,为了自勉,取其宅号为&浑容轩&。  1911年,刘峙陆小毕业,又升入武昌陆军中学第三期。不久,辛亥革命在武昌爆发。他加入了学生军,守卫武昌。后来,他又离开队伍返刘峙回吉安,考入宪兵,到南昌服务。  1912年7月,全国各军事学校恢复上课后,刘峙即北上进入北平附近清河镇的陆军第一预备学校。在校期间,他和一部分同学秘密组织了辅仁社,反对窃国大盗袁世凯。翌年,7月,江西都督李烈钧在湖口誓师,发表讨袁通电。刘峙借故请假南下,参加国民党的&二次革命&。不久,江西被北洋军阀占领,他只好重返学校。  1914年6月,刘峙在陆军第一预备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奉天省(今辽宁省)新民府陆军第二十师第三十七旅进行为期半年的实习。同年12月,他考入河北保定军官学校第二期步兵科学习。与他同期入学的有熊式辉、陈继承等人。在保定军官学校期间,刘峙除了认真学习所开的课程外,还利用课余时间读了大量的国内外政治书刊,并将步兵操典背得烂熟。  1916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历任黄埔军校战术教官、第一军团总指挥、河南省主席等职。1933年任赣粤闽湘鄂“剿匪”军北路总司令,后改任豫皖绥靖主任。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党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二集团军司令。日军占领平津后沿平汉路南犯时,率部在正面抵抗,未经激烈战斗便自行退却,十余天内溃退千里,被称为“逃跑将军”。素有北伐中的&福将&、中原大战中的&常胜将军&、抗战中的&长腿将军&和解放战争中的&败将&之称。  1938年改任鄂湘川黔边区主任兼第五预备军司令。1939年任重庆卫戍总司令。1945年2月,调任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1946年1月任郑州绥靖公署主任。1948 年任徐州“剿匪”总司令,在淮海战役中被人民解放军击败。1949年7月移居九龙。1953年去台湾。翌年任台湾“总统府”国策顾问,后改任“光复大陆设计研究委员会”委员。  1930年剿共得力,蒋特将河南新集命名为经扶县以示表彰。  1949年1月因为战败被解除职务,后经香港到印尼养病。  1953年去台湾,任光复大陆设计研究委员会委员,总统战略顾问委员会委员。  日病逝于台中。保定军校第二期步兵科。  素有北伐中的福将、中原大战中的常胜将军、抗战中的长腿将军和解放战争中的败将之称。  历任军政要职:  国民政府河南省政府主席兼河南省保安司令;  国民政府豫皖绥靖主任;  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总司令;  国民政府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  抗战中期任重庆卫戍总司令兼防空司令;  抗战后期任国民政府第五战区司令长官,  1946年任国民政府郑州绥靖公署主任,  中国国共二次内战期间任徐州“剿匪”总司令部总司令。  1930年剿共得力,蒋特将河南新集命名为经扶县以示表彰。  1949年1月因为战败被解除职务,后经香港到印尼养病。  1953年去台湾,任光复大陆设计研究委员会委员,总统战略顾问委员会委员。  日病逝于台中。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刘峙(),字经扶。江西吉安人。国民党军高级将领,二级陆军上将。卒于日。黄埔系早期骨干将领,北伐名将。  1892年6月,刘峙出生于江西省吉安县庙背村的一户农民家庭。刘峙7岁时,开始进私塾读书,深受塾师刘部荃的喜爱。1905年冬,他随刘部荃的朋友黄某赴日留学。到达东京后,正值中国留学生抗议日本政府的罢课运动,他只好离日回国,虽然没有完成留学梦,但却大大开阔了眼界。  1907年,为生活所迫,他决定投笔从戎,考入湖南陆军小学第三期,因是外乡人,在小学中,备受同学的嘲弄和欺凌。刘峙有一套处世哲学,忍耐为上。他认为,为人浑厚容物,自有好处。古往今来,能成大事者莫不有一种浑容气度,为了自勉,取其宅号为&浑容轩&。  1911年,刘峙陆小毕业,又升入武昌陆军中学第三期。不久,辛亥革命在武昌爆发。他加入了学生军,守卫武昌。后来,他又离开队伍返刘峙回吉安,考入宪兵,到南昌服务。  1912年7月,全国各军事学校恢复上课后,刘峙即北上进入北平附近清河镇的陆军第一预备学校。在校期间,他和一部分同学秘密组织了辅仁社,反对窃国大盗袁世凯。翌年,7月,江西都督李烈钧在湖口誓师,发表讨袁通电。刘峙借故请假南下,参加国民党的&二次革命&。不久,江西被北洋军阀占领,他只好重返学校。  1914年6月,刘峙在陆军第一预备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奉天省(今辽宁省)新民府陆军第二十师第三十七旅进行为期半年的实习。同年12月,他考入河北保定军官学校第二期步兵科学习。与他同期入学的有熊式辉、陈继承等人。在保定军官学校期间,刘峙除了认真学习所开的课程外,还利用课余时间读了大量的国内外政治书刊,并将步兵操典背得烂熟。  1916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历任黄埔军校战术教官、第一军团总指挥、河南省主席等职。1933年任赣粤闽湘鄂“剿匪”军北路总司令,后改任豫皖绥靖主任。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党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二集团军司令。日军占领平津后沿平汉路南犯时,率部在正面抵抗,未经激烈战斗便自行退却,十余天内溃退千里,被称为“逃跑将军”。素有北伐中的&福将&、中原大战中的&常胜将军&、抗战中的&长腿将军&和解放战争中的&败将&之称。  1938年改任鄂湘川黔边区主任兼第五预备军司令。1939年任重庆卫戍总司令。1945年2月,调任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1946年1月任郑州绥靖公署主任。1948 年任徐州“剿匪”总司令,在淮海战役中被人民解放军击败。1949年7月移居九龙。1953年去台湾。翌年任台湾“总统府”国策顾问,后改任“光复大陆设计研究委员会”委员。  1930年剿共得力,蒋特将河南新集命名为经扶县以示表彰。  1949年1月因为战败被解除职务,后经香港到印尼养病。  1953年去台湾,任光复大陆设计研究委员会委员,总统战略顾问委员会委员。  日病逝于台中。保定军校第二期步兵科。  素有北伐中的福将、中原大战中的常胜将军、抗战中的长腿将军和解放战争中的败将之称。  历任军政要职:  国民政府河南省政府主席兼河南省保安司令;  国民政府豫皖绥靖主任;  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总司令;  国民政府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  抗战中期任重庆卫戍总司令兼防空司令;  抗战后期任国民政府第五战区司令长官,  1946年任国民政府郑州绥靖公署主任,  中国国共二次内战期间任徐州“剿匪”总司令部总司令。  1930年剿共得力,蒋特将河南新集命名为经扶县以示表彰。  1949年1月因为战败被解除职务,后经香港到印尼养病。  1953年去台湾,任光复大陆设计研究委员会委员,总统战略顾问委员会委员。  日病逝于台中。   刘峙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国民时期国民党中英雄人物有谁【国民党五虎将等等】_百度知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民党高级将领花名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