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醛为什么不能硝酸电离出的氢离子能被还原吗氢离子?

既然刷到了这个问题,那我就也来说两句我是怎么学习化学或者说怎么补化学吧的吧。作为一个高中选科选了化学,大学学的化学专业的人来说,化学这个学科无非就几个模块。第一个模块,无机部分。这一部分主要就是必修一和必修二中大部分的内容。必修一里面前面有关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就是一个化学的基本单位的介绍和应用。重点在于硫,钠,氯,氮这四种元素。就是这四种元素的相关化合物和相应的性质。举个例子,无机化学和电化学中出现次数都很多的氯这种元素。氯这个元素有很多价态,包括-1价的氯离子,+1价的次氯酸根离子,+3价的偏氯酸根离子,+5价的氯酸根离子以及+7价的高氯酸根离子。而-1价的氯离子在高中主要有高中常说的六大强酸之一的盐酸以及各种和氯离子形成的化合物,比如说氯化钠,氯化铜,氯化亚铜等。在这么多价态的氯离子中,你需要注意的是氯离子和次氯酸根离子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0价的有毒的氯气。这也是家庭中为什么盐酸和84消毒液不能混在一起用的原因。一般来说在第一题中会考这种化学与生活的题目。而盐酸不止这些,在治疗胃酸过多的患者时,一般会使用胃舒平这种药。这种药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铝,用氢氧化铝不光可以中和较多的胃酸,还不会产生什么危险。如果采用碳酸钠,一个是碳酸钠有一定的碱性,对于人体不是很友好,还有一个是碳酸钠和胃酸会产生二氧化碳,如果说有胃溃疡的话就会导致胃穿孔这一现象的发生。而碳酸氢钠的碱性虽然不会和碳酸哪一样,但是碳酸氢钠同样会和胃酸产生二氧化碳,同样会使得胃溃疡患者出现胃穿孔这一问题。对于+1价的次氯酸根离子,你需要知道消毒液和漂白粉分别是什么东西。消毒液一般是次氯酸钠的水溶液,而且一般来说浓度都比较低,日常生活中一般都是5%的次氯酸钠溶液,而在使用的时候一般还要稀释才能使用。然后是氯酸根离子,这个离子可以发生歧化反应,生成偏氯酸根离子和高氯酸根离子。当然,在写相应的反应的时候要注意题目给的反应条件到底是酸性还是碱性,以便于在写离子反应的时候知道到底是用氢离子还是氢氧根离子来配平反应。高氯酸根离子,作为氯的最高价态的离子,其具有很强的氧化性,高氯酸也作为高中酸性很强的一种物质经常出现在讲课当中,试卷中也时有出现。关于这种物质,你需要记住的是酸性很强,氧化性也很强。再举一个例子,硫元素。这个元素在高中也很常见。在高中一般认为这个元素有-2价,+4价和+6价。-2价的硫一般都是沉淀物,比如说硫化亚铁,硫化铜等物质。在酸性条件下可以被强氧化剂,比如说高锰酸钾,重铬酸钾等强氧化物氧化到+6价的硫酸根离子。要是氧化剂的氧化能力比较弱的话,就只能氧化到+4价,甚至只能氧化到0价的硫元素。这些情况都是有可能的。+4价的硫主要的存在形式是二氧化硫。二氧化硫这个物质高中接触的比较多,一个是反应之后除去反应产生的气体这方面,一般题目中会把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氯气放在一起考。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都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一个生成了亚硫酸钙,一个生成了碳酸钙,这两种都是沉淀,都难溶于水,要想检验这两种物质的最好方法是通入到品红溶液中,二氧化硫可以使品红褪色。但是,同样可以让品红褪色的二氧化硫和氯气,检验方法就要加一个加热这个步骤,二氧化硫让品红褪色是一个可逆反应,加热之后品红又变回红色,而氯气不行,氯气让品红褪色是一个不可逆的反应,加热之后不能恢复到原来的样子。这种题目一般会在工业流程题中出现,但是一般是选择题中会有,一般是一个选项。+6价的硫主要以硫酸根离子存在。而硫酸也是高中所说的六大强酸中的一种。稀的硫酸一般体现酸性,而浓硫酸在高中会讲三大特性:强氧化性,吸水性和脱水性。注意吸水性和脱水性的区别,吸水性是指反应中有水生成,然后浓硫酸把水吸走了,而脱水性是指把化合物中的氢元素和氧元素按照2:1的比例脱去。其中高中课本上的一个经常讲的例子就是黑面包实验,就是向白糖里面倒入浓硫酸,白糖就会被碳化,生成二氧化硫和碳,还有一定的二氧化碳生成。除此之外,硫酸根的一种常见的化合物是钡餐中的主角——硫酸钡。这个化合物是难溶于水的一个物质,可以用于显影消化道的一种检查,一般可以用于诊断胃肠道疾病,通常可以增加结果的准确性。而碳酸钡就不行。人的胃酸主要成分是盐酸,盐酸和碳酸钡会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起不到想要的结果,同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对于胃溃疡的病人十分不友好,会导致胃穿孔等情况的发生。同理,对于其他无机离子或元素,你也需要对其性质有一个十分熟练地了解,包括这种离子或元素的颜色,不同的价态及对应价态的化合物,以及这些化合物的相关性质,在生活中的用处等方面。这些相关性质是你需要记忆的,然后在化学与生活,元素推断题,工业流程题等题目中能熟练地运用,给你一个相应的条件你能立马反应出题目在说些什么。第二个模块:有机部分有机部分是高中化学中最简单的一个部分,也是规律最强的一个部分。1、有机物的命名比较简单,高中所讲的方法主要就是以下几步:(1)、找到有机物的官能团,并以此官能团来命名。比如说给你了一个醇,那么在命名的时候就要写某某醇,给了一个烯烃,那就命名为某某烯。(2)、选择官能团所在的最长碳链。一般来说最长碳链都是直链,但不是直链但却是最长碳链的有机化合物也不在少数,就是不是所有的有机化合物都是直链是最长的碳链。所以在寻找最长碳链的时候一定要小心,防止你以为最长碳链是直链,但是实际上并不是你以为的那个样子,就是要避免你数错了这种情况。(3)、给最长碳链编号。在编号的时候要注意官能团所在的位置,要使官能团所在的位置编号最小。如果说最长碳链上有好几个官能团,那么就保证官能团编号的加和最小。如果说不能保证官能团在一条直链上,那么就保证尽可能多的官能团在主链上面。(4)、命名。在前三部做完了之后就开始写出具体的名称,数字和文字之间要用小段横连接,数字和数字之间用英文逗号隔开,基团前面表基团个数的数字用大写的数字来书写。碳原子在十以内的化合物用天干命名法命名,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如果碳原子超过了十,那就用大写的数字命名。比如说1-丁醇,2-丁醇,2,4,6-三硝基甲苯(俗称TNT,烈性炸药,淡黄色晶体),十一烷,十五烷等。举个例子:除了常见的有机物命名规则之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有机物命名规则,例如:(1)、IUPAC命名法:IUPAC命名法是国际上通用的有机物命名规则,它是一套非常严谨的命名规则,能够准确地描述有机分子的结构和组成。(2)、功能团命名法:功能团命名法是一种按照有机分子中官能团的种类进行命名的方法,它能够准确地描述有机分子中官能团的种类和数量。(3)、反应物命名法:反应物命名法是一种按照有机反应中反应物的种类和数量进行命名的方法,它能够准确地描述有机反应的类型和反应条件。 掌握这些特殊的有机物命名规则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有机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2、有机化合物这部分内容相对来说比较多,但是也是最有规律的一个部分。高中所学的有机化合物无非就烷烃,烯烃,炔烃,醇酚醛脂缩酸。这些化合物除了烷烃,其他都有对应的官能团。只要记住了相关官能团的性质并学会如何应用这些性质,做有机题目的时候就不会有什么太大的问题。(1)、烷烃烷烃是一类由碳和氢元素组成的有机化合物,其分子中的碳原子之间以单键结合,其余的氢原子以饱和键与碳原子结合。1 结构:烷烃分子中的碳原子以sp3杂化轨道成键,碳原子之间以单键结合,其余的氢原子以饱和键与碳原子结合。2. 命名:烷烃的命名遵循“系统命名法”,主要涉及“取代基”和“母体”两个概念。一般来说,烷烃的命名由一个“基”和一个数字组成,基表示取代基,数字表示碳原子的数目。例如,丁烷有两种异构体:正丁烷(CH3CH2CH2CH3)和异丁烷((CH3)2CHCH3)。3. 性质:烷烃的性质主要表现在其化学反应和物理性质上。烷烃的化学反应主要有取代反应和裂解反应。而课本上讲得最多的应该是和氯气发生的取代反应,尤其是甲烷的氯代反应。甲烷的四个氢是同一种氢,光照的情况下发生取代的时候会有四种产物,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又称氯仿)和四氯甲烷(又称四氯化碳,一种常用的有机溶剂)。例如甲烷与氯气的反应:CH4 + Cl2 → CH3Cl + HCl。一般来说考试的时候会有一个选项或者说一道题,题目会说把甲烷和氯气放在一个试管里面,然后倒扣在装有水的水槽里面,用光照射,试管中会有油状液体和黄绿色气体的产生。一般来说一氯甲烷,二氯甲烷和氯化氢都是气体,氯仿和四氯化碳是液体,而且是油状液体。所以生成物里面有一氯甲烷,二氯甲烷,氯仿,四氯化碳和盐酸的生成,水槽里面的水也会顺着试管上升。而烷烃的裂解反应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的断链反应,生成较小的烷烃和烯烃。4. 环烷烃:如果碳原子之间形成的环数为1个或多个,则为环烷烃。环烷烃的分类方法与链状烷烃相同,但命名更为复杂。(2)、烯烃烯烃是一类由碳和氢元素组成的有机化合物,其分子中有一个碳碳双键。1. 结构:烯烃分子的结构由一个碳碳双键和其余的碳原子以单键结合组成。在烯烃的分子结构中,除了含有碳碳双键外,还可能会含有烷基、烷氧基、卤素等多种官能团。碳碳双键是烯烃的官能团,也是烯烃的灵魂所在,它不仅是烯烃结构的基础,也是烯烃进行化学反应的核心。碳碳双键的电子云密度较高,使得烯烃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即它不稳定,容易发生加成反应。2. 命名:烯烃的命名遵循“系统命名法”,主要涉及“取代基”和“母体”两个概念。一般来说,烯烃的命名由一个“基”和一个数字组成,基表示取代基,数字表示碳原子的数目。烯烃的命名可以根据其分子中的碳原子数目进行分类,主要包括甲烯、乙烯、丙烯、丁烯等。命名时通常以数字和字母组合的方式表示双键的位置和取代基的类型。例如,对于一个含有四个碳原子的单烯烃,如果双键位于第一个和第二个碳原子之间,则可以命名为1-丁烯;如果双键位于第二个和第三个碳原子之间,则可以命名为2-丁烯。而丙烯(CH3CH=CH2)和丁烯(CH2=CHCH2CH3)是两种常见的烯烃。3. 性质:烯烃是一种非常活泼的化合物,具有很高的反应活性。其主要的化学反应包括加成反应、氧化反应、聚合反应和加成-消除反应等。1. 加成反应:烯烃是一种可以进行加成反应的化合物。在光照或者在高温条件下,烯烃容易发生加成反应,在加成反应中,烯烃的双键会与一个或多个分子进行加成,生成新的化合物。加成反应可以是亲电加成或亲核加成。例如丙烯与氯气的反应:CH3CH=CH2 + Cl2 → CH3CHClCH3,乙烯和氯化氢的反应:CH2=CH2+HCI→ CH3CH3CI。而在所有反应中最最常见的加成反应是与氢气的加成,也称为氢化反应。2. 氧化反应:烯烃在氧化剂的作用下,可以发生氧化反应生成酮、醇和羧酸等化合物。烯烃的氧化反应通常发生在双键上,生成酮或醇。当氧化剂的强度较高时,烯烃的双键可以被完全破坏,生成羧酸或者醛。3. 聚合反应:烯烃可以通过聚合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这种聚合反应通常需要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聚合反应生成的产物可以是聚乙烯、聚丙烯等高分子材料。4. 加成-消除反应:烯烃可以在碱性条件下发生加成-消除反应,生成取代产物。这种反应通常涉及到亲核试剂对烯烃的双键进行加成,然后消除氢离子或其他离子,形成新的碳碳键。4. 不饱和度:由于碳碳双键的存在,烯烃具有一个不饱和度。这意味着在与其他分子进行反应时,烯烃可以提供或接受一个电子对。5.应用:烯烃在工业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可以作为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前体,如聚乙烯、聚丙烯等;也可以作为橡胶、塑料等材料的单体;还可以作为溶剂、燃料添加剂等。此外,烯烃还可以用于制备药物、香料等精细化学品。(3)、炔烃炔烃是一类由碳和氢元素组成的有机化合物,其分子中有一个碳碳三键。1. 结构:炔烃分子的结构由一个碳碳三键和其余的碳原子以单键结合组成。碳碳三键是炔烃的官能团,碳碳三键的电子云密度较高,使得炔烃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容易发生加成反应。此外,炔烃还可以含有烷基、烷氧基、卤素等官能团。2. 命名:炔烃的命名遵循“系统命名法”,主要涉及“取代基”和“母体”两个概念。一般来说,炔烃的命名由一个“基”和一个数字组成,基表示取代基,数字表示碳原子的数目。在命名的时候需要根据其分子中的碳原子数目对炔烃进行分类,主要包括乙炔、丙炔、丁炔等。命名时通常以数字和字母组合的方式表示三键的位置和取代基的类型。例如,对于一个含有四个碳原子的炔烃,如果三键位于第一个和第二个碳原子之间,则可以命名为1-丁炔;如果三键位于第二个和第三个碳原子之间,则可以命名为2-丁炔。在所有的炔烃中,丙炔(C3H4)是常见的炔烃之一。3.分类:炔烃可以根据其结构进行分类,主要包括直链炔烃和环状炔烃两大类。直链炔烃是指分子中只含有碳碳三键的线性分子,如乙炔(C2H2)。环状炔烃是指分子中含有碳环的炔烃,如环己炔(C6H8)。4. 性质:炔烃具有很高的反应活性,最主要的化学反应是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1. 加成反应:炔烃可以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加成反应,与一个或多个分子进行加成。例如,在催化作用下,乙炔可以与氯化氢反应生成氯乙烯。而在光照或高温条件下,炔烃容易发生加成反应,例如丙炔与氢气的反应:C3H4 + H2 → C3H6。加成反应可以是亲电加成或亲核加成。2. 氧化反应:炔烃可以在氧化剂的作用下被氧化生成酮、醇和羧酸等化合物。例如,在酸性条件下,乙炔可以被高锰酸钾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5. 不饱和度:由于碳碳三键的存在,炔烃具有两个不饱和度。这意味着在与其他分子进行反应时,炔烃可以提供或接受两个电子对。6.应用:炔烃在工业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可以作为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前体,如聚氯乙烯等;也可以作为橡胶、塑料等材料的单体;还可以作为溶剂、燃料添加剂等。此外,炔烃还可以用于制备药物、香料等精细化学品。(4)、芳香族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是一类由碳、氢和苯环组成的有机化合物,其苯环是这类化合物的核心结构。1. 结构:芳香族化合物的结构都包含一个或多个苯环。苯环是由六个碳原子以sp2杂化轨道形成的环状结构,具有高度稳定性和平面性。它可以与脂肪烃、不饱和烃、卤素、氧、硫等原子或基团进行取代或加成反应。苯环是芳香烃的灵魂,它具有特殊的电子云分布和分子结构,使得芳香烃具有芳香性质。除了苯环外,芳香烃还可以含有烷基、烷氧基、硝基、氨基等官能团。2. 命名:芳香族化合物的命名主要涉及“取代基”和“母体”。芳香烃的命名可以根据其分子中的碳原子数目进行分类,主要包括苯、甲苯、二甲苯等。命名时通常以数字和字母组合的方式表示取代基的类型和位置。例如,对于一个含有七个碳原子的单环芳烃,如果取代基为甲基和乙基,则可以命名为对二甲苯。常见的芳香族化合物有苯、甲苯、乙苯、氯苯。3、物理性质芳香烃的物理性质主要表现为沸点较高、熔点较高、相对密度较大。由于苯环的共轭效应,芳香烃的分子极性较小,在水中的溶解度较低。但它们可以与一些有机溶剂混溶,如乙醚、氯仿、二硫化碳等。4、化学性质芳香烃具有一些特殊的化学性质,主要反应包括亲电取代反应、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等。1. 亲电取代反应:芳香烃的苯环是一个非常活泼的部位,它可以与亲电试剂进行取代反应。最常见的亲电取代反应是卤代反应,如苯与氯气反应生成氯苯。此外,硝化反应、磺化反应等也可以发生。2. 加成反应:芳香烃可以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加成反应,如苯与氢气在镍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环己烷。3. 氧化反应:芳香烃可以在氧化剂的作用下进行氧化反应,生成醌、酮、酸等化合物。例如,苯在空气中的燃烧可以生成二氧化碳和水。5.分类:芳香烃可以根据其结构进行分类,主要包括单环芳烃和多环芳烃两大类。单环芳烃是指分子中只含有一个苯环的化合物,如苯(C6H6)、甲苯(C7H8)等;多环芳烃是指分子中含有两个或多个苯环的化合物,如萘(C10H8)、蒽(C14H10)等。6、应用:芳香烃在工业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可以作为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前体,如聚苯乙烯等;也可以作为橡胶、塑料等材料的单体;还可以作为溶剂、燃料添加剂等。此外,芳香烃还可以用于制备药物、染料等精细化学品。(5)、醇醇是一类由碳、氢和氧元素组成的有机化合物,其分子中至少含有一个羟基(—OH)。1.结构:醇的分子结构中至少含有一个羟基,该羟基与碳原子直接相连。醇的分子结构可以是直链或支链,也可以含有芳香环或杂环。此外,醇还可以含有烷基、烷氧基、卤素、氮等官能团。2.命名:醇的命名可以根据其分子中的碳原子数目进行分类,主要包括甲醇、乙醇、丙醇等。命名时通常以数字和字母组合的方式表示羟基的位置和取代基的类型。例如,对于一个含有五个碳原子的直链醇,如果羟基在第二个碳原子上,则可以命名为2-戊醇;如果羟基在第三个碳原子上,则可以命名为3-戊醇。常见的醇类有甲醇、乙醇、乙二醇等。3.物理性质:醇的物理性质主要表现为沸点较高、熔点较低、相对密度比水小。醇的沸点随着分子量的增加而升高,同时,醇的沸点还与其分子结构有关,例如,直链醇的沸点高于支链醇。醇的折射率通常在1.40-1.50之间,与水相似。4.化学性质:醇具有多种化学性质,其中最主要的反应包括醇的氧化反应、酯化反应、脱水反应等。1. 氧化反应:醇可以在氧化剂的作用下被氧化生成醛、酮、酸等化合物。例如,在酸性条件下,用铜催化剂可以将乙醇氧化为乙醛。2. 酯化反应:醇可以与羧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酯和水。这种反应可以在酸或碱的催化下进行,例如,乙酸乙酯是在酸催化下由乙醇和乙酸制备的。3. 脱水反应:醇可以在酸或碱的催化下发生脱水反应生成烯烃。这种反应通常是在加热和无水条件下进行的,例如,乙醇在硫酸的作用下可以脱水成乙烯。5、分类:醇可以根据其结构进行分类,主要包括脂肪醇、芳香醇和杂环醇等几大类。脂肪醇是指分子中不含芳香环的醇类,如甲醇、乙醇等;芳香醇是指分子中含有芳香环的醇类,如苯甲醇等;杂环醇是指分子中含有杂环的醇类,如吡啶甲醇等。6.应用:醇在工业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可以作为溶剂、燃料添加剂、涂料溶、油漆、洗涤剂剂等;还可以用于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前体,如聚酯等;也可以作为橡胶、塑料等材料的单体;此外,许多药物和香料也是以醇为原料合成的。(6)、醚类醚是一类由氧、碳和氢元素组成的有机化合物,其特征是分子中至少含有一个醚键(R-O-R')。1.结构:醚的分子结构中至少含有一个醚键,即氧原子与两个碳原子相连的键。醚键是醚分子中的关键官能团,它是由两个碳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其中氧原子为负电荷,碳原子为正电荷。醚键的电子云密度较高,使得醚分子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2.命名:醚的命名可以根据其分子中的碳原子数目和取代基的类型来确定。一般以碳原子数目来表示其分子量,再加上“醚”字来命名。例如,对于一个含有五个碳原子的单醚,如果取代基为甲基和乙基,则可以命名为甲基乙基醚或者称甲乙醚。对于一个含有四个个碳原子的单醚,如果取代基为两个乙基,则可以命名为乙醚或者二乙醚。此外,如果醚中含有芳香环,通常会在名称中加以注明。常见的醚类有乙醚、甲基叔丁基醚(MTBE)等。3.物理性质醚的物理性质主要表现为沸点较高、熔点较低、相对密度较小。由于醚分子中存在醚键,其极性较强,因此在水和醇等极性溶剂中可溶解。不同种类的醚,其沸点和熔点因分子结构的差异而有所不同。4.化学性质(基本不考):醚的化学性质主要涉及醚键的断裂和形成。1. 醚键的断裂: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醚键可以被断裂,生成醇或酚等化合物。例如,在酸性条件下,乙醚可以与氢离子反应生成乙烷和乙醇。2. 醚键的形成:在一定条件下,醇或酚等化合物可以通过脱水反应形成醚。例如,乙醇和乙酸乙酯可以在浓硫酸催化下脱水生成乙醚。3. 烃基化反应:在一定条件下,醚可以与活泼金属如钠、钾等发生烃基化反应,生成醇或酚等化合物。4. 磺化反应:在酸性条件下,醚可以与三氧化硫反应生成磺酸。例如,乙醚可以与三氧化硫反应生成乙磺酸。5.分类:醚可以根据其结构进行分类,主要包括单醚、混合醚和环状醚等。单醚是指分子中只含有一个醚键的化合物,如乙醚(C4H10O);混合醚是指分子中含有两个或更多个醚键的化合物,如苯酚乙醚(C6H5OHCH2OC2H5);环状醚是指分子中含有环状结构的醚类化合物,如环氧乙烷(C2H4O)。6.应用:醚在工业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可以作为溶剂、燃料添加剂、萃取剂等;还可以用于合成高分子材料,例如一些药物、个人护理用品的中间体,如聚酯等;此外,许多药物和香料也是以醚为原料合成的。还(7)、酯类酯是一类由羧酸和醇经过酯化反应生成的有机化合物,其分子通式为R-COO-R'。1.结构:酯的分子结构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羧酸,其中碳原子上的羧基与醇中的羟基发生脱水反应;另一部分是醇,其分子中必须有与羧基碳相邻的羟基。这些组成部分通过酯键相连。例如,乙酸乙酯的分子式为C4H8O2,由乙酸(C2H4O2)与乙醇(C2H6O)发生酯化反应得到。2.命名:酯的命名可以根据其分子中的碳原子数目和取代基的类型来确定。一般以碳原子数目来表示其分子量,再加上“酯”字来命名。例如,对于一个含有四个碳原子的简单酯,如果取代基为甲基和乙基,则可以命名为甲基乙基酯。此外,如果酯中含有芳香环,通常会在名称中加以注明。常见的酯类有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等。3.物理性质:酯的物理性质主要表现为沸点较高、熔点较低、相对密度较大。与同级别的醇相比,酯的沸点和熔点更高,这是由于酯分子中存在酯键,使得其分子间作用力更强。酯的折射率通常在1.40-1.50之间,与水和酮相似。4.化学性质:酯的化学性质主要涉及酯的水解、醇解和醇的酯化反应等。1. 水解反应:酯可以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生成相应的羧酸和醇。这种反应通常是由酸或碱催化完成的。例如,在酸性条件下,乙酸乙酯可以水解成乙酸和乙醇。2. 醇解反应:酯在酸或碱的作用下可以与醇发生醇解反应,生成新的酯和新的醇。这种反应在实验室中常被用于合成新类型的酯。3. 酯交换反应: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两种不同的酯可以发生酯交换反应,生成两种新的酯和一种新的醇。这种反应常被用于合成高分子酯类材料。4. 缩聚反应: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两种或多种酯可以发生缩聚反应,生成高分子聚合物。这种反应常被用于合成高分子材料。5.分类:酯可以根据其结构进行分类,主要包括简单酯、混酸酯、复合酯等。简单酯是指由一种羧酸和一种醇形成的酯,如乙酸乙酯;混酸酯是指由一种以上的羧酸和一种以上的醇形成的酯;复合酯是指由一种羧酸和一种以上的醇形成的酯,同时复合酯也可以包含氨基甲酰基、硫脲基等其他官能团。6、应用:酯在工业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可以作为溶剂、燃料添加剂、涂料溶剂、胶粘剂、油墨等;还可以用于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前体,如聚氨酯等;此外,许多药物和香料也是以酯为原料合成的。此外,酯还可以作为食品添加剂。(8)、 酮类酮是一类由羰基和两个烃基组成的有机化合物,其分子通式为R-CO-R'。1、结构:酮的分子结构中包含一个羰基(C=O),这个羰基与两个烃基(可以是烷基或芳基)相连。这些组成部分通过碳-碳键和碳-氧键连接。酮的官能团是羰基,它是酮类化合物的特征结构2、命名:酮的命名可以根据其分子中的碳原子数目和取代基的类型来确定。一般以碳原子数目来表示其分子量,再加上“酮”字来命名。例如,对于一个含有四个碳原子的脂肪酮,如果取代基为甲基和乙基,则可以命名为甲基乙基酮。此外,如果酮中含有芳香环,通常会在名称中加以注明。常见的酮类有丙酮、环己酮等。3、物理性质:酮的物理性质主要表现为熔点较高、沸点较低、相对密度比水大。酮的熔点和沸点主要取决于其分子中烃基的种类和数目。一般来说,酮的熔点较高,而沸点较低。这是因为酮分子中的羰基具有较强的极性,使其分子间作用力较强。4、化学性质:酮的化学性质主要涉及羰基的亲核加成反应、α-氢的反应、氧化反应等。1. 羰基的亲核加成反应:酮的羰基可以与亲核试剂(如氢氰酸、氨衍生物等)发生加成反应。这种反应通常需要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进行催化。通过这种反应,酮可以转化为腈、胺等化合物。2. α-氢的反应:酮分子中的α-氢原子可以发生反应,如卤代反应、羟基化反应等。这些反应主要发生在α-碳原子上,生成新的酮或醇。3. 氧化反应:酮可以被氧化剂氧化,生成羧酸或酸酐等化合物。这种反应可以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进行,常用的氧化剂包括过氧化氢、高锰酸钾等。5、分类:酮可以根据其结构进行分类,主要包括脂肪酮、脂环酮、芳香酮等。脂肪酮是指烃基与羰基直接相连的酮,如丙酮;脂环酮是指没有苯环的环状酮,如环己酮;芳香酮是指含有苯环的酮,如苯乙酮。6、应用:酮在工业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可以作为溶剂、燃料添加剂、香料等;还可以用于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前体,如聚氨酯等;此外,许多药物也是以酮为原料合成的。(9)、酚类酚是指分子结构中含有一个苯环并且在苯环上至少接有有一个羟基的化合物。高中阶段,我们需要了解的有机酚主要分为两类:苯酚和羟基苯甲酸及其酯类。一、苯酚1. 结构:苯酚的分子式为C6H6O,它的结构可以看作是苯环上有一个羟基。苯酚有三种异构体,包括对羟基苯酚、间羟基苯酚和邻羟基苯酚。2. 物理性质:苯酚在常温下是固体,具有特殊的气味,并且具有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的性质。纯净的苯酚是无色的晶体,但通常由于部分氧化呈粉红色。3. 化学性质:苯酚的羟基使得苯环上的电子云密度增加,使得苯酚具有一定的酸性。苯酚的酸性比碳酸弱,但比醇和羧酸强。苯酚在溶液中可以电离出氢离子,因此具有弱酸性。4. 制备:苯酚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制备,如磺化法、溴化法和烷基化反应等。其中,烷基化反应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5. 应用:苯酚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主要用于制备医药、农药、涂料、胶粘剂、塑料、香料和橡胶助剂等。此外,苯酚还用于杀菌消毒和抗氧剂等领域。6. 危害苯酚对人体和环境有一定的危害性。长期接触苯酚可能导致皮肤过敏、眼睛刺激和呼吸道刺激等症状。高浓度的苯酚可能对神经系统造成损伤,甚至导致死亡。二、羟基苯甲酸及其酯类1. 结构:羟基苯甲酸及其酯类是在苯环上有两个取代基的化合物,其中一个取代基是羟基,另一个是烷基或芳基。这些化合物的分子式可以用通式表示:(Ar)CH=O(其中Ar代表芳基)。2. 物理性质:羟基苯甲酸及其酯类通常是白色晶体或固体,具有芳香的气味。这些化合物在不同的温度下可以呈现不同的相态,如固态、液态和气态。3. 化学性质羟基苯甲酸及其酯类具有弱酸性,因为它们的分子结构中存在羧基。这些化合物可以与碱反应生成盐,也可以与醇反应生成酯。此外,它们还可以作为酯酶的底物,被分解成醇和羧酸。4. 制备:羟基苯甲酸及其酯类可以通过氧化剂的作用将芳香族化合物氧化得到。例如,可以用高锰酸钾或铬酸氧化剂将甲苯氧化成苯甲酸。5. 应用:羟基苯甲酸及其酯类在医药、农药和香料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它们可以作为药物中间体用于制备抗炎药、抗生素和抗癌药物等。(10)、羧酸羧酸是一种含有羧基的有机化合物,在化学、生物学和工业应用中具有重要作用。一、羧酸的结构和分类1. 结构:羧酸分子结构中包含一个羧基,即一个碳原子、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根据分子中羧基数目的不同,羧酸可以分为单羧酸和多羧酸。2. 分类:根据分子结构中是否含有其他官能团,羧酸可以分为脂肪酸和芳香酸。脂肪酸是指分子结构中不含苯环的羧酸,而芳香酸是指分子结构中含有苯环的羧酸。二、羧酸的物理性质1. 状态:通常情况下,羧酸是液体或固体,具有较高的熔点和沸点。低级脂肪酸通常是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而高级脂肪酸则是固体。2. 溶解性:羧酸可以溶于水、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它们可以与碱、碱性氧化物、胺等反应生成盐。三、羧酸的化学性质1. 酸性:羧酸的分子结构中有一个羧基,具有酸性。在水中可以电离出氢离子,其酸性比碳酸强。2. 亲核加成反应:羧酸的羰基具有亲核性,可以与含有亲核试剂(如氢氰酸、格氏试剂等)的反应体系发生亲核加成反应。3. 脱羧反应:在加热或催化剂的作用下,羧酸分子中的羧基可以与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等发生脱羧反应,生成相应的烃或烃的氧化物。4. 酯化反应:羧酸与醇在浓硫酸的作用下可以发生酯化反应,生成酯和水。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可以通过增加反应物浓度、升高温度等方法提高反应速率。5. 氧化反应:不饱和羧酸(如含有双键或三键的羧酸)可以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相应的酮或醛。饱和羧酸可以通过间接氧化或电化学氧化等方法进行氧化反应。6. 还原反应:羧酸可以通过还原反应生成醇或烃。例如,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用氢气还原羧酸可以得到醇。7. 成盐反应:羧酸可以与其他有机酸或无机酸生成盐,这些盐具有特定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生物活性。例如,常见的乙酸乙酯是由乙酸和乙醇通过酯化反应生成的酯。四、羧酸的制备1. 氧化反应:通过氧化剂将醇或醛氧化为羧酸。常用的氧化剂包括高锰酸钾、铬酸、过氧化氢等。2. 水解反应:通过水解反应将酯或酰胺水解为羧酸。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使用水或无机酸作为催化剂进行水解反应。3. 直接合成法:通过烃类、醛类或酮类与一氧化碳和水的直接反应制备羧酸。此方法是在工业上制备大量羧酸的常用方法之一。五、羧酸的应用1. 化工原料:羧酸在化工领域中是一种重要的中间体和原料,用于合成许多其他有机化合物,如酯类、酰胺类、胺类等。2. 医学领域:许多药物和抗生素都是通过羧酸的化学性质合成的。例如,阿司匹林是一种广泛应用的药物,它是乙酰水杨酸的衍生物。此外,许多抗生素如青霉素和头孢菌素也是通过羧酸的化学性质合成的。3. 农业领域:许多农药都是以羧酸为基础合成的,例如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等。这些农药可以通过干扰害虫的神经传导或破坏微生物细胞结构等方式发挥作用。4. 环境科学领域:在环境科学领域中,羧酸通常用于处理工业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和有害物质。例如,乙二酸和己二酸等长链二元羧酸可以用于处理电镀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11)、醛类醛类是含有醛基的一类有机化合物,它们在化学、生物学和工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一、醛的结构和分类1. 结构:醛类化合物由烃基和醛基构成,其中醛基是以碳原子与氢原子和氧原子相连的形式存在。醛类的通式为R-CHO,其中R代表烃基,可以是脂肪族或芳香族。2. 分类:根据烃基的不同,醛类可以分为脂肪醛和芳香醛。脂肪醛是指烃基中不含有苯环的醛,而芳香醛是指烃基中含有苯环的醛。例如,苯甲醛是芳香醛,而丁醛是脂肪醛。二、醛的物理性质1. 状态:醛类化合物通常是液体或固体,具有特殊的气味。一些低级脂肪醛为具有刺鼻味道的气体或液体,而高级脂肪醛则是固体。2. 溶解性:醛类化合物可以溶于水、醇、醚等有机溶剂。一般情况下,分子中含有更多羟基的醛更容易溶于水。三、醛的化学性质1. 还原性:醛类具有还原性,因为它们含有碳基和氢原子,能够接受电子并形成碳正离子。因此,醛可以被氧化剂如银氨溶液、苯肼等还原为醇。2. 氧化性:在一定条件下,醛类也可以被氧化剂如过氧酸、过氧化氢等氧化为羧酸。3. 加成反应:醛类可以与氢气、卤素、卤化氢等发生加成反应,生成醇或卤代烃。加成反应通常在加热或催化剂的存在下进行。例如,苯甲醛与氢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可以发生加成反应生成苯甲醇。4. 聚合反应:在一定条件下,醛类可以发生聚合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这些高分子化合物通常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5. 羟醛缩合反应在一定条件下,醛类可以与含有羟基的化合物发生羟醛缩合反应,生成β-羟基酮或β-羟基酸。这种反应可以继续进行,生成多羟基化合物或聚合物。四、醛的制备1. 醇的氧化:通过氧化剂如硝酸银、溴酸等将醇氧化为相应的醛。例如,通过氧化乙二醇可以得到乙二醛。2. 加氢还原: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用氢气将羧酸还原为相应的醇,然后通过脱水反应得到相应的醛。例如,通过加氢还原硬脂酸可以得到硬脂醛。3. 烃的羰基化:通过烃与一氧化碳和水的反应,可以将烃类直接转化为相应的醛。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而且可以得到高收率的产物。4. 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反应:通过有机金属化合物如格氏试剂、烷基锂等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可以得到相应的醛。例如,通过格氏试剂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可以得到酮。五、醛的应用1. 化工原料:醛类在化工领域中是一种重要的中间体和原料,用于合成许多其他有机化合物,如酯类、酰胺类、胺类等。许多高分子材料和精细化学品也都是以醛类为基础合成的。2. 医学领域:许多药物和生物碱都是以醛为基础合成的。例如,抗癌药物顺铂是通过将金属络合物与甲醛发生羟醛缩合反应合成的。此外,生物碱中的很多成分也是通过与甲醛发生羟醛缩合反应合成的。3. 农业领域:甲醛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和杀菌剂,用于处理种子、土壤和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此外,很多农药如杀虫剂和除草剂也是以甲醛为基础合成的。而对于含氮,含硫的有机化合物只需知道氨根,酰胺基,酰胺键,硫酸根的结构就行。附录:我自己整理的有机方程式。第三个模块:物质结构部分一、原子结构原子是构成一切物质的基本单位,其内部结构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带正电荷,而电子带负电荷,绕核运动。其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也等于原子序数。电子绕核运动,处于不同的能级中。原子的质量和数量特性主要由质子数(Z)和电子数(N)决定。原子结构的表示方法:通常用圆圈表示原子,圆圈中的数字表示质子数,圆圈外的数字表示电子数。原子序数:原子核中的质子数,用大写字母A表示,按照原子序数的递增呈周期性排列。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的递增呈周期性排列的,每一周期的元素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而每一族的元素价电子数目相同。原子结构示意图是表示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图形。二、分子结构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原子通过共享电子对形成的。根据成键方式,分子可分为共价分子和离子分子。共价分子:分子中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相互连接,形成共价键。共价分子的结构和性质主要由共价键的类型和数目决定。离子分子:分子中原子之间通过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形成离子键。离子键的形成是由于原子失去电子或获得电子而产生正负电荷相互吸引的结果。离子分子的结构和性质主要由离子的类型和数目决定。分子结构的表示方法:通常用球棍模型或电子云模型来表示分子结构。球棍模型显示分子的空间构型和原子间的连接方式,而电子云模型则显示分子的电子密度和成键类型。1. 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原子通过共享电子对形成的,其结构可以用分子结构模型来描述。2. 分子可以分为共价分子和离子分子两种类型。共价分子中,原子通过共价键相互连接;离子分子中,原子通过离子键相互连接。3. 分子的几何构型取决于分子中化学键的排列方式以及原子间的相对位置。例如,氧气分子是双原子分子,由两个氧原子通过共价键相互连接,形成对称的结构。4. 分子的性质受到分子结构的直接影响。例如,氢气分子的稳定性取决于其分子的化学结构和化学性质。5. 分子的极性和非极性也取决于分子的结构。例如,水分子是非极性的,因为其两个氢原子处于相反的方向;而二氧化碳分子是极性的,因为其两个碳氧键不处于同一直线上。三、化学键化学键是指原子间相互作用力的总称,包括共价键和离子键。1、共价键共价键的形成是由于相邻原子通过共享电子对相互连接。共价键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其强度由共享电子对的数目和类型决定。(1). 共价键是原子间通过共享电子对形成的强相互作用力,是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的基础。(2). 共价键的形成需要两个原子轨道的重叠,并且电子对是两个原子轨道的交叠部分。(3). 共价键分为非极性共价键和极性共价键。非极性共价键是由相同的原子形成的,例如C-C键;极性共价键是由不同原子形成的,例如C-H键。(4). 分子中的化学键类型不同,其分子的化学性质也不同。例如,氢分子中存在1个共价键,氧分子中存在2个共价键,水分子中存在2个氢键和2个共价键。2、离子键离子键的形成是由于原子失去电子或获得电子而产生正负电荷相互吸引的结果。离子键的强度由离子的电荷密度和相互接近的程度决定。(1). 离子键是原子间通过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形成的。当原子失去电子时,形成正离子;当原子获得电子时,形成负离子。(2). 离子键的形成需要两个原子轨道的重叠,并且电子对是两个原子轨道的交叠部分。(3). 离子化合物是由正离子和负离子通过离子键相互结合形成的化合物。离子化合物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4). 离子化合物中的离子键和共价键一样,也可以分为极性和非极性两种类型。化学键的表示方法:通常用键长、键能、键角等参数来表示化学键的性质。四、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按照原子序数的递增呈周期性排列。元素周期表分为七个周期和十六个族,其中前三个周期为短周期,第四、五周期为长周期,第六周期为不完全周期。每个周期和族的元素具有特定的原子结构和化学性质。每一周期的元素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而每一族的元素价电子数目相同。周期:根据原子的电子层数,元素周期表分为七个周期。同一周期的元素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其结构和化学性质相似。同一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族:根据原子的价电子数,元素周期表分为十六个族。同一族的元素具有相同的价电子数,其结构和化学性质相似。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根据原子序数和原子结构的关系,元素周期表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例如,周期表中的每一周期的元素从左到右逐渐增加,每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逐渐增加。同一周期的元素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这些规律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元素的性质和反应行为。五、氢键氢键是一种分子间作用力,由氢原子和电负性强的原子(如氟、氧、氮等)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氢键可以影响分子的某些性质,如熔点、沸点、溶解度等。氢键在某些物质的化学性质中起着重要作用,例如生物体内的某些大分子化合物(如蛋白质、核酸)的构象和稳定性等。六、重要知识点总结1.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与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密切相关。通过了解元素的原子结构和电子排布,我们可以推断其性质和反应行为。2. 分子结构和化学键的类型:分子的结构和性质主要取决于化学键的类型和数目。不同类型的化学键具有不同的能量和稳定性,这些差异决定了分子的空间构型、化学反应性和物理性质。3. 共价键和离子键的区别:共价键和离子键在形成机制、特点和性质上存在明显的区别。共价键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而离子键则没有。共价键的强度通常由共享电子对的数目和类型决定,而离子键的强度则由离子的电荷密度和相互接近的程度决定。4. 氢键的作用:氢键是一种比共价键和离子键弱的作用力,但它可以在某些情况下影响分子的构型和性质。氢键可以影响分子的熔点、沸点、溶解度等物理性质,并可以促进某些化学反应的发生。5. 元素周期表的规律:元素周期表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如每一周期的元素从左到右逐渐增加,每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逐渐增加。这些规律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以及反应行为等重要信息。第四个模块:反应原理和化学平衡部分(一)热化学部分1. 化学反应能量变化(1)分子断键需要吸收能量;原子形成共价键放出能量。(2)吸热反应: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3)放热反应: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4)化学反应中的两大变化: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化学反应中最常见的物质变化是相互交换成分,而能量变化则可以表现为热量、光能等形式的能量转化。例如:H2(g) + Cl2(g) = 2HCl(g) △H=-183kJ/mol表示氢气和氯气发生化学反应,同时放出热量。(5)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形式有很多,如热能、光能、电能等,但在大多数情况下,热量是最常见的形式。通过测量反应过程中的热量变化,可以了解反应的能量变化情况。(6)化学反应的三个基本特征:①有新物质生成——这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基本标志。②伴随能量变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不仅伴随着物质的变化还一定伴随能量的变化,这是化学反应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③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有一定的质量关系——即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之比是定值。(7)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形式:热能、光能、电能等。在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通常以热能的形式表现出来。2. 燃烧热(1)燃烧热的概念:在25 ℃,101 kPa时,1 mol纯净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燃烧热是指纯净物完全燃烧时释放出的热量。例如:C(s)+ O2(g) = CO2(g) △H=-393kJ/mol表示石墨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并释放出热量。需要注意的是,燃烧热是与物质的量成正比的,因此一个化学方程式中某物质的燃烧热与其在燃烧时参与反应的物质的量成正比。同时需要注意概念中的条件,必须同时满足才是燃烧热的概念。(2)表示物质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中可拆分成很多小的段,每段表示出在特定条件下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的热量变化情况。热化学方程式是表示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规律的工具,通过拆分成小的段,可以将不同反应的热量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因此正确书写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时一定要认真仔细切勿出错!对于不同的条件,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对各段进行调整或重新组合,确保使用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因为每一项代表一定的意义:某物质的量(n)、升高温度数值(ΔH)的代数和=放出的热量;或者说对于任意的两个可逆反应(化学方程式),在相同的条件下具有相同的热量变化(即相同的ΔH),利用这一原理可解决很多有关计算问题。(3)表示物质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标准状态:在标准状况下,指压强为1标准大气压、温度为0℃(不是常温)时的气体体积为22.4L的气体。另外还有其他的标准状态,如水在标准状况下为冰水混合物等。在表示物质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标准状态,否则会导致计算错误。例如:C(s)+ O2(g) = CO2(g) △H=-393kJ/mol表示石墨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并释放出热量,但未标明标准状态,因此无法计算其燃烧热。如果将其改为C(s)+ O2(g) = CO2(g) △H=-393kJ/mol,并标明标准状态,则可以计算石墨燃烧热的值了。因此在使用热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时一定要注意标明标准状态的重要性。说明:①概念中的条件必须同时满足,如下条件也适用于燃烧热的概念:a.必须是纯净物;b.必须是一氧化碳或氢气燃烧;c.必须生成稳定的氧化物,例如:水蒸气不能算作稳定的氧化物,而液态水可以算作稳定的氧化物;d.燃烧热的值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量有关。如C 的燃烧热为 +1296 kJ·mol-1。如果上述概念中的C不是气态,则液态C也不能写成+1296 kJ·mol-1。如果上述概念中的产物是其他物质而不是二氧化碳和水,则概念的表述不正确。如C 的燃烧热为 +1876 kJ·mol-1,甲烷的燃烧热是+890 kJ·mol-1。燃烧热随反应条件的不同而不同。例如氢气燃烧热是 +285 kJ·mol-1,但若水是液态的,则不能采用这个数值。不能将这两种情况的燃烧热等同起来3. 热化学方程式(1)书写:注意物质的状态,反应热的单位,ΔH的符号及意义,反应热的数值与化学方程式前面的系数成正比。(2)反应热的数值与化学方程式前面的系数成正比,如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①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根据题意列方程计算反应热;计算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与反应热的关系;比较反应速率与反应热的关系;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利用平均值法计算反应热等②利用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从正面分析利用盖斯定律求反应热,可以先通过分析得到需要热化学方程,再运用盖斯定律,通过相应物质的物质的量比例关系进行运算,要注意符号问题。从逆向思维,先分析已知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物质的量关系,再运用盖斯定律求得未知热化学方程式。要注意反应的微粒数目关系和物质的聚集状态关系。对于某一热化学方程式而言,可逆反应的任一反应途径对应于该热化学方程式的热效应都相同。对于可逆的吸热或放热反应,从正反两个方向分别列出两个热化学方程式,两式对应的热效应数值相同,符号相反。对于可逆的吸热或放热反应,其任一反应途径所对应的热效应数值都相同。对于同一物质而言,不同的聚集状态其熵值不同,一般情况下气态熵大于液态熵,液态熵大于固态熵。物质由高能稳定状态转变为低能不稳定状态要放出能量;反之则要吸收能量。因此同一物质不同聚集状态其焓变值不同。4、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能源利用是将自然界的能源转化为人类所需要的形式的工艺过程,能源利用的发展是与人类文明发展相联系的。能源利用经历了三个阶段:柴薪时期、煤炭时期和石油时期。而能源利用不当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燃煤会产生大量的烟尘和废气;燃煤会产生大量的煤渣和废渣。煤渣和废渣处理不当会造成二次污染,如煤渣会造成占用土地、污染土壤和水体等问题;废渣会造成固体废弃物污染、放射性污染和重金属污染等问题。因此需要采取合理的能源利用方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例如:开发新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等)、采用清洁燃料(天然气、氢气等)、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措施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同时应该加强能源的循环利用,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和对环境的污染等问题。(二)电化学部分一、原电池1. 原电池的定义: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称为原电池。原电池由电极、电解质溶液和导线等构成。构成原电池的必备条件是: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两种不同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导体)、电解质溶液、闭合回路和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两极之间通过导线连接,并插入电解质溶液中。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非金属)作正极。2. 原电池中电子流动的方向在原电池中,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移动,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3. 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在原电池中,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根据两极材料的不同,电极反应也不同。以铜锌原电池为例,在两极上发生的变化是:①铜作正极被保护:不失电子。是溶液中的水电离出的氢离子在正极上得电子生成氢气。②锌作负极被腐蚀:逐渐溶解。是锌失电子经导线传递到正极,使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被还原成氢气。③电子从负极沿导线流向正极。电流方向与电子相反。从导线中流过的电流是正负电荷迁移形成的总电流。再比如,铁、铜和稀硫酸构成的原电池中,负极反应为:Fe-2e-=Fe2+,正极反应为:2H++2e-=H2↑。4. 原电池的原理及应用负极本身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沿导线流向正极;电子流向可理解为电流方向。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如铜锌原电池中,锌作负极,铜作正极,锌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沿导线流向铜片,电流从铜片上流出,即电流从正极流出;溶液中的阳离子锌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流向负极。在电子流向和电流方向上负极和正极相反。原电池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和科学实验中。例如,干电池、手机电池、燃料电池等都是原电池的应用实例。5. 原电池的能量转化原电池可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在原电池中,负极上的金属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而正极上的金属或非金属导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通过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定向移动,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从而产生电流。这种电流可以用来驱动电子设备或进行其他化学反应。6. 原电池的种类根据不同的分类方式,原电池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例如,根据电解质溶液的不同,原电池可以分为液态原电池和固态原电池;根据电极材料的不同,原电池可以分为锌-二氧化锰原电池、镍-镉原电池、锂原电池等。二、电解池1. 电解池的工作原理电解池是将电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装置。电解池由电源、导线、电极和电解质溶液组成。在电解池中,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时,会分解成阴离子和阳离子,并分别移向两极。它利用外部电源提供能量,通过电解池中的电解质溶液发生还原或氧化反应产生特定的产物。在电解池中,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阳极上,失去电子的离子或原子变为阳离子进入电解质溶液;阴极上,得到电子的离子或原子变为阴离子进入电解质溶液。2. 电解池的电极反应电极反应是指发生在电极上的反应,可以是还原反应或氧化反应。在电解池中,阳极发生氧化反应,阴极发生还原反应。根据电解质的种类和电极材料的不同,电极反应也不同。电极反应的基本类型包括:分子中的共价键断裂、离子间的电子转移、离子与电子间的电子转移等。例如,用石墨和铜作电极电解氯化钠溶液时,阳极反应为:2Cl—2e-=Cl2↑,阴极反应为:2H++2e-=H2↑。书写电极反应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明确电极的类型(负极、正极、阳极或阴极);其次,要了解整个原电池或电解池的工作原理;最后,要熟悉各物质在电极上的反应特性。一般情况下可以根据整个装置的工作原理和电极本身的性质,结合常见的电极反应类型来写出电极反应式3. 电解原理的应用电解原理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可以应用于工业生产、水处理、金属冶炼等领域。例如,通过电解食盐水可以制备烧碱、氯气等化工原料;通过电解熔融的金属化合物可以制备金属单质;通过电解水可以将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通过电解氯化钠溶液可以得到氯气和氢气等;而电镀中使用的镀层就是在电解池中通过电化学反应沉积在基体上的。三、蓄电池1. 蓄电池的基本原理蓄电池是一种可以重复使用的电池,它利用原电池的原理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并储存起来。蓄电池的正负极材料不同,而且需要使用两种不同的电解液。当蓄电池充电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蓄电池中;当蓄电池放电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供给外部设备使用。2. 蓄电池的充电和放电蓄电池的充电和放电是两个相反的过程。在充电过程中,正极材料得到电子并被还原,负极材料失去电子并被氧化;在放电过程中,正极材料失去电子并被氧化,负极材料得到电子并被还原。蓄电池的充电和放电是通过蓄电池内部的电路循环实现的。充电时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放电时电流从负极流向正极。四、电极材料和电解质溶液1. 电极材料的种类和特点电极材料的种类很多,常用的有金属电极(如铜、镍、铁等)、碳电极(如石墨、炭黑等)和离子交换膜电极等。不同的电极材料具有不同的导电性能、化学稳定性和催化活性等特点,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电极材料。2. 电解质溶液的类型和性质电解质溶液是导电的关键物质,常用的电解质有酸、碱、盐等的水溶液。不同类型的电解质具有不同的导电性能和化学性质,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电解质。此外,还需要考虑电解质的浓度、温度和酸碱度等因素对电解过程的影响。五、电化学的应用1. 电化学能源储存技术电化学能源储存技术是一种将电能储存起来的技术,常用的有电池和燃料电池等。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根据不同的电解质和电极材料可以制备不同类型的电池,如干电池、蓄电池、锂离子电池等。燃料电池是一种将氢气和氧气通过化学反应转变为电能和水的装置,其优点是高效、清洁、可再生等。2. 电化学加工技术电化学加工技术是一种利用电化学反应实现材料加工和制造的技术,常用的有电镀、电铸、电解加工等。电镀是一种在金属表面镀上一层金属或合金的工艺,可以增加金属表面的硬度、耐磨性、耐腐蚀性等;电铸是一种利用电解原理制备金属或合金制品的工艺,可以制造出高精度、高质量的产品;电解加工是一种利用电解原理实现材料切割、打孔等加工的工艺,具有加工速度快、精度高、表面质量好等优点。3. 电化学环境治理技术电化学环境治理技术是一种利用电化学反应实现环境污染治理的技术,常用的有电化学脱硫、电化学除尘等。电化学脱硫是一种利用电解原理将废气中的硫氧化物转化为硫酸盐的工艺,可以有效减少燃煤烟气中的SOx排放;电化学除尘是一种利用静电除尘器实现粉尘治理的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大气中的颗粒物浓度。4.电镀(1). 电镀的基本原理电镀是一种利用电解原理在金属表面沉积一层金属或合金的过程。在电镀过程中,镀层金属作为阳极,待镀金属作为阴极,含有镀层金属离子的电解质溶液作为电镀液。当通电时,镀层金属离子在阴极上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逐渐沉积在待镀金属表面形成一层金属或合金镀层。(2). 电镀的应用范围电镀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汽车制造、建筑、电子、轻工、纺织、航空航天等领域。例如,汽车的车身和零部件需要使用电镀工艺来提高其表面硬度和耐腐蚀性能;在家用电器和电子产品中也需要使用电镀工艺来提高其导电性能和美观程度。此外,电镀还用于装饰品制造、文物保护等多个领域。(三)化学平衡部分一、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来表示物质间进行化学反应快慢的物理量。1. 定义: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量。即速率v=Δc/Δt=(c末-c初)/Δt。2. 表示方法: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均取正值)来表示反应的速率。单位有:mol/(L·s)或mol/(L·min)或mol·L-1·min-1等。3. 计算: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来表示反应速率。如:v(A)=-2.25mol/(L·min),即一单位时间内A物质减少了2.25mol/(L·min)。二、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化学反应限度的一种特殊状态,在可逆反应里,当正逆两个方向的反应速率相等时,各组分的质量分数和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1. 化学平衡状态: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进行到正逆两个方向的反应速率相等且各组分的浓度不再改变的状态。2. 化学平衡的特点:逆、定、动、等、速、逆运、变等。即:可逆反应体系中;反应开始后,正逆两个方向的反应同时进行;开始时,正逆两个方向的反应速率相等;一定条件下,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在一定条件下,对于一定量的可逆反应经过一定的时间,进一定的量后所达到的平衡状态。称之为一定条件下的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当外界条件变化时,如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不相等,则平衡被破坏,此时为非平衡态;化学平衡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平衡。三、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主要有温度、压强、浓度和催化剂等。这些因素影响平衡的原理比较复杂,主要是通过影响该可逆反应过程中最速率的步骤来进行影响。具体分述如下:1. 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都能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之,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都能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例如: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g)+B(g)C(g)+D(g),开始时投入1molA和1molB,达到平衡时生成了amolC。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同温同容条件下,按1:3:1:1物质的量之比再投入A、B、C和D后达平衡与原平衡相比C的质量分数增大 B(D)。B. 同温、同压条件下以物质的量之比为1:3投入A、B后达平衡与原平衡相比此时容器体积小于原平衡时的体积增大压强使平衡右移C的质量分数减小但混合气体总质量不变增大混合气体总压强保持恒容增大其体上A的转化率增大其质量分数不确定三种情况下均为非等效平衡均是动态平衡等等你能通过以上的知识分析其结果吗?首先我们来看A选项是正确的,因为在同温同容条件下再投进去ABCD以后相当于对体系增压了这个时候化学平衡会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也就是正反应方向移动导致C的质量分数是增大的。B选项同温同压条件下以物质的量之比为1:3投入A、B后达平衡与原平衡相比此时容器体积小于原平衡时的体积增大压强使体系向左移动C的质量分数减小但是它这个增加的压强并不是说体系内的所有物质的浓度都增加了这个时候气体总质量不变的话,那么它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它不改变气体的体积另一种可能就是它压缩了气体的体积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压缩了气体的体积导致体系内压强增大而使A的转化率增大也就是向左移动的能力增强A的质量分数是不确定的因为质量分数取决于A和B的物质的量之比而现在这个比例关系是不确定的你压强可以使其转化率增大但这个质量分数却是不确定的另外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压强可以影响这个体系的体积而不能改变它的组成与它不是等效平衡的结果也是吻合的等等同学们如果能够经常像这样来思考问题的话你对化学原理的理解能力就达到一定水平了因为很多同学在分析的时候经常会犯一个错误就是只考虑一个因素对体系的影响而忽略了其他因素的存在。例如有的同学认为同温同容条件下再投高中化学平衡方面的知识点详细分析一、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来表示物质间进行化学反应快慢的物理量。1. 定义: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量。即速率v等于一段时间内浓度变化量与这段时间的比值。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通常用单位有mol/(L·min)或mol/(L·s),或摩尔质量比值,(mol·L-1)表示,其数学表达式为:(1)在溶液中发生的离子反应,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来表示反应速率。v(B) = k[B](0)-[B](t)式中v(B)、[B](0)、[B](t)分别代表B的速率、初始浓度和经过时间t后的浓度。(2)如果反应物的总浓度是A(0),随时间而下降,反应物A的消耗浓度(a)(A),由方程式:a=d[A](t)[A](0)-[A](t)式中[A](0)、[A](t)分别代表A的初始浓度和经过时间t后的浓度,则反应速率可表示为:v(A)=-d[A](t)/dt,即化学反应速率v等于一段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与这段时间的比值。2. 化学反应速率的测定:由于化学反应速率很慢,直接法难以测准,故一般借助一些外在的反应速率来测定。(1)利用一定时间间隔内溶液中某一成分浓度的变化,求算反应进行的速度。(2)利用单位时间内产物的增加量求算反应速度。(3)利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求算反应速度。3. 平均速率与瞬时速率化学反应速率是用一段时间内平均反应速率来计算的,不等于瞬时速率。4. 同一化学反应中,不同物质表示的速率数值可能不同,但意义相同,表示同一化学反应进行的速度。为了便于比较,通常采用物质的量浓度(或物质的量分数)对时间作图,所得图形称为反应速率图或速率图。从图中可以求出不同物质表示的速率关系及数值大小。5.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内因和外因。(1)内因: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性质。①同一化学反应在不同条件下进行时,其速率不同;有的在常温下进行,有的在高温下进行;有的在常压下进行,有的在高压下进行;有的在水溶液中进行,有的在其他溶剂中进行;有的在催化剂存在下进行,有的在没有催化剂存在下进行;有的有光照,有的无光照;有的在电场、磁场影响下进行等等。这些条件不同所引起的反应速度不同的原因是反应的内因所起的作用。例如硫和氢气在加热和有催化剂存在时发生化合反应生成硫化氢气体,若把上述条件中的任何一个改变则可能引起下列不同的结果:温度降低一些则可能使该反应变慢甚至停止;无催化剂存在则可能使该反应很慢甚至无法发生;若把硫和氢气通入直立的玻璃管并在顶部用火焰加热则不发生化合反应而发生连续的燃烧现象等。②各种不同物质参加同一化学反应各自具有不同的性质是引起不同物质具有不同反应速度的原因。例如白磷和红磷具有相同的化学组成元素和相同的分子结构但它们的着火点不同因此当它们在空气中受热时白磷比红磷更容易燃烧。又如当氯酸钾受热分解时加入少量高锰酸钾后则分解速率加快并放出氧气;继续加入锰酸钾则分解速率减慢并继续放出氧气;再继续加入二氧化锰则分解速率又加快并继续放出氧气等。又如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的原因是它改变了本来的化学过程而不是参加了化学过程(它本身不进入化学过程)。如氨催化氧化成硝酸的反应在没有催化剂存在时很慢但当加入铂、钯等催化剂后则使该反应变得很快。催化剂是通过下述两种作用之一来改变化学过程的:①降低着各个化学键的能量。②重新分布能量(所谓能量重排)。如在氨的催化氧化成硝酸的反应中若没有催化剂存在时氨分子中的氮氢键、氢氧键和氮氧键的断裂都很慢因此氮分子很难被活化使该反应变得很慢;当加入铂、钯等催化剂后它们会降低氮氢键和氢氧键的断裂能加快氨分子的活化。(2)外因1. 温度:温度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升高温度可以增加反应物的能量,从而提高反应速率。这是因为高温条件下,分子运动加快,分子间的碰撞频率增加,反应速率加快。通常情况下,温度每升高10摄氏度,反应速率就会增加一倍。2. 浓度:反应物浓度的增加也会加快反应速率。这是因为反应物浓度增加时,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增加,分子间的碰撞频率增加,反应速率加快。3. 压力:对于气体反应,压力对反应速率也有一定影响。增加压力可以提高反应物分子的浓度,从而加快反应速率。此外,压力还可以改变气体的体积,从而改变反应体系的密度和分子间的碰撞频率。4. 催化剂:催化剂是一种可以改变反应速率的物质。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能量障碍,使反应在更低的能量下就可以进行,从而加快反应速率。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具有很高的选择性,不同的催化剂对不同的反应具有不同的催化效果。除了以上四个外因,还有其他一些因素也会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如光、超声波、磁场等。这些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机制比较复杂,一般需要结合具体的反应体系来进行研究。第五个模块 答题技巧1、审题型:是指要看清题目属于辨析概念类型的还是计算类型的,属于考查物质性质的,还是考查实验操作的等等。审清题目的类型对于解题是至关重要的,不同类型的题目处理的方法和思路不太一样,只有审清题目类型才能按照合理的解题思路处理。2、审关键字:关键字往往是解题的切入口,解题的核心信息。关键字可以在题干中,也可以在问题中,一个题干下的问题可能是连续的,也可能是独立的。关键字多为与化学学科有关的,也有看似与化学无关的。常见化学题中的关键字有:“过量”、“少量”、“无色”、“酸性(碱性)”、“短周期”、“长时间”、“小心加热”、“加热并灼烧”、“流动的水”等,对同分异构体的限制条件更应该注意。3、审表达要求:题目往往对结果的表达有特定的要求。例如:写“分子式”、“电子式”、“结构简式”、“名称”、“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数学表达式”、“现象”、“目的”。这些都应引起考生足够的重视,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避免所答非所问造成不必要的失分。化学怎么学化学这门学科看似难学,实际上也有窍门在其中,首先要把基础打扎实了,所谓基础就是元素周期表,上面常用的20个元素符号一定要将它们的特性熟记在心,这样才算是达到了化学的入门阶段。其次就是化学实验方程式,这些也是需要记忆的重要内容,很多同学认为化学方程式难,或者觉得自己想不通。其实,化学就那么多东西,如果你前面记忆和掌握的很牢固,后面根本不会出错。同学们学化学要注重基础知识,实际上化学是很有意思的一门学科,尤其是在做化学实验的时候,你更能发现它的趣味所在。因此同学们学化学不要害怕,一步步来,一定能学得很不错。高中化学怎么快速提分1.预习很重要。要提前了解老师即将进行教学的内容真的很有帮助的。上了高中有些老师为了赶进度都会讲得特别快,跟不上加上没预习这节课可能大部分都是懵的,课下为了补上没听懂的部分会花去你更多的时间。2.回归课本。其实每次考完试,试卷中所涉及的考点在书本上都是可以找到的。如果你的化学成绩很一般,建议大家可以少刷一些题,把精力重点放到基础分上,提升会更快。在历年的高考化学复习中,有不少同学在高三复习时,一点不重视课本,不在课本基础知识点和重点上下功夫,而是选择盲目大量刷题,我们知道:课本知识是复习的依据,也是老师们出题的依据。3.该背的一定要背下来。例如判断氧化还原反应,需要背的是背氧化性顺序表。在一个可以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当氧化剂不足量时优先氧化还原性强的物质,反之亦然。写方程式的时候用升降价配平法,对于复杂、难判断化合价的物质使用零价法。4.把题型研究透彻。想要提高化学分数,只有研究题型透彻,才能取得突破。举个亲身经历的例子,高三化学没听课,有机题整道题在一模得了1分,当时我就觉得有机题太难了吧,后来开始认真的时候可能入手有点困难,但后来慢慢掌握方法,慢慢对题型有理解的时候就感觉不难了,之后的几次测试都取得了12以上的分数。这个例子旨在说明只有把题型研究透彻才能有效提高分数,而且我认为想要提高分数不用操之过急,最好一个板块一个板块过,不要广撒网,将几个板块一起练习,这样取得的成果是远没有专攻一个板块显著的。5.进行有效刷题。在刷题前我们应该明白我们是为了什么而刷题,大体分为以下几种:提高答题效率、保持做题感觉、提高做题能力。开始认真学习化学后,我才慢慢认识到刷自己的题目来提高分数是非常不现实的,除非你把平时在学校做的题目已经掌握的非常透彻,否则你来刷一些新题目无疑是低效的,特别是一些同学会不做学校的题目去做新的题目,如果不是特别强的人,我建议彻底抛弃这个方法。我的建议是从以前的题目开始入手,做旧题,每个学校出的题目都是符合当地高考,非常适合学生练习,提高能力,学校老师有多年的备考经验,这样的题目往往是最适合学生的,特别是以前做过错过的题目,更要引以重视,所以,高三学生最忌讳盲目刷新题。选择题,可以买一本高考必刷题(选择题专项,紫皮的)它包含理综的选择题,我觉得对化学的用处重点是用来检测,研究重点还是要放在平时试卷的选择题上,可以买这本来作为辅助。以上是关于提分的刷题建议。我个人观点是刷题更多的是为了保持手感,提高效率而刷,可以买一套试卷来练练手,可以是往年的高考试题,也可以是金考卷等类似模拟试卷,它们都可以起到保持做题手感的作用,做的时候要注意把握时间,甚至可以缩短实际所用时间,保证化学的时间分配合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硝酸电离出的氢离子能被还原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