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2007年以前一部真人科幻动漫的剧场版和主线有关吗,主线任务就是就寻找一些很厉害的芯片,里面有一个扫地机器人,求

我写过不少科幻短篇推荐,但这道题老是出现在时间线,弄得我手痒——看来又得把小黑本儿掏出来啦!作品按照时间排列:请注意不是作品发表时间,而是我接触作品时间。部分作品可以找到电子版。PS:如果评论区再有人提到《三体》,我真他妈要把他骂得狗血淋头。1994年。柳文扬,《闪光的生命》。一名大学生暗恋他的学姐,但因害羞迟迟不敢表白。由于心不在焉,他在复制实验中不慎复制了自己。复制人只有半小时生命,他决定抓住最后的机会。《闪光的生命》发表后反响强烈,是柳文扬的代表作,我心目中最好的科幻爱情小说之一。德聂帕罗夫,《蟹岛噩梦》。两名科学家在一座岛屿上投放了一群机械螃蟹,让它们互相竞争进化。没想到螃蟹进化出智能,实验变成了噩梦。1995年。柳文扬,《外祖父悖论》。柳文扬以发明时间机器为背景创作的讽刺小说,是他的最佳作品之一。苏学军,《远古的星辰》,银河奖三等奖。同为另类历史小说,《远古的星辰》比《天意》好得多。大卫-赫尔,《天幕坠落》。未来由于臭氧层被破坏殆尽,人类为了躲避紫外线只能生活于室内,或者在身上涂满厚厚的防晒霜才能到户外。主角是一名少年,和姐姐、父亲一起生活。母亲由于皮肤癌去世。父亲意志消沉,姐姐愤世嫉俗。人类试图在地球上空铺设遮阳幕,但这一努力失败了。这个家庭也面临变故。《天幕坠落》以环保为主题,发表后反响强烈,读者纷纷来信。大卫-赫尔本身是个不入流的科幻作家,但因为这部作品在中国人气超高。杰弗里-兰德斯,《追赶太阳》。1992年雨果奖最佳短篇。发表后再次引起强烈反响,读者纷纷来信。杰弗里-兰德斯的段位比大卫-赫尔高多了,NASA科学家出身,科技强设定流,作品多次获奖;写作技巧也不错——这一点在理工类作者中殊为难得。凌晨,《信使》,银河奖二等奖。凌晨是九十年代重要的女性科幻作家,《信使》是她的出道作。当时国内创作环境是追求设定硬度,一些读者认为女性作家作品偏“软”——后来赵海虹有意加强设定硬度,但在我看来有“点歪科技树”之嫌。凌晨更偏重写作技巧,“故事是什么不重要,怎样写故事最重要”,现在看来颇符合幻想文学发展趋势。韩建国,《泪洒鄱阳湖》,银河奖一等奖。以侵华战争为背景的时间旅行故事。韩建国作品很少,这是他最好的作品。菲利普-K-迪克,《蛤蟆舱实验》。假设井底有一只青蛙,如果它每次跳跃距离是上次所跳距离的—半,那么它能跳出井吗?两名大学教授为此争论不休,决定以实验争胜负。这篇小说非常有意思,以至于过了二十多年都忘不了。凯特-威廉,《永远属于你的安娜》。1988年星云奖最佳短篇,我心目中最好的科幻爱情小说之二。凯特-威廉是重要的女性幻想文学作家,国内引进过她的雨果奖获奖长篇《迟暮鸟语》。王晋康,《生命之歌》,银河奖特等奖。确立王晋康90年代“中国科幻文学第一人”地位的是三部短篇小说:1993年《亚当回归》,也是他的出道作;1994年《天火》;1995年《生命之歌》。每部小说都反响强烈,读者纷纷来信。1995年老王创作状态进入巅峰期,开始花式碾压国内科幻文学界。不过带来的一个负面影响是,科幻作者们都在追求设定“硬度”,而忽略了文学性。1996年。星河,《决斗在网络》,银河奖特等奖。国内最好的赛博朋克短篇之一。校园爱情故事融合赛博朋克,这是星河的最佳作品。潘海天,《克隆之城》,银河奖三等奖。潘海天的出道作。他写这部小说时二十出头,写作技巧便不俗,之后又多加历练学习,风格自成一派。雷-布拉德伯里,《霜与火》。人类的太空船在一座星球坠毁,这座星球气候恶劣,导致人类新陈代谢加快,只有八天生命。主角不甘于蜉蝣般命运,决定寻找坠毁的太空飞船,带领族人离开星球。《霜与火》是老雷最经典的短中篇作品,当年有不少《科幻世界》老读者被深深震撼。何宏伟,《盘古》。我印象深刻是因为——小说太晦涩了,看不懂...这是何宏伟暂时隐退前的最后一部作品。复出后他的风格将发生巨大改变。王晋康,《斯芬克斯之谜》,《西奈噩梦》,《天河相会》。由于当时银河奖“一名作者只能有一部作品获奖”的不成文规定,1996年老王以《西奈噩梦》获得一等奖。不过我认为当年度他的最佳作品是《斯芬克斯之谜》,这是一部被低估的小说。故事分为两条线索,一名生物科技公司的老板决定退休,带着他的妻子到各地巡游;一名退休警察接受委托,调查一名生物学家的失踪谜案。两条线索逐渐交汇,揭示出“斯芬克斯之谜”。我最近复习老王的作品,发现有趣的现象。老王也以人物形象单薄刻板著称。他笔下女性一般分四类,第一类,也是最常见的——虽然这个词已经被污名化我很抗拒使用但一说你就懂——“圣母”:坚强,包容,富有母性光环。这类女性他写的最自如。第二类是第一类的变体,心怀怨念的“复仇女神”,典型如《义犬》和《天河相会》,因为是“变体”,倒也写得不违和。第三类是“放荡的坏女孩”,这种最差,各种出戏,比如《拉格朗日坟场》。还有一种是“活泼女孩”,不过不失。但不管是哪种女性,只要一涉及爱情描写就全完蛋——老王真的写不好爱情桥段啊!1997年。迈克尔-克莱顿,《定时电击》。根据同名长篇缩写。迈克尔-克莱顿是《侏罗纪公园》原作者,高科技惊悚类型的代表作家。一名电脑专家因车祸导致大脑受损,产生暴力倾向,多次袭击他人。医学专家在他脑中植入一种电击系统,每当大脑产生暴力倾向,便通过电击予以抑制——听起来很像杨永信?这部小说发表于1972年。随后病人逃走,电击抑制失效,暴力行为愈发严重,并造成多起凶杀案。王晋康,《七重外壳》。银河奖一等奖。现在看,这篇小说有点反同倾向啊...同一年发表的《生死平衡》反响强烈,读者纷纷来信。老王后来扩写成长篇。《三色世界》涉及种族问题——放到现在大家会不会说这是“政治正确”?柳文扬,《毒蛇》。银河奖三等奖。柳文扬赛博朋克代表作之一。柳文扬写过大量赛博朋克小说,但国内最好的两篇赛博朋克小说却不是他写的...空间站连续发生宇航员死亡事故,死因都是被一条逃出笼子的实验用毒蛇叮咬致死。但是最后一名登上空间站的宇航员却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赛博朋克融合推理类型。绿杨,《黑洞之吻》。银河奖特等奖。绿杨的“鲁文基教授”系列最好的一篇。“鲁文基教授”最大的贡献是塑造了一个活灵活现的死傲娇(大雾1998年。王晋康,《魔环》。老王被低估的作品之二。他准确抓住时间旅行的一个重要主题:宿命论。雷-布拉德伯里,《细雨即将来临》和《雷霆万钧》。大概从1998年开始,我成为老雷的粉丝,“老雷写小说真的厉害!”杨平,《MUD——黑客事件》。中国早期赛博朋克小说之一。我接触MUD概念很早,1997年《科幻世界》连载《我在美国信息高速公路上》,其中介绍了MUD游戏。最近看关于MUD的报道,我才回想起,MUD中的“巫师”是指具有极高权限的玩家,《MUD——黑客事件》中便有“巫师”的存在。《头号玩家》中哈利迪在绿洲中的形象是“巫师”,和“指环王”、“龙与地下城”什么的没关系,而是MUD传统——我估计那些写电影彩蛋合集的营销号根本没听说过MUD。王晋康,《豹》,银河奖特等奖。反响强烈,读者纷纷来信。依然是他最拿手的生物科技伦理梗,有点高科技惊悚倾向。格鲁格-贝尔,《血里的音乐》。1984年星云、雨果最佳短中篇双奖。主角碰到多年不见的好友,发现他大变样——准确的说变得更帅了。随后他发现好友发明了微型生物芯片,将其注入自己的血液,身体逐渐被生物芯片改造。主角意识到这种生物芯片已发展出智能,为阻止其扩散将好友杀害——但太迟了,他也被感染了。最终,他和妻子被改造成另一种生物。《血里的音乐》是典型的生物类科技强设定小说。在国内发表时正好是生物科技主题科幻小说在国内大受欢迎的时候。后来作者将小说扩写成长篇。高薇佳,《风之子》。银河奖二等奖。发表时反响强烈,我印象很深。以现在的目光看,虽然是科幻爱情小说,YY成分很重——连迈克尔-杰克逊和比尔-盖茨都有!《风之子》重激情轻技巧,质量有些经不住时间考验。后来高薇佳也没什么拿得出手的作品。阿瑟-克拉克,《星》,1956年雨果奖最佳短篇。我发现大家对科幻小说与宗教关系有些误解:一种是完全无法忍受宗教的存在,一丝一毫都不行;一种认为“科幻小说源于宗教”——全都不对好吗?玛丽-雪莱的《科学怪人》本质上是恐怖小说,凡尔纳的作品本质上是冒险小说(而且是地摊文学),H-G威尔斯则是社会派,毕竟是老牌社会主义者。何况很多科幻小说并不是“宣扬”宗教,而是借用部分宗教元素。我看过阿瑟-克拉克的短篇集《神的九十亿个名字》,老实说大部分短篇都颇无聊——阿瑟-克拉克有重设定轻写作的毛病。最有意思的是《神的九十亿个名字》,一群西藏喇嘛委托科学家制造机器,用于穷举世间的名字,因为神的真名即在其中。如果找到神的真名会发生什么呢?我相信大刘的《微观尽头》的创作灵感来自这篇小说。柳文扬,《断章:漫游杀手》。柳文扬赛博朋克代表作之二,赛博朋克结合侦探推理和社会派讽刺。相比之下同为侦探推理赛博朋克的《废楼十三层》写得太差了,我拒绝接受是柳文扬的作品。刘维佳,《高塔下的小镇》。银河奖二等奖。刘维佳特别喜欢写灰暗未来主题的作品,《高塔下的小镇》是其最著名的一篇。可我真的不喜欢啊!!九十年代那会儿刘维佳牢牢占据“最令我心烦幻想文学作家”头名位置——现在这个位置由刘宇昆接替。1999年。丹尼尔-基斯,《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1960年雨果奖最佳短篇。不知道为什么,它是国内知名度最高的国外科幻短篇,大概相当于《海伯利安》之于长篇。小说的确很感人,某种程度上影响到王晋康的创作。后来作者扩写了同名长篇,虽然拿到星云奖最佳长篇,但质量不如短篇。星河,《潮啸如枪》,银河奖二等奖。一座外星殖民地上发生洪水灾难,当地居民展开自救。节奏紧凑,还有视觉奇观,具有明显类型化倾向,跟好莱坞大片似的。柳文扬,《去告诉她们》。柳文扬最好的作品之一,没有获奖是一大遗憾。我个人认为这是他写作技巧最纯熟的作品。之后受病情影响,作品质量开始下滑。王晋康,《失去它的日子》。我有理由相信这部小说的创作灵感来自《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由于某种灾变,人类智力下降,智商越高者下降愈明显,以至退回茹毛饮血的生活。《失去它的日子》以第一人称视角,展现智力从正常到下降,再到逐渐恢复的过程。雷-布拉德伯里,《2002年8月夜遇》。来自《火星编年史》的短篇。雷写的太凄美动人了!特德-姜,《巴比伦塔》。1991年星云奖最佳短中篇,特德-姜的出道作。特德-姜不仅擅长思想实验型强设定,写作技巧也非常好——他可是经过写作班培训的。《巴比伦塔》最后的结尾颇震撼,整体结构把握也很好。当年让我印象极深。何宏伟,《异域》,银河奖二等奖。如果说隐退前的何宏伟还有明显文艺青年气质,复出后他的作品更偏向类型化小说。《异域》便是典型,当年好评如潮,只是太...类型化,像一部好莱坞大片。我倒更喜欢《田园》,早年何夕很喜欢描述背负悲剧命运的科学家,《田园》便是典型。王晋康,《养蜂人》,老王被低估的作品之三。故事流畅,人物塑造也不别扭,甚至带有思辨。当时作品被忽视,他自己也挺遗憾的。刘慈欣,《带上她的眼睛》,银河奖一等奖。大刘第一篇引起强烈反响的作品,读者纷纷来信。这篇小说代表他碾压时代的开端。杨平,《千年虫》,国内最好的赛博朋克短篇之二。没有获奖是一大遗憾。潘海天,《黑暗中归来》,银河奖二等奖。潘海天最好的科幻短篇,可以算青少年小说——主角们都在十四岁左右,但一点都没让我心烦。2000年。李兴春,《橱窗里的荷兰赌徒》,银河奖一等奖。李兴春是流星般的作者,《橱窗里的荷兰赌徒》是那种“把故事说完拉倒”的小说,但设定、故事相当有趣,掩盖了写作技巧的不足。何宏伟,《缺陷》。以预知未来为设定,这篇小说还带有何宏伟以前作品的影子——比如用到了“二男爱一女”梗...韩松,《深渊:十万年后我们的真实生活》。人类进化(退化?)成海洋生物,丢掉了科技文明,在海洋中艰难求生。太惨了,吼吼惨。刘慈欣,《流浪地球》。银河奖特等奖。大刘成名作之一,反响强烈,读者纷纷来信。大家都很熟悉我就不啰嗦了。同一年他还发表了短篇《地火》,也是很出色的作品,奈何被《流浪地球》遮掩光芒。何夕,《爱别离》。银河奖一等奖。何宏伟改名后的第一篇小说。以艾滋病治疗技术为背景。雷-布拉德伯里,《雨一直下》。一支军事小队在热带雨林般的金星行进,金星大雨不停,将小队成员逐渐逼疯。这篇小说应该是影射越南战争。2001年。刘慈欣,《乡村教师》,这部小说彻底奠定了刘慈欣中国科幻文学界第一人的地位。我那些女同学被小说感动得眼泪哗哗流。同一年他还发表《全频带阻塞干扰》,依然反响强烈。从2001年开始,科幻作家群出现断代,老人作者作品减少,新人作品很难令我留下深刻印象。好在2001年,《科幻世界》做了一期介绍乔治啊啊马丁的节目。这应该是我第一次听说他的名字。2002年。刘慈欣,《中国太阳》,《朝闻道》,《天使时代》,《吞食者》。好的大家都很熟悉我就不啰嗦了。2002年是大刘花式碾压的一年,基本上就是一骑绝尘的状态。小松左京,《野性之口》,一个人将自己逐渐切割、烹饪、吃掉。极为变态重口,你一定要尝试一下。何夕,《六道众生》。这部小说代表何夕彻底转向类型化科幻小说。强设定、悬疑冒险类型、视觉奇观,一样不少。《六道众生》是其最受读者欢迎的作品之一。杰弗里-兰迪斯,《狄拉克海上的涟漪》,1990年星云奖最佳短篇。我最喜爱的科幻短篇之一,每看一次都很感动。一名科学家发明了时间机器,但是还未来得及公布,酒店就发生大火。他被困于火中,被迫一次次进行时间旅行,以拖延死亡时间。由于时间机器无法改变过去,他的行为终将是徒劳。柳文扬,《偶遇》。柳文扬赛博朋克代表作之三,赛博朋克背景下的爱情故事。这篇小说带有明显的悲观气质,与其以往作品不同。现在想来可能受病情影响。大家老是提《一日囚》——且不说设定并不新鲜,而且这篇小说根本不能体现柳文扬的特点。柳文扬不是强设定作家,风趣的文字风格和自嘲式人物才是他的标志。2003年。何夕,《伤心者》。大家也很熟悉我就不啰嗦了。何夕最受读者欢迎的作品之二,反响热烈,读者纷纷来信。女同学被感动得哗哗落泪。刘慈欣,《诗云》,《光荣与梦想》,《地球大炮》,《思想者》。2003年反响最热烈的作品是《伤心者》,好在大刘作品量多质足,依然保持碾压态势。遥控,《阖上眼五分钟》。2003年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小说,以“人择原理”为背景设定,切入点独特。韩松,《地铁惊变》。以现在目光看,韩松的作品有点新怪谭气质:淡化背景,科幻和奇幻界限模糊。当然我认为他写《地铁惊变》时没听说过“新怪谭”这个词。《地铁惊变》隐隐带有变态气质,所以我印象很深。杰弗里-兰迪斯,《坠落火星》,2003年雨果奖最佳短篇。《坠落火星》写得较浅,但最后反转非常漂亮。2004年凌晨,《潜入贵阳》。凌晨最好的短篇作品。以时间旅行为设定,其实是披着科幻外衣的美食游记——好啦这是玩笑。潘海天,《猴王哈努曼》。以印度神话背景创作的科幻小说——我怀疑是否受《光明王》影响。刘慈欣,《镜子》。大家都很熟悉我就不啰嗦了。2004年泛善可陈,刘慈欣专心长篇创作,只发表了《圆圆的肥皂泡》和《镜子》——现在看来,《圆圆的肥皂泡》文字风格非常糟糕,一种“晚上七点《新闻联播》播音员”腔调。何夕的《审判日》写得很烂,我拒绝。夏笳的《关妖精的瓶子》反响强烈,但就类型来说更偏向奇幻小说,掉物理学历史的书袋掉得漂亮,之后她再没写出如此精彩的幻想小说。我的注意力逐渐转向《译文版》。2005年。刘慈欣,《赡养上帝》,《赡养人类》。大刘继续埋头长篇创作,短篇数量减少。然而还是没人能撼动他的地位。乔治啊啊马丁,《沙王》。1980年星云、雨果双奖最佳短中篇,马丁的科幻恐怖代表作。我接触老马最早的作品。之后我将接触他一大堆短篇作品。威廉-吉布森,《约翰尼的故事》,《整垮珂萝米》,《冬季的“市场”》,《新玫瑰旅馆》,《空战游戏》(与迈克尔-斯万维克合著)。2005年看了好几篇威廉-吉布森的短篇,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的意识流文字风格。相反,故事和设定反而忘光了。如果你对他的文风能够产生共鸣,就能代入到他塑造的世界中去。2006年。刘慈欣,《山》。这篇小说让我印象深刻是因为……它根本不是“小说”,就是设定说明嘛。设定很带感,作为小说则不合格。陈楸帆,《丽江的鱼儿们》。陈楸帆代表作之一,当时受大刘影响,几名新晋作者都在追求太空史诗流,挺无聊的。陈楸帆的作品简直是一股清流。水妖精,《灰色的忧伤》。2006年我印象最深的国内科幻短篇,因为……很惨。这种惨不是刘维佳那种“灰暗未来”的惨,而是个人境遇的悲剧。由于纳米机械泄漏,人类面临灭顶之灾,希望寄托在一名中国科学家身上。小说中主要人物没有一个好结局,全灭。文风疏离克制,毫不煽情。总之——我认为它是水妖精的最佳作品。斯蒂文-波普基斯,《歌王卡鲁索》。这篇有点像《血里的音乐》。一名底层妇女操劳了大半辈子,到了七十岁终于可以闲下来放心抽烟。但是她所抽的新型烟里含有的微型机械改造了她的肺,使她成为了一个女高音歌唱家。约翰-海姆瑞,《西班牙流感》,2006年星云奖最佳短篇提名。主角是一名时空跃迁者,来到二十世纪初的美国寻找未来稀缺的小麦种子。这时他发现又有一名时间跃迁者来到此地,目的是撒播将造成数千万人死亡的西班牙流感病毒。主角试图阻止他,随后发现撒播者的真实目的。2007年。长铗,《674号公路》。这篇小说令我印象深刻的原因是——故事和设定出彩,但是写得很烂。没有铺垫没有渲染没有留白,节奏犹如赶着投胎似的“把故事说完拉倒”。罗隆翔的出道作《寄生之魔》也给我这一印象:想象出彩,但文字大概只有初中水平——“编辑到底有没有审稿修改啊?”我当时疑惑的想。乔治啊啊马丁,《晨临雾逝》。2007年印象最深的科幻小说,乔治啊啊马丁完全靠文字打动读者。特德-姜,《商人和炼金术士之门》。2008年星云、雨果最佳短中篇双奖。2007年我第一次看并没有看懂。后来《降临》上映后重看特德-姜的作品,觉得《商人和炼金术士之门》实在太精彩啦!!!故事结构借鉴《一千零一夜》,层层嵌套,核心命题则是宿命论。设定和写作技巧的完美结合。2008年。乔治啊啊马丁,《局中变》,《莱安娜之歌》。《莱安娜之歌》是1975年雨果奖最佳长中篇,乔治啊啊马丁的早期成名作。2008年《科幻世界 译文版》引入了大量老马短中篇小说。我发现,即使这些小说经过不同译者之手的翻译,但依然很精彩,可见原作的质量。如果你是“冰与火之歌”系列小说粉丝,我强烈建议各位看看乔治啊啊马丁七、八十年代的作品。因为“冰火”已是他的后期作品。乔治啊啊马丁不算是以设定见长的作家,但写作技巧极佳。出道后他以“一千个世界”设定写过大量太空歌剧作品。有一个对比:厄休拉-勒古恩也以统一世界观写过大量太空歌剧,比如经典的《黑暗的左手》和《一无所有》。不过厄休拉是用太空歌剧写社会小说,而乔治啊啊马丁则避开了深刻的社会思辨。有网友说马丁作为嬉皮士一代,刻意避开社会深刻命题,很有道理。不过他的作品的确写的好看,是将文学性赋予幻想小说的作者。目前国内已出版乔治啊啊马丁的短中篇合集,大家请为信仰充值好吗?2009年。厄休拉-勒古恩,《塞格里纪事》。入围1995年星云奖最佳短中篇提名。2009年我最喜爱的科幻短篇,看完后大声叫好。《塞格里纪事》依然是太空歌剧背景下的社会派小说,设想当男女出生比例极为不正常后的情况。《黑暗的左手》中采用的“当地人、外来者、调查报告”多视角叙事,在《塞格里纪事》中运用的炉火纯青。罗伯特-里德,《亿万个世界》。2007年雨果奖最佳长中篇。罗伯特-里德曾感叹自己总是不受奖项青睐——其实没什么好奇怪的,他离顶尖科幻作家差了点距离。《亿万个世界》已经是他超常发挥。人类发明了平行宇宙穿梭机器,但是这一穿梭是单程的,去了就回不来。《亿万个世界》描述了无数穿梭者的故事。布鲁斯-斯特林,《自行车修理工》。1997年雨果奖最佳短中篇,赛博朋克短篇代表作。我看过布鲁斯-斯特林几部短篇,都不算喜欢。而《自行车修理工》的贡献在于,它没有涉及虚拟空间,但是将“朋克”提升至重要地位。并不是有虚拟空间或者网络就是赛博朋克。小林泰三,《看海的人》。当然,小林泰三是强设定作家,设定硬得能崩断读者的牙。不过他的世界设定很有意思:一个架空世界,但采用基于现实的物理规律。所以这是奇幻还是科幻?《看海的人》便代表了他的特点:在一个架空世界,两个少男少女被物理规律隔绝的无望爱情。这是一篇爱情小说。国内已引进小林泰三的短篇合集,如果不怕被其中复杂的物理设定弄晕头,可以尝试一下。伊藤计划,《无差别化引擎》。我看到这篇小说时,伊藤计划已经去世。他的长篇《虐杀器官》是“日本十年读者票选最佳科幻小说”,第二名是飞浩隆的《废园天使》。《无差别化引擎》故事发生在非洲,由于部落仇杀不断,西方科学家采用生物技术,抹去不同部落间成员的面部识别能力,意图消除种族仇杀。但是这种消除失效了,造成了更大规模的种族屠杀。保罗-巴奇加卢皮,《赌徒》。入围2009年雨果奖最佳短中篇。未来,新闻业为了追求点击率,报道的都是吸引眼球的肤浅新闻。主角作为有理想的新闻从业者,希望报道环境危机等更现实的新闻,但遭遇重重阻力。他为了自己的理想不惜赌上职业生涯。保罗-巴奇加卢皮不变的主题是贫富/阶层分化、生态灾难、能源枯竭、科技退化...总之各种灰暗未来。我刚开始接触他的作品心想:“我靠!这不是又一个刘维佳吗?!”不过保罗-巴奇加卢皮厉害之处是铺陈细节,塑造完整的世界。伊丽莎白-贝尔,《探秘修格斯》。2009年雨果奖最佳短中篇。看名字就知道,这是一篇克苏鲁神话同人。洛夫克拉夫特的作品文学价值很低——这话不是我说的,是爱手艺的传记作者说的。论恐怖小说,他比不过爱伦-坡。但爱手艺的贡献在于出色的设定,以供后世作者发挥。比如,去年凯吉-约翰逊获得世界奇幻奖最佳长中篇的《维利特-博伊梦寻记》,便采用“幻梦境”设定。《探秘修格斯》发生于二战早期,美国的种族隔离制度有所松动。藤校开始接受黑人学生,一些大学也授予黑人学者教职。主角是一位黑人学者,到海边小镇调查神秘生物修格斯。虽然具有一定社会地位,他依然小心翼翼,担心遭到种族主义者报复。同时,他从报纸得知,德国对犹太人的迫害愈发严重。种族问题、二战、修格斯,这些事情逐渐有了交集。2010年。肖恩-麦克马伦,《钢铁之声》。由于外星人侵略,人类不得不一次次进行时间旅行,修正历史,以寻找抵抗外星人的办法。在一个时空中,人类放弃了无线电。在另一个时空中,人类产生了神权政府。这场战争似乎永无止境。这篇小说的想象力突出,故事和设定结合紧密。虽然具体情节忘光了,但印象极深。2011年。威尔-麦金托什,《冰柱新娘》。2010年雨果奖最佳短篇。在未来,女性死后头颅被冷冻,供男性选择“相亲”。女主角就是这样一位冰冻新娘,由于某些原因她自杀,被不断唤醒、相亲、再冷冻。随着时间推移,她回忆起自己自杀原因,而且恐惧的意识到,她被复活的希望越来越渺茫。21世纪10年代后,星云、雨果、世界奇幻奖等幻想文学奖项越来越强调文化多元化,所以你可以在这篇小说中看到女性地位和LGBT群体等议题——但这不叫“政治正确”好吗?70年代就有厄休拉-勒古恩这种社会派科幻小说大家,只是她把社会议题放在架空的外星球背景;而当代作者则放到现实讨论。特德-科斯马斯卡,《观察者》。这篇小说当年反响强烈,以至于读者将特德-科斯马斯卡与特德-姜相提并论——事实证明,这是错觉...特德-科斯马斯卡段位还差得远。《观察者》是基于双缝干涉实验的思想实验,结尾收的恰到好处。后来作者将其扩写成长篇《闪烁者》,就成了无聊的高科技惊悚小说,而且节奏慢的要命。2012年。乔治啊啊马丁,《肉院情人》。这篇小说居然被《梦歌》删除了,有什么好敏感哒?!本质上,这是一篇爱情悲剧。老马当年写这种桑心小说也是好手。保罗-巴奇加卢皮,《黄卡人》,《卡路里人》。这两部小说与《发条女孩》为统一世界观,相当于前传。这几篇最大的贡献是塑造了世界末日般的东南亚异域世界,一般作者可写不出来。后来他的小说越写越拖沓,以至于差点成为最令我心烦的幻想小说作家。查理-简-安德斯,《六个月零三天》。2012年雨果奖最佳短中篇。2012年我最喜爱的科幻短篇,我心目中最佳科幻爱情小说之三。以一对可以预测未来的男女恋情讨论了宿命论和自由意志。查理-简-安德斯笔触细腻,擅长感情描摹而不矫情。后来她的星云奖获奖长篇《群鸟飞舞的世界末日》继承这一特点。2013年没有我特别喜欢的科幻短篇。2014年。迈克尔-斯万维克,《漫漫长旅》。2014年我最喜爱的科幻短篇。迈克尔-斯万维克多次获得星云、雨果、世界奇幻奖。我认为这是他最好的科幻短篇,喜爱它胜过他的获奖作品比如《暴龙谐谑曲》、《时间军团》、《狗说汪汪》。一名法医从他的前妻接受了一个任务:解剖一具外星人尸体。在解剖过程中,他鬼使神差的吞下外星人体内的一片蛋白片,随即失去知觉。当他醒来,发现自己开着汽车在高速公路上狂奔,手上鲜血淋漓。受蛋白片影响,他开始出现幻觉,而前方是一段漫漫长旅。2015年。路易斯-夏纳,《黑太阳》。二战前夕,几名魔术师预见到希特勒上台将带来巨大灾难,联手制造骗术将希特勒投入疯人院,扼杀了二战。很出色的另类历史小说,节奏明快故事抓人。科伊-多克特罗,《出卖月亮的人》。2015年我最喜爱的科幻短篇,获得西奥多-斯特金纪念奖。主角是一名中年IT人,疑似被诊断为癌症。之后确认癌症为误诊。主角如释重负出了医院,遇上一名年轻极客。极客热情的开车送主角回家,路上邀请他参加火人节和七月狂欢节。在节日上,极客带来他的发明,可以自走移动的3D打印机。狂欢后,主角决定和极客一起努力将3D打印机送入月球,让它打印房屋。但是谁都没想到,这个理想将耗费他们一生的时间。《出卖月亮的人》并不完美,比如它的结构问题,头重脚轻,前期花费大量笔墨描述七月节狂欢;而将3D打印机送入月球的种种努力则简略带过。当然,狂欢节的描述为主角的思想转变打下伏笔。《出卖月亮的人》最出色的地方在于其科技乐观主义,现在科幻小说总是渲染灰暗未来或者强调科技的潜在危害,看多了整个人都不好啦!难得有一部价值观积极正面向上的科幻作品,人物塑造也很立体出色,简直是各种世界末日版本科幻小说的清风啊。2016年。萨拉-平斯克,《乡村公路女神》。2016年星云奖最佳短中篇。萨拉-平斯克是独立音乐人出身,所以她的作品总是出现如下要素:音乐人;灰暗或如世界末日般的未来;les...是的,她作品中的主角都是les...在未来美国,资源向大城市集中,城镇凋零。一支朋克乐队开着小车,一路在破败城镇间巡演。很有意思,这篇小说某种程度上反应了摇滚“叛逆”的刻板印象。去年她的作品《或迟或早,一切终将沉入海底》入围星云奖最佳短中篇提名。由于世界末日,富人们集资建造一艘巨型游轮,将资源搬上游轮到处游荡。富人们还将一批歌星带上游轮进行表演,夜夜笙歌。主角是一名女歌手,不愿意过这般生活,偷偷跳上救生艇逃走。救生艇遇上海难,她被冲上海滩,为一名海边的女子所救。尤金-费雪,《新妈妈》,入围2016年星云奖最佳长中篇提名,2016年我最喜爱科幻短篇。假设存在一种病毒,让卵子可以自我受精。女性每次排卵,就相当于一次怀孕,而后代就是她的复制体,这将给社会带来怎样的影响?《新妈妈》堪称社会派强设定科幻小说代表,政治、宗教、医学、法律、女性地位、LGBT群体等各个议题全部涉及,而且写得非常好。很久没看到如此出色的社会派科幻小说。2017年。格雷格-伊根,《植入的公理》,《潜行于谎言之间》。格雷格-伊根是科技强设定作者,喜爱生物科技设定和自由意志主题。他的主要问题在于故事经常和设定脱节,即设定极强,但故事简单,甚至故事和设定无关。《植入的公理》讲述未来“观念”可以如药剂般植入大脑内,被植入者可以改变宗教信仰、价值观乃至性癖好。主角的妻子在一起银行抢劫案中被杀,杀人者成为污点证人,坐了几年牢就出狱。主角想替妻子报仇,但他反对死刑,下不了手,于是购买植入剂,植入“人命无足轻重”的观念,成功替妻子复仇,但这一植入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潜行于谎言之间》的设定是,由于不明原因的灾变,地球被分割成产生不同观念的地区。在一个地区,人的观念就会被影响,比如成为佛教徒、不可知论者、怀疑论者等等。人群基于相同的观念居住,其他地区成为废墟。有一批游荡者拒绝被地区影响,在观念区域的空白处游荡,寻找没有被影响的乐土。这个设定很“大”,适合写成长篇,短篇的故事就太简单了。有几篇小说我忘了是什么时候看的。特里-本森,《熊发现了火》,1991年星云、雨果双奖短篇。主角的母亲重病,他和弟弟、侄子开车去看望,途中发现熊发现了火,手执火把围坐取暖,冬天不再冬眠。后来母亲逃出医院,与群熊坐在火堆前,平静去世。这是一篇带有神秘主义的小说——你很难说它是科幻小说或者奇幻小说,它没有交代熊发现火的原因。特利-本森笔调哀伤而和缓。与其说这是幻想小说,不如说是纯文学作品。康妮-威利斯,《即使是女王》,1993年星云、雨果双奖短篇。这是一篇幽默科幻。未来妇女解放运动使女性地位极大提升,通过服用药物摆脱了烦人的月经。主角是一位事业有成的女法官,大女儿已结婚生女,二女儿则叛逆的令人头疼。当二女儿宣布要加入机车党,女主角的妈妈就急急忙忙赶过来,接着女主角的婆婆——一名强势的女政治家,整天忙着维护世界和平——也从百忙中赶过来。一群女人开始了家庭会议,七嘴八舌苦口婆心的劝说二女儿。最后,当二女儿得知加入机车党将不能服用阻止月经的药物,而月经如此麻烦,她就打消了念头。标题名来自一段对话:“每个女人都要经历月经,即使是女王?”“即使是女王。”弗诺-文奇,《费尔蒙特中学的流星岁月》,2002年雨果奖最佳长中篇。弗诺-文奇最偏爱的主题是“超人巨变”。他通过两种设定表达该主题,一是太空史诗,比如《天渊》和《深渊上的火》——我想大刘可能受此影响。二是网络和虚拟空间,比如《真名实姓》和《费尔蒙特中学的流星岁月》。所以我不认为弗诺-文奇是“赛博朋克”作家——不够朋克嘛。弗诺-文奇的作品也有设定爆炸特点,比如《费尔蒙特中学的流星岁月》:可穿戴网络设备、远程虚拟成像、老年痴呆症治疗、有机探测器,乃至动物智力爆炸...设定一个接一个扔过来,令人目不暇接。之后弗诺-文奇将该小说扩写为长篇《彩虹的尽头》,获得2007年雨果奖最佳长篇。特德-姜,《你一生的故事》,2000年星云奖最佳长中篇。我都忘了第一次看这篇小说是什么时候,反正第一次没看懂。和很多人一样,将其理解为“星际语言学普及教程”。《降临》上映后又看了一遍,还看了特德-姜的访谈,才意识到小说的核心主题是宿命论。语言学其实是小说最不重要的,特德-姜表示,为了让女主角获得预知能力,他曾考虑冥想或服药方式。后来他写《领悟》,主角获得“超能力”的方式就是服药。小说叙事层层递进,从语言学到费尔马最少时间定律再到宿命论,相当于剥洋葱,最后把宿命论的核心“剥”出来。《你一生的故事》、《商人与炼金术士之门》和《六个月零三天》,是我见过的最好的探讨决定论和自由意志关系的科幻小说。老王受《你一生的故事》启发,写了《一生的故事》,道理得借人物之口说出来,就落了下乘。今年我看过有趣的科幻短篇有:特里-比森,《窟窿里的洞天》;飞浩隆,《海之指》——飞浩隆真是变态!!这是褒义;萨拉-平斯克,《何人生还》。一般年底我会写篇回顾。至此呕心沥血爆肝爆肾的回顾了我喜爱的科幻短篇。我看过多少科幻短篇?肯定超过一千篇,可能没到两千篇。黑体标注的小说都是我心目中的经典之作,有的甚至二十多年都难以忘怀。如果各位感兴趣可以找来看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动漫的剧场版和主线有关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