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舍维老.师如何看待资产配置的好处在投.资中的重要性?

资产配置,是近年来一个比较热门的词汇。如果在知乎里搜索“资产配置”,可以看到不少相关的话题、回答和知乎Live。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大家最感兴趣的问题,无非就是: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应该如何搞资产配置?我应该从什么地方入手,去科学的分析这个问题,并且做出理性的决策?今天这篇文章,就来和大家谈谈这个问题。顾名思义,资产配置,就是指选出一些能够给与投资者回报的资产,用不同的比例将这些资产配起来。因此,这就涉及到两个问题:选哪些资产?如何配置?【注:本文中说的资产配置,指的是家庭自住房以外的可支配资产。】首先,我们来谈谈第一个问题:应该选哪些资产?很多人直观的感觉是:当然应该选价格会上涨的资产。问题在于,如何判断某一个资产价格会上涨?注意,其实这个问题更严格的问法是:如何判断某一个资产价格在未来会上涨?是不是过去价格上涨了,就是值得拥有的资产?举例来说,比特币在2010年刚发行时,价格不到10美分。截至2018年2月底,比特币的价格为1万多美元。在短短7年多的时间里,比特币的价格上涨了10万倍。那么,我们可以把比特币列为资产么?在做资产配置的时候,是否应该配一定比例的比特币?很多人本能的感觉,是把比特币列为资产让人感觉有些不靠谱。也就是说,大多数人应该都会认同:我们不能仅基于历史价格的上涨,就把某个事物定义为资产。我们还需要加上其他条件。大致来说,一个值得拥有的资产,应该满足以下条件:1)有价格上涨的经济动因。就是说,这背后有一条清晰的逻辑链,能够解释在什么情况下该资产价格会上涨,在什么情况下该资产价格会下跌。2)有内生性回报。就是说,持有该资产的投资者,即使什么事情都不做,都能收到一定的回报。比如股票会分发股息(或者盈利增长),债券会分发利息,房地产可以收到租金,这些都是内生性回报的例子。3)有历史证据表明,该资产确实有投资价值。就是说,有充分的历史数据表明,持有该资产确实可以获得投资回报。在本人曾经写过的《哪些人需要全球资产配置?》一文中,对这个问题有更加详细的分析。现在我们通过几个例子,来更好的说明上面提到的三个标准。以股票为例。股票的上涨,背后有很强的经济动因。公司,是一个国家经济最基本的组成部分。股票,实质上是对于公司的(部分)所有权。在一个向上增长的经济体中,公司如果有竞争力,能够提供有价值的产品或者服务,那么其盈利就会不断上升,因此其股价也会水涨船高。买一个公司的股票,其实就是看好一个国家,看好一个行业,看好该公司的管理层以及其竞争优势。这么多因素的综合作用,造就了公司股价的上涨(或者下跌)。一般来说,股票会分发红利。或者那些不发红利的公司,由于公司盈利不断上涨,其股票的价值也会随之上升。这就是股票给与投资者的内生性回报。在发达国家,股票的投资回报,得到了很多历史证据的支持。以美国为例,过去200多年,美国股票给与投资者的回报为每年6.6%(扣除通胀后的真实回报)左右,比同期的其他资产(债券、黄金等)都要更好。上述三个条件,(发达国家)股票全都满足,因此有足够的理由被列入资产的行列。债券和房地产也类似,都满足上面提到的三个条件,因此也都应该被列为资产。但如果我们看比特币,就会发现这些条件未必被满足。比如,比特币上涨后面有没有强有力的经济动因,就是一个富有争议的问题。支持者可能说,比特币是未来的通用货币。而反对者可能说,比特币不受到政府支持,不可能像人民币/美元那样在政府的背书下被推行使用。因此,比特币上涨背后的经济原因存疑。比特币本身并没有任何内生性回报。持有比特币,并不能自动给投资者带来回报。唯一的投资回报,来自于比特币本身的价格上涨(即有其他人愿意出更高的价格购买比特币)。比特币的价格上涨是否得到历史证据的支持?这个问题也是有很大疑问的。从2010年开始算,比特币的历史一共也就7年多,无论怎么算都太短。如此短的价格历史,无法给与任何人足够的信心,去确定未来持有比特币能够获得好的投资回报。接下来,我们就运用这类似的逻辑,去分析一下在中国应该持有哪些资产。先和大家分享一张非常重要的图。这张图,显示的是从1993年到2016年中国的股票,长期政府债券,和短期政府债券的历史回报(扣除通胀后的真实回报)。我们可以看到,从1993年中国有第一只上市公司股票开始算,A股的真实回报率为负。也就是说,中国股票的历史回报,还不如同期的通货膨胀率。与之相比,中国的国债收益率就要好很多。长期国债和短期国债,都打败了通胀率,给与投资者更好的投资回报。这是我们广大中国的投资者,在考虑资产配置之前需要理解的第一个重要知识点。即在中国有史以来的金融历史中,股票的投资回报并不好,股票的风险溢价(ERP)是负的。中国股市的另一个特点,是波动率特别大。上图显示了中国股市过去10多年的价格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在2006~08年,和2015~16年,中国股市经历了两次”过山车“。在短短数月内,股市指数上涨/下跌上千点。平均来讲,中国股市的年波动率为33%左右,是美国股市平均波动率(15%左右)的2倍多。因此,如果投资者配置中国股票,他需要有一颗强大的心脏。因此,中国的市场和海外发达国家市场有着非常大的不同。我们不能机械的照搬海外的资产配置经验,把它们原封不动的搬来中国。我们需要考虑中国市场和投资者的特殊性,做出一定的因地制宜的调整。除了股票和债券之外,让我们再看看房地产的历史回报。众所周知,中国的房地产价格,在过去20~30年经历了爆发式的上涨。以上海市长宁区和深圳罗湖区的房价为例。从1993年算起,这两个地区的平均房价上涨幅度大约为每年9%~10%左右,而同期的股票上涨幅度为每年3.6%左右(都是名义回报率)。房地产的回报,要远远好于股票。当然,从1993到现在,一共也就20多年。基于这么短的历史,很难得出什么经得起考验的结论。这恰恰也是判断中国资产投资价值的难处:由于历史太短,数据量有限,因此更多的只能靠猜。在本人主讲的小乌龟资产配置网络公开课中,对于不同的资产的历史回报,有更为详尽的分析。因此,我们大致可以做出对中国几个大类资产(股票/债券/房地产)的判断:它们都符合前两个条件,但是由于金融历史比较短,第三个条件都存疑。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如何做资产配置的决定呢?我的建议是:以固定收益(国债或者理财产品)和房地产为主,股票为辅。值得一提的是,我并没有在这里对房价做预测。接下来的10年,或者20年,房价是否会继续上涨,其上涨幅度是否会超过股票,是一个未知数。任何人如果信誓旦旦告诉你房价一定涨更多,或者股价一定冲上天,那我们就一定要警惕,用严格的证据主义方法去检验对方的言论。在我们分析资产配置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需要考虑的,不光是哪个资产未来回报更好的问题。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是,投资者更可能坚持执行怎么样的投资策略?再好的投资策略,如果投资者没有耐心,或者知识去执行,那也全是白搭。举例来说,价值投资,被长期的历史证明可以帮助投资者获得更好的投资回报。但问题在于,真正理解价值投资的投资者本来就不多。再加上价值投资有可能连续长时间投资回报不佳,因此能够真正像巴菲特那样几十年坚持下来的价值投资者,就更寥寥无几了。因此,找到合适的资产,并且能够让投资者放心持有,是判断一个资产配置策略是否优秀的关键。下面,我们就来深入的分析一下股票、固定收益(国债和理财产品)、以及房地产的优缺点。先说股票。股票的优点,是它可能给与我们比较高的投资回报。参考发达国家的历史发展经验,如果中国的股市也像它们那样发展的话,那么长期来说,在经济不断发展的条件下,长期持有股票的投资者也会获得相应的投资回报。但是,这其中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并且在过去20多年的历史中,并没有得到验证。同时,股票有很多不利于投资者进行资产配置的缺点。首先,(二级市场)股票的流动性太好,买卖太方便。有些朋友可能不理解:为什么流动性好,反而是缺点?这主要是因为,股票的价格波动比较大。当股票的价格大幅度上涨,或者下跌时,很容易影响投资者的心情并作出错误的买卖决定。比如很多投资者,在选择卖哪一只股票时,会和他们买入的价格作比较。如果赚钱了,就把那支股票卖掉,如果亏钱了,就继续捂着等。这种习惯,叫做损失厌恶。股民们由于这种行为学错误,在投资上吃了不少亏。股票的另一个缺点是估值过程比较复杂,很多没有金融知识的股民,买卖股票就是看公司名字,或者自己的感觉,或者跟网络上股评家的推荐,别人说买啥他就买啥。一些有自知之明的投资者,认识到自己在这方面知识的欠缺,因此宁愿不碰股票。一些胆子大的股民,会选择加杠杆去炒股票。问题在于,提供杠杆的”债主“,为了保护自己的资金安全,都会设立止损线(比如股票下跌x%,就需要强行平仓)。由于中国股市的高波动性,触发强行平仓的概率非常高,因此股市中的杠杆反而成为了股民的”催命鬼“,导致他们亏起来更快。综合这些因素,中国投资者不宜在资产中配备过高的股票。可能低于20%的配置比重,更适合大部分投资者。说完了股票,我们再来说说固定收益。固定收益包括:现金、定存、货币基金(如余额宝),理财产品。这类固定收益产品有几个明显的优点:第一、保本。对于很多投资者来说,他们的逻辑很简单。最差保本,多出来的都是赚的。因为可以保本,所以投资者不用为资金的安全担惊受怕,晚上睡不着觉。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理财产品的保本,是一个比较微妙的问题。从严格的法律意义来说,很多理财产品不承诺保本。银行在出售理财产品时,一般会双录(录音录像),应对万一可能发生的法律纠纷。政府监管部门提倡”打破刚兑“,也已经提了不少时间。从历史进程来看,投资者承担投资风险,自负盈亏,是大势所趋。但另一方面,目前(2018.2)为之,还没有银行敢放任一款理财产品违约。更多的情况是,预期的利息回报达不到,但是本金还是可以拿回来。也就是说,”刚兑“的习惯还是没有被打破。因此,这个市场有一定的”扭曲“,即投资者可以获得一个几乎没有风险(至少保本)的回报。尽管如此,投资者在选择理财产品时,还是需要做一些尽职调查,仔细研读产品说明书,尽量只选择大银行/大型保险公司发售的理财产品。同时应该遵从多元分散的投资原则,不要把大部分资金只集中在某个理财产品上。除了理财产品外,银行的定存、国库券(国债)以及大型货币基金(比如余额宝)的安全性没有问题,每个人都可以放心持有。固定收益类产品的另一大好处,是每个月都可以提供现金流。对于很多投资者来说,他们可能更需要每个月看得见、摸得着的现金收入。这是股票无法提供的重要价值。【注:也有一些投资者会选择购买高分红股票来获得每月现金流,但这就涉及到一些其他的风险和考量。由于这并非本文的重点,因此关于这个问题我在这里就不展开了。】固定收益,也有不少缺点。最明显的缺点,是固定收益的回报有上限,并且受到通货膨胀的拖累。如果经济大环境的通胀率比较高,那么把大多数资金都放在固定收益内,显然比较不划算。我就亲眼见过不少上了年纪的大爷/大妈,不敢买股票,也不想买房子(因为不想贷款负债),把所有的储蓄都放在银行定存里。辛苦了一辈子,老两口省下20多万人民币。忽然发现原来20万人民币不是很多钱,别说买房,生个大病都不够用。这也是为什么,在我看来,在现阶段的中国,投资者在固定收益和股票之外,还不得不配备房地产。对于大部分中国老百姓来说,房地产投资有以下优点:1)有现金流(租金):可以解决很多家庭现金流不足的问题。2)有居住功能:用得着就住,用不着就租出去,也可以部分出租。3)有一个隐性的看涨期权(Option):被政府拆迁。关于这个问题,相信很多投资者自己都有深刻的体会,在这里我就不赘述了。4)杠杆最大化:在所有的大类资产中,房地产是最容易获得杠杆的(因为有实物抵押),同时杠杆率通常也比较高(比如首付20%就能拿到贷款,当然各地不同银行在不同时期的贷款政策不同)。杠杆是一个放大器:如果房价的上涨幅度超过按揭利率,那么杠杆就能帮助投资者获得更好的投资回报。5)抗通胀。按照国际惯例,中国统计局公布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不包括房价变化。这背后主要的原因在于,CPI的目的是反映和居民消费密切相关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化,而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反映房地产和股权等资产的价格变化。因此,在中国统计局公布的CPI中,包括的是建房及装修材料、房租、水电煤和购房贷款利率、物业费、房屋维修等费用。同时,中国CPI中居住类消费的比重比较低。举例来说,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中国消费者支出占前三大项的分别是食品34%,教育和娱乐14%,居住13%。根据美国劳工局的统计,美国消费者支出占前三大项分别是居住40.9%,交通17.2%,食品饮料14.6%。也就是说,房价的变化,在官方公布的通胀率中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老百姓实际感觉到的通胀(如果考虑房价和房租变化),可能要比公布的CPI更高。因此,在资产配置中包括房地产,就能弥补这个统计和感觉之间的脱节,让老百姓更加务实的对冲通胀风险。和买股票相比,买房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隐形“优点,可能被大多数人所忽略。对于大部分非金融投资专业背景的投资者来说,他们更容易从买房中赚钱。这背后有一条非常简单的逻辑,那就是大多数人更可能长期持有房地产,而不是股票。如果我们纵观发达国家的百年历史,就不难发现,无论是房地产,还是股票,如果投资者有足够的耐心,长期持有,那么他都能从中获得非常好的回报。比如在我主讲的小乌龟资产配置网络公开课-房地产中,我曾经对比过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在过去100多年的房产和股票价格变化。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些国家,房地产回报和股票回报基本上差别不大,都能够在扣除通胀之后获得7%~8%左右的年回报(英国的房地产和日本的股票回报稍弱)。因此,投资者能否耐心持有,是他是否能够从投资中获得好的回报的关键。在这一点上,房地产投资者更有可能长期持有。主要原因在于,房地产不像股票,没有每日报价。投资者不会受到每日价格涨跌的干扰。房地产的流动性比股票差很多。如果想卖股票,点击几下鼠标,或者在智能手机上按几个按钮就能完成。而如果想要卖套房,则要经历非常多的步骤。同时,一套房子的价值一般都比较高(少则几十万,多则成百上千万),因此投资者在买卖房屋时,会做更多的尽职调查和思考。股票则不一样,如果只是涉及到几千几万,投资者很可能没有做过多考虑,就在头脑冲动的状态下决定买卖。所有这些原因,都导致了投资者更可能长期持有房地产,而过度交易股票。过度交易的结果,就是投资者蒙受本来可以避免的损失。综合上面的分析,房地产投资,应该在每一个中国投资者的资产配置中占据一个重要的位置。总结在设计一个资产配置策略前,首先要搞明白这两个问题:应该包括哪些资产,为什么要包括这些资产?一个合格的资产,应该符合三个标准:有价格上涨的经济动因,可以产生内生性回报,得到历史证据支持。符合这三个标准的资产,主要包括:股票、固定收益、和房地产。基于中国比较独特的国情,投资者应该以房地产和固定收益为主,股票为辅的思路进行资产配置。在固定收益类资产中,目前的”隐性刚兑“环境是一个扭曲的市场,为投资者提供了几乎无风险的高回报。当刚兑真正被打破以后,投资者应该适时调整自己的投资策略。最后,有两点需要特别指出。第一、中国的资本市场相对来说历史比较短,发展非常快,因此无论是何种投资策略,都有一定的时间局限。如果在若干年后,上文中提到的一些前提条件发生根本性变化,那么我们就应该适时调整策略,以适应新的环境。第二、家庭资产配置,是一个很难标准化的研究课题,因为最后的配置策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的具体情况,投资人的知识水平,风险偏好,性格等多种因素。写上文的目的,主要是为大家提供一种逻辑思考方法,同时分享一套比较适合普通大众中产阶级的配置指导。具体到每个家庭,还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自身特点设计出最为合适的配置方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伍治坚证据主义之小乌龟资产配置网络公开课开播啦!该课程适合想要完整学习金融投资知识的大学生等年轻读者,以及想要自己动手DIY资产配置的70/80后。】伍治坚是《小乌龟投资智慧1:如何在投资中以弱胜强》和《小乌龟投资智慧2:投资丛林生存法则》的作者。参考资料:伍治坚:网易云课堂小乌龟资产配置网络公开课伍治坚:《小乌龟投资智慧:如何在投资中以弱胜强》}
最近和一个朋友聊投资聊到资产配置,他说他是这样配置的:A股:3万港股:1万美股:2万分散到三个市场,东方不亮西方亮,降低系统风险。然后还有76万去年买的几个银行的智能存款,准备一直拿满5年,每年收益4.8%。我问他:这76万里,留下应急的钱,不算三年内计划要用的钱,能用来长期投资的钱有多少?朋友说:都可以长期用,应急的钱还有几万,我跟老婆都有保险,近期也没有买房换车的计划,万一遇到什么紧急用钱不够,父母那边还有几十万银行理财可以借用。简单算了一下:股票组合6万,占7.32%银行存款76万,占92.68%在之前的《为什么要投资股票?四大优势助力个人财富增长》一文中我们提到过,投资我国A股市场平均来说能拿到10%的年化收益率,假设这位朋友通过学习采用低估买高估卖,指数增强策略等,并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坚守买卖策略,能把收益提高到年化12%,那么股票部分对整体投资的收益贡献多少呢?7.32% x 12% = 0.878%花大量时间研究投资策略,关心国际形势,国家政策,每天盯着大盘,结果呢?对整体资金收益的贡献不到1%!长期看整体年化收益不到6%!1. 资产配置的核心问题资产配置实际上说的是投资中的战略部署。网上很多投资教程讲过“人生四笔钱”,这里不再详细介绍了,我们就着重来看看可以用来长期投资的这笔钱。当你留好了应急资金和计划大宗消费的钱,买好了保险,剩下的可用于长期投资的这笔钱,打算用多大比例买股票,多大比例买现金类资产?固定收益类包括银行存款,货币基金等现金替代品。由于债券长期看收益优于货基,回撤也不大,通常作为更好的现金替代。我们简化一下,把固定收益类统称为债。股是进攻类资产,长期收益高,波动大,债作为防守,长期收益低但稳定,波动小。那么资产配置的核心问题就是:投资中的股债比是多少?其它的都是细节问题了,股票类是指数基金还是主动型基金,单只基金还是基金组合,要不要配点黄金,原油......都不是最重要的了。做事情要抓主要问题,看问题要抓主要方面。对于想参与股票投资的普通人来说,什么是投资的主要问题?资产配置。什么是问题的主要方面?股债比。搞清楚根据自己情况,根据市场情况,用多少比例的资金购买股票。再看上面的例子,只用总资金的区区7.32%投资股票,绝大部分资金投在银行存款,即便遇到牛市,对整体收益的贡献也太小了,毕竟我们投资是希望生活能有质的改善,要的是整体收益的提高,如何提高大仓位资金的收益要比小部分资金漂亮的收益率重要的多。如果大部分的钱是放在表面看起来很稳妥,实际却一直跑不赢通胀的低风险理财上的,收益很低,年化只有4%到5%,大大拉低了可投总资产的收益率。由此可见,资产配置其实就决定了大部分投资收益,配置合不合理直接决定收益目标能否达成。尤其对于可投资资产比较多的朋友来说,认真考虑一下资产配置是否合理,是比升职加薪更重要的问题。 2. 如何进行资产配置因人而异。对于预期收益,有的人目标是通过长期投资实现财务自由,有更高的预期收益;而有的人现在就已经很满足,只是希望它能够跑赢通胀不缩水,因此对收益也没那么高的要求。资产配置的重要性还不仅体现在收益上,更体现在风险上。资产配置还决定了大部分的风险和波动水平。同样是有20万长期可投资资金,月收入2万没有房贷的家庭和月收入1.5万还要还5000房贷的家庭,承受下跌风险的能力肯定是不同的。做资产配置主要看两点:预期年化收益是否符合你的目标。可能出现的最大回撤和你的风险承受能力是否匹配。下面来看具体配置方法:1. 股债固定比例再平衡策略来看下面的表格,我们回测了2005年到2020年的15年间,以沪深300指数代表股,中证综合债指数代表债,每年年末进行再平衡后的结果。股债比例年化收益率年化波动率最大回撤20%股+80%债8.2%5.93%-12.86%50%股+50%债11.3%13.56%-34.13%80%股+20%债12.09%21.17%-57.34%100%股11.02%26.84%72.54%可以看出,正如我们在文章《投资股票最好的方式是买指数基金吗,有一个更优品种》中对股债平衡型基金的分析,5:5股债比组合因为再平衡实现的高抛低吸,长期收益跟100%股票的收益相近,但因为债券本身风险波动要比股票小很多,波动率和最大回撤都小了一半左右。可以记住一个简单粗暴的大致结论:一半股票一半债券,长期来看收益跟满仓股票差不多,过程中的波动和最大跌幅小一半。当然,不是说买了放那儿就不管了,要每半年或一年做一次再平衡,把市场涨跌造成的股债比例偏离,恢复到5:5,对于股票类资产就是涨多了就卖一些,跌多了就买一些,实现高抛低吸。比如说我们采用股债5:5策略投资100万,50万股票类50万债券,一年后股票涨到60万,债券涨到56万,那么就卖掉2万股票买入债券,使股债比恢复到5:5。相比满仓股票,5:5的股债组合我们更能拿的住,投资体验更好。有了上面的表格,我们就能根据自己的期望收益率和风险承受力来构建一个合适的股债比例,来进行资产配置了。想激进一点就多配点股票,想保守一点就少配点。证券分析之父本杰明·格雷厄姆在《聪明的投资者》一书中指出,对于防御型投资者,股债仓位应在25-75%之间摆动,不要随意空仓更不能随意满仓。空仓和满仓意味着你在做预测,认为市场到了顶部或底部将要反转,而市场的变化是极其复杂的,要对市场抱有敬畏之心,没有人能靠长期预测市场走势赚大钱。只应对,不预测。由于风险和收益的不对称性,在做资产配置的时候我们建议以回撤定仓位,宁可牺牲收益,也要首先考虑最大回撤自己是否能接受。比如说你能接受的最大损失就是20%,如果只是从上表里挑选组合,只能选股债2:8组合了。当然这个表只是做个参考,由于时间跨度包含了两次大牛市和之后的股灾,所以区间最大回撤比较大。考察股市最大回撤还有个方法是看宽基指数,比如沪深300,从当前点位到上一次大底的跌幅是多少,这样可以粗略估算出有可能出现的跌幅,毕竟指数的大底长期来看是不断上升的。 2. 股债比例动态调整策略在股债固定比例配置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根据市场估值变化动态评估投资机会,得到股债比例动态调整配置策略。以沪深300指数为例,近5年的PE中位数大概在13倍,我们可以粗略地认为高于13倍为高估,应少配置股票,低于13倍为低估,应多配置股票。
沪深300指数近5年PE走势 据此我们设计出股债比例动态调整配置方案: PE 9
 股债比 9/1PE 10
股债比 8/2PE 11
股债比 7/3PE 12
股债比 6/4PE 13
股债比 5/5PE 14
股债比 4/6PE 15
股债比 3/7PE 16
股债比 2/8PE 17
股债比 1/9 目前沪深300指数的PE在13.27倍,根据上面的方案,我们大致可以配置一半股票和一半债券。 将来如果股市上涨或下跌了,再根据PE值调整股债比例。 由于考虑到了市场涨跌动态调整股票比例,可以实现低估多买股票,高估少买,此方案与固定股债比的方案比,可以获得超额收益。3. 不要为了配置而配置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收益预期,结合市场估值高低,确定好股债比例后,是不是马上就要配置到计划的比例呢?比如说现在有20万长期可投资资金要配置一半股票和一半债券,马上就买10万股票10万债券吗?先说债券,长期来看稳步上涨,有回撤也不大,基本上不用择时,看到有回调或者横盘一段时间,就可以一笔买入了。建议买3-5只债券基金或者债基组合,分散风险。股票部分由于波动大,配置的时候要计划一下。我们在《为什么说控制亏损是投资第一原则》一文中提到过,要把避免大幅度亏损的风险放在第一位,股票类品种应该在估值较低的时候买入主要仓位,好品种也要买的便宜。假设我们股票类配置沪深300指数,目前来看估值正常,不高也不低,一次买入50%就比较激进了,毕竟这个位置是有可能出现大于20%的大幅度下跌的。最好还是等沪深300指数进入低估区间,再分批买入主要仓位,目前正常估值区间可以少量参与,不要为了达到计划配置比例而配置。如果担心A股走势像美股一样一直在中估以上,慢牛行情,也可以采用底仓+定投的方式,在目前中估位置买入20%-30%的底仓,这样将来如果涨了也能获得收益不至于完全踏空,如果跌了还有大量债券或现金类资产可以加仓,越跌越买低位攒筹码,将来进入牛市也会有很好的回报。小结1.资产配置的核心问题是投资中的股债比。2. 资产配置策略主要有股债固定比例和根据估值动态调整股债比例。3. 确定股债比例后也要尽量低估再买,不要为了配置而配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资产配置的好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