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什么情况下积最大?在什么情况下积最小项之和与最大项之积转换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总结回顾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有苦也有乐,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得到了必需知识的修养,得到了素质的提高。为了今后更好的工作,积累经验,对本期的数学教学工作特总结如下: 一 、认真做好课前的准备。每一节课都是经过认真构思和计划的`。作为一名育人工作者,我们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孩子,所以本人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适当的补充相关资料,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学到有些书本没有提及到但是又是必须要掌握的知识。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上课的时候发现学生某些以前已经学过的知识掌握得不稳固就适当及时进行补充复习,让学生重新回忆已学知识同时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新的知识拓展学习。考虑教法,根据不同的知识特点用不同的方法把已掌握的教材知识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为了更形象的教学,充分利用各种教具,同时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比赛的形式来上课。让学生多动手,积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引出结论,在教学里让学生思考发现规律和引出结论。为了激发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我常尝试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他们喜欢比赛,我就抓住这个特点,把全班分成六个大组,一起比赛,上新课时比赛看看哪个组最快发现规律和结论,练习课就比赛看看哪组的同学最快全部做完而且是又快又准确。平时上课都尽量能穿插和该节学习内容有关的小活动。比如该班学生的反应比较慢,口算能力比较差,为此本人专门制作了大量的口算卡片,每天上课之前都抽几分钟抢答。而这些小活动也使学生热情高涨,不知不觉的喜欢上数学了。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课堂上,提倡动静相宜,动时,积极热烈,敢于动手操作、乐于参与实践活动,畅所欲言。如我们讲授画角时,让他们亲自动手,同桌结合掌握画角的过程,注意事项,静时,暝思苦想,勤于思考。另外,课堂教学中注意营造民主的氛围,激发学生兴趣。作为教师,我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学生的自尊,平等地与学生交流,跟学生说话,倾听学生的心声,按学生之所需,抛砖引玉,为在知识海洋里前行的学生指明方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三、力求知识传授的完美。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每上完一节课都会进行自我检讨,力求不断的提高自我教学质量。比如上几何知识的课我总要准备很多资料,制作相关的图片,以让学生能形象的理解几何概念,但是还是发现我们班的学生对几何的知识非常的不敏感,本人也经常给他们补习几何知识,可是还是发现有部分学生连低年级学过的“直角等于多少度”这样的问题都回答不出来。我也想,这方面除了学生本身的问题之外,我觉得我也该找更好的方法去让学生理解抽象的几何问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做个合格称职真正能帮到学生的好教师。人生是伟大的宝藏,我晓得从这个宝藏里选取最珍贵的珠宝。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总结一学期就要结束了,本学期,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教学工作。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做出总结,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认真钻研业务。这学期我担任四年级数学教学工作,在教学中我认真学习新课标,钻研教材,为了准确的传授知识,我经常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和他们一起探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说实在的,四年级数学教学比上学期教学难度大多了,有些难题教师也需要认真想一想,让学生会做那就更难。比如:用5个数字组成三位数乘两位数,什么时候积最大,什么情况下积最小。教学中很难让学生明白。 二、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创设情境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只有将认识主体置于问题情境中,才能促进认识主体的主动发展。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校多媒体设备,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通过精心设计,巧妙地将学习目标任务置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促成学生对新知识意义的自主建构,让学生在充分地经历探索事物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智力。 三、致力于数学教学的优化。1.注重课堂气氛的活跃。沉闷的课堂气氛只会让学生昏昏欲睡,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尽量给学生创设喜闻乐见的学习情景,使学生能比较直观形象地理解知识。2.注重作业的开放性。开放性的问题能活跃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提高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深刻性。注重学生主动获取知识、重组应用,从综合的角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注重作业批改的及时性,经常当面批改,个别辅导。3.注重学科的多元整合。如教学列式解答文字题时,引导学生应用语文里缩句的方法进行审题,从而使学生能较好地理解题意,正确地列式解答。4.注重与学生的交流。“理解”是建立师生情感的纽带与桥梁。理解学生就是要以饱满的热情和充沛的精力投入来感染学生,给他们一张笑脸、一颗诚心、一份真情。当学生取得好成绩,获得成功时,要给以祝贺和鼓励,当学生遇到困难,遭受挫折时,要给以安慰和支持。并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四、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针对本班的知识基础和学生情况,在平时教学中,我采取书上的题学生做完后教师检查到位,我认为这样能准确掌握学生学得怎么样。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采用了争做小老师的策略,让能力强的学生辅导成绩差的学生,既为教师减负,又培养学生的能力,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分次达到学习要求,效果比较明显。
四年级数学工作总结经过一学期的工作和努力,在此,我主要针对四年级的基本情况,以及在教学中所取得的一些经验和出现的一些问题来进一步分析,以便于和大家共同探讨,从而,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并且,不仅使自己在教学工作中,而且在各方面上都能有较大的突破。由于四年级学生基础较差,本人在担任这个班的数学教师以来,感觉总体上不是很理想,虽然,这学期以来,学生从平时的表现来看,作业基本上能够按时完成,但也有一部分学生比较马虎,作业胡乱应付,上课不够专心听讲,爱讲话,课堂纪律时好时坏。当然作为我来说,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我不但认真上好每堂课,每个早自习,对于那些作业不按时完成的学生,我还采取了课后留下来补做的办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一部分学生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坏习惯;同时,我也进一步采取了奖励的办法,对于那些上课表现比较好的学生,作业做的比较理想的学生,以及在单元测验中成绩比较突出的,我都对他们进行了奖励和表扬,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一部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然而,众所周知,由于数学科目的灵活性以及逻辑性比较强,加之这个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理解能力,计算能力不强,学习起来比较吃力,因而,始终难以取得较好的成绩,比如:有的学生虽然记住了数学公式,却不会应用;有的对于应用题不求甚解,盲目乱列式子;有的在计算上连基本的乘、除、加、减都不能够计算正确,针对这一些,我对这些学生采取了课后辅导与单独辅导相结合的办法,相应地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确实,要在总体上提高这个班的成绩并不是很容易的事,对于这个班来说,我认为应该在学风、班风上还有待于提高,有个别学生无心学习,满口脏话,在班里称王称霸,也有的学生骄娇二气较重,沾染了一些不良习气,无形中也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在对学生的管理上,本人也能够配合班主任老师,积极参与管理,对于班里发生的一些事情,如对学生之间的吵架,打架等一些行为进行制止,并妥善处理;对于学生的一些不良行为,比如说:讲脏话,乱买东西,随地吐痰等不良习惯,我也能够采取批评说服教育的方式及时给予纠正,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二、存在的缺点和问题俗话说“金无赤足,人无完人”,我在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对学生的管理方式和方法上,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在教学上,敬业精神、教学态度以及教学方式、方法等各方面也还应不断加强。作为我来说,今后将在工作中进一步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学习,提高素质,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对自己严格要求,精益求精,争取在今后的工作中,不仅是在管理上,还是在教学中都能够取得较大的成功,为进一步全面地贯彻素质教育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学生的基本情况分析:四年级个别学生思维活跃,聪明好学,学习兴趣较浓,但个别学生由于基础知识的问题,接受能力较差,理解新知识和计算较慢,还有一小部分同学比较懒散,对待学习热情不高。从纪律及其它方面看,学生都不错,但也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浮躁,自信心不足,不敢表现自己,对知识的掌握只求表面知识,不求理解等等。教师必须加以正确、有力的指导,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因材施教,把每堂课都上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知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材总共分为七单元。一是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二是认识图形。三是小数乘法。四是观察物体。五是小数除法。六是游戏公平。七是认识方程。其中第一单元,第三单元,第五单元属于数与代数;第二单元和第四单元属于空间与图形。第六单元属于统计与概率。1、第一单元"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本单元是学生在三年级下册学习"元、角、分与小数"的基础上,扩展对小数的认识,把小数和分数初步联系起来,进一步了解小数的意义。结合具体情境,学习小数加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2、第三单元"小数乘法"。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经历探索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运用小数乘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3、第五单元"小数除法"。本单元包括小数除法、积商的近似值,循环小数,小数四则运算等内容。结合具体情境,学生将经历探索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了解在生活中有时只需要求积商的近似值,掌握求近似值的方法,培养估算意识;初步了解循环小数;会运用小数四则运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1、认识图形。通过分类活动,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了解梯形的特征;通过对三角形分类,了解各类三角形的特点;通过操作,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和等于180度,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会运用学过的图形设计一些简单的图案。2、观察物体。通过实际观察,学生体会到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景物,看到的画面不同;能辨认从不同位置拍摄的相应照片和先后顺序;能辨认从观察点高低、远近拍摄到的相应照片和先后顺序。游戏公平。通过游戏,学生初步体验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设计公平的简单游戏规则。1、提供密切联系学生现实生活的学习素材,使学生能借助直观形象的材料更好地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2、创设探索数学规律的情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探索数学规律的意识。3、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是每个学生都能在设计方案中获得成功。4、重视在多种活动中培养空间观念,发展空间观念。5、设计富有特色的综合应用活动。使学生自觉地将各方面的经验、知识、策略进行综合应用。6、用数学的眼光分析周围的事物,培养对数学美的理解,展示数学发展的历史,渗透数学的文化价值。四、教学工作中的主要措施1、了解学生原来的学习情况,从实际出发,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多鼓励学生,提高学生学习。2、多利用课余时间,给其进行查漏补缺,释疑解难,充分发挥班干的带头作用,以优扶差。3、密切与其家长联系,共同配合督促好他们的学习。4、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拓展。在教学中,结合课后练习的一些带思考性的题目,引导学生启动思维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掌握科学、灵活的方法。5、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计划教案,优化课堂结构,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加强实际操作,只管教学,发挥学生的空间观念,多加强实际操作,直观教学,发挥学生的空间的培养,培养学生的抽象概念能力,判断、推理、迁移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总结规律,使他们自发性创造性地学习。五、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进度表:第一周2.25~3.4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4第二周3.7~3.11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4第三周3.14~3.18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4第四周3.21~3.25认识图形4第五周3.28~4.1认识图形4第六周4.4~4.8认识图形、小数乘法4第七周4.11~4.15小数乘法4第八周4.18~4.22小数乘法4第九周4.25~4.29小数乘法4第十周5.2~5.6观察物体4第十一周5.9~5.13小数除法4第十二周5.16~5.20小数除法4第十三周5.23~5.27小数除法4第十四周5.30~6.3小数除法、游戏公平4第十五周6.6~6.10认识方程4第十六周6.13~6.17认识方程4第十七周6.20~6.24认识方程4第十八周6.27~7.1认识方程4第十九周7.4~7.8总复习4
四年级数学老师工作总结一学期即将过去,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我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一、课程标准走进教师的心,进入课堂我们怎样教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无疑我们每位数学教师身置其中去迎接这种挑战,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重新思考的问题。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有效的学习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有更深的了解,本学期四年级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教育教学改革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二、课堂教学,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本学期我们每位数学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前精心备课,撰写教案,实施以后趁记忆犹新,回顾、反思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是教师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吸取,对今后改进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评是十分有用。课前准备不流于形式,变成一种实实在在的研究,教师的群体智慧得到充分发挥,课后的反思为以后的教学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与启示,突破原有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把学生置于一种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态势中。在《乘法的简算》一组连乘计算题计算,学生发现了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的规律,然后观察数字特征,变序、加括号达到简算。设计无论是问题的提出,还是已有数据处理、数学结论的获得等环节,都体现学生自主探索、研究。突出过程性,注重学习结果,更注重学习过程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这说明:设计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是探究性学习的新的空间、载体和途径。我在总结成绩的同时,不断反思教学,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努力处理好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努力处理好应用意识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三、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定性采用评语的形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一学期即将过去,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我们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四年级数学日记今天中午,我帮妈妈洗碗。妈妈问:“你会吗?”我说:“让我试试!”妈妈烧了一壶热水,我把所有的碗都放在碗池里。妈妈说洗洁精和热水可以去除油渍。我很快拿来洗涤剂,往碗里扔了一些。妈妈打开水龙头。我小心翼翼地拿起水壶,把热水倒进碗里。妈妈左手拿着碗,右手拿着洗碗巾。她先擦碗里面,然后擦碗外面。我妈说碗边也要擦干净。我觉得洗碗容易,就挽起袖子对妈妈说:“让我来。”我也是学着我妈的样子,左手拿着碗,右手拿着洗碗巾,又小心翼翼的把整个碗擦了一遍。我怕整碗都洗不干净,感觉很干净。我正要把它收起来,手滑了一下,“扑通”一声,碗掉进了碗池。我很惊讶。我捡起来看了看,还好没摔坏。现在我更小心了,然后我洗了第二个和第三个盘子...直到我洗完盘子,我才松了口气。我妈笑着说:“这是第一次。第二次,我要把碗里的泡沫洗掉,才能把碗洗干净。”我想:“通常这些家务看起来很容易,但做起来很难。”
四年级数学日记五一期间,我和妈妈去商场买衣服,可是,我觉得那里的价钱很奇怪:说“买100送100”,就等于不用钱了吗?妈妈说:“傻女儿,怎么会不用钱呢?”我说:“因为上面写着买100送100,就是100-100=0,所以就不用钱啦!”妈妈说:“原来你是这样算的,假如是这样,那么商场的东西就不用钱了,就会来很多客人,这商场就会亏本很大了。”妈妈又说买100送100只是要50元就可以了,你知道吗?听了妈妈的解析,我还是似懂非懂,到底为什么呢?看来我还要再去商场认真调查或去请教曾教师了,看看她有什么高招,因为我知道这里还有很多我还未明白的数学知识。我带着愉快的心情,来到学校问曾教师数学问题,曾教师说:“其实有些都是满过100的,比如:满100的有109、200、189……”教师又说:“满100元的是送100元的券,顾客还是要先拿出钱用够100元后,才有得送赠券的,并不是象你说的那样不用钱。”曾教师对我这种有问题肯问的做法给予表扬,也欢迎我今后多问问题。
四年级数学作文平凡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的责任感。老师就像蜡烛,照亮他人,却燃烧自己。在学校我们只要磕着、碰着,老师会第一时间送我们到校医室,同学们之间有什么争吵,老师也会马上过来,帮着缓解这场“世界大战”。老师是辛勤的园 丁,我们就是鲜艳的花朵,只要花朵出现“病虫害”,园丁就会不辞辛劳的为花朵“祛病除害”。这些在张老师身上都能体现出来。张老师为了让每位同学都能尽快地改正错题,下课后、放学后都在教室里等着同学来改错题,不放过一个没有改错的同学。四年级时,有一道题改了几遍,还是没答对,只得去找张老师,张老师耐心的为我讲了为什么错,错在那里,然后又用了几个例子反复讲解,直到我懂了为止。我改完了错题,却耽误了老师回家, 但老师没一句怨言,笑着走出了校门。那时,我想追上去对老师说一声“谢谢”,可是老师已经走远了 。 我只能在默默在心里 说谢谢。}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解析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很多人都经常追着老师们要知识点吧,知识点也可以理解为考试时会涉及到的知识,也就是大纲的分支。哪些知识点能够真正帮助到我们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解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解析 1  一、图形的变换  图形变换的基本方式是平移、对称和旋转。  1、轴对称: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1)学过的轴对称平面图形:长(正)方形、圆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  等腰三角形有1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等腰梯形有1条对称轴,任意梯形和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2)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3)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4)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①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②对应点的连线与对称轴垂直;  ③对称轴两边的图形大小、形状完全相同。  3、对称图形包括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除棱形)属于中心对称图形。  2、旋转:在平面内,一个图形绕着一个顶点旋转一定的角度得到另一个图形的变化较做旋转,定点O叫做旋转中心,旋转的角度叫做旋转角,原图形上的一点旋转后成为的另一点成为对应点。  (1)生活中的旋转:电风扇、车轮、纸风车  (2)旋转要明确绕点,角度和方向。  (3)长方形绕中点旋转180度与原来重合,正方形绕中点旋转90度与原来重合。等边三角形绕中点旋转120度与原来重合。  旋转的性质:  (1)图形的旋转是图形上的每一点在平面上绕某个固定点旋转固定角度的位置移动;  (2)其中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3)旋转前后图形的大小和形状没有改变;  (4)两组对应点非别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相等,都等于旋转角;(5)旋转中心是唯一不动的点。  3、对称和旋转的画法:旋转要注意:顺时针、逆时针、度数  二、因数和倍数  1、整除:被除数、除数和商都是自然数,并且没有余数。 整数与自然数的关系:整数包括自然数。  2、因数、倍数:大数能被小数整除时,大数是小数的倍数,小数是大数的因数。 例:12是6的倍数,6是12的因数。  (1)数a能被b整除,那么a就是b的倍数,b就是a的因数。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单独存在。  (2)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因数的求法:成对地按顺序找。  (3)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求法:依次乘以自然数。  (4)2、3、5的倍数特征  1)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2)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3)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4)能同时被2、3、5整除(也就是2、3、5的倍数)的最大的两位数是90,最小的三位数是120。  同时满足2、3、5的倍数,实际是求235=30的倍数。  5)如果一个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那它的个位上的数字一定是0。  3、完全数:除了它本身以外所有的因数的和等于它本身的数叫做完全数。  如:6的因数有:1、2、3(6除外),刚好1+2+3=6,所以6是完全数,小的完全数有6、28等  4、自然数按能不能被2整除来分:奇数、偶数。  100以内的质数有25个: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  100以内找质数、合数的技巧: 看是否是2、3、5、7、11、13的倍数,是的就是合数,不是的就是质数。  关系: 奇数奇数=奇数 质数质数=合数  6、最大、最小  A的最小因数是:1; 最小的奇数是:1;  A的最大因数是:A; 最小的偶数是:0;  A的最小倍数是:A; 最小的质数是:2;  最小的自然数是:0; 最小的合数是:4;  7、分解质因数:把一个合数分解成多个质数相乘的形式。  用短除法...  分解质因数 (一个合数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 比如:30分解质因数是:(30=235)  8、互质数: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两个质数的互质数:5和7 两个合数的互质数:8和9  一质一合的互质数:7和8  两数互质的特殊情况:  ⑴1和任何自然数互质;  ⑵相邻两个自然数互质;  ⑶两个质数一定互质;  ⑷2和所有奇数互质;  ⑸质数与比它小的合数互质;  9、公因数、最大公因数  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这些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那个就叫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用短除法求两个数或三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除到互质为止,把所有的除数连乘起来) 几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就说这几个数互质。  如果两数是倍数关系时,那么较小的数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如果两数互质时,那么1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10、公倍数、最小公倍数  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这些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那个就叫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除到互质为止,把所有的除数和商连乘起来) 用短除法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除到两两互质为止,把所有的除数和商连乘起来) 如果两数是倍数关系时,那么较大的数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如果两数互质时,那么它们的积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11、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方法  用12和16来举例  1、 求法一:(列举求同法)  最大公因数的求法:  12的因数有:1、12、2、6、3、4  16的因数有:1、16、2、8、4 最大公因数是4  最小公倍数的求法:  12的倍数有:12、24、36、48、 16的倍数有:16、32、48、 最小公倍数是48 2、求法二:(分解质因数法)  12=223 16=2222  最大公因数是:22=4 (相同乘)  最小公倍数是:22 322= 48 (相同乘 不同乘)  三 长方体和正方体  1、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做长方体。两个  面相交的边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长方体特点:  (1)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2)一个长方体最多有6个面是长方形,最少有4个面是长方形,最多有2个面是正方形。  2、由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做正方体(也叫做立方体)。  正方体特点:  (1)正方体有12条棱,它们的长度都相等。  (2)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每个面的面积都相等。  (3)正方体可以说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它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  长方体或正方体底面的面积叫做底面积。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用字母表示:V=S h (横截面积相当于底面积,长相当于高)。  注意: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相等,但体积不一定相等。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解析 2  第一单元 方程  1、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2、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3、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等式方程  4、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是等式的性质。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也是等式的性质。  5、求方程中未知数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解方程时常用的关系式: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注意:解完方程,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6、五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的一个数的5倍。奇数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个数=中间数  7、4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两个数或首尾两个数的和个数2(高斯求和公式)  8、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  A、审题并弄懂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B、理清题目的等量关系。  C、设未知数,一般是把所求的数用X表示。  D、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E、解方程  F、检验  G、作答。  第二单元 确定位置  1、确定位置时,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  2、数对(x,y)第1个数表示第几列(x),第2个数表示第几行(y),写数对时,是先写列数,再写行数。  3、从地球仪上看,连接北极和南极两点的是经线,垂直于经线的线圈是纬线,经线和纬线、分别按一定的顺序编排表示经度和纬度,经度和纬度都用度()、分()、秒()表示。  4、将某个点向左右平移几格,只是列(x)上的数字发生加减变化,向左减,向右加,行(y)上的数字不变。举例:将点(6,3)的位置向右平移2个单位后的位置是(8,3),列6+2=8;将点(6,3)的位置向左平移2个单位后的位置是(4,3),列6-2=4。  5、将某个点向上下平移几格,只是行(y)上的数字发生加减变化,向上减,向下加,列(x)上的数字不变。举例:将点(6,3)的位置向上平移2个单位后的位置是(6,5),行3+2=5;将点(6,3)的位置向下平移2个单位后的位置是(6,1),列3-2=1。  第三单元 公倍数和公因数  1、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一个数最大的因数等于这个数最小的倍数。  2、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用符号[ ,]表示。几个数的公倍数也是无限的。  3、两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两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用符号( , )。两个数的公因数也是有限的。  4、两个素数的积一定是合数。举例:35=15,15是合数。  5、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一定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的倍数。举例:[6,8]=24,(6,8)=2,24是2的倍数。  6、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倍数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是较小的数,最小公倍数是较大的数。举例:15和5,[15,5]=15,(15,5)=5  素数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举例:[3,7]=21,(3,7)=1  一个素数和一个合数,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5,8]=40,(5,8)=1  相邻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9,8]=72,(9,8)=1  特殊关系的数(两个都是合数,一个是奇数,一个是偶数,但他们之间只有一个公因数1),比如4和9、4和15、10和21,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  一般关系的两个数,求最大公因数用列举法或短除法,求最小公倍数用大数翻倍法或短除法。(详见课本31页内容)  第四单元 认识分数  1、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一个分数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  2、分母越大,分数单位越小,最大的分数单位是2(1)。  3、举例说明一个分数的意义:7(3)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7份,表示这样的3份.还表示把3平均分成7份,表示这样的1份。7(3)吨表示把1吨平均分成7份,表示这样的3份.还表示把3吨平均分成7份,表示这样的1份。  4、4米的5(1)和1米的5(4)同样长。  5、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6、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真分数总是小于假分数。  7、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4(3),则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3(4)。  8、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  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如果用a表示被除数,b表示除数,可以写成ab=b(a)(b0)  9、能化成整数的假分数,它们的分子都是分母的倍数。反过来,分子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都能化成整数。(用分子除以分母)  10、分子不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可以写成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通常叫做带分数。带分数是假分数的另一种形式。例如,3(4)就可以看作是3(3)(就是1)和3(1)合成的数,写作  1 3(1),读作一又三分之一。带分数都大于真分数,同时也都大于1。  11、把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用分数的分子除以分母。  12、把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如果是一位小数就写成十分之几,是两位小数就写成百分之几,是三位小数就写成千分之几,  13、把假分数转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分子除以分母,如果分子是分母的倍数,可以化成整数;如果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可以化成带分数,除得的商作为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作为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  14、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的方法:把整数乘分母加分子作为假分数的分子,分母不变。  15、把不是0的整数化成假分数的方法:用整数与分母相乘的积作分子。  16、大于7(3)而小于7(5)的分数有无数个;分数单位是7(1)只有7(4)一个。  17、分数大小比较的应用题:工作效率大的快,工作时间小的快。  18、一些特殊分数的值:  2(1) = 0.5 4(1) = 0.25 4(3) =0.75 5(1) =0.2 5(2) =0.4 5(3) =0.6  5(4) =0.8 8(1) =0.125 8(3) =0.375 8(5) =0.625 8(7) =0.875 10(1) =0.1 16(1) =0.0625  16(3) =0.1875 16(5) =0.3125 20(1) =0.05 25(1) =0.04 50(1) =0.02 100(1) =0.01  19、求一个数是(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除法列算式计算。  第五单元 找规律  1、单向平移求不同的和的个数规律:  方格的总个数每次框出的个数+1=得到不同和的个数  2、双向平移  如果平移的方向既有横又有纵,我们只要分别探究出两个方向上各有几种不同的排列方法(和单向平移的规律一样),相乘的积是多少一共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列方法。  一共有多少种贴法=沿着长的贴法沿着宽的贴法  3、中间的数框出的个数=框出的每个数的和  框出的每个数的和框出的个数=中间的数  (注意:有些数字的和是不能框出来的,  (1)是框出的每个数的和框出的个数中间的数;  (2)是虽然框出的每个数的和框出的个数=中间的数,但中间的数在边上;  (3)出现有空白方格。)  第六单元 分数的基本性质  1、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是分数的基本性质。它和整数除法中的商不变规律类似。  2、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这样的分数叫最简分数。约分时,通常要约成最简分数。  3、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约分方法:直接除以分子、分母的最大公因数。 例如:  4、把几个分母不同的分数(也叫做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通分过程中,相同的分母叫做这几个分数的公分母。通分时,一般用原来几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  5、比较异分母分数大小的方法:  (1)先通分转化成同分母的分数再比较。  (2)化成小数后再比较。  (3)先通分转化成同分子的分数再比较。  (4)十字相乘法。  球的反弹实验  球的反弹高度实验的结论:  (1)用同一种球从不同高度下落,表示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关系的分数大致不变,这说明同一种球的弹性是一样的。  (2)用不同的球从同一个高度下落,表示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关系的分数是不一样的,这说明不同的球的弹性是不一样的。  第七单元 统计  1、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和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便于这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2、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步骤:  ①写标题和统计时间;  ②注明图例(实线和虚线表示);  ③分别描点、标数;  ④实线和虚线的区分(画线用直尺)。  注意:先画表示实线的统计图,再画虚线统计图。不能同时描点画线,以免混淆。(也可以先画虚线的统计图)  第八单元 分数加法和减法  1、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要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计算结果能约分要约成最简分数,是假分数的要化为带分数;计算后要验算。  2、分母的最大公因数是1,分子都是1的分数相加,得数的分母是两个分母的积,分子是两个分母的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是1,分子都是1的分数相减,得数的分母是两个分母的积,分子是两个分母的差。  3、分母分子相差越大,分数就越接近0;分子接近分母的一半,分数就接近2(1);分子分母越接近,分数就越接近1。  4、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相同。没有小括号,从左往右,依次运算;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的算式。  5、整数加法的运算律,整数减法的运算性质同样可以在分数加、减法中运用,使计算简便。乘法分配律也适用分数的简便计算。  6、裂项公式(用于特殊的简便计算)  密铺  1、由线段围成的图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能够密铺  2、由曲线围成的图形(圆)不能够密铺。  第九单元 解决问题策略  1、倒推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思考方法,在计算、图形转换、时间推算等许多实际问题中都有应用。倒推时还用到一些反义词呢  2、要正确解决多次倒推的策略就是对题目先进行整理,通过整理过程来理清思路,再倒推回去或列方程解答。  3、对于条件出现一半的复杂倒推题目,通常通过画线段图帮助分析列算式来解决。  第十单元 圆  1、圆是由一条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以前所学的图形如长方形、梯形等都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  2、画圆时,针尖固定的一点是圆心,通常用字母O表示;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是半径,通常用字母r表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是直径,通常用字母d表示。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和直径。在同一个圆里,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  3、用圆规画圆的过程:先两脚叉开,再固定针尖,最后旋转成圆。画圆时要注意:针尖必须固定在一点,不可移动;两脚间的距离必须保持不变;要旋转一周。  4、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是直径的一半,直径是半径的2倍。(d=2r, r=d2)  5、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对称轴就是直径。  6、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所以要比较两圆的大小,就是比较两个圆的直径或半径。  7、正方形里最大的圆。两者联系:边长=直径  画法:(1)画出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  (2)以对角线交点为圆心,以边长为直径画圆。  8、长方形里最大的圆。两者联系:宽=直径  画法:(1)画出长方形的两条对角线;  (2)以对角线交点为圆心,以边长为直径画圆。  9、同一个圆内的所有线段中,圆的直径是最长的。  10、车轮滚动一周前进的路程就是车轮的周长。  每分前进米数(速度)=车轮的周长转数  11、任何一个圆的周长除以它直径的商都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  用字母(读pi)表示。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3.141592653  我们在计算时,一般保留两位小数,取它的近似值3.14。3.14  12、如果用C表示圆的周长,那么C=d或C = 2r  13、求圆的半径或直径的方法:d = C圆 r= C圆 2= C圆2  14、半圆的周长等于圆周长的一半加一条直径。 C半圆= r+2r C半圆= d2+d  15、常用的3.14的倍数:  3.142=6.28 3.143=9.42 3.144=12.56 3.145=15.7 3.146=18.84  3.147=21.98 3.148=25.12 3.149=28.26 3.1412=37.68 3.1414=43.96  3.1416=50.24 3.1418=56.52 3.1424=75.36 3.1425=78.5  3.1436=113.04 3.1449=153.86 3.1464=200.96 3.1481=254.34  16、圆的面积公式:S圆=r2。圆的面积是半径平方的倍。  17、圆的面积推导:圆可以切拼成近似的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与圆的面积相等(即S长方形=S圆);长方形的宽是圆的半径(即b=r);长方形的长是圆周长的一半(即a=2(C)=r)。即:S长方形= a b  S圆 = r r  = r2  S圆 = r2  注意:切拼后的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多了两条半径。C长方形=2r+2r=C圆+d  18、半圆的面积是圆面积的一半。S半圆=r22  19、大小两个圆比较,半径的倍数=直径的倍数=周长的倍数,  面积的倍数=半径的倍数2  20、周长相等的平面图形中,圆的面积最大;面积相等的平面图形中,圆的周长最短。  21、求圆环的面积一般是用外圆的面积减去内圆的面积,还可以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S圆环=r2=(R2-r2)  22、常用的平方数:112=121 122=144 132=169 142=196 152=225 162=256 172=289 182=324 192=361 202=400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解析 3  整除的算式的特征:  1、除数、被除数都是自然数,且除数不为0。  2、被除数除以除数,商是自然数而没有余数。  例:15能被5整除,我们就说,15是5的  倍数,5是15的因数。  知识点一:因数  问题一:一个长方形,它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如果长方形的长和宽都是整数,请同学们猜一猜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所以12的因数有:  注意:  1、在说因数(或倍数)时,必须说明谁是谁的因数(或倍数)。不能单独说谁是因数(或倍数)。  2、因数和倍数不能单独存在。  例1 18的因数有那些?  方法一:想18可以有哪两个数相乘得到18=1×18 18=2×9 18=3×6  方法二:根据整除的意义得到  18÷1=18 18÷2=9 18÷3=6  所以18的因数有:  表示方法:  1、列举法?12的因数有:1,2,3,4,6,12  2、用集合表示?  练习1:30的因数有哪些?36呢?  30的因数有:  36的因数有:  观察:18的最小因数是(),的因数是()  30的最小因数是(),的因数是)  36的最小因数是(),的因数是()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因数是()  你要知道:  (1)1的因数只有1,的因数和最小的因数都是它本身。  (2)除1以外的整数,至少有两个因数。  (3)任何自然数都有因数1。  知识点二:倍数  问题二:2的倍数有哪些?  2的倍数有:2,4,6,8 …  例1、小蜗牛找倍数(找出3的倍数)。  练习3、5的倍数有哪些?7的倍数呢?  5的倍数:  7的倍数: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一个数的最小的倍数是(),()的倍数。  用字母表示因数与倍数的关系:a ― b = c(a、b、c都是不为0的整数)a、b都是c的因数,c是a和b的倍数。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  说一说:在0、3、4、7、15、16、77、31、62中择两个数,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1、根据算式:4×8=32  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的倍数?  2、根据算式:63÷7=9  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的倍数?  3、判断:1.2÷0.2=6我们能说0.2和6是1.2的因数;1.2是0.2的倍数,也是6的倍数吗?为什么?  知识点三:质数和合数  1、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来分:质数、合数、1、0四类。  (1)质数(或素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  (2)合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至少有三个因数:1、它本身、别的因数)。  (3)1:只有1个因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注:  ①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连续的两个质数是2、3。  ②每个合数都可以由几个质数相乘得到,质数相乘一定得合数。  ③ 20以内的质数:有8个()  ④ 100以内的质数有25个:()  关系:奇数×奇数=奇数质数×质数=合数  2、常见、最小  A的最小因数是:1;最小的奇数是:1;  A的因数是:本身;最小的偶数是:0;  A的最小倍数是:本身;最小的质数是:2;  最小的自然数是:0;最小的合数是:4;  3、分解质因数:把一个合数分解成多个质数相乘的形式。树状图  例:  分析:先把36写成两个因数相乘的形式,如果两个因数都是质数就不再进行分解了;如果两个因数中海油合数,那我们继续分解,一直分解到全部因数都是质数为止。把36分解质因数是:36=2×2×3×3  4、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一个合数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例:  分析:看上面两个例子,分别是用短除法对18,30分解质因数,左边的数字表示“商”,竖折下面的表示余数,要注意步骤。具体步骤是:  5、互质数: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两个质数的互质数:5和7  两个合数的互质数:8和9  一质一合的互质数:7和8  6、两数互质的特殊情况:  ⑴1和任何自然数互质;  ⑵相邻两个自然数互质;  ⑶两个质数一定互质;  ⑷2和所有奇数互质;  ⑸质数与比它小的合数互质;  三、经验之谈:  书写分解质因数的结果时不能把质因数相乘写在等号左边,把合数写在右边,比如36=2×2×3×3就不能写成2×2×3×3=36;  短除法是除法一种简化,利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时,除数和商都不能是1,因为1不是质数  图形的变换  1、轴对称图形: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两边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成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①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②对称点的连线与对称轴垂直;  ③对称轴两边的图形大小形状完全相同。  3、物体旋转时应抓住三点:  ①旋转中心;  ②旋转方向;  ③旋转角度。旋转只改变物体的位置,不改变物体的形状、大小。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解析 4  第一部分:《分数乘法》  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分母不变,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3、计算时,可以先约分再计算。  4、理解打折的含义。例如:九折,是指现价是原价的十分之九;九五折,是指现价是原价的百分之九十五。  5、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分子相乘做分子,分母相乘做分母,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计算结果要求是最简分数。  6、比较分数相乘的积与每一个乘数的大小。乘数乘小于1的数,积小于乘数;乘数乘等于1的数,积等于乘数;乘数乘大于1的数,积大于乘数;真分数相乘积小于任何一个乘数;真分数与假分数相乘积大于真分数小于假分数。  7、教材中一单元重点题目:P3试一试第1题,练一练第1题。P7折一折画图表示乘法算式,看到图能写出乘法算式。P10、11全部练习题。  第二部分:《分数除法》  1、倒数。如果两个数的乘积是1,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倒数是对两个数来说的,并不是孤立存在的。  2、1的倒数仍是1;0没有倒数。0没有倒数,是因为在分数中,0不能做分母。  3、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4、除以一个数(0除外)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5、比较商与被除数的大小。除数小于1,商大于被除数;除数等于1。商等于被除数;除数大于1,商小于被除数。  6、三单元重点题目:P25:会用图表示除法算式,看到图能写出除法算式。P27的画一画:会用线段图表示除法算式。P30的第3、4题。P31、32所有题目。P34、35所有题目。  第三部分《长方体》  1、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做长方体。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2、由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做正方体(也叫做立方体)。正方体有12条棱,它们的长度都相等,所有的面都完全相同。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的数目都一样,只是正方体的棱长都相等,正方体可以说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它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  4、长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一个长方体最多有6个面是长方形,最少有4个面是长方形,最多有2个面是正方形。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每个面的面积都相等,有12条棱,每条的棱的长度都相等。  5、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 L=(a+b+h)×4  长=棱长总和÷4-宽-高a=L÷4-b-h  宽=棱长总和÷4-长-高b=L÷4-a-h  高=棱长总和÷4-长-宽h=L÷4-a-b  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 L=a×12  正方体的棱长=棱长总和÷12 a=L÷12  6、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和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无底(或无盖)长方体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ab S=2(ah+bh)+ab  无底又无盖长方体表面积=(长×高+宽×高)×2 S=2(ah+bh)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S=a×a×6  7、知道长方体表面积求长或宽或高时,用方程解。  8、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abh  长=体积÷宽÷高a=V÷b÷h  宽=体积÷长÷高b=V÷a÷h  高=体积÷长÷宽h= V÷a÷b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  10、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还可以用底面积乘高来计算,V=Sh 。  10、冰箱的容积用“升”作单位;游泳池、水库存水量常用立方米做单位。  11、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作物体的体积。容积:容器所能容纳入体的体积叫做物体的容积。箱子、油桶、仓库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他们的容积。  12、常用的容积单位有升和毫升也可以写成L和ml。  比如1升=1立方分米1毫升=1立方厘米1升=1000毫升  13、体积单位换算  14、进率: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000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升=1000毫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0000平方厘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0000平方米  15、二单元重点题目:P15的第4题。P17的两个第1题。P19的第2,3,4,5题。P21的找规律共3道题。P22、23所有题目。  16、四单元重点题目:P42第2题。P45的第1,2,3,4题。P49的第5,7题。P51的第1,2,3题。P52、53所有题目。  第四部分:《分数的混合运算》  1、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最后结果是最简分数。  2、分数乘除法基本应用题解题方法:  (1)找准单位“1”,并在题目的文字下面标注。  (2)确定乘法或除法:已知单位“1”,用乘法,  未知单位“1”,用除法。  (3)对应量和分率:单位“1” ×对应分率=对应的量  对应的量÷对应分率=单位“1”的量  若用方程,一般设单位“1”为未知数。  3、五单元重点题目:P56例题中线段图、P58例题中线段图、P60例题中的线段图(会考用线段图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P59第5题。P60第3、4题。P62、63所有题目。  第五部分:《百分数》  1、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表示一个数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百分数也叫百分比、百分率。  2、小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把分数化成百分数:可以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写成百分数;也可以把分子分母同时乘一个数将其化成一百分之几的数,再写成百分数。  3、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方法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4、百分数化成分数,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数,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百分数化成小数时,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5、百分数应用题知识点归纳  (1)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一个数(单位“1”)×百分率  (2)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部分量÷百分率=一个数(单位“1”)  (3)求常见的百分率如:达标率、及格率、成活率、发芽率、出勤率等a率=a的数量÷总量×100%  6、现价=原价×折扣原价=现价÷折扣折扣=现价÷原价×100%  5、六单元重点题目:P65练一练第1题。P68第1题。P72第1、5题。P73、74、75所有题目。P77、78所有题目。P80的试一试1,2,3,题。  第六部分《统计》  1、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列,中间的数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2、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称为这组数据的众数。  3、中位数的求法:将一组数据按大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是奇数个数据,中间的数就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是偶数个数据,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4、众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是这组数据的众数。在一组数据中,众数可能不止一个,也可能没有众数。  5、条形统计图。优点: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注意:画条形统计图时,直条的宽窄必须相同。取一个单位长度表示数量的多少要根据具体情况而确定;  6、折线统计图。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优点:不但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8、扇形统计图。用整个圆的面积表示总数,用扇形面积表示各部分所占总数的百分数。优点:很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9、七单元重点题目:P85试一试。P87练一练。P89第2、3题。P90、91所有题目。  10、P93~96总复习所有题目。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解析 5  1、轴对称:  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侧的图形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时,我们也说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  2、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特性是相同的,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相等的。  3、轴对称的性质  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这样我们就得到了以下性质:  (1)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2)类似地,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3)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对称轴是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4、轴对称图形的作用  (1)可以通过对称轴的一边从而画出另一边;  (2)可以通过画对称轴得出的两个图形全等。  5、因数  整数B能整除整数A,A叫作B的倍数,B就叫做A的因数或约数。在自然数的范围内例:在算式6÷2=3中,2、3就是6的因数。  6、自然数的因数(举例)  6的因数有:1和6,2和3。  10的因数有:1和10,2和5。  15的因数有:1和15,3和5。  25的因数有:1和25,5。  7、因数的分类  除法里,如果被除数除以除数,所得的商都是自然数而没有余数,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  我们将一个合数分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这样的几个质数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  8、倍数:对于整数m,能被n整除(n/m),那么m就是n的倍数。如15能够被3或5整除,因此15是3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  一个数的倍数有无数个,也就是说一个数的倍数的集合为无限集。注意:不能把一个数单独叫做倍数,只能说谁是谁的倍数。  9、完全数:完全数又称完美数或完备数,是一些特殊的自然数。它所有的真因子(即除了自身以外的约数)的和(即因子函数),恰好等于它本身。  10、偶数:整数中,能够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  11、奇数:整数中,能被2整除的数是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是奇数  12、奇数偶数的性质  关于奇数和偶数,有下面的性质:  (1)奇数不会同时是偶数;两个连续整数中必是一个奇数一个偶数;  (2)奇数跟奇数和是偶数;偶数跟奇数的和是奇数;任意多个偶数的和都是偶数;  (3)两个奇(偶)数的差是偶数;一个偶数与一个奇数的差是奇数;  (4)除2外所有的正偶数均为合数;  (5)相邻偶数最大公约数为2,最小公倍数为它们乘积的一半。  (6)奇数的积是奇数;偶数的.积是偶数;奇数与偶数的积是偶数;  (7)偶数的个位上一定是0、2、4、6、8;奇数的个位上是1、3、5、7、9。  13、质数:指在一个大于1的自然数中,除了1和此整数自身外,没法被其他自然数整除的数。  14、合数:比1大但不是素数的数称为合数。1和0既非素数也非合数。合数是由若干个质数相乘而得到的。  质数是合数的基础,没有质数就没有合数。  15、长方体:由六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长方体.长方体的任意一个面的对面都与它完全相同。  16、长、宽、高:长方体的每一个矩形都叫做长方体的面,面与面相交的线叫做长方体的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长方体的顶点,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17、长方体的特征:  (1)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至少有两个相对的两个面完全相同。特殊情况时有两个面是正方形,其他四个面都是长方形,并且完全相同。  (2)长方体有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可分为三组,每一组有4条棱。还可分为四组,每一组有3条棱。  (3)长方体有8个顶点。每个顶点连接三条棱。  (4)长方体相邻的两条棱互相(相互)垂直。  18、长方体的表面积  因为相对的2个面相等,所以先算上下两个面,再算前后两个面,最后算左右两个面。  设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a、b、c,则它的表面积S:  S = 2ab + 2bc+ 2ca  = 2(ab + bc + ca)  19、长方体的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设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a、b、c,则它的体积V:  V = abc=Sh  20、长方体的棱长  长方体的棱长之和=(长+宽+高)×4  长方体棱长字母公式C=4(a+b+c)  相对的棱长长度相等  长方体棱长分为3组,每组4条棱。每一组的棱长度相等  21、正方体:侧面和底面均为正方形的直平行六面体叫正方体,即棱长都相等的六面体,又称“立方体”、“正六面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22、正方体的特征  (1)有6个面,每个面完全相同。  (2)有8个顶点。  (3)有12条棱,每条棱长度相等。  (4)相邻的两条棱互相(相互)垂直。  23、正方体的表面积:  因为6个面全部相等,所以正方体的表面积=一个面的面积×6=棱长×棱长×6  设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为a,则它的表面积S:  S=6×a×a或等于S=6a2  24、正方体的体积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设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为a,则它的体积为:  V=a×a×a  25、正方体的展开图  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一共有11种。  26、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  27、分数分类:分数可以分成: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百分数  28、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一。如:1/2,3/5,8/9等等。真分数一般是在正数的范围内研究的。  29、假分数:分子大于或者等于分母的分数叫假分数,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  假分数通常可以化为带分数或整数。如果分子和分母成倍数关系,就可化为整数,如不是倍数关系,则化为带分数。  30、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分数的值不变。  31、约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32、公因数: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然数中,如果它们有相同的因数,那么这些因数就叫做它们的公因数。任何两个自然数都有公因数1.(除零以外)而这些公因数中最大的那个称为这些正整数的最大公因数。  33、通分: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几个异分母分数化成与原来分数相等的且分母相同的分数,叫做通分。  34、通分方法  (1)求出原来几个分数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2)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原来分数化成以这个最小公倍数为分母的分数  35、公倍数: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然数中,如果它们有相同的倍数,这些倍数就是它们的公倍数。这些公倍数中最小的,称为这些整数的最小公倍数  36、分数加减法  (1)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即分数单位不变,分子相加减,最后要化成最简分数。  (2)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即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将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改变其分数单位而大小不变,再按同分母分数相加减法去计算,最后要化成最简分数。  37、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以折线的上升或下降来表示统计数量增减变化。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还能够清楚的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解析 6  1、计算  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观察物体,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等。  在前面学习整数四则运算和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继续培养学生小数的四则运算能力。  2、方程  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进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空间与物体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观察物体和多边形的面积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4、图形的转换  探索并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渗透平移、旋转、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5、统计与概率  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可能性和中位数的知识。通过操作与实验,让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学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6、平均数  理解平均数和中位数各自的统计意义、各自的特征和适用范围;进一步体会统计和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7、实际应用  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初步的数字编码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运用数字的有规律排列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换变得安全、有序、快捷,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便利,感受数学的魅力。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解析 7  1、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先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注意:计算结果中,小数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把小数化简;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时,要用0占位。  2、计算中的发现:  ①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如:3.7×0.2=0.74  ②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如:3.7×2=7.4  ③一个数(0除外)乘于1,积和原来的数相等。如:3.5×1=3.5  3、小数乘法的'验算方法:  ①把因数的位置交换,再乘一遍。(通用)  ②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4、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加、减法是第一级,乘、除法是第二级)  ①一个算式里,如果含有同一级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②一个算式里,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算第二级运算,后算第一级运算。(即是先×÷后+?)  ③一个算式里,如果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后算括号外面的。  5、积的近似值:  先求出积,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6、运算定律和性质:  加法: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  减法:减法性质:a-b-c=a-(b+c)a-(b-c)=a-b+c  乘法: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a-b)×c=a×c-b×c】  除法:除法性质:a÷b÷c=a÷(b×c)  上文是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梳理,希望文章对您有所帮助!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解析 8  五年级下册数学列方程知识点  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  (1)找到题中的等量关系式  (2)解设所求量为x  (3)根据等量关系式列出相应的方程  (4)解答方程,注意计算结果不带单位  (5)检验做答  2、在有多个未知数量的应用题中,通常应将1倍数设为x,举例如下:  例:爸爸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4倍,父子俩年龄之和为40,求父亲和儿子的年龄各是多少岁?  解:首先根据题意找出等量关系式:爸爸年龄+儿子年龄=40  因为儿子年龄是1倍数,所以:设儿子年龄为x岁,那么爸爸年龄就是4x,代入等量关系式得:  爸爸年龄为:4x=4×8=32(岁)  答:爸爸的年龄为32岁,儿子的年龄为8岁。  3、相遇问题涉及到的公式:  路程=速度×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相距距离=速度和×相遇时间  小学体积和表面积知识点汇总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公式S=a×h÷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公式S=a2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公式S=a×b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S=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公式S=(a+b)h÷2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公式:S=(a×b+a×c+b×c)×2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公式:S=6a2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abh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公式:V=a3  圆的周长=直径×π公式:L=πd=2πr  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公式:S=πr2  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公式:S=ch=πdh=2πrh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公式:S=ch+2s=ch+2πr2  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公式:V=Sh  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公式:V=1/3Sh  小学数学四则运算的法则  1、加法a、整数和小数: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满十进一b、同分母分数: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异分母分数:先通分,再相加  2、减法a、整数和小数: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减起,哪一位不够减,退一当十再减b、同分母分数:分母不变,分子相减;异分母分数:先通分,再相减  3、乘法a、整数和小数:用乘数每一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得数的'末位就和哪一位对起,最后把积相加,因数是小数的,积的小数位数与两位因数的小数位数相同b、分数: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能约分的先约分,结果要化简  4、除法a、整数和小数:除数有几位,先看被除数的前几位,(不够就多看一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到哪一位上.除数是小数是,先化成整数再除,商中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b、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除以乙数的倒数【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解析】相关文章:小学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比例》知识点整理解析06-04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12-07五年级数学的知识点解析07-20初二语文下册知识点解析07-29初一数学下册期末考试知识点解析07-04五年级下册语文《祖父的园子》知识点解析02-08小学五年级数学巧妙的奇偶分析知识点解析07-18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梳理02-26考研数学概率复习的知识点解析12-05}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最小项之和与最大项之积转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