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旭股份发展前景的技术水平相对于其他公司如何?


2023-02-20 22:23
来源:
能源一号发布于:上海市
加群时请您注明姓名、公司、职务、部门,通过概率更大。
Q1: GDR的发行基于何种考虑?未来几年的发展如何考虑?
公司:未来几年,光伏行业的高速增长是十分确定的。爱旭通过持续努力,开发出了ABC产品。ABC会成为明星产品,公司会以ABC产品为核心,从电池到组件,再到解决方案,进行快速扩张。从专业电池片生产商,转变为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市场开发目标,是所有场景的前30%的高端客户。同时,会在日本、欧洲等高价值产品市场进行深度开发,并通过GDR发行,向全球扩张。GDR发行会成为公司全球化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成功发行后,公司会借助资本力量,在未来五年获得较大增长。未来五年,行业增长率会在20%以上,公司会超过行业平均。
Q2:研发中心放在欧洲有什么优势?
公司:首先,爱旭是第一个在欧洲设有研发中心的公司。其次,目前所有的光伏理论创新都是来自于欧美,中国的创新还没到这个程度。 TOPCon技术,异质结技术,都是来自于海外。其中 TOPCon技术的发明人之一,就是我们欧洲研究中心的首席技术官。公司有很多研发人员都是来自于全球各国的优秀人才。
(上图为推广位)
Q3:现在各种技术路线以及概念炒作很多很火,公司会更看好哪一种?
公司:首先,几年前公司率先发明了“管式 perc技术 ”、 “大尺寸电池片技术 ”目前已经成为主流技术。这与公司在研发方面持续投入和积累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公司在研发方面的实力雄厚,欧洲研究院首席技术官就是 TOPCon技术的原创之一。公司的很多产品比世界纪录高,但爱旭不追求这个,公司追求的是量产效率。实验室效率再高,也是 “茶壶里煮饺子 ”,关键是量产效率。 ABC产品的量产效率平均已经超过 26.5%。公司追求的目标:高效率、高可靠、高颜值、高安全性、低发电成本。公司会依靠核心优势,向上下游延伸。目前 54片组件量产功率超过 450W, 72片组件量产功率超过 600W。未来产品平均效率会突破 27%。
Q4:目前国内高端别墅销量有限,公司未来如何扩大销售规模?
公司:我们的目标客户群是所有场景前 30%的高端客户。光伏行业未来几年会保持 20%~30%的增速,而公司的增长率将努力超过行业平均。这两年的工作主要是把基础打扎实。
Q5:公司依靠什么去赢得市场,超越市场上其他产品?
公司:所谓《代际技术》就是超过前面主流产品一代以上的技术,对于 perc产品,全生命周期发电量要超过 10%,发电成本也要降低 10%+,才算新一代技术,否则很难形成产业共识。而 BC产品可以很轻松的达到这个目标。
Q6:珠海产线进度如何?
公司: perc产品技术安装只需要一两周,调试一个月即可达标。 ABC的难度要比 perc高三倍以上。目前所有的情况都在规划之中,没有发生什么特别的变化。另外,公司确定认为 6.5GW产量是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要的。公司也在做各种准备工作,20 23年 BC产品会有更大的产能扩张,并会适时对外发布。
Q7:产品良率是否有更新?
公司:良率越做越好。现在应该把目光聚焦于组件良率,而不是电池片良率。现在再讨论电池片良率,是公司方面太不称职了。
Q8: GDR融资是用来做什么?
公司:主要用于国际化扩张。
Q9:公司后面有什么规划?
公司:正在做最后的论证、确认各种规划。相信,很快会与大家交流新的规划。公司规划的宗旨就是超过行业平均增速。
Q10:出货量是否有清晰指引?
公司:期望超过预计产量。
Q11:订单情况如何?价格如何?
公司:我们的目标客户群就是所有场景中前 30%的高端客户。公司会与客户分享高效率产品所带来的溢价。
Q12:目前 36GW的 perc产能未来如何升级?
公司:公司十多年前的设备还在满负荷生产。期间发生了很多技术迭代,但公司都能够克服。
Q13:未来的技术路线是否有清晰方向?
公司:我们对生产设备的维护经验证明,公司有能力对未来生产技术路线的变化进行把控,公司会把好的经验发扬光大。
Q14:量产达成在即,公司后续如何开拓海外市场,如何与华为进行深度合作?
公司:华为方面如何具体运作,我不太清楚。作为爱旭方面,持续向客户提供高效率、高寿命、高可靠、低衰减的产品是爱旭的使命。高温衰减率低是 BC产品最独特的优势之一,其他产品很难竞争。
Q15: ABC产品是否能够应用在集中式市场?
公司:我们聚焦在所有场景前 30%的高端客户。 ABC也可以做双面产品,各种产品的双面率分布在 40%~70%之间。
Q16:公司产品是否对标 SunPower产品?
公司:我们的 ABC产品与其他厂商不是一个技术路线, ABC是全背结产品,其他产品都是半背结。海外专利认证正在陆续进行中。
Q17:爱旭产品与 SunPower产品相比,在溢价方面是否有竞争力?
公司:我们有更高的转换效率,更多的发电量,更好的质量,更美观的产品去获得客户的认可。
Q18:公司是否有组件产能?
公司:我们一直都有组件产能,但不能够满足市场需求,正在做各种准备工作提升产量。另外公司没有讨论过单独售卖电池片的选项。
Q19:公司产品作为钙钛矿底片,是否有什么优势?
公司:我们研究钙钛矿多年,在各种钙钛矿技术方向做了大量的实验、量产研发工作。说真话,到现在也没找到一个适合大规模量产研发的理论方向。
Q20: ABC电池效率平均是 26.5%,那么组件效率是多少?
公司:目前 54片标准尺寸组件量产功率超过 450W, 72片标准尺寸组件量产功率超过 600W。
Q21:公司产品是否是差异化的?
公司:特斯拉的产品也有多种型号, ModelS、 ModelY等。我们也会有多种型号的产品面市。
Q22:公司向一体化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会不会对现有产品的客户造成竞争影响?
公司: BC系列产品与现有的 perc产品市场有区别,不会有大的冲突。这也是当年研发时初衷之一。(上述内容为网络整理,如有任何疑问请留言)
想要第一时间看到我们的推送,请点文章下方的「星标+在看」!
星标只需3步超级简单:①点击标题下面的「能源一号」字体 → ②再点右上角「三个点」 → ③选择「设为星标」或「置顶公众号」,like this 就OK啦↓
看完文章后,随手点一下「在看」,就能让更多人看到能源一号的文章啦。
Nengyuanyihao@126.com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原创 笠晨 财联社光伏行业技术迭代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这次搅动沉寂已久光伏市场的,是隆基,董事长钟宝申的一句话又让光伏重新回到了资本市场的聚光灯之下。“隆基绿能已有一个非常明确的观点,接下来的5-6年,BC类电池会是晶硅电池的绝对主流,包括双面和单面电池。”此番言论震惊光伏市场,BC路线电池另一龙头爱旭股份瞬间涨停。分析人士称,失去“标准宝座”的隆基,唯有另开新路,方可重新定义技术路线,并以此建立行业生态。面对光伏行业极其同质化的现状,低成本和差异化都是维持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押对此轮电池技术路线,对隆基绿能保持优势十分重要。分析人士指出,一直以来,作为光伏巨头的隆基绿能都未对未来光伏电池路线选择作出过明确表态。这是因为近两年来,随着P型电池效率接近极限,N型技术脱颖而出,厂商大量新增产能都押注了TOPCon技术。但隆基绿能始终认为TOPCon电池是“过渡产品”,对于扩充也持谨慎态度。光伏行业最偏好技术迭代,因为只有新技术颠覆旧产能,才能为整个行业创造新增长,也会引发新一轮投产“军备竞赛”。为此,隆基绿能希望在技术上寻找一个能够有更长生命周期的、更加领先的、差异化的产品。“BC电池是‘皇冠上的明珠’。”钟宝申表示,BC电池的发电性能优异,行业已经做好准备摘取这颗“明珠”,BC电池会真正走向市场。分析人士表示,BC电池的优点主要在于单面效率相对较高,以及其正面没有栅线遮挡,美观度比较高,适合分布式应用。与此同时,它又是一种平台型结构,能与多种路线结合。但需要注意的是,BC电池亦存在技术实现难度高、成本较难受控等待解难题。因为BC结构所有的电极都在背面,所以背面的图形化很重要,同时要保证背面不能够短路,工艺相对而言较为复杂;同时,其对材料的要求也高。因为它正面接触光、背面产生电子空缺,所以它的烧制寿命要非常高。BC电池本不是新技术,上海交通大学太阳能研究所所长沈文忠教授介绍,BC技术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发明,80、90年代步入产业化阶段。但在目前的光伏市场中,BC电池研发进度、产能、市占率不仅落后于第三代技术的主流TOPCon,与另一种第三代技术HJT也有一定距离。分析人士表示,虽然BC组件在效率上取得了一些突破,但其在双面率和技术专利等方面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还有待解决。BC电池虽然单面效率相对较高,但背面由于被金属电极遮挡,双面率很难超过50%,对背面的发电增益会产生较大影响。从行业竞争角度来看,隆基绿能力推BC电池,还是为了构建更具技术密度的自身产业链生态,特别是在当前区域同质化内卷竞争的背景下,能够建立起一定程度的技术与品牌认知优势。有行业人士认为,不用计较BC是否是主流技术路线,“能赚到钱才是底层逻辑”。和现在的PERC相比,TOPCon技术的提升幅度还是太小,行业技术方面高度同质化,非常容易出现投资收益达不到预期的状态,或者说出现未赚钱就过剩的现象。另外,从钙钛矿到BC电池,以隆基绿能为代表的中国光伏产业从业者们,已经处于了走出内卷的新一轮技术觉醒的开端。光伏龙头剑走偏锋在风浪渐平的湖面再投巨石 爱旭股份已稳坐BC组件头把交椅国内具有BC成型产能的上市公司,仅有爱旭股份的ABC电池及组件和隆基绿能的HPBC电池,除此之外,其他A股上市公司诸如钧达股份、天合光能和横店东磁的产能皆为规划或在建。隆基绿能的HPBC技术,全称为混合钝化背接触,是一种在P型硅片基底上结合PERC及IBC的电池技术。另外,爱旭股份全力押宝ABC技术。数据显示,2024年,隆基预计可出货30GW,爱旭预计出货20GW以上。在市场产能规模上,爱旭股份暂落后于隆基绿能。但爱旭明年的20GW+组件产能中,有10GW是面向分布式市场的单面组件,另外10GW是建于珠海富山的双面N型ABC组件。有分析人士认为,相比隆基绿能,爱旭股份的ABC组件有望获得更高的溢价率。ABC组件采用N型TBC工艺,结合了TOPCON与IBC技术,具有高功率、低衰减、温度系数好和美观等优势,受到中高端市场的青睐。ABC组件的销售均价为2.2元/瓦,明显高于其他技术路线。分析人士表示,目前,爱旭股份已经获得了4.5GW的订单,均来自于海外客户。在欧洲户用市场,相比TOPCON,爱旭ABC组件的单瓦溢价为0.39-0.47元,在日本单瓦溢价为0.29元,在国内单瓦溢价为0.15元。而隆基HPBC产品的平均溢价为0.07元-0.10元。相比之下,爱旭的ABC电池更贵。此外,爱旭ABC组件的数据也位于IBC电池全行业最佳。目前ABC组件的平均量产效率已经高达26.5%,72版型组件功率最高可达620W,组件可交付效率突破24%。“爱旭股份和隆基绿能的两种BC技术,各有特色。”有业内人士评价称。“从效率上说,爱旭股份可能更高,成本上隆基绿能或更优。目前,BC类结构已分化出了三种主要路线:以SunPower为代表的经典IBC电池工艺;以KANEKA(钟化株式会社)为代表的HBC工艺;以ISFH(梅林太阳能研究所)为代表的POLO-IBC工艺。2022年,BC类电池的全球出货量超过1GW,主要来自Maxeon Solar的贡献。最近,Maxeon公开了全尺寸Maxeon 7组件口径效率测量值达到24.7%的新全球记录。值得一提的是,TCL中环持有Maxeon约27%的股份,是其第一大股东。此外,TCL中环在9月5日的董秘问答中回复关于BC电池的布局,称MAXEON(TCL中环参股企业)有十分完善的IBC的专利,其拥有采用高效背接触(IBC)技术的Maxeon系列产品,一直是全球商业化生产的同行业产品中光电转换效率最高的组件产品。实际上,中来股份才是中国第一家量产IBC电池的公司。最近,中来股份总裁林建伟在接受PV-TECH采访时表示,早在4、5年前,中来股份就已经开始IBC电池生产,但由于工艺工序繁杂、良率不高、成本高等多方面原因,中来最后并没有选择IBC的技术路线。不过,中来在这一方面的研发工作从未放弃,目前实验室样品效率仍然保持着行业的顶尖水平。光伏茅走出“舒适区”:面临“前有埋伏、后有追兵”的困境“欣欣向荣”一词,用来形容过去半年整个光伏行业发展情况,毫不为过。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显示,装机及出口方面,上半年国内光伏发电装机78.42GW,同比暴增154%,上半年光伏产品出口总额初步测算超过290亿美元,同比增长约13%。而“高增长”一词被用来形容光伏龙头上半年的表现,同样不为过。业绩上“创下历史最佳”的,不止隆基一家。从营收和利润数据来看,晶科能源、天合光能、晶澳科技和TCL中环5家企业均实现同比大幅增长。其中天合光能和晶澳科技,在报告期间均“创下历史最佳半年业绩”。分析人士表示,尽管隆基的业绩表现要领先于其他企业,但“同行”近年来也在穷追不舍。业绩之余,光伏龙头之间对于产能的态度也趋同,那便是将“扩产计划”执行到底。正如隆基在业绩说明会上所说,“基于对光伏需求的客观判断,公司积极推进各环节高效产能的建设,为行业持续增长的需求做好长期的准备。”值得关注的是,业内已有不少观点认为光伏行业陷入了产能过剩和压价竞争的困境。分析人士表示,关于光伏行业目前的处境,随着赛道愈发拥挤,龙头不断扩产,产能过剩的危机越来越严峻,虽然多数中下游公司半年报成绩喜人,但市场还是持续看衰,股价总是跟业绩“反着走”。面对不知何时爆发的危机,入局已深的企业只能不断加码,维持自己的市场份额,而这又让竞争愈发白热化。在前有埋伏后有追兵的困局下,隆基没有停下来喘息的时间,而是决定走出“舒适区”。关于隆基上一次战役的取胜秘诀,有业内人士总结称,一是高举单晶旗帜,在所有可能的场合宣传单晶硅的好处,形成品牌认知优势;二是抓住国家规划主打高效率的机遇红利,通过技术升级杀出重围。有光伏业内人士直言,隆基绿能试图借助HPBC技术消化过剩的P型硅片产能,积极出货,公司对P型电池仍有一定的路径依赖。随着单晶PERC时代的辉煌传说逐渐淡出江湖,业内人士认为,在“后PERC”时代,隆基已经全面落伍,无法在TOPCON和HJT技术路线中寻求“霸主”地位。因此,隆基必须寻找一条新的道路,才有机会重回巅峰,重新制定行业标准,并建立新的行业生态。BC电池的快速突破和规模化将成为隆基逆转局面的救命稻草。但是,光伏行业的技术路线切换并没有那么简单,由于产能过剩,这是一个典型的买方市场,国内电站掌握着主动权。从经济性角度考虑,国内电站毫无疑问会选择性价比更高的方案。而如果没有建立起行业生态,只有隆基绿能等少数几家量产BC电池,产能扩张速度很难追上TOPCon电池,BC电池将在较长一段时间难以成为主流。图源: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隆基9月5日在交流会提到,隆基HPBC的良率在95%,已能大规模量产。而隆基宣告进入BC电池领域的积极意义,或许是能凭借昔日龙头的影响力,带领全产业链围绕BC电池协作完善配套设备与技术环节,从而为全产业链带来降本增效的结果。然而,即使在BC电池领域,爱旭的ABC电池已经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并获得了客户的认可;TCL中环的子公司Maxeon也位居全球出货第一。目前,隆基并不是能够定义国内BC电池行业标准的“话事人”,但是BC类电池规模尚小,隆基仍有机会重新规划行业格局。点个「在看」股票大赚原标题:《光伏茅剑走偏锋站队BC电池:前有爱旭股份“埋伏”,后有一众“追兵”》阅读原文}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曹恩惠、实习生赵嘉璐 上海报道在爱旭股份的展台上,一块无栅线的“酷炫黑”组件吸引了往来参会者驻足观看。“颜值高,这样的产品在分布式场景中更受欢迎,能够和建筑外观融为一体。如果表面有太多栅线的话,确实不好看。”爱旭股份一位负责销售的工作人员介绍道。无栅线,是爱旭股份此次所展出组件产品的一大特色,但该公司所寻求的并不止于外观的高辨识度这么简单。在本次SNEC光伏展会上,爱旭股份展示的新一代ABC双玻高效组件,其转换效率高达24.27%。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爱旭股份副总经理、爱旭数字能源CEO卢浩杰表示,“早在去年,爱旭就已经发布了一款基于BC的单玻组件产品,而今年最大的变化在于效率和功率的全面提升。全行业里面,在M 10尺寸这一规格下,我们是第一个组件可交付、可量产的转换效率超过24%的厂家。”之所以反复强调“可交付”、“可量产”这两个关键词,卢浩杰解释称,“因为在整个光伏行业,大家都会习惯性地去关注高功率、高转换效率,但如果涉及到是否有量产,又难快速拿到货。”而爱旭股份此次发布的产品转换效率,便是量产效率。“降本”之时还需更好“提效”降本增效是光伏行业经久不衰的主旋律。自去年四季度以来,上游硅料价格持续下行,为下游产业链的降本释放了一定的空间。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大量的硅料产能逐渐释放,未来硅料价格还会走低。然而,对于其他原材料的降本,爱旭数字能源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总监卢耀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直呼,“很难再大幅下降。”他进一步解释道,在组件辅材端,无论是边框、胶膜还是玻璃等,目前都已经到达了降本的瓶颈,未来下探空间有限。“真正能突破成本下降瓶颈的关键已经转为实现更好的‘提效’。”事实上,加大技术创新攻关力度,推动行业在技术层面的提效降本,已经是光伏行业的共识。目前业内普遍认为PERC技术的红利即将殆尽。因此,自2022年开始,N型电池技术产能建设如火如荼,技术路线“内卷”不断。不过,任何一个技术革命周期的出现,必然会伴随着产业竞争重新洗牌的过程。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在本次展会上,除了头部企业发布最新产品和研究成果,亮出了看家本领之外,许多新玩家也带来其N型组件产品,宣布扩大产能建设。对此,卢浩杰表示,“在我看来,目前出现的TOPCon技术,相当于是‘半山腰技术’,其理论转换效率的空间面临极限值。”爱旭股份此次发布的ABC单玻组件产品量产转换效率高于24%。经过测算,可以使得整个度电成本比过去低14%以上。以广东实证项目为例,卢浩杰介绍,“如果PERC技术的度电成本达到0.27元,那么ABC的度电成本已经低于这一数字。”对于已经进入平价上网时代的光伏产业而言,ABC技术的性价比优势正在逐步显现。纵观整个光伏行业,爱旭股份的ABC技术正在用自己的实力让市场对BC电池技术有了全新的认识。同时,基于对电池转换效率的极限追求也让爱旭股份正在通过实际行动重新定义光伏。寻找差异化发展利刃卢耀所思考的是,如今N型技术研发“漫天飞舞”的情况下,究竟哪些技术路线可以直达山顶,哪些又只是过渡?于是,即便在TOPCon、HJT等N型技术路线大火之时,爱旭股份毅然选择了ABC技术,成为“孤勇者”,并将其视为未来杀出行业重围的一把利刃。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ABC技术具有极高的门槛和较大的革新。部分工序和工艺完全突破行业固有的认知。并且,对于这一核心技术,爱旭股份进行了严格的保密,并表示设置了一定的专利门槛来保护其创新成果。在本次发布的新产品中,爱旭股份展示了ABC技术路线的优势——应用该技术的C单玻组件,代表了目前全球晶硅光伏组件效率的最高水平,也预示着全球单晶硅电池组件转换效率正式步入“24%+时代”;两款不同规格的ABC双玻高效组件,在可靠性和安全性方面有了较大的提升,能够更好地适应当前光伏分布式市场的需求。不过,卢浩杰也直言,爱旭股份研发ABC技术的过程并不轻松。公开资料显示,在研发上,爱旭股份2022年共计投入13.78亿元,是唯一一家在欧洲设立研究院的中国光伏企业,其被形容为中国光伏行业埋头苦干的“技术派”。而在市场策略方面,该公司则希望走出一条精品之路、高端之路,锚定海内外中高端市场,力争“前30%的市场空间”。而在海外,爱旭股份也在积极寻找高端品牌合作伙伴。“我们不进超市,我们要进就进专卖店”,卢浩杰打趣地形容道。在回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关于欧洲市场议价能力的问题时,爱旭股份表示,在未来具体的运营中,该公司在欧洲市场上整体价格体系可对标海外公司SUNPOWER,并重点在德国、荷兰、比利时、英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铺设销售渠道。不过,爱旭股份并不看重价格敏感度。“技术、质量和完善的解决方案,是我们最为看重的。”卢浩杰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定位于中高端市场的爱旭股份并不会盲目去追求降价。但卢浩杰也强调,从公司的经营角度来讲,持续降本能力十分重要,而可持续性发展是未来ABC产品更需要具备的。那么,“技术主义者”爱旭股份是否找到了技术的尽头?对此,爱旭股份回应称,公司并不会拘泥于眼下的技术突破,未来如果有更好的、更积极的技术,会尝试采用复合的方法,无论是做叠层还是其他技术。“我们眼下最重要的,还是率先触碰到单结晶硅电池的极限。”卢耀说。(编辑:林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爱旭股份发展前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