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收入多少还算不错多少钱 了解扬州收入多少还算不错的经济消费水平?

随着苏州市外来人口的不断流入,外来人口已经成为苏州市经济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了苏州市外来人口的现状,分析了外来人口对苏州市经济发展的的影响。研究了外来人口不易管理、外来务工人员学历素质较低等问题,使苏州市经济的进一步
  引言  苏州市地处经济发达地区,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随着“学在苏州、住在苏州、游在苏州、创业在苏州”战略的实施,再加上发达的民营经济,和谐的生活环境、吸引了不少外来务工人员来苏州创业、务工。就业岗位不断增加,吸纳的外来流动人口数量也持续上升,目前外来人口已成为苏州市经济社会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最近一次苏州市人口普查数据后发现,苏州外来人口继续大量流入,目前每四个苏州人中就有一个来自外地。  作为游离于城市市民边缘的一个特殊群体,充分了解和分析外来人员的从业特征,可以更加合理设置岗位分配,高效的调节产业。有利于加快外来人口本地化的进程,加快外来人口融入苏州市的经济发展中。如何让外来人口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走上共同富裕之路,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苏州市近十年经济发展的现状
  (一)GDP发展状况  1、GDP总值在全国的比重  2、苏州市不同人口分布地区的GDP比较  3、三大产业在苏州市的经济发展状况
  (二)各产业的人口分布状况  1、苏州市总人口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中所占比重  外来人口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就业面选择较为狭窄,主要分布在受教育程度要求较低或技术含量不高的行业门类。而在技术含量、专业技术水准和受教育程度要求相对较高的行业,外来人口分布较少。  若将“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定义为“智力型劳动者”,其他职业定义为“体力型劳动者”。根据调查问卷数据统计,有占85.5%的外来人口从事的是体力型劳动,其中商业、服务业人员占24.4%,农林牧渔水利业人员占3.2%,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占38.3%。而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仅占2.3%。  2、外来人口在主要分布产业的特点
  二、苏州市外来流动人口的现状
  (一)人口的组成及分布  1、本地人口和外来人口的比重  从目前苏州市外来人口的状况看来,尽管一部分外来人口已经在城市中占得一席之地,拥有了良好的生活和工作境遇,但整体而言,绝大多数的外来人口在生活条件、工作环境、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条件依旧不尽人意,特别是是与本地人相比,“四多四低”的情况依旧存在。  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外来人口总数占全市人口1/4。苏州市2017年人口统计的670.05万常住人口中有256.34万人是来自苏州市外的外来人口,占常住人口26.7%,也就是说每3个常住人口中就有1人是外来人口。在这之中来自外省的人口为174.27万人,占全部外来人口的67.9%。  其二,外来人口分布区域差异较大,在苏州市5个区和一个县级市中,常熟区外来人口76.15万人、太仓区58.42万人、昆山区33.42万人,张家港区33.76万人、吴江区28.77万人、沧浪区25.9万人。外来人口占苏州市外来人口比重较大的是常熟区29.7%、太仓区22.8%。而经济发展相对薄弱的吴江区和常熟市外来人口相对较少,仅占11.6%和8.9%。  2、苏州市内不同地区的分布  由于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迁移习俗的影响,苏州市外来人口主要来自安徽省53.94万人、江西省23.78万人、河南省24.51万人。以上三省占全部省外外来人口的58.7%。江苏省内苏州市外的外来人口主要来自盐城16.34万人、南通14.33万人、扬州市13.67万人,三地占苏州市省内市外外来人口的49.1%。
  (二)外来人口来此的原因  1、经济因素  2、环境因素
  (三)本地人口和外来人口的比较  1、外来人口具体特征  外来人口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三大方面:  其一,文化程度中等。在苏州市外来人口中,拥有初中毕业学历的人口占总人口的43.1%,高于苏州市平均8.7个百分点;拥有高中毕业学历的占21.3%,高于全市平均2个百分点;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有23.67(剔除户籍在苏州市外,目前苏州就读各类大专院校的学生计算),占9.7%,低于全市平均10.1个百分点。苏州市外来人口文盲率仅为1.3%。  其二,男性数量多于女性。外来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53.34万人、占外来人口59.88%,女性为103.88万人、占40.12%。从劳动人口年龄段分析,可以看出年龄越低,男女性别比越小,其中18-24岁男女性别比为107.44、25-34岁为124.63、35-44岁为133.69、45-59岁为146.77。  其三,青壮年占多数。苏州市外来人口的平均年龄为29.6岁,其中女性的平均年龄为29.4岁,男性的平均年龄为29.9岁。从年龄分段看,0-18岁人口17.51万人,占全市外来人口7.5%;18-59岁214.42万人,占91%高于全市平均数的15.2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4.69万人占2.0%。  2、经济、消费水平的比较  受限于流动人口自身的因素,外来人口的经济消费水平一般。具体来说,由于户籍制度条件的限制,农村人口迁移基本都不带户口,所以迁移户口的可能性很小。根据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在苏州市的外来人口中,农村户口的人口占外来人口总数的82.4%。非农村户口仅占17.1%。根据调查问卷数据显示外来人口流入苏州的原因,务工经商占72.7%,是最主要的原因,其次是学习培训占10%,第三是跟随家属搬迁过来的占7.9%。其他如婚姻嫁娶,工作调动,投靠亲友等原因,则相对较少。故而其消费水平偏低。
  三、外来人口对苏州市经济发展的作用和影响
  (一)积极影响  1、丰富了劳动力供给  苏州市户籍人口的增长速度远远落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劳动力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人口的流入。以劳动适龄人口为主的外来流动人口,为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和人力资本,且大部分外来人口所从事的职业与本地户籍人口存在互补性。一方面补充了工作岗位的劳动力的不足,另一方面缓解了的工作结构性矛盾。因此外来流动人口对苏州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着不可磨灭的积极作用,且未来苏州的可持续发展也离不开外来流动人口的贡献。  2、延缓了老龄化进程  近十年来,苏州外来人口不断增加,特别是流入的青壮年人口较多,对苏州人口老龄化程度有一定的缓解。根据《苏州市2015年老龄化统计简报》显示,截至2015年底,苏州市常住人口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为8.6%。按照2010年“六普”中的常住人口计算,老年人口比重为13.1%。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苏州市外青壮年人口的大量流入,特别是占全部苏州市外来人口的69.9%的外来人口年龄主要集中在18-60岁,这样的人口流入延长了苏州市“人口红利”的黄金时期,从而降低了全市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的负面影响,延缓了人口老龄化的进程。  3、带动了社会经济发展  外来人口不仅以人力资源的形式流入苏州,同时也是苏州市消费的重要群体。外来人口的流入所引起的消费市场的扩大,刺激了苏州市生产制造业的发展,特别是食品、日用品等行业需求直接得到拉动,城市交通、租赁二手房产业也不同程度上因外来人口的流入而得到发展。除此以外,外来人口数量及其衍生的消费市场不断扩大也可以促进城市储蓄的提升,对金融产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二)负面影响  1、制约产业的结构升级  大量的外来人口的流入,由于他们的教育、劳动技能和自身素质等方面掌握有限,主要集中在低端产业,外来人口的就业规模受到产业发展对外来人口就业需求的直接影响,只能从事工地建筑、食品加工、批发及零售、住宿、餐饮、交通等中小劳动密集型企业和家庭作坊。企业依靠低质量、低水平的劳动力要素来降低成本,从而提高利润率,而不是靠产品、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调整来发展壮大。如服装制造业,大多数工人是外来人口,使苏州第二产业中本应该向外地转移的产业仍有一定比例的上升,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便会受到阻碍受阻,也使得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高科技人才的引进会由于高昂成本的存在而无法顺利进行,最终导致人口增长不能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  2、影响企业的技术创新  人口素质与劳动生产率、产品技术含量、企业经济增长速度密切相关。然而,来到苏州市的外地人,职业一般是较低的水平,工作的技术含量较低,只能给企业带来廉价的劳动力,而不是在关键的岗位上发挥关键作用,或是在技术、企业管理带来实质性的进展。现代企业与城市实力的竞争,是更高层次、高科技、高技术人才的竞争。部分小企业的低成本劳动力生产低附加值产品的经营模式没有改变,客观上只是为了减少对劳动力投入的依赖,制约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如每年年底一些企业结束后将面临招工难的结构性短缺,这从另一方面反映了苏州产业结构仍处于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投入阶段。  3、阻碍产品质量的提升  简单劳动模式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口,但是由于劳动力综合素质偏低,难以适应由于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更新换代的知识与技能的需求。从世界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来看,第三产业在未来能够吸收大量的劳动力,从当前苏州市经济发展水平来看,现在苏州市的第三产业仍然以劳动密集型的初级产业为主,主要是零售行业。低水平的第三产业吸引了底层的农民工,但消耗太多的资源。与此同时,由于没有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业,不能吸引高素质外来人口,无法不断提高产业促进经济发展的整体实力。
  四、苏州市外来流动人口的发展趋势及对策
  (一)未来发展的趋势  1、外来人口会继续增加  提高苏州市劳动年龄人口的科学素质,创造高水平的就业环境,是一个社会的技术实力的基础,是在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求,也将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在提高科学素养的同时,还必须把提高职业技能纳入工作重点,这是为了解决劳动者技术技能偏低,为展开新型的工业化道路解决瓶颈问题。提升人口的职业技能素质,是提升城市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基础。近年来苏州市发展日渐繁荣,其外来人口必然会持续性增多。  2、将迎来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以城市定位和产业发展为导向,制定科学的人才发展规划,建立健全人才开发机制。建立紧缺人才开发目录,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加快人才的国际化进程,努力建设一个强大的市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高端服务业,以创新、创意为重点的载体建设为基础,人才引进优惠政策,以吸引各类人才的创业发展。苏州近年来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必将迎来更多高素质人才。
  (二)对吸引外来人口日益剧增的的战略及建议  1、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优化产业结构  通过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使所有人获得同等保障。通过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的中国经济。一方面,产业结构的优化将使第一产业原有的劳动力大量转移到二、三产业,将传统产业原有的劳动力大量涌向新型产业,优化了劳动力存量结构;另一方面,新增劳动力的数量在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和新兴产业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从而使劳动力就业的增量结构得以优化。要从实际出发,基于现有的技术基础上,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尽快培育一批拥有知识和技术的新型工人。提高劳动者素质,将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不仅可以缓解当前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多的高素质的劳动力能够更好的适应产业结构的变化,也可以增强创业和创新的能力,促进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通过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以提高科学素质和技术在工业质量、企业质量中的比重为重点,逐步形成新的苏州现代产业体系。  2、完善基础设施,增加城市的人口容量  调结经济结构,完善基础设施,是维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人口的增长的推动,与产业结构与人口素质等因素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因此,如何提高人口素质是优化产业结构的关键因素。在对苏州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外来人口,目前已经占全市人口1/4强,但相较于北京、上海、苏州、杭州、无锡等热门城市,苏州市的外来人口所占常住人口的比重还不高。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在未来几年苏州的人口增长仍将以外来人口流入为主。所以,同时为了保持经济增长,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经济发展以人为本的模式,必须创新思路,优化人口结构,坚持人口管理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的模式。提高产业层次和企业发展,促进人口合理有序流动,推动劳动力素质和能力的提升,促进中外人员素质结构的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人口质量与产业结构的共同提升。  3、加大力度发展第三产业以及新兴产业  外来人口是十分珍贵的人力资源,是苏州市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充分肯定外来人口为苏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充分发展第三产业以及新兴产业。因为追根究底外来人口的涌入所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归根究底,任然是管理机制不够完善的问题,而并非是外来人口本身的问题。外来人口占据了苏州市常住人口的较大比重,他们与苏州市本地居民一起生活和工作在同一个城市,已经形成了一种相互依赖的关系。如果外来人口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健康的风貌,必将有利于苏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反之,如果他们缺乏科学有利的制度来保护他们的权益,就会使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处于被动状态,这不仅不利于苏州市经济的发展,而且还有可能引起一系列的社会矛盾。如果能在社会保障、劳资纠纷、就业政策、技能培养、子女教育等关键方面,朝着利于改善外来人口的方向改进,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就业、生活环境,不但能够缓解外来人口带来的消极影响,还能够将苏州的城市魅力发扬光大,吸引更多外来人口到苏州工作。
  结语  苏州市外来人口是苏州市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外来人口的存在不仅仅是城市化建设的需要,同时也是苏州市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由于现行体制的不健全,仍然有大量的外来人口处于非城非乡的尴尬状态。因此,应该加快外来人口本地化进程。这个过程就是构建一个身份统一、地位平等、权利一致的过程。将他们尽快融入到苏州市经济发展中去。下载提示: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bvv.cn/chachong/12562.html,}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扬州收入多少还算不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