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克多少千克 简单易懂的重量长度单位换算口诀方法?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教案(通用10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教材第1~2页内容,第4页课堂活动第1题及练习一第1题。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克和千克,感知克、千克的实际意义。  2.在称一称、掂一掂等实践操作体验活动中建立克、千克的概念,能根据现实情境恰当选择克或千克计量物品的轻重。  3.在现实情境和具体操作中理解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并能进行克与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  教学重点  建立克、千克的概念,理解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在建立克、千克的概念过程中,培养学生根据实际需要合理选择恰当单位进行计量物品轻重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白板展示:超市购物时的对话情境?  教师:同学们,画面中他们在说什么?(学生交流)?  教师引用对话中提到的克和千克引入课题:克、千克的认识(板书:克、千克)  二、新知探索  1.认识工具――称。  2.认识克(g)。  (1)活动:称称。  小结:大家观察了称出的1克、2克、3克、4克糖,用手感受下1克有多重。  引导学生感受1克糖看上去很少,感觉很轻。  (2)掂掂。  我们身边有很多物品都很轻,比如一枚硬币(呈现1角硬币),介绍一角硬币重1克,你放在手心内掂一掂,感受1克有多重。把小组的硬币放在一起,掂掂,感受有多重。  (3)说说。  通过刚才的掂掂、称称,你们对1克或几克有什么感觉?(轻或很轻的感觉)  小结:计量较轻的物品时,一般用克作单位,克用g表示。(板书:克――g)  (4)议议。  在生活中,计量那些物品的轻重可以用克作单位?  (5)填填  学生独立教材第2页“填一填”,并汇报。  小结:秤上的标注是g,读数就以克作单位,指针指着多少就是读多少克。  3.认识千克。  (1)称一称。  一袋盐重多少?两袋盐呢?  学生观察:1袋盐重500克。想:两袋盐是500克+500克=1000克  让学生把两袋盐放在盘秤上称一称,老师:两袋盐多重?你是怎样知道的?  (指针指着1,两袋盐重1千克)  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得出:  1千克和1000克都同样表示两袋盐的轻重,因此1千克和1000克一样重,1千克等于1000克。  教师板书:1000克=1千克  (2)估一估  教师:你能估一估多少个苹果重1千克吗?  先引导学生用手先掂一掂一个苹果有多重,再想1kg重的物品在手里是怎样的感受,然后估计几个苹果重1千克,组内先交流,然后让学生用盘秤验证估算结果(3个苹果重约1千克)。  (3)称一称  ①小组合作:用盘秤称出1千克大米。  让学生先将大米放入袋中,先用手掂一掂,估一估,称出1千克大米。  教师巡视,有困难的小组给予指导,让学生再掂一掂。  ②小组合作用盘称称出2千克大米。教师巡视,有困难的小组给予指导。  ③教师巡视:让学生先掂一掂,估一估,各小组再分别称出8个苹果和3个萝卜有多重。  (4)填一填。 6kg=( )g 7000g=( )kg 11000g=( )kg  教师指名回答,帮助学生分析填写错误的原因。  三、练习应用  1.完成第4页课堂活动第1题:称一称  学生分组完成后相互交流。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一第1题。  四、板书设计  五、课后反思  教学中忽略运用对比的方法感受轻重。可用右手掂两袋食盐,左手掂1个一角硬币,这样通过比较,学生对这两个单位的实际“轻重”,形成较鲜明的表象。通过学生的随堂练习及课后作业,我发现因为学生的生活经验少,学生对“克”、“千克”的质量,认识体验还够,判断几克、几千克,误差较大,还需要通过更为丰富的实践活动来促进。  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克和千克》这一单元的第一节课,主要介绍一些普通生活用品的重量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培养学生用数学观点发现克和千克两个质量单位,为进一步学习有关克和千克之间的联系做好准备。  学情分析:  对于活泼好动的二年级孩子来说,物体的重量他们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同时,二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可以利用他们对身边物体质量来认识克和千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初步认识克和千克,建立克和千克的观念,知道1000克=1千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让学生学会看秤培养动手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和增强生活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  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选择合适的单位。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2分硬币,一袋洗衣粉,2袋500克的面条,各种实物等。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老师问你们一问题,平时你们去超市买东西,那超市里都有什么呀?  生:......  师:对,超市里有很多生活用品,包括吃的、穿的、用的,样样俱全,下面我们来看这张图。  出示图一:购物  师:周末,小丽和小宁陪同妈妈去超市购物,他们都买了些什么?物品外装上的重量是多少?同学们仔细观察,谁来说一说。  生:饼干,净重110克  生:洗衣液,净重5千克  师:嗯,还有一个苹果需要用称来称一称,才知道它的重量,5个苹果重1千克。物品有多重,可以用质量单位克或千克来表示,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知识。板书:《克和千克》出示图:图片找标识(日常生活用品的重量)  师:这些都是日常生活用品,你们认识它们吗?我们先来找一找含有克作单位的物品,把它找出来吧。  生:口香糖,3克  生:菊花茶,12克  生:瓜子,100克  师:同学们回答的真好,再找一找含有千克作单位的物品吧。  生:洗衣液,5千克  生:一箱苹果,25千克  师:嗯,真棒!我们知道“克和千克”是表示物体的重量单位。  板书:重量  师:同学们知道这些物品的净重是用什么工具来测量的吗?  生:称  师:对,用称来测量,我们先来认识一下生活中的称。  出示图:日常生活中的称  师:看,这些都是测量物品的称,不同重量的物品所选择的称是  不一样的,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它们的名称吧。  师:第一个是电子称:它是目前市场上最常见的电子计量器具,操作方便,快速,准确,稳定。第二个是体重称:它能够准确的称量人体的体重。第三个是磅称:磅称用来称量较大物体的重量,一般适用于货物、工地等场所。最后这个是天平称,天平称主要测量比较轻的物品,你们知道天平称的使用方法吗?  有以下几个步骤: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  2、使用前将游码移至左端的“0”刻度开始。  3、称的重量范围在5千克。  4、将物品放在盘子左边,游码放在盘子右边,一定要轻拿轻放,调到平衡。  5、读出数据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称的名称和操作方法,同学们想不想知道1克有多重?1千克又有多重呢  生:想  师:好,咱们先来研究1克有多重?现在老师手里拿了一枚2分的硬币,你们猜一猜它的净重是多少?  生:约重1克  师:约重1克,那你们想不想用手亲自掂一掂,感受一下它的重量呢?  生:想  师:好,下面老师准备了一些2分的硬币,发给同学们,一一感受一下1克有多重吧!  师:一克有多重?说说你的感受?  生:很轻  生:很轻,很小  生:像没拿东西一样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咱们再来看一个小实验,用天平称黄豆,看看一克黄豆大约有多少粒呢:出示:称黄豆  师:问题:1克黄豆大约有多少粒?同学们估算一下!  生:7粒  师:对,咱们这个实验上显示结果是7粒,黄豆大约有1克重,因为不同大豆粒子,大小重量是不同的。  总结: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一枚2分的硬币约重1克,7粒黄豆大约重1克,这种比较轻的物品是用天平称来称的。咱们再来看图生活用品中含有克作单位的商品,把它给找出来吧!  出示图:克  师:请同学回答,把它读出来  生:口香糖重3克  生:菊花茶重12克  生:瓜子重100克  师:对同学回答真好,以上都是以克作单位的商品。  师:(板贴)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字母“g”表示。刚才我们学习了1克的重量,下面要老师考考你们。  出示图:  估一估下面哪些物品比1克轻?  师:哪位同学回答一下  生:羽毛  生:毛绒  师:嗯,回答正确,还有其它的想法吗?如这包纸巾,一整包的重量比1克重,如果抽出其中的一小张,就会比1克轻。  师: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比1克轻?  生:一张纸  生:  师:比如一根头发,一根绣花针,一粒米.......同学们,刚刚对1克已经有了初步地认识和了解,那我们一起继续研究1千克有多重!  出示图《千克》大家看,这些物品的净重都是以“千克”为单位的,谁能准确的读出来,说一说?  生:洗衣液5千克  生:苹果整箱重5千克  生:盐一袋重500克,有两袋重,就是两个500克,500克+500克=1千克板书:1千克=1000克  师:同学们来看我手里拿着一袋洗衣粉,大家仔细观察,它的净重是多少?  生:1千克  师:是的,你们再感受一下1千克的重量有多少,掂一掂吧:  生:重  师:对1千克要比1克要重的多得多怎样来测量千克的呢!  一起来看:物品的重量用称来测量  1、1千克的洗衣粉  2、5个西红?{约重1千克  3、小朋友的体重是25千克  测量物体时,指针指向几,所指向的数字就是几。  师:板贴:计量比较重的物品用“千克”作单位,字母“kg”来表示。课堂总结:咱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刚才学的克和千克,一枚2分硬币是1克重,7粒黄豆约重1克,“克”用字母“g”表示,一袋洗衣粉重1千克,一袋盐重500克,两袋盐是两个500克,两个500克相加,就等于1千克。所以:1千克=1000克“千克”用字母“kg”表示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个练习吧出示:  一、小练习:  1、一袋奶粉重500()  2、书包重1()  3、一个大西瓜重4()  4、小明身高1()35(),体重28()  5、一个气球重5()  6、一箱桃子重12()  二、判断:  1、一袋盐重500克。()  2、一只鸭重3克。()  3、一根跳绳长2厘米。()  4、爷爷体重重60千克。()  5、一只猫重3克。()  6、一千克奶粉和一千克铁一样重。()  课后拓展:  今天我们学习了克和千克的认识,知道了物体的重量是有克和千克为单位的,每个商品的外包装上面都有它的净含量,请同学们回家找一找含有克和千克的物体吧!  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简单的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掂一掂、称一称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掌握千克与克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认识1克有多重和建立1千克质量的观念。  【教学准备】  盘秤 、天平、200克的果冻、500克的盐、二分硬币、水果、1千克沙子等  【学具准备】  每组准备一个2分硬币、10克凉茶,200克的果冻,1千克沙子、2袋500克的盐、纸巾一卷,数学书一本,橡皮檫,中方本,一张表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课件出示两名学生对话情景:比一比谁更重,我的体重是45米,我更重是52分钟)师:他们说的对吗?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米是长度单位,分是时间单位。  师:那到底在生活中是用什么单位表示重量的呢,现在我们就一起到小猴子新开的超市看看吧。  师:你看到了什么?生答。  师:它们的重量是用什么单位表示的?  生:克,千克,g,kg  师:其实英文字母g就表示克,英文字母kg表示千克。(板书:克(g),千克(kg))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国际上通用的重量单位克和千克。(板书:克和千克)  设计意图:以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引出重量单位,复习了旧的知识,同时激发了学生的认知需求。  二、新授课  1、认识秤  师:生活中大部分物品是没有标出重量的,我们用什么方法才能知道它的重量?  生:用秤来称。  师:那你在生活中见过哪种秤?在哪见到的?  (学生说出哪种秤并简单介绍它的使用方法和它适合称哪些物品,较详细介绍台秤)  {教师拿出台秤,你们会使用台秤吗?(出示台秤照片)上面是用来放物品的,这里是用来读出称量结果的,到底该怎样读呢?上面写着 kg也就是千克,说明这个台秤是以千克作单位的,指针指到几,就说明物品是几千克。}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回忆出要想知道物品的重量要用秤来称,并且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介绍各种秤用在什么地方,称什么样的东西,作为本节课的拓展,重点介绍盘秤这种常用并容易认的秤,为下节课做好铺垫。  2、认识克  (1)感受1克  师:你们猜一猜这个两分钱的硬币有多重?(生可能猜出是一克)那到底有多重呢?刚才同学们在认识秤的时候还记不记得像这样比较轻的物品用什么称?  生:天平  师:很好!当我们用天平称完之后发现,两分的硬币大约是一克重。(课件出示天平)  师:1克重的物品放在手里是什么感觉呢?请各小组拿出两分的硬币每个人都掂一掂,感受一下。  师:请看屏幕,老师这里有很多物品,你们猜一猜哪些是大约1克重的?  (每一组请一名学生到前面选一种,站在前面,并问下面的学生他们选的对不对,问两名在前面的学生掂1克的物品是什么感受,把选的物品拿回自己组和组员分享感受。)  设计意图:让学生们亲身体验一克的重量,体验一克的不同物品的重量,为后面感受不同重量作对比作铺垫。  (2)感受10克  师:一个两分的硬币是1克,那两个呢(生:2克)老师手里有10个硬币是多重呢?(生:10克)你们猜一猜,桌子上的物品中哪个是10克重的,再放在手里掂一掂。和你的小组成员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从一克慢慢增加到10克,让学生体验重量的变化和一克与10克的联系。  (3)感受200克  师:你们的桌面上还有一个果冻,你们掂一掂,估一估,这个果冻有多重呢?大家一起估一估(学生进入估一估的活动)  学生汇报  师:到底谁猜的最接近呢?现在揭晓答案,(投影果冻的重量)只要你的答案接近准确答案就是对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知道1克和10克感觉的基础上,初步练习估重。  (4)对比200克和500克  师:现在如果让你一手拿着果冻,一手拿着一袋食盐,你能估出食盐的重量吗?试一下,并说说你是怎么估的。(学生进入估一估的活动)  师:哪个组估完,可以把食盐上贴的白纸撕下来,看看到底是多重,检验一下你估的对不对。  设计意图:让学生以已有的经验,进行第二次估重练习,并对这节课重要教具500克的食盐的重量有一个深刻的印象。  3、认识1千克  (1)感受千克  师:一袋是500克,那两袋是多少克呢?(生:1000克)算的真快,怎么算出来的?(生:500+500=1000克)(板书:500+500=1000克)  师:同样是这两袋盐放在秤上称一称,你能读出食盐的重量吗?(师操作:把两袋盐放在盘秤上称,课件展示用秤称的两袋食盐的照片)  请几位学生读出称出的结果,再请一位学生到前面写一下。(1千克)  师:指针指到1,而单位是千克,说明两袋盐是1千克,他写对了。  师:我们刚才算出两袋盐是500+500等于1000克,用秤称出来是1千克,这是为什么呢?  生:因为1000克=1千克  师:也就是1000个1克就等于1千克(板书:1000克=1千克,画上边框)  师:前面1000克是以克为单位的,(板书:在1000和克中间画一条竖的虚线)后面1千克是以千克为单位的,(板书:在1和千克中间画一条竖的虚线)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计算得出两袋盐的重量是1000克,还是在克的基础上,以克为单位,同是这两袋盐再用秤称,发现结果是1千克,用盘秤称巩固了之前介绍盘秤的用法,同时自然的将1000克和1千克联系起来,这两个都是表示这两袋盐的重量,所以是相等的。后面在介绍它们的不同,一个是以克为单位,一个是以千克为单位,使学生直观的感受到克与千克的关系与不同,理解深刻,帮助记忆。  (2)教师教学如何读  教师先说一遍,再单独找几个学生读,再全班齐读。  师:我们比较熟悉几斤,其实1千克就等于两斤,两斤就等于1公斤。  设计意图:用读的方法进一步体会克与千克的不同。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简单的说说千克与斤和公斤的关系。  (3)找一找 掂一掂  师:用手掂一掂两袋盐的重量,再找一找桌面上哪些东西是1千克重的。(生汇报:沙子)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一袋沙和两袋盐掂起来感觉差不多。  用台秤称一称的确是1千克。  师:考考你们,1千克的棉花和1千克的铁谁重?  引导说出:轻的东西多一些,重的东西少一些。  师:刚才体验了那么多重量,我们了解到 一般情况下,我们较重的物品用千克做单位,较轻的物品用克做单位。  设计意图:根据已经知道的1千克的体验去寻找同样是1千克的沙,知道掂起来感觉差不多的,重量也是差不多。在此处拓展,锻炼学生思维,并让学生对重量与体积的关系有一个粗浅的认识。  四、巩固练习  1、出示课本89页第4题  师:下面我们就分辨一下这些物品到底是用千克做单位合适还是克呢?(生汇报)  2、出示给姥姥的一封信  师:同学读一读,小组讨论一下,这封信有哪些错误。(生讨论)  师:小明的信主要错在哪个方面,(生:单位)(师在每个有重量单位的文字下面划线让学生一个个纠错)  设计意图:巩固学生对克表示重量轻的物品,千克表示比较重的物品的认识,小明的信使学生在趣味中巩固新知。  3、活动  4、比一比  每一组发一张统计表,一盘物品,组长登记,小组合作让学生估重,把  大家的意见整理出来填到统计表,看哪一组的学生最会估,最后老师公布答案。  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教案 篇4  一、教学内容:  课本P85~86页,以及相关的练习。  二、教学目标:  1、认识质量单位克与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  2、认识秤,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出示自学指导  仔细看课本85页和86页彩图,思考下列问题。  1、估一估:在超市小强和小丽看到的物品哪个重一些?  2、猜一猜:你知道1克有多重吗?  3、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大约重1克?  4、掂一掂:一本数学书和一支铅笔,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5、算一算:一袋砂糖500克,两袋砂糖有多重?  6、填一填:1000克=()千克  7、比一比:感觉一下两袋砂糖的重量和一个硬币相比,谁轻谁重?  8、说一说: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秤,你在什么地方见过?  9、想一想:你知道怎样把物体的重量用合适的单位表示出来?  (自学时间6分钟)  (二)学生自学  学生边看书边思考,带着问题开始自学。  师巡视,督促每一位学生自觉认真的自学。  自学结束:  师检查自学效果。  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使同学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同学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同学估量物体的意识。  教学重点:  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  教学准备:  天平 、弹簧秤 、小蜗牛、盐、多媒体课件等。  教材分析:  同学在生活中都接触过质量问题,但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为了让同学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并能够在实际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让同学看一看、掂一掂、猜一猜、称一称等实践活动,以增加同学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协助同学形成质量观念;又通过计算、称同一物体而得出的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使同学的猜测得到验证,很具体地感知了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在整个新知识的教学中,同学始终怀着丰满的热情,积极地去探索、去体验,主动地建构知识。  教学过程:  (一)在生活情境中探究  师:前几天,同学们随家长去超市购买了一些物品,还收集调查了―些常用物品的质量,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好吗?  生1:我妈妈买的牙膏是30克。  生2:我买的蛋卷7 5克。  生3:火腿肠一根是45克。  生4:我的体重是31千克。  生5:一袋茶叶450克。  生6:一袋大米是25千克。  师:同学们说了那么多,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1:有的后面带“克”,有的是“千克”。  生2:比较轻的都用“克”作单位。比较重的用“千克”作单位。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克和千克”。  师:要知道我们购买物品的轻重,可以用什么方法?  生:用秤称。  师,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几种常用的秤(多媒体课件展示)。  师;你们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些秤?  生1:在超市买东西用过电子秤。  生2;我跟妈妈买菜时,见过杆秤、盘子秤。  生3:我舅舅卖米用的是磅秤。  生4:我姥爷卖药材用的是天平。  师:同学们见识真广!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天平”(介绍天平的组成和用法)  (二)在活动中体验感悟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小客人,瞧!是什么?  生齐声说:一只小蜗牛。  师:想不想知道它有多重?(同学脸上洋溢着喜悦,齐声说想)  师:那么我们选什么秤来称呢?  生:天平。  (教师示范操作,同学纷纷下位围观)  师:瞧!游码的左端停在刻度几?  生:l。  师:对!这只蜗牛重1克,1克究竟有多重呢?请你们用手掂一掂,然后猜一猜1枚2分硬币有多重?(同学兴趣很高,纷纷掂量、猜想)  生1:1克。  生2:2克。  师:到底是几克呢?请各小组称一称,看看谁估量的最准。  同学操作活动,稍后,就有同学“耶!我们猜对了!重1克”。  师: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我们一起来掂一掂,感受一下1克的质量,你有什么感受?  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好轻哟!  师:1克真的是好轻。大自然中象这样轻的物体还有很多呢,你能说出生活中大约重1克的物品吗?  生l:一小块橡皮。  生2:2粒黄豆。  生3:1个扣子。  生4:1个小发卡。  生5:两块石子。  生6马上站起来补充说:必需是小石子,大石子1个就够了。  师:同学们真棒!举了这么多例子。大家桌上有一些物品,请同学们先掂一掂、估一估有多重,然后用天平称一称。(假如多一点或少一点,请你取整数)(学们纷纷称方便面、数学书、文具盒……)  (三)在操作交流中明理  师:请同学们从学具袋中拿出一袋盐,掂一掂、估一估一袋盐有多重?  生1:300克  生2:比300克多,好象是350克。  到底是多少克呢?我们一看质量标注:500克。  师:一袋盐重500克,那两袋呢?  生:1000克。(板书)  师:请同学们再来掂一掂1000克重的盐。(同学掂量)  师:假如我们再来称一称这两袋盐的重量,用天平合适吗?  生:不行!重了。  师:今天我们还带来了弹簧秤,谁知道弹簧秤的用法?  (同学介绍)  师:来!放进方便袋里称一称,看看!有多重?  生:1千克。(板书)  师:还是这两袋盐,计算得到的是1000克,用秤称是1千克,你发现了什么?  同学们纷纷站起来,异口同声地说:1000克等于1千克。  师:对!也就是说1000个1克就是1千克。  师:你能从你的资料袋里称出1千克重的物品吗?请各小组同学互相合作。(有的称,有的忙添物品,也有的在换物品)  师:大家真棒!请你先掂一掂自身小组称的1千克物品,再掂一掂别的重1千克的物品。(同学相互传送,掂一掂,感受1千克的重量)。  师:掂过了1千克的物品,你有什么感受?  生1:1千克有点重。  生2:1千克的物品拎时间长了胳膊有点酸。  生3:他们大小不一样,都是一样重。  生4:都是1千克重,但有的物品多一些,有的少一些。  师:为什么呀?  生4:轻的东西就多一些,重的东西就少一些。  师:你分析的很有道理,(竖大拇指)。  师:请各小组同学拿身的书包、凳子,先估计一下有多重,再来称一称。(小组活动,并记录下估计的重量和称出的重量。)  (四)在实践活动中巩固应用  1.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本 88页第一题。  2.出示健康秤,同学们排队称一称,并记录下自身的体重。  (五)教学:说一说你在这一节课中有什么 收获。  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教案 篇6  1、在上这节课前,我请教了办公室的同事很多问题。结果都觉得学生对克这个概念基本没什么感觉。而对千克的感觉要好得多,因为生活中遇到的用的要多一些。所以本节中,我把克的概念教学放在首要位置。重点感知、体验1克、一千克。通过体验,在需要中不断的发展,初步感受到计量重量的单位可能还有比千克更大的,也有可能比克更小的。对物体重量的判断可以看包装上的标示,也可以和某个物体进行比较,可以称一称,也可以掂一掂。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这部分内容我设计为两课时,本节课我的重点是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初步形成质量的概念,认识各种称、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并会读出重量、会填写重量单位、进行简单的换算。第二节课我再具体讲述估计重量、称重、提问题等。  2.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教学内容:  课本85、86、练习十八1、2、4、5小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初步形成质量的概念,认识质量单位克  和千克。  2.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3.在动手操作中,体验物体有轻重,掌握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  4.通过具体感知1克、50克、500克左右的物体,建立估计500克以内物体质量的支撑点。  5.引导学生关心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数学。  教学重难点:  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  教具准备:  教师:天平秤、弹簧称、盘称、一枚2分硬币、1千克的面,500克的盐2袋、10个一角硬币。 学生:每人一个2分硬币、500克盐一袋、1千克面一筒。(另外每个学生还可以收集2到3种上面标有重量单位的东西:10个一角硬币、50克、100克500克、1千克的东西各一样。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喜欢)老师也很喜欢玩游戏,那么今天老师就请三位同学上来做一个背一背的游戏。你们愿意吗?背完后请你说说有什么感觉呢?(有轻有重)。说得真好,其实每个人,每样东西都有一定的重量,有的轻,有的重。当然也有同样重的。那么有谁知道表示物体重量的单位有哪些呢?(有斤、两)“对”。但是斤、两是我国过去采用的重  量单位,现在我国采用国际上通用的重量单位------克和千克。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来学习“克和千克”。  板书课题,并读2 遍。请记住:表示物体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作单位。克还可以用字母g表示,千克也可以用字母kg来表示。  二.初步感知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1:现在,请大家伸出自己的手,一只手托一支笔,另一只手托一本书,比比看,谁更重一些呢?(书)那么,如果想要知道这本书和这支笔具体的重量有什么办法呢?(用称称)。对,说得真好,如果物体上面没标出重量,而我们又想要知道物体的重量的时候可以用称称,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各种称好吗?(课件2出示称)  2:(课件3)具体介绍天平。天平是用来称比较轻的物体,它的最大称量是500克。  三.动手操作,具体感知1克有多重。  同学们,想知道一克到底有多重吗?请打开课本86面,那里会有你想要的答案。(一个2分硬币大约重一克)对,现在同学们的桌子上就有一个2分的硬币,请每个同学都掂一掂,感受一下,有什么感觉呢?(很轻很轻)对,那么生活中有什么东西会和它差不多重呢?找找看,(一个一角的硬币、一粒花生米)对!下面我们就用天平来验证一下。一个硬币重一克,那么10个这样的硬币重多少克呢?(10克)现在大家一起来感受一下10克的重量吧。老师这里有一个10克的砝码,请大家看一下。因为一克实在太轻了,所以天平的砝码盒中最小的都有10克。现在请大家想像一下,如果是20个一角的硬币,会是多重呢?50个?100个?500个呢?非常好,那么现在请大家打开桌上老师为你们准备的袋子,找出100克或是500克。  四.练一练。同学们真棒!可现在小狗旺旺有一个烦恼,它不认识称上的重量,你们能帮帮它吗?请看(课件4)  五.感知1千克的重量  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克”这个重量单位,500克的重量大家也已经知道了,如果有2个500克放在一起,会是多少呢?(500加500是1000克。)但是,克这个单位太小了,如果我们要表示比较重的东西怎么办呢?为了更加方便,下面,老师教大家一个更大的重量单位---千克。请大家找找袋子中500克和1千克的东西,一只手托2个500克,另一只手托1个1千克,感受一下怎么样?(一样重)是的,那么一千克和一克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请大家看大屏幕(动画课件演示)2个500克是一千克,一千克=1000克。读2 遍。板书:一千克=1000克,如果有2000个一克会等于多少千克呢?(2千克)5000个呢?  2:同学们学得真棒!下面先让我们用5秒钟的时间收好桌上的袋子,收好以后,老师要送给大家一个好朋友,让我们跟着她一起轻松2分钟好吗?(视频)  3:小结:看了好朋友给我们带来的知识,说说看,一般比较轻的东西用什么作单位?(克)稍微重一点的东西又用什么作单位?(千克)。  4、轻松完以后,让我们一起来帮帮小精灵吧!它上课学得不太好,想请大家帮帮忙,好吗?课件5(指名回答)、课件6(抢答 )  5、同学们真是太厉害了!那么让我们再来当当小老师吧!(课件7)  六.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表现真不错,又是当老师,又是认识新朋友,你们开心吗?说说今天的收获吧!(我们学了克和千克)。你有什么感想。你觉得什么时候我们常用克来做单位,什么时候用千克来做单位。但在有的时候,同一样东西,根据数量的不同,也可以用不同的重量单位。比如一个苹果,可以用克作单位,而一袋苹果就可以用千克作单位。  如果现在要同学们说说老师的体重,应该选择什么为单位比较合适呢?一支笔、橡皮的重量又该选择什么为单位比较合适呢?  如果让你估计一辆汽车有多重,你又会用什么做单位呢?(吨)这个我们长大后会学。  七.知识拓展和课外知识介绍。  同学们,知识是无穷无尽的,生活中也有无穷无尽的知识,下面让我们到知识的海洋里去看看吧!  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  这节课认识质量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我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掂一掂、比一比、猜一猜、称一称、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了解1克、1千克有多重,从而初步建立起1克和1千克的观念。  同时使学生了解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秤可以帮助我们知道物品的质量。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点:  1、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  2、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  1、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2、物体质量的估量。  教具:多媒体课件、一枚2分硬币、2袋500克的砂糖、1千克盐若干袋、弹簧秤、盘秤、电子秤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联系生活导入  师:昨天李老师带关女儿去新玛特购物,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她们都买了什么?请看大屏幕。  师:从画面上,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生:她们买了6个苹果,重1千克。  生:1盒饼干110克。  生:一桶豆油5千克。  师:你们都是善于观察的好孩子。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单位。  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研究国际标准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动手操作,初步感知“克”  师:1千克大约有多重呢?下面请同学们从你的学具袋里取出老师给你准备好的1角硬币。一枚1角硬币的质量大约就是1克,请你们亲自掂一掂,感觉一下1克有多重。  (学生活动)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的质量大约是1克?  生:一颗钮扣。 一个橡皮头。 ……  师:可见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师:下面请同学们从你的'学具袋里取出火腿肠,看看它的质量标注是多少克?  生:34克。  师:好!请同学们掂一掂,感觉一下34克是多重。  (学生活动)  师:同学们看一下,你的学具袋里还有什么?  生:牛奶!  师:快来找一找牛奶是多少克?  生:220克。  (在此过程中,提醒学生g即克的英文缩写)  师:那请你赶快掂一掂,感觉一下吧! (学生活动)  师:请同学们从你的桌子里取出砂糖,猜一猜,一袋砂糖是多少克?  (学生猜)  师:好!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质量标注,是?  生:500克。  师:那两袋呢?  生:1000克。  (板书)  三、实践操作,初步感知“千克”及“克”与“千克”的关系  师:知道了1克有多重,想不想知道1千克有多重?  生:想!  师:今天,老师还给同学们准备了一袋盐,(出示盐)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它的质量标注,是多少?  生:1千克。  (板书)  师:想不想掂一掂1千克有多重?  生:想!  师:现在请小组长到老师这里来领1千克的盐。  (组长来领)  师:请小组成员轮流掂一掂,感觉一下1千克是多重。  (学生活动)  师:同学们都掂过了吗?  生:掂过了。  师:那1千克盐和我们刚才的2袋砂糖比较,哪个重?  生:盐重。  生:砂糖。  生:一样重。  师:怎样知道物品的轻重?  生:用秤称!  师:说得好极了,要知道物品的轻重,可以用秤称。  师: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秤?在哪儿见到的?  生:(回答)  师:(出示课件)向同学们演示磅秤、盘秤、台秤、弹簧秤、天平、电子秤台。  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一个盘秤,现在可以验证1千克盐和2袋砂糖哪个重了吧?  生:可以了! (教师称重,学生观察)  师:都指在1千克处,说明什么?  生:同样重。  师:所以…… (板书)1000克=1千克。  四、小组合作,称量物品  师:我们家里常用的是哪一种秤?  生:弹簧秤。  师:今天老师还给同学们带来了弹簧秤,谁会使用弹簧秤?  生:(演示) (师辅助)  师:想不想亲自动手称一称?  生:想!  师:好!下面请小组长到台前来领物品。  (组长来领)  师:请小组成员先掂一掂,估量一下大约有多重,再用弹簧秤称一称,看到底是多重? (学生活动)  师:称完了吗?  师:请小组代表汇报一下:你们小组称的什么?质量大约是多少?  生:我们组称的大米,大约是1千克。 我们组称的苹果,大约也是1千克。  五、认识电子秤  师:大家在市场买东西时,经常会看到什么秤?  生:盘秤、电子秤。  师:哪位同学认识电子秤,下面就请你当小老师,教大家认识电子秤,好吗?  生教大家认识电子秤。  六、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师:你这位老师很有耐心,讲解也很细致,谢谢你!  师:昨天李奶奶从市场里买了苹果、鸡蛋和鱼,请看画面,善于思考的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生:苹果和鸡蛋一共多少千克?  师:他的问题谁来答?  生:他的问题我来答:苹果重1千克,鸡蛋重2千克,一共是3千克。  生:鸡蛋比苹果多几千克?  生:他的问题我来答:苹果重1千克,鸡蛋重2千克,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用减法,所以鸡蛋比苹果多1千克。  七、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的表现可真好。想不想来做一个闯关的游戏。  生:想!共6关。  第一关:说一说(教科书上88页1题)。  第二关:写一写(教科书上88页2题)。  第三关:填一填(教科书上89页4题)。  第四关:比一比(教科书上89页5题、6题,90页关于棉花、铁的思考题)。  第五关:问一问、答一答(教科书上89页7题)。  第六关:看一看,算一算(教科书上90页8题)  师:你们可真棒!一连闯过了6关,谁能说一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八、师生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克”和“千克”,知道了1千克=1000克,学会了用秤称物体的方法,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可见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所以我们一定要学好数学,用好数学。  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操作的活动中,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2、初步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3、发展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5、引导学生关心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数学。  教学重点:  1、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kg)=1000克(g)。  2、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教具准备:各种秤、各种实物  教学过程:  (一) 趣味引入、初步感知  1、同学们,你们最喜欢吃爸爸妈妈做的什么菜?老师最喜欢吃糖醋排骨,你们喜欢吃吗?老师刚才从一位有名的厨师那得到了做糖醋排骨的配料表,他说这样做肉香味美,你们想不想看看他到底是怎样配料的?  2、你们从配料表中得到了什么信息,谁愿意来说一说?  3、对呀!克与千克都是用来表示物体轻重的单位,我们把它叫做质量单位。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两个质量单位:克与千克(揭示课题)  4、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的质量是用克和千克作单位的,谁愿意把你收集的信息和大家说一说。  (二) 充分感受、自主探究  A、感知1克的重量  (1)看来同学们对克与千克了解得可真不少,那么下面你们来猜一猜你们桌面上的哪个物体大约是1克呢?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它大约就是1克呢?  对了,我们可以来称一称。  (2)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几种常见的秤?  (出示盘秤、台秤、电子秤、天平、弹簧秤、磅秤。)  师:你在哪见过这些秤?  师:同学们都没见过天平,下面我们来一起认识一下天平。(介绍天平的组成、用法)  指名拿1克的物体来天平上称一称(师边帮助边讲解称的方法)  同学们你们每个人都有一枚2分硬币,把它拿在手中掂一掂,说说感觉怎么样?(很轻)称比较轻的物体的时候,我们通常用“克”作单位。  (3)操作实践:小组合作拿出5枚2分硬币,轮流用手掂一掂体会重量。  (4)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大约重1克?  (5)拿一袋盐和一袋薯片,用眼睛看,哪个重一些?不许用秤称,用手来掂一掂感觉一下你判断的正确吗 ?  B、感知1千克的重量  (1)同学们,是不是所有的物体都用克来表示吗?对了,还有千克,下面请小组内用手来掂一掂,快速地找出桌面上重1千克的物体。  那么重1千克的物体还用天平来称合适吗?  (2)认识盘秤、弹簧秤:当指针指向1时,表示1千克,指向2时表示几千克呢?看一看,想一想最多能称几千克的物品?指针指向小1,应是多少呢?小5呢?1千克后的小5呢?( Kg表示什么?g表示什么?)  (3)用准备好的秤,小组来秤一秤1千克盐后汇报,任意称你身边的物体。指名再来秤1千克的水果,装在塑料袋里掂一掂,再数一数有多少个?  (4)下面每个人都一手拿盐,一手拿2分的硬币,掂一掂感觉有什么不同?把你的感受告诉小组同学。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两个国际质量单位克与千克,知道了称较重的物体一般用千克作单位。小明却遇到了一道难题,你们愿意用你学的知识帮帮他吗?  (5)出示练习十八的第一题和第四题  C、千克与克的关系。  同学们猜一猜老师手里拿的一袋精盐是500什么?再拿一袋,现在是多少克?一袋腌制盐是1什么?那么我们可以说一袋腌制盐和两袋精盐是什么关系呢?他们之间加上什么符号呢?  1千克=1000克 1Kg=1000g  (等号左右两边表示的质量相等,但单位不同)那么现在你说1千克里有多少个1克呢?  小结:克与千克有着这样的关系,下面我们就来脑筋急转弯  出示练习十八的第五题  (三)巩固练习、解决问题  1、判断  (1)一个乒乓球约重15千克( )  (2)小胖今年7岁,约重2千克。( )  (3)1千克铁比1千克棉花重。( )  (4)小红的体重是35Kg。( )  (5)一箱苹果重300g。( )  (6)克和千克都是长度单位。( )  2、称一称  同学们,称体重要用什么秤?猜猜它以什么作单位?(千克,人比较重)你知道自己的体重吗?我们来称一称吧!  请三名同学上来,猜猜谁最重,谁最轻。分别称出体重,找出最轻和最重的。  老师建议:希望瘦小的同学不要挑食,过胖的同学要科学饮食,人人争取有个健康的身体,好吗?  4、同学们的精彩表现吸引来了一头可爱的小猪,紧接着来了一只大公鸡,大公鸡还下了一个大鸡蛋,它们来是想让你们帮助它们解决一件它们的烦心事,你们愿意吗?一位糊涂的小朋友把他们的体重给弄混了,你们能为他们找到合适的重量吗?  (四)质疑小结、概括评价:  1、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得高兴吗?,你有哪些收获和感受,能和大家分享一下吗?  2、概括:今天我们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比一比,认识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而且能运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那么除了今天认识的克与千克,你还知道哪些质量单位吗?(可以向学生介绍斤、两、公斤、吨)  (五)课后实践  同学们回家后,量量你的身高和体重,再问问妈妈你出生时的身高和体重,制作一个自我小档案,体会一下妈妈养育你所付出的艰辛,让我们用成绩来回报父母。  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教案 篇9  一、复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整理和复习及第107页12题。  本单元是学生初次接触质量单位,为了让学生体会质量单位的作用,教材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会质量单位的必要性。结合主题图,学生初步感受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在通过掂一掂的活动形成直观感受后,认识称物品的测量工具,并继续借助天平使学生对1克、1千克形成直观感受。借助前面学习中积累的直观感受和经验,通过估量解决问题,深化本单元知识的学习。练习用不同形式的题目将本单元知识进行了有趣的呈现。本单元的学习为后续学习吨的认识、理解和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本节课的整理和复习,不仅是对本单元知识的巩固,更是对后续学习的铺垫,对解决问题能力,尤其是估测能力的提升。  二、复习目标  1.通过交流单元知识整理,对本单元的知识结构有一个较深的了解,体会质量单位的作用。  2.通过举例、判断、交流,进一步巩固质量单位的表象,利用克和千克解决问题。  3.四人小组交流对质量单位的认识,并用电子称称量物体的质量进行验证。  4.综合运用质量单位的知识解决问题,发展估测能力。  三、复习重难点  重点:利用质量单位克和千克解决问题。  难点:质量单位正确表象的建立。  四、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克和千克复习课》名师教学课件  五、复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复习任务:  1.第一单元的学习已经结束了,你都学会了什么?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思维导图、表格等)把这个单元所学进行整理,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这个单元你学习了几个方面的内容?  (2)你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最困惑的是什么?  (3)你会把你最感兴趣的内容讲给大家听吗?  2.举例说明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课堂设计  1.导入  这节课我们就来整理复习第八单元。(板书课题:克和千克的整理和复习)  2.交流梳理结果  课前同学们已经将本单元的知识进行了初步的思考和整理,下面请同学们四人一组交流课前预习任务一,交流并完善自己的整理,然后推选一位同学的作品进行展示。  展示小组作品,交流预习任务一的三个问题。  汇总:  (1)两个质量单位:克和千克:1克→1枚2分硬币的重量,1千克→两袋500克盐的重量。1千克=1000克  (2)解决问题:想:1克、1千克大约有几个常见的物体重  估:通过掂量物体进行质量的估计  选:选择合适的单位  师:在这个单元中,记住1克、1千克的重量可以帮助我们准确解决问题。比比看,谁记得最准  3.及时检测  (1)请举例说明1克的重量,同桌互相判断谁的更准确一些。  (2)抢答:质量大约是1克的物品有哪些?  (3)举例说明1千克的重量,同桌互相判断谁的更准确。  (4)抢答:质量大约是1千克的物品有哪些?  (5)填写合适的质量单位。  7粒黄豆大约重1(),1包餐巾纸重5(),1瓶洗衣液重5(),1箱苹果重20()  (6)你能估计出身边哪些物体的质量?寻找身边最感兴趣的三个物品,先估一估,再用电子秤量一量。学生四人小组合作测量并汇报。  4.结合梳理,完成思维导图  根据刚才复习同学们交流了自己的知识梳理,看,(出示思维导图),老师是用这样的方式梳理的,这样的梳理可以帮助我们回顾反思,更好地掌握知识。希望同学们在今后每个单元学习之后都能养成这样梳理的好习惯。  5.随堂小测  【知识点1】认识克  下面质量大约是1克的物体是()。  ①②③④  【答案】③  【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学生对1克表象的建立。1克的质量不仅是克这个质量单位走进学生内心的关键,更是学生估测以克为单位的物体实际重量的标准,因此应在教学时格外重视。  【知识点2】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答案】克;千克;克;克。  【解析】注意计量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用克作单位。计量比较重的质量可以用千克作单位。  【知识点3】改错  爷爷收到了一封信,看了之后却笑得直不起腰来,我们也来看一看,读一读这封信:  亲爱的爷爷:您好!今天是我十岁生日,我身体特别棒,体重已达40克,每天早上能吃掉30千克的鸡蛋,今天爸爸给我买了一个300千克的蛋糕,妈妈领我看了世界上最小的蜂鸟,大约只有2克重,我还知道世界上最大的鸟是鸵鸟,大约有100克重。孙子:小明 2013年6月11日  师;同学们为什么笑了?  【答案】亲爱的爷爷:您好!今天是我十岁生日,我身体特别棒,体重已达40千克,每天早上能吃掉30克的鸡蛋,今天爸爸给我买了一个300克的蛋糕,妈妈领我看了世界上最小的蜂鸟,大约只有2克重,我还知道世界上最大的鸟是鸵鸟,大约有100千克重。孙子:小明 2013年6月11日  【解析】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首先学生要对1克和1千克有正确的表象,其次要能够想象出物体的质量与生活经验相结合进行比较,然后确定正确答案。对于生活中不常见的物体,通过比较就很容易找到正确答案了。  六、课后作业  1.排序  990克 1千克 90克 9千克  ()>()>()>()  【答案】9千克>1千克>900克>90克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于克和千克的关系的掌握,学会利用克和千克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2.它们各重多少?  【答案】12;6;2。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已有信息进行计算。题目的着手处是最后一幅图,容易使不够细心的学生误以为没有解决办法。  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初步建立克的质量观念,知道称较轻的物品的重量,要用克作单位。  2、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用天平称比较轻的物品的方法,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进行估算,逐步提高估算能力。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重量单位克。  教学难点:正确建立1克的质量观念。  对 策:在学生具体的实践活动中,亲自感受1克大约有多重。  教学准备:天平、黄豆、2分硬币、羽毛、学生尺、橡皮筋、纸币、铅笔屑等物品。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讲述: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质量单位千克,谁来说一说,1千克的物品拎在手上有什么感觉?  小结并提问:同学们经常逛超市,不知你们是否注意到,物品的重量除了用千克来表示,还可以用什么单位?(板书:克)你了解到哪些商品的重量是以克为单位的?这些商品为什么不用千克为单位呢?  小结引出新课:出示例题图,认识并板书:认识克,克也可以用符号“g”来表示。(板书:g)那么1克有多重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克。  二、动手实践,解决问题。  1、认识天平。  出示天平并提问:谁来介绍一下天平的使用方法?(认识砝码和天平的使用方法。)  2、称出10克重的黄豆。  称出10克黄豆并数数有多粒,指名交流,教师板书。  让学生感受10克黄豆只有几十粒,可见1克是很轻的。请你拿几粒黄豆放在手里掂一掂,这就是1克的重量。小组交流,1克黄豆拿在手上有什么感受。  3、感受1克的重量。  (1)请每个同学拿出事先准备好的2分硬币放在手上掂一掂。  问:谁来说说,2分硬币拿在手上有什么感觉?  小结:2分的硬币大约就是1克,拿在手上感觉很轻。  (2)掂一掂一根羽毛和一把学生尺的重量。  比较:一根羽毛和一枚2分硬币,一把学生尺和一枚2分硬币。  小结:一根羽毛比1克轻,一把学生尺比1克重。  4、学会用克称物品的重量。  出示P34页上面两幅图。  问:你能看出图中的两个水果大约各重多少克吗?你是怎么看的?  小结:我们在用秤称物品时,首先要看秤是以克还是千克为单位的,这样才能准确读出所称物品的重量。  5、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  出示一袋盐,谈话:这袋盐的重量是500克,那么两袋这样的盐是多少克呢?(板书:1000克)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把这两袋盐放到以千克为单位的台秤上,问:这个台秤上的刻度是以什么为单位的?看一看这两袋盐重多少千克?(板书1千克)  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交流,(板书:=)  讲述:小明和小强进行爬楼梯比赛,小明手里拿了10枚2分硬币,小强背了20袋盐,结果小明获胜了,你觉得公平吗?为什么?  6、完成“试一试”。  分别先掂一掂数学书和文具盒的重量,比一比哪个重一些,再称出它们的重量,看看和估计的结果是否一样。  三、课堂练习,巩固深化。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观察插图,并回答问题,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的重量是以克为单位的?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先猜一猜,然后实际掂一掂,在比较中加深对1克有多重的体会。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指名说出答案,选择几题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出示图,学生观察,并说说图意。  你知道杯子里的水有多重吗?你是怎么想的?  回家后照样子称一杯水,算算杯子里的水有多少克。  四、全课总结,课后延伸。  交流学习体会。  在生活中要做有心人,找找哪些物品的中重量常用千克作单位,哪些物品的重量常用克作单位,下节课交流。  板书设计: 认识克  重量 克 g  几十粒黄豆大约重10克。  1千克=1000克【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教案(通用10篇)】相关文章:人教版《克和千克》说课稿03-25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教学反思04-28人教版《克和千克》说课稿【精选】03-25二年级数学下册 克和千克说课稿11-02克和千克教学设计02-09克和千克教学设计15篇02-09克和千克教学设计15篇02-09认识克与千克教学设计02-17认识克与千克教学设计02-09克与千克课件设计05-11}

  在畜禽疾病治疗中,用药剂量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用药效果。掌握药物的含量、计量单位及其换算关系,学会正确合理用药,对降低耐药性、降低成本和减少生态污染都具有重要意义。
  1.兽药的含量与标示量
  1.1 兽药的含量
  是指药物中所含有效成分的多少。
  一般采用化学、物理或生物测定方法来分析。含量测定是评价药物质量的重要内容。例如:10%氟苯尼考注射液,即 100 毫升该注射液中含氟苯尼考 10 克。
  1.2 兽药的标示量
  是指单位剂量制剂中规定的主要含量。在生产过程中,每 1 个单位制剂中的主要含量不可能没有误差,为了保证药品的质量,将主要含量误差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如土霉素片的标示量为 0.25 克,《中国兽药典》规定:土霉素片含土霉素应为标示量的 90%~110%,即表示每片含土霉素最少为 0.225 克,最多不超过 0.275 克,如不在 0.225~0.275 克之间,则视该产品为不合格产品。
  2.兽药含量的计量单位
  兽药的种类繁多,剂型各不相同,因此,必须有一个统一的计算方法。
  2.1 以重量计量
  主要用于粉剂和片剂等固体制剂。
  1 千克 (kg) = 1000 克 (g)(相当于 1 公斤);
  1 克 (g) = 1000 毫克 (mg) ;
  1 毫克 (mg) = 1000 微克 (μg) ;
  1 微克 (μg) = 1000 纳克 (ng) 。
  2.2 以容量计量
  主要适用于注射剂等溶液制剂。
  1 升 (L) = 1000 毫升 (ml) ;
  1 毫升 (ml) = 1 立方厘米 (cm3) 。
  2.3 以百分浓度计量
  适用于固体和溶液制剂。溶液制剂表示每 100 毫升溶剂中含多少克药物。例如 5%的葡萄糖溶液,表示在 100 毫升溶液中含有葡萄糖 5 克。
  粉剂、散剂等固体制剂则表示每 100 克制剂中含药物多少克,例如:10%的环丙沙星散剂表示每 100 克散剂中含环丙沙星 10 克。
  2.4 以“单位”或“国际单位”计量
  是用生物活性来表示某些抗生素、维生素、激素和抗毒素类生物制品量的药学单位。
  有些药物的化学成分不恒定或还不能用理化方法检定其质量规格,往往采用生物实验方法并与标准品加以比较来检定其效价。
  通过这种生物检定,具有一定生物效能的最小效价单元叫“单位” (U) ;经由国际协商规定出的标准单位称为“国际单位” (IU) 。
  一个单位或一个国际单位可以有其相应的重量,但有时也较难确定。单位与重量的换算在不同的药物有所不同。
  抗生素
  抗生素多用国际单位(IU)表示,有时也以微克、毫克等重量单位表示,如青霉素 G,1 个国际单位(IU)=0.6 微克结晶青霉素 G 钠盐或 0.625 微克钾盐,80 万单位青霉素钠应为 0.48 克;1 毫克制霉菌素=3700 单位(U),1 毫克杆菌肽=40 单位(U)。
  维生素
  除了维生素 A、D 仍沿用国际单位(IU),其他维生素现今已改为重量表示。1个国际单位(IU)维生素A=0.3 微克;1 个国际单位(IU)维生素 D=0.025 微克。在实际应用中,维生素B1、B2 常用重量作单位。
  激素与酶
  在饲料中添加酶制剂,常用酶活性单位(FIU)表示,用含有活性单位去换算用量。激素用国际单位(IU)表示,各种激素1个国际单位折合国际标准制剂的重量为黄体酮1毫克、绒毛膜促性腺素0.1毫克、垂体激素0.5 毫克、催乳激素0.1毫克。
  抗毒素
  通常以能中和 100 单位毒素的量,作为一个抗毒素单位。
  3.常用兽药剂量表示法
  3.1 毫克/千克体重(kg·w)
  畜禽个体给药毫克/千克体重表示法,即每千克体重畜禽应用药物的质量。
  如环丙沙星注射液的剂量为:一次量,鸡每千克体重 10 毫克肌肉注射,一日 2 次,连用 2~3 日。应用时应根据个体的重量,计算出总的用药量,如体重为 2 千克的鸡,1 次注射 20 毫克。
  3.2 毫克/只(头)
  有时畜禽的个体给药剂量也用毫克/只(头)来表示,即每只(头)畜禽应用药物的 1 次量。
  3.3 百分浓度(%)
  以饲料或水为 100 ,所含药物为百分之几,即称百分浓度。
  如强力霉素 0.04%拌料,即为 100 克饲料中含强力霉素 0.04 克,或 0.02%饮水,100 毫升水中含药 0.02 克,也即为 4 克药物/10 千克饲料或 2 克药物/10 升水。
  PS:以前在书籍、杂志上常看到用 PPM 为单位,现已废除不用。1 PPM 即百万分之一的浓度比例(相当于 1000 千克饲料或饮水中含 1 克药物),现已写成 1×10-6 或 0.0001% 。
  4.常用兽药剂量计算方法
  在兽药使用剂量计算过程中,必须先弄清药物含量的重量、容量,国际单位与毫克之间的换算,千万不要混淆,下面举例说明。
  1.某养猪户利用环丙沙星治疗猪下痢,使用环丙沙星注射液,剂量为 2.5 毫克/千克体重,药物规格含量 2.5%,10 毫升(含 0.25 克)。如 55 千克的猪,则需药量为:2.5×55=152.5 毫克。计算该注射液中环丙沙星含量为 25 毫克/毫升,计算出 152.5 毫克环丙沙星需该注射剂的体积是 152.5/25=6.1 毫升。55 千克的猪应注射 6.1 毫升环丙沙星。
  2.某养鸡户在治疗大肠肝菌病时,使用 10%的氟苯尼考可溶性粉。已知 100 克拌 200 千克饲料,如 500 只鸡,采食量是 0.25 千克,则按说明书计算需要药物重量为:500×0.25×100/200=62.5 克。即称 10%的氟苯尼考可溶性粉 62.5 克,与 125 千克饲料充分混合均匀,直接饲喂。也(转下页)(接上页)可根据说明书直接按 100 克药拌饲料 200 千克。
  3.某养猪户利用过氧乙酸溶液进行猪舍消毒,一般用过氧乙酸浓度为 0.3%~0.5%,而市售的过氧乙酸浓度为 20%。具体配制方法:如喷雾器容积为 25 升,要配 0.3%的溶液需要 100%的过氧乙酸的体积是,25×0.3%=0.075 升。
  市售的过氧乙酸是 20%,所以配制时,所需 20%过氧乙酸的体积应为 0.075×100/20=0.375 升。0.3%过氧乙酸溶液配制,按 25 升计算,取浓度为 20%过氧乙酸 0.375 升,与 25 升水混合均匀即成。
  4.国际单位与毫克的换算。一般抗生素 1 毫克约等于 1000 单位,即 10 毫克等于 1 万单位。如治疗鸡大肠杆菌病时,使用庆大霉素,其规格 2 毫升/支(含 8 万单位)。
  若用其饮水,使用剂量为 10 毫克/千克体重,而制剂含量标注为 8 万单位。在实践中,可以 1 万单位换算成 10 毫克,1 支庆大霉素(2 毫升含 8 万单位),可供体重 1 千克的鸡 8 只饮水用。免责声明: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2、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3、我们努力做到报价信息参考价值最大化,对于报价同一地区可能存在一些浮动差异,建议实单实谈商榷交易为准。}
克的认识教学设计(通用11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克的认识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  2、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用天平和台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感受1克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建立1克和1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3、通过从实际生活中引出质量单位的观念,让学生认识到质量单位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生活中非常有用的。  教学重点:  1、掌握质量单位:克、千克。  2、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  建立克和千克的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主题挂图,一个2分硬币,一些大豆、图钉、乒乓球等实物,或其他能表现1克有多重的实物。准备一些重1千克的物体,如1袋重1千克的盐,准备两袋各重500克的砂糖。准备一些常用的秤,如天平、盘秤、电子秤、弹簧秤等。每个学生都准备一个2分硬币。课前要求学生准备重50克、100克、500克、1千克的四样物品。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出示图)说一说:哪个轻,哪个重?第一组:一个西瓜和一个气球。第二组:一只松鼠和一只黑熊。  生答:气球轻,西瓜重;黑熊重,松鼠轻。  2、掂一掂:一本数学书和一支铅笔,让学生说说有什么样的感觉。  3、从刚才的实践得出结论:物体有轻有重。板书课题。  二、实践操作、形成观念。  1、出示主题挂图,引出质量单位。  观察主题挂图:  (1)、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幅图画的是什么?  (2)、这幅图中的小朋友和阿姨在说什么?  生答:一盒饼干110克,一桶豆油5千克。  (3)、前几天,老师让大家广泛收集、调查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物品的质量,我们现在来交流以下好吗?  生答:妈妈买的牙膏是90克,火腿肠一根是45克,我的体重是30千克,一袋大米是25千克…  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有的后面带:"克",有的后面带"千克"。  学生有可能答出: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单位来表示。  (4)、在学生说的同时,老师拿出有准备的东西展示。  2、千克的认识。  (1)提问:通过调查我们知道了一些物品的质量,你们知道1千克有多重吗?找出自己带来的重1千克的物品,说说你怎么知道这包物品的质量是1千克?  (2)用不同的"方式"体验1千克的质量。  (3)观察老师带来的重1千克的物品,丰富对1千克质量的感知。  (3)估计1千克重的本子大约有几本?怎么验证同学们的估计准不准?  (4)认识各种秤。  (5)体验几千克的质量。  拎拎2千克、3千克重的物品,说说你的感觉。  (6)估计一叠本子的质量。  3、克的认识  (1)你们知道1克有多重吗?出示三样物品,猜测哪样东西的质量是1克。  用天平验证。  (2)掂一个2分硬币的质量,体验1克有多重。想一想生活中哪些东西的质量大约是1克?  (3)感受50克、100克、500克有多重。  (4)估计数学书的质量。  数学书和我们刚才掂过的50克、100克、500克哪个比较接近,那么你估计这本数学书的质量是多少?  4、1千克=1000克  (1)猜一猜,你觉得克和千克之间有什么关系?  (2)使用盘秤验证。一袋盐重1千克,1袋砂糖重500克,两袋砂糖正好是1000克,即:1千克。  得出:1千克=1000克  5、课中小结:  生活中什么时候用克作单位比较合适,什么时候用千克作单位比较合适?  生答:比较轻的用克作单位,比较重的用千克作单位。  三、巩固练习,应用拓展  1、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只老虎重70(),一个气球重5(),  一罐洗洁精重1(),一个汉堡包重100()。  2、1千克的铁和1千克的棉花谁重?为什么?  让学生在争辩中明确:两样物体的质量都是1千克,所以一样重。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2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0―103页和练习二十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过程与方法:通过掂一掂、称一称的活动,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连,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培养学生估测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概念。  难点:估测物体的质量。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电子课本、天平、2分硬币、食盐等。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引导观察主题图,交流观察所得。  2、揭示课题,随之板书。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教师介绍: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克”用字母“g”表示。  (2)学生独立掂一掂一枚2分的硬币,静静感知1克。  (3)集体交流:互相说一说感觉,并找一找、掂一掂生活中约重1克的物品。  2、教学例2。  (1)教师介绍:计量比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作单位,“千克”用字母“kg”表示。  (2)理解“净含量”,明确克与千克的关系。  (3)学生轮流掂一掂两袋食盐,静静感知1千克。  (4)认识用千克作单位的几种秤,会认读各种秤。  三、巩固应用  小组合作完成教材第101页和第103页的“做一做”,教师巡视。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克和千克的认识  克g一枚2分硬币约重1克。1千克=1000克  千克kg两袋食盐重1000克,即1千克。  作业设计  1、练习二十的第1―4题。  2、填一填。  (1)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作单位,它用字母()表示;计量比较重的物品常用()作单位,它用字母()表示。  学案设计  1、观察主题图,交流观察所得。  2、学习例  (1)独立掂一掂一枚2分的硬币,静静感知1克。  (2)集体交流:互相说一说感觉,并找一找、掂一掂生活中约重1克的物品。  3、学习例  (1)理解“净含量”,明确克与千克的关系。  (2)轮流掂一掂两袋食盐,静静感知1千克。  (3)认识用千克作单位的几种秤,会认读各种秤。  4、小组合作完成教材第101页和第103页的“做一做”。  教学反思  克与千克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全新的概念,比较难理解。本节课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及生活经验,设计了猜、掂、称、说、体验等活动方式,让学生在自身的体验与感悟中,从不同的角度建立克与千克的质量概念,并了解克与千克之间的关系,即进率。本课设计了丰富的实践活动和趣味横生的练习,使课堂层层深入、高潮迭起。  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3  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  1、情境导入,看一看。  程序:同学们你们都到过商场买东西吧?那你们都喜欢到商场买些什么呢?老师这有几件物品,你能看出哪件商品重一些,那些轻一些吗?  2、联系实际,掂一掂。  说话:请你拿出你到商店购买的商品。如:一袋红枣、膨化食品等等。然后分小组用手掂一掂,互相比较一下自己所买的商品和小组同学的商品那些重那些轻。让学生选出其中最重的和最轻的物品。  [简析:商场里常见食品的轻重学生一般比较熟悉,特别是他们自己喜欢的食品,这样设计容易激活学生的学习经验。让学生充分体会数学活动课是集知识性、趣味性和娱乐性于一体的课程,教师引导学生参与,重在学生实践。  二、新课教学,认识质量  1、认识秤。  提问:怎样才能更准确的对这些商品的重量进行比较呢?你们能想出用什么方法吗?引导出用秤称一称的方法)  提问:你们知道生活中都有哪些秤吗?  让学生把提前准备好的各种秤的资料读一读,介绍一下它们的在不同方面的用途?  教师总结:展示课件中的秤。  [简析:学生要想获得关于秤方面的知识,必须查阅很多学习资料。这也是引导学生课外学习的很好方法。]  2、认识千克  (1)猜一猜。  提问出示三包物品(1千克桔子、一千克棉花、l千克图钉)猜一猜你认为哪一包重?(学生间产生争论)  (2)称一称。  说话:同学们都产生了不同的看法,到底你的看法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称称看吧。  学生动手称,并互相交流称后的结果。  (3)感受1千克。  说话:这几袋物品都是1千克,看来只凭物品堆大堆小,不能判断出它们的重量,应该用秤称一称。  学生在通过拎一拎、掂一掂、看一看验证结论。  (4)感受几千克。  学生分小组秤一下所带商品的准确重量。并指名请演示秤重量的过程。一开始秤的物品的重量一定要接近1千克,让学生直观感受这些物品l千克有多少。然后再类推出看秤面上2千克、3千克……物品的重量。让学生通过“在玩中学”掌握基本知识。  (5)动手操作  称出1千克大米,装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感受一下有多重。  称出1千克鸡蛋,装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在数数有多少个。  说一说书上37页上一些物品的重量。第二题说出电梯或卡车的载重量,一方面让学生感受生活中既有几千克重量的物品,也有数千千克重量的物品,同时为今后学习“吨”打下基础。  4、认识重量单位“克”。  (1)称一称。  a、用台秤称一枚2分硬币。  b、用台秤称1块橡皮。  c、质疑:你发现了什么?  (2)认一认。  秤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做单位。我们常用天平秤比较轻的物品。用天平秤物品时,需要用砝码。你知道下面这些砝码各重多少克吗?教师用实物投影向学生出示砝码。教师向学生简单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学生动手称出10克黄豆有多重。1个乒乓球有多重。  一枚2分硬币大约重1克,这是感受1克重的好材料,可以让学生掂一掂一枚2分硬币,感受“克”。小组同学通过掂鹅毛和塑料尺进行比较,进一步体会1克有多重,初步建立起1克的观念。  练习:称一称铅笔盒里的学习用具的重量  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猜一猜、想一想、拎一拎、说一说等活动,帮助同学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2、知道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3、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实践活动中感受1千克物体的轻重,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让学生感受几千克物体的轻重。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质量为500克的食盐或白糖至少两袋、质量为1千克的洗衣粉、装了不同重量物品的袋子若干个  学生准备:质量为500克的食盐或白糖、质量为1千克的洗衣粉、每人准备一件物品要知道它的质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走进动物世界。  同学们,咱们昨天通过了解可爱的蜂鸟,认识了“克”这个质量单位,今天,老师要为大家带来几位大家熟悉的小伙伴,看看在它们身上你们又能有哪些收获?(出示各种小狗的图片及体重,最后图片定格在课本情景图上。)  2、发现“千克”  在刚才的信息里,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学生可能会说到一些小狗的重量,会提到发现了“千克”。)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千克”。  关于“千克”,你知道哪些知识?还有哪些问题?(引导学生回答:千克可能也是质量单位,比克大,1千克有多重?……)  3、了解“千克”  正像大家猜测的那样“千克”也是一个质量单位,可以用字母“kg”表示(板书:kg)可1千克有多重?千克和克之间有什么关系呢?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你一定会找到答案!(板书课题:千克的认识)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猜一猜――千克与克的关系  请同学们借助原来的知识猜一猜,1千克可能等于多少克?为什么?(大部分同学都会说1千克=1000克,因为原来学过1千米=1000米)大家可真棒!借助原来所学的知识,直接猜出了答案,正如大家说的那样,1千克=1000克(边说边板书)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猜想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以后的学习我们会经常用到。  2、小组活动――感受1千克  (1)找一找,周围哪些物品的质量是1千克?  (2)掂一掂,感受1千克的重量。  (3)猜一猜,还有什么物品的质量大约是1千克?利用盘秤验证你的想法。  (4)将你的发现填到学习纸上!  学习纸:探寻生活中的“1千克”  物品名称  多少数量是1千克  小组活动时,师巡视、指导,寻找优秀素材。(素材多种方面,有一个物品,也有多个物品……)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班内交流――发现1千克  说一说,哪些物品的质量大约是1千克?(可能会有这样的填法:)  学习纸:探寻生活中的“1千克”  物品名称洗衣粉食盐或白糖上好佳糖数学书……  多少数量是1千克1袋2袋10袋大约6本……  2、评价质疑――体会质量不变  (1)瞧一瞧,咱们寻找了这么多的物品,它们各不相同,有的是一个,也有的是多个,可有一点是它们是相同的,那就是(引导学生回答:质量都是1千克)。说的对!只要都是1千克,我们就说谈们的质量相同。如果质量都是2千克呢?(质量相同)都是4千克?10千克?  (2)1千克铁与1千克棉花哪个重?为什么?(学生会说:一样重,质量相同。)  (3)数学活动:猜一猜:哪些物品的质量是1千克?  将物品装在袋子里让学生掂一掂,猜一猜。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1、想一想――深化千克理解  (1)什么样的物品用千克作单位?(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发现说:如比1袋洗衣粉重的物品用千克作单位,反之用克作单位。)  (2)做一做,课本6页第二题。  (3)说一说,关于千克,你了解到了什么?  2、课内小结:  正如大家提到的那样,在神奇的动物世界中,我们了解到表示较重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千克作单位。1千克又叫1公斤(板书:1公斤),可以用“kg”表示。并且借助我们原来的知识,我们知道了1千克=1000克,真了不起!让咱们一起走进训练场去接受新的挑战!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基本练习  课本第6页第1题  找生说说物品的重量。  2、提高练习  《同步学习与探究》中“千克的认识》练习题。  注意:单位换算时,引导学生说一说填写原因及方法。  3、开放练习  了解生活中的秤,看看他们分别秤什么样的物品,怎样称重?  板书设计:  千克的认识  质量单位:千克(公斤)kg  1千克=1000克  使用说明:  (一)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力求遵循知识发展的规律和学生认知的规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尽可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感性材料,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践操作活动,使他们不仅参与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感受了千克的实际重量,同时也感受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还可以应用于生活的乐趣。  通过执教这节课,我个人感觉的亮点之处是:  1、借助知识迁移,理解学习新知  千克与克的关系,借助于学生原有的知识,既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增强了学生的数学学习的自豪感。  2、建立数学观念,强化千克理解  “千克”的教学,我一改原来称重的方法,而是利用手中物品的质量,让学生直接建立1千克的观念,并通过“掂一掂,猜一猜,想一想”等方法,强化学生对千克的理解。并将1千克作为敲门砖,估一估其他物品的质量,从而提高学生对千克的理解。  (二)使用建议  “千克的认识”是质量单位承上启下的一课,只有让学生建立起“1千克”的概念,“克和吨”的问题自然就会迎刃而解。因此要下大力气帮学生感受“1千克”。  (三)需破解的问题  本节课的设计重点是理解“千克”,还可以利用情景图的袋鼠问题,将千克与克对比,来凸显千克的特点。  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2、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了解用台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估测,逐步提高估算能力。  3、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教学重点:感受并认识重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概念,知道千克的符号为“kg”。  教学难点:  了解用秤称物体重量的方法。在实际操作中充分感知,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建立“轻”“重”的概念。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有的物体比较重,有的物体比较轻。出示两个同样大的瓶子,让学生猜猜哪个瓶重?  那究竟有多重呢?我们最好来称一称。  二、探索新知  (一)认识秤  1、在日常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哪些秤呢?  (出示各种秤:盘秤,电子秤,弹簧秤,天平,磅秤……)  2、逐一介绍。  台秤:把物体放入盘内,指针会告诉我们物体的质量。  电子秤:把物体放入盘内,再输入单价,就可以知道要用多少钱。弹簧秤:把物体挂在钩子上,就可以读出物体的质量。  天平:我们可以通过计算右盘内的砝码和下面的标尺表示的刻度来计算左盘中物体的质量。  磅秤:计算秤砣质量和秤杆刻度表示的质量,我们可知被称物体质量。  3、认识台秤  台秤可以来称物品有多重,就是指物体的质量。常用的重量单位是千克,千克也叫做公斤,用符号“kg”来表示。  (1)课前老师请小朋友做了调查,日常生活中哪些物品的质量用千克作单位?学生汇报。  (2)那么1千克到底有多重呢?要想了解1千克有多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台秤。  仔细观察秤,说说你在台秤上看到了什么?(大致观察)  分别找出秤面上的千克数在小组内指一指,说一说。  (二)、认识千克。  1、今天重点来认识1千克。1千克到底有多重呢?  称一称桌上的物品,看看还有哪些物品重1千克?(1袋大米,一袋白糖,一叠作业本)  2、感受1千克  (1)四人小组每人用手掂一掂这些重1千克的物品,感受一下1千克有多重。  (2)掂完后说说你的感受,和你平时拎的物品(书包、文具盒、笔袋)比较一下,有何感受?  (3)一个苹果的重量和这个比呢?一只大公鸡呢?1个鸡蛋呢?  3、估一估  (1)刚刚我们掂了很多1千克的物品,你知道1千克有多重了吗?下面不用秤,只用手,你能掂出大约1千克的物品吗?拿出自己带的物品,小组合作,掂出大约1千克的物品,看看哪组掂的最接近1千克。  (2)不论物品的形状、颜色、用途如何,1千克重的感觉都是一样的。下面请你估一估自己的书包、一袋苹果等物体的重量,再称一称,看估的准不准?  四、巩固深化。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先自学书本第30页上关于净含量的知识。  说说盐水鸭和大米的袋子上的“净含量”是多少?  2、“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说说电梯的载重量。练后小结并进行安全教育。  3、“想想做做”第3题。  生写出另外三种蔬菜的质量。  集体校对。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观察阅读。  让学生分别说出西瓜和菠萝各重几千克,并交流自己的想法。  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6  教学内容:  三年级上册第29~3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重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2、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用秤称物体重量的方法;会进行估测,逐步提高估测能力。  3、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重点、难点: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程序:  一、活动体验,感受质量。  1、老师先和小朋友来玩个游戏。谁愿意来?(点名三人上台)你来背一背他们两人,等会儿让底下的小朋友听听你背的感觉,好吗?其他小朋友来猜一猜他背的时候会有什么感觉。  告诉大家你的感觉吧!  很好,你们感受到了小伙伴的体重,有轻,有重。  2、这是两袋食品:红枣,膨化食品,它们的包装大小差不多,可是,猜一猜,哪一袋会重些?(指名2~3人)  刚才是小朋友的猜测,那究竟猜得对不对呢?可以怎样来验证小朋友的猜测?  “掂一掂”这个办法真简单、真方便!  “称一称”这个办法真科学!  就请你来掂一掂吧!把你的感觉告诉大家!  3、今天来上课,我们带来了好多物品,在哪?看--(小组长拿出两样不同的物品)  请小朋友先不动手,只用眼睛看――哎!在心里猜测一下,哪个物品重,哪个物品轻――静静地猜。  谁来说一下你的猜测?(指名2~3人)  我们也用掂一掂的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测。把刚才的两个物品分别放在左手、右手上,掂一掂(边说边示范),看看你猜得对不对。依次序进行。(小组活动交流)  谁愿意把你验证的情况说给大家听?(指名2~3人)  用幽默的方式引导学生正确地表述。  4、小朋友,刚才通过背一背,掂一掂,我们感受到了:物体是有重量的,有的物体重些,有的物体轻些。对吗?  二、认识各种各样的秤。  1、小朋友,想想看,如果我们要确切地知道物体有多重,就要请什么工具来帮忙了呢?(秤)  2、我们一起来想想,在生活中,我们都见到过哪些秤呢?  (生答,师相机点击电脑,屏幕出示:磅秤 天平 台秤 电子秤 弹簧秤)  (选1~2个说说在什么地方可以见到。)  这些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秤,可以用来称物体有多重。人们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最合适的秤。  3、(教师出示台秤画面)这就是小朋友刚才所说的――台秤。  小朋友有兴趣来和台秤交交朋友吗?  瞧,我们的朋友来了。(小组长拿出台秤)  让我们一起观察秤面,说说在这个秤面上可以看到些什么?开始观察。  指名回答(刻度、指针、数字、kg)  想想看,我们测量长度时,要用到什么?(长度单位)  那么,测量重量呢,就要用到――重量单位。千克就是常用的重量单位。(板书:千克)  千克可以用符号kg表示。  在秤面上看到有kg,就说明在这个台秤上称出的物品重量是用什么作单位的?  小朋友一起在小组里的秤面上找一找!(巡视)1千克;2千克;5千克;8千克,10千克。  三、提供机会,主体参与。  1、(老师出示一袋鸡蛋。)谁来猜一猜,老师手里这袋鸡蛋重几千克?你来掂一掂,估计重几千克?  老师放到台秤上来称一称,轻轻地放上去,放好了,手拿开,看一看!几千克?你是怎么看的?  小朋友们猜一猜:一千克鸡蛋大约有多少个呢?(指名2~3人),我请一位小朋友来数一数。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在一般情况下,一千克鸡蛋在16个左右。照这样计算,2千克鸡蛋有多少个呢?  2、小朋友想亲自动手称物品的重量是吗?好,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两袋盐,请小朋友轮流掂一掂,好,猜猜有几千克?究竟多少千克呢?我们用秤称一称,看看几千克?  这是一千克的盐,我们来拎一拎,来感觉一下这一千克。  老师还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袋苹果,轮流着掂一掂,感觉一下会有几千克。  我们来称称。  按小组来说说,你们称出的苹果是几千克。  一千克苹果有几个呢?数一数。  有什么不同情况吗?怎么回事呢?  4、感觉“1千克”。  刚才,小朋友相互合作,称出了好几种1千克的物品。现在,让我们来感觉一下“1千克”。  请小朋友闭上眼睛,用手掂一掂或拎一拎这些1千克的物品,体会1千克有多重。把小组里的几种物品轮流着都掂掂或拎拎,多体会几次。好吗?开始!  找到1千克的感觉了吗?真找到了?那我们又要来玩个游戏了。有兴趣吗?  四、操作体验,巩固感知。  1、称出1千克大米。  我们来比赛称大米。请小朋友先不用台秤,在袋子里装米,最后去称一称,比一比谁装的米的重量最接近1千克 。  (学生活动)  2我来评评:哪个小组最接近一千克?哪些小组比一千克多一些?哪些小组比一千克少一些?  五、联系生活,深化认识。  千克在我们的生活中,真是随处可见。我们一起来看看生活中的千克。  1、想想做做1。  你能说出下面物体有多重吗?(出示)  在生活中,人们也常常把千克说成公斤。(板书:公斤)1千克可以说成1公斤,5千克可以说成5公斤。  细心的小朋友有没有发现:这里有个“净含量”,是什么意思呢?他是指包装袋内物品实际有多重。如果把这袋盐水鸭放在台秤上称,指针是不是就指在一千克上呢?为什么?  2、想想做做2。  请看下一组。(出示)  第2小题:如果这辆卡车的实际载重量为6000千克,让你当警察,你会让它通过吗?  生活中啊,既有几千克重量的物品,也有这里提到的几千千克重量的物品。其实这里还藏着一个新的、与千克相关的数学知识呢!有兴趣的小朋友可以回去探究一下。  3、想想做做3。  小朋友们,你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当然离不开新鲜的蔬菜。我这里也有一组,看看它们各是多少千克?  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呢?(指名2~3人)  小朋友真能干,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4、想想做做4。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5、想想做做5。你是怎么想的?体会有多重。  六、全课总结,课后延伸。  1、小朋友,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跟大家大家分享一下吧。  相机出示课题:千克的认识  2、学了一千克,知道了一千克,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做些什么事呢?  我这里有两个建议,大家看看好吗?(想想做做6,想想做做7。)  小朋友还可以把了解到的结果记录下来,或写成数学日记,联系现实体会数学内容,进一步增强对千克的认识。  3、阅读“你知道吗?”进一步体会千克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是《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教材编写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1克和1千克的关系,能正确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正确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刚才你们进教室的时候,有没有发现教室里与平时有什么不同呢?  你们想不想仔细的看一看并了解一下这些秤呢?  那好,就请你们下地去看看,哪些是你见过的,哪些没见过,你能说出秤的名字吗?  谁能到前面来指着说说,你认识的那种秤的名字呀?  我们教室里的秤大家都认识了,那这几个秤你认识吗?(出图)同学们知道得真多!虽然这些秤的名字各不相同,但他们的作用却是相同的,那就是――称重量  师:说的对(解释:物体的重量也是物的质量)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会掌握好多与秤、与质量有关的知识。你们高兴吗?  二、新授。  1、用比较的方法让学生感受重量。  2、用用手掂的方法感受物体的重量。  3、用用秤称的办法准确的.知道物体的重量。  4、学习字母表示的方法。  5、体会1克有多重。在称量物品的时候要选择适合的称来称。  5、感受10克有多重,50克、1000克有多重。并学会如何认识称。  6、引出千克这个重量单位。  那你们想想千克这个重量单位多用在称量什么样的物体呢?  生:比较大的,重的物体上  师:在生活中称量什么可以用千克做单位呢?  生:体重,大米......  师:你们都是善于观察生活的孩子,说得真好,通过以上研究,我们认识了克和千克这两个重量单位。并和他们交上了好朋友,他们邀请我们去开心游乐园玩,你们高兴吗?好,让我们学得开心玩的快乐!  第一个游戏:猜猜单位名称  请你像老师这样说题,让你的好朋友猜出它的单位名称,大家快速的判断对错,然后请你继续出题找其他同学回答,要贴近我们的实际生活。  (师生互动)  第二个游戏  猜猜小组同学的体重,你可以抱一抱或背一背,估计一下你的好朋友多重,再填报告单  (师生互动)  师:说说你同桌是多重,(生答)实际测量一下吧!生到前面(找两组)  总结:同学们的估算能力是逐步从生活经验中培养,提高和积累来的,多用心你会估得越来越准确。  课堂总结:同学们,在这节课上,我们开开心心地学习了关于克和千克的知识,还快快乐乐地到游乐园玩了一圈,你能说说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吗?  生:……  三、总结。  我们共同度过了丰富而又有意义的40分钟,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能更好地运用所学的知识,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8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的意识。  教学重点: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  教学准备:天平、弹簧秤、小蜗牛、盐、多媒体课件等。  教材分析: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质量问题,但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为了让学生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并能够在实际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让学生看一看、掂一掂、猜一猜、称一称等实践活动,以增加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形成质量观念;又通过计算、称同一物体而得出的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使学生的猜想得到验证,很具体地感知了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在整个新知识的教学中,学生始终怀着饱满的热情,积极地去探索、去体验,主动地建构知识。  教学实录:  (一)在生活情境中探究  师:前几天,同学们随家长去超市购买了一些物品,还收集调查了―些常用物品的质量,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好吗?  生1:我妈妈买的牙膏是30克。  生2:我买的蛋卷75克。  生3:火腿肠一根是45克。  生4:我的体重是31千克。  生5:一袋茶叶450克。  生6:一袋大米是25千克。  ……  师:同学们说了那么多,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1:有的后面带“克”,有的是“千克”。  生2:比较轻的都用“克”作单位。比较重的用“千克”作单位。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克和千克”。  师:要知道我们购买物品的轻重,可以用什么方法?  生:用秤称。  师,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几种常用的秤(多媒体课件展示)。  师;你们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些秤?  生1:在超市买东西用过电子秤。  生2;我跟妈妈买菜时,见过杆秤、盘子秤。  生3:我舅舅卖米用的是磅秤。  生4:我姥爷卖药材用的是天平。  师:同学们见识真广!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天平”(介绍天平的组成及用法)  (二)在活动中体验感悟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客人,瞧!是什么?  生齐声说:一只小蜗牛。  师:想不想知道它有多重?(学生脸上洋溢着喜悦,齐声说想)  师:那么我们选什么秤来称呢?  生:天平。  (教师示范操作,学生纷纷下位围观)  师:瞧!游码的左端停在刻度几?  生:l。  师:对!这只蜗牛重1克,1克究竟有多重呢?请你们用手掂一掂,然后猜一猜1枚2分硬币有多重?(学生兴趣很高,纷纷掂量、猜测)  生1:1克。  生2:2克。  师:到底是几克呢?请各小组称一称,看看谁估量的最准。  学生操作活动,稍后,就有同学“耶!我们猜对了!重1克”。  师: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我们一起来掂一掂,感受一下1克的质量,你有什么感受?  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好轻哟!  师:1克真的是好轻。大自然中象这样轻的物体还有很多呢,你能说出生活中大约重1克的物品吗?  生l:一小块橡皮。  生2:2粒黄豆。  生3:1个扣子。  生4:1个小发卡。  生5:两块石子。  生6马上站起来补充说:必须是小石子,大石子1个就够了。  师:同学们真棒!举了这么多例子。大家桌上有一些物品,请同学们先掂一掂、估一估有多重,然后用天平称一称。(如果多一点或少一点,请你取整数)(学们纷纷称方便面、数学书、文具盒……)  (三)在操作交流中明理  师:请同学们从学具袋中拿出一袋盐,掂一掂、估一估一袋盐有多重?  生1:300克  生2:比300克多,好象是350克。  到底是多少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质量标注:500克。  师:一袋盐重500克,那两袋呢?  生:1000克。(板书)  师:请同学们再来掂一掂1000克重的盐。(学生掂量)  师:如果我们再来称一称这两袋盐的重量,用天平合适吗?  生:不行!重了。  师:今天我们还带来了弹簧秤,谁知道弹簧秤的用法?  (学生介绍)  师:来!放进方便袋里称一称,看看!有多重?  生:1千克。(板书)  师:还是这两袋盐,计算得到的是1000克,用秤称是1千克,你发现了什么?  同学们纷纷站起来,异口同声地说:1000克等于1千克。  师:对!也就是说1000个1克就是1千克。  师:你能从你的材料袋里称出1千克重的物品吗?请各小组同学互相合作。(有的称,有的忙添物品,也有的在换物品)  师:大家真棒!请你先掂一掂自己小组称的1千克物品,再掂一掂别的重1千克的物品。(学生相互传递,掂一掂,感受1千克的重量)。  师:掂过了1千克的物品,你有什么感受?  生1:1千克有点重。  生2:1千克的物品拎时间长了胳膊有点酸。  生3:他们大小不一样,都是一样重。  生4:都是1千克重,但有的物品多一些,有的少一些。  师:为什么呀?  生4:轻的东西就多一些,重的东西就少一些。  师:你分析的很有道理,(竖大拇指)。  师:请各小组同学拿出自己的书包、凳子,先估计一下有多重,再来称一称。(小组活动,并记录下估计的重量和称出的重量。)  (四)在实践活动中巩固应用  1.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本88页第一题。  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9  教材简析  “千克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进一步学习质量单位等知识有着重要意义。但是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具体、直观,不能只靠观察得到,而且学生的生活经验较少.对千克的内涵和外延比较陌生,增加了学习的难度。  教学设想  运用引导探索的教学策略,以“用活教材,练活习题,激活课堂”为教学途经,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应用于生活。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建立1千克的质量概念;使学生初步了解用秤称物体以确定质量的方法。  2.注重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建立一千克重量的概念,体验一千克的实际重量。  教学难点  一千克重量概念的建立。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洗衣粉、沙子、台秤、白糖、鸡蛋、实物投影仪等。  学具:每组有袋装盐、一袋物品(小橙、苹果、雪梨)、台秤、实验记录表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老师想请大家猜一猜我有多高、有多重?(学生猜)大家都没有猜准,老师告诉大家,我的身高是1米56厘米,体重是53千克。(副板书)  (老师再请两位同学:一个胖的和一矮小的学生来汇报他们的体重和身高。  (副板书):  师生l生2(用什么单位)  1米56厘米?米?厘米?米?厘米长度单位  53千克?千克?千克质量单位  师:象这样表示人的身高、物品的长短时我们可以用长度单位(米、厘米);而表示人的体重、物品的轻重时我们可以用质量单位,质量单位有很多,今天我们重点来学习国际通用的质量单位――千克。(板书:千克()的初步认识)  既然它是国际通用的质量单位,你知道它用英文字母又怎么表示呢?  (有同学会说――kg,老师补充板书)  (设计说明:通过让学生猜一猜老师和两位学生的身高和体重,在比较长度单位的同时引出表示人的体重、物品的轻重时可以用质量单位,而国际通用的质量单位――千克(kg)就是今天学习的主要内容,这使得学生在一种很亲切的气氛中,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在对比长度单位中很自然地记住了一种新的国际单位,由此导入新课,激起了学生渴望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二、操作感知。建立概念  1.猜一猜。老师先拿出一包标有1千克的食盐和一袋水果,同学们猜一猜哪包重?你有什么好的办法来验证呢?(请学生猜,学生产生争论,若学生说可以掂,师进入2,若学生说用秤称,进入3)  2.掂一掂。  师让几位学生掂一掂这两样物品,感受轻重,说一说谁比谁轻?谁比谁重?  (设计说明:通过猜来过渡到认识盘秤,通过猜来进一步感受物体的轻重,通过猜来培养同学们的猜测意识和探索能力)  3.认识盘秤。  师:用手掂后,大家仍有不同意见,到底谁重谁轻,还有什么办法呢?  生:用秤称。  师:你认识哪几种秤?(请同学来说)  (电脑显示或同学们展示各种秤,电子秤、弹簧秤、台秤 、磅秤、天平、盘秤等)  老师拿出实物,请学生一起认识盘秤。  师:秤面上1、2、3、4、5数字表示什么意思?在没称物品时,秤的指针指向几?  生:指针指到刻度1,就是1千克,刻度2就是2千克。在没称物品时,秤的指针指向O。  4.称一称。  师:同学们,现在你们每组都有几袋物品,你们愿意称一称吗?各小组合作称出l千克物品。  师:每一组称完以后,小组汇报,填好上表,从表中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为什么这一袋1千克苹果和这一袋1千克苹果的个数不一样?  生:因大小不一样,大的苹果每个质量大,1千克苹果的个数小,小的苹果每个质量小,1千克苹果的个数大。  (4)掂一掂或提一提,感受1千克物品的重量。  师:刚才大家已经称出你们组苹果的质量为1千克,请每个同学掂一掂。  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1千克物品的质量,接下来交换物品再掂一掂。学生进行掂一掂活动。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做个游戏,你们已经感受了1千克物品的质量,知道1千克有多重,这里有3个盒子,你们能不能掂一掂,看一看哪一个盒子是1千克重?  (请3个学生来掂,盒子编上号,掂完以后,再用秤称并证实)  (设计说明:感受一千克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在通过学生猜一猜引发争论之后,老师着重为学生提供小组合作、探索的学习氛围,小组内学生自己动手,通过反复称一称、掂一掂、提一提的实践活动,学生真正是在自己亲身经历和体验下感受一千克的实际质量。  在建立了一千克的质量观念后,再通过猜质量的游戏,渗透估计的思想及方法。使学生进一步感受1千克的质量)  (5)感受几千克。  ①师:再请你闭上眼睛,猜猜手里的书包大约有多重?(生:比1千克重)  你知道大约是几千克重吗?(生摇头,无法估计)  你们想不想知道2千克、3千克或几千克有多重?  在小组里找一找,放在手上掂一掂,然后再用秤称一称。(小组活动后,全班汇报交流)  ②联系实际。  师:在你的身边任意找一样东西,先掂一掂,估计出它的质量,再用秤称出它的质量。  你能以千克为单位说出生活中你熟悉的物品的质量吗?  (学生汇报,老师展示课件中拍摄到的物品质量)  师:看来,生活中我们常用千克来表示物体有多重。  (设计说明:在设计这一教学环节时还特别注重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爱数学的目的)  三、巩固练习,应用拓展  1.基础题。  (1)妈妈买来4千克西瓜,花了12元,l千克西瓜多少元?  (2)8个苹果重2千克,照这样()个苹果约重1千克。  (3)  2.提高题:亮亮给外公写了一封信,但外公看了之后,却笑得直不起腰来,我们看看亮亮写了些什么呢?  外公:  您好!我已经8岁了,身体很好,体重已达32厘米,身高有120千克,昨天我去春游啦!我们班游玩’的地点是动物园,每张门票价格是5千克,在那里我看到了许多动物,有我最喜欢的重达3000kl的大象和脖子长达2千克的长颈鹿,我玩得可高兴啦!  (设计说明:通过基础题的训练,使学生巩固对质量单位“千克”的认识,进一步巩固1千克和几千克的质量概念,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目标;通过提高题的训练,使学生进一步弄清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的区别。而且,通过训练把数学知识和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使学生感知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加强学生探索的精神)  四、全课总结。课后延伸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受?  我们知道质量单位还有很多,比如说一枚硬币的质量,若用千克做单位合适吗?用什么单位合适呢?(生:克)克和千克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有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继续去了解,今后我们再共同来研究。  (设计说明:这环节的设计不仅对全课做了较好的总结,而且调动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一举两得)  作业设计  1.调查三位同学的体重,比较一下他们之间的质量关系。(要求和目的:可与一个体形较胖的,一个体形较瘦的和一个中等体形的同学联系,相互告知自己的体重,比较体重;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质量单位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2.想一想:1千克棉花与1千克铁比较,哪个重一些?(目的: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棉花和铁感觉上好像一轻一重,但质量都是1千克,所以是一样重的)  3.游戏:由爸爸妈妈选定家里某一物品,让你猜一猜这个物品有多重?你有哪些方法?(目的: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能力;学生实际操作并与爸爸、妈妈讨论,汇报采用的方法应有:看一看、掂一掂、比一比等)  教学反思  《千克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九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第六单元的教学内容。教材要求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1千克的质量概念。  《千克的初步认识》的教学看似简单,其实难以把握,主要是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质量问题,但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而质量单位又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经验告诉我,孩子接受知识必须是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由感性到理性,这个过程不能完全由老师来包办。因此,我在设计教学时注重让学生多方位体验。主要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1.走进生活,激发兴趣。  学生在生活中对物体的轻重已经有所体验,只不过由于质量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只靠观察得到,所以教学开始首先通过让学生猜一猜老师和两位学生的身高和体重,在比较长度单位的同时引出表示人的体重、物品的轻重的质量单位,使学生在已有的生活基础上,在对比长度单位中很自然地记住了一种新的法定单位,由此导入新课,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激起学生学习质量单位的欲望。  2.操作体验,认识概念。  在教学中,老师着重为学生提供小组合作、探索的学习氛围,组内学生自己动手,通过反复称一称、掂一掂、提一提的实践活动,亲身经历和体验了1千克的重量。建立了1千克的重量概念后.再通过猜质量的游戏和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逐步感受几千克的重量,在设计中渗透了“猜想――验证――结论”这一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爱数学的目的,体现了“在需要中学”的思想。  3.运用图片、实物,突破难点。  在教学中,集体观察了学生带来的各种秤和配套的教学图片,目的在于突破难点、加深印象。了解商店物品的质量,介绍各种秤的名称及盘秤称量方法;让学生称2千克、3千克及几千克等物体的重量。  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以“体验”为学习形式贯穿始终。但我想,对于什么是体验?究竟怎样体验?学生是否体验到了?体验到了什么?还值得我们深思与探讨。.  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10  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简单的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掂一掂、称一称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掌握千克与克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认识1克有多重和建立1千克质量的观念。  课时安排:  认识千克1课时  认识克1课时  练习五1课时  第1课时千克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概念;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让学生了解称物体的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体会1千克是多重  教学难点:体会1千克是多重  教学准备:台秤一个、两袋质量不一样的食品、若干重1千克的物品、若干其他重量的物品  学生:称好自己的体重、带1千克重的物品  教学时间:年月日  教学过程:  一、口算训练:  160-70=504×=7×4-5=5×700=  52+48=7×500=78-49=  二、教学设计:  (一)情境: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去商店买东西吧!你买过些什么?这是老师昨天在超市买的两袋东西(出示:两袋不同重的食品)  1.猜一猜:哪一袋重一些?  2.掂一掂:哪一袋重一些?  要知道食品准确的重量该怎么办呢?(用秤称一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秤称物品  (二)教学新课:  1.课件演示:介绍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  2.认识台称,学习使用台秤称物品的方法  (1)引导学生看图:在秤面上你看到了什么?(指针、刻度)秤面上的刻度告诉我们物品重多少,像物体的长度单位是米一样,物品重多少也有他的单位,国际上通用“千克”来作它的单位(板书:千克),千克在我们生活中又叫什么?(公斤)  (2)千克常用字母kg表示。(板书:kg)秤面上一大格就表示1千克,指针指着数字1,也就是说这袋红枣重1千克。你能在秤面上找出2千克、3千克、4千克、5千克吗?……  3.动手试一试  (1)小组合作派一人称出重1千克的盐装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说说你的感受,并记在心里  (2)把自己带的秤好的1千克的东西比一比是不是与1千克盐一样重,体会出1千克到底有多重  (2)请带了1千克水果的同学数数这1千克水果有几个。  (3)情境:老师这儿有许多东西,你能从中找出1千克重的吗?  4.估一估  (1)请你猜一猜老师体重大约有多少千克?看一看、抱一抱  (2)同学间相互估计对方的体重有多少千克,再把自己的真实体重告诉猜的同学,看谁估得准  三、巩固练习  基础训练:  1.想想做做1  谈话:通过称一称,我们知道表示物品有多重都可以用千克作单位。  出示商品实物照片,观察后交流从图中获得的数学信息。  问:你知道什么是净含量吗?  2.想想做做2  谈话:生活中处处都可以看到关于重量的信息。  出示图片,了解数学信息。  从这两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进行安全教育)  3.想想做做3  学生观察秤面说出各种蔬菜的重量。  交流反馈,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看出秤面上所表示的物品重量的。  根据刚才说出的数据提出数学问题,口答解题。  4.“你知道吗?”  让学生进行阅读,然后交流自己的体会,使学生感受计量单位千克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三:板书设计  千克的认识  掂一掂称一称看一看  千克(公斤)KG  17个鸡蛋的重量大约是1千克。  四、作业设计:  我会填  (1)要知道物品有多重,可以用手(),用秤()  (2)称物品有多重,一般用()做单位。  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与交流,使学生了解常用的质量单位及计量工具。  2、在估一估、称一称、掂一掂的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物品有多重,建立“克”的概念。  3、培养学生对物品质量的估计能力,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建立“克”的概念。  教学准备  1、学生进行课前调查,了解一些物品的质量及秤。  2、准备天平、电子秤、2分硬币、1克盐及一些较轻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组织交流,了解单位与工具  1、了解质量单位  课前,老师请大家去了解一些物品有多重,谁愿意把了解到的信息与大家交流?  学生交流。  老师把学生说的物品的质量写在黑板上:如,200克、280克、1000克、2公斤、1千克、2斤、1斤、10克、50克、4吨……  教师指出:这里的克、公斤、千克、斤、吨都是计量物品轻重的单位。其中的公斤、斤、两是中国传统的计量单位,一直沿用至今。克、千克、吨是国际通用的计量单位,是咱们将要研究的内容。  2、认识工具  在调查活动中,你发现了哪些工具可以称出物品有多重?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教科书第1页图上的各种秤,并作必要的补充与说明。  二、动手操作,认识克  1、教师出示一小勺盐(重1克),估一估它的质量  请学生想一想,要用什么工具来称?  经过讨论,学生确定要用天平来称。  2、介绍天平  出示天平,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强调指针左右摆动得一样就平衡了)。  3、称盐  教师示范用天平称出这一小勺盐的质量是1克。  用手掂一掂1克的盐,说一说感受。  4、你知道2分的硬币有多重吗?谁来估一估  学生用天平称出2分的硬币重1克。用手掂一掂,说一说感受。  5、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  拿出学生能想到的一些轻的物品。  6、讨论:你认为什么情况下使用克作单位  三、课堂活动  1、分组活动:称学习用品  先估一估,再称一称,然后用手掂一掂,并填写记录单。  2、独立作业,看图,填一填(教科书第2页)  指导学生看清每格表示100克。  四、全课小结(略)  五、课后延伸【克的认识教学设计(通用11篇)】相关文章:《认识线段》教学设计03-30《认识整时》教学反思(通用6篇)12-24《厘米的认识》教学反思03-29认识地图的教学反思12-24倒数的认识教学反思07-30《早》的教学设计(通用5篇)09-15《认识键盘》教学教案04-02秒的认识教学反思范文12-16数学倒数的认识教学反思07-30《燕子》教学设计(通用6篇)09-15}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长度单位换算口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