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消费金融合作的平台有哪些在服务乡村振兴方面,有哪些具体的举措?

About “懂行人Blog”行业专家、知名学者、意见领袖的个人知识空间。在这里,看见思考者的敏锐洞见、行业潮涌的格局与视野、垂直领域的积淀与分享。并且,每一位读者都可以是下一位Blogger。热忱邀请关注行业发展、支持生态建设、热爱知识分享的您,用知识扬帆,以视野为海,共建齐享,笃行致远!近日,话题#奋力续写乡村振兴新篇章#登上热搜第一,用奋力续写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篇章,时代主旋律已经奏响,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本期“懂行人 Blog”邀请 新希望金融科技农村金融专家 Bain 分享《农村金融机构如何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近年来,金融服务“三农”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其中金融科技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涉农金融科技产品和服务逐渐丰富,农村数字金融基础设施进一步优化。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我国农村金融正展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农村金融目前呈现出以下两个特点:一是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和环境逐步改善。目前我国乡镇银行业金融机构覆盖率、行政村基础金融服务覆盖率等均创下历史新高。同时,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也取得了积极进展。二是农村信贷服务提质增效。近年来,涉农贷款规模持续增长。截至今年,全国涉农贷款余额41.66万亿元,同比增长10.1%。当然,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仍面临一些问题。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其中不少问题将有更好的解决方案,金融科技服务乡村振兴大有可为。金融是农村经济发展的血脉,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推进,“三农”领域对金融的需求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呈现出日益旺盛的发展态势,2022年2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布,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当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广覆盖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但相比城市,农村获得的金融服务仍是明显短板。中国社科院2018年发布的《中国“三农”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数据称,中国“三农”金融缺口高达3.05万亿元:“农村金融供给不足,每万人拥有的银行类金融服务人员数量,不到城镇的三百分之一;农户信用数据缺失严重,农村居民信用档案建立量仅为城镇的四分之一。”目前中国乡村振兴金融服务还是存在“贷不到,不想贷”的情况。乡村振兴良好开局,农村客群值得重视“十三五”时期,我国现代农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需要正视的是,农村金融仍然是我国金融体系的短板。近年来,随着农村金融改革持续推进,金融机构加大对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信贷支持,涉农贷款规模有了较大增长,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三农”金融可得性显著提高。但农村金融体制机制仍不健全,缺乏有效的市场化竞争机制,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底子”较为薄弱,农业灾害风险转移分摊机制仍有待完善。此外,不同地区的涉农金融需求差异较大,金融服务也尚未完全形成因地制宜、鼓励创新的环境,具体来说:01没有相匹配的金融服务产品体系的支持目前现存的金融服务产品体系为城市客群的直接转移,并没有针对广大农村地区特定的场景及产业集群特点来开发特定的产品,整体金融服务的产品体系在农村地区的完善性和适配性都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当然这个也和农村地区客观存在的发展障碍有关。一方面是传统线下形式作业成本高。不少农户都被金融机构认定为"高风险群体"。传统金融机构认为这部分群体收入水平较低且不稳定,抗风险能力较弱,并且资金需求呈现小额、短期的特征。加之,由于当前我国很多农村地区的传统金融机构仍采用人工审批、线下作业的方式,线下的业务主要是通过客户经理上门尽职调查,通过各级权限的审批,形成各种形式的表格和文档,这样导致传统的金融服务整体的周期较长,业务成本较高,许多金融机构为了控制成本和风险,在农村地区只吸储,少放贷,甚至不放贷,这就成为了农村金融面临融资难题的主要矛盾。另一方面农村地区风险识别较难。由于我国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长期处于盲点,从而导致风险不可控制,这一直制约着农村金融的长远发展。农民虽然也在不断接收现代征信,但征信在农村仍要借助传统信誉机制来维系和推动。农民群众秉承着乡村传统的、非正式的信誉制度,即“父债子还”、“有借有还、再借不难”,这种上千年世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信用机制尽管在某种程度上构成了农村征信市场的促进力量、催生力量,但反过来也折射出现代征信制度在农村的稚嫩及其基础的脆弱性。农民对征信的认知还较浅。大部分农民对什么是征信、征信有哪些作用,为什么要将自己的一些信息收录到征信数据库并对外发布披露,怎样才算守信还是感到茫然,对征信仅有的认知还停留在“借钱还钱,说话算数”上。而且,借贷农民在生产所需、生活所用、经营所求、子女上学、婚丧嫁娶等借贷过程中,往往会因为自身经济状况的变化而出现诚信所支与失信所得的直接眼前利益比较心理、这对诚信的坚定性、自我约束性产生影响。以企业逃废债为代表的农村信用缺失现象一时还难以根除。02农村客群对金融服务认知尚浅资本在产业发展中起到了必不可少的要素。相同的,资金的支持对于农村经济的增长和农业的发展尤为重要。农村信贷投入是农村绝大部分资金的来源。但是目前农村客群的对金融服务认知尚浅:一是政策引导和宣传不到位;城乡一体化建设中涉及到医疗、环境、娱乐等多项措施,而对农村金融服务改善提及不多。虽然地方政府部门转发了相关文件,但在具体业务开展过程中,并没有提供实质性帮助;二是在金融基础服务方面,广大农村居民对国家普惠金融、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等政策知晓不多,部分农民对涉农金融机构及其提供的农村金融服务仍存在疑虑。03农村客群对新技术的接纳度弱农村客群对新技术接纳较弱,常规的产品流程中的验证码、动态密码、手势密码以及交易密码等各种密码让人晕头转向,尤其是知识水平不高或者年龄教长的一些农村客群甚至将验证码当做密码来使用。而上述现象在中国的广大农村地区是极为普遍的,虽然我们的技术正在快速地发展,但是我们所服务的农村客群对于新技术的接纳速度是远远低于我们技术的革新速度。对于客观存在的文化水平较低、甚至没有智能手机的这部分客群是我们在推广农村金融服务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障碍。乡村金融生态环境近年来得到改善,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为促进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相比城市而言,乡村金融服务仍然存在服务主体单一、农村地区存贷比过低、服务和产品简单等问题。直接将适合于城市客群的产品转移到农村地区导致适配性较弱,业务增长乏力。没有与农村实际情况结合,没有做到真正的熟悉自己的客群,熟悉农村的特点导致了业务举步维艰,目前新希望金融科技服务的农村机构中不断涌现出新的案例。农村金融机构如何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一、着眼于农村客群1、与农村产业场景相结合核心产品的创新必须根据农村建设需求开展,需要贴合农村产业场景。例如根据农业产业化的需求,开办农副产品收购买方信贷等新产品与新服务。根据农村个体经济迅猛发展的需求,开办农村生产经营贷款,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村新型经营组织“短、小、频、急”的融资需求特点,进行“精耕细作”、“精确施肥”,在农村住房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农户抵押担保。2、与农户客群实际需求结合数字金融的发展要结合现实,要结合服务群体的接受能力,这就要结合农村实际,为不同客户、不同群体,量身打造不同的服务标准。例如可以根据新农村建设住房建设的需求,开办农村住房按揭贷款;根据新农村建设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的需求,开发农村农田水利、电力、道路、小城镇建设等基础设施贷款等;根据农村大学生上学问题可以发放一些助学类贷款等,同时在国家大力攻坚脱贫的同时,也可以针对如何改善农民消费水平的消费类贷款的产品。3、产品设计层面金融产品是一种资本产品,有着其核心的产品属性和附加价值。其核心就是这个产品是解决客户何种需求的,能为客户带来怎样的核心利益,而附加价值就是金融机构能够为客户提供的附加服务,比如节省客户的时间精力、降低客户的机会成本等方面,产品的附加属性是提高客户忠诚度的重要途径。其本质就是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的组织体制和运作流程,体现在产品设计层面就是如何降低客户的学习成本,使得金融产品在与客户的交互过程中变得更加的便捷、易用、和省力,如何让我们的金融产品对农村客群更加的友好是我们产品设计层面需要深入研究的地方。4、服务&推广方式要变革金融产品应市场需求而生,接下来就是将金融产品推广出去,金融产品的推广面临最大问题是客户对金融产品属性等方面的认知,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银行客户经理与客户的近距离沟通,切实体现村行对农民利益的关怀:1)新技术和客户经理的结合通过客户经理引导的方式,协助农村客户办理业务,更要结合传统服务模式和数字金融服务的方式,让客户满意、客户放心,金融服务不能让一位农民兄弟掉队。2)适合农村的宣传方式:村广播介绍、村委会认证面对农村客群整体金融知识缺乏的现实,应该充分发扬服务农民的精神,近距离地接触农民,做好普惠金融服务。各农村金融机构要利用工作人员遍布城乡的优势,通过村委广播,乡村宣传车、播放电影、散发传单、上门宣传、村委认证等方式,做好金融知识及产品的宣传,为农民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提供暖心的金融服务。二、着眼于农村金融机构帮扶提升1、深耕农村金融服务近些年来,涉农金融机构都在推进农村普惠金融服务,伴随各项政策的叠加效应,贷款增量明显。但从结构上看,农村金融扎根不够深,金融普惠性的使命感还有待加强,做农村普惠金融的动力需要加强,金融服务的真正下沉尚需努力,我们需要在农村金融领域继续深耕下去。2、丰富金融产品服务形式“整村授信”服务模式以每个行政村为单位,由银行工作人员和村干部共同组成征信小组,在逐户走访调查和信息采集的基础上,对辖内所有农户进行综合评分,分级建档授信,农户一旦有资金需求,随时可获得授信额度范围内的贷款,无需任何抵押物。“整村授信”打通了金融服务惠农最后一公里,它既解决了农民急着用钱的问题,又为农民减少了麻烦和节约了时间,还让银行闲置的资金能够派上用场,可谓一举多得。3、打开县域农村市场村行要打开广大农村市场、做好服务“三农”使命,就必须做好金融产品创新、提升发展品质。要提升发展品质,首要的就是正确地定位市场需求,根据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各种金融产品,制定有差异的市场策略,以切合客户的要求,最大程度的满足需求,最大程度地降低客户的机会成本,最大程度地提高客户的利益,降低融资风险,为客户带来更多的价值;金融产品是一种前卫的商品,能够衍生出很多的金融服务产品,村镇银行要不断地创新产品,特别是对于县域城镇农村市场,潜在的需求还未得到完全的激发,产品的创新可以引导市场的需求,建立自己的品牌,树立银行良好的信誉形象。金融科技助力乡村金融发展,拓宽村行数字化转型思路金融科技研发创新具有投入成本高、见效相对慢、边际收益递增、规模效应等特点。相较大型商业银行的技术研发优势和人才储备实力,中小银行缺乏自主研发能力,在技术创新、数据治理和生态构建方面不具备比较优势,需借助金融科技公司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新希望金融科技弥补中小银行技术劣势,“天翔CROS智慧零售平台”提供一整套数字金融解决方案。在此基础上推出「中小银行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全栈式普惠型数字信贷解决方案」,运用大数据、AI、机器学习等前沿技术打通“标准化+线上化+大数据+银行线下能力”,让村镇银行也能具备和大型银行一样的数字普惠能力。一项入口、十项全能,系统为行方提供了非常丰富的产品选项,不仅包含消费、小微等基础场景,同时基于标准产品衍生出各种类型的场景专案,该解决方案根据乡村客群定制场景化产品,包括整村授信,乡村数字金融解决方案等,拓宽乡村数字金融的服务范围,同时新希望金融科技开创深度运营服务方式,全面协助行方建立风险、产品、运维等各个维度的能力。“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期待与社会各界通力合作,共同谱写好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新篇章!}
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三十八条举措,明确了推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路径,健全多层次普惠金融机构组织体系,突出消费金融公司专业化、特色化服务功能,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效能。最近,由中国银行业协会消费金融委员会组织的“奋进新时代 开启新征程——消费金融公司高质量发展转型调研”活动,第二站走进河南中原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探讨消费金融公司如何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效能等方面的话题。消费金融业自诞生起,就承担着践行普惠金融的使命。 中原消费金融是河南省首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经中国银保监会批准成立的消费金融机构,由中原银行作为主要出资人发起设立。致力于通过技术创新、渠道整合、大数据应用等手段,面向个人消费者提供“消费贷款+消费分期”服务。我国新市民群体大概有3亿人,具有数量大、成长性强、金融服务需求大等特点,但他们绝大多数属于灵活就业人群,难以提供有效收入证明或稳定流水证明,其征信信息不完善,甚至是征信白户。“消费金融公司的行业价值从一开始建立,其实就是在去服务这些以前没有金融机构去服务的,他的信息或者说他的征信表现是没有数据基础的客群。”中原消费金融公司总经理周文龙说。据周文龙介绍,中原消费金融依托大模型+大数据+大算力方面的技术优势,深耕细分客群,能够实现业务数据跨条线整合。在服务新市民的过程中,中原消费金融也做了很多努力,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深度挖掘新精准客户画像,为不同场景下用户提供差异化、个性化服务和风险定价。如针对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建筑工人等新就业形态新市民群体,中原消费金融除了主打线上以小额、分散为原则的中原消费金融 App,打通服务新市民群体的“最后一公里”;如针对新市民就业、吸纳能力较强的小微企业和产业基地、园区中的新市民群体,中原消费金融推出主打线下大额的柚卡 App ,通过专属客户经理服务为新市民提供更高额度和更加便捷的服务。针对常见的冲动消费和非理性贷款的情况,为新市民群体提供有温度的金融服务,中原消费金融创新性在行业首推出“贷款冷静期”服务,即首次借款用户可享受“7天无理由还款”权益,从产品服务层面为借款人增加了一个征信的安全阀,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非理性借贷。这一举措对培养公众树理性消费、合理借贷的意识具有重要意义。《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助力乡村振兴国家战略有效实施。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提高对农户、返乡入乡群体的金融服务水平。河南作为农业大省,农村消费市场的挖掘潜力比较大,如何拓展金融服务模式,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金融需求,更好地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由于农村消费金融供给发展相对滞后,农村征信体系不健全、缺少抵押物等,缺少传统金融机构的支持。在此背景下,挖掘农村消费市场潜力,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原消费金融如何破局?中原消费副总经理邵航表示,中原消费金融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风控效率,坚持“客户在哪里,消费金融服务就延伸到哪里”的理念,持续深入乡镇农村地区,以优质金融服务激活农村消费市场潜力。在中原消费金融APP中,对农村用户群体有针对性地提供更高额度、更低利率和更加便捷的线上借款服务,走出了与传统金融机构差异化发展的路径,让农村居民足不出户即可享受消费金融信贷产品。在服务河南本土乡村用户方面,中原消费金融与大股东中原银行深度协同,依托中原银行网点、人员、渠道等优势,积极发力线下贷款业务,在郑州、洛阳、新乡、许昌四地组建了线下专属服务团队,将消费金融服务嵌入农村的衣食住、行用生活场景。同时,中原消费金融AP上线了乡村振兴公益助农专区,联合兰考县乡村振兴局开展助农公益活动,助力“农产品上行”,多途径实施消费帮扶。中原消费金融充分发挥线上平台的流量优势,通过搭架公益助农直播间开展在线直播、短视频传播等创新形式,将特色农产品信息更丰富、更全面的展现给用户,让全国消费者以较低的价格购买到原产地优质农产品。比如,仅通过直播带货,就已帮助兰考蜜薯销售3.5万斤。今年9月7日,中原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与兰考县人民政府共同举行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合作签约仪式,通过消费帮扶、科技赋能、金融服务、英才行动、公益助力“五位一体”行动,合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下一步,中原消费金融通过积极开展“金融知识进乡村”普及金融知识,引导农村居民做好个人信息保护,了解正规的金融产品,远离非法金融活动,多措并举补齐农村金融与消费短板。(杨晓娜)(责编:杨晓娜、徐驰)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做好2022年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银发 [2022] 74号  为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工作部署,强化责任担当,积极主动作为,抓重点、补短板、强基础,加强资源配置,创新金融产品,优化金融服务,进一步提升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能力和水平,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全力做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金融服务  (一)强化粮食安全金融保障。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春耕备耕、粮食流通收储加工等全产业链,制定差异化信贷支持措施,择优扶持一批风险可控、专注主业的粮食企业。支持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农业发展银行要发挥好粮食收购资金供应主渠道作用,及时足额保障中央储备粮增储、轮换和粮食最低价收购信贷资金供给。各金融机构要积极参与粮食市场化收购,主动对接粮食收购加工金融需求。  (二)加大对大豆、油料等重要农产品供给金融支持。围绕促进大豆和油料增产、“菜篮子”产品供给,优化信贷资源配置,持续加大信贷投入。依托主产区和重要物流节点,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服务,加大对重要农产品生产加工、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等金融支持。积极开发适合油茶等木本油料特点的金融产品,适当放宽准入门槛、延长贷款期限,支持油茶规模化种植和低产林改造。  (三)做好农产品跨境贸易和农业社会化金融服务。鼓励农业进出口企业在农产品跨境贸易中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按照市场化原则,支持有实力有意愿的农业企业“走出去”。指导金融机构基于实需原则和风险中性原则,积极为农业进出口企业提供汇率避险服务,降低中小微企业汇率避险成本。各金融机构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社等发展生产托管服务,推动提升农产品生产规模化社会化水平。  二、加大现代农业基础支撑金融资源投入  (四)加强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金融保障。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要会同当地农业农村部门开展重点种业企业融资监测,强化政银企对接,加大对符合条件的农业生物育种重大项目中长期信贷投入,支持育种联合攻关、种业基地建设和优势种业企业发展。鼓励金融机构开展种业知识产权质押、存货和订单质押、应收账款质押等贷款业务,强化种业育繁推产业链的金融服务,提升现代种业企业融资便利度。  (五)创新设施农业和农机装备金融服务模式。鼓励金融机构拓宽农村资产抵质押物范围,开展农机具和大棚设施、活体畜禽、养殖设施等抵质押贷款。稳妥发展融资租赁等业务,缓解涉农主体购置更新农机装备资金不足问题。支持符合条件的农机装备研发企业发行公司信用类债券,拓宽资金来源,加快科研成果转化运用。  三、强化对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金融支持  (六)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围绕农产品加工、乡村休闲旅游等产业发展特点,持续完善融资、结算等金融服务。积极推广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等抵质押贷款业务,对符合条件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给予优先支持。依托县域富民产业,丰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小农户贷款产品,合理增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长期信贷投放。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乡村振兴票据等债务融资工具促进乡村发展,引导社会资本投资特色优势产业。  (七)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金融支持。各金融机构要围绕县域商业发展、农村流通网络建设和县域市场主体培育,强化银企对接,加大信贷投放。结合县域商业实际使用场景,深化信息协同和科技赋能,为县域商贸、物流、供销企业和合作社提供资金结算、财务管理等服务。探索开发针对农村电商的专属贷款产品,打通农村电商资金链条。  (八)做好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金融服务。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要加强与财政、人社等部门的协调联动,适当提高创业担保贷款额度,优化办理流程,落实免除反担保相关政策要求,支持符合条件的自主创业农民申请创业担保贷款。各金融机构要加大对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及配套设施建设信贷资源投入,深化园区内银企对接,带动更多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返乡入乡就业创业。  (九)拓宽农业农村绿色发展融资渠道。丰富“三农”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积极满足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秸秆综合利用、国土绿化等领域融资需求。探索创新林业经营收益权、公益林补偿收益权和林业碳汇收益权等质押贷款业务。鼓励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发行绿色金融债券,支持农业农村绿色发展。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要积极运用碳减排支持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符合条件的农村地区风力发电、太阳能和光伏等基础设施建设信贷支持。  四、稳步提高乡村建设金融服务水平  (十)强化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金融支持。各金融机构要围绕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改造等重点领域,在不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前提下,根据借款人资信状况和偿债能力、项目投资回报周期等,探索开发合适的金融产品和融资模式,加大对乡村道路建设、供水工程改造、农村电网巩固提升等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积极投放中长期贷款。  (十一)推进县域基本公共服务与金融服务融合发展。各金融机构要依托线下网点,积极整合普惠金融、便民服务、农资农技等资源,加快涉农场景建设推广,增强网点综合化服务能力,提升缴费、查询、远程服务等便捷性。进一步加强金融与教育、社保、医疗、交通、社会救助等民生系统互联互通,推进县域基本公共服务便利化。  五、持续推动金融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十二)加大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等脱贫地区的金融资源倾斜。各金融机构要进一步细化针对脱贫地区特别是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支持措施,在信贷准入、授权审批、资本计量等方面予以倾斜,保持脱贫地区信贷投放力度不减。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和国有商业银行要力争全年对全部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各项贷款增速高于本机构各项贷款增速。按市场化、可持续原则进一步加大对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的金融支持力度。做好脱贫人口小额信贷质量监测和续贷展期管理,推动符合条件的及时启动风险补偿,促进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健康发展。  (十三)持续做好定点帮扶工作。承担定点帮扶任务的金融机构要认真落实定点帮扶政治责任,深化“信守一个承诺、种好两块田地、建设三个工程”帮扶理念,发挥金融组织优势与社会协同能力,鼓励扩大帮扶地区产品和服务消费,形成市场化支农业务模式。要扎实做好帮扶地区信贷支持、资金捐赠、消费帮扶、干部培训、招商引资等工作,全面完成各项帮扶任务指标,把定点帮扶“责任田”打造成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示范田”。  六、提升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能力  (十四)强化货币政策工具支持。进一步优化存款准备金政策框架,执行好差别化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引导机构法人在县域、业务在县域、资金主要用于乡村振兴的地方法人银行释放更多资金投入乡村振兴领域。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要继续加强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管理,强化精准滴灌和正向激励功能,提高政策支持普惠性,适度向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倾斜,加大对县域法人金融机构支持力度。  (十五)改进金融机构内部资源配置。各金融机构要健全服务乡村振兴的内设机构或业务条线,在信贷资源配置、产品服务创新等方面予以倾斜,加强“三农”人才队伍建设。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全国性银行要制定明确的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优惠方案,中小银行可结合自身实际合理确定优惠幅度。各金融机构要细化实化涉农信贷业务尽职免责制度,完善内部绩效考核,将金融管理部门对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结果纳入对分支机构的考核。鼓励商业性金融机构发行“三农”专项金融债券,拓宽可贷资金来源。  (十六)稳妥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化险。进一步压实地方党政风险处置责任,遵循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稳步推进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化险工作,保持商业可持续的县域法人地位长期总体稳定。继续支持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用于补充中小银行资本。坚持农村信用社服务当地、服务小微和“三农”、服务城乡居民的定位,严格约束异地经营行为。各省、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要明确职能定位,落实“淡出行政管理”的要求,因地制宜做优做强行业服务功能。  (十七)强化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继续深入实施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各金融机构要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第五代移动通信(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优化风险定价和管控模型,有效整合涉农主体信用信息,提高客户识别和信贷投放能力,减少对抵押担保的依赖,积极发展农户信用贷款。  七、持续改善农村基础金融服务  (十八)深入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继续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完善各级涉农信用信息系统,因地制宜建设地方征信平台,精准识别各类农村经济主体信用状况,以信用建设促进信用贷款投放。积极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评价,加快建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体系。探索开展信用救助,创新信用评价结果运用。  (十九)持续提升农村支付服务水平。巩固优化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支持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与农村电商、城乡社会保障等合作共建,推动支付结算从服务农民生活向服务农业生产、农村生态有效延伸。推广完善“乡村振兴主题卡”等特色支付产品,推动移动支付便民工程向县域农村下沉。加大央行存款账户业务线上渠道推广,支持农村金融机构开展央行存款账户资金归集。通过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支持货币政策工具券款对付(DVP),实现融资等环节全流程自动化处理,加速政策资金到账速度。  (二十)持续推进储蓄国债下乡。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要结合实际制定符合当地特色的储蓄国债下乡工作措施,推动提高农村地区国债发行额度分配比重,引导金融机构将储蓄国债发行额度向农村地区适度倾斜。深入推进农村地区国债宣传工作,拓展销售渠道,让更多农民群众“足不出村”享受购债便利。  (二十一)加强农村金融知识宣传教育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继续将农村居民列为金融知识普及教育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的重点对象,开展好集中性金融知识普及活动。结合农村地区金融教育基地建设,常态化开展风险警示教育,推动金融素养教育纳入农村义务教育。持续畅通普惠金融重点人群权利救济渠道,压实金融机构投诉处理主体责任,推进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用好“总对总”在线诉调对接工作机制,加强调解员队伍建设,强化金融纠纷调解专业性,进一步提升金融消费者对金融纠纷调解的认知度、参与度和认可度,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  八、加强考核评估和组织宣传  (二十二)强化统计监测与考核评估。完善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统计制度,根据实际需要调整指标定义内涵,开展数据质量评估。用好金融支持巩固脱贫和乡村振兴信息系统,加强脱贫人口金融信息管理。开展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强化评估结果运用,切实发挥评估工作对进一步改进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的积极作用。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要在原金融精准扶贫政策效果评估办法的基础上,调整优化评估指标,对辖区内金融机构开展金融帮扶政策效果评估。  (二十三)加强组织协调和宣传推广。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要充分发挥牵头作用,加强部门间统筹协调,指导辖区内金融机构细化政策措施,抓好贯彻落实。支持符合条件的地区开展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试点示范,探索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有效途径。及时总结提炼工作经验和典型模式,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强政策宣传,为金融支持乡村振兴营造良好氛围。编辑:张家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原消费金融合作的平台有哪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