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人类简史50讲云盘讲了什么?

《进击的智人》智人是人类的生物学学名。这本书讲的是人类几百万年以来的进化史,或者说,尝试回答了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人类是如何成为人类的。我们将从生活在树上的祖先说起,讲述这群古猿逐渐学会直立行走和使用工具的过程;也会跟随着他们,在地质和气候的变迁中从非洲出发,一步一步地征服全世界。这些古人类中的一支来到了今天的中国,并在这里定居下来,最终成为了今天的我们。可以说,这是一本专门为中国人写就的人类简史,是我们所有中国人共同的家谱。这本书的作者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一名讲解员,名叫袁硕,同时他也是一位拥有三百多万个微博粉丝的科普作家,在这个身份里,他给自己起的名字叫河森堡。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讲解员,袁硕的语言风格具有很强的画面感和感染力,阅读起来的体验就像是在看一部制作精良的纪录片;而作为知识储备量高到可怕的科普作家,河森堡主要负责输出大量的“硬核”知识,几乎书中的每一页都有一个知识点,涵盖了人类学、生物学、考古学、地质学、地理学和天文学等等学科,单纯把这本书当成一部科学小词典来读也未尝不可。除了分享科学界已有的发现之外,作者还提出了自己观点,给人类的进化史和文明的发展史总结了一个主题,就是“匮乏”。他认为人类从古至今的进化发展,都是为了对抗匮乏,物质匮乏,环境匮乏,性匮乏,这些匮乏既是压力也是动力,匮乏造就了无数的衰败和灭亡,但也推动着人类的每一次进取和探索。这本书还有个副标题,叫“匮乏如何塑造世界与文明”,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介绍完了作者和书的基本情况,接下来我们就看看今天的主要内容。首先,我们会讲到匮乏如何改变了我们祖先的生活和身体;然后,我们会说到匮乏如何让古人类向石器时代发展;最后,我们会讲解匮乏如何让人类走向世界,以及中国人的祖先是谁。1 匮乏如何改变祖先的生活和身体我们的故事得从南方古猿讲起,南方古猿是现代智人的远祖,生活在古非洲茂密丰饶的雨林里。500万年前,地球经历了一场持续了三百多万年的冰期,受到低温的影响,大量的水分以冰雪的形式被封锁在了高纬度地区。干旱和寒冷让非洲东部的雨林渐渐退化成了辽阔的草原,或者说,非洲开始秃顶了。在此之前,古猿的生活还算惬意,住在树上既保障了安全,也不愁吃喝,但环境的变化带来了匮乏,随着非洲大陆“发际线”的节节败退,食物变得稀缺,如果不做点什么就会被饿死。摆在古猿面前的有两个选择,一个是跟随衰退的雨林一起迁徙,另一个则是离开雨林,去开阔的旷野上寻找新的生存之道。做出后一种选择的古猿走上了成为人类的进化道路,如今我们直立行走的姿态就和这个选择有关。在草原上讨生活并不容易,草原上食物和资源的分布又少又散,往往在一个资源点只能吃到半饱,所以要想活下去,必须拥有在资源点之间长途跋涉的能力。关于直立行走的原因,学界还没能得出一个统一的结论,但有一个假说受到了广泛的支持,听起来也最靠谱,那就是直立行走是为了节省能量。实验数据显示,以相同的速度在平地上移动,四脚着地的灵长类消耗的能量是人类的四倍。也就是说,消耗等量的能量,直立行走能到达更远的地方,也就意味着能找到更多的食物。就这样,更擅长直立行走的古猿占据了生存优势,留下了更多的后代,把这个特征传了下来,并且一代代继续加强。匮乏还要求我们进化出更大的大脑和更长的寿命,这是为了保存下更多的经验。在无尽的探索和迁徙过程中,记住更多事情显然能有效地提升生存率,能够记住多个资源点的位置,可以帮助古猿更好地对抗匮乏,自然对记忆力的筛选也就让古猿拥有了越来越大的脑容量。而拥有更长的寿命就意味着有机会积累更多的经验,来帮助迷茫莽撞的年轻人少走弯路,提高群体的存活率。另外,除了食物的匮乏,草原上还有另一种危险,那就是凶猛的捕食者。不管是远古的祖先还是现在的人类,孤身一人手无寸铁面对真正的猛兽,都是纯粹的送死。凭借古猿弱小的肉体,只有学会并肩作战才能生存下去。而要组成一个团体,成员之间必须彼此认识,每个成员都得记住其他所有人的身份。但大脑的储存空间是有限的,根据著名人类学家罗宾·邓巴的研究,现代人的群体规模极限是150人左右,也就是说一个人最多只能同时和150个人建立稳定的社交关系,超过这个数,记忆就会变得模糊,记不清谁是谁。这一点我们只要翻翻自己的通信录就会明白。生活在320万年前的古猿脑容量只有不到450毫升,两个易拉罐都装不满,而在200万年前左右进化出的人种,也就是能人,脑容量已经达到了600毫升,相当于一瓶矿泉水,根据邓巴的推算,古猿的群体规模极限在70个左右,而能人的群体规模只会更大,这样一来,一个群体的战斗力就相当可观了。2 匮乏如何促进古人类向石器时代发展经过一段相当漫长的时间,古猿带着进化得来的一身本事来到了进化的下一站,成为了能人。我们知道进化是由基因突变产生的,如果突变的基因表现出对个体有利的性状,能让这个个体更容易适应环境,得到更好的生存和繁殖条件,这个突变再传给它的后代并流传下去,久而久之就产生了进化。在古猿向能人进化的过程中,就产生了一种突变,这种突变让能人的咀嚼肌,也就是腮帮子变小了,产生这种突变的能人,咬合力会被减弱,就是说以前嚼得动的东西,比如骨头和坚果,现在嚼不动了。当然这些食物本身就代表了资源的匮乏。按理说,这个突变让吃东西变得更加费时费力,应该会被淘汰掉,但恰恰相反,拥有这个突变的个体反而占据优势,继续向前走下去,最终成为了主流。这是因为更大的脑容量让能人更聪明了,遇到问题时他们会想办法。嚼不动的东西,可以找块石头把它砸烂,大块的生肉被砸成肉泥,坚果被砸开直接露出果肉。最后的结果就是,即便加上用石头砸的时间,整个进食的过程还是比之前更快了,而且获得的食物比牙齿嚼出来的更容易消化。这件事产生了一个意义深远的影响,更细腻的食物让能人的消化系统压力变小,久而久之肠道的长度也变短了,于是本来用于供给肠道的大量营养资源被解放出来,用于大脑的发育,从而使能人越来越聪明。又过了很多年,随着脑容量的不断增大,能人也到达下一站,进化出了直立人。抛开生理形态上的差异,直立人和能人最大的差别其实是石器的制造。事实上,能人对石器的使用不能算是什么真正的技术,只是找两块石头猛砸,然后从碎石里挑一块看着顺眼的而已。在发掘现场,就连专业的考古人员都很难分出普通石头和能人所用石器的区别。但直立人使用的石器不同,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石器被称为阿舍利手斧。阿舍利手斧手斧基本都具有相似的形状,像一个水滴,一头圆,用来手持,另一头尖,用来刨植物和割肉。要做出这种手斧,要求直立人必须在制作之前就对自己的行动有所规划,他要思考,这块石头现在是什么样的,我希望这块石头在未来是什么样的,怎么才能把这块石头从现在这样变成未来那样。可别小看这种思考,对直立人来说,这意味着智力水平的巨大飞跃。一方面,制作手斧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直立人不可能在吃饭时现场制作它,而是有意识地为了未来的需要而花费当下的精力;另一方面,制作手斧需要大脑具备对行为的规划能力,直立人需要按照正确的顺序做出一系列恰当的动作,而这种能力是语言产生的基础。人要发出清晰准确的声音,也必须精准地协调唇齿喉舌等等部位的动作,任何一处出了纰漏,都会产生表达错误。而且研究也证实,人脑在打造石器和组织语言时会激活相同的工作区域。目前的研究还没能确定直立人有没有发展出成熟的语言系统,但毋庸置疑的是,制造石器的百万年历史里,人类祖先的大脑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伴随着其他一些性状的改变,直立人逐渐进化到了下一个阶段,智人。成为智人以后,他们创造了语言,还学会了耕种和驯化动物,渐渐过上了定居的生活。辉煌的文明也即将到来。3 匮乏如何推动智人走向世界我们知道,正常人类的细胞内都有23对46条染色体,每对染色体都有一条来自父亲,另一条来自母亲。其中有一对是性染色体,决定了我们的性别。性染色体分为两种,分别是X染色体和Y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型的,女性的则是XX型。因此,母亲给孩子的性染色体一定是X,而父亲给出的染色体决定了孩子的性别,给出X就是女孩,给出Y就是男孩。由于Y染色体只能由父亲传给儿子,和母亲无关,所以一名男性的Y染色体事实上就是从他的父辈一代一代按原样传下来的。性染色体而令人震惊的是,有充分的证据显示,现在在世界上生活的所有男性,不论国家和民族,他们的Y染色体都来自十几万年前的一名非洲男性,所有男人都是这个人的子孙,大家都是叔侄兄弟,只不过隔了太多世代。科学家把这名男性称为Y染色体亚当。女性身上的细胞里也有类似的传家宝,是一种叫作线粒体的小球。我们每个人都是由精子和卵子结合成的受精卵分裂发育而来的,我们身上所有的细胞都是这颗受精卵的复制品。在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的时候,只有卵子的线粒体会被保留下来,所以每一个人的线粒体都来自他的母亲,和父亲无关。所以一名女性的线粒体,和她的母亲的外婆等人的线粒体也都是一样的。同样有证据显示,现今在世的所有人类女性,都拥有同一个母系远祖,一名同样生活在十几万年以前的非洲女性。科学家把这名女性称为线粒体夏娃。线粒体听起来很不可思议,但这并不是说,亚当和夏娃是两口子,更不代表我们都是他们的子女近亲繁殖出的后代。要真是只靠他们两人,从他们生活的时间往后数,都用不了100年,人类就灭绝了。事实上,亚当和夏娃几乎就没有相遇的可能性,而现代人类遗传信息的源头为什么如此狭窄,如果要细究的话,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遗传学和数学问题,但在理论上是完全说得通的。现在学界也普遍认可,人类是由七万年前走出非洲的一批智人发展而来的,和亚当夏娃的年代也对得上。在这里我们只需要搞清楚下面这两个问题,那就是亚当和夏娃的后代是在什么时候走出非洲的,又如何成为了今天的人类。这事还得从七万四千年前说起,那时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上,有一座名叫多巴的超级火山爆发了。什么叫超级火山呢?人类给火山爆发的规模和破坏力进行过分级,2000年前在一瞬间摧毁了庞贝古城的那次火山爆发是五级,而七万年前多巴火山的这次爆发却直接顶到了最高的八级,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至少6600万颗原子弹同时爆炸。多巴超级火山这次火山爆发的恐怖程度是我们无法想象的,更要命的是,它还给全球的气候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这么大规模的火山爆发,一定会产生大量的火山灰,火山灰弥漫在天空中形成“遮阳伞”,遮挡阳光导致全球降温,水分以冰雪的形态被封锁在高纬度地区,白色的冰雪又会形成“反光板”,不断向外反射太阳光而不吸热融化,从而让地球越来越冷。根据推测,多巴火山的爆发带来的严寒可能会导致全球平均气温下降千年以上,全球的气温最多可能会下降3.5摄氏度。听起来没什么,但这是平均数,局部地区的降温会远远超过这个数值。举个例子,明末清初时,中国遭遇了一段极其寒冷的时期,公元1637年,虽然中国的平均气温只下降了2摄氏度,但海南岛却能连下三天三夜雨夹雪。而且比起其他原因,由火山爆发造成的降温来得要更加迅猛,多巴火山爆发时世界上的各种人类可能完全来不及适应。因为这场灾难,人类迎来了历史上第一次,也是最恐怖的一次人口危机,全球的智人数量降到了一万以下,而物种灭绝的警戒线是500,我们距离万劫不复仅仅一步之遥。在这样极端的天气下,生活环境已经谈不上是匮乏,完全就是地狱。亚当和夏娃的后代就在这一万人中,且最终战胜极寒天气活了下来,智人基因的多样性虽然受到了极大的损害,但总归没有灭亡。亚当和夏娃熬过这场严寒以后,非洲的智人数量开始逐渐增长,智人也迈开了走出非洲的脚步开始了迁徙的征途。而迁徙的过程也是可以通过现代科技来确定的。当时离开非洲靠谱的路径有三条,其中之一就是从东非的吉布提出发,越过曼德海峡,到达阿拉伯半岛南部的也门。两岸的直线距离大约有30千米,但在七万年前左右的一段时间里,海平面有所下降,这个海峡的宽度变窄了很多,只剩下十几千米,不到今天的一半,当时的智人站在此岸可以一眼望到彼岸。我们不知道他们是怎么跨过这条海峡的,可能是抱着一根浮木,也可能制造了更高级的水上交通工具,总之当他们再次上岸时,已经脚踩在亚洲的土地上了。这些智人登陆以后,又沿着阿拉伯半岛的边缘一点一点地往东移动,并在今天的中东地区分成了两支,一支继续往东向印度前进,另一支则掉头朝欧洲走去。往东的智人抵达印度西北方时会再次面临选择,因为青藏高原挡住了他们的去路。他们中的一部分选择北上,绕路走到新疆,最后进入中国,另一部分南下,进入印度支那半岛,然后从东南亚一带进入中国。一南一北绕过青藏高原来到中国的这两拨智人,就是当代中国人的祖先。在这里必须强调的是,智人的迁徙是一个漫长而缓慢的过程,从非洲出发,到最后到达中国,所花费的时间不是几年几十年,而是几万年之久。智人们并不是来旅游的,而是为了寻找适合居住的环境,只有经过几十代几百代人的发展,环境不足以养活当地的人口时,一部分智人才会被匮乏驱动,出发去寻找新的栖息地。另外,从化石、石器形态等考古证据来看,七万年前的中国境内很可能还存在着更早抵达的古人类,从非洲远道而来的智人也许和他们产生了交流,最终融合成为现代中国人的祖先。目前学界也都广泛支持这个假说。总 结说到这儿,本期的内容就说得差不多了,接下来我们简单回顾一下。首先,在600万年前,人类的祖先生活在非洲的雨林里,但气候突然变得很冷,雨林逐渐衰退为草原,一部分古猿选择适应草原生活,为了找到更多的食物进化出直立行走的能力、更大的脑容量和更长的寿命,也组成了更大规模的群体来抵抗草原上的猛兽。然后,古猿进化成能人,能人的咀嚼肌在一次突变中变小,但也因此学会制造和使用石器,也拥有了更大的大脑,后来又进化出直立人,并学会规划自己的行为。百万年来制造石器的经历再次加强了古人类的大脑,又进化成为智人。最后,我们说到当代的人类起源于七万年前走出非洲的智人,现在生活在世界上的每个男性或女性都拥有同一位远祖,我们把他们分别称为Y染色体亚当和线粒体夏娃,七万四千年前多巴火山的爆发带来了持续千年的寒冷气候,全球智人数量最少的时候只剩下不到一万个,这些智人后来穿过曼德海峡来到也门,沿着半岛的外围走到中东,在印度西北部分别从两个方向绕过青藏高原,来到中国,和一些更早来到中国的智人产生交流与融合,成为了中国人的祖先。}
赫拉利「简史」三部曲终于读完。本想用一篇把三篇全部写完,发现有点大而无当。本着弱传播原理,以较轻的姿态进行传播,所以拆开来沟通。今天先说说赫拉利三部曲的头一部《人类简史》。虚拟故事大法《人类简史》中赫拉利探讨了两个大问题,一个个来说。第一个问题是:智人是如何跨过家族和社群这些小单位组织,创造出数以百千万的城市和数亿居民和国家?对了,就是这几年老生常谈的赫拉利“虚拟故事”大法。通过虚拟故事,大批不相识的陌生人走到了一起,为了共同相信的某一个故事而共同合作。每个人都是利维坦的一个分子,组成了整个城市和国家的概念。原始社会,所有人在月圆时围着篝火旁跳舞,以此巩固他们的社会秩序;现代社会,商人和律师通过市场和法律,界定城市和全球的经济秩序,如同原始部落发力强大的巫师。虚拟故事是谎言吗?确切的说,虚拟故事是“想象的现实”。它存在于所有人认知大脑中,可以通过合作实现。而谎言只是谎言。从狩猎者说的“附近有狮子”关乎身边环境,到部落采集者的八卦覆盖登巴系数150人圈,到部落之间的虚拟故事,突破登巴系数,形成大量陌生人规模性合作。虚拟故事是智人界的一场认知革命。在认知革命中智人学习到了全新的知识,开拓了生存眼界,发展了农业技术。农业也催生了父权社会的形成。如此长久的父权社会究其原因有三:① 肌肉理论,认为男人比女人强壮;② 流氓理论,认为男人更有侵略性;③ 父权基因记忆,男人和女性在生存和繁衍策略上有所改善,男性需要和其他男性竞争才能获得生育权(其实和动物界逻辑一致),所以父权基因都是幸存者偏差;父权社会的暴力和蛮力逻辑,产生了征服者心态,从而将“虚构故事”从世界的角落传至全球。而后建立了货币和帝国,这两个概念是有史以来最有效果的互信系统。李约瑟难题之新解上述的这些框架性阐述,是为了真正沟通本书的第二个问题:李约瑟难题。蜀黍一直认为这几年中国重新崛起,李约瑟问题可以看作是国际发展之轴心问题,历史学家逃不开,经济学家躲不掉,预言家避不了。什么是李约瑟难题。英国学者李约瑟在其编著的15卷《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正式提出此问题,其主题是:“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1976年,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博尔丁称之为李约瑟难题。这里多费一些笔墨,李约瑟目前的学界解决问题有几个思路:① 中国古代缺乏古希腊般的形式逻辑,大多叙述逻辑都是春秋笔法,经验归纳,无法通过系统实验找出其中的因果关系,精炼出有效的科学理论。② 以小农经济为主的中国古代的工匠文明,注重实际运用但不注重原理总结,应用场景又零散,无法集中规划。外加中国山地较多,农耕文化和儒释道文化,让中国古代经济模式以区域节省性模式为主,而非扩张性模式;来听听看赫拉利对李约瑟难题的解释。在他的“虚构故事”逻辑线里,西方得以形成工业革命,征服外族领土建立帝国的主要动因有三:愿意发现自己的无知、以观察和数学为中心、取得全新的能力;这三点并没有增加现有学术界对李约瑟问题的补充。但是后面有两个大新解可以。第一个新解:以科学之名,填满全球地图的空白。大航海时期,让西方物理学和生物学得以大幅度发展,虽然他们的目的可能只是为了寻找殖民地。但通过与各个土地上的文明冲突,让欧洲帝国们获得了全新的知识,了解了整个世界,传播他们对世界的虚拟故事,从而成为了世界的主人。赫拉利认为这些动因都是源于对地图,乃至世界的无知。他对中国明代时期郑和七下西洋的看法是,郑和下西洋四处探访,300艘船只,3万名船员,早于欧洲,最远抵达印度洋,而这些行为的目的只是对拥护明朝各国君主提供协助,送他们一些救济物资,并没有任何企图要去占领或殖民。第二个新解:资本主义以金钱作为统一经济语言。欧洲各位冒险家行船出海,船造好就没有钱了,于是通过信贷和金融手段,让出海远征成为可能。同样到了占领的殖民地上,又将信贷和金融的虚构故事进行巩固和强化,殖民地和宗主国形成了统一的经济语言网络,资本主义拥有了极大的全球市场。而古代中国基本都是以税收作为主要财政来源,信贷只占次席。郑和下西洋用的不是金融手段,而是皇帝爸爸直接掏腰包赞助。可以说其中完全没有货币和金融的概念。Musk和Marx欧洲通过航海远征殖民其他国家,带来了货币和金融的互信系统,同时也带来了资本主义教条。这些教条中最有影响力的就是鼓吹自由市场主义,其实就是以资金投入获利最高区域为目的,自然看不见的手不干涉是最有利于活力的。前几十年西方经济霸权,让自由市场主义这只独手怪还有解释和迂回的可能。但这十几年自由市场主义独臂挡车,黔驴技穷,西方诸多学者自己都不相信纯自由市场的可持续性,赫拉利也表示不相信。前段时间网上有一张Musk和Marx的语录,不少人直呼Musk内行。Musk说:剥削来源于权力而非资本,没有权力撑腰,资本只会讨好顾客和员工,哪敢肆意妄为。Marx原文是这样说的:资本主义的基础是私有制,资本家掌握了生产资料,资本家就获得了生存与发展的主动权和主导权。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就是剥削的过程。有人断章取义,把Marx情绪句拿出来传播。到底谁才是对的?Musk前半句用的是无监管机制的自由市场主义论调,后半句用的是有监管机制的市场论调,他真的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还是因为他是现在的世界首富,说什么都是对的?刘擎教授在一场直播上表达了这样一段话,大致意思是:正因为Marx揭示了资本主义本质,才让西方资本主义了解到了自己存在的问题,从而有所修正,并得以存活到现在。赫拉利站在人造卫星视角,纵观全球历史,也得出资本主义不会如Musk所说的只会讨好顾客和员工,他们会垄断和串通!形成新一轮的奴隶制度。你看Musk已经在编制占领火星的“虚构故事”,这个故事的逻辑和1500年前大航海时期哥伦布的逻辑是一模一样的。我们打工这么卷,这么累,老板情绪不稳定随时大发雷霆,背后的原理是讨好还是剥削?面对指控,资本主义的回应是这样的:- 目前世界已经被资本主义塑造成了现在的模样,那就只能依靠资本主义让它继续运行下去了。- 可能另一个解决方案就是拥有福利制度的Marx主义。资本的虚构故事:消费主义和时刻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如果要继续存活,就需要不断提高生产量,从而保证无论生产什么新产品都有人为其买单。于是就产生了另一种虚构故事的伦理观:消费主义。消费主义鼓励所有人应该在有生之年尽可能的善待自己、宠爱自己、关怀自己,就算因为过度消费而走上绝路,也在所不惜。(这些都是赫拉利的看法)过年的时候你去迪士尼世界商店或者M大街看到大家都在兴高采烈,疯狂选购自己喜欢的周边和玩偶,你不会心生意识,这可恶的消费主义。你更有可能会觉得这是对自己的一种奖赏和鼓励。毛茸茸的完后回去rua几下,的确让人忘记了工作的疲惫和在当下时代中经历的各种不堪。虽然很想说有节制的中华民族对消费主义的危害,会和老祖宗倡导的节俭和过犹不及等教诲来抵消。但事实上各种消费贷款已经慢慢蚕食着我们的年轻人。他们可能赚一万用三万,还被动或主动地灌输未来定会有美好发生。这才让人心神不宁。这个不能怪年轻一代,不能怪迪士尼,只能怪人类祖先们的认知革命中出现了“虚构故事”。在“消费主义”的虚构故事中,最常见的闭环就是:对自己好一点 多吃一些 胖了可以减肥 多吃一些。广告和营销就是消费主义的儿子和女儿。由他们创造的“早C晚A”、双十一等消耗性消费行为,是在创造全新的人口红利(割韭菜)?还是在良性可持续呢?如蜀黍另一篇文章所言,上一代的粗放型广告与营销方式,应该退出历史舞台,而更精准化、数据化的广告和营销模式,也会在不久的将来得以实现。到时候可能就如同赫拉利的其他两本简史中所言,人本身不重要了,数据最重要。虚构故事中另一个重大概念就是时刻。我们从只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知时刻为何物,到每天通过各种设备看几十次时间的分种秒数,来量化我们自己。人本身不重要了,数据最重要。接下来是时候开始整顿市场了。赫拉利是在献媚吗?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大幅度将中国纳入文本书写,是在献媚吗?以至于这本书在国内畅销数十年。以一个西方历史学者对资本主义的深刻历史批判,是我们津津乐道的共同想象和茶余饭后的话题。从他阐述的三条主线:认知革命诞生“虚拟故事”增强陌生人合作,农业革命形成父权社会增强征服动机,科学革命承认自我无知,进一步开拓疆野。从动物到上帝,人类确实把自己变成了某种阶段意义上的造物主。通过这个逻辑一路推演至今,确实也并没有任何问题。但是所有历史都是当代史,都是由当代人角度去诉说,无法做到正在的客观。作为读者的我们也会根据自己希望看到的结果来解读任何关于历史的文本。无论赫拉利是否在献媚,还是在客观叙述事实,起码我看到了一些信号是:中国在这十年进入了全球故事的叙述中,有了自己的角色,并赋予了一个更远大的意义,和强烈的身份认同。如果说前十年这种以中国融入的全球虚构故事线尚未明确,这几年是越来越清晰和明朗。可能未来不远的日子里,我们的本土公司在和跨国公司合作时说他国语言的机会会逐渐变少,双方选择用中文进行合作的机会则越来越多。选择用哪个国家的语言进行洽谈与沟通,恰巧证明了更高的生态位置。至于怎样融入全球沟通逻辑,历史学家赫拉利不是预言家,《人类简史》也给不出答案。在后面的《未来简史》和《今日简史》中,赫拉利有意充当历史预言家,来诉说一些什么“答案”。这部分内容我们下周细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八卦人类简史50讲云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