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古城遗址出现的石林形成过程阵是什么时候?

2017-12-29 17:00
来源:
云游expo
九乡张口洞古人类遗址位于宜良县内九乡叠虹桥景区洞群麦田河东侧,南北向贯穿山体,张口洞的洞口扁平,横宽有12米,高3.9至5米,面向南偏西27度,距谷底135米,海拔为1803米。洞穴沿巨大岩层层面呈坎状倾斜发育,洞腔经岩溶产生的钟乳石、石笋等分隔成七个地下厅。
张口洞遗址发现于1989年7月19日。经国家文物局认可的云南省宜良县九乡张口洞古人类遗址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于1990年9月18日结束,历时50余天。
通过九乡张口洞古人类遗址抢救性发掘,表明远古人类在张口洞活动的时间跨度比原估计的大得多,初步推断,30万年以来,张口洞一直就有人类活动。
第二次考古发掘工作由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昆明市博物馆、宜良县文物部门以及宜良九乡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共同组成联合考古发掘队,邀请云南省、昆明市有关专家参加。于2003年7月18日开工,9月9日结束,历时54天。发掘面积为35平方米,最深厚度达1.2米。
这次发掘初步分清了地层框架和文化遗物的属性,年代学专家、法国国家博士、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沈冠军初步地层测龄,第四纪沉积物地层可分为7大层:
第一大层:几千年至5——7万年:(上部:出土大量砾石工业旧石器向新石器过渡时代文化遗物,有刃部磨光石斧、陡刃砍砸器、敲凿器等典型器物;下部:3——5万年的长石片技术)。
第二大层:5——7万年至11万年。(大量砸击锤击法产生的石制品、花岗岩人工石块于红土层)。
第三大层:11万年至25万年:(烧结土中含大量石制品)。
第四大层:25万年至30万年:(烧结土中含大量石制品)。
第五至第八大层:大于30万年:(烧结土中含大量石制品)。
另外,同年8月13日,联合考古队在T11方东南角距今11万年钙板层之下20公分处的红砂土层中发掘到一枚完整的古人类左上外侧门齿化石;又于18日下午2点在该钙板层50公分处有钙化物胶结在一起的原生土层中发掘到另一枚古人类左上门齿化石。沈冠军在去年4月取样测出出土这两枚古人类人牙的钙板层年代为11万年前。
九乡张口洞古人类遗址抢救性发掘还出土了大批哺乳动物化石,有骨骼、残段、不规则骨片、烧骨,部分骨头碎片有动物啃咬过的痕迹。种类为猕猴属、无颈鬃豪猪、竹鼠类、鼠科、兔属、虎、豹、西藏黑熊、猫属、犬科、狐属、似爪哇豺、东方剑齿象、中国犀、巨貘、野猪、鹿属、麂属、羊、水牛。
此外还有爬行类、鸟类动物化石、鱼类脊椎骨、蚌等。
据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联合考古队领队高峰介绍说,九乡张口洞古人类穴居遗址1989年发现,1990年9月18日结束考古发掘工作。共出土晚期智人牙化石41枚,石制品约1800件、哺乳动物化石近2000件和大量碳屑。人类遗物较为密集的T1和T2方相连,位于洞口,堆积厚约160厘米,自上而下共有9个钙板层,其中第1、2钙板层是全新世的;第4、5钙板层分别为约5万年和10万年;第5、6钙板层间一小石笋为约26万年;第6钙板层为约30万年。
上述结果表明,远古人类在张口洞活动的时间跨度比原估计的大得多。第3至第8层烧结土中含标志人类活动的石制品的出土,应是中国在这一时段有人类居住的有力证据。对研究昆明地区古人类的活动,探索早期智人的演化及分布状况提供了重要的依据,特别对于探索现代人类的起源有着重大的科学价值。过去在人类的进化史研究中,距今10万年至4万年间是一段历史的缺环,未发现过古人类化石,这次在张口洞找到的两颗古人类牙齿以及大量石制品,表明至少我国南方在4万年至10万年间是有人类活动的,而不是一片冰原或千里赤地的无人区。它将改写欧亚大陆没有古人类活动的论断,也使中国数十年来“没有”3万年以前的早期智人化石这一理论成为历史,使九乡张口洞古人类穴居遗址成为中国第一个南方标尺,对非洲起源说提出质疑,对人类学研究是一项重大贡献。张口洞也有可能给现代人类起源的争议提供重要的以至是一锤定音的证据。
2009年11月22日,九乡张口洞古人类遗址博物馆在九乡叠虹桥景区雄狮大厅揭牌,博物馆展出了大部分考古发掘文物,到景区的游客可以免费参观。
参考文献:
1995年2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人类学学报》第14卷 第1期
宜良九乡张口洞发现的旧时器—胡绍锦
2004年12月出版的《科学通报》第49卷 第23期
宜良九乡张口洞的年代:中国40~100Ka 间人类活动的证据
—沈冠军、李建坤、吉学平
Tips:
九乡旅游区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国家地质公园、国际洞穴协会会员,距昆明90公里,距石林风景区34公里。
营业时间:8:00——18:00
门票价格:90元
索道价格:30元
咨询电话:0871-67511966
0871-67511998
旅游直通车:
昆明饭店—九乡旅游区
报名电话:15969577852
需提前一天报名,每天早上8:30发车。
高铁路线:
沪昆高铁—昆明南站—昆石高速—宜良—九乡旅游区
云桂高铁—石林站—九乡旅游区,石林站有直达车到九乡旅游区。
自驾车路线:
1、昆石高速—宜良收费站—宜九公路—九乡旅游区,全程90公里,大概需要90分钟。
2、昆石高速—石林收费站—九石阿旅游专线—九乡旅游区,全程112公里,大约需要100分钟。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九乡风景区」,搜索「JiuxiangTouristArea」即可关注。
征稿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云中郡故城遗址《这里是草原之古城遗址》(3)作者:这里是草原日期:2020-10-09云中郡故城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古城村西,土默川腹地,为战国至隋唐时期的遗址。云中郡故城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古城村西,土默川腹地,为战国至隋唐时期的遗址。该遗址为研究蒙古高原历史提供了实物资料,被公布为内蒙古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沿革赵武灵王设置的云中郡,郡治在云中城,就是现今托克托县古城乡的古城。云中城于公元前236年被秦始皇所夺取。公元前234年(秦始皇十三年)秦国在此设立了云中郡。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了六国,自立为始皇帝,正式建立了秦朝。秦始皇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在全国设置三十六郡,云中郡成为其中的一郡。汉时期,将云中郡划分为云中郡和定襄郡。云中郡治仍在云中城,管领有云中、咸阳、陶林、桢陵、犊定襄郡遗址和、沙陵、原阳、沙南、北舆、武泉、阳寿等十一个县,约分布在今大青山以南、东起至卓资县西境,西至包头市古城湾,沿大黑河流域南至清水河县喇嘛湾这一片地域内。北魏时期又在云中城地方设置了云中镇,成为驻守大青山以南的重要基地;在云中城东建立了云中宫,为北魏皇帝北巡时驻跸休息的地方;在云中城的东北方的山谷口兴筑了白道城。白道为大青山通往山后的重要通道,白道城筑于山谷口外,是重要的军事设施,城址在今呼和浩特市北郊坝口子村南。唐太宗贞观年间,云中城先后设云中都护府、单于大都护府,境内置金河县。辽、金、元各代,县境皆置东胜州(今托克托县城圐圙大荒城)、云内州(今托克托县古城乡白塔村)。明太祖洪武年间,在东胜州旧址置东胜卫,筑东胜卫城(今县城圐圙),又置镇虏卫(今托克托县黑城村)。明嘉靖中期,西土默特部阿拉坦汗的义子恰台吉(即脱脱,或称妥妥)驻牧妥妥城(托克托城)。清隆元年(1736年),置托克托厅。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改厅为县,设县公署。民国17年(1928年),国民党设县政府。抗日战争时期,伪县公署(县政府)、国民党游击县政府、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民主政府,同时存在。民国34年(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后,国民党托克托县政府复主。民国38年(1949年)9月19日,托克托县随绥远省和平解放而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0年初,托克托县人民政府成立。1971年7月1日后,为呼和浩特市辖区。故城遗址云中郡故城遗址城垣周长约8公里,呈不规则状,墙体夯筑,东、西、北三面城墙破坏严重,唯南城墙存留较完整。南墙长1920米,残高4.5米,宽6.5米,夯层厚8~12厘米。城墙夯土中含有战国至西汉陶片,外层夯土还夹杂北朝遗物。城内西南隅建有一座子城,就是加筑了东、北两面墙,西、南商墙仍利用外城墙。城内地表散布的陶片瓦砾大都是汉魏北朝遗物,下土中有战国、秦代遗存。城中心有一高大土丘,为"钟鼓楼"遗址,曾出土北魏"大代太和八年"鎏金铜佛像一尊。西南隅散布有石柱础、砖瓦等北朝遗物,原为一方形小城,当是官署所在。城内分布的墓葬数量很多,自战国至北魏时期的都有,其中有些筑有高大封土的墓葬,1956年曾在城外西南方的什尔登村清理了两座,为西汉阏氏壁画墓,对于研究古城的历史和汉代的社会生活,都有一定的科学价值。史载战国赵武灵王曾于阴山河曲筑城,"昼见群鹄游于云中",因名城为"云中",当是此城。秦置云中郡,城为郡治,汉因之,魏设云中县。此为内蒙古西部地区最早建立的城池。您可能感兴趣的所属专题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石林形成过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