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诺白手起家创业公司圈怎么样?

非常推荐你读一本书——《靠谱》,副标题叫作「顶尖咨询师教你的工作基本功」。这本书的作者,也是一位咨询顾问,名叫大石哲之,他在这本书当中,总结了 30 个「知识点」,有些知识点是技巧,有些知识点是习惯,而更多的知识点,是一种底层的思考和行为方式。虽然我已经工作很多年,但在翻看这本书的时候,依旧时不时有很多「於我心有戚戚焉」的感受。在这本书中,这 30 个知识点可以总结为三个重点,第一个叫「专业精神」,第二个叫「沟通技巧」,第三个叫「逻辑思考技巧」。我在接下来的音频当中,就会为大家一一讲解,成为顶尖咨询顾问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有意思的是,大石哲之先生在后记当中,提到了这本书在做内容选择时的一些思考和取舍。刚开始下笔写这本书的时候,大石先生在目录里包含了很多知识性的内容,有市场营销,有竞争战略,甚至还有金融会计的相关知识点,但作者在最后成书的时候,还是全部删去了这些内容。对于这些取舍,作者的解释是,在编撰这本书的时候,他采访了多位顶尖咨询公司的合伙人,和一些大型私募、并购基金的合伙人,从他们那里征集顶尖的咨询顾问应当具备的重要技能。这些行业大牛们,无一例外地认为,这些「知识」只起到枝叶的作用,而真正支撑起一个优秀咨询顾问的,反而是一些很基本、很底层的思维方式和工作习惯。对于这样的取舍,我简直不能同意再多。麦肯锡中国每年在招聘的时候,大概会收到两到三万份简历,除去一些工作了十几年的行业专家以外,麦肯锡每年录取的应届本科生、研究生、MBA 和博士生,加起来不过寥寥三四十人。在这两三万份申请当中,可能有一两万份都是经济、金融、管理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如果相关的知识真的这么重要,那这三四十人岂不应该全被经管专业的同学占满了?但事实上,即使在巅峰时,经管专业的录取人数比例可能都没有超过三分之一。我环顾身边的咨询顾问们,有和诺贝尔奖得主一起研究人脑的博士,有芯片工程师转行的 MBA,甚至还有学了四年国际关系的同学。当你仔细观察这些人的时候,你会发现,除了绝顶聪明以外,良好的工作思考习惯、顶尖的专业坚持精神,以及高超的沟通学习技巧,才是顶尖咨询顾问的共同点。这也是为什么这一群人,在离开麦肯锡之后,无论是像冯唐一样去做投资,还是像李一诺一样去做 NGO,都能持续成功的原因。这些习惯、技巧和精神,也恰恰是大石先生在这本书当中,去粗取精,反复讲述的内容。那我们首先就来讲一讲第一个要点:「专业精神」。冯唐在他的书《无所畏》当中,提起一个他在麦肯锡工作时的小插曲:有一次,冯唐问他的一个大客户:「你为什么找我做项目?」,这个客户回答说:「尽管你和你的团队很贵,但是我把问题交给你之后,在这个问题上我就不用操心了,你比我着急,你比我上心。」这种对咨询顾问高度的信任,来源于冯唐和他的团队经年累月,在工作中展现出的专业精神。大家不妨问一下自己,你自己的上级,对你能有这种信任吗?如果不能,怎么能让你的上司像客户信任冯唐一样信任你?大石哲之对建立专业精神的第一个回答,叫作「创造价值」。在咨询公司工作的时候,我们经常会听到大家互相问一句话:「你这个分析有没有价值?」或者听到合伙人评价一个顾问的 PPT 说:「你这一页没什么价值」。因为大家都知道,只有对他人有贡献,让对方感觉有价值,工作本身才有价值,而这里的关键就是:判断工作是不是有价值的,不是你自己,而是别人。在学校的时候,大家总喜欢把「自己对这门课是否满意」「参加这个社团对自己有没有好处」作为价值判断的标准,但一旦进入工作的场景,考虑问题的角度就要从「消费者」,转变成一个「生产者」。你想做的事,你的喜好和愿望,都不重要,重要的只有一点:给出可以提高你所服务的公司的效益的有价值的方案。我还记得我刚工作的时候,和一个从德国来的、工作了很多年的合伙人做一个项目,有一天晚上,他看着我的 PPT 说,这个分析很漂亮,但是在我看来,这更像是「Mental masterbation」(精神上的手淫)。你只顾着自己爽,而没有考虑过真正创造的价值在哪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白手起家创业公司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