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内各个功能室内空间功能区划分尺度由哪三个部分组成?

摘 要:县域具有市域、省域难以具备的心理、情感与价值内聚力及社会空间的严密结构性,县域教育改革更易形成一种作为文化传统的教育惯性或教育环境,直接推动县域内城乡融合背景下教育公平的实现。县在中国行政格局中充当“上”“下”行政空间的“度”,在中国教育改革实践中具有主体性、自足性和灵活性。审视当下县域教育样态,县域内部存在的多重教育空间区隔与分层问题,消耗了县域教育空间的整体凝聚感和教育价值力;县域空间本身的自足性所隐含的自我空间封闭,遏制了县域教育公共品性的活力与发生,县域教育改革与发展步履艰难。新时代我国教育改革一方面应继续彰显“县域”空间方法与价值的尺度,一方面须破除县域“内外”教育空间的区隔与分层问题,发展县域教育空间辩证法,形成教育空间的深度对话,确立县域教育改革空间正义,实现县域教育的社会公共属性,迈向更加公平和更高质量的县域教育。关键词:教育改革;县域教育;教育公平;教育高质量发展教育改革是发生于特定空间中的具体实践,不存在真空中的教育改革。县域作为一种实在的行政空间、社会空间、文化空间和地理空间类型,拥有独特的空间自足性,发生于“县域”空间中的教育改革必然由此空间赋有的行政、社会及文化等多重力量规约与驱动,形成独特的教育改革实践逻辑。我国实行“以县为主”的基础教育改革管理体制后,县域基础教育改革凸显出“县域”的空间主体性,并由县域作为行政空间的主体性推出县域社会、文化和物理空间的教育改革逻辑。从空间角度审视我国县域教育改革,对于更深入合理地开展新时代我国“基层”教育改革行动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构建我国县域教育改革的空间正义,将为我国县域教育更加公平和更高质量的发展奠定逻辑基础、方法基础和价值基础。一、我国教育改革的“县域”空间尺度自秦朝设立“郡县”以来,“县”作为一种中央政府实行边疆治理、区域治理和地方治理的重要行政区划,它的巨大功能已被悠久的历史所证明。“县”是空间政治化的产物,它的本原性质即“工具性”——中央政府用以实行地方治理的手段,或者说它是中央政府的“下级”机构,县的第一性质即行政性,首要功能即政治功能。县最基本的职能是完成上级机构指示或政令要求的一切行政任务,否则“县”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性,也就不会拥有自身漫长的历史。因此,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作为国家战略,当它经由中央政府发起并以政令的形式要求各级行政单位予以实行完成之时,似乎是一件顺其自然的事情,这也就是常识中所谓的“自上而下”教育改革逻辑,这种逻辑在政治学或行政学意义上的普遍合法性是显而易见的。历史表明,不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不论是“西方”还是“东方”,严格的行政等级次序无疑都是国家政治与社会秩序的基本保障。若是假定社会安定和谐代表人类生活的“好”或“良善”面向,它是人本性中关于安全、幸福的诉求,那么应该没有人会认为这种国家行政格局不值得拥有。至少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县域行政机构乃是中国基层社会秩序建设所不可替代的基石,进而也是中国基础教育改革行动的关键力量和基本尺度。可以想象,如若县级政府没有自身存在的功能优势和历史地位,那么它不会产生和得到延续。好比一个建筑被区隔出不同的功能板块,一座房子被住户分为卧室、厨房、客厅、书房一样,每个部分都有其预先设定的功能属性。县级政府的最大优势,莫过于它与乡村地域的直接性空间链接与整合,以及进而形成的最近距离乡村价值观照。乡村不仅是中国地域的主要构成,同时正如文化学者们所认为,乡村还是中华文化传统的发源地和储存室。县域区划的形成与发展必然建立于严格的科学论证和现实历史条件的前提之上,显然这已经得到历史的生动证明,也是县域空间和县域行政延存的历史逻辑。县域行政区划是中国行政格局的“黄金分割点”,意味着政府的空间治理达到了一个恰切的“度”。中国行政格局中,正如有研究所表明,县级政府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从城乡统筹治理的角度看,县(市)较上级的省市和其下的乡镇都更具有稳定性和可操作性。可以说,城镇化、城乡统筹和一体化战略赋予县(市)级政府前所未有的独特全能和运作空间。……就多样性而言,县域的差异不仅表现在经济样貌上,还表现在其他地域资源、人文资源和地方文化等深层结构上,这使得县级政府与基层社会的联系更加直接和密切,可以灵活地以制度安排的多样性来适应区域差异……。就综合性而言,县级政府与其下的乡镇一级政府相比,行政结构更完整,管辖权限更大,可以完成乡镇不可能承接和完成的统合治理任务”[1]。就此优势特点而言,上世纪末中央政府在实施中国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管理时将“基础教育”管理权交给“地方”,明确提出实行“以县为主”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便具有其充分的实践合理性。笔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一个山区县域[2]的考察发现,县域基础教育改革行动者也能明显地意识和认识到“县域”教育改革的合理性,如下访谈实录所述[3]:高:你做“县域”研究是对的。我们一个地方,比如说我们市的每一个县,它的差异性就很大,同样的资源配置,资源投入,为什么产生这么大的差异?问题的根源在什么地方?这些是值得研究的问题。韩:基础教育在县这一级最为关键,市级的作用对我们县级可能不是很大。高:对的,这个就说到了点子上。韩:市里面是个“半拉子”[4]的东西,我们也“听”市里的,但是实际上不按他们说的做。因为县一级的教育资源在分配的时候是恰到好处的,市级就没有办法来分配、协调教育资源。它“盘子太大”[5],顾不了那么多,“微观”它很难深入,“中观”它又没有这个能力。高:所以县一级发挥的作用就最大,最明显。韩:中央国务院那个(基础教育)“收归县管”的决策是最英明的。基础教育放在乡一级肯定不行,乡一级力量弱,效率很低,而且麻烦很多。乡镇没办法,资源太少,调动不起来。中间的县这一层就恰到好处。所以那个“黄金分割法”刚刚在那个分割线那里。高:各个县的差异太大,全都不一样。韩:市里没办法制定政策,省里可以根据国家政策制定政策。省里的很多政策出来以后,市里基本上没有政策,它主要是转发政策。人力资源的调配,市里也是鞭长莫及,它没办法调动资源。关键是县里的教育局长不是由它任命,是县里自己任命。它管不了我们,也没办法给我们出政策,没办法给出具体指导。笔者:指导没有、政策没有、资源没有?韩:指导很难到位,不是它不做,是很难做到位。十几个县怎么指导?指导也是很不到位的。不是它不想指导,它调动不了资源,这个是关键问题。高:没有约束力。韩:它(市)的权限不到位,是在“空中”——上不着天,下不着地。“上”不能制定政策,“下”调动不了资源。笔者:我去查阅档案的时候,就发现大部分文件是县里面和局里面自己制定的,要么就是省(厅)里面转发,很少看到市里面直接下发的文(政策文件)。韩:它基本不“下文”。韩:它是个空中楼阁,是个“半拉子”,不能制定政策、不能调动资源。尽管上述对话透露出高、韩二人作为县级行政力量对市级政府的某种消极态度,但不可否认,县域行政在当地基础教育管理和国家有关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政策落实方面有其特殊的功能性地位。理论和实践都表明,如果没有县域行政空间,中央层面的宏大政策就难以落实到乡村基层特别是中国广大贫困、边远山区、边疆等地域(也是中国人口分布最为广泛的地域)。合理的县域划定极其有利于相应社会空间中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更能实现改革与发展的“因地制宜”。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当很多人在偏激地驳斥“自上而下”的改革逻辑时,笔者却要为这种逻辑作出合理性辩护。这当然并不意味着“自上而下”没有问题,毋宁说,问题不在于逻辑的本身,而是需要对其实际效应予以反思,正如高海所言:“一项中央政府制定的教育改革政策逐级传到县级政府,再到我们手上时,可能就只剩下那么一点点味道了”。还有一种县域基础教育改革模式,它不是“自上而下”逻辑的产物,而是一种自发的和自组织的自觉改革行为。之所以能构成为一种“县域行动”,关键原因在于“县域”作为方法的适切性与可操作性,比如其人事权力范围、资源调配力量、县域教育规模、县域教育空间格局等方面都能提供最优支持,且可控制在一种恰切的度的范围,这个“度”正来自于心理、文化、社会与政治的县域空间属性。[6]笔者采访了一项县域自发改革项目的首席专家[7](同时也是省内多次市级基础教育改革和其他县域基础教育改革相关项目中的核心专家),他专门对“市域”和“县域”范围的教育改革行动做了简要的比较,认为:(二者)肯定有区别,毕竟市的面很大。但原理上都差不多,都必须建立各自的空间网络(市域和县域)。就是要分层设定支持模式,比如市域支持模式,县域支持模式。但是重心应该放在县域,市域的效果没那么好,县域可以进行量身定制,每个县域都不一样。县域好操作一些,县域比较独立,范围相对收拢。市域宽泛很多,因为会考虑到不同县的挺大的差异性。包括财政、重视程度、起点等差异很大,就要求市里面统筹的行政力度必须很强才行,不然就会参差不齐,进度也很难统一。所以重点和关键都在县域层面,每个县都可以由县里面独立灵活地把控。这就是说,不论是何种情形——“自上而下”抑或区域性的“项目制”,“县域”层次基础教育改革的根本合法性都在于,它能够契合实际情况高效地利用有限资源,发挥县域行政权力凝聚而独立的特性,形成一种最佳的改革秩序。只不过,“自上而下”逻辑隐藏着一种固有缺陷:随着“中央”到“地方”的空间转换,空间距离容易稀释政策本身的力量和内涵。正如地理学研究所表明的那样:“两地之间的距离越大,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就越小。任何革新,包括信息和思想,在其传播方面都会由于距离的摩擦而具有空间倾向性。于是发展成一个普遍假设:一个人离一个信息的源地越远,他或她了解这个信息的可能性就越小。或者是这个信息到达他或她那里就越迟”[8]。当然,除了地理空间距离之远和自然时间的流逝,政策在逐渐转发过程中其本身隐含着各级政府的重视程度、支持力度和解释与观念的复杂变化等也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影响因素。这种影响当然也有积极的一面,比如政策本身可以经由空间转换本身的检验而不断获得合法性,但其消极面向往往占据主导。因此就容易产生一种悖论现象:县级政府的关键职能在于落实中央政策,然而当政策抵达县域时或许已经发生变化,最后教育改革行动落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象或呈现在人们面前的结局就是“失败”。然而县域自身很难对上述若干因素作出干预或控制。从而,关键的问题就在于县域政府和改革行动者必须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对政策做出科学严谨的解读,它的前提是县域空间中行政力量和实践力量的凝聚。县域空间具有市域、省域等难以达到的心理、情感和价值的内聚力和社会空间的严密结构性,[9]因而县域基础教育改革的另一个重要优势便在于它更容易形成一种作为文化现象的教育惯性或教育环境——当地人较容易达成的一种一致的、稳定的教育观念与认知,也是县域教育改革行动心理倾向性和价值凝聚力的体现,又被当地教育管理者称之为“教育传统”。这种文化现象的存在,是县域基础教育改革行动实现秩序化、高效性和统一性的根本性支持,尽管它也有其弊端,比如容易导致封闭循环和缺乏远见与创造性。事实上,市级行政机构基础教育改革行动主要集中在市中心城区,城区之外的广泛地域则主要是县域行动的范围。这样一来就形成了多个县域教育改革与市中心城区教育改革的空间格局。这种现象表明,只有县域层次的基础教育改革才能真正直面广大农村地区。至少,我们可以根据县域空间内部成分的主要构成是农村这一客观事实,从理论上肯定县域行动最具有农村教育的价值观照力和行动力。二、县域教育空间的区隔与分层问题空间构建的本质是社会秩序化和权力、资源与意义的内聚,“分界”是空间的最基本表征,或者如齐美尔所言:“界限不是一种具有种种社会学作用的空间的事实,而是一种形成空间形式的社会学的事实”[10]。没有力量内聚和外延边界,就不存在空间。空间构建的合法性正在于借助这种本质而形成特定高效力的空间实践与生产,就此而言,政府的战略性空间政治化和农民在山野中开垦农场区域并没有实质区别。空间同时也存在另一个固有的鲜明特征即空间区隔性,换一种说法是空间的封闭性或排他性。“区隔”与“封闭”话语本身带有否定性价值判断,因此也可以说这意味着空间构建本身具有的弊端。所谓空间区隔性,这里主要用来指策略性的空间构建与区分,县域内表现为政府有意识地进行权力和资源的区分性聚合,塑造差异化的功能性区域。这种空间区分的实质是地方政府意图通过内部权力与资源自主运作进而实现县域社会的“发展”,它的直接结果是形成一种县域内各种空间类型的“中心”与“边缘”的区域格局。吉登斯(Anthony Giddens)认为:“中心与边缘的区别经常与时间上的持久性联系在一起。那些占据中心的人也已经‘确立’了自身对资源的控制权,使他们得以维持自身与那些处于边缘区域的人的分化。已经确立自身地位的人/局内人(the established)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社会封闭,借以维持他们与其他人直接的距离,其他人实际上是被看作低下的人或者说局外人(outsider)”[11]。尽管本文不赞成完全挪用西方学者基于资本主义社会批判得出的结论以及使用“低下的人”这样的术语,但吉登斯、列斐伏尔(Henri Lefebvre)等人所揭示的“空间分化”现象并非是西方偶有。严格地说,随着资本主义的全球化扩张,当资本以城市空间生产作为途径实现对全球社会的控制时,空间分化早已是全球性的普遍现象。学校是典型的空间类型,亦即教育空间。考察表明,县域内教育空间区隔或分化现象属于典型的“中心”和“边缘”空间格局的表现。这里首先从两个空间框架来看:一是县城区域内部,一是县城区域与乡镇、村之间。从笔者考察的广西某县来看,在第一个框架上,以县城内部共两所小学为例——一所处于“老城区”(也代表时间的持久性)也就是县域各类行政机构集中分布的区域,称之为“县中心校”(县政府直管),另一所处在县城边缘地域,即所谓的“城郊”,称之为“镇小”。这两所学校有这样几个显著区别:一是学生家庭背景,前者主要是富商、政府机关或“公务员”家庭;后者主要是城郊居民和城镇随迁子女。使用“主要”一词是为了避免绝对化表述,但在事实上,二者生源的阶层区分已趋近于绝对。因此,第二个区别就在于学生是否在学校住宿,前者不实行寄宿,因为绝大多数学生来自县城;后者则以住宿为主,学生要么来自周边乡村(离家远),要么属于父母进城(父母外出务工)子女。第三个区别与前两者密切关联,即教师是否被安排扶贫任务,由于生源家庭背景的鲜明对此,这种区别便是显而易见。根本上说,两所学校在政府财政支持力度(比如镇政府财力明显小于县政府财力)和家庭教育成本负担水平上的差距极其明显,进而它们的教育资源及其象征的教育权力也就呈现出明显分化,这种分化的实质即“贫困阶层”和“贵族阶层”的教育空间区隔。“区别”不同于“区分”与“区隔”,前者更偏向用于表达自然差异,是一个中立性话语,后两者主要用来表达一种因历史因素和政府策略因素形成的差异,政治经济学、社会学领域常有“阶层分化”或“阶层区隔”的表述。县城教育空间分化的产生,最初似乎跟地理空间因素有关,比如县城原住居民必然优先选择孩子就近入学。然而,这种分化与政府决策、人们空间分化观念的形成有着更为深刻的关联,比如政府为了“集中力量办大事”或打造“典型学校”“名牌学校”“示范学校”,往往选择建立并发展一种“中心校”——意味着教育权利、教育资源、教育价值、教育话语等方面的空间优势,同时意味着“边缘校”的诞生,也就形成了“中心”与“边缘”的二元性、等级化教育空间格局。“边缘”有双重表征:地理位置及政策战略框架与人们的观念。一旦当地人逐渐形成“中心”与“边缘”的二元空间观念,随之便会产生这样的价值选择与行为现象:农民或贫困阶层自然“自知之明”地选择与自身身份、财力地位相称的边缘学校,“公务员”或“贵族”则无论如何不愿让孩子离开中心区域。“好”学校和“差”学校相应地嵌于“中心”与“边缘”的二元框架之中,久而久之,逐渐成为人们心中的刻板印象和鲜明的权力、意义和资源区分的符号象征。另一种糟糕的情形是,学校空间也随之走向主观与客观的自我封闭与相互排斥,至多是偶然在政府安排下达成较少交集,如观摩课、研讨会类似的县域教育行动。进而极易显露出这样的心理屏障:中心校不承认在边缘校能获得助益或好的价值启示;边缘校则以“学情”差异(对方是“好学生”,本校是“差生”)为由,认为与中心校的交往益处不大,实则是自卑心理作祟。从教育实践本身而言,学校空间的区隔化和排他性使得学校教育实践只能在自制的空间边界内部运作,它不仅与社会区隔开来,也与其他学校区隔开来。学校成为“产生纪律权力(disciplinary power)的‘容器’”,“学校生活的封闭性是那些被‘囚禁’在其中的人们彼此之间的序列性接触有可能以严格协调的方式进行。孩子在学校度过的这段时间,无论在空间上,还是在时间上,都被严格地封锁起来,避免受到外面那些有可能打扰孩子的接触的影响”,这“无疑有利于通过例行化的方式,对各项任务进行具体的安排和调配”[12]。“学校的封闭性,以及它在时间和空间上与周围场所进行的活动之间明确的分野,也都防止了外部力量对学校的监督性控制”[13]。对于学校空间内部运作的情况及其利弊,这里不展开讨论,值得进一步指出的是,学校空间的这种自我封闭性及其固化的运作方式实质上是教育自身在强化一种社会分层,也就是说,教育在严格遵循权力和资本逻辑而运作的过程中,使得教育空间成为权力与资本再生产的“帮凶”,这个过程同时也是教育失去批判力量的过程,正如阿普尔(MichaelW.Apple)所说:“如果学校的功能是完全固定而只能投射在其之外的经济关系的话,那么在教育领域之内也就没什么作为了”[14]。由于中心校是“好的”“官员的”“贵族的”象征,学校的运作高度依赖于权力和资本,同时又必须全力为每一个父母心中的“心肝”负起人生安全和成绩提升的艰巨任务,因此,学校内部空间与时间的纪律性更为严格、学校“围墙”更高、排外意识更明显,学校封闭性更强。相较而言,边缘学校的封闭性则弱了很多,这也是笔者作为陌生人进入两所学校(“田野”)时的差异情形的直观体现。学校空间的封闭性程度似乎与学生家长的教育态度有重要关系,因为边缘学校学生的家长多数为农民或进城务工人员,他们对教育并未抱持过高期待,对孩子是否升学或考高分不太在意,也不如中心校的家长那般对孩子的安全问题过度紧张。可以发现,尽管边缘学校的“硬件”不如中心校优越,但学生显得更加“放肆”,纪律性的强弱之分显而易见(要知道,纪律意味着控制、秩序和安全)。某种意义上,家长的态度以及学校是否高度依赖于经济与权力资本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空间的封闭性程度,学校内部空间的纪律性同时也反映校园文化氛围的活跃性。很多社会学研究也同时表明,这种空间区隔与分层还容易造成对“边缘学校”中学生教育期望、社会行为、认知能力等方面的消极影响。[15]从第二个框架也就是县域内城区与乡镇、村庄的空间关系来看,同样可以发现一种城乡之间的教育空间区隔与分层格局。这里首先要从一个重要的事实说起:乡村地域中学校教育空间的大量消逝。现代学校教育改革运动与发展是一个逐渐“城市化”的进程——乡村学校大量减少,教育资源、学生大量向城市聚集,亦即是一个逐渐镀上“金钱属性”的进程[16],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也早已指出:“城市已经表明了人口、生产工具、资本、享受和需求的集中这一事实;而在乡村则是完全相反的情况;隔绝和分散”[17]。这个进程伴随着人口和经济的都市化运动而产生,表面上看是政府“资源调配”所致,实则反映的是资本逻辑控制下城市空间“发展”对乡村空间的“抽取”和挤压。村庄的人口逐渐减少,学校自然随之减少,学校进而成为乡村地域的稀缺性空间资源;农村人口大量进城,加剧了县城中心区域的阶层分化,学校同样成为城市稀缺的教育空间资源。所幸的是,政府在学校空间格局重塑的过程中已逐渐意识到乡村学校消失所产生的文化、社会与政治方面的副作用,保留和重建乡村小规模学校成为新时期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取向,本质上即为学校空间在乡村地域中的意义再生产。同时,随着教育越来越依靠经济资本和现代技术,这使得乡村地区的学校变得更加不具备现代合理性——因为它相较于“资源充足”的城市而言,已无法满足被“现代性”塑造出来的人的现代需求或“高质量需求”。因此,政府已在多方面着力于化解由此带来的教育不平衡“发展”和教育不公平现象。遗憾的是,由于政府和主流的教育评价机制所秉持的“发展主义”[18]及其思维始终占据着支配地位,以至于它试图对资本逻辑所导致的城乡教育差距的化解难以发挥实质性效力。于是,城市和乡镇、村庄的学校似乎都变得越来越“好”,它们之间的“发展差距”却并未因此有所减小,而“县城-乡镇-村庄”三级教育空间格局的阶层分化性特征似乎变得更加明朗起来。如同吉登斯所指出:“城市确立了各种资源(特别是各种管理性资源)的集中化,这促成了比部落体制中常见的范围更广泛的时空伸延。尽管具体来说,阶级分化社会的区域化十分复杂,但总是围绕城乡之间的联系而形成的,这些联系相互依赖,又彼此对立”[19]。情形似乎发生了这样的转化:从县城向乡村延伸出去形成了“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梯度,政府行政效力逐渐减弱,这不仅意味着行政管控或治理随着空间距离造成的区隔而显得力不从心,关键是意味着教育资源配置力度的逐级弱化。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教师分配问题,考察表明:县教育局在分配教师时的例行方式是优先满足县城、次之是乡镇、最后才到村庄;村庄和乡镇的“好老师”可以“向上”流动,反之不然;县城的“名师”或“优秀教师”以“扶贫”“支教”的身份“下去”指导和历练是常态机制,反过来则鲜有乡村教师可登县城的“大雅之堂”。尽管县域基础教育改革在不断追求均衡发展,但是它始终未能脱离资源集中效应和权力分化的现实逻辑,资本与权力的合谋将“教育资源”不断聚拢在县城中心,致使它成为人们争夺优质教育资源的主要“战场”[20]。因此,即便均衡发展的水平有了历史性提升,但县域内中心校与边缘校、县城学校和乡镇学校之间的不平衡发展的客观事实却迟迟难以消除,甚至更加隐蔽而深重。事实上,城乡教育空间分层与县城中心区域内部的学校分层反映的是同样一种核心逻辑,那就是资本控制下的教育发展主义——考试成绩代表的教育质量提升、学校硬件标准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水平等,关键是它需要借助这些“基础数据”来完成“政绩工程”,尺度就是比较、赶超和树立“典型”。要实现这样的“发展”,教育空间的政治化生产或重构则是政府的战略性规划之一,也就是让“空间”成为发展的工具,然而,“工具性的空间,首先进行的是一种普遍化的隔离,这就是群体的、功能的和地点的隔离”[21]。难怪列斐伏尔等学者在批判阶层分化、城市化问题时把那些“由‘发展’导致的复杂关系问题统称为人与空间的矛盾问题、空间问题、空间生产问题”[22],这其中关键问题即是城市化趋向中的同质性“发展”对异质性教育空间的消灭、教育空间阶层分化的形成。列斐伏尔指出:“很长时间以来,人们都在区别不同方向的增长——人口的、经济的、技术的——伴随着社会质量的发展。然后,数量在成问题时和在危机过后被自由处理时,才会带来质量,也就是在关键点和关口之后。”[23]列氏的这个说法也极为符合当前我国县域基础教育“发展主义”的核心特征:人们将教育发展错误地等同于教育增长。然而,这种增长充其量只能作为教育发展的一个方面;在某种意义上,教育增长甚至构成了教育发展的对立面,比如学校大班额现象与因材施教的矛盾,技术依赖与人际伦理、情感教化的矛盾。最后还可从县域空间的“外部”来考察一种空间区隔性:县域之间和县域行政与“上级”行政之间的区隔。如果说“县域”首先是作为一种行政学或政治学概念的话,那么这种区隔的主要特征就表现为县域行政力量的“边界效应”——县域行政权力及其管理效能以县域空间为界。“县域”本身就象征着一种行政力量的辐射范围,“县域”空间本质上就是国家行政权力划分的产物,它的物质基础是地理区域界分,这自然就形成了县域之间的行政权力空间区隔。这种区隔对县域基础教育改革而言,最大的优点是秩序可控性和内部改革力量的充分凝聚;其最明显的缺点则是容易产生一种地方社会与行政共谋关系作用下的权力封闭——常被人诟病为“基层政治”,一方面体现为特定县域社会中行政权力的单一运行逻辑,一方面体现为外界无法知晓的权力关系结构。这或许就是很多研究者普遍性畏难于“基层研究”的现实根源,笔者在考察过程中就明显感受到了这种逻辑与关系结构的“内在”严密性。这种“基层政治”现象对县域基础教育改革具有一种隐蔽的约束力,即不得不考虑政绩提升和既得利益群体。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这是县域内教育空间分层的重要推力。行政区隔也意味着行政排斥,主要表现为县域与县域之间缺乏行政的交往和合作,它们各行其是,各自为政,仅仅是为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当然,这或许与发展主义也有着某种关联,因为发展主义的行动特征是“竞争”和“赶超”。县域行政与上级行政之间同样具有区隔性。在县域基础教育改革行动中的表现就是:上级主要以命令、督导与评价者的身份出现,县域则是政令执行者。不过,这种监督和评价只是“形式性”的——评阅有关行动的上报材料(一般是关于方法与结果的文字、数据和图标的说明),组织官员与专家去行动现场做一次过程性考察、终结性考察,或者再组织一次甚至几次相关评审会。事实上,这种“形式”并不能真正了解到教育改革行动本身的真实运作及其效果,因为它缺乏参与性,也缺乏对它们进行持续、系统和深入的考察与研究。还有一个关键问题在于,县域行政为了表现“政绩”、凸显本县的“发展”进而获取上级的良好评价,它只选择呈现出符合评价标准的好的一面,并且这“一面”本身也并非必然是真实情况的反映。同时,教育改革的根本效应发生在教育实践中,体现为人的心智、情感与道德,行为方式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变化,往往是“看不见”的方面。但是上级评价者通常只评价那些“看得见”的发展指标。于是,县域与它的上级之间便总是隔着一张始终不破的“膜”,这似乎也是行动者与评价者二分所固有的矛盾。三、县域教育改革的空间正义破解教育空间的区隔与分层问题,这不仅构成为县域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它更是实施任何一项县域教育改革所需要的方法。这样做并不是要消除“空间”,而是在遵循空间客观性的基础上实现空间的对话与联合,根据上文的分析,这至少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县城区域中的学校共同体构建;二是城乡学校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形成;三是县域及其外部空间之间的教育改革行动联合。假如这些方面存在一种共同的价值特征,笔者愿意称之为“空间正义”:“也就是一种复合伦理精神的空间形态与空间关系”,它意味着县域内不同主体能够“相对平等、动态地享有空间权利,相对自由地进行空间生产和空间消费”,它“在本质上产生于集体行动,没有多元的空间性集体行动就没有空间正义”[24]。“作为共享的正义原则倡导人们互利合作,打破零和博弈的束缚。”[25]前文只例举县城中的小学说明教育空间的区隔现象,事实上,初中之间、中小学之间也存在区隔现象,只不过它们不是以“中心”与“边缘”的形式表现出来。比如初中之间主要体现为相互缺乏交往,不构成分层格局;中小学之间则属于“空间分段”的隔离,也就是说,它们在教育实践行动上缺乏经验连续性,这是由时间“先后”造成的空间落差。尽管表现不同,但破除这些区隔与分层的核心方法必然在于形成真正的“学校对话”,从本质上讲,这属于教育实践(教育关乎伦理与德性)的空间“关系”问题。“对话”一词首先表明学校作为对话者是一种主体,主体之间是平等的关系,对话内容涵括学校实践的多个方面。平等对话意味着相互性和互补性,而非单方面的支配或主导;平等对话意味着对话双方在“人格”上是独立平等的,即对话者之间伦理上的彼此尊重与承认;平等对话还意味着对话者之间的信任关系,它们必须表现出谦逊、真诚的态度。正如弗莱雷(Paulo Freire)认为:“能够把对话建立在爱、谦逊和信任基础之上,对话就变成了一种水平关系,对话者之间的互相信任是逻辑的必然结果”[26]。谦逊、真诚和信任的逻辑结果是学校之间全面的开放自我,实质性的和系统性的对话即是这种对话的根本要义,这是对那种形式化、碎片化和“保留”的对话的批判,然而后者已成为当下主流。我们可以时常看到任何几所学校开展“交流”或“联盟”,然而只要稍加留意(即便不参与其中)便能轻易发现,这种活动属于表象“热闹”或“走马观花”,它以视频、相册、海报或文字档案的“成果”结集为目的,也便是人们广为诟病的“形式主义”。这样的活动形式并未深入到教育实质,也就是未能在教育与教研的实践中形成行动、思维与观念的真正对话;或者说这种活动的目的并不在此,亦或可以说这种活动根本没有目的,只是为活动而活动——完成一项例行任务或绩效指标而已;再者便是如同昙花开放那般短暂,如不能持续,不如称之为“参观”与“游玩”。如果我们要承认这种活动的合理性,只能将之视为学校对话的一种初级形态,至少它意味着学校之间“围墙”破裂的开始。如果对话主体没有对教育与学校本身形成正确的认识并达成“县域教育”价值观念的共识,实现实质性对话并展现出真诚态度将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一般情况下,关于学校区隔与分层的形成与固化可以追究到经济关系、县域社会阶层化、政府的绩效主义与制度问题等(政治经济学、社会学等一向如此)。这里更想凸出另一种东西——“教育”眼光和话语中的政府与大众教育价值观念的陈腐,要害就体现为他们不约而同地把学校教育视为自身利益的一部分或进而实现某种私欲的手段;一致的目光聚焦点是升学率和考试成绩;家长一心想让孩子上“优质学校”,政府选择战略性地以优质资源“扶持”优质学校,学校极力发挥有限的教育资源实现自我保存与发展。尽管在教育GDP增长和“教育均衡发展”的背景下,各学校教育资源得以逐渐扩充,然而这并不能阻止人们把本校教育资源仅仅看成是“自己的”而不是可以分享的或公共的存在。教育公共资源在转化为各学校教育资源之时,性质瞬间发生变化:公共变成为“私有”——特定学校空间权力独立支配,尽管它在校内可以实现“共享”,却未能在更大范围的县域社会空间中实现它应有的公共价值。如果人们关于“教育资源”的认识仅仅停留在经济学或物质层面,那么同样很难会发展出实质性的学校对话。学校作为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场所,其教育资源根本上体现在教育实践本身的内涵中,这种实践表现为实践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实践者的教育智慧与方法。因此,可以说只有教师(以及校长)之间实现真诚、互信和持续的思想交流和行动上的合作,才能算在真正意义上破除了学校之间的区隔。这必然要求教师必须摒弃偏见、自私和保守的观念,保持开放态度和自我批判精神,进而发现“他者”的优点并反思和正视自身缺陷。关键在于,这一过程中人们会逐渐养成一种大教育观——源自于对整个县域社会空间和全体县域公民发展的关切,自觉意识到每个学校的学生都是自己的学生,每个学校、每个老师都应该为整个县域教育和县域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因此,“对话”的本质就是通过强化学校教育的公共性品质而变革学校之间“各自为政”的局面,这同时意味着塑造教师作为公共知识分子的身份及学校作为社会公开空间的教育性质,诚如吉鲁(HenryA.Giroux)所说:“把教师定义为公共知识分子,把学校定义为民主公共空间的必要性在今天仍然存在。”[27]事实上,这同时也是在恢复公立教育公共服务的高尚传统。[28]这里把学校比作为人一样的“空间主体”是想表明对话并非为个体人的行为,尽管对话最终是通过人来完成。个体实践者之间意愿的、自主性的对话合作非常必要,它是个体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彰显,但这显然不足以真正消除空间区隔,理想的情况是学校间形成制度、资源和文化的联合共享,只有打破权力与资本的壁垒才会意味着一种真正的学校对话与合作的产生。学校联合不仅是县域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这种联合一旦形成便可以瞬间转变为它的方法。学校力量的凝聚开发出教育改革与发展更为强大的内部动力,可以被视为县域教育自主革新的力量源泉——如果对话意味着打破作为旧秩序的学校空间形态,那么因此而产生的新秩序建构将在不断的对话中始终成为教育革新的议题,因为这标志着挑战和机遇的无限生产。学校联合不只是学校自身之事,政府必须为此提供足够和持续的力量支持。除非学校脱离政府管理,但这不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学校本性——公立性所在。事实表明,仅凭市场逻辑支配下的民办学校、私立学校决然不可能完成义务教育目的。既然如此,政府就应充分考虑学校空间的公共性,进而在政府系统的价值定位上尽可能使一切教育资源为全县人民服务、为县域社会主义社会服务;反过来,政府同样应充分考虑尽可能开发一切有利于发展教育公共价值品质的县域空间资源。一旦这两种价值定位被确立为县域政府行动战略的方向,相较于此,关于它们的具体行动策略或技术的重要性便次居下位,原因是政府职员的执行力向来不弱,并且还有来自学校内部的智慧力量的汇合。因此,这事实上不仅破除了学校之间的区隔,同时还在政府、学校和社会三者之间实现了力量交互、共生与凝聚。学校联合必然也不仅是教育者、管理者和技术提供者之间的“对话”。严格说,实现这种联合的核心意义在于学习者也就是“学生”学习空间的延伸。如果说县城任何一所学校同时作为独立的教育空间资源或教育资源的空间,那么在理论上,真正的学校联合便意味着二者的学生可以共同享受其中的教育资源——不论这种资源是“硬件”还是“软件”。有研究表明,根据计算结果,如果达到学校的阶层整合,(即完全消除阶层分割),大约45%的学生需要变换他们的学校。[29]这里不妨也可把“私立学校”包含在内,不过这样做的理论假设是:仅限于它的校长或董事会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民同时也是县域共同体的一员,并且具有崇高的爱国情怀、公共精神和共同体情感。这种“理论”一旦转化为现实,无疑会伤及那些“优势人群”的心理优越感、资源独享传统和固化的权力关系结构,破除个别学校的区隔性文化标签。然而,如若这些“优势人群”一开始就作为学校联合的积极支持者,那便不会产生这样的“伤害”或者说伤痛微不足道。实际上,若是没有他们的支持,真正的联合也很难达成——因为形成学生之间的积极对话关系是学校联合的内在方面,它意味着学生要养成包容、谦逊、真诚的人格品质以及合作与创造的能力,而这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家庭教育。以上所述的“对话”形式及其意义同样可用于城乡教育空间区隔的破解,它们的“问题”具有一致性。不过需要特别补充的一点是,县域政府需要持续对“乡村地区”提供倾向性政策,其中的根本在于转变“教育”观念和对发展主义副作用做出充分考量与反思。可以肯定,假如没有充分认识到乡村学校之于乡村社会与文化空间的塑造意义,则很难在行动上对城市和乡村的学校一视同仁。在县域基础教育改革实践中,政府或行动者必须形成一种空间思维,也就是在空间的角度上建构城区与乡村基础教育发展的价值定位、资源与方法,因此政府可以合理地生产学校空间,促使学校空间实现其应有的教育与文化生产。政府必须努力改变经济逻辑对教育的绝对支配,承认城乡教育各自的独特价值地位,从文化上或伦理上确立教育无优劣的观念。政府还须在战略规划中将构建城乡教育共同体作为长期目标,尽管“城市化”似乎已是客观趋势,但可以在这种客观趋势中探究一条依据于教育尺度的城市化道路。不同于教育城市化的教育被城市“化”,这条道路强调一种通过“教育”判定的城市化或根据“教育”的城市化。马克思认为:“消灭城乡之间的对立,……取决于许多物质前提,而且任何人一看就知道,这个条件单靠意志是不能实现的(这些条件还需详加探讨)”[30]。显然,马克思的这段论述为“经济决定论”以外的可能性留足了空间。单就城乡学校空间区隔的破除而言,意志和文化条件上的努力必不可少。特别值得警惕的是,不能将“平等”看作“同样”,否则容易强化既有学校教育模式的同质性。作为基础教育改革的行动者和评价者,政府坚持标准化评价指标是有必要的,否则容易陷入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陷阱,导致行动效果难以衡量。但是这样的评价只能代表某些对象的某些方面,而非全部或主导;使用经济学、计量学、数学的方法来评估作为培养现实的人的教育无疑具有危险性:比如容易抹杀教育本身的伦理本性、历史感和丰富性。“平等”一词应在伦理和价值的语境中被使用,完全可作为理解、尊重、承认等伦理词汇的集合。“一视同仁”并不是要按照同样的模子雕塑每一所学校,或者凭着一种或几种“标准”轻易评判学校的优劣或好坏(与其如此,不如不进行评判),而是努力发现、理解、承认和支持不同区域中学校的“异质性”,因为在不出意外的情况下,这些学校都生长在属于它的社会、文化、历史和自然的空间。最后,还需承认改革力量薄弱是县域基础教育改革的先天问题,此即“人力”——智慧和知识的力量的薄弱。县域缺乏具有改革精神与能力的公共知识分子和教育行政官员,也缺乏专门的学术机构、科研队伍和大学,这是历史事实,也是客观现状。尽管中小学教师群体是文化人或知识分子的代表,但他们大多数只是“沉默者”,变革精神和改革行动力长期处于“被激活”的潜在状态。“不足”不代表“没有”,“不足”只表明改革力量不够强大,导致的结果是:难以启动自主性教育改革和不能很好地完成“自上而下”的教育改革项目。县教育管理部门职员是当地教育改革的主导力量,然而他们也坦言:当地教研人员稀缺、能力薄弱,教育行政人员多数是当地中小学教师“升职”而来,或者来自当地政府部门之间的职位转换,这些人很难再继续“升职”,日常工作要么疲于应付各种突如其来的行政事务,要么忙于例行化的教研工作。每次教育改革行动,政府和学校都迫切需要外来“专家”提供知识与技术的支撑,否则无所适从。理论上讲,改变这种“先天不足”的方法有很多,如在县域建立大学、学术机构和组建教育改革专家队伍以充当地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智库;改革人事制度,不断引进县外高级知识分子和培养既有人力的教育改革精神、勇气和能力,实现当地教育局人才队伍的更新、发展和扩充。但这些方法必须以充裕的政府财政为前提,并考虑这些“外地人”的就职意向与生活观念。显然,从历史和现实的情况来看,这都是县域空间(尤其是贫困地区)无法逾越的屏障。“县域”以乡村地域为主,象征“底层社会”,难以吸纳和聚集知识精英群体,甚至本地人无时无刻不在渴望走向发达的都市社会。段义孚在《空间与地方:经验的视角》一书中描述到:为什么乡村的人,尤其是乡村的年轻人,会离开他们小小的故乡,去往大都市的中心?一个原因在于故乡缺乏空间。在年轻人看来,因为无法提供足够的工作,所以故乡在经济意义上是拥挤的;又因为对行为施加了太多社会约束,所以故乡在心理上也是拥挤的。经济领域的机会匮乏和社会领域的自由匮乏使孤立的乡村世界显得狭窄有限。年轻人为了工作、自由和城市的开放空间而放弃了它。年轻人相信,他们在城市里可以不断前进,过上更好的生活。[31]段义孚的观点可作为县域基础教育师资力量紧缺的一种解释。“本地”与“外地”、“县域”与“都市”展现着一种双重意义的空间区隔性,这意味着大都市空间迅速崛起与扩张的同时,也是县域人力空间不断被抽空的过程,都市出现人力膨胀和过剩,乡村则“一人难求”。如果说县域教育改革的根本需求在于行动者的教育创造力、批判力和实践智慧,而这些又主要集中表现在青年知识分子群体身上,则这种群体的式微便直接暴露了县域教育改革乏力的现实困境。因此笔者建议:县域教育改革与其谋求建立固定的“人力”系统如大学、学术机构,不如竭力突破空间区隔,构建一种县域与县域之外的人力联合机制。这种人力联合机制的要义是空间之间的常态联合,不是个别人之间的偶然合作。目前看,有两种主要实现方式。一是县域政府与域外大学或科研机构构建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合作共同体。考察中,教师和管理者多次表明这种“迫切诉求”,但这种方式需尽量避免或克服它的简化形式——如远程网络授课与学习、专家课堂报告和培训。目前看,这些简化形式常令当地管理者和实践者痛感厌倦,原因之一是它容易变质为一次程序性、机械化的“绩效”任务,难以真正引发深层次教师发展、学校变革和教育质量改进。事实上,作为一种具体的社会行动,县域教育改革合作共同体必然是行动中的力量聚合,其关键在于“行动”,只有域外“专家”真正进入县域空间参与当地教育问题诊断、教育改革行动实施、教育改革过程与结果评价,“共同体”才算真正形成。对此,杨基立足多年经验表达了自己的看法:经过这么多年的“帮扶培训”,包括“国培”“区培”,从我的观察来看,这些都已经饱和。现在必须彻底改变这种培训和干预方式,需要的是“赤脚医生”,卷紧裤腿,走到基层,走到学校,手把手帮他们解决问题才行。就是要“接地气”,老是在课堂里头讲那个东西(如培训班、做报告、视频授课等),他们都不缺,这么多年的“国培”“区培”,经费已经很充足,哪怕一个村校校长都有机会接触到大牌专家,听过专家的课,他们不缺这些课程资源,缺的是专家要来帮他们解决问题。现在必须解决的问题是,大量的教授、专家是要往“底下”去,起码要到省、市、县域去。大量培养“赤脚医生”,让这些人不要再高高在上地在大学的教学楼里、礼堂里讲课,要把这些人“赶”出去,“国培”“区培”的经费应该用在这些人去往县域、乡下的路上,经费花在这个上面要比把大量的校长、老师送去北京、上海“学习”更来得实在。不过,“专家”要真正接地气就必须转变“我是专家我做主”的姿态,专家可被实践者奉为“权威”,然而专家务必保持必要的“自知之明”。正如甘阳指出的那样:“我们今天过分强调学历、学位,实际上是有片面性的。从政治上讲,并不是说你文化程度越高就越好,如果没有草根政治,没有群众基础,只有一大批高学历高学位的人指手画脚,有什么用?”[32]这实际上是要求建立起专家与当地实践者在行动中的平等关系,一个重要原因是当地实践者富有与专家的理论知识同样重要的“经验空间”或“地方性知识”,尽管这种经验空间不如专家的理论空间那般“高级”和专业化。忽略或没有认识到这种经验空间的重要性,不仅在伦理上意味着专家对当地人缺乏尊重与理解,还在行动上意味着专家无法真正地接地气。接地气并非是简单的脚踩在大地留个印痕,它的根本意义在于专家从心理、情感和价值观念上产生深刻的本地认同,这意味专家必须视自己为当地改革行动的主人、需求者和受益者,意识到在某种意义上不是“基层需要我”,而是“我需要基层”。第二种实现方式,就是县域政府与同级或上级政府之间的行动联合。这种方式旨在破除县域教育改革过程中上级与下级间的行政隔离,以及由此产生的监督与过程、评估与结果之间的意义错位。它的关键是上级政府转变既有碎片化、终结性、只看“硬指标”的评价方式和间接性的督导与评价行为模式,甚至可以变监督、评价为参与、扶持。上级只有与下级共同行事,才能真正全面深入地了解基层教育改革的真实过程与效果;共同行事本身不仅意味着行政空间区隔的破除,也有助于增进行政效力和教育改革行动的效力。简单说,这样做可以减少上下级之间的作假、虚报、隐瞒、不信任、不了解等习以为常的行政弊病。此外,通过建立县域政府之间的改革合作关系,进而实现经验互鉴与共生发展,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若是将县域比作家园,县域关系便如同家园邻居关系,尽管它们分别自成独立空间,各自拥有自家“秘密”与文化网络,但这不妨碍它们可以在某些重要的事情上联合进取、互通有无。教育是人类社会的公共事业,教育改革以发展人、促进社会文明为根本目的,就此而言,不同县域教育改革无疑是异曲同工或殊途同归。两个家园的父母都希望孩子考上大学,那么有什么理由可以遏制孩子们共同学习、相互帮助吗?除非是父母过于自私或心存妒忌,否则他们便可以让孩子虚心求教于邻居;如果父母顾及乡土情谊和邻里关系,富有大爱精神,并意识到自己是县域公民,身负当地公民责任与义务,那么他们还可以教导孩子主动帮助他人,形成进步共同体。倘若这个比喻恰当的话,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与社会的共同进步,县域间实则应该竭诚破除彼此的空间区隔,建立起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联盟,迈向更加公平和更高质量的县域教育建设。注释:[1]折晓叶.县域政府治理模式的新变化[J].中国社会科学,2014(1).[2]该县域坐落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毗邻湖南,政府、当地民众及学界常称之为山区县、少数民族自治县(多民族聚居)、贫困县,由于该县人口少、面积不大、贫困,因而也被称为“小县”。[3]访谈对象1:县教育局退休局长,化名韩诚,65岁,当地人;访谈对象2:县教研室主任,化名高海,54岁,当地人。[4]方言的完整说法是“半拉子工程”,指的事情做到一半的状态,或者“不上不下”的悬着的状态。总之,这种状态就是“不落地”,没有具体的实施办法,没执行具体的操作。[5]意思是市级政府的管理空间范围大。[6][9]刘远杰.新时代我国教育改革的空间逻辑建构[J].教育发展研究,2021(10).[7]化名:杨基,55岁,省级教育改革专家,多次担任市域、县域教育改革的首席专家。[8]约翰·斯顿.哲学与人文地理学[M].蔡运龙,江涛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62.[10]齐美尔.社会是如何可能的:齐美尔社会学文选[M].林荣远编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01.[11][12][13][19]吉登斯.社会的构成:结构化理论纲要[M].李康,李猛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124,128,131.[14]阿普尔.教育与权力(第二版)[M].曲囡囡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71.[15][20][29]Wu Yuxiao and HuangChao,“School Socioeconomic Segregation and Educational Expectations of Students in China’s Junior High Schools,”Social Sciences in China,no.3(2017).[16]李强.社会分层与社会空间领域的公平、公正[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2(1).[1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84.[18]此“发展主义”特指考试成绩指标、经济学意义上的教育指标或物质性指标在教育发展评估中占据支配性地位的发展观念。“发展主义”在县域教育管理者(或作为监管评价主体的政府部门)的教育评价实践中普遍流行,并成为评价的主导性理念。[21]列斐伏尔.空间与政治[M].李春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118.[22]陈忠.空间批判与发展伦理——空间与伦理的双向建构及“空间乌托邦”的历史超越[J].学术月刊,2010(1).[23]列斐伏尔.空间与政治[M].李春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102.[24]陈忠.空间辩证法、空间正义与集体行动的逻辑[J].哲学动态,2010(6).[25]臧峰宇.马克思正义论的实践逻辑[J].哲学研究,2019(2).[26]弗莱雷.被压迫者教育学(修订本)[M].顾建新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57.[27][28]吉鲁.教育与公共价值的危机:驳斥新自由主义对教师、学生和公立教育的攻击[M].吴万伟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6.[3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85.[31]段义孚.空间与地方:经验的视角[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49.[32]甘阳.通三统[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31-32.Towards a More Equitable Education: On the Space Criteria, Problems and Solutions of Chinese Educational Reform at the County LevelLiu yuanjieAbstract: The county has unique psychological, emotional, value cohesion as well as strict structure of social space, which are different from the city and province. Thus, it is easier to construct an education environment and corresponding habits based on cultural tradition through county-level educational reform, which in turn directly promotes the realization of educational equi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urban-rural integration in the county. Located in the meso rank of China’s administrative structure, the county has subjectivity, self-sufficiency and flexibility in the practice of educational reform. Examining the current state of county-level education, the paper finds that: The problems of multiple educational space partition and stratification in the county have consumed the overall sense of cohesion and educational value of the county education space, the enclosed self-space implied by the self-sufficiency of county space restrains the vitality and occurrence of the public character of county education, and there form and development of county education are difficult. The paper proposes that China's education reform in the new era should, on the one hand, continue to reveal the method and value of educational reform in the county level, while on the one hand must break the segregation and stratification of education in and outside the county space. It is also necessary to develop the space dialectics of county level education, promote in-depth dialogue between education spaces, established the spatial justice of courty-level educational reform, realize the social and public attributes of county-level education, and move towards more equitable and higher quality education at the county level.Key words: educational reform; county-level education; educational equity; education development of high quality初审:伍艳丽复审:孙振东终审:蒋立松}
100个iOS开发/设计程序员面试题汇总,你将如何作答?大数据技术Hadoop面试题,看看你能答对多少?答案在后面单选题1. 某超市研究销售纪录数据后发现,买啤酒的人很大概率也会购买尿布,这种属于数据挖掘的哪类问题?(A)
A. 关联规则发现
B. 聚类
C. 分类
D. 自然语言处理2. 以下两种描述分别对应哪两种对分类算法的评价标准? (A)
(a)警察抓小偷,描述警察抓的人中有多少个是小偷的标准。
(b)描述有多少比例的小偷给警察抓了的标准。A. Precision, Recall
B. Recall, Precision
C. Precision, ROC
D. Recall, ROC3. 将原始数据进行集成、变换、维度规约、数值规约是在以下哪个步骤的任务?(C)
A. 频繁模式挖掘
B. 分类和预测
C. 数据预处理
D. 数据流挖掘4. 当不知道数据所带标签时,可以使用哪种技术促使带同类标签的数据与带其他标签的数据相分离?(B)
A. 分类
B. 聚类
C. 关联分析
D. 隐马尔可夫链5. 什么是KDD? (A)
A. 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
B. 领域知识发现
C. 文档知识发现
D. 动态知识发现6. 使用交互式的和可视化的技术,对数据进行探索属于数据挖掘的哪一类任务?(A)
A. 探索性数据分析
B. 建模描述
C. 预测建模
D. 寻找模式和规则7. 为数据的总体分布建模;把多维空间划分成组等问题属于数据挖掘的哪一类任务?(B)
A. 探索性数据分析
B. 建模描述
C. 预测建模
D. 寻找模式和规则8. 建立一个模型,通过这个模型根据已知的变量值来预测其他某个变量值属于数据挖掘的哪一类任务?(C)
A. 根据内容检索
B. 建模描述
C. 预测建模
D. 寻找模式和规则9. 用户有一种感兴趣的模式并且希望在数据集中找到相似的模式,属于数据挖掘哪一类任务?(A)
A. 根据内容检索
B. 建模描述
C. 预测建模
D. 寻找模式和规则11.下面哪种不属于数据预处理的方法? (D)
A变量代换
B离散化
C聚集
D估计遗漏值12. 假设12个销售价格记录组已经排序如下:5, 10, 11, 13, 15,35, 50, 55, 72, 92, 204, 215 使用如下每种方法将它们划分成四个箱。等频(等深)划分时,15在第几个箱子内? (B)
A 第一个
B 第二个
C 第三个
D 第四个13.上题中,等宽划分时(宽度为50),15又在哪个箱子里? (A)
A 第一个
B 第二个
C 第三个
D 第四个14.下面哪个不属于数据的属性类型:(D)
A 标称
B 序数
C 区间
D相异15. 在上题中,属于定量的属性类型是:(C)
A 标称
B 序数
C 区间
D 相异16. 只有非零值才重要的二元属性被称作:( C )
A 计数属性
B 离散属性
C非对称的二元属性
D 对称属性17. 以下哪种方法不属于特征选择的标准方法: (D)
A 嵌入
B 过滤
C 包装
D 抽样18.下面不属于创建新属性的相关方法的是: (B)
A特征提取
B特征修改
C映射数据到新的空间
D特征构造19. 考虑值集{1、2、3、4、5、90},其截断均值(p=20%)是 (C)
A 2
B 3
C 3.5
D 520. 下面哪个属于映射数据到新的空间的方法? (A)
A 傅立叶变换
B 特征加权
C 渐进抽样
D 维归约21. 熵是为消除不确定性所需要获得的信息量,投掷均匀正六面体骰子的熵是: (B)
A 1比特
B 2.6比特
C 3.2比特
D 3.8比特22. 假设属性income的最大最小值分别是12000元和98000元。利用最大最小规范化的方法将属性的值映射到0至1的范围内。对属性income的73600元将被转化为:(D)
A 0.821
B 1.224
C 1.458
D 0.71623.假定用于分析的数据包含属性age。数据元组中age的值如下(按递增序):13,15,16,16,19,20,20,21,22,22,25,25,25,30,33,33,35,35,36,40,45,46,52,70, 问题:使用按箱平均值平滑方法对上述数据进行平滑,箱的深度为3。第二个箱子
值为:(A)
A 18.3
B 22.6
C 26.8
D 27.924. 考虑值集{12 24 33 2 4 55 68 26},其四分位数极差是:(A)
A 31
B 24
C 55
D 325. 一所大学内的各年纪人数分别为:一年级200人,二年级160人,三年级130人,四年级110人。则年级属性的众数是: (A)
A 一年级
B二年级
C 三年级
D 四年级26. 下列哪个不是专门用于可视化时间空间数据的技术: (B)
A 等高线图
B 饼图
C 曲面图
D 矢量场图27. 在抽样方法中,当合适的样本容量很难确定时,可以使用的抽样方法是: (D)
A 有放回的简单随机抽样
B 无放回的简单随机抽样
C 分层抽样
D 渐进抽样28. 数据仓库是随着时间变化的,下面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C)
A. 数据仓库随时间的变化不断增加新的数据内容;
B. 捕捉到的新数据会覆盖原来的快照;
C. 数据仓库随事件变化不断删去旧的数据内容;
D. 数据仓库中包含大量的综合数据,这些综合数据会随着时间的变化不断地进行重新综合.29. 关于基本数据的元数据是指: (D)
A. 基本元数据与数据源,数据仓库,数据集市和应用程序等结构相关的信息;
B. 基本元数据包括与企业相关的管理方面的数据和信息;
C. 基本元数据包括日志文件和简历执行处理的时序调度信息;
D. 基本元数据包括关于装载和更新处理,分析处理以及管理方面的信息.30. 下面关于数据粒度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C)
A. 粒度是指数据仓库小数据单元的详细程度和级别;
B. 数据越详细,粒度就越小,级别也就越高;
C. 数据综合度越高,粒度也就越大,级别也就越高;
D. 粒度的具体划分将直接影响数据仓库中的数据量以及查询质量.31. 有关数据仓库的开发特点,不正确的描述是: (A)
A. 数据仓库开发要从数据出发;
B. 数据仓库使用的需求在开发出去就要明确;
C. 数据仓库的开发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是启发式的开发;
D. 在数据仓库环境中,并不存在操作型环境中所固定的和较确切的处理流,数据仓库中数据分析和处理更灵活,且没有固定的模式32. 在有关数据仓库测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 在完成数据仓库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对数据仓库进行各种测试.测试工作中要包括单元测试和系统测试.
B. 当数据仓库的每个单独组件完成后,就需要对他们进行单元测试.
C. 系统的集成测试需要对数据仓库的所有组件进行大量的功能测试和回归测试.
D. 在测试之前没必要制定详细的测试计划.33. OLAP技术的核心是: (D)
A. 在线性;
B. 对用户的快速响应;
C. 互操作性.
D. 多维分析;34. 关于OLAP的特性,下面正确的是: (D)
(1)快速性 (2)可分析性 (3)多维性 (4)信息性 (5)共享性
A. (1) (2) (3)
B. (2) (3) (4)
C. (1) (2) (3) (4)
D. (1) (2) (3) (4) (5)35. 关于OLAP和OLTP的区别描述,不正确的是: (C)
A. OLAP主要是关于如何理解聚集的大量不同的数据.它与OTAP应用程序不同.
B. 与OLAP应用程序不同,OLTP应用程序包含大量相对简单的事务.
C. OLAP的特点在于事务量大,但事务内容比较简单且重复率高.
D. OLAP是以数据仓库为基础的,但其最终数据来源与OLTP一样均来自底层的数据库系统,两者面对的用户是相同的.36. OLAM技术一般简称为”数据联机分析挖掘”,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D)
A. OLAP和OLAM都基于客户机/服务器模式,只有后者有与用户的交互性;
B. 由于OLAM的立方体和用于OLAP的立方体有本质的区别.
C. 基于WEB的OLAM是WEB技术与OLAM技术的结合.
D. OLAM服务器通过用户图形借口接收用户的分析指令,在元数据的知道下,对超级立方体作一定的操作.37. 关于OLAP和OLTP的说法,下列不正确的是: (A)
A. OLAP事务量大,但事务内容比较简单且重复率高.
B. OLAP的最终数据来源与OLTP不一样.
C. OLTP面对的是决策人员和高层管理人员.
D. OLTP以应用为核心,是应用驱动的.38. 设X={1,2,3}是频繁项集,则可由X产生__(C)__个关联规则。
A、4
B、5
C、6
D、740. 概念分层图是__(B)__图。
A、无向无环
B、有向无环
C、有向有环
D、无向有环41. 频繁项集、频繁闭项集、最大频繁项集之间的关系是: (C)
A、频繁项集 频繁闭项集 =最大频繁项集
B、频繁项集 = 频繁闭项集 最大频繁项集
C、频繁项集 频繁闭项集 最大频繁项集
D、频繁项集 = 频繁闭项集 = 最大频繁项集42. 考虑下面的频繁3-项集的集合:{1,2,3},{1,2,4},{1,2,5},{1,3,4},{1,3,5},{2,3,4},{2,3,5},{3,4,5}假定数据集中只有5个项,采用 合并策略,由候选产生过程得到4-项集不包含(C)
A、1,2,3,4
B、1,2,3,5
C、1,2,4,5
D、1,3,4,543.下面选项中t不是s的子序列的是 ( C )
A、s=<{2,4},{3,5,6},{8}> t=<{2},{3,6},{8}>
B、s=<{2,4},{3,5,6},{8}> t=<{2},{8}>
C、s=<{1,2},{3,4}> t=<{1},{2}>
D、s=<{2,4},{2,4}> t=<{2},{4}>44. 在图集合中发现一组公共子结构,这样的任务称为 ( B )
A、频繁子集挖掘
B、频繁子图挖掘
C、频繁数据项挖掘
D、频繁模式挖掘45. 下列度量不具有反演性的是 (D)
A、系数
B、几率
C、Cohen度量
D、兴趣因子46. 下列__(A)__不是将主观信息加入到模式发现任务中的方法。
A、与同一时期其他数据对比
B、可视化
C、基于模板的方法
D、主观兴趣度量47. 下面购物篮能够提取的3-项集的最大数量是多少(C)ID 购买项
1 牛奶,啤酒,尿布
2 面包,黄油,牛奶
3 牛奶,尿布,饼干
4 面包,黄油,饼干
5 啤酒,饼干,尿布
6 牛奶,尿布,面包,黄油
7 面包,黄油,尿布
8 啤酒,尿布
9 牛奶,尿布,面包,黄油
10 啤酒,饼干A、1
B、2
C、3
D、448. 以下哪些算法是分类算法,(B)
A,DBSCAN
B,C4.5
C,K-Mean
D,EM49. 以下哪些分类方法可以较好地避免样本的不平衡问题, (A)A,KNN
B,SVM
C,Bayes
D,神经网络50. 决策树中不包含一下哪种结点, (C)A,根结点(root node)
B,内部结点(internal node)
C,外部结点(external node)
D,叶结点(leaf node)51. 不纯性度量中Gini计算公式为(其中c是类的个数) (A)
A, B, C, D, (A)53. 以下哪项关于决策树的说法是错误的 (C)
A. 冗余属性不会对决策树的准确率造成不利的影响
B. 子树可能在决策树中重复多次
C. 决策树算法对于噪声的干扰非常敏感
D. 寻找最佳决策树是NP完全问题54. 在基于规则分类器的中,依据规则质量的某种度量对规则排序,保证每一个测试记录都是由覆盖它的“最好的”规格来分类,这种方案称为 (B)
A. 基于类的排序方案
B. 基于规则的排序方案
C. 基于度量的排序方案
D. 基于规格的排序方案。55. 以下哪些算法是基于规则的分类器 (A)
A. C4.5
B. KNN
C. Na?ve Bayes
D. ANN56. 如果规则集R中不存在两条规则被同一条记录触发,则称规则集R中的规则为(C);
A, 无序规则
B,穷举规则
C, 互斥规则
D,有序规则57. 如果对属性值的任一组合,R中都存在一条规则加以覆盖,则称规则集R中的规则为(B)
A, 无序规则
B,穷举规则
C, 互斥规则
D,有序规则58. 如果规则集中的规则按照优先级降序排列,则称规则集是 (D)
A, 无序规则
B,穷举规则
C, 互斥规则
D,有序规则59. 如果允许一条记录触发多条分类规则,把每条被触发规则的后件看作是对相应类的一次投票,然后计票确定测试记录的类标号,称为(A)
A, 无序规则
B,穷举规则
C, 互斥规则
D,有序规则60. 考虑两队之间的足球比赛:队0和队1。假设65%的比赛队0胜出,剩余的比赛队1获胜。队0获胜的比赛中只有30%是在队1的主场,而队1取胜的比赛中75%是主场获胜。如果下一场比赛在队1的主场进行队1获胜的概率为 (C)
A,0.75
B,0.35
C,0.4678
D, 0.573861. 以下关于人工神经网络(ANN)的描述错误的有 (A)
A,神经网络对训练数据中的噪声非常鲁棒
B,可以处理冗余特征
C,训练ANN是一个很耗时的过程
D,至少含有一个隐藏层的多层神经网络62. 通过聚集多个分类器的预测来提高分类准确率的技术称为 (A)
A,组合(ensemble)
B,聚集(aggregate)
C,合并(combination)
D,投票(voting)63. 简单地将数据对象集划分成不重叠的子集,使得每个数据对象恰在一个子集中,这种聚类类型称作( B )
A、层次聚类
B、划分聚类
C、非互斥聚类
D、模糊聚类64. 在基本K均值算法里,当邻近度函数采用( A )的时候,合适的质心是簇中各点的中位数。
A、曼哈顿距离
B、平方欧几里德距离
C、余弦距离
D、Bregman散度65.( C )是一个观测值,它与其他观测值的差别如此之大,以至于怀疑它是由不同的机制产生的。
A、边界点
B、质心
C、离群点
D、核心点66. BIRCH是一种( B )。
A、分类器
B、聚类算法
C、关联分析算法
D、特征选择算法67. 检测一元正态分布中的离群点,属于异常检测中的基于( A )的离群点检测。
A、统计方法
B、邻近度
C、密度
D、聚类技术68.( C )将两个簇的邻近度定义为不同簇的所有点对的平均逐对邻近度,它是一种凝聚层次聚类技术。
A、MIN(单链)
B、MAX(全链)
C、组平均
D、Ward方法69.( D )将两个簇的邻近度定义为两个簇合并时导致的平方误差的增量,它是一种凝聚层次聚类技术。
A、MIN(单链)
B、MAX(全链)
C、组平均
D、Ward方法70. DBSCAN在最坏情况下的时间复杂度是( B )。
A、O(m)
B、O(m2)
C、O(log m)
D、O(m*log m)71. 在基于图的簇评估度量表里面,如果簇度量为proximity(Ci , C),簇权值为mi ,那么它的类型是( C )。
A、基于图的凝聚度
B、基于原型的凝聚度
C、基于原型的分离度
D、基于图的凝聚度和分离度72. 关于K均值和DBSCAN的比较,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K均值丢弃被它识别为噪声的对象,而DBSCAN一般聚类所有对象。
B、K均值使用簇的基于原型的概念,而DBSCAN使用基于密度的概念。
C、K均值很难处理非球形的簇和不同大小的簇,DBSCAN可以处理不同大小和不同形状的簇。
D、K均值可以发现不是明显分离的簇,即便簇有重叠也可以发现,但是DBSCAN会合并有重叠的簇。73. 以下是哪一个聚类算法的算法流程:①构造k-最近邻图。②使用多层图划分算法划分图。③repeat:合并关于相对互连性和相对接近性而言,最好地保持簇的自相似性的簇。④until:不再有可以合并的簇。( C )。
A、MST
B、OPOSSUM
C、Chameleon
D、Jarvis-Patrick(JP)74. 考虑这么一种情况:一个对象碰巧与另一个对象相对接近,但属于不同的类,因为这两个对象一般不会共享许多近邻,所以应该选择( D )的相似度计算方法。
A、平方欧几里德距离
B、余弦距离
C、直接相似度
D、共享最近邻75. 以下属于可伸缩聚类算法的是( A )。
A、CURE
B、DENCLUE
C、CLIQUE
D、OPOSSUM76. 以下哪个聚类算法不是属于基于原型的聚类( D )。
A、模糊c均值
B、EM算法
C、SOM
D、CLIQUE77. 关于混合模型聚类算法的优缺点,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B )。
A、当簇只包含少量数据点,或者数据点近似协线性时,混合模型也能很好地处理。
B、混合模型比K均值或模糊c均值更一般,因为它可以使用各种类型的分布。
C、混合模型很难发现不同大小和椭球形状的簇。
D、混合模型在有噪声和离群点时不会存在问题。78. 以下哪个聚类算法不属于基于网格的聚类算法( D )。
A、STING
B、WaveCluster
C、MAFIA
D、BIRCH79. 一个对象的离群点得分是该对象周围密度的逆。这是基于( C )的离群点定义。
A.概率
B、邻近度
C、密度
D、聚类80. 下面关于Jarvis-Patrick(JP)聚类算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JP聚类擅长处理噪声和离群点,并且能够处理不同大小、形状和密度的簇。
B、JP算法对高维数据效果良好,尤其擅长发现强相关对象的紧致簇。
C、JP聚类是基于SNN相似度的概念。
D、JP聚类的基本时间复杂度为O(m)。二、 多选题1. 通过数据挖掘过程所推倒出的关系和摘要经常被称为:(A B)
A. 模型
B. 模式
C. 模范
D. 模具2 寻找数据集中的关系是为了寻找精确、方便并且有价值地总结了数据的某一特征的表示,这个过程包括了以下哪些步骤? (A B C D)
A. 决定要使用的表示的特征和结构
B. 决定如何量化和比较不同表示拟合数据的好坏
C. 选择一个算法过程使评分函数最优
D. 决定用什么样的数据管理原则以高效地实现算法。3. 数据挖掘的预测建模任务主要包括哪几大类问题? (A B)
A. 分类
B. 回归
C. 模式发现
D. 模式匹配4. 数据挖掘算法的组件包括:(A B C D)
A. 模型或模型结构
B. 评分函数
C. 优化和搜索方法
D. 数据管理策略5. 以下哪些学科和数据挖掘有密切联系?(A D)
A. 统计
B. 计算机组成原理
C. 矿产挖掘
D. 人工智能6. 在现实世界的数据中,元组在某些属性上缺少值是常有的。描述处理该问题的各种方法有: (ABCDE)
A忽略元组
B使用属性的平均值填充空缺值
C使用一个全局常量填充空缺值
D使用与给定元组属同一类的所有样本的平均值
E使用最可能的值填充空缺值7.下面哪些属于可视化高维数据技术 (ABCE)
A 矩阵
B 平行坐标系
C星形坐标 D散布图
E Chernoff脸8. 对于数据挖掘中的原始数据,存在的问题有: (ABCDE)
A 不一致
B重复
C不完整
D 含噪声
E 维度高9.下列属于不同的有序数据的有:(ABCE)
A 时序数据
B 序列数据
C时间序列数据
D事务数据
E空间数据10.下面属于数据集的一般特性的有:( B C D)
A 连续性
B 维度
C 稀疏性
D 分辨率
E 相异性11. 下面属于维归约常用的线性代数技术的有: (A C)
A 主成分分析
B 特征提取
C 奇异值分解
D 特征加权
E 离散化12. 下面列出的条目中,哪些是数据仓库的基本特征: (ACD)
A. 数据仓库是面向主题的
B. 数据仓库的数据是集成的
C. 数据仓库的数据是相对稳定的
D. 数据仓库的数据是反映历史变化的
E. 数据仓库是面向事务的13. 以下各项均是针对数据仓库的不同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有(BCDE )。
A.数据仓库就是数据库
B.数据仓库是一切商业智能系统的基础
C.数据仓库是面向业务的,支持联机事务处理(OLTP)
D.数据仓库支持决策而非事务处理
E.数据仓库的主要目标就是帮助分析,做长期性的战略制定14. 数据仓库在技术上的工作过程是: (ABCD)
A. 数据的抽取
B. 存储和管理
C. 数据的表现
D. 数据仓库设计
E. 数据的表现15. 联机分析处理包括以下哪些基本分析功能? (BCD)
A. 聚类
B. 切片
C. 转轴
D. 切块
E. 分类16. 利用Apriori算法计算频繁项集可以有效降低计算频繁集的时间复杂度。在以下的购物篮中产生支持度不小于3的候选3-项集,在候选2-项集中需要剪枝的是(BD)
ID 项集
1 面包、牛奶
2 面包、尿布、啤酒、鸡蛋
3 牛奶、尿布、啤酒、可乐
4 面包、牛奶、尿布、啤酒
5 面包、牛奶、尿布、可乐A、啤酒、尿布
B、啤酒、面包
C、面包、尿布
D、啤酒、牛奶17. 下表是一个购物篮,假定支持度阈值为40%,其中__(A D)__是频繁闭项集。
TID 项
1 abc
2 abcd
3 bce
4 acde
5 de
A、abc
B、ad
C、cd
D、de18. Apriori算法的计算复杂度受__(ABCD)?__影响。
A、支持度阀值
B、项数(维度)
C、事务数
D、事务平均宽度19. 非频繁模式__(AD)__
A、其支持度小于阈值
B、都是不让人感兴趣的
C、包含负模式和负相关模式
D、对异常数据项敏感20. 以下属于分类器评价或比较尺度的有: (ACD)A,预测准确度
B,召回率
C,模型描述的简洁度
D,计算复杂度21. 在评价不平衡类问题分类的度量方法有如下几种,(ABCD)
A,F1度量
B,召回率(recall)
C,精度(precision)
D,真正率(ture positive rate,TPR)22. 贝叶斯信念网络(BBN)有如下哪些特点, (AB)
A,构造网络费时费力
B,对模型的过分问题非常鲁棒
C,贝叶斯网络不适合处理不完整的数据
D,网络结构确定后,添加变量相当麻烦23. 如下哪些不是最近邻分类器的特点, (C)
A,它使用具体的训练实例进行预测,不必维护源自数据的模型
B,分类一个测试样例开销很大
C,最近邻分类器基于全局信息进行预测
D,可以生产任意形状的决策边界24. 如下那些不是基于规则分类器的特点,(AC)
A,规则集的表达能力远不如决策树好
B,基于规则的分类器都对属性空间进行直线划分,并将类指派到每个划分
C,无法被用来产生更易于解释的描述性模型
D,非常适合处理类分布不平衡的数据集25. 以下属于聚类算法的是( ABD )。
A、K均值
B、DBSCAN
C、Apriori
D、Jarvis-Patrick(JP)26.( CD )都属于簇有效性的监督度量。
A、轮廓系数
B、共性分类相关系数
C、熵
D、F度量27. 簇有效性的面向相似性的度量包括( BC )。
A、精度
B、Rand统计量
C、Jaccard系数
D、召回率28.( ABCD )这些数据特性都是对聚类分析具有很强影响的。
A、高维性
B、规模
C、稀疏性
D、噪声和离群点29. 在聚类分析当中,( AD )等技术可以处理任意形状的簇。
A、MIN(单链)
B、MAX(全链)
C、组平均
D、Chameleon30. ( AB )都属于分裂的层次聚类算法。
A、二分K均值
B、MST
C、Chameleon
D、组平均三、 判断题1. 数据挖掘的主要任务是从数据中发现潜在的规则,从而能更好的完成描述数据、预测数据等任务。 (对)2. 数据挖掘的目标不在于数据采集策略,而在于对于已经存在的数据进行模式的发掘。(对)3. 图挖掘技术在社会网络分析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对)4. 模式为对数据集的全局性总结,它对整个测量空间的每一点做出描述;模型则对变量变化空间的一个有限区域做出描述。(错)5. 寻找模式和规则主要是对数据进行干扰,使其符合某种规则以及模式。(错)6. 离群点可以是合法的数据对象或者值。    (对)7. 离散属性总是具有有限个值。        (错)8. 噪声和伪像是数据错误这一相同表述的两种叫法。     (错)9. 用于分类的离散化方法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使用类信息。   (对)10. 特征提取技术并不依赖于特定的领域。      (错)11. 序列数据没有时间戳。      (对)12. 定量属性可以是整数值或者是连续值。     (对)13. 可视化技术对于分析的数据类型通常不是专用性的。    (错)14. DSS主要是基于数据仓库.联机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对)15. OLAP技术侧重于把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转换成辅助决策信息,是继数据库技术发展之后迅猛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 (对)16. 商业智能系统与一般交易系统之间在系统设计上的主要区别在于:后者把结构强加于商务之上,一旦系统设计完毕,其程序和规则不会轻易改变;而前者则是一个学习型系统,能自动适应商务不断变化的要求。 (对)17. 数据仓库中间层OLAP服务器只能采用关系型OLAP (错)18.数据仓库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数据仓库,仓库管理,数据抽取,分析工具等四个部分. (错)19. Web数据挖掘是通过数据库仲的一些属性来预测另一个属性,它在验证用户提出的假设过程中提取信息. (错)21. 关联规则挖掘过程是发现满足最小支持度的所有项集代表的规则。(错)22. 利用先验原理可以帮助减少频繁项集产生时需要探查的候选项个数(对)。23. 先验原理可以表述为:如果一个项集是频繁的,那包含它的所有项集也是频繁的。(错)24. 如果规则 不满足置信度阈值,则形如 的规则一定也不满足置信度阈值,其中 是X的子集。(对)25. 具有较高的支持度的项集具有较高的置信度。(错)26. 聚类(clustering)是这样的过程:它找出描述并区分数据类或概念的模型(或函数),以便能够使用模型预测类标记未知的对象类。 (错)27. 分类和回归都可用于预测,分类的输出是离散的类别值,而回归的输出是连续数值。(对)28. 对于SVM分类算法,待分样本集中的大部分样本不是支持向量,移去或者减少这些样本对分类结果没有影响。 (对)29. Bayes法是一种在已知后验概率与类条件概率的情况下的模式分类方法,待分样本的分类结果取决于各类域中样本的全体。 (错)30.分类模型的误差大致分为两种:训练误差(training error)和泛化误差(generalization error). (对)31. 在决策树中,随着树中结点数变得太大,即使模型的训练误差还在继续减低,但是检验误差开始增大,这是出现了模型拟合不足的问题。 (错)32. SVM是这样一个分类器,他寻找具有最小边缘的超平面,因此它也经常被称为最小边缘分类器(minimal margin classifier) (错)33. 在聚类分析当中,簇内的相似性越大,簇间的差别越大,聚类的效果就越差。(错)34. 聚类分析可以看作是一种非监督的分类。(对)35. K均值是一种产生划分聚类的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簇的个数由算法自动地确定。(错)36. 给定由两次运行K均值产生的两个不同的簇集,误差的平方和最大的那个应该被视为较优。(错)37. 基于邻近度的离群点检测方法不能处理具有不同密度区域的数据集。(对)38. 如果一个对象不强属于任何簇,那么该对象是基于聚类的离群点。(对)39. 从点作为个体簇开始,每一步合并两个最接近的簇,这是一种分裂的层次聚类方法。(错)40. DBSCAN是相对抗噪声的,并且能够处理任意形状和大小的簇。(对)}
室内设计____教案剖析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室内设计案例分析教案”。室内设计教案 基础篇基础任务一室内设计的概述 1.室内设计的含义和目的 2.室内设计的意义 3.室内设计的范围 4.室内设计的内容 5.室内设计的分类【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对室内设计的基本含义、目标、特征有一个全面充分的了解和把握。了解室内设计与人的关系,建立以人为本的设计思路。【教学重点】室内设计目标与历史发展、设计范围及内容。【教学难点】设计中合理运用以及“以人为本”的设计思路在设计中的体现。对室内设计的认识及了解。【主要内容】1.室内设计的含义和目的室内设计的含义:室内设计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所处环境和相应标准,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和建筑美学原理,创造功能合理、舒适优美、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环境。这一空间环境既具有使用价值,满足相应的功能要求,同时也反映了历史文脉、建筑风格、环境气氛等精神因素。2.室内设计的意义对室内设计含义的理解,以及它与建筑设计的关系,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侧重点来分析,许多学者都有不少具有深刻见解、值得我们仔细思考和借鉴的观点,总之一句话,给予各种处在室内环境中的人以舒适和安全”。3.室内设计的范围和内容室内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科学,专业含括面广,可以分为: 1.空间形象设计,就是对建筑所提供的内部空间进行处理,对建筑所界定的内部空间进行二次处理,并以现有空间尺度为基础重新进行划定。在不违反基本原则和人体工学原则之下,重新阐释尺度和比例关系,并更好地对改造后空间的统一、对比和面线体的衔接问题予以解决。2.室内装修设计,主要是对建筑内部空间的六大界面,按照一定的设计要求,进行二次处理,也就是对通常所说的天花、墙面、地面的处理,以及分割空间的实体、半实体等内部界面的处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对建筑界面本身进行处理。学习室内装修设计与实际工程结合得比较紧密,同时,这也是将设计师的设计意图实际实现的一个重要步骤。在现代室内设计教育中,它也是结合时间发挥设计思想的突破口。3.室内物理环境设计,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对室内空间环境的质量以及调节的设计,主要是室内体感气候:采暖、通风、温度调节等方面的设计处理,是现代设计中极为重要的方面,也是体现设计的“以人为本”思想的组成部分。随着时代发展,人工环境人性化的设计和营造就成为了衡量室内环境质量的标准。在这一过程中科技的发展和应用起着重大的作用,这主要指各种能够改造室内环境质量的方法、方式和仪器设备等等。但室内环境质量也包括环境视觉感受的引入,例如,利用外部自然环境因素的引人而改变室内视觉环境质量。4.室内陈设艺术设计,主要是对室内家具、设备、装饰织物、陈设艺术品、照明灯具、绿化等方面的设计处理。以上四部分阐明的是室内设计在设计过程中所应包括的内容,而室内设计的分类,可大体分为三大类:人居环境室内设计、限定性公共室内设计及非限定性公共室内设计。在人居环境室内设计中主要指住宅、各式公寓以及集体宿舍等居住环境的设计;限定性公共空间室内设计主要指学校、幼儿园、办公楼以及教堂等建筑的内部空间;非限定性公共空间室内设计主要是指旅馆饭店、影视院、娱乐空间、展览空间、图书馆、体育馆、火车站、航站楼、商店以及综合商业设施。室内设计类型包含众多,专业内容涵盖面广,如何通过设计协调处理好,要求室内设计师必须具有高度的艺术修养并掌握现代科技与材料、工艺知识以及具有解决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5.室内设计的分类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室内设计作了如下分类:1、居住建筑室内设计主要涉及住宅、公寓和宿舍的室内设计,具体包括前室、起居室、餐厅、书房、工作室、卧室、厨房和浴厕设计。2、公共建筑室内设计(1)文教建筑室内设计。主要涉及幼儿园、学校、图书馆、科研楼的室内设计,具体包括门厅、过厅、中庭、教室、活动室、阅览室、实验室、机房等室内设计。医疗建筑室内设计。主要涉及医院、社区诊所、疗养院的建筑室内设计,具体包括门诊室、检查室、手术室和病房的室内设计。(3)办公建筑室内设计。主要涉及行政办公楼和商业办公楼内部的办公室、会议室以及报告厅的室内设计。【授课方法】讲授法,各种相关资料图片,幻灯片等。【思考与实训】什么是室内设计?室内设计的目标是什么?基础任务二室内设计的制图 1.建筑的基本构造形式 2.建筑制图规范 3.三视图的表现 4.室内设计制图表达 5.透视图的表现 【教学目标】主要讲授通过室内设计基本原理;室内设计的思维表达;室内设计的草图表现;室内设计工程制图的基本知识以及室内平面布局图、立面图、顶面天花布局、结构及道具剖面节点的工程图绘制方法与标准。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与实训,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对工程图读图与的绘制能力,掌握室内布局与结构造型规律,将形式美基本法则运用到二维平面布局与制作当中去,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面服务于社会。【教学重点】采集室内平面布局样式与类型;用工具准确进行各类室内空间的勘察与测量;能熟练通过绘图工具绘制平面图的能力;对设计方案有很深的理解和把握能力,理清设计者的设计思路;能使用室内设计理论知识进行室内工程图设计与绘制;能够熟练绘制不同空间的室内工程图;能尽量简化室内工程图制作的步骤,寻找简易制作方法.【教学难点】室内设计施工图的绘制与设计、室内设计构造详图 【主要内容】1.建筑的基本构造形式主要是以其承重结构所用的材料来划分,一般可以分为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砖混结构、砖木结构等。(1)建筑结构形式建筑结构形式有许多种类型,也有许多不同的分类方法,其中最常见的分类方法是按建筑物主要承重构件所用的材料分类和按结构平面布置情况分类。1.木结构主要承重构件所使用的材料为木材,适用于单层建筑混合结构承重材料为砖石,楼板、层顶为钢筋混凝土,适用于单层或多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主要承重构件所使用的材料为钢筋混凝土,适用于多层、高层、超高层建筑 4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主要承重构件材料国型钢和混凝土,适用于超高层建筑钢结构主要承重构件所使用的材料为型钢重型厂房、受动力作用的厂房、可移动或可拆卸的建筑、超高层建筑或高耸建筑A、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指房屋的主要承重结构如柱、梁、板、楼梯、屋盖用钢筋混凝土制作,墙用砖或其它材料填充。这种结构抗震性能好,整体性强,抗腐蚀耐火能力强,经久耐用,并且房间的开间、进深相对较大,空间分割较自由。目前,多、高层房屋多采用这种结构。其缺点是工艺比较复杂,建筑造价较高。B、框架结构住宅指以钢筋混凝土浇捣成承重梁柱,再用预制的加气混凝土,膨胀珍珠岩、浮石、蛙石、陶粒等轻质板材隔墙分户装配而成的住宅。C、砖混住宅砖混结构住宅中的“砖”,指的是一种统一尺寸的建筑材料。也有其它尺寸的异型粘土砖,如空心砖等。“混”指的是由钢筋、冰泥、砂石、水按一定比例配制的钢筋混凝土配件,包括楼板、过粱、楼梯、阳台、挑檐,这些配件与砖作的承重墙相结合,可以称为砖混结构式住宅。由于抗震的要求,砖混住宅一般在5~6 层以下。D、钢混结构住宅 这类住宅的结构材料是钢筋混凝土,即钢筋、水泥、粗细骨料(碎石)、水等的混合体。这种结构的住宅具有抗震性能好、整体性强、抗腐蚀能力强、经久耐用等优点,并且房间的开间、进深相对较大,空间分割较自由。目前,多、高层住宅多采用这种结构。其缺点是工艺比较复杂,建筑造价较高。E、砖木结构住宅承重结构是砖墙木制构件,分隔方便,自重轻,工艺简单,材料单一,防火防腐能力差耐用年限短,在农村及城市旧区普遍存在城市不提倡。②按结构平面布置情况分类除上述两种分类方法所列的结构类型外,对于单层大跨度房屋,还不平面结构(门式刚架、薄腹梁结构、桁架结构、拱结构)和空间结构(壳体结构、悬索结构、网架结构)之分。2.建筑制图规范图框 图幅与格式 幅面代号A0A1A2A3A4宽度╳长度 841╳1189594╳841 420╳594
297╳420 210╳297 A0以及A1图框允许加长,但必须按基本幅面的长边(L)成1/4倍增加,不可随意加长。其余图幅图纸均不允许加长。每个工程图纸目录和修改通知单采用A4,其余应尽量采用A1图幅。每项工程图幅应统一,如采用一种图幅确有困难,一个子项工程图幅不得超过二种。2.标题栏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上海);上海中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的图框统一格式已制成标准图块。标准图框中具备更改区、签字区、名称及代号区组成的标题栏,格式符合规范要求,并作为统一标识不得修改。字体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上海);上海中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的红色图框已制成标准图块,任何人不得擅自修改;白色字为可修改字体,汉字统一选用黑体,字高为300mm,高宽比1;数字及英文统一选用HZHT,字高为300mm,高宽比0.8;竖向引注框内各专业如对本图纸有注明,字体统一选用宋体,字高为300mm,高宽比1。2.图纸名称字体统一选用黑体,中文字高600mm,高宽比0.8,数字字高500,高宽比0.8;数字与中文图名下粗横线平齐。4,尺寸标注同一工程图中一般只采用-DIMX箭头的形式,箭头大小为1.尺寸线Demension Line之Extension为300mm,Extension Line 之Extension为250mm.平面图中的三道尺寸线:第一道为门窗洞口与墙体的标注;第二道为轴线标注,附带端部墙体的厚度;第三道为外包尺寸。突出部分的阳台和其他细部位的尺寸应另标注。不应与三道主尺寸混注。轴线圈距离尺寸线为4mm,尺寸线之间间距为8mm.图名图名统一在图名下画线、线宽为0.5b.且与图名文字等宽。数字比例下不划线,其字高为3mm底部与下划线上部取平。楼梯踏步标示尖头以圆点起始,园点为50mm。3.三视图的表现三视图的形成是个动态的过程,用语言文字是不易描述。立体图形的主要特点就是他们处于三维空间中,光是画出具有立体感的空间图形就够头疼的,更不用说分析和解决空间几何体的问题。因此本节课的特点是难说、难画、难想。常规的教学方式和手段缺乏直观性和探究性,学生会缺乏体验,感觉困难。波利亚曾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针对本节课的特点采用的是直观教学法、启导发现法。在教学中利用强大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化抽象为具体由静到动加强直观性和启发性。使学生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想就透,容易理解并印象深刻,利用多媒体课件,精心构建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平台,启发引导学生观察,想象思考实践,从而发现规律、获得知识。体验成功。4.室内设计制图表达室内设计图是室内设计人员用来表达设计思想、传达设计意图的技术文件,是室内装饰施工的依据。室内设计制图就是根据正确的制图理论及方法,按照国家统一的室内制图规范将室内空间六个面上的设计情况在二维图面上表现出来,它包括室内平面图、室内顶棚平面图、室内立面图、室内细部节点详图等。建设部颁布的《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 /T 50001--2001 和《建筑制图标准》GB /T 50104--2001 是室内设计手工制图和计算机制图的依据。室内设计制图有手工制图和电脑制图两种方式。手工制图又分为徒手绘制和工具绘制两种方式。手工制图应该是设计师必须掌握的技能,也是学习AutoCAD 2007软件或其他电脑绘图软件的基础。尤其是徒手绘画,往往是体现设计师素养和职场上的闪光点。采用手工绘图的方式可以绘制全部的图纸文件,但是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电脑制图是指操作绘图软件在电脑上画出所需图形,并形成相应的图形文件,通过绘图仪或打印机将图形文件输出,形成具体的图纸。一般情况下,手绘方式多用于方案构思、设计阶段,电脑制图多用于施工图设计阶段。这两种方式同等重要,不可偏废。在本书里,我们重点讲解应用AutoCAD 2006 绘制室内设计图,对于手绘不做具体介绍,读者若需要加强这项技能,可以参看其他相关书籍。5.透视图的表现 透视的由来透视学,perspective,原意为透而视之。所谓透视,即是在绘画中,眼睛通过一块假想的透明平面来观察对象,并借此研究在一定视觉空间范围内,物体图形产生原理、变化规律,以及作图方法的一门学科。视觉中的空间反映从某种意义上,绘画是一种以平面为载体,通过人的视觉观察来反映 一定空间内容的艺术,因此,对于空间的认识与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透视的三要素(1)物体(2)画幅(3)眼睛透视的三种类型(1)色彩透视法 因为空气阻隔,同样颜色的物体距离近则色彩鲜明,距离远则色彩灰淡。(2)消逝透视物体在不同距离上的明暗对比和清晰度的减弱的现象,例如处在同样距离处,物体小,映入人眼的夹角(视角)就小,视角越小就越不容易知觉,所以远方的物体细部就会隐去。物体越远越模糊。(3)线透视指一定范围内向远处延伸的平行线,会随着距离的推远越聚 越拢并最终集于一点的现象。【授课方法】讲授法,各种相关资料图片,幻灯片等。【思考与实训】透视在手绘效果图中的作用?为什么要学好透视?基础任务三室内设计的表现 1.设计与设计表现2.设计表现图的常用工具与材料 3.设计表现图的基本技巧、技法 4.电脑三维效果图(电脑辅助设计)【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表现技法的定义及作用,室内表现图的绘制特点和绘制程序,并掌握表现技法三大要素在绘图中的应用。【教学重点】重点主要在手绘线条的图像表达 【教学难点】难点是帮助学生学会把握事物的特征,抓住关键表达出事物 【主要内容】 1.设计与设计表现 设计表现图及其特色设计表现图:是设计师通过可视的形象表现意图的一种图画。能直观地反映出设计师预想中的室内空间、色彩、材料、光照的效果。2.设计表现图的特色:(1)专业特色:表现建筑形体的稳定感、坚实感、安全感。(2)形象特色: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比例关系和尺度关信息,体现形象上的准确感。(3)表现特色:如实反映建筑物本身形体的构成因素和室内构成因素,建筑与环境、室内空间形象与色彩的一致性。3.表现目的、作用和要求目的:让人们直观地了解设计师的意图。为业主和他人提供审查和修改意见的依据。作用:有效地表现物象、环境气氛、真实感强,在承接装饰业务和其他竞争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要求:表现设计意图,忠实于设计;准确反映材料、色彩和质感。表现图的几种性质(1)传真性:对空间、质感、色彩、结构的表现和艺术处理达到真实的效果。(2)快速性:快速勾勒出表现设计师设计意图的图画。(3)注解性:传达设计的性能、特色和尺度。(4)启发性:启发设计师新的感觉和新的思路,更好的完善设计作品。5.表现技法绘制要点(1)透视准确、结构清晰、陈设之间比例关系正确。(2)素描关系要明确、层次分明、立体感强(3)空间层次要有透视感、整体感,界面间要有明显的区别。进深变化处理适当。(4)空间色彩基调明确。2.设计表现图的常用工具与材料一、主要绘图工具1、笔:铅笔、彩色铅笔、碳素笔、钢笔(包括速写笔、针管笔)、水粉笔、水彩笔、中国画笔(衣纹、叶筋、大、中、小白云)、马克笔、签字笔、色粉笔、棕毛板刷、羊毛板刷、尼龙笔、喷笔等。2、颜料:主要有水粉、水彩、透明水色、以及丙稀等。3、纸:复印纸、水彩纸、水粉纸、铜板纸、制图纸、白卡纸、黑卡纸、色卡纸、硫酸纸等二、辅助工具与材料界尺的使用技巧、裱纸技法、拷贝技法、制作色纸技法、装裱技法是学习表现图必须掌握的内容。3.设计表现图的基本技巧、技法一、推敲设计思路手绘是一种快速记录的方式,可以用来表现很多想象的空间,许多著名设计师都是用快速的视觉语言记录某一瞬间停留在脑海中的设计方案,将其记录在纸上,从而抓住那一瞬间的设计灵感。在室内设计中,同样需要先通过概念的手绘图传达出设计意图,通过反复推敲并与客户沟通后再绘制设计草图,并进一步推敲设计方案,这一过程需要反复地利用手绘来表现,这是设计过程中最具成就感的过程。设计草图一定要充分地反映出设计师的设计意图.这是设计师在与客户沟通和思考时的传达意向图。设计师用平面图、剖视图及透视效果图等可以充分表现出空间关系和细部的处理手法。为了更清楚地表现设计意图,还可以在图纸上面标注一些细部节点样式和做法。表现设计方案任何室内设计都是将设计灵感绘制成设计草图,再进一步通过设计草图去探讨设计方案的可行性。确定设计方案可行后便可展开后续的具体化设计,最终将设计灵感变为现实。在方案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常利用手绘草图方案来快速表达设计意图,并与客户进行沟通,推敲方案。4.电脑三维效果图(电脑辅助设计)3DMAX界面介绍一、屏幕的布局自定义选择Customize>Load Custom Vi Scheme(自定义>载入自定义界面)命令 选择Default.ui文件是恢复原版本风格二、功能区介绍1、文件菜单:(1)Keep object and:不修改系统设置(2)Keep objects:仅仅保存视图中的物体可以重新编辑物体(3)New All:重新生成删除当前所有物体等属性(4)Save保存:保存当前文件(5)Save As另存:更改名字路径存储当前文件(6)Save Selected选择保存:以另一个名字存储已选择的物体(7)Open打开:打开已经保存的文件(8)Reset恢复:重新设置3DMAX程序,自定义的设置将被删除2、工具行:只有在1280×1024的分辨率下才能全部显示出来,工具右下角有“▲”标记表示还含有多重按扭的选择。3、命令面板:用于模型的创建和编辑修改,共有6个基本命令面板组成,每个面板下面为各自的命令内容,有些命令仍有分支。点取面板每一项,会在下面出现各自的次级命令选项,点取次级命令会在其下出现相应的控制命令,命令按种类不同划分为各个项目面板在项目面板顶部为自身的项目名称左边有“+、—”号,控制其下的 内容是否显示。4、状态行:显示当前所选择物体的数目,表示用于选择物体锁定。右侧提供鼠标和坐标的位置及当前网格使用的距离单位。5、提示栏:显示当前使用工具的提示文字,右侧按钮可设多种模式6、命令输入行:在状态行和提示行左面,可通过命令输入的方式来执行一些操作7、画面控制区:8、视图区:系统内定四个视图:Top顶视图、Front前视图、Left左视图、输入数值可直接到达关键帧在关键帧之间前跳后退 回到最后一帧回到起始帧 控制动画记录开关高级选项播放动画Perspective透视图1、自定义视图:选择Customize> View port Configuration(自定义 >视图设置)2、切换视图:单击每个视图类型的首写英文字母。右击可激活视图、按“W”键可以单屏显示视图3、调整视图布局比例:鼠标单击拖动视图边框线,右击视图线 “Reset layout”恢复布局比例4、改变视图显示方式:右击视图标签按“D”键有选择的刷新视图9、视图控制区:1、视图大小的控制:Zoom缩放:可以拉近或放缩视景Region Zoom域区放缩:在视图中只显示鼠标拖动产生的选择区域中的物体 Field—of —View视野:在透视中出对视景和视角都发生改变Zoom
ALL全部放缩:同时将所有视图近拉或远推,不会影响到当前所有可视的视图Zoom Extents:当前视图以最大化的方式显示与相同zoom Extents Selected:被选择的物体以最大化方式显示相同 Min> MaxToggle:视图最大化、最小化切换2、视图位置角度的控制: Arc Rotate弧形旋转:旋转视图Arc Rotate Selected弧形旋转对象:以选择物体为轴旋 转视图pan摇移:移动视图中的显示,但并不拉近或远推视图注:视图控制是可变的,某些按钮,相对于不同视图会改变为其它按钮。【授课方法】讲授法,各种相关资料图片,幻灯片等。【思考与实训】室内设计表现技法有哪些?掌握3D MAX绘制效果图。基础任务四室内设计与人体工程学 1.人体尺度与室内空间 2.家具、器物与人体尺度 3.感知与室内环境 4.人体尺度与室内空间 5.家具、器物与人体尺度 6.感知与室内环境 【教学目标】人体在室内的尺度、活动范围、作业效率,人体与家具、环境的关系,人的行为心理与室内环境的关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加深对“人”与“室内环境”等研究对象科学、全面的了解。掌握人体工程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科学知识,了解本专业学习、工作与人体工程学的关系及相互作用,培养正确、科学的人体工程学观念和实测、统计、分析的研究方法,学会运用基本理论、原理与决室内设计具体问题的综合能力。【教学重点】要求学生理解人体工程学是研究人与物,人与环境关系的学科。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人体工程学主动地、高效率地支配生活环境,从而达到我们生活的要求。同时要让学生了解工程学发展的历史。【教学难点】对人体工程学的定义的理解,人体工程学与人的关系,人体工程学的研究内容及在设计时要遵循人性化设计。【主要内容】 1.人体尺度与室内空间(1)人体活动及主要尺寸数据,尺寸的分类,人体尺寸的比例关系。人体尺寸的概念:人体尺寸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是通过测量各个部分的尺寸来确定个人之间和群体之间在尺寸上的差别。数据的来源:进行大量的调查,对不同背景的个体和群体进行细致的测量和分析,以得到它们的特征尺寸、人体差异和尺寸分布的规律。尺寸的分类:主要分为构造尺寸和功能尺寸。人体尺寸的比例关系:成年人的人体尺寸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对比例关系的研究,可以简化人体测量的复杂过程,只要量出身高,就可推算出其他的尺寸。(2)尺寸的差异分类:种族差异、世代差异、年龄差异、性别差异、残疾人。(3)常用人体尺寸身高、眼睛高度、肘部高度、挺直坐高、正常坐高、眼睛高度、两肘宽度、大腿厚度、膝盖高度、臀部-膝腿部长度、臀部-膝盖长度等。2.人的动作的分类。主要分为两类:一是人休处于静态时的肢体的活动范围(作业域);二是人体处于动态时的全身的动作空间(作业空间)。(1)肢体活动范围与作业域人体尺寸无论是结构尺寸或功能尺寸,都是相对静止的某一方向的尺,而人们在实际生活中是处于一种运动的状态,他总是处在空间的一定范围内。包括的内容有肢体活动角度、肢体的活动范围、手脚的作业域(水平作业域、垂直作业域)、(2)人体的活动空间人体空间的研究对于工业生产、军事设施中的作业活动空间确定很有用,因此也叫“作业空间”。人体活动大体可分为静态的手足活动、姿态变化和人体的移动。还有与活动相关的物体。(3)重心问题(4)人体作业效率 2.家具、器物与人体尺度 工作面的高度作业区设计主要依据人体尺寸的测量数据,而作业性质、生理和心理诸因素也会作业区的设计。工作面的高度是决定人工作时身体姿势的重要因素。座椅对人有以下益处: 〈1〉减轻腿部肌肉的负担; 〈2〉防止不自然的躯体姿势; 〈3〉降低人的耗能量;〈4〉减轻血液系统的负担。不正确的坐姿也会影响健康,长期坐着的人,腹部肌肉松弛,脊柱变形弯曲,进而影响消化器官和呼吸器官。一般的座位设计原理:设计时注意重量的分布、座椅高度的适中、座位的深度和宽度和身躯的稳定性。睡眠是每个人每天都进行的一种生理过程。每个人的一生大约有1/3的时间在睡眠,而睡眠又是人为了更好的、有更充沛精力去进行人生活动的基本休息方式,因而与睡眠直接相关的卧具的设计――我们一般也主要是指床的设计,就非常重要了。就象椅子的好坏可以影响到人的工作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一样,床的好坏也同样会产生这些问题。床的尺寸:到底多大的尺寸合适,在床的设计中,并不能象其他家具那样以人的外廓尺寸为准,其一是,人是睡眠时的躯体活动空间大于身体本身。其二,科学家们进行了不同尺寸的床与睡眠深度的相关实验,在宽度上表现出了不同宽度与睡眠深度的对应关系。在长度上,考虑到人在躺下时的肢体的伸展,所以实际比站立的尺寸要长一点,再加上头顶和脚下要留出部分空间,所以床的长度比人体的最大高度要多些。3.感知与室内环境 1.视觉与视觉环境设计视觉特征:视觉是光进入眼睛才产生的,由于有了视觉,我们才能知道各种物体的形状、色彩、明度,一般来说,人类所获得的信息有 80%是来自于视觉的。视觉要素〈1〉视野:包括主视野、余视野,不同色彩的视野 〈2〉光感:包括绝对亮度,相对亮度,光亮范围,辨别值。〈3〉视力:是眼睛测小物体和分辨细节的能力,它随着被观察物体的大小、光谱、相对亮度和观察时间的不同而变化。视力在眼球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中心部分视力最佳,只有1度的视角内看得最清楚。超过这个范围则只能看到运动和对比明显的物体,这与人的主观感觉不同是因为眼球运动的关系。〈4〉色彩:包括色彩的知觉范围,色彩与亮度,〈5〉眼的调节:包括眼的调节主要有三方面:眼球的运动、远近调节、双眼的聚焦。眼球的运动是水平比垂直快,所以显示应以水平方向为好。2.听觉与听觉环境设计听觉的两个基本的机能:传递声音信息和引起警觉、即警报作用。主要内容包括:噪声的定义、噪声的心理和生理作用、噪声与作业效能、噪声的生理作用、噪声适应、噪声防护、听力与噪声等。3.触觉与触觉环境设计皮肤的感觉即为触觉,皮肤能反应机械刺激、化学刺激、电击、温度和压力等。触觉包括:痛觉、压力感、温感、冷感等,它们是由皮肤上遍布的感觉点来感受的。主要研究的内容为:触觉、触觉环境、选择体感好的材料、在家中滑到很危险、冬天经常出现的静电恶作剧等。4、人与居住空间、人与办公空间、人与酒店餐饮空间、人与商业娱乐空间的关系5、流通空间的人性化设计6、生态的环境理念设计【授课方法】讲授法,各种相关资料图片,幻灯片等。【思考与实训】室内设计为什么要符合人体工程学?人体工程村的作用?方法篇方法任务一室内空间设计 1.空间的概念 2.空间的构成 3.空间的形态 4.空间的类型 5.空间的序列设计 6.空间的分隔与联系 7.空间的形态及创造 8.室内空间的构图人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室内渡过的。因此人们设计创造的室内环境,必然会直接关系到室内生活、生产活动的质量,关系到人们的安全、健康、效率、舒适等等室内环境的创造,应该把保障安全和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作为室内设计的首要前提。人们对于室内环境除了有使用安排、冷暖光照等物质功能方面的要求之外,还常有与建筑物的类型、性格相适应的室内环境氛围、风格文脉等精神功能方面的要求。由于人们长时间地生活活动于室内,因此现代]室内设计,或称室内环境设计,相对地是环境设计系列中和人们关系最为密切的环节。室内设计的总体,包括艺术风格,从宏观来看,往往能从一个侧面反映相应时期社会物质和精神生活的特征。随着社会发展的历代的室内设计,总是具有时代的印记,犹如一部无字的史书。这是由于室内设计从设计构思、施工工艺、装饰材料到内部设施,必然和社会当时的物质生产水平、社会文化和精神生活状况联系在一起;在室内空间组织、平面布局和装饰处理等方面,从总体来说,也还和当时的哲学思想、美学观点、社会经济、民俗民风等密切相关。【教学目标】了解空间的类型及构件,理解室内设计空间的类别、设计原理,掌握室内空间设计的方法。了解空间装饰中常见材料。【教学重点】室内空间的空间类型及构件 【教学难点】室内空间形态的多样性和设计方法。【主要内容】 1.空间的概念室内设计:是室内设计的起点,也是室内设计最基本的内容。空间设计主要包括对空间的利用和组织、空间界面处理两个部分。空间设计的标准要求是室内环境合理、舒适、科学与使用功能相吻合,并且符合安全要求。空间组织是根据原建筑设计的意图和主人的具体意见对室内空是和平面布置予以完善、调整和改造。包括设计会客、餐饮、睡眠等功能空间的逻辑关系,以及对不同区域合理连接和对交通路线的安排。空间界面主要是指墙面、隔断、地面和顶棚,它们的作用是分割空间和确定各功能空间之间的沟通范围。界面设计就是按照空间组织的要求对室内的各种界面进行处理,包括设计界面的形状以及界面和结构的连接构造。空间的构成 空间大致分为两类,物理空间和心理空间,与运动现象中的静和动对应起来,动的运动表现为物理空间,静的运动表现为心理空间。物理空间和心理空间物理空间是指实体所包围的可以测量、划分、限度的空间具体化为形体间的空隙或隐含的虚线、虚面、虚体。这也是一般人都能认识的空间范围这样的空间不能脱离实体必须依靠实体来形成自身的长、宽、高和深度。物理空间是有形的取决于实体的造型和实体间的组合不同的立体形态会形成不同的空间。因此在创造立体形态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实体的造型、轮廓还要考虑到实体所构成的空间处理好实与虚、凸与凹的关系从而塑造完整的立体空间。除了物理空间还存在心理空间即实际不存在但却可以被感受到的空间。它没有明确的边界但也是由形态限定所致。例如:同样大小的房间深色的墙壁会使我们感到空间的压抑以为空间比刷成白色墙壁的那间要小这就是空间感。我们所说的心理空间是人通过形态所感应到的空间存在。心理空间的实质是形体向周围的扩张是人类知觉的实际效果。而形体向周围扩张的原因主要来自于内力运动和变化实际是创造了一种不可视的运动即空间的张力。由此形成人们的心理空间并影响人们的情感。所以说物理空间比较容易把握,而心理空间更具艺术效果因此我们应该利用人和空间的关系来创造空间感。2.空间的形态 1 制造空间紧张感针对立体造型的活动我们常说的紧张感有两种状态一是形态具备从原有状态脱离的倾向,另一个是当空间中配置有两个以上的形态要素时两个分离的形态要素构成一个整体的最大距离。所谓整体最大距离是指超越该距离形态就分散而不能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若小于这个距离,即使能够构成统一的整体但也失去了两个形态分离的意义。因而这个最大距离就构成了视觉和心理上的紧张感。制造空间紧张感的方法有:制造点的紧张感:通过放置的位置使点产生某种作用,完成对整体具有强烈影响力的布局。制造线的紧张感:沿着该线的方向作用的力可以感到伸展的力及其方向.线的紧张强度与该线的长度、粗度成正比。制造角的紧张感:与该角的大小及夹角两直线的长短有关可以通过夹角两直线的长短差异显示出其扩张和前进的不同。锐角所具有的紧张感比左右要扩展的紧张感远为强大,表示出急速向下方进行的锐利的表情。分离布置的紧张感:两个物作分离布置距离多大才合适呢P 能够构成一个整体的最大距离则称为具有紧张感的布局。超越这一最大距离就构不成一个整体使人感到松散、零乱而小于这个最大距离,构成一个整体虽然没有问题但会使人感到堵塞、拥挤。从这个意义上说,紧张感是分离布置中的最舒适距离。2 强调空间进深进深,是指物体或空间的前后距离。强调进深就是所谓强化进深是指在有限的深度内创造比有限深度大得多的进深。强调空间进深感的手法很多这里我们介绍几种:(1)加强透视效果:同一或同样大小的物体在不同距离上投影在网膜上的映象大小不同距离远者较小,距离近者较大所以通过加强视觉上的透视效果可以增加进深感。(2)采用镜子反射:通过镜子将前面的物体反射进去,从而达到加强进深的效果。(3)加强立体感:就是利用阴影和明暗来增强立体感。阴影不但是距离和深度感觉的线索也是构成立体感的重要线索。对象表面的明暗、光亮或阴影的分布是产生立体感的一个重要因素。(4)加强层次感:可以通过遮挡等手段来增加层次从而达到加强进深的效果。物体的互相遮挡是单眼或双眼判断物体前后关系的重要条件,如果一个物体部分地掩盖了另一物体,那么了前面的物体便被知觉认定为近些。当观察者在运动时或者对象在运动时遮挡的改变使我们更容易判断物体的前后关系。若同一形态在遮挡的基础上增加大小的变化或使中心偏移,那么将使进深感得到进一步的强调。(5)采用错视的手段:可以通过错视的手法,如矛盾空间、光影效果、虚假形体、隐藏终端等来达到增加进深的效果。3 创造空间流动感所谓空间流动感主要是指虚空间的扩张感。空间不同于实体,实体是受限定的、非连续的我们在外围就能观察和欣赏它;而空间却不同,它是连续的、无限的因流动而得以扩展。所以它需要通过视线的流动和思维的流动来观察和欣赏到它的全貌,才能感知空间而产生联想。我们可以利用“分隔和联系”、“引导和暗示”等手法创造出空间的渗透和层次创造空间的流动感。总之空间和实体是不可分割的它们是相辅相成而非是孤立存在的因此需要我们全面的把握。由于空间形态是看不见的比实体形态更难掌握就要靠感觉慢慢地去体会它。空间的类型空间的类型可以根据不同空间构成所具有的性质和特点来加以区分,以利于在设计组织空间时选择和利用。一、开敞与封闭空间开敞空间和封闭空间是相对而言,开敞的程度取决于有无侧界面、侧界面的围合程度开洞的大小及启用的控制能力等。开敞空间和封闭空间也有程度上的区别,如介于两者之间的半开敞和半封闭空间。它取决于房间的使用性质和周围环境的关系,以及视觉上和心理上的需要。1、开敞空间:开敞空间是外向型的,限定性和私密性较小,强调与空间环境的交流、渗透、讲究对景、借景、与大自然或周围空间的融合。它可提供更多的室内外景观和扩大视野。在使用时开敞空间灵活性较大,便于经常改变室内布置。在心理效果上开敞空间常表现为开朗、活跃。在对景观关系上和空间性格上,开敞空间是收纳性的和开放性的。2、封闭空间:用限定性较高的围护实体包围起来,在视觉、听觉等方面具有很强的隔离性。心理效果:领域感、安全感、私密性。1、动态空间:动态空间或称为流动空间,具有空间的开敞性和视觉的导向性,界面组织具有连续性和节奏性,空间构成形式富有变化和多样性,使视线从一点转向另一点,引导人们从“动”的角度观察周围事物,将人们带到一个有空间和时间相结合的“第四空间”。开敞空间连续贯通之处,正是引导视觉流通之时,空间的运动感即在于塑造空间形象的运动性上,更在于组织空间的节律性上。动态空间的特点:⑴利用机械、电器、自动化的设施、人的活动等形成动势。⑵组织引人流动的空间序列,方向性较明确 ⑶空间组织灵活,人的活动线路为多向。⑷利用对比强烈的团和动感线性 ⑸光怪陆离的光影,生动的背景音乐 ⑹引入自然景物。⑺利用楼梯、壁画、家具等使人的活动时停、时动、时静。⑻利用匾额、楹联等启发人们对动态的联想。2、静态空间静态空间一般来说形式相对稳定,常采用对称式和垂直水平界面处理。空间比较封闭,构成比较单一,视觉多被引到在一个方位或一个点上,空间较为清晰,明确。静态空间一般来说形式相对稳定,常采用对称式和垂直水平界面处理。静态空间的特点:⑴空间的限定度较强,趋于封闭型。⑵多为尽端房间,序列至此结束,私密性较强。⑶多为对称空间(四面对成或左右对称),除了向心、离心以外,较少其他倾向,达到一种静态的平衡。⑷空间及陈设的比例、尺度协调。⑸色彩淡雅和谐,光线柔和,装饰简洁。⑹实现转换平和,避免强制性引导视线。虚拟与虚幻空间 1、虚拟空间虚拟空间是指在以界定的空间内通过界面的局部变化而再次限定的空间。由于缺乏较强的限定度,而是依靠“视觉实形”来划分空间,所以也称为“心理空间”。如局部升高获降低地坪和天棚,或以不同材质、色彩的平面变化来限定空间。2、虚幻空间虚幻空间是利用不同角度的镜面玻璃的折射及室内镜面反映的虚像,把人们的视线转向由镜面所形成的虚幻空间。在虚幻空间可产生空间扩大的视觉效果,有时通过几个镜面的折射,把原来平面的物件造成立体空间的幻觉,紧靠镜面的物体,还可把不完整的物件造成完整物件的假象。在室内特别狭窄的空间,常利用镜面来扩大空间感,并利用镜面的幻觉装饰来丰富室内景观。在空间感上使有限的空间产生了无限的、古怪的空间感。它所采用的现代工艺造成的奇异光彩和特殊肌理创造新奇、超现实的喜剧般的空间效果。四、凹入与外凸空间1、凹入空间凹入空间是在室内某一墙面或局部角落凹入的空间。是在室内局部退进的一种室内空间形式,特别在住宅建筑中运用比较普遍。由于凹入空间通常只有一面开敞,因此受到干扰较少,形成安静的一角。有时可将天棚降低,造成清静、安全、亲密感的特点。是空间中私密性较高的一种空间形式。根据凹进的深浅和面积的大小不同,可以作为多种用途的布置,如在住宅中利用凹入空间布置床位,创造出最理想的私密空间。在饭店等公共空间中,利用凹室可避免人流穿越的干扰,获得良好的休息空间。在餐厅、咖啡室等处可利用凹室布置雅座。在长内廊式的建筑,如办公楼、宿舍等可适当间隔布置凹室,作为休息等候场所,可以避免空间的单调感。2、外凸空间凹凸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如外凸空间对内部空间而言是凹室,对外部空间而言是凸室。大部分的外凸空间希望将建筑更好的伸向自然、水面,达到三面临空,饱览风光,使室内外空间融为一体。或通过锯齿状的外凸空间,改变建筑朝向方位等。外凸式空间在西洋古典建筑中运用得较为普遍,如建筑中的挑阳台、阳光室等都属于这一类。五、地台与下沉空间1、地台室内地面局部抬高,抬高地面的边缘划分出的空间称为“地台空间”。由于地面升高形成一个台座,在和周围空间相比时十分醒目突出,为众目所向。因此其性格是外向的,具有收纳性和展示性,处于地台上的人们具有一种居高临下的优越感、视线开阔,趣味盎然。适用于惹人瞩目的展示和陈列或眺望。如将加剧、汽车等产品以地台的方式展出,创造新颖、现代的空间展示风格。现代住宅的卧室或起居室可利用地面局部升高的地台布置床位,产生简洁而富有变化的室内空间形态。在设计过程中可降低台下空间用于储存、通风换气等功能,改善室内环境。一般情况下地台抬高高度为40~50 厘米。2、下沉空间下沉空间又称地坑,是将室内地面局部下沉,在统一的室内空间产生出一个界限明确,富于变化的独立空间。由于下沉地面标高比周围要低,因此具有一种隐蔽感、保护感和宁静感。,使其成为具有一定私密性的小天地。同时随着视线的降低,空间感觉增大,对室内景观会产生不同凡俗的变化,适用于多种性质的空间。根据具体条件和要求,可设计不同的下降高度,也可设计围栏保护,一般情况下,下降高度不宜过大,避免产生进入底层空间或地下室的感觉。六、共享空间共享空间是为了适应各种频繁、开放的公共社交活动和丰富多样的旅游生活的需要。共享空间由波特曼首创,在各国享有盛誉。它一起罕见的规模和内容、丰富多彩的环境,别出心裁的手法,将多层内院打扮得光怪陆离、五彩缤纷。从空间处理上,共享空间是一个具有运用多种空间处理手法的综合体系,它在空间处理上,大中有小,小中有大,外中有内、内中有外,相互穿插,融会各种空间形态,变则动、不变则静,单一的空间类型往往是静止的感觉,多样变化的空间形态就会形成动感。七、母子空间人们在大空间一起工作,交流或进行其他活动,有时会感到彼此干扰,缺乏私密性,空旷而不苟亲切。而在封闭大小空间虽避免上述缺点,但又会产生工作中的不便和空间沉闷、闭塞的感觉。母子空间是对空间的二次限定,是在原空间中用实体性或象征性的手法在限定出小空间,将分币与开敞相结合,在许多空间被广泛采用。通过江大空间划分成不同的小区,增强了亲切感和私密感,更好的满足了人们的心理需要。这种在强调共性中有个性的空间处理,强调心(人)、物(空间)的统一,是公共建筑设计的进步。由于母子空间具有一定的领域感和私密性,大空间相互沟通,闹中取静,较好的满足料群体和个体的需要。八、交错穿插空间利用两个相互穿插、叠合的空间所形成的空间,称为交错空间或穿插空间。城市中的立体交通,车水马龙川流不息,显示出一个城市的活力。现代室内空间设计已早已不满足于封闭的六面体和精致的空间形态,在创作中也常见室外空间的城市立交模式引入室内,在分散和组织人流上颇为相宜。在交错穿插空间,人们上下活动交错穿流,俯仰相望,静中有动,不但丰富了室内景观,也确实给室内空间增添了生气和活跃气氛。交错、穿插空间形成的水平、垂直方向空间流动,具有扩大空间的功效。空间活跃、富有动感,便于组织和疏散人流。在创作时,水平方向厂采用垂直护墙的交错配置,形成空间在水平方向上的穿插交错,左右逢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所形成的空间相互界限模糊,空间关系密切。九、灰空间灰空间又称为模糊空间,它的界面模棱两可,具有多种功能的含义,空间充满复杂性和矛盾性。灰空间长介于两种不同类型的空间之间,如室内、室外;开敞、封闭等。由于灰空间的不确定性、模糊性、灰色性,从而延伸出含蓄和耐人寻味的意境,多用于处理空间与空间的过渡、延伸等。对于灰空间的处理,应结合具体的空间形式与人的意识感受,灵活运用,创造出人们所喜爱的空间环境。5.空间的序列设计1、空间的导向性指导人们行动方向的建筑处理称为空间的导向性。采用导向的手法是空间序列设计的基本手法,它以建筑处理手法引导人们行动的方向,使人们进入该空间,就会随着建筑空间布置随其行动,从而满足建筑物的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良好的交通路线设计不需要指路标和文字说明牌,而是用建筑所特有的语言传递信息,与人对话。常见的导向设计手法是采用统一或类似的视觉元素进行导向,相同的元素的重复产生节奏,同时具有导向性。设计时可运用形式美学中各种韵律构图和具有方向性的形象作为空间导向性的手法。如连续的货架、列柱、装修中的方向性构成、地面材质的变化等强化导向等,通过这些手法暗示或引导人们行动的方向和注意力。因此,室内空间的各种韵律构图和象征方向的形象性构图就成为空间导向性的主要手法。2、视觉中心在一定范围内引起人们注意的目的物成为视觉中心。导向性只是将人们引向高潮的引子,最终的目的是导向视觉中心,使人领会到设计的诗情画意。空间的导向性有时也只能在有限的条件下设置,因此在整个序列设计过程中,还必须依靠在关键部位设置引人们强烈注意的物体,以吸引人们的视线,勾起人们向往的欲望,控制空间距离。如中国园林通过廊、桥、矮墙为导向,利用虚实对比、隔景、借景等手法,以寥寥数石、一池浅水、几株芭蕉构成一景,虚中有实。获通过建筑、家具、屏风、亭台楼榭等将空间处理成先抑后扬,先暗后明,先大后小,千回百转的效果。而视觉中心是指一定范围内引起人们注意的目的物,它可视为在这个范围内空间序列的高潮。3、空间构成的对比与同一空间序列的全过程就是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空间过渡。对不同序列阶段,在空间处理上各有不同,造成不同的空间气氛,但又彼此联系,前后衔接,形成按照章法,要求的统一体。空间序列的构思是通过若干相联系的空间,构成彼此有机联系,前后连续的空间环境,它的构成形式随功能要求而不同。如中国园林中“山穷水尽”、“柳暗花明”、“别有洞天”“先抑后扬”“迂回曲折”、“豁然开朗”等空间处理手法,都是采用过渡空间将若干相对独立的空间有机的联系起来,并将视线引向高潮。一般来说,在高潮阶段出现以前,一切空间过渡的形势可能也应该有所区别,但在本质上应基本一致,强调共性,因以统一的手法为主。但作为紧接高潮前准备的过渡空间往往采用对比的手法,先收后放、先抑后扬等用以强调和突出高潮的到来。统一对比的建筑构图原则同样可以运用在室内空间处理上。6.空间的分隔与联系 1.分割分割是最普遍的空间处理方式。具体说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实体性分割,包括使用不到顶的墙、沙发、低柜、吧台或其他实体性界面来划分空间。这种分割形式,既可形成一定的视觉范围,又具有开放性;既不影响室内的采光,又使房间显得丰富而有变化。第二种是象征性分割,它包括使用栏杆、玻璃、悬垂物或光线、色彩等非实体的手段来划分空间。这种分割形式空间界面模糊,限定度低,空间更开放。第三种是弹性分割,如推拉门、升降帘幔和可移动的内陈设等。这种分割形式灵巧方便,简单实用,更富线条美,颇受人们欢迎。2.切断用到顶的家具和墙体等来划分空间,称切断。切断的处理,排除了噪音和干扰,私密度和独立性非常高,但同时也降低了与盾围,环境的交融性,它适用于书房、卧室等独立性和私密性要求高的空间。3.通透对分割和切断而言,通通是十种反向的空间处理方式,它是指将原来分割空间的界面全部或部分除去。这种处理方式在对结构不合理的旧楼进行重新装修时常使用(当然不能破坏建筑物承重结构)。通过完全打通、部分打通或挖去部分隔墙的手法,来拓展空间,扩大视野,引室外园景入内,让光线、视线、空气在无阻碍中自由融合。这种处理方式可清除窒息感和压迫感,使空间更具延伸性、互动性和流畅性,但不容易操作。4.裁剪现代住宅室内空间大多是90角的矩形空间,为了破除方正空间四平八稳、死气沉沉的,有个性的家居主人可采向手法,用弧线、折线、曲线或三角形、圆形、倾斜界面、穹顶等多种方式裁定空间,破除对称感,倾情演绎个性魅力。现在很多居室内客厅和餐厅连在一起,如果用“强硬”手段将其分割,会影响人的视觉感受,因此可以用曲线吊顶、灯光和地砖的颜色将其分割开来。客厅运用流畅的天花曲线,会给人行云流水般的美感,同时要注意与功能性有机地结合。在餐厅的顶部用一圆形的设计将客厅和餐厅分隔开来。客厅应选用较柔和的光线,宜人的灯光可以创造浪漫的气氛。而餐厅则要选用较强的区域灯光,使餐厅笼罩在温馨的氛围中。5.高差高差包括部分抬高或降低地面,也包括部分抬高或降低顶面。通过对地面的高差处理,可实现转换空间、界定功能,使人产生错落有致的主体感;通过对顶面的高差处理,可增强空间立体层次感,也可丰富灯光的艺术效果。很多家庭的卧室需要划分出学习空间,较好的方法是使用地台分割,用地台的造型划分出学习区域,并且结合灯光的运用明确其功能性。休息区域宜用较柔和的光线,给人以朦胧感。学习区域的灯光应选用区域照明,不宜过亮,以免影响家人休息。6.凹凸
对空间和界面进行凹凸的处理,可实现一些特定的功能要求,如花架、盆栽、古董、雕塑、工艺品的摆设;取暖、通风、排水设备的隐藏;杂物的储藏,以及一些特殊效果的照明。凹凸既可以满足功能要求,又能丰富空间视觉感受,可达到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如有大玻璃窗的大房间,可在窗的一边用花架或盆栽隔一个休息会客的空间,会产生生机盎然、青翠满目的效果。空间的形态及创造 1 制造空间紧张感针对立体造型的活动我们常说的紧张感有两种状态一是形态具备从原有状态脱离的倾向,另一个是当空间中配置有两个以上的形态要素时两个分离的形态要素构成一个整体的最大距离。所谓整体最大距离是指超越该距离形态就分散而不能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若小于这个距离,即使能够构成统一的整体但也失去了两个形态分离的意义。因而这个最大距离就构成了视觉和心理上的紧张感。制造空间紧张感的方法有:制造点的紧张感:通过放置的位置使点产生某种作用,完成对整体具有强烈影响力的布局。制造线的紧张感:沿着该线的方向作用的力可以感到伸展的力及其方向.线的紧张强度与该线的长度、粗度成正比。制造角的紧张感:与该角的大小及夹角两直线的长短有关可以通过夹角两直线的长短差异显示出其扩张和前进的不同。锐角所具有的紧张感比左右要扩展的紧张感远为强大,表示出急速向下方进行的锐利的表情。分离布置的紧张感:两个物作分离布置距离多大才合适呢P 能够构成一个整体的最大距离则称为具有紧张感的布局。超越这一最大距离就构不成一个整体使人感到松散、零乱而小于这个最大距离,构成一个整体虽然没有问题但会使人感到堵塞、拥挤。从这个意义上说,紧张感是分离布置中的最舒适距离。2 强调空间进深进深,是指物体或空间的前后距离。强调进深就是所谓强化进深是指在有限的深度内创造比有限深度大得多的进深。强调空间进深感的手法很多这里我们介绍几种:(1)加强透视效果:同一或同样大小的物体在不同距离上投影在网膜上的映象大小不同距离远者较小,距离近者较大所以通过加强视觉上的透视效果可以增加进深感。(2)采用镜子反射:通过镜子将前面的物体反射进去,从而达到加强进深的效果。(3)加强立体感:就是利用阴影和明暗来增强立体感。阴影不但是距离和深度感觉的线索也是构成立体感的重要线索。对象表面的明暗、光亮或阴影的分布是产生立体感的一个重要因素。(4)加强层次感:可以通过遮挡等手段来增加层次从而达到加强进深的效果。物体的互相遮挡是单眼或双眼判断物体前后关系的重要条件,如果一个物体部分地掩盖了另一物体,那么了前面的物体便被知觉认定为近些。当观察者在运动时或者对象在运动时遮挡的改变使我们更容易判断物体的前后关系。若同一形态在遮挡的基础上增加大小的变化或使中心偏移,那么将使进深感得到进一步的强调。(5)采用错视的手段:可以通过错视的手法,如矛盾空间、光影效果、虚假形体、隐藏终端等来达到增加进深的效果。3 创造空间流动感所谓空间流动感主要是指虚空间的扩张感。空间不同于实体,实体是受限定的、非连续的我们在外围就能观察和欣赏它;而空间却不同,它是连续的、无限的因流动而得以扩展。所以它需要通过视线的流动和思维的流动来观察和欣赏到它的全貌,才能感知空间而产生联想。我们可以利用“分隔和联系”、“引导和暗示”等手法创造出空间的渗透和层次创造空间的流动感。总之空间和实体是不可分割的它们是相辅相成而非是孤立存在的因此需要我们全面的把握。由于空间形态是看不见的比实体形态更难掌握就要靠感觉慢慢地去体会它。空间的类型空间的类型可以根据不同空间构成所具有的性质和特点来加以区分,以利于在设计组织空间时选择和利用。一、开敞与封闭空间开敞空间和封闭空间是相对而言,开敞的程度取决于有无侧界面、侧界面的围合程度开洞的大小及启用的控制能力等。开敞空间和封闭空间也有程度上的区别,如介于两者之间的半开敞和半封闭空间。它取决于房间的使用性质和周围环境的关系,以及视觉上和心理上的需要。1、开敞空间:开敞空间是外向型的,限定性和私密性较小,强调与空间环境的交流、渗透、讲究对景、借景、与大自然或周围空间的融合。它可提供更多的室内外景观和扩大视野。在使用时开敞空间灵活性较大,便于经常改变室内布置。在心理效果上开敞空间常表现为开朗、活跃。在对景观关系上和空间性格上,开敞空间是收纳性的和开放性的。2、封闭空间:用限定性较高的围护实体包围起来,在视觉、听觉等方面具有很强的隔离性。心理效果:领域感、安全感、私密性。1、动态空间:动态空间或称为流动空间,具有空间的开敞性和视觉的导向性,界面组织具有连续性和节奏性,空间构成形式富有变化和多样性,使视线从一点转向另一点,引导人们从“动”的角度观察周围事物,将人们带到一个有空间和时间相结合的“第四空间”。开敞空间连续贯通之处,正是引导视觉流通之时,空间的运动感即在于塑造空间形象的运动性上,更在于组织空间的节律性上。动态空间的特点:⑴利用机械、电器、自动化的设施、人的活动等形成动势。⑵组织引人流动的空间序列,方向性较明确 ⑶空间组织灵活,人的活动线路为多向。⑷利用对比强烈的团和动感线性 ⑸光怪陆离的光影,生动的背景音乐 ⑹引入自然景物。⑺利用楼梯、壁画、家具等使人的活动时停、时动、时静。⑻利用匾额、楹联等启发人们对动态的联想。2、静态空间静态空间一般来说形式相对稳定,常采用对称式和垂直水平界面处理。空间比较封闭,构成比较单一,视觉多被引到在一个方位或一个点上,空间较为清晰,明确。静态空间一般来说形式相对稳定,常采用对称式和垂直水平界面处理。静态空间的特点: ⑴空间的限定度较强,趋于封闭型。⑵多为尽端房间,序列至此结束,私密性较强。⑶多为对称空间(四面对成或左右对称),除了向心、离心以外,较少其他倾向,达到一种静态的平衡。⑷空间及陈设的比例、尺度协调。⑸色彩淡雅和谐,光线柔和,装饰简洁。⑹实现转换平和,避免强制性引导视线。虚拟与虚幻空间 1、虚拟空间虚拟空间是指在以界定的空间内通过界面的局部变化而再次限定的空间。由于缺乏较强的限定度,而是依靠“视觉实形”来划分空间,所以也称为“心理空间”。如局部升高获降低地坪和天棚,或以不同材质、色彩的平面变化来限定空间。2、虚幻空间虚幻空间是利用不同角度的镜面玻璃的折射及室内镜面反映的虚像,把人们的视线转向由镜面所形成的虚幻空间。在虚幻空间可产生空间扩大的视觉效果,有时通过几个镜面的折射,把原来平面的物件造成立体空间的幻觉,紧靠镜面的物体,还可把不完整的物件造成完整物件的假象。在室内特别狭窄的空间,常利用镜面来扩大空间感,并利用镜面的幻觉装饰来丰富室内景观。在空间感上使有限的空间产生了无限的、古怪的空间感。它所采用的现代工艺造成的奇异光彩和特殊肌理创造新奇、超现实的喜剧般的空间效果。四、凹入与外凸空间1、凹入空间凹入空间是在室内某一墙面或局部角落凹入的空间。是在室内局部退进的一种室内空间形式,特别在住宅建筑中运用比较普遍。由于凹入空间通常只有一面开敞,因此受到干扰较少,形成安静的一角。有时可将天棚降低,造成清静、安全、亲密感的特点。是空间中私密性较高的一种空间形式。根据凹进的深浅和面积的大小不同,可以作为多种用途的布置,如在住宅中利用凹入空间布置床位,创造出最理想的私密空间。在饭店等公共空间中,利用凹室可避免人流穿越的干扰,获得良好的休息空间。在餐厅、咖啡室等处可利用凹室布置雅座。在长内廊式的建筑,如办公楼、宿舍等可适当间隔布置凹室,作为休息等候场所,可以避免空间的单调感。2、外凸空间凹凸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如外凸空间对内部空间而言是凹室,对外部空间而言是凸室。大部分的外凸空间希望将建筑更好的伸向自然、水面,达到三面临空,饱览风光,使室内外空间融为一体。或通过锯齿状的外凸空间,改变建筑朝向方位等。外凸式空间在西洋古典建筑中运用得较为普遍,如建筑中的挑阳台、阳光室等都属于这一类。五、地台与下沉空间1、地台室内地面局部抬高,抬高地面的边缘划分出的空间称为“地台空间”。由于地面升高形成一个台座,在和周围空间相比时十分醒目突出,为众目所向。因此其性格是外向的,具有收纳性和展示性,处于地台上的人们具有一种居高临下的优越感、视线开阔,趣味盎然。适用于惹人瞩目的展示和陈列或眺望。如将加剧、汽车等产品以地台的方式展出,创造新颖、现代的空间展示风格。现代住宅的卧室或起居室可利用地面局部升高的地台布置床位,产生简洁而富有变化的室内空间形态。在设计过程中可降低台下空间用于储存、通风换气等功能,改善室内环境。一般情况下地台抬高高度为40~50 厘米。2、下沉空间下沉空间又称地坑,是将室内地面局部下沉,在统一的室内空间产生出一个界限明确,富于变化的独立空间。由于下沉地面标高比周围要低,因此具有一种隐蔽感、保护感和宁静感。,使其成为具有一定私密性的小天地。同时随着视线的降低,空间感觉增大,对室内景观会产生不同凡俗的变化,适用于多种性质的空间。根据具体条件和要求,可设计不同的下降高度,也可设计围栏保护,一般情况下,下降高度不宜过大,避免产生进入底层空间或地下室的感觉。六、共享空间共享空间是为了适应各种频繁、开放的公共社交活动和丰富多样的旅游生活的需要。共享空间由波特曼首创,在各国享有盛誉。它一起罕见的规模和内容、丰富多彩的环境,别出心裁的手法,将多层内院打扮得光怪陆离、五彩缤纷。从空间处理上,共享空间是一个具有运用多种空间处理手法的综合体系,它在空间处理上,大中有小,小中有大,外中有内、内中有外,相互穿插,融会各种空间形态,变则动、不变则静,单一的空间类型往往是静止的感觉,多样变化的空间形态就会形成动感。七、母子空间人们在大空间一起工作,交流或进行其他活动,有时会感到彼此干扰,缺乏私密性,空旷而不苟亲切。而在封闭大小空间虽避免上述缺点,但又会产生工作中的不便和空间沉闷、闭塞的感觉。母子空间是对空间的二次限定,是在原空间中用实体性或象征性的手法在限定出小空间,将分币与开敞相结合,在许多空间被广泛采用。通过江大空间划分成不同的小区,增强了亲切感和私密感,更好的满足了人们的心理需要。这种在强调共性中有个性的空间处理,强调心(人)、物(空间)的统一,是公共建筑设计的进步。由于母子空间具有一定的领域感和私密性,大空间相互沟通,闹中取静,较好的满足料群体和个体的需要。八、交错穿插空间利用两个相互穿插、叠合的空间所形成的空间,称为交错空间或穿插空间。城市中的立体交通,车水马龙川流不息,显示出一个城市的活力。现代室内空间设计已早已不满足于封闭的六面体和精致的空间形态,在创作中也常见室外空间的城市立交模式引入室内,在分散和组织人流上颇为相宜。在交错穿插空间,人们上下活动交错穿流,俯仰相望,静中有动,不但丰富了室内景观,也确实给室内空间增添了生气和活跃气氛。交错、穿插空间形成的水平、垂直方向空间流动,具有扩大空间的功效。空间活跃、富有动感,便于组织和疏散人流。在创作时,水平方向厂采用垂直护墙的交错配置,形成空间在水平方向上的穿插交错,左右逢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所形成的空间相互界限模糊,空间关系密切。九、灰空间灰空间又称为模糊空间,它的界面模棱两可,具有多种功能的含义,空间充满复杂性和矛盾性。灰空间长介于两种不同类型的空间之间,如室内、室外;开敞、封闭等。由于灰空间的不确定性、模糊性、灰色性,从而延伸出含蓄和耐人寻味的意境,多用于处理空间与空间的过渡、延伸等。对于灰空间的处理,应结合具体的空间形式与人的意识感受,灵活运用,创造出人们所喜爱的空间环境。8.室内空间的构图 构图要素1、点 在话语中,点是一个停顿符号,在视觉艺术中,点是最小的组成单位。它最具向心力,也是最不确切的形。当人们认为沙漠是沙的海洋的,它其实由点组成。这些点组成了浩大的、暴雨般的沙流,创造了震憾人心的力量。它的作用显而易见。⑴ 点的属性理论上讲,点的轨迹构成线、线的密集形成面。数千年前,人们就已经找到这种几何形的外形特征,并且用它来组成各种生活用品及其图案。发展至今,以点为基础的那些几何造型,正因其丰富的联想、巧妙的构思、强烈的视觉效果受到人们喜爱。将它们运用于空间和界面,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装饰手段。让我们来看两个有关点的现象:首先,点的大小与形状可以改变。外表上,点可以是最小的元素形式,虽然这样说不一定准确。其次,点可以扩展,变成一个面。稍不留意,它就充满了(整个相对缩小的)背景面。所以我们要考虑到:点与背景的关系。即我们所说的“点”的大小比例;它的大小比例与空间环境中其它物体的关系。如果一条非常细的线与点并置,点的面貌也可以以面的方式反映出来。所以,点是以多种形态存在的。而且,同样的点,不同的组合及形态,能给人以多种不同的视觉心理感受。① 单独的点具有向心性和强烈的注目性。② 两个大小不同且相隔一定距离的点,给人以张力感、连续感。当我们视线反复于二点之间时,给人以“线”的感觉。③ 两个大小不同并隔一定距离的点,我们的视觉首先集中于大点,然后移向并集中于小点。点愈小凝聚力愈强。④ 三个以上并相隔一定距离的点,我们的视线会来回于各点之间,而产生“面”的感觉。点的个数越多,点与点之间的距离越短,“面”的感觉越中。⑤ 在各种排列中,依线排列的点,形成“线”的感觉;依据一定的规律,作大小或分组重复排列的点,给人以节奏感;依大小序列作渐变排列的点,给人以韵律感;而依点的大小间隔的疏密作渐变排列的点,给人以方向感和方位感。事实上,“点”的形态不止是一个小圆点,它可以是圆形,也可以是方形、三角形、菱形或其它不规则的造型,要对它作任何界定都不可能。作为视觉无素的点与面的区人,并不依赖于量度,而依赖于比较。但它终究是“点”,它的基本特征是细小的,给人具象的停顿之感。由此看来,以不同面貌出现的点,具有千变万化的面貌,“死”的点成为了“活”的生命,它在室内空间环境中显得举足轻重。⑵ 点在空间环境中的运用空间环境中处处可见“点”的存在。一方面,家具和实物体,如一部电话、一瓶香水或者一点灯光是“点”;另一方面,在界面中,点得到比其它艺术形式更多的重合结果——它既是空间转角的角点,又是这些面的起点。面直接引出点并由点向外延伸。空间中点的位置,决定了各界面的位置。这还不包括各种动态的点。室内每一个构成点的元素,就其本身来说,都是一个微小的世界。它的位置相对稳固,既不偏向水平方向,也不偏向垂直方向,甚至不带有一点向前和向后的趋势。作为设计者,在作界面划分时,同样可以接内在的和外在的两种方式来考虑。外在而言,每一个点都是一个元素;而对于内在,则不是点的本身,而活跃其中的内在张力才是元素。这种内在张力,才是元素。这种内在张力,也是每一种元素和材料按照视觉规律进行不同配置的结果,由此产生出不同的设计风格。如吊灯、桌面的蜡烛在空间中都以点的状态存在。独立的点,或者说独立的实物体,提神、跳跃、节奏感强。它们的位置可以不固定,只以各自的形态出现在平衡和点缀的地方,创造和调节室内气氛。这里的点都具有性格和表情,或通过造型或通过色调,所形成的形象形象语言,让我们产生共鸣,领悟其中丰富的内涵。再看空间转角的角点。室内的角点稳定地、科学地静止在那里,形成均衡、稳定的可视空间。它既确定距离,也决定造型,并且完成空间与空间的衔接。平衡的布局,空灵的区域,人们所生活和休息的空间范围被界定下来。空间,这个物理学视作的充实体,为以后的设计提供了最基本的场所。灯光的投影产生出了动态的点,同时,图中以点的伸展所产生的线,较之单一的线条更加丰富而有变化。这时点的特征有所降低,被点连成的线产生出了富于装饰性的韵律,界面装饰形成了节奏被调节出来。而当点按大小依次排列扩张开时,面出现了。这个特别的装饰层面,既丰富了表现手法,又恰到好处地增加了空间层次,烘托出浓郁、活泼的气氛。【授课方法】讲授法,各种相关资料图片,幻灯片等。【思考与实训】 室内空间的构成形态?方法任务二室内界面设计 1.室内界面交界线设计 2.墙面设计 3.顶棚设计 4.地面设计【教学目标】理解熟悉室内空间设计的原则与要点,掌握室内空间界面的处理方法。【教学重点】室内空间界面的处理。【教学难点】室内空间设计的原则与要点。【主要内容】 室内界面交界线设计室内空间界面的要求和功能特点 1.共同特点(1)耐久性及使用期限。(2)耐燃及防火性能(现代室内装饰应尽量采用不娥及难燃性材料,避免采用燃烧时释放大量浓烟及有毒气体的材料)。(3)无毒性(指散发气体及触摸时的有害物质低于核定剂量)。(4)无辐射(如某些地区所产的天然石材,具有一定的氧放射剂量)。(5)易于制作安装和施工,便于更新。(6)必要的隔热保暖、隔声吸声性能。(7)装饰及美观要求。(8)相应的经济要求。2.各类界面的功能特点(1)底面(楼、地面)——耐磨、防滑、易清洁、防静电等。(2)侧面(墙面、隔断)——挡视线,较高的隔声、吸声,保暖、隔热要求。(3)顶面(平顶、天棚)——质轻,光反射率高,较高的隔声、吸声、保暖、隔热要求。3.不同界面个性要求(1)地面。地面要满足防滑、防水、防潮、防静电、耐磨、耐腐蚀、隔声、吸(2(3)顶面。顶面要满足质轻、光反射率高,较高的隔声、吸声、保暖、隔热的功能要求。二、界面装饰材料的选用1.适应室内使用空间的功能性质对于不同功能性质的室内空间,需要由相应类别的界面装饰材料来烘托室内的环境氛围,例如文教、办公建筑的宁静、严肃气氛,娱乐场所的欢乐、愉悦气氛,与所选材料的色彩、质地、光泽、纹理等密切相关。2.适合建筑装饰的相应部位不同的建筑部位,相应地对装饰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观感等的要求也各有不同。例如对建筑外装饰材料,要求有较好的耐风化、防腐蚀的耐侯性能,由于大理石中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常与城市大气中的酸性物化合面受侵蚀,因此外装饰一般不宜使用大理石;又如室内房间的踢脚部位,由于需要考虑地面清洁工具、家具、器物底脚碰撞时的牢度和易于清洁,因此通常需要选用有一定强度、硬质、易于清洁的装饰材料,常用的粉刷、涂料、壁纸或织物软包等墙面装饰材料,都不能直落地面。3.符合更新、时尚的发展需要由于现代室内设计具有动态发展的特点,设计装修后的室内环境,通常并非是“一劳永逸”的,而是需要更新,讲究时尚。原有的装饰材料需要由无污染、质地和性能更好的、更为新颖美观的装饰材料来取代。界面装饰材料的选用,还应注意“精心设计、巧于用材、优材精用、一般材质新用”。三、室内界面处理及其感受人们对室内环境气氛的感受是综合的、整体的,既有空间形状,也有作为实体的界面。视觉感受界面的主要因素有室内的采光、照明、材料的质地和色彩、界面本身的形状、线脚和图案肌理等。处理好空间的界面不仅可以赋予空间以特性,还有助于加强空间的完整统一性。1.材料的质地不同质地和表面加工的界面材料,给人们不同的感受示例。平整光滑的大理石——整洁、精密; 纹理清晰的木材——自然、亲切: 具有斧痕的假石——有力、粗犷; 全反射的镜面不锈钢——精密、高科技; 清水勾缝砖墙面——传统、乡土情; 大面积灰砂粉刷面——干易、整体感。由于色彩、线形、质地之间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和综合感受,又受光用等整体环境的影响,因此,上述感受也具有相对性。2.界面的线形界面的线形是指界面上的图案、界面边缘、交接处的线脚以及界面本身的形状。3.界面的形状界面的形状,较多情况是以结构构件、承重墙柱等为依托,以结构体系构成轮廓,形成平面、拱形、折面等不同形状的界面;也可以根据室内使用功能对空间形状的需要,脱开结构层另行考虑,例如剧场、音乐厅的顶界面,近台部分往往需要根据几何声学的反射要求,做成反射的曲面或折面。除了结构体系和功能要求以外,界面的形状也可按所需的环境气氛设计。4.界面的不同处理与视觉感受室内界面由于线型的不同划分、花饰大小的尺度各异、色彩深浅的各样配置以及采用各类材质,都会给人们视觉上以不同的感受。四、各界面的处理形式 1.顶面空间的顶界面最能反映空间的形状及关系。通过对空间顶界面的处理,可以使空间关系明确,达到建立秩序,克服凌乱、散漫,分清主从,突出重点和中心的目的。如北京饭店宴会厅、国际俱乐部阅览室、前苏联苏维埃宫等界面分析。2.墙面 要想获得理想的空间艺术效果,必须处理好墙面的空间形状、质感、纹样及色彩诸因素之间的关系。墙面线条与纹理横向划分,可使空间向水平方向延伸,给人以安定的感觉;墙面线条与纹理纵向划分,可增加空间的高耸感,使人产生兴奋的情绪。对于比较低矮的空间采取纵向划分的处理手法,可以抵消空间给人造成的压抑感。大图案可使空间界面向前提,使人感觉空间缩小;小图案可使空间界面后退,空间有扩大之感。在墙面的处理中,应根据室内空间的特点,处理好门窗的关系。通过墙面的处理体现出空间的节奏感、韵律感和尺度感。3地面的处理多用不同色彩的大理石、水磨石、马赛克等拼嵌成图案以起装饰作用。不同质地和表面加工的材料,能给人以不同的感受。室内空间界面的不同处理与视觉感受。第二节 空间界面设计的原则与要点一、室内空间界面设计的原则 1.风格的统一性。2.气氛的一致性。3.背景的陪衬性。二、室内空间界面装饰设计的要点 1.形状室内空间界面的线主要有直线、曲线、分格线和表面凹凸变化而产生的线。线可以体现装饰的静态或动态,调整空间感,反映装饰的精美程度。室内空间界面的形是指墙面、地面、顶棚的形及其基本部分的形状,具有性格特征(棱角的强、锐,圆形的柔、钝,扇形的轻、华)。形体在室内空间界面也较多地出现,如漏窗、景洞的轮廓都涉及形体。其表现有两种:一是没有明显的界限,自然相接,形成一个自然的整体;二是大的凹凸和起伏。2.质感质感是材质给人的感觉与印象,是材质经过视觉和触觉处理后产生的心理现象,它包括自然质感(如石头、竹子)和人工质感(如水磨石、镜面玻璃)两种。在室内空间界面装饰设计中,应根据其性格特征,把握以下几点:(1)材料与空间性格相吻合。(2)展示材料内在美。(3)注意材料质感与距离、面积之间的关系。(4)与使用要求相统一。(5)用材的经济性。3.图案形与色的组合即为图案,它对环境的协调与变化有着直接影响。(1)图案的作用图案可改变空间效果,表现特定的气氛。图案可利用人们的视错觉改善界面比例。图案景深影响空间景深。图案可以使空间富有静感和动感。图案还能给空间环境带来某种气氛和情趣。图案可使空间有明显的个性,表现某个主题,造成某种意境。(2)图案的选用选用图案时应充分考虑空间的大小、形状、用途和性格,使装饰与空间的使用功能和精神功能一致。2.墙面设计要想获得理想的空间艺术效果,必须处理好墙面的空间形状、质感、纹样及色彩诸因素之间的关系。墙面线条与纹理横向划分,可使空间向水平方向延伸,给人以安定的感觉;墙面线条与纹理纵向划分,可增加空间的高耸感,使人产生兴奋的情绪。对于比较低矮的空间采取纵向划分的处理手法,可以抵消空间给人造成的压抑感。大图案可使空间界面向前提,使人感觉空间缩小;小图案可使空间界面后退,空间有扩大之感。在墙面的处理中,应根据室内空间的特点,处理好门窗的关系。通过墙面的处理体现出空间的节奏感、韵律感和尺度感。3.顶棚设计空间的顶界面最能反映空间的形状及关系。通过对空间顶界面的处理,可以使空间关系明确,达到建立秩序,克服凌乱、散漫,分清主从,突出重点和中心的目的。如北京饭店宴会厅、国际俱乐部阅览室、前苏联苏维埃宫等界面分析。4.地面设计地面的处理多用不同色彩的大理石、水磨石、马赛克等拼嵌成图案以起装饰作用。不同质地和表面加工的材料,能给人以不同的感受。室内空间界面的不同处理与视觉感受。【授课方法】讲授法,各种相关资料图片,幻灯片等。【思考与实训】室内设计交界包括?方法任务三室内采光和照明设计 1.采光形式 2.照明设计 【教学目标】照明方式,种类及质量;照明方式;照明种类;照明质量 【教学重点】照明设计常用专业术语及光源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照明方式,照明种类,照明质量 【主要内容】 1.采光形式一、采光部位与光源类型1、采光部位利用自然采光,不仅可以节约能源,并且在视觉上更为习惯和舒适,在心理上能和自然接近、协调,可以看到室外景色,更能满足精神上的要求,如果按照精确的采光标准,日光完全可以在全年提供足够的室内照明。室内采光效果,主要取决于采光部位和采光口的面积大小和布置形式,一般分为侧光、高侧光和顶光三种形式。侧光可以选择良好的朝向、室外景观,使用维护比较方便,但当房间的进深增加时,采光效率很快降低。因此,常加高窗的高度或采用双向采光或转角采光来弥补这一缺点。顶光的照度分布均匀,影响室内照度的因素较少,但当上部有障碍物时,照度就急剧下降。此外,在管理、维修方面较为困难。室内采光还受到室外周围环境和室内界面装饰处理的影响,如室外临近的建筑物,既可阻挡日光的射入,又可从墙面反射一部分日光进入室内。此外,窗面对室内来说,可视为一个面光源,它通过室内界面的反射,增加了室内的照度。由此可见,进入室内的日光因素由下列三部分组成:(1)直接天光;(2)外部反射光;(3)室内反射光。DF=SC+ERC+IRC 此外,窗子的方位也影响室内的采光,当面向太阳时,室内所接收的光线要比其他方向的要多。窗子采用的玻璃材料的透射系数不同,则室内的采光效果也不同。自然采光一般采取遮阳措施,以避免阳光直射室内所产生的眩光和过热的不适感觉。温州湖滨饭店休息采用垂直百叶。昆明金龙饭店中庭天窗采用白色和浅黄色帷幔,使室内产生漫射光,光线柔和平静。但阳光对活跃室内气氛,创造空间立体感以及光影的对比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2、光源类型光源类型可以分为自然光源和人工光源。我们在白天才能感到的自然光,即昼夜。昼光由直射地面的阳光和天空光组成。自然光源主要是日光,日光的光源是太阳,太阳连续发出的辐射能量相当于约6000K色温的黑色辐射体,但太阳的能量到达地球表面,经过了化学元素、水分、尘埃微粒的吸收和扩散。被大气层扩散后的太阳能能产生蓝天,或称天光,这个蓝天才是作为有效的日光光源,它和大气层外的直接的阳光是不同的。当太阳高度角较低时,由于太阳光在大气中通过的路程长,太阳光谱分布中的短波成分相对减少更为显著,放在朝、暮时,天空呈红色。当大气中的水蒸气和尘雾多,混浊度大时,天空亮度高而呈白色。人工光源主要有白炽灯、荧光灯、高压放电灯。家庭和一般公共建筑所用的主要人工光源是白炽灯和荧光灯,放电灯由于其管理费用较少,近年也有所增加。每一光源都有其优点和缺点,但和早先的火光和烛光相比,显然是一个很大的进步。(1)白炽灯 自从爱迪生时代起,白炽灯基本上保留同样的构造,即由两金属支架间的一根灯丝,在气体或真空中发热而发光。在白炽灯光源中发生的变化是增加玻璃罩、漫射罩,以及反射板、透镜和滤光镜等去进一步控制光。白炽灯可用不同的装潢和外罩制成,一些采用晶亮光滑的玻璃,另一些采用喷砂或酸蚀消光,或用硅石粉沫涂在灯泡内壁,使光更柔和。色彩涂层也运用于卤钨灯,体积小、寿命长。卤钨灯的光线中都含有紫外线和红外线,因此受到它长期照射的物体都会褪色或变质。最近日本开发了一种可把红外线阻隔、将紫外线吸收的单端定向卤钨灯,这种灯有一个分光镜,在可见光的前方,将红外线反射阻隔,使物品不受热伤害而变质。白炽灯的优点: 1)光源小、便宜。2)具有种类极多的灯罩形式,并配有轻便灯架、顶棚和墙上的安装用具和隐蔽装置。3)通用性大,彩色品种多。4)具有定向、散射、漫射等多种形式。5)能用于加强物体立体感。6)白炽灯的色光最接近于太阳光色。白炽灯的缺点:1)其暖色和带黄色光,有时不一定受欢迎。日本最按时完成制成能吸波长为 570-590nm黄色光的玻璃壳白炽灯,使光色比一般的白炽灯白得多。2)对所需电的总量说来,发出的较低的光通量,产生的热为80%,光仅为20%。3)寿命相对地较短。最近,美国推出一种新型节电冷光灯泡,在灯泡玻璃壳面镀有一层银膜,银膜上面又是镀一层二层氧化钛膜,这两层膜结合在一起,可把红外线反射回去加热钨丝,而只让可见光透过,因而大大节能。因而大大节能。使用这种100W的节电冷光灯,只耗用相当于40W普通灯泡的电能。(2)荧光灯 这是一种低压放电灯,灯管内是荧光粉涂层,它能把紫外线转变为可见光,并有冷白色、暖白色、Deluxe冷白色、Delux暖白色和增强光等。颜色变化是由管内荧光粉涂层方式控制的。Deluxe暖白色最接近于白炽灯,Delux管放射更多的红色,荧光灯产生均匀的散射光,发光效率为白炽灯的1000倍,其寿命为白炽灯的10-15倍,因此荧光灯不仅节约电,而且可节省更换费用。日本最近推出贴有告知更换时间膜的环形荧光灯。当荧光灯寿命和使用起动频率有直接的关系,从长远的观点看,立刻起动管花费最多,快速起动管在电能使用上似乎最经济。在Deluxe灯和常规灯中,日光灯都是最通用的,Deluxe灯在色彩感觉上有优越性,但约损失1/3的光。因此,从长远观点看是不经济的。(3)氖管灯(霓红灯)霓红灯多用于商业标志和艺术照明,近年来也用于其他一些建筑。形成霓红灯的色彩变化是由管内的荧粉层和充满管内的各种混合气体,并非所有的管都是氖蒸气,氩和汞也都可用。霓红灯和所有放电灯一样,必须有镇流器能控制的电压。霓红灯是相当费电的,但很耐用。(4)高压放电灯 高压放电灯至今一直用于工业和街道照明。小型的在形状上和白炽灯相似,有时稍大一点,内部充满汞蒸气、高压钠或各种蒸气的混合气体,它们能用化学混合物或在管内涂荧光粉涂层,校正色彩到一定程度。高压水银灯冷时趋于蓝色,高压钠灯带黄色,多蒸气混合灯冷时带绿色。高压灯都要求有一个镇流器,这样最经济,因为它们产生很大的光量和发生很小的热,并且比日光灯寿命长50%,有些可达2400h。不同类型的光源,具有不同色光和显色性能,对室内的气氛和物体的色彩产生不同的效果和影响,应按不同需要选择。二、照明方式对裸的光源不加处理,既不能充分发挥光源的效能,也不能满足室内照明环境的需要,有时还能引起眩光的危害。直射光、反射光、漫射光和透射光,在室内照明中具有不同用处。在一个房间内如果有过多的明亮点,不但互相干扰,而且造成能源的浪费;如果漫射光过多,也会由于缺乏对比而造成室内气氛平淡,甚至因其不能加强物体的空间体量而影响人对空间的错误判断。因此,利用不同材料的光学特性,利用材料的透明、不透明、半透明以及不同表面质地制成各种各样的照明设备和照明装置,重新分配照度和亮度,根据不同的需要来改变光的发射方向和性能,是室内照明应该研究的主要问题。例如利用光亮的镀银的反射罩作为定向照明,或用于雕塑、绘画等的聚光灯;利用经过酸蚀刻或喷砂处理澈美骱δ毛玻璃或塑料灯罩,使形成漫射光来增加室内柔和的光线等。2.照明设计照明方式按灯具的散光方式分为: 1.间接照明由于将光源遮蔽而产生间接照明,把90%~100%的光射向顶棚、穹窿或其他表面,从这些表面再反射至室内。当间接照明紧靠顶棚,几乎可以造成无阴影,是最理想的整体照明。从顶棚和墙上端反射下来的间接光,会造成天棚升高的错觉,但单独使用间接光,则会使室内平淡无趣。上射照明是间接照明的另一种形式,筒形的上射灯可以用于多种场合,如在房角地上、沙发的两端、沙发底部和植物背后等处。上射照明还能对准一个雕塑或植物,在墙上或天棚上形成有趣的影子。2.半间接照明半间接照明将60%~90%的光向天棚或墙上部照射,把天棚作为主要的反射光源,而将10%~40%的光直接照于工作面。从天棚来的反射光,趋向于软化阴影和改善亮度比,由于光线直接向下,照明装置的亮度和天棚亮度接近相等。具有漫射的半间接照明灯具,对阅读和学习更可取。3.直接间接照明直接间接照明装置,对地面和天棚提供近于相同的照度,即均为40%~60%,而周围光线只有很少一点,这样就必然在直接眩光区的亮度是低的。这是一种同时具有内部和外部反射灯泡的装置,如某些台灯和落地灯能产生直接间接光和漫射光。4.漫射照明 这样照明装置,对所有方向的照明几乎都一样,为了控制眩光,漫射装置圈要大,灯的瓦数要低。上述四种照明,为了避免天棚过亮,下吊的照明装置的上沿至少低于天棚30.5~46cm。5.半直接照明在半直接照明灯具装置中,有60%~90%光向下直射到工作面上,而其余10%~40%光则向上照射,由下射照明软化阴影的光的百分比很少。6.宽光束的直接照明具有强烈的明暗对比,并可造成有趣生动的阴影,由于其光线直射于目的物,如不用反射灯泡,要产生强的眩光。鹅颈灯和导轨式照明属于这一类。7.高集光束的下射直接照明 因高度集中的光束而形成光焦点,可用于突出光的效果和强调重点的作用,它可提供在墙上或其他垂直面上充足的照度,但应防止过高的亮度比。【授课方法】讲授法,各种相关资料图片,幻灯片等。【思考与实训】采光的形式?照明方式的分类?方法任务四室内色彩与材料设计 1.室内色彩的基本要求 2.室内色调的总体控制 3.室内的材料设计 【教学目标】理解、熟悉材质、色彩与照明,色彩的效应;理解并掌握室内色彩的搭配方法。【教学重点】 室内色彩搭配方法。【教学难点】 室内色彩搭配方法。【主要内容】1.室内色彩的基本要求 1.空间的使用目的2.空间的大小、形式3.空间的方位
4.使用空间的人的类别5.使用者在空间内的活动及使用时间的长短 6.该空间所处理的周围情况7.使用者对于色彩的偏爱 2.室内色调的总体控制没有难看的颜色,只有不和谐的配色。在一所房子中,色彩的使用还蕴藏着健康的学问。太强烈刺激的色彩,易使人产生烦躁的感觉或影响人的心理健康,把握一些基本原则,家庭装饰的用色并不难。1.不要用蓝色装饰餐厅蓝色,是一种令人产生遐想的色彩。传统的蓝色常常成为现代装饰设计中热带风情的体现。蓝色还具有调节神经、镇静安神的作用。蓝色清新淡雅,与各种水果相配也很养眼,但不宜用在餐厅或是厨房,蓝色的餐桌或餐垫上的食物,总是不如暖色环境看着有食欲;同时不要在餐厅内装白炽灯或蓝色的情调灯,科学实验证明,蓝色灯光会让食物看起来不诱人。但作为卫浴间的装饰却能强化神秘感与隐私感。2.黑白等比黑白配的房间很有现代感,是一些时尚人士的首选。但如果在房间内把黑白等比使用就显得太过花哨了,长时间在这种环境里,会使人眼花缭乱,紧张、烦躁,让人无所适从。最好以白色为主,局部以其他色彩为点缀,空间变得明亮舒畅,同时兼具品位与趣味。3.紫色会给空间压抑感紫色,给人的感觉似乎是沉静的、脆弱纤细的,总给人无限浪漫的联想,追求时尚的人最推崇紫色。但大面积的紫色会使空间整体色调变深,从而产生压抑感。建议不要放在需要欢快气氛的居室内或孩子的房间中,那样会使得身在其中的人有一种无奈的感觉。如果真的很喜欢,可以在居室的局部作为装饰亮点,比如卧房的一角、卫浴间的帷帘等小地方。4.粉红色会带给人烦躁的情绪粉红色,大量使用容易使人心情烦躁。有的新婚夫妇为了调节新居气氛,喜欢用粉红色制造浪漫。但是,浓重的粉室内设计 教案开课时间:45分钟使用教材:蒋啸镝,杨君顺.室内设计[M]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8,8邢瑜.室内设计基础[M].安徽美术出版社,2007,9陈华新,李劲男.建筑室内设计[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室内设计教案室内设计原理讲课教案主讲:孙彤宇一、概念:室内设计是建筑设计的组成部分,是建筑空间设计的延伸。有关室内设计的几个名词: ●装饰(Decoration),只涉及到表面,不是建筑的本义,注重表......室内设计教案室内设计课程本科教案xx学院课程名称:室内设计 课程代码:14041017任课教师: 专业班级:艺术设计 计划课时:84学时教材版本: 参考教材:第一阶段
理 论 课 时:11课时第一章 引导......室内设计教案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4—2015 学年度第二学期《室内设计》讲义及实训方案授课教师:孙凯所在教研室:
设计教研室 适用专业:艺术设计授课班级:14(三)艺术设计 2015年3月《室内......室内设计教案环境。这种空间环境既具有使用价值,满足相应的功能要求,同时也反映了历史文脉、建筑风格、环境气氛等精神因素。上述含义中,明确地把“创造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室内空间功能区划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