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想知道,影视作品有哪些类型企业的作品是根据观众们喜好来选作品风格的吗?

很多人不知道二创影视能赚钱?该怎么去做?
如果你是一位小白,不知道去怎么做影视剪辑,我给你们总结一些经验,虽然不是很实用,但是可以不会让你走很多弯路。那么影视剪辑如何赚钱呢?在我长期的接触和研究中,我总结出以下两点:第一,创作者激励计划,各大平台都会鼓励创作者创作更多优质的内容,以留住创作者。这种计划通常会提供一定的补贴,以激励创作者更加努力地创作。短视频和某些平台也有这种计划,可以让创作者获得更多的回报。第二: 广告费,平台会在你的作品下面布置广告,通过别人看广告去赚钱,这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方式,可以让影视剪辑师获得更多的收益。广告费是影视剪辑收入中最大的一部分。如果你被广告商联系,说明你的视频有推广潜力,可以获得更多收益。总之,影视剪辑是一项非常有前途的副职业,只要你努力创作,积极参与各种激励计划,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就能够获得更多的收益和认可。但是,需要注意一些无良广告,学会如何分辨。
此外,很多人都会问如何学习影视剪辑。首先,可以下载高清电影素材,剪辑出精彩画面来吸引观众
(注明:
精彩画面要混剪,不能直接搬运)。然后将其上传到有收益的平台上,比如知乎平台等等。只要你的视频质量优秀,无论在哪个平台,都有可能成为热门,从而获得收益。因此,在进行影视剪辑变现之前,需要先了解平台,熟悉板块。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将自己的时间批量出售,所有的收入都是被动的。将短视频制作成副业,可以提前实现财务自由。如果您剪辑了一条优质的视频并且上了热门,您可以获得大约五百元的收益。如果在多个平台上发布,收益将更加可观。如果您能够制作并发布视频,那么您的收益将达到更高。这将成为您的被动收入,您只需要剪辑和发布视频,然后等待收钱即可。目前市面上有很多平台,您只需制作一个视频并在多个平台上发布即可获得更多的收益。(注明:自己制作的视频一定要保存好,因为有些平台判断有重复度高的视频,只需要你提供制作过程,素材之类的就成功通过了)。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大家学习,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我是 @L好莱坞电影 ,不懂的可以相互学习。 #自媒体运营 }

深焦DeepFocus
×
王 微
写在前面
近年来,中国动画电影发展迅猛让很多人隐约看到了崛起之势。从院线动画电影《大圣归来》《大鱼海棠》到最近的《大护法》以及刘健入围柏林主竞赛的《好极了》,可以看到中国动画电影呈现出多种类型共同发展的趋势。一边是IP动画的日趋成熟,一边是“高概念、成人向”的动画追求,手工作坊的独立动画更是让人钦佩。导演王微在这之间大胆选择了用低成本做中国的3D动画,用主打“合家欢”的家庭动画来让大人和孩子共同检验中国动画电影的行业标准。
看过《阿唐奇遇》也的确会感受到画面的精美流畅,感受到整个团队的用心和追求。可以很欣喜地看到中国3D动画技术上的发展和突破。见到导演王微是在北京一个闷热的午后,他身着深色棉T恤坐在一间会议室与楼外的燥热不同,带给人一种平静、亲切的感觉。
开始的交流中我开玩笑说他的“追光动画”名字让我想到杨德昌的《追风》。他说他也看了《追风》的片段,很喜欢,并认为动画也是分技术型的、先锋性的,和电影节艺术型的。还说到他最喜欢杨德昌的电影《一一》,看了不下十遍。交谈中从他的专业和专注上看不出他曾经的多重身份和经历,也很难想到一个做过互联网,又是土豆网创始人,写过戏剧、小说的青年一直怀揣着一个动画梦。
文/访谈、整理|淞可
编|尼侬叁
深焦=焦
王微=微

上周我看了《阿唐奇遇》的首映,觉得画面很亮丽很流畅,一开篇就让人有一种代入感,进入到南方小城。我想到了童年时和我爸一起看动画的场景(他还挺喜欢看动画的),动画在那个时候很和谐,可以一家人看也没什么禁忌的,它给我的感觉很简单美好。

对,我觉得你说的特别好,就是这种感觉,因为我们这种类型属于家庭的动画电影。我也有孩子,我小时候没和我爸看过电影,他不喜欢看电影,以前我都是自己跑到电影院自己去看(笑),等现在我有了孩子我很希望能和他一起分享,我小时候是没有什么能和我父亲分享的,他是一名医生,自己忙自己的事情,我就自己看自己的东西。当我有孩子我觉得很难得能两个人一起在一个漆黑的空间里面一起经历一些东西,然后还能一起探讨些有趣的事情,过了很多年你可能还会想起这些东西。骑个木马可能一会就忘了,但看电影的时光感觉还是蛮好的。
我们这个类型就是家庭的,想做中国故事,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和很多中国观众一说起家庭类可能就会想到迪士尼、皮克斯,当然我们国内最近也有一些面对青少年向做得比较成功的,但通常国内这种本来面对全家人的动画最后就变得比较低幼。我们是一直想去做全家人、各个不同年龄段的,像我这种(笑),甚至是爷爷奶奶,有的时候运气好的话可能20几岁的人也会喜欢,小朋友也会喜欢的这种感觉的电影。

《阿唐奇遇》是一个茶宠的奇遇故事,茶宠对于很多孩子甚至大人来说可能是陌生的,为什么会想到选择茶宠来作为主人公?

嗯,一开始我们想做一些原创的故事,又不太想拿一个西游记、孙悟空,因为实在感觉有点那个….(笑)还是想做一些原创的故事,也在找什么样的故事角色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让我们会觉得温馨。
正好在几年前我在国外的街头散步,看到一家古玩店里摆了几个小茶宠,我觉得特别有意思,因为我是福建人,福建人以茶当水,所以我小时候就对它们很熟悉,只是那时不知它们叫什么名字,后来的话就大概看到一些,包括那天古玩店看到就觉得他们是很有意思的造型,很中国,里面有人物、有动物甚至有一些不明来历的脚,其实现在这么想它们还是挺当代的,我觉得这还是挺特别的。再加上我还想做一些南方中国的东西,我感觉咱们北方中国的故事还是挺多的,都发生在什么红高粱啊.....大中国的感觉。那我想做一些比较温馨那种的,关于茶。

恩,这种在南方可能也是比较普遍能接受的。

恩 我不知道你是哪里人哈。

我是北方的。

噢,你是北方人。总的来说,一说到北方都会感觉到大一些、粗犷一些。南方就不同,像江浙和广东也不太一样,因为中国也不是只有北方嘛。一说起茶宠,就会想到几个人坐那聊天,喝着喝着不经意间就会倒一杯水在它们身上面,所以我也希望这个电影一开始就表现出这种感觉。

那我也看到从《小门神》到《阿唐奇遇》,您的片子里总会充满中国元素,您怎么看待它们的作用?为什么会热衷于传达中国文化元素?

我觉得我可能不是太刻意,一定要输出文化,其实没有太多这方面的想法,因为我自己也在国外生活好多年,美国啊、法国啊,所以我看迪士尼影片对我来说是很正常的一个事情,我也觉得中国文化应该兼容并收,希望是开放的,而不是有点东西就故步自封的感觉。
但是呢(笑),两方面原因。最主要的,比如我和我儿子看动画的时候,我不希望我只能看迪士尼、皮克斯的东西,这些很好的工作室、公司产出了很好的作品,其实无论是日常的还是价值观上面它们还是基于西方社会这种传统感觉,无论是希腊的还是犹太基督,我觉得我想更能够分享一些我们自己独有的东西,而这种东西在市场上的确比较少甚至还没有。
另外一个就是说,在选择做中国故事、身边故事的时候,镜头所及自然而然就会选择一些我们平时会忽视到的蛮中国的东西,我觉得这可能就是一个自然而然的结果吧。

那您儿子现在多大?

他很小,才两岁,我是想象说将来(笑)但他现在有时已经可以和我一起看了。

对,两岁应该也会看了,我觉得现在他应该也会有那种反应。

对对,对他也能看,我们这个现在最小的观众是1岁半。我觉得真的是,你现在还没有这种感觉哈,以后会有。我们在点映时很多朋友带着自己的孩子,三岁半、四岁,对于很多小孩来说这是他们有生以来第一次看的电影,这样一想,哇责任很大嘛(笑)。

对,我有一个小弟弟,回去也想让他去看这部,觉得挺适合的。

他多大了?

他现在五六岁这样。

啊,那挺好了,我觉得这片子我们一开始定义的时候(家长除外),小朋友应该是5-12岁?现在看应该是4-10岁这样的感觉,我觉得小孩成熟的比较快。

《阿唐奇遇》入围了上海国际电影节 动画单元,昂西国际动画节、西雅图国际电影节等等,想知道它在国外观众的受欢迎程度是怎样的,会跟国内的有差别吗?

真的,非常不一样。我不单是给电影节还会给其他一些(外国)人看,他们普遍反映的有代表性的两方面:一是说制作水平已经非常高了,已经到了世界顶尖水准了,这我不是说自吹自擂啊,这个是可衡量的可见的,尤其以我们这么点点预算,做到现在我觉得还是蛮骄傲的。
另外一方面是有的人说故事没看懂,我就很惊讶地说你没看懂在哪呢?这么一个故事你还没看懂啊?(笑)为什么呢?当然电影是能让人有代入感、能打动他,他自己代入到里面的角色。但他们代入不进去,为什么呢?我打一个很小的比方,我们有几个镜头,里面有关公插着手在那,有个锤子“咣”一下把关公给砸碎了,关公落在地上,总共就仨镜头。就那个段落好几个人就很困惑不明白什么意思,我想就是关公被砸碎了呗,但后来明白原来他们不知道关公是什么,他就没有get到这个点。
当然我们说关公是一个大义凛然的形象,然后突然“咣”一下被砸倒,你会觉得有点搞笑。这些是让你大体感受到一个电影的氛围跟感觉的,但他没法感受到这一点,所以就总是游离在电影情节里面,而没有理解电影情感的地方。
《小门神》剧照
所以后来参加了几次电影节发现,某种程度上越是大众的作品有时候他的度越难把握,我是很佩服迪士尼的,能做到全球关注。但也是有区别的,中国的大众文化里面就有很大差别,反而是极其小众的东西比如你要推一些概念性的先锋的短片,反而是可以跨文化地传播很远。像我们这种面向大众的电影要传播大众文化,大众的很多东西是生活的习惯,是无数个日常的小细节,反而他们再接受起来会需要更多一点时间。
我们也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小门神》现在海外国际版刚刚做完混音,配音都是非常好的演员像爱德华·诺顿、梅丽尔·斯特里普等等,但发现美国观众有些地方很难看懂就改了一些台词啊,加了一些旁白关键时候解释下剧情,所以额外就加了很多工作。
面对大众的商业电影跨出自己已有的语境其实这个门槛还蛮高的。

我理解的美国大众的电影、动画所做的是一种普世的价值,传达普世的观念,而小众可能更多将电影、动画当作一种艺术媒介去表达。

这两个不太一样,我后来也发现所谓普世是指美国社会里的普世,中国的很多普世价值观是和美国相冲突的,这也是蛮奇妙的。我以前也觉得,在美国待了那么久,大学也是在美国,认为普世价值就是Universal Value,Universal Human Value。
但《阿唐奇遇》一次给一个业内很有名望的人看,他说你这个不够普世,后来我们聊了很久最后结论是,他说的普世其实是他们美国观众理解的普世,我觉得那就不应该用Universal,显得我是人类之外的。这些经历我感受最深的就是觉得大众文化其实还是有蛮多差异性的。

可能我觉得也是《阿唐》的故事要比《小门神》相对复杂。

但他们觉得《小门神》也不够universal,所以有时候这个词指的只是美国人理解的普世。

影片里有很多时间的概念 ,像虫洞,小猪背着的《时间的琴弦》,以及未来的探讨。导演注入很多时间的元素,有什么想要表达的?

因为我有了茶宠这个形象后也一直想有一个机器人让他们之间发生一些关系。刚好在前几年,有两个科学向的东西被人们关注,一个是“平行宇宙”一个是“人工智能”。很多科幻小说都在讲这些东西。后来我发现一篇文章在说平行宇宙的时候有个很有意思的点,说平行宇宙的道德危机,就是说你现在做的事情会产生无数个结果,那你就无从对自己所做的事情复杂,那样就会带来道德危机。
我觉得这是很有意思的,但又不时候做一个家庭向的动画电影,不能跟小孩讨论这个。(笑)但后来我又想其实有一个古往今来永恒的话题,就是未来和现在,从古希腊悲剧安提戈涅开始就有这个台词“未来是怎样的我不知道,但是我要的就是现在。”
然后我想其实现在宗教、哲学都在说这些,有的说未来是不可预期的,有的说未来是随机的,有的说未来是有报应的,有的说是综合的……可以列出很多,《权力的游戏》就是这种,伟人未来的命运影响着无数个小的参与者,但我觉得这些太复杂了,还是回到现在,不管未来会怎样都是不可预期的,我们就关心下当下,现在我做的每一个举动越靠近当下越是可以决定的。这些我觉得我跟孩子还是可以分享的,我想的可能是平行宇宙但他们听了我说的也会觉得“是这样啊”。这样的话就形成一个讨论的交合点。

对,就像那个“虫、洞”的解释,一种冷幽默。

对,可能大家会觉得那个金猪还挺幽默的。

反正那个“虫洞”也是另一个时空,通往下水道。

对。(笑)

关于机器人小来,一直有些疑惑,为什么要给它设定一个“摆脱控制、渴望自由,金鸡独立”这样的一个诉求?

这个是从另外一个概念,AI人工智能,尤其前几年,讨论人工智能一旦独立有自我意识,人如何和他们共处。
有的说人工智能是神,有的说要在它们形成自我意识前注入一些人的准则,阿西莫夫就属于这种类型,机器人原则有的比它也复杂的多,还有的说人工智能会把我们人类干掉所以应该控制住;还有说不能出现人工智能……
我觉得这些很好玩但也太复杂了,后来想其实小朋友也就像人工智能,他们会成长,父母一方面希望他们变得强大另一方面他们长大过程中是极有破坏力的,就像我的小孩现在才两岁看到什么东西就都要砸、要扔是极其不负责任的,所以这时总想控制他们,给他一些指导,但同时你会觉得有一天他一定是要独立的、他要自由、做自己的事情。孩子这种感觉就很像人工机器人,小来它是一个人工智能的机器人但同时它也是一个孩子,它是有力量不是无能的,它一定会比我强,比人类强的,总有一天它要独立。

阿唐和小来的感情是很有意思的,影射了人与机器的情感,这一点在设计上有更多考虑吗?很多观众在看的时候也觉得他们两个的情感很微妙。

对,又像是父子又像是朋友,嘴里说是朋友又像是父子。我觉得就像你刚刚说的,我们刚开始设定阿唐虽然它是茶宠,但实际上他是人的感觉,他对小来的态度很多是一个无奈的父亲看到一个孩子的感觉,所以他们两个很微妙,最终阿唐得教会它独立。

关于影片的爱情元素,我注意到从《小门神》里神荼与花神,到《阿唐奇遇》里阿唐和小香都有隐约的爱情元素在里面,但动画片里的着墨很少,是为了照顾到孩子这样的观众群而把爱情线弱化了吗?您怎么看待您作品中的这种爱情元素。

恩 因为通常家庭向的一般不会太涉及爱情,因为爱情是一种很强烈的情感,我们这次定位也就希望是5到12岁,其实现在看12岁的小孩已经有很多这个体验了,可能10岁、8岁就有男朋友女朋友了,我那时候还没有。我感觉在这个时候还是点到为止就好了,只是知道他俩是一对,我觉得很难跟小朋友说太清楚两个人在一块的激烈情感。甚至比《小门神》更点到为止,《小门神》其实有点复杂了。
《小门神》剧照

可能《小门神》里面的对白比较多,台词上小朋友难理解一点,《阿唐奇遇》他们两个在一起的时间还挺长的了。

对。

之后的动画也是合家欢?会考虑到做这种爱情的吗?

对,我们第四部动画电影已经开始前期准备了,第四部的爱情就是主线了。但那个我是一个尝试,可能年龄要求高一点7岁甚至10岁更高一点。我以前认为一定年龄的孩子看一定的东西,像PG-13啊,不过现在看来,以前13岁小孩看的,现在可能9岁、8岁就看了,现在的小孩子们接触的东西比较多。所以第四部爱情类型的对我也是一种尝试。

阿唐的定位是合家欢动画电影,那么也有人说要做成人向的动画,您对动画的受众是怎么看?要区分观众吗?

我觉得受众一定要区分,其实你刚刚说的成人向我觉得更多情况说的是青少年向,因为要说成人的话你觉得30几岁的人算成人吗?观众总的来说古往今来在行业的发展下已经变得很成熟了,之所以要区分还是因为观众在每个年龄段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无论是中国说的,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还是电影里面区分在儿童阶段到少年(13岁到20岁左右),再从20几岁到你大学毕业这个阶段,再到30几岁成家立业。其实人生观是有很大改变的,20几岁、10几岁的时候觉得我是天下第一,所有东西围着我转,一种“悟空状”的感觉。
到了二十七、八岁的时候有很多阅历经过很多挫折了,那时候感觉更压抑,甚至愤怒更希望爆发。到了三十五、六岁成家了,有些遗憾了,你开始知道有些事情已经无法去做了,犯过一些错误无法挽回了。然后到四十几岁就会觉得世界是妥协的,自己就变得平和一些。
电影史反应观众的心嘛,所以我觉得青少年向面对的更多就是这种,要么我是天下第一、要不就是说挫折愤怒、前进。合家欢更多考虑的是三十几岁的父母跟7、8岁小朋友之间的一个共同体验。这其实也蛮难的,它要的东西不一样,父母更小朋友的阅历和要的东西是不一样的,青少年向相对来说比较清楚、直接。我们现在做的《阿唐奇遇》发现20多岁的女孩子也是蛮喜欢的,但20多岁的男孩可能是荷尔蒙分泌正旺盛的时期就可能不太会对《阿唐奇遇》有感觉。

恩,再说下动画片里的配音吧,动画电影不像影视作品会有同期录音,动画的配音占有很大的比重,包括那只小金猪怎么想到用方言?

动画片的配音其实是更角色设计同时在进行的,我们一开始画故事版就开始配音,可能就是我们大家自己配找感觉,也是创作的一部分,时间也比较长,大概耗时三年。这只猪的配音还是比较有趣的发现,一开始我们计划的是请专业的配音演员,后来我们也是自己玩,刚开始还是说普通话,一次偶然,在配音的时候一个故事版的画家是成都人,因为我们也是玩嘛然后他用成都话给这个金猪配音,我们突然觉得“咦,这个猪嘴里说出来的成都话就特别可爱。”那就让它说成都话吧。后来我们的猪就变成了成都金猪了。

恩,还是很有趣的也是活灵活现了一把。

别的角色像账房先生我们也想让他说上海话,但发现就没那么有趣,最后就还是说了普通话。

《阿唐奇遇》制作总共耗时多久?

我们前后从故事开始到做完,大概五年的时间。

这五年还会有穿插做别的项目吧?

对,还会做别的,大概所有人全心投入从大纲、故事版到制作差不多三年的时间。动画电影很复杂,要各种各样的限制和发挥。

动画就和影视不一样,它很辛苦也很复杂,那你为什么考虑到转行做动画呢?

一方面是我非常喜欢,因为小时候自己一个人跑去看了很多动画片,我是70年代,我小时候看的还是《渔童》啊《阿凡提》啊这些,电影我印象比较深的是法国的《国王与小鸟》,日本的那时候还少,也有《铁臂阿童木》但我没什么印象不知道为什么。另一方面我觉得电影还是蛮奇妙的,你做出来一个作品能让几百万人甚至上千万人在一个漆黑的空间里共度一段时光,经历一段旅程我觉得还是很奇妙的一个艺术形式。我自己以前也写过小说。
《国王与小鸟》

《等待夏天》,还有很多戏剧吧。

对,《等待夏天》,还有很多戏剧、舞剧之类。

那最后为什么做了动画,有过选择吗?

恩,因为我觉得….现实一点哈,写一本书来说影响力还是有限的,在《收获》上面也刊载了,印刷了也小十万了,但你看豆瓣上面也就两百个人有评价。哎呀,其实书的作者影响还是有限。虽然那时候我还23、4岁但同样也花了很长时间。
《等待夏天》

我也淘了一本。

是嘛,谢谢,我现在看了其实还有点不好意思的,因为觉得可能有点幼稚。

我觉得像你刚刚说的成人向那样,每个时段有不同的价值观和经历,它还是有意义的,能给我们介绍下您当时写的戏剧小说都是什么类型吗?和现在的动画有关联吗?

完全不一样,不同年龄嘛,写《等待夏天》的时候23岁,就是爱情啊,受点小挫折了就是这类。话剧的话是30几岁,应该是36岁,我写了一个北京胡同里的四合院,一个中产阶级大公司的管理者,没想到有一天拆迁发生在自己身上,关于背叛、秘密、阴谋,最后发现他自己也有不可告人的秘密。其实还是说每个人都有阴暗面啦(笑),还是蛮惨的。

可能那个年龄都比较喜欢那种故事。

对,《等待夏天》可能还是挫折,这个就有点反思,是个悲剧,他为自己的阴暗面付出代价,最后大家都死了,这么一个故事,绝对不适合做动画哈哈(笑)我们当时做了很多场,大家还是蛮喜欢的,到现在都有人说你们再来几场,但实在没那个精力了。舞剧呢就是另一种东西了,也是关于爱情蛮强烈的,故事是发生在日本京都,我是根据那个小说《金阁寺》的感觉,一个很丑陋的小和尚爱上了一个美丽的公主。反正也是各种背叛最后都死了,舞剧呢就是每个人的表现都是很极端的,追求本来不可能的东西最后都是很惨烈。也是不可能做动画电影啦(笑)那个也是非常强烈的东西。

我觉得您的每一次跨界的尝试都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像动画也是,您为什么选择做3D动画,3D动画在国内的发展是怎样的?

恩对,3D动画是我做过所有事里面最难的,可能比以前做土豆啊都都难,最基本的一点就是观众可能看到一部3D动画不自觉就会和皮克斯、迪士尼的东西做比较,他觉得那样的才是3D动画,要是差一些就是山寨作品。3D动画确实也有这个问题,二维的无非是一两个人的画工和才华就基本可以get到,3D动画要有足够大的投入在艺术、在技术和管理,这几方面都要到很高的水准你才会觉得出来的画面有品质。
小黄人
这样就导致迪士尼一部作品成本一亿美元,皮克斯差不多,梦工厂一亿五千万美元,到了“小黄人”的公司7500万美元,已经觉得差很多了,那么我们在中国的挑战就是中国市场没那么大,没法面对全球市场,要是稍微成本低一些质量就会下降,我们当时算了一下中国市场所能承受的制作成本最多最多不能超过一亿人民币到顶了,最好在七八千万人民币。
那么问题就来了,我们怎么能花七八千万人民币做出世界顶级的水准让人一看是觉得花了一亿美元。我觉得国内的普遍问题就是要么钱花了很多拿到国外去做但是品质不一定达到满意,你要是面对中国市场制作成本又不能那么高,但是制作成本不高品质会感觉到明显下降。二维动画不是这样的,不会感觉到那么大的差别,所以我们算是解决了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在艺术和技术上花了比较大的心血,这个团队最后做出的成果《阿唐奇遇》在这些方面表现的还不错,我们也觉得还可以。

我看到《阿唐》的制作几乎全是我们自己人,能介绍下您的追光团队吗?

《小门神》时候还有两个老外,我们从好莱坞请过来,后来因为北京空气不好,最后实在受不了都走了哈哈(笑)。我们《阿唐奇遇》的团队就都是中国人,基本是从《小门神》延续过来,很年轻,平均年龄在27岁。我们很多都是大学一毕业或没毕业,干了半年觉得你行,那好你就是组长了。我觉得中国人还是很勤奋很聪明,在美国可能你大学一毕业或研究生一毕业在迪士尼实习,干了两年你可能镜头还不能碰,在这边相对来说大家都是被逼着的,你必须上,不上也没人了。
导演王微、制片人于洲、制片人袁野

我觉得还是挺强的。

我觉得中国人也有才华,不单是热情,这几方面。

那下一部作品是?已经筹备到第四部了是吗?

对,我们的计划是这样一年一部,第三部的名字叫《猫与桃花源》讲一大城市里面两只猫的故事,如果顺利的话大概能排在明年暑期,第四部可能就后年了。

还是很期待这个团队的,最后也希望《阿唐奇遇》能大卖。

谢谢,谢谢。不知道市场能怎么样了,其实中国动画还是有一些适合全家人来看的。
- FIN -




焦焦送福利啦~
在下方给我们留言,
7月25日点赞数量最高的15位,
我们将为你送上
《阿唐奇遇》的格瓦拉兑换码。
【延伸阅读】深焦DeepFocus动画系列专题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影视作品有哪些类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