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额贷款一次性还清提前还款划算吗?

更新时间:2020-11-20 17:25
找法网官方整理
人浏览
  等额本金与等额本息都是贷款还款方式的一种,但是等额本金相比等额本息而言要更加适合提前还款,对此如果有提前还款意向的最好选择等额本金。因此接下来将由找法网小编为您介绍关于房贷等额本金提前还款计算公式及其相关方面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相应的问题。
  一、房贷等额本金提前还款计算公式
  1、等额本金贷款计算公式:
  每月还款金额= (贷款本金 / 还款月数)+(本金 — 已归还本金累计额)×每月利率
  2、小额贷款且利率较低时:
  举例说明:贷款12万元,年利率4.86%,还款年限10年
  等额本息:10年后还款151750.84元,总利息31750.84元
  等额本金:10年后还款149403.00元,总利息29403.00元
  两者差额:2347.84元/10年,一年才差235元
  举例说明:贷款12万元,年利率4.86%,还款年限20年
  等额本息:20年后还款187846.98元,总利息67846.98元
  等额本金:20年后还款178563.00元,总利息58563.00元
  两者差额:9283.98元/20年,一年才差465元。
  二、等额本息和等额本金哪个划算
  根据自身条件做选择。
  等额本息每月的还款额度相同,比较适宜有正常开支计划的家庭,特别是年青人,因为开始的收入相对少,要随着时间和升迁才会相应增加收入,所以为了前期压力不会太大,选择“本息”更合适。
  等额本金在前期的还款额度较大,而后逐月递减,比较适合还款能力强的人,对于一些年纪稍微大一的人也比较适合,因为随着年龄增大或退休,收入可能会减少。
  等额本息的意思是每个月还钱总价是一样的,从第一个月到最后一个月还贷款都是固定数额,其中本金占比由少到多,利息占比由多到少。这种还款方式的特点是压力比较小,不会有太大的差别。
  等额本金意思是每个月还贷款的本金是一样的,利息逐月减少,所以每月还钱的总价也不一样,这种还款方式的特点是还款总价越来越低,开始压力大,后来就比较轻松。
  三、等额本金还款要注意什么
  等额本金还款要注意以下几点:
  1、等额本金是将贷款总额平分成本金,根据所剩本金计算还款利息。也就是说,越到后期,这种方式所剩的本金越少,所产生的利息也越少。
  2、如果已经还款超过三分之一了,就说明已还了将近一半的利息,后期所还的更多是本金,利息高低对还款额影响不大。如果在还款初期,尤其是三年之内的话,提前还款是十分划算的;
  3、如果还款期超过三分之一,此后在月供的本金和利息构成中,本金开始多于利息,也不适合提前还款。
  根据法律规定可以得知,等额本金是最适合有提前还款意向的当事人的,因为等额本金的还款方式的特点是还款总价越来越低,开始压力大,后来就比较轻松。以上便是找法网小编为您带来关于房贷等额本金提前还款计算公式的相关知识,若大家有什么不了解的亦或是有其他疑问的可以咨询找法网的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一文打尽”,全面解答房贷提前还款问题。9折4.41%,即基准利率是4.9%,既不是这次调整之后的4.2%,也不是这次调整之前的4.3%,可推断出这是一笔固定利率贷款。此前我回答了几个利率问题,但直到这个问题我才意识到自己忽略了2020年选择了固定利率的那批贷款,当时在答文里面很武断地说出“没有二、三十年固定不变的利率”这样的话,大意了!抱歉。(图片来源:网络)本文摘要:作为弥补,下面会首先对2020年的利率改革进行简要回顾;然后,结合题目,对比浮动利率与固定利率的差异;最后,就提前还款提供一些个人建议。如果对前面两个部分不感兴趣,可直接跳过,进入第三部分。第一,为什么超长期限的个人住房贷款会执行固定利率?2020年央行的利率改革改变了利率的定价策略:商业银行的利率不再按“基准利率±浮动比例”确定,而改为“LPR±基点”。LPR是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和此前基准利率由央行确定不同,LPR以主要商业银行的报价为基础来确定,每月20日公布一次。LPR利率紧密贴合市场,是我国利率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深化的标志。在LPR全面实施之前,2020年3月至8月期间,央行通过各商业银行给所有存量借款人出了一道选择题:此前“基准利率±浮动比例”的利率将不再执行,借款人必须在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之间,二选一。如选择固定利率,则按当时执行的利率锁定,合同期内不得调整。如选择浮动利率,则按“LPR±基点”执行,期间如遇利率调整,自次年1月1日起LPR调整为新利率,基点固定不变。(2020年,存量贷款面临利率调整方式的选择 。图片来源:网络)一般来说,中长期贷款不会实行固定利率。但因为这一次选择,住房按揭贷款作为超长期贷款,第一次成批量地出现了执行固定利率的情况。且因为此后新发放的贷款一律执行“LPR±基点”的浮动利率,所以这一批贷款在执行固定利率方面极有可能空前且绝后。当时我所在的银行多数借款人选择了LPR浮动利率(其中相当一部分是过期未做出选择则默认按LPR执行),少数选择固定利率。但在全国范围内,我则没有找到官方的权威数据。据我所知,选择固定利率的借款人无外乎这两种情况:一是合同执行利率比较优惠,且预期以后利率会上升,所以愿意锁定利率,以稳定享受优惠。二是喜欢支出的确定性,以便更好地进行财务安排。第二,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哪个更划算?LPR利率自2019年首次公布以来,直到2023年6月20日,有过6次调整,每一次都是下调,从未上调。历次下调之后,当初固定的优惠利率变得“不优惠”了。从题干的案例看,执行的是4.41%的固定利率,既然是固定利率,那么在30年的合同期限内LPR的任何变动都与它不相干。就该利率而言,该选择题给出的另一个选项是:浮动利率“LPR-24个基点”,当时的利率是4.65%,即4.65%-0.24%,从此,4.65%是可变部分,0.24%是不变部分。(固定利率与LPR.
图片来源:网络)如果当年题主选择了浮动利率,又会怎样呢?2020年8月至今,5年期LPR有过四次下调,分别是:2022年1月20日,下调至4.6%;2022年6月20日,下设至4.45%;2022年8月22日,下调至4.3%;2023年6月20日,下调至4.2%。根据合同约定,执行浮动利率的存量贷款,在合同期内如遇利率调整,LPR利率会在次年的1月1日调整,按最新利率执行,基点部分则固定不变。以上四次下调,前面三次都在2022年,那么当存量贷款在2023年1月进行利率调整时,会直接按最新的利率4.3%执行,也就是说,4.65%、4.45%这两次调整对存量贷款不起作用。调整之后,案例的贷款利率为:4.3%-0.24%=4.06%。比当年的9折(4.41%)优惠了35个基点。今年6月这一次利率下调至4.2%,如果持续到明年1月1日没有变化,届时该利率将下调为3.96%(4.2%-0.24%),比4.41%优惠了45个基点。案例中本金60万元,已经还了3.6万元,余56.4万元,我们直接按45个基点计算,56.4×0.45%,则每年利息差距约为2500元。即从明年1月开始,浮动利率比固定利率每年可节省利息支出约2500元。为什么我只计算一年,而不按照贷款期限计算二、三十年,因为LPR是跟市场联系较为紧密的报价机制,调整相对频繁。而住房按揭贷款浮动利率根据LPR定价每年一定,所以这里只算一年。这是否说明固定利率就一定吃亏?“吃亏”、“划算”,都是相对而言的。如果利率不是下行,而是上行,浮动利率会上涨,而固定利率则不会。2020年,是全面防疫第一年,3-8月期间,国家出台了很多政策促生产保民生,银行利率的定价因为需要兼顾这一社会责任而有所抑制,所以对于后续的利率有上行的预期很自然,也有现实依据。而面向未来,我们也很难准确预判利率什么时候会上行、什么时候会下调。(固定与浮动。图片来源:网络)第三,贷款是固定利率,要不要提前还?如还款,选择减少每月还款额,还是缩短贷款期限?无论是固定利率还是浮动利率,我都不主张仅仅因为利率调整就考虑提前还款。现在处于利率下行周期,浮动利率贷款基本上不需要纠结,明年1月份开始就可以执行新利率,减少利息支出。固定利率贷款现在是会难受一些,但保不齐什么时候利率就转头向上了,那固定利率的优势就会显现出来。是否要提前还款,主要还是看个人及家庭的资金情况和财务安排。本题案例,题主有10万-20万资金,要不要拿来还房贷?怎么还?主要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量:1.资金是自有,还是来自外借?(图片来源:网络)如果借钱还房贷,大可不必,4.41%的利率不算高。外借的资金,如果利率低于该水平,那多少要搭上些人情债,人情债的“利率”可能上不封顶,最难还。如果是高利率的“过桥借款”(用于归还旧贷款,并以预期的新贷款作为还款来源的临时周转贷款),则更为不妥,因为你还了房贷之后,如果借不到新贷款来归还“过桥借款”,就非常被动。(具体可参看本人此前答文《房贷转经营贷可以吗?》,链接如下)2.资金是否有其他更高效用途?如果是自有资金,则需要考虑是否有合适的理财途径,可以获得高于4.41%的收益。如果有,则不用急着还款,可以用自有资金进行理财投资,投资收益高于贷款利息支出就是赚到了。如果没有,提前还款就是最好的选择。(图片来源:网络)3.选择减少月度还款额还是缩短贷款期限?怎么还?是保持还款期限不变,减少每月还款额,还是保持每月还款额不变,缩短贷款期限?如果预计个人及家庭后续收入下降,建议选择第一种,即保持还款期限不变,减少每月还款额,这样可以保持日常生活质量不受或少受影响。如果预计个人及家庭后续的收入稳定,或者会增加,建议选择第二种,即保持每月还款额不变,缩短贷款期限。因为同样的还款额,不会增加每月的还款压力,还可保持财务开支计划的持续稳定。而且通过缩短贷款期限,利息支出的总额度会大大减少。(具体可参看本文此前答文《房贷月供是复利计算还是单利计算?》,链接如下)}
  “正规平台、息费无忧”“快速到账,最低年化利率6%”,随处可见的网络贷款广告很容易打动人心。然而,北京青年报记者调查发现,大批消费者拿到贷款开始还款后,才发现网络贷款并非广告里说得那么美,他们实际支付的综合贷款成本往往高于广告中最低利率的数倍,甚至大胆踩线36%。
  揽客诱饵
  网贷广告以最低利率宣传
  目前,大家常用的互联网贷款主要分为两种渠道,一种是自营渠道,即消费者直接通过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等持牌金融机构的线上渠道进行申请;另一种更常见的方式是通过360借条、你我贷等网络平台申请。这些网络平台其实是助贷机构,主要帮助银行、消金公司等持牌金融机构营销获客、逾期清收,有的在过程中还会引入担保公司和保险公司增信。消费者直接找银行借钱,很可能批不下来或者流程很麻烦,这些助贷平台的存在客观上帮助消费者更便捷地获得了贷款。
  当然,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通过助贷平台申请贷款,消费者除了支付银行的利息,还要支付服务费、保险费、担保费等多项费用。所有这些都是贷款成本。网络贷款的综合息费率之所以那么高,就是因为这部分费用的存在。
  然而,不少网络贷款的广告往往会用醒目字体标注“最低日息万分之二”“年利率6%起”“年化7.2%起”。它们热衷于用最低利率揽客,却少有提示最高利率。北京青年报记者发现,不少消费者都是受网络贷款广告或宣传营销的诱惑,稀里糊涂就借了钱,等还款的时候才发现账单里有不少之前完全没留意的费用,更让他们吃惊的是,这些额外费用竟然比真正的利息高很多。
  事实上,消费者对网络贷款利率过高的投诉量长期居高不下。以360借条App为例,宣传广告称“1千元借12个月,日费用低至1毛2(年化综合息费率7.2%起)。而北青报记者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发现,称360借条为“高利贷”的投诉超过1700条,因为这些消费者付出的实际息费率都超过了30%。
  有消费者出示的信息页面显示,他在360借条借的5500元,年化综合息费率高达35.94%,已经接近法律规定的36%高利贷标准。
  后知后觉
  服务费担保费是利息好几倍
  消费者赵先生称,2021年8月在你我贷平台申请了2200元贷款,分12期还款。在资金到账后,他才发现前3个月的还款账单里,除了还本金和利息192.39元,还包括咨询服务费57.2元和贷后服务费170.06元。算下来,赵先生支付给银行的利息只有108.68元,年化利率仅4.94%,但两项服务费总计681.78元,是利息的6倍,直接将这笔贷款的年化综合息费率拉高至35.93%。
  赵先生称,自己完全不知道这些费用是怎么回事。由于从你我贷App里找不到合同,还是在支付记录才了解到更多细节。还款记录显示,其本金和利息由某村镇银行收取,而咨询服务费和贷后服务费则流向了陕西一家融资担保公司。
  李小姐和赵先生也有相似的经历。她在你我贷平台借款12000元,12期总计还了16304.34元,息费总计4304.34元,年化综合息费率高达35.87%。李小姐提供的还款记录显示,她每月还款1132.64元,其中每月还的利息从85元起逐月递减,最后一期利息才7元多,而每月固定的担保费是86元,已经超过当月利息。更让她吃惊的是,前两期平台还额外收取了1356元的贷后服务费。记者计算发现,李小姐为这笔贷款支付的利息共1591.68元,同时还支付了1032元担保服务费和贷后服务费2712元,这两项服务费合计3744元,是利息的2倍多。
  此外,关于收取担保费的问题也成为投诉的“重灾区”。在消费者投诉平台上,对小象优品App的投诉已超1万起。有用户称,在小象优品借款1万元,分12期归还,每期还款945.33元,共还款11343元,利息1343元。同时,账单显示,该笔贷款另有一笔分12期的担保费共2256元,粗略计算,其综合年化息费率已达36%,而且担保费远超利息。
  好借难还
  提前还款比按期还款还贵
  不少消费者表示,自己在申请网络贷款时没有注意到实际利率很高,等了解清楚想提前还款又发现没那么简单。
  在各大投诉平台上,有关360借条提前还款的投诉非常集中,消费者认为360借条提前还款的收费太高,甚至比按期还款还贵。据了解,360借条在客户查询待还款金额时,除了展示总息费、年化综合息费率等信息,还用一行小字提示“如提前还款,将按实际使用天数最高0.0985%/日计算费用。最高不超年化36%。”这意味着,如果客户的实际息费率低于36%,而实际使用时间较长,提前还款的金额比按期还款还要多。
  有用户反映,自己借款的剩余未还本金为25805.49元,剩余还款期数7期,按期还款总还款30126.81元,按照系统提示,提前还款要还30320.4元,比按期还款金额还要多近200元。
  阻拦大家提前还款的不仅有高收费,还有时间。有平台还会要求预约提前还款的时间,等候排队,不是想还就还。
  张先生2018年在捷信消费金融借了75000元,今年2月想一次性提前还款,结果系统显示到6月份才能还钱,现在只能继续按月还款。
  如果想尽早提前还款,也有办法,就是多交费。张先生提供的信息显示,捷信消费金融对提前还款有很多附加要求。对于签署日期在2017年12月29日以后,未购买灵活还款服务包、灵活保障服务包或购买相关服务包但还款未满3期的合同,如在还款到期日的至少3日前(不含该还款到期日)申请提前还款,应继续偿还3期期款后,提前还款才可生效。若在还款到期日前3日内申请提前还款,则需继续偿还4期期款后提前还款才可生效。
  专家解读
  助贷手续费未来应加强立法设置
  网络贷款平台可以随意定价吗?他们的畸高收费该如何规范?据记者了解的情况,助贷平台的监管还存在空白地带。
  苏宁金融研究院孙扬指出,那些掌握庞大流量的助贷机构背后都连接着上百家金融机构,但是作为贷款全流程最开始的环节,助贷机构并没有纳入中国的金融监管体系。
  今年2月7日,无锡市新吴区发改委在回复消费者关于小象优品担保费太高的投诉时表示,小象优品隶属于无锡源石云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并非经过审批和监管的地方金融从业机构,该公司从事的助贷业务非行政许可业务。目前国家尚未出台相应法规规定担保费收取的上下限,通常由担保方与被担保方双方协商确定。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指出,当前的确有助贷中介在收取各种助贷手续费,有些手续费是合理的,比如担保费;有些手续费是中介的收入,收费比例弹性就比较高。当前没有具体的中介费用限定比例的规定,法律只是要求费用收取更加透明,比如在贷款前明确告知贷款人收费项目,但依然缺乏具体法律标准来限制各项收费。
  “对于助贷手续费,未来应该加强立法设置,要限定收费名目,实施贷款中介费总量控制,设定收费额度上限。比如最近有声音说可能会有政策将助贷的担保费设定在2%。当然,不能仅仅针对一种费用,助贷机构也会巧立名目,故而也要限定助贷收费种类。”盘和林称。
  尽管直接针对助贷的监管规定一直没有出台,但从2019年开始颁布的很多监管规定也将影响到助贷业务。
  比如,今年5月1日将施行的《中国银保监会关于规范银行服务市场调节价管理的指导意见》要求,银行完善服务外包与服务合作价格管理。在与第三方机构业务合作中,银行可结合决策独立性、客户法律关系、利益归属等情况,区别服务外包与服务合作,按照规定实施价格管理。银行要在外包服务协议中列明价格条款,禁止外包服务提供商向客户收取与外包服务相关的服务费用。银行要充分了解互联网平台等合作机构向客户提供的服务内容和价格标准,在合作协议中约定服务价格信息披露要求、三方争议处理责任和义务等内容,禁止合作机构以银行名义向客户收取任何费用。要持续评估合作模式,及时终止与服务收费质价不符机构的合作。
  孙扬表示,助贷目前已经是互联网贷款的主要形式,未来很有可能会有监管政策的出台。他建议,银行做助贷业务要尽量做那些有场景有产业链的助贷,要回避那些纯资金需求的助贷,同时也要大力发展自营业务,并通过深层次的数字化转型,降低自营业务的成本。
  提醒
  消费者要合理使用小额信贷服务
  当前,助贷平台和互联网贷款的兴旺一定程度上便利了生活、减轻了即时的支付压力,但在高利率的压力下,消费者若频繁、叠加使用消费信贷,也容易过度负债,征信受损,给自己的生活带来诸多麻烦和风险。3月14日,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关于警惕过度借贷营销诱导的风险提示》,提醒消费者远离过度借贷营销陷阱,防范过度信贷风险。
  银保监会提醒消费者,要坚持量入为出消费观,根据自身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做好收支筹划。合理合规使用信用卡、小额贷款等消费信贷服务,了解分期业务、贷款产品年化利率、实际费用等综合借贷成本,在不超出个人和家庭负担能力的基础上,合理发挥消费信贷产品的消费支持作用,养成良好的消费还款习惯,树立科学理性的负债观、消费观和理财观。文/本报记者 程婕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额贷款一次性还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