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这么冷的天用雨和冰冰原买实体还是数字娃娃,冬天会不会很僵硬?

气象专家有话说丨这么冷的天,湖南莫非要下雪了?
气象专家有话说丨这么冷的天,湖南莫非要下雪了?
红网时刻
字号:小中大
2020-11-23 20:00:06
受冷空气影响,湖南省石门县东山峰的气温持续走低,连绵的小雨落到树枝上形成了冰凌。 湖南省气象局供图。红网时刻11月23日讯(记者 张兴莎 实习生 刁方淇 通讯员 戴帅汝)11月23日,连续两天的气温剧降,不少网友直呼湖南仿佛从初夏一秒跨入冬天。昨日(22日)小雪节气,我国北方不少地区迎来了初雪,网友纷纷在朋友圈晒起了“打雪仗”,着实令湖南的小伙伴羡慕,忍不住发问“湖南这么冷的天,莫不是也要下雪啦?”为此,红网时刻新闻记者特意对湖南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陈静静进行了专访。湖南省石门县东山峰,层层叠叠的雾凇像给树木像穿上了新衣。湖南省气象局供图。记者:近期湖南气温剧降的原因是什么?陈静静:近期的气温剧降主要是受到持续的强冷空气补充南下影响。比如11月18日,除了湘北个别站点,全省大部分地区最高气温都达到了30℃以上;但在冷空气影响下,19日开始,湘中以北开启降温模式,气温大幅下降。因为冷空气南下速度很慢,所以南部一带降温较慢,直到昨天(22日),湘东南的气温才出现断崖式下降,最高气温由前一天的27℃下滑至11℃。记者:今天突然变得这么冷,不少网友想知道,近期会不会出现降雪的可能?陈静静:从昨天(22日)开始,随着一股新的冷空气影响湖南,在湘西北,比如张家界天门山已经出现了冻雨和雨凇,但是在其他地方还没有出现固态降水。在24~27日,省内气温将有小幅回升,但湘中以北仍以阴雨天气为主。28日,又将有一股冷空气影响湖南省。预计28日,雨夹雪或冻雨的范围会稍微扩大一些,比如在湘北,张家界、常德北部这些地区,但是雨夹雪和冻雨主要还是集中在海拔较高的山区。记者:近期具体天气预报是怎么样的?陈静静:未来三天(23至25日)湖南有一次降温、降雨天气过程。23日湘中偏南部分中雨,湘西北高寒山区局地有雨夹雪或冻雨。23日晚至24日受地面冷空气和高空槽共同影响,湘北局地中雨,湘西北高寒山区局地有雨夹雪或冻雨。25日随着西南暖湿气流加强,湘北中雨,局地大雨。26日受高空波动和冷空气持续补充南下影响,湘中以北以阴雨天气为主。具体预报如下:11月23日20时至24日20时,阴天有小雨,其中湘西州北部、张家界北部、常德、益阳、岳阳局地中雨,湘西北高寒山区局地有雨夹雪或冻雨;北风4~5级;最高气温湘东南12~14℃,湘北5~7℃,其他地区7~9℃;最低气温湘东南6~8℃,其他地区3~5℃。11月24日20时至25日20时,湘北阴天有中雨,其中益阳北部、岳阳局地大雨,湘东南阴天间多云,其他地区阴天有小雨;北风3~4级;最高气温湘东南17~19℃,湘北6~8℃,其他地区8~10℃;最低气温湘东南7~9℃,其他地区4~6℃。11月25日20时至26日20时,湘东南阴天间多云,其他地区阴天有小雨,其中怀化中南部局地中雨;北风3~4级;最高气温湘东南17~19℃,湘北7~9℃,其他地区9~11℃;最低气温湘东南8~10℃,其他地区5~7℃。记者:气温降低,大家的工作生活是否有需要格外注意的地方?陈静静:近日湖南阴雨维持、气温持续偏低,公众需防范清晨高寒山区道路和桥面道路结冰,阴雨天气可能造成的低能见度、道路湿滑对交通运输与出行安全的不利影响,以及做好防寒保暖工作;此外,农民朋友需防范湘西、湘北连续阴雨寡照天气对油菜、柑橘等农作物采收的不利影响。
来源:红网
作者:张兴莎 刁方淇 戴帅汝
编辑:张立
点击查看全文
}
2021-11-01 17:45
来源:
江南水乡生活见闻
诗人说:“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是啊,好天气映衬下的秋日风光
可一点都不逊色~
上一周,杭城拿下“好天气全勤奖”,温度适宜,连续七天最高气温定格在20-23℃之间,桂花飘香,银杏渐黄,大美秋色,惹人动情,迎来了秋天的“高光时刻”。
只可惜,好天气随着11月的“开张”,反而进入倒计时,消停了许久的暖湿气流和冷空气,将逐渐“躁动”起来。
新一周的天气面貌相比上周,真是有些黯然失色!
周一到周三,暖湿气流 “小试牛刀”,我省云系增多,阳光显得十分羞涩,部分地区会有小雨穿插。
但这只是“开胃菜”,降水降温的重头戏还在后头!
随着暖湿气流日益增强,再加上低空辐合影响,周四到周五我省将迎来较明显的降水过程,其中周四夜里到周五部分有中到大雨,浙中南地区局部暴雨,请大家及时关注。
由于是暖区降水,不至于“断崖式”降温,但湿冷感明显,大家仍需注意保暖。注意了!一股较强冷空气将在本周日赶到,当天恰逢“立冬”节气,可以说是相当应景了。这股冷空气主要执行大幅降温的任务,雨水反倒收敛,下周初早晨“体验版冬天”准备上线,建议大家把厚衣服提前准备好~
另外,浙中北沿海海面4日下午到夜里将有东到东南风8级,5-6日还有8-9级大风;浙江沿海海面7日后期到8日前期将有8-10级偏北大风,海上航行需注意安全。
今冬气候预测大盘问来啦!
一起来看气候专家如何作答:
气候专家:浙江省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 雷媛
今冬气候概况?
预计我省冬季气温正常或略偏高、但整体温度比上年低,冷空气活动较频繁,出现强冷空气、强寒潮等强的冷事件的概率较高,1月中下旬到2月上半月可能出现气温偏冷的时段;降水整体是偏少的。
今年冬天其实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冷?
可能整体平均不会那么冷,但是极端有几天特别冷也是存在的。
预计可能什么时候出现极冷天气?
预计可能出现在1月中下旬到2月前半个月这个时段会冷一些。
今年极冷情况和去年相比如何?冷度如何?
去年极冷出现在1月上旬,今年可能会比去年要迟一些。冷的程度有可能会达到同样级别,但是极端性的天气事件目前还很难说,预测难度比较大。
那将给哪些行业带来影响呢?
(1)温度阶段性偏低出现可能性比较大,虽然温度整体正常偏高,但比去年会冷一点,阶段性的强冷空气南下,对人体健康影响可能会比较大一点,这方面要注意一点;
(2)今年冬季降水比较少,9月以来到现在浙西部分地区降水已经偏少两成以上,而且浙西是我省大部分的大型水库所在地,降水在秋冬季持续偏少对水资源管理会有影响,这块需要关注;
(3)降水偏少气温偏高,我省火险等级会比较高,对森林防火、城市防火需要多注意监测。
今年会不会出现像08年这种程度的极端雨雪冰冻天气了吧?
不会出现08年这么强这么大范围的,但是会出现阶段性的短时间的雨雪冰冻天气,最冷的时段我们预计1月中下旬到2月上旬,正值春运高峰时期,对道路结冰方面还是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能对拉尼娜情况介绍分析一下吗?
拉尼娜主要是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持续偏低的现象,持续偏低0.5度,持续时间大于等于5个月称之为拉尼娜事件。我们特别突出它是因为它持续时间长强度强的话,大气反应响应会特别明显。拉尼娜事件出现对我国特别是北方地区偏冷的影响和对南方地区降水偏少的影响是比较明确的。对我省来说,1951年以来共出现16个拉尼娜事件,其中有13年气温偏低,3年气温偏高,而且这3年偏高都出现在90年代以后,全球变暖背景对气温趋势也产生影响,所以冬季气温不光是拉尼娜的影响,也有其他因素影响,共同产生作用。拉尼娜不光对温度有影响,对降水也有影响,在南海菲律宾一带会生成一个气旋性环流,特别是热带地区印度洋包括印尼降水会偏多,但是对华南的降水会明显偏少,包括江南地区也会偏少一些。今年的拉尼娜有明确的特点,去年出现,今年持续出现,这样的年份1951年以来有5次这样的情况,称为“双峰型”拉尼娜现象,即持续两年出现拉尼娜事件。第二年再出现的拉尼娜,大气环流对它的响应会更充分更明显一些,所以整体来看今年(天气)特点会比去年更极端一些,冷的范围从全国来看比去年会更大一点,浙江冷的程度会比去年强一些,极端事件出现的概率会更大一些。
来  源:浙江天气
本期编辑:郑亚楚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今天是10月24日,也是霜降节气到来之日。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24节气中的第18个节气,它的到来表示秋季即将告一段落,寒冬即将来临。霜降节气之时,太阳运行至黄经210度,此时北半球昼夜温差最为之大,冷空气异常活跃,一旦雨水降临,气温必然下滑。有人可能好奇,霜降节气到来后,外面似乎并没有下霜,其实霜降节气和下霜并不能挂上钩,只是表明天气异常寒冷,冬天已离得不远了.其实,今年霜降并不一般,首先就是时间比较早,今天为农历九月初十,而霜降有些年份在九月有些年份在十月,民间有“九月霜降无霜打,十月霜降霜打霜”的说法,意思是九月份出现霜降节气,那很难会看到霜。霜的形成条件就是温度要低于0℃,水汽才能变为霜,九月不结霜说明温度偏高,但也可看出今年冬天会比较温暖。而今年霜降和重阳节紧密相连,昨天为重阳节,今天是霜降节气,这种情况也十分罕见。以往重阳多是和寒露节气相接近,可能意味着冬天比较干燥少雨雪。民间会根据霜降到来时间,将其分为早晚霜降,而如果是在12点之前就是“早霜降”,12点之后则为“晚霜降”,今年霜降时间是0时20分39秒,自然就会归为“早霜降”。民间认为,“早霜降湿,晚霜降冷”,今年为早霜降,接下来天气多以湿润多雨为主,温度反而不会太寒冷。其实,民间经过千百年来的经验总结,从霜降这一天的天气状况,就可得知冬天冷不冷,来年收成好不好,我们一起来看看。从字面上看,可能很多人都会被吓一跳,“遍地坟”是指坟墓非常多,新坟一个接着一个,那么为何霜降晴天,会出现遍地坟呢?古人发现,如果霜降这天为晴天,那将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来年自然灾害比较多,稻麦等谷物可能会出现减产减收现象,以至于饥荒严重,这是咋回事呢?霜降正处在秋冬交汇地带,此时冷空气比较活跃。而这一天为晴天,也就表明冷空气已提前抵达,空气湿度干燥,降雨量不是太多。如此一来,北上的暖湿气流斗不过冷气流,无法北上,那就很难出现雨雪天气。而北方冬季主要种植的是小麦,正所谓“瑞雪兆丰年”,只有足够的大雪才可给小麦覆上一层“棉被”,让其平安过冬。如果冬天雨雪不多,那小麦等作物自然也就会出现减产现象。而在农业不发达的古代,粮食饥荒自然会造成很多人饿死的现象,以至于新坟遍地。不过,如今农业科技更为发达,冬天就算不降雪也不至于让小麦减产,自然不会出现“遍地坟”的现象。字面上很好理解,霜降这一天下雨没什么,但就怕这一天是晴天,为何会这么说呢?其实,霜降这天降雨意味着冷空气来得迟,冷暖气流处在碰撞之中,进而出现了持续雨水天气,立冬后雨雪会更为频繁。而冬天雨雪多,不仅可为小麦等作物浇灌水分,保证小麦的正常发芽生长,也可保证小麦受足寒冬的洗礼,根部扎根更深,为来年丰产丰收打下基础。可这一天如果是晴天,那就表明冷空气占了上风,冷高压牢牢占据了北方,接下来整个冬天恐怕都会少雨干冷,不利于小麦等作物生长。民间也有“霜降不下一冬干”的说法,霜降晴天后,空气湿度太低,无法形成降雪,使得冬天成为干冬甚至暖冬。而有专家表示,今年10-12月份,太平洋将出现中级厄尔尼诺现象,全球都将迎来升温,我国届时自然也会出现暖冬,这对小麦等作物生长更是不利。这句话理解起来很简单,如果霜降这一天阳光高照,天气十分晴朗,太阳当空照,气温也不是太寒冷,是一个踏秋游玩的好天气,那就表明接下来都将晴朗少雨,冬天将迎来暖冬。其实,笔者家乡所在的地区,近两天确实是阳光高照天气晴朗,只需穿一件长袖衣服即可出去,这可能就是“干冬”的预兆。从最新天气预报来看,今天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将晴朗少云,只有东北、藏北、青海等地出现霜降或雨雪天气,但也只是局部地区有小到中雪,且这些地区多是高寒地带。而江淮、黄淮、长江中下游、华南、江南、华北南部气温回升迅速,最高温可达28-32℃,全国均温比往年高出2-3℃,这样的气温让人似乎又回到了9月艳阳高照的天气。如此来看,今年恐怕应该就是暖冬了,再加上厄尔尼诺现象来袭,全球都将迎来升温,暖冬似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民间也有“霜降无雨,暖到立冬”的说法,霜降这天没降雨,可能接下来半个月里都不会寒冷,气温很难会有所下降。而从农业角度来看,今年小麦不能播种太早,适当晚播一会,可在霜降前后种植,这样小麦冬天时不会长太高,可顺利过冬。从字面上看,霜降这天下霜,那立冬时气温将十分寒冷,河岸上会结上一层冰。而如果霜降这天没看到霜,那意味夜晚气温偏高,冬天没有冬天的样子。降霜需满足在0℃以下才能形成,霜降下霜后立冬时就会出现结冰现象,冬天也会显得更为寒冷一些。当然,下霜与否也要看时间,今年是农历九月霜降,节气来得比较早,自然很难出现下霜现象。前面已经说了,农历九月霜降为早霜降,十月为晚霜降,那么为何早霜降会“喜中愁”呢?如果下霜时间来的比较早,那就不会下霜,对网友而言自然是值得高兴的事情,毕竟天气不冷。可对农民来说,早霜降就不太好了,毕竟有一些农作物成熟较晚,如笔者家乡种植的晚稻现在才动工收割。而晚稻等农作物,需要足够的积温才能成熟,一旦气温下降,生长周期不足,可能就会导致稻谷空瘪多,庄稼收成不太好。而“晚霜降”累死牛也很好理解,如果霜降来的晚一些,那就会使得稻谷千粒重增加,收成比较多,可这样一来老黄牛可就累坏了,要不停的拉粮食。今天全国大部分地区为晴天,从农谚上来看并不是好事,可能冬天会出现“冬干少雪”的现象,且极易出现暖冬,对庄稼收成不是太好,但随着农业灌溉技术成熟,就算冬天太干旱也可浇水灌溉,对小麦生长影响并不是太大。可见,这些俗语因流传时间太久,有些已不适应今天的农业生产规律,大家听听就行!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冰原买实体还是数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